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哪位是读历史的,帮陈清一下,看看下面的对不对。
相关主题
刘震云: 为了忘却的纪念——一九四二 (转载)豫灾报道与《大公报》停刊(z)
【年终征文】我心迷失《1942》(剧透慎入)武之璋:評馮小剛1942河南大飢荒
别样的致青春,从1942说开去真相1942:蒋介石是河南大饥荒的罪魁祸首吗?(组图)
《新闻周刊》印刷版停刊 (转载)蒋介石饿死人
初来贵版,奔个~~~~1942 vs 1962 zz
冯小刚电影《1942》中必须要被戳破的那些伪历史(图)那些绝妙的民国报纸标题
武之璋:評馮小剛1942河南大飢荒《1942》:不能遗忘的饥饿之轻
武之璋:評馮小剛1942河南大飢荒我心迷失《1942》(剧透慎入)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河南话题: 1942话题: 灾民话题: 豫灾话题: 救灾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i**********n
发帖数: 192
1
戳破:冯小刚电影新作《1942》中的那些伪历史(图) (ZZ)
讲述河南1942-1943年大饥荒的电影《一九四二》,在坊间已成热词。但可惜的是,无
论是电影本身,还是作为脚本的纪实原著,乃至于媒体对该段历史的诸多重新发掘,均
可谓是伪史当道。
本文所澄清的,只是这些伪史中的一部分。
电影《一九四二》海报政府压制舆论,不允许媒体报道河南饥荒?
重庆《大公报》1943年2月3日因刊载该报主持者王芸生的一篇《看重庆,念中原》
的社论,而被当局停刊三天。电影及许多媒体,均以此为据,认定国民政府当年压制舆
论,不允许媒体报道河南大饥荒[详细]。《大公报》被停刊三天,不是因为报道河南饥
荒,而是“指摘限制物价之失败”
《大公报》被停刊三天是实情,但其被停刊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该社论报道了
河南的大饥荒。据王世杰1943年2月4日的日记披露,其被停刊的真实原因是:“《大公
报》因指摘限制物价之失败,受停刊三日之处分。”王氏曾担任国民政府中央宣传部部
长,1942年12月7日刚刚辞任。以他的身份,自然知道《大公报》被停刊的真实原因。
换言之,报导灾荒并不犯禁,但指责政府限价不力则惹怒了当局。在《大公报》被停刊
之前,重庆《新华日报》对河南灾荒的报道至少已有40余篇
事实上,对于河南的灾荒,国民政府从来没有限制过媒体的报道。譬如重庆《新华
日报》,自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3日《大公报》被停刊这段时间里,据笔者的不完整
统计,报道河南饥荒的新闻,已多达40余篇;其中12月份的报道最多,具体如下表:入
陕豫灾民,陕省府设法救济1942,12,1豫省灾情志略1942,12,1[洛阳各界救灾工作
竞赛展期至本月十日](要闻简报)1942,12,3豫灾弃婴,捐款救济1942,12,4[傅作
义捐款万元救济豫灾](要闻简报)1942,12,5豫灾救济,洛阳各界热烈响应,米干主
教来渝筹赈1942,12,7救济豫灾,政府拨一万万元,卫立煌等发起扩大募捐1942,12
,8河南之灾,灾区来信痛陈饥荒1942,12,10灾民迁徙耕地荒芜,豫省当局规定代耕
办法,并筹措平粜基金及粮食1942,12,10[灾荒严重民食困难,豫省府通令禁止酿酒]
(要闻简报)1942,12,11救济豫灾,美援华会派员赴豫,主持发放该会赈款,陕省府
