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兴衰记
相关主题
毛泽东时代的儿童文艺有声有色并非特殊材料 30年代中共被捕党员95%叛变 zz
中国老动画片被指尺度太大 有露点口味重(图) (转载)其实大闹天宫还是深受迪斯尼影响的
上海美影开山之作:《拔萝卜》、《一个新足球》、《双胞胎》 (转载)才发现当年崇祯皇帝自杀的规模相当惨烈啊。
中国动漫的问题所在(ZT)玄松月比金正恩大11岁,怎么可能谈恋爱
中国电影业真狗屎,拍个像样的动画片都不行万万没想到!皇帝们第一个性体验的女人竟会是她 zz (转载)
中国电影狗屎的原因是文人思维我来跟众将军大概齐说说大陆高校清真食堂的就餐情况
西岳奇童到底有没有出下集?董卿被孙立军和孟建柱共妻了
《大闹天宫》借古讽今.创作者下放劳改没人关注文贵爆料第二季第一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影厂话题: 动画话题: 上海话题: 中国话题: 年代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y
发帖数: 21396
1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兴衰记
2010/02/08 瞭望东方周刊
对中国80后来说,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被上海美影厂的动画片牢牢占据。
上海美影厂是中国动画业上世纪50年代生产的一艘万吨轮,它体积巨大且五脏齐全
,但却老化严重。
2010年1月11日。美国3D巨制《阿凡达》正在中国热映,态势火爆,IMAX版票价在
上海飙升至180元。
在同一天,也是在上海,苏州河畔的万航渡路上,中国动画的发祥地——上海美术
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海美影厂”),相对低调地举行了一个发布会:“中国首部
经典再现立体动画片《渔童》观赏体验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立体影院落成揭幕”。
对中国80后来说,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被上海美影厂的动画片牢牢占据,包
括这部1959年制作的剪纸动画片《渔童》。
从2008年暑期的《葫芦兄弟》开始,上海美影厂就开始将其经典作品翻拍成大银幕
作品。“《葫芦兄弟》上映不到一个月就取得了800万元的票房,这是意外的惊喜,也
给了我们启发。”上海美影厂副厂长朱毓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正是看到了经典作品历久弥新的商业价值,上海美影厂陆续将《大闹天宫》(1964
年)和《黑猫警长》(1984年)进行二次开发,并且采取时下主流的3D技术。《黑猫警
长》上映档期锁定在2010年春节。
“上海美影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大师级的艺术家,在那里曾经诞生了一系列具
有中国文化特色和特殊工艺的动画片,享誉国际,不啻为中国动画的活化石。”北京电
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然而,这块“活化石”并没有像文物一样珍藏在博物馆里,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中国经济转轨的大时代里,它被推向了市场,接受大浪淘沙的洗礼。
80年代起,海外动画片蜂拥而至,迪士尼和梦工厂不断推陈出新冲击中国电影市场
,即便在本土原创领域,也有《喜羊羊和灰太狼》这样的小成本作品的夹击。
在这股潮流中,上海美影厂却迷失了。再也不见60年代到80年代中喷涌而出的佳作
,在1999年推出《宝莲灯》之后,又是近10年的沉寂。
“上海美影厂是中国动画业上世纪50年代生产的一艘万吨轮,它体积巨大且五脏齐
全,但却老化严重。在今天的动画产业航线上,一艘50年代的万吨轮跟别人比赛,势必
不能胜利。问题是如何把它改造成航空母舰。”朱毓平说。
华丽开场
19世纪20年代的上海滩是个造梦的地方。而“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和万超尘
的动画梦,则始于美国弗莱谢尔兄弟的动画片《逃出墨水井》。在完全自学手工的条件
下,万氏兄弟完成了中国最早的动画电影《大闹画室》。
2007年10月,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硕士生导师段佳曾受邀在美国西海岸讲学。在
她开始讲学之前,旧金山伯克利电影资料馆的组织者问她:“中国动画有颜色吗?”
