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防震棚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
B**T
发帖数: 253
1
来自主题: Travel版 - 中秋征文 -- 但愿人长久
早年国内批判“崇洋媚外”的意识形态,经典的反面教材是“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 据说由老牌留美海归胡适博士原创的“美国的月亮又大又圆”衍生而来。
后来亲眼目睹一轮斗大的金黄皓月,在德州“锅柄”(Panhandle)幽蓝的夜空中冉冉
升起,当时心情,又怎一句惊艳了得!
但孤零一人独立秋风,举头望月良久, 低头却连个对影都没有,顿时思想起伏,怀乡念
亲人之心油然而生,不再纠结月是他乡明。
记忆中儿时最丰盛最戏剧性的中秋节,当数龙年一九七六,在那个多事之秋。
老爸请了一位同行,《南方日报》记者黄生来过节。
老妈在宿舍门前的棕榈树椰子树下摆了几张凳子,款待客人县委食堂制造,限量供应凭
票领取的月饼,还有私家甜品芋头糖水以及沙田柚。
那夜月色朦胧,虫唧蛙鸣的甚为热闹. 我赖在一旁努力想听懂大人的对话,过了许多时
辰仍不肯去睡觉,直到人家说起七月二十八日的河北唐山大地震。
黄生爆料说他的医生太太随队前往灾区救死扶伤,颇目睹了些哀鸿遍野,尸臭弥漫的惨
状.我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了如此之重,才灰溜溜地跟着老妈跑去防震棚蒙头大睡。
不记得晚上是否做了恶梦,不过第二天(九月九日)就传来了毛主席的噩耗。
w*****m
发帖数: 20421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谈谈冯小刚的《1942》
最近看一些访谈节目谈起冯小刚,大家都提到1942,我就去看了一下,
这个电影拍得真好,第一,比较真,那棉袄棉裤,还有防震棚的窝棚,
立马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的生活,虽然时间距1942很远,但是还是有感觉的,
炸弹下来,炸得血肉横飞,断腿的在流血,比较接近真实的场面。上千万人
去逃荒的场面,实在是震撼啊。第二,没有过分的渲染,故事基本是平铺直叙,
没有凄惨的音乐什么鼓乐的渲染,流于平淡,跟接近真实,DRAMA虽然能煽情,
但饿死三百万的真实,不需要其它的渲染烘托。第三,还原历史,没有
添油加醋,歪曲历史,也没有政治服务的意思。蒋介石由陈道明出演,确实
有领袖气质,没有丑化,也没有歌颂。
电影成功地再现当年河南大饥荒,上千万去逃荒的场面。这个电影好像没拿到
什么大奖,好像有一个国际电影节的什么奖,可能是友情奖了。很难得奖的原因,
一,国际上普遍对悲惨事件不感冒,格调不高,很NEGATIVE,看完之后DEPRESSED了
二,好莱坞的艺术家都是温室里长起来的花朵,见不得那种血肉横飞,热血喷涌的场面
三,中国人遭的罪,只有中国人自己能体会得到,外国人对中国的事可能觉得不可理解
四,为了迎合国际口味...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
我昨天发了耿庆国的统计帖,被站务删了。我去恢复了,其中的统计数据是:
“1956到1971年全国46个符合耿庆国标准的大旱区(面积大于二十五点二万平方公里),
其中三十九个在发生特旱一到三年半时间发生六级以上地震至少一次。比例是百分之八
十四点八。百分之十五点二大旱区没有发生。
1470到1974五百零五年华北气象资料统计。华北及渤海地区大旱后一到三年发生强震(
六级以上)的比例是百分之八十,不发生比率是百分之二十。”
他没有去除不合理论的20%的数据。这人从1970年受周恩来接见,和那一代的老地震学
者一样搞了一辈子地震,念念不忘周恩来的嘱托:“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
可以预防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唐山地震后没有预报的梅世
蓉升职,他这样提出预报的人反而被排挤和调离。退休后没经费没学生没实测资料,还
用退休工资做研究,预报汶川地震。真不是拍脑袋的恍然大悟党。
当时他和汪成民的预测是“唐山、滦县一带存在较突出的异常,近期(7月22日至8月5
日)可能发生5-6级地震”。这已经是非常准确的短临预报了。
发布预报很有用。我刚发了个青龙县因为预报防震而无人震死的...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12752
4
没有唐山悲剧,怎会有以后重视抗震教育?
事后诸葛亮人人都会说,当时判断什么可能什么不可能没这么简单。抗震教育好做,但
具体措施呢?半夜里发生的强震本来就难防,难道要整个华北都出去住防震棚几个月?
何况拿30年前的政府成熟程度来说事有意义吗?
wh
发帖数: 141625
5
昨天说了2009年纪录片《掩埋》聚焦的关于唐山大地震预测预报的争议: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2092429.html
《掩埋》还用大量篇幅报导了唐山大地震中的所谓青龙奇迹,就是河北青龙县在得知震
情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全县47万人无一人因地震直接死亡(一人心脏病突发病亡)。
纪录片采访了当时把震情报告带回县里的县科委人员王春青、拍板防震的县委书记冉广
岐,拍摄了当时的会议记录、防震现场照片等。唐山24万人死亡,对比青龙之无一人震
亡,这个结果的确令人动容。
王春青当时22岁,刚从师范毕业一年,在科委负责地震工作,1976年7月14-19日作为青
龙县代表,去唐山参加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当时地震局那位主张华北近
期有大震的汪成民向副局长查志远强烈要求发言报警,查志远因为证据不足而没有同意
,只让他利用会议晚上的休息时间自己组织座谈,让代表们自愿参加,并强调不能代表
