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g 发帖数: 9656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PKU
标 题: 北大前副教授:六十年文学文献一片空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3 01:41:32 2010, 美东)
作者:焦国标
因编本期《黑五类忆旧》,浏览到陈思和教授的《六十年文学话土改》一文。该文有句
话引起我许多联想。这句话是:“在1949年为起点的当代文学史上,几乎没有人为此(
土改)写出激动人心的文学作品。六十年的大陆当代文学史上几乎没有产生过土改题材
的杰作。”
我的联想之一是,大陆六十年当代文学史上,“几乎没有人为此写出激动人心的文学作
品”的“此”这个代词,实在上不止可以代土改,也可以代这六十年里的一切重大历史
题材。土改题材固无杰作,镇反、反右、大跃进、大饥荒、文革、六四、法轮功、拆迁
、野蛮计生这些题材又如何呢?有杰作吗?同样没有。
联想之二是,不止是文学领域“没有产生过土改题材的杰作”,史学领域有吗?同样没
有。中国每一所文科大学和综合类大学都有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省市区社科院
里都有历史所,那里的历史学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多如海沙”,可是以土改
为题材的历史杰作又有几部呢?不止以土改为题材的,以镇反、反右、大跃进、大饥荒
、文革、六四、法轮功大迫害、野蛮拆迁、野蛮计划生育为题材的历史学著作又如何呢
?不也同样影子也不见吗?
联想之三是,学者要研究文献,更要制造文献。中国是文献大国,所谓学者就是在文献
里找食儿的人。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学者不仅要在文献里找食儿,还应该,或者更应
该,制造文献食粮。你研究的文献都是祖先造的,你也应该制造文献,留给后人当矿藏
,让他们从中寻宝找食儿。
职是之故,大学里的教授副教授们,研究所的研究员副研究员们,不要单单吃文献,也
要花一些精力把身边脚下的资料想办法保存起来,供后来的同行享用。如今是硕导、博
导满街走,可是迄今我没听说哪个硕导、博导组织自己的研究生编纂土改、镇反、反右
、大跃进、大饥荒、文革、六四、法轮功、拆迁、计划生育等等当代最重大题材的文献。
联想之四是,当代中国学者分两大类,一是书斋文献学者,一是御用歌德学者。这两类
学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眼睛都是朝上、朝虚,下层民众不入其目。前者的人格理想是
传统的士大夫,后者的人格理想是政府官员。士大夫不考虑小民生活,他们考虑的不是
四书五经就是宫廷政治,都是大话语。胡适、鲁迅、陈独秀不谈四书五经宫廷政治了,
换成谈民主谈自由谈国民性谈朋友谈文坛对头谈军阀政客了,仍然一如旧士大夫,作品
里几乎不见下层人的灾难。
因而我建议硕导、博导们组织自己的研究生,搞搞土改、镇反、反右、大跃进、大饥荒
、文革、六四、法轮功、大拆迁、计划生育等当代重大题材的文献编纂工作。网上就有
很多零散的资料,让学生分门别类做做收集整理编辑的工作,丰富一下文献宝库,也是
挺有意义的研究项目。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副教授 焦国标 | m********y 发帖数: 21909 | | m**w 发帖数: 76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