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董桥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x***n
发帖数: 10764
1
其实,吐槽也可以吐得很好看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701752/
这本书不该叫《橄榄香》,应该叫《董桥和他高雅清贵的朋友们》。
(多年来始终对董桥的文字感觉一般,看到董氏新出小说集《橄榄香》,想:买来
学习一下吧,说不定人家小说写得格外好,散文家的小说可是有仙品的。阿乙君也说了
,要多读让自己觉得不舒服的文字。)
书一共九万二千字,242页,三十四个短篇小说。先来看看这些故事里的女主人公

《啸月轩》,小萱,“是弹琴画画的闺秀”。
《一翦梅》,小梅,“那么娴静那么标致,真是稀世的旧时代闺秀”。
《念奴娇》,秀姨,是“那一代老民国大家闺秀”。
《无语》,云姑是个“老派闺秀”,“一幅微微惹尘的淡彩仕女图”。
《二小姐》,二小姐,“毛笔小楷整齐,清逸,到底是老民国闺秀”,“像章回小
说里写的女子……连举止都像刚从庭院里月亮门走出来那么悠闲”。
《远山行》,艾蜜,“苏杭一家笔庄的千金,十足章回小说里的云含春黛,雨滴秋
波”。
《平庐旧事》,田平,“一袭小凤仙玲珑装扮,满身花卉清贵得要命”,“小楷字
字挺秀,格调高雅”。
《莲房》,前边好几页都没出现闺秀...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15642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我也喜欢他讲究文字的那本。。。。别的也看过,不过没留下印象。贴我当时的笔记过
来:
董桥的《英华沉浮录》是他在报上写的专栏文集,从图书馆借来了大陆辽宁和台湾远
流的两个版本。内容是一样的,台湾远流的却入目得多。篇目的编排用了心思,分成“
董桥谈阅读”,“董桥谈人物”,等等。读起来就顺畅得多。我先读辽宁的版本,三四
本下来,只觉如同鸡肋;几天后捡起远流的版本,一口气读完“董桥谈人物”,虽然有
些篇目刚刚读过,但因为主题清晰,还是觉得有趣。用心与否,差别一至如斯。
董桥在明报工作过很久。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我总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他的文章
虽然只是浮光掠影的点评,却最适合我这样不肯用功的性格,可以满足对许多事情的好
奇心,又可以从他的点评中小有收获。因为英华浮沉录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对文字的挑
剔,包括中文和英文。几本书读下来,不自觉的就对日常阅读的文字敏感起来。这种对
语感的培养,在我上大学之后一度停滞。功课紧张是一面,另一面是没有遇到合适的读
物保持我对阅读的兴趣吧。当时最流行的是意识流,我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就放弃了。
董桥在《未能忘情说辈分》里面说:“世界变了,现在的年轻人真可怜,二...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82482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我们刚出来
混饭吃的那年头,四十岁以下谁都瞧不起,嫌你嫩,嫌你没读过几本书,嫌你没见过大
场面,嫌你笔下的玩意儿上不了桌,镇不住人。总要熬过四十岁才看得到一丝曙光"
狄更斯表示二十来岁的时候出版世界名著压力不大。
Lord Byron等等表示二十多岁整名篇是小意思……

我也喜欢他讲究文字的那本。。。。别的也看过,不过没留下印象。贴我当时的笔记过
来:
董桥的《英华沉浮录》是他在报上写的专栏文集,从图书馆借来了大陆辽宁和台湾远
流的两个版本。内容是一样的,台湾远流的却入目得多。篇目的编排用了心思,分成“
董桥谈阅读”,“董桥谈人物”,等等。读起来就顺畅得多。我先读辽宁的版本,三四
本下来,只觉如同鸡肋;几天后捡起远流的版本,一口气读完“董桥谈人物”,虽然有
些篇目刚刚读过,但因为主题清晰,还是觉得有趣。用心与否,差别一至如斯。
董桥在明报工作过很久。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我总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他的文章
虽然只是浮光掠影的点评,却最适合我这样不肯用功的性格,可以满足对许多事情的好
奇心,又可以从他的点评中小有收获。因为英华浮沉录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对文字的挑
剔,包括中文和英文。几本书...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15642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我也喜欢他讲究文字的那本。。。。别的也看过,不过没留下印象。贴我当时的笔记过
来:
董桥的《英华沉浮录》是他在报上写的专栏文集,从图书馆借来了大陆辽宁和台湾远
流的两个版本。内容是一样的,台湾远流的却入目得多。篇目的编排用了心思,分成“
董桥谈阅读”,“董桥谈人物”,等等。读起来就顺畅得多。我先读辽宁的版本,三四
本下来,只觉如同鸡肋;几天后捡起远流的版本,一口气读完“董桥谈人物”,虽然有
些篇目刚刚读过,但因为主题清晰,还是觉得有趣。用心与否,差别一至如斯。
董桥在明报工作过很久。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我总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他的文章
虽然只是浮光掠影的点评,却最适合我这样不肯用功的性格,可以满足对许多事情的好
