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d***u 发帖数: 1 | 1 关键词 武汉 饮食 热干面 莲藕 鸭脖
引言 武汉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简称“汉”,又称“江城”,有“九省通衢
”之美誉,被长江和汉江分割为汉口、武昌、汉阳三地。虽然武汉所属“鄂”地菜系并
不属于中国八大特色菜系,但由于武汉临江、多湖且交通方便,与湖南四川等省交流紧
密,故武汉饮食取材多湖鲜,口味融合各地菜系之特长,虽仍以鲜、咸、重油、重辣为
主,但口感口味层次丰富,亦形成独特武汉风味,其中以早点、小吃最为有名。本综述
分为三部分,其一特色早点篇,重点为武汉地区流行的早点小吃,详细介绍热干面、豆
皮、烧卖、汽水包、糯米鸡、面窝、清酒与蛋酒;其二特色食材篇,重点为莲藕及其附
属、菱角、武昌鱼、菜薹(tai二声);其三特色宵夜篇,重点为鸭脖和小龙虾。
一、特色早餐篇
相较于中国其他地区的早餐,武汉的早餐重油重盐分量大,色泽口感都较为浓郁,时常
能让笔者这样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感觉“闻着就饱了”。这一早点特色与武汉,尤其是汉
口的历史有关。晚清及民国时期汉口作为中国内陆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码头上有许多体
力劳动者,多称为“扁担”;建国后大兴工业,工人数量极大;后改革开放,汉正街等
地商业的蓬勃发展亦少不了搬运货物的劳动者。因此,脱胎于市井文化的武汉早点多重
碳水化合物、重油脂,或拌或炸,让食者简单吃早饭后能劳动一整个上午。
1.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饮食的象征,许多外地人来武汉,第一件事便是去吃碗热干面,殊不知火
车站、景点等处的热干面最难吃。若问武汉人美味热干面于何处,自然是家门口那家最
好吃。笔者有幸在上初中时举家搬迁于有一家自称“全武汉最好吃热干面”的热干面馆
的小路上,并坚持派父亲每周末端着大碗去买三碗“不放卤水不放辣椒”的热干面。
热干面的原料有面、芝麻酱、萝卜丁、卤水和葱。面是碱面,晚上提前煮好,用油拌、
放桌上晾凉,称之为担(三声)面。早晨食客点了面,现场下开水烫几秒,捞起后加上
萝卜丁、胡椒、味精,再添上一大勺芝麻酱浓郁,一勺卤水提味,最后撒上葱花。笔者
一般会再加上一点醋,并坚持和一部分武汉人一起认为“不加醋就不是热干面”。吃热
干面也和吃杂酱面、小面等干拌面一样,用筷子将面与调料搅拌至每一根面条每一处都
呈现相同的光亮色泽,由于加了一点卤水,并不觉得干。若是笔者家这种早上不想吃辣
的,亦可不加卤水、加一点点三鲜汤,鲜美又适合拌面。
全武汉最有名的热干面连锁店名为“蔡林记”,笔者反倒认为味道一般。其家芝麻酱与
别处不同,多呈浅棕黄色而非深棕黄色,芝麻味更为浓郁醇香,但笔者更爱常吃的家门
口的味道。若外地来汉人员一下子受不了热干面的厚重口感,可先从热干粉开始吃起,
或选择非早餐时品尝。
2.豆皮
非湖北地区多叫一种浅黄色薄片状豆制品为“豆皮”,作为原料炒菜用,武汉则将这种
食材称为“豆油皮”,生动体现该食材表面的油感。而武汉的“豆皮”则专指本土小吃。
三鲜豆皮的制作,首先是煎一层薄而均匀的、由绿豆粉混合蛋液制成的蛋皮,呈现金黄
色;再单面放上提前蒸煮好的糯米,略微煎炸;加上用笋丁、香菇丁、香干丁和肉丁混
合卤制的料,咸香提味;最后将整个豆皮用锅翻转,使蛋皮在上而三鲜丁在下,中间夹
糯米,方便用锅铲切成小份售卖。当然,在一些专门卖豆皮的大店里,还有一些牛肉豆
皮、虾仁豆皮等售卖,制作过程与三鲜豆皮差异小,仅添加的卤料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豆皮中用到了大量糯米。实际上,湖北作为“两湖”之一,自古便是鱼
