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eseClassics版 - 明亡一症
相关主题
雍正才是清朝最强大的皇帝[转载] 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年表[转载] 中国酒文化
从“犬马”之喻看古代君臣关系[转载] 关于推背图
孝经白话注解Re: 熏香分男女吗?
unidentified_title注音与拼音
Re: 偶书法厉害的处Re: 我曾经写过一首类似盘涅的诗, 比郭沫若的好得多.
Re: 孟光倒底举的是啥桌子啊???Re: Chinese Characters 中国文字独一无二,不同意拼音化!
刚才有人说到余秋雨说到山西金融业(古代)屠苏酒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明朝话题: 人们话题: 社会话题: 道德话题: 朝代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4
发帖数: 787
1
大明朝就像一辆沿着下坡奔向悬崖的马车,所有的势能都指向一个万劫不复的终点。这些势能是此前的几个世纪积累起来的。它的最后一任驭手——崇祯皇帝竭尽心力的努力看起来更像一个苍白的手势,于事无补。相反,也许正是由于他的垂死挣扎,反而加速了这一进程。
大明朝的问题不在于遍地的水灾、旱灾、蝗灾,不在于四处蜂起的盗贼,也不在于几位奸臣或昏君。这些只是表象。在这一切的背后,支撑社会正常运转的精神支柱已经腐烂了。
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朝那样重视名教纲常。半文盲皇帝朱元璋,本质上是一个精明的、讲究实用的农民。他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又以他那典型的农民式灵感发明了八股文,发明了《大诰》,发明了《皇明祖训》。他的努力指向一个方向:把天下人的头脑装进儒教纲常的保险箱,让社会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条之下永远平稳运转。
儒教的价值,在明朝被张扬到了极致。孔子在明朝受到前所未有的尊崇,每个读书人都必须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每个乡村在朔望之日都必须集会听老人们宣讲圣道。这个朝代的读书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善于引经据典,这个朝代树起的贞节牌坊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每个年代,总有一批批大臣因为谏举皇帝不符祖训的行为,和皇帝据理力争较劲到底,被廷杖被流放被杀头,光荣地登上忠臣榜。
可是也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朝后期那样,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空前低落,人们的精神生命空前萎缩,社会陷入严重的道德危机之中。
名教纲常的道德约束作用,因为朱氏家族的透支使用而遭到严重损害。事实上,儒教的伦理规范有着天生的缺陷。它基于人性本善的虚妄假设,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压抑心中活泼的自然欲望,通过极大的自我克制,服从于僵硬的道德教条。它没有为人的自然本性中软弱的丑恶的一面留下弹性空间,不承认人的平庸和趋利避害的本能,缺乏对人的基本物质需要的尊重与关怀。它只有最高标准而没有最低标准。它也许能激起社会动荡时期的某种道德狂热,却不适宜作为普遍意义上的人性调节器。
在明朝以前,儒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软约束发挥作用,而在明朝,这种软约束越来越硬化,这就使这一伦理标准陷入了困境。由于操作上的难度,它实际上成了一种伪标准。人们有充分的智慧,来解决道德高压和自然欲望间的矛盾。他们一方面通过伪饰行为来装点门面,另一方面背地里则是心照不宣地沉沦在道德禁区里,享受矫枉过正的物质欲念的满足。道德价值的过分张扬,最终结果却是整个价值体系被削弱扭曲和人欲中卑劣丑恶一面大放纵大宣泄。
随便举几个例,便可以把上述论证落到实处。嘉隆以来,整个明朝陷入奢靡淫纵之中,上至公卿士人下至平民百姓,每个阶层都沉陷于自然人性的放纵之中。在民间,金粉气息充斥于大街小巷,狎妓征歌之风遍及每个角落,街道上公然出售淫具春画,色情文学成为民间文学的主流。在社会上层,这种风气更为炽盛。宪宗成化年间,内阁首辅万安因进献房中术而得到宠信,朝中执掌风宪谏诤的大臣,居然也争献媚药秘方。
有人说,明中后期是中国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阶段。这是一种善意的误解。明朝社会的晚期,人性的约束实际上固然已经废弛,但人们并没有公然宣称人的觉醒。人们生活在犯罪感中,虽然狂纵不羁,但是正统的社会价值依然是心中的认同。这只能导致人们精神的委顿,导致人们强烈的务实倾向,回避任何实质上的崇高。
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恐怕还是末代皇帝崇祯在诏书中亲说的:
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如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征收钱粮先要克扣),完正额又欲羡余(帝国规定之外又要私自征收)。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一有建设工程,就乘机中饱私囊)。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判案)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不给贿赂),则敲扑任意;囊橐既足,则奸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餍足,纵贪横于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清?计六奇撰《明季北略》卷十三)
不得不佩服这位末代皇帝的清醒、洞察力和勇气,还有不错的文笔。可惜仅仅描述症状无济于事,没有哪位名医能挽回大明朝的抽心一烂。
在三纲五常的覆盖之下,整个社会成了一盘散沙。由于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人格标准,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关系表象之下是人们之间的深刻不信任。人们因为对自己不抱信心,所以对他人也失去了信心。皇帝信不过大臣,上司信不过下属,朝中大臣信不过外面征伐的武将。一遇大事,廷议经常是经月不决,大家都怕承担责任,都说些模棱两可的话来敷衍。
即使是忠心自矢的人,也总笼罩在人们的怀疑目光之中。
l******a
发帖数: 2273
2
写的真好!
