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郑义:中国之毁灭(2)
相关主题
温家宝是先富的领路人信吗?市长自曝工资2440元
卫星实拍触目惊心的中国“沙漠化” (组图)四川夫妇拿钱发帖,一年净赚40万(已被捕)
沙尘暴是从2000年兴起,雾霾是2010年愈发严重的我就问一句,三峡到抵抗不抗炸
郑义:中国之毁灭(1)战之石牌要塞保卫战——二战最大规模的白刃战
回国另外惊诧一点,就是绿化搞得非常好郝柏村参观三峡大坝:国民政府抗战时都想修
上海停建摩天楼减少地陷东方之星姊妹船97年事故:部分船员弃船逃生
毛剑杰:青岛下水道:“古力盖”里的世界 zz毛泽东七次点名道姓:解放军最想抓住这只狐狸
当前最好的抗战大型纪录片这个(强烈推荐观看)纽约《北美日报》连载忆新的文章:《刚抵家门就挑眼》(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耕地话题: 中国话题: 土地话题: 地质灾害话题: 滑坡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g
发帖数: 9656
1
防堵战略及沙漠警察部队
无论中外媒体,都不停地报导中国防治荒漠化的重大成就。中国政府虽然未能做好,但
也相当尽力,并创造出一些骄人的典型模范:被称为"世界治理荒漠经典"的宁夏中卫县
沙坡头,
以"草方格沙障"固沙防护林体系护卫了包兰铁路;沙临城下的榆林,以卓有成效的沙地
造林遏
止了沙漠进逼,并扩大了绿洲……等等。在几十年的艰苦实践中,中国总结出100多项
防治荒
漠化的成功经验,其中许多技术已居世界领先地位,得到普遍的赞赏与关注。
受媒体影响,多年来我也一直认为:在治理荒漠化上,中国世界第一。深入一下,问题
产生了:
先进典型极好,甚至感人至深,但为何无人跟进?沙坡头、榆林、榆林、沙坡头……—
—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字。经验和技术也好,但为何经大力推广仍不能普遍应用?相
反的
事例却俯拾皆是:这里刀耕火种,那里毁林开荒,这里官民勾结,那里围殴警察……最
後,
正反两面一切事件加总的结果是:荒漠化趋势不仅未能受到遏制,还在继续加重。
这是值得问一个为什麽的。
最直观的因素是经费不足。全国各省市已制定的治沙规划,十年治沙1.3511亿亩,经费
为122.2亿元。从执行情况来看,除每年1亿元的贴息贷款计划落实较好外,其他资金还
很难
到位。(10)十年投入122.2亿元,平均每年12.22亿元,这与年均直接经济损失540亿
元、一
次黑风暴直接经济损失6亿元等数字已不太相称。再加上仅1亿元能到位而其他经费还很
难说,
实际上计划已成画饼。财政紧张确是实情,但钱多钱少都有个用法问题。花在豪华轿车
和公
款吃喝上的钱,每年2000亿恐怕打不住,是每年10几亿治理经费的近200倍。拿得出钱
来腐
化,拿不出钱来治理国土荒漠化,於心何忍?
钱的事,不提也罢,更要紧的是以下两大弊端:
其一,"防堵"战略之失误。
中国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的"五大防护林体系",全部进入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八项生态保护
工程之列,其气魄之大可以想见。
最先构思并实施的"三北"防护林,是"荒漠入侵"理论之典型思路:既然"万里风沙线"南
侵,
就在前沿打阵地战,用林带堵。这一工程的倡议者和推动者——被邓小平以"自由化"罪
名而贬
褫的前中共元首胡耀邦,正是以防卫北京为由而提出"三北"工程的。1984年11月,胡提
出:
北京地区的风沙和绿化要切实解决,力争在本世纪末彻底改造首都周围环境。"胡耀邦
的原初
出发点并不是要解决百年千年的国族存亡问题。以中国的治国模式,任何久远的根本大
计都
要假托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才能注进驱动力。"(11)正如古代的万里长城未能堵
住外军
入侵一样,今天的"绿色长城"也同样堵不住荒漠入侵。如前所述,荒漠化的根本原因并
非荒
漠"入侵",而是土地"退化",是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不著力於从整体上扭转生态环境
恶化趋
势,是中国在防治荒漠化之战中屡战屡败之症结所在。"三北"工程重点是河北,河北之
重点是
保北京。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制度,极权制度一优点是:在主政者注意力集中且决心
最大
的一点上,易於取得突破。正是这样,"三北"工程1988年开始实施,短短三年後,河北
森林
覆盖率竟从10.71%上升到1991年的13.22%,是同期全国增长率的5.97倍。据媒体报导,多
年来困扰著北京的风沙开始减缓,扬沙日、浮尘日、沙尘暴日都大幅下降。(12)可惜
荒漠化
趋势仍未遏止,2000年春,北京连续遭到10次沙尘暴袭击,民众怨声不绝。由是,北京
政府
决心在未来十年内投资200亿,在内蒙古植树治沙,改善北京"生态後院"的环境。(13)
"三北"防护林从名称到内容都是防堵"入侵"的思路,因此效用十分有限,内蒙古和全国荒
漠化趋势仍继续恶化。於是,只好再扩大防线,用同样的思路,以太行山防护林加强对
北京
和华北的防卫,以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堵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以农田防护林堵农田荒漠
化,
以沿海防护林堵沿海风潮。战绩如何,还要看。但沿袭"防护"、"防堵"之老方,又如何
脱出"
局部治理,整体恶化"之旧局?当然,说"防堵"不行尚言之过早,如果林带不断增加,
十几条,
几十条,最终把全国铺满,生态环境自然好转。但那也不是"林带",更不是"防堵"了。
其二,公有制、双轨制之痼疾。
这一更深刻的问题是:避开所有制根本改革,以国家计划、行政干预能否走出困境?
或者换一种问法:百姓没积极性,光靠政府拨款能不能把林种起来,并且护住?
