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周泽雄:审查制度下的艺术惊魂
相关主题
说说《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转载)美国人眼里丑化了的ASIAN
青蛇的OST还是那么灵最近心情稍有好转
汪国真与路遥:意识形态的获利者zz做个调查,关于《佐罗的面具》
【华夏文摘】心安:回国观光掠影- -杂感 读书乐(一)《老人与海》好看吗?
【1617】群星荟萃的动画诗篇《The Prophet》推荐个老片子untouchable
武训传 (转载)Re: 杰森斯坦森新品《巨齿鲨》怎么还有中国人?
奔过的id核对一下Once 平凡的知音
[征文] 2012年看的新电影响应飘飘同学号召 推荐一部电影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电影话题: 武训话题: 艺术话题: 审查话题: 艺术家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j******n
发帖数: 21641
1
【审查员的利剑深深刺入了自由表达的心脏。——美国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厄尔&#
8226;沃伦,时代电影公司诉芝加哥市反对意见】
一部尘封了六十一载的电影《武训传》,不经意间,解禁了。没有正式的官方解禁
令,DVD版《武训传》已经在亚马逊中国网站等正规场所公开销售。也许,是漫长的时
间,使官方解禁令变得滑稽和多余,毕竟,电影的法定版权保护期限,也不过50年。当
然,比版权保护法更要紧的,是一种经常托名为“政治”的权力元素,当这种元素秉承
怪异暧昧的传统,且历来对“坦诚透明”的做法不以为然,历来迷恋于谋略化操作手法
,则《武训传》的“新生”仍随时可能受到追究。发行《武训传》的片商想必深谙此中
机关,故在DVD版封套上,小心缀上“仅供研究”字样,以规避天知道何时会猝然驾临
的追惩。
2011年,崔永元、陈道明、冯骥才等多名政协委员曾提交“给‘争议电影’松绑”
的提案,其中包括《武训传》《清宫秘史》《苦恋》等多部国产老电影。据崔永元透露
,提案已遭驳回。可见,若遵照有关机构驾轻就熟的暗箱式仲裁法,《武训传》仍得设
法去“政治计生办”申领一张出生证明。——当然,没有那张证明,曾被称为“新中国
第一禁片”的《武训传》目前仍能公开销售,肯定反映了若干时代进步。针对艺术的禁
令终于不复往日“天网恢恢”、“威加海内”之勇,民间渠道、民间力量虽还不具备抗
衡之力,至少已能获得局部突围。从共建良性文化环境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正确方向,
毕竟,离开了民间自生自发的活力,艺术的发展和兴盛势必无从谈起。
今人审视《武训传》,或许会奇怪它当年遭禁之由。义丐武训的故事,久播众口,
奉持不同统治理念的清廷和民国政府都曾对他予以表彰;事实上直到今天,秉着自发的
良知,人们仍对类似人物满怀嘉许和感恩,是以我们不时会从报刊上读到某贫苦老汉多
年来默默资助若干贫困学生的超级事迹。依据现代理念,一些人即使觉得不必对此类人
物大加揄扬,所持理由也肯定不是否定武训本身,而是认定,兴办基础教育乃是政府的
法定职责,过度推崇民间力量,有可能对政府职责构成不必要的开脱。因此,倘若连讲
述武训的嘉言懿行都会遭逢政治大难,人们就不识教训何在了。你能想象有人因为号召
学雷锋而受到惩处吗?所以,一旦严酷的政治批判当真发生了,人们受到的与其说是艺
术教训,不如说是心理惊骇;骤遇此种惊骇,大概只有极个别心肠别致的家伙,才会受
到鼓舞,如文革期间的姚文元和浩然,大多数具有正常情感的艺术家,本能反应只能是
颓然搁笔。
《武训传》的遭禁之由,确切地说是触及了某位领袖的奇特观感,而这种观感又充
