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d*******r 发帖数: 3875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信区: Wisdom
标 题: 《五朵金花》中的五条原理 - 石铭孙则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7 01:21:38 2011, 美东)
关于《五朵金花》中的极值原理〔一〕
michaelphan的问题的确是我们书中较难理解的几个地方。只是限于我们自身的能
力而在书中没有表达得很清楚。
现在,我们再重新针对您的问题再做一个解释,不一定会让您满意,因我们的水平
也就那样了。
本文先谈极值原理。
一、《五朵金花》中提出了五条基本原理,我们之所以把它们定为公理(也可以说
是公设)并没有太多的理性理由,刚开始时纯粹是一种直觉的产物,对于这种直觉的来
源,我在《我的书与我的观点》一文中有初步的说明。阅读《藏山雷学》一书的读者可
能会以为我是很理性的人,其实这只是看到了我性格中的一个方面,而我在理性之外是
一种很“原始”的生存状态,我的意识总是喜欢在各种神话故事与神迹传说的的混沌状
态中倘佯(如果个别网友不理解神话与人的关系。我准备过几天写一点有关这方面的文
章,其内容主要是解剖一下中国人的神话、潜意识与文明上方面的互动作用),是它们
为我提供了生存中的美学原则,而五条原理只是在这种美学原则中诞生出来的。是故,
不可能对每一条原理的由来以及存在理由都做出非常理性的解说。
我把五条原理作为公理(你也可说是公设)提出,并不意味着我比大家对此会理解
得更多——我也许创造了它,但它却有了自己独立的生命。
二、五条原理中的极值原理,其实不是一条“外部原理”,而是一条“内部原理”
。因为其它几条原理都是针对“外在系统”作分析用的工具(例如,在《藏山雷学》中
,这个“外在系统”主要是指易学的象数系统)。极值原理是为了防止其余四条原理作
无限制的扩张。在正常情况下,极值原理是不会被运用的。
一般来讲,象数体系的各种元素及其元素的属性都有某种极限。当我们使用某种工
具放大各元素及其属性时,如果不附加一条内部原理来约束这些工具的使用极限,而由
于理论工具是一种抽象工具,它们不受约束就可能被无限外推,从而可能推导出极其荒
谬的结论。这种荒谬的例子在汗牛充栋的易学著作中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人入鲍
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了。
michaelphan应该注意到了《藏山雷学》中指出的这一现象,即,“五行”之中五
种相互作用显得过多,但四种相互作用又太少;在“八卦”之中,八种元素太多,而七
种元素又太少;在“出入互补”的基本根号矩形之中,五种太多,四种又太少。又如欧
氏几何中的“平行公理”正就是有这种有之则多无之则少的公理,许许多多数学家曾经
试图用其它公理来推导出平行公设,最终只是另外发现了非欧氏几何而已,平行公理永
远是不可被推导的。我们提出的五条基本原理也有此现象,五条原理太多,而四条原理
太少。也许大家能意识到:极值原理正是五条原理中的奇性区。它既类似于简单性原理
,又不同于简单性原理。既然此条原理位于奇性区,那么,它较难理解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不妨用几个实例来解说极值原理的存在,以及它与其它基本原理间的微妙关系:
1、在西方科学理论中,物质被不断地分裂,显而易见,这种分裂不可能是无限的
,必有其极限。极限在何处?而我们以为,一旦奇性出现之时,往往就是极值所限制之
处。
2、命理的发展史中,开始是两柱,后来发展到了四柱。能不能继续发展成五柱、
六柱乃至X柱?我们以为,由于我们的历法只有年月日时可以形成对称性结构,时下的
“刻”、“分”、“秒”缺乏相应对称单元,而违背对称原理的理论结构是不能成立的
,故命理推算结构的极限也就到此为止。
3,八卦体系的基本逻辑单元是三爻经卦,而后发展成六爻重卦体系,能否继续发
展为十二爻卦体系、二十四爻卦体系……我们以为,十二爻体系是其极值(我们在《藏
山雷学》就里建立了一种十二爻的“重雷局”),二十四爻以上的易学体系是不可能有
