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y***u 发帖数: 7039 | 1 孙锡良:给新一届常委集体的三个“冷建议”
来源:强国论坛深水
作者:孙锡良
去旧迎新,这个时候,中国绝不缺少赞美,绝不缺少想象,绝不缺少宏论。“热”的东
西会令众人目不暇接,“冷”的东西自会显得相对不足。时值初冬,按中医理论,还要
讲究冷热调和,所以,不妨趁热给新领导集体提几个“冷建议”。
我一直认为:今天的中国,既没有西方媒体报道和网络上描绘的那么坏,也没有主流
媒体和CCTV报道的那么好。
矛盾和问题浮出来及未浮出来的绝不在少数,处理好这些问题关键靠政策、靠改革。但
是,政策的制定还有一个指导思想的问题,如果定位不准,政策再多,估计矛盾不但不
能缓和,相反可能更加激化。不管多高的官,他们都是人,是人,精力总是有限,听听
民意未见得会有坏处。今天,我不想谈具体政策建议,只想谈三个宽泛的想法。
第一:建议本届班子少提口号、少炒概念。前十年,不能说没做好事,不能说没有
成绩,但老百姓为什么如此地深感不如意呢?我想关键还是心理落差太大。口号提得太
多,承诺做得太多,各种概念炒作太多,而真正有能力履践落实做好的事情又较少。
最后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挂着馅饼不让吃。其实,很多人也已经吃了,只是吃到的人也
许不占多数——结果,吃了的人和没吃的人都集合起来骂娘。
以后,党和政府应当尽可能少定些目标。定下来的目标一定要有人落实。
你不落实,天天发规划,天天喊改革,老百姓就慢慢麻木了。哪个部门、哪个管理者定
的目标,就要求他们负责落实,没落实就要分析原因并告诉国民,如果是能力不足或者
失职渎职所致,相关管理者就应当承担责任。承诺的东西没兑现,损害的绝不只是某个
人的形象,而是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
国民诚信的降低,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家诚信的缺失,所以,要改变国民形象,必定要先
改变国家形象,要改变国家形象,就必须先从最高决策层做起,给全社会树个榜样,引
领整个国家的国民趋于务实,而不是务虚。
第二:建议中央彻底在各个层面取消“快”的指导思想。近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
强调“快”,什么都要求快。尤其近十年,某些方面快得都刹不住车了,比如说房地产
,一刹车就要把整个国家给杀死,这是极其危险的恶果。“又好又快”、“又快又好”
、“平稳较快”等概念都提过,换来换去,本质上都是要求个“快”字,你上面要求快
,下面也就必须快,不快就没政绩,没政绩就上不去。
但是,在科技进步保持较慢速度的前提下,你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味要求快,必定要
出大问题。现在怎么个快法?无非就是靠粗制滥造,无非是靠注水膨胀,无非靠寅吃卯
粮,无非靠挖掘资源,无非靠破坏环境。靠了这些“低水平”的要素获得的“高增长”
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世界的形势已经很明显,革命性的科技变革已经过去,新的革命没有到来,“慢”
已经成了全球现象,而不是中国现象。中国官员总是怕慢,说一慢就会死,一慢中国就
会乱。怎么可能呢?先有病才会导致死亡,没病怎么突然会死呢?一个运动员,你如果让
他永远快跑,他会累死的,必须让他适时休息或者慢。古今中外,从来都不可能有永远
的“快”,中国不能再盲目求快了,个人建议:用“平稳健康发展”代替“平稳较快发
展”的提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其开篇讲话中提到“共同富裕”的愿景,我相信这种表述符合最大
多数中国人的利益和期望,实现这种愿景,不完全靠快,科学、公平、正义也许更加能
助其目标的实现。
第三:建议尽快弥合国民感情的撕裂,底线须坚守。
这些年来,中国流行着“毛邓之争”、“左右之争”、“国共之争”、“文革与改革之
争”等历史话题,表面看,这都是民间行为。实质上,引起这些争论的触发点还是官方
立场,最重要表现是官方把新中国进行了“条块式切割”,用政治的偏好判定历史的对
错,经常性顾此失彼,有些提法,经常性变来变去,给了不同群体相互对立的冲突空间。
就一个前进中的民主社会来说,争论不可怕,不争论才可怕。现在的问题是:我们
都在为争论而争论,不是以眼光向前的出发点做健康的争论,而是带着彼此仇恨的心态
在非理性争论,某些派系内外勾结,试图利用历史片段的分歧挑起国民内部的情感撕裂
。甚至有些人还想利用这种分裂搞国民内斗,其危险性不亚于“内战”。争论应当有道
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尤其是法律底线,无限制地突破法律底线,必然让中国进入族群恶
斗,伤的是人民,害的是国家。
民主的目标是把国民引向理性,而不是仇恨,打着民主的招牌制造国民冲突的行为都是
伪民主行为,国家需要有个说法和规范。
一个国家,强大不强大,不全取决于GDP,也不全取决于军事实力,如果这个国家
的国民分崩离析,无论多强大的物质基础,最后还得接受“挨宰受辱”的命运,新的时
代需要新的认知,期望中国最高层能够把“新中国”看成一个整体,不管是政治表述,
还是经济表述,不要再因人而立,更不要扬张抑李,中央果断地切除了各种不健康的争
论诱因,非正常斗争的市场自然慢慢消失,逐步把国民争论引入到“国家未来”的主题
上,我相信中国会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老实说:如果能解决好这几个“冷问题”,那么本人对未来五年保持信心。解决不
好这几个“冷问题”,本人就很难看好未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