溢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特征,人们无法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鉴于这位领袖拥有
将即兴观感“四海翻腾”为一场全国性批判运动的能量,被批判者除了一头雾水和战战
兢兢,并不能得到丝毫明确告诫,这便等于让他们集体进入一种热锅蚂蚁兼无头苍蝇的
情境。当局轻易宣布禁令,已经够让人沮丧了,宣布的禁令还每每让人摸不着头脑,那
就会直接抵达绝望与恐怖。从“杀一儆百”的角度看,以雷霆万钧之势将一部别人绞尽
脑汁也看不出有何异样的电影宣布为“毒草”,的确可以用最短时间营造出万马齐喑的
气氛。以我之有限见识,张艺谋先生1994年根据作家余华同名小说执导的电影《活着》
至今长锁深宫,亦属此类。我读过小说,也通过某种渠道看过电影,对照来看,假如两
者中非得禁止其一,封杀小说的理由倒还勉强好找些。因为,电影已对小说过于凄凉的
情节(所有主要人物一概死于非命)作了调整,给主题好歹涂抹了一丝光亮。通常,这
类涂抹总会投检查机关所好,谁知结果恰恰相反:添加了光明尾巴的电影至今深居冷宫
,小说却在公开渠道长销不衰。对此,明智之士的第一反应,只能是目瞪口呆。
作为一门伟大艺术,电影自有其奇特之处,如果我们视自由意志为艺术创作的唯一
内核,那么对电影来说,它与生俱来的难题,就是如何保全创作者的自由意志。这份保
全通常总是无比艰难,即使没有外力封杀,电影自身的内讧式结构,也会造成深重不谐
。我们很容易将除电影之外的其他作品,归功于某位作家或艺术家,有曹雪芹方有《红
楼梦》,有“吃土豆的人”方有梵高,但电影里的“那一位”却不那么容易确定。诚然
,离开了编剧的“第一推动”,一部电影根本不会存在,但极少有人记住编剧的大名,
特地冲着编剧名头去影院的观众,我们几乎从未听说过;也许,写过《广岛之恋》等非
凡剧本的玛格丽特•杜拉算是一个例外。导演们总会倾向于将自己看成决定电影
成败的关键因素,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观众更多时候却只买大牌明星的账,因此,大
明星们同样有理由把自己看成决定性因素。诺贝尔文学奖只要颁给一位作家就可以了,
一部影片却可能获得两位数的奥斯卡奖项,这个事实说明,电影之所以成功,乃是众多
各擅胜场的艺术家通力合作的结晶。合作必然包含妥协,只要存在妥协,电影就不可能
仅仅体现某位艺术家的艺术意志。更重要的是,那些从不为观众所留意的幕后角色,如
老板和制片人,常常更能左右影片的动静。鉴于电影总会牵涉相当的财力,投资者的意
愿遂变得至高无上;因投资巨大之故,电影对市场的屈服,也较其他艺术来得本质和剧
烈。个别作家可以声称为未来写作,电影若不能进入当季的主流院线,则立马意味着失
败。——上述难题,均随电影与生而俱来,仅仅对付这些自身困境已经够麻烦的了,假
如在这些难题之上,还要费心打探检查机构阴晴不定的神情,随时提防政治判官神出鬼
没的责难和封杀,电影作为一门伟大艺术的自由意志,只会更加涣散。
正由于投拍一部电影需要牵涉众多人力财力,所以,针对某部禁片的禁令,其负面
影响不可能止步于那部倒霉的影片,它必然会以杀鸡儆猴的方式,阻止、吓退所有效尤
者。悬为厉禁较之表彰先进,总能更有效地确立示范效应,比如,封杀一部涉及反右或
文革题材的电影,足以确保这两个题材长期成为表达的禁区,然而站在艺术创作和人类
良知的角度,这两个题材原本是多么诱人,电影工作者若深入其中,将有望在人性领域
奉献出何等深刻的作品。迫使艺术家在如此诱人的题材面前长期噤声,不仅对艺术发展
有害,也会深深损害吾族吾民的良知。对这种极度可悲的结果,遗憾的是,我们从未在
检查大员的脸上看出一星愧疚之色。作为对照,我们的影视屏幕上,遂没完没了地充斥
着打打闹闹的清宫戏、打斗片。个别官僚不思进取的野蛮审查,却要全体国人承担其愚
蠢后果,这真让人感叹无处说理。
回想电影的发展史,一个不幸的事实是,电影之所以在所有艺术中最容易受到权力
的打压,恰恰由于其天生一股超凡影响力。今年一部获得奥斯卡11项提名的3D影片《雨