a******l
发帖数: 58
3
好文
z***u
发帖数: 1466
4
指桑骂槐呀。
好像写的是我现在的大清
m********8
发帖数: 7463
5
好在那里?明朝症结始于太祖高皇帝之滥杀。导致明朝皇室跟官僚阶层一直互相欺骗,
对立隔阂。
神马税收不上来之类的,都是症状,不是症结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写的真好!
s*********2
发帖数: 3
6
这是《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里的原文啊。楼主,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t***o
发帖数: 19256
7
呵呵
确实挺像
[在 zoubu (走两步) 的大作中提到:]
:指桑骂槐呀。
:好像写的是我现在的大清
:...........
A****s
发帖数: 932
8
文科生的思维。中国大部分朝代都是三百年而亡,所以王朝的灭亡是共性,通过分析某
一个王朝的特性是无法得出结论的。 中国历史共性是什么?帝制,集权。
g**f
发帖数: 38
9
楼主在射影本朝?
w********7
发帖数: 32
10
看来本朝还有个2百多年,加个导弹什么的还能延个100来年。放心了。
x*********3
发帖数: 1438
11
胡扯是显然的啊,对比清朝皇帝嫖妓得性病;三百年想找点问题出来还不容易,尤其是
末期。
w**2
发帖数: 724
12
汉族亡于儒家,早有定论。

点。这些势能是此前的几个世纪积累起来的。它的最后一任驭手——崇祯皇帝竭尽心力
的努力看起来更像一个苍白的手势,于事无补。相反,也许正是由于他的垂死挣扎,反
而加速了这一进程。
于几位奸臣或昏君。这些只是表象。在这一切的背后,支撑社会正常运转的精神支柱已
经腐烂了。
个精明的、讲究实用的农民。他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又以他那典型的农民式灵感发明
了八股文,发明了《大诰》,发明了《皇明祖训》。他的努力指向一个方向:把天下人
的头脑装进儒教纲常的保险箱,让社会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条之下永远平稳运转。
书人都必须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每个乡村在朔望之日都必须集会听老人们宣讲圣道。这
个朝代的读书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善于引经据典,这个朝代树起的贞节牌坊比
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每个年代,总有一批批大臣因为谏举皇帝不符祖训的行为,和皇
帝据理力争较劲到底,被廷杖被流放被杀头,光荣地登上忠臣榜。
的精神生命空前萎缩,社会陷入严重的道德危机之中。
儒教的伦理规范有着天生的缺陷。它基于人性本善的虚妄假设,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压抑
心中活泼的自然欲望,通过极大的自我克制,服从于僵硬的道德教条。它没有为人的自
然本性中软弱的丑恶的一面留下弹性空间,不承认人的平庸和趋利避害的本能,缺乏对
人的基本物质需要的尊重与关怀。它只有最高标准而没有最低标准。它也许能激起社会
动荡时期的某种道德狂热,却不适宜作为普遍意义上的人性调节器。
来越硬化,这就使这一伦理标准陷入了困境。由于操作上的难度,它实际上成了一种伪
标准。人们有充分的智慧,来解决道德高压和自然欲望间的矛盾。他们一方面通过伪饰
行为来装点门面,另一方面背地里则是心照不宣地沉沦在道德禁区里,享受矫枉过正的
物质欲念的满足。道德价值的过分张扬,最终结果却是整个价值体系被削弱扭曲和人欲
中卑劣丑恶一面大放纵大宣泄。
之中,上至公卿士人下至平民百姓,每个阶层都沉陷于自然人性的放纵之中。在民间,
金粉气息充斥于大街小巷,狎妓征歌之风遍及每个角落,街道上公然出售淫具春画,色
情文学成为民间文学的主流。在社会上层,这种风气更为炽盛。宪宗成化年间,内阁首
辅万安因进献房中术而得到宠信,朝中执掌风宪谏诤的大臣,居然也争献媚药秘方。
社会的晚期,人性的约束实际上固然已经废弛,但人们并没有公然宣称人的觉醒。人们
生活在犯罪感中,虽然狂纵不羁,但是正统的社会价值依然是心中的认同。这只能导致
人们精神的委顿,导致人们强烈的务实倾向,回避任何实质上的崇高。

【在 S********4 的大作中提到】
: 大明朝就像一辆沿着下坡奔向悬崖的马车,所有的势能都指向一个万劫不复的终点。这些势能是此前的几个世纪积累起来的。它的最后一任驭手——崇祯皇帝竭尽心力的努力看起来更像一个苍白的手势,于事无补。相反,也许正是由于他的垂死挣扎,反而加速了这一进程。
