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 发帖数: 318 | 1 美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人的感觉,是人一种(审美)需求得到满足后的愉悦感觉。弄清
楚美,根本还是要弄清楚人。人之为人,人之能够区别于物,区别于动物,最根本的不
同在于人有超强的大脑。超强的大脑作用是什么,就是学习思想,留存思想,产生思想
的所在。思想能够干什么,思想在于驱使人的行为。既然人有了超强的大脑,并由之有
了丰富的思想,所以,人就有了复杂的行为,并由之产生出更多的人化(文化)结果。
为什么“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就是说,人的复杂性丰富性或者无穷的可能
(塑)性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被其卓越超群的大脑所决定的。事实上,只要你愿意,
你可以寻来各种各样相互对应或者对立的(形容的定性的)词语来描摹那种一般的人抽
象的人,你便会感到原来它都是符合事实的。比如真善美与假恶丑,比如上进与堕落,
比如认真与马虎,比如勤奋与懒惰,比如节俭与铺张……
讲到人类古代社会的起源,马克思主义习惯性的盯在制度层面说事,于是便提出了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问题,朱光潜似乎认识这里有所狭隘,便直呼也要看到宗教
、神话和艺术的发祥,看不到这点,便是数典忘祖。我不但赞成这个朱论,更认为宗教
等精神性的东...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回归正统美术机制
A. H.
怎样走正艺术之路?这是所有思想清醒的艺术家、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们时常思考
的问题。然而,由于人在迷中,尤其是今天充斥着各种现代派理论与衡量标准的艺术界
已经让一切混乱不清了。不少有志于追寻回归传统道路的艺术家们苦于看不清出路,往
往容易被当今人类败坏了的艺术环境所迷惑,不自觉的搞出一些半传统半变异的现代派
作品,以至事与愿违,南辕北辙。下面,我以西方主体传统艺术为例谈谈在这方面的认
识。由于篇幅有限,重点讲了绘画,其他方面可依此类推,触类旁通。本文只是抛砖引
玉,权作交流。
循环
古人有句话叫做“天道循环”。当然今天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用古文在科学层面讲自然界
的物质循环,比如地上的水蒸发后在天上成了云,再变成雨下到地上积成水这类情况;
古人的认识更加深入一些,谈的是善恶有报、因果轮回、阴阳消长等等。其实这些都是
天道循环在不同层面的不同体现。那么在更大范围的循环体系还涉及到宇宙高层与低层
的对应关系与能量的传达和生命升降的运行机制。简单点讲,就是世间有什么,那么上
界就可能存在他们不同层次相对应的东西、生命、神或因素,而这上下之间是层层紧密
联系的。
那...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回归正统美术机制
A. H.
怎样走正艺术之路?这是所有思想清醒的艺术家、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们时常思考
的问题。然而,由于人在迷中,尤其是今天充斥着各种现代派理论与衡量标准的艺术界
已经让一切混乱不清了。不少有志于追寻回归传统道路的艺术家们苦于看不清出路,往
往容易被当今人类败坏了的艺术环境所迷惑,不自觉的搞出一些半传统半变异的现代派
作品,以至事与愿违,南辕北辙。下面,我以西方主体传统艺术为例谈谈在这方面的认
识。由于篇幅有限,重点讲了绘画,其他方面可依此类推,触类旁通。本文只是抛砖引
玉,权作交流。
循环
古人有句话叫做“天道循环”。当然今天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用古文在科学层面讲自然界
的物质循环,比如地上的水蒸发后在天上成了云,再变成雨下到地上积成水这类情况;
古人的认识更加深入一些,谈的是善恶有报、因果轮回、阴阳消长等等。其实这些都是
天道循环在不同层面的不同体现。那么在更大范围的循环体系还涉及到宇宙高层与低层
的对应关系与能量的传达和生命升降的运行机制。简单点讲,就是世间有什么,那么上
界就可能存在他们不同层次相对应的东西、生命、神或因素,而这上下之间是层层紧密
联系的。
那... 阅读全帖 |
|
c**m 发帖数: 1632 | 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山居散记 山居散记
前年搬到山里,写了半个《山居懒记》。去年又从山里搬出来,回想起以前的经历,曾
经离群索居,远离尘世的喧嚣,曾经给自己放了长假,房间里浸满了阴影和花香,其中
多少令人留恋的地方。临走时回头一眼,且恋恋,且怅怅,不忍离去。写下此文,是为
了纪念,也是为了遗忘。
在洛城,处处道路纵横,门前车如流水。繁华是繁华,可是凌晨的时候,依然听到车辆
往来的喧哗之声。陶渊明说“心远地自偏”,我没有那么好的心态,只好搬家,“地远
心自闲”。
