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ivilEngineering版 - 涂序新是否死于房价
相关主题
纪念浙大海归涂序新博士 (转载)学结构的海归工资
浙大32岁海归博士自杀 称国内学术圈残酷无情学交通的海归都能去哪啊
浙江大建筑工程学院海归跳楼自杀(ZT)搞土木的该怎么个海归法呢
一个曾经学土木的人谈谈浙大海归事件【想海归的请留意】东南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招聘信息
浙大自杀海归涂博士的遗书,全文照录 (ZT TIANYA) (转载)准备海归了,北京有啥单位适合啊?
Re: 清华得出面讨个说法吧土木结构有海归做faculty的吗?
浙大事件update(转载)旗帜鲜明,反对忽悠海归,国内高校100%不守信用到BOARD支持我 (
浙大待遇还是不错的对比一下跳楼海归 vs 浙大长江学者的学术水平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涂序话题: 海归话题: 博士话题: 浙大话题: 学术
进入CivilEngineering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j***h
发帖数: 4412
1
涂序新是否死于房价 2009年10月26日 华商报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有首著名的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
此,不要问我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敲响。这首散发出迷人的人道主义悲悯气息的
诗歌,诞生至今被无数人引用。我们大多数人还不能摆脱立场的局限、还没高尚到可以
脱离个人爱憎这低级趣味,我们并不会哀悼所有的死亡,但是有某些死亡,也的确让我
们听到自己的丧钟被敲响。
10月22号《南方都市报》、《华商报》等报纸开始报道浙江大学海归博士后涂序新回国
3个月后跳楼身亡事件。涂序新毕业于清华大学,清华和北大一样,号称“美国的预科
班”、“为美国培养人才的摇篮”。翻开清华北大各级毕业生同学录,常常会有整个班
都在美国这样的盛况发生。但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收紧移民政策,有海归之心的留
学生有增加趋势,然而涂序新的死,让他们仿佛听到敲响的是自己的丧钟。
留学生们从大洋的彼岸,企图穿透浙江大学领导们布下的层层迷雾,探听出涂序新死亡
的真实原因。浙大的官方讣告是“涂序新老师因病不幸坠楼去世,终年 32岁”。涂序
新有抑郁症,这不算彻头彻尾的谎言,然而你也很想感叹:清华大学优秀
j***h
发帖数: 4412
2
“海归”凄楚一跃 “高大重”时代倒塌了 2009年10月25日 长江商报
财经观察之郑子冲专栏
32岁的“海归”博士涂序新,在浙大“因病坠楼”了,令人不胜唏嘘,更生辛酸。
梳理了一下涂回国后的困境,迥异国外的学术生态,他出国8年不曾“历练”;博
士妻子回国难找教职,他无资源运作;杭州房价高达两万,他月入四千,囊中羞涩——
这个悲剧源于学术畸形和生活艰难。
“海归”自有水平参差不齐者,但涂确为其中翘楚。保送入清华,全额奖学金就读
于美国西北大学,六年拿到硕士博士文凭,留校两年从事博士后研究。终究还是水土不
服,八年海外的学术训练,仅因两个月的国内遭遇而心生绝望,“国内学术圈的现实:
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经济大环境不好,“海归”纷纷国内跑。教育部预测,今年“海归”人数将超过5
万人,而从1978年开放至今的海归总人数也不过30万人。统计指出,海外归国人员中,
海带(海待)海藻(海找)者众,海鲜(受重用)海星(明星)者少。
种种迹象显示,“高大重”(高待遇高职务,大城市大机构,被敬重与倚重)的“
海归”时代已经倒塌了。倒塌之后就回到真实世界,比如当下的新“读书
j***h
发帖数: 4412
3
浙大海归博士自杀的社会问题! 2009-10-24 华声在线 作者:孔雀蓝染
浙大海归博士自杀,报道称“疑因评职称问题”。(10月22日《华商报》)6月初从
美国回国,9月17日自行离世,只有3个月时间。新闻报道回溯了浙大海归博士自杀以前
一段时间他工作和生活上的情况,这对于人们了解浙大海归博士自杀事件有所帮助。
自杀以直接的生命否定形式,令人震骇。这是一个人对自己可能实行的最极端行动
,也是一个人可以不受法律追究和道德谴责的最极端行为。它是高度自限性的,并不危
及社会,但社会因之而震惊。可以说,每一个自杀事件,都以个人的极端形式,留给社
会一个巨大的问号,他/她为什么如此?
解释模式就此展开。然而,生命与心灵的复杂性、个人与环境组合的复杂性,都很
难完全把握,而人们的思考往往只是着重于一端。几乎没有任何一种原因可以直接地解
释自杀。面对同样的问题,人有着选择不同应对的可能性,在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行为的
条件下尤其如此。
就涂序新来说,报道称“疑因评职称问题”,是一种社会归因性的推测,而即使这
种社会性的原因存在,自杀行为仍然建立在个人的心理反应之上。大概,自杀总是基于
个人生理、心理
j***h
发帖数: 4412
4
网评:海归博士自杀是“水土不服”吗? 2009年10月25日 东方网 彭爱珍
近日,海归博士涂序新“疑因评职称问题”而自杀的消息成为中国留学生网站论坛
上的焦点。这位博士在遗书中说,“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10月
23日《新京报》)
对于海归博士回国任教,从事科研活动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一
个严峻和挑战的问题是:他们能尽快适应国内的学术氛围和学术环境吗?
应该说,由于科学水平不同、国情不同、人们的观念不同,国内的学术氛围、学术
环境和国外确实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在中国的科研人员当中,“急功近利”的思想非
常普遍。就拿高校的评职称来说吧,就有许多看似很公平合理的“硬指标”。中国的高
校职称评定应该说有很多“中国特色”,要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一步一步来,
不能操之过急。
涂序新是浙大从国外引进的人才,他在海外有两年的博士后研究经历,按惯例一进
校就至少是讲师。至于以后的副教授、教授评定,应该根据浙大的有关程序“按部就班
”地进行。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涂序新从归国到坠楼,不过3个月,如果说仅仅因为“职称评
定”就“想不开”,发生这样的惨剧,确实让人非
j***h
发帖数: 4412
5
海归都“水土很服”了更让人忧虑 2009年10月26日 东方早报 熊丙奇
浙江大学海归博士自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来广泛关注,海归“水土不服”的老话
题又重被提及。众多评论中,笔者注意到,不少论者呼吁改善国内高校的学术环境,为
海归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与此同时,也要求海归们现实些、坚强些,不要走极端。
我不清楚这名海归博士的遭遇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海归的“水土不服”问题,并进而
引起高校的重视。以我的观察,在众多高校校领导那里,是很难有海归“水土不服”的
认识的;反过来,海归“水土很服”倒成了时下高校与学术界的新趋势。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77.7%的部属高等学校的校长、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
工程院院士和62%的博士生导师都有留学经历。由此可见,海归中“成功者”甚多,执
掌国内高校的校长大多是“海归”,以他们的经历看,怎可得出“海归水土不服”的结
论呢?
