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edicalCareer版 -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转载)
相关主题
疫苗是西方理论,中医没有疫苗,中国人不需要疫苗古代世界怎样称呼中国
白求恩确实牛逼,不服不行【重磅推荐】精神瘟疫之路——白左进化史 (转载)
当科学家的名字加上法号 [ 星海潮生 ]精神瘟疫之路——白左进化史(ZZ)
当科学家的名字加上法号 [ 星海潮生 ] (转载)白左及中华田园(黄)左们:历史演进与现实 (转载)
都别争了:中医vs西医;基础研究vs应用研究。(扇子的正反面而已)NSF proposal 被拒,看了那些review,感觉无比悲愤啊
当科学家的名字加上法号请问university city 的Florey street 那一带会不会飞机很吵
白左及中华田园(黄)左们:历史演进与现实中国丝绸如何成为最古老的世界商品
那些事那些人 百家号What does Florey stand for?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巴斯德话题: 发现话题: 研究话题: dna话题: 盖伦
进入MedicalCareer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s
发帖数: 1027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e_Resident_Club 俱乐部 】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标 题: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9 02:02:55 2011, 美东)
http://www.amazon.com/Medicines-Greatest-Discoveries-Yale-Nota/
老刀一直推荐大家读点医学史。最近读了一本《医学十大发现》(Medicine’s 10
Greatest Discoveries, by Meyer Friedman and Gerald Friedland),长了不少见识
。这本书的好处是八卦丰富多彩,读来津津有味。当然作者写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
故事,揭示漫漫几百年来医学发展的过程。不过我光专注在轶事细节上了。作者是UCSF
和Stanford的资深医学教授,一个号称46年的医学生涯(应该是从医学院学生开始算吧
),另一个66年,我一想到两个白胡子老爷爷严肃认真的揣摩家长里短,就觉得很有喜
感。写一点读书笔记,以感谢老刀多年的苦心教育。你可能会发现,我对八卦比科学
更感兴趣,纯属个人恶趣味,欢迎批评指正砸包子。
r*********s
发帖数: 1027
2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9 02:05:24 2011, 美东)
第一章 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与现代人体解剖
在介绍维萨里之前,先看一下当时的医学状况。古代最著名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通过观察动物积累了一些骨骼肌肉的粗
浅知识。最早解剖人体的是希罗菲卢斯(Herophilus),但他的记载都毁于大火了。之后
西方医学长期被盖伦(Galen)彻底统治。
(插播一下盖伦,他在传统西方医学上的地位,大约相当于中医的黄帝内经,都是神圣
而不容置疑的权威。盖伦是古罗马皇帝的御医,通过观察解剖动物,积累了丰富的解剖
知识,著作无数。他曾很自信的声称,医学发现我一个人都完成了,大家洗洗睡吧。他
之后整整1700年,西方传统医学陷于沉睡中,医生们只需要读盖伦的书,听盖伦的话,
按盖伦的指示做。问题在于盖伦观察的对象是动物,不是人,他的书中错误多多。但由
于盖伦的医学理论被教会奉为圭臬,凡是挑战盖伦的行为,等同于挑战教会,挑战上帝
,会被处以严厉的惩罚,甚至死刑,下一章会讲到。)
文艺复兴开始之后,意大利部分城市开始允许解剖死囚尸体。意大利博洛尼亚的蒙迪诺
(Mondino Deluzzi)做了一些人体解剖,写了一本教科书,不知道他是没看见呢,还是
选择性忽略,在书中他仍延续了盖伦的错误,比如:脾脏开口通往胃,肝有5个叶,心
有3个腔,子宫有许多分隔等等。
终于轮到维萨里同学出场了。他生于1514年(对应明朝正德9年),祖传御医,他的理
想是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解剖学家,以继承御医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维萨里19岁
时到法国巴黎念医学院,罗马帝国和法国开仗后,22岁时转到意大利帕多瓦念完医学院
。维萨里是个冷血,执着,敢于冒险的年轻人,他曾经到荒郊野外挖坟,被野狗追逐;
半夜三更从绞刑架上取骨头;在卧室里和研究了几个星期的尸体一起睡觉(看到这里没
有后背发凉的同学请举手^^)。23岁拿到医学学位。一毕业就当上了外科和解剖系的头
儿。当时的医学教学是,教授们坐在上面读盖伦的书,旁边剃头师傅吭哧吭哧的做解剖
(这些剃头师傅们就是外科医生的起源),教授看也不看旁边的解剖,就照着书本念啊
念。维萨里不信这一套,他认为必须亲自解剖,才能了解人体结构。那个时候没有细菌
的概念,没有防腐冷存的技术,更没有手套口罩等保护措施,维萨里长期解剖,是相当
危险的工作。
他24岁时写了本解剖书,第一次指出盖伦的错误,尽管他要说明这只是一些“小小的错
误”,但一千多年来没有人敢发表这样的意见。
29岁时,维萨里出版了划时代的解剖学巨著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 libri
septem, 简称Fabrica(人体结构)。说它是巨著,首先这本书的尺寸庞大,制作精美
,光看宽度高度厚度,就甩开别人几条街了。其次,它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尤其是第一
第二册骨骼肌肉部分,是提香(Titian)的学徒John Stephanus画的,充分体现了文艺复
兴时期的绘画高度。下面附了这本书中的一副代表作。Amazon上有一本Fabrica的图集
精选,看评价不错,才十几块钱。
http://www.amazon.com/Illustrations-Works-Andreas-Vesalius-Brus
后面几册的分别是动静脉,腹部脏器,神经,心肺和大脑。估计画师换了人,其艺术价
值明显不如前面两册。也可能是因为当时无法完好的保存尸体,尸体腐败毁坏,维萨里
无法细致的观察脏器,不可避免的也有一些错误。
维萨里的这本巨著,挑战了盖伦的权威,毫无疑问遭到其它医生的强烈抵制,他以前的
老师呼吁教会要严厉惩罚维萨里。好在维萨里早就傍上了罗马帝国皇帝Charles V,皇
帝看看几百页的精美彩绘,非常高兴,请维萨里做他的御医。
30岁的维萨里如愿以偿,从此金盆洗手,不再四处挖掘尸体了。这之后关于他的记载很
少。有一个故事说法国国王Henry II意外受伤,一根断裂的长矛穿过头盔扎入脑袋。他
的御医们无法判断刺入的程度有多深,预后如何,只能不断的采用当时唯一的治疗手段
:放血。当维萨里去巴黎检查之后,他宣布这是致命的,数天后国王去世。(当时的医
学就是这么原始)
晚年据谣言说他解剖的一个贵族,心脏还在跳动,因为这个错误他被教会判处死刑。因
为是御医,皇帝开恩判了个流放,到耶路撒冷去朝觐,回程途中去世,享年50岁。
维萨里开创了解剖学的新时代,也孕育了现代医学的产生。他的几个学生延续了他的解
剖方法,继续拓展解剖学。一个学生是Colombo,他指出维萨里的一些错误,从此两人
交恶。一个学生名叫Gabriel Fallopius,是不是看着眼熟?对啦,就是这个Fallopian
tube。他最早研究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发现了卵巢,输卵管。还有一个学生是
Bartolomeo Eustachius,也很眼熟吧,他研究了交感神经,循环系统,第一个发现胸
导管,肾上腺,咽鼓管(想起来了吗?)等等,但是他的著作被收藏在梵蒂冈图书馆,
束之高阁,两百多年后才被重新发现。
d****y
发帖数: 2180
3
端个小凳子坐着等。
猫猫故事说得很好。 科学八卦一起最爱听了,哈哈。
h***y
发帖数: 834
4
真好看。 汇报一下: 我看完背后没有发凉,正在期待你的下一篇呢,嘻嘻~
l********y
发帖数: 2295
5
thanks for sharing ^-^
s********o
发帖数: 3319
6
great post!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9 02:05:24 2011, 美东)
: 第一章 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与现代人体解剖
: 在介绍维萨里之前,先看一下当时的医学状况。古代最著名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 Hippocrates)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通过观察动物积累了一些骨骼肌肉的粗
: 浅知识。最早解剖人体的是希罗菲卢斯(Herophilus),但他的记载都毁于大火了。之后
: 西方医学长期被盖伦(Galen)彻底统治。
: (插播一下盖伦,他在传统西方医学上的地位,大约相当于中医的黄帝内经,都是神圣
: 而不容置疑的权威。盖伦是古罗马皇帝的御医,通过观察解剖动物,积累了丰富的解剖