奇心,又可以从他的点评中小有收获。因为英华浮沉录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对文字的挑
剔,包括中文和英文。几本书读下来,不自觉的就对日常阅读的文字敏感起来。这种对
语感的培养,在我上大学之后一度停滞。功课紧张是一面,另一面是没有遇到合适的读
物保持我对阅读的兴趣吧。当时最流行的是意识流,我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就放弃了。
董桥在《未能忘情说辈分》里面说:“世界变了,现在的年轻人真可怜,二...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82482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我们刚出来
混饭吃的那年头,四十岁以下谁都瞧不起,嫌你嫩,嫌你没读过几本书,嫌你没见过大
场面,嫌你笔下的玩意儿上不了桌,镇不住人。总要熬过四十岁才看得到一丝曙光"
狄更斯表示二十来岁的时候出版世界名著压力不大。
Lord Byron等等表示二十多岁整名篇是小意思……

我也喜欢他讲究文字的那本。。。。别的也看过,不过没留下印象。贴我当时的笔记过
来:
董桥的《英华沉浮录》是他在报上写的专栏文集,从图书馆借来了大陆辽宁和台湾远
流的两个版本。内容是一样的,台湾远流的却入目得多。篇目的编排用了心思,分成“
董桥谈阅读”,“董桥谈人物”,等等。读起来就顺畅得多。我先读辽宁的版本,三四
本下来,只觉如同鸡肋;几天后捡起远流的版本,一口气读完“董桥谈人物”,虽然有
些篇目刚刚读过,但因为主题清晰,还是觉得有趣。用心与否,差别一至如斯。
董桥在明报工作过很久。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我总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他的文章
虽然只是浮光掠影的点评,却最适合我这样不肯用功的性格,可以满足对许多事情的好
奇心,又可以从他的点评中小有收获。因为英华浮沉录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对文字的挑
剔,包括中文和英文。几本书...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2808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上次我写《阿叔》时,有人说过象董桥。这个名字我知道,在以前看香港报纸时副刊经
常出现,无奈那时我只看娱乐及风月版,所以也只是听过名字而已,现在被人说象某位
专业作家,自然受宠若惊,急急忙忙地上网寻找翻版书虔诚地拜读一番。
开头几篇还可以,说的是南洋的回忆,没有我想象(希望?)中的好,但平心而论,阅
读体验还很不错,然后继续读,就不是味儿了,尤其是他反反复复地说什么什么人什么
什么物时,我的观感和下面这位仁兄是一模一样的: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027899.html
他反反复复地表现“冷艳高雅清贵”还真的让人厌烦。首先是,他表现的不自然和过火
,活像一位大户人家的帮厨下手,眼巴巴地看着一道道佳肴从厨房运出,自己接触倒是
能近距离接触,但看得见吃不着,只能回家带着狠劲细细描绘,好像很多人说他淡,他
也是以此为豪,但我丝毫都不觉,我觉得他质地太浓,然后又扮淡,成为一种很滑稽的
感觉,犹如用N只老鸡N块火腿N粒瑶柱熬成的清汤,滤掉汤渣,再把烫熟白菜放在上头
的所谓“清”,失去了真正开水煮白菜能入禅的清淡朴拙味道。
其次,我觉...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2808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上次我写《阿叔》时,有人说过象董桥。这个名字我知道,在以前看香港报纸时副刊经
常出现,无奈那时我只看娱乐及风月版,所以也只是听过名字而已,现在被人说象某位
专业作家,自然受宠若惊,急急忙忙地上网寻找翻版书虔诚地拜读一番。
开头几篇还可以,说的是南洋的回忆,没有我想象(希望?)中的好,但平心而论,阅
读体验还很不错,然后继续读,就不是味儿了,尤其是他反反复复地说什么什么人什么
什么物时,我的观感和下面这位仁兄是一模一样的: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027899.html
他反反复复地表现“冷艳高雅清贵”还真的让人厌烦。首先是,他表现的不自然和过火
,活像一位大户人家的帮厨下手,眼巴巴地看着一道道佳肴从厨房运出,自己接触倒是
能近距离接触,但看得见吃不着,只能回家带着狠劲细细描绘,好像很多人说他淡,他
也是以此为豪,但我丝毫都不觉,我觉得他质地太浓,然后又扮淡,成为一种很滑稽的
感觉,犹如用N只老鸡N块火腿N粒瑶柱熬成的清汤,滤掉汤渣,再把烫熟白菜放在上头
的所谓“清”,失去了真正开水煮白菜能入禅的清淡朴拙味道。
其次,我觉...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4637
8
朗诵的语音文件在这个链接里
1。伤感的《余虹的日记》朗诵在这里
http://www.tlkg.com.cn/maiba/share.action2?code=TVY7NDcyOTI2
2。散淡的本版网友mcmartingale的大作《说一说董桥》的朗诵在这里
http://www.tlkg.com.cn/maiba/share.action2?code=TVY7NDczMTI5
1。背景音乐用的是《天路》,只记住旋律,忘掉原歌词可能入戏一些。
录完很激动,一次性成功了,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好像念了好几个别字。大家见笑了。
朗诵稿不是我写的,是文豪的老乡写。我以前写过专门的帖子介绍这些念白。我找不到
郝蕾的原版朗诵。谁找到了给我一份。
为与音乐长度匹配,只读了5段。
***朗诵transcript***
那时的旁白 《余宏的日记》
文字摘选于电影《颐和园》中段落
