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赵萝蕤
1 2 末页 (共2页)
wh
发帖数: 141625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东吴大学教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不仅是知名的神学家,并且精研诗词。赵萝
蕤从小中西兼学,文采过人。十六岁入读燕京大学英文系时,外籍教师布置阅读的名著
篇目,她早从家中书架上遍览无遗,其师惊许。好友钱穆后来回忆西南联大期间,图书
馆所藏英文文学各书,赵几乎无不披览,师生群推之。
从燕京毕业后,赵萝蕤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研究所,跟随吴宓、叶公...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征文】没有书房的女人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东吴大学教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不仅是知名的神学家,并且精研诗词。赵萝
蕤从小中西兼学,文采过人。十六岁入读燕京大学英文系时,外籍教师布置阅读的名著
篇目,她早从家中书架上遍览无遗,其师惊许。好友钱穆后来回忆西南联大期间,图书
馆所藏英文文学各书,赵几乎无不披览,师生群推之。
从燕京毕业后,赵萝蕤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研究所,跟随吴宓、叶公...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2:59:10 2011, 美东)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东吴大学教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不仅是知名的神学家,并且精研诗词。赵萝
蕤从小中西兼学,...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2:59:10 2011, 美东)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东吴大学教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不仅是知名的神学家,并且精研诗词。赵萝
蕤从小中西兼学,...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2:59:10 2011, 美东)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东吴大学教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不仅是知名的神学家,并且精研诗词。赵萝
蕤从小中西兼学,...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6
文章里的赵萝蕤和陈梦家都是故乡先贤,赵萝蕤是湖州德清人,陈梦家是上虞人。转过来让同乡们看看。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2:59:10 2011, 美东)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7
文章里的赵萝蕤和陈梦家都是故乡先贤,赵萝蕤是湖州德清人,陈梦家是上虞人。转过来让同乡们看看。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2:59:10 2011, 美东)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8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好学生,看看当时的一连串学生名单:赵萝蕤
,卞之琳,王佐良,杨周翰,袁可嘉,穆旦(查良铮),郑敏……真可谓群星璀璨,师
生争艳。
陈思和评论此文扎实而流畅,新颖而不饰。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白话新诗发展到新月派
后期后继乏力,用赵萝蕤的说法是“浮华虚空”。在抗战这一民...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7:20:52 2011, 美东)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10
☆─────────────────────────────────────☆
wh (wh) 于 (Thu Sep 22 17:21:56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7:20:52 2011, 美东)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1
[一种声音]去留与荣辱——《南渡北归》笔记【1】
来源: 千里 于 2016-03-29 09:30:56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对国民党来讲,黄金、贵重文物的搬迁不是问题,成问
题的是那些士林名流的去留行止。他们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共产党也没有闲着。一场
关乎人心、人才的争夺战开始打响。
争夺战的重点是当时中国教育文化的重镇平津地区。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
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
“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一,各
院校馆所行政负责人;二,因政治关系必离者;三,中央研究院院士;四,在学术上有贡
献并自愿南来者。
听风观涛,平津地区学人内心五味杂陈。
回想1937年7月末,北京沦陷,何基沣将军撤离北平时面对学生曾喊出了“同学们!北平
——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的誓言。因此,在随后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统一安排而撤
离平津的教...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6093
1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叶廷芳忆赵萝蕤
1
我与赵萝蕤先生的认识始于1960年初秋。
那一年的新学期开始,北大西语系主任冯至根据中宣部加强外国文学教学的指示,
对西方文学教研室进行调整扩充,为此我和英、德、法专业的个别同学提前一年毕业,
留在教研室当助教。
那时外国文学教研室的中心工作除教学外,是编写《欧洲文学史》,分别由杨周翰
、吴达元和赵萝蕤三位教授担任主编,冯至则受中宣部委托同时主管《欧洲文学史》和
《中国文学史》这两项编写工作。赵萝蕤先生当年不到五十,她在不惑之年就已是二级
教授(当时的正教授分三级),这个级别的女教授当时全国只有两名(另一名是山东大
学的冯沅君,冯友兰的妹妹)。因为是初创阶段,教研室务虚会很多。我发现,在教授
行列中,那位面貌端正、仪态雍容、举止优雅的唯一的女性,总是静静地听着,很少说
话。我对她一无所知,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于是一次会后就主动向她自我介绍,以便
慢慢认识她。没想到,她第一句话就是:“我一看你就是个浙江人!”口气中带点赞扬
的味道。我趁势说:“看来您也是浙江人啰?”“当然嘛,不然我怎么会一猜就中呢!
