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合集] 国民党当年真五万吨钢么?那造钢钉都不够用吧?
相关主题
Re: 锦州战役,林彪曾经一次使用了900门火炮回回炮原来也是个抛石机
太祖:中国钢铁产量不世界第一不能称伟大[合集] 塔山四纵究竟得到多少火炮实力加强
历史上的今天:1958年9月29日钢铁产量大放卫星taishici 封 kirklook 在 History 版 (转载)
十六世纪西方各国是这样比较大明、大清两个朝代 (转载)南宋时期没有火炮,攻城还靠爬梯子,金兵攻城难度远远高于清军。
塔山的山炮 --- 请问李奇微汉族就是君臣父子忠孝仁义
另外一个问题:国民党军的火炮数量又究竟是哪里来的?明朝神机营的火炮
你们还是造火炮列表历史发明家轮回:日本曾大力介入Ming Manchu War
再挖炮坑:11纵的火炮应不应该算进塔山阻击战?9兵团缺少的就是火炮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真五话题: 那造话题: 钢钉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4
发帖数: 2617
1
☆─────────────────────────────────────☆
KingOfMaoLun (毛轮之王) 于 (Thu Sep 18 16:19:38 2014, 美东) 提到:
还是从澳大利亚和美国大量进口钢?
☆─────────────────────────────────────☆
afei (afei) 于 (Thu Sep 18 16:23:13 2014, 美东) 提到:
我国军好像直接进口武器

☆─────────────────────────────────────☆
roygreat (Light be with you.) 于 (Thu Sep 18 16:30:17 2014, 美东) 提到:
那时候管钢钉叫“洋钉”
☆─────────────────────────────────────☆
quchudalu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于 (Thu Sep 18 17:46:49 2014, 美东) 提到:
还有倭瓜,番茄,洋葱,胡箩卜.....
☆─────────────────────────────────────☆
wanliheshan (大山) 于 (Fri Sep 19 00:35:42 2014, 美东) 提到:
北洋政府时期的最高产量是1921年的7.7万吨,后来国民党北伐,军阀混战又使产量大
幅下降。
5万吨是34年的产量政,已经是国民府辖区内的历史最高产量。经历10几年的全面战争
,49年时,关内钢产量不到1万吨。关内工业,49年时,几乎各项工业指标都是30年代
以来的最低水准。
满洲国建国10年,就建成100万余吨生产能力,1943年实际产量即达92万余吨。但经过
46年以来战争破坏,48年东北的钢产量也不到1万吨,49年,东北已无战事,产量恢复
到15万吨。
☆─────────────────────────────────────☆
dingding2000 (东方) 于 (Fri Sep 19 00:49:59 2014, 美东) 提到:
满洲 1943年产量92万余吨, 那么 44年该远远大于100万了。。 能找到具体数字么?
还有, 老毛子搬走的东西里面, 有这些钢铁厂么?
☆─────────────────────────────────────☆
wanliheshan (大山) 于 (Fri Sep 19 01:34:50 2014, 美东) 提到:
我看到的所有资料,44年和43年的产量差不多,不知具体原因。或者是没有新建扩展生
产能力,或者是还来不及投产,或者是澳洲铁矿没了,也可能是市场饱和。以后就一年
比一年少,48年几乎全部停产,49年恢复到15万吨。
毛子运走的主要是车床刨床铣床各类机床,主要是机械类设备。化工冶炼这些坛、罐、
塔、炉等不好搬运,炼钢炉等大家伙只能现场建造,没法搬家的。所以毛子对炼钢厂的
直接破坏应该不大,最多也就是把其中辅助车间的机械设备弄走一些,主体生产线应该
没有动。
☆─────────────────────────────────────☆
dingding2000 (东方) 于 (Fri Sep 19 01:58:22 2014, 美东) 提到:
恩。 俺不知道东北钢铁厂用哪里的铁矿。 如果是外地的, 随着船队被美国炸掉, 铁
矿就进不来了。
44年本土受破坏应该比东北厉害, 俺以为日本会push 这边的产量。
☆─────────────────────────────────────☆
dingding2000 (东方) 于 (Fri Sep 19 14:10:49 2014, 美东) 提到:
找到了一篇关于鞍钢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121/16/336809_88108137.shtml
?鞍钢卷》载:“1935年至1945年,昭和制钢所及满洲制铁会社鞍山工厂累计生产生铁
905.6万吨、钢547.4万吨、钢材327.8万吨,其中的1943年昭和制钢所的生产能力达
到最高,当年生产铁130万吨、钢84.3万吨、钢材49.5万吨。
☆─────────────────────────────────────☆
KingOfMaoLun (毛轮之王) 于 (Fri Sep 19 14:18:59 2014, 美东) 提到:
真少……估计10年不抵美国一年的产量吧……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Fri Sep 19 14:54:32 2014, 美东) 提到:
我鳖的所谓成绩,一和过去比的时候,偷换概念,浑水摸鱼的成分很大。明明鞍钢已经
有这种生产能力了,我鳖到了55年以前,全国的钢铁产量都没达到这个水平,却来个大
言不惭,嘿嘿。。。。
☆─────────────────────────────────────☆
afei (afei) 于 (Fri Sep 19 14:57:44 2014, 美东) 提到:
土共和过去比,显然比的的国民党吧。35-45的鞍钢算国民党的成
就?还是说土共是和日本在比?
☆─────────────────────────────────────☆
greendot (低调) 于 (Fri Sep 19 15:15:26 2014, 美东) 提到:
土共咋跟日本比?老毛干了小三十年,直到蹬了腿,老邓屁颠跑到日本去讨饭:你就照
这个工厂的样子帮我们建设一个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Fri Sep 19 15:16:07 2014, 美东) 提到:
问题就是,毛共和国民党根本没法比。国民党什么时候控制过小鬼子建起来的鞍钢这样
的钢铁厂?你让他们上哪儿去炼钢?毛共50年代的所谓的工业建设,一是靠卖身投靠,
有老毛子帮忙,整个厂子整个厂子的全部转让,投建,二有小鬼子那么多年在各地的建
设基础,三有国民党那么多年的工业建设基础。没有这些,他能搞出个茄子。毛共搞经
济根本就是胡闹,饿死几千万人,把人折腾个够,30年吃不饱穿不暖,现在还臭美个啥
啊?如果给毛共同样30年代国民党那样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能干成国民党那样就不错了。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Fri Sep 19 16:18:57 2014, 美东) 提到:
你看的资料在扯淡,日本钢产量只有43年最高,80多万吨。44年就大幅下降,因为日本
44年已经就是挺尸了。只是国民党比日本挺尸挺的更厉害。44年中国含伪满洲国一共在
49万吨。
没资料就别胡扯。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Fri Sep 19 16:21:46 2014, 美东) 提到:
靠,不学无术的东西,又把脸凑过来挨抽?这是你说的人话还是放出来的气?“”我鳖
到了55年以前,全国的钢铁产量都没达到这个水平“
你如果把我帖子的贴图但凡看了,都不会这么无知。
55年土鳖的钢铁产量达到了285万吨。你把你这坨吃回去吧。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Fri Sep 19 16:23:36 2014, 美东) 提到:
国粉说是无知都是轻的,还铁矿石......
当初日本建鞍钢就是因为周边铁矿煤矿齐全。你见过哪家长流程钢铁厂不是建在铁矿煤
矿等丰富的地方?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Fri Sep 19 16:24:14 2014, 美东) 提到:
继续当复读机,LOL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Fri Sep 19 16:25:20 2014, 美东) 提到:
继续扯淡日本技术人员,自己学习一下,伪满洲国钢铁厂什么章程去。天天无知还把脸
拿过来挨抽
了。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Fri Sep 19 16:29:50 2014, 美东) 提到:
就算这全国280+万吨,到底是自己忽悠的还是靠老毛子帮忙?我们再看看鞍钢四十年上
面怎么讲老毛子怎么involve的鞍钢啊:
1949年7月,第一个苏联专家罗曼诺索夫到鞍钢工作,到11月底一共11名苏联专家进驻
鞍钢。
1951年10月12日,苏联完成了恢复与改建鞍钢的总体与初步设计,共120卷
1952年8月11日,中苏双方在莫斯科签订《1953-55苏联对恢复与改建鞍钢所给予技术援
助子协定书》, 苏方派83名专家,中国选派600技术人员到苏联学习。
就这样,您能不能解释解释,搞到55年,咋还忽悠不出来小鬼子43年的水平呢?你鳖不
是神仙afterall, 不是吗?
☆─────────────────────────────────────☆
KingOfMaoLun (毛轮之王) 于 (Fri Sep 19 16:36:24 2014, 美东) 提到:
比不上鬼子很正常吧?
要不然就不是鬼子入侵中国了。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Fri Sep 19 16:37:53 2014, 美东) 提到:
行,就算我看错了,多说了一年,54年以前,行了吧?55年全国钢产量比鞍钢43年钢铁
总量多不到20万吨,怎么样?你鳖很光荣?有这么一个干爹,要啥给啥,有专家,还培
训,搞了6年,全国才比鞍钢最高产量高10几万吨。国民党没有外援,6年搞不出来啥钢
铁,有啥好奇怪的?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Fri Sep 19 17:02:23 2014, 美东) 提到:
既然我党靠干爹也比不上鬼子,凭嘛要求国民党去比鬼子?国民党没有干爹,炼不出钢
,不是很正常的事?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Fri Sep 19 17:04:31 2014, 美东) 提到:
LOL“ 就这样,您能不能解释解释,搞到55年,咋还忽悠不出来小鬼子43年的水平呢?”
——————————————————
上面那段是暴露你小学语文没学好,阅读能力有问题的话?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Fri Sep 19 17:07:29 2014, 美东) 提到:
.......你是平行空间学习的语文阅读?真难为你为了你家常公已经顾头不顾腚了。
“”55年全国钢产量比鞍钢43年钢铁总量多不到20万吨,“”,还培训,搞了6年,全
国才比鞍钢最高产量高10几万吨“?????你是想彻底黑自己的信用度呢?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Fri Sep 19 17:08:22 2014, 美东) 提到:
对国民党要求不高呀,把汉阳高炉恢复就行了。这个要求很高么?你也舔着脸在这说这
些扯淡的?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Fri Sep 19 19:15:39 2014, 美东) 提到:
靠,感情是个高炉就有必要恢复?既然讲汉阳铁厂,那你丫就讲讲:汉阳的高炉是什么
时代的东西?为啥汉阳铁厂会关门?20世纪30年代,花钱去恢复19世纪90年代建设,已
经放弃了十几年的高炉?一个在建设的时候就是外行指挥内行,地点选择有误,炼出来
的东西质量不过关,不靠官家投钱就是赔本的买卖,除了你丫这种何不屎肉糜的缺心眼
,谁会干这种蠢事?你以为这世界上都是财大气粗,不是自己钱随便摔听响的你党?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Fri Sep 19 19:21:25 2014, 美东) 提到:
靠,让你投产建设新的钢铁厂,你说没干爹给技术。让你恢复老的钢铁厂高炉,你说技
术太低,不愿意。这不就是属于高不成低不就么?告诉你,汉阳高炉被封就是政治原因
,当时高炉的的吨数已经足够常公所需了。就算是重庆大规模开始民办小钢铁厂,也没
有一座超过汉阳高炉的吨数的。这个技术对于40年代土鳖来说可能落伍了,但是对于常
公,那就是先进技术了。
还地点选择有误,告诉你,北洋不是二百五,武汉就是炼钢的优质地点,矿藏资源丰富
,你还嫌弃汉阳钢铁厂?建国后武钢就是汉阳钢铁厂和其他厂合并组建的。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Fri Sep 19 19:35:18 2014, 美东) 提到:
靠,汉阳的厂子是谁的?是你国民政府的?为啥停产?你想恢复高炉生产,不挣钱,人
家就能恢复生产?搞什么搞啊?
北洋不是250?汉阳铁厂是北洋建的?汉阳铁厂选址的错误,讲的多了。无风不起浪,
就算这些东西讲的不全是真的,总是有争议的事。
张之洞盲目创办汉阳铁厂
张良炉
提到张之洞大家大都会想到汉阳铁厂,张之洞所创办的汉阳铁厂离我读的学校不远
,附近还有个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和张之洞主题公园。
对于汉阳铁厂,我们大多认为是张之洞人生中的一大杰作。后来我多方查阅资料却
发现这座号称“东亚第一”的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煤矿联合企业,也是东半球上最早最
大的钢铁企业的汉阳铁厂在创办开始的时候,张之洞就犯了很多错误。
早在张之洞督粤期间,他就已通过驻英公使刘瑞芬,向英国谐塞德公司定购炼铁机
炉,积极筹备在粤设立铁厂。光绪十九年(1889年),张之洞移 任湖广总督之后,原
订炼铁厂设备也随之改运武汉,汉阳铁厂建立。厂址选定汉阳龟山山麓,1890年11月动
工兴建,光绪十九年(1893年)9月建成,光绪二十年(1894年)6月投产。早在光绪十
六年(1890年),张之洞就派德国技师在大冶附近勘察,发现铁矿蕴藏丰富并露出地面
,于是张之洞购机开采,光绪十七年(1891年)4月开始采矿,光绪十九年(1893年)
铁矿大规模开采,建成大型露天铁矿大冶铁矿,为汉阳铁厂提供原料。 就在大冶铁矿
的发现到汉阳铁厂投入生产的过程中,张之洞作为CEO犯了一系列的错误.
首先是汉阳铁厂的选址错误。依照企业选址一般要考虑的因素:地势、运输、矿石
、煤、水等来看,汉阳龟山一带实在不是建立铁厂的最佳地方.张之洞把铁厂办在了汉
阳,与大冶的运输距离为120公里,每日产铁百吨,致使煤炭、铁矿石、锰矿石、石灰
石等原料都要溯江长途运来,极大提高了铁厂生产成本。而且,汉阳附近无炼铁所用的
焦煤。这就只能用河北开平或国外进口的焦煤。加上运输费用,每吨焦煤要白银16~17
两,而进口铁在上海的售价才白银30余两。另外从当时汉阳龟山一带全是低洼的水田,
知道今天这里还是很低洼,随处可见一些小湖泊.在这里建厂必须先垫高地基,填了一丈
多高的土,用30余万两白银,相当于包括购买机器及运费在内的建厂经费300万两白银
的1/10。作为一个明智的人是不会做这样的事,可是张之洞这样做的原因只是为了在他
的府上能看见烟囱和“督察之便”。
第二个就是勘察矿山与建立铁厂本末倒置。当时在向英国购买炼钢炉的时候英国方
面提出“欲办钢厂,必先将所有之铁石、炼焦寄厂化验,然后知煤、铁之质地若何,可
以炼何种之钢,即可以配何样之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未可冒昧从事”,此时的张
之洞因专业知识的缺乏而犯下了错误,他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
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分可耳”回复,拒绝了英方的合理建议。勘察煤铁等
矿山资源应是筹建铁厂的先行工作,但张之洞却因缺少科技知识而头足倒置,先购机,
后探矿,在不明铁矿性质的情况下,盲目购入属酸法炼钢的英国贝色麻炉。后来发现大
冶铁矿所开采出来的铁含磷偏高,酸法炼钢无法除掉铁矿砂中的磷,炼出的钢含磷达0
.25%。钢铁易脆裂折断,不能用于锻制或铸造,制造的钢轨也无法使用。钢铁质量
差,价格当然就上不去。光绪二十年,汉阳铁厂的钢铁上市。当时进口钢铁每吨售价30
余两白银,汉阳厂的产品每吨23两白银都无人问津,致使产品大量堆积。后来被迫拆除
贝色麻炼钢炉,改装碱法马丁炼钢炉,才生产出合格的轨钢。
再者就是办厂的经费。汉阳铁厂拟建之初,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 ,1892年
清政府增拨42万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张之洞以为只需200万两白银就
可成事,实际建厂费用远远超出于此。据记载,铁厂从创始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交
给商人承办,一共耗费白银568万两,这是晚清洋务企业中耗资最多的。当时清政府因
甲午海战的失败,背负了巨额的外债,张之洞奏请的200万两经费都根本无法兑现,额
外的支出就更加没有着落。张之洞无奈只好四处腾挪。经费的欠缺,使得铁厂建成后几
度停产。最后汉阳铁厂被迫只得于1896年“招商承办”,委“亦官亦商”的盛宣怀督办
铁厂,走上“官督商办”道路,由译员出身的李维格任总稽查。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
、萍乡煤矿形成系列,成立了著名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抗日战争初期
,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西迁重庆,所余被日军侵占,昔时傲视东亚的雄厂仅留下残垣
断壁。目前汉阳铁厂变成了属于武汉钢铁集团的汉阳钢厂。门口还有“汉阳铁厂”四个
大字,但那只属于过去了。
☆─────────────────────────────────────☆
KingOfMaoLun (毛轮之王) 于 (Fri Sep 19 19:38:01 2014, 美东) 提到:
俺说一句:你俩掐得好看。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Fri Sep 19 19:45:59 2014, 美东) 提到:
你转的这个东西说了为啥停产了?汉阳高炉25年封炉的,你以为什么时候封炉的?还有
我说的25年封的高炉就是北洋时期新建的。你以为汉阳钢铁厂是张之洞开创的就是证明
了,汉阳钢铁厂高炉和北洋没关系了?你简直就是史盲加冶炼盲。
你转的这个东西说人家选址有问题就有问题?你不会阅读障碍到了,里面提了一句有生
铁积压就认为是经营不善倒闭了吧?汉阳钢铁厂北洋时期就算是官办,你一句“,不挣
钱,人家就能恢复生产?搞什么搞啊?”说明你是中文阅读障碍?你不会真的阅读成,
汉阳钢铁厂是民办企业,所以,自己经营不善倒闭了,常公要恢复就得解决市场经营问
题吧?你搞笑到无极限了都。你自己转的文章都说了,前期积压,后期解决了问题了,
自己不看自己转的东西?