米之乡,糯米产量较多,故许多特色饮食中都用到了糯米。梁秋实曾在《雅舍谈吃》中
写道:“我不知道为什么湖北人特喜糯米,豆皮要包糯米,烧卖也要包糯米,丸子也要
裹上糯米。我私人以为除了粽子、汤圆和八宝饭之外,糯米派不上什么用场。”作为武
汉人,笔者无法苟同梁先生关于糯米的表述,只是与大部分湖北人一样喜爱软糯的糯米
,可甜口可咸口可配素可配荤。本文后续介绍的饮食亦多与糯米有关。糯米的广泛应用
也可算成武汉乃至湖北地区饮食的一大特色。当然,糯米难以消化,肠胃功能不良者需
少吃。
3. 烧卖
武汉亦称烧卖为“烧麦”、“烧梅”,在方言里发音相同,在此统称为“烧卖”,有时
又可称“重油烧卖”。全国许多地区均有烧卖,例如笔者曾在东京希尔顿的自助早餐里
品尝过“广式烧卖”,小小一颗,外是黄色面皮,内包肉和虾,虽荤多但清淡鲜美,非
常有广式早茶的特色。而武汉的烧卖则个大,有色白且薄的面皮,包裹糯米混合香菇丁
、香干丁、肉丁和极多的胡椒,制成肚大且面皮上收拢的形状,上蒸笼蒸熟即可。刚出
锅的烧卖有热汽升腾,混合胡椒味与三鲜的鲜味;一口咬下,满满的软糯与咸鲜,胡椒
亦添浓郁之感。虽素多荤少,但相较广式烧卖更为油腻。在此笔者特别提醒,武汉烧卖
与广式的完全不同:曾外地同学第一次在食堂里看到大大的武汉烧卖,以为里面满满全
包着肉,结果吃下才发觉受了骗。
网络上介绍武汉早餐时总绕不过“油饼包烧卖”这一早点,实际上这一创新发明只在武
昌的一家小早餐店里售卖,笔者作为汉口人至今从未品尝过,但完全可以想象那种酥脆
包裹软糯的独特口感,同时不免觉得有些油腻。当然,多数烧卖店都会配荞麦茶以解油
腻。
4. 汽水包
武汉卖的汽水包一般都会打出招牌“老汉口”,让笔者这一汉口人一直坚信汽水包就是
从汉口开始流行起来的一项小吃;不过话说回来,大部分武汉的特色饮食都喜欢说自己
是“老汉口”的,哪怕就是在汉口卖,哪怕卖的就是全国各地都差不多的烧烤;可能这
也侧面证明了相比于武昌和汉阳,汉口人多且市井且喜欢小吃吧!
汽水包与生煎包类似,但稍大一些,大概比手掌略小的直径,两面都油煎,故两面都较
平,内馅一般是糯米莲藕或者粉丝,一口咬下,两面酥脆的壳与中间软糯的馅,亦是有
层次感的美味。
近些年来卖汽水包的小铺子变少了,而且多兼卖锅贴饺子之类的炸物;不过在汉口老城
区,特别是菜场边,细心寻找还是能享受到这一美食的。
5. 糯米鸡
糯米鸡又是一项“武汉与外地完全不一样”的食品:广式的糯米鸡是粽叶里包裹糯米和
鸡肉,大多呈正方体形;而武汉的糯米鸡是面糊里包裹糯米、香干丁和肉丁,大致呈球
形,下油锅煎炸而成的“又一”油炸食品。由于包裹大量糯米且用油炸,故笔者一般早
上吃一个就饱了。非常可惜的是,由于糯米鸡在制作上比较麻烦(比如内陷料种类多、
调和面糊很复杂),现在卖糯米鸡的店铺已经比较少了,故当笔者大一在华中科技大学
主校区吃早饭时偶然在全校最难吃的食堂吃到了糯米鸡时,已经有将近四年没有吃到了
。
6.面窝
武汉的面窝亦是油锅里炸出来美味,分为(普通的)面窝和苕面窝。普通的面窝提前用
黄豆和绿豆磨粉,加葱调和成原料,而苕面窝,即红薯面窝,是将红薯切成小长条形,
拌黄豆绿豆粉调和制成的。另外需要特制的“大勺”:黑色的,有长柄方便拿捏,勺底
是圆盘型中间略凸起。下油锅之前,先将调和好的面糊放进“勺”内,形成中空的圆形
;略微煎炸后面糊即定型,便可拿起“大勺”;最后会形成外围圆周外酥里嫩、中空小
圆边儿则又酥又脆的口感。相比于普通面窝,苕面窝形状稍不规则且凸凹较多,有点类
似胡萝卜丝饼,但红薯为原料更为香甜。
以上所述的面窝几乎与成人手大小相同,另外有些店会售卖“小面窝”,原理类似,只
是“大勺”换成了“五环状”的,看起来小巧可爱。笔者当年去兰陵路附近上钢琴课时
,路过一家面馆售卖小面窝,和母亲分食五只小面窝后,满足地去上课;这也算是小面
窝留下来的一点点回忆吧!
7.清酒与蛋酒
未完待续,后续补图+改格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