住的地方在亨廷顿公园北面,离马德勒山麓很近,那里景色优美,悠闲静谧。门前的小
街蜿蜒而上,一直通到山里。街道两边是高大繁密的行道树。树木的种类很多,随眼望
去,水杉,银杏,棕榈树,法国梧桐,悬铃木,枫树,广玉兰,遍布其间。夏日里,树
冠郁郁葱葱,斑驳的阴影洒落在人行道上。这里往来人少,立足片刻,就可以闻到树叶
的芳香。住家喜欢在自己的院子外布置花墙,最常见的是夹竹桃,枝条一直伸展到人行
道上,偶尔一阵风吹过,花瓣就在风中起伏不定。院子里的奇花异草,说得上名字的,
有蔷薇,月季,三色堇和牵牛花。院子里、人行道上,常常铺满落花树叶,衬着幽幽碧
草,整饬之中不失一... 阅读全帖 |
|
|
m****a 发帖数: 2216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发信人: oblivious (地球青年), 信区: Prose
标 题: 转载 读书记 12 (the end)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6 23:05:39 2005)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我今年二十二岁,是中国当代诗坛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诗人。尽
管离最初的宏图还有很大距离,但为了朝我小时候的壮志迈进,我已经尝试过了运动员、
钢琴家和诗人等行业,并逐渐对这些行业失去了新鲜感。在写这些文字的过程中我初步拟
定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正经的人文学术,我要成为一个女学者。我还没和我第三个男朋
友提出分手,我希望在跟他和平分手以后我就能一分钟也不耽搁地向学术界进军,当然,
前提是我必须首先瞄准一个对象,这样我才能有动力向前赶超。在我寻找新的赶超对象期
间,我男朋友也帮了不少忙,把他们中文系已婚和未婚的老师一个个帮我扫描了一遍,但
我对他们的外貌都十分不满意。因此,全中国的人文学者们,做好迎接我的准备吧,白胖
就要来了!在我的计划中,我将成为一个伟大的拆构主义理论家,我将用我涂着猩红色蔻
丹的手指抚摸全世界的讲坛,到那时, |
|
w********h 发帖数: 12367 | 7 作者 李美皆
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因当年去世而与这个奖项失之交臂的卡尔维诺是意大
利二战后最具实力的一位作家,他以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于一体的创作
风格著称于世,而《寒冬夜行人》正是卡尔维诺风格的经典体现。
对习惯于传统阅读的人来说,卡尔维诺的作品也许是一个挑战。《寒冬夜行人》是小
说中套小说:一位男性读者买来一个叫卡尔维诺的人新出的一本名为《寒冬夜行人》的小
说后,急不可待地读起来,读到32页,发现装订有误,无法再读,便到书店去更换,书店
老板说,已接出版社通知,该书在装订时与《在马尔堡市郊外》一书弄混了,可以更换。
此时有一位叫柳德米拉的女读者也来换书,二人因此相识。故事由此展开,卡尔维诺设置
的是一个双线并行的复式叙述结构,一条线是男女主人公每换一本书回来都发现读到一定
程度就读不下去了,这样他们一连读了十部小说的开头;另一条线是男女主人公在读书换
书探索书的过程中产生了爱情。
按照传统的写法,这十部书的开头应该只是故事的引子,其内容不会真正切入文本,
但卡尔维诺不是这样处理的,这十部书的开头连同对它的阅读过程作为必不可少的一半被
认真地镶嵌进了两个 |
|
s*******e 发帖数: 326 | 8 作者为Robert Bly
罗伯特·布莱,1926年12月23日生于西明尼苏达州,父母都是挪威人。
布莱被称为“深度意象派诗人”,也有人称他为“新超现实主义诗人”。他与詹姆斯
·赖特(James Wright)一样,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推崇者,崇尚神秘与自然之美。布
莱的诗歌关注那孤独、黑暗、寂静的、与世隔绝之世界,另一个世界,被遮蔽的,看不
到的世界。他常描写田野以及乡村的建筑物,因为它们是“敞开的”,更接近存在。布
莱在《雪地中的寂静》(Silence in the Snowy Fields,1962)一书中引用了雅各布·
伯麦(Jacob Boehme ,1575~1624,德国的一位著名神秘主义者)的话作为引语:“我
们都在那个外在的‘我’中沉睡。”布莱在诗中向我们呼唤:“让那个内在的‘我’醒
来吧,醒来吧!”读了他的诗歌,人们常会感到迫切需要挖掘存在之另一维。
在随笔《死去的世界和活着的世界》(The Dead World and the Live World,1966
)中,罗伯特·布莱将诗歌的意识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带来“人类内心的消息
”的意识(“忏悔型 |
|
a******e 发帖数: 6689 | 9 我最近比较迷西班牙文化。他们经历了那么长一个弗朗哥集权时期,跟今天中国正在经
历的非常相似。他们用以对抗精神压迫与集权的正是那种grotesque,超现实主义,魔
幻现实,是从荒诞中寻找真相,从解构中寻求颠覆。我觉得对经受精神高压的中国文化
