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带路党雄文:留美学生面临三大困境
相关主题
中国留美本科生众生相华尔街日报 把朝鲜的两弹一星和哈工大联系上了
报告称中国学生考“美国高考”仅7%及格 (转载)这哥们是一个在美帝出身的华人
胡锦涛的遗产 (转载)根源在于美元是世界货币
Shanghai teens top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anking, OECD says俄国是否采用华为5G显得左右为难
中国留学生正在冲击美国大学校园俄国是否采用华为5G显得左右为难
中国应该享有同发达国家一样的经济繁荣的权利吗70年使用权埋导火索 中国人买房租房都不幸福zz
尼玛,床破退出大选怎么办?一个证明西方国家妇女没地位的例子
魏阳:八千中国学生被美国大学开除的背后市民信箱的网调显示: 逾八成市民认为沪杭高铁票价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学生话题: 中国话题: 美国话题: 学习话题: 家长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n
发帖数: 8912
1
2011-11-04 05:51:03| 分类: 知识不是力量 |字号 订阅
《纽约时报》今日登载了一篇长文,《中国谜》(The China Conundrum), 讲述中国留
学生在美国的适应问题。其作者Karin Fischer写作此文中曾采访过我,我跟她聊了很
久,说到中美学习习惯的差异。当然其中她的陈述中我发觉也有不少以讹传讹的偏见,
我也希望给纠正过来,但是中国学生存在的毛病也不需要去掩饰。谈话后,我想我毕竟
不是招生官员,不过是一个课程设计师,不好越位,所以跟她推荐了我们学校国际留学
生办,让她去采访其主任John。
文中没有直接引述我的观点,但是Karin后来的播客中,所讲述的话题多半是我们采访
中所讲的内容。《纽约时报》文章登出后,John说他马上又收到了Bloomberg News的采
访,打听我们学校的中国学生状况,John说我“开始了一个连锁反应”。
而我耿耿于怀的,是《纽约时报》的文章对我的观点只字未提,使得我跟女儿没法交代
。上次和Karin聊天后,我跟她说:“今天有家报纸采访我。”她问:“是不是《纽约
时报》?”当时我只知道是Chronicle of Higher Ed, 所以说:“不是。”她说:“那
你就别跟我说了。”所以我还是没法跟她提。
好在这些被遗漏的内容,我曾撰文给《中国教育报》,在这里登了出来,在此感谢《中
国教育报》。
又,北京教育者Jiang Xueqin针对纽约时报The China Conundrum中提到的中国留学生
在托福等考试上高分低能,而推荐信和申请材料又常有造假的现象,提出面试中国学生
(含电话面试),比如在面试中问学生喜欢哪部小说,认同其中什么角色,以此测试学
生的同理心、想象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会对以后的留学申请产生很大的影响,请有
兴趣的读者关注这篇文章。
* * *
10月14日晚,在上海2666图书馆,我出席了一场关于拙著《知识不是力量》的座谈会。
有读者问我:基础教育是很多家长的心病。很多家长考虑移民国外,问我怎么看?
当时我回答,环境固然重要,但家长的心态也重要。在美国,也有很多华人家长相互攀
比,孩子学习习惯和负担和国内一样。我有一友,在马里兰州。那里学区很好,竞争激
烈,不亚于中国。有次他去看脊椎医生,医生说有很多小病人是父母来自中国等亚洲国
家的小孩。家长对他们“推”得很厉害,大家相互攀比的恶习犹存,小孩负担很重。在
美国一些好学区,华人聚居密集,不但二奶村洗脚屋兴建起来了,形形色色课后辅导班
也一应俱全。这些家长不能有效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喜好、特长和精力,盲目跟风。换
个环境也是白换,因为最终也只是新瓶装旧酒,把中国的日子搬到美国来过。
我在《知识不是力量》一书里,希望通过案例和故事,对比这种过程的不同,我希望此
书能被基础教育工作者看到,激发大家思考,想想我们的教育过程如何变好。
笼统说来,中国注重知识基础,美国侧重布鲁姆知识分类论中“分析、应用、综合、评
估”等“高端”认知技能。多年下来,两国基础教育在结果上已经产生了重大差异。
最能说明这个结果差异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产品”—— 刚进校的大学生。我们不
妨以一次调研为例,说明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真正欠缺的“营养”。
林登教育服务公司顾问德波拉·赫弗容女士,向美国对华招生官员发出了一份调查问卷
,让他们列举中国学生到美国后所面临的挑战。调查发现,刚从基础教育阶段出来不久
的中国学生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是缺乏被美国人接受的学习能力。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诚信。很多受调查者认为中国
学生来美国后,对于学业上的诚信缺乏起码的认识,不知犯规的后果。很多学生在抄袭
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诚实。在学习风格上,这些招生官员发现,中国学生“
来自一个强调死记硬背的系统”,不对老师提出质疑,也难以和教师在课堂外互动。大
部分学生欠缺“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只想“听教授讲课,寻找‘正确’答案,而不是