拨款收容灾童1942,12,13豫灾民相率流亡,每日到洛阳达数千,过去四个月已配送十
二万人1942,12,14救济豫灾,农行赶办第二批灾区款货,甘全省捐一日所得赈豫灾
1942,12,15洛粮价上涨,赈灾款已募四十余万1942,12,16前线将士同情豫灾,X战
区官兵节食助赈1942,12,18豫省募款救灾,年底可望达五千万元,鹿邑上蔡灾情益严
重1942,12,19救济豫灾,鲁山县献粮薪,各省纷纷捐款1942,12,20[新疆垦业银行
及山西省府均寄款救豫灾](要闻简报)1942,12,21蒋介石轸念豫灾,令在陇海沿线
设粥厂,豫建厅筹划明年春耕1942,12,28豫枪决污吏1942,12,29豫战区官兵赈灾,
每月自动减食两餐,蒋介石特电嘉奖1942,12,29[陆军某师某团,绝食一日赈豫灾](
要闻简报)1942,12,30国际友人协赈豫灾1942,12,31
重庆《新华日报》当时在国统区公开发行,其刊登的内容,和重庆《大公报》一样
需接受国民政府新闻检查机关的审查。但这40多篇关于河南灾荒的报道,没有一篇遭到
封杀处罚;《大公报》遭到处罚后,到1943年6月,据笔者不完整统计,重庆《新华日
报》对河南饥荒的报道数量,至少还有80余篇,具体篇名及报道日期,恕不再以列表一
一罗列。所谓国民政府不让媒体报道河南大饥荒,显然不实。实际上,无论灾前灾后,
对河南饥荒的报道,政府从未有过限制。《大公报》停刊三天,不是因为它报道了灾荒
,而是因为它抨击了政府。《大公报》被处罚之前与之后,对河南灾荒的报道同样从未
中断
或许仅以重庆《新华日报》为例,对部分读者而言说服力还不够。毕竟这是一份共
产党的报纸。但即便是被停刊三天的《大公报》,在被处罚之前,实际上已有不少对河
南饥荒的报道,这些报道也未受到当局的封杀和处罚。下面是笔者对该报1942年河南饥
荒报道的一份不完整统计:洛阳喜雨,豫购陕粮救灾1942,9,12豫请振代表昨谒徐部
长1942,9,15行政院决议救济豫灾1942,9,30视察豫灾(张继、张厉生奉派赴豫)
1942,10,1救济豫灾;豫枪决污吏1942,10,2宣慰豫灾民1942,10,7查勘豫灾1942
,10,8查勘豫灾,张继等由洛出发1942,10,25豫灾民移垦1942,10,29宣慰豫灾,
张继等返抵西安1942,11,5振济豫灾,中央将再拨款急振1942,12,3豫省积极救灾,
筹平粜基金,向富户借粮1942,12,10振济豫省灾民1942,12,28豫省灾荒目睹记1942
,12,28天寒岁末念灾黎1942,12,28
值得一提的是,《豫省灾荒目睹记》一文对河南灾荒严重程度的披露,丝毫不逊于
后来王芸生为之配发社评而惹祸的《豫灾实录》,该报道里有诸多惨烈的饥民死亡案例
,譬如“在宣城,一陈姓满门五六口由家长迫令长幼同时食砒霜自杀,在服毒后,邻居
概不往救,且曰:‘早死,少受罪!’”王芸生也为该报道配发了社论《天寒岁末念灾
黎》,但因未曾抨击政府的战时政策,两篇报道均顺利登出。1943年2月2日被停刊三天
后,大公报实际上仍在继续报道河南灾荒,据笔者所见,其报道至少持续到该年6月20
日,当日刊发了张高峰的前线报道《灾后话农情——河南新麦登场》。蒋介石不许报灾
、“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
电影及媒体惯说蒋介石不愿意救灾、“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流行的史料依据有
三份。这三份史料都有问题。冯玉祥的回忆绘声绘色,但李培基根本没去重庆报灾,怎
会挨蒋介石的骂?
