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朱镕基讲话实录》编辑团队讲述出版幕后故事
相关主题
朱镕基著作曾征求中央领导同志意见朱镕基新书谈上海改革攻坚:感觉自己坐在火山上
朱镕基答记者问英文版面向国内发行美国学者:不应该仅仅期待复制一个朱镕基体制
曝朱镕基新书提前征求江泽民等意见土鳖的情报和宣传这么不给力吗
人民的好总理:叮嘱书不要太贵朱镕基85高寿
孔庆东:人民起义,先占何处?朱镕基之女朱燕来首次参加两会 谈及父亲(图)
中国有今天朱镕基总理的贡献最大朱镕基答记者问英文版在伦敦首发
汪洋说他差点被朱镕基撤职朱镕基答记者问历届视频精选
总理里面讲话最好的还是朱镕基《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 卸任称担心房地产过热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朱镕基话题: 编辑话题: 讲话话题: 任超话题: 实录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d
发帖数: 61690
1
人民出版社负责人和编辑讲述出版幕后故事
朱镕基:一定要让老百姓买得起这本书
本刊记者 许陈静
2011年9月10日,中秋假期的第一天,北京秋雨萧萧,寒意袭人。从单位出来,繁
华的路段,我们两位记者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拦到一辆出租车。一听去朝阳门,2.5公
里的路,司机师傅有些闷闷不乐。然而走了一段,听到我们讨论的话题,师傅顿时来了
精神:“你们是去采访朱镕基出新书这事的?能替我问个问题吗?他明年还会出书吗?
再出,我还买。值呀!他写的都是大实话,不来虚的,那些宏观经济形势的大道理,他
一说,我就懂了,还特过瘾。”
我们心里一暖,深感此次采访非常有意义。“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朱镕基讲话实录》上市两天,销售火爆,这只是笼统的陈述;未来的销售总量,也只是
抽象的统计数字;而随处碰到的老百姓,提到“朱镕基”3个字时脸上迸出的光彩,是
对这套书最形象、最生动的注释。
从1500万字里挑出120万字
“我们有个由五六个人组成的整理该书的领导班子,忙碌了8年时间。作为讲话实
录,也是逐渐形成的。”在9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如此介绍。
8年,掐指算来,从2003年朱镕基退休起,这套书稿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就已经展
开了。
根据1990年发布的《关于对描写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出版物加强管理的规定》,
有此资格的出版单位仅限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中共中
央党校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出版社。
黄书元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书基本上都是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仅是近几年,就有《江泽民文选》、《胡耀邦传》等书在该社出版。朱镕基的著作,
也没有例外。
人民出版社经过慎重考虑,在2005年前后,指定副社长任超牵头,统筹负责朱镕基
著作的出版工作。任超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第一天“到岗”的日子,他竟然没记住
,当时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安排这套书的出版步骤,如何组织、调配人手。
书一出版,任超就累倒了。记者联系采访时,他还在病中。他告诉记者:“总体上
说,这套书的问世经历了这几个阶段:最初是资料整理阶段,中间是编辑阶段,随后还
有装帧设计阶段、校对阶段、审阅阶段,等等。”其中,前期的资料整理,是历时最久
、任务最繁重的。直到2010年,才转入文字编辑工作。
“这五六年,我们社里前前后后至少有上百位同志,全身心投入这套书的编辑出版
工作。”2名编辑参与前期资料整理和编辑,12名责任编辑参与后期书稿编辑,1名设计
人员全程跟进装帧工作,校对、编审、出版和发行等方面的人员更多。