来说真的有很多东西可以借鉴。
的时
载体 |
|
j******n 发帖数: 21641 | 10 接你前面关于超现实主义的讨论
马尔库塞试图将floyd和marx结合起来,说人受本能驱使追求快乐原则,但当他成为父亲,
就建立秩序和文明,儿子受本能驱使又要摧毁它,然后重建,floyd的理论可能会给人一种
感觉,就是人类的进步是伴随着性(爱欲)的受压抑,marx强调劳动和阶级,但劳动不能取
代性,现代工业体制扼杀了人对性的兴趣,享受爱的释放的前提是必须足够富有,不为基
本生活条件奔波劳累,今年的一部号称当代<子夜>的大陆作品描写的是一个地产商(影射
富人榜前列的某人),感觉整部小说就描写他如何和老婆做爱,马尔库塞的理想是一个爱
欲和生产力都获得极大解放的社会
也许那就是日本
但显然又不是日本,日本人自杀率超高 |
|
j******n 发帖数: 21641 | 11 http://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87
民主诗人: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我是肉体诗人
我是灵魂诗人
我有天堂的愉快
我有地狱的痛苦
前者在我身上繁衍
后者是我的语言
我的灵魂,在破晓宁静的清凉中
找到了归宿
我的声音追踪着我目力不及的地方
舌头一卷,我尝到了大千世界
我是丑陋的诗人
我是伟大的诗人
我享有快乐的极致
我享有痛苦的深渊
前者在我身上永驻
后者是我的思想
我的灵魂,在漫长凄凉的躅行中
找到了光明
我的呐喊鼓动着我想象不及的空间
臂膀一张,我拥抱了整个宇宙
我把自己交给泥土
在草丛中成长
如果你需要我
请在靴底下找寻
——《我是肉体诗人》,瓦尔特·惠特曼
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是美国著名诗人、美国现代诗歌之父
、人文主义者,他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Free Verse),其代表作为诗集《
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惠特曼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说
过:“我不愿意做伟大的哲学家,建立任何学派。……我愿意把你们每一个人带到窗前
……我...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227 | 12 发信人: jack1985(SAYHELLO), 信区: Literature
标题: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Oct 27 11:26:00 2017,GMT)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题画诗,题目是《墨梅》。
画上原诗云:“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由于这幅画和这首诗都太过有名,很多人引用它、赞美它,于是每一句的文字几乎
都有不同版本。比如第一句写成“我家洗砚池边树”,第二句写成“朵朵花开淡墨痕”
,第三句写作“不要人夸颜色好”,第四句则通常写成“只留清气满乾坤”。无论从音
律还是从内容表达来看,这些版本都无伤大雅,也不影响这首诗人见人爱、妇孺皆知。
那么,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不妨先从梅花说起。
众所周知,唐人最爱牡丹,北宋人也爱牡丹。但从北宋开始,有一种低调的花朵,不声
不响地渐渐占满了文人心中的山坡,这就是梅花。南宋的诗词中,到处都是梅花的芬芳
和气骨。若要选择一种最能体现宋人文化精神和审美品格的草木,可能非梅花莫属。南
京师范大学教授程杰做过统计,宋人特别喜... 阅读全帖 |
|
n********k 发帖数: 575 | 13 (八)
回美国的飞机上,米粒旁边坐的是一对美国老夫妇。老头老太看上去像是六七十岁的年
纪,虽然头发花白,但是身体显得很硬朗。他们在中国旅游了三个星期,各大城市,著
名景点,跟米粒掰指头说了好些,有很多地方连米粒自己都从未去过。偶尔看到他们甜
蜜温情的小动作,米粒的嘴角不自觉地会泛起一丝笑容。而每当这个时候,她也会很快
扭头去看着窗外,心中不禁涌起一阵伤感。
飞机准时无误地落地。米粒告别了两位老人,拿着行李出了机场。下午四点,天色因为
云彩的遮挡,显得有点阴暗。一阵风刮来,带着凉意,米粒不自觉地把外套裹紧了一点
。她打开手机,发现有一条留言,原来天青已经给她打了一个电话。
天青留言是这么说的:米粒,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做了点吃的,给你接风。下了飞机
,务必给我回个电话。
米粒虽然有天大的不开心,听了这留言也不禁笑了。这种笑由于受到关心而发生,实在
是自然反应。米粒拨通了天青的电话,她对天青说他太客气了,不过她问清了天青的住
址,决定去“赴宴”。
计程车将米粒半小时后送到了天青的住处。天青在家门口迎接她,一身周末的休闲打扮
。看见米粒下车,赶紧来帮她拿行李。
“你终于回来了,”天青咧着嘴,... 阅读全帖 |
|
H****r 发帖数: 16240 | 14 有人发帖:
“我觉得写拆迁办,就应该和现实结合的紧密一下,一些灰暗面能否触及,还有弱势群
体遇到这类情况会如何解决,当然这些又被和谐的危险,但是,会增加作品的深度”
作者回复:
“作品的深度是由作者的深度决定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只会适得其反。
现在超现实主义血泪控诉的真相网文够多啦,俺们这隔三岔五就有人在电线杆上贴“冤
”字帖,写得那叫一个催人肺腑啊。环卫工人删帖处理。”
有人继续:
“我的意思是二大妈进局子是因为抱打不平,出来是因为群众闹事
拆迁办是不是也是这类思路”
作者回:
“同样的招式不能对圣斗士使两次”
。 |
|
|
s*********r 发帖数: 15 | 16 客观来说,现代中国的新诗是西方诗歌的一个分支,而西方诗歌是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西方文学经历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几个阶段。朦胧诗之后的中国诗人,
大部分营养来源于后两者。
现实主义的口号是“艺术模仿生活”,现代主义的口号是“生活模仿艺术”,到了后现
代主义那里他们基本上不相信传统的语言以及表达方式,所以对他们的作品充满了颠覆
,解构。但后现代主义的探索性很强,能够让人接受的作品不多。现代主义还是有不少
成功之作,比如诗歌“荒原”,小说“尤利西斯”,“变形记”,“城堡等”。
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魔
幻现实主义等等。
既然“生活模仿艺术”,那么艺术又来源于何方?现代主义者给出的答案是别的艺术 。
中国诗人里,陈先发深受卡夫卡的影响,余怒的诗有浓重的存在主义的痕迹,而对程尚
来说,如果让他只选一本书,他会选魔幻现实主义的鼻祖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 |
|
L****o 发帖数: 1642 | 17 里尔克: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文/北岛
一
秋日
主呵,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
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正是这首诗,让我犹豫再三,还是把里尔克放进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的行列。诗
歌与小说的衡量尺度不同。若用刀子打比方,诗歌好在锋刃上,而小说好在质地重量造
型等整体感上。一个诗人往往就靠那么几首好诗,数量并不重要。里尔克一生写了25
00首诗,在我看来多是平庸之作,甚至连他后期的两首长诗《杜伊诺哀歌》和《献给
奥尔甫斯十四行》也被西方世界捧得太高了。这一点,正如里尔克在他关于罗丹一书中
所说的,“荣誉是所有误解的总和。”
关于《秋日》,我参照了冯至和绿原的两种中译本,以及包括罗伯特·布莱(Ro
bert Bly)在内的三种英译本,最后在冯译本的基础上“攒” 成。绿原先生
既是诗人又是翻译家,但他《秋日》的译本显得草率粗糙: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何其壮观。
把你的影子...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1642 | 18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莫言与特翁仅一点相同
“文学的欣赏是出于主观想法的。”马悦然说。23日下午,马悦然在复旦大学演讲
。因为观众人气爆棚,活动前一天,地点临时调整到能容纳600余人的蔡冠深人文馆。
马悦然喜欢莫言,也喜欢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面对听众,他直言,这种喜欢就好
... 阅读全帖 |
|
u*****u 发帖数: 2651 | 19 不知有没有人听说过开源电影,看过动画片Big Buck Bunn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paen5lz6cc
开源电影 http://en.wikipedia.org/wiki/Open_source_film,说白了就是里面的造型,动作,场景,动画,全部公开,可以被其他人重用.这在动画片制作里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像电影里的大雄兔,可以直接拿过来,改成大狗熊,改改台词,用动画制作软件重新生成一遍,就出一新片.想想几年前很火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如果足够多的动画能开源,导演就可以不需要演员,不需要道具,只有在开源库里找找,改改,就可以拍个新片,想想,这能引发多少新的血案. 我隐隐约约看到一个动画电影革命的端倪.也许那天的到来需要好几年,几十年.但如果真的来了,动画技术不再是问题,最需要的就是好的剧本.
给动画写剧本,如果在不远的将来可以被制作,有些要求.
