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s 发帖数: 3417 | 1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李肇星
我第一次见到江主席,是在1989年的秋天
。他在中南海会见外宾后,我作为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拿着写好的新闻吹风稿请他审批
。他说:
“你定吧,我不看了。”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我第一次为小平同志会见外宾写吹风稿
向他汇报
时,他说:“这是你的事!我不管了。再见吧,不拉手了……”
两位老领导
,一样宽厚。只不过一位是四川口音,一位是江苏口音;一位告别时点点头,一位告别
时握握手
。真想不到历史在一些细节上也会有这样生动的相似之处。
自那以后,如果
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打比方,我作为下级,陪同江主席走的路何止万里,从他的
言谈举止
中学到的更不是通常读书所能得到的。
打开这本书,我的思绪就像出闸的波
涛,对人生的感悟也得到一次洗礼。
祖国永恒人民至上
出访途中,江主席不管是和往访国领导人正式会谈,还是与普通百姓交流,都会流露出
他对祖国
和人民的忠诚。
在乌克兰参观作家契诃夫故居时,他激动地说:“生命不在
于长短,而在于为国家、为民族做了什么!”他多次引用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
以,岂因
祸福避趋之”以及扬州梅花岭史可法衣冠冢前的名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
心”。数
年后,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讲,引用了美国一位志士感人至深的话:“我唯一的憾
事,就是
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我在现场暗暗感叹:我们先后两位最高领导在感情深
处是如此
息息相通啊!
爱国是很具体的,体现在热爱人民上。
1
999年,我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3名中国记者牺牲。我作为当时的驻美大使多次向美方
转达
的江主席的一句话是,中国虽然有12亿人,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极其宝贵的。美国人为
之动容
。
一位病重的冰岛小姑娘的家人曾通过外交渠道请江主席找中国医生治病,
江主席立即指示全力帮助。7年后,江主席对冰岛进行国事访问时会见了这位已经康复
的姑娘。
记者纷纷报道:中国元首温暖了冰岛。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全人类的进步相辅
相成。江主席的辛劳和智慧,是为了中国更美好,为了世界更美好。
登高望
远卓然大度
外交无小事,但外交有重点。历史地看,“弱国无外交”,但越
是国家面临大的挑战,就越需要也越可能产生外交上的大手笔。
江主席初到
中央工作时,一些西方国家正对我国进行所谓“制裁”,我国对外工作面临着极其困难
的局面。
在这关键时刻,江主席从战略高度出发,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运筹帷幄
,纵横捭阖,结交了许多朋友,逐步开创了外交新局面,为国家的稳定、繁荣和统一大
业营造了
越来越好的外部环境。
从1989年到2002年,江主席出访了70多个
国家,行程约60万公里,在空中和外国土地上的时间总共364天。在江主席领导下,香
港和
澳门先后回到祖国怀抱,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成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博鳌亚洲论坛
成立,第
一个以中国地名命名的重要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诞生;我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走
向稳定,
与邻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日趋成熟;同我国建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超过160个,我
国在包
括联合国在内的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世界在变
,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高,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
指挥若定身体力行
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国家领导人既是最高指挥员,又是冲锋陷阵的
士兵。
一位工厂厂长或农场场长,不一定非要去开车床或插秧苗不可,但一
位决定战略、策略的国家元首,却不能不亲自谈判、答记者问、接外国同事的电话……
在那些难忘的岁月里,江主席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决策者,也是最辛勤的实践者。
在我心目中:决策时,他举重若轻;实践时,他举轻若重。
江主席强调世界
是丰富多彩的,提倡“和为贵”、“和而不同”,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
全观,充
实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公
正合理的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了独特贡献。
在一线工作中,他是那么投入、那么
费心,既有青春的热情和潇洒,又有长者的冷静和严谨。
江主席重义重情,
访问苏联时邀请各界友好人士在使馆聚会,到曾经实习过的工厂看望老朋友、老工友;
访美时专
程看望大学时代的老师顾毓琇;访问罗马尼亚时日程很紧,还是专门找到当年在罗工作
时的同事
拉家常。
江主席同外国朋友谈话总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才华横溢虚怀若谷
才华和知识是财富,是促进和平、发展、合作事业的
力量。
渊博的学识使江主席的出访活动精彩纷呈。在法国,他与法国领导人
纵论小仲马名著和中国隋唐史;在非洲,他赞美黑色的美丽,并高歌爱国名曲《黄水谣
》;在日
本和古巴,他挥毫题诗;在美国、俄罗斯、德国和智利,他曾分别用英语、俄语、德语
和西班牙
语发表演讲。
题记序(2)
才华和知识主要来自虚心好
学。
每到一个国家,特别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江主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
当地群众和我使领馆人员仔细询问往访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状况和风土人情,甚至
在电梯里
还请教如何用当地话问好和道谢等。这种对别国的尊重和亲民风范会立即拉近一个大国
领导人与
普通民众的距离。西方记者喜欢把这叫做个人魅力。我体会,这其实也是我们党的先进
性在外交
上的一种细微体现。
更令人难忘的是,为了在智利用他过去未学过的西班牙
语演讲,他不顾工作忙、天气热、年纪大,连续用七八个周末向外交部一位年轻译员学
西班牙语
。据那位后来成为大使的翻译同志讲,江主席学得特别认真,有时为了一个词的发音会
练上十来
遍。
有一次,我们为江主席准备的参阅材料中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和平在宣
告橄榄枝永久葱茏”。当天深夜,他打电话问我,这句诗出自莎翁十四行诗的第几首。
我学过莎
翁的十四行诗,却早忘了这一句的出处。当即向同事和老师求教,才知道是第一〇七首
。惭愧之
余,我告诫自己和同事,要像江主席那样学而不倦,再也不要报送自己只知其一、不知
其二的材
料。
与民同心 与时俱进
江主席的外交生涯是与民同心
、与时俱进的。
江主席的出访,是一本说不尽的书。其中有传统民族文化的
精髓、现代文化的最新成果和人类文明的积淀;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政策宣示;
有中国人
民与全人类的心灵交流;有中国对世界未来十年、百年、千年的更多期盼……
我亲历过书中写到的不少事情,这是我的幸运。但我自知不具备为书写序的思想高度
。敢于动
笔,也可能因为那天恰好是国际儿童节,而我一直认为,在祖国面前,在知识的海洋岸
边,每个
人都是孩子,是学生。
我愿意把这本书当作自己人生中一本新的教科书,并
热诚地向中外友人推荐。读者肯定能从中获得为美好未来继续奋进的启迪和激励……
2006年6月1日至7日
于南京、北京
第1章 1990
年 — 1992年金达莱花开的时候——首访朝鲜
1990
年3月14日—16日
1990年3月14日至16日,江泽民同志访问朝
鲜,这是他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的首次出访。
江总书记在同朝鲜劳动党
中央总书记金日成小范围会谈时,探讨了东欧国家在短时间里发生剧变的原因。江总书
记谈到,
根本问题是没有把经济和人民生活搞好,没有把党建设好。就中国党和国家而言,最重
要的是把
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江总书记表示,中国和韩国互设贸易代表处问题,这
件事恐怕很难再拖下去了。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支持朝鲜自主和平统一的立场
决不会改
变,决不会做对不起朝鲜人民的事。
金日成再访中国时正式表示:如果你们
感到确有必要在南朝鲜设立贸易代表处,我们充分理解。
“今后你就和江泽
民同志打交道”
1990年3月14日正午时分,江泽民同志乘坐专机抵达
朝鲜首都平壤顺安国际机场,开始他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的首次出访。
4个月前,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召开的前一天,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金日成对中国
进行内部
访问。当专列徐徐停靠在北京车站时,他发现85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伫立在站台上,亲
自前来
迎接他,这是非同寻常的礼仪安排。邓小平同志是临时决定到车站相迎的。他已决定在
次日召开
的中央全会上主动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由江泽民同志接替。在这个关键时刻,邓
小平同志
觉得,他有必要向老朋友金日成做个交代。
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一起登
上专列。寒暄过后,邓小平同志特地向金日成介绍江泽民同志,郑重地说:“今后,你
就和江泽
民同志打交道了。”金日成离开北京时,正式邀请江泽民同志访问朝鲜。江泽民同志当
即表示,
今后有机会出国访问,将首先到朝鲜。
4个月后的今天,江泽民总书记如约
来到朝鲜。当他步下舷梯时,看见中朝两国国旗在机场上空迎风招展。初春的朝鲜,阳
光明媚。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和“热烈欢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两
幅巨大的
标语,格外引人注目。金日成主动迎上来,两位总书记在舷梯旁紧紧握手,热烈拥抱。
金日成用
中文大声说道:“你好!”江泽民总书记也说:“你好!”时任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
常委、书
记的金正日也和朝鲜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来到机场迎接。
第1章 1990年 —
1992年“为了显示中朝友谊和团结的力量”
平壤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素有“第
一江山”的美誉。静静的大同江和普同江缓缓流经市区。江堤旁,遍植垂柳。12世纪的
朝鲜诗
人郑知常的名句“紫陌春风细雨过,轻尘不动柳丝斜”,描绘出平壤初春时节的迷人景
象。
3月的平壤,依然有几分寒意。但江泽民总书记刚一踏上朝鲜的土地,就沉浸在
朝鲜人民友好的热浪中。在金日成陪同江泽民总书记乘车前往百花园国宾馆途中,50多
万平壤
群众组成了一条长达12公里的欢迎长廊。他们身着节日盛装,手中挥舞着中朝两国国旗
,和五
彩缤纷的花束一起,组成了欢乐的海洋。由数千人排成的乐队方阵,齐奏《社会主义好
》和《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中国歌曲,昂扬的旋律响彻云天。江泽民总书记频频挥手,
向人们致
意。
当车队驶入金日成广场时,欢迎的气氛达到高潮。江泽民总书记和金日
成走下汽车,劳动党平壤市委书记兼人民委员会委员长崔文善向江泽民总书记赠送了一
尊象征朝
中友谊的雕塑——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军战士紧紧拥抱。江泽民总书记将它
高高举起
,成千上万的欢迎群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一万只气球腾空而起,两万多朝
鲜文艺工
作者跳起了中国传统的“红绸舞”和“狮子舞”。
在凯旋门广场,4万名平
壤少年儿童欢呼雀跃。朝鲜少年给江泽民总书记戴上红领巾。江泽民总书记精神焕发,
神采奕奕
。他祝朝鲜少年儿童茁壮成长。朝中友谊塔前,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奏起了《中国人民志
愿军军歌
》,激昂的乐曲和人民军战士们雄健的舞姿把人们又带到了那难忘的烽火岁月。
当晚,金日成为江泽民总书记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欢迎宴会。宴会大厅灯火辉煌,主
桌两侧
摆满了松柏和鲜花。当江泽民总书记在金日成陪同下步入宴会大厅时,全场起立,爆发
出热烈的
掌声。
金日成致辞说,40年前,兄弟般的中国人民不顾人民革命刚取得胜
利的困难情况,把自己优秀的儿女派到朝鲜战场,用鲜血援助了我国人民的斗争。
江泽民总书记致答辞说,中朝友谊是经受了历史严峻考验的,是深深扎根于两国人
民心中
的。这次我到贵国访问,主要是来看望金日成同志,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并结识朝
鲜其他领导同志,增进中朝相互了解和友谊。
江泽民总书记记得,中方曾告
诉朝鲜方面,考虑到天气寒冷,金日成同志年事已高,希望简化欢迎仪式,请金日成同
志不要参
加室外活动,也不要组织群众欢迎队伍。助手报告说:“这是金日成亲自下达的指示。
他说,您
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出访就来到朝鲜,又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这对朝鲜党和
人民是很
大的支援。为了显示中朝友谊和团结的力量,需要这样热烈隆重的欢迎。党内要发文件
,做到家
喻户晓。”江泽民总书记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第1章 1990年 — 1992
年“这件事恐怕很难再拖下去”
江泽民总书记同金日成重点就中韩关系问题交换看
法,希望双方能够达成谅解。韩国在卢泰愚当选总统后,同苏联、东欧国家等先后建立
外交关系
。卢泰愚还专门致信邓小平同志,对改善韩中关系十分积极。中国和韩国的双边贸易额
增长也很
快,没有受到西方“制裁”的影响。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和韩国互设贸易代表处已水
到渠成。
江泽民总书记估计到中韩互设贸易代表处可能会成为会谈的一个话题。江泽
民总书记坦诚地表示,中国和韩国互设贸易代表处问题,这件事恐怕很难再拖下去了。
不管国际
风云如何变幻,我们支持朝鲜自主和平统一的立场决不会改变,决不会做对不起朝鲜人
民的事。
双方最高领导人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中方态度明确而灵活,既照顾到朝方
的关切,也为中方循序渐进、逐步调整对韩政策留下了回旋余地。半年后,金日成再访
中国时正
式表示:如果你们感到确有必要在南朝鲜设立贸易代表处,我们充分理解。
“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江泽民总书记在同金日成小范围会谈
时,探讨了东欧国家在短时间里发生剧变的原因。江泽民总书记谈到,根本问题是没有
把经济和
人民生活搞好,没有把党建设好。在党的内部,党员思想混乱,各种不正之风、腐败现
象和脱离
群众的情况都十分严重,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
江泽民总书记说,我们正
在进行的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中国的形势是好的,人心稳定,政
治稳定,
经济稳定,社会稳定。我们将继续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社
会主义道
路和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治理整顿,争取国民
经济持续
、稳定、协调发展。他特别谈到苏东局势突变后,中国处理国际问题的冷静观察、沉着
应付、韬
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强调就中国党和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
好。
金日成谈到,任何力量都无法涣散继承了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无法推翻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的社会主义。他说,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在任何复杂而
艰苦的环
境中,都将毫不动摇地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社会主义的旗帜前进,在建设社会主义的
共同事业
中,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
作为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通过这次访问,江泽
民同志与金日成等朝鲜老一代领导人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还结识了朝鲜新一代领导
人金正日
。
江泽民总书记抵离机场时,金正日都到场迎送。金正日还参加了多场活动
,在江泽民总书记和金日成的会谈中,他多次发表见解,给江泽民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
象。
访问朝鲜期间,江泽民总书记到大城山朝鲜革命烈士陵园和朝中友谊塔,向革命
烈士敬献花圈。
牡丹峰麓,朝中友谊塔前松苍柏翠,安静肃穆。
朝中友谊塔的设计图由金日成和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建成于1959年10月25日
,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9周年,1983年底至1984年10月进行了扩建。扩建
后的友谊塔保持原样,塔高由20米增至30米,塔周围的绿地由5万平方米扩大到12万平方
米。金正日曾两次视察扩建工地,并多次做出重要指示。
友谊塔正面,一块
重30吨的花岗石上镌刻着碑文:“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们!你们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
国的旗
帜,同我们一起在这块土地上打败了共同的敌人。你们不朽的功勋和朝中两国人民用鲜
血凝成的
国际主义友谊,将在这块繁荣的国土上永放光芒。”
推开塔背面一吨重的青
铜大门,里面是一个面积100平方米的圆形石室。石室内保存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
册,收
入烈士22700名,其中团级以上干部180名,战斗英雄130名。石室周围的墙壁上,绘
有反映志愿军入朝参战、浴血战斗、战后恢复建设情况的3幅大型壁画。
江
泽民总书记敬献的花圈缎带上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江泽民总书记
用手轻轻
整理着缎带,神情凝重。默哀毕,江泽民总书记迈着庄重的步伐进入塔内石室,仔细地
翻阅了中
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册,提笔写道:“英雄血洒邻邦土,浇开友谊花怒放。”
第1章 1
990年 — 1992年难忘的“阿芙乐尔”——访问苏联
1991年5月15
日—18日
1991年5月15日至18日,江泽民总书记访问苏联,同戈
尔巴乔夫举行正式会晤。这是1989年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后两国首次最高级别会晤,也
是1
957年以来两国最高领导人在莫斯科的首次会晤,还是苏联最后一次接待来访的中国领
导人。
江总书记在与戈尔巴乔夫会谈时说,政治稳定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幅
员辽阔的国家来说,极为重要。没有稳定就很难推进改革,更谈不上发展。只有政治稳
定,才能
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政治稳定。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
善和发展
,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人
民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同时,改革的步骤要稳妥,不能操之过急。
1991年5月1
5日,江泽民总书记访问苏联,同戈尔巴乔夫举行正式会晤。这是1989年中苏关系实现
正常
化后两国首次最高级别会晤,也是1957年以来两国最高领导人在莫斯科的首次会晤,还
是苏
联最后一次接待来访的中国领导人。
苏联的最后一个春天
5月的苏联,万物复苏。但当时苏联国内的政治形势却异常严峻。戈尔巴乔夫1985年出任
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按“新思维”对苏联体制进行改革。然而,经济体制改革遇到麻烦
。苏联经
济陷入全面停滞,连人民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都出现了严重短缺。
在人民怨
声载道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修改苏联宪法第
六条,取
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设立超越党派的苏联总统,重新提出“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
口号。苏
共的执政党地位摇摇欲坠。另外,在大力提倡“公开性”的情况下,苏联国内蓄积已久
的民族矛
盾爆发,15个加盟共和国全部通过主权独立宣言,苏联面临解体的危险。
1989年6月,江泽民同志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立刻发来贺电。其后,又4次正
式邀请江泽民总书记访问苏联。1991年2月,苏共中央副总书记伊瓦什科访华时,当面
把戈
尔巴乔夫的邀请信交给江泽民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信中强调:“这种新的最高级别会
晤必将推
动双方在各个领域互利关系的加深。希望以后苏中两国友谊和睦邻的关系能把两党、两
国连在一
起,造福于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
中国方面之所以做出这次访苏的决定,
是认为江泽民总书记的访问会有助于巩固和增进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有助于在国际局
势变化中
稳定中国和北方邻邦的关系,也有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中国的遏制。江泽
民同志以
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双重身份,踏上了这次苏联之
旅。
在莫斯科伏努科沃二号机场,江泽民总书记受到了苏联方面的隆重欢迎。苏联副
总统亚纳耶夫、苏共中央副总书记伊瓦什科、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苏联驻华大使
索洛维约
夫等走近专机迎接。他们同江泽民总书记紧紧握手,还用俄语互致问候。乐队高奏两国
国歌,江
泽民总书记在亚纳耶夫副总统陪同下,检阅了苏军仪仗队及仪仗队的分列式行进。
江泽民总书记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他说:“我这次访问的目的就是要继续推动两
国、两
党关系正常发展的进程。中苏两国是具有7000多公里边界的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
友谊
源远流长,两国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有着良好前景。”
正午时分,江泽民
总书记一行的车队驶抵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宫的花园里,一片片盛开的郁金香春意浓
浓。格奥
尔基大厅内,灯火通明,江泽民总书记和戈尔巴乔夫分别从两侧沿红地毯迎面走向大厅
中央。他
们站在两国国旗下握手致意,摄影记者们拍下了这一历史性的场面。
第1章 1990年
— 1992年戈尔巴乔夫如是说
5月15日下午,江泽民总书记同戈尔巴乔夫
在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娜大厅举行会谈。叶卡捷琳娜大厅历来都是苏联最高领导人会见
各国政要
的地方。这是一次范围极小的交谈,除了江泽民总书记和戈尔巴乔夫外,在场的只有中
国国务委
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和苏联外长别斯梅尔特内赫及翻译。
戈尔巴乔夫说,苏
中两国同志终于清除了多年的相互猜疑所造成的障碍。我们要一起坚持互相之间的谅解
和同情,
这种相互谅解和同情在我们两国人民的历史和民族性格中是根深蒂固的。现在,我们两
国都选择
了建设“开放经济”、积极进入世界经济轨道的方针。
他把话题转到苏联的
改革,说道,苏联历史上曾经历国内战争,受到外来干涉和威胁,后来经历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
及战后的恢复时期,都需要高度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在这些历史转折时期,高度集
中的方式
是有成效的。然而,后来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下降了,经济发展
速度放慢
了,科技新成果难以应用推广,旧的体制运转不灵了。必须进行改革,进行所有制的改
革、经济
体制的改革,解决马克思、列宁曾提出的“人对所有制、生产资料、文化、政权等的异
化问题”
。
戈尔巴乔夫说,没有充分估计到的是,在推进“公开性”的改革进程中,
苏联长期以来潜伏着的民族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决定,在
坚持社会
主义选择的前提下,对所有制、政治及民族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有句俗话说:“不要
惊动睡觉
的人。”而我们恰恰将睡觉的人都惊动起来了,把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了。
戈尔巴乔夫谈到,在政治方面,苏联国内各种力量明显对立。苏联社会中的主要力量在
苏共一方
,工人、农民反对实行资本主义,主张以公有制为主,允许某种程度的私有制。他们希
望加强国
家对经济的调节,不使社会出现大分化。为此,我们提出实行“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
”。现在
,左派和右派都批评我。他们有的想走回头路,这不现实;有的提出要加快速度,大步
向前,这
是冒险。
江泽民总书记通报了中国国内的情况。他说,当前中国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中国制定了今后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和“八
五”计划纲要。这个规划和纲要包括发展,也包括改革。
江泽民总书记还谈
到,他本人曾长期在中国的经济部门工作,后来当上海市市长,现在到中央工作。多年
的工作实
践使他意识到,政治稳定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极为重要。
没有稳定
就很难推进改革,更谈不上发展。只有政治稳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反过
来又可以
促进政治稳定。
第1章 1990年 — 1992年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5月1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谈到中国国内的情况时坦诚地说,前几年中国经济建
设中曾出现急于求成的倾向,一度造成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戈尔巴乔夫很
感兴趣。他问道:你们是采取什么措施控制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在你们制定的政策
框架中,
土地是否允许自由买卖?你们有没有失业的现象?农民出售农副产品的价格是由国家规
定、还是
由农民根据市场行情自行定价?国家对农产品有没有最高限价?