就你们这里说的选址问题,当时鞍钢选址,就距离本溪100多公里,你哪里来的扯淡数
据120公里距离就是选址不善?难道鞍钢也是选址不善?
别扯淡别的了,你给解释解释,55年土鳖钢产量比鞍钢43年只多了10多万吨的事情吧。
LOL
☆─────────────────────────────────────☆
GetHer (胡爷爷) 于 (Fri Sep 19 19:49:43 2014, 美东) 提到:
老蒋的国民党也有干爹, 只是他的干爹不肯帮忙。找干爹也要有水平的, 对吧?
为啥老毛找的“干爹”肯帮忙, 老蒋找的干爹不肯帮忙?
老毛找“干爹”, 只在干爹肯帮忙时才认这个干爹。
不肯帮忙的干爹, 你找他干吗? 你的干爹只想把你当摇钱树。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Fri Sep 19 20:20:05 2014, 美东) 提到:
哟,汉阳钢厂北洋时代引进高炉就是北洋时代了?那鞍钢和小鬼子也没关系了,老毛子
技术还一堆呢,称老毛子的鞍钢更合适。你鳖更一点credit都没有了。
你说24年汉阳高炉为啥封炉啊?为啥一战期间挣钱,没几年20年代就得封炉?明摆着的
,国际上的钢铁需求大于国际生产,便宜。买钢比炼钢划算,这是市场决定的。钢铁可
以买到,划算,或其他比起来,就没有必要一定先搞。有啥疑问?炼不炼钢根本不是批
评国民政府的理由。
汉阳铁厂选址怎么样,至少有争论。你不能拿后来几十年和现在的情况来比。汉阳铁厂
最开始的效益来看,确实都有问题,质量也有问题。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Fri Sep 19 20:21:47 2014, 美东) 提到:
那是那是,卖身投靠和不卖身投靠当然要有水平,不就比谁更卖国,谁更不要脸吗?你
党的确比国府厉害多了。
☆─────────────────────────────────────☆
GetHer (胡爷爷) 于 (Fri Sep 19 20:28:23 2014, 美东) 提到:
要说卖身吗, 美龄的身确也是卖过的。
☆─────────────────────────────────────☆
afei (afei) 于 (Fri Sep 19 21:51:20 2014, 美东) 提到:
别吵了说点正经的。日本在台湾搞钢铁没?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Fri Sep 19 22:08:32 2014, 美东) 提到:
又开始有脸提市场了?一个农业国家,跟工业化国家提市场,真够搞笑的。那就别怪常
公被打的像猪头一样,就你常公聪明?别人都是傻子?日本侵华,国军被日本揍的像猪
头吗?日本人都SB?为什么20年代日本就没遵循市场原则,钢铁产量逐年上涨,十年涨
了接近三倍。就你常公国府聪明,知道在自己没有工业基础的时候开始搞市场经济了?
不是告诉你了吗?常公搞金融最正确。
☆─────────────────────────────────────☆
ssgo2008 (上山打虎,下山拔毛) 于 (Fri Sep 19 22:11:32 2014, 美东) 提到:
日本在台湾主要搞的是制糖业、化工,后来因为有了水电站,建立了铝厂。 貌似没大
钢铁厂。
☆─────────────────────────────────────☆
afei (afei) 于 (Fri Sep 19 22:26:38 2014, 美东) 提到:
台湾缺矿石?按说台湾算日本领土,还多建设了很多年呢
☆─────────────────────────────────────☆
afei (afei) 于 (Fri Sep 19 22:28:20 2014, 美东) 提到:
说实话,美玲如果当年真的卖身搞美援。别管搞来是不是准备打内战的。我都因此非常
尊敬美玲。
拿这个笑话美龄很没劲。
☆─────────────────────────────────────☆
GetHer (胡爷爷) 于 (Fri Sep 19 23:25:07 2014, 美东) 提到:
宋美龄是中国当代一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人。她在嫁给蒋介石之前,受的约束虽然较大
,言与行还是不太规矩,社会上对她已有舆论。她与蒋介石结婚后,社交范围扩大,接
触的人也多了,行变得更不规矩,对家庭也不怎么负责任。
威尔斯1892年出生在美国西部,青年时期当过律师,并任过一家电力公司的经
理,因其豪爽热诚,才华横溢,精力过人,形象也较好,受到很多共和党人的赞赏。早
在威尔斯是民主党党员时,罗斯福就很喜欢他,并要他做国务卿。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
统后,对他好感不减,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他是美国的优秀政治家,要予以重用。
1942年8月26日,威尔斯作“总统代表”来中国访问。威尔斯到重庆后,住在
宋子文的豪华公馆里。宋美龄从第一次跟蒋介石拜访威尔基时起,就被威尔斯的优美谈
吐和风度所倾倒。她利用给威尔斯译话的机会,频频向威尔斯传情,威尔斯自然心领神
会。他们还用英语互相称颂、赞美。蒋介石怎么也没有想到,威尔斯借这次“访问”之
机,正在与他的妻子加强“密切联系”。
蒋介石3日晚上举行欢迎威尔斯的盛大晚宴。在首席上就坐的有蒋介石、宋美
龄、孔祥熙、威尔基及另几位国民党要人。威尔斯坐在宋美龄右边。随同威尔斯访问的
另一位美国外交官迈克•考尔斯被安排在另一席上。
宴会进行到中途,宋美龄不顾蒋介石及姐夫孔样熙在身旁,也不考虑这是在外
交场合,斗胆地邀威尔基到她的公寓去。威尔斯见宋美龄对他如此“深情”,也顾不得
影响了,答应马上离席。大约过了5分钟,威尔斯与宋美龄双双借故离席。
一小时后,宋美龄和威尔斯还未回席,蒋介石对他们有怀疑,脸上露出了不悦
的神色。又过了一刻钟,蒋介石终于忍不住了,匆匆出去了。蒋介石回到住地未见到宋
美龄,火冒三丈。他决定带着卫士去宋子文公馆,搜寻宋美龄。他在宋公馆的每一个房
间,先检查床底,后检查橱柜,看宋美龄、威尔斯是否躲在里面。
搜查完毕,一无所获的蒋介石只好走了。到了凌晨4点,威尔斯回来了,绘声绘色
地向考尔斯谈了他离席后与宋美龄共度好时光的情景。
威尔斯回国后,他经常向罗斯福进言,要求罗斯福邀宋美龄访美。罗斯福不知
威尔斯的奸心,先后于1942年8月22日、9月16日两次写信给蒋介石,邀请宋美龄访问美
国。这一年的11月,宋美龄终于秘密飞到美国,与威尔斯再度会面……。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Sun Sep 21 12:53:37 2014, 美东) 提到:
废话,不讲市场,不是亏损严重,汉阳铁厂关门干什么?农业国家就不讲效益,不讲挣
钱?又不是计划经济,什么厂子不讲效益?企业不追求利润,追求什么?日本搞钢铁,
你丫怎么知道无利可图?尼玛日本是政府官办炼钢?丫搞钢铁,正是因为有利可图,有
市场需求。中国本身就不是工业国家,没有其他重工业,没这么大的需求,而且如果自
己生产的钢质量差,没法和外来的钢材竞争,当然就没人去炼钢。当时中国军队就是那
个实力,跟炼不练钢有个屁关系!炼不炼钢,和中国抗战也没有多大关系。
☆─────────────────────────────────────☆
afei (afei) 于 (Sun Sep 21 13:21:17 2014, 美东) 提到:
北洋土逼,土共傻逼,唯我总裁,智商无敌。炼钢无利,战争不急。军队徒手,先赚股
息。
☆─────────────────────────────────────☆
piglet (人不猥琐枉中年) 于 (Mon Sep 22 05:54:29 2014, 美东) 提到:
据说是把铁水灌进高炉封死,后来土共接收后组织人一点点抠掉
☆─────────────────────────────────────☆
stoppingtime (停时) 于 (Mon Sep 22 09:50:12 2014, 美东) 提到:
常公真是钻到钱眼里了。
☆─────────────────────────────────────☆
greendot (低调) 于 (Mon Sep 22 10:16:25 2014, 美东) 提到:
常公应该自力更生种鸦片,烟土当时是硬通货,可以直接当货币用
☆─────────────────────────────────────☆
stoppingtime (停时) 于 (Mon Sep 22 10:28:43 2014, 美东) 提到:
如果国军被八路军封锁,吃饭都成了问题了,种鸦片也行啊,只要可以保证继续打下去。
经国后来在台湾搞经济搞得非常好,想必是继承了长工的经济头脑吧。战争时代还在以
经济利益为中心,这经济头脑真是缸缸的。你看斯大林就不行,成天生产一些T34
之类的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东西。
☆─────────────────────────────────────☆
ssgo2008 (上山打虎,下山拔毛) 于 (Mon Sep 22 11:15:57 2014, 美东) 提到:
T34不是简单便宜吗? 想必是继承了长工的经济头脑吧。 呵呵呵
去。
☆─────────────────────────────────────☆
ridgway (ridgway) 于 (Mon Sep 22 11:20:22 2014, 美东) 提到:
你们老是说长工拿钱去炒股,究竟有没有证据?
去。
☆─────────────────────────────────────☆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于 (Mon Sep 22 11:51:21 2014, 美东) 提到:
日本NHK电视台曾经有过一个回忆满洲国广播的系列。
里面有一段,谈的是日本的年轻技术人员开发通化大栗子沟铁矿的,记者去采访,大家
有说有笑。
“就你吃得多!”
“井下冷啊,干活不吃饱点怎么能坚持下去?”
说那里的铁矿,含铁量是70%多。
也有谈开拓团生活的,目的自然在于忽悠更多的日本农民去满洲。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Mon Sep 22 11:57:35 2014, 美东) 提到:
切,不用抬杠。国民党不成,尼玛35年前台湾什么样子?你鳖什么样子?你鳖后来搞的
这一套,最后和国民党的初衷有多少区别?
☆─────────────────────────────────────☆
ridgway (ridgway) 于 (Mon Sep 22 12:11:14 2014, 美东) 提到:
日本向长工无条件投降,悲愤没用。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Mon Sep 22 12:12:50 2014, 美东) 提到:
帮帮忙,没钱行吗?手里没钞票,教授难道拿着状元帖子到街上去要饭吃不成?嘿嘿。
。。
校长可以被批评的地方很多。但是就凭中国钢产量不行来批评国民党,纯属站着说话不
腰疼。钢铁生产,对于中国这种农业国家,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不是首要的priority
. 你鳖在内战,抗战时期,也是先搞军火,军工。
金融税收当然很重要。不解决财源,拿什么去做这些事情?除了我党这个土匪,谁都得
考虑经济问题。国民党和我党不一样,没有友邦白给的贷款,不能吃大户,抢富人,来
填充自己的花销。首先解决金融问题,不是很简单的问题吗?如果没有金融的措施,抗
战不可能能挺到珍珠港。如果没有珍珠港,国府的经济估计43年左右就玩完了。但是,
金融问题最终并没有完全解决,在我党及其主子的运作,破坏下,最后导致全国性的经
济崩溃,也是国民党国共内战失败的重要原因。内战期间,我党究竟在国统区经济货币
上做了什么,现在有人试图研究,但是在国内还是禁区。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Mon Sep 22 12:18:41 2014, 美东) 提到:
教授还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先不说两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区别,你鳖及其主子都是计划
经济,想生产啥,不需要考虑亏本,成本消耗。国民党可不能象贵党和主子一样土匪,
赔了钱,收支不平衡就会有问题。当然,你可以说国民党不够狠,不够流氓。
去。
☆─────────────────────────────────────☆
stoppingtime (停时) 于 (Mon Sep 22 12:28:05 2014, 美东) 提到:
是啊,日本人都打到头上了,常公还在考虑生产钢铁支援战争会不会赔钱,如此精明的
经济头脑,难怪后来在台湾把经济搞得不错啊。
当然后来TG拼命发展钢铁工业,建立国家工业体系和自己的军事工业体系,都是流氓行
为了。所以TG又有流氓兔之称嘛。呵呵。
☆─────────────────────────────────────☆
ridgway (ridgway) 于 (Mon Sep 22 12:37:54 2014, 美东) 提到:
是啊,日本人都打到头上了,常公还在考虑生产钢铁支援战争会不会赔钱
------------------------------------------
证据?
正因为日本人都打到头上了,所以生产钢铁还不如直接买军火立竿见影。最后日本向长
工投降了,你悲愤没用。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Mon Sep 22 12:48:12 2014, 美东) 提到:
教授不用硬撑。你鳖发展钢铁是什么时候?内战还在大打的时候?还是那句话,钢铁那
么重要,你鳖抗战,内战的时候,咋就不找地方修小高炉大炼钢铁呢?那样的话,大跃
进就提早发生了,估计你鳖就不会有今天了,多好?
☆─────────────────────────────────────☆
afei (afei) 于 (Mon Sep 22 14:22:26 2014, 美东) 提到:
将军啊,我是厚道人,你想换个抬杠的,这悲愤帽子扣回来很容易啊。呵呵。老蒋最后
毕竟是仓皇辞庙的
☆─────────────────────────────────────☆
afei (afei) 于 (Mon Sep 22 14:26:17 2014, 美东) 提到:
你老去查查蒋公生日大家捐钱买飞机的事情吧。
当然要洗地很容易。我帮忙列几条
名义是捐给蒋公的,当然爱怎么用怎么用。
没买到之前去炒股也正常。钱放银行不是浪费么。后来谁知道不行了。
蒋公不是共产党,可以为军备不计代价。
☆─────────────────────────────────────☆
afei (afei) 于 (Mon Sep 22 14:28:50 2014, 美东) 提到:
不计代价给民主国家当兵工厂的美国发来贺电。
不计代价,还没等战争,仅仅经济危机就宣布要取消美元符号的罗斯福总统发来贺电。
☆─────────────────────────────────────☆
afei (afei) 于 (Mon Sep 22 14:34:04 2014, 美东) 提到:
最后一贴
世上无完人。 其实这版面吵架就这么简单。
比如常公,也是一牛人,也犯过很愚蠢的错误。你非要洗地每个细节都没问题。当然很
难。对面也一样,土共当然很牛。但问题也无数。非要洗土共每次都牛。也很搞笑。
到后面斗急了。凡路过看不惯洗地的,都要怀疑是对方同党。自然就很容易激动见人就
吵。我老平时不参与你和老虎闺房之乐。路过看见实在过不去的洗地。就参合两句而已
。犯不上要抓反对最红最红红太阳常公的反革命,这么激昂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Mon Sep 22 14:58:06 2014, 美东) 提到:
靠,尼玛30年代的中国是美国?帮帮忙。。。。
☆─────────────────────────────────────☆
greendot (低调) 于 (Mon Sep 22 15:02:30 2014, 美东) 提到:
常工抗战结束时派出自己的下属接受日本的投降,和内战结束是仓皇辞庙是两场战争的
结局,两场战争常工一胜一败,毛主席后来感谢日本人也有毛主席的道理
☆─────────────────────────────────────☆
afei (afei) 于 (Mon Sep 22 15:05:56 2014, 美东) 提到:
帮帮忙,看看美国是不是如他所说,当然要计算赚钱。
备战,战争期间一切以战胜为原则,基本常识。到他那里就硬是任何时候必须算赚钱,
否则就是共产党
☆─────────────────────────────────────☆
afei (afei) 于 (Mon Sep 22 15:07:37 2014, 美东) 提到:
呵呵。常公抗日最后战胜了。所以说常公抗日中的任何不对都是悲愤。
同理常公内战打败了。该怎么说?
