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我的中国——整理版
相关主题
我的中国 (1)今古山河无定居(二)
“家”和家族史(一)关于“常所用”
Re: 长平之战要是李牧指挥会怎样?总设计师的拥护者们
人海战术:共军科学制胜之道转帖:中国文化对文革的另一种解释
黄仁宇读后感怎样评价孙中山——C与M对谈录
继续向拥李派扔板砖杨天石:为什么中国人老是把历史搞错
关于汉民族的音乐天赋, 我的一点看法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德国在东线
[合集] 《青花瓷传奇》系列“文革”中腐败:1970年代干部贪污50万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我妈话题: 整理话题: 认同话题: 其实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e*******l
发帖数: 33
1
(1)
一直想写这个话题,很久了,尤其是踏上米国的那一天开始。
我其实是在一个fairly low cultural的环境下长大的,外省小城市,父母虽然是所谓
高级知识分子,但是母亲非常家常,对政治毫无兴趣,父亲因为吃过家庭出身的亏,很
少跟我提起国家大事,我小时候住过较长的地方有两处,一个院子就是一个大杂院,标
准小市民的环境,N家人有N!次吵架(印象最深的有一个老太太,居委会的,可以在一
个小时内用男女生殖器骂人不重复),另一处是爸爸单位的楼,楼上住的一小女孩,整
天和一堆“不三不四”的人(我爸爸的话)混着,不料今天她成了一著名明星。
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成了一个愤青(当然,现在已经不是了)。
e*******l
发帖数: 33
2
(2)小时候(上大学之前)去的地方很有限,所以对中国的了解极为有限,可能是青
春期的原因,对国家大事特别关心,“六四”的那一年我正上高中,那是我对世界看法
改变的关键一年,我迄今还记得那闷热的夏天夜晚,有一种五雷轰顶,极其矛盾,极其
不知所措的感觉。
上了大学之后,有了阅历,开始知道中国有多大,印象最深的就是好多次坐几十个小时
的火车,几乎横穿中国,和农民兄弟挤在火车龌龊的地板上,酷热的夏天,大家敞开了
窗子,大口地喝开水,火车停住了,窗外是一个个我永远也不会知道那里人们生活的小
站,晚归的人们骑着自行车回家了……说句小资的话,我总觉得这陌生的城市中会遇到
我喜欢的女孩,我和这些素不相识的人们的命运连在一起……你可以扁我矫情,可是十
多年之前的我就是那么感受的,这好像也确实是王朔的煽情小说(《空中小姐》?)结
尾的一幕。
那时在国内泡着,关心的更多只是自己。后来出国,才意识到在哪个级别上面对“他者
”,才会有意识地在那个层面上关心自己的身份,就像我到了首都,才意识到自己是外
省的土鳖——我看了些社会科学的书,就不在这显摆了——你可以用intellectual的东
西来解剖自己,结果发现
e*******l
发帖数: 33
3
(3)
现在觉得,其实中国的关键词就是“大”,“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
于四海,它是一种文明模式,一种生活的理想。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就像Benedict那些人所说的,民族国家是现代性的产物,并不
是从来如此,这种集体认同是文化疆域碰撞的结果,可大可小,文明的进程其实很是偶
然。人生其实也是一样,除了动物性的快感,所有的获取或是丧失,都是建立在别人的
反应之上的,并不绝对。
相对于小国寡民的经营,中国就是一种“托大”的结果。如果追求规模,它就只能牺牲
精度,推崇集体,则丧失个性,向往高拔,就难免顾不上细节。
其实纵使托大,每个人却都只能体验自己肉身所限定的那部分人生,这样必须有所取舍
,对于喜欢“小”的人而言,生活在中国似乎不太合算。
举个例子,抱着皮球游到对岸的林毅夫,据说就是所谓“大”中国主义者,为此他放弃
了锦绣前程跑到一堆完全不熟悉的人中间。与之相反,有一次机会接触到李安大导演,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您们大陆的朋友怎么就那么喜欢‘大’呢”。
其实台湾和福建的人种因该没啥差异,可是我认识的几个福建人却非常地托大,我的结
论是,台湾的社会环境(古话里也算是“水
e*******l
发帖数: 33
4
(4)
来到米国之后,很容易就成了爱国者——出了国才知道自己“爱国”,和米国鬼子为西