r*********s
发帖数: 1027
7
第二章 哈维(William Harvey)与血液循环
古代人很早就意识到心脏和生命相关。西方人相信灵魂寄托在心脏里,当心脏停止跳动
,灵魂消失,生命也就停止了。(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也是和传统西医一样的,观
察到心跳与生命的关系。)古代的解剖局限在尸解,尸体中心脏和动脉弹性回缩,血液
都被泵空,淤滞在静脉中,因此古代埃及、希腊、罗马人认为心脏和动脉中充满的是空
气,血液停留在静脉中。由于尸体中进出肝脏的门静脉、肝静脉淤积膨胀最明显,人们
认为肝脏是造血器官,通过静脉输送血液到全身器官,这些血液最后到哪里去就不知道
了。心脏的作用是给血液注入灵力(感觉就像是游戏里的蓝瓶mana)。
前面提到的权威盖伦,他最早指出心脏里没有空气,并且发现了心脏有泵血的功能。但
因为盖伦声称这些观察是通过动物活体解剖发现的,不是人体解剖,后人都没有在意这
些结果,认为与人体无关。尽管盖伦的书被沿用了一千多年,人们关于血液循环的认识
还停留在古埃及时代。这本书的作者认为,盖伦的发现不仅仅是动物解剖那么简单,他
是斗兽场的首席医生,一定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胸部创伤,才能总结出心脏泵血的奥密。
1546年,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Michael Servetus),重新研究了盖伦的理论,并进一步
指出进入肺动脉的血液都从肺静脉流出;通过肺脏的血液远远超出这一个脏器的需要,
应该是相当于全身的血液;左右心室之间没有交通,它们通过肺循环连接。(现在每一
个似乎天经地义的事实,FirstAid上每一条看似枯燥乏味的知识点,背后都是一位或许
多许多科学家毕生研究的成果。)塞尔维特把他的医学发现,连同他的宗教观点写成书
稿,寄给了新教领袖加尔文(John Calvin)。(加尔文是继马丁路德之后,宗教改革的
又一位重要领袖,从加尔文派发展出来的清教徒,奠定了今天美国的宗教信仰基础。)
塞尔维特在书中否认三位一体,这种惊世骇俗的思想不但天主教视为异端邪说,连新教
也无法接受。最终塞尔维特在瑞士日内瓦被火刑处死。(当天主教在欧洲各地残酷迫害
新教的同时,新教也同样在迫害它的异见者。)
1578年(明万历6年,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哈维出生于英国。在剑桥大学念完大学
后,去意大利帕多瓦继续学医,当时意大利是欧洲医学中心,哈维在那里跟随最好的解
剖教授学习。24岁时回到英国。他的岳父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医,哈维也顺理成章的做
了御医,年纪轻轻就当选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据说他的性格焦虑暴躁,疏离避世。没
啥兴趣爱好,就喜欢解剖动物。跳蚤,蜗牛,乌龟,鹦鹉,老鼠等等,有什么就解剖什
么。那个时代没有麻醉,都是活体动物解剖,干这行的一定得非常冷酷无情才行。他对
妻子也不怎么关心,晚年告诉别人,这辈子最伤心的,不是妻子的去世,而是一份研究
昆虫的手稿找不到了。夫妻俩没有孩子,估计感情不好。(全是作者八卦,我忠实摘录
而已。)
哈维作为医学会会员,每年给大家开课讲讲心血管,现场解剖猪,演示心脏和肺循环的
关系。他知道不能直接挑战盖伦,搞不好惹了众怒,被逐出医学会就完了。于是很小心
的写文章,声称他的发现和盖伦是一致的,哪怕有些地方不一样,也从不直接否定盖伦
。英国医学会的同行们都很乐意接受他的观点。他把这些演讲稿整理出来,与1628年出
版了Exercitatio anatomica de motu cordis et sanguinis in animalibus, 简称De
motu cordis(心血运动论)。作者认为这本书的意义,与同时代另外两部
影响深远的经典相当:詹姆士国王钦定版圣经(1611年)和莎士比亚全集(1623年)。(这两
套书奠定了现代英语的语言。我觉得除了医生,谁也不会觉得哈维和莎士比亚是一个级
别的。对医生来说,他的书是很受追捧,据科里一个收藏医学书的医生说,哈维这本书
原版,现在价值十万刀。)
在这本书前几章中,哈维首先描述了心脏和血管的解剖。第一次阐明心房在心室之前收
缩。在他之前,人们从不知道心房和心室收缩的时间关系,因为一般动物解剖用狗,猪
,兔子等,心脏砰砰砰跳得飞快,根本看不出怎么收缩的。哈维别出蹊径,观察冷血动
物,比如蛇和鱼,它们的心跳很慢;或者他研究濒死的恒温动物,心跳也慢到可以分出
心房心室。接着哈维解释了肺循环,但是他的文献引用很成问题,只引盖伦,完全忽视
了塞尔维特和其他科学家先前的成果。后来英国人为了维护哈维的形象,辩解说塞尔维
特的书随着火刑一起烧光了,但事实上火刑时只烧了几本,他的书在死前已经广泛传播
,死后也有再版。
接下去的一章,哈维提出了一个前所未闻的新概念:循环。他计算了一下狗的心泵血量
,每半小时要输出3磅血,相当于一条狗的总血容量。这么大量的血液不可能莫名其妙
的消失在体内,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被重新利用了。他又用蛇做实验,蛇只有一条回
心静脉,如果阻断这条静脉,心脏会变小,停止泵血;如果阻断主动脉,心脏和回心静
脉充血肿胀;说明主动脉里的血来自于回心静脉。
在第13章中,哈维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判断外周静脉血流方向。看下面的图就明白了
。通过这个实验,他第一个发现所有外周静脉的血流方向是流回心脏。结合所有观察,
哈维最后总结道:血液是在体内循环流动的。从此医学研究从静态解剖结构,转入动态
生理功能,由静向动的转变,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
哈维的观点很容易被他的英国同事接受。但遭到欧洲其它医生们的强烈反对,他们仍旧
坚持认为肝脏是输血器官。哈维也无法解释动静脉如何连接。直到1661年,意大利的
Marcello Malpighi用显微镜观察到毛细血管,才终于完成了哈维的循环论。
哈维另一项研究重点是胚胎学。他推测所有的胚胎都起源于卵子。这个假设要一百多年
后,Carl Baer在卵巢中发现了卵子,才得到认可。他的许多私人书信手稿,收藏在英
国皇家医学院,后来毁于1666年的伦敦大火(Great Fire of London, 伦敦历史上最著
名的一次大火, 4天烧毁了一万多建筑,包括圣保罗大教堂。顺便提一句,如果你看到
a huge fire in London,那是一场普通的火灾;如果是the huge fire in London, 就
是专指这场大火了。)
写摘要也挺累的,歇两天再说。下一章是细菌,大家可以猜猜,谁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
的人?说到细菌,你第一个会联想到的科学家是谁?
r*********s
发帖数: 1027
8
蒜你狠,呵呵

【在 h***y 的大作中提到】
: 真好看。 汇报一下: 我看完背后没有发凉,正在期待你的下一篇呢,嘻嘻~
h***y
发帖数: 834
9
说到细菌,我首先想到的是发明青霉素的科学家,不过也记不清名字了,囧。。。
继续老老实实坐在这里听喵喵讲课~

写摘要也挺累的,歇两天再说。下一章是细菌,大家可以猜猜,谁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
的人?说到细菌,你第一个会联想到的科学家是谁?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蒜你狠,呵呵
s*******w
发帖数: 1879
10
Penicillin.
Fleming.
谁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Hooke?
说到细菌,你第一个会联想到的科学家是谁?
Pasteur.
PS: Super ZAN!!!! Thanks.

【在 h***y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到细菌,我首先想到的是发明青霉素的科学家,不过也记不清名字了,囧。。。
: 继续老老实实坐在这里听喵喵讲课~
:
: 写摘要也挺累的,歇两天再说。下一章是细菌,大家可以猜猜,谁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
: 的人?说到细菌,你第一个会联想到的科学家是谁?

相关主题
当科学家的名字加上法号古代世界怎样称呼中国
白左及中华田园(黄)左们:历史演进与现实【重磅推荐】精神瘟疫之路——白左进化史 (转载)
那些事那些人 百家号精神瘟疫之路——白左进化史(ZZ)
进入MedicalCareer版参与讨论
s*******w
发帖数: 1879
11
Faint. Leeuwenhoek and Hooke are two different people.
It is Leeuwenhoek who found microorganism.
That famous 列文虎克.
Hooke is the famous 胡克 who discovered both cell and that famous Hooke's
rule in physics.
r*********s
发帖数: 1027
12
我以前以为胡克是列文虎克的简称,哈哈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Faint. Leeuwenhoek and Hooke are two different people.
: It is Leeuwenhoek who found microorganism.
: That famous 列文虎克.
: Hooke is the famous 胡克 who discovered both cell and that famous Hooke's
: rule in physics.