”我的心情轻松起来。在知道了她是湖州人以后,我说:“那就是说, ‘我...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3
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我离开——巫宁坤《一滴泪》
送交者: 听雨楼主 2015年06月03日01:32:29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自由亚洲电台》中文网“禁书解读”专栏 2015年6月2日
作者:余杰
王国维曾引尼采的名言:“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一滴泪》便是“以血书者”
,巫先生以“受难”的全部人生为中国史上最黑暗时代作见证,这是他个人的不朽的盛
业,然而整个中华民族所付出的集体代价则是空前巨大的。——余英时
一九五一年新春,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的巫宁坤,接到燕京大学校长
邀请他回国任教的急电。此前,巫宁坤从未面对面地与共产党打过交道,他在西南联大
外文系学习期间投笔从戎,担任过飞虎队美国飞行员的翻译,然后于一九四三年赴美留
学。国共内战的硝烟,只是他在美国报纸上读到的、语焉不详的新闻。不过,出于纯朴
的爱国之心,他总是感到“有一根割不断的纽带”将自己与古老的祖国连接在一起,“
一个新时代、一个崭新的社会,似乎随着一个新政权的建立已经来到了”。
接到电报之后,没有经历太多思虑,巫宁坤便决定放弃完成一半的博士论文,回去为“
新中国”效力。在美国为数不多...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巫宁坤血书 《一滴泪》
巫宁坤血书 《一滴泪》 (2016-01-26 10:15:57)
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我离开 ---
余杰 2015-06-02
王国维曾引尼采的名言:“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一滴泪》便是“以血书者”
,巫先生以“受难”的全部人生为中国史上最黑暗时代作见证,这是他个人的不朽的盛
业,然而整个中华民族所付出的集体代价则是空前巨大的。



--- 余英时
一九五一年新春,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的巫宁坤,接到燕京大学校长
邀请他回国任教的急电。此前,巫宁坤从未面对面地与共产党打过交道,他在西南联大
外文系学习期间投笔从戎,担任过飞虎队美国飞行员的翻译,然后于一九四三年赴美留
学。国共内战的硝烟,只是他在美国报纸...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3280
15
(一)
2004年春天,巫宁坤先生偕老伴李怡楷女士应邀回国,参加燕京大学校庆。我和他
素昧平生,只有文字之交。当时,他们住在南四环一亲戚家里,巫先生给我来了电话,
想和我晤面,并去拜访李锐老。一向为人谦逊已近米寿的李锐老,说什么也不肯劳驾巫
先生,定要和我一道去南四环会他。
4月24日午后,我们来到南四环中段一居民区的一座楼房里,会见了巫先生和他的
老伴。我们畅谈了一个下午,分手时他送我们一人一本他著的名叫《一滴泪》的书。
(二)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他第一次应邀回国是在1951年。
在这之前,他的履历很简单:1938年的夏天,他作为扬州中学的一名流亡学生来到
了武汉。为了吃饭,也为了抗日,他参加了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受训三个月
。后来他去了西南联大,作过左倾的学生文艺团体“冬青文艺社”的积极分子,阅读过
高尔基的小说和*的秘密传单。在珍珠港事件之后,他就中断了西南联大外文系的学习
,为美国人士援华的“飞虎队”担任译员。1943年10月,他又去了美国,为在美受训的
中国空军人员担任翻译。第二次大战结束后,他进了印第安那州曼彻斯特学院读书,成
了这个学院的唯一外国留学生。两年后,...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t: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
能贴全第一篇吗?没帐号,看不全。
一直没好好看过穆旦的诗。跟贴一段以前写的: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好学生,看看当时的一连串学生名单:赵萝蕤
,卞之琳,王佐良,杨周翰,袁可嘉,穆旦(查良铮),郑敏……真可谓群星璀璨,师
生争艳。
陈思和评论此...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7
可能背景不一样,心态就不一样。杨绛在牛津没有抗战、民族危机的压力,她出国本来
也就是为了读书。她和钱钟书在抗战之前回国后还是各找工作的。赵萝蕤是读完硕士,
本来已经在清华教书了,正逢国难,迁往昆明的联合新校,因为夫妇不能同校而罢教,
这个转变是外来强加的。当时情况下师生圈子里的交流一定更多更热烈。她其实后来也
在云大和附中兼职,只是张新颖觉得还是委屈了她吧。陈梦家在联大时给驻美大使胡适
写信,希望能带赵萝蕤一起去美国深造:
“她从燕京西洋文学系毕业,即入清华研究院,凡四年,所受的教育比我彻底得多,自
幼即有系统的读书。在大学研究院时代,即深入英法文学,几大家均统读其全集。所以
她的文学造诣,不知比我高出多少。她对于中国文学,亦涉猎很深,也常写新诗。我不
欲因她是我的妻故,而故意夸说,然她之西洋文学造诣,实在很高。可惜她以一女子的
原因,虽有所作,不欲发表,除读书外,郁郁不能伸其素志。二三年前,她同时攻读英
美语言学,现从罗莘田先生游,受其指导。果若我们能一同游美,则她甚愿于文学之外
,兼习语言学。不然,以她的英语,或可兼一点职业,以便同时入学读书。”
后来陈梦家去芝大教书,赵萝蕤去读博...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岳南:陈梦家之死
http://hx.cnd.org/?p=129791
【 陈梦家是闻一多的得力门生,后来钻研考古学,与夏鼐多有交集,文革受迫害死的
很惨。现将岳南写的《南渡北归》一书节选登出】
当日下午,缓过气来的陈梦家仍被勒令在牛棚参加学习。据当时亦在牛棚学习的王世民
后来说,这个时候,陈氏的情绪显然与往常不同,时而走来走去,心情焦躁不安。傍晚
的时候,陈梦家特别向牛棚中的学习组组长牛兆勋请假,说是夫人的癔病又犯了,在家
大喊大叫,自己要回家照顾一下,晚间的学习就不参加了。同时,留下一封敞口的信,
请牛兆勋转交“文革”小组,说明蔡姓妇女与自己并无谣传的不正当关系,只是不时请
她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一下有病的赵萝蕤。当天中午去她家,就是因为爱人癔病复发,
急需有人前去照顾……怀着对陈氏遭遇的同情,经牛兆勋向“文革”小组汇报和力争,
陈梦家被特许当晚不到考古所参加学习和写检查,但也不许单独外出,以免危害党和国
家。陈梦家答应后回到家中。
那天夜里,被勒令不能走出家门,蹲在钱粮胡同一间小黑屋里令其“反省”。这一天,
正是红卫兵野蛮的暴力行动达到极至的日子。考古研究所位于王府井大街北首,再向北
穿过一条马路...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9
王地灵
中国考古界现在还会提到“陈梦家教授”,1957年的北大右派,文革的第一批遇难者。
相隔九年的反右和文革有什么联系呢?