地震局。汪成民就在17、18日两个晚上搞了座谈会,报告“目前唐山、滦县一带存在较
突出的异常,近期(7月22日至8月5日)可能发生5-6级地震,下半...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电影】唐山大地震之二:青龙县无人震亡的奇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6 17:23:49 2017, 美东)
昨天说了2009年纪录片《掩埋》聚焦的关于唐山大地震预测预报的争议: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2092429.html
《掩埋》还用大量篇幅报导了唐山大地震中的所谓青龙奇迹,就是河北青龙县在得知震
情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全县47万人无一人因地震直接死亡(一人心脏病突发病亡)。
纪录片采访了当时把震情报告带回县里的县科委人员王春青、拍板防震的县委书记冉广
岐,拍摄了当时的会议记录、防震现场照片等。唐山24万人死亡,对比青龙之无一人震
亡,这个结果的确令人动容。
王春青当时22岁,刚从师范毕业一年,在科委负责地震工作,1976年7月14-19日作为青
龙县代表,去唐山参加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当时地震局那位主张华北近
期有大震的汪成民向副局长查志远强烈要求...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9999
7
以我家的情况应该是2倍不止,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山区三线厂子弟中学工作,84年的
时候全家挤在20多平米的平房里(也叫防震棚),自己在平房外面靠捡来的砖头盖了厨
房,家里有一台12寸黑白电视,一辆永久自行车,没有冰箱,没有洗衣机,没有微波炉
,冬天大部分时间吃咸菜或冬储大白菜,一周能吃次肉算不错了,冬天取暖靠在屋里生
炉子,睡觉盖2床被子,早上起来身上压的酸疼,大部分时候一周去下饺子一样的公共
澡堂洗一次澡。现在老两口退休,退休金每月大概5000左右(刚开始只有3000多,后来
慢慢涨上去了),子女出钱在附近省会城市买了个近200平米的房子,3个卧室2个半厕
所,家里三台电视,其中两台lcd,冰箱微波炉洗衣机热水器暖气空调一应俱全,吃饭
主要吃素因为都不愿意吃肉了。唯一不如84年的是家里只有巴掌大的一个小院,种菜远
没有当年方便。以占有的物质资源来看从84年到现在提高的应该快有5-10倍了吧。我家
就是普通人,跟特权阶层八辈子沾不着边。
W*******s
发帖数: 18705
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60大树进来看看,感慨否?
ZZ
谨此献给1960—1969年出生的人
生于60年代
一批横跨40岁到49岁的人;
一批有点高傲有点自卑的人;
一批有过崇高理想的人;
一批喜欢怀旧的人;
一批开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于60年代,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批过六一节,必须统一穿着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批玩弹弓铁环玻璃珠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
血病的人;
是最后一批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人;
是最后一批相信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
生于60年代,我们感受了70年代的那种英雄理想主义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于60年代,我们包容了70年代的个性追求,却并不喧哗;
生于60年代,我们全程经历了始于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是理想兼顾现实的一代,也将
会是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代;
生于60年代,我们见证了许多:
台湾校园歌曲来了:邓丽君小虎队王杰郑智化,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耳熟能详;
香港电影来了:四大天王成龙周润发,一个个血胆英雄成为偶像;
霹雳舞来了喇叭裤来了;
世界改变着我们,把我们从少年...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42
9
来自主题: Banquet版 - 往事(2)
打那以后的一段时间比较收敛点儿.老爸那时虽然不打我,可本能里还是比较
害怕他.于是更多时间从事一些比较温和点儿的游戏,例如捉迷藏什么的.当时大院
里还没有禁止养鸡,另外还有些当年搭的简陋的防震棚,还有就是家家都挖的用来
冬天储存大白菜的地窖...这些都是极好的掩蔽地点.有时,实在是藏得太隐蔽了,
以至于外面的小朋友都换了好几轮儿了,我还在我的掩体里面大气都不敢出呢..
记得最出色也是最玩赖的一次,是自己跑回家吃了个西红柿,然后又下来跟他们一
起玩...
当时还不会打扑克,天一黑下来,捉迷藏也玩不了了,于是几个人堆一起开始
讲故事.当时能有什么故事好讲呢,无非是些从大人那里听来的..或者是自己编
的现在是再也编不出来的,只有小孩子才懂的东西.讲故事也是我当时为数不多
的可以炫耀的事情,每次我一开讲,听得小孩都特认真,而且那时就学会了故弄
玄虚,每次留个尾巴,好明天继续....
W*******t
发帖数: 317
10
这是什么?防震棚?
g******4
发帖数: 6339
11
谨此献给1960—1969年出生的人[转文]