我的逻辑和要说明的东西,也就是对方的逻辑错误。真的这么难理解?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Mon Sep 22 15:16:52 2014, 美东) 提到:
战时当然不一样了。国府的问题多多,但是拿国府不炼钢来说事,我觉得没啥意义。尼
玛就是我鳖如果摊上国府时候那个摊子,也绝不会好不到哪儿去。
☆─────────────────────────────────────☆
KingOfMaoLun (毛轮之王) 于 (Mon Sep 22 15:44:16 2014, 美东) 提到:
常工这也算胜利?最多是摘桃子而已。
是不是印度也算对日的战胜国?是不是芬兰也算对德的战胜国?
☆─────────────────────────────────────☆
stoppingtime (停时) 于 (Mon Sep 22 15:54:21 2014, 美东) 提到:
芬兰没有对德宣战。应该说罗马尼亚。
其实最好的例子是法国。战争的结局是法国派出代表接受德国的投降。
☆─────────────────────────────────────☆
KingOfMaoLun (毛轮之王) 于 (Mon Sep 22 15:58:44 2014, 美东) 提到:
嗯,我的意思是,长弓等人算赢了,可以,但是单独提长弓打败日本不太合适。
就像名义上,孙维没有投毒,这么说没错,但……
☆─────────────────────────────────────☆
stoppingtime (停时) 于 (Mon Sep 22 16:02:58 2014, 美东) 提到: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例子就是法国。
☆─────────────────────────────────────☆
KingOfMaoLun (毛轮之王) 于 (Mon Sep 22 16:33:05 2014, 美东) 提到:
嗯,可以这么说。
的确是个好例子。
☆─────────────────────────────────────☆
ridgway (ridgway) 于 (Mon Sep 22 16:40:08 2014, 美东) 提到:
老蒋战胜日本也好,被tg打败也好,其实都和毛轮悲愤的钢产量一点关系没有。老蒋钢
产量低,照样可以击败日本。tg钢产量更低,照样可以击败老蒋。苏联钢产量够高了吧
,该解体还是得解体。
☆─────────────────────────────────────☆
ridgway (ridgway) 于 (Mon Sep 22 16:42:52 2014, 美东) 提到:
法国本土都沦陷了,正式政府都向德国投降了。老蒋比法国强多了,至少本土没有沦陷
,正式政府没有投降,老蒋跟一战法国比差不多。尽管中日实力差距远大于一战法德实
力差距。一战法国和德国实力差距不大,还有美英俄三大强国帮助,最后停战时战线还
在法国境内。二战中日实力差距远大于一战法德实力差距,而且中国得到的外援远小于
一战法国得到的美英俄三大强国的帮助。
☆─────────────────────────────────────☆
ridgway (ridgway) 于 (Mon Sep 22 16:44:16 2014, 美东) 提到:
长工打败了,也不是因为钢产量比tg低。tg击败长工,根本不是因为钢产量。毛轮瞎悲
愤钢产量,其实很无聊的。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Mon Sep 22 16:57:39 2014, 美东) 提到:
扯淡扯到实在让人无法漠视。本来我都打算根本不跟你这种无知到钢产量=铁+钢+钢材
的人纠缠了。你就不能看到自己脸跟猪头一样的时候,把你猪八戒一样的脸给藏起来?
建国后,土鳖没马上赶上抗美援朝?我们列各自条件,看看要多么不要脸才能说国府这
个问题,那个问题。
土鳖49年建国,49年按照倒推的GDP,一共全国GDP是400亿人民币左右,按照当时汇率
折算,也就是90——120亿美元之间。钢产量49年16万吨,50年60万吨,51年就90万吨
,52年就134万吨,54年225万吨,55年285万吨。期间,50年就开始抗美援朝。53年抗
美援朝结束,中国钢产量已经是百万吨级的级别。抗美援朝发生地点在朝鲜半岛,中国
钢铁发展从东北开始。土鳖面对战争仅仅是建国后一年。
国府蒋公黄金十年,27年开始——37年吧?36年GDP倒推折算之后,在80亿美元左右。
国府20年代末就已经知道日本野心,31年就已经东北沦陷了。别告诉我,这个时候不知
道备战。可是国府27年钢产量3万吨,28年没变,29年变成2万吨了,30、31年继续下降
到1.5万吨。33年才3万吨,35年才5万吨左右(还不一定到五万吨。)。35年之后就看
到伪满洲国增长了。外部环境,27年之后,朝鲜和中国接壤,算是边境线,31年之后,
东北沦陷,现在河北山海关一代是边境线。37年开始抗战。也就是说,常公黄金十年从
27年算有十年发展时间,31年算也有6年发展时间。
去掉你所说的日本鞍钢的基础(汉阳也有基础,更是没恢复)和所谓苏联技术支援。也
就是说49年-55年这6年去掉这些因素,土鳖55年285万吨钢产量,我们就算只有20%的产
量是土鳖的因素,也有57万吨的产量是土鳖的产生的因素,同时也应该是常公在黄金十
年,也就是在37年达到50万吨钢产量。这都要求高了?说句不好听的,汉阳的高炉解封
就差不多能做到10万吨左右的。
这是最后一贴,你简直就是根本不要脸。简直给常公丢人。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Mon Sep 22 17:00:30 2014, 美东) 提到:
苏联解体是因为外部战争?抗日打成那个鼻青脸肿的样子,除了你这号的,谁好意思说
“战”胜?战胜国是战胜国,但是是美国在二战的“战胜国”的意义?搞到了东北都跟
苏联
投降的,好意思么?你们念兹在兹的苏联给土鳖内战援助,不也是你家常公搞不定日本
,只能让美国出面求助苏联出战?
老蒋钢产量高,起码就不会被日本胖揍成那个样子。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Mon Sep 22 17:04:54 2014, 美东) 提到:
狗P了,老蒋有了钢产量有个P的土鳖蹦跶的事儿?早就被剿灭了,内战之所以打不过土
鳖就是老蒋狗屁的工业都没有,跟土鳖属于一个档次的对手。你让土鳖到美国试试,你
看看土鳖的情形放到美国的工业实力下,是不是被血洗的结果?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Mon Sep 22 18:53:00 2014, 美东) 提到:
法国政府都尼玛投降了,校长啥时候投降过?国民政府虽然几乎垮台但是还是坚持到了
抗战胜利,一个完全没有工业化的国家,还是挺了不起的。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Mon Sep 22 19:04:43 2014, 美东) 提到:
行,你丫讲讲,有钢,没有兵工厂,如何造枪炮?就算炼1百万吨钢,没有兵工厂,你
拿这一百万吨钢做成大刀片去砍鬼子不成?帮帮忙,典型的何不屎肉糜!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Mon Sep 22 19:14:46 2014, 美东) 提到:
哟,感情内战国械国军打的都是树上长的子弹?用的都是树上长的枪械?美械一共才多
少?又缺弹药。国军受降得来的日械,也没有装备一线部队,国军用的是哪儿来的枪械
?帮帮忙。国民党工业不多不假,生产大炮不能,但是普通步兵武器还是有的。当然,
这些东西,比起贵党得到小鬼子的东西是差远了。你鳖内战以后,得到了国军的军工企
业,加上小鬼子的军工,再加上老毛子的援助,所以才能在朝鲜和美国一打。和你共炼
不炼钢,根本屁关系没有!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Mon Sep 22 19:23:26 2014, 美东) 提到:
老夫已经讲了无数遍了。你鳖50年代有个要啥给啥的干爹,有尼玛小鬼子留下来的军火
工业,有国府8年抗战,3年内战留下来的军火工业,30年代的国府有什么?鞍钢49年以
后头两年的产量有多少?离小鬼子时代的80万吨差多远?这还是有老毛子专家帮忙的情
况下呢。你鳖要是那么牛比,干嘛49年就急着把老毛子专家搞到鞍钢啊?为啥整个120
卷的规划都要人家写啊?站着说话不腰疼,你鳖50年代可以找老毛子,30年代你让国民
党找谁去?
如果钢铁这是非要不可,你鳖又那么有决心,怎么不在根据地的时候就搞大跃进,修土
高炉炼钢铁啊?怎么大跃进时代才想起来?搞什么搞?
还有,你倒是说说,就算汉阳铁厂能炼出来10万吨钢,对中国抗战有啥影响?中国军火
工业当时每年需要多少钢铁?中国当时能造大炮,还是能造坦克?一样屁用没有!
☆─────────────────────────────────────☆
ridgway (ridgway) 于 (Mon Sep 22 21:53:22 2014, 美东) 提到:
谁说钢产量高就不会被揍成那个样子?日俄战争时俄国钢产量可是日本的10倍,还不是
被揍成那个样子?甲午战争时中日钢产量差不多,大清还不是被揍成那个样子?二战时
法德钢产量差距远小于中日钢产量差距,法国还不是被德国揍成那个样子?朝鲜战争时
中国的钢产量跟美国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战争结果又如何呢?
中国在二战胜利当然不是美英苏那样的胜利,但是除了这三个超级大国,其他任何一个
战胜国都不比中国更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可以成为战后联合国五强之一。跟中国战前
的国际地位比,无疑是空前提高了。这都是常工的功绩。
苏联解体不是因为外部战争,常工也不是被日本击败才败退台湾的啊。抗战结束时常工
威望达到顶点。至于击败常工的tg,正好说明了钢产量根本不起什么决定性作用。常工
战胜日本,和tg击败常工,都跟钢产量无关。
☆─────────────────────────────────────☆
ridgway (ridgway) 于 (Mon Sep 22 21:56:06 2014, 美东) 提到:
美国是当时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土鳖几十年都还离美国差得远,你怎么可能指望当时内
战外战不断的中国在很短时间内达到美国的工业水准?这根本是mission impossible。
话说回来,美国这么强的工业实力和钢产量,面对几乎没有工业的越南,怎么也败了呢
?越南的成功击败美国不正说明外援而不是钢产量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吗?
☆─────────────────────────────────────☆
stoppingtime (停时) 于 (Mon Sep 22 22:20:39 2014, 美东) 提到:
其实说钢产量,我们更多的是指一个国家全面的工业能力,毕竟钢铁是工业的基础之一。
工业能力强,未必就能把工业能力相对更弱的国家痛扁,因为战争并不完全是由物质决
定的。例如苏芬战争,苏联的工业能力要强得多,但是损失远高于芬兰。
但是在其他条件大致类似的时候(例如指挥能力,经验,士气等等),工业基础强自然
就要比工业基础弱的国家牛逼了,起码工业基础弱的一方会更吃力,付出更多代价。例
如美国二战痛扁日本。即便是朝鲜战争志愿军方面有高昂的士气和灵活的指挥,仍然打
得非常艰苦,跟美军的纯战损比是吃亏的。
所以,拿日俄战争里钢铁少的日本战胜钢铁多的俄国来证明钢铁不重要,完全就是扯淡
,常公的军队在指挥,战斗意志和士气上都没法跟日军比,再不加强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那就只能拿普通士兵的血肉和广袤的土地去拼去换了。按照某将军的逻辑,埃塞俄比
亚还拿极烂的武器大败过意大利呢,所以常公是不是干脆连武器都不用生产了?