从受难者看反右和文革的关联:以北京大学为例
作者:王友琴
I.研究题目和方法
从“反右”到“文革”,从1957到1966,相隔九年。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本文从受
难者这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下“反右”和“文革”这两个词都将不再带引号
。)
从北京大学发生的事实可以看出:一方面,在反右中被划成“右派分子”的人作为一个
群体,在文革中受到更为深重的迫害,被“斗争”和监禁,受到肉体和心理的戕害,有
一批人被害死。另一方面,在反右中担任领导和积极分子角色的学校负责干部作为群体
,在文革中也沦入被“斗争”的地位上,其中有一批人也被迫害致死。
受难者的遭遇指示出一条明晰的轨迹:相隔九年的这两场大规模“政治运动”(这是反
右和文革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使用的称谓),总的来说就是群体性迫害及其发展。这种发
展,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是迫害手段的更加野蛮,特别是所谓“群众专政”方法的普遍采
用和校园暴力的大规模发展;另一方面是迫害的对象进一步扩大,不但在人数上增加,
而且被迫害的群体...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大悲歌:文革中北大教授死亡率10%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4 22:45:33 2018, 美东)
王地灵
中国考古界现在还会提到“陈梦家教授”,1957年的北大右派,文革的第一批遇难者。
相隔九年的反右和文革有什么联系呢?
从受难者看反右和文革的关联:以北京大学为例
作者:王友琴
I.研究题目和方法
从“反右”到“文革”,从1957到1966,相隔九年。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本文从受
难者这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下“反右”和“文革”这两个词都将不再带引号
。)
从北京大学发生的事实可以看出:一方面,在反右中被划成“右派分子”的人作为一个
群体,在文革中受到更为深重的迫害,被“斗争”和监禁,受到肉体和心理的戕害,有
一批人被害死。另一方面,在反右中担任领导和积极分子角色的学校负责干部作为群体
,在文革中也沦入被“斗争”的地位上,其中有一批人也被迫害致死。
受难者的遭遇指示出一条明晰的轨迹:相隔九年的这两场大规模“...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766
21
赵萝蕤1912年是出生在新市的,出生后赵紫宸才去美国留学,归国在东吴大学任教之后
,赵萝蕤估计才跟随去了苏州。怎么说,赵萝蕤也是浙江人,且夫婿也是祖籍浙江的,
以浙江为豪,应该是人之常情
推荐看看《赵萝蕤生命中的五个字条》
依次分别是:新市,父亲,荒原,陈梦家,惠特曼
上次提到资中筠及其母亲童益君,也推荐看看资中筠回忆其父母资耀华和童益君的文章
——《以道义相许的婚姻》,资耀华应该是中国早些的银行家、金融家了,地位也是不
一般的
S*****n
发帖数: 766
22
赵萝蕤1912年是出生在新市的,出生后赵紫宸才去美国留学,归国在东吴大学任教之后
,赵萝蕤估计才跟随去了苏州。怎么说,赵萝蕤也是浙江人,且夫婿也是祖籍浙江的,
以浙江为豪,应该是人之常情
推荐看看《赵萝蕤生命中的五个字条》
依次分别是:新市,父亲,荒原,陈梦家,惠特曼
上次提到资中筠及其母亲童益君,也推荐看看资中筠回忆其父母资耀华和童益君的文章
——《以道义相许的婚姻》,资耀华应该是中国早些的银行家、金融家了,地位也是不
一般的
wh
发帖数: 141625
23
噢对了,我说赵萝蕤以浙江、以同乡陈梦家为豪,是因为叶廷芳的回忆录里说赵萝蕤与
初次攀谈,赵就认定他是浙江人,说浙江最美,富春江又是浙江最美的身段,说起家乡
笑得很爽朗。我看得很有趣,觉得浙江人一般比较低调,她这样倒似乎有点北方的味道
,可能在北方待久了,更怀念和喜爱家乡。我把那一段抄在下面:
赵萝蕤先生当年不到五十,她在不惑之年就已是二级教授(当时的正教授分三级),这
个级别的女教授当时全国只有两名(另一名是山东大学的冯沅君,冯友兰的妹妹)。因
为是(北大西语系)初创阶段,教研室务虚会很多。我发现,在教授行列中,那位面貌
端正、仪态雍容、举止优雅的唯一的女性,总是静静地听着,很少说话。我对她一无所
知,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于是一次会后就主动向她自我介绍,以便慢慢认识她。没想
到,她第一句话就是:“我一看你就是个浙江人!”口气中带点赞扬的味道。我趁势说
