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张艺谋彻底站到老将一边了
相关主题
南都周刊 韩寒 访谈专访石原慎太郎:日本是被阉割的狗 早就没有右翼了
好莱坞“蝙蝠侠”加盟张艺谋《金陵十三钗》《环球时报》总编辑回答《南方人物周刊》
CNN 又在sell普世价值了《环球时报》PK南方系,谁更有公信力????
13插实际导演是张艺谋女儿张未,外F女导演外F剧而已我再也没有开心起来的理由 (转载)
斯皮尔伯格看张艺谋新作《归来》:哭了一小时环球时报: 知识分子须接受民间的启蒙
张艺谋的成功其实都是钻营取巧的结果,运气好抱对了大腿张艺谋和法西斯美学
人物周刊访胡锡进节选---老将小将都看看 (转载)我们正进入另一个黑暗和无知的时代
石原慎太郎访谈zz南京报纸《东方卫报》在其头版整版刊登寻人启事“寻找张艺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张艺谋话题: 电影话题: 知识分子话题: 南都话题: 周刊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n
发帖数: 38600
1
南都周刊:新闻说斯皮尔伯格看完《归来》后哭了一个小时,他有没有告诉你被什么感
动了?
《归来》能否重赢知识分子的心?
主笔_潘采夫 摄影_刘浚
初见张艺谋之前,我的脑海里还回旋着小学时看《红高粱》的情景,记忆偶尔还会
串行,以为嘶吼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不是姜文,而是张艺谋。待一个穿黑衣的
人进来,坐定,冲我笑,我才意识到,张艺谋已是一位64岁的老人。
他的脸的确很像兵马俑,一张非常中国的脸,没有第二个人的面部有他那种刀砍斧
凿的质感。他不动时如同一尊远古雕像,咧开嘴巴笑起来,又变回了憨厚的西北汉子。
这种双重印象,让我想起黑泽明的《影子武士》,武田信玄沉默如山,不怒自威,他的
替身却是藏不住的扭捏与胆怯。这两者,浑然统一在张艺谋身上,如同众多历史人物具
有的双重性格。我问哪个才是他的本来样子,他沉默一阵子说:“人一生中,只有几百
个,甚至几十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其他的多是误解,以讹传讹。”他常说的两个词是“
不解释”、“算了”。
我一直认为,凭着这样的性格和面容,张艺谋本可成为最好的男演员,中国的高仓
健,然而命运给了他另外的选择,一条更危险、更有权力、挂满桂冠也遍地荆棘的导演
路。
《归来》释放的信号
5月16日,张艺谋脱离张伟平后的首部影片《归来》将全国公映。《归来》脱胎于
严歌苓的《陆犯焉识》,一部出色的“文革”小说。但张艺谋只截取了小说的最后部分
,让故事从“文革”中的陆焉识逃回家看妻子开始,然后主要讲述“文革”后,陆焉识
和妻子冯婉喻的“精神疗伤”。
陆焉识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少爷,回国后成了教授,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打成反革命,
“文革”时被判处无期徒刑,终被平反。所以这是一部纯正的知识分子电影。当逃出农
场的陆焉识进入镜头,形象和表演方式的反差,我一下没认出是陈道明。他表演中的霸
气和夸张完全消失,变得含蓄隐忍,身上的书卷气也契合大学教授的身份。影片中打动
人之处,也多发生在陈道明的表演情节中。
张艺谋说,陈道明很努力,很多场景他会提供三四种表演方式,而张艺谋剪取最不
演的那一条,那最符合知识分子的身份,也融于影片的风格。陈道明的改变,背后是张
艺谋的改变。
讲述“文革”的电影并不好拍。《活着》有大段情节正面讲述“文革”,让葛优成
为戛纳影帝,也给张艺谋带来了遭禁的厄运;田壮壮的“文革”电影《蓝风筝》遭禁,
本人更被“禁赛”多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也命运多舛。不可否认,这几部直面“
文革”的电影,成为中国艺术电影的高峰,也成为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史诗。张艺谋新片
仍然对准“文革”这一敏感区,既显示了某种选择,也释放了一种信号。
但张艺谋从来不是跟体制死磕的人,他接受了之前的教训,《归来》虽然从“文革
”讲起,但并不直接表现,而是瞄准了“后文革时代”,讲述“文革”后疗伤的过程,
讲述“文革”带来的次生灾害,解释更深层次的痛苦。你可以当成家庭伦理片来看,这