看得出来,
戈尔巴乔夫希望了解中国在经济改革中的经验,看看有无可资借鉴和参考之处。
江泽民总书记介绍了中国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情况。他说,中国已从过去比较单
一的公
有制结构,逐步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从过去比较
单一的分
配制度,逐步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从过去过分
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江泽民总书记介绍了中国控制物价的一些方法。他说,我们对货币的发行实行了总量
控制,并
逐步提高存款利率,加快资金回笼。中国允许部分商品由生产者自己定价,而且逐步加
大了市场
定价的比例,同时根据情况,对涉及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实行国家定价或国家指导价,
对重要农
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
江泽民总书记特别强调,几十年的建设实践使我们深
切感受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经
济建设放
在中心地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
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改革的步骤要
稳妥,不
能操之过急。
“能和你一起唱歌,我们太高兴了!”
江
泽民总书记年轻时曾在苏联学习和工作过,对苏联怀有特殊的感情。5月16日晚,江泽
民总书
记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会见了400多位苏联各界友好人士。他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今天
到场的
苏联友好人士,是维系中苏人民友谊的“重要纽带”,是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开路先锋
”。
苏联友人多数年事已高,头发斑白,不少将军特意穿上当年的军服,胸前挂满金
光闪闪的勋章,显得格外意气风发。有位叫布拉戈维辛斯基的老人自豪地让江泽民总书
记看了他
珍藏多年的证书,这是他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志愿飞行员证明。他是唯一因帮助中
国人民抗
击日本侵略屡建战功而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飞行员。
34年前,武汉长
江大桥落成通车。当年为建桥倾注心血的苏联专家组组长西林,这时已是78岁高龄的老
人了。
他精神矍铄,步履稳健,稀疏的银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江泽民总书记面带微笑,走到他
面前,两
人握起手来依然非常有力。
有位年逾古稀的长者大声问:“我们何时再相逢
,在莫斯科,还是在北京?”江泽民总书记用俄语回答:“我想,是在北京。”话音未
落,老人
的眼眶变得湿润起来。
这时,全场同声唱起了中国歌曲《歌唱祖国》,江泽
民总书记亲自指挥大家合唱。一曲终了,原苏联援华专家总顾问、原第一副总理阿尔希
波夫和几
位苏联老将军、老战士意犹未尽,他们和江泽民总书记手牵手,又一起唱《海港之夜》
等苏联歌
曲。整个大厅顿时变成了歌声的海洋,阿尔希波夫噙着热泪对江泽民总书记说:“今天
能和你一
起唱歌,我们太高兴了!”
5月17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来到了莫斯科利
哈乔夫汽车厂。1955年至1956年,他曾在这里实习。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当年就是
由这个工厂派专家帮助设计和建造的。
在电机车间,江泽民总书记看到了当
年曾亲手修理过的5号机组。他在曾值过班的动力控制室里对周围同志回忆说:“那时
,为了保
证供电稳定,我们合闸、拉闸都特别细心、果断。”
工程师费金娜拿出一张
35年前的合影,那是她和另外5名青年工程师同江泽民同志的合影。江泽民同志那时只
有29
岁,照片上的他略显清瘦,很有精神。
江泽民总书记用中俄两种文字为该厂
博物馆题词:“祝利哈乔夫汽车厂面貌日新月异。愿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之树万古长青。
”
中国驻苏联大使于洪亮还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向莫斯科市民赠送礼品。江泽民总书
记带了5个车皮的罐头、糖果、玩具、旅游鞋、运动衫和茶叶等,作为礼物分别赠送给
莫斯科和
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市)市民。
第1章 1990年 — 1992年难忘“阿芙乐尔
”巡洋舰的炮声
5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列宁格勒。涅瓦河在阳光照耀下闪
着银光,在一位苏联海军中将陪同下,江泽民总书记健步登上“阿芙乐尔”巡洋舰。他
首先观看
了军舰舰首的主炮。十月革命的第一声炮响,就是从这尊大炮发出的。
江泽
民总书记注意到,列宁于1917年11月7日亲自起草的文件《告俄国公民书》仍珍藏在这里
。这份文件通过舰上电台发向全俄。在电台舱壁上写着:“‘阿芙乐尔’电台是第一座
为无产阶
级革命服务的电台。”江泽民总书记热情称赞这艘为十月革命立下卓越功勋的战舰,他
奋笔题词
:“一九一七年‘阿芙乐尔’的炮声永远激励人民奋进!”
5月19日上午
,江泽民总书记访问斯莫尔尼宫。这所昔日的贵族学校在十月革命中是列宁的指挥部。
从191
7年11月中旬到1918年3月,列宁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列宁的工作室
和起居室。岁月的距离似乎一下子缩短了,70多年前震撼世界的革命在这里生动形象地
重现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眼前。江泽民总书记换了一副眼镜,仔细观看这些珍贵的文物,还
将一幅丝
织的列宁肖像赠给了列宁办公室纪念馆。
皮斯卡廖夫烈士陵园位于列宁格勒
市的东北郊。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列宁格勒军民奋起抵抗,经受住了德国法西斯的狂
轰滥炸和
长达900天的围困。当年牺牲的47万列宁格勒军民就安葬在这里。江泽民总书记参观拜
谒了
这个历史纪念地。
江泽民总书记走到纪念碑后面的石墙前,表情凝重地看着
上面镌刻的青铜字:“这里安息着列宁格勒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列宁格勒。我
们虽然不
能全部列出他们的姓名,但他们每一个人都不会被忘记,任何事情都不会被忘记。”
江泽民总书记静观沉思后,用俄语铿锵有力地说:“谁都不会被忘记,什么都不该
忘记
。”
当江泽民总书记返身走下纪念碑台阶时,站在墓地一边的苏联群众向中
国客人招手欢呼。江泽民总书记立刻停步,改道走向群众,亲切地用俄语向他们打招呼
。他从一
位老人手中接过一个3岁的小女孩,抱在自己怀里。这位老人说:“我们每个家庭都有
亲人埋葬
在这里。”江泽民总书记说:“今天我的感觉是这里给人们以深深的教育。这里给人的
教育太深
刻了!”
在列宁格勒市苏维埃和苏共列宁格勒州委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上,
江泽民总书记感慨道:“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列宁格勒是一座革命的丰碑。这个光荣
城市同俄
罗斯和苏联历史上的许多著名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里是俄国三次革命的发祥地,是
苏维埃国
家的生命摇篮。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阿芙乐尔’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格勒人反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业绩,气贯长虹,可歌可泣,赢
得了世界
人民的尊敬。”
江泽民总书记说:“列宁格勒还使我们回忆起车尔尼雪夫斯
基的话:‘历史的活动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中苏关系也是在经过一段曲折之后,
重又走上
健康发展道路的。我们双方都认为,两国领导人的这次会晤将有助于推动中苏关系的进
一步发展
。”
江泽民总书记访问苏联仅仅几个月后,1991年12月25日,已经
存在了69年的苏联正式宣告解体。
第1章 1990年 — 1992年为了中日世代
友好——首访日本
1992年4月6日—10日
1989年北
京发生政治风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日本也参与其中。但日
本率先恢
复对华日元贷款和两国高层往来,并在西方7国首脑会议上呼吁“不应孤立中国”。
1991年
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访华,成为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后访华的第一位西方国家政府首脑。
1992年
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当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在国内外引
起巨大
反响。在这样的国内外大背景下,1992年4月6日至10日,江泽民总书记应邀访问日本。
江总书记在同日本首相宫泽喜一会谈时指出,正确对待中日关系中那段不幸
历史,对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日本以史为
鉴,坚持
走和平发展道路。
1992年4月6日,东京风和日丽。日本迎宾馆内,来
自横滨华侨学校的150名学生整齐排成两列,他们鲜艳的春装和脸上荡漾的笑容,也如
同身后
的樱花一样灿烂。孩子们挥舞着中日两国国旗,夹道欢迎来自中国的尊贵客人——中共
中央总书
记江泽民。
中日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人民和日本
人民在2000多年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在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
,不
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新中国成立后,在两国政治家
和各界有
识之士不懈努力下,中日传统友好得以恢复和发展。两国于1972年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
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这两个重要文件奠定了中日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
此后
,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快速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重要利益,也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
和平与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进入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转折时期。中日关系如何适应变
化了的新
形势,是摆在两国面前的重要课题。
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以美国
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日本也参与其中。但日本率先恢复对华日元贷款
和两国高
层往来,并在西方7国首脑会议上呼吁“不应孤立中国”。1991年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访
华,
成为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后访华的第一位西方国家政府首脑。这些举动显示出日本政府继
续发展中
日关系的积极意愿。1992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两国关系面临继往开来的重要机
遇。当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中国的改革
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正是在这样的国内外大背景下,江泽民总书记应邀访问日
本。
第1章 1990年 — 1992年总结过去,开创未来
4月6日,江泽民总
书记同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在迎宾馆举行正式会谈。宫泽曾担任过副首相、外相、内阁官
房长官等
要职,擅长经济和外交事务。此时,他73岁,担任首相刚5个月。
宫泽首
相说,在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的时候,我热烈欢迎江泽民总书记一行的来访。中国是
世界上
一个很重要的国家,日本方面同年初接待布什总统一样,十分重视总书记阁下的这次访
问。
江泽民总书记说,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有机会前来贵国访问,我感
到格外高兴。他指出,正确对待两国关系中那段不幸历史,对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日本以史为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江泽民总书记接
着说,随
着中日关系的深入,两国领导人应加强接触,增进了解,保证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宫泽表示赞同江泽民总书记的看法和主张。他说,日本战后决心不再做军事大国。
日本在
文化上受中国影响很大。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日本感到十分高兴。
日中两国
人员交往增多,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出现一些问题是很自然的。对于出现的问题,我赞
成阁下的
意见,应当通过双方的友好协商加以解决。两国领导人也要增加接触。
针对
当时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政策走向的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
的内外政
策,发出一个明确信息,即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
本主义国
家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积极巩固和发展同周边国家以及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宫泽首相对此做出积极回应。他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对日本是件好事,对
世界也是件好事,日本将在今后的合作中尽最大努力予以支持。他明确表示支持中国恢
复在关贸
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还就第四批对华日元贷款和第三批能源贷款做了积极表态。
宫泽还首次明确表示,对日本来说,日美关系固然十分重要,但日中关系也同样重
要。
冷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国家,一是美国,一是中国。特别从面向21世纪
看,中
国的动向更引人注目。
当晚,宫泽在首相官邸举行盛大欢迎宴会。席间,两
位领导人轻松交谈,气氛融洽。宫泽在致辞时说,今天的日中关系不仅是日中两国之间
或地区性
的关系,而且已进入“世界中的日中关系”时代。
宫泽还在宴会上宣布,中
国送给日本的大熊猫飞飞和欢欢生下的“女儿”童童已到婚龄,经友好协商,决定从中
国为童童
招婿。新“女婿”叫陵陵,是1985年9月在北京动物园出生的。宫泽向大家展示了陵陵
的照
片,并风趣地说,愿新婚的熊猫能够像日中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那样,世世代代繁衍
下去。顿
时,宴会厅内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
邀请日本天皇访华
江泽民总书记的访问直接推动了日本天皇对中国的访问。在中日交往史上,日本天
皇还
没有访问过中国。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双方一直希望推动实现国家元首互访。在江泽民
总书记赴
日前,中方已正式邀请天皇夫妇当年秋天访华,但由于日本国内一些人反对天皇到中国
去,担心
天皇在政治上被利用,所以,在是否接受中国邀请的问题上,日本政府一直未做出肯定
的答复。
江泽民总书记在同宫泽的会谈中,明确表示中方邀请天皇访华,是出于促进
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一真诚愿望,没有其他目的。宫泽对此做出积极回应,表
示日方衷
心感谢中方对天皇和皇后的邀请,认为在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实现这次访问,将对日
中两国
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增进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产生重要影响。
4月7日中午
,明仁天皇在皇宫会见江泽民总书记,并设宴款待。明仁天皇说,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
影响很深
,日本的京都、奈良都是仿照古都长安建起来的。江泽民总书记说,两国历史上有长期
的友好交
往,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同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后人留下了
许多动人
的诗篇。
会见结束时,江泽民总书记将我国汉代张衡地动仪的复制品作为礼
物赠送给明仁天皇。明仁天皇高兴地说,“这说明中国古代科学的进步”,并回赠一对
银制花瓶
和亲笔签名的照片。
1992年10月,明仁天皇偕皇后来到中国,他成为
有史以来踏上中国国土的第一位日本天皇。
第1章 1990年 — 1992年“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参观了日本广播协会(NHK)。
日本广播协会创立于1925年,是日本最有影响的半官方性质电视台。江泽民总书记在日
本广
播协会大厅发表了题为《国际形势和中日关系》的重要演讲,演讲向日本全国做了现场
直播。
江泽民总书记说,当前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两极格局已经结束,世界进入
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转折时期。世界仍很不安宁,人类长期面临的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要
问题一个
也没有得到解决。建立一个有利于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首要的是正
确认识世
界的现实。今天的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是正在走向多极化的世界,也是一个
互相依存
的世界。各国采取开放的态度,互相尊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加强合作
,应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准则。
关于地区形势,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亚洲进入了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里,一
个稳定繁
荣的亚洲必将对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中日两国人民
在两千多年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日本军国主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惨重的灾难
,也使日
本人民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为中日
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确定了指导原则。建立在这些指导原则基础上的中日
友好关系
,给两国人民带来了重要利益,也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江泽民总书记对中日关系的未来非常乐观。他说,中日两国在文化方面有许多相通之
处,容易进行交流,有利于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经过邦交正常化20年来的努力,双
方确立
了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对话渠道,为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提供
了保证。
在经济合作领域,两国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两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
扩大合作
开辟了广阔前景。只要两国和两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信赖,以诚相待,密切合作,中
日友好关
系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的演讲受到在场日本政界、经
济界、文艺界以及旅日华侨、留学生等2500多人的热烈欢迎。演讲结束后,江泽民总书
记参
观了日本广播协会新闻中心和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在演播室遇见了老朋友、著名新闻节
目主持人
园田矢。园田曾任日本广播协会驻北京记者,江泽民总书记任上海市市长时曾接受过他
的采访。
江泽民总书记应园田邀请走上播音台,向日本人民致以问候和祝愿:“我非
常感谢日本人民对我这次来访给予的热烈欢迎。我愿借此机会向日本人民致以亲切的问
候。祝日
本国繁荣昌盛,祝愿日本人民生活幸福。”园田请江泽民总书记题词。江泽民总书记略
加思索,
写下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泽民总书记的
访问和演讲给日本民众留下了良好印象,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盛赞江泽民总
书记的这
次访问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饮水不忘掘井人
4月7日下午,江泽民总书记在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等同
志陪同
下,亲赴身患重病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家中探望,表达中国人民对这位中日友好先
驱的敬意
。
田中的家坐落在东京文京区目白台。庭院里绿树成荫,水泥甬路旁铺着细
碎的石子,几块自然石放在常青树下,显示了日本庭院特有的意趣。
田中是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老朋友。1978年邓小平同志为出
席《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交换仪式访问日本时,就曾专程赴田中家中共叙友情。
这次中国领导人再次造访,田中非常激动,由于身患脑梗塞,右手无法活动,他用
左手紧
紧握住江泽民总书记的手。江泽民总书记说:“我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时来贵国访
问,很
自然地想到为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做出重大贡献的阁下。中国有句古话:‘饮水不忘掘
井人。’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当年你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共同揭开了中日关系史的新篇章,
使两国关
系正常化,可谓利在当代,功系千古。今天我特意来向阁下表示敬意和感谢。”
田中激动不已,热泪盈眶,但因语言障碍,欲言不能,由女儿田中真纪子代读了一篇
书面讲
话。其中谈到“决断与实行”是他的政治信条,20年前的中国之行在当时日本国内形势
下,带
有赌命的味道,但他确信,只要相互确立信赖关系,就可以超越政治制度的不同,完成
邦交正常
化。正是由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博大的胸怀,邦交正常化才得以实现。
江泽民总书记邀请田中方便时访华。1993年8月,田中在其女儿陪同下抱病来北京,最后
一次访华。
4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还在迎宾馆同6位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
、铃木善幸、中曾根康弘、竹下登、宇野宗佑、海部俊树共进早餐。他们都是中日关系
发展历程
的重要见证人。他们一道回忆过去的岁月,展望未来的前程。
江泽民总书记
即兴引用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两句名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盛赞聚会的亲切