先看几个实例:
流动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被誉为"沙漠克星"的胡杨林团团围住的。胡杨是世界上最古
老的珍稀树种,生长史有6500万年。胡杨树的叶子,小时如柳,稍大如枫,长成如杨,
於是
又被当地人称为"变叶杨"。这是一种耐乾旱、耐盐硷、抗风沙的优良树种。种子比芝麻
还小,
靠绒毛随风飘撒,一旦落在湿润之处,数十小时内便生根发芽,可见生命力之顽强。胡
杨不
仅根系发达,体内还储藏大量水分,而且越旱水越多。树高不过6、7米,却极粗壮敦实
。树
冠不大,却是丛丛钢枝铁叶。有作家写道:它们的身躯从上至下可谓体无完肤,千万年
的风
刀沙剑留下了密密麻麻的裂痕。人们称胡杨为"英雄树",并用诗样语言来赞美:"活了
千年不
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
但是,正是这胡杨遭到了亘古未见的毁灭。据《经济参考报》记者黎大光、刘同起的报
导,从1957年到1977年的二十年间,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西三面原有的5680万亩胡杨林
(或
以胡杨为主的天然林)被砍掉4000多万亩,砍了70%以上,此外,还有3000多万亩红柳
也被
连根铲除。比如,为了开垦阻挡著沙漠的一块16万亩的胡杨林,和田县组织了一万多人
放火烧
林,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天,开荒造田25.7万亩。一至三年之後,沙漠进逼,绝大部分新
开垦
的耕地又被迫撂荒,失去胡杨林屏障的良田也开始大批沙化。
安迪尔河以西有一条80公里长的胡杨林带,行政区划时将它划入且末县;因为历史上这
个林带属於西边的民丰县,引起了两县之间的法律纠纷。上级部门作出了一个"折中"的
决定:
所有权归且末,使用权归民丰。这回轮到且末县不干了,有权无利。当官员们正在为权
与利
的划分争斗之间,老百姓不管三七二十一,趁机把这条宝贵的胡杨林带彻底砍光。策勒
县和
洛浦县也发生过类似的争执,其结果是把一条25公里长,7、8公里宽的胡杨林带毁光。
这几
个县的县城,已经在沙漠的进逼下搬迁了100多公里。策勒、民丰、皮山等县城已经搬
了三次,
现在沙漠又逼到城下,除了把县城搬上昆仑山,就是背起铺盖卷流浪他乡。
此类人为大破坏,在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内蒙古古兰泰盐湖、河北坝上高原、新
疆和田河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发生过,或发生著。
两位记者悲愤难抑地写道:"有几笔‘血债’,子孙们会毫不犹豫地记在我们这一代的
账上。"(14)
"三北"工程的最前沿是巴丹吉林沙漠。当"三北"先遣队到达此地时,都不由得倒抽一口寒
气:公路里程碑上斗大的数字居然都被风沙打得模糊不清。夏季的沙漠,地表温度高达
摄氏
80度以上,胶鞋一会儿就变形了,砂粒深深熨入鞋底。年均降雨量仅37毫米(最低年份
8毫
米),蒸发量却是100倍以上。就是在这片仅存的绿洲上,1951~1983的三十二年间,
森林植
被减少了85万亩,并以年均2.6万亩的速度递减。这最後的一块绿洲叫居延绿洲,曾滋
养著"
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古国——居延属国。它辉煌的时期,这里还看不到沙漠的影子
,如今
已陷入巴丹吉林沙漠的重重包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组成和拱卫著绿洲的梭梭林与胡
杨林
竟遭到了大规模破坏。胡杨树之不幸是它可做优良薪柴;梭梭树之不幸则更添了一层:
它根
部寄生著一种瘤结--名贵药材"肉苁蓉",又被称为"沙漠人参"。就是为了这一车可卖几
千元的
薪柴和更加昂贵的肉苁蓉,370万亩梭梭林和30余万亩胡杨林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盗伐者甚至嫌动斧动锯太费事,乾脆用钢丝绳拴住梭梭树的根部,用拖拉机一拖,生
长了数十年上百年的大树便连根拔起,剩下的仅有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沙坑。林业局的护
林员
欲制止,却常被盗伐者围殴致伤。至於护林人员监守自盗和接受贿赂者也大有人在。"
(15)
为此,中国第一支驻守沙漠的森林警察部队於1985年在这里组建。
不是什麽麻烦都可以用警察对付的。在大多数民众都参与或同情盗伐,众多地方官员都
推动和纵容毁林开荒的情况下,警察部队多半只是一个摆设。还有一个并非不重要的技
术问
题:"万里风沙线",警察能看得住吗?
这是一堵血迹斑斑的老墙:行政手段不能解决经济问题。许多政府都曾在这堵墙上碰得
头破血流。中国政府九死不悔,因为另一条别人走通了的路--以经济手段解决经济问题
--需要
对现行国家经济、政治体制实施根本性改革,对它来说意味著自杀。
一场屡战屡败的战争
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危机,第一个就是
土地荒漠化。荒漠化的危害甚於水灾、地震等各种触目惊心的灾难,它冷漠的扩张所毁
灭的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与环境、社会与文明,并且很难甚至永远无法重建。
按照官方数字,在中共建政之初,荒漠和荒漠化的土地为66.7万平方公里;近四十年来
净增102.2万平方公里,翻了一番半。其净增之面积,超过28个台湾,超过西欧五国(
英、法、
爱、荷、比),相当於中欧八国(波、捷、匈、德、奥、瑞等)。
中共建政四十七年间,沙漠和沙化土地从66.7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68.9万平方公里,净增
102.2万平方公里,年均2.76万平方公里(为林业部公布数字年均2460平方公里的10倍
以上),
日均76平方公里。这还是四十七年平均数,如果再考虑到荒漠化呈加速发展,(16)则
目前
每天失土可能在90平方公里左右。假设敌军来犯,以此速度攻城掠地,占领珠海特区、
或温
州市区或南通市区将在两天之内,占领北海市区需三天,深圳特区或秦皇岛市区四天,
烟台
市区或连云港市区九天,青岛或福州或宁波等地市区十一天,广州市区也不过十六天,
而攻
克北京城区仅需两天左右。
这还是以林业部1997年公布的数字(168.9万平方公里)为基础进行的计算,如果以《联
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定义的数字(262.2万平方公里)来计算,人造荒漠"攻城掠地"
之速度
可能还要快得多。
这是一场战争。
这个比喻之不贴切处,是荒漠化土地并不象沿海城市寸土寸金,可比者,唯生存空间而
已。中国生存空间极其有限,山地已占去国土面积65%,(17)再加之人口剧增和荒漠
化加速,
生存空间已成国运之所系。
一次有关荒漠化的联合国会议提出,乾旱和半乾旱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的临界值
为7人和20人,而目前甘肃河西走廊绿洲地区人口密度已经达到每平方公里496人,最少
的金
昌市也有276人,数十倍成百倍地超过了合理密度。这既是破坏的原因,又是必须承受
的结果。
最坏的情形早已发生:它们互为因果,形成一永难挣脱的恶性循环怪圈。
如果我们的生存空间继续压缩下去,谁能保证我们就一定能逃脱文明覆灭的命运?
当联结欧亚两大陆的丝绸之路正处於鼎盛时期,谁曾想到覆灭二字?但楼兰、精绝等数
十个曾辉煌耀眼的文明确已湮灭。
蓦然回首间,非洲二十一国的大片国土不是也眼睁睁地沦为了无人区?