1. 成本限制,片长不超过10-20分钟
2. 成本限制,人物不能太多, 6个以下
3. 人物表情简单,现在的动画技术难以表现媚眼如丝,魂不守舍
4. 动画比较适合表现超现实主义题材,动物题 |
|
|
d*****g 发帖数: 518 | 21 痛苦到极致,并没有死亡;如果存在死亡,痛苦仍未到达极致;极致的痛苦存在的
唯一拥有痛苦本身。
无力反抗强奸的变通就是享受强奸。什么是享受痛苦?不是简单地坚强地活着,坚
强地活着还不够,因为那样不是享受痛苦的过程,而是在享受快乐。享受痛苦是像狗一
样地活着,狗都不如地活着,却比狗活得满足与幸福。狗叫一声,会有一块骨头,我们
叫一声,连骨头也没有,只有一把糠,我们要说味道好极了。
享受痛苦,就是把痛苦看成快乐,这里的快乐并非所追求的快乐,只是所享受的快
乐,享受的快乐相对于追求的快乐会大打折扣。
无尽的折磨赐给我们无尽的痛苦,我们再次思考这个问题:是无形的折磨更痛苦,
还是有形的折磨更痛苦?无形的折磨往往有段相当长的时间来缓冲,而有形的折磨往往
在短暂的时间内承受巨大的压力。从经典物理的角度看,有形的折磨更加痛苦。对于现
实的生活,哲学社会科学是无法应付的。
无尽的痛苦就是追求死亡而不得。我们所享受的一定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所追
求的一定不会为我们所享受。死亡相对于痛苦没有必然的联系,痛苦的人追求死亡;可
以选择死亡的人,痛苦不够深。
生活总在最不可能产生意外的环节上与想象脱节。现实主义...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2 ——简介秋扬创巴仁波切的一生
提起秋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真是有人赞来有人恨。称赞他的人说
,秋扬创巴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作为藏传佛教弘扬欧美的第一人,之所以如今藏传佛教
风靡欧洲和美洲,其功不可没。他脱下“僧袍”,同化于西方社会的记者体系,用西方
人的思维方式去讲解、阐释藏传佛教,因而赢得众多西方弟子的厚爱。恨他的人却认为
,秋扬创巴醺酒过度,引起许多藏传佛教徒的深深不满。如今,秋扬创巴仁波切已复归
极乐世界,他的转世正在继续履行他神圣的职责,也许能从纷纭的舌战中找到自己的立
足点:秋扬创巴仁波切无愧于他的藏传佛教西传事业。
秋扬创巴仁波切 1940年出生在西康一个穷苦的家庭。一生下来,便因其灵异超群
,而被确认为十一世秋扬·都尔库,并迎入苏芒寺,当上了苏芒寺的住持。
秋扬创巴先是由噶举派首领授沙弥戒(也称具足戒),然后师从噶举高僧伦巴多吉
(ROLPA DORJE )、第十世秋扬·都尔库的徒弟噶玛丹增(KARMA TENZIN )等人,学
习佛教戒律、书法、绘画、舞蹈等各方面的知识。
9岁的时候,二世蒋贡康楚·钦哲欧泽邀请秋扬创巴到苏芒寺参观。秋扬创巴深受... 阅读全帖 |
|
p******e 发帖数: 548 | 23 恭喜! 您的诗写好了!
著名的江南后现代超现实主义诗人 雨萌 创作新诗一首:
《小狗楼》
http://www.dopoem.com
昔人已乘小狗去
苏州空余小狗楼
小狗一去不复返
米饭六月空悠悠
美国历历北京树
芳草萋萋狗熊洲
子夜乡关何处是
颓废江上使人愁 |
|
w*a 发帖数: 2138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hebo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信区: Poetry
标 题: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4:00:13 2012, 美东)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阅读全帖 |
|
w*a 发帖数: 2138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hebo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信区: Poetry
标 题: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4:00:13 2012, 美东)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阅读全帖 |
|
e*e 发帖数: 116 | 26
说起来最最搞笑的要算是中心喷泉里的那个金属雕塑了,刚立起来时众人就猜是什么,
后来学校在旁边立了个牌子说是象征兰大交叉学科如何如何云云。偶先不说是什么,
大家猜猜看,hehe其实是个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哪里是交叉学科。
兰大最有特色的怕是数图书馆了,苏式的建筑风格,不过在东北高校里其实很平常的了。
再就算是绿化一绝,比兰州的公园都漂亮了,周围的居民都上这来锻炼,有些老太常偷
兰大的花。
今年算起来是兰大九十校庆,听说花了百万买花装饰学校,可惜没能看着。 |
|
r******a 发帖数: 136 | 27 发信人: xidie (Fool@Indian summer), 信区: LZU
标 题: 母校百年,其言也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Sep 20 00:12:13 2009), 转信
无论记忆中的母校有多么破旧,兰州的天空有多么灰暗,那里始终有我抹不去的
青春记忆:定西路壮观的蹲食拉面的人们、二热的超现实主义的巨大冷却塔、常青藤
环绕的尚未建成已成了废墟的图书馆、冰冷冬夜里食堂温热的臊子面、中山路并不光
鲜的街景、兰山上痛饮啤酒、衡山堂眼高于顶的无数小女生、名称香艳无比的七大宿
舍楼、薰死人的丁香花、行状诡谲的东部市场。
还好,陪我在那个压抑、铁血、悲壮但又无比浪漫的城市度过4年的狐朋狗友们
有半数来到了北京,跟他们在一起,还有一点温暖。
在那个并没有多少灵气的校园里,我们能不受束缚地拥有了4年沉浸在清淡、电
影、历史、文学和自以为深奥的思辩中的日子,毕竟还是幸福的,现在看来,其实简
直可以算是奇迹。想到这点,我可以原谅兰州大学那卡夫卡式的荒诞管理,可以忽视
