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郑义:中国之毁灭(5)
相关主题
英国每年约1200万吨生活垃圾运往中国等国掩埋
新年伊始,随着中国全面启动“洋垃圾”禁令
当垃圾场几十年了
在WTO货物贸易委员会会议上
中国限制进口“洋垃圾”之后泰国同比增至18倍,马来西亚增至4
我心永驻 2008.5 by 王立军
国家海洋局:逾90%入渤海直排口超标排污
中国驻德大使要求日本深刻反省历史问题
近视手术失败 德国男孩意外看见了平行世界(图)
辽宁的“五点一线”如何成了一线“鬼城”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垃圾话题: 渤海话题: 污染话题: 资源话题: 中国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g
发帖数: 9656
1
第十一章垃圾围城的窘境
爆炸的垃圾
爆炸发生在北京昌平县阳坊镇世宗公司宿舍。这是一家专门生产防火报警器的公司。
第一次爆炸是在1995年9月8日中午。随著一声闷响,一只啤酒瓶从某家厨房窗口飞出。
有人正下班路过,心想:扔瓶子?谁家吵架呢?後来才知道是点燃煤气灶时发生了气体
爆炸,
一人轻伤。当时认为系使用煤气不慎,不料一个半月之後,又发生了第二次爆炸。这回
不是
一声闷响了,邻居的感觉是一声炮响,以为是附近驻军在演习放炮。而目击者看到的,
是滚
滚的烟与火,是一声巨响之後冲出房门的"一团大火球"。这一次,一家三口受伤,女主
人烧伤
面积达95%。这次事故之後,才发现引起爆炸的气体不是煤气,而是一墙之隔的大型垃
圾场
产生的沼气。人们断了电,搬走了煤气罐,在室内夯入新土,又砌上水泥地面,还是不
放心,
只好废弃了这排恐怖的宿舍。不久之後,几位职工回旧房取存放的苹果,在已经断电的
宿舍
里点燃蜡烛照明,引起了第三次气体爆炸。
经北京市环保局监测中心现场考察,认定垃圾场是沼气的来源。记者更亲眼看到在垃圾
场,在宿舍室内下水道口上、甚至墙根墙缝,几乎随处都可点燃沼气的蓝色火苗。(1)
近年来,中国垃圾燃烧与爆炸的恶性事故屡见不鲜,仅94、95两年间所发生的典型事故
就有:
1994年7月,上海杨浦区一艘120吨的垃圾船爆炸,气浪高达10余米,甲板上的3位职工
被弹起又落下,"6条腿顿时断了5条"。
1994年8月,湖南岳阳市一座2万立方米的垃圾堆爆炸,将1.5万吨垃圾抛向空中,摧毁
了垃圾场外一座泵房和两道污水大堤。
1994年12月,重庆市发生严重的垃圾场爆炸,炸起的垃圾将正在现场工作的9名临时工
埋没,虽经紧急抢救,仍造成7人死亡。
1995年5月,浙江嘉兴市一处垃圾山突然起火。由於燃烧面积过大,消防车无能为力,
只能眼看著火势蔓延,大火烧了一整天後才得到控制。一年之内,嘉兴市已发生过多次
垃圾
山起火事件。(2)
垃圾怎麽会爆炸呢?据有关专家介绍,城市生活垃圾有机物含量较高,如果发酵分解时
所产生的大量甲烷(沼气)和垃圾堆内部热量都不断地积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甲
烷就
会自燃并引发垃圾燃烧。而当甲烷浓度达到5~15%时,在有氧的条件下,就可能发生爆
炸。
基本国情与数字(略)
垃圾城与垃圾河
长期以来,中国处理垃圾和各类固体废弃物的方式一般都是填低洼坑塘、裸弃堆置或倾
入江河湖泊。从卫星图片或航空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垃圾围城"的局面。高楼大厦与
肮脏的
垃圾山并存共处成为都市之尴尬一景。目前,中国2/3的城市已陷入垃圾的重重包围之
中。(11)
首善之区的北京市,五十年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200多万吨。当时有人形象地说"堆起来
就是一座景山"。直到七十年代末,生活垃圾还像粪便一样被当做肥料利用,还不成其
为问题。
八十年代以来,化肥开始普及,以菜叶等有机垃圾沤肥已不再受农民欢迎,垃圾处理才
逐渐
提上议事日程。(12)至1997年,北京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已上升到1.5万吨(550万吨/