s*******w
发帖数: 1879
13
催稿飘。。。
r*********s
发帖数: 1027
14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3 03:09:52 2011, 美东)
第三章 列文虎克(Antony Leeuwenhoek)与细菌
(医学上的每一点进步,不是祖上十几代单传传下来的,不是拍拍脑袋顿悟出来的,也
不是深山老林悬崖峭壁下挖出来的,是数代人的研究探索,相互验证、否定、发展、推
翻,慢慢积累起来的。比如血液从动脉流入静脉,这个现在小学生都熟知的常识,在过
去数千年无人知道。没有足够的解剖观察,再聪明的人也无法凭空做出这样的推断。即
使当哈维提出循环理论之后,仍遭到猛烈的抨击,过了一两百年才被证实。科学上任何
重大的发现,都是突破定势思维的产物,都要经历质疑批评的过程。不观察细微结构,
不研究生理功能,空谈天人合一平衡协调;不敢挑战权威,只会引经据典,统统都是自
欺欺人罢了。)
列文虎克生于1632年(明崇祯五年),很长寿的活到91岁。他一直生活在荷兰Delft,
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为人正直,深受市民敬重。荷兰著名画家维梅尔(Jon
Vermeer)去世时负债累累,他的妻子带着十个孩子,无力偿债,只能申请破产,列文
虎克被市议会任命为托管人之一,参与维梅尔的遗产分配。(做画家容易,做画家的家
属太艰难了。)
列文虎克经营着一家布店。每天在铺子后面用自己组装的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1673年
,荷兰一位著名的医生Regnier de Graaf向英国皇家医学会推荐列文虎克。列文虎克接
到医学会的约稿,深感荣幸,写了一篇观察霉菌和蜜蜂的论文,医学会把他的荷兰语手
稿翻译成英语发表在会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世界上第一份科学杂志,发行
至今)。列文虎克很受鼓舞,孜孜不倦的又写了50年。
最著名的是他在167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某天他看到一个水缸里存放了几天的雨水,好
奇的放到显微镜下一看,惊讶的发现雨水里有无数十分微小的生物。接着他在井水和海
水里也发现了各种游来游去的原生动物。最著名的发现是他观察到一些极其微小的生物
,没有腿也没尾巴,只能很缓慢的稍稍移动,这是科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描述的细菌。他
后来还在自己的牙齿和舌头上观察到细菌。但那个时候列文虎克最感兴趣的是活泼的
原生生物,他不可能想象那么微小的细菌,也许会造成致命的疾病。
列文虎克的信寄到医学会以后,人们不相信看似纯净透明的水,里面会有生命。医学
会要求列文虎克找证人,他请了当地比较有名望的人和教会牧师来看显微镜,证实
他的发现。第二年,胡克也在他的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微生物(就是影子妹妹提到的发现
细胞和弹簧定律的胡克)。两年后,列文虎克被选为医学会会员(就是今天的院士啊)
。他还曾观察到血液里的红细胞。也曾描述过精子的形态,但是直到几十年以后才被承
认,因为所有的质疑者都不肯亲自试验看一看。那个年代不止列文虎克一个人有显微镜
,但其他人都只去观察肉眼可见的事物,没有人想到水和血液里可能会有其它东西。(
只有摆脱常规思维束缚的人,才能开拓科学的新领域。)
列文虎克的显微镜吸引了不少好奇的大人物去参观,比如英国玛丽一世女王。他一生平
静安逸,他去世之前,做了一个柜子,装了26台显微镜,下面固定着各式稀奇古怪的东
西,比如一截猪舌头,跳蚤眼睛,鲸鱼的玻璃体等等。他去世之后,女儿Maria遵照父
亲的遗嘱,把这个宝贵的柜子捐赠给英国医学会,可惜一个世纪后,柜子莫名其妙的消
失了。
在列文虎克发现细菌一百多年后,科学家们渐渐发现了细菌的致病性。人们对疾病的认
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后面的明天补)
s*******w
发帖数: 1879
15
Totally LOVE this!!!!!!!!!!
I'm very into science history. Will consider reading this book myself later.
thank you so much for sharing!
-ss
r*********s
发帖数: 1027
16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24 05:33:03 2011, 美东)
(讲到细菌,就不能不提巴斯德(Louis Pasteur)。巴斯德好像是小说中的主角,主角
光环全开,指哪儿打哪儿。)
巴斯德于1822年生于法国(清道光二年)。父亲是个制革工人。早年理想是做个化学家
,不过念书成绩一般般。他的博士课题是研究酒石酸。当时人们发现酒石酸有两种形态
,一种可以产生偏振光,一种对通过的光线完全没有影响,所有的化学家都很困惑。当
巴斯德研究无偏振现象的酒石酸晶体时,他发现里面其实含有两种晶体。尽管差别非常
细微,还是逃不过他的眼睛,他用一把小镊子把两种晶体分开,分别溶解于水中,发现
一种能让光线右偏,另一种让光线左偏。就这样,巴斯德25岁时,开创了立体化学。他
立即成为著名的化学家,27岁得到正教授,同年结婚。
35岁时,巴斯德从化学转而研究微生物。当时学术界的一个重大争议是活力论,争论生
命是否能自发产生。1839年,施旺(Theodor Schwann,发现施旺细胞的那位)做了一个
著名的肉汤实验,证明烧开后密封的肉汤内不会自发产生细菌,但是有人质疑说生命的
活力可能是一种无形的气体中,密封的瓶子阻断了气体的进入。于是巴斯德设计了一个
细长弯曲的管子盖在瓶子上,这样气体可以进入,但空气里的颗粒不会直接掉进去。这
个实验证实了消毒的肉汤不能自发的产生新的生物,否定了活力论。(活力论从希波克
拉底时代就已经产生,延续几千年,直到近代才被科学实验否定。西方的活力论类似于
东方的“气”,是一种脱离物理、化学形式的生命状态。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都是类似
的,都有这类精神物质,水木土火元素,草药治疗等等。)
当时法国的酿酒厂经常遇到腐败变质的问题,请巴斯德帮忙解决这个问题。他发现了发
酵这个过程是微生物酵母的作用。(我觉得中文说发酵、酵母,似乎这两者是必然联系
在一起的,而不会意识到从fermentation到yeast的发现,依赖科学的实验研究。)他
接着又发现用一定的温度处理,既可以保持酒品,又可以避免细菌酵母过度繁殖。这个
结果拯救了酿酒业,改良后的巴氏消毒法一直沿用至今。
接着法国的养蚕业又遇到了问题,一种不知名的蚕病流行,造成大量蚕死亡。巴斯德研
究了5年,虽然没有分离出病原菌,但是他提出的卫生消毒方法,最终抑制了这场流行。
巴斯德经常到医院参观,发现许多妇女死于产褥热。在这之前,有人提出产褥热是传染
的,但是人们不知道具体什么原因。巴斯德取了一些分泌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链状的
细菌,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链球菌。这个结果他没有写文章发表,也没有继续研究。只
是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他听了一个产褥热的报告后,站起来说这个病是医生传播细菌引
起的,演讲者说没图没真相,巴斯德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画下了他观察到的链状细菌。
1876年德国人科赫(Robert Koch)发现了炭疽杆菌,证实了细菌与人类疾病相关。1878
年,巴斯德开始研究鸡霍乱。一般情况下,注射了致病菌的鸡都在24小时内死亡。但是
有一次,有两只鸡虽然病恹恹的,最后还是存活下来了。巴斯德把这两只鸡又放了回去
。整个实验室出去度假回来后,继续做实验注射致病菌,这次其它的鸡都死了,而这两
只鸡始终毫无病态。巴斯德一开始猜想只要注射存放时间长久的减毒细菌,就能预防所
有的疾病,不过做了几次实验之后,他很快意识到减毒细菌,只能预防同一种疾病。从
此他又进入了疫苗研究这个新领域。
巴斯德又用类似方法制作炭疽杆菌疫苗。1880年他宣布可以预防牛羊炭疽病,并且接受
质疑,在巴黎做公开演示。1881年5月5日,巴斯德的助手们给牛羊注射了减毒株,5月
31日给对照组和疫苗组都注射了致命量的炭疽菌。6月1日,他在自己的城市接到消息说
,有些接受疫苗的羊情况不妙。巴斯德是个脾气暴躁的家伙,对着同事咆哮:“都是你
的错!!!有木有!!!我伤不起啊!!!!你自己去!!!”直到他妻子出来劝解才
平静下来。当天晚上,又一封电报拍到,说这些羊看上去又好了,巴斯德连夜坐火车赶
往巴黎。现场欢呼的人群,证明了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接受疫苗的牛羊都活蹦乱跳,
而对照组全都倒地不起。巴斯德立刻成为法国的骄傲,国际的明星。
许多农民向巴斯德购买疫苗,他的实验室匆匆忙忙赶制了大量疫苗,可是快工出不了细
活,不少疫苗毒性太大致死,或没有保护作用。虽然科赫最早发现炭疽杆菌,可是巴斯
德完全没有引用他的发现,科赫很恼火,公开指责巴斯德的疫苗粗制滥造。他们两人矛
盾的另一个原因是巴斯德非常爱国。别人写文章都要写致谢某某,他在1870年普法战争
之后,每篇论文的开头都是“打倒德国鬼子”。学术会议上,科赫说你不懂德语我懒得
跟你吵,巴斯德说你要是懂法语就能跟着我长点儿学问了。两个人转战学术期刊继续口
诛笔伐。虽然巴斯德的疫苗质量的确不高,但一年后他在德国又做了一场成功的公开实
验。
这时的巴斯德已经功成名就,但他仍旧不愿放弃科学。1882年,60岁时,他开始研究一
种极其危险的致命疾病:狂犬病。现在我们知道狂犬病是病毒引起的,那时候巴斯德只
有油镜,一直没办法直接观察到致病原。通过分析病情,他很敏锐的猜测病原存在于神
经组织中,用狗的脑和脊髓组织来诱发疾病建立模型。大量的实验之后,终于出现了一
只幸运的狗,被狂犬咬了之后仍存活下来。这一次,他很谨慎的做了大量的实验,确定
了持续接种14天的方案,每天增加一点毒性,直到狗能承受致命的剂量。1885年,一位
母亲带着孩子找到巴斯德,她的孩子两天前被狂犬咬了十几处伤口,医生们表示无能为
力,迫切的希望巴斯德能试一试。这是第一次在人身上试验狂犬疫苗,巴斯德以巨大的
勇气答应下来,当最后一天的致命剂量注射之后,孩子仍活了下来。这个消息马上传遍
了世界。几个星期后,19位俄国农民前来寻求帮助,他们两个星期前被狼咬伤,巴斯德
给他们每天注射2次,一共7天。这7天全巴黎都在急切的关注结果,最后16位农民得救
了。俄国沙皇为了感谢巴斯德,送给他一枚钻石十字架,并向巴斯德研究所捐赠了10万
法郎。1895年,巴斯德去世。
回头讲科赫,年轻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在自己的诊所里,挂块帘子划出一小块
地方做研究,只有一台显微镜,一些手工打造的工具,唯一的助手就是他的妻子。在这
个简陋的条件下,他发现了炭疽杆菌,被接纳成为德国院士,可以专心的做研究。德国
最好的光学专家Ernst Abbe和 Carl Zeiss(他们两人成立的光学仪器公司就是现在大
名鼎鼎的Zeiss。)帮他改进显微镜。
当时的细菌培养都是在培养液里。某天科赫看到发霉的土豆上斑斑点点,不同的霉菌分
布在不同的位置。受此启发,他发明了固体培养基,能够分离不同的细菌。
1881年,科赫开始偷偷的研究结核病。他在显微镜下看到结核杆菌,但是培养皿里却怎
么也养不出来。他试着加了全血或血清,还是不行。科赫想,结核是个发展很缓慢的疾
病,所以也许结核菌也生长的很慢。于是他耐心的等待了几个星期,终于培养出结核杆
菌,又继续证实了杆菌的致病性。1882年,他在柏林医学年会上报告了这个结果,震惊
了在场的所有医生。科赫也立刻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Paul Erhlich(开创梅毒化
疗的那位,不知道和Erhlichiosis有没有关系)回忆这场报告,说这是他一生最激动的
时刻。
科赫事业顺利,却家庭不合。作者推测大概他对老婆不够关心,或者外面风光,回家却
要做家务很不爽。两人长期分居。
1890年,科赫宣布发明了结核疫苗。但是他和巴斯德一样犯了大跃进的错误,没有经过
严格试验证明,夸大了疫苗效果,引起严重的后果。
1893年,德国政府建造科赫传染病研究所。年近60的科赫去所里转悠,看到一位美丽的
女学生在画他的肖像。他立刻上前套近乎,同年和妻子离婚,与新人闪婚。从此科赫开
始全世界旅游,非洲,亚洲,美国,在世界各地享受崇拜敬仰的目光。1905年,科赫获
得诺贝尔奖,虽然晚了点,总算是拿到了。1910年去世。
r*********s
发帖数: 1027
17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3 04:25:10 2011, 美东)
第四章 琴纳(Edward Jenner)与免疫接种
天花(人痘)曾是一种可怕的疾病。死亡率20-40%,幸存者也可能留下各种后遗症,比
如残疾眼盲。17-18世纪,伦敦1/3人口身上有天花痘痕,盲人里有2/3是天花造成的。
古代中国和印度都有一些诱导免疫的方法,比如把天花病人身上的疱痂磨成粉,用一根
银管吹到鼻孔里,还分男左女右,以诱发轻度的天花,产生免疫。有英国商人写信把这
个方法告诉英国皇家医学院,但被置之不理。土耳其的土方,是在正常人手臂上划一道
口子,把天花疱疹里的液体取出来揉进伤口,同样是通过诱导相对较轻的感染,来预防
全身严重感染。有位土耳其著名医生Dr. Timoni,写了本书介绍这个方法,但是在英国
卖不动,毫无影响力。直到遇见蒙塔古夫人。
蒙塔古夫人出身英国贵族,公爵的女儿,年轻时非常漂亮。英国著名的诗人蒲柏一见钟
情,反正诗人么,也不会别的,就刷刷的狂写情诗追求,据说因为求婚未成,诗人的内
心非常受伤,满腹才华化为恶毒攻击,留下了一些著名的讽刺诗歌。蒙塔古随丈夫驻使
土耳其期间,不幸染上了天花,脸上留下无法抹去的疤痕。1717年,她生孩子的时候,
私人医生请那位Dr. Timoni来一起接生,Timoni注意到蒙塔古脸上的痘痕,建议她给孩
子试试土耳其的接种法。于是她先在土耳其给长子接种人痘,然后在英国给小女儿也接
种,接种时邀请了皇家医学会的会员来参观,并在报纸上造势宣传。
营销推广离不开名人效应,蒙塔古夫人想到了英国王室,利用她的社会关系,最终说服
Princess Caroline of Wales同意让她的孩子们接种。(正好这几天看威廉凯特婚礼,
恶补了一些基本常识,参见文学城这篇非常有营养的帖子http://bbs.wenxuecity.com/znjy/1458787.html 。威尔士亲王是王储的爵位,这就相当于英国王室带头给王位继承人都接种了。)
这之后的三十年,接种的人并不多。因为当时医疗就两个手段:放血和净化。医生在接
种前,莫名其妙的要求接种者净化6个星期,通俗的讲就是节食加泻药。6个星期之后,
正常人都被折磨的奄奄一息了,这时候接种人痘,死亡率约12%。因此天花接种无法普
遍推广(这个净化,purge,和伊斯兰教的斋月,东方的辟谷,非常类似,也说明传统
医学都是类似的。直到现在,我周围还有朋友时不时要辟谷一下,我们这儿流传着一个
神秘的不知来源的配方,用maple syrup,加点柠檬汁辣椒粉什么的,每天一杯,不吃
饭,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从家庭妇女,到博士博后,都乐此不疲。有些人已经消瘦
的摇摇欲坠飘飘欲仙,还劝大家跟着辟。)
前面讲的接种都是人痘,接下去要介绍牛痘的首创者琴纳。琴纳出生于1749年(乾隆13
年)。兄弟姐妹共9人,母亲生下最后一个孩子后去世,父亲2个月后去世,他5岁便成
了孤儿,由哥哥姐姐抚养长大。8岁他在学校念书时,学校里流行了一阵天花,于是学
校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要接种人痘,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个净化法,琴纳大病一场,精神恍
惚,也许这就是他后来研究牛痘接种的初始动力。琴纳转学去别的学校继续念书,但是
他希腊语和拉丁语不合格,无法申请医学院,不能成为一名内科医生,只能做外科医生
。当时在英国,内科医生被尊称为Dr.,需要正规医学院教育才能被认可,内科协会叫
做英国皇家医学院,幌子比较大;外科医生被称为Mr.,外科学会没有皇家授权,门槛
比较低,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技能。(至今英美的内科医生还时不时流露出对外科
医生的优越感,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琴纳13岁开始做外科学徒,做
了6年,实习中他偶尔听说得过牛痘的挤奶女工,终身不会得天花。
琴纳出师后,成为John Hunter的助手,帮他整理标本,并随他一起在伦敦看病。(
Hunter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一生收集了一万多件各种动植物或人体标本。
他的轶事也是一堆堆的,谁有时间请补充一下。)过了段时间,琴纳向往乡村生活,回
到他的家乡,即使伦敦医院重金聘请,也不愿意离开。他继承了祖传遗产,日子过得很
舒适,兴趣广泛,喜欢音乐,文学,鸟类学,化学等各种学科,他发表的一篇鸟类学的
论文,当选了英国的院士。他听说法国人发明了载客氢气球,自己也动手造了两个。琴
纳还首次在日记里描述了尸检发现心绞痛病人的冠状动脉硬的像石头,他知道Hunter也
有心绞痛,不想刺激到Hunter,选择了不要发表这个论文。Hunter去世后,他尸检证实
了冠状动脉硬化堵塞。(Hunter是个工作狂,一生不停的观察记录,他自己心绞痛发作
时,要冲到镜子面前,记录下发作时的神情变化。)
1789年,琴纳身边一名护士感染了猪痘(猪,牛,马等各种动物都有类似天花的病毒,
人感染后产生轻度的症状,但能不同程度的预防天花),他用猪痘接种了自己的儿子和
另外两名妇女,过了几个星期再接种天花,并没有出现常见的痘疱。为了确定效果,他
又给儿子接种了几次天花,都没有引起一般接种后的反应。1796年,琴纳在一个8岁的
男孩身上第一次试验牛痘,证明牛痘可以预防接种人痘的副作用。他非常兴奋的开始在
周围推广牛痘接种法,并前往伦敦,将他的发现写书发行,详细介绍如何接种,这本书
现在价值$25,000。由于他的声望卓著,有医院提出年薪1万英镑(相当高的巨额)聘请
他到伦敦做外科医生,他拒绝说这个发现不是为了赚钱。不久之后,英国,欧洲,美国
纷纷跟进开始牛痘接种。
由于琴纳花了大量时间在伦敦写书做研究,没有什么时间在家乡行医,经济上渐渐陷入
困境,欠了1万多英镑的债。他的朋友们向英国议会提议,基于琴纳的重大发现,政府
应该给予经济补偿,而他的妻子尽管重病在身,认为宁可过贫穷的生活,也不应该伸手
要钱。议会反复听证之后批了1万英镑。1802年,琴纳的朋友们帮助他申请成立了皇家
琴纳学会,专门推广接种,但是最后管理不善,1806年破产关闭。琴纳在家乡继续行医
,他和妻子都是非常虔诚的教徒,花了很多时间给穷人免费接种,仍是一直被债务困扰
。消息传出后,印度一些城市居民为他募捐,英国议会再次拨款捐助。晚年琴纳致力于
推动政府普及免费接种。74岁时去世。
下一章是麻醉,热闹了。
L****n
发帖数: 12932
18
Cant' wait. Thanks.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3 04:25:10 2011, 美东)
: 第四章 琴纳(Edward Jenner)与免疫接种
: 天花(人痘)曾是一种可怕的疾病。死亡率20-40%,幸存者也可能留下各种后遗症,比
: 如残疾眼盲。17-18世纪,伦敦1/3人口身上有天花痘痕,盲人里有2/3是天花造成的。
: 古代中国和印度都有一些诱导免疫的方法,比如把天花病人身上的疱痂磨成粉,用一根
: 银管吹到鼻孔里,还分男左女右,以诱发轻度的天花,产生免疫。有英国商人写信把这
: 个方法告诉英国皇家医学院,但被置之不理。土耳其的土方,是在正常人手臂上划一道
: 口子,把天花疱疹里的液体取出来揉进伤口,同样是通过诱导相对较轻的感染,来预防