针对问题,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测试上,中国学生偏向“考试”,难以适应美国
学校不同的测评方式,如小组一起做“项目”,做展示。我们自以为中国学生学习好,
这只是一个笼统概念,语焉不详。笔者在美国从事教育设计,和老师天天打交道。很多
老师其实私下对中国学生的习惯和后劲颇有看法,只是害怕种族歧视的嫌疑,不好明说。
第二个大问题是语言障碍。中国学生重考试轻学习,在英语学习上大部分是在托福、
GRE等考试上下功夫。美国大学阅读量、写作量非常大,标准化考试未必能给学生充分
准备。有一些学生来美国之后,学校要求学语言课程。但是有官员表示“中国学生面临
家长、朋友和传统文化上的压力,急需成功”,往往不屑于学语言,而希望早日进入“
正规”学习。语言关没有过,好习惯没养成,后面学得很痛苦。很多学生认为英语不过
是一个工具,差不多就行。有个招生官员一语道破天机:这些语言技能欠缺的学生“无
法和当地社区的各种人有效交往,各种社会关系只能停留在表面”。在美国社会里,语
言的运用技能,将决定你在这个社会能走多远。有时语言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不亚于专业
成就。
这种短视不限于语言。有官员表示,中国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对找工作的关注远远超
过专业学习。很多中国学生的长远规划就是找个好工作,连专业都不过是工具,缺乏对
所学专业的热情。与之相比,不少美国学生则更有热情和朝气,学就像个样子学,希望
能在学成之后去“改变世界”。
第三大问题是人际障碍。很多小留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家长在生活上百般照顾,学
校也只管知识长进,无论在家在学校,都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能力。到美国后,有的连
“基本生存技能都欠缺”。比如怎么找房子、签合同,小留学生们一筹莫展。赫弗容女
士称之为“独生子女综合症”。她觉得老留学生一般比较刻苦,比较尊重人,新来小留
学生则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和社会预期。有位招生官员甚至表示,很多小留学生还是希
望用中国方式解决问题,如走后门、找关系、送礼等。美国学生多半知道,规则就是规
则,少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很少在这方面浪费时间。 在交往上,很多留学生困在自己
的小圈子里,朋友多半还是中国的一班朋友。另外,随着中国留学生的增多,学生之间
开始论资排辈,早来的跟新来的摆老资格,欺负后来的学生,相互之间传播流言等等。
结果搅浑了中国留学生的一潭水,也无法和其他族群相处。如上所言,他们和家长,不
过是试图把中国日子搬到美国来过。这样移民了也是白移,也不能接触到新文化环境中
真正的精髓,而是在美国的环境里,给自己造了个大气泡,生活在里面。和美国人交流
很少,除非是见面嘻嘻哈哈说说天气聊聊篮球橄榄球。
反过来,我回国时看到,国内不少开明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管理得非常好。所以不要
事事怪罪大环境,具体家庭和学校的小环境对于人的造就更为“给力”。
调查说的都是“知识之外”中国学生的乏力之处。没人赞叹中国学生那传说中的知识丰
富基础扎实。在国内,一提应试教育,家长就条件反射地去想到他们想象里的素质教育
,如钢琴书法琵琶跆拳道,不断加增学生认知和身体的负荷,在知识品种和数量上做文
章,不去帮助学生培养出持续学习的习惯和个性化发展的路子。但愿教育界诸位多多努
力,弥补调查中暴露的欠缺,如学习能力(创意、批判性思考、分析、运用能力等)、
学习心态(对学科的热爱,改造世界的情怀),品格和生活教育(应对生活问题,人际
交往)等。变革向来不易,但我们还打算耽误孩子多久呢?
作者南桥,在美国高校从事教育设计工作,也是多家报刊教育话题的专栏作者,其新作
《知识不是力量》最近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3日
x****o
发帖数: 29677
2
整个文章就是彻淡,里面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互换我看一样成立
G*****h
发帖数: 33134
3
关于语言和人际交往说得是不错的。
关于学习方面, 完全是瞎担心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市民信箱的网调显示: 逾八成市民认为沪杭高铁票价高中国留学生正在冲击美国大学校园
《哈利波特》冲击印度生态平衡 猫头鹰濒临灭绝中国应该享有同发达国家一样的经济繁荣的权利吗
调查显示47%官员认为县处级干部最怕网络监督尼玛,床破退出大选怎么办?
朱学勤抄袭的证据 ---2魏阳:八千中国学生被美国大学开除的背后
中国留美本科生众生相华尔街日报 把朝鲜的两弹一星和哈工大联系上了
报告称中国学生考“美国高考”仅7%及格 (转载)这哥们是一个在美帝出身的华人
胡锦涛的遗产 (转载)根源在于美元是世界货币
Shanghai teens top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anking, OECD says俄国是否采用华为5G显得左右为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学生话题: 中国话题: 美国话题: 学习话题: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