1、 有一种东西,它会在某个夏天的夜晚象风一样突然袭来,让你措不及防,无法
安宁,与你形影相随,挥之不去,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能称它为爱情。
2、 想起在大学的时光,在我那个生活最混乱的时候,每次当我声明我没有强烈的...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4061
9
倒时差于我最痛苦之处在于,不管多晚上床,一定会在凌晨4点准时醒来。辗转2个多小
时,索性起身记几笔在飞机上看完的《青玉案》。看时昏昏沉沉,时清醒时迷糊,记时
沉沉昏昏,难分梦蝶庄周。
最早知道董桥,还是好多年前在天涯潜水,有人尊,有人贬,看个热闹。年轻时随便给
点理由就能看轻某个名人,凡自问有不及我处,皆不必读,不必敬。董桥的散文随手看
过几篇,也就淡了。
本书就是散文集,关于他收集的一些文物书籍的回忆,老旧人写老旧物。开头几篇末了
总是有意无意提到某些文物的价值,几万到几十万美金等等,我于古董完全是外行,只
觉得既然是文人玩小件(董在集子里多次表示,囿于财力,只玩小件,且不玩贵气而是
文雅),何必谈钱呢。好在只是开头几篇,后面的虽有暗示,很少有带着数字的美元出
现。
同一个人,写同一类事物,多了难免有套路。本书的大概套路就是,写人起笔,由人及
物,由物生情,生情而不煽情,“hold住”,结尾点到人,留一点淡淡的余情未了。
不过谈钱也好,套路也罢,对于现下的我来说,都是细末了。现在读书,越来越不“讲
究”,越来越宽容了,似乎随便找点闪光处就能看重某人,不管是不是名人。凡自问有
我不及处...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4061
10
《青玉案》封面
董桥近照
董桥自己写的《青玉案》散记
http://asiapan.cn/archives/452
董桥最近的一些专栏随笔
http://asiapan.cn/category/book/tungchiao
我这篇实在算不上读后感,充其量倒时差敲键盘,豆瓣上也是有骂的有捧的,各花入各
眼,但取一瓢饮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935620/
wh
发帖数: 141625
11
我和我孩子都不爱吃太甜的东西。
以前exponentc贴过一篇余英時的我的中国情怀,和另一篇董桥的什么文章,明显余英
时比董桥实在得多。可惜俩帖都没了。以前还流行董鼎山,他蛮干脆利落的,不过不是
一个领域,他搞西方现代。董桥搞中国古典,和余秋雨差不多,矫情也差不多,不过我
还是挺喜欢余秋雨的早期作品。
x***n
发帖数: 10764
12
早几年我还挺喜欢董桥的,现在真的有点看不下去了。我觉得他写的东西像那种重糖重
油的苏州点心,浅尝辄止还好,多了伤胃口。
我也学牛筋练腿力飞奔而走,不然要被苏州mm和董桥粉丝扎成刺猬....
g*******e
发帖数: 2453
13
越酸越细
多给董桥面子,这么大精力功夫就为了说她/他自己的清高比董桥的清高更高
不好意思我吐了
m**********e
发帖数: 2808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此外,文笔见解和年级无绝对关系,我觉得董桥这么老了,还是那么造作青涩小心翼翼
地自顾形象。比如Goerge Orwell,Down & Out in Paris & London时不过三十,已经
很老练了,Road to Wigan Pier时,不过三十四,已经非常深刻,到了As I please专
栏时,才刚刚四十,已经很自如。鲁迅50多时死的,但之前的文章,比起这个6,70岁的
董桥,笔墨老辣得多了。
B*D
发帖数: 5016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对,我中学的时候迷过董桥,那个时候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董桥的书好像是一个出版社
出的。包装差不多。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家伙也就是一个浅薄的附庸风雅之
人。引用很多好看的词句来造自己的文章,用它自己的话来说是造园。但是掩盖不了三
观的局限。
就是左岸说的。
偶也成为了工业党。
m**********e
发帖数: 2808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此外,文笔见解和年级无绝对关系,我觉得董桥这么老了,还是那么造作青涩小心翼翼
地自顾形象。比如Goerge Orwell,Down & Out in Paris & London时不过三十,已经
很老练了,Road to Wigan Pier时,不过三十四,已经非常深刻,到了As I please专
栏时,才刚刚四十,已经很自如。鲁迅50多时死的,但之前的文章,比起这个6,70岁的
董桥,笔墨老辣得多了。
B*D
发帖数: 5016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对,我中学的时候迷过董桥,那个时候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董桥的书好像是一个出版社
出的。包装差不多。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家伙也就是一个浅薄的附庸风雅之
人。引用很多好看的词句来造自己的文章,用它自己的话来说是造园。但是掩盖不了三
观的局限。
就是左岸说的。
偶也成为了工业党。
b*b
发帖数: 422
18
果然不辨金石声 -- 读董桥先生散文有感
我是在飞机上读董桥先生的随笔的,当时正
是早晨六时,困倦还不肯走,狭窄的座位晃
晃当当,又不让我轻易睡去,小小的一本
《英华沉浮录》,正好当了早点。
顺手拈来,看似毫不精心用的小典故,引的
文言古句,正象一盘葡萄、哈密瓜配成的水
果盘,爽口,清凉。就象这一篇提到的《礼
记》和《晋书》,两本严严实实的正经文字,
只用它里面的小故事。把文章扔到地上去,
去听那个响儿,是不是钟磬互鸣的匡匡有声?