s********o
发帖数: 3319
19
喵喵写得真好!我自己觉得这几篇里头你的哈维那章写得最有意思,期待下一篇!
l*****t
发帖数: 190
20
太好看了!期待中。。。
相关主题
白左及中华田园(黄)左们:历史演进与现实 (转载)中国丝绸如何成为最古老的世界商品
NSF proposal 被拒,看了那些review,感觉无比悲愤啊What does Florey stand for?
请问university city 的Florey street 那一带会不会飞机很吵【重磅推荐】精神瘟疫之路——白左进化史
进入MedicalCareer版参与讨论
s*******w
发帖数: 1879
21
谢谢。
巴斯德那个家伙算得上是我的偶像了。
J*********y
发帖数: 608
22
好看,mark
b*****a
发帖数: 14583
23
裂文虎克很好玩,敦伦就快那啥的时候,中断,弄到玻璃上,跑到显微镜下工作
LOL
s*******w
发帖数: 1879
24
别阿别阿
话别说一半啊。
赶紧八八!!!!
诶诶,为啥我对科学八卦史那么有兴趣呢。。。诶诶诶。。。

【在 b*****a 的大作中提到】
: 裂文虎克很好玩,敦伦就快那啥的时候,中断,弄到玻璃上,跑到显微镜下工作
: LOL

t*****x
发帖数: 2602
25
有趣!雨猫同学,我在这蹲坑呢!
h****i
发帖数: 91
26
写得太好了!快写下一章吧!
s********o
发帖数: 3319
27
喵喵快点写出来!
我敏锐地感觉到你很快就要红了 :)
一定要留好能证明这是你原创的证据哈!
r*********s
发帖数: 1027
28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4 03:45:14 2011, 美东)
第五章 Crawford Long与外科麻醉
1591年,苏格兰一名年轻的妈妈,刚刚生下一对双胞胎,就被从家里带走,活埋。罪名
是她生孩子时疼痛难忍,要求止痛。教会认为分娩的疼痛是上帝的惩罚,要求止痛是蔑
视上帝的死罪。
自古以来,疼痛一直被人们忽视。现代医学发展之前,全世界的文献记载中,只有一位
中国医生(华佗),一位印度医生,和屈指可数的几位古希腊罗马医生用过草药止痛。
所有的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任何麻醉镇痛的条件下进行的。那时候要做手术了,敲钟召
集全医院的工作人员一起冲进来按住患者,关上厚厚的隔音大门,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手
术。一个外科医生的水平,完全取决于他手术有多麻利,据说拿破仑的私人医生,能在
一分钟之内完成截肢。
13世纪时一名西班牙著名炼金师Raymundus Lullius首次合成了乙醚。最早应用乙醚的
是瑞士内科医生Paracelsus,1605年开始给剧痛的病人止痛,但没有用于外科。在他之
后,隔了200余年才有人重新开始用乙醚止痛。
1772年,英国著名的化学家Joseph Priestley发现了一氧化氮(NO)。(普利斯特利还发
现了氧气,发明了苏打水,宣扬乌托邦,法国大革命期间因为支持底层人民,被逐出英
国,到美国寻求难民庇护,是杰弗逊总统的好友。)NO不仅止痛,还能使人发笑,因此
被称为笑气。吸笑气成为英国的一种时尚娱乐,化学家们经常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合成一
些乙醚或笑气,召集朋友们一起high。
最早应用外科麻醉的是美国医生Crawford Long。他从宾大医学院毕业,在佐治亚州行
医。极其敬业,婚礼那天因为照顾病人迟到了,到场的时候所有的客人都已散去。他匆
匆完成婚礼后,又回去继续照顾那名患者,把新娘冷落了两天。Long在参加一次乙醚聚
会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但事后完全不记得疼痛。于是他想起有朋友因为怕痛一直
拖延拒绝手术,也许可以试试乙醚。1842年3月30日,Long倒了一些乙醚在毛巾上,让
病人捂在鼻子上,等到慢慢失去知觉后,切下了头颈部的囊肿,整个过程病人没有感到
一点疼痛。他又陆续推广到其它病人身上,1945第一次应用于分娩。南北战争期间,他
曾把自己的麻醉记载埋在树林里,以防毁于战火。
就在Long尝试第一例麻醉时,有两位医生正巧也途径他所在的小镇。其中一位名叫
Charles Jackson,是哈佛大学的教授。Jackson回到哈佛后,宣称不久前他咽喉肿痛,
自己吸了一些乙醚,不省人事的倒在座椅里,由此发现了乙醚的奥妙。这张椅子至今还
陈列在麻省总医院。他声称这个事情发生在1842年2月,恰恰是Long做第一例手术之前
。Jackson极其聪明博学,有百科全书之称,不过百科全书缺只角,他缺的那只角是人
品,多次被指责试图窃取别人的成果。例如他曾和莫尔斯(Samuel Morse)聊天谈到电
波与信息,莫尔斯发明电报之后,Jackson想把电报的专利据为己有,两个人官司一直
打到最高法院,最终判Jackson败诉,认为他没有任何贡献。
另一位探访过佐治亚的医生是William Morton。Morton是哈佛的牙医,他的老师是
Horace Wells。Wells和Long一样,也是在聚会中发现了笑气的作用,他请同事给自己
拔牙的时候,亲自尝试吸入笑气,完全没有疼痛。他认为自己做出了医学史上最重大的
发现,异常兴奋,准备在麻省总医院做一次公开拔牙演示,证明笑气的麻醉作用。他的
病人是个神经紧张的小男孩,当一切准备就绪,刚刚切下去第一刀,小男孩哇的一声尖
叫起来,冲出了大厅,围观的学生们哄堂大笑。尽管后来小男孩承认他并没有感觉到疼
痛,Wells又在其他40名病人身上证实了麻醉的作用,但是没有人相信他。Wells陷入极
度抑郁。
Morton从佐治亚回来之后,在两名病人身上试用乙醚,但是非但没起到麻醉的作用,反
而让病人激动焦虑起来。Morton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向Jackson讨教解
决方法。Jackson说他购买的商业乙醚不纯,必须自己提炼纯度更高的乙醚。同时
Jackson建议添芳香剂,掩盖乙醚的气味来保密。1846年,按照Jackson的建议,Morton
成功的在乙醚麻醉下拔牙。接着,像他的老师一样,他也准备举行一场公开手术演示。
演示的那天早上,左等右等都不见Morton的踪影,同事到他办公室,发现Morton正在打
包想偷偷溜走。在同事的劝说下,Morton回到手术室,顺利的协助外科医生完成了麻醉
与手术。
这次巨大的成功之后,Jackson和Morton想申请专利,医院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要
求他们为了大众的利益,公开麻醉剂的成分,否则将禁止在麻省使用。两人被迫放弃申
请专利,并签署协议承认对方为共同发明者。Wells听到这个消息,深感绝望,1848年
切脉自杀。
尽管Jackson和Morton签署了协议,但事情远没有结束。仅仅几天之后,Jackson偷偷写
信给法国科学院,宣称自己独立发明了麻醉,Morton听到这个消息大怒,也撕毁协议。
两个人的纠纷闹到国会。Morton一直陷于财务困境,被精神疾病困扰,1868年,倒在纽
约的马路上,年仅48岁。
国会的调查认为,Morton从Jackson那里学习制造使用乙醚,不能算外科麻醉的发明人
;Wells是个牙医,不是外科,也被排除了。问题是Long和Jackson的争议不好解决,经
过长达16年的调查,国会终于做出了决定:你们两个自己解决吧!并要求Jackson去佐
治亚和Long面谈。从佐治亚回来不久,Jackson精神错乱,几年后去世。在这些人中,
只有Long的一生正常平静。
麻醉发明权的归属问题,至今没有统一。美国牙医会ADA和美国医学会AMA认可Wells为
发明者,美国外科学会ACS认可Long。
在麻醉的普及过程中,始终遇到传统观念的阻碍。特别是无痛分娩,一直遭到教会的反
对,以至于有医生引用圣经创世纪原文:“神使他(亚当)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
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作为上帝实施麻醉的证明!(现在分娩镇痛在英美普
及约90%,在中国不到1%。其它如慢性疼痛,临终镇痛等,国内都不重视。上个星期吴
孟超还在新闻联播上公开批评术后使用镇痛泵,观念之落后实在无语。)
开会去了,下个星期再续。
c******r
发帖数: 3778
29
大赞,专门来学习的。
早就想学习一下医学史,一直没这个决心,这次终于如愿以偿