实用价值的。
4、为什么我们对杨雄的太玄经不以为然,就是我们以为:阴阳两种极性的区分本
身,因简单性原理的约束,它的极值就到此为止了。我们不可能想像还可以不断地发展
出四进制、五进制乃至X进制的新易学体系出来。
总而言之,极值原理的存在是不言而喻的,而如何运用极值原理则无一定之规,需
要依靠运用者的见地和灵感。
我们对极值原理的解说,暂时到此为止。我们还希望有兴趣的朋友针对我们的解说
作进一步的质疑,这样对我们双方的沟通和相互提高都会有所裨益。
另外,虽然西方科学体系的理论构建,也注重对称原理和简单性原理,但东西方对
于“对称”的理解是有区别的,对“简单性的理解也有不同的理解层次;东方体系中的
破缺原理,近似与西方的哥德尔不完备原理,但东西方对破缺的理解和处理也有各自的
不同。对这些问题,我们感觉予以清晰的解说是非常吃力的,待我们过一段时间再谈吧。
石铭孙则鸣于2001年1月03日21:21:07
关于《五朵金花》中的对称原理〔二〕
谈论东西方文化体系中有关“对称原理”之异同,课题似乎太大。我将准备举一个
科技史上的具体特例作为切入口,以作简单的比较分析。
东西方文明在早期发展史中都曾经历过炼丹术的兴盛时期。西方的炼丹术后来发展
成了近代科学以及现代科学。中国的科技史研究者在检讨自己的炼丹术时曾经指出:中
国炼丹术因不追求定量分析,故没有发现能量守恒定律与物质不灭定律。
我们现在都已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与物质不灭定律背后的数学基础就是对称原理,
但是,这些学者只看到了对称原理应用的一个侧面,却对另一个侧面视而不见。
西方人的对称原理往往是指空间平移的不变性,即一条定律必须在任何空间环境中
都能成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试验事实的可重复性。如果有一个事实以及它所被支撑的
理论在某一个地方不能成立,那么该事实的理论依据就可以被判定为“假”。
现有科学中依对称原理所陈述的事实与理论在“黑洞”中就难以成立,故而,现有
的科学所描绘的世界图景绝非真实的世界。
中国人的对称原理不是体现在空间之上,而是体现在时间之中,即时间关系的“同
步性”。以六爻卜筮为例,你在曾经某个卯日得财,那么,另一个卯月你的母亲必定生
肝病,还有一个卯年你曾经考不上大学……,这许多事件都在“财爻卯木克父母”的理
论框架的支撑下相互对称。这种现象我们曾在《藏山雷学》下册中就用大量卜筮事实予
以证明过,并称之为“联带效应”。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术数所研究的课题,几乎就是
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实践和论证中国人心目中的对称原理。此外,诸如中医子午流注针
灸法、内丹修炼中的“身内身外两重天地”的同步运动,中国农历中支配农事的节气的
推算,等等等等,都是中国所御轻就熟的对称原理的具体应用。
中西方早期的炼丹术都有把哲学、神学、巫风等思想综合在一起的倾向。比如,西
方炼丹术中的“硫黄”被象征成太阳、光明、精神、知识之源,而“盐”则象征月亮、
黑暗、非理性,且与硫黄相对立。两种元素的合成则必加上阴阳同体的“汞”,最后合
成“哲人石”,此“石”能点铁成金,使卑贱的物质变成贵重的物质。东方的炼丹术也
有类似论调,如我们也赋予铅、汞、硫以各种象征,认为合成的药能点化凡躯成仙躯,
这些都与西方惊人地相似。
东西方后期的炼丹术在不同文化气质的影响下,逐步分道扬镳了,一个向身外发展
,形成化学乃至于现代科学,其间的里程碑是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的突出表现,它标
志着西方自然科学对于对称原理的自觉运用时代的开始。另一个向身内发展,形成了中
国独特风貌的修炼学体系。内丹学的普及大致在清朝,因伍柳传丹法、闵小艮立派、黄
元吉讲学、陈撄宁办刊,丹法都已经开始清晰化、明确化、大众化了;内丹学在此期间
已经进入大众。有意思的是,这两种转向的时期大致也同步。门捷列夫生于1834年殁于
1907年,门捷列夫周期表成熟于1969年至1971年,相当于清朝中叶。而在中国同时代的
陈撄宁可以说是古典丹学向现代丹学转变的核心人物,陈撄宁生于1880年殁于1969年。