友好,并
说“这次访日的目的,一是纪念邦交正常化20周年,二是推动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
现有基
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两国经济、
文化等各
个领域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希望各位朋友继续为中日友好做贡
献”。
曾与邓小平同志共同主持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福田赳夫说:“20年
前我就说过,日中关系已经架起一座桥梁,希望20年后这座桥梁变成一座经受得住各种
重压的
铁桥。今天日中关系已出现喜人的发展,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使之巩固和发展。”
访问期间,江泽民总书记专门会见了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突出贡献的老朋友二阶
堂进、
池田大作、古井喜实、竹入义胜及冈崎嘉平太的遗孀冈崎时子和已故首相大平正芳的两
个儿子,
向他们转达了中国人民的问候。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
江
泽民总书记访日的最后一站是福冈县。福冈位于日本西南,与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隔海
相望,是
日本最早接触中国文化的地方之一。在为江泽民总书记举行的欢迎晚宴上,福冈县知事
奥田八二
专门谈到,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九州作为日中两国交流的窗口,在日本历史
上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
4月10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参观了福冈市博物馆,馆中珍
藏的大量文物见证了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馆长横山浩一先生向江泽民总书记详细介绍
了许多与
古代中国有关的文物:有受云南建筑风格影响的板付遗址草屋,还有汉魏的铜镜、日本
遣唐使乘
坐的木船模型、宋明贸易资料。参观者置身其中,备感亲切。
馆长还引导江
泽民总书记来到一个严密保管的玻璃橱前,观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倭奴国王”金印
。据《后
汉书·东夷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
绶。”
这方东汉光武帝亲授给倭奴国的金印,于1784年在北九州博多湾正面的志贺岛奇迹般出
土,
被认定为日本的国宝,也是中日交流史上最早的物证之一。据说,这方印的真伪在史学
家中曾长
期争论不休,直到1981年在扬州出土了相同年代、相同型制的广陵王金印,长达200年的
争论才得以平息。
参观结束时,江泽民总书记为博物馆题词:“中日友好,
源远流长”,祝愿中日传统友谊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2章 1993年中美关系的新
开端——西雅图峰会
1993年11月19日
1993年11
月19日下午,江泽民主席同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西雅图举行正式会晤。这是1989年北京发生
政治风波以后的第一次中美元首峰会,举世瞩目。
江主席提出了处理中美关
系的16字方针:“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
江主席
强调,中美关系不仅应放在双边关系的框架内来考虑,更应放在世界范围内、放在战略
的高度来
谋划,着眼于未来、着眼于21世纪。将一个什么样的中美关系带入21世纪,这关系到中
美两
国人民的利益,也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中美两国领导人需要登高望远来看待
和处理中
美关系。
1993年11月19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同美国总统克
林顿在西雅图雷尼尔俱乐部举行了一个半小时的正式会晤,这是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
波以
后举世瞩目的第一次中美元首峰会,是打破由美国实行所谓“制裁”引起的中美关系僵
局、实现
两国外交转圜和调动我国外交全局的关键一步。
经历困难时期
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从各自国家的战略利益出发,进行了世界外交史上独特的“
乒乓外交”,用小球推动大球,重启交往大门,并于1979年最终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两国
关系在建交后的10年里有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取得较大发展。
1
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中国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平息,保持了国家
的稳定
,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继续进行。但是,在短短一个月内,美国政府
和国会先
后4次发表声明或通过决议,攻击中国,并宣布中止中美间高级官员互访、阻止国际机
构向中国
贷款等一系列“制裁”措施,在西方世界挑头掀起反华浪潮,中美关系一落千丈。
后来,美国政府逐渐意识到一味孤立中国对美国未必有利。美国总统布什数次向中
方传口
信,表示他重视中美关系。1989年6月21日,布什给邓小平同志写信,要求派特使秘密访
华。7月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秘密来到中国,寻求两国关系转
圜。邓
小平同志向他指出,“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求美方采取主动,尽早解除“制裁”,为
中美关系
改善扫除障碍。
中美在“系”与“解”之间进行了一场斗争。11月6日,
布什再次致函邓小平同志,要求派特使来华进行沟通,探讨如何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几天后,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问中国,邓小平同志会见了他,为体现中方的诚意,同时也考虑
到美方的
关切,邓小平同志当机立断,采取主动,提出了解决中美纠葛的“一揽子方案”。邓小
平同志特
意强调,布什总统在中国应该交些新朋友,建议美方邀请江泽民总书记正式访美。12月
,斯考
克罗夫特公开访华,表示美方愿积极研究“一揽子方案”,中美关系有了初步起色。
1990年,东欧开始发生剧变;苏联局势也陷入动荡,没过多久就解体了。美国一些
“战略家”认为中国也挺不了多久。一时间,“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布什政府对华
态度转趋
消极,“一揽子方案”也被束之高阁。
1992年美国进入总统选举年,对
华政策成为美国国内两党竞选辩论的一个焦点。布什在竞选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不顾中
方强烈反
对,宣布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中美关系受到新的伤害。
这
时,年仅46岁的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在竞选中发表了许多对中国极不友好的言论。胜选
后,克
林顿把人权问题与对华最惠国待遇挂钩,美方采取了制造“银河”号事件等一系列严重
损害中国
主权、尊严和利益的行动。美国国会还极力反对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极大地伤害了
中国
人民的感情。
第2章 1993年书信化隔阂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中美友好始终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增强。
美国逐步认清形势,不得不谋求务实
地同中国打交道。
克林顿就职前,民主党参议员博伦曾出面邀请中国外交部
副部长刘华秋秘密访美,同新政府一些候任高官非正式接触,建立联系。
据
博伦后来透露,他1992年底访问中国后,认识到中美关系十分重要,专程去克林顿老家
小石
城向克林顿汇报。克林顿对中国和美中关系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并详细询问有关细节。
原定谈话
半小时,他3次起身告辞,都被克林顿挽留,最后谈了两个多小时。看得出来,克林顿
对中国的
实际情况了解不多,希望补上这一课。
1993年4月5日,克林顿一天内
两次给江泽民主席写信,一是对江泽民主席去年对他当选美国总统的祝贺表示感谢,二
是对江泽
民同志当选中国国家主席表示祝贺。克林顿在贺信中称,美中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国家
,对确保
世界和平都负有重大责任。美国政府认识到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作用,希望两国关系得
到改善。
克林顿还表示希望双方增进相互了解,共同努力,争取在改善双边关系上取得具体进展
。
江泽民主席给克林顿回了口信,指出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但存在着
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都要求我们从国际形势全局
出发,用
长远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
江泽民主席提出了处理中美关系的16
字方针:“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
9月17日,克
林顿致信江泽民主席,邀请他出席11月在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
式会议
。美方表示将安排两国元首举行双边正式会晤。3天后,克林顿又提前给江泽民主席发
来贺电,
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4周年,并再次表达了希望同中国建立合作关系的愿望。
当时,美国正推动建立亚太共同体,希望得到中国这样的大国的支持和配合。
9月24日,克林顿再次致信江泽民主席,殷切地表示,他期待11月在亚太经合组
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见到江泽民主席。
为了同克林顿政府特别是克
林顿本人建立直接的联系,为了在亚太经合组织中阐述中国政府在有关问题上的政策主
张和原则
立场,江泽民主席决定接受克林顿邀请,出席11月下旬在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
一次领
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同克林顿举行双边正式会晤。
“中美关系要放在世界范
围内来考虑”
会晤一开始,克林顿的表情凝重而严肃,而江泽民主席比较轻
松。江泽民主席把一支中国造的萨克斯管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克林顿表示感谢。接着
,江泽民
主席告诉克林顿,自己曾在年轻时学过二胡,还喜欢唱歌。江泽民主席轻松的言谈和举
止,缓解
了凝重的气氛。会晤很快转入正题。
会晤的主要议题是如何重新定位中美关
系。克林顿首先表态说,他坚信美中两个大国应当建立建设性的关系,美方愿意在广泛
基础上同
中方进行坦率对话,寻求解决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江泽民主席强调,中
美关系不仅应放在双边关系的框架内来考虑,更应放在世界范围内、放在战略的高度来
谋划,着
眼于未来,着眼于21世纪。他诚恳地谈到,将一个什么样的中美关系带入21世纪,这不
仅关
系到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中美两国领导人需要登高
望远来看
待和处理中美关系。
克林顿称,美国无需告诉像中国这样伟大的国家如何组
织社会、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这样做是不合适的。但美国愿就有关问题同中国对话
。
江泽民主席说,作为一个拥有117亿人口国家的主席,他深刻认识到,11
7亿人的温饱问题在中国就是最大的人权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对中国的稳定,
而且对亚
洲乃至世界的稳定,都是一个重大贡献。
克林顿表示,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
年文明的大国,现在正向21世纪的强国过渡。中美之间有许多共同利益,没有理由不搞
好关系
。
江泽民主席谈了世界多样性问题。他说,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社会发展经历各异,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宗教信
仰和文化传统。各国人民根据他们各自的国情,选择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社会制度和发
展模式,
是合情合理的,应该受到尊重。
在一个多小时的会晤中,江泽民主席充分阐
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看法,克林顿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双方有不少观点交锋。
第2章
1993年“最惠国待遇不是恩赐”
克林顿政府上台后改变了无条件延长对华最
惠国待遇的做法,坚持把人权问题与对华最惠国待遇挂钩,这是当时中美关系中的一个
突出问题
。
克林顿在会晤中辩称,他迫于国会议员的压力才那么做,希望用一种克制
而又具体的方式同江泽民主席进行讨论。他当年阻止了美国国会通过取消对华最惠国待
遇的法案
,不希望第二年国会再就这一问题出现辩论。
江泽民主席当即严肃指出,最
惠国待遇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更不是一种恩赐,而是对中美双方都有利的,应该继续下
去。他希
望克林顿把这些话告诉美国国会议员。
江泽民主席指出,冷战结束了,但人
类长期面临的和平与发展两大主要问题远未解决。现在,中国人民正在集中力量进行经
济建设,
努力消除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希望美国能
采取开放
的态度,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中国加强合作。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和世界都有利,广
阔的中国
市场具有巨大潜力,和则两利,斗则双亏。因此,对中国进行遏制,或诉诸经济“制裁
”,实际
上也损及美国自身的利益。
此后,经过中方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克林
顿政府于1994年5月宣布人权问题与对华最惠国待遇脱钩。
两位元首还
谈到,虽然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但是再发达的通信手段,也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
的交流。
人总是有情感的,情感的交流,还是当面交谈更好。
两人是第一次见面,克
林顿对江泽民主席的谈话方式,特别是江泽民主席谈话中涉及的一些重要思想,显然有
个适应过
程。因此,他的态度有些拘谨,手里一直拿着写满谈话要点的小卡片,不时翻看,还不
时给坐在
身旁的国务卿克里斯托弗递小纸条,或许是要求他帮助回应。
会晤结束时,
克林顿提到他喜欢的萨克斯管,微笑着说:“将来有机会,我吹给你听。”江泽民主席
立刻回答
:“我可以拉二胡和你一起演奏。”
后来,克林顿多次讲:“我第一次和江
主席会见,就发现他是一个伟大国家的一个了不起的领导人。”
在设宴款待
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各方人士的时候,克林顿积极评价这次会晤,还开
玩笑地说
,他同江泽民主席的谈话是“不公平”的。他发现江主席懂英语,他讲的话,江主席听
得懂,还
能通过翻译,再听一遍;可是,他不懂中文,只能听翻译的,吃亏了。
这次
两国元首的会晤,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僵局。
广泛接触美国公众
在美国逗留期间,江泽民主席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同美国各界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
流,减
少他们对中国的误解,争取他们支持和参与中美关系的发展。
11月17日
,旧金山市市长乔丹率领加利福尼亚州联邦俱乐部等五团体为江泽民主席举行了700人
参加的
欢迎午宴。江泽民主席详细介绍了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并指出,中美发展互利合作的领
域很多,
完全可以成为互惠合作的经贸伙伴。江泽民主席特别强调,永远不称霸是中国的既定国
策,中国
的发展不会对任何人形成威胁,而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发展。
江泽民主席会见
了美国前国务卿黑格和舒尔茨、前农业部部长尤特以及美国国际集团、阿莫科、菲利浦
—莫里斯
、麦道、硅谷集团、施乐、波音、通用汽车、雪佛龙、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国际商用机
器公司等
80多家美国大公司、金融界的领导人,赞赏美国工商界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交流和促进
两国经
济合作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指出中美经济互补性很强,如能排除政治干扰,两国的经济
合作潜力
一定会得到更大发挥。
在西雅图,江泽民主席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美国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和美国有线新闻网四大电视网联合采访,向美国人民介
绍了中国
国内情况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表明了中国不称霸、不结盟的立场以及改善和发展中
美关系的
诚意。
江泽民主席参观了坐落在西雅图的波音公司。在公司巨大的厂房里,
面对3000多名职工,江泽民主席称赞波音公司同中国民航部门的广泛合作以及该公司为
维护
对华最惠国待遇做出的积极努力,并强调,只要中美双方企业界人士和政府共同努力,
积极克服
一切消极因素和人为障碍,就一定能够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贸易和经济合作
也一定会
取得更大的成就。
随后,江泽民主席来到波音公司一个普通工人的家里。这
是一个四口之家,主人叫奎尔斯,是一名飞机装配工,有一儿一女两个小孩。家里来了
一个大国
的领导人,主人很激动,但也非常紧张。江泽民主席慢慢和他们拉家常,给他们看自己
孙子的照
片,气氛很快变得轻松起来。临别时,江泽民主席送给两个孩子一个大布娃娃和一只毛
绒玩具大
熊猫。两个孩子非常开心,小女孩还送给江泽民主席一幅她画的画。
江泽民
主席一出门,一大群记者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问:“这个家庭怎么样,幸福不幸福?
”江泽民
主席告诉他们:“这个家庭很幸福,很好。”他接着引用了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
卡列尼娜》中的开篇语,对他们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
幸。”
记者们报以一阵掌声和笑声。
第2章 1993年倡议开放的经济论坛
——亚太经合组织西雅图会议
1993年11月20日
中国于1991年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江泽民同志于1993年3月当选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同年11月20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他
在国
际多边政治舞台上初次公开亮相。
江主席在专题发言中强调,亚太地区的发
展,靠的是开放和合作,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中国主张亚太经
济合作组
织应当是这样一种开放的、灵活的、讲求实际的经济合作论坛和磋商机构,而不是一个
封闭的机
制化的经济集团。
江主席还向与会领导人提出了一个带有哲学意味的政治命
题:我们要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到21世纪?
初次登上多边舞台
1993年11月20日,江泽民主席到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一次领导人
非正式会议。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世界正处在急剧变化中。冷
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区域集团化趋势也在增强。为加强亚太地区各国(地
区)的经
济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在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日本首相细川护熙和
新加坡总
理李光耀等人倡议推动下,亚太经合组织于1989年成立。
4年来,亚太
经合组织每年都召开一次部长级会议,给各方加强协商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舞台,
受到各方
的支持和赞同,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官方经济合作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展现的活力受
到美国关
注,为巩固和增强美国对亚太经济整合进程的主导地位,克林顿政府加大投入,商请各
方同意提
高会议级别,在西雅图首次启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于1
991年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江泽民同志是在1993年3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
。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他在国际多边政治舞台上初次公开亮
相。
西雅图被称为美国“通向东方的大门”,是西海岸重要工业城市。11月下旬的
西雅图已是初冬季节。这里纬度较高,昼短夜长,城市很早就被暮色笼罩。江泽民主席
参加完克
林顿总统举行的欢迎晚宴后,回到下榻的饭店。他伫立窗前,注视着太平洋奔腾的浪花
,思考着
中国和亚太经合组织未来的发展大计。
是封闭的共同体,还是开放的经济论
坛
领导人的直接参与,给亚太区域合作带来了新的希望,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对于亚太经济合作的前景,各方还远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目标。如何为亚太经合组织
定调,如
何确立一个为各方所接受并能有益于各方的合作模式,是西雅图峰会的中心任务。美国
希望利用
东道主的有利地位搞一个以美国为主导和核心、可与欧盟抗衡的“亚太经济共同体”,
包括经济
合作、安全和民主三大支柱。大多数成员反对或不赞成。
克林顿担心江泽民
主席反对,就让美国亚太经合组织高官悄悄找到他的中国同事,希望能给江泽民主席递
个话,说
克林顿对“共同体”情有独钟,现在已把英语单词Community中的大写C改成小写c来
形容这个东西,实际上是“大家庭精神”了,希望江泽民主席不再反对。江泽民主席亲
自给克林
顿总统写了信,阐明了中方立场。
克林顿见形势不利于推动建立“共同体”
,在欢迎宴会上致辞时解释说,他提议的“共同体”有别于欧盟那样的“共同体”,是
希望培植
一种“大家庭精神”。他希望亚太经合组织内各成员“一起创造这种大家庭精神”。宴
会后,领
导人喝咖啡时,克林顿将宣读修改后的宣言草案。江泽民主席考虑到已表明了态度,没
有再说话
。
11月20日下午,江泽民主席做专题发言,正式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
他指出,亚太地区地域辽阔,多样性的特点突出。区域经济合作要遵循相互尊重、平等
互利、彼
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原则。江泽民主席强调,亚太地区的发展,靠的是开放和合作,取
长补短、
互通有无,靠的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中国主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应当是这样一种开
放的、灵
活的、讲求实际的经济合作论坛和磋商机构,而不是一个封闭的机制化的经济集团。
第2
章 1993年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到21世纪
江泽民主席关于亚太经济合作的
主张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然而,江泽民主席的思考并未停留于此,他力图把对亚
太合作的
思考放在21世纪整个世界前途命运的大前提下。他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人提出了一个带有
哲学意
味的政治命题:我们要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到21世纪?