那为数不多的几个以不高的情商不断挑战人类道德底线的同门败类。
今天,看到胡哥所讲的“ |
|
h*********o 发帖数: 19006 | 28 “生活在别处”,这句话在法国诗人兰波的笔下,是一句跃纸欲出的响亮口号,是19
世纪一个法国天才诗人拿出一生的时间去为之努力争取的梦想。“生活在别处”本身就
是一个美丽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句子。兰波以它作为诗句,米兰昆德拉以其作为小说的
书名。
开玩笑的说,兰波创造了这句话,写在巴黎大学的墙壁上,然后米兰昆德拉把这句
话弄得世人皆知了。
米兰·昆德拉1975年流亡法国后创作了《生活在别处》这部充满了现代主义色彩的
杰作,在作品中他把主人公——一个敏感的年轻诗人雅罗米尔的内心世界刻画的细致入
微,在描写手法上也独具个性,尤其是一个梦境套着一个梦境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使我们
再次领略了现代派小说的精髓。其中还大量涉及了象征主义诗歌,虽然我们未曾接触到
他的先锋电影,但从他作品中,我们无时不刻感到如同摄影机般捕捉着事件的运动感。
“生活在别处”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句子。兰波以它作为诗句,
米兰昆德拉以其作为小说的书名,而我们,则希望把它变为美丽的理想生活。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
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 |
|
b**r 发帖数: 645 | 29 发信人: jshen (天真), 信区: SEU
标 题: 回首兰园-红辰迪斯科(续)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Wed Sep 9 10:37:11 1998) , 转信
后来跳得多了,才真正悟出迪斯科的真谛,关键是放松,
跟着节奏按照自己的逻辑跳就没错。这一点很象中国功夫,
无招胜有招。
相比正大北极等夜总会,红辰就是空间太小,太小太小了。
一屁股坐下去似乎就再也塞不进什么人了,再加上东大学子
脸上洋溢的青春,所谓“爆棚”的感觉就出来了,有时真幻
想会有个星矢冲破那超现实主义的钢筋架构,或者蝙蝠侠从
天而降。后来我在北京著名的JJ迪厅甚至合肥的哈斯顿都见
过这种效果,即激光送礼,一群欢呼的青年仰望人造星空,
跳跃着接上帝的礼物,哪管臀部摩擦臀部胸部摩擦胸部的尴
尬。红辰一样的,一样的许多人高举双手跟着DJ高唱:
sha-la-la-la-la,sha-la-la-la-la
有一次,我老妈看人家电视里的人跳恰恰,说现在的年轻人
做那动作跟触电似的。殊不知她儿子特别喜欢恰恰。
每次跳舞,我都要请遍所有的女伴跳恰恰,有时还拉上各自
的手。关键是配合默契,不然会撞在一起,踩脚是其次,不
能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0 看raki舌战群雄的气势就明白她推荐的电影口味都不轻……《Stage Beauty》(2004)
和《The Prestige》(2006)都讲两大顶尖高手的殊死竞争(所谓one-upmanship;怪
不得raki喜欢和人争论!),前者是两个“女”演员,后者是俩魔术师。高手们的
obsession强烈,scheme阴险;前两者握手言和共同提高,还算化险为夷;后两者你死
我活妻离子散,煞是血腥暴力。前者看得目不转睛;后者常被我遮住半个屏幕不忍观。
俩电影看完都长吁一口摒住的气,深感江湖险恶。
《The Prestige》(不透)
“Prestige”原指变戏法的三个步骤之一:pledge(展示道具)、turn(变)和
prestige(再变回来)。老演员Michael Caine演的老魔术师手下有两员大将,一样的
风华正茂才气逼人。一山难容二虎,两人分裂后互相争夺观众,刺探对方机密,不惜牺
牲恋人、家庭和人命。和《黑天鹅》及《红菱艳》一样,《The Prestige》把人的
obsession推到极端;其巧妙之处在于魔术这个职业本身就是骗人,充满illusions,
tricks, l... 阅读全帖 |
|
T****i 发帖数: 15191 | 31 做生物,想问题做实验挺有意思的,就是写作实在不喜欢,这就注定如果做发考题会很
痛苦。我相信有其他同修也有类似感觉。其他理工科,写作还没占这么大份量吧?至少
我同学亲戚里面其他理工科的,还没有听说整天写啊写的。看看五六十年代的文章,也
没有多少篇幅。有的就一两页包括图。而现在的文章,哪个不是洋洋洒洒。连JBC都常
见7, 8个图。至于CNS,尤其是Cell,每个图都相当于一片小文章的数据,正式的8, 9
个图之外,再加上7, 8个补充的图,不少还加上大数据。至于有多少有用的,就不知道
了。写grant,更是写的天昏地暗,就不多说了。到底风气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
还是这是和进化一样必然要走的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写作,在哪里都是一个众口难调的事情,没有客观标准,非常不科学,更象艺术。就比
如梵高的画,在他活着的时候和他死之后,价格差距以亿计。梵高就不会炒作,前面有
印象派,点彩派,后面有野兽派,超现实主义,引得一群群附庸风雅的人士趋之若鹜。
而梵高,我怎么也想不起他是什么派的了。怎么写的喜闻乐见,或者一开始选题就喜闻
乐见,很大程度决定了文章和grant的前途。这点Amy Wagers...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239 | 32 老兄,就是老温这学期新开一门比老米还要现实的“超现实主义”的课程(惊吓到不少
自由派的小同学啊), 对西方自由主义有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从学理看,现实主义内
部有很多区别,古典现实主义跟建构主义也许有契合的地方,现在还没有什么完整的理
论论述,还在争论探索中。
西方特别是美国,国内政治是自由主义,以妥协为主,国际政治是现实主义,以团体对
团体的斗争为主;我们中国长期的战略思路有点搞反了:国内政治讲斗争,国际政治讲
妥协,中国人在外面能不受气吗?
