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速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尽管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几年前就公布了F-35的生产计划,但人们对其能否按时全速率
生产,还是将信将疑。可是现在,这一刻终于要来了!近期发生的四件事可以证明:
1、洛·马公司向日本等四国交付F-35全任务模拟器
2017年11月6日,洛·马公司宣布,近期已向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和挪威交付了F-35
“全任务模拟器”(FMS),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向国际用户交付这样的模拟训练设备
。之前只在以色列和韩国进行过巡回演示,国际用户的飞行员只在美国卢克空军基地或
埃格林空军基地时,使用过这样的模拟器。
洛·马公司F-35培训副总裁科琳·阿瑟(Colleen Arthur)说:“我们将全力支持国际
客户达到F-35的训练目标, 洛·马公司在日常的训练方面拥有无与伦比的经验和专业
知识,我们会帮助盟友继续建立各自的培训计划。”
F-35全任务模拟器曾在以色列进行过展示。据称它可以模拟45-55%的训练科目和战场环
境。
2015年,F-35培训系统团队获得美国仿真协会年度顶级建模奖。
洛马公司称,针对国际用户的飞行员培训,他们有一支由数十名专家组成的全球移动培
训团队(GMTT),他们是一个知识渊博、...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479
2
高通推LTE芯片支持中移动 理论速率最高达150M2011年02月17日 08:31
来源:通信产业网
字号:T|T0条评论 打印 转发【通信产业网讯】2月17日消息,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
动通信大会上,高通公司宣布推出可支持TD-LTE数据卡终端的芯片,下行速率理论上最
高可达150 Mbp,这显然是令中国移动的消息。
两款LTE芯片推出
高通公司宣布推出的LTE芯片主要用于移动宽带数据终端,即上网卡或无线猫,因为目
前还不适合推出LTE手机。高通的这两款芯片名为MDM962和MDM9225,支持LTE FDD和LTE
TDD UE Category 4移动宽带标准,后者即通常所说的TD-LTE。
高通全球执行副总裁汪静也表示,“对TD-LTE终端,高通很重视,我们的战略考虑是,
全球TD-LTE不可能只是中国移动一家做,因为TD-LTE有频谱,很多运营商会使用。TD-
LTE与TD-SCDMA不一样,后者只有一家运营商,前者则将有大量的运营商会用。”
他同时说,“这个事情没有任何含糊。我们已经有商业芯片产品,刚刚宣布的这两款
LTE芯片组还兼容几代LTE和其它无线宽带标准,为的用...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626
3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大陸寬頻 費用高速率慢
大陸寬頻 費用高速率慢
2011-07-29 【中央社】
 中國大陸日前發布的「2011年中國資訊化藍皮書」顯示,大陸寬頻速率僅為全球
平均水準的1/3,費用卻是先進國家的3倍左右。
 綜合此間媒體報導,大陸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北京市資訊化專家諮詢委
員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2011年中國資訊化藍皮書」,透露了上述數字。
 藍皮書顯示,截至去年(2010)年底,中國大陸網民達4.5億,占全球網民總數
的23.2%,占亞洲網民總數的55.4%。
 依這種發展趨勢,預計到2015年左右,大陸網民可能增加到6億至7億。
 不過,相對於如此龐大的寬頻用戶規模,中國大陸的寬頻速率顯然「不匹配」。
報告顯示,全球寬頻平均速率為5.6Mbps,中國大陸只有1.8Mbps,在全球排名第71。
 在速率落後的情況下,由於大陸寬頻市場競爭不強,因此費用比較高,平均每
Mbps速率費用是先進國家的3到4倍。
b******0
发帖数: 45
4
来自主题: Macromolecules版 - 问一个聚合速率的问题
你这particle用来稳定乳液,相当于乳化剂了?这样增大particle浓度,相当于增多乳
胶粒数目。从经典的乳液聚合来看,聚合速率应该增大才对。你两种解释似乎都不能解
释这个问题。第二个解释很不合理,乳液中单体浓度是固定的,与尺寸无关。第一个不
好说,除非自由基都是被particle终止,终止速率要比引发速率快,而且乳胶粒尺寸
决定着终止速率。。。
s*****n
发帖数: 1636
5
美国NASA开发了一个新型激光太空通信系统,能将卫星通信的速率提高到类似于地球上
高速光纤网络的水平。
“月球激光通信演示验证”(LLCD)的太空终端是NASA首个高数据速率激光通信系统
,近期NASA艾姆氏研究中心将其集成到了“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航天
器上。LLCD将演示验证从月球轨道到地球的激光通信,其传输速率将是目前最好的先进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6倍。
LLCD任务经理表示,成功的试验和将LLCD集成到LADEE是重要的里程碑成就,验证
了这项新技术对于太空应用的稳定性和就绪度。这是NASA这类通信系统首次通过全部试
验,具备飞行准备资质。
LCCD任务将采用一种高可靠性的红外激光器,类似于那些用于将高速数据通过光纤
电缆传到工作区和住宅的激光器。数据是以每秒数亿短光脉冲的形式传输,将通过
LADEE航天器传输到位于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和西班牙三台地面望远镜中的任何一台。
LLCD面临的实际挑战是,在移动时使非常窄的激光光束精确地指向相距3.8万千米
的地面站,如果执行有误,将会削弱信号或失去通信联系。
麻省理工大学的开发人员设计了一个复杂的系统,消除航天器微...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24594
6
京华时报讯(记者黄海蕾) 前天,国家海洋局发布《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
2014年中国海平面公报》。自1980年至2014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上升速率为3.0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去年为34年来第二高位,较常年高111毫
米。
《公报》显示,1980年至2014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海
平面上升速率为3.0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值。去年,海平面较常年高111毫米,较去
年高16毫米,为1980年以来第二高位。2012年为第一高位,较常年高122毫米。
国家海洋局专家表示,近3年来,我国海平面上升幅度明显。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
变暖导致的海水增温膨胀、陆源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造成。另外,沿海地区的地
面沉降,也造成海平面的相对提高。从全球来看,西太平洋海平面上升速度较高,中国
位于西太平洋地区,这也是中国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的原因之一。
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司长曲探宙称,海平面上升是一种缓发性灾害,其长期累积
效应会造成海岸侵蚀、咸潮、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灾害加剧,沿岸防潮排涝基础设
施功能降低,高海平面期间的风暴潮致灾程度...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5032
7