江泽民主席铿锵
有力地说道,20世纪是人类文明大有进步、科技和生产力大放异彩的世纪,也是战乱频
仍、很
不安宁的世纪。本世纪打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他冲突和局部战争不计其数。冷战和两极
格局结束
以来,国际关系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同时也爆发了许多地区冲突和存在着错综复杂的
矛盾,世
界的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逝者已矣,来者可追。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到
21世纪
,这是我们这一代领导人必须认真探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江泽民主席呼吁
,到本世纪结束还有好几年时间,我们还来得及做些事情,应该有所作为。如果经过我
们的共同
努力,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为人类迎来真正的和平与繁荣,那么世界人民将会感到我
们做了一
件有意义的大好事。如果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世界还是一个乱糟糟的、没有安全感、经
济艰难
的世界,我们就向世界人民交不了账。作为新旧世纪之交的领导人,历史注定我们要承
担这样的
责任。
江泽民主席鲜明、富有远见和高度的讲话,引起各国媒体的广泛兴趣
。为了主动做好工作,江泽民主席在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结束的当晚特地举行了一次大型
记者招待
会。各国记者反响热烈,能够容纳300多人的会议新闻中心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江泽
民主席
再次向国际社会表示,和平与发展是中国人民所追求的目标。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使11
7亿人口吃饱穿暖,生活不断改善,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而且是对亚太地区,乃至
世界的和
平、稳定与发展的贡献。
第2章 1993年确立“西雅图模式”
台湾问题
是西雅图峰会的棘手问题。记者们注意到,东道主克林顿在介绍会议代表时,非常正式
地称呼道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先生”,“这是中国台北‘经济部长’萧万长”。
在11月20日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江泽民主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我们正在不断努力,争取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海峡两岸应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
谈判。不
管采取哪种形式谈判都可以。中国台北是作为地区经济体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
事实上,在筹备会议过程中,江泽民主席就力图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一开
始时立好规矩。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一开始就是以地区经济体身份参加亚太
经合组织
的活动的。1991年台湾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时签订的《谅解备忘录》对此已有明确规定。
中国
政府就此问题向美国政府明确提出,作为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美国有义
务遵守《
谅解备忘录》,并在实践中予以体现。后来,美国终于同意搞一个“西雅图模式”,确
认台湾只
能作为地区经济体,只能派负责经济事务的官员参会。
在中方努力下,克林
顿在处理台湾问题时表现得相当谨慎。会议期间,虽然台湾地区的代表萧万长一直想和
克林顿挤
到一起,但却被克林顿屡屡回避。萧万长转而明确要求会见克林顿,也被美方拒绝。
西雅图会议的成功举行,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也为中国政府
维护
祖国统一的斗争创造了新的成功范例。在此后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上,台
湾地区代表与会的有关安排始终沿用“西雅图模式”。
第3章 1994年构建新型伙伴
关系——访问俄罗斯
1994年9月2日—6日
1994年9
月2日至6日,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联邦。此时苏联解体将近3年。江主席对中俄关系
倾注了
大量心血,不断思考从苏联到俄罗斯的演变以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谋划中俄关系的发
展方向。
江主席和叶利钦总统进行了两场会谈。他对叶利钦说,中俄都是大国,又是
邻国,有4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没有理由不把我们的关系提高到更高水平。
江主席说,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我们两国的关系逐步走向成熟。我们的
历史使
命就是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把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精心培育和发展下去,带
入下一个
世纪,传给子孙后代。
1994年9月2日,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联邦。
此时苏联解体将近3年。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后,继承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席位,拥有近1
5亿
人口,依然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最大的邻邦。
中国和俄罗
斯虽然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差异,但延续了中国和苏联改善和发展关系的势
头。俄罗
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2月访华,中俄领导人决定,承前启后,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
发,着眼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致力于建立超越意识形态的睦邻友好关系。江泽民
主席访问
俄罗斯,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建设性伙伴关系
9月2日下午,江泽民主席乘坐的波音747专机到达莫斯科。当江泽民主席偕夫人王冶坪微
笑着从舷梯走下时,受到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和夫人的热情欢迎,并愉快
地合影留
念。随后,江泽民主席又拉起切尔诺梅尔金的手,用俄语说道:“让我们单独照一张。
”
机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随后,切尔诺梅尔金陪同江泽民主席乘车前往克里
姆林宫国宾馆。9月的莫斯科,秋高气爽,街道上中俄两国国旗迎风飘扬,处处洋溢着
节日般的
友好气氛。
9月3日晚,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多棱厅为江泽民主席举行了盛
大的欢迎宴会。切尔诺梅尔金总理、6名副总理及内阁主要部长、议会上下两院主席等
共70多
人出席。
江泽民主席和叶利钦进行了两场会谈。江泽民主席对中俄关系倾注
了大量心血,不断思考从苏联到俄罗斯的演变以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谋划中俄关系的
发展方向
。他对叶利钦说,中俄都是大国,又是邻国,有4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没有理由不把
我们
的关系提高到更高水平。
江泽民主席介绍了中国的外交思路,表示中国今后
不会以意识形态为基础发展对外关系,也不愿搞结盟和对抗。他说,经历了几十年的风
风雨雨之
后,我们两国的关系逐步走向成熟。我们的历史使命就是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
系,把两
国睦邻友好关系精心培育和发展下去,带入下一个世纪,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叶利钦赞同江泽民主席的上述看法。他表示,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是对东西方一视同仁
,对华
关系是俄罗斯东方政策的重点。相互信任、发展合作,不仅对俄中双方有利,而且有利
于世界的
和平。俄中都是世界大国,是好朋友、好邻居。相信江主席的这次访问将把两国关系提
高到建设
性伙伴关系的水平。
解决边界问题、加强军技合作,是中俄新型关系的具体
成果。江泽民主席说,中俄国界东段已经划定的边界应该按时完成勘界。目前,中俄边
界上只剩
下两个地段的岛屿归属尚未协商一致。只要双方按已达成的划界原则办事,采取互谅互
让的态度
,问题不难解决。江泽民主席表示,希望把两国边界建设成一条和平、安宁、共同发展
的边界。
在场的俄国边防军司令表示,俄中国界东段的勘界立标工作可在1997年
如期完成,两国边防军的合作将提升到新的高度。叶利钦肯定道:“这很好。”
叶利钦说,两国东段边界还有两个问题没解决,不能急于求成,双方可继续从容、耐
心地谈
判,要考虑对方的利益,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江泽民主席说,中国同俄罗斯等四国的边境裁军谈判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确定军事
人员和武
器装备最高限额问题上遇到一些困难。希望通过最高领导人的干预,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
叶利钦表示,边境裁军问题是一项艰巨任务。原苏联把很多军事装备部署到俄中边
境地区,现在双方已谈到了裁减数额问题,如果达成协议,准备明年访华时签署。
江泽民主席说,中俄双边贸易额今年有下降趋势。突出原因是双边贸易结构有缺陷
。中俄
发展多种形式的大规模经贸合作有巨大潜力,军技合作是两国关系的新领域。你是俄罗
斯武装力
量总司令,我是中国中央军委主席,让我们都来关心和促进这方面的合作。
会谈结束后,江泽民主席和叶利钦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
俄罗斯联
邦总统联合声明》两个重要文件,正式宣布两国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不结
盟的、非
意识形态化的、完全平等的睦邻友好关系,不针对任何第三国。文件明确规定,中俄两
国互不首
先使用核武器,互不将战略导弹瞄准对方。
第3章 1994年“摸着石头过河”
9月3日中午,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来到国宾馆,拜会江泽民主席。
切尔诺梅尔金首先向江泽民主席谈起春天访问中国的情况,尤其赞赏中国经济特区的
成功经
验。他说,两国加速发展经贸合作的时机已经到来,双方应采取符合国际规范的办法,
实行现汇
结算。他提出,俄方希望参加中国三峡工程、核电站等大项目建设,也谈到了对20世纪
50年
代苏联援建项目进行技术改造等问题。
江泽民主席说,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许多大项目需要招标。建议俄方可考虑同中方企业合作投标。20世纪50年代苏联
援建
项目的改造,请俄方先有重点地提出项目,以便中方考虑。
切尔诺梅尔金表
示,俄罗斯现在的改革正处于关键时刻,希望双方经常交流改革经验。俄方希望借鉴中
国的经验
,可少犯错误。
江泽民主席说,愿意同俄方加强交流,但每个国家的具体情
况不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初创阶段,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还要在
实践中不
断探索。
切尔诺梅尔金说,俄罗斯俗话说,“不知水深浅,莫急先下水”。
可我们往往是先跳下水,才到处去找石头。
面向未来的演讲
《莫斯科—北京》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歌颂中苏友谊的歌曲,其中有句歌词是“俄罗
斯人和中国人永远是兄弟”。9月3日下午,俄罗斯议会联邦委员会主席舒梅科会见江泽
民主席
时说,他这代人都是在《莫斯科—北京》的歌声中长大的,衷心希望俄中两国人民能够
世代友好
下去。
舒梅科还说,江主席这次来访在两国关系史上是重要的里程碑。最近
,俄罗斯议会联邦委员会派了代表团到中国去考察,主要是研究中国建立特区的经验。
俄罗斯议
会联邦委员会准备同中国全国人大就经济特区立法开展合作。
江泽民主席表
示,议会交往对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具有重要意义。立法工作是一项迫切和
艰巨的任
务,两国立法机构发展合作具有特殊的意义。
同一天,江泽民主席在俄罗斯
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俄罗斯各界人士争相出席,只有800个座位的学院礼堂挤进了
100
0多人,许多人是站在过道上听完演讲的。
演讲持续了45分钟。江泽民主
席很重视这次演讲,来听演讲的主要是大学生,他们代表着俄罗斯的未来。
江泽民主席开宗明义地说道:“中俄两国山水相连,都是在世界上有着广泛国际联系并
发挥着重
要影响和作用的大国,相互自然十分关心彼此国内的事情。中国人民在做些什么?中国
的事情办
得怎么样?我愿借此机会首先向各位做些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中国能有所帮助。”
江泽民主席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冷静地分析了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各
种经
验与教训,听众特别有兴趣。他用非常自信的语气告诉听众:“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了
看得见、
摸得着的实惠,得到了近12亿中国人民的热情支持和衷心拥护。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是
十分光
明的。”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受到热烈欢迎,多次被掌声打断,会场里还不时
传出喝彩声。中国大使馆印发的演讲稿被一抢而空。
第3章 1994年参观托尔斯泰故
居和宇航中心
9月4日上午,莫斯科细雨霏霏。江泽民主席来到托尔斯泰故居博物
馆参观。博物馆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的文化公园附近,是个两层的木质建筑,始建于
1805年
。俄罗斯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从1882年起一直到1901年,在这里居住了19年时间
。
江泽民主席仔细观看了挂在客厅墙上的照片,又走进作家的书房,凝神细
看那张窄小的书桌,俯身近看书桌上摆放的《复活》小样。托尔斯泰就是伏在这张书桌
上,借着
微弱的烛光,交替使用两支蘸水笔,写下了《复活》等不朽的名著。
博物馆
馆长说,许多俄罗斯文学巨匠都曾到这里做客,这间阴暗的小屋记载着俄罗斯文学的辉
煌。
俄罗斯人民对托尔斯泰怀有真挚而深厚的感情。江泽民主席到托尔斯泰博物馆参
观,向俄罗斯人民展现了中国国家元首对俄罗斯民族感情的尊重,以及对俄罗斯文学的
喜爱。当
俄罗斯电视台把江泽民主席参观托尔斯泰博物馆的画面播放后,俄罗斯观众对中国的感
情,无形
中也变得更加自然和亲近了。
访问俄罗斯期间,江泽民主席还参观了俄罗斯
宇航控制中心,并同正在太空运行的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上的3名宇航员通电
话。
江泽民主席说,我非常高兴在访问你们国家的时候能够到这个宇航中心来与你们
见面。
宇航员说,我们现在从太空上看您很清楚,非常欢迎您到俄罗斯来访
问。我们现在正在南美洲最南端的上空。我们大家的身体都很好,工作顺利。
江泽民主席说,你们看上去很健康,给人的印象非常好。你们为探索宇宙做出了巨大
的贡献。
宇航员热情地回应道,谢谢您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我们希望两国的
宇航合作能够取得成就。我们想利用这个机会从太空上向全体中国人民表达亲切的问候
,祝他们
万事如意。
江泽民主席高兴地说道,我代表全体中国人民也向你们表示良好
的祝愿。
访问叶卡捷琳堡
9月5日,江泽民主席乘专机
离开莫斯科赴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首府叶卡捷琳堡市参观访问。这里是俄罗斯总统叶利
钦的家乡
,他曾担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州委书记。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是俄罗
斯工业中心,叶卡捷琳堡市更是俄罗斯的机器制造中心,工业、科技基础雄厚。据介绍
,斯维尔
德洛夫斯克州对华贸易额已占其外贸总额约30%,中国已成为他们最重要的进出口市场
。
9月6日,江泽民主席参观了乌拉尔重型机器厂。该厂负责生产“制造机器的机
器”,被称为“工厂之父”。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曾到该厂参观。毛主席当时说,
有朝一日
,中国人民也要建立自己的“乌拉尔重型机器厂”。正是在这个厂的帮助下,中国建立
了富拉尔
基重型机器厂。
这个厂的职工对中国怀有很深的感情,他们将毛泽东主席和
周恩来总理的签名、周总理和陈云同志寄给该厂的贺年片一直保存至今。
江
泽民主席在厂史博物馆看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签名留言时,不禁驻足仔细端详。参观结
束,江泽
民主席应厂长请求,在贵宾留言簿上写道:“祝中俄两国在重型机械方面的合作不断发
展,祝乌
拉尔重机厂日益兴旺发达。”
江泽民主席于9月6日中午离开叶卡捷琳堡市
,圆满结束了俄罗斯之行。
第3章 1994年开启中法关系新篇章——初访法兰西
1994年9月8日—12日
1994年9月8日至12日,江泽
民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距此访30年前,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在
国际上
造成不小震动。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后,特别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法国政府
误判
形势,断定中国要步苏联后尘而垮台,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制裁”中国。法国还违背中
法建交公
报原则,向中国台湾出售了6艘拉法耶特级护卫舰和60架幻影战斗机。中法关系降至冰
点。
在江主席应密特朗总统之邀访问法国后,法国《费加罗报》发表评论称,江泽
民主席对法国的成功访问,意味着“欧美国家孤立中国的政策终结了”。
中
法关系的新里程
1994年9月8日,江泽民主席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距此访30年前,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在国际上造成不小震动,有记
者形容
是扔了一颗“外交原子弹”。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后,特别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后,
法国政府误判形势,断定中国要步苏联后尘而垮台,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制裁”中国,
还严重违
背中法建交公报的原则,向中国台湾出售了6艘拉法耶特级护卫舰和60架幻影战斗机。
中法关
系降至冰点。
出乎法方意料,中国不仅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了脚跟,而且
综合国力蒸蒸日上,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同法国的邻国,如德国、英国、意大利和
西班牙等
西欧国家,相继改善和发展了关系。
反观法国,由于冷战结束,法国丧失了
原来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左右逢源的外交空间,两德统一又使法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受到
削弱。特
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的分量大大提升,使法国必须重
视发展与
中国的关系。根据法国雇主协会估计,由于欧洲市场基本饱和,法国公司未来新增的市
场份额有
一半将来自亚洲,其中超过四分之一的新订单需要从中国拿到。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
府坐不住
了。
1993年3月,法国社会党政府在大选中落败,戴高乐派政党——保
卫共和联盟上台执政。法国新政府积极谋求改善对华关系。中法双方经过多轮谈判,于
1994
年1月12日发表联合公报,法方“承诺今后不批准法国企业参与武装台湾”。这为中法
关系的
改善重新奠定了政治基础。1994年4月,法国总理巴拉迪尔访华时,当面向江泽民主席
递交
了密特朗总统邀请江主席访问法国的信函。
细微之处见人心
9月9日下午,江泽民主席乘坐的专机从马赛飞临巴黎奥利机场。金秋的巴黎,天高云
淡,
景色宜人。江主席同前来迎接的密特朗总统亲切握手,互致问候。随后,在高高飘扬的
中法两国
国旗映衬下,两国元首走上红地毯,检阅了三军仪仗队,军乐队高奏两国国歌。
密特朗是法国老资格的政治家。他曾在法国总统大选中先后挑战戴高乐和德斯坦,最
终于1
981年5月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四任总统。密特朗曾3次访华,受到中方隆重接待
。而
恰在他的总统任上,中法关系却跌到低谷。到机场欢迎江泽民主席时,密特朗因患病而
脸色苍白
、步履迟缓。江泽民主席细心地观察到了这一点。
这一轮出访,江泽民主席
和夫人王冶坪先到俄罗斯,再访乌克兰,法国已是第三站。王冶坪同志第一次以国家主
席夫人的
身份随访,出席了多场外事活动,加之长途颠簸,身体有些吃不消。
江泽民
主席直接用英语低声对密特朗说:“我夫人长途旅行很疲乏,有些头晕。能不能请你准
备一把椅
子,让她坐一坐?”