UCSF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4 03:45:14 2011, 美东)
: 第五章 Crawford Long与外科麻醉
: 1591年,苏格兰一名年轻的妈妈,刚刚生下一对双胞胎,就被从家里带走,活埋。罪名
: 是她生孩子时疼痛难忍,要求止痛。教会认为分娩的疼痛是上帝的惩罚,要求止痛是蔑
: 视上帝的死罪。
: 自古以来,疼痛一直被人们忽视。现代医学发展之前,全世界的文献记载中,只有一位
: 中国医生(华佗),一位印度医生,和屈指可数的几位古希腊罗马医生用过草药止痛。
: 所有的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任何麻醉镇痛的条件下进行的。那时候要做手术了,敲钟召

s********o
发帖数: 3319
30
这一章真的是赤裸裸地揭示了人性阴暗的一面。看来人类社会中至少有一部分人的本性
是需要法律道德去加以约束的。
中医本来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但是因为中国的体制历来不能保护发现真理的
天才,导致那些药王神医为了生活只能保守秘密而且传男不传女,结果不能互相取长补
短发扬光大,发展到今天中医居然被要求证明自己不是伪科学。挺悲哀的。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4 03:45:14 2011, 美东)
: 第五章 Crawford Long与外科麻醉
: 1591年,苏格兰一名年轻的妈妈,刚刚生下一对双胞胎,就被从家里带走,活埋。罪名
: 是她生孩子时疼痛难忍,要求止痛。教会认为分娩的疼痛是上帝的惩罚,要求止痛是蔑
: 视上帝的死罪。
: 自古以来,疼痛一直被人们忽视。现代医学发展之前,全世界的文献记载中,只有一位
: 中国医生(华佗),一位印度医生,和屈指可数的几位古希腊罗马医生用过草药止痛。
: 所有的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任何麻醉镇痛的条件下进行的。那时候要做手术了,敲钟召

相关主题
武大图书馆设"情侣自习间" 外校学子羡慕嫉妒恨(图)白求恩确实牛逼,不服不行
“马克思的脚印”是中国人的神话故事!当科学家的名字加上法号 [ 星海潮生 ]
疫苗是西方理论,中医没有疫苗,中国人不需要疫苗当科学家的名字加上法号 [ 星海潮生 ] (转载)
进入MedicalCareer版参与讨论
r***y
发帖数: 1698
31
刚看了第一段,很有意思啊,呵呵。。。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二章 哈维(William Harvey)与血液循环
: 古代人很早就意识到心脏和生命相关。西方人相信灵魂寄托在心脏里,当心脏停止跳动
: ,灵魂消失,生命也就停止了。(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也是和传统西医一样的,观
: 察到心跳与生命的关系。)古代的解剖局限在尸解,尸体中心脏和动脉弹性回缩,血液
: 都被泵空,淤滞在静脉中,因此古代埃及、希腊、罗马人认为心脏和动脉中充满的是空
: 气,血液停留在静脉中。由于尸体中进出肝脏的门静脉、肝静脉淤积膨胀最明显,人们
: 认为肝脏是造血器官,通过静脉输送血液到全身器官,这些血液最后到哪里去就不知道
: 了。心脏的作用是给血液注入灵力(感觉就像是游戏里的蓝瓶mana)。
: 前面提到的权威盖伦,他最早指出心脏里没有空气,并且发现了心脏有泵血的功能。但
: 因为盖伦声称这些观察是通过动物活体解剖发现的,不是人体解剖,后人都没有在意这

r***y
发帖数: 1698
32
very good read!! 读书笔记写的这么有趣,原书还值不值得读啊,呵呵。。
汗一下辟谷。。。 斋月什么的晚上还吃饭吧,只是白天不吃,辟谷是24小时
都不吃饭的?。。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4 03:45:14 2011, 美东)
: 第五章 Crawford Long与外科麻醉
: 1591年,苏格兰一名年轻的妈妈,刚刚生下一对双胞胎,就被从家里带走,活埋。罪名
: 是她生孩子时疼痛难忍,要求止痛。教会认为分娩的疼痛是上帝的惩罚,要求止痛是蔑
: 视上帝的死罪。
: 自古以来,疼痛一直被人们忽视。现代医学发展之前,全世界的文献记载中,只有一位
: 中国医生(华佗),一位印度医生,和屈指可数的几位古希腊罗马医生用过草药止痛。
: 所有的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任何麻醉镇痛的条件下进行的。那时候要做手术了,敲钟召

r***y
发帖数: 1698
33
真热闹。。。我小时候没打麻药拔过牙,疼的我。。。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4 03:45:14 2011, 美东)
: 第五章 Crawford Long与外科麻醉
: 1591年,苏格兰一名年轻的妈妈,刚刚生下一对双胞胎,就被从家里带走,活埋。罪名
: 是她生孩子时疼痛难忍,要求止痛。教会认为分娩的疼痛是上帝的惩罚,要求止痛是蔑
: 视上帝的死罪。
: 自古以来,疼痛一直被人们忽视。现代医学发展之前,全世界的文献记载中,只有一位
: 中国医生(华佗),一位印度医生,和屈指可数的几位古希腊罗马医生用过草药止痛。
: 所有的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任何麻醉镇痛的条件下进行的。那时候要做手术了,敲钟召

t*****x
发帖数: 2602
34
我刚拔了棵牙,除了在牙龈上戳一针的时候感觉疼痛之外,到现在第二天了,一直按医
嘱吃ibuprofen,还没感觉到一点疼痛呢。
医生就用了不到10秒的功夫就把我的牙挖出来了。牙龈上一个大洞

【在 r***y 的大作中提到】
: 真热闹。。。我小时候没打麻药拔过牙,疼的我。。。
r***y
发帖数: 1698
35
10秒,厉害~~ 我上次因为整牙拔掉一颗,医生弄了好久好久。。可能有半个小时?
结果拔出来发现我的牙根上有个勾,所以一直卡着,拔不出来。
这要是没有麻药肯定疼晕过去了。。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刚拔了棵牙,除了在牙龈上戳一针的时候感觉疼痛之外,到现在第二天了,一直按医
: 嘱吃ibuprofen,还没感觉到一点疼痛呢。
: 医生就用了不到10秒的功夫就把我的牙挖出来了。牙龈上一个大洞

O*****e
发帖数: 359
36
近几年在mit上读到最好的文章

我刚拔了棵牙,除了在牙龈上戳一针的时候感觉疼痛之外,到现在第二天了,一直按医
嘱吃ibuprofen,还没感觉到一点疼痛呢。医生就用了不到10秒的功夫就把我的牙挖出
来了。牙龈上一.......
★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Mitbbs 6.81 - iPad Lite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刚拔了棵牙,除了在牙龈上戳一针的时候感觉疼痛之外,到现在第二天了,一直按医
: 嘱吃ibuprofen,还没感觉到一点疼痛呢。
: 医生就用了不到10秒的功夫就把我的牙挖出来了。牙龈上一个大洞

t*****x
发帖数: 2602
37
我就感觉他挖挖挖,还以为在抠牙结石呢,没反应过来就塞个东西让我咬住,医生把器
械一丢,磕琅一声,说好了,回家去吧!
一颗歪歪的小牙,折磨我这么久

【在 r***y 的大作中提到】
: 10秒,厉害~~ 我上次因为整牙拔掉一颗,医生弄了好久好久。。可能有半个小时?
: 结果拔出来发现我的牙根上有个勾,所以一直卡着,拔不出来。
: 这要是没有麻药肯定疼晕过去了。。

b*******s
发帖数: 954
38
多谢翻译和码字!很好看诶.
说道细菌,想起了虎克和列文虎克,呵呵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二章 哈维(William Harvey)与血液循环
: 古代人很早就意识到心脏和生命相关。西方人相信灵魂寄托在心脏里,当心脏停止跳动
: ,灵魂消失,生命也就停止了。(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也是和传统西医一样的,观
: 察到心跳与生命的关系。)古代的解剖局限在尸解,尸体中心脏和动脉弹性回缩,血液
: 都被泵空,淤滞在静脉中,因此古代埃及、希腊、罗马人认为心脏和动脉中充满的是空
: 气,血液停留在静脉中。由于尸体中进出肝脏的门静脉、肝静脉淤积膨胀最明显,人们
: 认为肝脏是造血器官,通过静脉输送血液到全身器官,这些血液最后到哪里去就不知道
: 了。心脏的作用是给血液注入灵力(感觉就像是游戏里的蓝瓶mana)。
: 前面提到的权威盖伦,他最早指出心脏里没有空气,并且发现了心脏有泵血的功能。但
: 因为盖伦声称这些观察是通过动物活体解剖发现的,不是人体解剖,后人都没有在意这

i*****e
发帖数: 240
39
灰常好看精彩!喵喵请继续~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4 03:45:14 2011, 美东)
: 第五章 Crawford Long与外科麻醉
: 1591年,苏格兰一名年轻的妈妈,刚刚生下一对双胞胎,就被从家里带走,活埋。罪名
: 是她生孩子时疼痛难忍,要求止痛。教会认为分娩的疼痛是上帝的惩罚,要求止痛是蔑
: 视上帝的死罪。
: 自古以来,疼痛一直被人们忽视。现代医学发展之前,全世界的文献记载中,只有一位
: 中国医生(华佗),一位印度医生,和屈指可数的几位古希腊罗马医生用过草药止痛。
: 所有的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任何麻醉镇痛的条件下进行的。那时候要做手术了,敲钟召

i*****e
发帖数: 240
40

看到这我很愤怒阿,刚生了娃就给活埋了。。。。。让那些埋人的自己生娃去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4 03:45:14 2011, 美东)
: 第五章 Crawford Long与外科麻醉
: 1591年,苏格兰一名年轻的妈妈,刚刚生下一对双胞胎,就被从家里带走,活埋。罪名
: 是她生孩子时疼痛难忍,要求止痛。教会认为分娩的疼痛是上帝的惩罚,要求止痛是蔑
: 视上帝的死罪。
: 自古以来,疼痛一直被人们忽视。现代医学发展之前,全世界的文献记载中,只有一位
: 中国医生(华佗),一位印度医生,和屈指可数的几位古希腊罗马医生用过草药止痛。
: 所有的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任何麻醉镇痛的条件下进行的。那时候要做手术了,敲钟召