是它催泪的地方,也可以作为“文革”电影来解析。张艺谋对记者说,《归来》和上述
几部“文革”电影不是并列,而是前后继承的关系。“文革”如二战一样,在几十年、
一百年之后,也仍然值得文学家和导演深度挖掘,反复吟唱。
不得不承认,无论从应对审查还是艺术表现,《归来》的角度选取都令人叫绝,显
示了张艺谋的精明,以及对尺度拿捏的精准。离开了张伟平,不再有商业票房压力。对
商业电影的厌倦,再加上作家的辅助,张艺谋开始向艺术电影回归,并向他的老朋友们
(后来成为老对手)——知识分子靠拢。
与知识分子的恩怨情仇
几年前,《三枪拍案惊奇》放映前后,张艺谋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过一句话
:“想让知识分子笑,很难。”一句话道出张艺谋对知识分子的五味杂陈。
在闹僵之前,张艺谋和知识分子其实有过长时间的亲密关系。张艺谋早期的电影,
往往有出色的小说作为母体。那时候张艺谋和莫言一块种高粱,和余华、刘恒一起改剧
本,他对文学和作家甚至尊敬到了虔诚。1987年《红高粱》放映后,体制内老干部大怒
,认为张艺谋靠宣扬愚昧落后、展示民族丑陋一面讨好外国观众,群起批判《红高粱》
是“诋毁祖国,诋毁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但这部电影得到百姓的喜欢,思想新锐
的知识分子更从中解读出了时代气息,对电影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活着》的遭禁,让知识分子对张艺谋的支持和同情达到顶峰,但张艺谋本人的感
受要苦涩得多,他更在乎的是电影能不能被国内的观众看到。知识分子的批评声音从《
一个都不能少》开始。1999年,《一个都不能少》参赛戛纳电影节,电影节主席雅各布
公开表示不喜欢,认为是在替政治做宣传。张艺谋发表《给雅各布的一封信》,不接受
西方对影片的政治化解读,宣布退出戛纳电影节。这种向西方说不的姿态,激怒了国内
知识分子,一封信成了决裂的开始。
决裂的标志是《英雄》,票房取得空前成功,但影片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令知识分子
愤怒。著名学者崔卫平认为影片“以法西斯美学为极权者找合法性”。张艺谋没有辩解
,但迹象显示他深感委屈。采访时他对我说,知识分子对自己的批评有些过度政治化,
因为他拍《英雄》时根本没想那么多,而且当时他想拍另一个结尾,即秦王陈道明欺骗
了刺客李连杰,只不过念头闪了一下没有去拍,如果采用这个结尾,结果就会完全颠覆。
此后《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甚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让张艺谋戴上了“红卫兵情结”“装修大师”等头衔,他成了知识分子的公敌。最激
烈的批判来自2004年,北京《艺术评论》组织“张艺谋和中国电影艺术研讨会”,批评
张艺谋“追逐名利、失去灵魂”“崇洋媚外、讨好西方观众”“有文化恋尸癖”,等等。
知识分子的天然使命是社会批判,而作为中国导演来说,批判意味着各种各样的死
法。深知这一点的张艺谋,寻找适合生存的空间,赢得了市场、票房,但失去了知识分
子的心。这也成为张艺谋心中的隐痛。他说知识分子的批评有道理,但又抱怨他们过度
政治解读。
从这一点,张艺谋“归来”的意义,既是离开商业挟持后向艺术电影的回归,也许
更是张艺谋向知识分子的回归。但只有等到《归来》上映,我们才会知道,知识分子会
不会重新接纳他,欢迎他的“归来”。
原标题:对话张艺谋:我的性格是个悲剧
想创造一个新类型
南都周刊:新闻说斯皮尔伯格看完《归来》后哭了一个小时,他有没有告诉你被什
么感动了?
张艺谋:那天我还挺感动的,他93岁的老父亲身体不太好,他陪着去医院了,后来
还好没什么大问题,他专门赶回来在他的工作室看片子。看片子我没陪着,在工作室等
他,片子放完他一个人推门进来,两眼红红的,手里拿着一团纸,纸都湿的,就是干了
湿、湿了干了揉的那样儿。他见面就跟我说,因为我也不懂英文,大概是这样的话,“
我一直在哭,非常感动”等等,大概就是这样。
南都周刊:《归来》从“文革”开始往后推,讲后“文革”时代,它是从艺术本身
考虑,还是从审查方面的考虑?
张艺谋:审查方面是不言而喻的,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其实大家这么多年来都了
解,你也不用去挑战某种东西。主要是从艺术角度,因为我们反复谈过这个问题,如果
我们再拍“文革”题材,是不是还会像三十年以前,只是在血泪控诉,在忆苦思甜,在