这是怎样的巧思,怎样的表达?这必定是好
的。如同人一见了水果,自然就认作是好吃
的,不用多想。
还有平平白白的叙述文字,从古的到“三十
年前”,中间的沧海桑田,不用计较,只用
“东风万里,红旗飘扬”两句“现代骈文”
就连缀起来了。而且连得舒服,正如吃完了
水果盘,要把硬面饼一样的冷bagel也顺下
去,必须喝上一杯酽酽的好茶,茶里放两包
sugar,两盅cream,拌得香而不腻。顺着古
书下来的那两首“铿锵”无比的“现代骈文”,
却实在难咽。因为困难,董先生特意指出,
a*********7
发帖数: 30080
19
董桥还是好久以前读的了,后来零星读过一两篇
wh
发帖数: 141625
20
也不大看得进董桥,矫情……哈哈。不想看的文字看了已经觉得浪费时间,再去费脑筋
评论它觉得更浪费时间,评论写那么长更更费,我这样再写评论的评论更更更……
b*s
发帖数: 82482
21
说明读他,写他的人也都是冷艳高雅清贵有钱有闲的。

也不大看得进董桥,矫情……哈哈。不想看的文字看了已经觉得浪费时间,再去费脑筋
评论它觉得更浪费时间,评论写那么长更更费,我这样再写评论的评论更更更……
a******e
发帖数: 6689
22
哈哈,这一篇前阵子在豆瓣火过,最近遭吐槽比较多的是柴静。
我只读过董桥的一本《旧时月色》,有些文章还行,但那个调调读多了真是要腻歪死。
其实他写物件古董都挺好的,就是一到写人,就夸得没边儿,仿佛各个都是民国大家走
出来的奇珍异士。我吐槽舒国治的时候曾怀疑这是台湾那个时代文人教育下形成的风格
,就是写人都写得较客气,多用清末章回小说的夸大笔法,显得众人都倍有面子。另外
董的很多书都是他的报纸专栏文集,比较速成,自然水分较大。
r****e
发帖数: 3373
23
董桥再差,和余某人还是不在同一个category的。
N****n
发帖数: 6571
2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英国乡村,外人看来,是优雅是单纯,是世外桃园。在里面住过几个月,那种枯燥和
一成不变,飞短流长的各种gossips,就是活下去的意义。至于伦敦所谓上流社会的
的风度优雅, 在我看来,和中国大陆的官二代也没有区别,难道换了牛津口音,就
忽然高尚起来了?
我觉得,董桥就是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没有才能(或者勇气?)去了解真相。
m**********e
发帖数: 2808
2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对对对,就是叫英华浮沉录,我时不时看一点,觉得还是有助益的,这些咬文嚼字的文
章,可以帮助我们这些现在无论中英文都不纯正的人提高语言敏感度,有些典故也不错
。我以前还喜欢看william safire的咬文嚼字,时不时拈起来读一段,(一厢情愿地)
希望能日积月累帮助语言进步,不过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不过董桥他自己写的文字倒没有那么讲究。。。
c********d
发帖数: 11593
2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啊……明白了。不过我还是喜欢开水白菜这个名字,看到这么个名字再吃到高汤,会有
比较意外的惊喜。
听大家讨论董桥,刚才去瞅了一眼他的散文。表示不是我的那杯茶,不看了。
b****n
发帖数: 247
2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董桥太酸了,文字功底不够。不过也幸亏不够,否则用精美包装贩卖酸菜更可怕。
N****n
发帖数: 6571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英国乡村,外人看来,是优雅是单纯,是世外桃园。在里面住过几个月,那种枯燥和
一成不变,飞短流长的各种gossips,就是活下去的意义。至于伦敦所谓上流社会的
的风度优雅, 在我看来,和中国大陆的官二代也没有区别,难道换了牛津口音,就
忽然高尚起来了?