本来有个基本逻辑:这些海归校长们在国外大学接受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也见识了
国外大学的管理,或多或少会在国内大学的管理中借鉴现代大学制度的经验。但这个基
本逻辑,却没有成为现实。与之相反,“海归经历”在海归校长身
j***h
发帖数: 4412
6
涂博士的自杀证明了什么 2009-10-26 聂辉华
在美国西北大学待了7年的涂序新博士回到浙江大学3个月后跳楼自杀了。涂博士的遗书
没有全部公布,但是那句话“国内学术圈残酷、无情、无信”已经广为流传。还有一个
事实是,扣除房租后涂博士每个月的纯收入居然只有2000元。
美国学术圈也残酷,也无情,但不至于无信。因为美国是一个信用社会,没有信用的大
学和没有信用的教授不可能生存下来。美国学术界的助理教授(相当于国内的讲师)也
有学术压力,但不至于有生存压力。我这几年一直呼吁“没有一流待遇,哪有一流水平
”。可惜,孤掌难鸣。传统中国最腐朽、最反动的一个观点就是:没钱就别做研究!道
德和报酬向来是应该成反比的,因此高尚的行业必须贫困。遗憾的是,这一观点至今统
治着中国学界,而且被普通人当作共识。有这样共识的社会,如果能建成“公认的”(
不是自封的)世界一流大学,那真是黄粱一梦。涂博士没有梦到,因此他选择了永远睡
去。
浙江大学敢为天下先,它以大无畏的创新精神试图为全中国人民寻找一条建设“世界一
流大学”的捷径,就是用2000块人民币引进“一流人才”。它更胆大包天,居然声称要
引进100位
j***h
发帖数: 4412
7
为“大师”梦灭毋宁死的海归博士痛惜 2009年10月26日 大河网 宾语
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海归博士涂序新死了。
他不是死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不是死在岩土工程现场,而是死在他认为前程似锦的
浙江大学校园内。
同样是海归,涂序新不像中国政法大学留学归来的程春明教授。在浪漫的法国留学
12年的程教授,离婚再娶,又把女学生陈某弄到自己床上,他是被一个叫付成励的学生
在课堂上给杀死的。
涂博士也不像成都某高校的彭教授。惨死家中的彭教授,是因为偶然结识了一名19
岁的三陪女,并对其产生了感情,一心想要包养她。然而,这段孽缘却给教授招来杀身
之祸。三陪女男友伙同另两人为劫财将其疯狂杀害。
涂序新是因为“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摘自涂序新的遗书),
抑郁地离开这个世界的。
中国政法大学留学归来的程春明教授和成都某高校的彭教授,是因为“浪漫”而死
的。他们是被人夺去的生命。
今年6月才从美国芝加哥市返回中国的涂序新博士,是郁闷而死的。9月17日凌晨2
时,在留下了6页遗书后,从3楼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综合楼顶楼11层,然后纵身跃下
。涂博士是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根据涂博士朋友的描述
j***h
发帖数: 4412
8
海归自杀能否唤起学术革命? 2009-10-24 龙敏飞
9月17日,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一名海归博士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在跳楼前6天,
他刚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网络盛传浙大曾经给该博士口头承诺,但却
未能履行。(据10月22日《华商报》)
你可以责备涂博士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也可以说浙江大学不厚道;但无论如何你都无法
否认,是当前学术圈之“黑”结束了涂博士的生命。正如他遗言所说:“在此时刻,我
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
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尽管选择了奔向黄泉路,但我认为涂博士不是懦夫,而是勇士,他没有选择重新回到美
国,而是彻底地和当前学术圈做无言的对抗——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一百多年前,谭
嗣同在菜市口慷慨陈词“自古变法无不流血者,流血请自嗣同始!”跟谭嗣同比,他们
同样选择了不归路,选择反抗,只不过一个为江山社稷,一个是为学术正义。
每年诺贝尔奖,总能掀起国人的关注高潮,可惜年年皆是希望过后独剩“失望”。其实
,不能唯独失望,更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到底是谁让基因不错
j***h
发帖数: 4412
9
海归博士之死,到底是谁之过? 2009-10-24 陈梦晚风
三十出头的海归博士涂序新,于回国三个月之余,在浙江大学十一层高楼上纵身一跳,
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自杀行为,近日内惊动了海内外无数网民。他在遗书留下
的几个字,成了大家惋惜叹息的焦点:“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
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
、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我读到这则新闻的第一个感觉是,这位海归博士太脆弱,他太把功利当回事儿。虽然我
的这种感觉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不能否认,过份在意名利的人,活得太累,死无其所。
用这种方式结束生命,很不值得。
人活在世上,要肩负着很多社会和家庭责任。追求名利,并不是我们活在世上的唯一理
由。对涂博士来说,暂时做不上教授,他还可以是妻子的好丈夫,或者是女儿的好爸爸
,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最差的,他还是父母的掌中宝儿。他这么一跳,自己虽然解脱
了,却给亲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涂博士命丧浙江大学,很容易让人对这所名校的内部管理指指点点。其实,仔细想想,
涂博士之死,和浙江大学并无显著性关联。设想一下,假如涂
j***h
发帖数: 4412
10
何勇:谁逼死了海归博士 2009-10-26 荆楚网
9月17日,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海归博士涂序新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遗言中说
:“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
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在跳楼前6天,他刚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网络盛传浙大曾经给
该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华商报》10月22日)
单从这位海归博士的简历和个人的简单介绍中看,无疑是一位优秀人才,然而这样
一位海归优秀人才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这样的悲剧不能不让人悲痛
和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逼死了这位海归博士?究竟现实给了这位海归博士压力?为什
么海归博士等优秀人才成为高危人群?
事实上海归博士自杀又在理解之内,因为前段时间就已经有报告称我国自杀人群以
青年人为主,主要原因在于青年人的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过重。而导致海归博士自杀首
先压力也应该来自经济压力,就是高房价。杭州商品房价格在2万元/平方米左右,而一
个海归博士的工资只有4000元左右,除去房租只剩2000元。换言之,这位海归
相关主题
Re: 清华得出面讨个说法吧学结构的海归工资
浙大事件update(转载)学交通的海归都能去哪啊
浙大待遇还是不错的搞土木的该怎么个海归法呢
进入CivilEngineering版参与讨论
j***h
发帖数: 4412
11
“职称烈士”说明了什么? 2009年10月24日 红网
9月17日,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海归博士涂序新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在跳楼前
6天,他刚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网络盛传浙大曾经给该博士口头承诺
,但却未能履行。(《华商报》10月22日)
不管涂序新博士自杀是不是职称评审导致的,职称决定待遇,他的离去肯定与待遇
差有关。有人称涂博士为“涂烈士”,这个另类的称呼引起我的好奇。烈士需要现身特
定的事业。涂序新为职称烦恼,生前还在为职称的事情在奔波,外界怀疑他的死去职称
评审关系较大,并非没有道理。看来,“涂烈士”被称为“职称烈士”,似乎更贴切。
假设他的职称上去了,待遇提高,经济压力缓解,自杀的可能性自然少了。
涂博士从高楼向下跃身一跳,让我们有必要追问:“职称烈士”是如何炼成的?人
为财死鸟为食亡。自我选择死亡的方式,必然与利益挂钩。即便选择安乐死,也是为减
轻自身病痛而被迫的选择。对于年富力强者而言,自杀与心理素质有关,但最终还是利
益得不到满足所致。职称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标杆,同时也是经济待遇
和社会地位的通行证。这样,职称也就含有诸多的功利因素。人
j***h
发帖数: 4412
12
浙大海归博士自杀不能全归咎于高校体制 2009-10-23 中企新传媒 邵敏87
中企新传媒报道 日前,才回国三个月、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32岁海归博士涂序新留下
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遗书中说:“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国内学术圈的现
实:残酷、无信、无情……”。跳楼前6天,他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网
络盛传浙大曾经给他口头承诺,却未能履行。
不必讳言,当下高校早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象牙塔,一样充满腐败、丑闻、逐利和
纷争。如今,学有所成的海归博士涂序新以他的自杀将高校这些弊端再次置于公众焦点
,引发新一轮的舆论讨伐。不少网友质问:涂序新放弃美国的机会,回国准备一显身手
,却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被活活逼死,天理何存?