“当时我就深深震撼了,中国动画有那么辉煌的历史成就,竟然完全不被国外所了
解。”段佳对《瞭望东方周刊》回忆说。
“你们有没有向日本人、美国人学习过?”在一次演讲中,一个在座的韩国人问道。
“的确,我们的动画祖父万氏兄弟,因为看了美国弗莱谢尔兄弟的《逃出墨水井》
着了迷,曾向美国人询问过制作技术。”段佳坦言。
美国人笑了。
“但没有得到回音。”段佳不动声色地接着说,“所以就自己动手。1923年制作了
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动画片,它也是真人动画合成的。”
美国人严肃了一点。
“1939年,日本人已经占领了东三省,‘东方好莱坞’上海成了一座孤岛,万氏兄
弟看到迪士尼的《白雪公主》后,想做一部动画长片也叫公主,《铁扇公主》。”段佳
继续。
美国人又笑了。
“可是万氏兄弟的公主与迪士尼不同,铁扇公主是一个坏公主,而这部影片是号召
中国人团结起来抗击象征日本侵略者牛魔王的。”段佳正色道。
美国人严肃起来,多了一份尊敬。
于是,1940年万氏兄弟制作出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而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片《
白雪公主》诞生于1937年,仅仅早了3年。
1943年,《铁扇公主》在日本公映,观众们深深震撼,其中也包括当时年仅14岁的
手冢治虫,也就是后来的“阿童木之父”。这位被称为“日本漫画之父”的大师称,他
是受了《铁扇公主》的启发才走上了漫画创作道路,而他最佩服的人,则是被称为“中
国动画之父”的万氏兄弟之一万籁鸣。
“尽管从《铁扇公主》的形象设计中,仍旧可以看出一点美国动画的影子,比如女
性形象都是眼睛很大睫毛很长,和西方洋娃娃的形象很接近,但整体来说,打斗动作是
中国戏曲舞台的,题材、布景、配乐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华东
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聂欣如对本刊记者分析说。他在80年代曾在上海美影厂工作,是
经典系列片《舒克与贝塔》的编剧之一。
今天,90后、00后这些中国年轻一代脑海中的动画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和日本,却很
少了解到,早在19世纪早期,中国动画就有了华丽的开篇。
“中国学派”的崛起与沉寂
1957年4月1日,脱胎于东北电影学院美术片组的上海美影厂正式成立,漫画家特伟
成为首任厂长。此前为战乱所累的万氏兄弟也相继回到了上海,加入了美影厂,成为厂
里的灵魂人物。自此,中国动画开始进入辉煌期。代表作即是万氏兄弟酝酿了20年的《
大闹天宫》。
“摄制组全体同志画稿近七万张,终于使孙悟空的动画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实现了
我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导演万籁鸣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道。这部电影使上海美
影厂的招牌随之一起响彻国内外。1965年,《大闹天宫》上集在伦敦电影节获得金奖,
之后在44个国家连续放映,引起轰动,被认为是中国动画史的巅峰之作,至今无人能够
超越。
在《大闹天宫》诞生的60年代初,这部时长110多分钟的动画长片的投资是100多万
元,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天价。但在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国家计划的一部分,国家对
电影采取统购统销,美影厂和动画师们根本不用考虑钱的问题,他们尽可以心无旁骛地
进行艺术创作。
“当时我们不用考虑市场和商业问题,从发行来说,动画短片是作为加片的形式,
在正片之前放映的。”朱毓平介绍说。
在宽松的氛围中,上海美影厂开始“探民族风格之路”,除了题材、立意、形象、
布景等设计之外,还运用了剪纸、木偶、水墨画、皮影、折纸等中国传统工艺作为表现
形式。随着木偶片《神笔》(1955)、水墨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大闹天宫
》(1964)及《三个和尚》等在国内外屡获奖项,“中国学派”开始形成,并且成为一
股鲜明的力量席卷世界动画业界。
在当时的上海美影厂,除万氏兄弟之外,也新崛起了一批动画大师,如特伟(《山
水情》)、靳夕(《西岳奇童》)、阿达(《三个和尚》)、胡进庆(《葫芦兄弟》)
等。
“以特伟导演的《山水情》为例,特伟和他的团队把中国绘画、音乐、诗与哲学融
为一体,如果不是大师难以作出这样的作品。”段佳说。
“我接触的一些前辈,他们是真心地教你,但是也会真心诚意地责备你。靳夕导演
就是这样的,比如我在看书,他会过来看,说这本书还不错;如果我在看闲书,他就说
这么好的时间看这个,你这人趣味不行。”上海美影厂一级摄影师、一级导演胡兆洪对
本刊记者回忆说。2006年,胡兆洪拍摄了靳夕导演的《西岳奇童》下集,他本人多年来
一直从事木偶动画的制作。