相关主题
当科学家的名字加上法号 [ 星海潮生 ] (转载)白左及中华田园(黄)左们:历史演进与现实
都别争了:中医vs西医;基础研究vs应用研究。(扇子的正反面而已)那些事那些人 百家号
当科学家的名字加上法号古代世界怎样称呼中国
进入MedicalCareer版参与讨论
s*******w
发帖数: 1879
41
请问,我能转到我的博克上去么。一定注明出处。行么?
ps: 我觉得你可以向科学松鼠会投稿。
f*****w
发帖数: 1451
42
顶顶!瞄瞄你写的太好了,中文都看得我头晕,别说英文你还翻译过来.
哪有有书卖?我也买来看看去!
s********o
发帖数: 3319
43
我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你想着自己去把那本书看了回头写一个更好的笔记出来 LOL

【在 f*****w 的大作中提到】
: 顶顶!瞄瞄你写的太好了,中文都看得我头晕,别说英文你还翻译过来.
: 哪有有书卖?我也买来看看去!

f*****w
发帖数: 1451
44
哈哈.我是有心无力阿.估计看书就把我看得头大三圈了,特佩服能静下心来好好看些东
西的同学们,而且不是为了眼前的考试什么的。

【在 s********o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你想着自己去把那本书看了回头写一个更好的笔记出来 LOL
r*********s
发帖数: 1027
45
行啊,你转吧。
科学松鼠会?你要觉得合适你帮我投吧,我不知道是什么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请问,我能转到我的博克上去么。一定注明出处。行么?
: ps: 我觉得你可以向科学松鼠会投稿。

x********o
发帖数: 181
46
真是太好看了!
D**********R
发帖数: 25234
47
科学松鼠会是个科普兴趣小组(往小了说的话),hoho,在网上有博客的,影响力很大
,已经出了好几本网友文集了,算
是科普界的一股劲风吧,建议你亲自去他们网站看看。
我大概2、3年前就知道她,看得很兴奋,可啥也写不出来,就不怎么去了。。。。-
-||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行啊,你转吧。
: 科学松鼠会?你要觉得合适你帮我投吧,我不知道是什么

O*****e
发帖数: 359
48
也转了我的博客, 注明原作者并mitbbs 呵呵
我还从当地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 正看着呢
如果不同意转载我回头删了啊
s*******w
发帖数: 1879
49
mm....我又来催袅。。。。

【在 O*****e 的大作中提到】
: 也转了我的博客, 注明原作者并mitbbs 呵呵
: 我还从当地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 正看着呢
: 如果不同意转载我回头删了啊

b******a
发帖数: 704
50
真好看啊。中文写的很好。满足我等八卦又懒惰的人。 催文。。
有空了也去借来看看。
相关主题
【重磅推荐】精神瘟疫之路——白左进化史 (转载)NSF proposal 被拒,看了那些review,感觉无比悲愤啊
精神瘟疫之路——白左进化史(ZZ)请问university city 的Florey street 那一带会不会飞机很吵
白左及中华田园(黄)左们:历史演进与现实 (转载)中国丝绸如何成为最古老的世界商品
进入MedicalCareer版参与讨论
r*********s
发帖数: 1027
51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5 04:11:00 2011, 美东)
第六章 伦琴与X射线
伦琴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搞恶作剧,画了一幅丑化老师的漫画,老师让伦琴揭发是谁
干的,伦琴不肯交代,被勒令退学,也不能转到别的高中。没拿到毕业证书,因此失去
了上大学的资格,只能去读技校。他在苏黎世念了3年机械工程,没有修过一门物理课
。由于伦琴擅长设计制作各种精密仪器,被当时最有名的理论物理学家August Kundt相
中,Kundt邀请他做自己的助手,并想办法让他直接念理论物理的博士。伦琴跟随Kundt
辗转了几个学校,随后在31岁时得到助理教授职位,34岁成为正教授。
伦琴27岁时结婚,太太Bertha比他大六岁,家里是开旅店的,比较富有。结婚四年后没
有孩子,后来领养了Bertha的侄女。Bertha有些身心疾病,晚年依赖吗啡,需要伦琴每
天为她注射吗啡。他们夫妻俩都不喜欢社交,正好可以让伦琴潜心自己的研究。伦琴做
实验非常仔细,对学生要求很严格,讲课又乏味,不大受学生的欢迎。他就这样过着平
静的日子,直到1895年。
X光的发现要追溯到英国物理学家William Crookes,他发明了Crookes tube, 是一种阴
极射线管。这个真空玻璃管里装有两个电极,加上电压,观察瓶中不同气体的反应。那
个时候的底片是存放在木盒子里的,Crookes曾无意中将底片放在阴极射线管旁边,后
来使用的时候,发现已经曝光了。他写信抱怨制造商,要求更换新的底片,一点儿都没
想到可能和射线管有关。犯过类似错误的还有德国物理学家Phillip Lenard,他是阴极
射线专家,在研究Crookes管的时候,曾发现阴极射线可以激发近距离的钡盐相纸闪烁
荧光,但没有继续研究下去。后来Lenard接受诺贝尔奖发言的时候,还很遗憾自己错过
了X光的发现。
图片是Crookes阴极射线管
伦琴曾与Lenard合作过,1895年他重复了Lenard的发现,也观察到钡盐相片凑近射线管
能发出荧光。为了更好的观察微弱的荧光,他决定做一个暗室,把Crookes管仔细的包
上一层硬板纸,把窗帘全都拉起来,一丝光都不透。当他接通Crookes管时,如他所料
没有任何光线从硬板纸周围泄露出来,但远处角落里却有微弱的荧光闪烁。伦琴点了一
根火柴过去看,原来是一张相纸。阴极射线在空气中只能穿透几厘米,而这张相纸有一
米远,不可能是普通阴极射线激发的。伦琴又把相纸挪的远一点,再远一点。。。但无
一例外,每次接通射线管的电源时,相纸都被激发出荧光。于是在这一天,1895年11月
8日,伦琴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他命名为X射线。这种射线能穿透各种阻隔如卡片
,书,木盒等等,只能被金属阻挡,尤其是铅。当他手握一段铅管测试X光的穿透力,
在底片上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指骨成像。这是人类第一次能够透过体表看到内部的结构。
伦琴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但是又怕是自己的幻觉,决定找太太来验证。
12月的一天,伦琴吃过晚饭后,邀请太太Bertha到地下室兼实验室参观。Bertha很高兴
,这几个星期以来,伦琴天天一个人躲在实验室,甚至睡在里面,不知道他在搞什么鬼
。来到实验室,伦琴让Bertha把手搁在一个木盒子上,接通了射线管,照射了大约6分
钟。过了一会,伦琴将刚刚冲洗出来的,湿哒哒滴着水的底片交给Bertha,这就是历史
上最著名的一张X光片:伦琴太太之手。无名指上的结婚金戒也清晰可见。
Bertha被自己的骨骼照片吓得半死。不过伦琴很高兴,这证明了他没得精神分裂,他所
发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接下去的几天,伦琴全力以赴的赶写论文,因为这个世界上许
多实验室都拥有克鲁斯射线管,他生怕别人也偶尔发现X射线的秘密,抢在他之前发表
。12月28日,伦琴写完论文,投给维尔兹堡的物理医学学会。这时年会刚刚开完,按理
说只有在年会上报告过的论文才能在这一期杂志上发表,但是当伦琴给他们看过X光照
片之后,学会决定立即发表,几天之后,这篇学术论文“一种新射线”便面世了,大概
是史上发表速度最快的论文了。著名的DNA双螺旋从投稿到发表是22天。
伦琴的论文
http://www.emory.edu/X-RAYS/century_05.htm
伦琴觉得他投的这个杂志影响因子不高,又自费加印论文,连带X光照片一起,在1896
年新年这一天,寄给欧洲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第二天,其中一位物理学家带上照片,
到新年聚会上去吓唬朋友们,大概吓到了一位小朋友,小朋友回家告诉老爸,这位老爸
是维也纳的报业大亨,被深深的震撼到了,立刻收集材料写新闻报道。1月5日,维也纳
报纸报道,1月6日,英国媒体转载,于是X光的发现在短短几天内就传遍了世界。1月13
日,威廉二世邀请伦琴做X光演示,并授予普鲁士二级王冠勋章。1月23日,伦琴在维尔
兹堡演讲,会后与一些医生讨论X光的医学用途,大家认为X光无法区别软组织,只能看
看骨骼,没有太大的用处。可见新技术的发展永远超越人们的想象力。
X光透过衣服和皮肤,暴露人体最核心的骨骼器官,这种体验让人们感觉局促不安。
1896年上半年,不少人看到自己的X光照片,尤其是颅骨影像后,吓得晕过去,因为累
累白骨总是与死亡、骷髅、鬼魂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人们开始利用X光帮助医学诊断,X
光发现几个星期之后,美国医生就开始用来诊断骨折、子弹、异物等等。
这以后伦琴又发表了2篇论文,详细的描述X射线的物理性质。他不再做公开演讲,但是
拿奖拿到手软,1901年,他是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得奖后没有发言,奖金捐赠
给维尔兹堡大学。
h***y
发帖数: 834
52
《伦琴太太之手》真好看~~ 要不是看你的文章,还以为是谁的画作呢~
r*********s
发帖数: 1027
53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30 23:19:49 2011, 美东)
第七章 Ross Harrison与组织培养
Harrison1870年出生于宾州,母亲很早患癌症去世,父亲长期在俄国工作,由姨妈抚养
长大。(这个Harrison不是编内科学的那个)他从小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16岁进入
Johns Hopkins,用功读书,3年念完了大学。毕业之后,他继续留在Hopkins, 跟W. K.
Brookes做胚胎学研究。有一次,有人告诉Brookes教授,法国有个实验室正在做类似
的研究,你要抓紧时间赶快做出来。Brookes教授沉思片刻后回答:我想不出为什么要
匆匆忙忙赶着做研究,如果法国人做的出色,那很好,我就不发表了;如果他们有什么
遗漏之处,我再做补充(这个回答足以让所有NIH的申请者泪流满面)。
22岁时, Harrison去德国波恩留学,在那里遇到他未来的妻子Ida。两个人结婚之前,
Harrison的父亲查了对方祖上数代的家庭出身,方才同意;Ida的父亲要求两个人订婚3
年后才能结婚。Harrison在德国念PhD和MD。由于他太出色了,还在念书的时候,
Hopkins就给了Instructor的教职,他往返于欧美大陆之间,一边在波恩念医学院一边
在巴尔的摩授课,那个年头,怀特兄弟还没试飞飞机呢,都是靠轮船摆渡大西洋的。4
年后Harrison 从医学院毕业时已经升到副教授。
1906年,Harrison想更细致的观察神经组织,他取了一小段青蛙胚胎的神经管,浸在淋
巴液中,盖上玻璃片后用石蜡封存。利用这种技术,他可以观察到神经纤维的生长,样
品可以保存长达一个月。这就是组织培养的起源。
1907年,耶鲁把Harrison挖去,负责成立动物学系。Harrison冷静严谨不苟言笑的治学
态度,与耶鲁大学富二代们的学习态度格格不入,彼此都无法忍受。Harrison利用组织
培养技术,继续做胚胎学研究。1917年,他被提名诺贝尔奖,但是负责颁奖的卡罗琳医
学院以战争为由取消了当年的诺奖,而其它物理、化学与和平奖都照发不误。Harrison
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失望,他很希望能获得这笔奖金,支付5个子女的大学学费。1933年
再次被提名,还是落选。虽然没有获得诺奖,但Harrison的组织培养技术逐渐普及,广
泛应用,成为现代生物医学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另一位做组织培养的著名科学家是Alexis Carrel。他毕业于法国里昂医学院,毕业后
没几年就成为外科系主任。1902年,他成为第一个缝合血管的外科医生,因此在10年后
获得诺贝尔奖。1905年,Carrel不满法国医学界的等级制度,移居芝加哥。Carrel听说
Harrison的组织培养技术后,非常感兴趣,派助手去向Harrison学习,并发现鸡血清比
青蛙淋巴液更适合组织培养。他用鸡血清培养鸡心组织长达120天,这个发现经过纽约
时报的报道,成为人人皆知的大新闻。Carrel这时到处讲课作报告,并不在实验室亲自
做实验。他的助手发现,取下一点鸡心组织,用鸡血清和胚胎提取液混合培养,这点组
织会长大,如果切除多余的部分,留下一小部分继续培养,加入新的培养液,剩下的组
织又会继续长大,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就能持续的培养鸡心组织。最终长达20多年。这
个著名的“immortal chicken heart”使Carrel名声大振,至今许多科学家还是将组织
培养与Carrel而不是Harrison联系在一起。
可惜这个实验不可重复。他的实验室有技术员发现,每次换液之后,不但鸡心组织长大
,在培养皿的角落里也有一些细胞在生长。原来实验室胚胎提取液离心不足,细胞并没
有全部沉降,还有一些留在上清液中。每次换液的同时,等于引入了新的细胞。这个技
术员曾向实验室主管反应过,但是没有引起重视。至于Carrel本人是否知道就难说了。
Carrel这个实验曾经误导了许多科学家,现在已经很明确了,正常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
。(Carrel喜欢在媒体宣传,所以他这个鸡心实验路人皆知,但实验的致命缺陷却没有
很多人了解。最近一期New Yorker有篇讲人造肉的文章,http://www.newyorker.com/online/blogs/newsdesk/2011/05/rebranding-lab-meat.html,还提到这个长生鸡心,用来证明长期培养细胞的可能性。)
组织培养中有一株很特别的细胞:HeLa。该细胞株来自1951年一位31岁黑人妇女
Henrietta Lacks的子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极其迅速,生命力旺盛,只要打开瓶盖或
是滴加培养液时,HeLa细胞就会随着微小的飞沫污染其它培养皿。1966年,Stanley
Gartler发现一个新建的细胞库中18株细胞都是被污染的HeLa细胞,这个结果引起轩然
大波,意味着许多人多年的研究都没有意义了。更严重的是,某些研究结果可能是有害
的。例如一些关于X射线剂量的研究是基于被HeLa污染的细胞,而HeLa对放射很不敏感
,因此得出的结果可能导致放疗过量。HeLa造成的污染也许到今天也没完全消除。
通过组织培养,人们可以进一步观察染色体。1953年的时候,普遍认为人类有24对染色
体。德州Galveston的一位科学家T. C. Hsu发现用一种配方溶液处理细胞后,可以很容
易的观察一根根单独的染色体。但是当他搬到休斯顿以后,怎么也无法重复这个现象。
反复比较之后,原来是Galveston水管老化腐蚀,含盐量高,用Galveston的水配出来的
溶液和休斯顿的很不一样。Galveston的自来水根本无法饮用,只能喝矿泉水。而当地
的矿泉水制造商为了多赚钱,游说政府一直不换水管。搞清楚原因之后,Hsu终于数清
了染色体,纠正了错误的观点,人类不是48条染色体,而是46条。
s***n
发帖数: 150
54
写的太好了,真是麦地的重要贡献,辛苦了。
s*******w
发帖数: 1879
55
这段正好跟我最近在看的那本讲hela的书重了。
很亲切。赫赫。
谢谢。