选择什么样的人参与朱镕基著作的印刷,是很有讲究的。他说,“既要政治可靠,
经验丰富,编辑水平过硬,又必须有热情,甚至得有体力,才能承担得起这项长期的、
宏大的工作。所以不能光选老同志,得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参与进来。”除此之外,专
业背景也要搭配。学政治的、学历史的、学中文的、学经济的、学法律的……挑人的过
程,几乎把社里中青年编辑的毕业院校和所学专业,从头到尾筛了一遍。
女编辑鲁静就是这样被选中的。她是历史学博士,在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等多个
部门工作了十多年。2007年11月,她被借调到“朱办”(朱镕基同志办公室的简称),参
与第一阶段编辑工作。任超介绍她“这几年一直在该书编辑组负责”。
翻开《朱镕基讲话实录》,《编辑说明》里介绍了参与编辑工作和资料收集整理工
作的成员。除鲁静和另外一名编辑外,其他人均在经济学领域有不同建树。他们的工作
是高度细致严谨的——既然是“讲话实录”,所有资料都来自朱镕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总理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批语。用黄书元社长的话说,“这几本书是讲出
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所以,搜集和整理的对象,主要是朱镕基出席重要会议和到地
方、部门考察调研的会议视频、讲话录音、现场速记等。一遍遍看录像,一遍遍听录音
,把他说过的话一字不漏地整理下来,仅此一项工作,就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全部
形成文字后,总字数多达1500多万字。
鲁静告诉记者:“在这1500多万字里挑选文章,如何取舍,是这4年中最棘手、最
难解决的事。因为每篇讲话都体现了实字和真字。”朱镕基给工作人员确定了一个挑选
原则:凡是重复的、已公开发表的、别人代笔起草的,一律不收。据此,鲁静等人开始
了漫长的整理过程。“背后的辛苦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加班加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为了核对一个人名、地名或者一个数字,经常要到处查资料、询问当事人或有关部门,
花费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
不仅是编辑们看,当时年近八旬的朱镕基自己也非常认真地看。如今,回顾这段浩
大的资料整理过程,鲁静觉得,能亲身参与其中,将朱镕基总理思想最精髓的部分呈献
给广大读者,这是终身的荣耀。
生命中最有激情的一年
2010年,按照朱镕基的“原则”挑选出来的初稿,共计120多万字,送到了人民出
版社12名责任编辑的案头。12个人分成了4组,每3人负责其中一卷。如何分组也是精心
考虑过的:3人必须老中青结合,其中必须有一人是学经济的。
学政治学的责任编辑阮宏波是最年轻的一个,出生于1980年。他被分到第三卷编辑
组。起初,组里3人一碰头,发现没有真正懂经济的,赶紧跟社里报告,换了一个学经
济的过来。“为什么一定要有学经济的呢?一拿到书稿就发现了,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经
济。朱镕基被国外媒体称为‘经济沙皇’,不是没道理的,他的的确确是个行家。虽然
他讲话深入浅出、简洁明了,但分税制、国有银行改革、国企改革等,都涉及许多专业
知识。”
老中青三代人的结合,则从另一个方面保证了编辑质量。“‘朱办’对我们的工作
是放手和信任的。责任编辑从文字、标点,到内容、篇章都可以提意见,但一定得言之
有理、言之有据。所以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同一句话,老编辑看了觉得有问题,我们
年轻人看了觉得没问题;或者,大家都对某个地方有疑问,但每个人的理由不一样。这
时候,不同年龄段、不同经验的3个人,在一起争论就很重要。最终,会争出一个统一
的意见,反映给朱总理那边。”
按规定,图书的出版一般执行“三审三校制”。但《朱镕基讲话实录》在短短大半
年里,就经历了十几轮编辑、二十几轮校对。人民出版社对编辑和校对的要求,只有最
简单又最难的三个字:零差错。为此,第一轮,每组看自己负责的那一卷;第二轮到第
四轮,为避免阅读疲劳,轮流看其他组的三卷;第五轮,再回到自己组的那一卷……直