在胡兆洪的印象中,“那时上海美影厂老前辈们都称得上是国家顶尖的艺术家,是
文字、绘画等方面的能工巨匠。”
随着他们的退休,从80年代起,上海美影厂的创作力也迅速凋萎,再未能产生一部
经典作品。“中国学派”陷入沉寂。
“动画是商品,但它首先是艺术,如果在艺术上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它就是个没有
价值的商品。计划经济时代尽管美影厂有好的作品,但当时中国还没有市场,如果放在
今天,以收视率和票房衡量,它们的商业价值都是惊人的。很难说不会诞生像《阿凡达
》这样的票房神话。”孙立军说。
被市场摧垮的神话
今天,老工艺在美影厂基本不存在了。“那些是前辈老先生们对动画艺术的探索曾
经到达过的境界,但也不能老在那儿呆着。还是要吃饭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胡兆
洪略带遗憾地说。
“这是投资回报的问题,像剪纸、水墨等等说到底都是手工活,要靠手绘,成本很
高,像水墨动画的成本是普通工艺的3倍,但电视台的收购价是一样的,我们为了保持
工艺不失传,只能做一些艺术短片和广告片。但即使这样也很难收回成本。”朱毓平解
释说。
成本,盈利,这些对曾经的上海美影厂来说完全陌生的名词,却在80年代开始给了
它当头一棒。
“有人将美影厂的没落归咎于90年代的经济转轨,但事实上,从80年代开始,人才
已经开始大量流失。”朱毓平说。
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国外动画片大量涌入,撼动了上海美影厂在中国一枝独
秀的地位。与此同时,广东成立了大批动画公司,主要为国外厂商进行代加工。
“这些公司从美影厂挖走了许多人,我们先后有近百个主创人员流失到南方。那时
在美影厂一个月收入是100~200元,但南方给出的薪水从2000元到上万元不等,吸引力
太大了。”朱毓平回忆说。
上海美影厂也渐渐开始有了盈利意识。80年代起,美影厂应要求开始制作系列片,
《阿凡提》、《黑猫警长》就是代表。“我们开始没有做系列片的经验,一开始我们是
给国外加工系列片,既可以有不错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学习到了国外制作系列片的方法
。同时在薪酬上面,我们也改变了原来固定奖金的方式,而改为酬金制。干得多就收入
多,干得少收入就少。”1984年9月担任上海美影厂厂长的严定宪回忆说。
这没有挽救美影厂的颓势。90年代,美影厂迎来了更艰难的体制改革时期。原本美
影厂享受拨款,国家定价收购、限量生产,每年40本左右,动画片是10万元一本,木偶
片八九万元。而90年代起,这个统购统销制取消了。美影厂断奶了。
1990年7月到1992年年底,胡兆洪任美影厂副厂长,经历了这一过程。“眼看着一
屋子一屋子画动画的人走了,他们正是干活的人。原创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1995年上海美影厂与上海电视台合并之后才有了改善,待遇提上去了,也就
没人走了,慢慢稳定下来。”朱毓平告诉记者。
“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候,有关部门对文化的产业属性认识还不够清晰,对动画产
业扶持和保护的力度也不够,直到今天才突然发现日本和美国居然可以用一部动画片发
行全球,一个半小时赚几亿甚至几十亿人民币。日本的《数码宝贝》开发了14年,从电
视动画到衍生品,截至2009年底,已经发行了80个国家,产值超过3000亿元。”孙立军
告诉本刊记者。
尽管在中国的动画市场中,美影厂拥有较强的制作与发行能力,但是80年代起形成
的人才断层很难修复,再加上内部体制的问题,这个曾经的神话还是破灭了。
辉煌难再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尤其是中国动画产业链尚未形成的情况下,上海美影厂不得
不艰难转身。
从架构上看,美影厂相继组建了“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卡通王》杂志社
等经营实体,寻求产业化发展。2005年,美影厂经过股份制改造彻底成为一家企业。
上海美影厂一直是国内动画系列片的重要供应商,但做电视动画却是美影厂的一块
心病。“只要不让我们做电视动画,我就可以说我们美影厂不缺钱。”
朱毓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300万元房地产收入;几十年积累下来的3万分钟的
授权片库加上海外销售,每年有上千万元版权收入。
“我们什么都不干,日子还好过些,可是一拍电视动画就赔本。”
200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动画部被确定为一南一北两个动漫主干
基地。虽同为主干基地,央视动画部与美影厂待遇完全不同。美影厂作为企业要自负盈
亏,而央视动画部获得国家资金支持其制作动画片,并享有央视这个播出平台。
于动画企业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收购价与成本价的严重倒挂。目前,国内动
漫播出的主要渠道仍然是各大电视台,他们所能提供的播出时段与国产动漫目前10多万
