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g*********n 发帖数: 808 | 1 “小心眼”
一、党政军
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消息是《新闻联播》头条,市场
化媒体抓住了其中那句“切实防止房价反弹”。
而对《人民日报》来说,今天正要开始一场新的宣传战役:本报今起推出“迎接党的十
八大”特刊,开篇之作定题“携十年辉煌,怀百年梦想”。天津打头,5个整版加3个广
告,以讲述十六大以来“这10年的中国道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10年的中国画卷
,浓墨重彩、气势恢宏;这10年的中国精神,感天动地、震撼人心”。
胡锦涛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再一次被引用----一
周以来,对中国最高领导人“7.23”讲话的推广传播通过各级官办媒体全力展开。新华
社25日发出《中央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
26日发出《各地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27日发出《全军和武警部
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28日发出《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
联和无党派人士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人民日报》接力,30日开论认真
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即《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工作总要求》,31日是《深
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在《新闻联播》和新华社专门发布预告的提示作用下,一些市民报纸也已体会到那篇总
书记讲话的不寻常。周一早晨,和中共中央机关报同步,《南方都市报》用标题总结最
高喉舌评论员用意:“胡锦涛7.23讲话为十八大奠定基础”。
《凤凰周刊》已经率先总结执政史,本期推出《胡锦涛十年》的封面专题。与此同时,
另一本时政杂志亦有观察,财新网推荐出本期新世纪周刊社评,胡舒立署名,正是《从
“7.23讲话”看十八大》:“讲话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生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主
要方面,其中心思想就是‘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而且格外强调推进改革开放的‘
步伐’和‘力度’。这使人们看清了未来中国的发展路向,得到海内外舆论的肯定。”
根据这位被公认为自由派媒体领袖的财新传媒总编辑分析,胡锦涛“7.23讲话”以三个
“毫不动摇”响亮地回答了对改革倒退倾向的担忧,对公众关心政治体制改革和民生亦
有正面应答。她的预测是:“十八大报告的新突破,很可能围绕‘科学发展观’展开,
目前仍难见其详。无论如何,改革需要在实践中坚持,也需要在理论上突破。应对空前
复杂的内外挑战呼唤这种突破,近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酝酿着这种突破,越来越关心自
身权利和福祉的公众渴望这种突破。十八大的人事安排固然值得关注,其报告主题及可
能的理论突破更值得关注。”
总书记身兼军委主席,所以,他还要和8位常委同事齐齐出现在国防部昨晚热烈庆祝建
军85周年招待会的现场。在此之前,是“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新闻发
布会为此预热。中午时分,门户网站已经制作出“中国军方回应‘是否南海一战’”的
标题,根据记录,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的口径是:“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
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军队反对这一区域的任何军事干涉行为。
按照有关规定,中国军队已经在自己管辖海域内建立了常态化的战备巡逻制度。我们将
按照有关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
除了用“人民解放军要加油,希望全国人民多给力”来回应“国内网友认为目前的国防
和外交政策过于软弱”的提问外,这些军官还需要严厉抨击“军队国家化”之论。根据
答问通稿,总政办公厅政研室副主任王永胜大校重申“我军既是党的军队,也是国家的
军队、人民的军队”:“从历史情况看,国际上总是有人拿中国的军事制度说事,散布