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痛斥”FLG,为了证明爱国不分内外,我还在首都机场投诉过
海关,在北京天桥上和殴打小贩的城管警察“抗争”(我的腿肚子当时直抖,呵呵)。
其实,我有时候常常在怀疑自己的虚妄,就像我老爸时常给我泼的冷水——那些事儿和
你有啥关系?一方面是自己确实不够“份儿”,一方面,从我天天面对的所谓知识分子
的理性,我也觉得过去自己的这些个冲动只能说明自己的幼稚,要按学经济的朋友的分
析,其实也是self-interested,呵呵,而且细细一想我干的猥琐事也还是不少。
从MITBBS的论战模式来看,我下面要谈到的很多想法都可以归结为:
1. loser;
2. 愤青+小资的shallowness;
等等。
有些总想和人吵架的人的心理状态我是永远不能理解的。不过我之所以老想起这个
topic(中国),和理论无关,至少不是根本原因,也和我的个人处境没有直接关系,
而是由衷的一点感触。
e*******l
发帖数: 33
5
(5)
前不久我母亲来美国看我们,我们来米国很久了,她这是第一次来,跟随着她出门使我
又想起了许多中国时的往事,一时间千头万绪,想不起来很多,也不想公布我个人的事
情,作为论据。但是有一个和我家无关的故事我却是感触极深,永远难忘的。
那是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我听过这个故事好多次了,每次她都是这么开头的,
“她今年该XX岁了……”
那是一个我妈下放医院的护士,护校刚毕业?她认识我妈的时候大概是十八岁吧,住隔
壁,她有一种妇科病,我不太懂(我是男的),我妈总是会说,这个小丫头(她那个时
候大学毕业,比她应该大个六七岁吧)总是喊她X姐姐,笑嘻嘻的……
有一天,我妈休息,正在睡午觉,忽然,听到她(一个人住)在隔壁喊,X姐姐……
这声音很是异样,我妈就醒了,
“不好了,我大出血了……”
下面的故事就和《活着》里面的一模一样,直到今天,我妈,X姐姐,已经老了,她还
记得那个小丫头轻轻地喊:X姐姐,不好了……
e*******l
发帖数: 33
6
(6)
看到这儿,可能有些人会以为我有什么用意(控诉这个那个),恰恰相反,我现在可以
同情那个老头,同时也可以理解宣称自己“要管好北京市容”的警察的某些困难(不过
我觉得警察这工作不容易出好人,好感不起来,我的一好朋友在北京公安局,他自己都
这么说)。
我只是惊诧中国过去的条件有多么差,这么一点小病就可以死人,以上算是我亲身听闻
过的过去中的一个浮现在眼前的一例,只是我妈妈平静地说着,似乎完全不觉得异样,
我外婆也曾经告诉过我,她的七个子女,只活了两个,其中有一个到了七岁,还是因为
某种传染病死了(有baby的朋友可以想像,这种早殇是多么令人伤心欲绝)——这反而
可以证明,从那时到今天,中国社会还是有进步的。
我不想把话题引向任何政党,因为我想写的是“中国”,一种具体而微的现实,不要说
我读过的那些史料(比如最近读的关于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的书),就是这些身边的故
事和见闻,就不能不使我感到一种悲哀之余的震撼。虽然不好意思说我有资格JJWW,至
少我很少时候能够彻底忘记,我的父辈们竟然已经(不用说,也有许许多多人还在)承
受了那么多的苦难。
因此,每次我放下书或离开电脑,走在米国大街上的
e*******l
发帖数: 33
7
(7)
写着写着是不是走题了呢?或者说,这种切身的人生体会(我就不多渲染我的低层经历
了,反正绝不是充耳不闻或一无所知)和中国这么一个大而不着边际(如果不是大而无
当)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我呆过的环境算是所谓精英的学术圈子吧,对于任何形式的学术讨论虽然不敢说了然,
但是不陌生;我不是变相showoff,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个悲观主义者。但是我觉得,
也许是因为越是在所谓top(什么牛校之类),越是觉得失望(当然,首先自我批评自
己也很猥琐,泡在这儿上网不干正事本身就很猥琐,呵呵),对于我见过的大多数人而
言,实在不觉得这个国家能靠他们有什么希望。
周围比较好的朋友人都不错,有些也很优秀(学术上,赚钱),但是说实在的,毫无理
想,对他们而言,是哪国人并不重要。
牛校和牛场合里遇到的有些人——不,应该是大多数人——只能用“烂”来形容,你要
是认识我,你会相信我这样温和的人,一般是不会随便诋毁别人的,可是他们的表现,
实在是已经越过了一个有基本integrity的人的底线。
随便说一个想起来的例子,前段时间有个批评在故宫里建星巴克的,有次偶然遇到了,
后来我跟朋友说,我宁可故宫里多盖十个星巴