其一是冯玉祥的回忆。冯氏1947年在美国写回忆录《我所知道的蒋介石》,其中说
道:“河南大旱,是人人都知道。这次旱灾是以叶县为中心,周围七、八百里,草根树
皮都被饥民吃光了。饿死的人不知有多少,遍地皆是,无法算计,就在这样惨痛之下,
蒋介石还向河南征粮。那位河南主席实在没有办法。大胆的向蒋介石说:‘旱灾太厉害
。’蒋介石把桌子一拍,就大骂起来说:‘一点廉耻都没有,一点人格都没有,就是胡
造谣言,我知道河南全省都是很好的收成,而你偏说有旱灾!’无人格长,无人格短的
骂了一个钟头。可见对于人命毫不关心。”上一期专题《1942年河南饥荒人祸分析》已
经考证过,冯氏所谓的“那位河南主席”,名叫李培基,在中央派人前往河南调查之前
,李氏一直竭力在做的事情,不是报灾,而是在瞒灾。被河南各界推举前往重庆报灾的
杨一峰,“在重庆查出了当时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向中央所呈送的报告,说河南的粮食收
获还好。”事实恰恰和冯玉祥所言相反。李氏既然从未面见蒋介石痛陈灾情,后面所谓
“无人格长,无人格短的骂了一个钟头”的情节,显然只能出自冯玉祥的捏造杜撰。郭
仲隗说“中央不准报灾亦不救济”,但河南军方曾多次报灾,并因此与豫省府正面冲突
第二份史料,是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郭仲隗晚年在《江流天地外》一书中的回忆
。据郭氏说:1942年,我续任第三届国民参政员,是年河南大旱,除少数水田外,一粒
未收。中央不准报灾,亦不救济,我以参政员奔走呼号,不遗余力,“结果河南饿死了
500多万人,河南主席李培基只报了1602人,开政治上未有之奇”。郭氏说“中央不准
报灾,亦不救济”,全然不是事实。真实情况是:汤恩伯、蒋鼎文、李家珏等河南军方
高层均曾向重庆报过灾,但河南省政府方面则一直瞒报灾情。军、政双方的这种分歧,
在1942年9月的西安王曲军事会议上曾有一次正面冲突,冲突的结果,是蒋介石“决定
1942年河南军粮配额(从420万石)减为250万石”。详情可见上期专题。[详细] 如果
不相信河南有灾,不愿救灾,如此大幅度地减少河南的军粮配额干什么呢?但减而不免
,则很显然与河南省政府的灾情报告有关。郭所谓“以参政员奔走呼号,不遗余力”,
是在1942年10月30日,此时,河南各界推派的赴渝报灾三代表杨一峰、刘庄甫、任兆鲁
已经顺利将河南灾荒的实况转达给了蒋介石。杨一峰后来回忆说:“弟当时被河南各界
推为赴渝呼吁三代表之一,据所知中央了解河南灾况,并非由于豫籍参政员郭仲隗先生
之呼吁。……郭参政员之呼吁,可能是以后之事,与中央之推派大员赴豫勘灾无干。”
王芸生说陈布雷告诉他“委员长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其实只是王芸生的杜撰
第三份史料,是60年代王芸生、曹谷冰撰写的《1926年至1949年的旧大公报》,该
文声称:“(《大公报》被停刊后)王芸生曾为此向陈布雷询问究竟,陈布雷说:‘委
员长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说是省政府虚报灾情。李主席(培基)的报灾电,说什么‘赤
地千里’、‘哀鸿遍野’、‘嗷嗷待哺’等等,委员长就骂是谎报滥调,并且严令河南
的征实不得缓免。’这可见蒋介石刚愎自用、不恤民命的作风。”在李培基没有报灾这
一点上,王芸生和冯玉祥一样,赤裸裸地撒了谎。陈布雷时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
,李培基并未报灾,陈怎么可能向王芸生讲那么一大段李培基报灾被骂的情节呢?这段
情节显然是王芸生60年代时杜撰的。再者,此时已是1943年2月,重庆派往河南调查灾
情的张继、张厉生等人1942年10月份就已经到了河南,饥荒的实际情形早已通过他们传
回了重庆,政府的救灾工作已经全面铺展开来,陈布雷怎么可能罔顾事实,跟王芸生说
什么“委员长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说是省政府虚报灾情”呢?唯一的解释,只能是王
芸生在60年代伪造了这段历史。记者白修德报道灾情之后,政府才被迫开始救灾吗?