☆─────────────────────────────────────☆
ridgway (ridgway) 于 (Tue Sep 23 09:24:50 2014, 美东) 提到:
呵呵,没有人说钢产量/工业能力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是零。但是毛轮们无限夸大了钢产
量的作用,说什么长工钢产量上去了就不会被日军暴揍也不会被tg推翻,这不是胡扯是
什么?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国家政府也是如此,如果某个单项指标比如钢产量上去了,很
难保证其他条件还能和史实大致相当。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既然长工的军队在指挥,
战斗意志和士气上都没法跟日军比,那么最有效拉近中日军队战力的方法难道不是通过
购买大力改善装备通过聘请外籍顾问和加强自身军官的学习在指挥和训练上提升军队战
斗力等各种更直接有效的方法?而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提高钢产量。轻武器长工本来就
能自行生产。重武器需要复杂的设计制造工业,就算钢产量上去了,还是照样不能自行
生产。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27-37年的黄金十年,国府实际控制地区不过长江中下流
数省而已,且内忧外患百废待兴,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此时并不具备大力提高钢产量
的内部外部条件。tg从1927年南昌起义,经过10年土地革命战争,8年抗战,3年解放战
争,3年朝鲜战争,才基本统一了中国大陆,有了发展的稳定环境,再加上苏联人的大
力支援,钢产量才开始有了极大的提高。而tg从27年到49年是以武装革命斗争为主,没
有哪一次提高钢产量是tg取得武装革命斗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朝鲜战争头两次战役,志
愿军只能发射几千发炮弹,到了后期的上甘岭和金城战役,志愿军一次战役已经能够发
射几十万发炮弹。这个数量级的显著进步,也是通过苏联外援而不是中国提高自身钢产
量达成的。
对于工业能力极为悬殊的两个国家来说,弱势一方在短期内稍微提高一点钢产量根本于
事无补。抗美援朝期间,美国的钢产量是8000万吨,中国只有60万吨。你说中国把钢产
量提高一倍乃至两三倍达到120万吨或者200万吨,对战局会发生什么根本性影响吗?对
战局发生根本影响的是外援数量和质量,如果苏联援助的汽车不是4万辆而是4000辆,
如果苏联参战和援助的飞机不是1000架而是100架,那么战局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
☆─────────────────────────────────────☆
ridgway (ridgway) 于 (Tue Sep 23 09:28:49 2014, 美东) 提到:
国民政府对于抗战是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不要只盯着一个钢产量看。你要小学生短期
内突击学会高数根本是不现实的。
第九节、西安事变和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
郭汝瑰 黄玉章 [中国]
[出自《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2001
一、西安事变和团结御辱局面的形成
二、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
(一)确立国防领导体制
(二)确定和建设战略后方
(三)发展交通系统
铁路方面
公路方面
航空方面
航运方面
(四)推行征兵制和实施民众军训
(五)整编陆军和建设特种兵
(六)加强海、空军并进行战备演习
(七)整备要塞和修筑国防工事
(八)调整、扩大兵工生产
(九)制订国防作战计划

一、西安事变和团结御辱局面的形成
日本对中国的不断侵略,特别是1935年制造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使中华民族
已经到了生死危亡的紧急关头。北平学生于12月9日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爱国运动,
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
举行了轰轰烈烈的示威游行。12月10日,北平各校实行总罢课。16日,学生与市民一起
集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北平学生的“一二·九”爱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天
津、上海、南京、武汉、杭州、西安、广州、济南、太原等各大城市的爱国学生、文化
教育界以及工人群众纷纷响应,形成了全国抗日救亡的热潮。
在日本法西斯扩大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新形势下,国共两党
的政策、策略不同程度地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于12月17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
治局会议;25日通过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为此,一方面积极促进全
国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国民党上层领导人和军队将领宣传共产党的
抗日主张,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但当时中国共产党仍主张“反蒋抗日”,
规定“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
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 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
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9册第609—610页。 ] 1936年2月,中共
中央从国民党通过宋庆龄派来的代表董健吾等人口中得知国民党在对日问题上有了变化
及有与中共谈判的意愿后,于3月4日以毛泽东、彭德怀的名义,由董向南京国民党转达
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的意愿。电报说:“弟等十分欢迎南京当局觉悟与明智的表示:为
联合全国力量抗日救国。”3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晋西召开会议,决定突出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宣传。 [ 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5年版,第10册第20-24页。 ] 这时,共产党和西北的张学良东北军和杨虎城第17路
军建立了联系。4月间张学良去延安与周恩来会谈时,表示“在国民党要人中,他只佩
服蒋尚有民族情绪和领导能力”,又说:根据他两年来的观察,“蒋介石有可能抗日”
,建议共产党联蒋抗日。 [ 注: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
版社1989年版,第309页。 ] 这一建议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对中共中央改“反蒋抗日
”为“逼蒋抗日”这一转变,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经过张学良与周恩来、杨虎城与中共
代表多次的秘密谈判,达成了红军与东北军、第17路军互不侵犯的协议,并由中共派代
表驻西安,进行政治、军事联络,准备联合抗日。到1936年上半年时,红军与东北军和
第17路军之间实际上已停止了敌对状态。中国共产党认为蒋介石掌握着国民政府的军政
大权,如不能争取他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则难以打开全国抗战的局面,于是在1936年
5月5日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电文中说:“国难当头,双方决战,不论
胜负属谁,都是中国国防力量的损失,而为日本帝国主义所称快”,“我们愿意在一个
月内与所有一切进攻抗日红军的武装队伍实行停战议和,以达到一致抗日的目的”, [
注:《毛泽东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一卷第526
—527页。 ] 公开放弃了反蒋口号。8月25日,中共再次致书国民党,提出:“立即停
止内战,组织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发动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 [ 注:中央档案馆
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10册第74—81页。 ] 同
时进一步调整了对国民党的政策,正式改“反蒋抗日”为“逼蒋抗日”。绥远抗战爆发
之后,毛泽东、朱德、张国焘、周恩来等红军将领于12月1日代表全体红军,联名致函
蒋介石,呼吁停止内战,将内战的部队开赴绥远抗日前线,“化敌为友,共同抗日”。
[ 注: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编《毛泽东军事年谱》。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9页。 ] 并宣言:主力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现已集
中完毕,准备立即开赴晋绥前线,为保卫华北、保卫中国而血战到底。 [ 注:中共中
央及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致国民党政府《关于绥远抗日通电》。载中央档案馆所编《中
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第118—120页。 ]
在日本加紧侵华、全国掀起抗日高潮的形势下,国民党内部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主
张抗日的人士增多,要求抗日的呼声增高,就连一向主张对日妥协的人士,在对日态度
上也逐渐由软弱向强硬转化。1935年11月12日至23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第五次全国
代表大会。蒋介石于19日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最后关头”问题。他说:“苟国际演
变,不斩绝我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吾人应以整个国家民族之利害为主要对象,一
切枝节问题,当为最大之忍耐”,“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
关头,亦不轻言牺牲”。这反映了蒋介石尚未放弃对日妥协的思想;但他还说:这种忍
耐,是“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以互惠平等为原则”,“否则即当听命于党国,下
最后之决心”,“期达奠定国家、复兴民族之目的”。 [ 注:《大公报》西安分馆编
《领袖抗战建国文献全集》。1939年版,第99页。 ] 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
五届二中全会上又对“最后关头”作了解释:“中央对外所抱的最低限度,就是保持领
土主权的完整。任何国家要来侵扰我们领土主权,我们绝对不能容忍。”“假如有人真
要强迫我们承认伪(满洲)国等损害领土主权的时候,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就是我
们最后牺牲的时候。”“从去年11月全国代表大会以后,我们如遇有领土主权再被人侵
害,如果用尽政治外交方法而仍不能排除,这个侵害,就是要危害到我们国家民族之根
本的生存,这就是为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到这时候,我们一定作最后之牺牲。” [
注:《大公报》西安分馆编《领袖抗战建国文献全集》。1939年版,第116—117页。 ]

国民党、蒋介石在处理对日关系态度上虽然有了新变化,但由于蒋介石仍不肯放弃
“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方针,于是出现了政策上的二重性。一方面,从1935年起,数
次派人设法与共产党人接触,传达希望与共产党中央谈判的信息,并于1936年2月派董
健吾进入陕北瓦窑堡,与中共中央取得了联系,开始了秘密谈判;一方面又仍然企图收
编红军,坚持“剿共”,企图以武力消灭共产党,表明其消灭共产党的宗旨不变,而策
略上有所改变。
1936年6月发生了两广事变。陈济棠、李宗仁等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西南
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联席会议,要求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立即抗日,出兵反对蒋
介石。蒋介石不得不致力于粤桂,对西北“剿共”一事无暇顾及。10月间两广事变平息
,蒋介石立即去洛阳部署围攻陕北红军。11月间又发生了伪蒙军在日本支持下入侵绥远
的战事,对红军的进攻再度推迟。绥远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于12月4日飞抵西安,威逼
张学良、杨虎城率部进攻红军。张、杨在多次进谏无效、遭到蒋介石的斥责后,于12月
12日扣留了蒋介石等国民党政要10余人,发动了西安事变。共产党从抗日全局出发,派
周恩来、叶剑英等去西安进行调解和谈判。24日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
件,25日离陕回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团结抗日铺平
了道路。
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共产党致电该会,提出实行国共合作共同
抗日的五项国策和四项保证。五项国策是:一、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
二、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三、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
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四、迅速完成对日抗战之一切准备工作;五
、改善人民生活。如果国民党同意以此为国策,共产党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
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之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
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三、在特区政府区域内
,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四、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之共同纲领。 [ 注:中共中央及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致国民党政府《关于绥远抗日
通电》。 ]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实际上接受共产党关于国共
两党合作抗日的决议案。这次会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月至6月,共产
党代表周恩来、叶剑英、林伯渠等与国民党代表顾祝同、张冲、贺衷寒以及蒋介石等,
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进行了多次谈判,最后蒋介石在原则上承认国共合作抗日,同
意将红军编为3个师,人数4.6万人。此后,中国国内的形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奠定了
全面抗战的基础。
二、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
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的6年中,国民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了
妥协、退让的政策。“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丧权辱国的恶果。
但随形势变化,国民政府在“安内然后攘外”的政策指导下,着手进行抗战的准备。
(一)确立国防领导体制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时曾设立军事委员会。1928年8月,在国民党召开
的第二届第五次中央全会上宣布撤销军事委员会。1932年1月28日日军侵略淞沪,因此3
月1日召开的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恢复军事委员会,“其
目的在捍御外侮,整理军事”,由其负责“国防绥靖之统率事宜”,第一次将国防的内
容写进军事委员会的组织大纲。 [ 注:见《国防会议草案》。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
案馆。 ]
1935年,由于日本侵略步步加紧,国民政府将1932年11月在参谋本部所设的国防
设计委员会与兵工署资源司合并,改组成立资源委员会,直隶于军事委员会。该会掌理
人才和物资资源的调查、统计与计划研究,工作重心为与国防有关联的重工业建设。规
定凡国防上所必需,经济上有统筹之必要,以及规模宏大、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之事业
,均由国家经营。1935年12月,日本策动的“华北自治”运动日见猖獗。在日本咄咄逼
人的压力下,12月6日,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政治委员会之
下设立国防委员会。该委员会和法制、内政、外交、财政、经济、教育、土地、交通等
专门委员会平级。此时的国民政府一方面准备抵抗日本侵略,一方面又避免刺激日本,
国防委员会和其他8个专门委员会平列,因而国防委员会并没有突出的地位。
1936年春,军事委员会内增设首都警卫执行部(内分3组),主管对日国防事务。此
为军事委员会在组织职能上第一次作出对日国防的表示。
同年7月10日,国民党召开五届二中全会。会议于13日将组织国防会议及粤桂两省
军事、政治的调整案一并议决,通过了《国防会议条例》。该会隶属于中央执行委员会
,其任务是讨论国防方针及关于国防各重要问题。审议事项有:一、国防方针;二、国
防外交政策;三、关于国防事业与国家庶政之协进事宜;四、关于处置国防紧急事变事
宜;五、国家总动员事宜;六、关于战时之一切组织;七、其他与国防相关联之重要事
宜。国防会议议长、副议长各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行政院院长担任。因两机构的长官
均为蒋介石,故国防会议由蒋掌管一切。成员包括三部分:一是中央军事机关各长官,