如此发问有些偏激,但在海归博士自杀上,无论浙大如何辩解,他们都难辞其咎。
涂序新遗言中所说的“国内学术圈的残酷、无信、无情”,究竟所指为何,我们不好乱
自揣测,但报道说得很明白,涂序新的工资收入不高,住房、女儿上幼儿园等问题难以
解决,焦头烂额,还有被称为直接导致他自杀的最关键的职称问题,却也无不指向浙大
管理体制上的种种缺陷。
舆论的矛头几乎一边倒地指向浙大和
j***h
发帖数: 4412
13
新京报:海归之死与“残酷”的学术圈
2009年10月27日 《新京报》 谢勇
9月17日凌晨的事情。清华大学毕业生、美国西北大学博士、浙江大学教师涂序新
,在回国三个月以后,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让人们特别难以接受的是他的死亡方式:
从自己居住的大楼跳下(据《南方都市报》10月22日报道)。
涂序新的死,当然会有他个人原因:可能是因为生性敏感,也可能因为一直在学校
读书,是尚没有踏入社会的“半成品”,常人可以忍受的“压力”,在他那里就不堪重
负,更有人认为,杭州高昂的房价逼死了涂序新。但是,涂序新事件尚未平息,湖南大
学又有一海归博士归国一年后自杀,与涂序新不同,这位海归月收入过万,而长沙每平
米四千多元的房价,与杭州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两件事情放在一起,不能不让人反思更多。事实上,在同学的眼里,涂序新性格宽
厚、热爱生活而且对社会抱有理想,拥有人文关怀:涂序新拥有清华法律学士学位,在
海外关注中国社会问题,参与知识分子社会责任之类的讨论。这样一个人会走上自杀之
路,是否可以佐证:一个执着学术,天资聪颖又有社会关怀的人,是特别不适合在中国
高校里生存的,是特别容易罹患抑郁之疾的?
会有人
j***h
发帖数: 4412
14
更像是免责声明——看浙大的“雷人”讣告 2009年10月27日 雪落无声
看看咱们礼仪之邦的名校是怎么做人的,看看这篇凉透死者心,惊死世间人的“讣告”
——无语了……你相信这事会发生在中国的大学吗?
九月二十九日上午八时三十分,涂序新老师遗体告别仪式在杭州殡仪馆举行。参加
告别仪式的有学院领导、学校相关部门、部分师生及涂老师亲属与同学,共100余人。
(没啥问题,领导在前这是规矩)
涂序新老师于2009年9月17日凌晨2点因病不幸坠楼去世,终年32岁。(坠楼!!还
是因病!大家经讨论认为,以后很多时候可以说:因病上吊、因病投河、因病被自杀、
因病……这位讣告写手啊,因病和坠楼有因果关系吗?几乎是以暗含幽默的方式公布讣
告?)
涂序新老师1977年8月生于浙江金华,1995年9月——2001年6月就读于清华大学,
2000年6月获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6 月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
2007年6月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获得岩土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
。其后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6月中旬回国到学院工作。(没啥
问题,我
j***h
发帖数: 4412
15
别用你的眼睛判断他的价值观 2009年10月23日 武汉晚报  鲁珊
浙大一名海归博士涂序新,在9月17日,他归国两个月后跳楼身亡。在《华商报》
报道中有一段专门写道,网络盛传,他是因为评不上副教授职称,提前知道了评选结果
而自绝。
报道很长,详细描述了涂序新如何从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站到浙江大学,
也很详细地描述了涂序新回国后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当然,也描述了他在自绝前6天,
申报了副教授职称。
一个正值盛年的人,选择了非正常死亡方式,原因当然很复杂,而且肯定内因外因
兼具。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即生活遇到了阻力,这个阻力来自哪里,阻力是否大到了难
以克服,将以何种方式去抗衡阻力,旁人无法得知。
但是,“网络盛传”却试图去感知。我不知道是什么人在盛传,或者这些盛传的人
是否认识并熟悉涂序新。假如仅仅因为他死亡时间正好在评审副教授阶段就如此臆测,
我以为这些想法,对此事件中某些沉重之处拂之过轻,对生活中某些事物又处之过重。
我承认,评不评得上副教授,或以此借代之,提不提拔得了,竞聘得上竞聘不上等
等,在大多数人生活中是大事。大事的原因,当然不只是面子问题,涉及到工作及生活
质量。
j***h
发帖数: 4412
16
从涂博士之死看横在“海归”和国人之间的那道鸿沟 2009-10-27 舒怡然
这几天来,海归博士涂序新坠楼自杀事件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有人唏嘘
,有人扼腕,有人撰文抨击国内高校管理体制不透明及黑箱操作,更有人大声疾呼中国
日趋盛行的官本位及学术圈子的不正之风,不知道已经或行将把多少人推向绝境。
想想涂博士之死之所以引起如此众多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一位“海归”。海
归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被国人当作话题来议论,应该只是近十年的事。尽管在八十年代就
有学子学成回国,但那时真是凤毛麟角,而正因为尚属稀有之类,才会被国家大树特树
为典型和榜样,因此而受到特殊礼遇,所以也才会有陈章良,等等。今非昔比,如今的
海归从数量到规模都已经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了一个社会群体,这么一大群人,如果仍然
奢望什么特殊礼遇,显然是不那么现实了。反观国人对海归又是持着怎样的心态呢?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国人对海外华人持有怎样的心态。说一件小事,记得
八十年代中期,某影星(当时在美国留学)被邀请参加有一年的春晚,她一上台开口便
说:“你们中国人有句俗话………” (具体内容已记不大清楚了)。就这短
j***h
发帖数: 4412
17
用死的勇气活下去 2009-10-27 侯振中
“用死的勇气活下”这样的话我第一次印象当中好像是日本的首相还是谁,记得不是很
清楚了,针对日本自杀率较高的事件发表的言论,今天拿出来这句话与看到的朋友一起
分享源于最近“浙江大学海归博士涂序新的自杀事件,纵然如报道所说,自杀的原因是
由于学术圈现实的残酷、无信和无情,浙江大学相关承诺的没有兑现,期望与现实的落
差过大,回国后没有科研项目可做,每月出去房租后只剩2000元钱,超高的房价,教师
间收入悬殊等等各个方面的原因,从而选择了自杀,但这些种种的原因和自杀相比,我
觉得,涂博士显然是没有领悟到活着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自杀,最近几年的确又水涨船高的态势,相关的报道每每见诸报端或者媒体,最引人注
目的可能算得上是张国荣先生了,而艺术界、媒体界等等行业英年早逝的事情近几年更
是屡见不鲜,一时间,很多的人都在讨论生命的意义了,“为什么活着”反而成为更多
人所讨论的焦点。
我没想过自杀,也没有亲耳听过自杀者之所以自杀到底是出于怎么样的心态考虑,但我
真真正正觉得:自杀还是需要莫大勇气的。每个人的工作还是生活中,天天开心、事事
如意只是一
j***h
发帖数: 4412
18
浙江大学“因为什么”要跳黄河呢? 2009年10月26日 中华网 汪忧草
在武书连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上,浙江大学2009年以219.14分位居中国大学的第
三位,仅次于公认的“双子星座”(清华北大),当然,这份饱受争议的“排行榜”并
没有考虑一所大学的“危机公关”能力。
在浙大雄心勃勃的“1311计划”中,恐怕也不曾考虑,假如这1311分之一出了“状
况”,那又会是一种什么局面呢?