当然,我最初的言论也许有过去激愤的地方了。。。 |
|
|
e******e 发帖数: 1098 | 34 第11步
最后处理阶段了,我将用一些长条笔刷处理mm后面的部分并且强化一些细节。
现在把你的作品保存成jpg的形式,从现在开始你只需对该jpg图片进行整体处理,具体
调整参数见下图。我是用PS CS4处理的,大家可能对这些设置可能不熟悉。(译者注:
都比较简单,要么用CS3等老版本即可处理,要么就用CS4,有问题查询帮助)。
第12步
接下来要再加一些效果。你需要使用过一个第三方滤镜Topaz Labs。点选【滤镜】→【
Topaz Labs】,使用【Vibrance Effect 】和【Portrait Drama】,来让图片看起来更
丰富。(译者注:由于是国外开发的第三方滤镜,就不翻译了,感兴趣的可以下载来试
试,PS中不少非常优秀的第三方滤镜,以后我会在loocool.com中一一介绍)
第13步
到此,你的图片应该看起来如下图所示,现在我们开始黑化。(译者注:>_< 8是ACG里
的黑化)
第14步
复制图层(ctrl+J)。(译者注:注意哦,上上上一步你就应该把图层都合并啦,舍不
得的就另建一个PSD文件)
第16步
接着新建图层,命名“调色1”。再建一个新图层实色填充,颜色... 阅读全帖 |
|
|
|
|
|
|
z**********e 发帖数: 22064 | 40 http://cao-liqun.hxwk.org/2016/01/13/小国故事多-阿尔巴尼亚/
2016 年 01 月 13 日 由 曹立群
一直想去阿尔巴尼亚:“北京,地拉那,中国,阿尔巴尼亚 ……”一个坚定不渝的社
会主义国家,如何会在一夜之间变色?进而成为北约组织成员国和欧盟预备成员国?
著名作家陈河告诉我:“阿尔巴尼亚南方有好多城市极其漂亮,你会终身难忘:发罗拉
,贝拉德,撒兰达,杰诺卡斯特……”阿尔巴尼亚革命电影曾经对5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
有过一定影响,如《宁死不屈》、《第八个是銅像》、《勇敢的人们》等。
我过去在美国的一个同事、好朋友法透斯,2008年回阿尔巴尼亚,如今是阿尔巴尼亚社
会科学院院士,一所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也希望我去看看他。
8月6日晚,从伊斯坦布尔飞一个半小时抵达地拉那。出飞机场,法透斯已经等候多时。
几年不见,他一点没变,领我们到他的BMW 5系列房车。比起我开的“欧歌”TSX,要高
一个档次,可见他的日子很好过。机场很小,但很新、很舒适,据说是德国人援建的。
机场进入地拉那,法透斯把我们安排在Xheko Imperial(4星级,但我认为比索非... 阅读全帖 |
|
q*****m 发帖数: 3339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ying (echo),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人生何处不相逢
关键字: 罗大佑;听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30 15:56:18 2011, 美东)
过生日,遥远的朋友从北京寄来了一份礼物:罗大佑的自选辑。收到CD的
晚上,就一气把三张CD、47首歌从头到尾听了一遍。陌生或不陌生的歌曲,
熟悉或不熟悉的情怀,在那一晚时时涌上心头。临了,竟生出“人生何处不相逢
”的感慨来。
第一次明确地亲密接触罗大佑,是大学时候吧。那时他的《恋曲2000》
刚刚面市。室友是个音乐发烧友,因此我这个平常经济捉襟见肘又绝少浪漫行为
的人才得以不花钱而聆听了罗大佑最新的专辑。并不是很喜欢,尤其不喜欢那张
专辑的封面,那是颇有达利画风的、超现实主义的罗大佑五官的重新定位和组合,
看得我有些几乎有些恶心。听了歌,感觉也不是很强烈,罗大佑的音质并不算好,
一股木质的苍凉清新,却又有些干巴,也就是有些特别吧。
那时正是四大天王的天下,我个人喜欢张学友的声音,不免说罗大佑的专辑... 阅读全帖 |
|
T****a 发帖数: 4651 | 42 多谢分享!