生于60年代
一批横跨40岁到49岁的人;
一批有点高傲有点自卑的人;
一批有过崇高理想的人;
一批喜欢怀旧的人;
一批开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于60年代,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批过六一节,必须统一穿着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批玩弹弓铁环玻璃珠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
血病的人;
是最后一批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人;
是最后一批相信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

生于60年代,我们感受了70年代的那种英雄理想主义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于60年代,我们包容了70年代的个性追求,却并不喧哗;
生于60年代,我们全程经历了始于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是理想兼顾现实的一代,也将
会是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代;

生于60年代,我们见证了许多:
台湾校园歌曲来了:邓丽君小虎队王杰郑智化,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耳熟能详;
香港电影来了:四大天王成龙周润发,一个个血胆英雄成为偶像;
霹雳舞来了喇叭裤来了;
世界改变着...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12
谨此献给1960—1969年出生的人[转文]

生于60年代
一批横跨40岁到49岁的人;
一批有点高傲有点自卑的人;
一批有过崇高理想的人;
一批喜欢怀旧的人;
一批开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于60年代,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批过六一节,必须统一穿着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批玩弹弓铁环玻璃珠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
血病的人;
是最后一批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人;
是最后一批相信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

生于60年代,我们感受了70年代的那种英雄理想主义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于60年代,我们包容了70年代的个性追求,却并不喧哗;
生于60年代,我们全程经历了始于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是理想兼顾现实的一代,也将
会是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代;