毕竟这“1311”所代表的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确切
些说,这“1311计划”代表的是100位大师、300位核心人才、100个创新团队、1000个
学术骨干。既然是活生生的人,就难免有不同的个性、爱好、现实需求,乃至这样那样
的优缺点。我们的大学,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人才的个性、爱好、需
求等等,而不是“为引进而引进”;反之,就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状况”。
9月17日,这“1311分之一”就真的出了“状况”:这天凌晨2时,三个月前刚刚从
美国归国的32岁的涂序新博士在留下了6页遗书后,从3楼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综合楼
顶楼11层,然后纵身跃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
j***h
发帖数: 4412
19
跳楼博士被高房价压垮? 2009-10-23 徽湖
浙江大学的一名讲师,也是一名海归博士,在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据说在跳楼前6
天,他刚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据网友相传,浙大曾给该博士口头承诺,
却未能履行。遗书中死者写到,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
当朋友把上面这则消息发给我时,我为自己的麻木感到震惊,因为第一反应就是死了就
死了吧,反正中国人多,中国的博士数量据说也是世界第一,和那些跳楼的大学生、中
学生相比,他至少多活了几年,而且还出国开阔眼界,戴了一顶海归的帽子回来。
人活着是要尊严的,如果没有尊严,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悲剧的肇因从不孤立。触摸
涂序新的生命轨迹,我们也许更能看清无数海归的心理路径:从小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
者,保送名牌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直至博士后,是家庭的骄傲与期待。
如此履历,回国面对的却是2000工资,同是博士却无法找到工作的妻子,还有那坚挺的
房价和高额的幼儿园学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很容易让这位年轻学人陷入现实困顿。
做一名优秀的博士一辈子要经历无数考试,博士都过关而且表现出色。但生活的困顿、
学术的尴尬让博士走向了绝境。
j***h
发帖数: 4412
20
【左担道】 海归学子:涂序新之死谁在哭泣? 2009-10-22 中国左报
涂序新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高中毕业保送进入清华大学
水利系,“9·11”之前顺利拿到签证,全奖学金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6年
后拿到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在其兴趣一栏中,他写到自己喜欢研
究。也正如涂博士所说:我们用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搜索)可以搜到他发表的6篇
学术论文,其中3篇是SCI核心期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是2008
年发表在《国际工程数值期刊》的一篇文章《微粒的标准计算静力学平衡》。
涂博士不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他最终放弃美国优厚的地位和更多的机会,返回中国
,左担道更能看出涂博士的那颗爱国心。在离开美国返回中国前夕,他对自己的妻子说
,我要回国,国内有项目研究。在这则对话中,左担道看出涂序新在决定返回祖国,踌
躇满志,春风得意的心情,是极度昂奋。然而在回国执教仅仅三个月,这名优秀的学子
,就从11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而又充满希望的生命,
在涂博士的遗言中留下这么一句话:“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
相关主题
【想海归的请留意】东南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招聘信息旗帜鲜明,反对忽悠海归,国内高校100%不守信用到BOARD支持我 (
准备海归了,北京有啥单位适合啊?对比一下跳楼海归 vs 浙大长江学者的学术水平 (转载)
土木结构有海归做faculty的吗?有人打算海归的吗?如何找国内的工作呢
进入CivilEngineering版参与讨论
j***h
发帖数: 4412
21
豪宅"围观"大学城可锻炼大学生心理承受力? 2009-10-24 南方都市报 细毛
年底将在广州大学城南区、北区推出5幅住宅地。此前两次拍卖大学城住宅地,都
卖出了地王价,引起不少教师疑虑:一则担心大学城楼盘建成豪宅,多数老师买不起,
大量外来人入住会破坏校园的学术氛围;二则担心现在各校区之间没有围蔽,今后管理
困难;三则担心低密度的大学校园被高层住宅楼盘“围观”(昨日《信息时报》)。
教师们的疑虑不无道理。前不久杭州大学海归博士涂序新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
命,据说是抑郁症,而诱发抑郁症的应是归国前的预期与归国后的现实之间落差太大。
浙江大学紫金新校区每平方米价格直逼2万元,涂博士每月却只领着3000 多元钱,要养
老婆和孩子。青年教师和所有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们一样,要面对能否在城市安
家立业的问题。广州比杭州情况稍好,腹地大,楼价相对没那么高。大学城周围有海珠
区和华南板块可以选择,特别是亚运板块房价还很便宜。
不过要说外来人入住大学城会破坏大学城的学术氛围,这很值得怀疑。前述涂博士
留下的6页遗书里没有责怪任何人,也没有抱怨房价,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此时
刻,我认为当
j***h
发帖数: 4412
22
熊丙奇:恶搞大学的,恰恰是大学自己 2009年10月29日 东方早报
“涂序新老师于2009年9月17日凌晨2点因病不幸坠楼去世,终年32岁。”“借此机
会,感谢学校各部门及学院师生的关心!”“7月28日,涂博士租住由浙大提供的位于
玉泉校区求是村的教师公寓。公寓建筑面积57平方米(内含独立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视
、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床铺、桌椅等家具和电器设施)。”
这是浙江大学为自杀的海归博士发布的遗体告别仪式消息中的几段文字。最近几日
来,浙江大学发布的这则“讣告”,在各论坛疯传,文字被网友逐句解读,被认定为“
史上最牛讣告”。
对于这则“讣告”,我最初是将信将疑:是不是有网友在“借此机会”“恶搞”。
因为“借此机会,感谢学校各部门及学院师生的关心!”以及“公寓建筑面积57平方米
(内含独立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视、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床铺、桌椅等家具
和电器设施)”这样的文字,居然出自一所大学之手,实在令人震惊:遗体告别仪式是
什么机会?谁要借此机会“感谢”?此时不表示哀痛,却想到的是感谢领导的关心、同
事的呵护?那间57平方米的公寓,是学校免费给涂博士住的么?每月租
j***h
发帖数: 4412
23
浙大发“讣告”说明“博士跳楼” 2009年10月29日 成都商报
网上近日盛传浙大为跳楼海归博士涂序新作的一纸讣告,其言辞被网民指推卸责任
。网帖称,讣告写有“7月28日,涂博士租住由浙大提供的教师公寓。公寓建筑面积57
平方米(内含独立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视、冰箱等家具和电器)。”网友注释:“讣告上
出现诸多电器和类似信息,海归在这儿看来亏不了。”浙大宣传部表示,这些文字只是
一个情况说明。但被问及如何看待网友点评时,对方拒答。(本报记者 郭晶晶)
j***h
发帖数: 4412
24
浙江大学海归之死,高校工会何时能发挥实质作用?
