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财主底儿女们》 读后杂感 (转载)
相关主题
三国志 魏书 后妃传南宋后宫的荒唐事 皇太后竟把儿子拉上凤床
民国初年的工商业发展(三)(ZZ)廖家安:高瑜的六四情结
我叫你丫穿越南宋后宫的荒唐事 皇太后竟把儿子拉上凤床(转载)
赞比亚的中资铜矿怎么听着就像旧社会的日本纱厂。看一下文盲弱智怎么反对天再旦的研究
邓轮虎吃肉战友毛轮卡亚卡说驻沪日军无重武器傻逼们批判洋务运动和五年计划不赚钱
翻案了,旧中国的工人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 (转载)古代庶出皇子只喊生母为姨 母妃是明清书面用语
从平城到河阴外篇之二 – 一个读史使人明智的反面例子曹操父子是倡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zz
曹丕是不是基因有问题?袁腾飞: 潘金莲含冤千年,本是名门淑媛,婚后贤淑善良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蒋纯祖话题: 蒋家话题: 蒋少话题: 本书话题: 路翎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h*********i
发帖数: 2605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财主底儿女们》 读后杂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5 00:16:37 2012, 美东)
前段时间在看一本叫《殉道者》的书,介绍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案子,偶尔知道了在这个
所谓的集团里,有一位少年早熟的出色作家,名字叫做路翎。路翎的代表作是一部八十
万字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这个“底”就是“的”,当时的一种通用写法。说
路翎天才早熟,是因为他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写就了这部小说二十万字的初稿了。由于抗
战,初稿丢失,于是路翎又重写了一份,扩到八十万字,完成的时候也不过二十或二十
一岁。作为二十岁的青年能够产生这样的思路,不能不说路翎是一个早熟的天才。对于
二十岁的青年,似乎老天留给他无限充裕的时间,让他可以酝酿更理性、更充实的思考
,找到更有积极性的普遍意义的出路,而最终写成就如同俄国大家托尔斯泰那样的作品
,给中国留下一部记载“三千年未变”的大时代下的大史诗(目前可以说是不太有这样
的作品)。然而从二十岁到三十多岁的那十多年里,路翎不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作品,而
后三十多岁胡风案件发生后更是不堪回首的悲惨岁月了。所以到头来,我们还是只能读
他这本早年的、但是是他创作期晚年的大作品。我花了几天时间读了一遍,有些感想,
记录如下。
全书的中心是苏州富户蒋家的儿女们。蒋捷三是苏州数一数二的大财主,他有三个儿子
:蔚祖、少祖和纯祖;四个女儿:淑珍、淑华、淑援、和秀菊。这户家庭里,到处都是
矛盾,有旧式的财产争夺,有新式的家庭叛逆,还有各类纷争争吵,要在书里找到和睦
的场景还真是很不容易。但是这不是书中主要的内容。书中主要关注的是蒋家二少爷蒋
少祖和三少爷蒋纯祖的火热到近乎狂暴、挣扎到近乎绝望的内心世界。下面我来说说我
认为的本书的一些优点,还有一些缺点。
本书的一些优点:
(a)书里采用了大量大段的心理描写,展示着各类人物的挣扎、彷徨和思想斗争的过