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有的甚至煽动中国军队脱离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这是别有用心的,也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这种坚决反对更体现在今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两篇文章中: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坚强柱石》、《谱写凝神聚气的时代华章----培育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实
践与思考》。
后者占据半版篇幅,强调“一些国家和势力开始了‘战略输出’和‘价值观渗透’。于
是,‘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鼓噪时有出现。与此同时,伴随着
市场、利益观念的深化,价值取向多元化波及绿色军营。”而后,《人民日报》的记者
们宣讲胡锦涛“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
人核心价值观论述,赞扬“这些年,面对种种不期而遇的重大考验,官兵们以旗帜鲜明
的坚守、纯洁巩固的防线、集中统一的行动,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合格的答卷。”
支持“军队国家化”的人们通常也都厌恶“洗脑”,这也正是他们通过微博论坛散布香
港民众7月29日抗议“国民教育及德育课程”画面的动力。
《南方都市报》昨天以新任特首梁振英回应之机作出报道:“港府准备于2012年开始在
中小学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部分港人将国民教育贴上了洗脑教育的标签,质疑会使
下一代失去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在前日举行了撤回国民教育的大规模请愿行
动。香港中大昨日公布的调查指出,接近一半的受访者因为国民教育议题而对新管制班
子的信心变差。”
根据这份毗邻香港的广东报纸传达,梁振英承诺“不会强行推进国民教育,德育及国民
教育科有关当代国情部分的参考教材,将上载网页接受市民监督。而政府教材也不是指
定教材,学校可以自行决定教材。此外教育局将从本周起向全港18区的家长详细解释德
育及国民教育的课程指引内容。”
《环球时报》今日社评的到来,终于可以让这个话题在门户网站首页上不至于稍纵即逝
了。当然,这份报纸是要批判的,《给香港人洗脑,什么课这么神奇》。
文章以“世界很多国家中小学都开设有国民教育课程”为据,定义香港部分人的反对“
有些偏激”:“实事求是说,反对者们更像是被英国殖民时代和西方意识形态‘洗脑’
了,才会对这门课程如此警惕、抵触,他们对内地的看法完全是西方式的。”
根据《环球时报》的解释,“‘国民教育及德育课程’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及公民
身份教育,回答‘我是谁’、‘香港是谁’、‘中国是谁’等问题,它不是向香港人灌
输向中央政府的效忠,这门课所涉的爱国主义是超越现实政治的”,所以,“香港回归
祖国不久,开设这门课是必须的,争论‘开不开’毫无意义……这门课不可能开成内地
的‘政治课’。”
“香港反对派用‘洗脑’定义这门课,很有煽动性。其实莫说在香港,现在在内地要对
人们‘洗脑’大概也做不到了”----这份中共中央机关报子报显然是看到了那些内地异
议者在借支持香港游行以浇自己心中块垒,胡锡进总编的预言是:“在香港无论做什么
都会有人反对,内地现在也开始有这样的迹象。但相信香港特区政府不会在搞不搞国民
教育这一原则性问题上向反对者让步,而它具体怎么做,如何反复打磨,也值得内地社
会观察和揣摩……香港国民教育争议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中国的胜利’,那些抗议者们
如果只追求他们自己的胜利,大概是不现实的。”
二、小心眼
“中国的胜利”。这个思路一以贯之地体现在《环球时报》另一篇社评中,即《刁难叶
诗文,西方舆论太小心眼了》。
虽然今天仍然有多家媒体继续着“败亦英雄”的思路,反对“金牌至上”、反思举国体
制,但伴随着一个“兴奋剂”的暗示指控,更多舆论注意力已经切换成了“反击西方媒
体污蔑”。
主角就是那个打破世界纪录夺金、“最后50米比男子冠军还快”的16岁姑娘。前天起,
多有媒体宣称,英国BBC以及《卫报》、《每日电讯报》等均发布400米混合泳冠军叶诗
文“可能服用禁药”的质疑。
所幸,昨天晚间,从伦敦传来“叶诗文通过权威药检”的消息,伦敦奥林匹克协会主席
莫尼汉勋爵在央视镜头前声称,“我们知道世界反兴奋剂协会的地位,而协会已经确认
了叶诗文是清白的,故事到此为止吧。”而后,是中国代表团官方回应:“一旦成绩优
秀就与兴奋剂联系起来对运动员不公平,中国近年在游泳成绩上的突破,主要是科学训
练、刻苦训练的成果。”
故事并未到此为止。今天早晨,在传回叶诗文又获200米混合泳金牌之后,新浪体育推
荐现场见闻《外国记者逼叶诗文回答是否服药回击:绝对没有》。编辑们为以下段落加
粗:“不管是多么婉转的措辞,在外国媒体提出的这几个问题里都透露着对叶诗文的不
信任。小姑娘也有点激动了,‘我是觉得受到了偏见,因为其他国家好多人拿金牌从来
没有被怀疑过,为什么我一个人拿到了就这么质疑呢?’随后,竟然有一位‘不敢’自
报家门的外国男记者直接问道,‘那你能不能对支持你的粉丝说,自己到底有没有用过
可以帮助成绩提高的禁药?’‘绝对没有!’叶诗文的回答掷地有声!”
