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y****i 发帖数: 1050 | 1 摘自《书屋》
1964年4月,苏联当局突然关闭了英国《泰晤士报》驻莫斯科的记者站,将该报记者驱
逐出境,罪名是这家报纸“污蔑了对每一个苏维埃人来说是崇高和神圣的东西”,“它
的肮脏的手指玷污了我们对苏维埃政权之父的记忆”。苏联的这个突如其来的行动使得
人们莫名其妙,纷纷打听《泰晤士报》触犯了甚么大忌。
事情的经过是:1964年4月,《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谈列宁的文章,其中提到一个和
列宁关系密切的名叫印涅萨·阿曼德的女人。其实这个故事一年前就由《斯拉夫研究》
披露,后来英国的《交流》又加以转载,苏联并没有有对这两家杂志大动干戈。而当《
泰晤士报》提到这个故事并说明出自《斯拉夫研究》时,苏联方面终于隐忍不住,把这
家世界大报的记者扫地出门。但此举实际上适得其反,等于是大加张扬了一件本来没有
多少人关心的事。
印涅萨·阿曼德出生于法国巴黎,后来被在俄国的姑妈领养,在俄国长大。她聪明美貌
,会说五国语言,弹得一手好钢琴。青年时代她思想激进,深受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革命
小说《怎么办?》影响。后来她嫁了人,生了四个孩子,但对职业革命生涯的向往使她
和丈夫最终分手,加入了布尔什维克的队伍。
1910年阿曼德和列宁在巴黎相遇。列宁青年时期也是个车尔尼雪夫斯基迷,所以他借用
了车氏的书名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文章的题目,而这个共同点成了他们之间最初的媒介。
在此之前,阿曼德早就读过列宁那篇《怎么办》,对这个布尔什维克的领袖十分倾心。
而列宁也早就听说了这个美貌能干的女人。阿曼德身上既有法国贵族女性的高雅和教养
,又有俄国女革命家的热情、干练和牺牲精神,难怪列宁要为之着迷。
在列宁和阿曼德相遇后,他们一起在巴黎、波兰的克拉可夫和德国的波恩之间辗转流亡
,彼此住得很近,有时就在一幢房子里。他们常常一起散步,阿曼德既为列宁弹钢琴,
也为他做饭和缝补衣服。1912年列宁还派遣阿曼德回俄国从事秘密工作,但一踏上俄国
的土地就被逮捕,后来由她当时还没有正式离婚的丈夫保出,回到了列宁的身边。列宁
对这个女人十分信任,1914年7月甚至派她作为自己的代表出席在第二国际执委会会议
,使得布尔什维克的其它领导人颇为不满。
列宁夫人对丈夫和阿曼德之间的关系完全知晓,她比列宁年长两岁,而且没有子嗣。然
而这个女人也深受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影响,她知道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应该怎么办。她几
次向列宁提出自己退出以成全他们,但列宁命令她:“不行,你必须留在这里。”她忠
诚地执行了丈夫的命令,不但留了下来,而且始终没有对阿曼德表现出半点醋意。
列宁于是得以安享他的齐人之福。
列宁对阿曼德也从未放松过思想教育。有一次阿曼德在信中提到了“爱的自由”,对“
自由”二字深恶痛绝的列宁立刻回信批判这个“资产阶级的要求”,他在信中竟然质问
起阿曼德来:你的“爱的自由”难道包括婚外通奸的自由吗?可笑的是,列宁给他的情
人的这封信后来竟然成了布尔什维克关于“妇女问题”的重要文件。
阿曼德死于1920年。据苏俄女革命家柯伦泰回忆,在参加她的葬礼时,伤心过度的列宁
看上去几乎要昏厥。尽管苏俄高层对阿曼德和列宁之间的真正关系心知肚明,但他们却
把这段私情视为国家机密,一直掩盖了大半个世纪。只是到了九十年代,随著苏联解体
和苏共档案的公开,人们才知道原来苏联的共产主义圣人还有过这么一段齐人之福。 | h***i 发帖数: 89031 | 2 你很久不出来悲愤了
【在 y****i 的大作中提到】 : 摘自《书屋》 : 1964年4月,苏联当局突然关闭了英国《泰晤士报》驻莫斯科的记者站,将该报记者驱 : 逐出境,罪名是这家报纸“污蔑了对每一个苏维埃人来说是崇高和神圣的东西”,“它 : 的肮脏的手指玷污了我们对苏维埃政权之父的记忆”。苏联的这个突如其来的行动使得 : 人们莫名其妙,纷纷打听《泰晤士报》触犯了甚么大忌。 : 事情的经过是:1964年4月,《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谈列宁的文章,其中提到一个和 : 列宁关系密切的名叫印涅萨·阿曼德的女人。其实这个故事一年前就由《斯拉夫研究》 : 披露,后来英国的《交流》又加以转载,苏联并没有有对这两家杂志大动干戈。而当《 : 泰晤士报》提到这个故事并说明出自《斯拉夫研究》时,苏联方面终于隐忍不住,把这 : 家世界大报的记者扫地出门。但此举实际上适得其反,等于是大加张扬了一件本来没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