伤痕,我们一定不会满足。我常常这么问,再过20年、30年,还有年轻导演对这个故事
感兴趣的话,他的角度一定又不一样。所以这就是,任何重大的历史时期,民族所走过
的道路在反复的吟唱中,都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旋律,所以这就是艺术。所以我们用这
种方法拍,我自己觉得就是想创造一个新类型。
南都周刊:有一个观点说,《归来》跟《活着》《霸王别姬》,包括《蓝风筝》,
应该是一拨儿的,但我感觉从《苦恋》《芙蓉镇》《活着》《霸王别姬》到《归来》,
也许是一种前后继承的关系。
张艺谋:我认为你说得对,我其实是有意这样做的,希望有新的变奏。因为我们一
直在重复一种东西,在美学观念上,一直重复一个东西是很无能的。你总是希望它有不
同的东西,就像二战的题材,至今拍,可能再过一百年,它一定是不同的东西。
南都周刊:《归来》这样一个片子,放在当下商业环境中反倒有些孤独。
张艺谋:对,有点逆潮流吧,就是希望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这样一个商业大环
境中,大家欢欣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某种担忧,某种忧虑,可能在精英群体中经常讨
论,就是中国电影的人文价值、思想内涵缺失。所以我自己也是想力所能及地拍一个这
样的东西,一个是在美学上有新的尝试,新的类型;第二个也是想在逆潮流而动,扮演
一个另类,这个另类也许会有自己的价值吧。
南都周刊:当初拍《英雄》的时候就引领了一个潮流,现在又把自己开创的潮流否
定了。
张艺谋: (笑)对,那时候其实是又一种另类。现在差不多也是这样。
让知识分子满意
南都周刊:《活着》1994年获得了戛纳的评审团大奖,到现在二十年了,中间没得
什么大奖,如何评价你这二十年?失落的二十年?
张艺谋:戛纳很多年没去了。我自己认为不是失落,是大的环境变了,我们个人没
有那么大的能量去开辟一个新天地。也就是说即使当年不是《英雄》也可能有另外一个
“英雄”、“狗熊”出来,突然掀起中国的大片热潮。它就是时间到那个点了,全民、
全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进入相对商业化的一个背景。你看吧,这么多年,也不光中国,全
世界的佳作并不多,好莱坞一统天下。人类历史就是在进入相对稳定,只有局部有恐怖
战争的情况下,离开苦难之后,大概都庸俗了吧。
人都有很多过不去的人情
南都周刊:有个名字绕不开,张伟平,抛掉个人恩怨,你有没有总结过这段合作的
得失?
张艺谋:是我自己不想提这样的话题,我只是认为在那个时期,主要是大时代。其
实我反倒认为《英雄》是江志强创造的。我跟你讲这过程吧,我一直是打算拍一个动作
片,我很喜欢,结果等我把剧本攒好了,李安《卧虎藏龙》出来了,所以我想放弃,但
是我只是觉得可能对不起自己,就想拍一个小格局的。结果有次见江志强,我说你给我
推荐一些武术指导,他就跟我说:“你要不要李连杰拍?”
南都周刊:你原来说过作为一个导演不能让投资人赔钱,有没有过赔钱的?我感觉
可能 《活着》得赔吧,因为被禁了。
张艺谋:不过《活着》海外还是可以的,而且《活着》成本不高,所以海外最少持
平了吧。
南都周刊:《金陵十三钗》呢?
张艺谋:《十三钗》绝对没有亏。
南都周刊:《金陵十三钗》我当时感觉,只差一步就到一个特别好的作品,差一口
气,到底差哪了?
张艺谋:那口气,我非常清楚,就是一个定位,当要求电影挣钱的时候,会差那口
气,就是当时一定要求这个电影挣钱。如果这个定位说不要求电影挣钱,把他拍得艺术
和纯粹一点,那一口气就续上了。
南都周刊:被资本给办了。
张艺谋:等于是,你现在说这个《归来》,没有要求这个电影挣钱,你就可以拍得
纯粹,这个是会影响导演创作兴趣的,从最初就影响。
南都周刊:导演不能抵制或抵抗吗?
张艺谋:很难,人都有很多难言之隐,有很多所谓过不了的人情,人情世故,中国
人大概就是这样子,再加上还有我的性格。我倒是很佩服王家卫的性格,我觉得王家卫
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建了组打草稿,我天,大组都建起来了打草稿,拍了两个月可以不
要,我就很佩服王家卫可以把一切撂到后头去,管你挣钱不挣钱,管你演员骂不骂,管
你对得起对不起谁,我就是要这口。
南都周刊:这跟他的性格有关系,很少有导演做到他那个。
张艺谋:我觉得我的性格做不到这个,也不能强迫自己装。我如果是他这个性格我
