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1962那一年,高考非同寻常
相关主题
毛泽东和魏璧、劳君展是不是有一腿? (转载)读书人的官瘾
葛红兵说鲁迅弃医从文只因学医失败?枭首示众传统应该恢复
刘少奇:我当主席时出了“人相食”这种事成都有个“青训班”
刘正教授论文《此人知我:余英时与陈寅恪》我说一个国军内战失败的心理因素
海日的战无不胜的逻辑链 (转载)zt我的77级高考 (情人节写给太太)
“该生不宜录取!”革命"导师"――蒋介石心目中的张静江
西藏问题:「真相」 &「谎言」[通告]清水通知
饶毅 钱穆陆军为什么不敢搞元首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高考话题: 1962话题: 陈恭怀话题: 政治话题: 录取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2
发帖数: 3402
1
吴拯修

我这里要说的非同寻常的高考,不是人们熟知的浩劫后1977年的恢复高考,而是1962年
。在共和国历史上,这是一个发生政治变局的年分,这一年的高考,正是当年政治斗争
的缩影。
我就是那一年参加高考的,它已经过去50年,早已从记忆中淡忘。最近读到林贤治主编
的《烙印》(花城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里边有一篇《阴影下》,勾起了我的回忆
和考证的兴趣。
《阴影下》的作者陈恭怀,其父是当年大名鼎鼎的大右派陈企霞,所谓“丁陈反党集团
”的“陈”。这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陈恭怀在文章中回忆了他当年参加高考的过程
。他是1960年高中毕业的,其学习成绩可谓优秀,“几次地区统考,我的总分都是文科
班第一”。但是他考上的是刚刚由中专晋升的福建建筑工程学院。了解历史的人知道,
这是一个大办教育的产物,这样的大学几乎每个地区一级的城市都有,根本不具备办学
条件。他等于没有考取,后来就借故退学了。第二年,即1961年,他辞去教职再次参加
高考,结果是名落孙山。1962年,本已绝望的陈恭怀在父亲的鼓励下,第三次参加高考
。结果是,“幸运之神光顾了我,暑假之后,我考上了杭州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
陈恭怀进了父亲所在的杭州大学。“文革”一来,该校的副校长、作家林淡秋被抛了出
来,陈恭怀的“中举”给造反派增加了一个炮轰的子弹:“包庇大右派陈企霞”、“把
大右派陈企霞的儿子陈恭怀塞进杭大外语系”。我当年就学的浙江大学离杭大不远,风
闻名人陈企霞居然就在近边,我还专门去看了正在扫地的陈企霞。大字报铺天盖地,有
人勒令陈恭怀“滚出杭大”。
陈恭怀感到很委屈。“我不明白的是,1962年我参加高考,成绩明明是合格的。而且那
一年因为中央调整了文化方面的政策,录取新生对家庭成分的要求也大大放松了,我正
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得以考上大学的,怎么现在突然有人说我是被林淡秋校长‘塞进来’
的?”
陈恭怀说得一点也不错。对于陈恭怀来说,这个“幸运之神”不是抽象的存在,不是因
为他这一年考试时临场发挥出色,更不是因为什么林淡秋,而是当时的外部环境发生了
变化。推动这种变化的,正是当年在第一线的中央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
平等人,他们是陈恭怀们真正的“幸运之神”。
人人身上都是一个时代,个人经历也会打上历史的烙印。陈恭怀三年高考的经历,就是
反映那个时代变迁的生动细节。
1958年到1960年的连续3年“大跃进”,使中国在1959年到1961年的3年中,陷入了严重
的经济灾难。为了扭转困难的经济形势,在刘少奇的主持下,从1961年起,对各项政策
作了较大的调整。在首先调整经济政策后,对政治关系也作了调整。反映到文化教育方
面,情况变化也是很明显的。
1961年初召开的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
针”。9月,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强调学
校以教学为主,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正确执行知识分子政策。1962年形势进一步好转。
年初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初步总结了1958年以来的基本经验教训,分析了工作中存
在的主要缺点和错误。周恩来在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论知识分子问题》的
报告中,重新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属于劳动人民知识分子,恢复了1956年知识分
子会议关于知识分子的正确评价。1961年8月10日,陈毅元帅在给北京市高等院校应届
毕业生作的《关于红与专及思想改造和思想批判问题》的报告中说:“今天我们的国家
需要几百万具有专门知识、精通本身业务的专门建设人才。我们的工业、农业、艺术等
院校都是培养各方面的专家的。学好专业是一个学生的政治任务,培养出大量专家,就
是学校的政治任务”,更发出了注重文化素质的信号。
紧接着招生政策也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和变化,一方面国家第一次放宽了同等学历报考的
限制,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由重家庭成分向重成绩的变化。1962年对高校招生工作进行了