:“看来您也是浙江人啰?”“当然嘛,不然我怎么会一猜就中呢!”我的心情轻松起
来。在知道了她是湖州人以后,我说:“那就是说,‘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她抛出“哈哈哈哈……”一串笑声,说:“原来我们‘同饮一江水’啊!”于是我们俨
然成...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4
噢对了,我说赵萝蕤以浙江、以同乡陈梦家为豪,是因为叶廷芳的回忆录里说赵萝蕤与
初次攀谈,赵就认定他是浙江人,说浙江最美,富春江又是浙江最美的身段,说起家乡
笑得很爽朗。我看得很有趣,觉得浙江人一般比较低调,她这样倒似乎有点北方的味道
,可能在北方待久了,更怀念和喜爱家乡。我把那一段抄在下面:
赵萝蕤先生当年不到五十,她在不惑之年就已是二级教授(当时的正教授分三级),这
个级别的女教授当时全国只有两名(另一名是山东大学的冯沅君,冯友兰的妹妹)。因
为是(北大西语系)初创阶段,教研室务虚会很多。我发现,在教授行列中,那位面貌
端正、仪态雍容、举止优雅的唯一的女性,总是静静地听着,很少说话。我对她一无所
知,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于是一次会后就主动向她自我介绍,以便慢慢认识她。没想
到,她第一句话就是:“我一看你就是个浙江人!”口气中带点赞扬的味道。我趁势说
:“看来您也是浙江人啰?”“当然嘛,不然我怎么会一猜就中呢!”我的心情轻松起
来。在知道了她是湖州人以后,我说:“那就是说,‘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她抛出“哈哈哈哈……”一串笑声,说:“原来我们‘同饮一江水’啊!”于是我们俨
然成...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赞。巫宁坤、钱穆都回忆过赵萝蕤,都写得很漂亮。我想另外开个帖说说赵萝蕤,还想
开个帖说说张新颖研究的三四十年代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赵萝蕤翻译的《荒原》
是起星星之火的燎原作用的。这是张新颖的博士论文,详尽扎实;他这篇随笔不过是冰
山一角。
wh
发帖数: 141625
26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杨绛写杨必
嗯,我也记得我们仨里说她爸说钱媛过目不忘,我还很不以为然,很多小孩都这样的。
倒没看到说她爸因此想起二姐。可能没留意,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个二姐,呵呵。
杨绛在牛津因为不能正式入学读书,在家闲着就琢磨做饭啊搬家啊,呵呵,我是小人之
心。钱钟书做的早饭应该不难吧,奶茶,烤面包,煎鸡蛋。他应该不大会做饭的,连点
火都不会,直到72年才第一次划火柴。我看到这个就觉得好玩,我小时候写过第一次划
火柴的作文,划的时候心里很害怕。不知道钱钟书62岁的时候第一次划火柴,心里害不
害怕。
他俩感情肯定很好,看钱钟书给杨绛写的诗词等,调侃戏谑,爱怜备至;杨绛对钱钟书
则是仰慕如天人。你最后一句,让我想起赵萝蕤。她翻译艾略特的《荒原》非常非常漂
亮;我看不懂原诗,常要看她的译文才明白。赵萝蕤的老公是考古学家陈梦家。当年她
跟随老公去西南联大;她那么有本事的人,也是甘做灶下婢。我看她的传记,印象最深
的一句,就是说这个家庭主妇与众不同;她在厨房做饭的时候,膝上还放着一本艾略特
的诗集。赵萝蕤和杨绛还是大学校友,比杨绛高一级。《我们仨》里也提到她,说她俩
都是拿到奖学金的优秀生。不过《我们仨》说学校啊、奖学金啊那
wh
发帖数: 141625
27
噢多谢,有空一定要去看看。嗯,赵萝蕤也很可怜啊,陈梦家50年代就被打成右派,赵
萝蕤精神分裂。66年文革开始后陈梦家自杀,赵萝蕤病情更剧。但还是挺了过来,而且
从来不对人谈苦难经历,而是重新集中精力,花十几年功夫翻译惠特曼诗歌全集。以前
的知书达礼之人很有自尊和毅力,不像现在的人说的多做的少。
wh
发帖数: 141625
28
噢多谢,有空一定要去看看。嗯,赵萝蕤也很可怜啊,陈梦家50年代就被打成右派,赵
萝蕤精神分裂。66年文革开始后陈梦家自杀,赵萝蕤病情更剧。但还是挺了过来,而且
从来不对人谈苦难经历,而是重新集中精力,花十几年功夫翻译惠特曼诗歌全集。以前
的知书达礼之人很有自尊和毅力,不像现在的人说的多做的少。
q*****g
发帖数: 1568
29
来自主题: SCUT版 - [转载] Re: 草叶集(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merica 讨论区 】
【 原文由 peutetre 所发表 】
赵mm,听得怪怪的。偶们教美国诗的老师是赵萝蕤教授的关门弟子,上课时总是叫女同学
名字的后两个字,甚至有时候会把三个字中的一个字叠起来叫,怪肉麻的。说起导师,总