个人的感受是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和超现实主义这三种境界。
不过怎么贴标签都太笼统,恐怕每首歌都有各自的背景。 |
|
|
p****y 发帖数: 23737 | 4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da9820100l564.html
一句承诺,十年奔走
◎李愚
一
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山脉绵延100多公里,其间耸立着60多座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它们
仗恃无可企及的高度,恣意地绽放荒野的美丽。除了雪豹和羱羊,这片荒瘠的冰地少有
生物穿越。因此,直到20世纪,作为世界第二大高峰,乔戈里峰对外界来说仍然是个传
说。
1993年,为了纪念被病魔过早夺走生命的妹妹,35岁的美国人葛瑞格·摩顿森(Greg
Mortenson)决意攀登乔戈里峰。葛瑞格的妹妹克莉丝塔3岁时感染了急性脑膜炎,23岁
生日的当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葛瑞格拿了妹妹的念珠项链,用藏族的经幡包起来,随
身带到了巴基斯坦。他决定用对登山者来说最有意义的方式纪念妹妹——攀登这座被许
多登山者视为“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的乔戈里峰,把她的念珠项链留在海拔8611米
的峰顶。
葛瑞格1958年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他天生就对登山有着无比的狂热,但他本人没有
什么钱,平常他住在一辆旧车里,他租了一个储藏柜,所有家当都放在里面。他同时是
一名专业的男护士,他经常找一些大...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6689 | 45 《无粮之土》(Land Without Bread)是西班牙最伟大的电影导演路易斯·布努艾
尔的唯一一部纪录片,也是纪录片史上意义深远的一部极为重要的作品。它在1933年西
班牙试映后被禁,直到1937年,西班牙内战期间,才于巴黎正式公映。就如布努艾尔自
己曾论述:“摄像机是惊异之眼。当电影之眼真正睁开,整个世界都将为之燃烧。”
成长
1900年,路易斯·布努艾尔生于西班牙阿拉贡自治区安哥拉的一户富庶之家。父亲
莱昂纳多·布努艾尔作为雇佣兵参加了古巴独立战争,战后靠进出口贸易起家,1899年
回到故乡安哥拉安家落户,育有七名子女,路易斯·布努艾尔是长子。从这样西班牙农
村典型地主家庭出身的布努艾尔从小受便到了良好的教育,拥有一定艺术修养。16岁那
年,布鲁奥尔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心灵革命——由基督教堂的簇拥突然变作最激烈的反
对者,甚至从教会学校转学。布努艾尔在采访中说是因为他那年受到了达尔文《物种起
源》的启发,但妻子简妮则宣称是他被教会的腐败贪婪所震撼。无论如何,立场坚定的
讽刺攻击教会成为了跨越布努艾尔一生全部作品的统一主题之一。
布努艾尔成长道路的第二次关键革命是18岁入住马德里 |
|
s****n 发帖数: 4902 | 46 你应该试着给《读书》杂志投投稿。你写的东西和他们电影评论的风格很类似。 |
|
|
a******e 发帖数: 6689 | 48 费里尼的8 1/2采用的是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梦是此手法的重要材料,用以揭示人
物的潜意识。另一个好例子是布努艾尔的《白日美人》(Belle du jour),几乎就是
心理学教材了。
IMHO是什么意思?
re |
|
a******e 发帖数: 6689 | 49 20世界前不太了解,那会儿的文艺中心不是不罗马、匹兹堡或伦敦?19XX年之后,文艺
运动的先锋势力就都在巴黎了,从达达主义到超现实主义运动,再到后现代,每次的潮
头都始于巴黎,蔓延整个欧洲,再全世界。可以说,自20世纪以来,巴黎都是欧洲文化
艺术的中心,所以20世纪以来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小资便总向往巴黎了。
哦,20世纪以前,美国羡慕巴黎也是有历史的。反正以前法属大路易斯安那地区根本都
瞧不起美国人,嫌其粗鄙,都不让住进城。当然了,这主要源于欧洲一贯的贵族优越感
。但在欧洲这些贵族势力的内部,巴黎是怎么兴起的我就不了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