包括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参谋总长、军事参议院院长、训练总监、航空委员会委员长
;二是行政院各有关部,包括军政、海军、财政、外交、铁道、交通各部;三是由中央
特别指定的军政官员,为各地绥靖公署主任、省主席,包括两广地方实力派的头面人物
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余汉谋等。 [ 注: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
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上)第414—415页。 ] 该会是在全国
抗日热情进一步高涨的情况下成立的。
西安事变后,全国上下初步形成了团结抗日的局面。1937年2月,在国民党五届三
中全会上,主席团提议,为国防的需要设立国防委员会。大会通过并由中央政治委员会
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国防委员会条例》, [ 注:《国防委员会条例》。原件存中国
第二历史档案馆。见《民国档案》1985年第1期。下文中有关引文,均出自本《条例》
。 ] 依条例成立了国防委员会。这个机构和前已成立的国防会议有很大的不同。不同
点为:
第一,国防委员会级别高,为“全国国防最高决定机关,对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
员会负责任”。
第二,国防委员会是一个实权机构。其职权是:国防、外交政策之决定,国防作战
方针之决定,国防费用之编制与筹备,国家总动员事项之决定,国防紧急事变之审议,
其他与国防有关重要问题之决定。另外,“为便利决议之执行”,直接秘密指导国民政
府的军事及行政各高级机关,并督促其完成。
第三,把“国防作战方针”和“国防紧急事变”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规定“其行动
应绝对秘密”,“凡参与会议者及工作人员不得将任何决定事项向外发表”。
第四,组织机构扩大。该机构设主席、副主席各一人,以中央政治委员会正、副主
席兼任之。其组织成员包括:(一)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二)五院院长;(三)行
政秘书长,内政部、外交部、财政部、交通部、铁道部、实业部、教育部各部部长;(
四)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办公厅主任,参谋本部总长,军政部、海军部部长
,训练总监部总监;(五)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包括了党、政、军各方面的高级长
官、实权人物)。地方各实力派人物因与领导全局、决策重大问题关系不大,因而没有
安排。从另一面看,这说明在抗日这个重大问题上,全国各地的实力派与中央已趋于一
致(当然也有对作战机密的考虑)。该机构是国民政府党、政、军一元化领导之肇始。
国防委员会成立不到4个月,全面的抗日战争爆发了。
(二)确定和建设战略后方
战略后方是坚持战争、争取胜利的依托,是支持长期战争的稳定的政治、经济后方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战略后方,是指正面战场上我方军事第一线后面的广大地区
。由于战局变化、战线移动,战略后方的地域范围也随之变动,因此在地理上它是一个
相对的概念。但对于支持长期战争、稳定军心民心,则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后方基地。
这里所指的抗日战争的战略后方,是包括川、滇、黔、西康(1955年撤销)等西南四省和
陕、甘、宁、青、新这西北五省比较稳定的地区。从国民政府战前的注视点和在整个抗
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来看,战略后方的重点在西南四省,中心在四川。
1932年日军侵略淞沪,南京国民政府即认识到东部易受攻击,很不安全。同年7月
,军政部就兵工厂布局问题曾提出:“依国防形势论,全国军用各厂须在平汉路、粤汉
路以西交通便利之地,而置重点于长江、长城间。” [ 注:见《兵工厂整理与建设》
。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尔后便将军工企业重心西移,开始在内地营建重工
业工厂。
1934年12月底,蒋介石派遣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第一厅厅长贺国光为首、由78人
组成的参谋团入川,一面运筹、督导“围剿”红军的作战,一面整理四川的政治、军事
,开始经营西南。
1935年4月,蒋介石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主席,国民政府的党、军、政势力迅即占
领了贵州。在四川,同年2月任命刘湘为主席,接着又通过组织峨眉训练团等措施,整
顿了四川的军事、财政、金融,推行了保甲制度等,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
1934年2月,国民党中央决议设立西康建省委员会,任命刘文辉为委员长。1935年
7月,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正式成立,将西康建省正式提到日程上来。这也是战略后
方建设的一部分。
到1935年底,国民党中央势力在四川、贵州站稳了脚跟。蒋介石认为“川滇黔为中
华民国复兴的根据地……只要川滇黔能够巩固无恙,一定可以战胜任何强敌,恢复一切
的失地,复兴国家”。 [ 注:转引自周开庆《四川与对日抗战》。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7年版,第13页。 ] 他进而明确指出:“将向来不统一的川滇黔三省统一起来,奠
定我们国家生命的根基,以为复兴民族最后之根据地……从此不但三年亡不了中国,就
是三十年也打不了中国。” [ 注: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载《中共
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党史教研室1984年印,第74页。 ] 关于四川在战
略后方的地位,蒋更进一步指出:“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
,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无论从哪方面讲,条件都很完备。人口之众多,
土地之广大,物产之丰富,文化之普及,可说为各省之冠,所以自古即称‘天府之国’
,处处得天独厚。” [ 注:秦孝仪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
编(三),第329页。 ] 他还说:“我方军事与政治重心全在四川。” [ 注:秦孝仪编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编(三),第314页。 ] 当时,蒋介石及
国民政府的大多数成员从持久的战略出发,把西南地区作为抗战的战略后方和根据地,
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从西南地方当局来说,他们从全国抗战的大局出发,也认识到本地区的战略地位。
龙云在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关于加强云南建设的提案,谓:中日开战
后,“我与海外各邦交通口岸势必被其以兵力横加封锁,无论外来接济,抑或国货出口
,自必完全断绝,届时束手坐困,险象何堪。”云南“西通缅甸,南通广东、北海,东
则可与长江各省联络,实为国防后方海陆交通之惟一出口,一旦有事,欲求对外,有一
安全通路。” [ 注:龙云:《关于加强云南建设的提案》。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
馆。 ] 他敦促国民党中央重视加强云南的交通、教育建设,开发西南资源,将云南建
设成国防后方。由此可以看出,在以西南为战略后方进行抗日御侮问题上,国民政府与
西南地方当局是有共识的。
西北的陕、甘、宁、青、新五省地处祖国内陆,虽然交通不便、气候恶劣、人烟稀
少,但这里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抗日战争开始之后,在沿海沦陷、出海口被切
断的情况下,中国出口的商品和苏联的援华物资大都从这里进出。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
发之前,这里为支持对日作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发展交通系统
交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和先进的交
通工具,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可以使军队快速机动,使后方供应及时充裕
。“兵贵神速”是离不开交通便利这一前提条件的。
1934年,德国军事总顾问塞克特就进言蒋介石:“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交通系统,
在日本入侵时,可以迅速地输送部队至危急地区,实为当前首要任务。” [ 注:见台
湾《近代中国》第45期第123页。 ] 同年6月,国民政府派出徐庭瑶、俞飞鹏等一行21
人赴欧洲考察军事、交通。1935年11月,国民党在五大之后对日政策逐渐强硬。同时,
实行了币制改革,并得到了大量的外国货款,开始实施前些年设计的经济建设计划。
1936年底,国民政府制定国防交通建设计划,使交通建设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从1936年
到1937年抗战爆发的一年半中,共建成铁路2030公里,平均每年达1353公里。这是1927
年至1935年8年间年建筑速度的6.5倍。 [ 注:张公权:《抗战前后中国铁路建设的奋
斗》。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第93—94页。 ] 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公路干线都是在
这一时期完成的。
铁路方面
中国中部的干线粤汉路,株洲至韶关段456公里,1936年9月1日通车,1937年上半
年全线贯通;广九线亦于1937年7月接轨,投入使用。华东干线浙赣路,自1929年动工
,至1937年9月分别完成杭州兰溪段、金华玉山段、玉山南昌段、南昌萍乡段,全长903
公里;苏嘉路于1936年7月通车;沪杭甬铁路闸口至百官段77公里,也于1937年11月通
车。此外,还修建了南京轮渡和钱塘江大桥。在修路的同时,对旧有铁路进行改造。主
要是更换铁轨,加固桥梁,添购车辆,改善信号系统。仅1936年,平汉和粤汉铁路就抽
换钢轨10.6万余根,并修建了冯村、花园等铁路大桥。 [ 注:《十年来的中国》。台
湾文海出版社,第278页。 ] 据统计,1936年5月,全国共有机车1116辆、货车14580辆
、客车2090辆。到1937年5月,机车、货车和客车分别增加了156辆、1762辆、326辆。
[ 注:张公权:《抗战前后中国铁路建设的奋斗》。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第122—123
页。 ] 为了加强战时军队和军用物资的调运,津浦、京沪、沪杭甬、浙赣、陇海、平
汉、粤汉等重要铁路共计增设军用站台、军用岔道达200公里, [ 注:张公权:《抗战
前后中国铁路建设的奋斗》。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第125页。 ] 极大地方便了军车的
停靠和各种重武器的搬运,大大加强了战时的军运能力。各铁路干线都储备了可供使用
1年以上的铁路器材和燃料,并修建了防空壕和地下室。
1927年到1937年,国民政府在10年间共修铁路3793公里(东北三省修筑的1600公里
未计在内),使中国本土(东三省未计在内)铁路共达1.2万公里。 [ 注:张公权:《抗
战前后中国铁路建设的奋斗》。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第40页。 ]
公路方面
1935年后,将原来的公路网作了加修和延长。到1936年底,各省联络公路已完成2
.1万余公里。同时,国民政府亦积极帮助闽、粤、桂、鲁、川、滇、黔等省修建联络公
路,共建成6000余公里。至1937年7月,连接各省的公路网已基本形成,计有京闽桂、
京黔滇、京川藏、京陕新、京绥、京鲁、冀汴粤、绥川粤、闽湘川、鲁晋宁、浙粤、甘
川、陕鄂、川滇等干线21条,支线15条,总里程109500公里,其中有砂石路面约43521
公里,泥土路面65979公里。 [ 注:周一士:《中国公路史》。台湾文海出版社,第
130页。 ] 同时,国民政府还注意了汽车的发展,积极推行购进和维修工作。至1937年
,全国共有公路营业客车1万辆、货车1.3万辆,并在长沙、南京、汉口、南昌等地设立
了汽车机械厂、汽车配件厂和轮胎厂。 [ 注:张公权:《抗战前后中国铁路建设的奋
斗》。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第94页。 ]
航空方面
到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拥有中国航空公司、欧亚航空公司和西南航空公司,开辟
了沪蓉、沪平、沪粤、渝昆、沪新、平粤、兰包、陕蓉、蓉昆、广河、广琼南线等12条
航线。 [ 注:《十年来的中国》,第266—267页。 ]
航运方面
到1937年,民营的航运公司共有轮船185艘,总吨位达56.9万余吨。 [ 注:《十年
来的中国》,第293页。 ] 国营航运业发展得比较缓慢。至抗战前,轮船总吨位为68万
吨(仅限于内河或沿海航运)。在港口建设方面,1935年建成了连云港2座码头。抗战前
该港可停靠3000吨的海轮。广东黄埔港于1937年1月开工,因抗战爆发,仅完成1座码头

抗战开始之后,国民政府建成的交通系统便发挥了效力。尤以铁路建设成绩显著,
贯通不久的平汉、粤汉和广九铁路成为抗战初期中国重要的陆上通道。当时中国军队80
%的补给靠这条路北运。中国从国外购买的全部轻重武器、弹药、器材由香港进口后,
再由这条铁路运往东南战场。从“七七”事变到广州失陷的15个月中,这条铁路共运送
部队200余万人、军用物资70余万吨。行车最密时,全线列车达140列,成为维持中国抗
战的主要交通线。正因为如此,日军飞机对该路进行狂轰滥炸,平均每日达5次之多。
[ 注:张公权:《抗战前后中国铁路建设的奋斗》。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第138—139
页。。 ] 浙赣、沪杭甬、京沪、苏嘉和津浦铁路的贯通,对东部地区的国防意义亦十
分重大。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之后,京沪杭铁路专开军用列车。淞沪会战3
个月,共开列车1346次,运兵50个师、辎重5万吨。该路除了前运军用物资外,还由此
线向大后方搬迁工厂、学校的人员和物资达几百列车。广州、武汉失守之后,宁波、温
州是惟一与铁路连接的港口,西南的锑、钨、桐油、茶叶等农、矿产品由该两处出口,
以换取国外的军用品。从1938年初到1939年3月的15个月中,浙赣铁路计开军列1700列
,运送部队150万人。 [ 注:张公权:《抗战前后中国铁路建设的奋斗》。台湾传记文
学出版社,第142—144页。 ] 因此可以说,没有战前的交通建设,中国军队在抗战初
期的机动性和作战能力将受极大的影响。
但也必须指出,抗战前国民政府的铁路建设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首要的是在“攘外
必先安内”的政策下起步太晚,耽误了时间。国民政府于1936年底才开始制定国防交通
计划,其中包括从1937年到1940年的4年中完成一批新的铁路干线的计划。1937年4月,
南京国民政府又制定了《公路建设五年计划》,拟修筑和改善公路5万公里。但由于抗
战很快爆发,刚刚开始修筑的成渝、湘黔、京赣、宝成等铁路被迫中断。
其次,国防交通建设受到财政经济的极大限制。1936年前,“攘外必先安内”的政
策造成了连年内战、军费浩繁、财政收入日绌的局面。据统计,1928年到1936年的军费
支出约占该9年平均财政支出的43%。 [ 注:根据财政部1928—1936年度收支报告表统
计。该文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军费和债务费平均每年占财政支出总数的75%。
政府1933年以后才有用于交通方面的投资,到1936年后才注入了较多的资金。在此之前
主要是依靠发行内债、地方政府自筹资金、民族资产阶级自筹资金和利用外资来修路。

第三,设备简陋落后,运输效率低。到抗战前,中国的交通工具和运输设备相当简
陋,车辆陈旧,铁轨规格不一。如同蒲、正太、浙赣路杭江段均是窄轨。各重要铁路干
线均为单线,火车在运行中沿途让车、换轨,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人力、物力,降低了
运输效率;75%的公路是泥、砂路面,雨天根本无法通行,汽车数量少且陈旧。这些都
影响了运输效率。
(四)推行征兵制和实施民众军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于12月召开的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
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王祺委员《请迅速实行征兵制以御暴日案》,提议国家实行征兵制
度。
1932年4月,在洛阳召开的“国难会议”上又提出了改革兵役制度的问题。《军备
须专意对外及实行征兵制以御外侮而固国防案》中提出:“为彻底防止酿成内战的个人
武力之树立计,非实行征兵制以代募兵制不可”,并具体筹划了征兵制实行的若干步骤
。会上作出决议:“逐渐施行征兵制度,实行学校军事教育,并尽先于各县市抽调壮丁
,办理保卫团以作征兵制度之准备。” [ 注:见《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
第二册。 ] 同年春,军事委员会训令军政部会同参谋本部规定征募管区,拟定兵役实
施办法。
1935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兵役法》(12条),自1936年3月1日生效。其后,军政部
加紧制定各项征兵制度细则。
1936年9月8日,国民政府颁布征兵令:“东邻肆虐,侵我疆土,自非全民奋起,
全力抵抗,不足以保卫国家之独立,维护民族之生存。在此非常时期,凡属兵役适龄之
男子,均有应征入营服行兵役之义务。兹特依《兵役法》第三条之规定,着由行政院转
饬各兵役主管机关,得随时征集国民兵,俾资服役,而固国防。” [ 注:转引自朱敦
春《人力动员论》。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3年版。 ] 到当年底,共征集5万新兵入营
。这是征兵之始。
《兵役法》规定:兵役分国民兵役和常备兵役两种。男子年满18岁至45岁,在不服
《兵役法》所规定的常务兵役时,服国民兵役。平时受规定的军事教育,战时以国民政
府的命令征集。
常备兵役分为现役、正役、续役。平时征集年满20岁至25岁的男子,经验查合格的
,入营服现役,为期3年,除上等兵及特种业务外,均满2年退伍。辎重运输兵满5年退
伍。正役以现役期满退伍者充之,为期6年,平时在乡应赴规定的演习,战时动员召集
回营。续役以正役期满者充之,续役期自转役之日起至满40岁止,转为国民兵,至45岁
退役。但在地方自治未完成的区域,得就年龄合格、志愿服兵役的男子中募充之。常备
兵役,在战时得延长其服役期限。 [ 注:见《兵役法》。载《中华民国法规大全》,
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与征兵制相关的是师管区的建立。1935年1月的军事整理会议上提出的兵役区计划
,划分全国为19个军管区、60个师管区和10个预备区。从1936年开始施行。同年5月,
设置下列12个师管区、48个团管区: [ 注:《陆军沿革史草案》,存中国第二历史档
案馆。 ]
江苏:
徐海师区,辖铜山、东海、沭阳、砀山4个团区;
淮扬师区,辖江都、泰县、淮阴、盐城4个团区。
浙江:金严师区,辖金华、兰溪、衢县、吴县4个团区;