我觉得,董桥就是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没有才能(或者勇气?)去了解真相。
m**********e
发帖数: 2808
2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对对对,就是叫英华浮沉录,我时不时看一点,觉得还是有助益的,这些咬文嚼字的文
章,可以帮助我们这些现在无论中英文都不纯正的人提高语言敏感度,有些典故也不错
。我以前还喜欢看william safire的咬文嚼字,时不时拈起来读一段,(一厢情愿地)
希望能日积月累帮助语言进步,不过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不过董桥他自己写的文字倒没有那么讲究。。。
c********d
发帖数: 11593
3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啊……明白了。不过我还是喜欢开水白菜这个名字,看到这么个名字再吃到高汤,会有
比较意外的惊喜。
听大家讨论董桥,刚才去瞅了一眼他的散文。表示不是我的那杯茶,不看了。
b****n
发帖数: 247
3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想说说董桥
董桥太酸了,文字功底不够。不过也幸亏不够,否则用精美包装贩卖酸菜更可怕。
b*********k
发帖数: 35031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lhr (麻辣呆牛筋~五香花生米),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转个好玩的吐槽:董桥和他冷艳高雅清贵有钱的朋友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 09:45:31 2013, 美东)
嘘,别把河马那个幺蛾子招来
b*b
发帖数: 422
33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辨别金石声 - 董桥
辨别金石声
董桥
“金石”是钟磬之类的乐器,《礼记》上说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金石之音清越优
美,《晋书。孙焯传》里里写孙焯作《天台
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
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我写文
章从构思到造句到成篇,都用国语在心中捉
摸,最后默读一两次,自觉有了韵致,也就
罢了。我从来不知道文章念出来会作金石声。
后来读启功先生的书,他说《文选》比韩柳
古文痛快得多;骈体文通行了近两千年,屡
次挨打,竟自未倒,到了“五四”,才算倒
了,谁知十年动乱中,无论口中演讲,笔下
批判,开头都说:“东风万里,红旗飘扬”,
唐人律赋的破题,竟又冒出尖来!我猜想,
节拍整齐,词汇不犯重,虽然写的是白话文,
也许也会有点金石之音。启先生说,骈句这
个模子,这个范型,大约是从歌唱而来的,
拍子不乱,反复咏叹。
文革时期“东风万里,红旗飘扬”之外,还
有“牛鬼蛇神歌”,是北京第四中学一个学
生作的,逼老师唱:“我是牛鬼蛇神/我是牛
鬼蛇神/我有罪/我有罪/我对人民有罪/人民
对我专政/我要
s***n
发帖数: 821
34
罪过,贫,果然很贫。
爱骂别人小资的人,自己往往误解胸怀。
论起来,董桥是没有一点小资的,beb的读后感倒比较有些嫌疑。
c***s
发帖数: 70028
35
如果不是她自己说,我们很难想象大美人林青霞居然也六十了。
今天是她六十岁的生日,而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是她的第二本书,她在她的自序里说“人生很难有两个甲子,我唯一一个甲子的岁月出了第二本书,当是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也好跟大家分享我这一甲子的人、事、情。”
从《窗里窗外》到云《云来云去》,林青霞写的都是身边的人、事、情,“朋友,亲人,有些离开了,有些新朋友来了,就像云的散聚一样,在云去云来之散聚之间产生了许多故事。”只要你在林美人的文章里稍加细看,马上就可以得到看到一个令人晕眩、无比豪华的朋友圈,那是超级奢侈的阵容,逝去的朋友当然粒粒巨星,邓丽君、张国荣、三毛、黄霑……拥有的朋友大多是此刻在文艺界叱叱风云的名角大腕——龙应台、章诒和、董桥、马家辉、杨凡、张叔平、徐克、施南生、赖声川、琼瑶……这么些年里,她和他们相互呼应,共同创造了一个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林青霞。
“五十年才出一个美女”,美貌,确实是林青霞立足于世的资本,但她自己并不把这美当成一回事,所以大家都喜欢她,
“当你是美女,又没有那种大美女的自觉时,哇!这个人就打开了一扇让你爱她的门(龙应台语)”。林青霞自言并不喜欢读书,成绩也不上...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6
林青霞(资料图 )
自去年11月过了盛大的六十岁生日后,就一直想和林青霞聊聊,这个中国最漂亮的女人,在进入六十岁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采访约在香港四季酒店,一群人涌进来,中间那位女士俏皮地歪戴着一顶巴拿马帽,面白如玉,微笑着朝这边走来。你要费很大的力气才会相信眼前这个举止轻盈的美妇居然已经年过六十,唯一能提醒你她年龄的细节是,她看不清太小的字,写字时要戴老花镜。
终于活明白了
要到六十岁,林青霞才真正明白活在当下的道理,在此以前,她一直是一个敏感又脆弱的女子,“与青霞在一起得十分小心翼翼,因为这人十分多心而且小心,一碰就会碎似的。”亦舒当年这样说她。但林青霞不愧是林青霞,又要强又聪明,到六十岁的时候,反而逆袭突围,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时候居然是以女作家的身份。“以后,不要再叫我大美人,叫我作家。”
