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j******n 发帖数: 21641 | 1 zt 新周刊 2009年底一篇文章
作者:加藤嘉一
去年,我拒绝了150个offer,留下来观察中国。社会主义以“低潮先生”的身份走
了2丨0年,似乎终于迎来了春天。中国模式“另类”吗?中国人的核心价值何去何从?国
家利益、普世价值和历史传统如何“三位一体”?2009年,“被”和“不折腾”是具有
代表性的产品。
2008年对笔者来说很不寻常。24岁的本命年,在华留学生活的基地——北丨京大学
的毕业年,使得2003年“非典”高峰时以“三无状态(不会中文、没有中国朋友、没有
人丨民币)”来到中国的笔者成为观察者和写作者。曲折而动态中的中日关系与中华人
丨民共和国,也迎来了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
笔者在华留学的5年时间非常充实,令人满意。刚刚好好享受、适当参与北丨京奥
运会后,痛快离开北丨京,面对下一个生活,难道不是很完美的结局吗?
结果没做到。7月的毕业之际,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毕业后该怎么办?高中毕业后
紧接着经营的在华生活对20岁左右的“伊豆少年”而言实在太顺利而意外。所以,才令
人无法判断下一步的路径。之前,笔者从日本、欧美等150家左右的机构和企业拿到了
所谓“offer”,都不是自己申请的,而是对方主动邀请的。被提出的最高年薪100万元
人丨民币,说没动心是骗人,却感觉不到位。
结果拒绝了全部offer。不为什么,只是直觉:中国这个21世纪举世嘱目的国家,
还有必要继续跟踪、观察。目睹了中国为奥运前进的过程,奥运完了就走了?这样太功
利而形式了吧?当时许多日本长辈建议笔者立刻离开中国,理由是“你在中国已经做得
很不错了,已经没什么可做的了。从长远发展看,过多沉淀于中国对你不利,应该换个
环境,先回国工作一段,或者去美国留学吧”。长辈们说得很正确、合理。长期观察中
国是应该的,但必须随时换个角度和环境,这样才能使观点和立场更加平衡而客观,否
则只能被戴有色眼镜看待,比如“加藤是个亲华派”。这一名声显然利大于弊,何况信
息无限流通的全球化时代,中国不封闭而主动开放自己的处境。
后来也没有听取长辈们的诚恳建议,决定留在中国,继续目睹“后奥运”。毕竟完
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盛典,本以为它会平稳下来,自己也可以稍微静下来,退一步思
考。出乎意料,2009年的激动性远不亚于2008年,又体现了“多事之年”。金融危机、
“五四”90周年、“7丨·5”事丨件、60年大庆、绿坝、阅兵、打黑、地王、甲流、信
心、保八、奥巴马访华、中美减排以及哥本哈根……大时代和大环境正在考验着中国人
能否挺住,如何走出去和引进来,如何尽可能理解来自西方的声音和压力,并让往往对
中国带着傲慢与偏见的外国人信任中国。在国家社会转型中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所做的
,无非就是这些。
纵观和回顾2009,笔者谈一谈几点感想。
想象力:“被”和“不折腾”
2009年的中国给笔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有两个看起来很普通的词汇:一个是“被”
,另一个是“不折腾”。它们俩原先就存在,大家也经常有意无意中加以使用。但超越
字典范畴和平常意义,成为明星词汇是2009年。“被”和“不折腾”两个大概念的历史
性登场正是在特殊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环境下,中国人积极主动、实事
求是“折腾”出来的结果。因此,它们的价值才变得如此之大。
因工作关系,笔者经常给日本人在内的外国人解释中国事务。围绕“中国人与2009
”,也讨论过很多次。“被”和“不折腾”则是个切入点。问题是,笔者实在无法用一
个精确的翻译去让老外们理解什么是“被”,什么是“不折腾”。对于当代中国来说,
“翻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史无前例。它是国际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渠道。今天新华书
店里充满着经过翻译的海外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中国人从中获取营养,吸取教训。但翻
译只不过、顶多也是翻译,就像日本人看完中文著作的日文版(虽然很少)也无法真正了
解、体会中国一样,翻译也有它的局限性。
既然如此,就只好拿出具体的案例,以句子或者例子的方式让他们体会这一简单而
复杂的概念。例如,“中国老百姓深受转型中大环境的影响,看病、就业、买房,一个
都不容易,要经过很复杂的谈判和博弈才能完成一件事,有时甚至无法由自身的意志、
能力和条件去改变现实,他们的被动意识就变得前所未有的恐惧”;“中国领导人认为
,国家受到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直接影响,中国从2008年到2009年又面临着许多问题
和困难:‘3·14丨’事丨件、圣火受阻、四川地震、北丨京奥运、金融危机、60年大
庆、蚁族出现、环保压力、货币升值、经济衰退等等,在此风丨波之下,党和政丨府的
核心命题是‘社会要稳定’,核心目的是‘民众要有信心’。‘不折腾’反映的是领导
人对人丨民的交待和对未来的决心”。
“无法翻译”说明,它们是中国本土化的概念,换句话来说,是“中国特色”的玩
意儿。笔者最近发现,不管是政丨府宣传、企业公关还是个人发展,今天我们需要扮演
的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本土化”(localization),即“全土化”(
glocalization)的角色,既需要立足于本土——入乡随俗,也需要适应于全球——国际
战略。那么,中国人如何把中国特色的抽象化概念以外国人可理解、可接受的方式传播
出去,是重中之重。笔者经常思考一个问题:老外不懂中国,谁错了?