到最后几轮,“停下,站到自己的责任田上,牢牢把住,你们就是负责这一卷了,一个
字都不许有差错”。有了这种“魔鬼式”的编校过程,今天,阮宏波已能坦然而自信地
说:“我肯定,这套书做到了零差错。”
对书的编排方式,在常用的“时间式”和“专题式”两种方案里,最终选择了“时
间式”。即从1991年朱镕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开始,到2003年总理任期结束,12年的讲
话,严格按时间顺序编排。“这样编排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清晰地看出朱镕基对中国经
济全局的思考,也能看出他经济政策发展的全过程。如果拆分成银行、税收、国企等若
干个专题,就会割裂了。”
书名是朱镕基自己定的。“现在领导人的著作,很少再用‘某某文集’这类书名了
,从上一本《朱镕基答记者问》到现在的《朱镕基讲话实录》,可以看出总理对书名的
要求,还是简洁明了。”阮宏波说。
今年年初,全书基本定稿,出了一批征求意见的样书,送国务院各部委、各省市相
关领导审阅。“不少部委吃了一惊:这个朱总理会议上的讲话,怎么和我们部里存档的
讲稿完全不同?一查,部委存档的是书面讲稿,但朱总理来了后,书面稿请大家自己看
,他脱稿,就某个问题,即席讲话。”
如此大篇幅的即席讲话,真实再现了当年的场景,很多都充满朱镕基特有的“火药
味”,或是充满了“解密高层会议”的味道。对这些,朱镕基都没有避讳。书送到当年
曾挨批挨骂的部委、省市或企业那儿,结果没有一个提出要修饰、要抹去的。有的部委
和省市一字不改,有的部委和省市还主动提供当时的照片和其他材料。
回顾这一年的编辑工作,阮宏波用了一个词——激情。“这是我生命中最有激情的
一年。这激情来自于朱镕基性格的感染。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编这本书,是在靠近他
的真话和真心,感受他的激情和深情。这激情也来自于巨大的知识收获。首先是学到了
大量经济政策和经济知识,然后是看到他处理高层事务和个人事务的智慧。”至今,阮
宏波依然常常读自己任责任编辑的第三卷,书上贴满了标签和便条,书下面还压着一个
本子,密密麻麻写满了读书笔记。
朱镕基亲自修改封面和结尾
对比年初征求意见的样书和现在正式上市的书,有两处明显的不同,一是封面,二
是结束篇。这两点,正是根据朱镕基本人提出的意见而改的。任超告诉记者:“4月份
朱总理带到清华大学去的书,封面还是白色的,用的照片是一张他表情比较严肃的。后
来,朱总理在我们装帧设计人员提供的十几个封面中,选择了现在这个,红色的,微笑
的。”
至于结束篇,编辑团队原先的构思,是以朱镕基2003年1月最后一次主持国务院全
体会议的讲话《值得纪念的五年》作为结尾。“不但时间恰好合适,内容也水到渠成,
完全可以收得住这套书”。但是,朱镕基决定末尾增加一篇他2003年2月在北京市看望
一线公交职工时的讲话《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所有的修改完成后,2011年8月29日,人民出版社静悄悄地发了一条征订通知。当
时,除了各地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外,几乎没有人留意到这条通知。10天后,9月8日,
《朱镕基讲话实录》新闻发布会举行,除了出版方和学者,再没什么“大人物”出席。
任超说:“朱总理对发布会的要求,就是不愿意有官员参加。他更关心全国各地同步上
市,不希望北京上市了,较远省市或农村却买不到,那有失公平。所以,这次有些地方
,书是空运过去的,确保同步上市。”
然而,再怎样低调,再怎样静悄悄,《朱镕基讲话实录》一上市,还是举国轰动。
这一幕和2009年《朱镕基答记者问》问世时的情况非常相似。那次,征订通知发出后,
起初各地书店报来的数字并不多,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几经考虑,觉得可以“搏一搏”,
首印数便在市场报数的基础上扩大了两倍。结果,上市两天,蜂拥而来的订单比首印数
还多出两倍。“我打个比方说,开始各地只要10多万册,我冒冒险,首印数放到25万册
。然后,短短48个小时里,市场爆发出来的需求量竟然是70万册。还好当时多多少少是
有心理准备的,在纸张、印厂等方面都留了一手。不然48小时内,我们怎么来得及加印
?”迄今为止,《朱镕基答记者问》的销量已达到100多万册,有的媒体估计已经超过
150万册。任超强调说:“最难得的是,这100多万册,基本没有团购的。一本59块钱的
政治类图书,靠老百姓一本一本地去书店买,卖到了100多万册,这在图书市场上是非