密特朗立即让人搬椅子,并且一下子搬来两把。
这样,当密特朗站立致欢迎辞时,江泽民主席可以陪王冶坪同志坐下来;而当江泽
民主席致辞时,密特朗也可以坐下来稍歇片刻。细微之处,江泽民主席体现出了对夫人
的关爱,
也照顾到了密特朗的病情。这让现场的气氛宽松了许多。
第3章 1994年增信释疑的
峰会
机场欢迎仪式结束后,密特朗陪同江泽民主席乘直升机,直达位于巴黎市区的
荣军院广场。巴黎荣军院坐落在美丽的塞纳河南岸,是路易十四于1670年为安置退伍残
废军
人所建。这里有拿破仑的棺木,陈列着法国战争文物。建筑群高大、沉稳,给人以厚重
和坚实的
感觉。
荣军院前广场上,飘扬着中法两国国旗。由50名法兰西共和国卫兵
组成的马队,盛装迎接中法两位国家元首。法兰西共和国卫队是由拿破仑于1802年下令
建立
的。骑兵队的马匹高大俊美,骑手配合默契。他们护卫着国宾行进在香榭丽舍大街上,
飒爽的英
姿是巴黎最耀眼的一道风景。
在江泽民主席前往玛丽尼国宾馆的沿途,也挂
满了中法两国国旗,不少巴黎市民驻足观看。江泽民主席熟悉法国文化,一进巴黎,他
就感觉到
,法兰西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9月9日下午,江泽民主席和密特
朗在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举行会谈,历时70分钟。
密特朗首先对江泽民主
席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你是一个伟大国家的代表。中国的伟大,不仅因为她幅员辽阔
、人口众
多,而且因为她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法中两国领导人最近虽有些来往,但总
的说来仍
然较少。
江泽民主席感谢密特朗的邀请,并说中国人民对法国人民有着友好
感情。中国老一辈领导人中有不少人,如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同志等,都在法国留过学
。两国高
层领导人的接触很重要,应该加强。
江泽民主席指出,中法两国都是世界上
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的社会制度、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但双方的共同点是主要的
。中法都
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都负有重要责任。中法都愿意看到世界朝
多极化方
向发展,都珍视自己的独立和主权,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江泽民主
席说,中法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经济已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预计从现
在起到本世纪末,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8%~9%的速度。中国经济优先发展的领域
是农
业、交通、能源、通讯和基础设施等,法国在这些领域拥有优势,中法经贸合作的潜力
很大。
江泽民主席表示,中国方面愿意同法国一道共同努力,使两国关系持续、稳定
地向前发展。为此,中法双方要从面向21世纪的高度,从长远的战略观点出发,处理好
两国关
系,排除可能出现的干扰,以利于两国关系健康地向前发展。
密特朗表示,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正在走上富裕的道路,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对此感到高兴。
中国的发
展归功于中国领导人,也归功于中国人民的努力。法国愿意以江主席来访作为新起点,
推动两国
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谈及台湾问题时,密特朗重申,法国将坚持一个中国的
立场。
第3章 1994年觥筹交错间的交锋
会谈后,密特朗为江泽民主席
举行盛大国宴。富丽堂皇的宴会厅里,灯火通明。法国总理、两院议长、外交部长、国
防部长等
和三位前总理以及商界头面人物200多人出席了宴会。
密特朗搀扶着王冶
坪同志,和江泽民主席一起步入宴会大厅,并按照法式礼仪,同江泽民主席和王冶坪同
志并肩而
立,欢迎各位来宾。礼宾官大声唱名,向两国元首介绍来宾。密特朗和江泽民主席同他
们一一握
手、寒暄。整个过程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密特朗首先致祝酒辞。他表示,法
中两国虽然在地缘和人文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但两国人民都十分珍惜各自的民族独立
。两国都
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和加强国际安全的重任。中国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明显成就。法国希
望自己的
企业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江泽民主席在答辞中说,中国
愿意根据相互尊重和求同存异的原则,同法国加强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愿意本
着平等互
利的精神,进一步拓宽同法国经贸合作的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促进经贸关系的全面发
展;中国
愿意同法国一道,从长远的观点出发,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地发展。
此前,中方希望同法方交换讲话稿,但法方不同意。宴会前,中方人员得知,密特朗
的祝酒
辞中有几句谈到人权问题。密特朗讲话的大意是,法国在1789年提出的自由、平等、博
爱的
原则已被各国广泛接受,法国无意给其他国家上人权课,但希望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
在维护个
人权利和自由方面也有所进展。
江泽民主席看着助手拿来的稿子,要重新另
写讲话稿已来不及了。他稍事斟酌,提笔在自己的讲话稿中又临时加了几句。他还把译
员找来,
嘱咐他做好准备,保证翻译的质量。
致答辞时,江泽民主席说道,中国人民
为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
。新中国
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十余年来,中国在发展经济和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方面取得了
显著成绩
,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不卑不亢,收
到了良好的现场效果。
密特朗抱病连续陪同活动长达9个小时,表现出了坚
强的毅力。临别时,江泽民主席握着密特朗的手,特意对他表示感谢。
没有
市长的市长欢迎仪式
当时的法国是“左右共治”的格局,即总统由左派的社
会党人密特朗担任,总理由右派的保卫共和联盟人士巴拉迪尔出任。保卫共和联盟的另
一位重量
级政治家希拉克正同巴拉迪尔竞争下一届法国总统宝座。本来,按照国事访问的体例,
当时身为
巴黎市长的希拉克应亲自为江泽民主席主持欢迎仪式,但他因国内政治因素,选择了回
避。
希拉克为此专门致信江泽民主席致歉,还对中国驻法大使说,他愿意买飞机票坐
班机飞到北京,提前向江主席当面道歉,以示诚意。最后,中方同意由巴黎大区议会主
席吉罗主
持欢迎仪式,由巴黎市第一副市长蒂贝里宣读希拉克的欢迎辞。
9月12日
中午,巴黎市政厅台阶两侧,法兰西共和国卫队的礼兵庄严肃立,他们金色的头盔和明
亮的枪刺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军乐队奏起了欢快的迎宾曲。欢迎仪式在宽敞明亮的节日大厅举行
。
希拉克在书面致辞中强调:“法中关系已经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重新回到符合两
国意愿的进程上来。”
江泽民主席在答辞中高度评价巴黎在法国历史中的伟
大作用,赞赏这座伟大的城市对发展中法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江泽民说:“中法两国
建交后巴
黎成为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门户。”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赢得现场1200多
位巴黎各界代表、外国驻法使节和华人华侨及留学生代表的热烈掌声。仪式后,许多巴
黎人士对
江泽民主席在没有希拉克市长主持下出席欢迎仪式表示赞赏,对江泽民主席平易近人的
作风表示
钦佩。
第3章 1994年入情入理的对话
10日下午,江泽民主席在国宾
馆接受了6家法国媒体的联合采访。江泽民主席决定脱稿,即席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首先请江泽民主席谈谈他对法国的印象。
江泽民主席略做沉吟,他
抬头环顾四周,正好看见国宾馆墙上悬挂的法国绘画。于是,他就从法国文化谈起,讲
到法国孕
育了灿若星河的文学家、艺术家,讲到法兰西文化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江泽民主席的一席开场白,引起法国记者的很大兴趣。他们原来想像的共产党官员,不
是这个样
子。一个远隔千山万水的东方国家的领导人,怎么会对法兰西文化有如此精深的了解呢
?采访者
与被采访者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席间,有记者对中国改革提出了一些挑衅
性的问题。江泽民主席不温不火,他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进行正面阐述。
讲到人权问题时,江泽民主席说,中国有近12亿人口,要保证这么多人吃饱穿暖是一
个很
大的人权问题,涉及近12亿人的生存权。世界历史和当前一些地区的情况表明,如果像
中国这
样的大国不稳定,会给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世界上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一定都会赞成
中国需要
稳定的观点。
他告诉记者,中国人民,特别是曾为新中国的诞生奋斗过的人
,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和《人权宣言》都是熟悉的。在历史的进程中,任何有进步
意义的东
西都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当然,民主和人权是相对的和具体的,而不是绝对的和抽象
的。
江泽民主席说,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
各国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只能由各国人民自己去选择。中国今天的发展模式是中国人民
经过多年
奋斗做出的抉择。
江泽民主席的谈话在法国新闻界引起强烈反响,法国电视
台还对采访进行了实况转播。
《欧洲时报》是欧洲销量最大的华文报纸,对
江泽民主席进行了专访,还请他题词。江泽民主席写道:“为促进中国与欧洲的经济文
化交流而
努力”。写完后,江泽民主席还转过头来,问在场的中方人员:“这样写,没有教训人
的口气吧
?”
茶花女与小仲马
9月12日,江泽民主席会见法国
总理巴拉迪尔。此前,中法双方已经签署了19个经贸合作的合同、协议和意向书,总金
额达到
181亿法郎。此外,中方还提供了可供法方参与竞争投标的大型项目清单。
会见前一天,江泽民主席在法国工贸部长隆盖陪同下,乘高速列车赴波尔多、图卢兹
等地,参
观考察了布莱耶核电站、空中客车公司等高科技企业。
核电是法国的主要能
源,占法国总发电量约八成。布莱耶核电站同中国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开展了合作,是中
法两国在
工业领域合作的重大成果之一。
空中客车公司是由法国、德国、西班牙、意
大利四国共同组建的大型飞机制造公司,已同中国有近10年的合作,中方当时已订购了
35架
空客飞机。空客公司希望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决定在北京筹建零配件支援中心和人员
培训中心
。
江泽民主席对巴拉迪尔说,我和密特朗总统谈得很好,双方就发展双边关
系和一些国际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昨天,我还乘坐了贵国的高速火车,参观了核电站
和空中客
车公司,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江泽民主席指出,中国政府对同法国扩大互
利的经贸合作持积极态度,愿意看到两国经贸关系得到顺利发展。前几年中法经贸关系
有所落后
,现在两国关系改善和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势头,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更
多的可能
性。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合作的前景是很好的。他还高度评价了此前巴拉
迪尔对中
国进行的访问。
巴拉迪尔总理对他4月访华成功十分满意。他说,能够对法
中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做出贡献,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法中关系顺利发展是我们双方都
乐意看到
的。
会见后,巴拉迪尔为江泽民主席举行午宴。席间,两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成为宾主讨论的主要话题。
谈到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时,江泽
民主席对巴拉迪尔说,茶花女确有其人,她就和小仲马同葬在巴黎的一处公墓内。
巴拉迪尔大为惊讶,赶紧追问公墓在何处。在座的蔡方柏大使向他详细说明了公墓
的地址
。巴拉迪尔感叹地说道,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件事。
第3章 1994年发表对欧政策演
讲
9月12日,江泽民主席出席了由法国雇主协会、巴黎工商会和法中委员会联合
举办的报告会,并发表演讲。
江泽民主席说,中国和西欧国家都曾对人类文
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都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对即将来临的21
世纪的
前途我们都负有重要责任。这些共同点构成了我们双方不断发展友好关系的坚实基础。
江泽民主席阐述了中国同西欧发展关系的四项原则。
一是面向2
1世纪,努力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双方的合作不仅要着眼于当前,还要着眼
于未来,
着眼于21世纪。应努力排除各种干扰,使双方的关系始终朝着友好合作的方向前进。
二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中国同西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同,但存在着广
泛的共同利益。中国在处理国家关系时,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始终尊重各国
人民自主
选择本国的发展道路。我们愿同西欧国家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增进信任,不
做损害对
方的事情,使我们双方真正成为友好相处的平等伙伴。
三是互补互利,促进
共同发展。中国同西欧国家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应发挥各自优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
上取长补
短,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以利于推动双方经贸关系的全面发展,促进双方经
济的共同
繁荣。
四是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合作。中国愿意通过双边渠道和在国
际机构中进一步加强同西欧国家的磋商与合作,为加快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做
出更大的努力。
法国经济界和政界人士800多人出席了报告会,对江泽民
主席的讲话多次报以热烈掌声。有人注意到,江泽民主席选择在巴黎阐述中国对欧洲的
外交政策
,表明中方对法国的高度重视。法国《费加罗报》发表评论称,江泽民主席对法国的成
功访问,
意味着“欧美国家孤立中国的政策终结了”。
第3章 1994年“相逢一笑泯恩仇”—
—访问越南
1994年11月19日—22日
1994年11
月19日至22日,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杜梅、国家主席黎德英的邀请,江泽民
同志
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的身份对越南进行了正式访问。
面对世界
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江总书记提出,中越要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大前提下,把各自的国家
建设好。
增强国力是抵御西化、分化的最好办法。两国领导人都要登高望远,从战略高度和大局
出发审视
和看待中越关系。
1994年11月19日至22日,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
员会总书记杜梅、国家主席黎德英的邀请,江泽民同志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
席的身份
对越南进行了正式访问。
“度尽劫波兄弟在”
中越两国
山水相连,两国关系历经变迁,复杂曲折。
20世纪60和70年代,在越
南争取民族独立和抗击法国、美国殖民统治和军事占领的斗争中,中国向越南提供了巨
大的军事
和经济援助。那时的中越两党和两国关系被喻为“同志加兄弟”。受中苏关系恶化的影
响,中越
关系也由高峰跌入谷底。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两国更是兵戎相见,双方都付出了
沉重的代价。
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处
于低潮。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越南领导人看到国际形势的变化,认为越南应同中国团结
一致,尽
快排除两国关系中的障碍,实现越中关系正常化,共同保卫社会主义,以免重蹈东欧和
平演变的
覆辙。为此,越南领导人希望来华同中国领导人以同志式的、坦诚交心的态度交换意见
。
1990年9月初,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在四川成都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
、越南部长会议主席杜梅和越共中央顾问范文同举行历史性的秘密会晤。这是一次结束
过去的会
晤。双方就实现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做出政治决断。
江泽民总书记引用
了鲁迅先生的诗句作为成都会晤的结束语:“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事后,越南领导人深有感触地说:“江泽民同志在结束会谈时引用的诗句太恰当了
。”
第3章 1994年真诚相待求同存异
成都会晤后,随着柬埔寨问题逐步走
上政治解决的轨道,中越两国关系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越南领导人杜梅、武文杰正式访
华。中越
双方宣布,两党、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此后,越南迫切需要打开外交局面
,抵御西方压力,多次表达改善和提升对华关系的强烈愿望,力邀江泽民总书记正式访
越。
从巩固和发展长期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大局出发,为了全面恢复中越关系,江泽
民总书记决定访问越南。
越南十分重视江泽民总书记的这次访问。
越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报》在访问前专门发表社论,称江泽民总书记的来访是“越南
中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大事件”。
为做好访问接待工作,杜梅总书记亲临现
场,逐一检查了街道上悬挂的欢迎横幅。为表达对中国的友好之情,杜梅特别指示,连
夜增挂大
幅中文条幅。他还认真听取了警备司令部关于安全保卫工作的汇报,并指示,要百分之
百地保证
江泽民总书记的安全。杜梅决定,为江泽民总书记举行文艺演出的地点改在越南领导人
举行国事
活动的场所——巴亭会堂,以示隆重。他还指示文化部部长亲临演出现场指挥。为请江
泽民总书
记尝一尝越南的新鲜水果,杜梅还特地让接待人员选最好的火龙果,空运河内。
访问胡志明市后,20日中午,江泽民总书记抵达越南首都河内。
越共
中央总书记杜梅、越南国家主席黎德英在主席府为江泽民总书记举行欢迎仪式。主席府
广场上飘
扬着越中两国国旗,周围草木葱郁,鲜花竞放。主席府大门前两侧矗立着用越中两国文
字写成的
热烈欢迎江泽民总书记访越的巨幅标语牌。
当江泽民总书记来到主席府大厅
时,等候在那里的杜梅和黎德英迎上前去,同他亲切握手,热烈拥抱。
在迎
宾乐曲声中,杜梅和黎德英陪同江泽民总书记来到主席府广场,登上检阅台。军乐队高
奏中越两
国国歌,江泽民总书记在杜梅和黎德英陪同下检阅了越南人民军三军仪仗队。
21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同杜梅、黎德英举行小范围会谈,着重就在世界社会主义处
于低潮
的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社会主义问题交换意见。当天下午,江泽民总书记还会见了越共
中央顾问
范文同。
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多次深入、坦率地进行了交流。江泽民总书
记对越南领导人说,中越两党、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以来,中越关系全面恢复,经贸合
作发展势
头良好。中越传统友谊在新形势下又有了新的发展。中越两国完全应该互相尊重、真诚
相待、求
同存异,共同发展老一代领导人缔造的友好关系。
江泽民总书记说,中越都
面临加紧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和意见。特别
值得指出
的是,中越两国经过探索,都找到了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是两
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
越南领导人表示
,越南人民时刻铭记中国人民对越南人民革命事业的热情支持和巨大帮助,为中国人民
在振兴中
华、改革开放事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双方各方
面合作不
断增多,友好往来迅速发展。越中将会共同努力,使两国关系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新
时期。
更上一层楼
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
潮的时刻,江泽民总书记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发展道路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面对新的国
际形势,
他提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大前提下,中越把各自的国家建设好。增强国力是抵御西
化、分化
的最好办法。要把中越关系置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前提之下。两国领导人都要“登高望
远”,从
战略高度和大局出发审视和看待中越关系。
江泽民总书记说,我们“欲穷千
里目”,就要“更上一层楼”,只有“会当凌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
接着,他就发展双边关系提出,中越之间的共同点是主要的,双方应真诚相待,求同
存异。如
果双方都能以大局为重,着眼长远,两国间存在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获得妥善解决。
杜梅、黎德英完全同意江泽民总书记的意见。越方表示,越中两党的确应该站得高
一些,
看得远一些。只要双方保持这一态度,相信两国间存在的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
第4章
1995年出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
1995年5月7日—9日
1995年5月7日至9日,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到莫斯科,参加为纪念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举办的盛大庆典,江泽民主席应邀出席。
在庆祝宴
会上,江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所有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国家和人民
表示热烈
的祝贺,向曾经支持和援助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国家和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切的
敬意。中
国政府和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设一个和平、发展、繁荣的新世界而奋斗。
1995年5月,俄罗斯邀请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到莫斯科,参加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50周年举办的盛大庆典,江泽民主席应邀出席。