来自主题: Joke版 - 引力波 带人类倾听星辰大海之声 新浪科技 ugmbbc 8小时9分钟前 在一波又一波传言后,终于!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23:40左右,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负责人、加州理工学院教授David Reitze宣布,人类首次发现了引力波。发布会上究竟揭开了哪些谜团?与之前的传言有何不同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黑洞来客团队(团队主要成员苟利军 研究员为国家天文台恒星级黑洞研究创新小组负责人,而这次被探测到的引力波正是来自双黑洞系统),全面解读这场激动人心的发布会。 正如发布会所言,在被预言将近百年、苦苦追寻几十年之后,首个位于地球之外13亿光年的引力波源GW150914被人类直接探测到,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伟大时刻,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正在拉开——地球人,欢迎你来到引力波时代! 激动人心的发布会结束了,其重点内容可以被简单归纳为三点: (1)引力波终于被探测到了。 (2)引力波产生于两个恒星量级黑洞的合并(merger)。 (3)引力波是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英文简称LIGO)发现的。 接下来,让我们逐个分析和解释一下以上三点,从而对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发现做一个稍微深入的了解: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212/41080c0cddd85b8.jpg 双黑洞系统想象图。(来源于LIGO网站)) 天外飘来引力波 对于“波”,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时常会听到无线电波、电磁波、声波、光波等等,引力波也是波的一种。 既然称之为引力波,它必然与引力有关。所以,在更深一步了解引力波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人类对于引力的认识过程。17世纪末的物理学家牛顿看到了下落的苹果,意识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力,称之为“引力”,并且将其数学化,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认识的精髓是物体质量的存在导致了引力,这在牛顿之后的两百多年里被认为是宇宙间的绝对真理。直到1905年狭义相对论发表,再到1915年广义相对论的发表,爱因斯坦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对于引力的看法,引力是因为质量对于时空造成了变形所导致,而非质量之间的吸引。这就意味着,我们时空可被当做一种可以变形的介质来认识。所以引力波,简单来说,就是时空自身的波动。相比较我们熟知的无线电波(或者电磁波),它仅仅是在时空之中传播的,时空是它的媒介。 人们常说“星辰大海”,如果将时空视作海洋,那么天体就如同海洋生物一般。可以想象,如果大海中的某个生物摇了摇尾巴、或是晃了晃头,海水由此所产生的波动就会向外传播。与此类似,宇宙中某个天体的剧烈活动,会对所在的时空产生扰动,时空自身的波动也会向远处传播,如果足够强,就能够为地球上的我们所感知。 在引力的世界中,我们的宇宙通常是平静的。可是在北京时间2015年9月14日17点50分45秒,地球上的LIGO探测器却探测到了来自于宇宙深处距离地球13亿光年之外的一场引力风暴,来自于一个双黑洞系统的合并,以它的探测日期命名为 GW150914。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212/12c0afa9d0fc4fb.jpg LIGO的两个观测站探测到了同一个引力波事件。上面为观测得到的曲线,下面是和理论相比较之后的拟合结果。(来源于LIGO所发文章) 两个黑洞的“火并” 此次发布会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双黑洞。这也是人们首次直接发现双黑洞,这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为26和39太阳质量,属于恒星级黑洞。或许你已经听腻了黑洞,生活中时不时的会听到某某黑洞爆发了,某某黑洞吞吃恒星了等等。但是这此发现却有些不同,两个天体都是黑洞,互相绕转,最后合并。这听起来像是一场黑吃黑的火拼,甚至有点儿像港片里熟悉的火爆场面。黑洞合并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时空振荡,所以我们遥远的地球才观测到了。 黑洞通常认为是大质量(超过25个太阳质量,请注意这是前身星的质量)的恒星在其演化的最终阶段,恒星中心会形成我们了解的恒星级黑洞。它们的质量通常预计在3个太阳质量到100个太阳质量之间。因为黑洞本身没有任何的辐射(不考虑量子效应下的霍金辐射,它的电磁辐射也是异常微弱),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看到黑洞。我们的银河系或者其他类似的星系当中当中,每个星系都预计存在着上千万个恒星级黑洞,但是绝大多数的黑洞都是孤独存在的天体,如同幽灵般,没有任何辐射或者辐射及其微弱,所以很难被看到。 所幸,有的黑洞处于双星系统当中,就像发布会中提及的系统,而且另外一个天体是正常的恒星(也称之为伴星)。在这种情形之下,黑洞会从正常恒星上吸积气体,在其周围产生一个吸积盘,以至于某些时候吸积气体的量过多,不能被黑洞直接吞掉,这时还会沿着黑洞的两个转轴将多余的气体抛射出去,从而产生非常壮观的喷流。正是因为吸积盘和喷流的存在,他们都能够产生我们非常熟知的电磁辐射(也就是有我们熟知的光子产生),从而我们利用传统的探测方式,比如地面或者太空的望远镜,就可以间接地探测黑洞的存在。 大约在50年前,人类就是利用此方法发现了第一个黑洞候选体,天鹅座X-1 (Cygnus X-1)。在1974年,地球上两颗聪明的大脑、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和好朋友基普·索恩就这个候选体是不是黑洞而打了个赌,他们以一年的成人杂志《阁楼》作为赌注。后来的观测是利用天鹅座X-1中的伴星运动测得了黑洞质量,大约为15个太阳质量,从而霍金认输并且在两人的赌书上签名按上了自己的手印。基普·索恩从那时起就赢了。 对于双黑洞系统,他们几乎不会产生能够为传统方式所观测到的光子。所以,即使它们存在,仅凭借传统的观测方式,我们也无法发现他们。况且,很多的人都怀疑它的存在。但是,在双黑洞绕转,尤其是合并之时,会产生很强的引力波。只要引力波探测器足够灵敏,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的踪影。面对大家的怀疑,LIGO的发现用事实证明了它的存在。而此次发现引力波的天文台的创建人之一就是基普·索恩——索恩教授又一次赢了! 引力波为黑洞做名片 在观测到了完整的引力波形之后,利用一种叫做匹配滤波(waveform matching)的方法,理论上就可以推断出系统的性质信息,包括合并之前和之后。比如,对于双黑洞系统,可以推断出合并之前的黑洞质量,自旋和轨道,以及合并之后的质量和自旋。此次新闻发布会中所提及的引力波事件,就得到黑洞的质量在合并之前是26个和39个太阳质量,合并之后是62个太阳质量(合并之前的两个黑洞自旋参数值限制的并不是很好),合并后黑洞是一个克尔黑洞,其自旋参数值为0.67。 你或许会有疑问,合并之后怎么少了3个太阳质量,它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引力波也是携带能量的,在黑洞合并之时,它的形状非常不对称,不是我们看到的单个黑洞的球形,所以在振荡恢复的过程当中,一部分质量就通过引力波的方式辐射出去,从而为我们所接收。合并的时间非常之短,仅仅在大约0.05秒的时间,就将3个太阳质量(大约6.0E30公斤)的能量就通过引力波的方式释放出去,也就是说在一秒钟可以释放出大约10^32公斤的能量。相比较之下,我们的整个宇宙包含了大约1.0E22个太阳,而每个太阳每秒钟向外辐射大约4.0E9公斤的物质能量,所以黑洞合并的最后释放出比整个宇宙每秒钟辐射出的电磁总能量还要高出3倍。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212/3aa5437d0cd140c.jpg 双黑洞系统在不同阶段所产生波形随时间演化图。双黑洞系统的演化包括三个阶段:旋近(inspiral), 合并(merger)和铃振(ring down)阶段。(来源于LIGO所发文章) 我们注意到,合并前黑洞的质量为26个和39个太阳质量——这两个质量都比目前已知的恒星级黑洞要重许多。我们现在已经确认了大约20多个恒星级黑洞,最重的恒星级黑洞位于M33 X-7系统中,为16个太阳质量。而其它所有确定的黑洞质量均比这个小,大多数是七八个太阳质量左右。尽管理论之前预言了更大质量的黑洞的存在,但是之前从来还没有发现过,所以此次发现更大质量黑洞,对于黑洞的形成渠道也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所看到的所有恒星,都是处于旋转当中。