www.6park.com
美国记者白修德1943年3月22日曾在美国《时代》周刊上报道河南饥荒。白氏晚年
在其回忆录里引用一位“梅根神父”的来信,认为正是因为自己的报道,才迫使无心救
灾的国民政府行动了起来:“自从你走后并且发出了电报,粮食就从陕西沿着铁路线紧
急调运过来,……省政府也忙碌起来了,到处开办了临时伙房。……军队也拿出了他们
的一部分粮食,发挥了很大作用。”电影乃至多数国内媒体照搬了白氏晚年的这一说法
[详细] 。但事实并非如此。白修德在《时代》周刊报道灾荒时,中央及河南的救灾工
作早已全面展开
自1942年9月9日西安王曲军事会议上,以蒋鼎文为首的河南军方向蒋介石报告了灾
情实况之后,尽管以李培基为首的河南省政府仍然对饥荒的严重程度持保守态度,但河
南省政府的救灾工作,已不得不立即展开。9月16日,李培基迫于中央压力,正式成立
河南省救灾委员会;9月28日,李培基正式发表讲话,提出“今后本府决定将救灾一项
,定为中心工作。”此后,整个河南省政府的运转,即彻底转入救灾模式。王曲军事会
议上,中央直接减少了河南的军粮配额,并立即从陕西开始向河南运粮。
总体来说,1942年9到10月间,可视为中央及河南地方救灾工作的第一阶段。其内
容,主要侧重于调查灾情及救灾计划、办法的拟定。调查方面的主要工作,是查勘各县
灾情实况,详细记录“充足、自足、不足、待救”四种户口;具体的救灾计划和办法则
依据上述调查制定。1942年10月到1943年1月,可视作救灾的第二阶段。此一时期,各
项救灾工作均已分别展开。中央发放了三次急赈款;河南省政府自筹赈款500万,并在
陕西购得麸皮300余万斤运回发放,地方亦筹款1000万。针对流民的各种以工代赈(主
要是兴办农田水利,如疏通河道,开凿水渠等)也搞了起来。最关键的粮食问题,先是
向第一战区长官部借了后方的囤粮3.5万包,又向汤恩伯部借粮160万斤,军队节食麦
300万斤以及向陕西省购买的存麦2万包,都分别发放了下去;各县所存的仓谷,也勒令
必须在1943年麦收之前全部散发给灾民;其他如查封大户存粮、设置粥厂、组织募捐等
工作,均是在此一时期大规模展开的。对逃荒的灾民,则根据其逃荒的主要路线沿途设
置救济站,供给灾民吃住。
也就是说,白修德3月22日在《时代》杂志上刊文时,上述救灾工作,均已全面展
开。“粮食从陕西沿着铁路线紧急调运过来”不是白修德报道后的结果;“省政府也忙
碌起来了”也不是因为白修德的报道;“军队也拿出了他们的一部分粮食”的时间更远
远早于白修德的报道。白氏在灾区不足20天,走马观花的报道并不可信。当然,1943年
麦收(6月份)前的四个月是灾民最困难的时期,旧储已尽,新粮未收;同时,3月份也
是政府救灾工作最艰难的时刻,本地储粮已发放殆尽,外部运入粮食又非常艰难——正
如亲延安的美国外交官谢伟思所说的那样:“正常时期,粮食可以从四个方面运进河南
。而现在这些运输线有三个方面都控制在日军手里。来自陕西的第四个方面运输能力受
到严重限制,因为在潼关到灵宝之间80公里的这一段铁路,正处在日军大炮射程之内”
,所以,白氏在河南看到的灾情之惨烈,确属事实;但白氏认为当局此前不救灾,自己
使灾荒成为国际新闻后才开始救灾,则只是他个人的一种想当然而已。美国外交官谢伟
思1942年11月在河南的观察,比白修德要准确得多
谢伟思1942年11月也在河南,他的观察比白修德要可靠得多。据谢氏记载:“粮食
现在也正在运往河南省,但数量很小。……潼关火车站站长说,他不知道运粮的吨数,
但他对我说每晚通常有两列火车东驶,每列平均10节车皮,容量15到40吨不等,可以设
想平均载25吨。据我所见,东行列车所载货物全是粮食。因此,我估计一个月至少可向
河南运进1.5万吨粮食。火车驾驶极端困难和危险,要于夜间在日军炮火的交叉射击下
行进。几乎所有桥梁都被破坏了。需要走临时修筑的弯道。为保持铁路畅通,铁路职工
表现了极大的英雄主义和智慧。”如果谢氏调查到的数据是准确的,那么这就意味着从
陕西到河南的唯一一条铁路,即便“东行列车所载货物全是粮食”,一个月也只能向河
南输送三千万斤粮食,而河南国统区的灾民,据美国救济委员会的调查,有一千多万人
,也就是说,每人每月只能从这唯一的铁路上获得三斤粮食而已。这恐怕才是1942-
1943年河南大饥荒最终饿死人数众多的主要原因。如果把视野放宽一点,更不难发现,
1942-1943年河南大饥荒,其实只是1942-1943年“中原大饥荒”的一部分,河北、山西
同样是重灾区——据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下达的一份文件《限期完成粮食吸收调剂工作,
救济灾区,保证春耕》记载:“目前五、六分区灾情至为严重,约近半数人民已无粮可
食,饿死者日有所闻,春耕已陷停顿,必须以全区力量之支援,始克渡过难关。”这份
文件的签发日期是1943年3月25日,恰是白氏在《时代》刊文的时间。中共在河北、河
南交界地带的抗日根据尚且“约近半数人民已无粮可食,饿死者日有所闻”,自不难想
象陷于日军三面包围交通不畅的河南国统区会是何等情状。蒋介石让前线部队撤退,想
把灾民当包袱甩给日本人?