是毕恭毕敬的呼赵先生。我们受了影响,在这种对老师呼名道姓的年代,也只敢叫声赵先
生。
赵先生在美诗上的成就国内自然是无人企及。她与比j.h.miller同在芝加哥大学英语系读
博士,比他早一年。miller后来是MLA的主席,芝大英语系的系主任。芝大英语系一直都
是最好的,当年就更不用说。米勒后来因此与北大英语系的关系非常好,是英语系的荣誉
教授。据传言,赵先生的弟子可以请他给自己的学生写推荐信。呵呵,也应该算是这一行
里一言九鼎的人了。
那一辈学者在外国文学上的成就现在几乎是没有人能够达到的,比如赵萝蕤,杨周翰,赵
元任。现在稍微好一点的就出国了,要不就忙着赚钱,肯踏踏实实做学问,又很有天赋的
比较罕见。上美国小说时老师老师感慨,一个很聪明的学生,“拿了文学硕士,竟然去武
器进出口公司!”老师批评同学不应该出去兼职,要专心读书学习,但是
p******e
发帖数: 242
30
来自主题: _America版 - 草叶集(1)
赵mm,听得怪怪的。偶们教美国诗的老师是赵萝蕤教授的关门弟子,上课时总是叫女同学
名字的后两个字,甚至有时候会把三个字中的一个字叠起来叫,怪肉麻的。说起导师,总
是毕恭毕敬的呼赵先生。我们受了影响,在这种对老师呼名道姓的年代,也只敢叫声赵先
生。
赵先生在美诗上的成就国内自然是无人企及。她与比j.h.miller同在芝加哥大学英语系读
博士,比他早一年。miller后来是MLA的主席,芝大英语系的系主任。芝大英语系一直都
是最好的,当年就更不用说。米勒后来因此与北大英语系的关系非常好,是英语系的荣誉
教授。据传言,赵先生的弟子可以请他给自己的学生写推荐信。呵呵,也应该算是这一行
里一言九鼎的人了。
那一辈学者在外国文学上的成就现在几乎是没有人能够达到的,比如赵萝蕤,杨周翰,赵
元任。现在稍微好一点的就出国了,要不就忙着赚钱,肯踏踏实实做学问,又很有天赋的
比较罕见。上美国小说时老师老师感慨,一个很聪明的学生,“拿了文学硕士,竟然去武
器进出口公司!”老师批评同学不应该出去兼职,要专心读书学习,但是其实连老师也难
免,英语系的老师有人在外面开公司,几乎个个都在成教专科兼职。
翻译荒原是件
S*****n
发帖数: 766
31
湖州是市,德清是湖州属下一县,新市是德清属下一镇,在县域最东边,挨着嘉兴那边
的桐乡市,也算是江南一水乡古镇了。那一带算是水乡密集的,南面是余杭的塘栖,东
边是桐乡的乌镇,北面是吴兴的南浔、菱湖(著名的竹墩沈家,沈氏家族的祖居地),
西边欠缺一点,因为是内陆,往天目山方向去了,如武康那边的莫干山当为天目山的余
脉。不过也有乾元镇(先前的城关镇),是俞樾、俞平伯、沈西岑的故里,夏衍也自称
半个德清人,就因为夏母娘家在乾元算是富家,所以夏衍在乾元舅舅家里居住过几年,
并读小学而毕业于此。
无论是赵紫宸,还是赵萝蕤,抑或赵家的其他三个儿子,在新市抑或湖州生活的时间都
很短暂,所以呢,我说了句,湖州师院建这个纪念馆有点牵强
赵紫宸跟赵萝蕤在北京有个故居,所谓赵家小院的一个四合院,两位故去后,留给了赵
家长子赵景心,但是新千年后,被拆除了,尽管当时有很多名人出面保这座四合院,包
括老舍之子舒乙。赵家老二是美国华裔月球地质学家,老三赵景伦,这里在美国的,或
许有看过他的政论文章的,算是比较有名的华裔政论家了,其妻乃张治中之女张素初。
S*****n
发帖数: 766
32
湖州是市,德清是湖州属下一县,新市是德清属下一镇,在县域最东边,挨着嘉兴那边
的桐乡市,也算是江南一水乡古镇了。那一带算是水乡密集的,南面是余杭的塘栖,东
边是桐乡的乌镇,北面是吴兴的南浔、菱湖(著名的竹墩沈家,沈氏家族的祖居地),
西边欠缺一点,因为是内陆,往天目山方向去了,如武康那边的莫干山当为天目山的余
脉。不过也有乾元镇(先前的城关镇),是俞樾、俞平伯、沈西岑的故里,夏衍也自称
半个德清人,就因为夏母娘家在乾元算是富家,所以夏衍在乾元舅舅家里居住过几年,
并读小学而毕业于此。
无论是赵紫宸,还是赵萝蕤,抑或赵家的其他三个儿子,在新市抑或湖州生活的时间都
很短暂,所以呢,我说了句,湖州师院建这个纪念馆有点牵强
赵紫宸跟赵萝蕤在北京有个故居,所谓赵家小院的一个四合院,两位故去后,留给了赵
家长子赵景心,但是新千年后,被拆除了,尽管当时有很多名人出面保这座四合院,包
括老舍之子舒乙。赵家老二是美国华裔月球地质学家,老三赵景伦,这里在美国的,或
许有看过他的政论文章的,算是比较有名的华裔政论家了,其妻乃张治中之女张素初。
wh
发帖数: 141625
3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红薯记事
是啊。我们老乡呀。我上次把赵萝蕤的贴在乡版,她说湖州师院搞了个赵紫宸赵萝蕤纪
念馆。又说起资中筠和她妈,资中筠怀念她妈的文章很不错。我让她贴,她说太长,网
上都有,不贴了。skyleon有空多聊。
wh
发帖数: 141625
3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征文】没有书房的女人