年)。(13)
1995年媒体报导,三环路与四环路之间,50立方米以上的垃圾山有4500多个;(14)
1997年
的报导是,"这座道路宽阔、建筑宏伟的城市,却面临著被7000座垃圾山包围的窘境"。
(15)
另据统计,北京市堆放的垃圾,至少有61.5%未经任何处理,垃圾所占的逾万亩土地上
臭气
冲天。(16)
在垃圾处理问题上,尤其暴露出中国人极为薄弱的社会公德……
……又比如中国目前最长的大瑶山隧道,全长14公里,每天过往客车31对,春运期间超
过50对。客车上违章向隧道里排放果皮、杂物、污水、剩菜剩饭及粪尿,使隧道里垃圾
遍地,
空气恶臭,设备腐蚀,整个成了垃圾洞。垃圾还引来鼠害,隧道里铁路道床上有鼠洞
2000多
个,多处道床被掏空,造成线路不平稳,枕木断裂,钢轨松动等险情。铁路方面只好派
75名
工人专扫垃圾,每月清除的垃圾就有250立方米以上。(18)
跨省转移垃圾的现象也开始发生。1995年8月至9月,宁夏石嘴山地区前後共有86节装满
垃圾的车皮源源不断而来。有的被退回,又被铁路部门再推回来,往返4次。因急需空
车皮运
煤,宁夏方面最终只好卸下。这批来源不明的外省垃圾总重4000吨。事後,宁夏环保部
门研
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发现对於垃圾转移事件竟无适用条款。(19)
除了包围著城市的垃圾山,我们还有流经城市的垃圾河。极而言之,除了人迹罕至之处,
中国可能已无一条幸免於垃圾污染的江河。仅长江与黄河,每年承载输送的垃圾量就近
亿吨。
(20)据此推算,九十年代初期,全国河流每年输送垃圾量可能在1~1.5亿吨,占全国
垃圾
总量的13%~20%;换句话说,每年有20~30个北京的垃圾量直接倾倒入江河。(21)
……个案:史麦纳厂的垃圾减量
日本人在对垃圾进行回收时提出了一个口号:"混在一起是垃圾,分开以後是资源"。即是
说,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排出物"不都是"废弃物",还含有大量有用的资源,是"资源
垃圾"。
日本学者岩佐茂指出:"‘垃圾资源’这一概念本身就是矛盾。"并进而认为,这一矛盾
反映了"
资本的逻辑"。(22)
岩佐茂先生基本上代表了西方左派知识份子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立场。他的思路是:大量
废弃物,特别是自然难以化解的人造物之出现,是始於资本主义产业化;以大量消费和
大量
废弃为特徵的大量生产,正是大量"垃圾资源"的来源。这证明了,现代产业化所遵循的
,不是
保护环境与资源的逻辑,而是资本的逻辑: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利润)。
那麽,又该怎样解释产生於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R运动"("减量"、"再使用"、"再生利
用"这三个英文单词的头一个字母都是"R")呢?
——岩佐茂先生并没有回避这一问题,指出:当再利用废弃物可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时,
资本会这样做。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因为废弃物有使用价值,而是遵循了追求
利润
这一资本的逻辑。岩佐茂先生还继续批判道:"……按资本逻辑进行生产的企业则完全
可以不
考虑消费後排出的废弃物,从而免去了处理生活废弃物的责任。其结果,对大量消费後
排出
的废弃物的处理成了消费者和行政的责任……"(23)抽象地说,岩佐茂先生的批判是
有道理
的。因为以资本为重要特徵的现代社会并没有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
等根
本问题,它并非"理想社会"而仅仅是"较好的社会"。但具体说来则不然,其一,人类社
会很难
逃脱利益驱动法则,环保同样没有超出利益法则;其二,只要原材料和环境容量因日益