林青霞并不想谈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琼瑶、秦汉、爱情与回忆,“其实我现在很后悔,那时候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欣赏,有时看看以前的照片,那时候那样年轻那样美,为什么不去享受和珍惜,自己不欣赏自己,然后拼命钻牛角尖,钻得自己好痛苦。所以我现在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活在当下,不要再伤春悲秋。...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寅恪晚年心境考 zt
陈寅恪晚年心境考
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关于陈寅恪的晚年心境,余英时先生专门撰写了《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一书加以研究
。他陈述说:
一九八二年友人金恒祎先生旅居美国,主编《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我们偶而
见面,也曾谈到陈寅恪和他的晚年著作。恒祎对我旳一些看法极感兴趣,一再怂恿我把
这些意见正式写出来,《人间副刊》愿意为我提供发表的园地,而且篇幅不加限制。我
经不起他的盛情鼓舞,终于写出了那篇惹祸的长文《陈寅恪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
当时董桥先生主编香港的《明报月刊》对我的文字也有偏好,要求同时刊出此文,这
才流入了中国大陆。生平文字闯祸,事已有有,而未有甚于此者,尚在《红楼梦》争议
之上。但我有自知之明,并不是这篇文字涵有特别的价值或特别的荒谬,而是由于其中
道破了一些历史疑点,为人人心中所已有,适逢其时,竞酿成一大公案,至今未了。这
正应了陈寅恪“人事终变,天道能还”的预言。现在我必须趁增订本出版的机会向金恒
祎和董桥两位老朋友致最诚挚的谢意。无论是功是罪,他们两位恐怕都不能不和我共同
承当。
今天我们已确知寅恪先生当年是熟悉我的《书后》的内容的。那么他自己究竟有过什么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朋友教给配置魁龙珠的法子,年初承他热情,各种茶叶买来送我。但我每每配不出
那个味道。昨晚酒多,起的早。没事情做就寻过去的大紫砂茶杯出来泡。烧开水,冲好
茶,盖上盖子,湮了一会儿。等的时候了读了篇把董桥。这时候再喝茶,似乎成了。有
那么一点意思了。
大茶杯宛如当年的大茶缸子。网上某个活动折扣很大的时候买的。懂茶器的朋友上
次来一看,说是低劣货。不要再用了。我并非好面子,只是被人说得意兴阑珊,也就收
起来不用了。一直用玻璃杯泡茶。如今总结,玻璃杯子泡茶,意思实在是差多了。茶行
里卖茶倒是宜用玻璃杯子,何也,不过要看茶叶子的形态而已,要的是卖相。家里吃味
,泡得够开才行。用盖碗不方便,用保温杯伤味。也就是这大茶缸子一样的紫砂杯子最
合适了,透气!
早上去菜场买了点虾回来。最近才想开,用色拉油炸物最好也最实惠。过去用花生
油,一百多一桶,炸一次用半桶下去,很伤荷包。后来偷巧的法子,是买大几块钱猪肥
膘回来熬油再炸物。炸物很费事,家里现在难得买色拉油,那天过调味品店一问,原来
便宜的厉害,买一壶回来,专门炸虾,炸几回了,才用了半壶,实惠的事情用笔记下来
。李渔说他那一大家...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梁文道评小团圆 ZZ
噢。你们看的都挺多啊。我这才是第一次看他的文章。胡兰成我只读过今生今世,文采
很不错,不过人实在不咋样。董桥好像是很早读大学的时候看过他的书,好像是挺精致
的人生散文,印象很淡了。现在还在流行啊。好像上次powerwave的读书帖里也有董桥
。噢不对是刘庸。我可能没看过。
对了你们看得多的,都可以来写征文。既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看过的书,整理一下自己的
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互相交流。呵呵。
l*r
发帖数: 79569
4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那些年,价格猛涨的旧书(转载)
(只转载不负责)
作者 彭蹦
陈子善先生在《新文学旧书三十年》中提到:“几乎与旧书拍卖同时,网络旧书买
卖乃至拍卖也开始红火起来了。孔夫子旧书网的崛起又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旧书
市场已无远弗届。而今大部分民国时期普通旧书的买卖都已在孔夫子网上完成,每天都
有多多少少各种各样的旧书通过孔夫子网找到它们的新主人。”(《上海书评》,2012
年2月19日)这一观察是极精准的。而在同一期藏书家韦力先生的访谈中,韦先生亦表
示,网络的发达,令书商清楚得知旧书的大致行情,网上网下,俱为一体,捡漏几无可
能。正因如此,这篇谈旧书的小文,所涉价格,均以孔夫子网为准绳,想来不会有太大
的讹错;选取的书也全凭自己的一孔之见,挂一漏万是一定的,拉杂谈来,也无系统,
还要请读者鉴谅。
说到底,旧书价格由市场决定,书愈稀缺,价格愈高。至于如何才算得上稀缺,原
因则有书内书外之别。
所谓书内的原因,指书本身的印数、几版几印、重印与否等。譬如,中华书局1986
年一版一印《严复集》五册,价格已升至六百至九百元不等,随品相好坏、馆藏与否而
起伏。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书的印数只有四千八百册,时至今日,早已绝版,相关...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4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倪匡武侠小说的三个谜团