在水土流失一章中,我们曾谈到所有能够水土流失的土地已全部在流失,现在可以补充
一句了:在这些水土流失的土地上,荒漠化正在继续完成著生态环境逆演化之顶级阶段
:无
树、无草、无水、无土的不毛之地。我们还谈到中国文明从西北向东南不断迁徙的大趋
势及
生存空间的枯竭,并提出了一个似乎危言耸听的问题: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且战
且退
吗?我们能退进太平洋里去吗?现在再加上荒漠化正从西北、正北、东北三面紧紧进逼
,同
样的问题就有了更严肃的意味。
是否真该算算我们的生存空间了?哪怕是很粗略的呢?——
我们辽阔的960万平方公里家园,减去严重水土流失的国土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38.2%),剩下593万平方公里(占61.8%);再减去彻底荒漠化国土(沙漠、戈壁)和
不能维
持人类生存的国土(冰川、石山、高寒荒漠等)约3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33%),(18
)就
剩下300万平方公里(占28.8%)——我们的家园已缩小到一小半了。与五十年代相比,
大帐
是:人口翻了一番多,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土地各翻了约一番半。其确切的含义是:在不
足半
个世纪的时间里,我们的人均生存空间已被压缩到原来的1/5。
——这确实是一场战争,一场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战争。
第四章地质灾变剧增
死神突然降临
1981年7月9日,突然暴发的山洪裹带著数十万方土石,形成特大泥石流,山崩地裂般从
高山上向大渡河冲来。两层楼高的泥石流顺著利子依达沟冲向沟口高15米长100米的铁
路桥,
将这座中国交通动脉成昆线上的钢铁桥梁像玩具一样折断,推进泥浪滚滚的大渡河中。
此刻,
从著名钢铁基地攀枝花开往成都的442次旅客列车正在风雨交加的河谷中行驶,当司机
发现前
方桥梁已经冲断之际,用自己生命中最後的几秒拉下了死闸和汽笛。但是一切都晚了,
火车
距断桥已不足40米……
●"刺耳的警报,车轮与轨道的猛烈的摩擦声……当大部分旅客尚未完全从睡梦中惊醒过
来时,英勇的司机与机车一起滑坠到断桥下面汹涌奔腾的泥石流里,壮烈牺牲。紧接著
,第
二台机车、行李邮政车、载有90多名旅客的11号车厢也相继坠落。後面的10号车和9号
车,
斜翻在桥下的护坡上,随时有被澎湃的泥石流卷去的危险……随著急刹车出现的巨大冲
击,
车厢里的灯光迅即熄灭。车上的旅客被猛烈地摔到地板上,撞在车帮上。血、雨,流在
一起;
哭、喊,响成一片。这时,正是晨一点多锺。泥石流对成昆线的致命一击,顷刻使西南的
这条大动脉陷於瘫痪……泥石流夺去了275位旅客的生命,有的被卷进了金沙江,连遗
体都无
从找寻,受伤的旅客达147位。翻坠在大渡河河滩上的第11号车厢的90多个旅客中,仅
仅救出
了7名幸存者,整个车厢就被大渡河的狂涛吞没了。"(1)
灾难并没有结束,冲进河谷的泥石即刻形成一座壅塞坝,河水断流。水位迅速上升,淹
没了河边的村落,山民们扶老携幼连夜逃离。
●"大渡河上出现了一个异样的大湖。三小时後,阻塞大渡河的高达26米的泥石流坝溃
决。
滔滔的江水裹夹著泥石以万马奔腾之势向下游涌去,山摇地动,大渡河两岸再次遭到了劫
掠……搬运了71万方泥石、每秒大於10米的流速,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造成了阻断大渡河
的天
然大坝--专家们估计,这次高山强雨造成的泥石流,其巨大能量不亚於爆炸了一颗原子
弹。"
发生在甘肃省东乡自治县洒勒山的大型滑坡更加惊心动魄。
完全没有预兆。
●"夕阳西斜,给高原抹上一层瑰丽的血红。在滚滚的黄尘中,牧人赶著羊群归来。村庄
里家家屋顶上飘起了炊烟。人言、犬吠、羊叫,好一幅早春牧归图。猝然,大地发生了
震颤。像巨型炸弹爆炸一样,宁静的洒勒山顶腾起了浑黄的烟柱,牲口惊惶不安地四散
逃蹿。
人们来不及逃跑,还没有明白究竟发生了什麽灾祸,高耸的洒勒山顶蓦地矮了下去。接
著,
脚下的大地发生了移动。站立不稳的人们纷纷跌倒。转霎之间,墙倒屋塌,一座又一座
村子
被夷为平地!半山腰上,滚滚泥浪突然涌出,呼啸著向山下扑来。人们惊叫哭喊著逃命
。但
在每秒近20米的高速大滑坡中,人们无法逃脱死神的追逐,400余头牲口,三个村子里
的237
个男女老少,被活活的淤埋!而洒勒山的巨大滑坡,仅持续了短短几分钟。烟尘散去,
旷野
恢复了可怕的宁静。"(2)
逃脱是绝无可能的。滑坡体覆盖的范围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上都超过了1.5公里。一位晚
归的山民是这场毁灭性灾变的唯一目击者。洒勒山崩溃时,他正在地里劳动,急忙抱住
了附
近的一棵大树,才没被活埋。在初春无雨的旱季中,没有地震诱发,宁静之中怎麽会突
然暴
发这种大型滑坡呢?事後专家们分析,人类活动乃是大滑坡的诱发因素。人们在山坡上
引水
灌溉,在山脚下改河道、建水库,水渠渗漏水增加了山体含水量,水库蓄水又长年浸泡
著山
脚,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终於引发了灾变。时间是1983年3月,滑坡体积4000万立方
米。
个案:东川泥石流王国(略)
基本国情与数字(略)
中国特色:"人造"与"人找"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山地环境退化所特有的一种突发性地质灾害。过去是一种自然现象,
但随著破坏森林植被、过度开垦山地、不合理城建、降雨集中增强,崩滑流已经变成一
种人
为因素为主的灾害。
这几种地质灾害不像地震难以预测。事实上,中国已经有过多次成功的预报,并及时采
取治理措施或撤离人员。但遗憾的是,也有大量因麻木、心怀侥幸和无所作为而终於铸
成的
灾难。四川华蓥市曾经对滑坡和泥石流作过预测勘察,但一时难以筹集上千万元的治理
款项,
便拖延下来。1989年7月,在大雨袭击下,华蓥山区发生了1600多处崩塌滑坡泥石流。
其中最
大的一起发生在溪口青龙嘴。7月10日,青龙嘴崩裂,170万立方米土石从800米高的山
峰上直
下山谷,又推动著堆积层从山谷冲出。这里是一个四、五十米高的陡岩,泥石流像瀑布
一样带
著巨大的势能倾泻而下,把陡壁下的一座山头削去一半。洪水和矿渣补充进来,泥石流
更加势
不可挡,将沿途所遇到的农田、村庄全部冲毁,煤矿和水泥厂也受到重创。其来势之迅
猛,使
许多正在上班的工人来不及逃走就被夺去了生命。这个本来可以防止的灾难,仅仅因为
事前拿
不出1千万,最终付出了经济损失1.2亿元(12倍)和500多人伤亡(其中219人死亡)的
惨重
代价。(12)
这种"有钱买棺材,没钱买药"的行为方式,主要是不合理制度的反映,详见後文分析。此
钱非彼钱,"买药"与"买棺材",出血的主儿是不同的。这种"人造灾害",比起破坏性开
发而致
的"人造灾害",多了一层中国特色,但真正独具中国特色的是"人找灾害":在地质灾害
严重地
区大兴土木,诱发和强化地质灾害。古人避之不及,今人找上门去。
从六十年代初开始,毛泽东等中共领袖就大肆宣扬要和"帝、修、反"进行一场世界大战、
核大战,并做了充分准备。一声令下,全国所有大小城市都开始大挖防空洞,今天五、
六十
岁的人,几乎都参加过这种强制性劳役。遗祸最大者,是所谓"三线建设":把大量工厂
迁移到
山区,甚至一直迁移到二战时期中国的大後方——西南山地。其依据是毛泽东所独具的
战略
思想:敌人将从海上进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将被放弃--我军将"大踏步後撤",让出辽
阔国土,
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以持久战争消耗敌人,并最终战而胜之。这场将改
变中国
经济布局的备战迁移是在最高当局的命令下紧急实施的,几乎在一夜之间,数以千计的
大中
型企业搬迁到山区。临战的气氛和军方的介入,打乱了正常的建设程式,至关重要的选
址甚
至简化为军方人员在地图上划个圈。事隔多年,当作家朱幼棣到秦岭山区采访两家"三
线"电子
工厂时,"干部职工提到吴法宪仍痛恨不已。他们说,他在军用地图上一圈,我们就搬
迁到这
里,整整二十多年。"当年尚属先进的技术设备如今也大大落後了,子女的教育和前途
也耽误
了,厂房和住宅还经常受到地质灾害的袭扰。
1976年,在湖北省西部大山里一个名叫十堰的山区小镇,第二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高
山深谷在当时被认为是躲避轰炸的安全之地,但"二汽"所选中的鄂西山区,正好是地质
灾害多
发地带。短短几年时间,一座30万人口的汽车城建成,地质灾害随之加剧。
●"1982年7月,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刹那间,泥石流从各条山沟中涌出,有的冲倒了工
厂的围墙,扑向车间。据统计,仅这场暴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就达350多处,
有两个
专业厂的7个车间流进泥石流,淹埋了设备,造成工厂停产。据调查,在"二汽"厂区18
平方公
里的范围内,就有岩崩、滑坡体200多处,总方量达700多万立方米。这已经严重影响了
十堰
市的经济发展。"(13)
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里,深藏著不少这样的"三线"工业城。上面介绍的华蓥山大型崩滑
流灾害,便淤埋了一些"三线"工厂部分厂区。在发生这次灾害的四年前,1985年5月14
日,华
蓥山暴发的一次大型泥石流曾袭击"三线工厂"燎原军工厂,厂区被淤埋,6座桥梁被堵
塞,有
3个车间泥石淤积厚度达1.5米以上,大量产品、设备被毁,工厂被迫停产。(14)现在
,不少
隐藏在深山里的国防工厂被迫迁出,但"进时容易出时难",动辄几亿十几亿。本来这些
国营工
厂就大多是亏损企业,又何来搬迁钜款?