可能就会少很多骂声吧,就不顾一切。其实你要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似乎是应该不顾一
切,心中爹娘都不认,就是艺术,当然能做到这个的没几个人。我不是那个性格,算是
个悲剧吧。
沉默是我注定的性格
南都周刊:问一个高大上的问题,我们经常会说普世价值,电影的普世价值到底是
什么?
张艺谋:电影这种形式,它从一百多年以前诞生开始,就决定了它是一个杂耍性质
出来的,是杂耍加技术产生的东西。只有一百多年历史,比文学、戏剧、绘画、音乐等
等晚很多,但是它影响力很大,而且它至今脱离不了大家对它的娱乐性的要求。电影的
普世价值,我自己认为它更要求通俗易懂,你刚才讲的这些主题都没问题,自由啊、生
命啊,爱情啊,英雄啊,真善美都没问题,但是通俗易懂是对电影的基本要求。第二个
就是要求生动、感人,这个特别难。你不生动感人,你那普世价值再正确也还是个垃圾。
南都周刊:现在我跟你交流的时候觉得你是平常人,但在公众心中你又是一个反差
很大的形象,你自己有感受到吗?
张艺谋:你说的这个我能想到,因为很多人跟我走近以后也有这样的感慨,我也不
知道,也许就是这样吧,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想象、通过宣传来看你
,我觉得这很正常。
南都周刊:这个跟你习惯于沉默,不解释,是不是有关系?
张艺谋:对,有关系,沉默不解释也不是要装什么,是我个人性格吧。过去因为出
身不好,狗崽子,爸爸他们这一代都是国民党黄埔军校军官,长期受压;在“文革”期
间,就是很自卑,无出路,绝望,孤独,再加上性格不爱说话,我是现在当导演话多了
。所以就长期的这种成长经历,使我忍耐力超一流。
一般来说,对于所有外界的说法,我都是采取抱元守一,不应答不说话,硬着头皮
。其实有很多别人对你的误会,有时候让你也很苦恼。别人说要不你出来说两句,我都
说“算了”,就一句话“算了”。最后别人一看整个就是一个狗肉上不了席,也就算了
不劝你了。长期形成这样一种退缩的,我自己认为就是“鸵鸟政策”。久而久之,许多
东西就以讹传讹,成了定论,否则你怎么不出来说呢?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也很佩服(冯)
小刚的性格,说得不对立即跳出来,跟你拍砖,这样可能反倒别人觉得可能说得不对,
要不他怎么急了。其实清官难断家务事,有很多事情大众关心的,未必是事情的真相。
南都周刊:有时候大众看的是姿态。
张艺谋:对,姿态本身是有说服力的,所以我很遗憾,道理都懂,可还是做不了这
事。我非常知道许多东西是妖魔化的,是没有对和错的。有时候我也常常这么想,也是
阿Q吧,我出来解释了,大家就觉得可以了吗?我觉得未必,这几年事也多,我试着发
了几回言,结果发现劈头盖脸,更严重。得的经验还是少说为佳,病从口入,有时候就
是这样子。所以现在也是改不了。
南都周刊:也许从换了合作伙伴开始,从拍《归来》开始,会有一个改变?
张艺谋:我自己倒是有一个良好的愿望,就是从现在开始,我有一个良好的创作环
境,希望大家对我的议论别停留在私人的事情上,如果只讨论电影,随便骂、随便夸、
随便怎么说,我都已经很开心了,只要光说这个话题,不说其他的就挺好了。希望这样
子,但是我觉得这是很难做到的。
i***l
发帖数: 9994
2
这个傻逼,一直就是自恨,自贱的典型代表。他的电影,那个不是丑化中国人,磨灭中
国人斗志的垃圾?
w********n
发帖数: 4752
3
老将代表了人类的良心。小将总是和专制独裁一起。
t********t
发帖数: 1070
4
60多岁的人了,弃糟糠之妻,去操一个小30多岁的女人并偷偷弄出三个孩子,这种西北
种马也配谈艺术和人性。流氓大谈要发掘人类的纯真感情总让人感觉有些夸张和扯蛋的。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南都周刊:新闻说斯皮尔伯格看完《归来》后哭了一个小时,他有没有告诉你被什么感
: 动了?
: 《归来》能否重赢知识分子的心?
: 主笔_潘采夫 摄影_刘浚
: 初见张艺谋之前,我的脑海里还回旋着小学时看《红高粱》的情景,记忆偶尔还会
: 串行,以为嘶吼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不是姜文,而是张艺谋。待一个穿黑衣的
: 人进来,坐定,冲我笑,我才意识到,张艺谋已是一位64岁的老人。
: 他的脸的确很像兵马俑,一张非常中国的脸,没有第二个人的面部有他那种刀砍斧
: 凿的质感。他不动时如同一尊远古雕像,咧开嘴巴笑起来,又变回了憨厚的西北汉子。
: 这种双重印象,让我想起黑泽明的《影子武士》,武田信玄沉默如山,不怒自威,他的