2009-10-28 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桥
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的涂序新博士,是浙江大学“1311计划”引进的1000名学术骨干之
一,但是回国三个月后自杀。遗书中说:“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的是草率的
,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
信、无情。”一个纳入1311计划的海归博士后尚且如此,其他老师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
,已经不是什么悬念。
受崇尚个人成功的势利文化影响,很多人从海归水土不服不适应社会这些角度去看这个
问题。但逝者已逝,说说浙大的责任似乎更有建设性。涂的遭遇倒是让我想起一些不快
往事来。很多年前,我在国内读研,读完回母校。结果校方什么承诺都没有兑现。不要
说没有什么所谓的“重用”、补发工资,连分的宿舍还是一危房。对于这些不公待遇,
你找校领导找人事处,只会被当成皮球一样踢来踢去,除了一些好心的老师,没人帮你
说话。折腾好久,我最终离开了,但是学校索要违约金的时候毫不手软。换言之,他怎
么失信都行,但是你不能违约。因此对于涂博士说的“无信,无情”我是深有体会的。
浙大的“13
j***h
发帖数: 4412
25
浙大海归博士自杀后的三重反省 2009-10-26 纪燕萍
9月17日,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一名海归博士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这位32岁的海归
,今年6月才从美国芝加哥市返回中国。回国之前,他的悲剧毫无征兆,似锦前程在等
待着他。然而9月17日凌晨2点,在留下了6页遗书后,他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综合楼
顶楼。就在跳楼前6天,他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心如刀割,不仅是为涂博士贸然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而悲痛和
惋惜,也同样因为涂博士的离去留给我们的无心反思甚至反省。诚如他在遗书里所说的
,“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
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
其一,反省我们的职称评审制度。报道中说,就在跳楼前6天,涂博士刚提交了申报副
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尽管浙大方面认为涂博士自杀和职称评审有关不合常理,但是,
有一个细节我们不难忽视,那就是据涂博士的亲属转述,他告诉家人,工资是按副教授
资格发放。这样看来,浙大方面认为涂博士的死和职称评审无关是多么武断、专横和冷
j***h
发帖数: 4412
26
我看浙大海归博士自杀事件 2009-10-27 秦涛
因为是母校发生的事,非常关切。不了解更多内幕,但觉得网上舆论导向有问题。解读
为他因为评不上副教授而自杀,进一步是被“国内黑暗的学术环境逼死的”,更进一步
是被浙大逼死的,没有逻辑。
浙大评不上副教授的人很多,包括我认识的当年成绩很出色的人。那他们岂不是早应该
跳楼自杀了?我的同学里有个教授,另一个同学最近读博士,居然答辩老师请的就是那
个教授同学,饭桌上说起这件事,我们觉得很娱乐。
相反,我的认识的人里也有海归,在原单位里简直被当棵草看,换一个知名学校,很受
重视,也直接提上了教授。我积极地解读这一现象,他原来所在的是应用技术型研究所
,现在去的是高校基础学科,这很可能本身就有巨大差别。孙悟空管马简直是个糟透了
的官,但做护卫去取经则天下第一。
所以,博士的离去当然非常令人同情与惋惜,但我不认为是浙大逼的。说到为了评不上
职称而跳楼就是不给职称的过错,这逻辑非常不靠谱。海归也未必就一定都特别有用。
浙大的讣告写“因病不幸坠楼”,大概是指他因为忧郁症,不幸坠楼自杀。这么写也不
能不说是一种观点,但这么看起来像是推脱责任,加剧了网上
j***h
发帖数: 4412
27
再说浙大海归自杀事件 2009-10-28 秦涛
感谢所有留言的朋友,即使我们的观点不一致。
我认为:
1,我们尊重别人的生命,每个人更要尊重自己的生命。网上解读浙大海归博士因为收
入低,没得到副教授就跳楼,不是对这个生命的尊重,是对他的歪曲和贬低。
2,高校教师收入低不低?很低。但浙大是不是特别低?不是的。浙大给这个海归跟其
他普通讲师同样的工资是不是非常离谱?不是的。只能说这个海归背景太高,应聘了一
份不该属于他的工作。既然已经做了这份工作,总要努力先做出个样子来,再论公平。
他自杀了,很让人痛心。但把他说成是个以死抗争学术腐败的英雄,太牵强。
3.我有个过去研究单位的同事,跟我同个研究室的,博士论文很出色,后来出国几年,
回国后,正好据说家里也闹了点矛盾,他一急,自杀了,距离回国才1个多月。我们都
觉得非常痛心。这时候你把他的死归结为学术黑暗,没有道理。导致涂博士最终的悲剧
,更多的可能是过高的心理期望值,无论是来自家人的压力或者其他方面,短短三个月
,与其说真正发生的事情让他足够绝望,还不如说他过于相信了听说的,许多人一味描
绘“国内学术界”多么的黑暗,恰恰给很多海归,也许包括

【在 j***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看浙大海归博士自杀事件 2009-10-27 秦涛
: 因为是母校发生的事,非常关切。不了解更多内幕,但觉得网上舆论导向有问题。解读
: 为他因为评不上副教授而自杀,进一步是被“国内黑暗的学术环境逼死的”,更进一步
: 是被浙大逼死的,没有逻辑。
: 浙大评不上副教授的人很多,包括我认识的当年成绩很出色的人。那他们岂不是早应该
: 跳楼自杀了?我的同学里有个教授,另一个同学最近读博士,居然答辩老师请的就是那
: 个教授同学,饭桌上说起这件事,我们觉得很娱乐。
: 相反,我的认识的人里也有海归,在原单位里简直被当棵草看,换一个知名学校,很受
: 重视,也直接提上了教授。我积极地解读这一现象,他原来所在的是应用技术型研究所
: ,现在去的是高校基础学科,这很可能本身就有巨大差别。孙悟空管马简直是个糟透了

j***h
发帖数: 4412
28
“土鳖”教师才是弱势群体 2009-10-28 (成都)李春晓/文
最近浙大海归涂博士因为自己在“学术界”受到的挫折疑因抑郁缠身,跳楼身亡的消息
沸沸扬扬。据现有的报道称,本科毕业于清华的他从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浙大
给他的职位是 “师资博士后” (原来这也算个职位),薪水是每月4000人民币,交完
房租后,每个月到手的钱是2000多元。据说涂博士的妻子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辞去了
在美国已经到手的教职,带着女儿一起归国,不料却是如此凄惨下场。
因为我也多少算个“海龟”,也是在高校教书,此事发生后,便不断有亲朋好友向我投
来关切的目光,嘘寒问短两句,我想言下之意不过是,“想开点,千万别跳啊。”原来
,这年头,海归也变成弱势群体了!
我是一个并未享受海归待遇的海归教师。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我认为比海归老师
更值得关注的,是那些每个月拿一两千块钱,在高校艰难求存的“土鳖教师”们,那些
深陷“老体制”的年轻老师们,他们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拿我自己为例,目前我任教的这座西部211工程高校近年来也招了不少海归,而且是我
市唯一两个实行“双轨制”的高校之一。所谓双轨制,就是说被录取的海
j***h
发帖数: 4412
29
海归博士涂序新自杀 逼问与逃避均非正解 2009-10-23 新闻晨报
就涂序新来说,报道称“疑因评职称问题”,是一种社会归因性的推测,而即使这种社
会性的原因存在,自杀行为仍然建立在个人的心理反应之上。
浙江大学讲师涂序新跳楼自杀,报道称“疑因评职称问题”。(10月22日《华商报
》)6月初从美国回国,9月17日自行离世,只有3个月时间。新闻报道回溯了这一段时间
他工作和生活上的情况,这对于人们了解涂序新事件有所帮助。
自杀以直接的生命否定形式,令人震骇。这是一个人对自己可能实行的最极端行动
,也是一个人可以不受法律追究和道德谴责的最极端行为。它是高度自限性的,并不危
及社会,但社会因之而震惊。可以说,每一个自杀事件,都以个人的极端形式,留给社
会一个巨大的问号,他/她为什么如此?