电影里有蒋介石拟弃守河南、让前线部队撤退,把灾民当成包袱甩给日军的情节。
学者们中也有人撰文说:“为了拖垮敌人,人民又成为敌我双方的人质。……日占区不
仅严禁灾民向日军后方流亡,而且刻意将灾民向国统区、共产党控制区驱赶,使之构成
中国方面的压力。至于中国方面,在这个时候,第一,没有积极救助;第二,其实也期
望这些灾民流亡到日占区、他方占领区。” [详细] 这些说法,与史实相距可谓十万
八千里。河南省政府曾明确下达命令,要求各县协同国军“制止良民逃往敌区”
说政府“没有积极救助”,何谓“积极”?若以“效果显著”来定义“积极”,那
么政府很显然没有做到;若以“尽力”为“积极”,则政府可供指摘的地方并不多。至
于基层政权空洞化、腐败化,无法将救灾措施落到实处,则实在是国民政府贯穿整个大
陆时期的痼疾。但若说政府“也期望这些灾民流亡到日占区、他方占领区”,则纯属诛
心之诬蔑。政府若有如此期望,就不会沿着灾民逃往陕西的路线设置那么多的救济站。
更何况,河南省政府当年还专门出台过规定,命令各县严防灾民逃往敌区,该命令要求
:“(1)各游击区各县应将奉拨振款立即查放,并向受振灾民剀切宣达中央德意以资
感召。(2)各县应督率地方各界扩大举行救灾运动,设法募集款粮随时散放。(3)各
县应切实督饬所属团队协同国军,在通往地区地点设哨盘查,制止良民逃往敌区。(4
)如遇敌军抽集我壮丁难民,应随时随地予以武力驱逐,以粉碎敌寇阴谋。”(《河南
省政府救灾工作总报告》)政府非但不曾“期望这些灾民流亡到日占区”,更不曾有过
把灾民当成包袱甩给日军的想法。1943年蒋介石确实从前线撤回过一支部队,但目的是
为防止该部队起义倒向中共
不过有意思的是,1943年,蒋介石还确实曾经从河南前线撤回过一支部队,即赵寿
山的第38军。但这并不意味着蒋介石想要放弃河南,直到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之
前,国军在河南的防线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后移。赵寿山的38军当时驻防豫北郑州、广武
一带,其之所以被从前线撤回,原因不是灾荒,而是蒋介石和汤恩伯均认为这支部队已
被共产党同化控制,放在前线随时可能举旗易帜,故先将其从前线调回巩县“集训”,
实质上是将其置于国军的控制之下,稍后又将亲中共的军长赵寿山调往重庆中央训练团
将官班“受训”。对于这段历史,中共郑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著的《中共郑州党史
》有详尽的记载。据该书称,该部队早在1927年就有了共产党组织,曾被毛泽东誉为统
一战线工作的典范;1940年驻防巩县时,“该部地下党,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
…进行了起义的酝酿和准备”;1941年秋,汤恩伯对该军丧失信任,认为其随时可能转
投共产党,故其中央军“对38军形成了包围圈”,“中共38军工作委员会”因此“同赵
寿山军长经过多次研究,准备应变措施和起义方案”;“1942年春,38军工委利用部队
整编和人事变动的机会,将地下党员调到关键岗位。夏,又将教导队和干训班毕业学员
中120名党员分配到全军任职,准备对付突然事变。”1942年秋,赵寿山派代表去延安
汇报情况,要求部队起义,“毛泽东指出:部队要做好起义的腹案和准备,不要公开打
红旗,要打地方部队抗日同盟军的旗帜。……起义时机,一条是在蒋介石要武装吞并并
不能继续生存时;一条是日本人大举进攻,国民党大撤退,部队留到敌后时。”38军内