果》,情节中包括了一段电影的早期发展史。影片忠实展现了如下史实:电影的发明者
、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对自己发明的玩意并不看重,为此,他们以高卢人的高贵和傲
慢,拒绝了同胞乔治•梅里爱向他们购买一台摄影机的请求。魔术师梅里爱,作
为第一位搭建摄影棚并使电影走向市场的艺术家,其辉煌只持续了短短几年,终因观众
兴趣不再而被迫销毁、变卖所有设备,晚年只能在车站附近靠经营一家小铺子艰辛度日
。是格里菲斯为代表的美国早期电影人,及时挽救了电影,使其避免沦为昙花一现的娱
乐杂耍;电影史还告诉我们,列宁统治下的苏联艺术家,同样居功至伟。列宁也许是当
时政治家中最早看出电影无穷潜力的人,早在1907年,列宁就预见到电影在各种艺术中
具有的突出力量,并认定它将成为“教育群众的最有力工具”。这份认识的前瞻性和卓
越性,前人着墨较多,但其负面性也需要公正指出。当天性自由的艺术,猛然被派定一
种政治工具的使命,用来“教育群众”和强化意识形态宣传,则电影在荣膺重任的同时
,即已付出艺术元阳大损的代价。毕竟,艺术家的抱负和追求,不可能与政治家的统治
理念契合无间,政治人物一旦对艺术家提出过多要求,甚至要求艺术家充当政治仆役,
艺术势必遭受深重内伤。所以,虽然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为代表的苏联艺术家曾为电
影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但电影受制于统治者的强力并沦为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先例,
也恰在那时被早早地锻炼成精。电影的影响力被估量得越高,权力部门对电影的警惕与
控制也就随之加强。并不意外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两个拥有“动物庄园”式统治
力的国家——苏联和德国,都曾在电影早期发展史上取得辉煌成就。受惠且受制于当局
的宣传渴望及权力意志,致使电影在豢养者的羽翼下,获得某种变态发展。如“第三帝
国”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颂赞希特勒的名作《意志的胜利》,即可视为电影
史上一朵娇艳的“恶之花”。
宣传欲望与审查制度,是一种孪生关系,这是沃尔特•李普曼的精彩归纳,
他说:“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审查制度,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宣传”
。宣传与欺骗的孪生性,也一目了然,从结果上看,两者几乎是同义词:对甲事物的突
出强调,总会导致乙丙丁受到遮蔽和扭曲。强调的深度与扭曲的烈度,恰成对照。这个
道理,几乎也可验诸物理世界,比如摄像机镜头就是如此:强化近景,背景必然虚化。
当电影成为政治的工具性祭品,加强审查就是其必然结果。鉴于我国对苏联政治、
文化结构曾有过亦步亦趋的追随,导致我们对电影的审查过于专注和持久,且迟迟缺少
够格的反省。审查并不必然意味着干涉,实际上,对电影的审查在各个国家都曾不同程
度地存在,美国也不例外。直到今天,好莱坞制作的影片仍需接受事先审查,但审查内
容通常仅限于色情内容;至于荒唐的审查及禁令,在民主国家大多已成为往事和谈资了
。虽然美国人最为看重的宪法第一修正案,目前仍没有在法律层面对电影构成明确保护
,但结局却没有变得糟糕,这是因为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的不朽名言——“如果有检查
言论的权力,那也应当是人民检查政府的言论,而不是政府检查人民的言论”——在彼
邦已深入人心,所以瑟古德•马歇尔法官曾经说道:“如果第一修正案有所意味
的话,那么它意味着一个国家没有权力告诉一个人,独自坐在自己的屋子里,应该读什