哇哈哈,中正这个词我也很喜欢啊。是啊我昨天赶写出来,调子其实不稳。我倒没想要
跳脱或风趣,但本来是想写得随和些,张新颖是复旦周围看到的书和人,赵萝蕤是课堂
里认识的人,都是想和切身挂起来,让人不至于觉得遥远无感。但复旦这些人名书名可
能太多,又语焉不详;赵萝蕤赵紫宸陈梦家都太有名,一介绍他们是什么什么家,整个
笔调就严肃起来,不活了。
哈哈藏污纳垢是指王彬彬吗?他是比较跳,不过强调学术规范性也是没错,就是有点耸
人听闻之嫌。除了陈思和郜元宝,其他几个复旦学者不太有名。吕新雨和郑元者都比较
年轻,李振声年长一些,当年我们上过他课的同学都很喜欢他,说博学而淡泊。我看过
《季节轮换》也喜欢,但现在不记得书里讲什么的了。
z**********e
发帖数: 22064
35
2017-1-1 13:40作者: 琴心
“我是古庙/一个小风铃,太阳向我笑,绣上了金。/也许有天/上帝教我静,我飞上云
边,变一颗星。”——《铁马的歌》(陈梦家)
陈梦家(1911~1966)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父亲是一位饱受中国
文化浸染的读书人。受家庭影响,陈梦家身上有着极浓的中国文人气息。他说:“我爱
自由平等与博爱,诚实与正直,这些好德性的养成,多少是宗教的影响。”青年时代他
就才华横溢,十六岁开始写诗,二十岁时出版《梦家诗集》而诗名大噪,曾与闻一多和
徐志摩齐名。他的诗“好如一片秋空,具有着静闲的优然的美。”(穆木天)
陈梦家又是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他在中央大学法律系毕业后,1932年就读
于教会大学燕京大学的宗教学院。1934~1936年,他又攻读古文字学研究生。1944~
194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中国古文字学,期间他遍访美国藏有青铜器的人家、博物
馆、古董商,全力收集流散于欧美的商周青铜器资料,后来成书。归国后执教于清华大
学中文系。此前,他曾任教于青岛大学、燕京大学、西南联大等。
陈梦家在甲骨学、西周铜器断代及简牍研究方面多有创见。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你就不怕有一天再来一场运动么
作者: 水木丁
《上海生死劫》里有一处,郑念讲她的弟弟,她弟弟是个经济学家,国外留学回来后,
在中央政府部门任要职,之前三次两次的各种运动,因为瞎说大实话,被贬去农村喂鸡
,结果他非常肯动脑,经济学家学习起科学喂鸡简直小菜一碟,后来喂的鸡比别人的都
好,远近闻名,农民都特别喜欢他,有什么问题都来问他,他每次回城,就带一堆资料
回去教大家,声望非常高,惹得当地的村官不乐意,向上级汇报,让弄到别的地方去。
来一场运动结束,中国经济出了大问题,政府又把他请了回去,他也再度依然尽心尽力
,结果十年来了,这次比以前都严重,各种揪斗什么的,就彻底把他精神打击得崩溃了
,说什么是什么,还检举了郑念在国民党旗前照相。后来郑念问他,他还以为自己说的
是真的,其实当时脑子确实已经不太清楚了。
郑念讲述国内最后一次见到他弟弟,他的眼神里黯淡无光,人也是破碎的,他劝郑念要
顺从,郑念说自己这一点不像弟弟,她就是顽抗到底。好多年后,弟弟当时已经又成为
国际经济学大拿,来美国讲学,她见到弟弟,觉得他精神状态和幽默感都恢复了,就问
他,政治风潮一向是左右摇摆的,你就不怕有一天再来一场运动么?
他弟弟笑了笑说,这种摇... 阅读全帖
y***s
发帖数: 63
3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强烈推荐巫宁坤的 A Single Tear
1994年先以英语出版。我看的是他后来写的中文版,据说细节更详细。
背景:巫宁坤是赵萝蕤在芝大时的师弟,1951年被赵萝蕤请回燕京教书。And the
story starts from there...
wh
发帖数: 141625
3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网上有不少照片的,我把链接贴在下面,不知道是否能显示。我做饭时不读书的,估计
赵萝蕤也不一定读,像她这样的读书、专研、翻译需要很集中精神吧。做饭时最多能灌
点水……
毕业照
赵萝蕤与陈梦家摄于燕京大学(1935年)(这张像我大学里的一个女诗人同学,是典型
的才女形象)
中年
C***3
发帖数: 2226
39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俺购存的国人哲学书籍目录
题解:遵swanswanswan之意,先把我买的哲学方面的书籍整理出来玩。边写边在纳闷:
“你也太无聊了吧,这有什么好玩的?”
正是吾生也有涯,而书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看是看不完了。可要是连买了什么书都
没个数,那也太逊了!