程。正如作者路翎所言,此书是要“批判、肯定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物质的、精神的
世界”。而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剖析,几乎占到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这样的意识流
的现代手法,在当时的中国小说中,是很不错的。至少在我接触过的同时代的中国小说
中,《儿女们》基本上是独树一帜的。当然这样的意识流描写也是当时很多人所无法接
受的,比如韦君宜,她说她只喜欢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描写朝鲜战场的),而那
些内心挣扎痛苦的“精神奴役创伤”她接受不了,这也是当时很多人的想法。
(b)刻画了认识肤浅而又自命不凡的一些知识分子的性格。比起巴金的单纯的冲破封
建阻力的人物来说,本书更多地展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弱点,心灵的挣扎,找不到出路
的彷徨和恐惧。现实中并没有单纯美丽的光明的新世界,一个人也不是由着热情和豪情
就可以变成为时代的英雄。无论是一。二八还是八。一三,在战场上不能够成为英雄,
而只能为着生存而挣扎。而在抗战的后方世界里,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不友善的、或者
同样和主人公一般的自命不凡的人物。到了本书最后,主角之一的蒋少祖在再次见到王
桂英后,在思考中回到了传统的中国;而蒋纯祖更是没有找到出路,他偶尔地想到宗教
,时常地陷入性的苦恼和迷失人生目的的惶恐,在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终于死在了乡
下。按照胡风的说法,本书是“和封建主义以及个人主义做残酷的肉搏战”的心灵和实
践的多重战场,然而今天在我看来,这样的青年知识分子或许更像是反面的角色,一个
时代的青年人的所谓“追求个性解放的”的性格典型。正面也好,反面也好,这样的一
类知识分子的特性,在此书里被深刻地体现了出来。
(c)本书有一些别的书中看不到的历史描写,更能引起人对历史真相的思考。比如南
京大溃退中挹江门的混乱和死亡,比如中国装甲车在城门口的横冲直撞碾死逃难人群、
遭到城墙上手榴弹报复等等。还有各类携带武器的中国残兵败将在溃退途中相互间的火
拼、抢夺,以及在乡下扰民、搜刮、强奸妇女、杀害无辜等等。本书中的对于死亡和混
乱的描写,都是发生在“后方”,大都是中国人自己造成的,这样的描写是单纯的掩饰
着的抗战历史书中所看不到的,也是能引起我们深思的。
(d)书中多次提到了年轻人因为单纯和热情被各种由华丽理论包装着的骗局所利用。
由于年轻人认识的肤浅却带着一腔的热血,容易被乌托邦的理论骗局所吸引,而最后成
为了他人的棋子和时代的牺牲品。书中的这个思考多半来自于后期的蒋少祖,不知道作
者的原意是支持还是反对这种观点?在我看来,他的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自从五四以来
,一代代的年轻人受到了各类美丽新世界的吸引,奋起投入到他们认为无比光荣的事业
里,而最后被时代所碾没,“被革命吃掉了”,这已经给了我们太多惨痛的教训了。所
以说,我认为,那些肤浅的凸显旧社会弊端的小说里的人物,可以在建国后被穿凿附会
为走向共产主义的前奏曲;而《财主底儿女们》里的青年,是很不容易走向共产主义的
,至少不会是像《家》里的高觉慧那样单纯的人物。
但是,本书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下面来谈谈本书的缺点,当然我说的缺点只是基于我
个人喜好,但是谁又不是基于个人喜好而作评价呢?