解释模式就此展开。然而,生命与心灵的复杂性、个人与环境组合的复杂性,都很
难完全把握,而人们的思考往往只是着重于一端。几乎没有任何一种原因可以直接地解
释自杀。面对同样的问题,人有着选择不同应对的可能性,在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行为的
条件下尤其如此。
就涂序新来说,报道称“疑因评职称问题”,是
j***h
发帖数: 4412
30
32岁海归博士自杀能否全归咎于高校体制 2009/10/23 海峡都市报
日前,才回国三个月、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32岁海归博士涂序新跳楼自杀,他在遗
书中说:“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
…”跳楼前6天,他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材料。网络盛传浙大曾给他口头承诺,却
未能履行。
(10月22日《华商报》)不必讳言,当下高校早已不是象牙塔,一样充满腐败、丑闻
、逐利和纷争。如今,学有所成的涂博士以他的自杀将这些弊端再次置于公众焦点,引
发新一轮的舆论讨伐:涂序新放弃美国的机会,却遭到不公正待遇,被活活逼死,天理
何存?如此质问有些偏激,但无论浙大如何辩解,他们都难辞其咎。报道说得很明白,
涂序新的工资不高,住房、女儿上幼儿园等难以解决,焦头烂额,以及被称为直接导致
他自杀的职称问题,却也无不指向浙大管理体制上的种种缺陷。
舆论矛头一边倒地指向浙大和高校体制,这在感情上可以理解,但具体到剖析问题
,则需要冷静,比如说:面对因循守旧、官僚化的高校体制,感到难以承受的海归博士
,为何只想到自杀躲避问题,而没有想到谋求别的更好的解决
相关主题
天朝越来越NB了 (转载)浙大32岁海归博士自杀 称国内学术圈残酷无情
土木海归浙江大建筑工程学院海归跳楼自杀(ZT)
纪念浙大海归涂序新博士 (转载)一个曾经学土木的人谈谈浙大海归事件
进入CivilEngineering版参与讨论
j***h
发帖数: 4412
31
年轻教师的危机更是学术的危机 2009-10-29 长江商报 王建勋
前不久,任教于浙江大学的涂序新跳楼自杀。这位年仅32岁、刚刚回国三个月的高
校教师,为何选择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由于信息没有完全公开,坊间对个中缘
由自然有各种猜测,有人说他患上了重度抑郁症,有人说他家庭有矛盾,还有人说他适
应能力差,等等。
这些猜测或许都有些真实性,但涂博士回国后生活困窘却是不争的事实。他拖家带
口,每个月的工资可怜巴巴,租一间四十平米的小房,连孩子读幼儿园的费用都难以支
付。难怪他在遗书中说:“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
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在
很大程度上讲,涂博士对国内学术圈现状的描述并非言过其实,尤其对刚加入这个圈的
年轻教师而言。尽管很多人关注涂博士的海归身份,但其实更需要关注的是,他所属的
年轻教师群体的生存处境。
国内高校的基本生态表明,处于学术金字塔底端的年轻教师不仅工作量大(比如各
高校年轻教师往往有更重的教学任务),而且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晋升压力。一方面,
他们往往承担着整个教师群体中最为繁重的
j***h
发帖数: 4412
32
海归博士们,要回来就别自杀 2009年10月29日 网易
对于浙江涂序新博士的跳楼我觉得是一种悲剧,不论是个人还是属于中国目前学术
环境的,其实都是一种令人叹息的悲剧。
作为一个留美经历的博士来说草率选择这样的结局,不是一种光荣,可以说是一种
不负责的行为。身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涂序新博士做出这样的行为,本身就不太负责,
不论是对于他的家人,还是对于所有他身边爱的,以及爱他的人来说,都不是最好的选
择。
也许中国的学术环境不适合他这样的人,也不适合满目憧憬,以为成为大师的的年
轻博士。说实话,中国更类似一种环境,这样的环境千百年都不会改变的环境,那就是
努力经营,不断经营,在一种“官本位”思想下不断寻求一种个人的名利,所以纯粹的
学术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学术研究那根本是一种痴人说梦。
虽然涂序新博士的死对于浙江大学来说不过是少了端饭碗的人,可对于他家庭来说
,却是少了一个无可替代最重要的人,所以为学术死,为中国今天大学的伪学术死,那
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不过,我这样说并非是想叫那些含有报国之心的“海龟博士们”不要回来,但换了
立场来思考,其实回来根本就是很残酷,因为中国的环境不仅要让那
j***h
发帖数: 4412
33
网友质疑 浙大“雷人讣告”更像免责声明(图) 2009-10-29 华商报
看看人家这房屋出租广告写得多有水平,以后咱要多学学!
漫画\王启峰
“……涂博士租住由浙大提供的位于玉泉校区求是村的教师公寓。公寓建筑面积57
平方米(内含独立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视、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床铺、桌椅
等家具和电器设施)……”
这是讣告吗?单看这一段还以为转租房子呢!
日前,有网友贴出在浙大建筑工程学院网站上挂出的涂博士讣告,并逐句逐段进行
点评。这份“点评版”讣告传遍各大网站,被质疑更像免责声明。
1悲剧
博士遗书直指国内学术圈残酷
据报道,在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拿到博士学位,并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涂序新,
在今年6月,作为浙江大学“1311工程”引进的1000名学术骨干之一,回到了国内。却
在今年9月17日凌晨,从浙大综合楼顶楼11层跳下身亡。其遗书中写道:“在此时刻,
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
。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一周前,当媒体将此事披露后,引发轩然大波。逝者已去,但有关涂博士自杀真相
j***h
发帖数: 4412
34
星岛日报:将个别海归之死归咎中国社会不公之谬 2009年10月30日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30日电美国《星岛日报》当地时间29日刊文说,海外留学归国的浙江大
学讲师涂序新之死发生后,一些人开始抨击中国人才环境、学术氛围,认为涂序新的死
是“社会杀人”。中国人才环境、学术氛围,的确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这些问题
对海归存在,对其他人才同样存在。将涂博士的不幸完全归咎于社会不公,是没有多少
说服力的。
文章摘编如下:
海归的浙江大学讲师涂序新之死发生后,触目惊心之余,一些人开始抨击中国的人
才环境、学术氛围,认为涂序新的死是“社会杀人”;另一些人则认为,海归水土不服
,心理素质低下,适应能力差,大事干不成,小事不愿干,大张旗鼓地引进他们,既无
补于国内机构、单位,也白白耽误了这些人自身的发展。事情果真是如此么?
诚如某些人所指出的,中国国内的人才环境、学术氛围,的确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
处,但这些问题对海归存在,对其他人才同样存在,甚至出于“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思
维定式,海归们碰到的麻烦,通常要比国内同行少得多。别的不说,给予“海归”的特
殊政策倾斜,国内同等人才就只有眼热的分。可见
j***h
发帖数: 4412
35
勿把“海归跳楼”个例普遍化 2009年10月23日 东方早报 陶短房
今年9月17日凌晨2点,从美国芝加哥市“海归”的青年才俊、今年6月才作为“1311”
人才引进计划的一部分,被浙大引进的博士涂序新跳楼自杀,年仅32岁。
一位前途无量、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就这样匆匆辞世,本已令人惋惜;他所留下的遗
书中感叹“当初的决定下得草率”、“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以及国内学术圈“
残酷、无信、无情”等等,更令人怵目惊心。
怵目惊心之余,一些人开始抨击国内的人才环境、学术氛围,认为涂序新的死,是“社
会杀人”;另一些人则认为,“海归”水土不服,心理素质低下,适应能力差,大事干
不成,小事不愿干,大张旗鼓地引进他们,既无补于国内机构、单位,也白白耽误了这
些人自身的发展。事情果真是如此么?