这个单子只收录中国人写的哲学书,对外籍华人有可能收录了一部分。洋人写的还要另
拉一个单子。
王明辉 主编 张敏杰 执行主编 郑鹏 执笔:
何谓哲学(人文科学荐读丛书)
傅佩荣:
哲学入门
简明西方哲学辞典
叶秀山:
哲学要义(大学入门丛书)
艾思奇:
大众哲学
黄颂杰 主编:
西方哲学名著提要
汝信 主编:
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精要
章士嵘 编:
西方思想史
文聘元:
西方哲学的故事
傅佩荣: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二卷)
张庆熊 周林东 徐英瑾:
二十世纪英美哲学
蒋广学 赵宪章 主编:
二十世纪文史哲精义(上、下,互见历史、文学理论)
赵敦华 主编:
西方人学观念史
李志达 主编:
欧洲哲学史
朱德生 李真 主编:
简明欧洲哲学史
刘放桐 等编著:
现代西方哲学
朱谦之:
日本哲学史
车铭洲 王元明:
现代西方的时代精神
欧阳谦:
20世纪西方人学思想导论
石门 ...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最后的燕京大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89b7b0102veaj.html
楚锴 http://blog.sina.com.cn/u/1401461627 2015-02-12 14:08:31
佳瑶,笔途文摘
在中国21所教会大学中,燕京大学显然是一面旗帜。然而,当新中国决定割断与
西方世界的联系,清除西方文化的影响时,燕京大学也无可避免地处在了风暴眼
的中心。那些曾经的教会大学,那一代学人和他们追求的博雅教育传统,早已随
风而逝。
1951年,留学美国的巫宁坤,顾不上完成手中的博士论文,便急匆匆地回国到燕
京大学执教。在他心中,能得到燕京大学的教职是莫大的荣誉。那时,燕大是与
北大、清华并称的国内一流大学。
当他远渡重洋,第一次站到燕京大学门口时,被这个美丽的校园迷住了。“燕园
门口有两头石狮子守卫,两扇朱红色大门敞开着,一眼望去只见园内树木成荫,
掩映着一幢幢宫殿式的楼房,引人入胜,而我即将在这座洞天学府里开始我的教
学生涯,私心不由得不感到庆幸。”巫宁坤在回忆录《一滴泪》中如是写道。
此时对未来怀揣无数梦想的巫宁坤,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仅仅几个月后,...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2133
41
适才bos提到小说翻译的事,想起在人人上看到过一篇讲翻译的日志,找来贴出来:
献给热爱外国文学的孩子们(译者篇)[转]
作者 张云召
这是早就要写的一篇文章。等到暑假在家有时间写的时候才发现手头又没有足够的资料
,于是写出来之后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先前豆瓣和校内都有
类似的链接分享,有些观点我深以为谬,我也深怕这篇文章是以一些谬误代替另一些谬
误。
我不会德语,不会法语,不会西班牙语,不会意大利语,连自己的母语都难说掌握得好
,只是喜欢外国文学而已,本文写的东西大多是我自己读书所感,不足以谈,仅供同学
在读书和买书时参考。
近日将奉上“丛书篇”,本篇我也将不断修改、完善、丰富。
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
最脍炙人口的古希腊神话集是德国人斯威布的《古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翻译者楚图
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译本由英译本转译,译文流畅,且发行广泛,影响最为深
远,译林出版社也有陈中梅译本。
罗念生是古希腊文学的专家,有罗念生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多卷行世,其译著
涉及三大悲剧家和阿里斯托芬的大部分作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古希腊抒情诗
和碑铭体诗歌,译文典...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2133
42
"考试大纲"
"高考之后、录取之前,南方周末请全国的高中毕业生们再参加一次“文科综合”自我
测验。我们邀请了国内文、史、哲、法律、社会及艺术研究诸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为
你们备下这张试卷。"
"这是一次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监考老师,更没有分数的考试。我们欢迎考生查阅资料
,也鼓励考生“交头接耳”,我们更欢迎考生对这套考题提出质疑、辨析和创见。"
"因为这是一次属于你们自己的考试。命题委员会给出的所有题目都围绕一个价值:人
文精神。以之检测人文素养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是命题的出发点;以其为参考,摸索
适合自己的人文修养的路径与方法,更是命题者的苦心所在。"
"我们相信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在人生的维度上,没有“标准
答案”的考题其实更难。没有标准答案,意味着你必须自己对纷繁复杂的生活负责,更
要对自己的心灵负责。"
"是以我们也请各年龄层次的读者一起来解答这套试题,以之缅怀自己蝌蚪一样年轻的
青春、重温我们曾学习或错过的常识、审视十年前或更久之前的自己,也为后来者的成
长之路立下标记。"
"考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考题作答,并把答案发至邮箱n********[email protected]...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2133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xponentc (exponentc),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献给热爱外国文学的孩子们(译者篇)[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0 14:39:23 2012, 美东)
适才bos提到小说翻译的事,想起在人人上看到过一篇讲翻译的日志,找来贴出来:
献给热爱外国文学的孩子们(译者篇)[转]
作者 张云召
这是早就要写的一篇文章。等到暑假在家有时间写的时候才发现手头又没有足够的资料
,于是写出来之后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先前豆瓣和校内都有
类似的链接分享,有些观点我深以为谬,我也深怕这篇文章是以一些谬误代替另一些谬
误。
我不会德语,不会法语,不会西班牙语,不会意大利语,连自己的母语都难说掌握得好
,只是喜欢外国文学而已,本文写的东西大多是我自己读书所感,不足以谈,仅供同学
在读书和买书时参考。
近日将奉上“丛书篇”,本篇我也将不断修改、完善、丰富。
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
最脍炙人口的古希腊神话集是德国人斯威布的《古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翻译者楚...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4