(1)书中对所谓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性格和目标的描述太片面、太偏激。所以应该给本
书加上限制,是描述热情的个性解放的文科青年知识分子群体,而不是笼统的“那个时
代的青年知识分子”。胡风在本书的前言中说本书是以“青年知识分子为辐射中心点的
现代中国历史底动态”,而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当时的青年的最主要任务,就是砸
烂一切旧的思想体制,冲破一切旧的、乃至于想冲破的任何旧制度的。路翎在1943年的
一篇文章里谈到了青年人“个性解放”的重要性。然而,这样的感情如果任其泛滥,没
有新道德理念的支持,就会导致红卫兵式的暴民思维。本书中所谓的“青年知识分子”
,大体上是学历底、偏于政治运动的文工人员:蒋少祖的职业是时政评论员,并且在此
基础上写文章、出书。他的弟弟蒋纯祖更是没有交代学历文化的背景,唯有一腔子强烈
的冲动与热情。所以我不清楚少祖和纯祖的几乎偏激的热情的状态在现实中是不是太过
于夸张,或许是在时代大背景下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一种象征吧。
(2)书中的青年人在近乎狂暴的挣扎里,最终还是没有找到深层次的出路,一切思考
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当然,我说的出路不会是什么共产主义之说,而是就事论事地谈谈
书里的青年人的出路问题。本书把个人的斗争狂飙的精神世界描述出来,但是找不到启
发性的出路点拨,反而让人产生一种非常绝望的感觉。作者让蒋少祖回归中国文化传统
,算是一种出路——按照作者的思路(他让少祖和纯祖最后起冲突了),大概是不赞同
这种“失败了走到复古主义的泥坑里去”的;但是蒋少祖从激情和英雄主义回到了中国
文化传统的思考是怎么来的,在书里就是通过看到两个女人王桂英和张端芳,然后就得
来了,这个“复古主义”是多么地流于表面!同时,作者让更具有激情奋进的蒋纯祖—
—是的,更像作者自己,只是在痛苦的时候偶尔地接近基督教的教义,却最终死掉了,
死在女人的怀里,谱成了讽刺性的绝望的“出路”。青年人不愿意走父辈、祖辈的老路
,渴望冲破旧体制,开辟光明的未来。然而他们不愿意多读书,他们既不懂自己国家的
文化,又不懂西方,只是从口号式的时代时髦语句中寻找激情,不愿意冷静地循序渐进
,唯有自命不凡却又陷入无边无涯的抽象的、无助的思想挣扎中,最后不是在精疲力尽
中丢掉自己的青年时代,就是走向毁灭。在我看来,让这兄弟俩最后由于女人的“启发
”得到的出路,让这个大部头的一千多页的意识流思想斗争史成为了一部轻喜剧,而不
是悲剧——因为本书的文化底蕴尚且火候。
(3)书中的很多心理活动,特别是蒋纯祖的心理活动太抽象,抽象到几乎成为西方泛
神学思辨而不像是来自于中国的社会性的青年人。比如说,蒋纯祖面临中国军队的大失
败,更多的是想到抽象的“死亡”、“毁灭”、“罪恶”、“人性”乃至于这个世界的
运转,他不太考虑具体的政治问题,不考虑军事溃败的具体事情,他更像是一个哲学家
伦理学家,而不是一个政治文化青年。我想问,这个蒋纯祖,到底是不是当时的中国人
?对于南京大溃退之后蒋纯祖和一些败兵(匪),更是构成了一幕荒诞剧,一幕发生的
不是地方的Plato对话录。对于蒋少祖来说,大部分心理活动和个人思考都围绕着个人
英雄主义展开,各类自卑又自傲、理想与现实的强大发差照成的痛苦和挣扎,尚可以被
理解——虽然我不是太赞同他的思维模式。但是蒋纯祖的大激情实在是缺乏解释。我只
能这样想,纯祖的热情大致上是由“性冲动”维系着的,因为他的每一次转变和找新工
作几乎都和女人和性有关。
但是话又说回来,即是是本着抽象的哲学式思考,很遗憾的是,本书中依旧找不到积极
的任何结论,一切范畴都在惶惶不安中展现出来,似乎随时都要扬弃,而找不到任何可