所以对于那些由恒星塌缩而形成的黑洞而言,它们也是处在旋转之中。对于黑洞的旋转,天文学家用一个叫做“自旋参数”的量来表示,它在0和1之间变化——0代表了没有转动的黑洞(也叫“史瓦西黑洞”),而1代表了理论上黑洞所具有的转动最大值(也叫“极端克尔黑洞”)。对于此次观测中合并以后的黑洞,它的自旋参数为0.67。如果我们以转速来描述,它在以每秒钟100转的速率转动。相较而言,我们刚才提到的人类第一个黑洞“天鹅座X-1”,它是一个极端克尔黑洞,差不多在以超过1000转每秒的速率转动。 如果你觉得转速依旧很难理解,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星际穿越》电影的一个情节,主人公在卡刚都亚黑洞的行星上只呆了3个小时,但是后来却发现飞船上已经过了23年,时间相差了6万倍。要有这样巨大的时间差,其中条件就行星极度靠近黑洞的同时,黑洞也以最大速度转动。按照相对论理论所言,这样行星上的时间就会被极大的拉长。天鹅座黑洞的转速就具有类似于电影中卡刚都亚黑洞那样的转速。对于此次引力波探测到黑洞而言,即使有某个行星在其周围最靠近的稳定存在,那么对于它的时间也会流逝的很慢,不过不会有6万倍那么大的差别,最多也就2倍左右。 对于黑洞而言,有着非常著名的无毛定理,也就是说黑洞只需要简单的几个量就可以描述。对于宇宙当中的黑洞,只需要我们上面所说的质量和自旋参数就可以完整的描述。当我们知道了黑洞的质量和自旋参数一些性质时,我就可以很容易的对黑洞本身的全貌做出一个描绘,就如同给出了一个人的完整自画像。而引力波的方法可以快速给出黑洞的完整信息,这相比较传统的观测方式,更为有效,尽管在观测方面有些困难。 氢原子的百亿分之一 从预言到探测,物理学家等待引力波的到来已有一百年之久,为什么引力波这么难得一见?主要原因是,相比较其他的几种力(强力,弱力,电磁力),引力是最弱的,相应的引力波效应也就很弱。想当初爱因斯坦在发表自己新的理论之后,就估算了引力波的强度。引力波的强度通常利用相对变形大小来表示,但是结果往往是小的可怜,几乎无法探测到。引力波是时空的自身变形,在一个方向上被拉伸,在其垂直的另外一个方向上就会被压缩。如果我们有一天,我们被同样的双黑洞系统在合并时所产生的引力波(变化强度为1.0E-21)所击中的话,理论上来说,我们同样会经历一个稍微变高变瘦,然后变胖变矮一些的过程。实际上,对我们身高不超过2米的人类来说,导致的变化大约为2E-21,为一个氢原子的五百亿分之一(一个氢原子的大小大约为1.0E -10米)。 引力波的效应是如此之小,所以一方面需要增加探测的长度,来增强变化的效应,另外一方面通过巧妙的方法来探测到微小的变化。这也是此次新闻发布会中提到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建造之初所考虑的。它有两个观测点,分别建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列文斯顿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汉福德。每个观测点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每条长达4公里的臂。长臂中间是高度真空的管子,而在长臂两端,悬挂着大约直径34厘米、重达40kg的反射镜。LIGO的探测器利用激光干涉技术,不间断地测量每对反射镜之间的距离。每当引力波通过探测器时,人们会探测到两对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呈现此消彼长的周期性变化。 即使对于LIGO天文台4公里的长臂,引力波所造成的变化也是极其微小的。对于此次新闻报道中的双黑洞合并,其可能产生的尺度相对变化最高可为1.0E-21,意味着4公里的长度也仅仅只变化了一个氢原子直径的2.5千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精度,LIGO的科学家做了许多精密的设计,保证探测系统的稳定,保证LIGO反射镜的位置随机涨落小于一个氢原子大小的百亿分之一,从而保证可以相对比较容易的探测到可能的引力波源。 LIGO在1999年建成并且开始运行。但是在进行升级之前(也就是2010年),没有探测到任何确定的引力波事件。从2010年开始,LIGO对探测器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升级,2015年6月进行测试运行,2015年9月开始正式运行,第一阶段的科学运行一直持续到2016年1月,升级后的版本被称为Advanced LIGO (简称aLIGO)。而此次新闻发布会的结果其实就是在刚刚升级完之后,由还在进行测试中的的aLIGO所探测到的。相比较之前,aLIGO的探测灵敏度提高了10倍。而且此次的双黑洞所产生的引力波强度就在仅仅比最初LIGO的灵敏度低一些,所以当LIGO的升级刚刚完成,在试运行的阶段就发现了所报道的双黑洞系统。探测到引力波似乎就在本来的预料当中。就像发布会中所言,这或许是大自然给我们苦盼许久的一份礼物。2012年,LIGO天文台创建人基普·索恩在《科学》杂志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说,预计在2017年,第一例黑洞合并的事例将会被发现。当时预计LIGO的升级会在2016年底完成,结果是升级进度超前,让我们提前听到了宇宙时空的声音。 http://static.cnbetacdn.com/thumb/article/2016/0212/a4e034c670c7a62.jpg_600x600.jpg LIGO和aLIGO灵敏度比较(左);LIGO和aLIGO探测范围比较(右)。(图片来源于LIGO网站) 谁将撼动时空 那么在我们的星辰大海中,什么样的天体才能够撼动我们的这个宇宙时空,让位于遥远地球上的LIGO探测到呢?现在通常认为有如下四种: (1)旋进(In-spiral)或者合并的致密星双星系统。比如中子星或者黑洞的双星系统。非常类似于发布会当中的系统。 (2)快速旋转的致密天体。这类天体会通过周期性的引力波辐射损失掉角动量,它的信号的强度会随着非对称的程度增加而增加。可能的候选体包括非对称的中子星之类的。在《星际穿越》电影当中,教授说它发现了引力波,而它的其中一个产生机制很可能就是由一个快速转动的中子星,其表面大约2厘米的凸起所产生的(具体分析可以参阅由基普·索恩撰写的星际穿越一书)。 (3)随机的引力波背景。非常类似于我们通常熟知的宇宙背景辐射,这一类背景引力波,也通常叫做原初引力波,它是早期宇宙暴涨的遗迹。2014年由加州理工、哈佛大学等几个大学的研究人员所组成的BICEP2团队曾宣称利用南极望远镜找到了原初引力波,但是后来证实为银河系尘埃影响的结果。原初引力波的探测将是对暴胀宇宙模型的直接验证,对于它的探测依旧在努力寻找之中。 (4)超新星或者伽马射线暴爆发。恒星爆发时非对称性动力学性质也会产生引力波。而直接探测到来自于这些天体的引力波,将是提供对这些天体最直接而且最内部的信息。 除过LIGO之外,还有意大利的VIRGO引力波探测器,日本的KAGRA探测器以及英国德国的联合GEO-HF探测器。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引力波的探测事例会如同春笋般爆发,越来越多。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212/8dad832e823b89e.jpg 全球引力波天文台分布(来源于LIGO网站) 为一窥宇宙初生 毫无疑问引力波是对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最直接的验证。另外它在弱场中已经得到验证,但是对已强引力之下的验证,之前却从来没有验证过。所以此次的观测,是对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非常好的检验。 引力波以光速传播,它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常非常的弱,所以引力波可以给我们提供我们宇宙几乎无阻挡的图景,而这个几乎是无法利用我们熟知的电磁波来达到的。比如,利用引力波,我们可以看到宇宙的最早期,宇宙大爆炸之后的1.0E-36秒开始的宇宙形成过程,而对于电磁波而言,它最早只能看到大爆炸后的大约300,000之后的宇宙历史,在此之前,电磁波是不能给我们提供的。所以引力波是我们了解我们宇宙形成的最好工具。 如果还记得,在《星际穿越》电影中的结尾之时,主人公库珀身处一个5维时空的超体方体中,为了将从黑洞中心所提取出来的信息传递给身处4维时空的女儿墨菲,人为的制造引力波效应,成功将信息传递,从而人类得以解救。引力波从目前物理学家的认识来看,是唯一一种可以在不同维度传播的波。不同宇宙之间的碰撞,会产生引力波。说不定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可以依靠引力波来判断多重宇宙的存在与否。 就如同一个天生的聋哑人,一直在听别人说声音的存在,突然有一天听力恢复了。我想我们此刻的心情也是差不多如此。引力波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引力波是一种方式,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历史的发现轨迹告诉我们,每一扇新的窗口被打开,都会有令人称奇的发现。虽然LIGO的探测能力还是有限,一旦这个引力波的世界被撬开了一道小的裂缝,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种子,相信硕果累累的引力波丰收季节也不会太远。