生于60年代,我们见证了许多:
台湾校园歌曲来了:邓丽君小虎队王杰郑智化,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耳熟能详;
香港电影来了:四大天王成龙周润发,一个个血胆英雄成为偶像;
霹雳舞来了喇叭裤来了;
世界改变着...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23
13
来自主题: Prose版 - 给天堂里的姥姥
我从记事起就叫她姥姥,以致于竟想不起她的名字,只隐约记得她是姓杨。姥姥是河北小
范人,嫁了姥爷后,辗转到了东北,在本溪安家。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人们都
纷纷从楼房里搬出来,住进了防震棚。父母因此送我去了东北老家。许是因为太小,我对
那时的经历几乎没用了任何的记忆。只是后来听长辈们提起,因为姥姥每天喂饭,我总能
吃得圆鼓鼓的,便得了个“山东大鸡仔儿” 的绰号。据说源于山东某地因肥胖而闻名的
鸡仔。至今,我总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姥姥手捧饭碗,不厌其烦,哄我吃饭的画面。
在我5岁那年,因为父亲坚持让我早入学,再次送我到了东北老家。那时我姨的两个孩子
,大我一岁的表姐和小我一岁的表弟也都托在姥姥家看顾。现在想来,姥姥,姥爷除了上
班,还要照顾3个孩子,实在是很不容易的。而当时,我的心中是没用半分感激之情的,
只觉得一切都是想当然。姥姥是家里的管家,凡我们遇到有东西找不到,或有任何需要,
唯一要做的只有大喊一声“姥儿” 。而姥姥无论在哪,只要听到我们的呼唤,必然先长
长的应一声“唉” ,然后应声而到。颇有一段时间,“姥儿” 于我便象“芝麻开门”
一样的咒语,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
姥姥念
s*****g
发帖数: 7857
14
http://bbs.wenxuecity.com/finance/3011067.html
生于60年代
一批横跨40岁到49岁的人;
一批有点高傲有点自卑的人;
一批有过崇高理想的人;
一批喜欢怀旧的人;
一批开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于60年代,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批过六一节,必须统一穿着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批玩弹弓铁环玻璃珠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
血病的人;
是最后一批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人;
是最后一批相信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
生于60年代,我们感受了70年代的那种英雄理想主义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于60年代,我们包容了70年代的个性追求,却并不喧哗;
生于60年代,我们全程经历了始于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是理想兼顾现实的一代,也将
会是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代;

生于60年代,我们见证了许多:
台湾校园歌曲来了:邓丽君小虎队王杰郑智化,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耳熟能详;
香港电影来了:四大天王成龙周润发,一个个血胆英雄成为偶...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3763
15
来自主题: PKU版 - 中秋快了
最早的记忆,可能还是当年唐山大地震(那个也太早了点,才一岁啊。估计是什么别的
地震),俺睡防震棚的记忆。
以后基本就是清空的了,偶尔有个片段啥的,也不知道是梦还是真,直到小学二年级,
转学以后。基本可以连续了。其实也是因为环境变化不大了。
h*********o
发帖数: 19006
16
来自主题: PKU版 - 中秋快了
唐山大地震离您老家很远吧,难道那时候全国人民都睡防震棚了?
p******u
发帖数: 171
17
来自主题: SCU版 - 少年川大-向阳村1
向着太阳的村落??……
很明显,向阳村是文革产物。70年代初,伴随着720工程的进行,大概建设者
们也不能老是“先工作,再生活”,为建设者们提供必要的住所就成了当务之急。
向阳村和720之间有绿阳村格着,估计绿阳村是解放前后的产物,住着的都是大
教授们。既然人家地位显赫,住向阳村的建设者们当然要向他们看齐。于是乎向阳
村的布局几乎和绿杨村是平行排列。这种无聊的看齐在十几年以后产生了不可避免
的恶果——向阳村的改造老是高不成低不就。
76年,动荡的年份。到处地震。政治的动荡无所谓了,唐山大地震带给人们
对大自然的恐惧几乎是无法抹去的。当时甚传成都也要地震,所以向阳村和绿阳村
门前的空地上到处是防震棚。人们堆挤在里面睡觉,倒也奇乐融融。
我的舅舅这时候刚好十几岁,从乡下到成都来度暑假。二十年后他回忆说:
川大实在太好玩了,天天可以坐防震棚里打扑克,去望江公园做游戏……