更惨的是"三线"铁路:搬不动,搬就等於废弃。不搬也不好过,永远提心吊胆,甚至维护
费超过了当初的建设费。成昆铁路所通过的云贵高原是地质灾害强烈的地区,选线及设
计的
核心思想仍然著眼於要和"帝修反"大决战。毛泽东一句"成昆线不修好我睡不著觉",使
成昆线
变成一个十万火急的备战工程。山区铁路,多修桥就可以少挖隧道,不仅节约投资缩短
工期,
还可以大幅减少地质灾害。但从陈旧的军事观点看来,隧道比桥梁隐蔽安全;於是成昆
线反
其道而行之,多挖隧道少架桥。士兵们高号著"早日让毛主席睡好觉"的口号,用无数鲜
血和年
轻的生命战胜了塌方冒顶,终於建成了举世闻名的成昆线。现在的情况是,从沙湾至禄
丰的
800多公里,几乎每一条山沟都潜伏著泥石流,平均3公里就有一条泥石流沟。自成昆铁
路投
入营运以来,仅沙湾至大渡河间561公里就有80条山沟暴发过153次泥石流,中断行车38
次。
成昆线整治地质灾害的费用高达每公里120多万元,超过了修筑这条铁路的造价。
与京广县平行的枝(城)柳(州)铁路也是战备工程,情况比成昆线好不了太多。当年
选线时有好几个方案,偏偏不选丘陵平原而选中湘西的大山。最後1/3的里程在山肚子
里,"
帝修反"没等到,却是崩滑流成了常客。
坐落於崩塌滑坡"窝"里的三峡大坝
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1985年6月12日晨3时45分,西陵峡(湖北秭归县新滩镇)发生了举世震惊的特大滑坡。
海拔1000多米的九盘山上部出现裂缝,随後,宽300多米的山体猛然间扑向山脚下的长
江,
滑下的山体骤然间展开成700多米的扇面,山摇地动地冲入长江,直扑南岸。暂态之间
,浊浪
击天,高达54米的巨浪,将高岸上的仓库、发电房席卷而去。北岸,部分下泻受阻的泥石
空腾起,将新滩镇一举摧毁。刹那间,长江断流。涌浪形成的冲击波,扩散至上下游40
公里,
将77艘夜航和停泊中的木船、机动船颠覆。3000余万方泥石,不足1/10入江,堵江1/3
,停
航十二天。此次特大滑坡由於长达三年的极为成功的监测和当地政府及时采取强制性迁
移,1
371个居民无一伤亡。(15)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滑坡前未下雨,但在滑坡体上却喷出数丈高的水柱。有人推测,这
与葛洲坝建成後水位高有关。(16)西陵峡特大崩塌距三峡坝址三斗坪不过26.6公里,
比距
葛洲坝近得多。三峡水库建成之後,必将诱发更加严重的地质灾害;而这些地质灾害是
否将
对水库本身造成重大伤害?水利专家王维洛说:"三峡工程的决策者以新滩和链子岩距
大坝坝
址26公里之远,滑坡和岩岸崩塌所引起的涌浪不会危及大坝的安全为由,忽略了建造三
峡工
程,高水位,引发滑坡和岩岸崩塌而对环境的破坏。三峡工程的决策者仅以大坝的安全为
其唯一的标志,而不是以人们生命安全,行船安全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为重。其实,在三
峡建
坝过程中,水位上升,引起滑坡或岩岸崩塌,阻断江流,造成坝後坝的可能性还是存在
的,
这会直接危害三峡工程的安全,到那时,三峡工程的决策者们才会著急。"(17)
西陵峡特大崩塌不过是三峡地区大量崩塌滑坡中的一次而已。
长江中上游,特别是上游,横跨中国地貌的第一第二阶梯,地质构造复杂,加之降雨、
地震集中,导致山崩滑坡活跃。再加之"向荒山要粮"的滥垦乱伐和"三线建设"的"靠山
进山",
人为地改变了山地的生态平衡,使山崩滑坡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两害相加,致使上
游地
区每年发生的崩塌滑坡竟数以万计。
长江上游我们仅看三峡库区:据地质部门调查,三峡库区长江干流两岸,有大小滑坡、
崩塌等斜坡变形体283个,其中1000万方以上的有39个。在大型崩滑体中,流来观、范
家坪、
大浅湾、黄腊石、作揖沱等都离坝址较近。(18)
我们再把范围缩小到距大坝最近的西陵峡:
西陵峡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型崩塌滑坡。其中发生於1026年的赞皇山岩崩,据史书记载,
其时浊浪滔天,巨石壅江,长江顿时断流,并造成长达二十五年的断航。1542年的新滩
岩崩,
致使长江断航达八十二年之久。
本世纪初以来,新滩古滑坡体再次开始活跃,较大规模的岩崩就至少发生过10多次。(
19)
近年来,西陵峡灾祸不断:
1991年8月6日,面对长江干流的巴东县城暴发大型泥石流。数小时後,整个县城被泥石
流淤塞,积厚达3米,数万居民惊慌失措。国家领导人李瑞环亲临现场。省、地政府紧
急派出
20余个救灾抢险队。据专家计算,直接经济损失3500万元,总损失可达1亿元。(20)
1995年6月10日晨,巴东县城关发生5万立方米滑坡,75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
000万元。(21)
同年10月29日晨,巴东再次发生严重滑坡,128万立方米的滑坡体毁坏了209国道,毁
损了港口,并向长江江心推进了80米,形成一个总量约30000立方米,面积1200平方米
的小
岛,航道变窄,水流变急。由於有预报,无人员伤亡。(22)
在巴东县城的对岸,著名的黄腊石大型滑坡群开始活跃,已有裂缝、位移、泉水、泥石
流出现,目前已处於地质部门的全天候监测之中。(23)
简而言之,三峡大坝坐落在一个自古以来就非常活跃的崩塌滑坡"窝"里,而蓄水之後,地
震崩滑等地质灾害必然加剧。谁也不敢担保它必定不会像世界上许多大型水坝那样诱发
地震
滑坡而导致坝基失稳;同样的,谁也不敢担保坝址附近发生特大崩塌滑坡时大坝将万无
一失。
到那时,毁不能毁,搬不能搬,只好永无休止地防治,永无休止地投钱,成为中华民族
一个
长痛不醒的噩梦。
最後生存空间的塌陷
地质灾害其原始意义是自然灾害。中国处於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蒙古板块挤压三角
区上,也就是说,中国最明显的地壳活动带应分布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与东部平原的
交汇
线上。事实上,中国的强地震区、强滑坡区、强泥石流区都分布在这个巨大的"Y"形上
。(24)
但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地质灾害的地质因素急剧减弱:据1993年通过专家评审的《全国
地质灾害现状调查报告》透露,"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正在由自然动力型向
人为动
力型发展,由点状向带状、树枝状、片状发展。"(25)更详细的描述是:在五、六十
年代,
中国崩滑流等地质灾害尚呈分散的点状分布,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群集型灾害;自八十年
代以
来,地质灾害已经从西北向东南,从内陆向沿海,从点状、带状、树枝状迅速发展到片
状。
地质学家张富安、魏跃武宣称: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规模和强度越来越大,已大到"
足以改
变现代地壳运动的自然进程"。(26)
