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d******a 发帖数: 32122 | 1 大小和卓之乱(十二)小和卓霍集占
原创: 半路一把刀 一刀西域图志 2月26日
就在黑山派的军队与波罗尼都、阿布都瓦哈普的军队在乌什交战之时,北疆地区却再起
波澜,投降清廷的阿睦尔撒纳忽然反叛,杀死了留守在伊犁的清军,自立为准噶尔大汗。
阿睦尔撒纳这个人颇有能力,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野心勃勃,一心只想攫取最高权力
。但是在血统上,阿睦尔撒纳不具备当大汗的资格,因此在与达瓦齐争反目之后,逃往
北京,做了一个带路党,借助清军的力量,消灭了达瓦齐。
阿睦尔撒纳原本以为,自己借助清军,灭了达瓦齐,那么准噶尔四部的大汗之位,应该
非自己莫属,谁知道乾隆一点都不糊涂,灭了达瓦齐后,一口气封了四个汗,各管一部
,分散了权力,这让阿睦尔撒纳大失所望,因此决意叛清。
而乾隆呢,又低估了阿睦尔撒纳的危险性,达瓦齐被俘,四部可汗封毕,觉得万事大吉
,将绝大多数清军撤回倒了巴里坤以东。巴里坤这个地方今天在新疆并不起眼,属于哈
密地区,再往东,就进入甘肃了。但是在清代,巴里坤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起着
联系内地、外蒙古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整个清代,虽然新疆的各种变乱就没断过,动不
动新疆就失去控制了,但是基本上,不管新疆怎么乱,巴里坤大都是在清政府手中,成
为向西挺进的大本营。
因此清军东撤至乌鲁木齐、巴里坤,而只留下了500人在伊犁,这么点人自然还不够阿
睦尔撒纳塞牙缝的,因此是尽数被阿睦尔撒纳杀于今天的尼勒克。(点击“历史消息”
,详见《清军入疆》系列)
而小和卓霍集占,在他哥哥波罗尼都去南疆后,是一直留在伊犁的,因为当时伊犁还有
一部分塔兰奇,也就是被迁到伊犁去种地的维吾尔人,清廷的安排是让霍集占留在伊犁
,继续管理这些塔兰奇。
那么现在阿睦尔撒纳叛清,霍集占自然就被卷了进去,站到了阿睦尔撒纳一方,与阿睦
尔撒纳共同对抗清军。其实按照当时伊犁的形势,霍集占大约也没办法站到清军一方,
只能随着阿睦尔撒纳一起反了。
这些事儿,南疆自然是一点都不知道。南疆这边还正打的热火朝天呢。但是阿睦尔撒纳
却没忘南疆,叛清之后,立即派遣了一只军队,前去南疆告知波罗尼都,效忠于自己。
南疆这边呢,波罗尼都等人这时候已经开始准备进攻喀什噶尔了。
但事实上,喀什噶尔基本就不用打。
前面说过,喀什噶尔本身就是白山派的大本营,从阿帕克和卓和他爸爸的时代就开始经
营,根基深厚。所以乌什一战,叶海亚与莫明战败,顿时喀什噶尔城内就人心惶惶,一
片混乱。大家都知道白山派和卓波罗尼都回来了,很多人已经公开宣称要迎接波罗尼都
进城。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是偷偷出城,投奔到波罗尼都一方,到后来干脆就公开化
了,成批成批的往波罗尼都那边跑。按照《和卓传》的说法,是“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
地步。”
甚至海则莱提·玉素甫在世时候的亲信,此时也纷纷表示要迎回波罗尼都,给阿不都拉
上书,要求阿不都拉离开喀什噶尔,因为喀什噶尔的主人,也就是波罗尼都,已经回来
了,“所有喀什噶尔人民的期望就是这个”。
你说说到了这个地步,这还有什么好打的?
阿不都拉是无计可施,只得选择跑路。
这时,喀什噶尔的阿奇木伯克,就是严词拒绝达瓦齐手下的那个柯帕克,向阿不都拉建
议,咱们现在这个情况,别说喀什噶尔了,叶尔羌也早晚是守不住的,所以咱们要逃命
的话,还不能往叶尔羌逃。
那不往叶尔羌逃,往哪儿逃呢?