引力波
带人类倾听星辰大海之声
新浪科技
ugmbbc
8小时9分钟前
在一波又一波传言后,终于!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23:40左右,激光干涉引力波天
文台(LIGO)负责人、加州理工学院教授David Reitze宣布,人类首次发现了引力波。
发布会上究竟揭开了哪些谜团?与之前的传言有何不同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黑洞
来客团队(团队主要成员苟利军 研究员为国家天文台恒星级黑洞研究创新小组负责人
,而这次被探测到的引力波正是来自双黑洞系统),全面解读这场激动人心的发布会。
正如发布会所言,在被预言将近百年、苦苦追寻几十年之后,首个位于地球之外13亿光
年的引力波源GW150914被人类直接探测到,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伟大时刻,一个新时代
的序幕正在拉开——地球人,欢迎你来到引力波时代!
激动人心的发布会结束了,其重点内容可以被简单归纳为三点:
(1)引力波终于被探测到了。
(2)引力波产生于两个恒星量级黑洞的合并(merger)。
(3)引力波是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英文简称LIGO)发现的。
接下来,让我们逐个分析和解释一下以上三点,从而对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发现
...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91
8
质量和电荷对粒子衰变速率的影响;
同一类粒子,质量越大,衰变越快;
譬如,在lepton系列,电子质量最小,muon比电子质量大,tau最大;
而衰变速率,tau最快,其次muon,电子最稳定;
这是因为,任何东西都喜欢衰变成比自己质量小的;而质量越大,microstate就越多,
可选择衰变的途径就越多,更能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衰变过程中,要做到charge conservation的,电子想变成比它自己小的,又得电荷
为-1的,很难啊;
同一类粒子,带电的远远远远比中性的稳定;
譬如,pi+的生命周期大致为10的-8次方,而pi0的生命周期只有10的-17;
这是因为,pi+由 “u夸克”和“d反夸克”组成,u带2/3正电荷,d夸克带1/3负电荷
,故d反夸克带1/3正电荷;这两颗,u夸克和d反夸克,之间进行 弱相互作用,强度很
低的;作用结果形成 virtual W+ (intermediate vector boson);不仅仅如果能够的
话,弱作用强度很低,从而我猜测作用过程时间很长;而且,能够相互作用的概率很小
,因为真正的W+的质量比u夸克或者d反夸克要大近100... 阅读全帖
k********e
发帖数: 400
9
来自主题: Hardware版 - 请问 wireless router 的速率问题
我用的是 802.11g wireless router. 标的速率是 54Mbps. 我有以下问题:
1. 如果我有 2 台电脑连在这个router 上,是每个电脑都同时可以到最快 54Mbps 吗
?还是一共加起来 ?
2. 接着 1, 如果是这 2 台电脑通过这个 router 互传文件,最快的传输速率是
54Mbps 吗?
3. 电脑的 wireless chip 是不是也要支持 802.11g 才可以达到最高速率? 如果是老
式电脑,可能是 802.11b. 是不是最快只能到 802.11b 的 11Mbps ?
谢谢。
k*******n
发帖数: 2399
10
来自主题: Macromolecules版 - 问一个聚合速率的问题
本人本身不是做高分子聚合的,只是在一个particle stablized emulsion体系里面用
了styrene作聚合单体。发现增加里面的particle浓度导致聚合速率降低,该particle
是7% 的SWNT负载在SiO2上。增加particle浓度从表观上是减小了聚合物颗粒的大小(~
um)。我看见不少emulsion polymerization都是增加particle浓度增加了反应速率,因
为emulsion droplet变小的话会导致反应体系compartamentalization降低bimolecular
termination的可能。我现在怀疑是不是该颗粒会quench聚合的radical,本人用AIBN
作为引发剂。该颗粒具有SWNT, COOH, Co, Mo和SiO2在表面上。本人提出另外一个可能
是emulsion drop变小,减少了monomer bimolecular reaction的速率。 那种更具有可
能性。先谢谢了。
f**********r
发帖数: 91
11
科普:为什么活性聚合要求引发速率远远大于增长速率?谢谢了。
h****l
发帖数: 7290
12
新华网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吴晶晶、李斌) “近三年我国海平面变化呈继续上升
趋势,上升速率高于全球平均值。”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李春先12日说。
国家海洋局12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3年至2006年,我国沿
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渤海
、黄海、东海和南海分别为2.2毫米/年、2.5毫米/年、3.1毫米/年和2.4毫米/年。
与2003年相比,2004年至2006年我国全海域海平面变化呈起伏上升趋势,其中大部
分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域海平面变化趋势与全海域一致,天津呈持续上升趋势。
2004年至2006年,我国全海域海平面都高于常年,其中2006年比常年高71毫米。
报告预计,未来3年至10年中,我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将比2006年
上升9毫米至31毫米。其中,天津、上海、广东等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介于9毫米
至38毫米之间。
w*********g
发帖数: 30882
13
提醒一下,美国衰减的起点跟衰减的速率无关
美国衰减的速率只跟其究竟创造了多少真实的财富有关。现状是,真实财富并没有创造多少,美国人却是绫罗绸缎、鸡鸭鱼肉、声色犬马、烟酒赌毒一样都不能少,这样的经济只能是入不敷出的大观园经济。起点越高,摔得越重。
美国进入这样大观园经济的起点就是2000年小布什上台以后,把房地产和股市而不是高科技作为了制造经济泡沫的对象。须知,高科技虽然会导致泡沫,但是毕竟高科技还是创造财富的,而房地产和股票则纯粹是虚拟经济,什么财富也创造不出来,只能靠在军事力量支撑下的全世界范围内的欺行霸市来剥削其他国家。而且这条路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因为这个办法来钱最容易,其他的都太难。于是美国就不得不越来越依靠军事能力来威吓,来敲诈。
如果这个趋势不能改变的话,那么一旦有个国家展示出足够抵挡住美国军事力量的决心和实力,获得了世界其它国家的认可,那么全世界非美国家很快就会以这个挺身而出的国家为核心,形成一个反美元联盟,因为谁也不愿意接受劳而无获的命运。结果就是逼迫美国不得不找个小国家挥刀立威。问题是在被立威的小国在必然得到其他大国的支持的前提下,这把刀还能不能像第一次海湾战争中那样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不说,还影响工作效率
因为人体的新陈代谢速率一过了三十岁都变慢了,极易形成饱食,一旦饱食,一种称为
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比餐前增加数万倍于脑内,带来的后果轻则是思维活跃度
降低明显,脑力运转程度下降,重者就是脑动脉硬化。
为了对抗饱食,很显然的解决手段就是不要饱食,比如过午不食,比如一日两餐(早 中
)口味适中,荤素搭配,忌油腻,忌高淀粉高热量高胆固醇等等等等,严格控制每餐的
食量
有锁男会问:那为嘛青春期发育的时候每餐都填不满,总是喊饿,吃的巨多也照样应付
繁重的奥赛任务也不耽误呢?