讨论中国的2009时,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一个观点,即“中国人的想象力得到了空
前的提高,把它发挥到极限”。这点跟因特网的发达、普及密不可分。数量超过美国总
人口的中国网民在虚拟空间发挥想象力,碰撞思想的火花,从中发现许多未曾有的智慧
。“不差钱”、“躲猫猫”、“围脖”、“钓鱼”、“偷菜”等等,都不是自上而下的
强权政治,而是自下而上的民间交流。
笔者完全同意那些专家、学者的观察和结论,“被”和“不折腾”是具有代表性的
产品。前者代表的是民间对现实的批判,后者代表的则是官方对未来的决心。而笔者认
为,这两者能够在同一时期“被”发明、推广,并存,意味着中国的进步。政丨府深知
老百姓被折磨,承受的压力和困难巨大,所以承认“被”这一极端政治化之语言的存在
。老百姓深知政丨府被折磨,承受的压力和困难巨大,所以承认“不折腾”这一极端平
民化之语言的存在。平民使用高度政治化的语言向政丨府释放情绪和不满,政丨府使用
高度平民化的语言向平民请求理解和忍耐,这是在过去的政治环境中很难体验的场景。
我们应该以进取的精神去看待,并推进正在政丨府与平民之间发生的、微妙而敏丨感的
交易。
人类社会的历史表明一个事实:不折腾的社会不会进步。在这个意义上,政丨府向
老百姓表达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愿望。实际上众所周知,政丨府已经“被折腾”得一塌糊
涂。“被保八”、“被稳定”、“被阅兵”、“被奥运”、“被国庆”、“被危机”、
“被信心”、“被打黑”、“被减排”……可见,国情和时代之间深受彼此的局限性。
重要的是,13亿人口团结起来“折腾”,尽可能“不被”。这一过程还会持续很长一段
时间,2010年也将如此。折腾的结果如何将取决于来自民间和官方的想象力和智慧。中
国人如何建立未来的“想象的共同体”?
全世界政丨府和人丨民正在关注,中国人值得保持谨慎的乐观。
中国模式:“另类”吗?