并肩战斗的友谊
江泽民主席是5月7日晚上到达莫斯科的,下榻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官邸。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占地165亩,在中国驻外使馆中面积仅次于驻印度使馆。它位于莫
斯科市
西南的列宁山,附近有莫斯科大学、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和俄罗斯国宾馆。使馆院内,地
形随山势
而起伏。官邸前方,一汪碧水形成一片无名小湖。湖边生长着一棵棵挺拔的白桦树,春
天的阳光
透过摇曳的枝叶倾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风景如画。
5月8日中午,江泽
民主席会见叶利钦,祝贺俄罗斯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他说,应邀来莫斯
科参加
庆典活动,与俄罗斯人民一起分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喜悦,感到由衷的高兴。
江泽民主席说,50多年前,中俄两国人民曾在抗击法西斯的残酷战争中并肩战斗。中
国人
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北进的步伐,同时也获得了苏联人民和苏联红军的大
力支援。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俄罗斯人民在艰难岁月给予的宝贵援助。
叶利钦说,中国
最高领导人参加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庆祝活动,表明中国充分尊重俄罗斯人
民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伟大作用。目前,俄中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没有
分歧和问
题,俄罗斯希望与中国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并进一步提高两国关系的水平。
江泽民主席说,近两年来,中俄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有力地推
动了双边
关系的发展。中俄两国在许多问题上相互支持。中俄两大邻国友好相处,建立和发展长
期稳定的
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对两国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很重要。
叶利
钦提议俄中成立联合委员会,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双方公民在对方国土上牺牲的情
况。他说
,战争时期,双方都有公民在对方国土上牺牲,人数可能不太多,但对于他们的家庭来
说,是很
大的悲剧。现在,俄罗斯档案公开了,中国的学者可以查阅俄方档案,弄清在俄罗斯牺
牲的中国
公民情况及安葬地点。
江泽民主席对叶利钦的提议当即表示同意。
最后,江泽民主席向叶利钦赠送了中国文艺工作者制作的卫国战争年代苏联歌曲录像
带。这些歌曲的影像背景都是当时真实的历史画面。江泽民主席说,这些歌曲和画面可
以帮助老
一代人回首往事,也是年轻人的好教材。
相聚克里姆林宫
5月8日晚,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大会堂举行盛大庆祝集会和音乐会。江泽民主席同各
国领导
人、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及俄罗斯老战士代表等共6000多人出席。
叶利钦
发表讲话说,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俄罗斯人民的爱国主
义精神是
不可摧毁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结果,
斯大林、
丘吉尔、罗斯福、戴高乐为此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中国的抗日战争及其他各国的抵抗运
动,也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
叶利钦说,要以史为鉴,警惕有人传播法西斯主义和种族
主义的企图,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为此,需要彻底清除冷战残余,在相互信任和平等合
作的基础
上,维护欧洲和世界的安全。
讲话结束后,叶利钦主动邀请江泽民主席在身
边就座。江泽民主席同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及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握手寒暄。许多胸前挂满
勋章的俄
罗斯老战士互相祝贺,共同追忆往事,回想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他们有的老泪纵横,
有的声音
颤抖,场面感人。
专场音乐会演奏了许多战争题材的歌曲,并配有动人的场
景。其中一幅,随着背景画面上的隆隆炮声,一名战士从漫天的硝烟中走出来,遥望着
远方自己
心爱的姑娘,深情地朗诵起西蒙诺夫的著名诗篇《等着我,我会回来》。
“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诗中战士对爱人、对家乡的思念,还
有对法西
斯的仇恨,引起全场观众的共鸣。江泽民主席也用俄语轻声吟诵着。
第4章 1995年
“英雄的史诗,不朽的功勋”
5月9日上午,江泽民主席同其他42位外国领导人
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出席了在红场举行的伟大卫国战争参加者和后方劳动者检阅式。
来自俄罗
斯各地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4500名老战士排成十个方阵,接受检阅。两次荣获“苏联英
雄”
称号的奥金佐夫高举当年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时插上帝国议会大厦的“胜利旗帜”,走在
队伍的最
前面。
军乐团走过红场时,士兵们停住脚步,半跪在地,手举长号,仰首望
天,吹响了安魂曲。乐声低沉悠回,像是在为数千万英勇牺牲的烈士而悲泣,为战时每
一个都有
亲人牺牲的俄罗斯家庭而感伤。整个红场笼罩在哀思中,许多人热泪盈眶。站在江泽民
主席旁边
的俄罗斯总理夫人情不自禁地哭出声来。
5月9日下午,江泽民主席到俯首
山出席卫国战争纪念馆揭幕仪式。
俯首山是莫斯科西城一片空阔的高地。1
812年,拿破仑率大军入侵俄罗斯,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在此定下坚壁清野、袭扰拖垮敌
人的破
敌方略。相传,拿破仑曾站在这块高地上,准备接受俄国军队的投降,而等到的却是俄
军的反击
和法军的溃败。俯首山是俄罗斯民族不畏强敌、英勇不屈的象征。
后来,俯
首山被苏联政府辟为胜利公园,占地135公顷,由大型纪念建筑群和林荫绿地组成。建
筑群中
部是阶梯式主甬道,直通公园中心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碑。纪念碑高1418米,象征卫
国战
争持续的1418天。纪念碑的形状为一把直刺青天的刺刀,靠近顶部是手持桂冠、展翅欲
飞的
胜利女神铜像,两个吹着胜利号角的小天使紧伴着她。纪念碑的三个棱面饰有金属浮雕
,再现苏
联12座英雄城市在卫国战争中的战斗场景。
江泽民主席在揭幕仪式上发表
了讲话。他首先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俄罗斯人民、原苏联各族人
民,致以
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江泽民主席说,半个世纪之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之间的大搏斗。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
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开辟了民族解放的道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
发展史上
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江泽民主席指出,苏联人民为胜利失去了2700
万人,损失了难以估计的国民财富。苏联人民和军队的不朽功业将永载史册。美、英、
法等西方
国家也为消灭法西斯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东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展开了波澜壮
阔的抗日
战争。中国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中国
人民
坚持了长达8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同苏联、美国等盟国密切配合,彻底粉碎了日
本军国主
义的称霸野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江泽民
主席强调,中俄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天我们两国的关系又
有了新的
发展,这就是:共同面向21世纪,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不对抗、不结盟、睦邻
友好、
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我深信,这种新型关系是有生命力的
,必将造
福于中俄两国人民,造福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最后,江泽民主席向世界郑重
承诺,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努力,相互支持,为建立一个和平与合
作、公正
与平等、相互尊重与共同发展、普遍繁荣与不断进步的新世界而奋斗。
英、
美等国的领导人也发表讲话。揭幕仪式后,各国领导人参观纪念馆内的光荣厅,并为纪
念馆题词
。江泽民主席郑重地写下了:“英雄的史诗,不朽的功勋”。
第4章 1995年应该有
中国的声音
5月9日晚,克里姆林宫为出席盛典的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庆祝宴
会。俄方礼宾官告诉中方人员,上午在卫国战争纪念馆揭幕仪式上讲过话的领导人就不
再致祝酒
辞。可是宴会开始不久,主持人便邀请已在纪念馆揭幕仪式上讲过话的美国总统克林顿
、法国总
统密特朗和德国总理科尔等人上台讲话。
江泽民主席发现自己是唯一在场的
亚洲国家领导人。而欧美国家领导人纷纷上台致辞,作为中国人民的代表,却未被安排
上台讲话
。江泽民主席有些不悦。他拒绝了主人提议的“干杯”,并马上找人向叶利钦的办公厅
主任提出
致祝酒辞的要求。然而,对方没有答应,并撤走了台上的麦克风,准备表演节目。
此时,江泽民主席果断地站起身来。他走近叶利钦,直接用俄语说:“我希望代表
中国讲
几句话。”叶利钦当即回答:“我同意。”他招手让礼宾官过来,做了布置。
见到立式话筒被重新拿回舞台,全场一片肃静。江泽民主席稳步走到话筒前,声调平
稳而有力
地说,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所有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国家和人民表示
热烈的祝
贺,向曾经支持和援助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国家和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切的敬意
。中国政
府和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设一个和平、发展、繁荣的新世界而奋斗。
讲话简要明了,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事后,江泽民主席告诉中方
人员,我是中国人民的代表。在这样的场合,决不能没有中国人民的声音!
第4章 19
95年访问统一后的德国
1995年7月11日—15日
19
95年7月11日至15日,江泽民主席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
德国。
江主席说,中德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德历史和文化传
统各不相同,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我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共同利
益远远多
于分歧,经济上也存在巨大的互补性,双方可以成为长期合作的良好伙伴。
江主席在德国掀起了一场“中国热”。
第4章 1995年“新亚洲政策”与对华关系
1995年7月11日,江泽民主席乘专机抵达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
开始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德国。江泽民主席在德国逗
留了5天
,近距离观察和接触了这个伟大的民族。
德国是思想家、音乐家和诗人的摇
篮,诞生了马克思、恩格斯、贝多芬、歌德等思想巨人和艺术巨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
发展与进
步;也曾是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如今,德国结束
了半个世
纪的分裂,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由此产生的活力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中国与联邦德国1972年建交。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后,受国际大气候影响,德
国参与西方对华“制裁”,中德关系跌至建交以来的最低点,仅维持一般事务性接触状
态。
1990年10月3日,德国实现统一,一跃成为西欧第一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
。它跃跃欲试,力求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欧洲其他传统大国对统一后的德国心存疑虑
,德国开
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作者,并重新认识中国。中国在经历了1989年的北京政治风波后
,在
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中国的发展也给中德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1992年中德外长实现互访,打破了两国关系的僵局。1993年9月
,德国在欧盟国家中率先提出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新亚洲政策”,在对华政策中增加了
全球性问
题和政治问题的战略考虑。两国关系出现积极发展势头。此后一年中,科尔总理访华,
乔石委员
长和李鹏总理相继访德。
第4章 1995年“没有政治问题,只有政治对话”
7月13日晚,赫尔佐克总统在波恩市郊的奥古斯都斯堡宫举行盛大国宴,欢迎江泽民
主席
。
奥古斯都斯堡宫是德国国家元首举行最高规格国宴的地方。这座18世纪
修建的洛可可早期风格的建筑富丽堂皇,在辉煌的灯火和深红的地毯衬托下,花园、石
雕和彩绘
壁画相映成趣。
当江泽民主席和夫人王冶坪抵达时,赫尔佐克总统夫妇同江
泽民主席夫妇热情握手,引领他们来到宴会桌旁。
江泽民主席一落座,就感
到有些闷热。赫尔佐克看见江泽民主席额头上微微沁出的汗珠,马上提议说,干脆咱们
把西装都
脱了吧。江泽民主席点头应允。德国人素以严谨、恪守规矩著称,对赫尔佐克的灵活变
通,连总
统府的工作人员都感到诧异。
赫尔佐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酒辞。他说,在
德国的“新亚洲政策”中,中国处于中心地位。德中两国之间没有双边政治问题,只有
活跃的政
治对话,德国愿意加强这种对话,以使德中两国在全球性事务方面更好地承担责任。
江泽民主席致答辞说,中德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德历史和文化传统
各不
相同,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但我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共同利益远
远多于分
歧,经济上也存在巨大的互补性,双方可以成为长期合作的良好伙伴。
说到
这儿,他脱离讲稿,即席朗诵了歌德的诗歌《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中的一段:“暮色徐
徐下沉,
景物俱已远遁。长庚最早升起,光辉柔美晶莹!……此时在那东方,该有朗朗月光。”
接着,他
又朗诵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
《中德四季晨昏杂咏》是歌德多年孜孜不倦学习中国文化的结晶,反映出歌德
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和共鸣。而《登鹳雀楼》则体现了一种登高望远的追求。江泽民主席
巧妙地引
用这两首诗,寓意中德双方应相互理解,着眼长远。
“君子协定”
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两次与德国总理科尔深谈。其中一次是在餐桌上,两人长谈了
3个小时。
科尔喜欢中餐,中国驻德使馆曾多次邀请他到使馆赴宴。或许是
怕给其他国家驻德使馆留下厚此薄彼的印象吧,他一直未去。1993年11月科尔访华时,江
泽民主席曾在钓鱼台国宾馆10号楼以中餐款待科尔,他吃得很满意,当即提议下次江泽
民主席
访问德国时一起去中国驻德使馆吃中餐。江泽民主席笑了笑,指着在座的中国驻德大使
梅兆荣说
,那就让大使请客吧。梅大使赶忙对科尔说,总理先生可要“说话算数”,我们这样就
算达成协
议了。
时隔一年,江泽民主席访问德国,两位领导人果然兑现了这一“君子
协定”。7月12日,江泽民主席抵达波恩的当晚,就在中国驻德使馆邀请科尔共进晚餐
。
科尔是一个有见解、有魄力的政治家。他于1982年当选联邦德国总理,19
83年和1987年两度连任,1990年又当选德国统一后的第一任总理,1994年再次连
任,直到1998年大选失利下台,前后共16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任时间最长的政
府总理。他在任内致力于推动欧洲一体化和德国统一。在德国人眼里,他是德国统一的
功臣。在
欧洲人心目中,他是欧洲一体化和统一货币——欧元的重要催生者。
科尔在
发展对华关系上态度积极,多次访华。他比江泽民主席小4岁,特别希望利用这次共进
中餐的机
会同江泽民主席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因此,他那天赴宴时轻车简从,只带了自己的外
事顾问比
特里希。中方陪同也只有钱其琛副总理和梅大使。
这种安排,与其说是一次
宴请,倒不如说是一次小范围会谈。
第4章 1995年原则重于金钱
菜肴
味美,交谈更坦率。两人不约而同从大处着眼,谈到了双边关系的根本。江泽民主席说
,中国把
德国看做是欧洲最重要的伙伴之一,愿意看到德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期待与
德国共同
构筑面向21世纪的长期伙伴关系。科尔回答说,21世纪,中国将在世界上发挥巨大的作
用,
德国也将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产生重要影响。德国同中国没有历史遗留问题,这对德国
是个幸运
。德中没有任何理由不建立最好的合作关系。
中德两国,一方正在为完成国
家统一而努力,另一方已经享受到统一的成果。因此,统一问题自然而然成为双方的话
题。
1995年,江泽民主席的注意力始终没有离开台湾问题。那一年春节前夕,江
泽民主席发表了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8项主张。6月,也
就是在
江泽民主席访德前一个月,美国不顾中国的严正交涉和坚决反对,出尔反尔,允许李登
辉访美,
导致中美关系发生重大波折。当时,台湾方面千方百计诱使法国、荷兰等出售潜艇,涉
台问题在
欧洲也很突出。这次出访欧洲,江泽民主席也在不断地思考涉台外交工作。
江泽民主席主动介绍了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的情况,指出台湾问题对12亿中国人民来说
是一个
十分敏感的问题,中国一贯支持德国统一,也期待着德国恪守一个中国的政策,不做任
何有损中
国统一的事情。
科尔是德国统一的缔造者。此时此刻,江泽民主席的话不能
不引起他的同感和共鸣。他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数一贯支持德国统一的国家之一,德国
人民对此
永远不会忘记。在台湾问题上,德国坚持阿登纳制定的一个中国的政策,现在和将来都
不会改变
。虽然有人认为同台湾搞关系有利可图,可是德国政府决不能为了金钱出卖原则。
话题一转,两人谈起了欧洲一体化问题。江泽民主席提出,德国可以成为促进中国
与欧盟
关系的重要桥梁。
科尔说,欧洲一体化进程将继续发展下去,尽管很艰难,
但欧洲大厦一定要建立起来。这对中国也很重要。无论是在欧盟内部还是双边范围内,
德国都支
持欧盟同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
时间在夜色中流逝,谈话内容也由双边关系
向其他地区和国际问题延伸。到晚上11点晚餐结束时,科尔仍意犹未尽地问江泽民主席
:“吃
完饭是不是还接着谈?”
科尔对这次晚餐印象深刻。他在1998年卸任后
,还曾多次应邀到中国驻德使馆品尝中餐。
不能用欧洲的尺度来衡量中国
就人权问题加强沟通,是江泽民主席这次访德的另一重要内容。
江泽民主席在同德国领导人会谈和会见中,不是简单地谈中国的人权观,而是更多
地介绍
中国的国情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最后指出对话是处理人权问题的好方式。
江
泽民主席循循善诱、入情入理的工作方式打动了德国人,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人权问题
的全面认
识。他们表示,不能把人权问题放在德中关系的中心位置,必须考虑中国的不同国情,
不能用欧
洲的尺度来衡量中国,更不能强加于人。
赫尔佐克说,中国有12亿人口,
比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加在一起还多,把中国同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相比都是错误的。德
国非常关
注中国的发展,希望中国保持稳定,理解中国强调集体人权,如果人们吃不饱肚子,人
权是没有
保障的。他对中国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从而保障了基本人
权表示
敬佩。
科尔表示,他很重视中国的人权观点,赞赏中国的成就,强调中国稳
定的重要性,也曾向美国人谈过这个观点。他同时提醒中国在人权问题上要重视世界舆
论。
金克尔外长道歉
7月14日,江泽民主席在国宾馆同德国副
总理兼外长金克尔共进早餐。金克尔来见江泽民主席是带有“任务”的。因为就在两个
月前,他
不顾中方反对,会见了来德国从事分裂中国活动的达赖。当时中方表示了强烈不满。金
克尔很想
利用这次机会亲自向江泽民主席做些解释。
因此,谈话一开始就是围绕达赖
问题展开的。
金克尔对不久前会见达赖表示了某种程度的歉意,同时,他也
做了一些辩解,说他是把达赖作为宗教领袖会见的,并且明确告诉达赖德国对西藏是中
国领土的
一部分从未质疑过。他还委婉含蓄地告诉江泽民主席,中国是一个正在向世界大国迈进
的国家,
如果中国能与达赖进行谈判,中国只会显得更加伟大。
江泽民主席感觉,金
克尔心里仍有疙瘩,对达赖所说的一些话仍然缺乏清醒认识。于是,江泽民主席明确告
诉金克尔
,中国政府随时愿意与达赖进行谈判,但前提是达赖要明确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
割的一部
分,放弃搞“西藏独立”的分裂活动。
为了让金克尔全面了解西藏问题,江
泽民主席详细耐心地介绍了西藏的历史以及新西藏的建设成就,逐一批驳了达赖集团散
布的各种
谎言,揭露了达赖集团的两面性和欺骗性。
听完江泽民主席的讲话,金克尔
有点儿坐不住了。他向江泽民主席表示,希望中方对他这个中国的老朋友不要生气,并
再次强调
,德国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4章 1995年透彻、自信、坦诚
受1989年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和西方舆论宣传的影响,中国
在不少德国民众心目中是一种被扭曲的印象。在这次访问中,江泽民主席广泛接触德国
社会各阶
层,向德国人民展示真实的中国形象。
7月13日下午,江泽民主席在波恩
国宾馆发表长篇演讲《阔步前进中的中国与世界》,300多人的大厅座无虚席,厅外的
过道、
楼梯口都站着、坐着不少听众。
江泽民主席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展谈到中国
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当今世界形势谈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从中德友好交往谈到两
国关系的
光明前景。
全场自始至终悄然无声,听众屏息凝神,聆听着中国国家主席的
演讲。江泽民主席话音刚落,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受到现场气氛
的感染,会议主持人临时决定请江泽民主席回答与会者提问。江泽民主席爽快地答应下
来。
一名德国教授问到海峡两岸关系,江泽民主席说,他在今年春节前夕发表的8项
主张得到两岸绝大多数人的欢迎。但如果某些势力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问题上蓄意制造
麻烦,中
国人民是决不会答应的。
当一名与会者问到中国关于前南斯拉夫问题的政策
时,江泽民主席说,17年前,他曾访问前南斯拉夫,那时到处可见的是山清水秀,风景
优美,
现在这个国家却是烽火连天。中国真诚希望前南斯拉夫各方化干戈为玉帛,坐下来通过
和平谈判
解决矛盾,中国真诚祝愿巴尔干半岛的老百姓能够过上和平生活!