s*****g
发帖数: 7857
18
http://bbs.wenxuecity.com/finance/3011067.html
生于60年代
一批横跨40岁到49岁的人;
一批有点高傲有点自卑的人;
一批有过崇高理想的人;
一批喜欢怀旧的人;
一批开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于60年代,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批过六一节,必须统一穿着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批玩弹弓铁环玻璃珠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
血病的人;
是最后一批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人;
是最后一批相信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
生于60年代,我们感受了70年代的那种英雄理想主义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于60年代,我们包容了70年代的个性追求,却并不喧哗;
生于60年代,我们全程经历了始于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是理想兼顾现实的一代,也将
会是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代;

生于60年代,我们见证了许多:
台湾校园歌曲来了:邓丽君小虎队王杰郑智化,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耳熟能详;
香港电影来了:四大天王成龙周润发,一个个血胆英雄成为偶...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253
19
早年国内批判“崇洋媚外”的意识形态,经典的反面教材是“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 据说由老牌留美海归胡适博士原创的“美国的月亮又大又圆”衍生而来。
后来亲眼目睹一轮斗大的金黄皓月,在德州“锅柄”(Panhandle)幽蓝的夜空中冉冉
升起,当时心情,又怎一句惊艳了得!
但孤零一人独立秋风,举头望月良久, 低头却连个对影都没有,顿时思想起伏,怀乡念
亲人之心油然而生,不再纠结月是他乡明。
记忆中儿时最丰盛最戏剧性的中秋节,当数龙年一九七六,在那个多事之秋。
老爸请了一位同行,《南方日报》记者黄生来过节。
老妈在宿舍门前的棕榈树椰子树下摆了几张凳子,款待客人县委食堂制造,限量供应凭
票领取的月饼,还有私家甜品芋头糖水以及沙田柚。
那夜月色朦胧,虫唧蛙鸣的甚为热闹. 我赖在一旁努力想听懂大人的对话,过了许多时
辰仍不肯去睡觉,直到人家说起七月二十八日的河北唐山大地震。
黄生爆料说他的医生太太随队前往灾区救死扶伤,颇目睹了些哀鸿遍野,尸臭弥漫的惨
状,我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了如此之重,才灰溜溜地跟着老妈跑去防震棚蒙头大睡。
不记得晚上是否做了恶梦,不过第二天(九月九日)就传来了毛主席的噩耗。
s*****g
发帖数: 7857
20
生于60年代
一批横跨40岁到49岁的人;
一批有点高傲有点自卑的人;
一批有过崇高理想的人;
一批喜欢怀旧的人;
一批开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于60年代,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批过六一节,必须统一穿着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批玩弹弓铁环玻璃珠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
血病的人;
是最后一批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人;
是最后一批相信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
生于60年代,我们感受了70年代的那种英雄理想主义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于60年代,我们包容了70年代的个性追求,却并不喧哗;
生于60年代,我们全程经历了始于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是理想兼顾现实的一代,也将
会是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代;

生于60年代,我们见证了许多:
台湾校园歌曲来了:邓丽君小虎队王杰郑智化,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耳熟能详;
香港电影来了:四大天王成龙周润发,一个个血胆英雄成为偶像;
霹雳舞来了喇叭裤来了;
世界改变着我们,把我们从少年少女变成了人父人母;

生于60年...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7857
21
http://bbs.wenxuecity.com/finance/3011067.html
生于60年代
一批横跨40岁到49岁的人;
一批有点高傲有点自卑的人;
一批有过崇高理想的人;
一批喜欢怀旧的人;
一批开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于60年代,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批过六一节,必须统一穿着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批玩弹弓铁环玻璃珠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
血病的人;
是最后一批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人;
是最后一批相信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
生于60年代,我们感受了70年代的那种英雄理想主义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于60年代,我们包容了70年代的个性追求,却并不喧哗;
生于60年代,我们全程经历了始于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是理想兼顾现实的一代,也将
会是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代;