温处师区,辖丽水、永嘉、临海、云和4个团区。
安徽:
安庐师区、辖太湖、六安、滁县、庐江4个团区;
芜徽师区,辖芜湖、贵池、宣城、休宁4个团区;
淮泗师区,辖蒙城、寿县、泗县、阜阳4个团区。
江西:
浔饶师区,辖九江、浮梁、上饶、武宁4个团区。
河南:
豫东师区,辖开封、商丘、郑县、淮阳4个团区;
豫西师区,辖洛阳、临汝、陕县、许昌4个团区;
豫南师区,辖信阳、南阳、汝南、潢川4个团区。
湖北:
襄郧师区,辖襄阳、随县、天门、郧县4个团区。
1937年6月,又设置下列8个师管区、32个团管区和几个师管区筹备处:
江苏:
金陵师区,辖京宁、镇江、武进、江阴4个团区;
苏沪师管区筹备处。
浙江:
杭嘉师管区筹备处。
江西:
南抚师区,辖南昌、南城、清江、萍乡4个团区;
赣南师区,辖吉安、万安、赣县、宁都4个团区。
河南:
豫北师区,辖新乡、博爱、安阳、滑县4个团区。
湖北:
荆宜师区,辖宜昌、江陵、宜都、恩施4个团区;
江汉师管区筹备处。
湖南:
衡郴师区,辖衡阳、攸县、桂阳、郴县4个团区;
宝永师区,辖邵阳、绥宁、零陵、道县4个团区;
长岳、辰沅两师管区筹备处。
福建:
建延师区,辖建瓯、南平、建阳、闽清4个团区;
闽海、汀漳两师管区筹备处。
四川、贵州、广东、陕西各省师管区筹备处。
1937年7月,设置甘肃、宁夏、山东、云南各省师管区筹备处。
师管区的基本任务是:(一)现役兵之征集补充;(二)各兵役召集教育;(三)动员计
划实施;(四)管区户口调查及绥靖事务。
1937年又在各师团管区设立征募兵事务处,专负征募兵员之责。
义务兵役制的推行,使正面战场的兵源不断得到补充。从1937年到1945年,各省征
募人数共达14049024人 [ 注:《抗战八年兵役行政工作总结报告》,存中国第二历史
档案馆。 ] ,保证了抗战的兵力。
在民众中推行军事训练,主要进行壮丁训练和学生军训。
壮丁训练:1935年5月,国民政府首先在南京设立首都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试办
壮丁训练。1936年10月,军事委员会公布了由训练总监部、军政部、内政部拟订的《社
会军事训练实施纲要》,同时分派各县社训教官,成立各县社会军事训练总队。训练范
围由壮丁渐及妇女、少年(后者基本未实施)。截至1936年底,已训练完毕者约50余万人
,继续训练者约百万人。 [ 注: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载《抗日战争时期国
民党战场史料选编》,浙江省中国国民党历史研究组1985年编印,第45页。 ]
学生军训:学校军训始于1928年,训练总监部设立国民军事教育处。先对高中以上
的学校实施军事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心。“九一八”事变后进行国防教
育,培养预备军士和预备役候补军官佐,以备补充部队。据统计,从1933年至1936年,
共集训专科以上学校的学生21811人、中等学校的学生106215人。 [ 注:《全国各省市
历年学校军训推进概况表》,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经过军训,至1936年底,高
中学生合格为预备役者共17490人,专科以上学生合格为候补军官者共888人。
(五)整编陆军和建设特种兵
1935年1月26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全国军事整理会议,布置整军工作。同年3月
,在武昌行营设立陆军整理处,调驻赣绥靖预备军总指挥陈诚兼任处长,综理陆军整理
事宜。整理的原则是:“依国防之目的,统一编制,混合编成,按管区配置,集中训练
干部。” [ 注:《陈诚私人回忆资料(1935-1944)》(上)。载《民国档案》1987年第1
期。 ]
1936年,开始择20个师予以调整。所用编制,即对1932年的陆军师步兵团编制加
以改善,称之谓“调整师”编制。调整师编制与1932年陆军师编制的不同点在于:(一)
步兵连为9班混合制;(二)团属迫击炮连分属各营为排,以增强战术单位之火力;(三)
原属各营的小炮排集中成连,直属团部,作为防空及防战车之用。是年底,共完成调整
师20个。 [ 注:《陆军沿革史草案》,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鉴于1936年度整军的成效,军政部拟于1936年到1938年3月间共调整、整理60个师
,以达到符合“现代军队之要求”和“应付国防需要”。为此提出整理原则:(一)减少
大单位,充实小单位;(二)团以下单位力求健全;(三)加强特种兵;(四)经常费不增加
;(五)人事经理一律依法规办理。 [ 注:《陆军沿革史草案》,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
馆。 ] 参照各国常备师和预备役师编制。其编制为:
调整师甲种编制,采用1936年调整师编制。每师辖2个旅、4个团。辖3个团者不设
旅部。师部直属骑兵1个连,炮兵、工兵、通信、辎重兵各1个营,卫生队1个,特务连1
个,作为国防主力部队。
整理师乙种编制,采用1935年整理师编制,同各国之预备师。师辖2个旅4个团。师
部直辖骑兵1个连(排)、炮兵1个营(连)、通信兵1个连、无线电1个排、军医院1所、特
务连1个,作为绥靖后方用。
1937年6月1日,国民政府在开封召开苏、皖、豫三省整军会议,决定对东北军进
行统一整编。会后调整了东北军10个师。已适用调整师编制而未充实的约有5个师。
此后对广东部队和川康部队也进行了整编。整理了广东10个师、川康26个师9个独
立旅。
7月,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被迫终止整军活动,将部队调上战场。从1928年底
到193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六次提出整军方案,五次制定整编计划。除上述地方
部队外,仅调整了15个师、整理了24个师。与计划调整、整理120个师的目标相距甚远

特种兵,是指配属或加强步兵作战的骑兵、炮兵、装甲兵、工兵、通信兵部队。
1933年长城抗战之后,德国军事总顾问弗采尔就深感中日两军装备悬殊,指出中国军队
“步兵必须有精利可恃武器,方能于攻击及防御时有良好成绩”,“兵器不良,实为陆
军自趋灭亡途径”。 [ 注:《德国顾问佛采尔关于整顿中国军队致电蒋介石呈文两件
》,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见《民国档案》1988年第4期。 ] 为改变现状,国民
政府多次派人出国考察军事,聘请外国顾问来华训练特种兵,购买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
,多次研究制定中国陆军发展计划草案。1935年后经过整理建设,特种兵的系统才初步
形成。
各兵种的概况如下:
骑兵
骑兵分为军、师配属骑兵和中央直属骑兵。其整理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整理军、师
所辖骑兵。有的军、师属骑兵仅是虚名,有兵而无马。为适应作战,逐渐充实与健全,
并将有马者改编为搜索队,无马者编为徒步骑兵。第二期整理中央直属骑兵。军事委员
会原有直辖骑兵7个旅,即骑第1旅(辖2个团,团辖4个连),骑第2、第11、第12、第13
旅(各辖2个团,团辖3个连),骑第14、第24旅,另骑兵学校所属骑兵。1935年7月,经
过整理,除保留第14、第24旅外,其余与东北骑兵混合编成第3、第4、第6、第7、第10
骑兵师(师辖3个团,直属骑炮连、高射炮队、装甲汽车队各1个,工兵、通信兵各1个连
),并任何柱国为骑兵军军长,负责编训。1936年6月,又将骑第24旅编为团,隶属骑第
2师。驻察哈尔、绥远新编骑兵第10师,山西骑兵第1、第2、第3旅以及甘、宁、青各骑
兵部队因经费和历史原因,仍保持旧制,未予整编。 [ 注:《陆军沿革史草案》,存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炮兵
1935年3月,武昌行营设立炮兵整理处,专负整理炮兵之责。此时现有堪用的火炮
457门。 [ 注:《陈诚私人回忆资料(1935-1944)》(上)。载《民国档案》1987年第1期
。 ] 因历史、人事等关系,编制不一,炮种复杂。整理时,按炮种统筹编成,并补充
器材、马匹。共编成两团制的独立炮兵旅4个,独立团5个,独立山炮营、独立野炮营、
独立重迫击炮营各3个。各旅、团炮种分别为:第1、第2两旅为瑞典卜福斯式75毫米山
炮,第6旅克式野炮,第8旅为辽十四式77毫米野炮,独立第4、第6团为日本三八式75毫
米野炮,第8、第17团均属辽十四式150毫米榴弹炮,第9团为德国克虏伯式75毫米野炮
及重迫击炮(各1个营)。以上均为马曳之炮。1937年春,从德国购来克虏伯式150毫米榴
弹炮24门,编成机械化重炮兵1个团,番号定为“炮兵第10团”。其运动、指挥、观测
均以汽车牵引。该团为国民党军队中惟一的机械化炮兵。后又将第32师属炮兵团划出,
编为独立炮兵第9团,下辖野炮、重迫击炮各1个营。不久,又将该团野炮营拨归师属炮
兵,而将重迫营与独立重迫炮第1、第2、第3营合编为独立步兵炮团。同时,由广东省
拨到法国士乃德式75毫米山炮28门,编成炮兵第9团。 [ 注:据《陆军沿革史草案》及
王文宣《十年军务纪要》。前者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后者载《民国档案》
1989年第1期。 ]
高射炮兵
自“一·二八”淞沪抗战后,防空对军队作战日益重要。于1934年和1936年先后购
来卜福斯式75毫米高射炮28门,成立高射炮兵6个连。1937年又购德国十八式37毫米高
射机关炮和瑞士苏罗通式20毫米高、平射两用机关炮,成立高射炮兵团(辖5个营、18个
连),为保守兵种秘密,将其编为陆军炮兵第41团。后又以购得苏罗通式20毫米高、平
射两用机关炮108门,成立炮兵第42团(辖5个营、16个连)。 [ 注:据《陆军沿革史草
案》及王文宣《十年军务纪要》。前者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后者载《民国档
案》1989年第1期。 ] 1936年12月,以防空学校照测排为基础编成照测第1、2队,配合
高炮对空作战。
战车防御炮兵
抗战前仅有装甲兵1个团附有步兵炮教导队1队(辖3个营、12个连),又1个步炮营(
辖4个连),及第4师、第88师各备6门制37毫米苏罗通炮1个连。
装甲兵
1928年南京政府向英国购买了“卡登劳埃特”一吨半小型机枪战车24辆,隶属教
导第1师;1935年又从英国购买“维克斯”两栖坦克32辆, [ 注:《十年来我国装甲部
队编成沿革概要表》,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编成战车教导营,附属于交辎学校
进行训练。1937年初又向德国订购“克虏伯”战车16辆。5月中旬,国民政府以战车营
、步兵炮营、摩托车连、装甲汽车队、高射炮营合编为陆军装甲兵团,调25师副师长杜
聿明为团长,装甲兵正式成为中国陆军兵种。
在组建、整训炮兵、装甲兵的过程中,国民政府还对工兵、通信兵、交通兵进行了
筹组、训练和整顿。1932年8月成立了陆军工兵学校,1933年7月成立了陆军辎重兵学校
,1935年9月成立了通信兵学校。向国外购买武器装备,更替陈旧装备,以聘请外国顾
问和国内外技术专家授课等手段培训人才,提高部队素质。到抗战爆发前,计拥有铁道
兵团1个(附轻便铁道器材320公里)、汽车兵团1个(计汽车750辆,一次输送力约1400吨)
、 [ 注:秦孝仪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编(三),第374页。
] 通信兵团2个(专供军以上通信联络)、工兵团2个。 [ 注:何应钦:《中国国民党第
五届三中全会军事报告》。载《革命文献》第30辑第842—843页。 ] 各兵种尽管编制
不大、人力物力有限,但毕竟进入了中国陆军多兵种合成作战的新时代。
中国国防工业薄弱,又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一切重要武器装备都靠国外进口,一
旦来源断绝,则得不到补充;而且武器来自不同的国家,类型不同,操纵各异,不利于
技术的发挥。这些都制约特种兵的建设和发展。
(六)加强海、空军并进行战备演习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国民政府对海军和空军都进行了建设,作战能力有了一定
的提高,并在抗日战争之初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国民政府曾制定了一个五年造舰计划。该计划
“以日本在华海军军力7万吨(指排水量,下同)为对象,建造各种舰艇,计5.6万吨”;
又根据“将来战场之位置而又适于海洋根据地之条件,划分海军和军港等”。 [ 注:
《海军建设及整理计划草案》,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此后,海军为抵御日本,
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努力新建和改造舰艇及飞机,建设军港,增设炮台
,勘测航道,更换部分枪炮,培养抗战人才等,取得一定的成果。新建成的舰艇有“逸
仙”号巡洋舰(1545吨),“民生”号炮舰(505吨),“海宁”号、“江宁”号、“抚宁
”号、“绥远”号炮舰(均为260吨),“肃宁”号、“威宁”号、“崇宁”号、“义宁
”号、“正宁”号、“长宁”号炮舰(均为280吨),“平海”号巡洋舰(2383吨)。改造
的舰艇,有“威远”号、“建安”号驱逐舰(均为850吨),“大同”号、“自强”号轻
巡洋舰(均为1050吨);电雷学校还把1艘商船改为“自由中国”号练习舰。此外,中央
海军购进日本制“宁海”号轻巡洋舰(2516吨),电雷学校向德国购进3艘鱼雷快艇(各30
余吨)、向英国购进12艘鱼雷快艇(各10余吨)。还计划向德国订购5艘潜艇及1艘潜艇母
舰。因抗战开始,日本抗议,德国中止了合同。
以上各舰艇总排水量为1.3万吨(未竣工的不计),虽然与计划的5.6万吨相差甚远,
但这些新建成或改造的舰艇的航速、火力较原有的舰艇要高。舰艇上大都安装了高射炮
,防空能力有了增强。
海军在此期间先后造出了高级侦察机“江鹤”号、“江风”号各1架,水陆两用侦
察教练机“江鹊”号、“江鹇”号等共5架,舰载水上侦察机“宁海2”号1架,及“弗
力提”式教练机12架。
此外,海军在军港建设、航道测量、军械更新、粮煤弹药储备及观象、医疗等方面
都作了整备和建设。
中国的空军从1929年起才正式成为1个军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
东北空军所属新旧飞机200余架全部被日本抢去。到1932年,国民政府中央空军仅有50
架飞机、200名飞行员。当时的空军“散漫而又微弱”,“只是作了军阀们政争的工具
,对于整个国防,不曾有过些微的建树和功绩”。因此,从“一·二八”抗战到长城抗
战,制空权完全为日本掌握,中国军队的活动尽在日军的监视之下,在其轰炸、扫射下
的伤亡更不知其数。 [ 注:陈格浦:《记中国空军军官的培育》。载《中国空军》第
81号。 ] 为此,国民政府着手规划建设空军,先后拟定了1932年至1937年的五年计划
、1933年至1936年的三年计划、1933年10月至1937年12月的四年计划。计划几经调整,
在最后拟制的四年计划中,根据“国防上需要空军最小限度”及“在事实可能范围内竭
力建设之能力”,计划到1937年主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建设高级航空学校1所(将笕桥
航校改建)、初级航校2所、机械学校和参谋学校各1所,培养飞行员700人、机械人员
2000多人。(二)建设空军27个中队,常备作战(驱逐、侦察、轰炸)飞机375架,加上教
练救护机117架,总共432架。(三)建设航空制造工厂3所、修理工厂6所。 [ 注:文中
所述三个计划,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国民政府采取下列措施:(一)加强组织,培养人才。1932年9
月,将军政部航空学校改组为中央航空学校。蒋介石自兼校长。次年11月,将空军主管
机关航空署由隶军政部改隶军事委员会。1934年将航空署改为航空委员会。蒋介石兼任
委员长。宋美龄担任秘书长,负责空军事务。中央航空学校及初级班洛阳、广州分校分
别由美国和意大利顾问担任教练。到1936年,毕业的飞行员生约700多人。同时培养出
一批机械、照相、轰炸、通信人员。1936年4月在南昌成立的航空机械学校则专门训练
机务人员。(二)购买设备,建造工厂。国民政府还向美国和意大利大量订购飞机、航材
、汽油。据美国航空商务部的统计,从1931年到1936年8月,有453架飞机运往中国。国
民政府原有韶关飞机制造厂(后改为第一飞机制造厂)和上海海军飞机制造厂的规模都比
较小。航委会于1934年10月和美国联邦航空公司合办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工厂。1936年10
月和意大利合办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后改为第二飞机制造厂)。1937年2月,又和德国
合办萍乡中国航空器材有限公司。韶关飞机制造厂于1936年仿美“霍克”式双翼战斗机
,制成了“新霍克”式战斗机。但金属螺旋桨、发动机、仪表和一些金属材料都依赖外
国进口。
此外在机场建设,材料、弹药、油库建设,气象、通信和地面保障、防卫建设等方
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到1936年6月前,国民政府中央所属的空军有14个中队。7月,两广事变时,广东的
空军投奔中央,又增加了9个中队。同年10月,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侨共捐献了470万元,
[ 注:秦孝仪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编(一)第281页。 ]
以捐款购得飞机68架。 [ 注:[日]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台北中央日报社1976
年中译本,(10)第126页。 ] 1937年5月,国民党军事当局分全国为6个空军区。实际成
立的只有第一(南京)、第二(南昌)空军区司令部。全面抗战前夕,全国空军总计有飞机
约600架,飞机场共有100多个。
在发展空军的过程中,国民政府处处要依赖外国,进口的器材五花八门,聘请的外
国顾问各搞一套。到卢沟桥事变前夕,常备飞机的实际数字仍未达到四年建设计划所规
定的指标;且由于缺乏后备力量,人员、器材补充困难,因而到1937年底就基本上失去
了制空权。
结合敌情、地形和武器装备进行演习,是国民政府对日准备抵抗作战的一项内容。
为此,陆、海、空军都进行了演习,尤其是陆军的防空演习成效较大。
1935年冬,陆军在南京东南地区进行了实兵对抗演习,参加部队为国民政府最精
锐的第87、第88和第36师。演习分为东、西(红、蓝)两军,状况空前。
另外,各地区进行了局部演习。特别是各地要塞防守区,演习在防守区内就地进行
。演习科目为对敌舰射击、各台之间的联络、步炮协同及联络、战场内追击、对上陆之
敌攻防以及夹江临时封锁等。
海军的演习只是演练封锁江面的布雷,技术性比较强,规模不大。
这一时期的陆、海军演习都是在较为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主要是怕刺激日本,也
是为了保守战术、技术上的秘密。
比较而言,防空演习的规模较大。当时国民政府将防空分为积极防空和消极防空两
种。积极防空是指利用空军和地面高射炮兵对入侵敌机进行攻击驱逐;消极防空是在敌
机轰炸扫射时疏散隐蔽,使损失尽量减少。
1934年8月进行了第一次首都防空演习。设想敌机自长江口侵入,沿长江西侵,或
沿京沪铁路及京杭公路进犯。演习共进行两天。日间演习通信监视、飞机攻守、防空部
队射击,进行消防、防毒、救护等;夜间演习敌机轰炸、灯火管制和交通管制等。为了
搞好这次演习,几乎动员了南京所有的军民,并对报道、宣传进行了控制,目的是为了
保密。这次防空演习增强了全民的防空意识,为尔后大规模的防空演习取得了经验。
1935年5月,在南京举办了防空展览;当年秋季又举办了京、杭、镇(江)联合防空大演
习,对京沪、沪杭两铁路沿线居民进行防空训练。
1936年4月,国民政府根据防空需要,在全国划分9个防空区:第1区江浙皖,第2
区鲁豫,第3区闽赣,第4区晋绥,第5区冀察,第6区湘鄂,第7区粤桂,第8区陕甘宁,
第9区云贵川。各区内设情报所或分所,所下辖防空监视哨。防空监视哨是1934年秋首
都防空演习时成立的。由于当时没有雷达预警设备,就在各交通要道、重要设施地等处
设立监视哨。监视哨人员携带通信工具,配置在各大城市周围100至250公里的地境内,
不分省界。当敌机飞临时,情报员即将敌机数量、飞行方向乃至机种逐次传递,以使预