我们要注意的是,在西方科学理论中所说的对称,往往不单纯指几何图形的对称,
它还指某种作用量的不变性;某种物理现象发生了变化,当其中某种作用量等价不变或
协变等价不变,就被视为对称,尽管可能几乎看不到几何图形上的位移对称。
我们所说的东方“同步”对称原理,同样也并不单单指若干事物在同一时间之中“
同步运作”,还指某种在周期性的时域中同一步调发生某一同类型的事件。例如,若有
许多事物分别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时都发生一种“震类”事件,我们就可以认为这
许多不同事物在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不同事件是对称的,其中的不变量即为“卯”和“震
”。易学预测之所以能够有效,就建筑在这种对称性现象的存在上。
东方思维的特点是“内在性”与“心理性”,而西方思维的特点则是“外在性”与
“物理性”,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对称性原理的运用。这两种不同
的对称性,不仅仅体现在上面分析的内、外之分与空间、时间之别,甚至连几何图形的
对称方式的认识也有显著不同。
比如,西方的几何图形的对称,是相同的构形的位移,最常见的有平移对称,旋转
对称,镜象对称,例如一正方形旋转90°后就会出现自重合。而中国的对称是一种“对
偶”式对称,中国人最常见的阴与阳、黑与白、冷与暖的之类对称,如经典的太极图中
的黑白阴阳鱼的对称等等。这种对称完全是以人类的心理感受作为其对称的基础的,它
只出现在人类的意识世界之中。所以强调物理事实而排除心理感受的西方经典物理学家
们,认为这种以心理感受为基础的对称缺乏物理事实的支撑,根本不承认这也是对称性
的一种。
但是,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也有某些西方物理学家开始对东方式的对偶性对称引起
重视,并被称为“超越常规的对称操作”。这种对偶性对称的推广,是1930年由H·
Heesch首先提出来的。在50年代以后,前苏联晶体学家许勃尼科夫(A·V·Shubnikov
)对于包含黑白对称操作的对称群进行了系统的推导,为了纪念他的贡献,黑白空间群
被称为许勃尼科夫群;后来,又有某些超弦理论已经开始尝试引入“对偶”式对称。
在易学中对于这两种对称都有描述,西方式的位移对称被称为“相综”,而黑白对
偶式对称被称为相错。
显而易见,“对偶”式对称是“意识”的产物,而未来的物理学一旦引入“对偶”
性对称,今后就必然要处理人类的意识问题,无从逃避。
附:
“历时同步对称”、“共时同步对称”与“任运巧合”
时间中的同步对称有两种表现形式,我们可称之为“历时同步对称”和“共时同步
对称”,其中的“历时同步对称”是“共时同步对称”的一种推广。
我们在《关于“五朵金花”中的对称原理〔二〕》一文中所举的“财爻卯木克父母
”式的同步现象中,各同“类”事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里,属于“历时同步对称”;如
果是在同一时间内发生,就是“共时同步对称”,如大家最常说的“说曹操,曹操到”
者即是。
同步对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巧合现象,
“共时同步对称”比较直观,容易被大家觉察,而“历时同步对称”比较隐蔽,则
不容易被识别,因为这种对称关系必须借助理论才能发现,在中国,我们借助的往往是
易学理论。
事实上,卜筮之所以能够成功,是由于 “历时同步对称”、“共时同步对称”规
律同时共存而起作用的结果。我们在《藏山雷学》里对这种庞大的综合性的巧合现象称
之为“任运巧合”。
石铭孙则鸣于2001年1月03日21:22:23
关于《五朵金花》中的简单原理〔三〕
简单原理比较容易理解。我们运用此原理分析问题时,只要注意几个要点就可以了。
一、“简单”不是指定贫乏。“简单”到极限时,更不能借用“无”的思想来比喻
,因为“简单”的事物并不是“无”,而是“有”。这一点是学佛道思想的人首先应该
注意的。
二、简单到极限的事物是有其内部结构的,例如最简幻方——三阶幻方——洛书,
很显然,它是存在一种结构的。由此原则出发,即算是构造世界的最小粒子也会存在基
本结构。