在水土流失一章,我们曾谈到,由於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国文明的重心被迫从西北向东
南,从内陆向沿海不断迁徙。现在我们又发现,地质灾害发展的方向恰好与文明迁徙的
方向
相符。
让我们继续利用地质专家们的研究成果来证实这一结论。
张业成等人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地质灾害进行了定量化评价。其结果是:
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灾度最低,除局部地区达到2度外,均为1度分布区;而东部华北平原
、长
江中下游平原、辽东半岛—下辽河平原、台湾岛地质灾害破坏程度最高,形成4个综合
灾度达
4~5度的重度~特重度灾害区。(27)
这样说来,地质灾害不仅存在一种"从西北到东南,从内陆到沿海"的发展趋势,还出现了
一种东部沿海为祸最烈的现实。
这应该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
从死亡人数与直接经济损失上看来,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不算很大。以中国之幅员广大,
十座山塌下来没什麽,一百座山塌到底也没什麽。但中国现代地质灾害实际上已成为生
态环
境急剧恶化的一个标志,於是,"山崩地裂"便不再是某种预示社会灾难的神秘前兆,而
成为科
学的实证。
在荒漠化一章里,我们曾粗略地算了一笔生存空间的大账: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减
去严重水土流失的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再减去彻底荒漠化的面积和原始的不毛之
地(共
300万平方公里),最後仅剩300万平方公里--我们的家园已缩小到不足1/3了。根据张
业成等地
质专家所绘制的《中国地质灾害综合灾度分布图》,(28)在我们业已离弃的整个西北
部中国-
-基本上以腾冲~爱辉线为界--地质灾害综合灾度为1(最低);而在我们退守的整个东
南部,地
质灾害综合灾度全部在2度以上,大部在3度以上,将近一半在4度以上,而以北京为重
心的华
北平原和以上海为重心的长江三角洲--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心脏地区--已是地质灾害为
祸之
首(5度)。
——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主要与经济开发强度相关,而与"Y"形地质构造关联甚少。其
推论应该是:我们又坠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生存空间越紧缩,越加大开发强度—
—越
加大开发强度,生存空间越紧缩。
——我们民族最後的最珍贵的生存空间,已经从根基上开始塌陷。
第五章耕地的流失与超载
寻找丢失的耕地
一架直升飞机在万里晴空中匀速巡航……
飞行状态有些奇特,显然在搜寻什麽……
机舱里,坐著以中国国家土地局副局长李元为首的一干人马,手里的照相机、录影机始
终在紧张拍摄……
模型似的河流、村落和土地从机腹下缓缓流过……
——这是一架奇特的"侦察机"。管理中国土地的最高政府部门正在侦察自己所管理的土
地。由於官僚机构的层层虚报隐瞒,无论是国家总理、省长还是各级土地局长,今天已
没有
谁能够说清或查清自己权力范围内土地使用的基本情况。在这种不明不白的状况下,中
国的
可耕地急速流失。1995年8月,总理李鹏在听取国家土地局官员的"模糊"汇报时,突然
想起他
有一次从飞机上看到大量土地闲置的情况,便亲自调拨了直升飞机,要他们从空中去调
查。
这位一直被民间讽刺为智商过低的总理,这次终於找到了一个绕过自己手下庞大官僚机
构的
妙方……
中国的耕地面积是一个难解之谜。
官方公布的耕地面积是"约15亿亩"。只见耕地不断被鲸吞蚕食,但报上来的统计数字永
远是"约15亿亩"
——平安无事,没有警讯。就象一个人只看见自己遍体流血却丝毫不觉疼痛一样,预警
系统失灵,最高当局不能不感到某种恐慌。八十年代中期,《人民日报》发表《实事求
是摸清
土地家底》,指责说:
●"目前,全国人口这本"大账"已经查清。但土地资源长期以来没有准数,至今仍然家
底不
明。现有耕地面积不实,草地、水面和各种建设用地缺乏精确统计。不少地方实有耕地
数比
上报数大,当地的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掺了水分,并不反映真正的生产水平。一些上级机
关,
明知下面土地面积不准,还层层上报。……"(1)
对各级地方官员来说,隐瞒耕地面积有明显的利益:提高单产,以示政绩;少报建设占
地,隐瞒中饱;基层乡镇政府还可把私瞒的土地变成自己的"小金库",以应付各种黑色
和灰色
开支。对中央政府也不是没有好处,比如可以不断宣布"用占世界7%的耕地基本上解决
了占
全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以证明社会制度之成功。但既然是"计划"经济,隐瞒到当
家人
头上就太过分了。
有人根据一些典型调查分析,估计各地实有耕地面积一般比上报数字多出20%左右;
有人根据近年来的部分遥感照片推算,估计全国耕地面积可能高达22~23亿亩;
官方公布,四十年来,年均净减耕地400万亩;
有人估计,近年耕地减少数应在年均2500万亩以上……
——这还真成了一个猜不透的谜。
从八十年代中期算起,中央政府至少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努力,仍然理不清这团乱麻。就
在这期间,农业危机应接不暇,农村骚乱暴动此起彼伏。邓小平发出警告:九十年代要
出问
题就出在农业上。但情况不明,如何进行行政干预?最高执政者被层层地方官员蒙上了
眼睛。
於是就有了直升飞机清查土地的一幕。
这是一个根据多个消息来源拼接而成的故事:
国家土地局检查组从飞机上轻而易举地看到了大片闲置的土地,并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些批准建设的土地实际上处於撂荒状态,许多村庄边沿空地面积超过村庄,"空心村"
大量存
在,公路两侧建筑成串,砖瓦窑"吃地"严重……照片和录影拍了不少,但清晰度不够,
也无法
定位定量,更不能反映全局。於是,国家土地局向中科院购买了卫星资料,联合几所高
校,
开始制作17个城市的监测图。
●"这些卫星照片一做出来,国家土地局上上下下大吃一惊--耕地的损失大大超过统计数
字,城市的发展盲目而不合理,闲置撂荒的土地也大大超过统计和地面监测的资料……
卫星
照片明白地告诉人们:近年来,我国城市的盲目扩展和耕地的快速减少,呈现了一种可
怕的
趋势。国家土地局决定将这个监测成果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2)
有趣的是,当国家土地局正在制作卫星图片的同时,另一个同样具有权威性的机构--国家
统计局--於1996年10月发布最新统计资料,宣称中国耕地面积比上年增长1.3%。(3)
这可能
是多年来有关耕地的少有的好消息,但随即被卫星图片证明这是又一例关於官方统计数
字的
笑话。
1996年末,卫星照片两次进入中南海,得到了级别越来越高的重视。
