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i 发帖数: 1 | 1 近两年,各地纷纷出台职称评定政策,旨在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少高校也在
进行相关职称改革,并且引起热议:
● 202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称评审结果出炉。没有足够“达标”论文的水建学院
教师裴金萍凭借39年来全身心扑在教学一线的赫赫战绩,晋升为教授;经管学院教师石
宝峰,由于积极建言咨政,撰写的咨政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写入国务院相关文
件,破格晋升教授;理学院教师宋世德得益于主编了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副教授直聘为
教授……
● 去年,威海职业学院第五聘期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在校内外引起热议:1名教授、4名
副教授因为业绩处于同级竞聘岗位末尾被降级低聘,同时有14名青年教师则因业绩突出
而被破格直聘为副教授。
● 常州大学推行的“低职高聘”人事制度,即在岗位聘任中,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
念,不唯年资阅历、职称职务,只比业绩贡献,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破格晋升制
度,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从“副教授七级岗”竞聘到“教授二级岗”,以“讲
师”身份竞聘到了“教授三级岗”……因为“低职高聘”,该校不少教师通过该制度成
功竞聘上岗,很多人奖励性绩效工资都实现了翻番。
……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迎重大改革
高校教职员工职称评定一直以来是关系其切身利益的关键。在职称制度改革的当下,高
校的一些改革政策备受关注,而教师也期待学校建立更多元化、更细化的职称评定标准
。近年来,相关部门发布已不少与职称有关的政策: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明确
提出: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
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
高校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不
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有
关申报书不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栏目。
2021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高校
教师职称制度迎重大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 要健全制度体系,保持高校教师现有岗位类型总体不变,一般设有教学为主型
、教学科研型等岗位类型。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的需要,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实际
,设置新的岗位类型。
☞ 要完善评价标准,严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
审的首要条件,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克服唯论文、唯“帽
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倾向。要创新评价机制,结合学校特点和办学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实行分类分层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健全完善
外部专家评审制度,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价。
☞ 建立重点人才绿色通道,激发人才活力。对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
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师等,申报
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 健全聘期考核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工资以及续订聘用合同
的依据,完善退出机制,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 要落实自主评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自主制定教师职称评
审办法、操作方案等评审文件,自主组织评审、按岗聘用,同时加强监管,优化服务。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内容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
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删除处理。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