分钟的年产量相比,远远不够。同时,电视台还掌握着动画片收购的绝对议价权。
“现在各地给了补贴政策,比如在央视播出每集补1600,地方台每集900不等,企
业在地方政府压力下蜂拥到央视,导致央视收购价更低,也就每集八九百块到两千块不
等。而动画片的制作成本每集大概在1万块左右。”朱毓平说。
美影厂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它的应对策略,则是采取合作形式,对于一些没有
原创、剧本、编剧、导演的公司,美影厂发挥自己的优势提供这些力量合拍,占有其一
部分版权或股份。“这样既保留我们的创作队伍,又利用别人的资金。”
电影市场的活跃则使美影厂把重点重新放回电影制作上。“毕竟这个领域是美影厂
的优势。而且这些年美影厂的收入盈利很小,投入大,回收漫长,投入越多收入越少。
至少3年才能回收,而电影当年就能回收。”
然而,不管是1999年的《宝莲灯》,还是《马兰花》、《勇士》,票房似乎都不尽
如人意,这些影片本身也失去了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学派”的光彩。
2008年取得不俗票房的翻拍片《葫芦兄弟》,也饱受诟病。“没有进行二次创作,
只是把20年前的旧作拿出来重新剪辑配音了一下,看不到创新。”聂欣如直言道。
“我个人期望美影厂应该以电影制作为主,成为最大的国有中国动画电影制作企业
,始终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而从美影厂的配置和人员状况来说,我们也正在调整为以
电影为主。”朱毓平说。
“由于机制和体制的问题,美影厂要做大很难。要做大只能通过股份制改革,要有
融资渠道。”朱毓平说。
但在一些人看来,上海美影厂要成为中国的“梦工厂”,也许只是一个遥远的梦。
“现在的美影厂状况我觉得很不好,差不多已经空心化,不管是人才还是市场适应
能力都欠缺。如今只剩下历史的记忆,而这些都只能成为记忆而已。”一位资深业内专
家叹息道。
w****2
发帖数: 12072
2
其实就是新自由主义害的.如果像韩国日本那样就好了.

【在 t*******y 的大作中提到】
: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兴衰记
: 2010/02/08 瞭望东方周刊
: 对中国80后来说,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被上海美影厂的动画片牢牢占据。
: 上海美影厂是中国动画业上世纪50年代生产的一艘万吨轮,它体积巨大且五脏齐全
: ,但却老化严重。
: 2010年1月11日。美国3D巨制《阿凡达》正在中国热映,态势火爆,IMAX版票价在
: 上海飙升至180元。
: 在同一天,也是在上海,苏州河畔的万航渡路上,中国动画的发祥地——上海美术
: 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海美影厂”),相对低调地举行了一个发布会:“中国首部
: 经典再现立体动画片《渔童》观赏体验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立体影院落成揭幕”。

l*****i
发帖数: 20533
3
当年的所谓市场转型,就好象把从没下过水的小孩子突然扔河里让他自己游,不会游要
淹死了,不仅不救,还说:你看这孩子真没用。淹死了拉倒!
有的孩子命大,居然挺过来了,学会勉强狗刨游泳了,于是他又说:你看我当年把他们
扔下去多正确?现在游的多自在?
w***u
发帖数: 17713
4
这个说一万条理由都没有一条管用:所有电影媒体资源全部集中到北京。
别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了,各地的著名电影制片厂长春,西安,上海,珠江,峨嵋,
潇湘,广西这些电影厂全部实质上关门,都集中到北京去了。
想想背后的原因吧。没有这些竞争,思想是统一了,质量也就在那里放着。就像高教一
样,有了北大清华,各地没有必要从中央投钱办大学。
g*********o
发帖数: 4653
5
政策引导、环境培养、对国产片的保护意识,
和韩国比起来,中国确实很失败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没人关注文贵爆料第二季第一集?中国电影业真狗屎,拍个像样的动画片都不行
郭文贵第二季爆料升级,直指江泽民中国电影狗屎的原因是文人思维
1808房间的故事是真的吗?西岳奇童到底有没有出下集?
郭文贵的老领导是国安部纪委书记刘彦平。《大闹天宫》借古讽今.创作者下放劳改
毛泽东时代的儿童文艺有声有色并非特殊材料 30年代中共被捕党员95%叛变 zz
中国老动画片被指尺度太大 有露点口味重(图) (转载)其实大闹天宫还是深受迪斯尼影响的
上海美影开山之作:《拔萝卜》、《一个新足球》、《双胞胎》 (转载)才发现当年崇祯皇帝自杀的规模相当惨烈啊。
中国动漫的问题所在(ZT)玄松月比金正恩大11岁,怎么可能谈恋爱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影厂话题: 动画话题: 上海话题: 中国话题: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