以牢牢抓住的思维。书里一会儿提到旧道学,一会儿提到基督教,隐隐地以美好的形象
偶尔闪现,但是实在是太笼统没有实在的内容——大约书中提到道学神学只不过是要摧
毁掉它们的一丝恻隐之心罢了。如果说本书的最高目标是要展现一部“民族战争史诗”
(作者自称没能实现),要记得真正的史诗作品《战争与和平》里的抽象思考,最终是
得到积极的结论了的。
(4)对于传统的中国,书中一边倒地作为反面形象描述。但是有很多时候,反面地不
得方法。在乡村人物或者下层人民的描写,我多次看到了“脏”、“蠢”、“肥胖”、
:“嚎叫”等字眼,显然作者下意识地对着传统的中国底层带着抵触情绪。对于在大溃
退时候收留蒋纯祖的乡下人家的女孩子,作者对其的描述是:肥胖、笨重、凌乱、污渍
。对于蒋纯祖到了四川乡间小学遇到一位花两千元卖掉女儿李秀珍初夜的农村女人的丑
陋和愚昧,作者对其描述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李秀珍的初夜还是给卖掉了。另外种
种对下层人民的偏见描述不一而足。这大概是鲁迅以来的一种思潮,胡风明白地在书中
的序言说要高举鲁迅的大旗,大体是说了这样的思潮之一部。但是如果整个传统中国都
是作者描述的那样脏乱臭,那倒要问问作者到底心中是何物,所以看到的都是何物了。
附录
蒋捷三
苏州民国初年有名的头等富豪之一,原本是清末的官宦家庭。年轻时候为了娶一歌女而
把发妻送往南京。歌女死后娶过三房姨太太。之后把精力放在儿女们身上,但儿女多有
和其不和而暂时决裂者,蒋捷三则最后妥协。晚年最大的心病是长媳金素痕以各种名义
骗取蒋家的财产。长子蒋慰祖疯后的流落以及金素痕的泼闹终于使他郁郁而终。死后尸
骨未寒其儿女便展开了遗产的争夺战。
蒋少祖,陈景惠
蒋家次子。小说第一部的主角。年轻时代经历了叛逆,而后又回归到传统和规矩之中。
十六岁与父亲决裂离家去上海学习,而后赴东洋留学,并于旧时同学陈景惠结婚。回国
后蒋少祖一时间带着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自命不凡的孤独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嫉
世妒俗的强烈感情。对婚姻的厌倦使他与王桂英发生了性关系,事后又不愿负责到底。
作为时评员评价着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抗战期间转赴内地作文写书,见过汪精卫和陈
独秀。后来到重庆后又做上了参议员。思想上逐渐对年轻时代的理想和热情产生了怀疑
和扬弃,回到了中国的传统;而他回归传统的表现就是听戏唱曲,以及讽刺他的热情叛
逆的弟弟蒋纯祖。妻子陈景惠则一直扮演着逆来顺受的传统妻子角色,有些单纯。
蒋纯祖
蒋家三子。小说第二部的主角。具有着年轻人的激情与对生命意义的疑问。经历了抗战
初期的沪、宁间的战争,南京的大溃败,面临了战场上以及逃难后方的死亡与危险后,
到汉口投奔兄姐。与外甥女傅钟芬发生不伦的感情,却又同时喜欢着另外的女人。在情
欲的放纵和压抑之间,蒋纯祖产生了极大的苦恼,为了摆脱女人,离开合唱团,参加了
演出剧团随团赴四川巡演而离开了家庭。在团里与女演员高韵发生性关系后,对性产生
了厌倦,离开了剧团,去乡村的小学任教,随后做到小学校长。在乡村经历了土豪的压
榨、农人的愚昧、同事及它校的虞诈和算计后,失败地关闭小学回到了重庆,却再次遭
到了已经回归保守的哥哥蒋少祖的嘲讽。最后蒋纯祖再次离开重庆,回到乡间,在爱人
、小学同事万同华的怀抱中发病死去。
蒋慰祖、金素痕
慰祖:蒋家长子。“年轻而美丽”,但生性懦弱,被其妻子金素痕控制利用。金素痕学
习法政出生,工于心计,与其父亲金小川有计划地夺取蒋家的钱财;同时伊生性放荡,