常罕见的,也是远远超出我们预计的。”
有了《朱镕基答记者问》在前,今年对《朱镕基讲话实录》的销量是否有了更乐观
的估计?对这个问题,任超沉思了很久:“这两本书,我们并没有刻意规划谁先出,谁
后出,只是根据书稿本身的成稿速度来推出。客观上,《朱镕基答记者问》的成功,确
实为后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朱镕基讲话实录》,我只能推测,它会接近或超过《
朱镕基答记者问》的销量,甚至有可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书上市了,心愿了了,忙了6年的任超“想好好休息一下”。和记者谈了一会儿,
就体力有点不支。这个中秋节,他哪儿也没去,一是好好养病,二是还要盯着书的销售
情况,好随时调整。“当时《朱镕基答记者问》是单册,而现在《朱镕基讲话实录》是
四卷,大规模加印时,难度更大,4本书的封面色彩、裁切都要一致,这就是很大的工
作量。现在中秋假期,我们几个库房、几个印厂都没有休息,正在加班加点,往全国各
地调货、发货。”
说到这里,任超想起了另一件重要的事。“这4本书看上去比上本单册贵。《朱镕
基答记者问》定价是59元,《朱镕基讲话实录》平装版是49元一卷,精装版是82元一卷
,全套价格分别是196元和328元。但实际上,以平装版为例,为保证首次披露的272幅
珍贵照片和30件总理手书影印件的质量,采用了双色印刷,平均每个印张的成本在2元
左右,应该是标价60元才能挣钱。我们49元的定价算下来,每个印张1.5元,或许不会
亏本,最多只有微利。我记得,上一本书,朱总理再三提的意见是,‘封面上的答记者
问四个字要比我的名字大’。这一套书,朱总理再三提的意见是,‘一定要让老百姓买
得起’。这句话,我们牢记在心。”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能强烈感受到阮宏波说的那种“激情”。温和的鲁静、年
轻的阮宏波、儒雅的任超,他们性情迥异,但谈到朱镕基这套书,他们几个人都散发出
共同的光彩。也许,阮宏波的一段话,是对这种“激情”的最好诠释:“别的书,经常
编完了就不想再看。朱镕基这本书,编的时候看了十几遍,可现在拿到书还想看。我的
儿子才两岁,等他大一点,我一定要告诉他,去看《朱镕基讲话实录》。不是因为我参
与编辑了,而是因为它值得!”
Y****N
发帖数: 8694
2
北京的出租司机,绝对是世界上政治水平最高的司机的!
开车那么辛苦,还不忘学习朱镕基的著作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人民出版社负责人和编辑讲述出版幕后故事
: 朱镕基:一定要让老百姓买得起这本书
: 本刊记者 许陈静
: 2011年9月10日,中秋假期的第一天,北京秋雨萧萧,寒意袭人。从单位出来,繁
: 华的路段,我们两位记者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拦到一辆出租车。一听去朝阳门,2.5公
: 里的路,司机师傅有些闷闷不乐。然而走了一段,听到我们讨论的话题,师傅顿时来了
: 精神:“你们是去采访朱镕基出新书这事的?能替我问个问题吗?他明年还会出书吗?
: 再出,我还买。值呀!他写的都是大实话,不来虚的,那些宏观经济形势的大道理,他
: 一说,我就懂了,还特过瘾。”
: 我们心里一暖,深感此次采访非常有意义。“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a*********e
发帖数: 1233
3
做领导人应该什么话都讲一下,左中右各方面都照顾到,然后若干年后挑出那些被自己
不幸言中的,集结出版,彰显自己是预言帝。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 卸任称担心房地产过热孔庆东:人民起义,先占何处?
朱镕基同志所有稿费全捐中国有今天朱镕基总理的贡献最大
朱镕基捐都能捐2000万?汪洋说他差点被朱镕基撤职
朱镕基捐款2,000万入捐赠百杰榜总理里面讲话最好的还是朱镕基
朱镕基著作曾征求中央领导同志意见朱镕基新书谈上海改革攻坚:感觉自己坐在火山上
朱镕基答记者问英文版面向国内发行美国学者:不应该仅仅期待复制一个朱镕基体制
曝朱镕基新书提前征求江泽民等意见土鳖的情报和宣传这么不给力吗
人民的好总理:叮嘱书不要太贵朱镕基85高寿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朱镕基话题: 编辑话题: 讲话话题: 任超话题: 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