1996年的最後一天,国务院办公厅作出反应,向全国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土地现状进
行调查,严令各级地方政府不得弄虚做假,否则将严厉处理。看来最高当局对庞大的官
僚机
器,还心存一线幻想。
等不及新的调查结果,八天之後,1997年1月8日,江泽民提出要看更大的照片。於是,
17张卫星图片被进中南海的会场。这是国家土地局利用美国的一颗资源卫星TM於1987、
1991、1995年三个时间段的监测结果所制作的大型展板,直观形象地显示了17个城市侵
占耕
地的规模和速度。TM卫星的解析度是30米乘30米,任何一小块土地所发生的变化都逃不
出它
的监视。严峻局势终於震动了峰层。江泽民惊叹道:"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2月14日,国家土地局和监察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对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严格核实,对於
隐瞒实情者,要追究个人责任。这种连发"红头文件"之方式和严厉之口气,实际上可算
作仁至
义尽地暗示了。
2月18日,卫星图片第4次进入中南海,中国最高决策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立
即作出决定,用世界上最严厉的措施来保护耕地。
4月,国家土地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批地,坚决制止突击批地。突击批地
一律无效,突击批地造成严重後果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从即日起,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冻结一年。各地
必须严格做到耕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10月底之前,必须完成占
地情
况的全面清查,并依法处理。这种快刀斩乱麻的非常措施,显示了局势之严峻。
6月,国家土地局设立了"违法占地举报电话",向全国公布了电话号码。——从这种鼓励
基层民众直接检举揭发的非常举措来看,北京对自己的官僚机器已完全丧失了信心。
7月,国家土地局发布通知:非农业建设用地,从严控制十五年。百万人以上城市建设用
地(特别是耕地)原则上不予批准,五十万人以上城市建设用地从严控制。
——中央政府的紧急处置事出有因:稍後由国家统计局保护耕地专题组向国民公布:非
农业用途所占用的耕地,是上报数字的2.5倍。(4)
个案:新愚公凿石扩田(略)
基本国情与数字
中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国土总面积65%。(6)难以利用的高寒荒
漠、石山、冰川、沙漠、戈壁等占去总面积1/3,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极为有限。(7)
耕地面积约为20亿亩左右,占国土总面积约14%;人均耕地1.6亩,仅为世界人均5.5亩的
1/3稍多;在全世界26个人口超过五千万的国家中,中国耕地总面积与美国并列第二,
人均耕
地面积则为倒数第三。
……
按照官方公布的数字,中国耕地总量是15亿亩。但早就有专家怀疑,认为实有耕地数字
可能大得多。在卫星图片四进中南海之後(1997),15亿亩之数更不可靠。
据香港《南华早报》最近报导:大陆国家统计局一直坚称,大陆的耕地仅有9500万公顷
(合14.25亿亩),即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3%的人口。美国的卫星照片显
示,
大陆的耕地面积几乎与美国相等。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组织的65位元专家,在调查後证
实了
非官方的估计,即大陆的可耕地在1.3亿公顷(合19.5亿亩)以上。(14)也就是说,
官方数
字低估了27%。
中科院国情研究小组估计的数字是20.89亿亩(八十年代末数字)。何搏传披露的数字是
22~23亿亩(八十年代末数字)。美国农业部认为应有20.52亿亩(九十年代初数字)
。作家
马役军报导,飞机航片判读的耕地数大於统计数的一些个案:湖南省桃源县大45.6%,
江西
省鄱阳县大75%,山西省吉县大85%,黑龙江某些县大1倍。
综合分析以上数字,我倾向目前耕地总量为20亿亩左右。
耕地实有数比官方统计数超出很多,可作何种理解?何搏传先生在十年前就说过了:"这
似乎多少有点可喜。不过,如果这个情况属实,更进一步说明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比统计
公布
的要低得多。而除了在耕地损耗净尽的计算时间上会稍有延长之外,并无其他更大好处。
"(15)这个"可喜"仅仅是看上去的,因为调查数字之虚实,不会影响到基本事实。把"
用占世
界7%的耕地"解决吃饭问题,改为"占世界10%的耕地"解决吃饭问题,并不意味著中国土
地的
承载力还有多大潜力。"中国土地承载力已接近极限"的结论,首先得自於长期的粮食困
境,而
不是数学计算的结果。实际上,中国土地承载力已经超过极限。西方学者认为,按照发
达国
家的农业生产水平,耕地面积如果达不到人均6亩,是很难长期合理解决粮食问题的。
这里的
"合理"二字,应该是包含了生态平衡因素。认为中国土地承载力已"接近"极限,显然是
只说粮
食而不管生态。如果"土地承载力"定义的前提是"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的状态下",则中
国早已
超越极限。
一方面是耕地的承载力已超过极限,另一方面是耕地还在急速减少。
1994年,李瑞环在一次政协常委会上作了一个关於农用土地的专题讲话,指出中国正面
临"人口日益膨胀,耕地却在急剧减少"的严峻形势。他所披露的统计数字是:"从1957
年到1986
年间,全国累计减少耕地6.1亿亩,净减少2.3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790万亩。"(16)
这些
刚刚统计出来的惊人数字,促使中国政府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即刻设立了一个与土地使
用部
门没有利益关系的国土管理机构——国家土地管理局。
耕地减少量之谜
耕地是国土的精华。
综合各种因素,中国每年大约要丧失多少耕地呢?
这又是一个难解之谜。
国家统计局保护耕地专题调研组披露:1986—1995年九年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960万
亩,并作了一个重要的补充说明:实际数字可能是统计数字的2.5倍。(17)这样一来
,九年
间非农建设占地就成了7400万亩,年均占用耕地820多万亩。作家马役军报告了一个更
大的
数字:在二十年间,城市、公交、基本建设占用农地5亿亩(大多是近郊良田),年均
2500
万亩。(18)——这两个数字差了3倍。还有,如果说对於1997年前发表的有关土地使
用的统
计数字都需要乘以隐瞒系数2.5,那麽李瑞环讲的三十年累计减少6.1亿亩是否也要乘以
2.5呢?