答案很简单,15、16岁的锁男每天在学校内除了繁忙的功课外,体育运动起码一小时吧
,一早一晚骑车也好 走路通勤也好,最起码三、五公里是有的,最重要的是青春期也
是生长期,需要全天候摄取各种元素以及能量,所以那个时候人体新陈代谢速率极快,
吃多少拉多少,还经常觉得自己胃口大,总也装不满,所以那个年纪的锁男一天吃四五
顿都不发胖的大有人在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美国的老中考题哪怕40岁了依然每天无论多忙都要坚持健身一小时
以上,不说八块腹肌吧,也起码不能有突起的吊肚

发帖数: 1
15
近日,在准备执行“低速率初始生产第11批次(LRIP 11)”之际,美国国防部F-35联
合计划办公室发布了“第10批次(LRIP 10)”的执行情况简报。从2007年的第1批次开
始到2018年初,可谓“十年磨一剑”,从报告内容来看,很明显:F-35项目已经取得成
功。
简介:
第10批次(LRIP-10)于2016年11月排单,12月与总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订合
同,执行周期到2018年4月,生产总数为90架,供应8个使用国(之前本号撰文说生产96
架,7个使用国,引用数字有误,特此更正)。
生产计划:
第10批次产量90架,其中55架供应美国,35架供应国际用户,具体列表如下:
44架 F-35A:美国空军
9架F-35B:美国海军陆战队
2 架F-35C:美国海军
3架 F-35B:英国皇家海军
6 架F-35A:挪威空军
8 架F-35A:澳大利亚空军
2 架F-35A:土耳其空军
4 架F-35A:日本航空自卫队
6架 F-35A:以色列空军
6 架F-35A:韩国空军
注:首次供应国有土耳其和韩国。
成本与价格:
第10批次的合同价格是F-35项目历史上的最低价格,...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2018年是全速率生产第1批次(FRP-1),年产计划为120架(不含国际用户);2019年
开始全速率生产(FRP),年产量调高到200架,并以此速度生产10年。大约在2025年将
达到每35小时一架的下线速度,真是恐怖啊效率啊
a*s
发帖数: 425
17
来自主题: Hardware版 - 外置硬盘的传输速率
刚刚买了一个WD的外置2T硬盘,发觉拷文件到这个外置硬盘上的速率大概是16M/s
这个速率是正常的么
m******g
发帖数: 295
18
来自主题: Hardware版 - [求助] ASUS RT-N16 无线速率问题
提问标题(请简明描述故障):
ASUS RT-N16 无线速率问题
刷了Tomato DualWAN 版本 1.28.0540 MIPSR2 K26 USB 8M
稳定了一天后,无线速率从150Mbps降到5.5Mbps,重起也没用
google了半天,终于发现不少人也有同样问题
http://tomatousb.org/forum/t-370841
难道真的为了无线要刷回原厂固件?
已经在神游上浪费了无数时间,很不值
s*****t
发帖数: 1994
19
http://tech.sina.com.cn/d/2005-01-13/1159503232.shtml
一个多国科学家小组11日提出,他们探测到宇宙声波产生数十亿年后留下的“印记”。通
过确定这些声波波纹间的距离,有望为测量宇宙膨胀速率提供一把有用的“尺子”。
在早期宇宙中,一些物质相对更为集中的区域,会由于引力和压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振荡,发出声波。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最早从理论上预测了这些声波的存在。1999年,
科学家首次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观测到这些声波。
由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组成的两个研究小组,在圣迭哥举行的美国天文学
会冬季年会上报告说,他们通过观测宇宙中26万多个星系,在星系的分布规律中发现了宇
宙声波的“印记”。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光学天文台的理查德·埃利斯认为,新发现的这种与宇宙声
波相符的星系分布规律,“也许可以用作一把非常有用的宇宙尺子”。
参与研究的美国纽约大学的戴维·霍格说:“精确地确定宇宙声波间的距离,能够帮
助我们确定宇宙的膨胀速率,这又会使我们能明确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特性。”(新华社)
b**s
发帖数: 589
20
将聚合反应分为几个阶段
1. 诱导期 诱导期已经分解出来的引发剂自由基与杂质形成稳定的低分子物与阻聚剂形
成低分子,逐步破坏阻聚作用。诱导期的聚合速率为0。在工业上,聚合物反应的诱导期
,有时长达数小时,缩短诱导期的途径是除尽单体中的杂质,控制在一个很低限度内,诸
如十至数十P.Pm以下。
2. 聚合初期 又称稳态期,稳态段。一般转化率在20%以下时是稳态阶段,聚合速率平稳
。3. 聚合中期又称自动加速段,由于形成高分子链增多,体系粘度增大,双基终止的几
率不大,又增加了低分子的扩散速度,高分子的粘度继续增大,双基终止更显其难,促使
链增长反应继续加速,听之任之,粘度更大,称凝胶效应。
由于自动加速过程和聚合反应的放热,容易引起局部过热,使单体沸腾生成气泡或使聚合
速度特快,形成“爆聚”(暴聚)。
自加速现象出现得早晚,对分子量亦有影响,一般出现较早,分子量较高,如果控制得当
,其主要手法大约是搅拌和散热,可以利用自加速现象,加快聚合,缩短反应周期,提高
聚合度。
工业上有时为了利用自加速作用,在聚合开始时就向单体中加入一定量的高聚物粉末,使
体系粘度增大,促进自加速作用提前出现。
d*****h
发帖数: 1892
21
体系是光照聚合,主要的单体是MMA系列的小分子,现在想在体系里面加入另外一种单
体,使得光照聚合的时候,MMA先聚合,另外一种单体因为反应活性低,聚合速率低,
这样使得在MMA聚合的时候,另外一种单体还能提供一种媒介,可以relax MMA的高分子
链。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单体存在么,如果有,是哪一类的单体?既要能光照聚合,又要
速率比MMA类单体慢好多。
多谢了!奉上包子。
s*****t
发帖数: 1994
22
http://tech.sina.com.cn/d/2005-01-13/1159503232.shtml
一个多国科学家小组11日提出,他们探测到宇宙声波产生数十亿年后留下的“印记”。通
过确定这些声波波纹间的距离,有望为测量宇宙膨胀速率提供一把有用的“尺子”。
在早期宇宙中,一些物质相对更为集中的区域,会由于引力和压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振荡,发出声波。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最早从理论上预测了这些声波的存在。1999年,
科学家首次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观测到这些声波。
由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组成的两个研究小组,在圣迭哥举行的美国天文学
会冬季年会上报告说,他们通过观测宇宙中26万多个星系,在星系的分布规律中发现了宇
宙声波的“印记”。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光学天文台的理查德·埃利斯认为,新发现的这种与宇宙声