来自主题: PKU版 - 最后的燕京大学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最后的燕京大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5 10:13:14 2015,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89b7b0102veaj.html
楚锴 http://blog.sina.com.cn/u/1401461627 2015-02-12 14:08:31
佳瑶,笔途文摘
在中国21所教会大学中,燕京大学显然是一面旗帜。然而,当新中国决定割断与
西方世界的联系,清除西方文化的影响时,燕京大学也无可避免地处在了风暴眼
的中心。那些曾经的教会大学,那一代学人和他们追求的博雅教育传统,早已随
风而逝。
1951年,留学美国的巫宁坤,顾不上完成手中的博士论文,便急匆匆地回国到燕
京大学执教。在他心中,能得到燕京大学的教职是莫大的荣誉。那时,燕大是与
北大、清华并称的国内一流大学。
当他远渡重洋,第一次站到燕京大学门口时,被这个美丽的校园迷住了。“燕园
门口有两头石狮子守卫,两扇朱红色...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5
来自主题: PKU版 - 最后的燕京大学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最后的燕京大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5 10:13:14 2015,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89b7b0102veaj.html
楚锴 http://blog.sina.com.cn/u/1401461627 2015-02-12 14:08:31
佳瑶,笔途文摘
在中国21所教会大学中,燕京大学显然是一面旗帜。然而,当新中国决定割断与
西方世界的联系,清除西方文化的影响时,燕京大学也无可避免地处在了风暴眼
的中心。那些曾经的教会大学,那一代学人和他们追求的博雅教育传统,早已随
风而逝。
1951年,留学美国的巫宁坤,顾不上完成手中的博士论文,便急匆匆地回国到燕
京大学执教。在他心中,能得到燕京大学的教职是莫大的荣誉。那时,燕大是与
北大、清华并称的国内一流大学。
当他远渡重洋,第一次站到燕京大学门口时,被这个美丽的校园迷住了。“燕园
门口有两头石狮子守卫,两扇朱红色...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读殷墟卜辞综述
读殷墟卜辞综述
作者陈梦家是容庚的学生,是古文字学家,又是新月派诗人。妻子赵萝蕤是翻译文学家
。陈梦家1966年自杀。李学勤曾是他的助手。
此书1955年写成,总结从甲骨发现到成书为止的甲骨研究。涉及甲骨发现过程,甲骨文
字的构造,文法,断代分类,以及解读卜辞得到的关于商朝历史,包括历法,地理,商
王世系庙号,商人亲属关系,宗教等内容。
甲骨出土前,古文字学只是古器物学,金石文字。据此书所述,发现甲骨的时间顺序大
致为:约1880清光绪初年前后,安阳之小屯村民耕地发现有甲骨出土, 村民用来填
井,磨粉做伤药,及卖给药铺,为龟板与龙骨。约二十年后有所谓贩卖古董的"估人"
来村里收买有字甲骨贩卖北京,从此村人才有意寻找有字甲骨。最早收藏人为王懿荣,
王死后收藏归与刘鹗。刘继续经估人手收集,约五千余片。其间这些估人们是对甲骨出
土与传播的直接负责者。直到1928-37年中研院开始殷墟考古系统发掘,又陆续
万余片出土。49年后又继续考古工作。这些出土甲骨碎片居多,整片极其稀少。到此
书出版时,甲骨收藏以国有最多,五万余片,还有运台的两万六千余,日本一万片,欧
美七千余,及私人收藏若干。这些碎片...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47
名人故居强拆风波不断:拆的是房子 痛的是文化
梁思成夫妇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故居,是1930年代北平文化界人士重要聚会场所
,如今被迁除已成废墟。
文/本刊特约撰稿 沙可
名人故居,在世界各国都是一种文化标志和宝贵遗产。日前北京东城区总布胡同内的“
梁林故居”突遭拆除,几成瓦砾,引发公众强烈关注。据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
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
物总量为536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在经济利益的背后,在推土机的
轰鸣声中,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和精神灵魂的名人故居保护举步维艰。
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内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日前突遭拆除,几成瓦砾,引起社会各
界的强烈反响。没想到当年林徽因竭尽全力保护北京城墙时所说的话,无意中却成为了
“梁林故居”今日惨遭“维修性拆除”命运的注脚:“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
,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太太的客厅”随风而逝
梁思成、林徽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中国建筑
设计的国家奖就被命名为“梁思成奖”。
1931年到...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推荐一个英美文学史书单
中译味道两样的。我看完中译本做的笔记和看英译本/原版做的笔记不一样的。你会受
语言影响的。牛筋你去看看norton的节选本,我要是在二手书店看到norton我给你拿一
本,你看了评论就会想去看原著,我非常喜欢它的评论,不知道是否因为对我的胃口。
反正你要是想找译本,译文出版社的应该是最好的吧?eliot的荒原我很喜欢赵萝蕤的
译本,我有很多英文看不懂的地方看中文看懂的。不过赵的译本也有错的地方。yeats
我看过不少译本,记得袁可嘉的浪漫传神,裘小龙的比较全但不很准确也少诗意,王家
新编了一整套yeats全集,不过我没什么印象了。好像ifule还说过王家新,好像评价也
不高?
l*****f
发帖数: 13466
4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2015年终晒书单活动】
Hehe 我都不熟悉 除了赵丽雅/扬之水
可能是讲到她的书吧 我也不记得了。主要羡慕机缘好,她跟金克木杨绛钱钟书赵萝蕤
等等这些前辈学者都拜访聊天过 难得 我最羡慕王的机缘 参观博物馆就碰到沈从
文先生做讲解员 好幸运~
我都不记得读了什么 大部分都是旧书吧 没啥好说的 我家老大倒是一本本的读 羡慕小
朋友的好胃口!
m********a
发帖数: 71
50
来自主题: Joke版 - 杨绛真的好丑 (转载)
她不说虚构怎么说?要是有原型那就是他老公的梦中情人不是她,纯属打她脸了
唐晓芙的原型是清华校花赵萝蕤,杨绛的长相,个性,修养差和唐晓芙太远了
方鸿渐是钱钟书的两个亲戚为原型凑起来的
赵辛楣的灵感原型是个年轻人,增加了年龄

的?
1 2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