短缺而
被赋予价值,从而以"成本"进入追求利润的"资本的逻辑",便立刻会受到远比其他"逻
辑"更加
有力的保护。
下面,我试图以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厂为例,看看"资本的逻辑"在"垃圾减量"中是如何发
生作用的。
"日产"(Nissan)是世界汽车行业中成功的范例。从1979年起,"日产"即与"丰田"(
Toyota)
并列为美国市场销售量最大的日本汽车。在看起来很不错的八十年代,销售量的快速成
长掩
盖了制造成本的节节上升,当问题终於露出水面时,"日产"已降至美国市场日本汽车第
三,名
列"丰田"与"本田"(Honda)之後。所万幸的是,此时,"日产"始於八十年代末的一项
高瞻远
瞩的环境计划发生了效用。"日产"在美国唯一的制造厂,是坐落於田纳西州首府纳许维尔
(Nashville)附近的一片玉米地里的史麦纳(Smyrna)厂。占地32英亩,年产45万辆
。虽
然工业废弃物已成为严重的公害,但是,●"……田纳西州张开双臂迎接"日产汽车"厂
,而大
多数的人--不论是"日产汽车"的员工、邻居、乃至於州政府,都认为为了几千份高所得
的工作,
而带来些许污染并不为过。对许多人来说,他们并不认为垃圾构成了严重的问题。……
地方
政府同意将"日产汽车"的垃圾悉数运走。在这种情况下,"日产"可能会因此认为:这些
东西是
你们的问题。但事实上他们并未如此。"(24)
事实是,史麦纳汽车厂制定了一项激进的环保计划,因为激烈的竞争使降低成本成了企
业的得救之途。表面上看来,这句话逻辑混乱,因为通常的经验恰恰相反:加强环保必
将提
高成本。让我们来看看史麦纳厂的逻辑:他们瞄准的首先是"垃圾减量",认为减少"垃
圾"就是
减少原材料消耗,就是降低成本。首先,史麦纳厂要求零件供应厂家合作,把原来的一
次性
的包装改换为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实际上,这等於是将废弃物的问题转嫁给了供应商,
但这
种"转嫁"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律令,而同样基於"资本的逻辑"--追求利润。比如,某种
用过即
扔的包装要花7.5美元,而可重复使用的包装要花10美元,只要重复使用两次以上,供
应商也
会从中获取利益。而某些实在无法改进的包装,如果是瓦楞纸箱,便回收卖掉;如果是
每两片
挡风玻璃之间的泡沫塑料等等,则退回零件供应商。这最後一种做法无疑是"嫁祸於人"
,但同
时也激发了对方垃圾减量的驱动力。现在,史麦纳厂所购买的9750种不同零件中,超过
97%
已改换为可重复使用包装。同样,垃圾的回收也做得很彻底:过去,他们把废铁屑直接
拉到
收购部门去卖;现在,他们买进一台压缩机,把废铁屑压成小铁块再卖,售价提高。沾
染了
涂料的废塑胶难以回收再利用,混杂的涂料会使再生塑胶失去弹性;史麦纳厂则采取降
级使
用,或与塑胶厂立约:本厂购买的垃圾箱等塑胶制品,必须由本厂提供的废塑胶制造。
事情
并非到此为止:史麦纳厂对高品质塑胶废料的降级使用一直心有不甘,最终促使日产实
验室
研发出清除涂料的工艺流程……
几年之後,结果是鼓舞人心的:现在,生产每一辆汽车的垃圾,从"垃圾减量计划"开始执
行时的180磅减至四年後的30磅,再一年後,减至14磅。过去,史麦纳厂每天制造的垃
圾可
填满20个巨型垃圾箱,最後降低为1。这已经成为一个奇迹:假若全厂每个职工每天扔4
个汽
水罐,这个垃圾箱便会被填满。在这个奇迹之上,资本的逻辑驱使史麦纳厂继续改进,
他们雄
心勃勃的新计划是:藉由减少零件种类、减少零件加工量、降低废品率等,创造"无废
料流程"。
垃圾减量的努力,使史麦纳厂在其他厂家垃圾倾倒费大幅上涨之际,每年可节约同项费
用500万美元。当然,对於史麦纳这样的大厂,数目实在不算很大。更大的效益是在预
料之外:
比如,由於可重复使用包装不需拆包,可直接送到生产线上,节约了人手,也减少了往
返搬运
量;又由於这种新包装较为合理,占用装配空间减少,生产每辆车所需空间大约仅为从
前的1/3,
由此而带来的间接效益是降低了厂房、不动产税、冷暖气等费用在成本中的比例;由於
零件搬