除了在解说时激情高呼“中华儿女、创造历史”,央视体育主播韩乔生在直播间外也有
了新表现,“铿锵发言喝退西方记者”。同样是来自新浪的前方描述,当“近百西方媒
体记者开始就兴奋剂话题围攻叶诗文”时,“关键时刻,突然从评论席来到发布会现场
的央视著名评论员韩乔生老师挺身而出,‘叶诗文虽然个子小,但她却有个大马达,她
的澳大利亚教练认为叶诗文完全没有问题,并且有能力达到这到这个高度。’”
根据引述,发布会后,韩乔生更向记者介绍自己挺身而出的原因:“西方记者根本什么
都不懂,叶诗文在去年世锦赛就是冠军,200米混合泳在去年一直排在世界第一,400米
混合泳一直排在第二名,西方媒体攻击中国游泳只能说明自己无知。”
《人民日报》是用《谁说“女子不如男”》的人体生理机能来试图说明,“从善意的角
度出发,人们愿意相信,西方的猜疑是源于他们对女性固有的偏见”;但对胡锡进总编
来说,他这一次“强烈谴责那些无良欧美媒体人”却赢得了难得一次的微博跟帖普遍支
持。由他签发的《环球时报》文章被推荐在新浪头条,堪称生逢其时:“这个16岁中国
小姑娘作为本届奥运会到目前最受瞩目的天才级新秀,所获得的鼓励大概是历届奥运会
天才们所获鼓励最少的之一……叶诗文获金牌后的西方舆论表现再次显示,西方对中国
的不友好已经扩散得相当宽泛,它的偏见不仅针对中国体制,而且殃及中国的很多优秀
个人。西方的不良心理说不准就会在中国的某件事和某个人身上冒出来。”
从反对中国官方金牌战略,到反对西方媒体污蔑华人,中国互联网上的民意似乎在一夜
之间就完成了平滑切换。这时,《晶报》发表冯景的《在质疑中行进……》着实需要一
点自信心。
在这位报社编委看来,“‘解剖式的质疑和调查’正是中国媒体自救与救世的伟大尝试
,是当下社会建设中重塑道德秩序急需的利器”,所以,虽然叶诗文通过了药检,“质
疑到此为止,但这些并没有让持质疑态度的外媒斯文扫地,因为质疑的动机始终是为了
挖掘出真正的真相!”
根据中国体育过往兴奋剂丑闻而承认欧美媒体怀疑并非毫无道理的人们,需要防备“卖
国贼”的定义。如果你再敢为“日本鬼子”、“韩国棒子”说话,那风险就更大了。
还是韩乔生,昨天上午已经通过自己的微博讲述孙扬领奖时后“中韩国旗竟一下一上”
的那一幕:“当时我们央视正现场直播,导播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通过耳机及时告诉
了我,我用简短语言和观众交待‘后边还有精彩比赛,请各位放松一下,稍后回来’,
我们抢在奏国歌之前切走,插播了广告,所以电视观众没看到这一幕。”
韩主播很有“安全播出”的政治意识,只不过网络编辑也很有“令人愤怒”的新闻意识
。同为第二名、但中国国旗被悬挂在了韩国国旗下方,在门户网站的议程设置下,中国
民众迅速知道了这一事实,并通过微博论坛表达他们对伦敦奥组委、对韩国人的不满。
昨晚终于传来官方解释,“按国际奥委会规定,如遇奖牌并列情况,在颁奖仪式上两名
运动员代表的国家或地区旗帜需并列平挂;如果空间不够,可以上下悬挂。挂旗的顺序
依照运动员姓氏的字母顺序。而朴泰桓—P,孙杨—S,故韩国旗帜在上方。”
这个解释是否足以安抚?腾讯今天用一个专题来分析“韩国国旗挂得高侮辱了谁”:“
当你为国旗上升而感到光荣,就会为她的下降而感觉沮丧、悲痛、委屈,尤其是本来应
该平起平坐的情况下,但这不过是加速了你悲伤的节奏。”
编辑们认为,虽然“挂错国旗是错误,但很难说是阴谋”,但这一事件并非孤立事件,
而是“一连串事件发酵后的结果,是由一连串情绪跌宕引爆的”:“首先,在孙杨400
米自由泳夺冠前,国内媒体报道朴泰桓根本不把孙杨放在眼里,网民愤怒;随后在预赛
里,朴泰桓因为犯规,被取消成绩,网民高兴;紧接着韩国申诉成功,网民失落;最后
,在4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夺冠,网民再次高兴。