柯帕克伯克的建议是往安集延逃。也就是往中亚,今天的费尔干纳盆地,乌兹别克斯坦
逃。逃到了那里,敌人不敢贸然进攻,这样我们才会有重整兵马的机会。否则,去了叶
尔羌,大家都是必死无疑。
阿不都拉也知道柯帕克这话有道理,但是思前想后,阿不都拉决定还是去叶尔羌,走一
步算一步吧。
因此阿不都拉对柯帕克说:你们去安集延,我十分理解和支持。但是我的祖坟都在叶尔
羌,我不愿意在今世和来生都背上骂名,我还是去叶尔羌吧。
这样,阿不都拉就带着心腹弃城而逃,前往了叶尔羌,而柯帕克伯克等人,则逃往安集
延,谁知道柯帕克刚一逃出城,就遇到了埋伏,喀什噶尔叛变的贵族们洗劫了柯帕克等
人,最终柯帕克只带着十余人逃走,而他的一个儿子则在混乱中藏在了草丛中,躲了几
天后,还是被人发现,抓住后献给了波罗尼都,而波罗尼都也不知道是对柯帕克伯克意
见很大,还是恰好当时胃口不错,按照《和卓传》的记载,是直接将柯帕克伯克的这个
儿子给炖了,煮熟吃了。
阿不都拉逃走,波罗尼都、阿布都瓦哈普等人兵不血刃就进了喀什噶尔城。喀什噶尔的
大小贵族们立刻就围在了波罗尼都身边,大家建议,绝不给叶尔羌方面以任何喘息的机
会,立即进军叶尔羌。
叶尔羌这边呢,和卓加罕倒是和阿不都拉想的一样,也是打算跑路。所以他召集众人发
表了一个讲话,首先对大家的不离不弃表示深深地感谢,其次表示以目前的情况,击败
对方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重点是,自己打算带着家眷,去麦加朝觐,不玩了。
和卓加罕说:我啊,一直是打算去朝觐的(按照伊斯兰教义,每个有能力的人一生至少
要去麦加朝觐一次),但是一直又苦于没有时间,现在呢,到了我该离开的时候了,再
说我也执政了这么多年来,是走而无憾。
和卓加罕这话一说完,下面顿时是一片哗然啊:这是怎么个意思?老大要跑路了?那哪
能行啊?于是立刻就纷纷起来反对,表示绝不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要誓死捍卫伊
斯兰精神等等,硬是把和卓加罕想跑的念头给怼了回去。和卓加罕一看,没辙,只得被
迫返回王宫。
其实理智一点看,和卓加罕带着整个家族跑路,不失为明智的办法。这事儿,就像当年
赤壁之战前,东吴的百官都劝孙权降曹一样。所以诸葛亮才会对孙权说:这些人都劝你
降曹,降了曹之后,这些人该做什么官还做什么官,但孙将军你就不一样了,你觉得你
在曹操那里能担任个什么职务?
放到和卓加罕这儿,这个道理差不多,你肯定干不过波罗尼都,那么战败之后,别人只
要投降,差不多都会有一条生路,但你和卓加罕就算投降八十遍,波罗尼都能放过你吗?