运方式简化和可重复使用包装的采用,史麦纳厂减少了40%的零件库存量,仅此一项,
每年节
约的金额高达4亿美元之多。
惊人的资源挥霍:数十倍与一百倍
正当发达国家大搞垃圾减量之际,中国却是垃圾围城。
除去污染,垃圾围城还象徵著资源挥霍。因为垃圾的大量产生是由於资源的不合理、不
充分利用,所以,垃圾的产生、排放、堆存量越多,说明资源的浪费越大。中国长期采
用以
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徵的发展模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工艺、技术和
设备
落後,导致固体废物产生量极大。每百美元工业产值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九十年代初期仍
比发
达国家八十年代初期平均高出10倍,甚至几十倍。(25)
有专家统计:"从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三十多年中,(中国)社会总产值增加了
15倍,人口增长了1倍,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增加了100多倍。也就是说社会总产值增长
1倍,
污染就要增加6~7倍;人口增加1倍,污染增加100倍。"(26)让这些数字过一下脑子
,你
必定会惊诧莫名:为什麽?怎麽会这样?——即,对於企业而言,不仅没有节约资源保
护环
境的内在动力,相反,挥霍资源、放纵污染竟成了利益之所在。当然,这已经不仅仅是
污染,
而是资源与制度、发展战略与制度的关系了。後面的章节中我会详加剖析,此处不赘。
附带说一句:建议西方左派在批判工业社会的"资本的逻辑"时,不妨也研究一下中国。如
果说"资本的逻辑"未能解决西方所有的生态问题,那麽,缺乏"资本的逻辑"在中国所造
成的则
是资源与环境的灾难。其中之道理,类似於下面这句话的简单逻辑:"金钱不是万能的
,但没
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垃圾民族主义与垃圾争夺战
从五十年代起,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著手研究垃圾资源化的问题,目前已进入实用阶段。
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的垃圾资源化程度为16%,至九十年代已提高到55%。(27)而中
国的
垃圾回圈再生工业极为落後,以1990年为例,从回收处理垃圾中,英国收益64亿美元,
美国
收益60亿美元,而中国仅有10亿美元。(28)当然,在各种普遍的落後中皆可选出先进
典型
——在包围城市的垃圾山中,人们也发现了某座垃圾山变成了"垃圾庄园"。这座占地25
万平
方米、高17米的垃圾山位於天津市河北区,该区环卫局在此进行了消化垃圾变废为宝的
成功
示范。他们先把垃圾发酵三个月,然後再进行筛选。10%的垃圾在发酵过程中被腐烂消
化,
70%被筛选成有机肥料,只剩下20%需要填埋。他们使用自己改造的机械,每天可筛选垃圾
150吨,每吨成本仅需3元。1988年,这里还是一座垃圾山,现在种菜喂猪养鸡,被来这
里参
观的英、美、日、德和世界银行的专家们称赞为大庄园。但遗憾的是,天津的经验并没
有得
到普遍推广,垃圾围城的趋势毫无缓解之迹像。看来,垃圾回收再利用尚未建立起市场
机制
(即"资本的逻辑")。
垃圾治理面临的问题很多,暂且不谈宏观的经济发展模式,只谈谈比较容易改进的资金
不足。资金不足一方面是垃圾处理收费偏低,居民排放生活垃圾基本上不收费,对机关
厂矿
的垃圾每吨也仅收取15元,价格明显不合理。资金不足的另一方面是国家投资不足,比
如1992
年政府在环境卫生方面投资为28.4亿元,远远不敷需要。我们每年可以被迫付出100亿
的垃圾
污染损失,可以放弃垃圾中价值250亿以上的可利用资源,却偏偏拿不出几十亿来回收
,真是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也许,这正是因为缺乏"资本的逻辑"?