部的这些变化,重庆方面早有知晓,故而才会在1943年10月将部队从前线撤回,与灾荒
则毫无关系。日军用军粮救济中国灾民?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在飞机上巡视河南灾情,要求日
军以军粮赈济中国灾民。军官们疑惑不解:“……可是他们是中国人啊!”冈村说:“
别忘了,他们首先是人!”日军对灾民的救济情况究竟如何?刘震云:“一九四三年,
日本人开进了河南灾区,这救了我的乡亲们的命。”
关于日军对灾民的救济,刘震云的纪实作品《温故一九四二》里表达得更加极端:
“……河南人没有全部被饿死,很多人还流传下来,繁衍生息,五十年后,俨然又是在
人口上的中国第二大省。当时为什么没有死绝呢?是政府又采取什么措施了吗?不是。
是蝗虫又自动飞走了吗?不是。那是什么?是日本人来了。一九四三年,日本人开进了
河南灾区,这救了我的乡亲们的命。日本人在中国犯了滔天罪行,杀人如麻,血流成河
,我们与他们不共戴天;但在一九四三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的河南灾区,却是这些杀人
如麻的侵略者,救了我不少乡亲们的命。他们给我们发放了不少军粮。我们吃了皇军的
军粮,生命得以维持和壮大。当然,日本发军粮的动机绝对是坏的,心不是好心,有战
略意图,有政治阴谋,为了收买民心,为了占我们的土地,沦落我们河山,奸淫我们的
妻女,但他们救了我们的命。”但事实是,刘的家乡延津早在1938年就沦陷了,他的“
乡亲们”恰恰饿死在日军统治下
《温故一九四二》这篇纪实作品,以刘氏对自己家乡河南省延津县1942-1943年饿
死人的情形的调查为主轴,辅以各种历史档案文献构筑而成。刘氏在作品中引某“四九
年之前的县书记”的回忆,称其家乡延津县饿死人“总有个几万人吧”。但刘氏始终没
有告诉他的读者,他的家乡延津县,早在1938年就沦陷了。他在延津县的“乡亲们”被
饿死,与国民政府并无关系,所谓“一九四三年,日本人开进了河南灾区,这救了我的
乡亲们的命”,纯属胡说八道。1943年,日本人也没有“开进河南灾区”,此一时期,
国军的防线并未有过大幅度的后移。日本不但没有“开进来”救国统区灾民们的命,连
沦陷区灾民们的命,也没有救。沦陷区的灾情同样严重,日军没有主动放粮的记载,伪
省府也无力救灾
回到冈村宁次。笔者在《冈村宁次回忆录》里没有查找到冈村曾前往河南巡视灾情
的记录。电影里的这个桥段,当属杜撰。但冈村在1942-1943年中原大饥荒期间,确曾
有过个人捐款,具体捐款数目,笔者看到两种,一种说是8万元,另一种则称是2.5万元
。至于日军在河南“以军粮赈济中国灾民”,笔者也未查阅到任何史料。但在同属冈村
宁次管辖的山西沦陷区,1943年也同样灾情严重,日军并未主动放粮,偶有放粮的记载
,也是在受到灾民攻击之后的应急举措——譬如“正太路阳泉车站为日军粮食集中地,
1943年3月,各地灾民数以万计先后集中到阳泉车站。在(中共)城工人员的组织下,
进行向日军要粮斗争,捣毁日军粮库多处。阳泉灾民300余人,从3月20日起包围了日军
司令部3天,迫使日军将抢来的粮食拿出一部分分给灾民。”(《山西通志》)
日军未曾放粮,当时主持河南沦陷区政务的伪河南省政府,在救灾工作上也乏善可
陈。1943年3月上任的伪河南省省长田文炳,素有清廉、干练的名声,长期与中共保持
秘密联系,据田氏的女儿田淑平回忆:“1943年,河南省闹蝗灾,人民纷纷逃难到湖北
、安徽等省。这些邻省不愿接纳灾民,田便以省长身份同两省协商。几经周折始得应允
灾民入境。这虽不能根除灾民的疾苦,但相对来讲减少了一些灾民的死亡。同年秋天,