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竟无从下手:1997年前的统计数字都疑点重重,并极为混乱。可以
说,利用这些差距很大的资料,研究者可以得出任何想要的结论。看来,除了挣脱这团
乱麻,
从较为可信的基本数字出发之外,已别无他途。
——结果,我得到的答案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近年来,每年减少(非净减少)的耕地竟
然约7900万亩。
本应将计算过程铺陈於正文,就教於学者专家,但考虑到可能对一般读者造成阅读障碍,
只好移入注释,敬请行家赐教。
以损失大小为序:
一、城镇扩张侵占耕地约4500万亩/年;(19)二、乡镇企业占用耕地约1000万亩/年;
(20)三、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约800万亩/年;(21)四、水土流失损失耕地约600万亩/
年;
(22)五、农民建房占用耕地约500万亩/年;(23)六、各类开发区占用耕地约300万
亩/
年;(24)七、沙化耕地约200万亩/年;(25)八、暂不计算部分:废弃土地累计2亿
亩,
污染土地3亿亩。(26)
据以上不完全的估算,近年来,每年减少(非净减少)耕地约为7900万亩。(27)
这一估算显然缺乏权威性支援,其最重要的原因是,自1997年卫星监测结果公布之後,
数十年间建立的中国土地资料系统发生动摇,几乎所有数字都需要重新核定。
但也有两个"模糊"支援上述估算的旁证:……
——到此,可以为近半世纪中国耕地减少的形势勾画一个大轮廓了:
五十年代初期,中国耕地为16亿亩以上;人均耕地2.7亩,为近半世纪最高值。
九十年代末,在经过近半世纪大量流失和高强度开荒之後,维持在20亿亩上下;人均耕
地降至历史最低值1.6亩。
近半世纪流失的耕地,累计数可能高达将近20亿亩。(29)
根据以上数字,可计算出,近半世纪以来,可能共开垦後备耕地和复垦抛荒地共24亿亩
左右。
——简而言之: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於以人为破坏为主的各种因素,我们丢掉了近20亿亩安身立命的耕
地。
在急剧增加的人口压力下,我们又被迫以破坏林地、草地为代价,开垦了24亿亩耕地,
勉强维持著民族生存。
在统计上,永远会存在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後备耕地,事实上,从大量开垦林地草地陡坡
地开始,中华民族的後备耕地资源已然耗费殆尽。
对於一个世界大国这种巨系统,生态环境的变化是渐进的,很难确定那个灾难性的临界
点究竟在何处。事情也许发生在六、七十年代之交。其标志是:毛泽东号召"农业学大
寨",以
阶级斗争的方式强行开垦山地,增加粮食产量。从那时起,快速衍生的生态灾难,终於
摧毁
了民族生存与环境限制之间极为脆弱的平衡,决定性地使中国坠入整体性的"越垦越穷
,越穷
越垦"的深渊。
至为悲观的是,在由人口、资源、生态容量、社会制度所给定的大格局下,我们看不到
任何挣脱怪圈的希望。
《谁来养活中国?》引发的车轮大战
用一小节篇幅谈粮食。因为耕地危机的直接表现就是粮食短缺。
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出版了他的新著《谁来养活
中国》。预言:在世界粮食产量与捕鱼量增长趋缓或停滞的大背景下,由於下列原因,
中国将
进入一个粮食短缺的世纪:
人口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使粮食需求量急剧增加;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避免,至
2030年将降到不足人均1亩;复种指数已接近最高点,即将开始下降;本世纪中叶以来,
水资源年消耗量已增长了5倍,将出现更为严重的短缺;化肥使用量已超过美国,跃居
世界
第一,已接近回报递减阶段;单产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准,难以大幅提高;几十年过去,大
幅度增产的新品种并没有产生;
——结论:至2030年,因人口增长和粮食产量下降,中国将缺粮2.07亿吨,等於1994年
世界粮食出口量总和;如果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粮食缺口将高达3.69亿吨,为目前世
界粮
食出口量的2倍;到那时,即使中国有足够的外汇,也没有地方能买到这麽多粮食;中
国的粮
荒将冲击世界;谁来养活中国?--谁也养活不了中国--只能寄希望於中国自己。
布朗在敲过警钟之後,满怀热望地写道:
●"虽然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中国已做好应付这一难题的充分准备,中国在其历史的
大部分时期处於世界科技及工业发展的领先位置,目前也确定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个
发明
了造纸术和火药的国家,如今有可能在建立持续发展的经济方面再次领先於西方,如果
成功,
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羡慕和仿效的榜样;如果失败,则整个世界都将为之付出
代价。
"(30)
遗憾的是,一些中国学者判定:"由於近年来国际上某些国家和个别人别有用心地散布
‘中
国威胁论’的腔调,不管其(布朗--引者注)初衷如何,在客观上恰恰起到了迎合这部
分人心
理的作用,从而使其结论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31)
1996年10月,中国国务院发表了粮食问题白皮书,批驳布朗。
同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上文提到的那个笑话资料,宣称耕地面积比上年增长1.3%,其中
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成长2%,以此来驳斥布朗。
11月,李鹏在罗马"世界粮食高峰会议"上发言,以提高单产和改变食物消费结构来解决
粮食问题,反驳"中国粮食威胁论"。
同时,一些善於依眼色行事的中国学者也作出了迅速反应。
有的号召"中国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应该正确评判布朗的观点"(陈锡文),有的乾脆
反唇相讥:"其实在环境和资源问题上,最应该反省的正是布朗自己的国家"(康晓光)
,有人
刻意淡化粮食危机,还有人在"养活"一词上作文章……但时代不同了,大部分参与"评
判"布朗
的学者,并没有实行政治批判,也有少数学者公开支援布朗。刘志仁认为,布朗的预测
主要
涉及了供给及需求两大领域,但实际上流通领域的问题更为严峻。流通领域的混乱把粮
食问
题逼上悬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问题的五大难点(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政策失灵、
投资
不足及流通混乱),中国均存在。如果不全方位重视农业,重新认识粮食问题的严重性
,那麽,
中国粮食出大问题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32)权威的《经济参考报》也指出,"土
地危机
正在逼近我们……假如耕地以目前速度流失下去,中国将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面临严重
的食
品短缺问题"。(33)
这场围攻布朗的车轮大战实质何在?
我以为,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国土承载力极限。
布朗的反对派们虽然都承认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粮食净进口国,但又认为中国的粮食危
机将在造成全球灾难之前的某一点上紧急刹车,并以这种惊险的杂技姿势永续平衡。不
管这
种论证多麽科学严密,所证明的也是悬崖边上的恐怖的"安全"。其实,这种论证以及这
场"新
麦之争"本身,恰恰证明了中国国运已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虽然,在悬崖边上刹住和
掉下去
毕竟有所不同,但是,就国土承载力这一问题而言,粮食(土地资源)再重要,毕竟也
只是
指标之一。其他诸项指标,比如水资源、能源、矿物资源、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等,
如果
都处於灾难性局面,便是大势已去。国土承载力是一个巨系统,其崩溃并不需要全部子
系统
崩溃,甚至也并不需要其中一个子系统全面崩溃;巨系统中任何一环断裂,都可能引发
全系
统的崩溃。承载著我们民族的巨型方舟,早已是险况百出:超载、缺油、船体严重倾斜
、四
处漏水、发动机带病运转、传动系统失灵、方向控制系统锈死、海图老旧、雷达失准、
船员
苦乐不均酗酒怠工、存粮存水严重不足、船长戒备著集体哗变、高级船员纷纷或随时准
备卷
款弃船、救生艇数量不够且已有人驾艇潜逃、乘客们纷纷私撬船板以备不时之需……—
—无
视全面危机及其不断加重之趋势,而仅在某一单项上反复缠辩,至少是意义不大的。
