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J*V 发帖数: 3150 | 1 贸易逆差,是“银皮书”里一个很刺眼的关键词。加入WTO以后,中国电影票房的贸
易逆差出现在2010年,这一年,电影出口收入开始低于电影进口支出, 说明国内对进
口电影的需求开始超越本土电影的出口;2011年,贸易逆差更是扩大到40.6亿元人民币
,其中表现最为严重的是中美电影贸易逆差。
10年前,张艺谋的《英雄》在北美获得5800万美元票房,成为继《卧虎藏龙》(北
美票房1.2亿美元)之后海外票房第二高的中国电影,曾被评价为“中国最成功的一次
文化出口”。而华语电影在北美的销售和票房连年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几年前《头文
字D》能在海外卖几百万美元,后来《投名状》卖100万美元都困难,而《刀见笑》更以
5万美元创下华语电影北美发行的票房新低。
“银皮书”中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一点也
不了解”,32.3%的英语观众“完全没有看过中国电影”,选择中国电影作为了解中国
文化主要渠道的外国观众比例仅为25.9%。让很多电影人担忧的是,在接受调查的人群
中,不少人对中国电影仍停留在“功夫片”的印象中,除了李小龙、成龙、李安、张艺
谋外,中国演员和导演在海外认知度不高。
“‘功夫’只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小方面,但在海外观众眼中却代表了中国。”黄
会林说,功夫片在海外市场多年来长盛不衰,恰恰从侧面显示出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上
的弱势,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意识不强,投入不够,缺乏成熟的海外营
销网络。
就中国电影“走出去”而言,“银皮书”指出,2011年共有295部次影片参加了28
个国家和地区的82个电影节,55部次影片在18个电影节上获得82个奖项。虽然获奖众多
,但带来的实际效应却很有限。
“中国电影影响力保持上升趋势。但宣传不是参加几个电影节这么简单,需要一个
长期持续的宣传计划。”华夏电影发行公司董事长谷国庆说,中国电影的产业化正处于
起步与摸索阶段,在国际化宣传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美国片商的三分之一经费用于宣
传发行,而国内现在通常只有二十分之一,在宣传观念上相去甚远。
十几年过去,尽管中国电影人已经在海外扬眉吐气,而相当数量的国产影片到海外
举办的推广活动面对的仍然是国内媒体,之所以要在海外造出点声音,完全是为了提高
国内宣传的传播力度。没有考虑到国际传播,又如何让影片获得海外买家的关注呢?
“近日美国大片进口配额的增加引起了社会关注,在更多外国电影走进来的同时,
对中国电影海外生存的思考十分迫切。”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表示。
对此,黄会林也感到时间紧迫。在她看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
电影在世界文化市场上仅占4%的份额,经济奇迹与文化贫瘠形成非对称性困局。中国电
影要破解这一困局,一方面电影艺术工作者要从中国文化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要加强
包装、宣传与营销的跨区域合作。
这次调查令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外国观众没有看中国电影的原因中,选择“没机
会看”的最多。在所有受访者中,63.7%的人认为中国电影在“宣传发行”上需要改进
,其次是“叙事方式”的改进。
近年来,虽然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可以观看到中国电影,但由于发行宣传等问题,很
多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比较陌生,或许,拥有了自己的全球发行网络,占领海外市场才
不是奢谈。
而眼下更重要的,当然还是影片的质量。有学者认为,中国电影这几年特色的渐次
下降与海外输出的渐次下降恰好形成一组平行线,中国电影特色越来越不明显,而平庸
的模仿之作充斥着市场。欲开疆,先守土,中国电影要想实现“走出去”,最为关键的
,或许是先收回拳头,做强自我。(本报记者 吴晓东) | J*V 发帖数: 3150 | 2 贸易逆差,是“银皮书”里一个很刺眼的关键词。加入WTO以后,中国电影票房的贸
易逆差出现在2010年,这一年,电影出口收入开始低于电影进口支出, 说明国内对进
口电影的需求开始超越本土电影的出口;2011年,贸易逆差更是扩大到40.6亿元人民币
,其中表现最为严重的是中美电影贸易逆差。
10年前,张艺谋的《英雄》在北美获得5800万美元票房,成为继《卧虎藏龙》(北
美票房1.2亿美元)之后海外票房第二高的中国电影,曾被评价为“中国最成功的一次
文化出口”。而华语电影在北美的销售和票房连年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几年前《头文
字D》能在海外卖几百万美元,后来《投名状》卖100万美元都困难,而《刀见笑》更以
5万美元创下华语电影北美发行的票房新低。
“银皮书”中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一点也
不了解”,32.3%的英语观众“完全没有看过中国电影”,选择中国电影作为了解中国
文化主要渠道的外国观众比例仅为25.9%。让很多电影人担忧的是,在接受调查的人群
中,不少人对中国电影仍停留在“功夫片”的印象中,除了李小龙、成龙、李安、张艺
谋外,中国演员和导演在海外认知度不高。
“‘功夫’只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小方面,但在海外观众眼中却代表了中国。”黄
会林说,功夫片在海外市场多年来长盛不衰,恰恰从侧面显示出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上
的弱势,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意识不强,投入不够,缺乏成熟的海外营
销网络。
就中国电影“走出去”而言,“银皮书”指出,2011年共有295部次影片参加了28
个国家和地区的82个电影节,55部次影片在18个电影节上获得82个奖项。虽然获奖众多
,但带来的实际效应却很有限。
“中国电影影响力保持上升趋势。但宣传不是参加几个电影节这么简单,需要一个
长期持续的宣传计划。”华夏电影发行公司董事长谷国庆说,中国电影的产业化正处于
起步与摸索阶段,在国际化宣传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美国片商的三分之一经费用于宣
传发行,而国内现在通常只有二十分之一,在宣传观念上相去甚远。
十几年过去,尽管中国电影人已经在海外扬眉吐气,而相当数量的国产影片到海外
举办的推广活动面对的仍然是国内媒体,之所以要在海外造出点声音,完全是为了提高
国内宣传的传播力度。没有考虑到国际传播,又如何让影片获得海外买家的关注呢?
“近日美国大片进口配额的增加引起了社会关注,在更多外国电影走进来的同时,
对中国电影海外生存的思考十分迫切。”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表示。
对此,黄会林也感到时间紧迫。在她看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
电影在世界文化市场上仅占4%的份额,经济奇迹与文化贫瘠形成非对称性困局。中国电
影要破解这一困局,一方面电影艺术工作者要从中国文化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要加强
包装、宣传与营销的跨区域合作。
这次调查令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外国观众没有看中国电影的原因中,选择“没机
会看”的最多。在所有受访者中,63.7%的人认为中国电影在“宣传发行”上需要改进
,其次是“叙事方式”的改进。
近年来,虽然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可以观看到中国电影,但由于发行宣传等问题,很
多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比较陌生,或许,拥有了自己的全球发行网络,占领海外市场才
不是奢谈。
而眼下更重要的,当然还是影片的质量。有学者认为,中国电影这几年特色的渐次
下降与海外输出的渐次下降恰好形成一组平行线,中国电影特色越来越不明显,而平庸
的模仿之作充斥着市场。欲开疆,先守土,中国电影要想实现“走出去”,最为关键的
,或许是先收回拳头,做强自我。(本报记者 吴晓东) | b********s 发帖数: 1118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