K.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30 23:19:49 2011, 美东)
: 第七章 Ross Harrison与组织培养
: Harrison1870年出生于宾州,母亲很早患癌症去世,父亲长期在俄国工作,由姨妈抚养
: 长大。(这个Harrison不是编内科学的那个)他从小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16岁进入
: Johns Hopkins,用功读书,3年念完了大学。毕业之后,他继续留在Hopkins, 跟W. K.
: Brookes做胚胎学研究。有一次,有人告诉Brookes教授,法国有个实验室正在做类似
: 的研究,你要抓紧时间赶快做出来。Brookes教授沉思片刻后回答:我想不出为什么要
: 匆匆忙忙赶着做研究,如果法国人做的出色,那很好,我就不发表了;如果他们有什么

r*********s
发帖数: 1027
56
是immortal life那本书吗?写的怎么样?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段正好跟我最近在看的那本讲hela的书重了。
: 很亲切。赫赫。
: 谢谢。
:
: K.

b*******s
发帖数: 954
57
写的真好。 谢谢!

Nota/dp/0300082789/ref=sr_1_2?ie=UTF8&qid=1303103330&sr=8-2

UCSF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30 23:19:49 2011, 美东)
: 第七章 Ross Harrison与组织培养
: Harrison1870年出生于宾州,母亲很早患癌症去世,父亲长期在俄国工作,由姨妈抚养
: 长大。(这个Harrison不是编内科学的那个)他从小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16岁进入
: Johns Hopkins,用功读书,3年念完了大学。毕业之后,他继续留在Hopkins, 跟W. K.
: Brookes做胚胎学研究。有一次,有人告诉Brookes教授,法国有个实验室正在做类似
: 的研究,你要抓紧时间赶快做出来。Brookes教授沉思片刻后回答:我想不出为什么要
: 匆匆忙忙赶着做研究,如果法国人做的出色,那很好,我就不发表了;如果他们有什么

r***y
发帖数: 1698
58
还有下文吗?非常好看,很长知识~~


W. K.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30 23:19:49 2011, 美东)
: 第七章 Ross Harrison与组织培养
: Harrison1870年出生于宾州,母亲很早患癌症去世,父亲长期在俄国工作,由姨妈抚养
: 长大。(这个Harrison不是编内科学的那个)他从小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16岁进入
: Johns Hopkins,用功读书,3年念完了大学。毕业之后,他继续留在Hopkins, 跟W. K.
: Brookes做胚胎学研究。有一次,有人告诉Brookes教授,法国有个实验室正在做类似
: 的研究,你要抓紧时间赶快做出来。Brookes教授沉思片刻后回答:我想不出为什么要
: 匆匆忙忙赶着做研究,如果法国人做的出色,那很好,我就不发表了;如果他们有什么

s*******w
发帖数: 1879
59
是那本.
只看了1/3, 实在没时间.
还不错,语言非常简单.
与其说是科学史的一部分,更像家族故事和谈话录.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 但是因为涉及
的方面太多了,所以安排比较凌乱和嘈杂.很多貌似不是很相关的人和事各种各样的细节
充斥其中,有时候看起来感觉比较罗索。但几个章节看下来,很震撼,因为没有深想过
社会问题伦理问题以及科学之间的各种关系。我一个朋友看过,跟我说,这是非常好的
一本医学人类学的田野志。所以你看,这本书其实基本都不算普通的科普读物。
不过。那本书我个人感觉导向性还是比较明显的。我认识的几个做科研的人都不太苟同
书里面的一些语气观点。
但当然,这本书本来讲的就不是cell,而是那背后被它影响的几代人。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是immortal life那本书吗?写的怎么样?
s********o
发帖数: 3319
60
写的很不错!不过我不太能理解组织培养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K.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30 23:19:49 2011, 美东)
: 第七章 Ross Harrison与组织培养
: Harrison1870年出生于宾州,母亲很早患癌症去世,父亲长期在俄国工作,由姨妈抚养
: 长大。(这个Harrison不是编内科学的那个)他从小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16岁进入
: Johns Hopkins,用功读书,3年念完了大学。毕业之后,他继续留在Hopkins, 跟W. K.
: Brookes做胚胎学研究。有一次,有人告诉Brookes教授,法国有个实验室正在做类似
: 的研究,你要抓紧时间赶快做出来。Brookes教授沉思片刻后回答:我想不出为什么要
: 匆匆忙忙赶着做研究,如果法国人做的出色,那很好,我就不发表了;如果他们有什么