此时,波罗尼都已经在喀什噶尔组成大军,浩浩荡荡的奔叶尔羌来了。而和卓加罕,只
得一方面收拾残兵,重新部署,一方面从叶尔羌的农村中召集人员,补充兵员,加固工
事。
按照《和卓传》的记载,波罗尼都的大军到了之后,围住叶尔羌城,连续进攻了两次,
而叶尔羌借着城池坚固,一时间击退了波罗尼都的进攻,进入了僵持。
而这个时候,阿睦尔撒纳派来的使者也抵达了叶尔羌,告知波罗尼都阿睦尔撒纳叛清的
消息,史料上,并没有记载波罗尼都的具体反映,只是记载波罗尼都立刻将随他来南疆
的清军将领托伦泰进行了囚禁。
从这一点上来看,至少说明波罗尼都其实也是颇有头脑的一个人,立即囚禁托伦泰,表
示追随阿睦尔撒纳;但同时对托伦泰只是囚禁而不杀,也没有交给阿睦尔撒纳的使者带
走,表明其留有退路,不愿意把事儿做绝,万一阿睦尔撒纳这头靠不住,自己还可以通
过托伦泰和大清恢复良好的关系。
波罗尼都这边围着城,叶尔羌城里则开始人心不稳。这时就有人向和卓加罕建议,说我
们现在应该肃清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攘外必先安内啊,首先就要解决掉哈孜伯克——也
就是曾经让准噶尔使者装病,囚禁和卓加罕的那位——哈孜伯克是属于有历史污点的人
员,现在这么个情况,难保他不会再次叛变,所以应该先将他抓起来。
但是和卓加罕没同意,说哈孜伯克虽然曾经背叛了我,但是后来又抱着《古兰经》向我
起誓,他现在也做没什么,怎么能处理他呢?
这样讨论了半天,最后和卓加罕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专门划出一间办公室,让
哈孜伯克和另外一个不放心的伯克在里面24小时办公,不准离开一步,等于是被软禁了
起来。
这时候,波罗尼都的劝降信也送来了,无外乎要求和卓加罕认清形势,早日投降。于是
和卓加罕回了一封信,表示不可能。
不过和卓加罕的回信比较有意思,回信开门见山就说大家都是穆斯林,应该“高举伊斯
兰旗帜,以圣战之名,向卡菲尔挥舞伊斯兰的利剑。”而你们现在怎么对同为穆斯林的
我们开战呢?如果你只是想当南疆的老大,那也不必联合卡菲尔来打自己人啊,如果你
能联合我们打卡菲尔,我请愿把位子让给你,我去麦加朝觐。
用伊斯兰教统战了一通之后,和卓加罕最后说,我这个叶尔羌城现在是兵精粮足,城池
坚固,储存的粮食都够吃好几年,而且我是正义的,是“圣战”,“圣战是每个人的最
高荣誉。圣战之时女人亦可上阵,各地人民都已获悉此次圣战,都会参加到这个行列。
”等等。
但是波罗尼都接到回信后,根本没跟着他一起扯什么“圣战”,是简单明了,告诉叶尔
羌的使者:你叶尔羌还有什么啊?不就是一座孤城了吗?就算再有一百个这样的城池,
我们也照样能打下来,不就是早晚的事儿吗?
这样,双方按照套路运行完毕,外交努力失败。
而那个被24小时“办公”的哈孜伯克呢,一看这形式,叶尔羌早晚不保,自己又是有前
科人员,此时不投靠波罗尼都还等什么啊?是秘密派人给波罗尼都送了一封信,告知城
内虚实,说叶尔羌城内,“七岁到七十岁的男子都将上战场”,这意思就是说城内所有
男人都被派上战场了,因此提议波罗尼都第二日攻城。
哈孜伯克说:只要您那边一攻城,我也会率部迎战,我到时候会在战场上向左面撤开,
给您让开一条道路,这样就能轻而易举攻进城中。
波罗尼都一看:我擦,这个好啊,赶紧,备战,明日攻城。
到了第二天,双方在叶尔羌城下激战,哈孜伯克果然临阵撤退,波罗尼都方面是趁机攻
城,叶尔羌方面顿时溃败,然而这城却没有攻打进去,按照《和卓传》的说法是叶尔羌
的溃兵蜂拥后退入城,互相踩踏,死伤无数,大概是城门都被溃兵给挤满了,好几万人
都堵在城门口,根本过不去人,很多叶尔羌的士兵没办法只得攀爬城头放下的绳索往城
里逃。而波罗尼都这边估计也光顾着在城门外砍人了,反正是没挤进去。当然城门很快
也就关闭了。叶尔羌方面是惨败而归。