近年来,中国开始从发达国家进口各种可利用废弃物。本来,输入这种"混在一起是垃
圾,
分开以後是资源"的"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於资源极为短缺,劳动力又极为低廉的中
国是有
利可图的。但在一种过敏的民族主义情绪下,媒体上不断出现"洋垃圾"、"变相入侵"、
"屡撞
国门"、"再度截住"等贬抑语言,使垃圾进口遭到歪曲。甚至在环保专著上也有如下语
言:"……
少数部门领导和地方官员也一度将进口‘洋垃圾’视为发展经济的旁门左道。……如果
说在旧中
国的外国租界被插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是贫困落後的中国屈服於帝国主义
武力的
耻辱,那麽在已经拥有绝对主权的中国,有人竟然用钱或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外国人无法
处理
的各种垃圾不是一种更大的国耻吗?"(29)这样一来,作为可回收再利用的一种资源
,垃圾
进口就被不加分析地斥为"生态侵略"、"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上海、南京、福建、海
口等地
被查获的几宗非法进口生活垃圾、化工垃圾事件,经片面炒作,竟形成"誓把洋垃圾拒
於国门
之外"的糊涂舆论。如果说进口有市场需求的"洋垃圾"有卖国之嫌,则耗费大量宝贵外
汇重复
进口电冰箱、西服、软包装等等生产线又该如何论处?事实上,进口可利用废弃物不仅
有经
济落後国家,也有发达国家。英国大量接收西欧的工业垃圾,其数量在八十年代增加了
20倍。
加拿大则接受了美国外销工业垃圾总量的85%。应该用明白的语言说清楚:就总体而言
,进口
"洋垃圾"利大於弊。回收处理某些"垃圾",在发达国家可能获利不大,因劳动力价格过
高,但
在中国则相反。如进口废塑胶,利润极高。把废塑胶简单分捡、切碎、漂洗、加温後制
成的"
塑胶米",可用来制造汽车保险杠、电视机外壳等,在市场上十分走俏,转手三次还有
钱可赚。
至於一些不法商人趁机把有毒有害废物蒙混入境,造成污染,则是一个加强商检(如实
施装船
前核对总和到达口岸检验)的执法问题,与垃圾进口本身并不相干。实事求是地说,这
种情况
十分少见。以1997年为例,全国商检部门共检验各种进口"洋垃圾"560多万吨,价值约
10亿美
元,结果基本符合环保规定与商业合同,合格率竟高达99.59%。(30)与进口商品90%
的合格
率相比,进口垃圾合格率相当之高;与中国工业品不足70%的合格率相比,更是遥遥领
先。
(说一个笑话——手头正好有一张剪报——据《世界日报》1999年3月19日本报上海讯
,上海
市技术监督局18日宣布,在最近一次对20家企业生产的31种食品机械产品抽样检验中,
合格
率为零。)总而言之,进口垃圾基本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对於难以避免
的垃圾
污染问题,应针对"洋垃圾"具体种类权衡利弊得失(其中包括环境损失),调整价格或
立法禁止。
正当我们中国人对西方的"垃圾侵略"义愤填膺,而誓将"洋垃圾""拒於国门之外"时,世界
正在发生著某种静悄悄的我们不甚理解的转变。比如,1999年春,泰国将储藏了三十六
年的
核电站废料运交美国处理,并"未付分文"。接下来,印尼、菲律宾、台湾也都将把核废
料运到
美国去处理、储存。(31)又比如,欧洲开始了垃圾争夺战。在德国,发韧於八十年代
的声势
浩大的环保运动,成功地促成了垃圾减量:据统计,在九十年代的头三年中,德国的工
业垃
圾以年均16%的速度递减,而生活垃圾则整整减少了50%。如此一来,在强大的回收—再利
用生产能力面前,垃圾供不应求,大量进口已势在必然。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城市制定
了相
关的法律,不许工业垃圾出境(不是"拒於国门之外")。这方面,杜塞尔多夫市与比利
时的垃
圾官司极为有趣:先是,杜塞尔多夫市某造纸厂拟将自己的工业废料以每吨附加162美
元条件
出让给比利时的一家水泥公司处理,市政府则强令该厂以每吨附加324美元(正好2倍)
的条
件出让给当地的一个垃圾加工厂。那家被撬了行的比利时公司不服,一状告到欧盟委员
会,
认为杜塞尔多夫市政府行政干预,违背了欧盟内部单一市场原则。由於未详加解释的原
因,