这是一段文坛佳话的哪,可以看看这篇介绍把~
倪匡: 金庸抗议我续的小说(http://epaper.yangtse.com/yzwb/2007-07/25/content_9600551.htm
“顽家”倪匡
上世纪60年代初,在金庸的鼓励下,倪匡用笔名“卫斯理”写科幻小说,一写就是
三十年,一个星期写足七天,每天写数万字,创作力之旺盛令人叹为观止,是创作量较
高的华语作家;他自称写稿除了稿费没有第二个目的;他是香港极少以写稿而致富的作
家之一;他所写的电影剧本有数百部,代表作有张彻导演的《独臂刀》等。
他给不少大文人续过小说,当年赶连载来不及,金庸请他续时,特意叮嘱不要让他
的人物死掉,可是倪匡偏要把阿紫的眼写瞎,如今金庸重新修订小说,决计要大动手术

1992年,倪匡移居美国,进入隐居状态。如今倪匡最大的乐趣是读书。在谈话中,
他对后辈作家的作品如数家珍;对自己的妹妹,他也不忘吹捧:“亦舒的小说好看,文
字简洁明了,情节发展得快,人物性格鲜明。”
谈到兴起,倪匡起身带记者欣赏他和倪太、女儿倪穗和洋女婿、儿子倪震和周慧敏
的照片。又进电脑房参观两部电脑,随手打开的那部电脑桌面上是...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4637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海选]绣 - by 匿名004号
哈哈,你是说写《董桥》有怨气吧,怨的是董桥而已
他写阿叔,真的好亲人,她的短句子真的很漂亮。
我还朗读过。
b*s
发帖数: 82482
4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海选]绣 - by 匿名004号
她还怨曾文正公的《討粵匪檄》来着: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
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也。尽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
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
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荆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
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好像她狠认同长毛的……

哈哈,你是说写《董桥》有怨气吧,怨的是董桥而已
他写阿叔,真的好亲人,她的短句子真的很漂亮。
我还朗读过。
s*******w
发帖数: 2257
44
女神林青霞的豪华朋友圈 令人晕眩
http://www.creaders.net
2014-11-03 16:08:41 凤凰网 [0条评论,查看/发表评论]
如果不是她自己说,我们很难想象大美人林青霞居然也六十了。
今天是她六十岁的生日,而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是她的第二本书,她在她的自
序里说“人生很难有两个甲子,我唯一一个甲子的岁月出了第二本书,当是给自己的一
份礼物,也好跟大家分享我这一甲子的人、事、情。”
从《窗里窗外》到云《云来云去》,林青霞写的都是身边的人、事、情,“朋友,
亲人,有些离开了,有些新朋友来了,就像云的散聚一样,在云去云来之散聚之间产生
了许多故事。”只要你在林美人的文章里稍加细看,马上就可以得到看到一个令人晕眩
、无比豪华的朋友圈,那是超级奢侈的阵容,逝去的朋友当然粒粒巨星,邓丽君、张国
荣、三毛、黄霑……拥有的朋友大多是此刻在文艺界叱叱风云的名角大腕——龙应台、
章诒和、董桥、马家辉、杨凡、张叔平、徐克、施南生、赖声川、琼瑶……这么些年里
,她和他们相互呼应,共同创造了一个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林青霞。
“五十年才出一个美女”,美貌,确实是林青霞立足于世... 阅读全帖
a*******p
发帖数: 1955
4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冬日思绪】迷失之梦 (转载)
看了吴晓波的一篇文章,引用一下:
“立冬既过,窗外绿深红浅。顺手抓着一本陈从周的《说园》,录下一段文字:
“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
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更为要谛,使宽
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
这段文字,抄下来就很舒服。西湖边有一郭庄,据说是陈从周的最后一个作品,也是他
最喜欢的园林。琼瑶的《烟雨蒙蒙》取景此处。前些年,我常带人去那里喝茶。郭庄很
小,却曲折从容,妙处无穷,深得“借”字真味。现在想来,真好比做一篇文章,傍着
一个著名的西湖,却自营造出一份独属的景致。
好文章,好人生,亦当如是。
这些年写作企业史,常感人物故事纷涌而来,难以取舍,而时空一庞大,竟有驾驭不住
的恐惧。读了从公的道理,若有所悟。
上月,还独自一人去中国美院边潘天寿的故居游览,在他的立天大画前徘徊良久,看他
谋篇行笔的大局和细处。今日读《说园》,再次回味其中巧妙,如清茗入口,实在受用
。近年来,还突然喜欢看建筑师、设计师的文字,因为我觉得他们的实用感是我们这些
做文章的人需要学习的,房子是建来让人住的,服装是剪出让...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5909
46
梁小民
2014年共读三百一十五本,月均二十六点二五本。小数点后没有四舍五入,因
为据调查,全国人均读书不到一本,分到每月也就零点零几,四舍五入后岂不是得出中
