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iterature版 - 中国学生在海外的“不懂历史”尴尬
相关主题
每月文学新书快递 ZZ[转载] 格拉斯的写作生涯
韩少功: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Re: 王小波是国内哪个大学毕业的呀?
鲁迅的文章适合现代的中小学生课本吗?收藏岁月
南有李敖,北有梁晓声,批判性良心作家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悼小波
如何用批判性思维检阅文献卡尔维诺小说中的小说 (转)
zz中学语文100年博尔赫斯的现实 余华
什么是正面的,严谨的,历史态度? (转载)贾平凹散文集序-孙犁
我打了“小日本”[转载] 上海文化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历史话题: 学生话题: 中国话题: 老师话题: 海外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3
发帖数: 396
1
在美国上课,特别是文史类课程,老师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很快美国老师就发现:中国学生除了语言能力有待提高之外,好些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不了解。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遭遇如此尴尬?从对历史的解读方式推而广之,美国与中国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究竟有怎样的巨大差异?
中国学生到海外求学,也是如此。留学生到了美国,很快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对中国的了解并不深透。当美国老师以好奇之心,询问中国学生有关历史方面的问题之时,他们会因为对这方面缺乏了解而万分尴尬。从更深的层面来讲,小留学生的尴尬,也是中国历史教育的尴尬。
一位华人同胞在美国任教时的经历:
“有一天在学校食堂吃午饭,一位教世界历史的老师坐在我旁边,跟我聊了起来,他开门见山地问我关于中国学生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问题。记得当时他流露出来的表情是困惑加惊讶:为什么好些中国学生不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现代史?”
不管高中还是大学,美国人一直坚持以校园多样化为一个大宗旨来录取学生,其目的就是让不同背景的人互相学习对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和历史。虽然说教世界历史的老师很有可能对中国有所了解,但是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还是跟中国人自己是有所不同,而且老师也有兴趣向他人学习。
倘若中国学生能够分享一些自己的见解,那一定会很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和喜欢。反过来,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自己站着讲50分钟,学生们老老实实地听50分钟——可以想象那样的课是多么的无趣啊!
特别是讲到国际学生的母文化时,老师很期盼国际学生能够给课堂注入课本里根本没有的观点和知识点。可事实上,很多中国学生都没有自己的见解,那也就不奇怪老师会产生困惑和惊讶,甚至怀疑中国的历史课的质量了。
我有意识地深入观察并约了中国学生讨论在美国学习历史的经历,学生对自己的经历感概良多,来自上海的同学颇具典型性。
一位学生的分享:
记得刚来美国上学的第一天,在历史课上老师正好说到中国历史。也许老师认为我是中国人,应该对中国历史比较了解,就让我解释一下宋朝为什么很昌盛。我顿时哑口无言,找不到一点思绪。我当时觉得十分尴尬:回答不出问题不算什么,但是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不知道,就是一种无知。
我开始很认真地听每一节历史课,渐渐地我发现其实历史并没有我原先想象的那么无聊。当我拿到美国历史的教科书时,发现美国虽然只有两百年的历史,教科书却厚得和一本半字典一样。这不禁让我感觉到一个国家对于历史的重视。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难道留给下一代的却仅仅是那两本两百多页的、薄薄的教科书,不仅字体大还有很多插图?
历史老师在一开始的几节课里就教我们不要盲目地全然相信历史记载、教科书、媒体,因为历史向来都是胜者写的。既然是人写出来的,就做不到绝对的客观叙述。我们应该要获取多方面的信息,然后再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全部推翻了中国历史老师所教的凡事以教科书为准,写的历史作文也要和教科书里的观点一致的概念。课上积极的讨论,组成小组拍纪实影片,阅读文献和辩论等活动,让我不仅仅通过阅读去了解历史,更是真正地在思考历史。
在学习美国历史的过程中,劳动革命是一个重点。革命精神是美国独立自主和追求自由的独特精神,而美国能有今天这样合理的劳动体制,与历史过程中不断地积极改革和推翻旧体制是分不开的。我很喜欢历史,因为老师所教的不仅仅是中国式的背诵默写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方式以及正确地连接历史和现代社会的方式。
经过学生们的交流,我发现留学生对中国历史其实是有一定了解的,比如说一些事件发生的地点、人物、经过等等,但问题在于他们只是记住了非常表面的、统一的知识点,而对历史事件本身欠缺自己的解读。
以前我在读中学的时候,对历史课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背诵时间、地点、人物和重大事件意义的层面上,对历史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兴趣。不客气但客观地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老师的责任是占大部分的。
的确,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多的面向海外,可是我们更需要关心的是孩子在海外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情况,不得不不承认,海外历史课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方式以及正确地连接历史和现代社会的方式,来启迪学生
,要求的是学生的内在思考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现象的获知,更多的是学生通过多方面信息的获取,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
所以,意向出国的海外留学学子,出国读书前更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在诸多的活动坊体验课程中,紧密结合西方的教育方式,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与思考程度。跟一个喜欢的老师,或者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从获取资料、小组讨论、阅读文献和辩论活动开始,同步海外教育,使自己思维程度全方位的提升与成熟,在海外学习时不再面临尴尬,而是能挖掘现状背后的本质,拥有成熟辩证地判断力与思考力,充分把握了海外学习机会,利用海外学习资源,不断地发现自我并获得自我实现。学生不仅能在出国后变成一个更有意思的人,更能给学校带去中国文化,体现自己不一样的价值。
1 (共1页)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转载] 上海文化如何用批判性思维检阅文献
茶花女 译本序 (1)zz中学语文100年
三节 现实的讽喻:《燕山夜话》及其它什么是正面的,严谨的,历史态度? (转载)
卡尔维诺小说中的小说(z)我打了“小日本”
每月文学新书快递 ZZ[转载] 格拉斯的写作生涯
韩少功: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Re: 王小波是国内哪个大学毕业的呀?
鲁迅的文章适合现代的中小学生课本吗?收藏岁月
南有李敖,北有梁晓声,批判性良心作家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悼小波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历史话题: 学生话题: 中国话题: 老师话题: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