上面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使得大家在看待孙杨和朴泰桓的比赛时,心情不仅仅是胜负心
和荣誉感这么简单了,两人在200米自由泳比赛中同取银牌,但待遇不同,自然而然让
人的想法不再单纯。”
“到目前为止,中国代表团还没有就此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诉,真是有点皇上不急什么
急”----这是腾讯对那些“爱国青年”的嘲讽。但《中国青年报》很急,急的是“不少
围观的摇旗呐喊者,却在赛场之外制造着一起充满口水的‘孙朴之争’。”
在这篇头版评论中,作者包丽敏正是痛心于中国媒体在报道孙扬和朴泰桓之间竞争时的
“以讹传讹”、“言过其实”、“不加区分”,感慨“不理性的媒体,将不理性的声音
,不理性地放大”。强调这种“搏取眼球和点击的传播行为”满足了不少网民某种病态
的快感,文章叹息:“某种受迫害意识依然潜藏在民族心理中,导致国人对外界的误读
误判,为中国的崛起平添摩擦和冲突的风险……在顶级体育赛事中夺金拿银,早就让中
国人彻底摆脱‘东亚病夫’的形象,但无需讳言的是,不少国人还未能彻底走出‘东亚
病夫’式的心理阴影。”
如何走出心理阴影,曹林的建议是“去政治化、去光环化”。这位《中国青年报》评论
员今天以自己8年来的变化为例,声称“这次伦敦奥运开幕,除了上网时被动浏览的那
些弹出的奥运新闻外,我竟然没看开幕式没关注金牌数。原以为自己另类,没想到不关
注奥运的网友有很多”。
这篇《瓦解举国体制,从打破举国关注开始》得到了搜狐重点推荐,并将标题改为“太
多公共事务比奥运重要”,因为其中有如下一段:“很多人都说,奥运不该成为新闻的
全部,有太多远比奥运重要的公共事务更需要记者去关注和报道。比如,预算法的修改
、北京暴雨的反思,还有南通启东发生的事件。”
按曹林的说法,“很多媒体和记者对奥运的兴趣,远比公众大多了,派出了庞大的奥运
采访团,提供了远远超出公众需求的奥运信息。媒体头版的大照片和头条新闻,往往都
已被中国的金牌选手占据,网络信息框随时弹出奥运信息。在公众价值观和关注趣味日
益多元的社会中,人们难免会厌恶这种被某一类信息刷屏和包围的同质新闻轰炸。”的
确,根据此前新华社等统计,全中国派出近千名记者云集伦敦,即使是每个工作日只出
版12个版的《中国青年报》自己,也专门辟出两个整版报道奥运,更不用说中央电视台
和那些商业门户网站了。
意见领袖已经宣布自己不再关注,但也有草根民众觉得这种“故作清高”很讨厌。所以
,虽然曹林自信地认为他“不仅公开表示‘我不关注’后不被‘讨伐’,还会引发不小
的共鸣”,但他的自由选择和个人趣味还是遭遇到微博评论反击:“一天到晚口诛笔伐
举国体制,有毛病。”
其实,胡锡进也觉得“那些专干反思,脑子里装满反思的人,真不容易”,他也在微博
中宣布“无条件为每一块中国运动员的金牌鼓掌。我们不是得了金牌反而比不得金牌更
加气鼓鼓的奇怪民族……奥运会是开心用的,看个比赛没那么多纠结,我们的快乐很简
单”。
胡总道不孤也,《现代快报》今天在发表《我们都应该放下沉重的“荣誉杠铃”》鼓励
全民更新体育观念时,也允许一位读者抱怨“对金牌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
且不说得金牌多原本就是国家体育实力强的象征,就算为了得金牌而去奋力拼搏,这又
有什么错呢?可现在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知真的不喜欢金牌,还是为了发表观点而自圆
其说,抑或还有其他什么原因----他们对运动员得金牌没有反应,对运动员没得金牌,
反而更有话说。”
三、可曾愧疚
要说到矫枉必须过正的道理,恐怕没有人比张显更加通晓。一年前,正是在这位副教授
的努力下,药家鑫被笼罩在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公众情绪中,并最终走向断头台。