2009年也是国内外有识之士对“中国模式”的讨论达到高潮的时刻。背景无非是以
美国次贷危机和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破产为由头,覆盖全球经济的金融危机的蔓延
和深化。中国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它的影响。从出口下降到扩大内需、就业率降低到失
业率上升、民工提前返乡到“民工荒”、社会保障不健全到个人消费的停滞、国有企业
垄断到中小企业倒闭……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第一次真正使得中国政丨府和人丨民体会
到什么是全球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也离不开世界的灾难,只能共享利益,
同舟共济。
历史证明,世界每次遇到危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似乎是学者。学者趁机更新知
识和观念,分析危机发生的因果关系,建立新的理论体系。那么,如今大家讨论最多的
是“美国模式”的缺陷和局限。全世界政丨府和人丨民都赞同,次贷危机也好,雷曼破
产也好,都是美国过多放任资本、过高评价市场原理的结果。随之而来的是对政丨府如
何在国际合作的前提下,以干预或调停的方式去“救市”的争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政丨府与市场的关系、资本与道德的关系、金融与哲学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这些关系,人类的反思和探究还会继续下去。中国人说得特别精确:危机是“危”
中有“机”的意思,是个“把坏事变成好事”的过程。在这里,中国人的想象力又得到
了充分的发挥。中国将逐步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和输出者。
冷战的结束,一方面苏联解体,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走向低潮。一个超级大国的解体
是无法歪曲的证据,足以使得人们怀疑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可行性。社会主义以“低潮
先生”的身份走了2丨0年,似乎终于迎来了春天。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在大家开始全面
或部分怀疑、警惕资本主义的同时,无论是纽约、东京、伦敦还是北丨京,书店里畅销
、再次证明“长销”的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大家重新学习的则是“凯恩斯经济学”
。前者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证明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
命和无产阶级的确立。后者则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长达4年的大危机,又陷入了
“30年代大萧条”后的直接产物。不难猜测,在苏联已经瓦解的今天,对于资本主义相
对的衰退以及社会主义相对的复苏,最为感到骄傲的无疑是中国人。
中国共丨产党把中国的发展现状定义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正在走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独特的提法,是史无前例的产物。根据以
往的常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相对立的。从经济体制看,市场经济与资本
主义或自由主义相互匹配,与社会主义匹配的则是计划经济。中国确实以自己的取舍证
明过这一点。中国今天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特殊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
想、未来……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中国问题”(Chinaissue)或“中国因素”(
Chinafactor)都相当特殊。总之,中国现有政体和问题的特殊性毋庸置疑。
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笔者本来以为,中国要趁机抓住机会,向国内外大力宣传“社
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反击美国等平时这样那样批评中国体制的西方国家,向折腾
中、被动中的老百姓“灌输”社会主义的伟大以及中国共丨产党的执政正当性。结果,
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几乎没有听到哪一个中国媒体鼓吹“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的论断。媒体没有报道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党和政丨府不愿意宣传。中国共丨产党甚
至主动提示包括“愤青”在内的老百姓不要攻击资本主义、宣扬社会主义,更不要把西
方和中国的发展模式二元对立化、相互冲突化。这些现象究竟说叫了什么?
只能得出一个基本而初步的结论:中国不愿意被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指的是
冷战时期的资本主义、自由主义阵营)认为“另类”,正在想方设法证明自己不是个国
际社会的“另类”,因而尽可能不采取、也不推广“中国例外论”。作为背景,冷战的
结束同时导致意识形态斗争走向终结,世界走向围绕“国家利益”而展开合作与竞争的
时代。在此情况下,就像中国领导人指出的那样,“姓资”还是“姓社”本身不重要,
重要的是发展。只要一个社会能实现健康发展,采取什么主义无所谓。任何国家的发展
进程再也不受意识形态斗争的影响,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对“68”或“G20
”峰会的积极参与,对于“G2”的自觉和谨慎以及中美几乎同时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
变化会议发表减排目标等,都体现着中国已经下决心努力扮演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者
”(stakeholder),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走出金融危机,共创和谐世界。
这一讨论实际上与中国人如何面对“中国模式”息息相关。据笔者观察,最近中国
知识分子越来越谨慎看待“中国模式”了,有一批人甚至主张“根本不存在什么中国模
式”。“中国模式”包含着许多种因素和关系,实际上指的是统治方式上的“第三条路
”,比如“法治而非民丨主”等。最近,美国、日本等有识之士也越来越觉得,无人走
过的、史 | j******n 发帖数: 21641 | 2 笔者仍不知明年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就像绝大多数中国80后对自己的未来一无
所知,茫然浮躁。唯一肯定的是,在今天的中国,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年轻人还
是中年人、领导人还是老百姓,都带着矛盾与困惑奋斗着,就像这一特殊国情和体制一
样,即使此时的“折腾”是在为未来的时间和空间付出无法收回的代价和成本。
不管今天如何,明天依然继续……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zt 新周刊 2009年底一篇文章 : 作者:加藤嘉一 : 去年,我拒绝了150个offer,留下来观察中国。社会主义以“低潮先生”的身份走 : 了2丨0年,似乎终于迎来了春天。中国模式“另类”吗?中国人的核心价值何去何从?国 : 家利益、普世价值和历史传统如何“三位一体”?2009年,“被”和“不折腾”是具有 : 代表性的产品。 : 2008年对笔者来说很不寻常。24岁的本命年,在华留学生活的基地——北丨京大学 : 的毕业年,使得2003年“非典”高峰时以“三无状态(不会中文、没有中国朋友、没有 : 人丨民币)”来到中国的笔者成为观察者和写作者。曲折而动态中的中日关系与中华人 : 丨民共和国,也迎来了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