国人不读书的结论了吗?据我所知,中国读书的人不少,每个人都不四舍五入,也让咱
在读书上有点面子,别光在GDP上一枝独秀。
12月读书低于平均值,但等于理想值。年初时的计划是全年读三百本书,月均
二十五本。这个月讲了十天课,全在外地,外地学生热情,吃饭应酬占用了一些读书时
间。此外还完成了两个任务。一是校译完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部分,至此,
第七版的校译任务完成。二是反复思考比较,选出2014年十本休闲好书。其实追求数量
指标无意义,重要的在于享受读书的过程,这个月读的书如下:
1.《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蔡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在经济学家中我最敬佩的人之一就是蔡昉先生。在浮躁的学风中蔡昉先生是少
有的几个认真的人之一。尽管他已是社科院副院长、人大常委,位至副部级高官,但还
在认真做学问。我爱读他的书。我并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但他的学风完全不同于那些
常在媒体上...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47
前几天看董桥《说品味》,董桥跟余光中一样,抡大锤的。只不过有个例子抄得还不错:
窗内人在窗纸上写字,我在窗外看
就是趣味吧。要没趣,就索然了。
S********S
发帖数: 331
48
来自主题: Ghost版 - 偷窥1zz
(6)
机电系(1)班连续死了三人,整个系人心惶惶,都说(1)班邪门,串门的人
也了许多,有些女生甚至不敢来4栋找男友,只通过电话联系约会地址。
因为住在江市,莫多硕父母当天便来到学校,两位老人消瘦憔悴,寡言少语,
默默地看着莫多硕被火化,然后将其骨灰带走。胡宁将莫多硕电脑里下载的各种A片
、三级片、黄色图片以及私人信息删除,卖给附近学校一名在网上发贴“冰天雪地
裸体跪求低价转让二手电脑”的男生,将卖得的钱及其他遗物一起交给他们。莫多
硕生前极爱玩DV,胡宁在他电脑里发现一段DV录像,是胡宁、李文彬、金浩和赵娆
庆祝他20岁生日时的嬉闹录像,录像的是里面4人开始胡宁躺在床上默默看了几遍,
终究舍不得删除,将它转存至金浩电脑,并截取了他和赵娆亲吻时的片断刻录成一
张盘交给赵娆,赵娆接过时忍不住又流泪。
莫多硕头七晚上,胡宁梦见他穿过门飘进屋,在寝室巡回一圈,胡宁轻声问道
:“多硕,你舍不得离开我们吗?”他微微一笑,随之远去。胡宁大叫:“多硕,
多硕。”随即醒来。
莫多硕的死亡让胡宁满心狐疑,他深信室友不会自杀。几天后,董桥的随口一
句话让他顿时惊醒。那天闲聊到班上接连发生的不幸,董桥道:
f****o
发帖数: 8105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verybodydeserves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everybodydeservestruth
标 题: 金庸梦中情人夏梦过世 享寿83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3 18:03:20 2016, 美东)
金庸(右)当年和夏梦(左)合影。(网络图片)
金庸的梦中情人、香港50年代影坛美女夏梦逝世,享寿83岁。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笔下的
黄蓉、小龙女、王语嫣等角色,都有夏梦的影子。大陆主持人曹可凡11月3日上午在微
博发布消息说,一代传奇影星夏梦去世。夏梦曾是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的首席女演员
,作家金庸对她一往情深。
曹可凡在他的微博“可凡倾听”中写到,董桥先生说“夏梦像演员不像明星,是在讲故
事不是在摆姿态。戏台上银幕里一出出悲欢离合终归如梦似幻,只剩夏梦依旧”。曹可
凡说,曾赴港采访,夏梦那一口甜糯老派上海话简直醉人。如今,夏梦如燕子远行,挥
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夏梦原名杨濛,祖籍江苏苏州,1933年2月16日出生于上海,她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
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47年,...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0
日不落帝国早已是明日黄花,英国在全球电台广播的软实力,也日落西山。英国广播公司( BBC)旗下世界广播服务( BBC World Service),随着政府紧缩政策而大削开支 16%,五个外语组结束,七种外语广播也将取消,包括在冷战时代针对中国大陆的普通话广播,标志了 BBC傲视全球的电台广播年代,步向终结。
BBC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用户电视牌费,世界广播服务的经费则由外交部全数资助。但金融海啸令英国经济重伤,首相卡梅伦的联合政府厉行紧缩政策,为减开支, BBC世界广播服务难逃开刀命运,去年 10月决定削减资助金额 16%,于 2014年更改由 BBC的用户电视牌费支付经费。
BBC前天(周三)宣佈世界广播服务的重组计划,将裁员 650人,即 1/4人手,其中 480个职位在未来 12个月内削减,英语广播削 68个职位,阿尔巴尼亚语、马其顿语、塞尔维亚语、非洲葡萄牙语和加勒比海英语五个外语组,更全组结束。
BBC又决定停播六种外语的电台节目,中文部今年 3月底停播所有普通话广播节目,广东话广播则保留,而俄罗斯语、土耳其语、阿塞拜疆语、乌克兰语、越南语和对古巴的西班牙语节目也结束,只在网上...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