警区做好防空或作战准备。此项监视业务后又扩大,由防空区内的交通、通信机关,如
铁路、船舶、公路、电报、电话及警察局、乡镇区公所等兼任,由成立的防空情报所或
分所进行领导指挥,这样就在全国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防空监视情报网。
(七)整备要塞和修筑国防工事
国民政府整理建设要塞工作始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时。1932年2月,
为防日军舰沿江进犯、拱卫首都,在军政部内成立江阴、镇江、江宁各区要塞实施委员
会,主办工事设计、实施事宜。由军务司主持此事。同年12月,为统筹国防工事,在参
谋本部内成立城塞组,组长由参谋次长贺耀祖兼任(1935年易杨杰)。在德国顾问的指导
下,首先对江宁、镇江、江阴要塞进行整理。
1932年5月淞沪协定签订之后,国民政府认为“现在外侮亟亟不可终日”,乃对要
塞继续整理,并制订要塞五年整备计划。该计划以中国中部(北自黄河、南迄甬江)为中
心,以长江为重点。整理的方针是增加其强度,并辅以相当守备队,重视游动炮兵及水
中防御器材的设置,以阻止敌人登陆。
参谋本部将中部地区以南京为中心,划分为中、南、西、北四区。后又将福建划为
闽区。初步想定和计划如下: [ 注:《中国中部各要塞及守备区整备实施计划》,存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中区:包括东西梁山守备区、采石守备区、南京(江宁)要塞区、镇江要塞区、江阴
要塞区、福山守备区和上海守备区。本区系全国的经济、政治中心,为敌军作战目标。
战争爆发后,敌陆军必然沿京沪线、海军沿长江,在空军的掩护下向南京进犯。淞沪协
定签订之后,吴淞要塞已失去作用,而江阴为长江第一门户,为拱卫首都南京,首应加
强江阴、镇江和江宁要塞区。
南区:包括澉浦要塞区、镇海要塞区、定海守备区、乍浦守备区、海门守备区、永
嘉守备区。该区为首都东南屏藩,且为富庶之地。战争开始后,敌为策应京沪路方面的
作战,并掠夺资源,必利用该区内地平坦、便利登陆等条件进行进犯。该处整备的重点
为乍浦、澉浦和镇海要塞区。
北区:包括海州要塞区和南通守备区。海州为陇海路之终点,又居华北、华东分界
处,敌在此登陆,可西窥徐州,威胁华东、华北军的侧背,又可截断南北之联络。南通
为长江北之重镇,整备该地,目的是阻敌舰西进,使宁、镇、澄(江阴)各要塞能作充分
准备。
西区:包括芜湖守备区、大通守备区、安庆守备区、马当(今马垱)守备区、彭泽守
备区、湖口守备区、九江守备区、武穴守备区、富池口守备区、田家镇守备区、蕲春守
备区、黄石港(附石灰窑)守备区、团风守备区、阳逻(今阳罗)守备区、五通口守备区、
青山守备区、武汉守备区。长江为我国中部东西主要航线,日舰在长江航行无忌。战争
发起后,敌必对江内我航运进行破坏,对沿江商埠进行扰乱。为航运安全,在战争发起
后,各守备区利用地形和既设工事,将敌舰击毁。本区重要者为芜湖、安庆、九江、田
家镇、武汉等处。
闽区:包括沙埕港守备区、三都澳军港区、福州(闽江口)要塞区、兴化浦宁守备区
、泉州湾守备区。该处临台湾海峡,为东南门户,一旦战起,敌必自台湾占领福建,策
应主力方面作战。本区应依地形险要程度,备筑防御工事,防敌侵犯。
后来考虑到为保障山东半岛的安全,防敌自山东沿海登陆,又分别在青岛、龙口、
烟台设立守备区;又虎门是广东的门户,原设有工事,为防敌进犯,此处要塞加强警备

为保证战略、政略中心南京之安全,各要塞整备的顺序为:江阴、江宁、乍澉浦、
镇江、上海、青岛、龙口、烟台。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计划在五年时间内完成整备。

1933年10月30日,蒋介石致电贺耀祖:要求其“先定一中南北西区之整个方案与
修筑步骤之计划。同时定一各要塞各部计划之图案与详细方案。如现在无此要塞图案之
顾问,则不惜重资另聘,并须从速也。” [ 注:蒋介石致贺耀祖电,原稿存中国第二
历史档案馆。 ] 此后,各要塞加紧了整备的步伐。但至1936年时,除了江宁、江阴、
镇江以及镇海、虎门等少数要塞在原有基础上加以修筑、修配或增设要塞炮外,大多未
能落实。
对日作战的国防工事是1935年以后才开始构筑的。1932年日本侵略淞沪时,南京军
、政当局曾以南京为中心修筑了一些国防工事。后由于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军政当局
把军队调到“剿共”前线,修筑工事的事也就停了下来。
对日防御的国防工事,修筑的基本方针是以长江、铁路为轴线,以交通要点为中心
而进行的。华东以长江下游、津浦南段、沪宁线、沪杭线为轴线,以南京、上海、杭州
、徐州为中心,其防御方向为东(拒海上来敌)、北(拒敌由北向南);华中以长江中游、
平汉路南段为轴线,以武汉、郑州为中心,其防御方向为东(拒敌沿江西上)、北。华北
以津浦路北段、平汉路北段、正太路和平绥路为轴线,以济南、沧州、石家庄、保定、
张家口为中心,防御方向为东、北。当时构筑的国防工事主要是用钢骨水泥,按德国、
苏联最新规范构筑的机枪、小炮掩体及观测所和掩蔽部等。根据地形及战术要求等条件
,分别构筑永久性、半永久性和临时性3种工事。有的只备建筑材料,待需要时再临时
构筑。
华东沪杭地区始于1936年构筑国防工事,以防御日军从海上侵入后海、陆军协同西
进。军事委员会结合地理形势,将沪京杭地区划分3个防御区,即京沪地区、沪杭地区
、南京地区。
京沪地区的阵地:利用长江、太湖以及纵横的河流等有利地形设若干阵地带:第一
阵地带配置在吴江县至福山镇,第二阵地带配置在锡澄线(无锡至江阴)。两阵地间的龟
山至梅村一线设置中间阵地。后方阵地带在石庄到常州一线。另外在昆山附近及其以东
地区,利用高地和各要点构筑了据点式的前进阵地带。其前方设置了警戒线或警戒点。

沪杭地区的阵地:以乍嘉线(乍浦至嘉善)为主要防御地带,苏嘉线(苏州至嘉兴)为
第二防御地带。两地带之间的滨海一段还构筑了侧翼阵地。后方阵地带配置在杭州到湖
州一线。在全公亭、新仓镇、庙陈镇等要点构成据点式前进阵地带。又在柘林、奉贤、
闵行等地构筑警戒阵地。
南京地区的阵地:主要阵地带配置在龙潭、栖霞山、青龙山、苍波门、大胜关、上
新河、下关、燕子矶一线,形成闭合性的环形阵地。以南京城垣为核心阵地,在城外利
用下关、香山、江山、紫金山、雨花台到双桥门一线构成补助复廓阵地带;在城内北极
阁、鼓楼和清凉山构成坚固的核心据点。此外在江北浦口、浦镇等地设置了桥头堡阵地

主要阵地带和第二阵地带的步兵营阵地都是连续式配置,主要方向上构筑了较多的
永备筑城工事;次要方向上重点构筑了部分永备工事(有的未构筑)。按照计划,在战争
动员阶段再构筑大量的野战工事,将永备工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备的防御系统。
徐州、海州为连接华东、华北的交通要道,敌如占领该地,不仅截断南北交通,而
且威胁南、北我军侧背,继而南犯沪、宁。为此,除在海州设一守备区外,还修筑了以
下阵地工事:
第一阵地,从连云港附近的灌河口至临洪口、青口沿海岸一线。中间阵地线,自阿
湖至沭河各线。野战主阵地线,临沂迤南沿沂河西,经龙池集至窑湾,复沿运河折而东
南,经骆马湖、宿迁、泗阳,再折东北至涟水之线。
徐州要塞防御线,由案山经韩庄、聂庄、芦山、西朱古、杜安、大成山、利国驿一
线。徐州复廓要塞线,由凤凰山至大黄山、隔鸡山、团山、柳兴庄、张庄、夹河寨、吴
山窝、光驴山、猴山、大韩庄之环线。
武汉地区的要塞整备和工事也是1936年开始构筑的。其主要目的是:“(一)对敌潜
在的势力;(二)对武汉上下游侵入武汉之敌舰,则巩固江防,以歼灭之;(三)对将来武
汉会战,使国军得依武汉要塞为轴,在武汉附近歼灭敌人”。 [ 注:《陈诚私人回忆
资料(1935-1944)》(上)。载《民国档案》1987年第1期。 ] 因此,对武汉附近的筑城
,又分为“江防”、“陆防”和对汉口租界工事三部分。
河南省郑州周围各地的工事是1935年何梅协定签订之后开始以城市为中心构筑的。
黄河以南,在开封修筑了向东防御的环形阵地,在郑州修筑了向东、向北防御的环形阵
地;黄河以北,主要在新乡、安阳、沁县等地修筑了向北防御的阵地。后又在豫东的商
丘、豫北的焦作及皖北的亳州等地构筑了工事。
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地区的工事要求由地方当局负责构筑。抗战爆发前只作
了计划,并未有构筑的行动。
国民政府构筑的国防工事对后来抵御、阻滞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发挥了一些作用。尤
其是鲁南的国防工事在后来的台儿庄会战中发挥了相当作用。湖北省境内的工事在后来
的武汉会战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从国民政府对日准备作战而修筑的工事可以看出,它一开始便是在持久消耗、单纯
防御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在实际作战中,依靠工事或有利的地形进行抵抗,与敌
人拼消耗,是一种落后的战法,势必增大伤亡。从工事修筑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阵
地是单线构筑,正面宽,缺少纵深。这样的阵地非常脆弱,容易被敌突破。
工事的工程质量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被国民政府军事当局一向标榜修得比较好
的、号称“马奇诺防线”的上海附近的工事,实际上只是一些没有完成的野战工事。“
第一道堑壕,有的有掩盖,有的没有;交通沟的沟深还不到一公尺,又因为下雨,水竟
积了半沟深;指挥所和预备阵地统统一个样”。 [ 注:张公干:《抗战时期冯玉祥将
军二三事》。载《文史资料选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总109辑第185—186页
。 ] 其他地方的工事质量可想而知。
(八)调整、扩大兵工生产
国防工业建设是为国防准备物质基础,是国民政府准备抗战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
由于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兵工产业十分落后,几乎谈不上有自成体系的国防工业
。国内仅有的几家兵工厂分别由各地的军阀控制,军阀间混战所需武器大部分依赖进口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的兵工厂被日本侵占,由国民政府兵工署所控
制的仅有上海、金陵、汉阳、济南、德州、巩县、华阴等地的兵工厂,四川、广东、广
西和山西的兵工厂则由地方实力派控制。生产技术都比较落后。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为应付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在兵工生产方面
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拟定兵工生产计划。
1933年在牯岭会议上,军政部兵工署提出了整个兵工建设的计划。这个计划因“
军费支绌,未能实现”,1935年又拟定了兵工五年计划,从1936年7月起开始实行。根
据该项计划,在五年内尚须建设十余处兵工厂,生产新式武器。预计要建设费4.9亿元
。因抗战开始,该项计划未能完全实行。 [ 注:《四年来兵工整理经过》,存中国第
二历史档案馆。 ]
第二、将沿海工厂西迁。
为防止战争爆发后兵工厂被敌轰炸、破坏或沦于敌手,国民政府将东部沿海的兵工
厂西迁或归并他厂。具体做法:开封兵工厂全部归并于巩县、济南、金陵、广东兵工厂
;上海兵工厂全部撤除,按其性质归并于汉阳、巩县两厂;云南、成都两厂整理,待交
通便利时再订计划;以汉阳、巩县为重要兵工厂,巩县生产枪炮弹,汉阳生产火药;太
原生产重炮,为西北主要兵工厂;华阴兵工厂制造新式武器,添置新设备,扩大生产;
扩充衡阳兵工厂。原拟在无锡设立的化学厂改建于巩县。1935年后,又决定将兵工厂向
川黔转移。是年6月5日,蒋介石指示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
,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造于川黔两省,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 [ 注:秦
孝仪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编(一),第338页。 ] 这个迁厂
计划至抗战爆发前尚未完成。
第三、统一枪、弹制式。
由于历史造成的原因,抗战前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大多购自国外,种类繁多,各国
皆有,因而零件不能互换,子弹难以通用,战时补充极为困难。“一·二八”淞沪抗战
以后,兵工署曾开会讨论兵器制式的统一问题,并印成《制式兵器会议记录》。1934年
,根据蒋介石要求从速讨论各炮种制式的命令,军政部就各种枪、炮的战术诸元问题致
函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等单位征求意见。军事委员会认为这“与国防作战计划、编制
、造兵、补充上均有关系”, [ 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召开兵器制造战术诸
元讨论会的训令》(1934年12月12),存重庆市档案馆。 ] 甚为重视,于12月22日召集
各有关单位讨论了各式兵器的战术诸元及采用何种为宜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决定了战
前需求量最大而本国又能生产的几种兵器的统一制式:步枪、重机枪仿德国,轻机枪仿
捷克,口径均定为7.9毫米,子弹可以通用;迫击炮则仿法国,但在口径上稍大于法造
,定为8.2厘米。抗战初期,军政部军械司曾就制式兵器性能问题征求参战部队的意见
,据说部队的反映是:“射击威力甚为显著,实不在敌人使用之同种兵器之下,尤以迫
击炮、马克沁重机枪两项兵器威力最大。淞沪三个月之支持,前项步兵兵器之支撑力收
有相当之实效。” [ 注:《军械司司长陈东生在军委会后方勤务会议上的报告》(1938
年3月),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第四、进口先进设备。
由于设备老化,妨碍生产,因此各厂自行购置新机器,修理旧机器,重建厂房。到
1937年,汉阳火药厂和子弹厂的设备大部分为新添购。巩县兵工厂亦购置了新机器,所
购新式炮弹车床的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十几倍。金陵兵工厂完全翻新,购置了制造引
信的自动机器、制造迫击炮筒的磨床。白水桥样板厂有国内仅有的一部螺丝磨床。1933
年,从德国进口全套设备,开办了防毒面具厂,制造防毒面具,开始了中国军事防毒器
具制造业。西安、南昌、株洲等兵工厂、火药厂都扩大生产规模,利用新设备,加速生
产和仿造外国产品。
第五、降低成本、增加生产。
由于采用了先进设备和工艺,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的质量提高,品种和数量也有
所增加。1935年,巩县兵工厂仿造出德国1924式毛瑟枪,定名为“中正式”,并已正式
成批生产。金陵兵工厂仿造马克沁重机枪,每月可生产100挺。 [ 注:《四年来兵工整
理经过》,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此前,巩县兵工厂又制造出捷克式轻机枪。全
面抗战前夕,汉阳兵工厂可以制造出7.5厘米口径野炮、10厘米口径轻榴弹炮、2厘米口
径高射炮。1933年前,国内仅能制造出18公斤和50公斤两种飞机炸弹,且弹壳为生铁浇
铸,威力欠佳。经研究改进,到1937年可制造出铸钢或压钢壳的18公斤、50公斤、120
公斤、250公斤、500公斤乃至800公斤的飞机炸弹。
全面抗战前夕,几家主要兵工厂及其主要产品如下: [ 注:见《抗战中的兵工生
产》附表4。载台湾《抗战胜利40周年论文集》(上)第1053—1056页。此表所列重机枪
数与前述月产100挺不同,与兵工署制造司1937年3月编制的1932年至1936年《五年来各
兵工厂所造主要枪弹统计表》亦大不相同。该表所列1936年全年生产八二迫击炮565门
,轻重枪合计1006挺。 ]
金陵兵工厂:年产八二迫击炮1800门、手提机枪385挺,月产马克沁重机枪33挺。
上海兵工厂:月产七五山炮6门,七九机枪子弹、六五步枪子弹各240万发。
汉阳兵工厂:月产七五山炮2门、八八式步枪4700枝、三十节式重机枪35挺。
巩县兵工厂:年产中正式步枪50000枝,月产元年式步枪3120枝、捷克式轻机枪25
挺。
汉阳火药厂:月产枪药30吨。
各类枪炮械弹1937年较1933年的增长情况为:七五炮弹增长1.1倍,八二迫击炮弹
增长1.5倍,步枪枪弹增长2倍,木柄手榴弹增长1.5倍,防毒面具增长4.5倍,飞机炸弹
增长5倍,八二迫击炮增长1.88倍,马克沁机关枪增长2.5倍。 [ 注:《四年来兵工整
理经过》,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国民政府于1936年规定在1937年上半年以前装备完成20个调整师、1个教导总队、1
个重炮兵团;除所需重兵器外,轻兵器皆由国内自制。
进口的武器装备,德国的占了外国输华军火总量的80%。所需款项以中国向德出口
钨砂抵偿。1936年中国从德国获得的军火价值23748000马克,1937年增至82788604马克
。到抗战前,中国从德国购买的武器装备有战车、8.8厘米重炮、10.5厘米重炮、高射
炮、探照灯、机枪、鱼雷、快艇等,使中国军队30万官兵接受了德式装备。 [ 注:王
正华:《抗战时期外国对华军事援助》。台北环球书局1987年版,第67页。 ]
1935年,为了备战,国民政府曾作了一个械弹储备五年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国内
生产和进口两部分。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就所需数目向蒋介石建议如下:
步兵弹每月增至900万至1000万发,重机枪90至100挺,八二迫击炮20门。其中步兵
弹药存于军械库者100万发,正在制造中者200万发,国外订购者300万发,共600万发。
另外,法肯豪森还建议蒋介石再向德国购买1000万发钢心弹尖。 [ 注:《总顾问法肯
豪森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见《民国档案》1991年第2
期。 ]
1935年8月,法肯豪森对当时国民政府军队装备的评价是:“窃以华方所有新式兵
器,从未有今日之充足……”
(九)制订国防作战计划
自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之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几乎年年都制定“国防计划”
,军政部及有关各部也断断续续地进行抗日准备。但是由于当时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
内”的方针,“安内”成为当前任务,军事上一切措施当然首先满足“安内”,然后才
照顾后续任务“攘外”。所以国防计划年年拟定,都比较粗疏,只能束之高阁。直到
1936年西安事变后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成为当前任务,一切抗战准备才得以积
极进行,国防计划也才有的放矢、有可行性地拟定出来。
1936年底,参谋本部拟订了《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度作战计划》。1937年3月修
订完毕。计划分甲、乙两案。甲案是考虑到中日战争可能爆发于日苏战争之前而制订,
乙案则是考虑到中日战争可能爆发于日苏或日美战争之后而制订(当时中方正与苏联进
行建立对日军事同盟的秘密谈判)。两案中的“敌情判断”完全一样。主要内容是:“
敌国之军备及一切物质上,均较我优势,并掌握绝对制海权,且在我华北造成强大之根
据地。故其对我之作战方针,将采取积极之攻势。”“敌我两国如已入于正式战争中,
惹起俄日或美日战,甚至中俄英美联合对日作战,则敌将以陆空军主力应付俄军,海军
主力应付英美,对我者只有一部兵力而已。”“在中日战争而演成世界大战之初期,或
由俄日或美日战开其端绪,则敌军为略取资源、巩固作战之基础,或将以主力先对我国
军取攻势,使在短期内消灭我抵抗之能力与意志。”
两案中的“敌情判决”则不相同。甲案是:“敌惯以武装恫吓,以达其不战而胜。
遂行其外交谈判,以局部军事行动实行其国策。”乙案则是:“敌为应付世界战,先必