生于60年代,我们见证了许多:
台湾校园歌曲来了:邓丽君小虎队王杰郑智化,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耳熟能详;
香港电影来了:四大天王成龙周润发,一个个血胆英雄成为偶...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722
22
来自主题: MedicalCareer版 - topmax (lush) 老顶兄请进
《有话好好说》那座楼莫名其妙就塌了,瞧这地震闹的。好在幸亏还来得及把您的宝贴
抢出来,里面我回了你的贴,怕你楼塌之前没来得及看见,就临时搭一小防震棚,二次
呈上了:
【 在 topmax (lush) 的大作中提到: 】
: 顶一下老柳,on call 半夜灌水,多不容易,BBS 应该主张百家争鸣,从自
己的对
立面思考,是一种更好的judgement
老顶早啊!没值班,前一阵子习惯了Q4, 突然停下来,反而有点睡颠倒觉,
MatchH12012 (秃尾巴老李) 小弟弟/小妹妹(从未名形象秀上判断)可能比较有体会。
您这话又让我想起子曾经曰过:“于吾心有戚戚焉(另外一子)”。我喜欢BBS,主要
原因之一,就是可以不装孙子、有一说一,我是严守一。不像日常生活里,时不时的得
来点儿摧眉折腰事权贵。
好贴要再三顶:
【 在 topmax (lush)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西方教育的最大作用,是建立独立的,批判式的思考方式。。。
每个人的视角都是局限的,
z**********e
发帖数: 22064
23
http://news.ifeng.com/a/20141010/42169338_0.shtml
2014年10月10日08:57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滕叙兖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风靡一时,据有关部门统计,该画共印
9亿多张,超过了当时全国的总人口数,即全国平均每人一张还多。这在世界绘画史上
,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这幅身价百倍的油画,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和鲜为人知的历史。
图为《毛主席去安源》油画。
核心提示:赵唯刚怒斥道:“我当年在苏联,还用有斯大林照片的报纸包过面包呢,这
有什么了不起的!”
本文摘自:《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作者:滕叙兖,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文革”初期,赵唯刚那颗冷漠的心重新被革命激情点燃,他像一个年轻人那样兴奋不
已,要紧跟毛主席,“关心国家大事”。他天天早出晚归,去中央机关和高校看大字报
。8月,“破四旧”狂潮席卷全国,他积极响应,首先在家里“破四旧”:把金鱼倒进
马桶;把红木太师椅的靠背锯掉,以实际行动“反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1967年初,在全国“大夺权”的混乱中,赵唯刚竟敢外出。他一个人挤上火车,到武汉
侄子家小...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4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谈谈唐山大地震和板桥水库垮塌事件
任冲昊
先说唐山大地震
地震预报在21世纪的世界上尚属于超级尖端技术,离实用还很远。世界上唯一一次有
效果的地震预报就是中国自己做的,是当年的海城地震。国家地震局先是根据地质力学
分析作出了中期预报,然后以准确到小时、震级的预报精度做出了短期预报,头一天就
紧急疏散人口,派民兵把不相信的人拽出来,结果在北方最富庶的工农业地区发生如此
大震伤亡合计,再加上间接伤亡(如病弱人员因疏散而病死)不过2000人。这是非常了
不起的成就。以现在人类的预报水平,能做准确短期地震预报,是3分学术,7分运气,
所以说预报成功是奇迹,预报不成功呢?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在唐山大地震以前,确实有人做出过预报,但不是官方预报,是一个个人工作能力不
错,但在理论方向上非主流的人员做出的。他是地震局系统的工作人员,但他直到很晚
才敢于说出自己的预报,而且只得到了2-3个同事的支持。
为什么海城的预报可以用来疏散人口,唐山的预报却只能在地震局内部讨论?
原因很简单——不带上精确时间、地点而且对自身做出误差评估的预报是没有意义的。
首先,此人做的中期预报是京津唐地区有中强震短期预报也只能说是在三...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