眼看着儿子在唾骂声中以命相偿被撞死者,药庆卫至少想讨回一个有关家庭背景的公道
:“作为张妙家属代理人的张显在其开设的多个微博、博客上,捏造事实,散布了针对
药庆卫及其家人的系列言论,刻画原告‘官僚’、‘军队蛀虫’等社会形象,‘其中部
分事实陈述性言论未经调查核实,大都纯属虚构’,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名誉权。”
这桩侵犯名誉权案2011年12月29日在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昨日一审宣判:
“药庆卫获胜,张显支付药庆卫1元精神赔偿,同时在微博和博客道歉连续不间断道歉
30天,并不得删除。”
一年之后,物是人非。此时,在新闻跟帖里,当初那种仿佛裹挟全社会的巨大意见分裂
已荡然无存,曾经跟随张显质疑权钱交易、高呼药家鑫“非死不可”的网民们消失不见
,代之以对“操纵舆论、煽动民意”的幡然醒悟。
作家肉唐僧大赞“非常好的判决”后,微博质问“到今天,当初支持杀药,现在内心有
点后悔或踌躇的,有吗?”;看过“张显在围观群众‘无耻脸厚,羞了先人,枉为人师
……’骂声中落荒而逃”的视频后,央视评论员王志安深感1元精神赔偿不足,“最好
让其付出经济上的沉重代价。”
连《人民日报》也用晚安帖来请其18万关注者就此沉思:“张家和药家,两个破碎家庭
,留给世人不忍卒读的尾声。而当喧哗沉寂,我们是不是该为曾经的无知和傲慢愧疚?
当喧嚣遮蔽了真相,暴戾蒙蔽了理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不是吗?”
根据《辽沈晚报》今晨报道,药庆卫已在自己博客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对受害者家
庭表达最诚恳的道歉,也对长期支持我们的网友表达最诚挚的感谢!是你们让我和我爱
人感到没有被社会抛弃,也感到这个社会还有正义、温暖和包容;更要感谢法庭给了我
能在公正、公开场合说话的机会。”
此时,新浪腾讯和凤凰网都重点推荐来自《新京报》的警示:“在网络上发表失实内容
,侵害他人权益,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动辄给人贴‘×二代’之类的标签,不但容
易伤害相关当事人,而且割裂社会,贻害无穷。”不过,这篇社论同样也承认,张显所
作所为确有其逻辑:“有些人之所以喜欢借助标签,来激起舆论对‘×二代’的仇恨,
是担忧公权或司法会在权力或金钱的影响下丧失公正,因而求助于营造的舆论声势。这
也值得相关部门反思,只有依法办事、捍卫公正成为常态,贴标签的行为才会彻底失去
市场。”
张显已经在微博上向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宣布“尊重判决不上诉”。最终,是《中国青
年报》引用判决词作为报道结尾:“作为现代社会传媒的网络空间,既是人们传播信息
和进行交流的场所,更是一个健康有序的互动空间,应该受到法律的规范和制约……通
过(微博)平台发表的言论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更为迅捷直接,故网络用户在即时分享
自我的感性认识及信息的同时,在涉及评价他人时应客观、准确,并不应利用其侮辱他
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侵权的,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012年8月1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