: 大明朝的问题不在于遍地的水灾、旱灾、蝗灾,不在于四处蜂起的盗贼,也不在于几位奸臣或昏君。这些只是表象。在这一切的背后,支撑社会正常运转的精神支柱已经腐烂了。
: 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朝那样重视名教纲常。半文盲皇帝朱元璋,本质上是一个精明的、讲究实用的农民。他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又以他那典型的农民式灵感发明了八股文,发明了《大诰》,发明了《皇明祖训》。他的努力指向一个方向:把天下人的头脑装进儒教纲常的保险箱,让社会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条之下永远平稳运转。
: 儒教的价值,在明朝被张扬到了极致。孔子在明朝受到前所未有的尊崇,每个读书人都必须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每个乡村在朔望之日都必须集会听老人们宣讲圣道。这个朝代的读书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善于引经据典,这个朝代树起的贞节牌坊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每个年代,总有一批批大臣因为谏举皇帝不符祖训的行为,和皇帝据理力争较劲到底,被廷杖被流放被杀头,光荣地登上忠臣榜。
: 可是也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朝后期那样,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空前低落,人们的精神生命空前萎缩,社会陷入严重的道德危机之中。
: 名教纲常的道德约束作用,因为朱氏家族的透支使用而遭到严重损害。事实上,儒教的伦理规范有着天生的缺陷。它基于人性本善的虚妄假设,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压抑心中活泼的自然欲望,通过极大的自我克制,服从于僵硬的道德教条。它没有为人的自然本性中软弱的丑恶的一面留下弹性空间,不承认人的平庸和趋利避害的本能,缺乏对人的基本物质需要的尊重与关怀。它只有最高标准而没有最低标准。它也许能激起社会动荡时期的某种道德狂热,却不适宜作为普遍意义上的人性调节器。
: 在明朝以前,儒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软约束发挥作用,而在明朝,这种软约束越来越硬化,这就使这一伦理标准陷入了困境。由于操作上的难度,它实际上成了一种伪标准。人们有充分的智慧,来解决道德高压和自然欲望间的矛盾。他们一方面通过伪饰行为来装点门面,另一方面背地里则是心照不宣地沉沦在道德禁区里,享受矫枉过正的物质欲念的满足。道德价值的过分张扬,最终结果却是整个价值体系被削弱扭曲和人欲中卑劣丑恶一面大放纵大宣泄。
: 随便举几个例,便可以把上述论证落到实处。嘉隆以来,整个明朝陷入奢靡淫纵之中,上至公卿士人下至平民百姓,每个阶层都沉陷于自然人性的放纵之中。在民间,金粉气息充斥于大街小巷,狎妓征歌之风遍及每个角落,街道上公然出售淫具春画,色情文学成为民间文学的主流。在社会上层,这种风气更为炽盛。宪宗成化年间,内阁首辅万安因进献房中术而得到宠信,朝中执掌风宪谏诤的大臣,居然也争献媚药秘方。
: 有人说,明中后期是中国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阶段。这是一种善意的误解。明朝社会的晚期,人性的约束实际上固然已经废弛,但人们并没有公然宣称人的觉醒。人们生活在犯罪感中,虽然狂纵不羁,但是正统的社会价值依然是心中的认同。这只能导致人们精神的委顿,导致人们强烈的务实倾向,回避任何实质上的崇高。
: 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恐怕还是末代皇帝崇祯在诏书中亲说的:

1 (共1页)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屠苏酒unidentified_title
[转载] 多余的话。Re: 偶书法厉害的处
儒家的精髓Re: 功利的中国古典文化Re: 孟光倒底举的是啥桌子啊???
大学章句(1)刚才有人说到余秋雨说到山西金融业(古代)
雍正才是清朝最强大的皇帝[转载] 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年表[转载] 中国酒文化
从“犬马”之喻看古代君臣关系[转载] 关于推背图
孝经白话注解Re: 熏香分男女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明朝话题: 人们话题: 社会话题: 道德话题: 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