诚如某些人所指出的,国内的人才环境、学术氛围,的确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这
些问题对“海归”存在,对其他人才同样存在,甚至,出于“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思维
定式,“海归”们碰到的麻烦,通常要比国内同行少得多。别的不说,“1311”给予“
海归”的特殊政策倾斜,国内同等人才就只有眼热的分。可见,将涂博士的
j***h
发帖数: 4412
36
海龟生存之道(1):多点“流氓性” 2009-10-27 汪翔
对于海龟价值的计算和权衡,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位海龟,你得先理解你所兜售的市场
的特点。价值只有在被识别时才能被实现,否则就不成为其价值,或者说,你在错误的
时刻,在向错误的对象兜售不对口的商品。从这个角度看,商品即使没有市场,也并不
意味着它就没有价值,很可能是你还没有让它的价值被人发现。
记得很久以前有一个关于鞋子的故事,说的是在一个孤岛上生活着很多赤脚的人,他们
从来就没有穿过鞋子。对于这种现实,有人认为那里的人不需要鞋子,因而在那里销售
鞋子是不明智的。也有人认为,那里的人还没有鞋子穿,说明市场潜力很大。但是,即
使是后者,在刚开始时,你还是得说服对方改变习惯,并且为这种改变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就需要技巧了:你得让对方觉得物有所值。
海龟在国内面对的情形也很相似,而且更为复杂和难以对付。人的能力、技能就是一种
特殊的商品。海龟在海外几年的苦读和修炼,说到底,就是在通过自我的努力,在一个
特殊的“车间”里面,将你自己进行了特殊的加工。在你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也就是你
已经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件可以“出售”的成品了。这时候
j***h
发帖数: 4412
37
海龟生存之道(2):少点“道德” 2009-10-28 汪翔
如果你在美国呆了10年以上,你可能会有这样的记忆:开始时的“蛮横”和喜欢“占小
便宜”,慢慢的被“乖巧”和“大方”所取代。在你的车被警察叫停时,你的“据理力
争”是不是真的“有理”,在刚来美国时和在美国居住了10年之后,你的逻辑会发生很
大的变化。也许,你喜欢“占小便宜”的习惯也还是有一些,但是,“性质”已经完全
不同了,不信,你自己闭上眼好好对比一下。如果你成为老美了,还是喜欢开始时的那
种“占小便宜”,那么,我想,你应该是很难有真正的朋友了。
这就是环境对人的改变。习惯的形成需要时间,习惯的改变更需要时间,而且,习惯的
形成和强化,还不一定就是你的主观愿望可以决定和控制的。人们习惯的形成和强化,
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是自己的自我理性调整的结果,也是人类聪明的表现,没有什么好
坏的道德问题。
如果你在美国居住了10年时间,突然你带着家小回国走一回,你不用留意,也会发现很
多“异国”风味的东西,很多还非常明显,让你觉得很难理解。
如果你说想帮谁做点什么,你在国内的老朋友,很可能就会很本能地问你“有什么好处
?”,虽
j***h
发帖数: 4412
38
海龟生存之道(3):涂序新对在哪 2009-10-28 汪翔
海龟博士涂序新走了,在我曾经无数次梦中萦回的浙大玉泉校区,那个让人流连的地方
,那个让我人生轨迹得以改变的校园。那个被无数人评为中国国内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两年前我还去过那里方,当时的那份“激动心情”给我留下的记忆,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那一次,我告诉自己的女儿们,在二十多年前离开校园的那一刻,爸爸还在梦想着,
哪一天会作为“大师”,被邀请到当时正在建设之中的邵逸夫大楼的演讲厅,给数以百
计的后来学子,海阔天空地高谈阔论一番。
二十多年已经过去了,这个“理想”给我的激情,似乎已经随着时间老人流向了远方,
消失在无影无踪的时间长河里。几位在浙大已经功成名就的老朋友,还在很认真地安慰
我:哪一天你回来,再来浙大,我们在那里为你开一个特别的演讲会。他们的所谓特别
,就是一个小型的演进会,安慰安慰一下我而已。
回到正题,博士走了,带给无数人遗憾和震撼,我也是。
清华大学的保送生,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没有一样是我梦中所不求的。清华,当年我
研究生毕业时想去,却连一个回信都不愿意给我的地方,那里还有一位我当年(1979年
)同时参加高考
j***h
发帖数: 4412
39
海龟生存之道(4):浙大对在哪 2009-10-29 汪翔
涂序新的死,估计已经给我的母校浙江大学各级领导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一个急功近
利,期望靠一点“小小的”金钱和几年短暂的时光,来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浙江大学来
说,这当然不会是一件好事。
中国人的习性我至今还是很难看透,虽然我也“曾经是”中国人。
办大学,想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不好好在教师队伍内部来搞“宁缺勿乱
”,一步一个台阶来用心抓质量,却喜欢搞大跃进,希望通过造大楼和做表面文章,来
搞跨越式的成长。这样打造出来的大学只能是外强中干,好看不中用。可是,为什么人
们还那么用心用力去做呢?在这里,浙大又做错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大,我得单独分
析,“宁缺勿乱”吗。
在这里,我主要来看看,涂序新博士在浙大的死亡,是不是浙大本身的过错?这个问题
实际上和上述问题紧密相关。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就看你从哪方面看了。
如果你想找浙大的茬子,我可以给你写出洋洋好几万字,甚至是写出一本几十万字的专
著。不过,在这里,我不打算在这方面再给浙大施加压力,否则,他们就更不可能花钱
请我去他们的邵逸夫大楼的
j***h
发帖数: 4412
40
海龟生存之道(5):精英的妻子难做 2009-10-29 汪翔
中国精英男人的妻子难做,理由很多。
其一,如果精英选择精英做妻子,那么,作为女性精英,你的妻子期望比平常人多一点
投资回报也是正常和应该的。因为她有着高于一般人的内在价值,那是她长期牺牲和奋
斗的结果。她也是长期自我打造出来的精英。
作为妻子,兼顾两个人的事业,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为了
你的一枝独秀,她不得不做出牺牲,虽然有时候这种牺牲不是很明显的,但却肯定是事
实,那么,在你没有成功或者没法获得能够补偿她的付出所需要的足够成功时,她心中
的不平衡和悔恨,很可能就会有形无形之中给你增加压力。
其二,如果你作为精英选择的是一个平常的妻子,她在你那个圈子里面很可能就不得不
面临很多难以言状的压力。于是乎,她就必须加倍努力去赶上你,成为可以和你们这些
精英打成一片的准精英,这种生活给她增加了许多有形无形的压力。为此付出获得一些
额外的投资回报,也是应该和必须的。
除了尽心尽力支持你做得更好外,很可能,她还会拿出吃奶的力气来给你们的孩子施加
压力,希望孩子能够为老妈争一口气,比那些成对的精英配偶的孩子做的
相关主题
一个曾经学土木的人谈谈浙大海归事件浙大事件update(转载)
浙大自杀海归涂博士的遗书,全文照录 (ZT TIANYA) (转载)浙大待遇还是不错的
Re: 清华得出面讨个说法吧学结构的海归工资
进入CivilEngineering版参与讨论
j***h
发帖数: 4412
41
海龟生存之道(6):“翁帆现象” 2009-10-30 汪翔
28岁的翁帆嫁给了82岁的杨振宁,这个整合的110岁姻缘,让一些人羡慕,让一些人不
平,也让一些人愤慨。
羡慕的人,感叹自己运气不佳,多少年的艰难跋涉,到头来还是艰难相伴。虽然能够嫁
个年龄相仿的男人,但是,那个男人能够给自己带来的,一个箩筐都装不满,更何况谈
自己潜力和理想的充分实现。
在我这个年纪,对于1979年时能够上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的当时16-17岁,长得还算不
差的小伙子,如果你再显露出来一点“才气”和“难以估量的潜力”,我相信,在当时
那个年代,即使你是来自偏远的农村“土小孩”,也会时不时的有热心人给你推荐一两
位家庭背景“不一般”的女孩子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那些供给是实实在在的
,而那时候的你我,又是属于一个“有价值”的潜力股,而且,这个潜力股还已经初具
雏形。事后的事实也证明,人们这么做所带来的投资回报,结果还不错,虽然中间也由
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出了几个类似于美国国际集团和花旗集团,甚至是雷曼和华盛顿互
惠银行之类的纰漏,但那毕竟是少数。只可惜,人生不能够像投资股票,可以适度的分
散风险
j***h
发帖数: 4412
42
叶檀:中国进入房产泡沫时代 2009年11月02日 观点地产网
房地产市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心腹之疾。中国实体经济尚未走向现代化,一只脚
已经跨入了资产泡沫时代。
房地产市场的节节上涨与实体经济税收的下降,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依赖
于土地财政。
城市地王频出,地方政府超额完成了年度土地拍卖收入计划。截至9月底,北京、
上海等城市土地出让金已超过前两年的全年水平。根据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数据,
2009年至今,北京共出让土地184宗,土地收入价款共计511.74亿元。而2008年共出让
土地148宗,土地收入价款共计 502.69 亿元。今年上半年,上海共推出商品房土地188
公顷,实现了242.65亿元的土地出让金,若下半年“井喷”式的土地供应以及地王频出
的局面得以延续的话,全年实现800亿以上的土地出让金的收益也是有可能的。
如北京等地土地收入已经占据地方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也就意味着,缺乏土地
收入,地方财政将不可维持,而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重走北京之路。无怪乎无论地方政
府怎么表态要抑制房价,购房者大都对之以冷眼。我曾经有幸看到一南一北两个小城市
的政府官员,在招商时
j***h
发帖数: 4412
43
当巨著合上时 我们才翻开 2009-11-02 人民日报
两位曾经改变世界的科学巨匠,心脏停止了跳动。“上学时不再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很
少有孩子戴近视眼镜,分数和名次也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李金华的期待
;就在贝老和钱老离世前一个多月,比贝时璋小74岁的浙江大学归国博士涂序新,选择
了离开。
两位曾经改变世界的科学巨匠,心脏停止了跳动。大雪消散时,他们将融入大地,
化为科学史、文化史、思想史上闪光的片段。这思想的烛光,将怎样照亮未来的人们?