相关主题
What does Florey stand for?“马克思的脚印”是中国人的神话故事!
【重磅推荐】精神瘟疫之路——白左进化史疫苗是西方理论,中医没有疫苗,中国人不需要疫苗
武大图书馆设"情侣自习间" 外校学子羡慕嫉妒恨(图)白求恩确实牛逼,不服不行
进入MedicalCareer版参与讨论
s********e
发帖数: 1596
61
MM太牛了,偶像啊。三娃+全职上班,还有时间看书,写读书笔记。我两娃,现在不上
班,还忙得晕头转向。
r*********s
发帖数: 1027
62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5 03:50:42 2011, 美东)
第八章 Nikolai Anichkov与胆固醇
这一章我实在没兴趣,讲的是1913年,俄国人Anichkov发现高胆固醇喂养的兔子,会得
动脉粥样硬化。我觉得这个发现被选入十大的唯一原因是,作者是冠心病专家,偏爱心
脏病方面的研究。
第九章 Alexander Fleming与抗生素
1875年丁达尔想看看细菌在空气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弥漫呢,还是一团一团的。他放置
了一百根含培养液的试管,敞开口暴露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有些试管变得混浊,
说明细菌在空气中不是均匀分布的。24小时之后,丁达尔发现有些试管表面开始生长一
种漂亮的真菌真菌,真菌和细菌互相角力,最终都是真菌胜利。丁达尔没有继续研究下
去,因为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细菌会致病。后来人们知道他发现的就是青霉菌。
20多年后,有个法国医学生发现灰绿青霉有抑制细菌的作用,1925年有报道青霉菌能消
融炭疽杆菌,不过这些研究都没有继续下去,直到1928年弗莱明重新发现青霉菌。
弗莱明个子矮小,性格温和低调。25岁从医学院毕业,从事免疫接种和传染病治疗。当
时伦敦不少艺术家染有梅毒,弗莱明作为一个著名的传染病医生,给许多艺术家治过病
,他们用自己的艺术作品作为酬谢,这样弗莱明慢慢积累起许多收藏品,攒下一笔不小
的财富。
弗莱明的实验室楼下有一间真菌培养室,产生出数以亿万的青霉菌孢子在空气中浮荡。
某天弗莱明做实验培养金葡菌,打开培养皿的短短几秒钟,悄悄的落下了几颗小小的青
霉菌孢子。正巧弗莱明要外出度假2周,为了让金葡菌生长的慢一些,他把培养皿放在
室温下而不是37度温箱中。1928年9月弗莱明度假回来,发现培养皿大部分地方像往常
一样长满了金葡菌,唯有霉菌周围一点细菌都没有。后人一直惊叹弗莱明的运气太好了
,如果他的实验室周围没有漂浮着大量的霉菌,如果他没有培养金葡菌而是另外的抗药
细菌,如果他像平常一样用温箱培养过夜,那都会错失这个难得的发现。
弗莱明没有忽视这个发现,他继续研究分离出青霉素,并成功了制成滴液,用于治疗眼
部感染和鼻窦炎。但是他制成的青霉素无法长期保存,很容易失效,无法进一步研究。
过了几年,弗莱明从自己的鼻子中分离中一种有抗菌作用的酶,他命名为溶菌酶(
lysozyme),从此把研究兴趣转向了溶菌酶。
许多人对弗莱明的研究有兴趣,有的人向他学习用青霉素外用治疗局部感染,有的比较
了各种青霉菌,发现弗莱明的那一种恰巧是最有效的,有的研究了青霉素抑菌的机制。
但是青霉素高温下很快失效,因为无法提纯高浓度青霉素,也就无法进一步拓展应用。
直到1939年,英国一位医生Howard Florey,在牛津大学组建了一个实验室致力于传染
病研究。其中有一位杰出的生化学家Ernst Chain。某天Chain在实验室大楼的走道上遇
到另一个实验室的技术员,那人手上正拎着一瓶青霉菌,正是弗莱明研究过的那一株。
Chain非常兴奋,因为在此之前,别人都不知道牛津大学里有这株青霉菌。由于在英国
申请不到研究经费,Florey和Chain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获得资助。Chain研究出冷冻
干燥的方法,可以获得高浓度的稳定青霉素;另一位科学家研究出定量的方法,确立了
现在通用的青霉素活性单位。他们继续进行了小鼠实验,4只链球菌感染对照的小鼠全
部死亡,4只加上青霉素治疗的全部存活。这8只小鼠开始了抗菌素的年代。Florey等人
加快步伐进行研究,有多努力呢?努力到做了一件在英国闻所未闻的事:星期六加班做
实验。
当时正值二战最激烈的时期,Florey等人在衣服里抹上青霉菌,准备万一英国沦陷的话
,他们中至少有一个人能逃到美国或加拿大,保存菌株。1940年,Florey发表了青霉素
的动物实验论文。不久他在终末期肿瘤病人中进行了一期临床安全性试验,发现制品中
含有引起高热的杂质。Chain很快改进了提炼方法,能获得更纯的青霉素。二战中许多
士兵死于创伤感染,大规模制造抗菌素迫在眉睫。为了从实验室走向生产,Florey打破
了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壁垒,将实验室改造成一个小作坊,并搬到了做犀牛和大象实验
的动物房。他们一方面通过改进工艺提高产量,另一方面需要雇佣更多的工人。战争期
间男性劳动力紧缺,Florey又做出了一个打破常规的举动,第一次在牛津大学雇佣女性
工人。
Florey和他的研究员们全部都亲自接受青霉素注射,证明没有任何副作用。有一位患有
严重败血症、病在垂危的警察向他们求助。接受青霉素治疗后病情一度好转,但由于感
染太严重,实验室无法生产足够的青霉素,在用尽了所有的药物,甚至从患者尿液中重
新提炼青霉素后,都无法抑制病情,最终患者还是去世了。因为Florey手中的青霉素不
够成人的剂量,他选择先治疗婴幼儿,成功的治愈了几名患有严重感染的幼儿。这个结
果发表于1941年。此时,Florey和Chain为了专利产生分歧,Florey认为青霉素是挽救
许多生命的药物,申请专利是不道德的;但Chain担心如果他们不申请,也会被其他人
申请。事实证明Chain的担心是正确的,后来美国药厂改进青霉素生产工艺后申请专利
,为此战后英国付出了数百万的专利费。
Florey联系了英国所有的药厂生产青霉素。他前后总共治疗了21名病人,治愈19人,2
人死亡。这样的临床试验今天不可能通过FDA认证,但在当时是非常令人震惊的疗效了
。另外青霉素会杀死豚鼠,今天FDA 也不会批准致死豚鼠的药物。英国政府发动每家每
户拿出瓶瓶罐罐在家培养青霉菌,以避免建造一间大的工厂而被德国的炮火毁灭。
当青霉素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开始讨论谁是第一个发现者。这时弗莱明变得越来
越高调,到处接受采访做演讲。Florey却越来越低调,致力于扩大青霉素的应用。1945
年,弗莱明,Florey和Chain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r*********s
发帖数: 1027
63
发信人: rainingcats (喵喵), 信区: Pre_Resident_Club
标 题: Re: 【读书笔记】 医学十大发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5 18:18:28 2011, 美东)
第十章 Maurice Wilkins与DNA
第一个分析遗传物质的化学成分的生物家是瑞士科学家Friedrich Miescher,他收集外
科绷带上的脓液,从大量白细胞中提取出核素(nuclein),这是一种大分子量的物质,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并含有大量磷。这个结果发表于1871年。随后科学家们陆续分离出
核糖,嘌呤,嘧啶等等,当时人们认为遗传物质是一种蛋白,其它这些小分子不可能传
递丰富多样的遗传信息。直到1944年,Oswald Avery发表论文证明脱氧核糖核酸DNA才
是遗传物质,当时正值二战期间,他这项重要的研究并没有引起重视。
Maurice Wilkins(威尔金斯)早年是一名物理学家,参与曼哈顿计划,分离铀同位素
。他读了薛定谔写的“生命是什么”一书,在二战后转向生物研究,参与建立英国最早
的生物物理研究中心。1950年,一名瑞士科学家Rudolph Signer提炼出纯度很高的DNA
,他到伦敦参加学术会议时,把自己的样品分发给一些英国科学家,包括威尔金斯。这
份DNA对他后来的研究非常重要,否则他无法研究DNA的细微结构。
威尔金斯和他的学生用X光晶体学分析DNA结构,一开始分辨率比较低,他们把35根DNA
聚合在一起成像。后来一位德国科学家改进研制出微聚集成像,可以集中X光射线,研
究单根DNA,提出DNA可能是螺旋状的结构。这时威尔金斯的老板,研究所主任John
Randall邀请Rosalind Franklin(富兰克林)来做博士后,继续X光晶体研究。这几个
人之间的沟通很有问题,威尔金斯认为自己是这个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富兰克林认为自
己是一名独立的科学家,无需向威尔金斯汇报,甚至还冷嘲热讽,两人积怨很深;主任
Randall一开始睁只眼闭只眼,直到后期矛盾太深了才介入调解。
富兰克林从小立志做一名科学家,她性格偏忧郁悲观,与周围同事的关系都不太好。
James Watson(沃森)在他的回忆录“双螺旋”一书中,对Franklin颇有微词,好几次
提到她的坏脾气。富兰克林早年在巴黎做X射线研究,她身上的辐射监测佩章好几次都
被发现超标,不得不被禁止工作几个星期,她对此非常不以为然,认为小题大做了。在
伦敦工作时,她也不注意防护X射线辐射。这些可能导致她35岁时就患上卵巢癌。
1951年,威尔金斯在意大利开会时,展示了DNA的 X光照片,这张照片深深吸引了台下
一位年轻的美国小伙子,沃森。沃森希望能利用X光晶体技术解开DNA结构之谜。尽管沃
森没接触过X光晶体学,不懂高深的物理,也不精通化学,但是他有一颗强大的自信心
,觉得这些技术都是可以学会的。这一年,沃森来到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在那里遇到
了他的合作伙伴Francis Crick(克里克)。尽管沃森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天才,不过几
乎没人同意他,大家倒是都一直认为克里克是个非常聪明的科学家。
克里克和威尔金斯是好朋友,了解彼此的研究。在英国,科学家们一般避免直接的竞争
,如果有人已经在某个领域研究,其他人会有意避开同样的课题。来自美国的沃森完全
不理会这一套,每天拉着克里克聊DNA,最终说服他一起研究,两个人一起用各种颜色
的小球和棍子搭建分子模型,别人都觉得很可笑,不相信这两个年轻人能搞出什么名堂。
沃森去听了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的讲座,根据X光晶体结构的数据,推测DNA结构。不过
他可能听讲座时不够专心,记错了水分子含量。当他们完成模型之后,兴奋的向大家展
示,富兰克林看了几眼,就指出水分子含量错了,这是一堆无用的垃圾。这让沃森和克
里克非常沮丧,几乎要放弃这项研究。
富兰克林研究的DNA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比较干燥的A型,一种是比较潮湿的状态B
型。她作为一名物理学家,认为A型晶体状态下的DNA才代表真实的结果,她不了解生物
大分子其实都处在液体环境里。1952年,她拍摄到B型DNA的结构,清楚的显示DNA是螺
旋形的。但是富兰克林把这张照片藏起来,没有告诉任何人。作者推测,可能威尔金斯
以前发现了DNA是螺旋形的,富兰克林太讨厌威尔金斯了,非要和他对着干。
这一年年底,富兰克林因为和威尔金斯的矛盾无法调和,最终离开了实验室。威尔金斯
在整理她的笔记时,发现这张照片,并给沃森看。沃森和克里克如获至宝,立刻重新投
入DNA模型构造,1953年2月28日,他们最终搭建出完美的DNA双螺旋结构。威尔金斯看
到他们的论文手稿之后,要求同时发表他自己的X光结构论文。经过多方协调,沃森克
里克,威尔金斯,富兰克林的3篇论文在4月3日同时投递到Nature杂志,4月25日同时发
表。1962年,沃森,克里克与威尔金斯分享诺贝尔奖,许多人都认为,如果Franklin没
有在1958年因癌症去世,她会取代威尔金斯获得诺奖。
(关于DNA结构的发现,蒲慕明一直推荐The Eighth Day of Creation这本书,他建议
所有的生物学生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了解科学研究的历史和思路。)
r*********s
发帖数: 1027
64
终于写完了,收摊。
s********o
发帖数: 3319
65
可喜可贺! :)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终于写完了,收摊。
s*******w
发帖数: 1879
66
刚看到一篇很不错的讲hela那本书的书评。
给你贴出链接来,那本书的确就是他说的这个样子。你看看喜欢不喜欢。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605086/
还有想问问,你这个是笔记还是你一句一句翻译的,要是翻译的,我就不转出去了,db
人多,真传开了我怕版权局找你麻烦。
1 (共1页)
进入MedicalCareer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What does Florey stand for?都别争了:中医vs西医;基础研究vs应用研究。(扇子的正反面而已)
【重磅推荐】精神瘟疫之路——白左进化史当科学家的名字加上法号
武大图书馆设"情侣自习间" 外校学子羡慕嫉妒恨(图)白左及中华田园(黄)左们:历史演进与现实
“马克思的脚印”是中国人的神话故事!那些事那些人 百家号
疫苗是西方理论,中医没有疫苗,中国人不需要疫苗古代世界怎样称呼中国
白求恩确实牛逼,不服不行【重磅推荐】精神瘟疫之路——白左进化史 (转载)
当科学家的名字加上法号 [ 星海潮生 ]精神瘟疫之路——白左进化史(ZZ)
当科学家的名字加上法号 [ 星海潮生 ] (转载)白左及中华田园(黄)左们:历史演进与现实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巴斯德话题: 发现话题: 研究话题: dna话题: 盖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