一方面,我也认为布朗的粮食预测大可商榷。到时候,中国可能既无钱买粮也无力运粮;
布朗过於乐观了。另一方面,我基本赞同布朗对中国基本生存状态的悲观预测,虽然他
还是
过於乐观了。
超载的极限
以一种全史观念看问题,可能避免缠绕细节而把握整体。
由於国土辽阔而人口稀少,十八世纪前,中国不存在整体上的资源与人口的矛盾,人均
耕地无论升降起伏,与承载力基本无关。
……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土地承载力极限,实际上是指有限土地上的最大人口承载量。
何搏传曾画过一条"最可怕"的中国人口曲线:……
何清涟说,十八世纪中叶就达到了危机点;我们现在可以补充说,从那时开始,中国就
一直挣扎在这个危机点上。抵抗人口压力,加大土地承载力的途径,不外乎提高单产和
开垦
荒地。前者,中国早已采用了世界上最细密而强悍的措施提高单产(取消传统农业的轮
作休
耕,提高复种指数;改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扩大灌溉面积;推广高产品种;超量投入
化肥
与石油;限制农民改业;以行政指令控制粮食生产……等等),在目前条件下,土地的
潜力已
接近极点。後者,在长期大规模开荒之後,中国的可开垦荒地已耗尽。如果人口持续增
长,
而提高单产与扩大耕地已无多大可能,突破土地承载力临界点的时间已经到来。如果真
如国
内外专家所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尚看不到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就等於是说,中国因
国土
承载力超过极限而导致社会崩溃的局面--不是即将--正在到来。
全国人大环境委员会主任曲格平和国家环保局顾问、生态经济学家李金昌指出:"按照中
国的国情,中国最适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大(极限)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超过这
个数量,
就会发生全面崩溃"。(38)
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於1988年郑重宣布:
●"本小组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生产力--年生产量约32亿吨乾物质,包括8000亿
斤粮食,其合理的人口承载量为9.5亿人,超载人口约1.3亿人;2000年土地资源生产力
约为
35亿吨乾物质,包括9200亿斤粮食,合理人口承载量为11.6亿人,超载人口约1.4亿人
;我
国土地资源潜在自然生产力——年生物生产量约为72.6亿吨乾物质,按温饱标准计算,
其理
论的最大承载人口能力约为15~16亿人。在严格控制人口的条件下,2030年,中国人口
将达
到资源承载极限;若按目前人口发展趋势看,2015年中国人口将提前突破这一极限,此
後,
除非大规模地输入农副产品,缓解农业资源压力,或者大规模向世界各国输出人口,否
则别
无他途!"(39)
这里有三个数字:7亿、9.5亿和16亿。7亿显然是生态平衡点,9.5亿左右是不计生态代
价的粮食安全点,16亿则是生态容量耗尽引发总崩溃的临界点。
有了这三个参照点,我们目前的状况便不难定位:
第一,中华民族早已不可挽回地越过了国土正常承载力;第二,我们正在向生命支援系
统的总崩溃步步逼进;第三,距离中国崩溃的生死界线,人口是3、4亿,时间是十五至
三十
年;第四,最悲观的预测是:由於中国生态环境各子系统全面告急,任何时候都会因一
环断
裂而引发总体崩溃;第五,最乐观的预测是:人口可能在这条生死线上停步,亦即中国
有可
能免於崩溃,而长久地在生死边沿挣扎。
"以诚实和科学的态度,不抱有任何偏见和幻想,使我们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我们的国
家和民族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多重危机之中。"(40)
中华民族曾历经诸多劫难,但没有哪一次如此危重。无论是十年文革浩劫、三年人为大
饥荒、四年国共内战、十五年抗战、多年军阀混战、还是远溯至绵延十四年蹂躏十七省
的太
平天国战争,都无非是争夺土地、人民和权柄。极而言之,旗帜可易,山河不变。遍览
历史,
无论多麽可怕的劫难,都不曾像今天这样毁掉民族生存的基本条件。
第六章水资源枯竭
寻找水源的太行山人
十五年前,一次黄土高原上的文学漫游,使我碰上了一位寻找水源的人。他属於那种不
善言辞只知苦干的负重远行者。瘦削的脸庞、薄弱的身躯,却深藏著一股估不透的韧劲
,那
种中国人所特有的百折不死的生命力。他背著乾粮水壶,踏遍群山,用极其简单的测量
仪器
寻找水源。初出道的几年里,步行的里程相当於绕地球一周。站在他的面前,会生出某
种深
深的感动。一天,他带领我去探访那块属於他的乾渴的土地,两辆自行车在乾得冒烟的
土地
上搅起风尘……
从此之後,我开始面对极度缺水的"魔幻"现实。多年之後,我在一部自传里曾如此描述:
●"这是一幅何等绝望的人类生存状态!久旱微雨,人与兽皆到村边石滩上的坑凹处寻积
水,渴极的狼与人同饮,寸步不让。被殴至死,临死前还挣扎著把嘴伸进那浅浅水洼…
…每
至旱季,缺水县要动用20%、30%甚至50%的人力畜力从远处运水,以解决人畜饮水之需。
过去是挑水,孤寡老人挑不动,便用陶罐拎。每村都有如此惨剧∶数十里蹒跚而归,进
门时
不慎绊倒,老人跌坐在泥水里呼天抢地……现在是汽车拖拉机运水,(壶关县先用小火
车把饮
水拉到铁路沿线各站,各村再从车站拉水往山里运,)久而久之,连畜牲们都认得了那
些拉水
的汽车拖拉机。一不小心,羊群便炸窝似地从坡上冲到公路上,拦路讨水;或是正耕地
的骡
马拽著犁耙追撵拖拉机,追不上了,只好瘸站著被犁耙碰伤的後腿呆立在公路边目送拖
拉机
远去;天上的飞鸟则一群群穷追不舍,在村口人们凭票分水的当儿,趁人不备,俯冲下
来抢
水……旱池水牲口都不愿喝,特别是从外地新买来的牲口,任渴死也不愿饮一口。只有
用几
十里外担来的"好水"掺和起,逐日减少"好水"量,诱骗牲口适应,终於不得不饮那苦涩
的旱池
水……某村数里外坡上有一小泉,但水却流不进村。我说可用竹筒引,村人说试过,竹
筒易
裂。我说可用陶管,村人说也试过:陶管总有孔隙,点滴漏水。旱山上的灌木荆棘,见
水就
把根探去,渐渐竟用根将漏水处包裹。只要有一细根探进小孔,立即便在陶管里长成一
大团,
拚命吸水,并终将管道堵死。这里刚排除了,那里又堵了,几里长的管道,启用後没有
通过
几次水,只好作罢;人斗不过旱山上疯狂了的植物……这是一个渴疯了的世界!人也疯狂
了。人们不惜以自残在龙神面前鲜血淋漓地祈雨;为一口浅井,涓滴细泉,世代通姻比
邻而
居的村庄可以聚众械斗,死伤狼藉;妮子们如流水般远嫁平川,後生们孤守旱土,在水
与性
的饥渴中苦苦熬煎……"(1)
後来,我完成了一部以水和生存意志为主题的小说--《老井》。拍摄影片时,我们又来到
那位找水专家的家乡,找到一个名叫石玉的小山村为外景地。谈起缺水,村民们所讲述
的故
事又一次使我感到震撼:就在数月之前,久旱使村子附近的水源乾涸,村民们只好到15
里之
外的小河担水喝。耕牛饮得多,担不过来,就赶上牛群去河边饮。牛走得慢,一往返须
一天,
喝足水就吃不饱草,只好一天喝水,一天吃草。这种奇特的轮换制,终於使牛群全部倒
毙……
唏嘘之余,我提出去看看没打出水的乾井。缺乏水文地质知识的农民们,凭感觉或巫婆
神汉
的指点定不准井位,打出来的多是乾窟窿。全村钱粮耗尽,只好歇上几年,喘口气,再
集资
接著打,重复这希望渺茫的回圈。我访问过的村庄,最多有打了40眼井而没见水的。小
说是
虚构,我大笔一挥写成70眼。村支书带我和导演吴天明在村里村边转悠了一阵,看了些
乾窟
窿。我随口问了句:一共打了多少眼?那支书答道:120来眼。一个晴天霹雳。120场灾
难。
我叫来我的找水的朋友,请他无论如何让石玉喝上水。他果然名不虚传,第121眼井冒
出了甘
泉……小说及同名电影的成功,使"缺水"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浮上表面。此後,缺水的
故事越
来越多,多到再不引起任何震动。国人终於发现:中国居然是一个"贫水大国"。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纽约《北美日报》连载忆新的文章:《刚抵家门就挑眼》(下)回国另外惊诧一点,就是绿化搞得非常好
三峡石牌! 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上海停建摩天楼减少地陷
唐德刚“历史的三峡”已经过了两个毛剑杰:青岛下水道:“古力盖”里的世界 zz
紧急通知:三峡大坝瀑布景区暂停接待游客!当前最好的抗战大型纪录片这个(强烈推荐观看)
温家宝是先富的领路人信吗?市长自曝工资2440元
卫星实拍触目惊心的中国“沙漠化” (组图)四川夫妇拿钱发帖,一年净赚40万(已被捕)
沙尘暴是从2000年兴起,雾霾是2010年愈发严重的我就问一句,三峡到抵抗不抗炸
郑义:中国之毁灭(1)战之石牌要塞保卫战——二战最大规模的白刃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耕地话题: 中国话题: 土地话题: 地质灾害话题: 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