略取资源,巩固其作战之基础,将主力对我国军取攻势,在最短期间内欲消灭国军作战
之意志。”
两案的“作战方针”也不相同。甲案是:“国军以捍卫国土,确保民族独立之自由
,并收复失地之目的,在山东半岛经海州—长江下游亘杭州湾迤南沿海岸,应根本击灭
敌军登陆之企图。在黄河以北地区,应击攘敌人于天津—北平—张家口一线,并乘时机
越过长城,采积极之行动歼灭敌军。不得已时,应逐次占领预定阵地,作韧强之作战,
随时转移攻势,以求最后之胜利。”乙案则为:“国军以复兴民族、收复失地之目的,
于开战初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于规定同一时间内,将敌在我国以非法所强占领
各根据地之实力扑灭之。并在山东半岛经海州及长江下游亘杭州湾迤南沿海岸,应根本
扑灭敌军登陆之企图。在华北一带地区应击攘敌人于长城迤北之线,并乘时机,以主力
侵(进)入黑山白水之间,采积极之行动,而将敌陆军主力歼灭之。绥远方面国军应积极
行动,将敌操纵之伪匪扑灭之,向热河方面前进,以截断敌军后方连络线,俾我主力军
作战进展容易。”
两案的“作战指导要领”也不相同。甲案是:“国军对恃强凌弱轻率暴进之敌军,
应有坚决抵抗之意志、必胜之信念。虽守势作战,而随时应发挥攻击精神,挫折敌之企
图,以达成国军之目的;于不得已,实行持久战,逐次消耗敌军战斗力,乘机转移攻势
。”还特别规定:“作战期间,如赤匪尚未肃清,则内地未列入战斗序列之国军有继续
清剿及绥靖警备之责,并统编总预备军待命集中。”可见该计划中仍夹杂有内战计划。
乙案则为:“开战初期,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将敌在我国以非法占领之各根据地
之实力,在规定同一时间内,将其奇袭而扑灭之,俾尔后国军作战进展容易。国军应以
大无畏攻击之精神,统一意志,对骄敌实行攻击,挫折其企图,以达成国军复兴民族,
以达收复失地之目的。”计划中取消了内战的企图,规定“作战期间,负有绥靖地方之
国军,未列入战斗序列者,则编为预备军,待命集中”。
两案的“战斗序列及战场区分”、“各兵团之任务及行动”、“航空与防空”、“
海军”,以及“兵站”、“警备”、“交通通信”等其他部分,内容大致相同。 [ 注
:甲、乙两案全文分别载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编《民国档案》1987年第4期和1988
年第1期。 ]
一。
☆─────────────────────────────────────☆
ridgway (ridgway) 于 (Tue Sep 23 09:32:28 2014, 美东) 提到:
中央政府要在四川大西南建军工厂,地方军阀不答应怎么办?所以优先级还是得“攘外
必先安内”,切实掌握地方控制权。国府是借追击红军长征才取得西南诸省控制权的,
这已经是1935年的事了,离抗战全面爆发只有2年的时间了。而把兵工厂建在东部沿海,
一旦开打很容易被日军占领。
国府建设西南战略后方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二)确定和建设战略后方
战略后方是坚持战争、争取胜利的依托,是支持长期战争的稳定的政治、经济后方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战略后方,是指正面战场上我方军事第一线后面的广大地区
。由于战局变化、战线移动,战略后方的地域范围也随之变动,因此在地理上它是一个
相对的概念。但对于支持长期战争、稳定军心民心,则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后方基地。
这里所指的抗日战争的战略后方,是包括川、滇、黔、西康(1955年撤销)等西南四省和
陕、甘、宁、青、新这西北五省比较稳定的地区。从国民政府战前的注视点和在整个抗
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来看,战略后方的重点在西南四省,中心在四川。
1932年日军侵略淞沪,南京国民政府即认识到东部易受攻击,很不安全。同年7月
,军政部就兵工厂布局问题曾提出:“依国防形势论,全国军用各厂须在平汉路、粤汉
路以西交通便利之地,而置重点于长江、长城间。” [ 注:见《兵工厂整理与建设》
。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尔后便将军工企业重心西移,开始在内地营建重工
业工厂。
1934年12月底,蒋介石派遣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第一厅厅长贺国光为首、由78人
组成的参谋团入川,一面运筹、督导“围剿”红军的作战,一面整理四川的政治、军事
,开始经营西南。
1935年4月,蒋介石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主席,国民政府的党、军、政势力迅即占
领了贵州。在四川,同年2月任命刘湘为主席,接着又通过组织峨眉训练团等措施,整
顿了四川的军事、财政、金融,推行了保甲制度等,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
1934年2月,国民党中央决议设立西康建省委员会,任命刘文辉为委员长。1935年
7月,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正式成立,将西康建省正式提到日程上来。这也是战略后
方建设的一部分。
到1935年底,国民党中央势力在四川、贵州站稳了脚跟。蒋介石认为“川滇黔为中
华民国复兴的根据地……只要川滇黔能够巩固无恙,一定可以战胜任何强敌,恢复一切
的失地,复兴国家”。 [ 注:转引自周开庆《四川与对日抗战》。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7年版,第13页。 ] 他进而明确指出:“将向来不统一的川滇黔三省统一起来,奠
定我们国家生命的根基,以为复兴民族最后之根据地……从此不但三年亡不了中国,就
是三十年也打不了中国。” [ 注: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载《中共
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党史教研室1984年印,第74页。 ] 关于四川在战
略后方的地位,蒋更进一步指出:“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
,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无论从哪方面讲,条件都很完备。人口之众多,
土地之广大,物产之丰富,文化之普及,可说为各省之冠,所以自古即称‘天府之国’
,处处得天独厚。” [ 注:秦孝仪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
编(三),第329页。 ] 他还说:“我方军事与政治重心全在四川。” [ 注:秦孝仪编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编(三),第314页。 ] 当时,蒋介石及
国民政府的大多数成员从持久的战略出发,把西南地区作为抗战的战略后方和根据地,
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
dingding2000 (东方) 于 (Tue Sep 23 11:50:57 2014, 美东) 提到:
李将军这一篇很好啊。
呵呵,没有人说钢产量/工业能力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是零。但是毛轮们无限夸大了钢产
量的作用,说什么长工钢产量上去了就不会被日军暴揍也不会被tg推翻,这不是胡扯是
什么?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国家政府也是如此,如果某个单项指标比如钢产量上去了,很
难保证其他条件还能和史实大致相当。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既然长工的军队在指挥,
战斗意志和士气上都没法跟日军比,那么最有效拉近中日军队战力的方法难道不是通过
购买大力改善装备通过聘请外籍顾问和加强自身军官的学习在指挥和训练上提升军队战
斗力等各种更直接有效的方法?而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提高钢产量。轻武器长工本来就
能自行生产。重武器需要复杂的设计制造工业,就算钢产量上去了,还是照样不能自行
生产。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27-37年的黄金十年,国府实际控制地区不过长江中下流
数省而已,且内忧外患百废待兴,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此时并不具备大力提高钢产量
的内部外部条件。tg从1927年南昌起义,经过10年土地革命战争,8年抗战,3年解放战
争,3年朝鲜战争,才基本统一了中国大陆,有了发展的稳定环境,再加上苏联人的大
力支援,钢产量才开始有了极大的提高。而tg从27年到49年是以武装革命斗争为主,没
有哪一次提高钢产量是tg取得武装革命斗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朝鲜战争头两次战役,志
愿军只能发射几千发炮弹,到了后期的上甘岭和金城战役,志愿军一次战役已经能够发
射几十万发炮弹。这个数量级的显著进步,也是通过苏联外援而不是中国提高自身钢产
量达成的。
对于工业能力极为悬殊的两个国家来说,弱势一方在短期内稍微提高一点钢产量根本于
事无补。抗美援朝期间,美国的钢产量是8000万吨,中国只有60万吨。你说中国把钢产
量提高一倍乃至两三倍达到120万吨或者200万吨,对战局会发生什么根本性影响吗?对
战局发生根本影响的是外援数量和质量,如果苏联援助的汽车不是4万辆而是4000辆,
如果苏联参战和援助的飞机不是1000架而是100架,那么战局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greendot (低调) 于 (Tue Sep 23 13:49:08 2014, 美东) 提到:
影响战争结果的因素很多,钢产量远远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某毛论天才提出了唯钢产量
论,通过下三路猛烈喷了一气,就以为那是不容置疑的真理了
一。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Tue Sep 23 14:07:39 2014, 美东) 提到:
李将军你也属于不要脸那伙的,蒋公是你的屁股帘儿?有用就拿出来用,没用就擦完屁
股扔一边?说钢产量是假设常公只一个有正常指挥能力的首领。你非要把常公变成一个
二百五,然后跟历史上的不对称战役对比,比如甲午?一个国家钢产量是军工和综合实
力的体现之一。日俄时期,俄国是和日本打全面灭国接触战了?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的
国力也很大程度消耗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根本不是唯一主战场。当然假设中国军队和蒋
公不是二百五的情况下,钢产量就是一个重要衡量因素。以日本放在中国的力量比来看
,当时中国50万吨的钢产量就足以打的不那么难看。
天天扯瘪犊子,常公战胜国,说明钢产量无用?二战的时候是美国和轴心国真正决定战
争走向还是中日决定战争走向?日本投降是根据中日钢产量决定的?你想说你的逻辑错
乱?还是说你想说你们清华的都你这个智商水平?你这个帖子唯一说明的就是常公是SB
,土鳖拿苏援在朝鲜和美国打平,你常公拿盟国援助被日本打成猪头。你唯一的争论论
据就是常公拿的美援不如朝鲜时期土鳖拿的苏援多,所以打不过日本。那日本拿的什么
援助?还有你大嘴一张就抗美援朝中国都靠苏援了?
抗美援朝时期的结果说明钢产量无用了?你张个大嘴说没用就没用了?
抗美援朝时期国产的子弹十多亿发,炮弹1000多万发,火炮机枪啥的都不给你算了。自
己算算这些就得多少吨钢铁了?子弹弹壳给你算5g一个,炮弹我算你20公斤一个。你给
我说说,这是多少吨钢了?这就已经超过你家常公全年的钢产量了。而整个抗美援朝时期
,中国一共消耗了多少弹药量?自己查去,去看看钢产量到底对抗美援朝起到作用没有?
还有,确实技术苏联援助了,但是你也得有土鳖那样把外来技术消化的能力。
自己看看,53年的时候土鳖到底多少自制的炮弹
截止到1953年6月27日,一线志愿军各部(1军、24军、23军、46军、60军、65军、67军
,2师、炮7师、炮8师)共拥有国产82毫米迫击炮弹761668发,苏制82毫米迫击炮弹
14676发,苏制107毫米迫击炮弹9835发,国产120毫米迫击炮弹11345发,苏制120毫米
迫击炮弹1388发,日制41式山炮弹64827发,日制94式山炮弹70983发,美制75山炮弹
25689发,苏制76.2山炮弹1561发,日制38式野炮弹33133发,日制90野炮弹5344发,苏
制76.2野炮弹87198发,美制105毫米榴弹58277发,国产6管102毫米火箭弹6586发。
截止到1953年6月27日,东西海岸和二线部队共有国产82毫米迫击炮弹978772发,
苏制82毫米迫击炮弹112984发,苏制107毫米迫击炮弹7690发,苏制120毫米迫击炮弹
8200发,日制41山炮弹27708发,日制94式山炮弹47698发,美制75山炮弹42297发,苏
制76.2山炮弹10643发,日制38式野炮弹16548发,日制90野炮弹1610发,苏制76.2野炮
弹108606发,美制105毫米榴弹2750发,国产6管102毫米火箭弹424发。
此时,志愿军后勤部尚库存国产82毫米迫击炮弹478273发,苏制82毫米迫击炮弹
4847发,苏制107毫米迫击炮弹2909发,国产120毫米迫击炮弹1384发,苏制120毫米迫
击炮弹86发,日制41式山炮弹55488发,日制94式山炮弹94,171发,美制75毫米山炮弹
58465发,苏制76.2毫米山炮弹4665发,日制38式野炮弹58730发,日制90式野炮弹7086
发,苏制76.2野炮弹131094发,美制105毫米炮弹148606发,**30吨。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Tue Sep 23 14:16:13 2014, 美东) 提到:
小学语文没毕业?
☆─────────────────────────────────────☆
ridgway (ridgway) 于 (Tue Sep 23 14:54:39 2014, 美东) 提到:
一个有正常指挥能力的首领,会全面综合分析情况,解决最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而不
是抱着一个钢产量的单项指标不放,闹出全民“大炼钢铁”的笑话。中日战争前夕,提
高钢产量的优先级跟其他各项抗战准备工作比,并不占有特别高的地位。
请问什么叫全面灭国接触战?日本在中国战场始终只是局部战争,你咋知道当时中国50
万吨的钢产量就足以打的不那么难看?意大利钢产量多少?打得难不难看?法国钢产量
多少?打得难不难看?
土鳖拿苏援在朝鲜和美国打平,你常公拿盟国援助被日本打成猪头。这其中最关键的因
素是我早就反复指出的,美国投放在朝鲜的军事实力远逊于日本投放在中国的军事实力
。美国在朝鲜始终只投入7个师的地面部队,而二战美军一个冲绳战役对付区区10万日
军就出动了8个师的地面部队。要是二战日本在中国战场始终只保持7个师团的地面部队
,那么不要说占据中国半壁山河,连一个上海都未必打得下来。
抗美援朝后期中国的国产炮弹这么多,但是战线还是停止在38线,这不恰恰说明钢产量
处于弱势的中国即使大大提高了钢产量和国产炮弹,但是对于战局根本没有决定性影响
吗?
SB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Tue Sep 23 15:16:47 2014, 美东) 提到:
对日本叫做局部战争,对中国就叫灭国战争,或者说有灭国危险的战争,有什么错误?
你举例法国几次了?你想说明什么?法国对手是日本还是法国对手是德国?意大利又如
何?你提法国和意大利,难道不是正说明钢产量重要么?你是不是都不知道法国和意大
利以及德国等国家的工业数据就胡喷呢?
钢产量在工业化是重要指标,而这个指标在其他预设标准量化差不多的时候,钢产量就
能起到决定作用。只有在工业化站在一个档次的起跑线的时候,其他标准又会突出出来
。这都不懂?战术战略水平,士兵的意志和组织服从性,国家机器的动员组织能力等等
条件都会起作用。但是你要明白的是,一旦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对上,那么就是军神转
世也必输无疑。这就是我举例的土鳖在美国翻不起浪的原因。实际上,我是假设常公的
指挥能力,国军的意志力等都不输给土鳖的前提下,给的钢产量问题。如果你说常公是
头猪,那么钢厂量确实不重要。你就把原子弹给常公手里,他也没用。常公又不是没干
过往东京轰炸宣传单的事情。
至于民国50万吨起到什么作用,自己可以去看看具体数据,看看日本到底能分配大概多
少比例资源侵华,50万吨,够常公体面的守卫国土,而不是被打的那么难看。
至于38线,更是说明钢产量重要性,不过还有其他战略资源制约。没有这个产量,土鳖
就不是打平也是输了,就跟常公一个德行会很难看。
50
☆─────────────────────────────────────☆
ridgway (ridgway) 于 (Tue Sep 23 17:31:47 2014, 美东) 提到:
钢产量跟实际战争表现和战争结局根本是互不相关的两码事,俄国钢产量是日本10倍,
结果被日本打得大败。法国一战钢产量只有德国1/10,结果战胜了德国。二战钢产量提
升到德国1/3,结果反而脆败。而且法德差距远小于中日差距,中国就算提升一点钢产
量,也根本是于事无补,还不如大力争取外援来得直接有效。
土鳖对国军而言钢产量基本为零,国军多少还有一些,结果也是没有钢的土鳖战胜了有
钢的国军。
☆─────────────────────────────────────☆
ridgway (ridgway) 于 (Tue Sep 23 17:32:46 2014, 美东) 提到:
朝鲜战争是反例,土鳖没钢的时候从鸭绿江打到38线,有了钢就只能停滞在38线无法前
进,连37线都打不到。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Tue Sep 23 18:01:59 2014, 美东) 提到:
中国当时就那个德行。根本就没有工业基础,其他东西跟不上,炼钢也没用,就是多炼
出来的钢也没用。在自己资源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炼钢铁这种消耗高,见效周期长的东
西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国军火力不行,是因为没有大口径火
炮,没有制造大炮弹的能力造成的,不是没有钢铁造成的。说国府没有造钢铁造成国军
战斗力如何,是彻头彻尾的无稽之谈。
一。
☆─────────────────────────────────────☆
Benbenxu (悠悠) 于 (Tue Sep 23 18:06:42 2014, 美东) 提到:
作为一个现代国家,钢铁不是基础么?
没有制造大炮弹的能力,与没有钢铁无关么?
制作大口径火炮,制造大炮弹不需要钢铁啊?
国军战斗力不行,自然与其领导有关系,
可国军器械差距也是一个方面吧。
进口的器械装备了几个师啊?
大量的地方部队也轮不到吧。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9兵团缺少的就是火炮塔山的山炮 --- 请问李奇微
二战讨论(1)另外一个问题:国民党军的火炮数量又究竟是哪里来的?
毛泽东为何配称为历史上最强的军事统帅[转载] (转载)你们还是造火炮列表
中国钢铁工业在国民党统治黄金10年的衰落(zz)再挖炮坑:11纵的火炮应不应该算进塔山阻击战?
Re: 锦州战役,林彪曾经一次使用了900门火炮回回炮原来也是个抛石机
太祖:中国钢铁产量不世界第一不能称伟大[合集] 塔山四纵究竟得到多少火炮实力加强
历史上的今天:1958年9月29日钢铁产量大放卫星taishici 封 kirklook 在 History 版 (转载)
十六世纪西方各国是这样比较大明、大清两个朝代 (转载)南宋时期没有火炮,攻城还靠爬梯子,金兵攻城难度远远高于清军。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真五话题: 那造话题: 钢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