波相符的星系分布规律,“也许可以用作一把非常有用的宇宙尺子”。
参与研究的美国纽约大学的戴维·霍格说:“精确地确定宇宙声波间的距离,能够帮
助我们确定宇宙的膨胀速率,这又会使我们能明确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特性。”(新华社)
n*******n
发帖数: 7628
23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第50架空客飞机部件安全运抵天津总装线。今年,空客天津
总装线飞机组装速率将进一步提高,到2012年,空客天津总装线将达到月产4架飞机的
水平。空客天津总装线飞机部件运输为陆海空多式联运,运输周期长,操作界面繁杂,
尤其大部件整机跨洋运输为世界首次,难度很大。
据了解,空中客车天津总装线自2008年投产以来,已累计完成总装并交付37架A320
系列飞机。2010年完成总装A320系列飞机26架,保质、保量、按时交付。目前,这些飞
机由8家中国航空公司运营,各航空公司对空中客车天津总装线总装的飞机给予高度评
价,称其性能与欧洲总装空中客车飞机完全相同。
到2012年,空客天津总装线将达到月产4架飞机的水平。记者张琦曹宝艳
l*****i
发帖数: 20533
24
相对中国这基础来说,比较慢。简单说,人均连人家一般都没有,增长速率就已经明显
放慢了,那还有希望追上么?一般来说要追上别人,至少得过了别人一半才逐渐趋于饱
和吧?

发帖数: 1
25
目前,F-35的生产状态处于“低速率初始生产”第10批次( LRIP 10),周期从
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发动机的单位成本价为:1330万美元(F135-PW100/400)和
1905万美元(F135-PW-600),对应装备F-35A/C和F-35B。
贵吗?这还是一路降下来的:最初基本型的发动机高达2200万美元。据F-35联合计
划办公室称:“第10批次的采购价格与第9批次相比,100/400型降低了2.6%,短距起飞
/垂直降落的600型降低了4.2%”。
那卖多少钱呢?以产量最大的常规起降型(100型)为例,在成本价1330万美元的
基础上,加上工程服务、零部件和工具包,通常增加12-15%,基本上就是交付价:1500
万美元左右。这与第10批次采购99台(86台100型和400型,13台600型),均价1515万
美元的实情是基本相符的。
考虑到目前还处于低速生产阶段,随着产量的加大,未来还有大约6-8%的降价空间
,那么未来100型发动机的交付价格可能在1450万美元左右。
降价的复杂过程暂且不说,那么问题来了:目前这...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7190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無人駕駛單機速率肯定不夠
無人駕駛單機速率肯定不夠
得上網
網路不穩定的地方肯定不行
比如開放公路
中英文翻譯
如果客製化的話
應該不難
畢竟我會用的需要翻譯成英文的就那麼多
AI學習一下就會了
那應該是收費服務了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酶反应速率方程的普适形式
酶反应速率方程的普适形式
徐岷涓 1) 朱晓梅 2) 林保宏 3, 4) 敖 平 1)**
(
1)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0;
2) GenMath, Corp. 5525 27th Ave.N.E., Seattle, USA, WA 98105;
3) 台湾科技大学,电资学院电子工程系,中国台北 10607;
4) 台湾科技大学,电资学院光电工程研究所,中国台北 10607)
m******g
发帖数: 295
28
来自主题: Hardware版 - [求助] ASUS RT-N16 无线速率问题
更新一下:
看来还是和设定有关
- apt building里wifi信号干扰不少,最后选了channel 8,其他的频道很影响无线速率
- Transmit Power: 0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None
- WMM: Disable
开了半天还是很稳定的
k********e
发帖数: 400
29
来自主题: Hardware版 - 请问 wireless router 的速率问题
查了一下 wikipedia, 802.11b 是 5.9Mbps for TCP:
“... in practice the maximum 802.11b throughput that an application can
achieve is about 5.9 Mbit/s using TCP..."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2 台电脑(same WLAN)通过这个 router 互传文件, 下载的
一方看到的最大实际速率是 5.9Mbps 还是 5.9Mbps / 2 ?
E***u
发帖数: 60
30
请教一下,在手上只有蛋白细胞表达质粒(以及其修饰点突变质粒)的情况下,怎么证
明某个修饰影响蛋白质turnover速率?
需要一个最直击要害最 convincing 的实验
p******m
发帖数: 300
31
请问一下化学反应式子里面的反应速率,反应放热,激活能,这些数据去哪里能查到啊
,比如下面的两个反应
Zn + H2O2 = ZnO +H2O
Al + H2O2 = Al2O3 + H2O
k*******n
发帖数: 2399
32
来自主题: Macromolecules版 - 问一个聚合速率的问题
为什么用引发剂不同就不是emulsion polymerization了?是不是emulsion
polymerization应该是由反应体系本身决定的吧?不同的是我用了SWNT/SiO2
nanoparticle作为emulsion stablizer。 体系见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la901380b。我目的是为了用这个emulsion system可以不需要加入表面活性剂直接制备sphere-size的CNT/Polymer composites。在解释的时候,比较迷惑的是为什么particle加入多会导致styrene conversion速率降低。
x***u
发帖数: 6421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aloption (Options),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核爆炸中冲击波的速率测定和核爆照片中的条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16 01:44:50 2010, 美东)
冲击波的前锋是看不见的,但它应该呈一个半球状快速扩散开,为了测量冲击波的速度
和压缩率,科学家想出各种办法,但是最简单的是根据光线透过冲击波会发生一定折射
,所以在核爆前几分钟,在爆心的后方一定距离从地面垂直或者以一定角度发射一系列
的小火箭,小火箭的尾烟可以拉出整齐的条纹形成空间坐标系统作为冲击波的背景,这
样在核爆后人们看到的尾烟有一部分是透过不可见的冲击波看到的,而在波峰传到的地
方由于折射会使得条纹的影像上造成一个光学上的间断点,从而标明了波峰的位置,随着
冲击波的扩散,这些间断点的位置也在改变,从而显性的表示出了冲击波在空间和时间
上的传播过程
h****l
发帖数: 7290
34
为啥中国的海平面上升速率会高于全球平均值呢?