e*******l
发帖数: 33
8
(8)
现在说一点道理,可能每个个体都有喜欢“大”的阶段(反之亦然),但是文明的选择
可能有其必然的原因,象中国一样,这样淹没个人的幸福在水平线之下,而呈现出一种
整体的壮观可能不是没有原因。
原因自然不是我在这里可以罗嗦(对这种大话题有兴趣,可以参看八十年代的那些,以
及在《二十一世纪》上持续的争论)我对这种文明之谜,李约瑟猜想之类其实没什么兴
趣。
再声明一下,这不是学术讨论,请勿就此攻击——前段时间,看到说黄仁宇“大历史”
的,由此有点感触,很多人攻击黄的浅陋,不够学术,不过我觉得他的那点家国之慨,
还是令人感动的,不管黄人品实际如何,有一点,我觉得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他同
时下到了社会的最底层,又回到象牙塔里的所谓高端,他和这个社会共同体,不说休戚
与共,至少是有着比较深的认同和情感牵系,就此一点,他和那些养尊处优的,领大学
工资过了一辈子的汉学家,还是不一样的。
因为你要同时作为一个普通人仰视(抱怨,憎恨)历史(命运),同时又要在一个理性
的角度心平气和地打量它。就像我等,一方面要有street wisdom,知道黑人农民兄弟
可能会袭击你,一方面又对他们予以同情,因为你可
e*******l
发帖数: 33
9
小结(1)
本来是想写得更多,昨天晚上坐了好几个小时,觉得很不利于健康,今天还有正事,先
告一段落。本来想再说几个真实可感的故事,现在只有先总结一下我想说的话,但愿不
要成为又一段大鼓书。
想说的第一点是,我对我的国家,尤其我的文化(二者似乎是不可分的)有很强的认同
感。我觉得,这种认同感显然是有其局限的,我自然不能脱离我身处的共同利益的上下
文(这样反而有助于这种认同的巩固),而且我认为把这种认同和更具体而微的生活经
验相联系会更好,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做到,不能掺乎的事情,不要使自己变得
pretentious。
e*******l
发帖数: 33
10
小结(2)
但是,毫无疑问中国的未来需要这种集体认同,特别是这种认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
机。
我老是觉得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其实是建立在一种理想主义的基础上,当然,具体操作
可能非常龌龊,但作为理念,中国这一套“德政”“垂拱而治”“平衡”(还有今天的
“和谐”)的乌托邦和西方的显然有很大区别,这套政策依靠的是人的理论上的自觉,
是精英政治和随之的社会等级(流品)和人们对于威权的敬畏。
你别说,至少在东亚其它国家(可能还有新加坡),这一套表面上的作用还维持着。我
去过韩国和新加坡,印象颇深,中国不一样的就是革命(或许是自作聪明)把这种“幻
觉”砸了个稀巴烂,由此,领导们的官腔现在变得如此可笑(其实传统政治依靠的就是
这一套)。最可怕的,因为人所皆知的嘴上一套,心理一套,社会所需要的intergrity
没有了。
e*******l
发帖数: 33
11
小结(2)
说了这么多,本来想conclude,但是论断还不充分,就匆匆收尾了,此处只想提出一个
问题给大家,有什么办法,可以再在两种层面上重建起“我的中国呢”?它既是每个人
的(由于忧患带来的集体利益认同),又可以是一种更自觉的行为(超越了随时可以变
化的,随着绿卡,公民就烟消云散的“中国芯”)?
我的结论事实上不是结论,它只是在我先前所说的“大”“小”两极之间的摇摆。
先写到这,谢谢大家。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文革”中腐败:1970年代干部贪污50万黄仁宇读后感
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 (转载)继续向拥李派扔板砖
[合集] 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 (转载)关于汉民族的音乐天赋, 我的一点看法
同学们,苏格拉底去世了[合集] 《青花瓷传奇》系列
我的中国 (1)今古山河无定居(二)
“家”和家族史(一)关于“常所用”
Re: 长平之战要是李牧指挥会怎样?总设计师的拥护者们
人海战术:共军科学制胜之道转帖:中国文化对文革的另一种解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我妈话题: 整理话题: 认同话题: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