田还筹集粮食赈济灾民。”田氏在沦陷区救灾方面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令从开封到
海州(连云港)对开一列火车,专供灾民携故衣登车去徐州一带换回玉米等物,以解粮
荒,不使饿死。”田氏的救灾举措仅限于此,因为粮食全部掌握在日本军队手里,在秋
收之前,除了把灾民输送出去,田氏别无他法。而在田氏上任之前,据谢伟思1942年11
月的观察,“在日军占领区,没有进行任何救济工作”,谢氏的这个观察应该是准确的
,田文炳之前,伪河南省省长是陈静斋,此人盘踞河南四年,恶名远播,据曾任伪河南
省宣传处长的刑汉三回忆,此人“在职的时间大约比田多五倍,但坐在办公室办公的时
间可能还没田多”,清廉、干练的田文炳尚且救灾乏术,无心民瘼的陈静斋当政时期,
救灾工作开展得如何,自然可想而知。沦陷区此一时期饿死多少民众,因在日军控制之
下,并无数据,但可以参考丁玲1944年的《一二九师与晋冀鲁豫边区》一文,该文援引
晋冀鲁豫边区的统计数据,称“太岳区由豫北各地逃来难民前后不下二十万,太行区也
吸收了四五万外来灾民”,豫北全部属于沦陷区,在日军严密防范沦陷区难民外逃国统
区和共占区(日军此一时期壮丁紧缺)的前提下,二十万灾民越过封锁线逃亡到中共根
据地,已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其他逃往更广阔的东部沦陷区及国统区的灾民,更不知
有多少了。重庆《新华日报》1943年2月16日即曾有名为《豫北敌占区民众水深火热,
灾情严重多易子而食,敌多方榨取裹粮而去》的报道。结语
关于河南1942-1943年大饥荒,市面上可见的报道里,还有太多太多的伪历史。譬
如说汤恩伯不救灾,兵败时库存还有100万袋面粉。稍微用脑子想想,也知道这种证据
站不住脚——汤氏兵败是在1944年4月,灾荒1943年秋就告一段落了;汤氏40万部队,
在灾荒已过的1944年库存半年军粮,与救不救灾哪里有半毛钱关系?再如媒体报道里常
见到一个细节,说为白修德往纽约发稿的那个电报员被蒋介石杀害了,但只要稍稍用心
去翻一翻白修德的回忆录原文,可以看到那里分明写着“我猜想……”,其实连白修德
自己都不确定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正直的电报员。
广告语真的很好,“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必须面对的真相”;只是,在伪历史
里“温故”,最后“知”的,会是什么“新”呢?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我心迷失《1942》(剧透慎入) (转载)初来贵版,奔个~~~~
一日之德,增寿一纪 (转载)冯小刚电影《1942》中必须要被戳破的那些伪历史(图)
1936年四川饥荒惨象:死尸肉卖500文 活人肉1000文(图)武之璋:評馮小剛1942河南大飢荒
没人讨论薛岳将军?武之璋:評馮小剛1942河南大飢荒
刘震云: 为了忘却的纪念——一九四二 (转载)豫灾报道与《大公报》停刊(z)
【年终征文】我心迷失《1942》(剧透慎入)武之璋:評馮小剛1942河南大飢荒
别样的致青春,从1942说开去真相1942:蒋介石是河南大饥荒的罪魁祸首吗?(组图)
《新闻周刊》印刷版停刊 (转载)蒋介石饿死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河南话题: 1942话题: 灾民话题: 豫灾话题: 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