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校招收新生的质量,最重要的是:修订政审标准,不
把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作为是否录取的决定因素,主要看本人的表现。教育部关于高等
学校招生的《规定》,提出对考生进行政治审查,“有家庭和社会关系问题的,主要看
本人;有历史问题的,主要看今天的表现;有问题要看大小。”严格坚持分段择优录取
的方法,确保新生质量。对落选的高分考生,认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这个方针较此前一直采用的招生标准,可说有天壤之别。尤其是强调“对落选的高分考
生,认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简直是颠覆性的。有材料介绍,陈毅副总理曾同
意安徽省把考试高分的前若干名留在安徽大学。浙江省委把前200名截留在浙江,“文
革”中造反派以此批判省委书记江华,搞本位主义欺骗中央。当时重高分的情况可概见
之。
1962年以前,毕业生所在学校都要对学生作政审,而且极为保密。除了推荐留苏生和保
送生外,政审结论基本分为四类:1. 可录取机密专业;2. 可录取一般专业;3. 降格
录取;4. 不宜录取。政治审查的依据,并非个人表现或学习成绩,而是家庭出身和社
会关系。出身地主富农家庭的,或者家长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的,或有海外关系尤其是
港澳台关系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不宜录取和降格录取者。当时高校招生时先看政审结论再
看考试分数,不少人因此而失去上大学的机会。陈恭怀有一个这样著名的父亲,任何学
校要想招收他,恐怕都得问问自己,有没有吃了豹子胆。
我恰逢其时,也受到幸运之神的光顾,是陈恭怀们的一员。当时一个中学生,当然不能
知道中央大政方针的变化。因为解放前,我父亲在一个小镇上开了一家杂货店,其规模
不会超过现在小区门口的小店,但是塘里无鱼虾米大,我家被划为资本家。有前几年的
例子在先,我对考大学不抱任何希望。在中学毕业的一次会上,班主任要求同学们“一
颗红心两种准备,让祖国挑选”,我发言说,我只有一种准备,就是回家种田。对我来
说,考试是多此一举,我甚至准备放弃。第二天,学校党支部书记祝日光召我到办公室
谈话。他严厉批评了我的想法,并且向我透露,今年的招生方针有重大改变。要我好自
为之,切莫错过人生机遇。可以说,他的话挽救了我,让我得以考上大学,走上后来的
人生之路。
幸运之神也有光顾不到的地方,资本家出身的遇罗克就没有这样的好运。1960年他参加
高考时落榜。1962年遇罗克又参加了高考,北师大准备录取他,但他所在的大队却坚决
不给档案,理由仍是“家庭出身问题”。结果,他再次名落孙山。
正当陈恭怀们走向高等学校的时候,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在北戴河召开。退居
二线的毛泽东同志走回前台,向全党发出了著名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
196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认为,“当前中国
社会中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要求“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政治
形势这种变化,很快就波及到高考。认为高考没有“突出政治”,政审不严格,是高考
中阶级斗争的突出反映。高考随即急剧“左转”:“以阶级斗争的观点进行政治审查工
作”,对1962年的政审标准提出了“几点解释意见”;实行考试与推荐相结合,规定政
治思想好的产业工人、贫下中农及其子女、烈士子女、参加二年以上工农业生产或其他
体力劳动的考生、报考师范院校的中小学教师达到最低录取分数,即优先录取。从上述
“转向”不难看出,当时所强调的“突出政治”或“政治挂帅”,一是强调或突出家庭
出身、政治思想表现和参加生产劳动的实际经历在录取选拔中的作用;二是强调或突出
推荐作为选拔手段的作用。此后即愈演愈烈,直至文革中采用推荐的方式选拔大学新生
。现为百家讲坛坛主之一的王立群1965年参加高考,由于“解放前家中有二十多亩地而
落榜”(马瑞芳语),因为幸运之神已经远去。等到她返回光顾王立群时,已是12年之
后了。
长期以来,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两种根本对立的指导
思想强烈地影响、甚至左右着高考的“命运”。凡是强调阶级斗争的时候,高考就受到
批判和责难;凡是强调经济建设的时候,高考就受到重视,就有新的发展。
在这种政治背景下,1962年的高考,就成了“文革”前绝无仅有的昙花一现。
来源:《中华读书报》2012年2月22日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陆军为什么不敢搞元首海日的战无不胜的逻辑链 (转载)
康生就是因为陈云一句话就被翻案了吧?“该生不宜录取!”
很多人低估三胖,这个最成功的80后西藏问题:「真相」 &「谎言」
八卦一下钱学森饶毅 钱穆
毛泽东和魏璧、劳君展是不是有一腿? (转载)读书人的官瘾
葛红兵说鲁迅弃医从文只因学医失败?枭首示众传统应该恢复
刘少奇:我当主席时出了“人相食”这种事成都有个“青训班”
刘正教授论文《此人知我:余英时与陈寅恪》我说一个国军内战失败的心理因素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高考话题: 1962话题: 陈恭怀话题: 政治话题: 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