发帖数: 1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5G将是彻底的失败(转载)
无线通信产业已经发展了四代,目前正处于5G产业化前夕,是当下到一个最热的话题,
5G如何发展,前景如何,是各个方面包括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以及政府都非常关心
的。另外,中国已经启动6G研究的消息也见诸报端,未来无线通信产业如何发展,是不
是会继续有6、7、8、9G,也引起了大家的关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简单地
回顾一下无线通信产业发展的历史。

无线通信产业是由需求和技术两个轮子驱动前进的。早在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
就提出了蜂窝通信的概念,其中的核心技术是频率复用和切换。基于这一概念,贝尔实
验室于1978年研制出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AMPS),
这就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AMPS是一个模拟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复用
技术,主要技术手段是滤波器,容易受噪声的干扰,语音质量较差。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数字技术,并采用TDMA和信道编
码技术,使得通信系统向宽带化发展,语音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其中欧洲制定的
GSM系统非常成功,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20世纪9...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5G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通信技术
https://www.iyiou.com/p/93766.html
产业综合
塬上草
杨学志
[ 亿欧导读 ] 5G是无线通信的下一代技术,也是当前最热的话题。不过,对于5G的价
值也有一些质疑之声。
【编者按】5G是无线通信的下一代技术,也是当前最热的话题。不过,对于5G的价值也
有一些质疑之声。近日,《通信之道》作者、技术大牛杨学志在通信人家园发文,从技
术角度论证5G是“失败的技术”。内容比较新颖,还请读者自行评判。
文章来源塬上草,作者,杨学志,经亿欧编辑发布,供业内人士参考。
各工作岗位将被AI取代的概率
无线通信产业已经发展了四代,目前正处于5G产业化前夕,是当下到一个最热的话题,
5G如何发展,前景如何,是各个方面包括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以及政府都非常关心
的。另外,中国已经启动6G研究的消息也见诸报端,未来无线通信产业如何发展,是不
是会继续有6、7、8、9G,也引起了大家的关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简单地
回顾一下无线通信产业发展的历史。
无线通信产业是由需求和技术两个轮子驱动前进的。早在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
就提出了蜂窝通信的概念,其中的核心技...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25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登月造假之实况转播真相的揭露
(一)引 言
正当ACT网络论坛争论美国阿波罗登月真伪吵得不可开交,反对哈姆雷特的声势四
起之时,哈姆雷特贴出了一份出乎人们意料的回帖, 他提出:“阿姆斯特朗说"鹰
已着陆"时,是在地面录音棚里说的”。
并声称他找到了“最最确凿的证据”。他
说:
前一段我还在研究登月照片,对其中种种造假的珠丝马迹提出疑问,还有
对其工程技术方面提出疑问。现在,我可以抛弃所有这些证据不谈了,我可以
抛弃所有这些技术细节不谈了。
因为我已经找到了最最确凿的证据,可以毫不犹豫地,不容丝毫怀疑地确
证,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导演的一出空前绝后的一场好戏。美国根本没有
上过月亮。阿姆斯特郎说“鹰已着陆”时,是在地面录音棚里说的。
我不想把我这个铁的证据说穿,留着还有用呢。再说我一但说破了,明天
联邦调查局就该来找我了。我还准备留着写书呢。再说,我一但说破了,所有
持怀疑态度者不就马上接受我的结论了吗?那太便宜了。中文牛矢铺里好不容
易有了一样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各舒己见进行辩论,不能轻易把结果说
出来嘛!
(哈姆雷特,Re:阿波罗登月是大骗局,ACT19971206)
很遗憾的是哈姆雷特的这个回帖没有把“这...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3219
38
4G降速5G套餐推迟背后:拥堵的高速路和未到的理论值
新浪财经
澎湃新闻 2019-08-28 08:04
去App听语音播报
原标题:4G降速5G套餐推迟传言背后:拥堵的高速路和未到的理论值
澎湃新闻记者 周玲
今年9月初三大运营商推出5G套餐的计划,可能要推迟。
近日,一位运营商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我们从来未对外披露过5G套餐推出时间
,目前看,也许9月底可能会推出,或许要到10月份,甚至更晚。”
不久前,在5G即将全面商用的档口,传出三大运营商给4G降速,理由是给5G全面商用铺
路。
对此,8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接受媒体采访
时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之前从未,将来也不会要求相关运营商降低或限制4G网络速率。
一天后的8月23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相继对“4G降速”传言
作出回应。三家运营商均表态:从未收到工信部有关降低或限制4G网络速率的要求,也
未对4G网络进行降速。
三大运营商的回应里也都提到,在高峰时段,在部分人流较大、上网人群集中的地区,
可能存在因同时上网客户数过多导致4G网络暂时性体验速率下降的情况。
不过...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创造论讲座1-4ZT
送交者: 职老 2015年10月04日19:26:43
(1)俺们知道,无论是进化论还是创造论,在生命这个层面而言,都是依据同样的科学
依据来解释生命的来源。
唯一不同的是,创造论首先强调的是圣经旧约第一部分:创世纪GENESIS,也可以翻译
成:基因生,因为GENE就是指基因,虽然人类一开始并不知道是DNA或者说DNA承载的密
码信息,SIS这个后坠在生物学中指各种“生”,比如ANGIOGENESIS指血管再生--俺是
这个领域的权威和专家,对此不懂的同学,比如D同学,可以提问,嘿嘿。也就是说,
今天的创造论科学家们并非是平空捏造的,首先他们有神的启示,或者说神的话的记载
。因为旧约的第一部份基因生据信最早写于公园前3000千年,也就是现在5千年前,就
人类的文明记载,这个时期绝对不可能是人类自己觉悟出来的,或者说进化来的知识,
甚至那时最原始的科学都尚不存在。以前有人民怀疑这个古代记载,但后来大量的考古
证明,完全证实了这个年代推断,而且只早不晚,因为最近的7000年前的叙利亚泥板有
类似的亚当夏娃的记载。而且这个时期,中国人民的记载也是神的话时期。所以今日的
创造论科学家包括持I...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903
40
“物种灭绝的速率或许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人类还有时间来亡羊补牢。”中大生命科学
院何芳良教授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人们以新的启示。而这一成果刊登在5月19日出版的
国际顶尖科学杂志《自然》上。
生境丧失导致的物种灭绝是20至21世纪地球面临的一大灾难。由于缺少直接测量物
种灭绝速率的方法和可靠的评估数据,估计物种灭绝速率乃是当前一个重大的科学难题
。传统的估计物种灭绝速率的方法是建立在所谓“种—面积曲线”的理论之上的,即根
据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面积,逆向推导计算物种灭绝的速率。但是基于此方法所得到的物
种灭绝速率总是大大高于实际的物种灭绝速率。按照这样的方法估算,现在每年有10—