s******r
发帖数: 2876
5
为什么拍个电影非得整那么多思想,
像小学生一定要来个段落大意,中心思想。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南都周刊:新闻说斯皮尔伯格看完《归来》后哭了一个小时,他有没有告诉你被什么感
: 动了?
: 《归来》能否重赢知识分子的心?
: 主笔_潘采夫 摄影_刘浚
: 初见张艺谋之前,我的脑海里还回旋着小学时看《红高粱》的情景,记忆偶尔还会
: 串行,以为嘶吼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不是姜文,而是张艺谋。待一个穿黑衣的
: 人进来,坐定,冲我笑,我才意识到,张艺谋已是一位64岁的老人。
: 他的脸的确很像兵马俑,一张非常中国的脸,没有第二个人的面部有他那种刀砍斧
: 凿的质感。他不动时如同一尊远古雕像,咧开嘴巴笑起来,又变回了憨厚的西北汉子。
: 这种双重印象,让我想起黑泽明的《影子武士》,武田信玄沉默如山,不怒自威,他的

BR
发帖数: 4151
6
什么叫弃?他们离婚很多很多年之前的事了。

的。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60多岁的人了,弃糟糠之妻,去操一个小30多岁的女人并偷偷弄出三个孩子,这种西北
: 种马也配谈艺术和人性。流氓大谈要发掘人类的纯真感情总让人感觉有些夸张和扯蛋的。

w*p
发帖数: 16484
7
谋子离婚的时候应该还在跟巩俐好,他女儿一直非常恨巩俐。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什么叫弃?他们离婚很多很多年之前的事了。
:
: 的。

l*****i
发帖数: 20533
8
文革这潭水一搅起来,后果未必能控制住啊。
“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
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他的主要论点是
: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
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
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
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
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
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这实质上是
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
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
估计,是完全错误的。 ”
T*****y
发帖数: 18592
9
这个电影赞一下
r*****t
发帖数: 4793
10
女主角是谁?巩利么?
相关主题
张艺谋的成功其实都是钻营取巧的结果,运气好抱对了大腿专访石原慎太郎:日本是被阉割的狗 早就没有右翼了
人物周刊访胡锡进节选---老将小将都看看 (转载)《环球时报》总编辑回答《南方人物周刊》
石原慎太郎访谈zz《环球时报》PK南方系,谁更有公信力????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S*******s
发帖数: 13043
11
这正好相反吧。这种行为才是艺术和人性呀。你那叫反人性。

的。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60多岁的人了,弃糟糠之妻,去操一个小30多岁的女人并偷偷弄出三个孩子,这种西北
: 种马也配谈艺术和人性。流氓大谈要发掘人类的纯真感情总让人感觉有些夸张和扯蛋的。

b********n
发帖数: 38600
12
老将都这德行
走的慢,
穿的烂,
低着头,
偷着看,
站不久,
睡不坦,
腿不行,
手发贱,
秃子头,
鱼泡眼。
腰里别着几百万。