杜塞尔多夫市最终打赢了这场官司,但该报导最後说:整个德国垃圾短缺的问题并不会
因此
而有丝毫改观。(32)
——这对於中国是一个讽刺。也许,当中国终於理清了自己的资源存底而决心大量进口
垃圾之际,将又一次发现为时已晚。
第十二章近海之死
赤潮突袭香港(略)
个案:黄花鱼与鳗鱼种族灭绝
曾几何时,酷捕滥捞已成为中国渔民普遍的"生产"方式。胶东半岛南侧海岸礁石密布,浮
游生物多,适於鱼类生存繁殖。这里的檀鱼、梭鱼肉嫩味美,却因过量捕捞数量剧减,
价格
十年飞涨10倍。檀鱼、梭鱼生性机敏,又逡巡於礁石之间,不易网捕,垂钓又费工。渔
民们
便自制"瓶雷"、"塑胶袋雷",炸他个翻江倒海。在凤城老龙头海域,常可见到数十艘船
围定一
片海面,实施"饱和轰炸"。刹那间水柱冲天,大小鱼类翻转肚皮漂上水面……(5)
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应该还记得黄花鱼:雪白的蒜瓣肉,味美而无细刺,出产於黄
海和东海,曾经是我国首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六十年代,每逢鱼汛,黄花鱼滚成了粥,
满海
都是"咕咕咕"的鱼鸣。一两网就能装满一船。当时的鱼网是大眼网,捞大的,留小的。
後来国
家下达的指标不断上升,收购部门的标准也不断放宽,於是渔期延长,网眼加密。这种
海盗
式捕捞的结果,终於引发了灭绝人性的种族灭绝。吃过黄花鱼的人都可能记得,黄花鱼
的头
骨里有两块乳白色的小"石头",学名叫"耳石",是黄花鱼的听觉器官。耳石的另一个作
用是维
持平衡。如果受到强烈刺激,黄花鱼就会失去平衡,昏迷不醒,漂上海面。人们便在船
底上
挖个洞,装上木制的响鼓,叫做"响船"。对於使用"响船"围捕黄花鱼的情景,有人做了
生动
的回顾:●"这年春天,正当黄花鱼洄游之际,在它必经之地的卡脖子湾,准备著一场
对黄花
鱼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半岛渔民的几百艘响船一字排开,半岛以外的农民合租的船,
也有
几百只,密密麻麻可怕地布满整个海面。他们抢占有利的水域,摆好了位置和角度,准
备给
黄花鱼致命的一击,对美丽的大海进行一次毁灭性的抢劫和掠夺。
这一罪恶的时刻终於来到了。当黄花鱼的先头部队刚刚通过时,一声螺号,如同山林响
马的一声呼哨,海面上的船只立刻同时敲响木鼓。"咚咚咚","乒乒乒","咣咣咣",…
…极大
的响声直冲海底,直上九霄。人们发狂了,像刚刚从树上下来的原始人,"嗷嗷嗷"地吼
叫著。
正在行进中的黄花鱼,被这突然袭来的声浪所震惊,很多鱼因耳石振荡失去平衡,直撞
在海
谷的岩壁上,头颅破裂。死鱼一层一层地接连不断地涌上来,覆盖了整个海面。……黄
花鱼
真是海里的黄金,满海都是金色。金尾金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著金光。这是何等悲惨
的死
亡场景啊!渔船穿行在黄花鱼的墓场上,尽力多装快跑,运送著鱼尸。
以後的几天里,成堆的黄花鱼不断地被海水卷上海滩。平日光亮洁白的沙滩被鱼尸所污
染。人们面对著的是一片死亡笼罩著的海洋。
……事过之後,清醒过来的岛民们愤怒地烧毁了几百只响船,唯留下一只,作为历史的
见证。"(6)
可与黄花鱼围歼战相媲美的是鳗苗大战。
据1995年《中国青年报》消息:●"因冬季气候较暖,有"软黄金"之誉的鳗鱼苗汛期已提
前到来。众多淘金者四面八方,水陆并进,全国最大的捕鳗苗基地、江苏东台市沿海东
沙海
域已聚积3000多艘捕鳗船只。鳗苗求购价已创历史最高纪录。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鳗苗大战,使鳗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江苏东台1987年产鳗苗10吨,
而去年仅产鳗苗3吨。……到去年底,每尾鳗苗已涨至18元,而前年的最高价是13.8元
。预计
今年捕鳗船只将突破6000艘,比去年多1000艘,人员将达2.4万人,其中专业渔民仅占0
.25
万人。"(7)
这条消息所传达的资讯是极为明白的:经长年的疯狂捕捞,鳗鱼即将绝种。数字也好算:
就算95年仍然保持3吨的总产量,6000条船捕捞,每船平均不过1市斤。就算鳗鱼苗是"
软黄
金",就算每天捕捞1市斤,也是明摆著的亏本买卖,更何况是整个渔季才1市斤呢?何
至於此?
何至於此?