100个物种灭绝,未来将达到1000—10000个,而人类也正处于所谓有“第6次物种灭绝
”时期。为了解释这个高的灭绝速率,国际顶尖科学家斯图亚特•皮姆、罗伯特&
#8226;梅、大卫•蒂尔曼等提出了“灭绝债务”的概念,即认为高出的那部分物
种,虽然尚未灭绝,但已是“行尸走肉”,是迟早要灭绝的。
针对上面的结论,何芳良教授在题为《种—面积曲线总是过高估计由生境丧失导致
的物种灭...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4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4d5cb01007zzh.html
作者:常山 提交日期:2006-8-19 23:54:00
月球探险者通讯系统使用所谓的S波段与地球通讯联络,通讯地面站使用所谓的深
层空间网,由一个七十米天线阵组成,所谓的S波段频率约两千多兆,信道容量能力最
高仅为每秒三千六百比特。这么低的信道通讯能力,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于是我作了一
番计算,估算在理想状况之下,从热力学原理出发,理论上可以达到的最高通讯信道容
量是多少。稍懂点普通物理的朋友都知道,信息即是负熵,中间只差了一个波尔之曼常
数,而熵乘以温度即是能量。信息的传播,必须通过传送最低需要的能量来达成,温度
越低,携带同等信息所需能量越少。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高灵敏度的物理实验都必须在超
低温下做,许多的高灵敏接收天线都要降到超低温来提高灵敏度。天线阵是不可能泡入
液氮里的,所以我们用常温来进行计算,为了方便,假设环境温度是绝对300度,乘以
波儿之慢常数,得出要传送一个波特信息所需要的最低能量为百万分之四皮焦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2018年11月14日(星期三),美国国防部F-35联合计划办公室(JPO)发布消息:美国
将修改现有合同工具,与国际合作伙伴和外军销售用户一起联合行动,将F-35的第12、
13、14批次的采购合同合并,联合采购255架F-35,金额上限227亿美元。声明称“这是
对未来F-35订单进行大宗采购的第一步。”
F-35联合计划办公室(JPO)在声明中说:为推动成本下降,JPO一直主张将美国与国际
订单的合同合并,让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它的供应商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进
行投资,这种策略可提高生产稳定性,使军工企业能专注于计划,降低总体成本,提高
生产效率。”
联合行动将采购255架F-35,包括:
64架F-35A:美国空军 低速率生产第12批次(LRIP 12)
26架F-35B:美国海军陆战队 低速率生产第12批次(LRIP 12)
16架F-35C:美国海军 低速率生产第12批次(LRIP 12)
89架F-35A和F-35B:国际合作伙伴 低速率生产第12批次(LRIP 12)、全速率生产第一
批次(总第13批次)、全速率生产第二批次(总第14批次)
60架F-35A:外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台积电,三星及其半导体产业链
这次台湾大面积断电,民众生活的各种囧状大家都谈论得比较多了,比如:数千人被关
在电梯中,花莲市街上红绿灯一度熄灭,很多报警设施的红灯都亮不起来了,医院手术
室出事故。。。。。。
但是。。。。。。台湾的半导体产业链却没有什么大碍:
行政院科技部下属的三大科学园区:竹科(新竹科学园)、中科(台中科学园)、南科
(台南科学园)都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跳电,8月15日当晚,台湾残存的电力给三大科学
园区的台湾 半导体Fab进行轮流供电。
掌控全球先进芯片制造的半导体三巨头(Intel、三星、台积电)之一的台积电 几乎毫
发无伤。
全球主要晶圆材料制造商——环球晶圆(不是global foundries,别搞混了,台湾环球
晶圆是芯片上游晶圆材料重要制造商)也无大碍。
全球芯片封装测试巨头——日月光集团 仅有南科的部分园区出现了60分钟停电,设备
很快恢复。
唯独芯片封装测试厂商南茂科技位于南科园区的工厂有一点损失。
以目前台湾烂尾的分布式发电政策方案(议案连立法院一审都没过),台湾动辄产能5
万片的12寸半导体Fab凭借自己的备用UPS在停电时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也就是说,与多数国家/地区不同,台湾...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4
揭秘万亿年后宇宙图景:将更适合生命生存
恒星和行星系统将分崩离析;现在极为罕见的天体到了未来将非常常见,而且未来的宇宙将比现在更适合生命生存……数千亿年后,宇宙将会变成这样吗?
时间那不可阻挡的脚步,总能激起我们对宇宙遥远未来的思考。但思考的结果通常令人沮丧。50亿年后,太阳会膨胀成一颗红巨星,在缓慢变暗前会吞没内太阳系。但这仅仅是整个未来的一个瞬间的画面——实际上,无穷短。随着天文学家放眼未来,例如幽默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在《宇宙终点的餐馆》中所写道的“5 760亿年”,他们会看到一个充满了无数正在暗去的天体的宇宙。到那时,空间的加速膨胀会把已经位于我们银河系之外的每一样东西都带到我们的视线之外,留下一个更加空荡的夜空。在1816年的长诗《黑暗》中,拜伦勋爵预见到了这一前景:“明亮的太阳熄灭,而星星则在暗淡的永恒虚空中流离失所。”
但好消息是:黑暗的降临只是故事的一半。恒星形成这个宇宙现象,确实在很久之前就已过了它最光辉的时期,但宇宙并没死去。奇异的新物种将会进入天文学家的动物园。当前罕见的怪异现象(如果有的话)将会司空见惯。宇宙中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甚...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5763
45
http://bbs.weiphone.com/read.php?tid=503923
Mac OS X 10.6即所谓的Snow Leopard操作系统已正式发售。一如既往,Apple产品光
鲜的外表下凝聚了太多艰辛的劳作。ArsTechnic的John Siracusa以其独特的、专业的
、全面的视角深入翔实地体验这款最新的操作系统。
Weiphone.com将对该综述进行翻译整理并独家连载。欢迎关注。
“Moore(摩尔)定律”在技术领域广为流传,然而某种程度上讲,也存在广泛
的误解。所谓的“Moore定律”简言之就是“计算机的速度大体会在每两年翻一倍”,
然而这并非Gordon Moore的原话。Gordon Moore在1965年的《Electronics》杂志上撰
文涉及了半导体行业的诸多问题,如果将其归结为一条“定律”,那么大致应该是:每
平方英寸的硅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每12个月增加一倍(the number of transistors
that fit onto a square inch of silicon doubles...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840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E 讨论区 】
发信人: mola (Super Baby), 信区: EE
标 题: 为极解密:如何看待华为拿下5G“短码”方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8 12:21:31 2016, 美东)
朋友大作,发在知乎。欢迎点赞和转发。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732376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7日凌晨0点45分,在刚刚结束的3GPP RAN1 87次会议的5G信道编码
方案讨论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万分残酷的竞争,以中国华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
编者按
“华为极化码事件”内幕:
极化码获得的并非之前大肆炒作的“短码”。
极化码打败的对手并不是LDPC,而是在控制信道上取代4G现有技术TBCC。
若非极化码最终靠非技术手腕挤进控制信道,华为投资几十亿的5G“三神器”在5G NR
第一阶段业已全部打水漂。
整个5G信道编码又经历一番怎样波澜壮阔的争斗,这背后又隐藏着多少暗流汹涌的阴谋
诡计。“为极解密” 为您最全方位的解析。
为极解...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