的。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60多岁的人了,弃糟糠之妻,去操一个小30多岁的女人并偷偷弄出三个孩子,这种西北
: 种马也配谈艺术和人性。流氓大谈要发掘人类的纯真感情总让人感觉有些夸张和扯蛋的。

t*****g
发帖数: 6101
13
被罚了计生款,奋起民主了。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南都周刊:新闻说斯皮尔伯格看完《归来》后哭了一个小时,他有没有告诉你被什么感
: 动了?
: 《归来》能否重赢知识分子的心?
: 主笔_潘采夫 摄影_刘浚
: 初见张艺谋之前,我的脑海里还回旋着小学时看《红高粱》的情景,记忆偶尔还会
: 串行,以为嘶吼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不是姜文,而是张艺谋。待一个穿黑衣的
: 人进来,坐定,冲我笑,我才意识到,张艺谋已是一位64岁的老人。
: 他的脸的确很像兵马俑,一张非常中国的脸,没有第二个人的面部有他那种刀砍斧
: 凿的质感。他不动时如同一尊远古雕像,咧开嘴巴笑起来,又变回了憨厚的西北汉子。
: 这种双重印象,让我想起黑泽明的《影子武士》,武田信玄沉默如山,不怒自威,他的

S*******N
发帖数: 63
14
赞!这个电影不知道会不会被禁,被禁的基本都是好电影啊。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南都周刊:新闻说斯皮尔伯格看完《归来》后哭了一个小时,他有没有告诉你被什么感
: 动了?
: 《归来》能否重赢知识分子的心?
: 主笔_潘采夫 摄影_刘浚
: 初见张艺谋之前,我的脑海里还回旋着小学时看《红高粱》的情景,记忆偶尔还会
: 串行,以为嘶吼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不是姜文,而是张艺谋。待一个穿黑衣的
: 人进来,坐定,冲我笑,我才意识到,张艺谋已是一位64岁的老人。
: 他的脸的确很像兵马俑,一张非常中国的脸,没有第二个人的面部有他那种刀砍斧
: 凿的质感。他不动时如同一尊远古雕像,咧开嘴巴笑起来,又变回了憨厚的西北汉子。
: 这种双重印象,让我想起黑泽明的《影子武士》,武田信玄沉默如山,不怒自威,他的

a*****9
发帖数: 17
15
电影很不错。
B*Q
发帖数: 25729
16
好。下来看看。

【在 a*****9 的大作中提到】
: 电影很不错。
t*****g
发帖数: 6101
17
你看你那傻屄肏性

【在 T*****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电影赞一下
r*****m
发帖数: 3619
18
邓右对文革的全盘否定,和米犹对越战的全盘否定,是同样的灾难性的。
不论运动的结果如何,运动是为了神圣的伟大目标。
对越战的否定,就是现在奥黑这些左棍的猖狂。当年无数美国将士为了一个神圣目标浴
血奋战的时候,奥黑他妈这些左棍正在吸毒,撅着光屁股乱交。
再重新凝聚人心,在美国已经是没有办法了,除非象灭绝印第安人那样再灭绝一遍。
中国只有反复拿出被侵略,被侮辱的历史了,而这个时刻,杀光国民党式的买办右派,
是必然的。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南京报纸《东方卫报》在其头版整版刊登寻人启事“寻找张艺谋”斯皮尔伯格看张艺谋新作《归来》:哭了一小时
恐怖是一种懒人与撸管者的职业——《查理周刊》张艺谋的成功其实都是钻营取巧的结果,运气好抱对了大腿
王军霞回应遭马俊仁性侵:我已解脱人物周刊访胡锡进节选---老将小将都看看 (转载)
纪念鲁迅:知识分子是一种什么鬼?石原慎太郎访谈zz
南都周刊 韩寒 访谈专访石原慎太郎:日本是被阉割的狗 早就没有右翼了
好莱坞“蝙蝠侠”加盟张艺谋《金陵十三钗》《环球时报》总编辑回答《南方人物周刊》
CNN 又在sell普世价值了《环球时报》PK南方系,谁更有公信力????
13插实际导演是张艺谋女儿张未,外F女导演外F剧而已我再也没有开心起来的理由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张艺谋话题: 电影话题: 知识分子话题: 南都话题: 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