野生鳗鱼即将绝种,灾难已经来临,官民上下总该有所反省有所动作了吧?不然,请看
後继消息:1997年江苏沿海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鳗鱼苗荒年,数以万计的渔船望海兴叹。
以主
要产地东台市而言,6000艘渔船每天捕不到10000尾,平均每艘船不到2尾。事情似乎已经
做绝了,到头了。还有船损人亡的小插曲为这种难以思议的疯狂作注脚:由於鳗苗资源
枯竭,
渔场几乎成为战场,争斗中发生多起沈船事故,至少有20人死於非命。(8)
对於这种鳗鱼资源枯竭、海损事故加剧之後果,有关人士早就发出过明确的警告。但事
情还是按照它固有的轨迹走向最坏的结局。
基本国情与数字
中国近海北起大连南至北海,除了极个别地方,几乎全部海域都受到严重的污染。按照
中国国家标准,三类水质为最劣,但中国近岸海水水质以三类和超三类为主。……
……
如果数字不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看下面这条有趣的小消息:●"长年对海底古代沈船
进行文物挖掘的中国水下考古队,如今正面临著海水污染的严重挑战。近十年来,水下
考古
队几乎是在混水中摸索著过来的。据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张微介绍,从
目前
已进行的几处水下考古作业情况来看,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近海的浅水区均
存在
水污染现象。在2米左右水深的海底,能见度几乎为零,水下照明也仅可见微弱的红光
,其中
尤以渤海最为严重。"(17)
作为近海污染及酷捕滥捞的结果,海洋生物资源大量灭绝……。渤海……黄海……与千
岛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齐名的中国最大的舟山渔场……鱼获量已接近於零。(
18)东
海……南海……主要海产已经捕捞殆尽。(19)……底拖网作业,网眼细密的底拖网像
扫帚一
样频繁地扫荡著海底的幼鱼,人称"海扫帚"。"海扫帚"捕捞起来的鱼,带鱼像筷子,黄
鱼像梅
子,墨鱼像枣子,鳓鱼像刀子。……农业部长刘江到舟山渔场考查,渔民说,现在捞上
来的
带鱼像面条一样粗细。这位部长痛心地说:"这样下去,我们不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吗
?"
……
自1990年开始,【中国水产品总量已经连续六年居世界首位。】1996年总量达到2850万
吨,
占全球的1/4以上。我们可以骄傲地宣称:中国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水产大国!虽然这
个水产
品总量的55%是源於人工养殖,然而,我们仍然付出了渔业资源全面枯竭的惨重代价。
……
1999年,农业部被迫宣布:捕捞量实行零增长。(22)
个案:濒死之渤海
1998年6月9日,北美《世界日报》报导渤海污染,标题为"渤海生态平衡恶化,将成死
海"。
……
—看起来,渤海可能真的要死了。
国家海洋局资料显示: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每年通过排污口直接排入渤海的
各种污水近28亿吨(不含黄河、辽河、海河、等40余条河流携带的各类废渣废水);其
中主
要的污染物,包括……每年排海量都在70万吨以上。其实,不计算黄、辽、海等40多条
河流
输入渤海的废渣废水量,遗漏很大。以废水论,仅黄河每年就输送废污水40多亿吨,(
23)
全部入渤海河流废污水量总计至少在50亿吨上下,按一半入海算,也有25亿吨,加上由
排污
口直接排入的28亿吨,至少在50亿吨以上。由於渤海是个半封闭式的浅海、内海,水体
交换
能力极差,约二百年左右才能完全交换一次,近半世纪以来排入的废水废渣应不断积累
。粗
略估算一下,目前渤海所容纳的废水应该有1000亿吨左右。
欧洲的黑海与渤海相近,也是众多河流的入海口,也被称为污水坑,面积约为渤海的5
倍多,但水体交换能力更低,仅靠著狭窄的海峡与地中海连通。据土耳其学者调查,黑
海被
污染的程度,不计废水,已达每年每立方公里海水接纳废渣20吨。於是欧洲惊呼:"黑
海已成
名副其实的‘黑海’!"(24)
——渤海呢?让我们动手算算:渤海总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体积为
1386
立方公里;黄河每年输送废渣5000万吨,以1/5入海计,就是1000万吨;简单除一下,
渤海
每年每立方公里海水接纳的废渣量至少在7100吨以上,竟然是黑海污染程度(每年每立
方公
里海水接纳废渣20吨)的350多倍。
——这个数字是有点惊人了,莫非土耳其学者少写了一两个"0"?想一想,中国近海污
染,
自己订的标准,尚且动辄超标几十倍上百倍,超黑海350倍,倒也不是不可能。再想想
入渤海
的那几条河:黄、海、辽河--中国河流污染的前四名,除了第三名的淮河,全齐了。其
中黄河
属於重度污染,海滦河污染度是黄河的1.7倍,大辽河又是海滦河的2倍,纯是毒水。(
25)这
样说来,渤海超黑海350倍也并非不可想像。
辽河不必说了。有条不太有名的五里河,直接流入渤海锦州湾,(就是在谈水污染一章里
曾提及的那条河面著火烧断了京沈铁路桥的河)。五里河的排污量大大超过径流量,水
质已很