而下一个贝时璋、钱学森又在哪里?
听到贝时璋和钱学森两位长者仙逝的消息时,正送孩子去上奥数班。
跟孩子说起这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她一脸茫然。也难怪,学奥数、参加华罗庚数
学竞赛的很多孩子,连华罗庚是谁都不知道,何况其他。
不只是孩子。跟学生家长聊起两位先生,对钱老有印象的还算不少,但说起贝时璋
,大多数人也都是眼神飘忽,表情茫然。
媒体倒是格外地热闹。从贝老“学问要看胜似我者,生活要看不如我者”的恬淡,
到钱老“我姓钱,但我不爱钱”的风骨;从贝老每天“4片复合维生素B、6片维生素C”
的养生秘诀,到钱老与蒋英珠联璧合的美满婚姻……边
j***h
发帖数: 4412
44
做个善良的人,也挺牛逼的! 2009-11-01 南方都市报
[e周]
这一周,对于网民来说,最振奋人心的事情当然是“钓鱼事件”的胜利。网友“彭
远文”写道:“到处都是陷阱,所以必须在通往善良的路上一路狂奔:希望自己离开这
个世界的时候,善心还没有被消磨殆尽。”他还引用了诗人沈浩波的一首《牛逼的事情
》:“突然发现/好多年来,我居然从未哭过/从未伤心过,从未怎么被感动过/我把这
一发现,告诉身边的朋友/张咪说:太可怕了/侯马说:你小子没心没肺/小崔说:你还
没长大/小尹说:没有眼泪,说明你身体有问题/我操,怎么回事/我把它当作一件牛逼
的事情,告诉他们/而他们,却觉得我已经傻逼得不可救药。”诗引完后,“彭远文”
来了一句点睛之笔———“如今,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也是一件牛逼的事情,虽然有人
却觉得我们已经傻逼得不可救药。”
很不幸!最近的湖北长江大学90后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情就成了这句话的悲情注解
。谁愿相信,就在大学生搭人梯救落水儿童时,一渔船停在附近,大学生多次跪求船主
施救遭拒,船主却称“活人不救,只捞尸体”?!对此,记者闾丘露薇在博客中写道:
“在这个社会上具有话语权的成年人,
j***h
发帖数: 4412
45
涂序新之死及其“史上最牛讣告” 2009/11/1 李建文
涂序新是谁?如果不是9月17日他从浙江大学的某栋楼上纵身一跃,恐怕不会有人
知道:他是一位年轻的海归、浙大“1311计划”引进的1000名学术骨干之一。在常人看
来,博士、海归、浙大、学术骨干,笼罩在涂序新身上的这些光环都无比令人艳羡。然
而,这位年轻帅气前途无量的小伙子,却在事业刚刚开始时,选择了这样的方式了结了
自己。
自杀都早已不是新闻了,但这个极端的个案却异常引人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涂序
新的精英身份令人为他的死倍感惋惜,另一方面,他死后公诸于世的那封遗书,揭开了
以浙大为代表的国内很多牛逼大学青年教师在表面光鲜之下令人唏嘘的残酷生存境遇。
据媒体报道,涂序新的死与9月的职称评定有关。因为评浙大曾经许诺的副教授无望,
涂序新在刚刚进入这所大学3个月零5天后(2009.6.12—2009.9.17),选择了跳楼,并
留下了遗书,称:“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
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
客观地讲,涂的死因,肯定不能完
j***h
发帖数: 4412
46
即使在浙大内部,对这种职称评审制度的抨击声也十分强烈。浙大建工学院的一名
讲师透露,浙大评教授、副教授职称每年都有名额摊到各个学院,一般评到的约占申报
数的一半,而评副教授比教授还难。如果大家条件都不错,就会抬高门槛,因为名额有
限,竞争非常激烈。在评审过程中还要过评审委员会的关,这里人为的因素就多了。
在涂的追悼会上,涂妻抱着女儿泣不成声,再过一天就是女儿的3岁生日,年幼的
女儿并不知晓眼前发生的一切。涂妻希望,亲友在女儿懂事之前,帮她为孩子编一个美
丽的谎言。在她不多的言语倾诉中,她指出丈夫发表的3篇SCI核心期刊文章,是任何人
都不能抹去的。
================================================
海归博士跳楼自杀留遗书称学术圈残酷无信 2009年11月04日 民主与法制时报
在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拿到博士学位并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涂序新,在今年6月
,作为浙江大学“1311工程” 引进的1000名学术骨干之一,回到国内。却在9月17日凌
晨,从浙大综合楼顶楼跳下身亡。其遗书中写道:“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
无情。”
□本报记者
j***h
发帖数: 4412
47
[教育写手]死亡是一种放弃
2009年11月05日 搜狐社区 飞骑引雕弓 [woaibaodai@sohu]
最近在网络上谈论最多的,就是浙江海归博士涂序新跳楼事件。从涂博士的遗书中我们
知道,他是因为“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
。。。”而选择跳楼的。
关于国内的学术圈我不想多加评论,那里早就已经不是过去的世外桃源了,不管是抄袭
门,又或者性贿赂门。丑闻一件接一件,学术圈给人的印象都像娱乐圈一样黑暗。可能
也正是这种黑暗让涂博士从失望到绝望,而后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这个尘世。
对于涂博士的死亡,我除了惋惜,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刚刚听到这条新闻的时候,
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涂博士的年迈的父母怎么办?辛辛苦苦养育的儿子,曾经是家里骄傲
的儿子,就这样以一种义无反顾的方式选择死亡,全然没有考虑到父母的心情。还有涂
博士的妻儿,年幼的孩子失去父亲,年轻的妈妈失去丈夫。未来的人生,她们需要怎样
去面对。我不知道涂博士在跳楼的刹那想的了什么?这个世界可能带给他很多失望和无
奈,但是涂博士可能忘了,同样作为儿子,父亲,丈夫,他还有很多未尽责任。作为儿
子他还没有尽到赡养的责任,作为父亲他
j***h
发帖数: 4412
48
今年6月才从美国芝加哥市返回中国的涂序新博士,从浙大综合楼顶楼跃下身亡后,浙
大不也发布了一篇最牛、最无耻的奇文讣告,宣布“涂序新老师于2009年9月17日凌晨2
点因病不幸坠楼去世,终年32岁”吗?
==============================================================
北大医院医死医学教授后为何敢骂街 2009年11月05日 大河网 宾语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研究所任研究员的北京大学医学教授熊卓为死了。
熊教授患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已经获得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她,因长期伏
案工作,有些腰疼,就到北大第一医院拍片之后发现腰椎出现轻度滑脱,医院骨科主任
李淳德诊断需要尽快手术,告诉她讲术后四天就可以下床,一下就可以恢复,没有问题。
但手术后第7天,年仅49岁的熊卓为教授就离开了人世。这位研究成果丰硕的北大
医学教授,可能从来不会想到,她的生命竟会在她生前从事研究和工作的地方给断送了。
对于熊卓为的死亡,北大第一医院的结论是,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
。而熊卓为丈夫王建国在病例记录上看到的却是,妻子的肋骨折断了,心脏
1 (共1页)
进入CivilEngineering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对比一下跳楼海归 vs 浙大长江学者的学术水平 (转载)浙大自杀海归涂博士的遗书,全文照录 (ZT TIANYA) (转载)
有人打算海归的吗?如何找国内的工作呢Re: 清华得出面讨个说法吧
天朝越来越NB了 (转载)浙大事件update(转载)
土木海归浙大待遇还是不错的
纪念浙大海归涂序新博士 (转载)学结构的海归工资
浙大32岁海归博士自杀 称国内学术圈残酷无情学交通的海归都能去哪啊
浙江大建筑工程学院海归跳楼自杀(ZT)搞土木的该怎么个海归法呢
一个曾经学土木的人谈谈浙大海归事件【想海归的请留意】东南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招聘信息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涂序话题: 海归话题: 博士话题: 浙大话题: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