而哈孜伯克呢,是早早就退回到了城里,彻底与和卓加罕撕破了脸。和卓加罕还想召哈
孜伯克进宫,哈孜伯克又不傻,不仅是拒不进宫,而且率领部下全副武装,公然在城内
与和卓加罕分庭抗礼,更要命的是,城内的大部分精锐部队,也转而效忠于哈孜伯克。
此时的和卓加罕是回天无力,和自己的心腹商议该怎么办。这时候有人提议,说咱们现
在突围出城,连夜跨过叶尔羌河上游,就能进入到山里,通过山口之后,有一片水草丰
茂之地,“在里面待上几年也不成问题。”而且这个山口还易守难攻。
说实话,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出这么个主意的。跑到一个山谷里能干什么?男耕
女织?你牛啊羊啊,生产工具啊都带齐了吗?盖房子的材料带齐了吗?还是准备住山洞
?是准备在山谷里繁衍几代人后再反攻吗?这纯粹就是一步死棋啊。
但和卓加罕此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事已至此,先逃命吧。于是和卓加罕一行便弃城而
逃。
和卓加罕一逃走,哈孜伯克便立即隆重迎接波罗尼都等人进城。波罗尼都一方面入城,
一方面派遣手下追击和卓加罕,要求自己的手下“务必把他们俘获。如若不然,你们都
将得到应有的惩罚。”
和卓加罕这边出逃,是带着全家老小之类出逃,自然是跑不快,因此很快就被波罗尼都
的追兵追到。而和卓加罕所带的则士兵一路逃跑开小差,等到被追上的时候,也就剩下
400多人,而且是毫无斗志。就在这个关头,和卓加罕的老婆又突然要分娩,完全是乱
成一锅粥,因而根本没费什么劲,和卓加罕一行便被波罗尼都的追兵尽数俘获。
对于和卓加罕的结局,《和卓传》并没有明说。
因为《和卓传》的作者是黑山派,所以在写到和卓加罕一行被俘后,便结束。但是作者
倒是不惜笔墨,写了好几页和卓加罕等人被俘后的惨状,没吃没喝,饥寒交迫的被带回
了叶尔羌,最后说自己不忍心写出和卓加罕的悲惨结局。全书终。
但是显然,和卓加罕等黑山派无疑是被波罗尼都全部杀了的。
因为首先,作者一直暗示这就是一次“卡尔巴拉惨案”。如果你忘了什么是“卡尔巴拉
惨案”的话,那么看看前面的《番外篇:从四大哈里发到伊斯兰的分裂》,因为第四任
哈里发阿里的次子侯赛因,就是在卡尔巴拉这个地方被倭马亚家族杀死的。所以知道了
这个典故,我们就能知道和卓加罕等黑山派的结局应该与侯赛因无异。
其次,《和卓传》到此结束,也说明黑山派这一脉,被彻底斩草除根了。所以就没有再
写下去的必要了。
最后,我们还记得,波罗尼都可是把那个喀什噶尔的阿奇木伯克,柯帕克的儿子给活活
炖熟给吃了的,以波罗尼都这么犀利的风格,即使不把和卓加罕等人炖了,也得剁成两
截。
而在另一部维吾尔史料《伊米德史》中,则明确记载:“在逃亡的路上被俘的和卓加罕
及其家属也先后被杀。”
总之,在南疆争斗了六代人的黑山、白山,至此终于以白山派的胜利而告终。
也有史料说,黑山派和卓最后还是有逃走的,阿不都拉最后是带着和卓加罕的两个儿子
,侥幸逃脱,俄国人的记载说,在19世纪中叶,还曾在中亚的玛尔噶朗(安集延以西,
今属乌兹别克斯坦)见到过二百多黑山派和卓的后裔。如果这个记载准确的话,那么这
些人应该就是逃出去的这三个黑山派和卓的后裔了。
但不管如何,黑山派至此以后,是彻底的退出了新疆的舞台。
我们细细考察南疆黑山、白山两派争斗的历史,不难发现,无论哪一派掌权,几乎都是
在强大外力的支持之下,否则很难稳固。
其次,无论是黑山派白山派,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宁可投降于外人,也绝不会向对方
投降。投降外人,尚有一条活路,而如果向对方投降,基本都会死的很惨。其实这也不
奇怪,古今中外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往往是自己人相互倾轧起来才更狠,更残