难归入哪一类,镉、铅、锌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数倍至数千倍,城区段河底泥中的
污染
物,仅汞便有90吨。在五里河的入海口,7000多亩滩涂已成为无生物的"死滩"。锦州湾
这一
带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渤海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每年接纳的工业污水
有3
000多万吨。原先是虾、毛蚶及一些经济鱼类产卵场和育幼场,现在有7平方公里海域生
物灭
绝,成为"海洋荒漠"。可以这样说: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没有一条河流不向渤海输送
污染。
有监测人员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活的海贝放入受重度污染的大连湾海水中,一个多小
时之
後,海贝全部死亡。黄河入海口的莱州湾原来有一片养殖对虾、海带的黄金海岸,现在
早已
变成疮痍满目的荒海滩。(26)
此外,海上石油勘探开发……
还有富营养污染:渤海沿岸养虾池有170多万亩,许多地方大面积的养虾池集中连片,高
密度放养,高投饵量,也加剧了渤海的污染程度。附带说一句,这也是令人难以思议的
:在
那麽可怕的污染中养虾,养那麽多,还有人吃。
除了污染,还有灭绝式捕捞……
现在的渤海已无鱼汛可言。有人回忆五十年代初期,说:"渤海里的鱼多得捕不完,那时
的渔船也小,经常一网下去,鱼满满的,拖都拖不起来,有时没法只好拿刀把网砍破,
把鱼
放走……"(27)
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资源丰富,人口近2亿,土地面积占全大陆的1.6%,但经济贡献
占10%,被誉为中国北方的"金项链"……依托和开发渤海,发展外向型经济,当前途无
量。
有专家提出"环渤海经济圈"的构想,认为环渤海地区有望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
洲之後
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引擎"。这是一个经济起飞的宏伟蓝图。搞好了,甚至可与日本的
濑户内
海一比,但渤海日趋严重的污染已使这个梦想落空。(28)
(一提及渤海污染,各种文章又抄来抄去的向民众呼吁:千万不要忘记濑户内海、东京
湾、黑海、地中海、波罗的海、白令海留给世人的教训,决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黑色
发展
道路。--不要再拿别人给自己垫背了,必须明明白白地说:渤海的污染世界第一。)
1998年,中国海洋局在渤海进行了为期二十二天的联合执法,然後向外界宣布:随意排
污、盲目建设,正在使渤海的生态持续恶化,长此以往,渤海将很快变成"死海"。(29)
上天赐予中华民族辽阔国土,其中荒凉的不毛之地(沙漠、戈壁冰川、石山、高寒荒漠
等)约30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33%),毁林开荒而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之地367万平方
公里(占
国土38.2%),有效生存空间仅剩300万平方公里(占28.8%)。在这仅存的风水宝地上
,我们
继续丧失著国土的精华--耕地,破坏著精华中的精华--城市。我们的天空弥漫著令人窒
息的气
体,飘洒著腐蚀一切的酸雨,席卷著万里沙尘;我们的大地在动摇、开裂。承载著数千
年辉
煌文明的国土上,海水在入侵,森林在缩减,淡水在枯竭,水库在崩溃,矿产在耗尽,
垃圾
在围困,物种在灭绝,洪旱灾害则年复一年轮番扫荡。我们且战且走,不断退却,最後
退守
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一线。背後是大海,退无可退,这已是中华民族最後的疆界。当
我们
转身面对大海,以寻找食物、资源和生路之际,又发现我们的海洋正在变成没有渔汛的
"空
海"和五毒俱全的"死海"……
情何以堪?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辽宁的“五点一线”如何成了一线“鬼城”
老将喜讯:德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在5G建设中使用华为的技术和设备
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不顾美国禁令 继续购买伊朗原油
护士哥,有个病想请教你
耳石脫落 躺下時會有一陣天旋地轉
「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导致重庆大巴坠江
知乎的解释: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
潜艇兵与潜艇兵的工作、生活(中)
这里有没有来自安沙镇长沙县或附近地区?
我国研制新型航天器 将超航天飞机水平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垃圾话题: 渤海话题: 污染话题: 资源话题: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