三、简单原理是理论体系的一种特质,因为理论体系往往需要清晰的思想,而理论
体系的复杂性其实只是一个错觉。有的读者或写信给我们,或在网上指责我们的理论违
背“简易之道”,就是因为他们不懂理论的简单与复杂之间的关系;他们往往把“简单
”当成贫乏,而不知道我们的理论是相当“简单”的,甚至比某些“菜根谈”之类的语
言来写作易学著作更简单。
四、简单原理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在此原理下构造出来的系统,似乎总是同黄金
分割存在某种联系,其中深意,我们认为还须仔细研究,我们在书中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关于《五朵金花》中的破缺原理〔四〕
网友认为对于破缺原理的理解有些困难,由于不能面谈,我们却不知困难在何处。
也许网友感觉到此原理的出现有写突然。
破缺原理出现在形式系统之中,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我们中国人
过去不是总在强调“言不尽意”这一类的观点,其实形式系统中出现破缺只是“言不尽
意”的一种精确表达方式。任何形式系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犹如鱼网之于鱼,鱼网若无
破缺——网眼,任何鱼都捞不起来。
说到底,人类的经验体系都是现实系统,因为经验必发生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而时
空在本质上是与形式体系平行同构的,故人类的经验体系都会存在某个“破缺”,也就
是说,人类的经验总是难以归纳或察觉到某种关系、维度、变化以及事件。
很显然,人类依据经验建立的世界观——如逻辑实证主义(也可以说是证伪主义)
,它们肯定有问题。中国人吸收的科学,即实证思想必须慎重地安立好它在文化中的位
置,才能扬长避短。
西方的破缺原理大致可以表达为:“数论的所有一致的公理化形式系统都包含有不
可判定的命题。”即就是说,西方形式系统中,可证性总是比真理性弱。而中国人对形
式系统中的破缺的理解与此正好相反,在中国人的形式系统中并不缺乏完备性,只缺少
判别真理的唯一性标准。换言之,东方形式系统中,真理性总是比可证性弱。这好比天
干地支两两配合,从地支角度看,天干少两个,形成“空亡”;而从天干的角度看,地
支多两个,是“多余”,此中的“空亡”与“多余”是等价的。
石铭孙则鸣于2001年1月03日21:24:50
关于《五朵金花》中的中道原理〔五〕
中道原理似乎很容易理解,世俗之见往往把“不偏不过”当成中道原理的体现。可
是,这种见解恰恰是错误的——因为:中道原理必须在“偏极”之处体现才是真实的。
对于中道原理的理解与运用,佛道二家是各有着重点的。佛家喜用“遮诠法”,即
双重否定法;道家喜用“构造法”。此即双重肯定法。
佛家“遮诠法”不许任何一物有自性,所言之事或所言之物,只存在空性。这种方
法在运用中喜欢言“空”,不喜言“有”。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无法为初学者指出事物
的实相是何形象。
道家的“构造法”却不同,它喜欢言“有”,并把事物的实相构造出来。在佛教传
入之前的道家经典籍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言“空”的地方。
佛家认为道家说“有”是一种“断见”、“轮回见”。其实,这是没有深入理解所
导致的错误看法。道家所言之“有”,是指“两两相应”的“缘起之有”,非孤立无呼
应之“有”。并且,此“两两相应而缘起之有”产生于“规中”——即玄关一窍。
“遮诠法”只能破去“孤立无应之有”,并不能破去“两两相应之有”,因此世界
之本性既然是“空”,一切事相的隐现就不会有主宰,故此相既显,彼相亦能显,且一
象之中可同时显万象。
既然“此有”相应于“彼有”,故中道原理的运用只要由某一“偏极”处进入即可
,因为,如果世界的真实之相是“两两相应”的,那么,求得了“此有”也就同时求得
了“彼有”,一切只是自然而已,所谓“自然即中、使然则偏”是也!
石铭孙则鸣于2001年1月03日21:26:3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