酷。
最后,无论哪一派的和卓,最终目标,都是要政教合一,这也是伊斯兰教历史上一个非
常显著的特点。从依善卡兰、依斯哈克兄弟二人开始,两派和卓,五六代人,争夺权力
就没有消停过,所以这对普通百姓来说,基本是没多少好日子过。这对于一直拿着宗教
来宣扬追求幸福生活的和卓们来说,完全是一个讽刺。
就在波罗尼都终于一统南疆之后,北疆的形势又再度发生变化。清军为平定阿睦尔撒纳
之乱,大军再次杀奔伊犁,阿睦尔撒纳不敌,逃往哈萨克部。而随同阿睦尔撒纳一起叛
清的小和卓霍集占一看风向有变,眼见着阿睦尔撒纳难以成事,立即携带伊犁的维吾尔
人,返回南疆去与波罗尼都汇合。
霍集占这个人,清代史料上对他的评价是狡猾奸诈,诡计多端。相比之下,对波罗尼都
的评价就稍微正面一点,认为波罗尼都还算恭顺,至少没那么多心眼。
那么霍集占为什么不留在伊犁迎接清军而选择返回南疆呢?按道理说,霍集占留在伊犁
,就算清军来了,也很好解释,当时阿睦尔撒纳叛清,留守的清军都被人家连锅端了,
形势所逼,自己是被动卷进去的,这一点谁都能理解。事实上从事后看,乾隆也丝毫没
有怪罪霍集占参与阿睦尔撒纳叛乱这事儿。
因此唯一的原因,就是霍集占此时已经决定,自己要另起炉灶,开始叛清。
这一点从额色尹的反应中就能看出来。
那么额色尹是谁?
额色尹,也被译写为额色伊、额思音等,也是一个白山派和卓,说的更具体一点,是大
小和卓的族叔,阿帕克和卓一个弟弟的后裔。以额色尹这样的身份,自然当初也是被准
噶尔人随同所有和卓一起被囚禁在伊犁的。因此当小和卓霍集占准备率众返回南疆时,
额色尹却拒绝返回,然后带着自己的弟弟、子侄等一批人,跑去了吉尔吉斯人的地盘,
隐居了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躲开了。
这说明,额色尹当时就已经很清楚霍集占回南疆要干什么,所以拒绝返回南疆,不参与。
那么霍集占为什么决定要叛清呢?
最主要的原因,应该还是所谓不接受“卡菲尔”统治这一点,这一点从宗教角度上来说
,实际上是个无解的死结。其次,除去对清廷能否掌控新疆有所怀疑等现实因素之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清廷召见波罗尼都朝觐一事耿耿于怀。
按理说这有什么耿耿于怀的啊?天朝上邦自古以来的套路都是这样的啊,召见各部藩属
什么的进京朝觐,一方面展示天威,震慑震慑;一方面大加赏赐,以示天恩浩荡,老桥
段了,无非是让大家听话罢了。
而霍集占之所以对波罗尼都进京朝觐心生怨恨,其实,是一种误判。
因为霍集占以为,满清皇帝召见波罗尼都,是要将波罗尼都扣留在北京作为人质,就如
准噶尔人软禁和卓、各城伯克之子那样。
所以霍集占回到南疆,一见到波罗尼都,就说:清廷必定是要召见我们中的一个,在北
京为人质,这和我们受制于准噶尔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说,波罗尼都与霍集占兄弟自小在伊犁出生,一直被软禁成人,没什么见识,在政
治上,还是经验欠缺。因为自古以来,从未有以兄弟为人质的,只有以儿子为人质。
因为作为兄弟,其实恰恰是权力的竞争者,被人拿去做人质,那是帮忙,帮助扫清竞争
对手,求之不得,怎么可能以兄弟为人质呢?做人质的,只可能是自己的儿子。
而霍集占回到南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儿,却并非是直接表示与清廷决裂,反而是杀了
阿睦尔撒纳此前派来的使者,释放了被扣押的清军将领托伦泰。
那么,霍集占既然已经决定叛清,为什么又要释放托伦泰?在北疆的清军主帅兆惠,又
对南疆的形势有着怎样的判断?霍集占又将进行怎样的准备,拉开大小和卓之乱的帷幕
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