会场再次
响起热烈的掌声。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渴望发展的民族。这一强烈印象感染了与会的
德国政界
、经济界和外交界人士。
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参观了西门子公司总部、奔
驰汽车公司,会见了西门子、奔驰、奥迪、博世、保时捷、宝马等公司的企业家,亲自
为中德经
济合作奔波游说。他乘坐高速列车从斯图加特前往波恩,体验德国的现代技术。他不辞
辛劳驱车
100多公里,参观在埃森市举办的“中国古代文物展”,向德国友人介绍璀璨的中华文
明。他
分别接受德国电视二台和《法兰克福汇报》记者的采访,向德国民众介绍中国的方方面
面。他做
客普通的德国农家,把中德友好传播给普通百姓……5天时间里,他参加和出席了20多
场会谈
、会见、参观、演讲和采访等活动,在德国掀起了一场“中国热”。访问还没结束,《
明镜》周
刊就载文说,不要“低估江主席的魅力和能力”。
第5章 1996年会见穆巴拉克——
访问埃及
1996年5月13日—16日
1996年5月13
日至16日,江泽民主席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江主席首次访问阿拉伯国家。
古埃及文明源远流长,文字记载的历史将近5000年。参观中,江主席有感而发:“中
国文明是世界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分子。中东地区有些文明比我们的文明更悠久。对待文
明交往和
融合,我们应该有开放、自信的胸襟,要敢于和善于吸收人类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
。“我们
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
1996年5月13日,江泽民主席乘
专机飞抵开罗,踏上了承载着数千年灿烂文明的埃及国土。这是江泽民主席首次访问阿
拉伯国家
。
“高者在腹”
阿拉伯历史上曾建立地跨非、亚、欧大
陆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兴盛之时,正值中国的“大唐盛世”。历史上,中国与阿
拉伯人的
贸易、文化和人员交流络绎不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就是通过阿拉伯传往欧洲的。
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当代外交机缘颇深。
20世纪50年代后期,阿
拉伯国家成为中国打开外交局面的重要依托之一,7个阿拉伯国家同中国建交,是新中
国建交的
第一个高潮,而埃及又是其中同中国建交最早的阿拉伯国家。20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
家是
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当时的“两阿提案”的“两阿”之一就是阿拉伯
国家阿尔
及利亚,另一个是阿尔巴尼亚。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当时都投了赞成票。到20世纪90年
代初
,阿拉伯国家在中国打破西方“制裁”的斗争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埃及、阿联酋、科
威特、阿
曼等曾主动邀请中国国家领导人前往访问。
阿拉伯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地缘位
置重要。下围棋的人知道“高者在腹”这个棋诀。打开世界地图,就可以看出,中东正
处于欧、
亚、非三大洲交界的中腹部位,故乃兵家必争之地。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中将
中东、中
亚地区称做“欧亚大陆的巴尔干”,称谁控制了中东,谁就掌控了全世界。
重要的战略位置,占世界三分之二的石油储量和复杂的宗教民族矛盾,使中东自古以来
都是热点
地区,也事关世界和平与稳定。
能战能和的穆巴拉克
穆
巴拉克当时已6次访华,有3次是在江泽民主席出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之后。故友重逢,两
双手长
时间紧紧地握在一起。
提起尼罗河文明、金字塔、苏伊士运河,中国公众几
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穆巴拉克也是大名鼎鼎,叱咤风云。他出身贫寒,但通过刻
苦学习成
才。阿以战争中,他任空军指挥官,屡立战功,并获“西奈之星”最高军功奖章。1981
年任
总统后,他坚持“和平、稳定、发展”的战略,稳定国内局势,坚持开放,发展经济,
缓和国内
矛盾,打击极端势力。
打过大仗的穆巴拉克似乎更懂得珍惜和平。无论是在
巴以、叙以、黎以和谈中,还是在斡旋非洲国家种族和领土冲突、一些非洲和阿拉伯国
家间的边
界争端等问题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然而,他在任十几年,却遇险十几次
。但每次都逢凶化吉。
1995年6月26日,穆巴拉克赴亚的斯亚贝巴参
加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他刚下飞机乘车准备前往会场时,一伙武装分子拦住他的车队,
并向他的
汽车开火。他的警卫立即还击,双方进行了短暂的交火。穆巴拉克的司机反应很快,躲
闪及时,
再加上总统座车本身防弹性能突出,他的汽车虽中了10弹,但穆巴拉克本人却安然无恙。
第5章 1996年决不低下高贵的头
江泽民主席同穆巴拉克进行了4次会谈,
包括一次单独会谈、一次小范围会谈、一次大范围会谈和机场话别谈话。
江
泽民主席向穆巴拉克通报了不久前中国在东海、南海进行军事演习的情况:“我们举行
军事演习
,美国立即出动航空母舰,有人请示我要不要继续演习,我说‘按照原计划进行’。加
强国防是
中国的权利,演习也是对‘台独’分子和支持‘台独’的国家予以警告。”
“美国对中国实行经贸‘制裁’是地地道道的霸权主义行径。中国对美国的‘制裁’已
经做好了
准备。‘制裁’虽然会给中国造成损失,但对美国也不利。”
江泽民主席出
访期间,中美双方关于知识产权的非正式磋商未取得进展,美国政府公布了一份总额为
20亿美
元的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清单,此举加剧了中美两国之间的紧张气氛。
“在原则问题上,中国决不会低下自己高贵的头!”江泽民主席微笑着指指穆巴拉克
的肩膀,
“总统阁下肩膀很宽,完全能够顶住任何压力。”
穆巴拉克会心地呵呵一笑
,说道:“埃及也深受霸权主义之害,我们赞同中方关于人权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干涉别
国内政工
具的论点。”
穆巴拉克说话时嘴角两边总是向上翘起,透出一股子认真劲儿
。军旅生涯让他形成了坚强的性格,遇事沉着冷静。他的同事们称他为“推土机式的人
物”,只
要他认定了一个目标,就会毫不动摇地去做。
“我本人曾向美国议员指出,
中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信仰,中国同美国的价值观、人权观不一样,埃及希望美国
不要再以
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
“中国把埃及视为自己在阿拉伯世界和非洲的
重要合作伙伴,也是中国发展同阿拉伯国家乃至整个非洲国家关系的重点。”
“埃中两国都拥有古老的历史和文化,这是我们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很大共同点。自从
我197
6年访问中国后,埃中两国关系日益发展,非常牢固。我们两国之间不存在任何问题,
完全可以
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穆巴拉克允诺再次访华,“只要我去远东,就一定去中国。”
会谈后,两国元首出席了两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劳务合作协议和文化合作协定
1996~1999年执行计划等3份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访问期间,江
泽民主席还前往阿盟总部会见了阿盟秘书长马吉德。阿盟的全称为阿拉伯国家联盟,
1945年
成立,是当今世界最早成立的地区性组织之一,总部设在开罗。
江泽民主席
对曾任埃及外长的马吉德说:“中国愿同阿盟一起,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共同做出努力
。中国永
远是阿拉伯国家的朋友。”马吉德则感谢中国在许多问题上对阿拉伯事业的支持。
谦虚的民族更自信
江泽民主席参观了开罗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名胜
古迹,亲身体验了埃及这个世界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金字塔是
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埃及全境共有96座金字塔,其中位于开罗郊区吉萨的3座金字塔
最为壮
观。
卢克索位于尼罗河上游,距开罗670公里,以宏伟壮观的神殿和王室
陵墓闻名于世,是古埃及文明的宝库。底比斯人曾于公元前1570年左右重新统一埃及后
定都
于此。
古埃及文明源远流长,文字记载的历史将近5000年。参观中,江
泽民主席有感而发:“中国文明是世界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分子。中东地区有些文明比我
们的文明
更悠久。对待文明交往和融合,我们应该有开放、自信的胸襟,要敢于和善于吸收人类
文明中的
一切优秀成果”。“我们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
江泽民主席还
参观了埃及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收藏
了自古埃
及法老时代至公元6世纪的10万多件历史文物。
江泽民主席访问期间,时
任埃及教育部长的巴哈丁全程陪同,十分热情周到。
第5章 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
方式”诞生
——出席
亚太经合组织苏比克湾会议
1996年11月25日
1996年11月25日,江泽民主席抵达
菲律宾苏比克湾,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江主席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作方式,也就是人们所说的
“亚太经
合组织方式”,它的特点是: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
重,平等
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实践证明,“亚太经
合组织方
式”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应坚持下去。
苏比克湾的“藏宝箱”
1996年11月25日,江泽民主席抵达菲律宾苏比克湾,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亚太
经合组织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苏比克湾战略地位重要,历史上曾先后
被荷兰、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国侵占并作为军事基地,见证了菲律宾的辛酸历史。
1992年
底美军完全撤离后,苏比克被确定为自由贸易区。拉莫斯总统选在昔日美军基地召开亚
太经合组
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别有一番意味。
苏比克是风景胜地,这里依山傍水,
山坡上的别墅灰墙红瓦,与茂密的椰林交相辉映,东道主选择这里作为亚太经合组织领
导人聚会
场所,是要体现会议的“非正式”意思,为与会领导人创造一个轻松自如的谈话氛围。
会议开始前,东道主拉莫斯总统主持了一个“藏宝箱”存放纪念品仪式,以纪念本次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拉莫斯总统倡议纪念品要在15年后,即2010年才能开封取出。“藏宝
箱”的外表大小与普通衣箱差不多。随后,各领导人都把一份小纪念品和一份签署了的
文件或题
词一起放入了“藏宝箱”。
“亚太经合组织方式”与“亚太大家庭精神”
菲方对主办此次会议十分重视。年初,拉莫斯总统即致信各方领导人,表示菲
方将会议议题确定为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深化“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
”精神和
鼓励企业界参与四项内容。
为了凝聚共识,江泽民主席在会议发言中重点阐
述了“亚太经合组织方式”。他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作方
式,也就
是人们所说的“亚太经合组织方式”,它的特点是: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
和开放性
;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在集体
制定的共同目标指导下,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做出自己的努力。实
践证明,
“亚太经合组织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应坚持下去。
江泽民主席强
调,亚太经济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没有先例可循。我们应该开拓前进,不断丰
富和充实
合作经验,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走出一条路来。
江泽民主席倡导的以自主自
愿、协商一致为特点的“亚太经合组织方式”,得到各方认同,并在会后发表的《领导
人宣言》
中得到了反映。“亚太经合组织方式”的诞生,为各成员解决合作中的差异和分歧,寻
求共同利
益,确立了基本的行为准则。“亚太经合组织方式”确保了在亚太经合组织这个论坛上
,各成员
无论大小,都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维护自身的利益。这是亚太经合组
织永葆生
机和活力的关键,也是亚太经合组织健康发展的基石。
将多样性转化为互补
性
针对各方关注的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关系问题,江泽民主席
表示,两者在亚太经济合作中同等重要,没有卓有成效的经济技术合作,贸易投资自由
化也不会
有大的进展。亚太经合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原则和做法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发展援
助,它是
一种建立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双向合作,其根本目的是将全体成员经济发展
的多样性
转化为互补性,实现共同发展。
在谈到环保问题时,江泽民主席说,这些年
来,亚太地区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如何防止环境污染,
使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的新问题。
江泽民主席说,两年前,马
哈蒂尔先生曾提出,我们这一代领导人所做的一切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中国把对污染环
境比做是
“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我们不能这样做。有些环境问题,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城市垃圾
等,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有些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气候变化等,
已跨越国
界,成为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问题。因此,进行地区和国际间合作是完全必要的。“我
赞成把环
保合作问题作为我们明年在加拿大重点讨论的议题之一。为切实推动这一领域的合作,
中国愿开
放一个设在北京的拥有先进设施的环境保护中心,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提供人员培训、
研讨、信
息交流以及联合研究与开发的场所”。
外电评论认为:“本次亚太经合组织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为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活动的大舞台”,“江泽民挥洒自如,充分
展现了大
国领导人的外交风格,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第5章 1996年“是伙伴,不是对
手”——中印关系新定位
1996年11月28日—30日
1
996年11月28日至30日,江泽民主席访问印度。
江主席说,很高兴
我是第一位访问印度的中国国家元首。
江主席在同夏尔马总统交谈中,为中
印关系提出最重要的定位,就是中国和印度互不构成威胁,两国的共同点大于分歧。
江主席访印期间,双方签署了《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
的协
定》。
中印再握手
1996年11月28日,江泽民主
席访问文明古国印度。印度总统夏尔马在总统府举行仪式,欢迎来自另一个文明古国的
国家元首
。两国元首热烈地握手。
江泽民主席说,很高兴我是第一位访问印度的中国
国家元首,中印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两国友谊源远流长。
夏尔马
总统热情欢迎江泽民主席的到访,并称赞印中几千年的友好交往一直延续至今。
这些言语包含了漫长的中印交往史,其中有3次高潮。
汉武帝时期,张
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国(今伊朗、阿富汗一带)看到中国四川出产的蜀布和邛杖,当地
人说,“
这是从身毒国(印度)来的,有蜀人在那里做买卖”。
东汉明帝时,天竺僧
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洛阳,汉明帝为他们修建了中国的第一个佛教寺院——白马寺。
南北朝时印度高僧达摩禅师坐船到达广州,梁武帝遣使接他到南京讲佛,后来达摩
渡江
北上,住嵩山少林寺,9年后去世,留下一苇渡江、达摩面壁等传说。
唐代
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历经磨难,辗转16载后携佛经、佛像回到长安。这成
为中国
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的故事源头。他所著《大唐西域记》说:“天竺之称,异
议纠纷,
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遥举总
名,语其
所美,谓之印度。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唐玄奘首次音译印度
,沿用至
今。
郑和7次下西洋,在印度许多地方留下足迹。
可见
,第一次高潮主要是以佛教为媒体的文化交流。
在近代,中印都深受西方殖
民主义侵略和压迫之苦,两国人民在争取各自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曾相互同情
、相互支
持。
在抗日战争时期,印度国大党发表宣言,对中国人民表示同情,并在印
度组织抵制日货运动。印度国大党还两次派医生援华。这些医生都取了一个中国名字,
名字中都
有一个“华”字。其中最有名的是柯棣华大夫,他牺牲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
1939年,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到重庆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友好访问。
中印两国在20世纪上半叶民族解放斗争中结成的患难之交,成为中印历史上第二次交
往高潮
的生动写照。
第三次高潮是以20世纪50年代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为标志的睦邻友好。
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印度是非社会主
义国家中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51年1月26日,毛泽东主席在印度驻华使馆举行
的国庆招待会上表示:“印度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印度人民是很好的人民。中国、印度
这两个民
族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几千年以来是很好的。我们希望中国和印度两个民族继续团
结起来,
为和平而努力。”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尼赫鲁总理访华,两
国领导人共同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6年,周总理再次访问印度。
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国协商处理了中国西藏地方与印度的关系。同时,两国
在经
贸、文化、教育、艺术、宗教等领域的交往频繁,在国际反帝、反殖斗争中共同发挥了
积极作用
,形成中印友好合作的第三次热潮。那个时候,“印地—秦尼帕伊帕伊”(印中人民是
兄弟)的
口号在两国深入人心。
第5章 1996年中国和印度互不构成威胁
195
9年,由于印度支持和收容了西藏叛乱分子,并在中印边境制造流血事件,中国被迫于
1962
年在中印边境进行自卫反击战。两国关系从建交后的“蜜月期”陷入了长达10多年的低
谷。边
界、西藏问题成为中印关系的主要症结。
1976年中印恢复互派大使,两
国逐步恢复和改善双边关系。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希望与包括印度在内的邻国结好,营
造有利于
国内发展的外部环境。
1988年,中国邀请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
邓小平同志在会见他时说:“两国应忘掉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并着眼于未来。我们两国
没有理由
不友好,没有理由不改善关系。中印两国有18亿人口,中印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
。真正
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
虽然中印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但由于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中印边界问题未解决等
原因,印度对中国仍疏于了解,疑虑重重,有些人还将中国视为“威胁”。
江泽民主席此行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增加互信,推动双边关系。
江泽民主席
与夏尔马交谈中,为中印关系提出最重要的定位,就是中国和印度互不构成威胁,两国
的共同点
大于分歧。
江泽民主席说,发展中印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是
中国政府的既定方针。中印之间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像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
师邓小平
先生所说的那样,既不存在中国对印度的威胁,也不存在印度对中国的威胁。
江泽民主席表示,中印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在致力于建设自己的国家,都在为争
取建立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两国之间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只要双方遵循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以长远眼光看待和处理相互关系,就一定能够将一个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带入21世纪
。
夏尔马听后深受鼓舞,他表示,当今世界处于新的十字路口,正在形成的新世界
秩序充满希望和机遇,也面临新的矛盾和难题。历史的逻辑和时代的需要决定印中两国
必然友好
。
夏尔马称,印中拥有20多亿人口,有着巨大的市场,两国经济合作前景
广阔。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经济学家曾说过,印中两个巨人走到一起,可能对世界产生
巨大的支
配作用。印中建立面向新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对两国的发展,而且对世界
的发展,
都至关重要。
江泽民主席强调,在21世纪,亚洲将进一步兴盛。作为亚洲
两大文明古国的领导人,我们应该登高望远,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中的具体
问题。希
望两国政府和人民进一步加强合作,以实现双方共同确立的目标。夏尔马对此表示完全
赞同。
两国元首就确立中印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突出了两国是伙伴而不是
对手、合作大于分歧,体现了两国致力于发展友好合作的真诚愿望和务实态度。
第5章
1996年“不战宣言”
中印间最难的问题是边界争端。江泽民主席访印期间,双
方达成并签署了《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协定规定双方不进行威胁对方或损害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与稳定的任何军事活动,寻
求公正
合理和相互都能接受的方案解决两国边界问题。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双方将严格
尊重和遵
守中印边境地区的实际控制线,任何一方的活动都不得越过实际控制线。双方还将在中
印边境实
际控制线地区就裁减或限制各自的军事力量采取各种措施。
这一协定是两国
寻求搁置争议、和平相处、共谋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增进中印互信特别是边界地区的互
信具有特
殊的政治效果和实际意义。
印度政府和舆论称这个协定实际上是一项“不战
宣言”。
协定签署后,两军互信和交往不断发展。两国边防部队间建立了定
期会晤制度,开通了边防热线,使中印边境地区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
“连
神牛也看不到了”
印度是达赖集团活动的大本营。在会谈会见中,江泽民主