乱搞男女关系,懦弱的蔚祖只能用装疯和半疯半傻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蒋慰祖的最后结
局是跳江自杀,而金素痕则在慰祖尚未死前就谎称其已死而再次结婚。两人有一子阿顺
,后来也夭折了。
蒋淑珍、傅蒲生、傅钟芬
淑珍:蒋家长女。丈夫傅蒲生,平庸无为。两人有四个小孩。长女傅钟芬与蒋纯祖(小
舅)有过暧昧关系,而后又为了感情问题与家长不和,并且放纵自我而且嫉世妒俗。最
后未婚先孕,嫁给一个中学教员,不久又因为厌倦而准备离婚了。
蒋淑华、汪卓伦、汪静
淑华:蒋家二女,长期患有肺病,性格忧郁,很晚才出嫁。丈夫是在海军部任职的汪卓
伦。婚后有一子汪静,但不久后淑华患病去世。抗战初期汪卓伦临危受命成为某江防舰
舰长,在马当的日机袭击中受重伤,不久在九江死去,死前曾遇到了蒋纯祖。淑华夫妇
留下的孤儿汪静则由淑珍夫妇收养。
蒋淑媛、王定和、王桂英
淑媛:蒋家三女。体态肥胖却爱美。胆小、守旧、小气、敏感的旧式家庭妇女。丈夫王
定和是一个实干事务少谈国是理想的资本家,战前在上海经营纱厂,抗战期间在重庆重
建了纱厂。王桂英是王定和的妹妹,书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因为其兄安排的婚姻而与
其兄决裂。与蒋少祖发生性关系产生一个女婴,又亲手将自己的婴儿杀死。沉沦一时之
后进入了电影界,后来又转到戏剧界,颇为成功。
蒋秀菊、王伦
秀菊:蒋家的幺女。就读于教会学校,厌恶家中的纷争,把感情投入到宗教里去。与学
习神学的同学王伦恋爱结婚。婚后陪同王伦赴美国学习神学,几年后回到重庆,带回了
出生在美国的尚不会中文的女儿达利。
姨娘、蒋秀芳
姨娘(姨姨)是蒋捷三买来的小妾,作为晚年的伴侣,为蒋捷三生下四个小孩。当大的
女孩叫蒋秀芳(阿芳)。姨娘没有地位,为着蒋家的纠纷和吵闹倍感压抑;并在蒋捷三
死后被蒋家遗弃,回到镇江,又被自己的族人欺辱,终于在沦陷区的镇江悲哀地死去。
长女蒋秀芳从镇江家中逃出,来到重庆,在王定和的纱厂做女工。由于蒋秀芳与陆积云
都是处在家庭矛盾和不和下压抑着的年轻女孩子,使得她们成为了亲密的好友。但是在
陆积云离去后秀芳又感到了孤独。
姑妈、沈丽英、陆牧生、陆积云、陆明栋
姑妈:蒋捷三之妹。二十三岁即守寡,壮年时死了儿子,随后女婿也去世了,女儿沈丽
英带着两个小孩再嫁陆牧生,而丽英的两小孩也改姓陆,姐姐陆积云,弟弟陆明栋。姑
妈的晚年依靠陆牧生,却时常因为家庭经济拮据而争吵。叛逆的陆明栋离家出走后,姐
姐陆积云在痛苦地承受着家庭贫穷带来的烦扰与争吵后,终于也离开家庭去重庆工作,
不久后与同事王升平相爱。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袁腾飞: 潘金莲含冤千年,本是名门淑媛,婚后贤淑善良 (转载)邓轮虎吃肉战友毛轮卡亚卡说驻沪日军无重武器
潘金莲实乃历史上一大冤案翻案了,旧中国的工人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 (转载)
试看《收获》的封建性——“巴金现象”与“伪现代化”从平城到河阴外篇之二 – 一个读史使人明智的反面例子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的问题曹丕是不是基因有问题?
三国志 魏书 后妃传南宋后宫的荒唐事 皇太后竟把儿子拉上凤床
民国初年的工商业发展(三)(ZZ)廖家安:高瑜的六四情结
我叫你丫穿越南宋后宫的荒唐事 皇太后竟把儿子拉上凤床(转载)
赞比亚的中资铜矿怎么听着就像旧社会的日本纱厂。看一下文盲弱智怎么反对天再旦的研究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蒋纯祖话题: 蒋家话题: 蒋少话题: 本书话题: 路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