么书,看什么电影。”至于联邦最高法院那些受人尊敬的大法官,他们最为默契的行动
,就是反对一切试图给自由表达增加桎梏的行为。
传闻,最近我国一部影片被禁,理由竟然是“歪曲人民警察的形象”。此事若属实
,真让人懊丧无比。熟悉好莱坞的观众大多知道,好莱坞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编派政
府的丑闻秽行。美国政府是否无恶不作,我们不敢轻言,但在好莱坞的镜头里,美国政
客早已无恶不作了。在美国银幕上,冠冕堂皇、魅力四射的纽约市长,可以是一个循私
枉法的混蛋(《市政厅》);马萨诸塞州参议员可以勾结黑道,为恐怖分子制造核武器
添砖加瓦(《黑暗边缘》);意欲问鼎白宫的现任副总统,早年竟然下令屠杀中美洲某
个村庄的所有百姓(《赤焰战场》)。其他民主国家电影艺术家的表现也不甘人后,罗
曼•波兰斯基前年执导的电影《影子写手》,更是将英国前首相刻画成战犯及美
国中情局的间谍,影片还不加掩饰地鼓励观众联想到托尼•布莱尔……这种程度
的揭露,已经无限接近艺术夸张了,以至我们不得不想,是否他们那里的政治环境过于
清明了,以至闲极无聊的电影人,只能靠虚构政治罪恶来增加票房?反观处于转型期的
中国,明明腐败深重,贪官污吏层出不穷,诸种社会矛盾及官民冲突在“维稳”情境下
此起彼伏,相关审查大员却还坚守一颗颟顸的婆心,以驼鸟的智力坚信:只要某些形象
禁止在银幕上出现,就能成功抹除人民大脑中的相关印记。这到底算一种现代文化管理
还是原始巫术?对人民百般戒备,总是假定自己是百姓的思想保姆,是一种早被人类文
明抛弃的昏庸意识。它昏庸到这种程度,以至默默操守此术的人,也不敢公开声张它,
因为此法的本质是对人民的蔑视和侮辱。在我国致力于走向民主的进程中,这种思路及
做法,迫切需要清算和纠正。相形之下,我们一边连批评几声警察都会如临大敌地反对
,一边却有能耐耗费巨资把奥运会开幕式弄得灿烂无比,个中讽刺和难堪,几如芒刺在
背。
后人判断前朝,常因袭一套偷懒做法:依据不同的禁忌来判断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
。今人频频挂在嘴边的“黑暗中世纪”,依据往往只是出现在那个千年里的若干宗教审
判,人们也会根据《尤利西斯》等名著之遭禁,来断言某些时代的蒙昧性。后之视今,
八成也是如此,假如我们的审查大员依旧热衷借助行政禁令来制造艺术冤情,整个时代
及所有时代中人,在后人眼里都将沦为笑料。这并不公正,正如中世纪的欧洲也有开明
之士,当今中国更不乏良知之士和大量可敬公民。个别官吏的昏庸固然会轻易贬低数代
人的努力,数代人的努力及梦想却不应随着他们的昏庸而一并葬送。艺术自由与公民自
由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就此而言,捍卫电影的自由表达,与捍卫我们作为公民的权
力,是一回事。艺术一旦惊魂不定,公民权利势必同步下坠,此乃天地间最为直白的道
理。
来源: 《同舟共进》2012年5月号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响应飘飘同学号召 推荐一部电影【1617】群星荟萃的动画诗篇《The Prophet》
前两个月武训传 (转载)
想找一部电影奔过的id核对一下
问一部美国科幻电影的名字[征文] 2012年看的新电影
说说《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转载)美国人眼里丑化了的ASIAN
青蛇的OST还是那么灵最近心情稍有好转
汪国真与路遥:意识形态的获利者zz做个调查,关于《佐罗的面具》
【华夏文摘】心安:回国观光掠影- -杂感 读书乐(一)《老人与海》好看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电影话题: 武训话题: 艺术话题: 审查话题: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