席介绍了西藏自治区发展状况,重申了中方在达赖问题和西藏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此次访印,时任民政部部长的多吉才让和西藏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陪同前往。在参
观泰姬
陵时,江泽民主席还同两位藏族领导同志在一个大理石椅上照了张合影。印度记者很敏
感,抓住
了这个镜头,第二天印度主要报纸上刊登了这张照片。据说达赖集团的人看到这张照片
,非常沮
丧,觉得印度对西藏的政策变了,不再支持“西藏流亡政府”。
江泽民主席
到访前,达赖集团放风要在访问期间制造事端。但江泽民主席所到之处,印方均采取了
严密的防
范措施,达赖集团的图谋未能得逞。
江泽民主席风趣地说:“来之前,我就
想看看印度神牛是什么样的。印方清场,连神牛也看不到了。……不管是在新德里还是
在阿格拉
,应该说是非常平静和安宁。”
印方向江泽民主席表示,认识到西藏问题对
中方的敏感性,完全尊重中方立场,将恪守有关承诺。
参观甘地墓、泰姬陵
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参观了甘地墓。
莫汉达斯·卡拉
姆昌德·甘地是印度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反对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为印度的独立
贡献了一
生,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甘地”和“国父”。
江泽民主席仔细阅读了一
块石碑上镌刻的“七大社会罪恶”,它出自甘地1925年所著《年轻的印度》一书:
搞政治而不讲原则;
积财富而不付出辛劳;
求享乐而没有良知;
有学识而没有人格;
做生意而不讲
道德;
搞科学而不讲人性;
敬神灵而不做奉献。
江泽民主席向甘地墓敬献花圈后,在纪念册上留言:“民族英灵,世人敬仰,印度
独立运动先驱和领袖圣雄甘地永垂不朽!”江泽民主席还种了一棵玉兰树,以表示对甘
地的尊敬
。
30日上午,江泽民主席来到离新德里200多公里的阿格拉,参观世界
闻名的泰姬陵。泰姬陵被称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是印度历史上最强大的一个王朝
莫卧儿王
朝第五代皇帝沙杰罕为他的宠妃蒙泰姬·玛哈尔修建的。他们有着与唐明皇和杨贵妃同
样凄美的
爱情故事。沙杰罕每次出去打仗,蒙泰姬都跟在身边,最后死在南征的军帐中。沙杰罕
为寄托对
蒙泰姬的哀思,前后用22年时间兴建了这座具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泰姬陵。
泰姬陵东西长580米,南北宽305米,四周为红砂石围墙。园内建筑及园林均采用对称布
局。墙上角楼耸立,中央是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高约76米、底座边长约57米的陵墓。寝
宫内
的门窗,都用白色大理石镂雕成菱形花边小格。墙上用翡翠、水晶、玛瑙、红绿宝石镶
嵌着色彩
艳丽的藤蔓花朵。花朵的枝干用黄金做成。月色之中的泰姬陵最为美丽,玲珑剔透,空
蒙缥缈,
仿佛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悲伤。
江泽民主席用“印度人民的智慧,人类文化
的瑰宝”称赞印度人民的杰作。
江泽民主席结束访问后,印度媒体发表题为
《历史性的访问》的社论,称此次访问突出了中印关系的三大特点:一是不再为边界问
题所困扰
,二是第三方不再是决定性因素,三是双方互利合作不再受到限制。
中印关
系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6章 1997年多极化,新秩序——三访俄罗斯
1997年4月22日—24日
1997年4月22日至24日,
江泽民主席第三次访问俄罗斯。
江主席此访最重要的成果是和叶利钦共同签
署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阐述了中
俄两国对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展变化、世界多极化和国际新秩序的看法和主张,指出
世界多极
化趋势加快发展;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任何国家不应谋求
霸权;应
摒弃“冷战思维”,确立新的安全观,以对话促互信,以合作求安全,和平解决国家间
分歧和争
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
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联合国应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等等。联合声明还介绍了中俄战略协作
伙伴关系
的内涵,强调这种关系有助于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第6章 1997年深
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7年4月22日上午,江泽民主席乘专机飞往莫斯科。
这是他第三次访问俄罗斯,是对叶利钦总统前一年访华的回访。
在1996
年叶利钦访华时,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定位是由俄方首先
提出的。
据说,当时叶利钦在来北京的专机上,翻阅双方预先谈妥的《中俄联合声明》文本,对
助手说,
中俄关系不能停留在现有水平上,要有突破。于是,他提笔将“建设性伙伴关系”改成
“平等信
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他认为,这一定位才能反映俄中两个大国关系
今后一
个时期的发展方向。中方也一直认为,中俄两国应吸取从结盟到冷战对抗的深刻教训,
建立一种
新型的大国关系,为亚洲地区和世界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双方不谋而合,同意建立中
俄战略协
作伙伴关系。
在叶利钦的那次访问中,江泽民主席对他说,我相信,俄罗斯
一定会走向繁荣富强;中俄关系不仅现在好,而且面向21世纪的发展前景会更好。叶利
钦说,
访问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人民对俄罗斯的友好感情,两国原来的隔阂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他邀请
江泽民主席1996年下半年访俄。由于江泽民主席日程安排不开,访问推迟到1997年。
江泽民主席此次访问俄罗斯的目的就是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4月23
日,江泽民主席与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娜厅举行小范围会谈。两国元首情绪极
佳,谈兴
很浓,原定45分钟的小范围会谈不知不觉进行了两个小时。
叶利钦首先说
,江泽民主席此次访问俄罗斯具有历史意义,双方将确定21世纪俄中关系的未来。目前
,俄中
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合作基础牢固。绝大部分俄中边界业已勘定,只剩下乌苏
里江几个
岛屿和图们江畔个别地段没有解决。希望双方互做妥协,取中划界。俄方将坚持一个中
国的政策
,不会在台湾问题上搞“双重游戏”。
江泽民主席称赞叶利钦为发展中俄战
略协作伙伴关系做出的重要贡献。江泽民主席说,目前中俄已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既不结
盟,也不针对第三国。中国对俄长期睦邻友好的方针不会改变。我们感谢贵国政府在台
湾、西藏
和人权问题上的支持,我们也坚决支持俄罗斯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我们对勘界问题一直
持积极态
度,主张在互谅互让基础上加紧工作,以保证年内全部完成野外作业。
在谈
到军技、能源、核领域合作问题时,叶利钦说,俄中军技合作潜力很大,但近来有关项
目有所停
顿,希望双方积极解决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俄罗斯能把天然气输往欧洲,为什么不
能向上海
供应?现在是解决两国能源合作问题的时候了。他当即指示在场的切尔诺梅尔金总理6
月访华时
要签署相关协议。他还希望中方支持俄罗斯参与三峡工程建设和在中国建造核电站。
江泽民主席表示,近年来,双方在军技合作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需要解
决的
问题,希望在总统先生直接过问下,双方互利合作更有成效。中方欢迎俄方参与三峡工
程投标,
愿与俄方积极探讨从西伯利亚铺设通向中国的输气管道问题。
叶利钦还主动
提出帮助销毁日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华遗弃的化学武器,表示愿与中方分享销毁工
艺,帮助
建造有关装置。在表示感谢后,江泽民主席说,化学武器问题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犯下
的严重罪
行,应由日方负责处理。日方已明确表示承担销毁责任。如他们希望利用俄方技术,我
们不持异
议。
会谈当中,叶利钦送给江泽民主席一本刚出版的俄文版邓小平同志《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看得出,俄罗斯重视同中国发展关系,正加强对中国
发展道路
的研究。
按两国元首每年轮流往访的约定,叶利钦应于1998年访华,可
会谈快结束时,叶利钦提出他要年内访华,并当即让秘书查看他的时间安排。看到他的
真诚愿望
,江泽民主席欣然表示欢迎。双方敲定,访问安排在11月上半月。后来,叶利钦如期访
华。
第6章 1997年200亿美元的目标
24日下午,江泽民主席在俄罗斯政
府大厦会见了切尔诺梅尔金总理,就两国经贸合作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江
泽民主席说,在中俄两国去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大前提下,双方注重办实事,各
领域合作
不断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经济互补性很强。双方应站得高一
些,看得
远一些,步子大一些,多搞一些大中型长期合作项目,努力实现到本世纪末将两国贸易
额提升到
200亿美元的目标。
江泽民主席接着就深化中俄经贸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中方希望在俄罗斯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莫斯科开设中国贸易中心,成立中俄边境
经贸协调
委员会,签署中俄长期贸易框架协定,加强双方在能源、核能、电力等领域的合作。中
方欢迎俄
方积极参与三峡工程投标。
切尔诺梅尔金说,俄方同意成立俄中边境经贸协
调委员会,赞同在莫斯科开设中国贸易中心,并希望在三峡工程中中标。俄方希望与中
方合作在
中国勘探、开采天然气,建设坑口电站,铺设俄中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向中
国输电。
此外,双方还可在载人航天、生产伊尔—86客机部件、俄方向中国出租民用飞机等领域
进行合
作。切尔诺梅尔金还表示希望中方积极研究俄方推迟偿还苏联欠中国债务问题,并允诺
亲自出面
促进俄中军技合作。
由于种种原因,中俄贸易额上升缓慢。直到2004年
中俄贸易额才达212亿美元,实现了200亿美元的目标。
倡导多极化
江泽民主席此次访问最重要的成果是和叶利钦共同签署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阐述了中俄两国对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展变
化、世界
多极化和国际新秩序的看法和主张,指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发展;各国有权根据本国
国情独立
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任何国家不应谋求霸权;应摒弃“冷战思维”,确立新的安全观
,以对话
促互信,以合作求安全,和平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他公认
的国际法
准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联合国应在这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
,等等。联合声明还介绍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强调这种关系有助于亚太地
区和整个
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中俄两国签署关于世界多极化的联合声明,是由俄方首
先提出的。叶利钦一年前访华时就对江泽民主席说,世界不应成为一极。俄中两国不允
许别国把
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我们。
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中国的一贯
立场。这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础。双方决定以文件的形式公开阐述上述
思想。
中俄联合声明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反响。后来,两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坚持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协调、相互借重,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
体现。
第6章 1997年在议会大厅演讲
23日,江泽民主席在俄罗斯国家杜马大
厦分别会见了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和联邦委员会主席斯特罗耶夫。
江
泽民主席说,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根据
冷战后国
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做出的正确选择,相信会得到两国各界的广泛支持。两国议会和议员
们为中俄
关系顺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重视和支持两国议会和党派加强交流,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希望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到中国多走一走、看一看。希望大家都成为中国人民的好朋
友。我们
支持中俄地方间交往和合作,欢迎俄罗斯地方领导人访问中国省市。
当日下
午,江泽民主席在俄罗斯国家杜马会议大厅做了题为《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
共同努力
》的演讲。
江泽民主席说,本世纪人类饱尝战争与战争威胁之苦。历史的悲
剧决不能重演。当今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
其他国家
命运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尽管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但这种趋势是
不可阻挡
的。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
富,都是
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应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
国共同发
展与繁荣。
江泽民主席表示,中俄两国正致力于建立和发展平等信任、面向
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它的宗旨是:深入发展双边合作,保持长久睦邻友好,促
进共同
发展与繁荣;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通过双方合作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
展和公正
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这种新型关系的特点是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不对任何国
家构成威
胁。
最后,江泽民主席用俄语讲道:新世纪的曙光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中
国人民愿同俄罗斯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为创
造一个更
加美好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难忘的国宴
23日晚,叶利
钦在克里姆林宫多棱厅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俄罗斯政府、议会、军队、政党领导人和
各界代表
,以及中方代表团主要成员约200人出席。
根据当时俄罗斯的礼宾规定,
国宴首先采用唱名的形式介绍出席宴会的宾客。江泽民主席夫妇和叶利钦夫妇并排站在
乔治大厅
前厅。俄罗斯总统礼宾局官员对所有被邀者一一唱名。被唱名者沿中央台阶走到乔治大
厅前厅,
与两国元首夫妇握手问候,唱名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宴会开始后,叶利钦
和江泽民主席先后致辞。叶利钦说,俄中两国签署关于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至今不
到5年。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俄中关系稳步发展,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日益深入,合作内容不断充
实。可以
说,双方已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现在,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将传统友谊传给下
一代。
江泽民主席表示,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全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顺应时代的潮流和需要。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切美好的东西只有
经过努力
才能获得。”这句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我们两国关系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终于结束
过去,开
辟未来,从互为友好国家到结成建设性伙伴,直至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两国领
导人和两
国人民共同努力而赢得的共同财富。
致辞后,俄罗斯乐队奏起了轻松欢快的
中俄民乐。许多人伴随着熟悉的乐曲,动情地唱了起来。在欢乐的气氛中,宾主就共同
感兴趣的
话题进行亲切的交谈。
这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叶利钦突然对江泽民主席说
要去接个电话,便起身离座,走出大厅。当时,他的脸色有些苍白。大约过了40分钟,
叶利钦
回到大厅。这时,他的脸色好多了,又兴致勃勃地与江泽民主席交谈,直至宴会结束。
后来了解到,叶利钦对江泽民主席的访问非常重视。他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不久,正
在俄罗斯海滨城市索契休假,特意中断休假,赶回莫斯科与江泽民主席会谈。由于身体
虚弱,加
上工作繁忙,无法得到很好休息,有些支撑不住。刚才医生进行紧急治疗后,他坚持回
到宴会大
厅。这一幕反映出叶利钦坚毅顽强、讲情重义的性格,让江泽民主席很感动。访问期间
,一位俄
罗斯记者问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是否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江泽民主席微笑着用俄语
回答:“
КОНЕЧНО(毫无疑问)!”
江泽民主席还参观了文学巨匠列夫·托尔
斯泰的出生地——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列夫·托尔斯泰接受过中国哲学思想,以自己
的作品影
响过五四运动以后觉醒的中国人民,也以犀利的笔锋鞭挞过在中国大地上犯下滔天罪行
的帝国主
义列强。
江泽民主席首先参观故居博物馆。馆内陈列着300多件物品,保
存着用14种语言写成的22万册藏书,一切陈设都保持着托翁生前的原貌。博物馆馆长
——
托翁第五代孙向中国客人做了详细讲解。参观结束后,江泽民主席向博物馆赠送了中国
最新出版
的《列夫·托尔斯泰文集》,并在贵宾留言簿上分别用中文和俄文留言:“列夫·托尔
斯泰是杰
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中国久负盛名,他的作品是人类文明史的瑰宝。”
随后,江泽民主席一行来到距博物馆500米处的托翁墓地。这是一座绿草覆盖的土冢,
没有
墓碑,没有雕像。托尔斯泰一生崇尚简朴,并留下“像埋葬叫花子那样用最便宜的棺材
、筑最便
宜的坟墓”的遗嘱。在墓前,江泽民主席提议代表团全体成员三鞠躬,向托翁致敬,然
后颇有感
慨地用俄语对在场的记者说:“托尔斯泰不仅是俄国的伟大作家,而且是令人尊敬的世
界大文豪
。我早就想看看托尔斯泰故居。”
第6章 1997年共建和平边界——出席“上海五国
”元首峰会
1997年4月24日
1997年4月24日,江
泽民主席在访问俄罗斯期间,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五国”元首会晤,签署了《
中国同俄
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
定》。这
是亚太地区第一个国家间裁减军事力量的文件。
第6章 1997年亚太地区第一个国家
间裁减军事力量的文件
江泽民主席此次访问俄罗斯,还要在莫斯科出席“上海五国
”元首会晤,签署《中国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关于在边
境地区相
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
边界安宁与否,是衡量国与国关系的重要标准。
自从与俄、哈、吉、塔建交后,中国与4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不断发展,共同致力于确保
边境的和
平安宁。在20世纪90年代初,5国即开始就边境裁军和加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举行谈判
,取
得积极成果。1996年,5国在上海共同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5国这次准备签署的边境裁军协定,是亚太地区的第一个国家间裁减军事力量文件
。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与俄、哈、吉、塔双方将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裁减到与睦邻
友好关系
相适应的最低水平,使其只具有防御性;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谋求单方面
军事优势
;双方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裁减和限制在边界两侧各100公里纵深的
陆军、
空军、防空军航空兵、边防部队的人员和主要种类的武器数量,确定裁减后保留的最高
限额;确
定裁减方式和期限;交换边境地区军事力量的有关资料;对协定的执行情况监督等。
24日,在雄壮的军乐声中,江泽民主席和叶利钦、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
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一同步入克里姆林宫弗拉基米尔
厅。来自
世界各国的记者早已等候在大厅里,迎接着这一举世瞩目的时刻。我国中央电视台也通
过卫星首
次在境外向全球做现场直播。
5国元首在签字桌前按国名俄文字母顺序依次
落座。江泽民主席坐在中间,左侧是叶利钦和拉赫莫诺夫,右侧是阿卡耶夫和纳扎尔巴
耶夫。5
国元首几乎同时拿起笔,庄重地在协定上签了字。接着,他们举杯共庆,清脆悦耳的碰
杯声,表
达出大家诚挚、兴奋的心情,传递着5国人民企盼和平、稳定、友好的心声。随后,5国
元首的
手紧紧相叠,象征着5国人民同心协力、并肩前行。
5国元首分别发表了热
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评价签署5国边境裁军协定的意义,称这是亚太地区史无前例的重
大成果,
将成为巩固这一广袤地区稳定、信任与友谊的重要因素,也是5国建立好邻居、好朋友
、好伙伴
新型国家关系的写照。5国元首还共祝相互关系不断发展。
江泽民主席在简
短讲话中称赞说,今天签署的边境裁军协定和去年签署的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协定,是5
国经历7
年多谈判达成的共识,是中国同俄、哈、吉、塔4国相互关系日益巩固的结果,是5国彼
此信任
的生动体现。协定的签署有利于5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维护亚太地区
乃至世界
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冷战思维的安全模式,为增进国家间的相互信任
开辟了一
条有益途径。
会见中亚3国总统
签署边境裁军协定前,
江泽民主席在克里姆林宫皇室内厅先后会见了纳扎尔巴耶夫、阿卡耶夫和拉赫莫诺夫。
会见纳扎尔巴耶夫时,江泽民主席说,同哈萨克斯坦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是
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 | b*****e 发帖数: 53215 | 2 靠,这就生前了?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 李肇星 : 我第一次见到江主席,是在1989年的秋天 : 。他在中南海会见外宾后,我作为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拿着写好的新闻吹风稿请他审批 : 。他说: : “你定吧,我不看了。”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我第一次为小平同志会见外宾写吹风稿 : 向他汇报 : 时,他说:“这是你的事!我不管了。再见吧,不拉手了……” : 两位老领导 : ,一样宽厚。只不过一位是四川口音,一位是江苏口音;一位告别时点点头,一位告别
| o**4 发帖数: 35028 | 3 鬼才知道死没死呢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靠,这就生前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