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 发帖数: 1421 | 1 达摩祖师血脉论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
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
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
,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
心外觅菩提涅盘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
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盘。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
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
不得。除此心外,觅佛终不得也。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
,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
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
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
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一,谓有众生遇善知识,开示上说本觉真心,宿世曾闻,今得解悟(若宿生未闻,
今闻必不信,或信而不解。虽人人等有佛性,今现有不信不悟者,是此类也),四大非
我,五蕴皆空,信自真如及三宝德(信自心本不虚妄,本不变异,故曰真如。故论云,
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别境界。又云,信心有四种,一信根本,乐念真如。二信佛有
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四信僧能修正行,自利利他,
常乐亲近。悟前一,翻前二,成此第一重也)。
二,发悲智愿,誓证菩提(发悲心者,欲度众生。发智心者,欲了达一切法。发愿心者
欲,修万行以资悲智)。
三,随分修习施戒忍进,及止观等增长信根(论云,修行有五,能成此信。止观合为一
行,故六度唯成五也)。
四,大菩提心从此显发(以上三心开发。论云,信成就发心者有三种,一者直心,正念
真如法故。二者深心,乐集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五,以知法性无悭等心(等者贪欲嗔恚懈怠散乱愚痴)。
六,随顺修行六波罗蜜定慧力用(初修名止观,成就名定慧)。我法双亡(初发心时,
已约教理,观二执空,今即定慧力,观自觉空也),...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4 有没有真正修习大圆满法门的师兄?对达照法师这篇文章有没有什么评价?
——————————————————————————————————————
——————————————
前言
近几年来,汉地有不少人在学习汉传佛法的净土法门,但是因为不懂其圆妙高深的道理
,故而把净土法门看成老太婆、没文化的人修行的法门。因此,他们不愿继续修行净土
法门,而去向往藏传密教,去修藏传佛教的“大圆满”。事实上,历史上汉人修藏传密
教有成就的实不多见,反而是修行净土法门,自东晋至今约一千五百多年以来,在汉地
有所成就的人非常之多。
佛经上记载,不仅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还是大势至菩萨,他们都提倡修净
土法门,就连印度的龙树菩萨、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也是大力提倡修净土法门;自佛
法传入中国以来,历代高僧大德先修禅后入净,得大成就者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在佛
教史上,特别是在居士的佛教史上,在传记中可以看到,修净土法门得大成就者举不胜
举;不但过去如此,就是现在,我们汉地因修净土法门而成就金刚不坏体的人也不少。
如此圆满微妙的大乘法门,现在却被一些诸如“我们汉传佛教没有传承”、“光念念佛
没有用”,这些...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是近代才有的现象,最初,由提出“法相唯识学”的瓯阳竟
无居士(1871—1943),与提出“法界缘觉教法”的太虚法师(1889—1947)揭开了至今将
近百年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争论,争论孰能真正代表佛法的正统义旨。接在太虚法师
与欧阳竟无之后,则有印顺、王恩洋、吕溦、雄十力等人各自以自己所宗的思想理论提
出种种的佛法见解,互起争执,遂使得世人产生了民初佛法大兴盛矣的表相,至今仍然
有人心向往之,然而世人却不了解,事实上佛法的真正义旨,经过了这样的各自争论之
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却已使得本来完整圆满的 佛陀法教,变成了支离破碎,各自为
论,以己为宗的戏论佛法现象情况,错解了佛法义旨,破坏了后世的佛弟子们修学真正
佛法的道路。自瓯阳竟无生存的时代往前推移几千年以迄佛世,所有的佛弟子们,包括
中国与印度的佛法修学者,纵然有中观与唯识的分门别派,然而普遍地都承认阿赖耶识
是第八识,如来藏也是第八识,为何在民国初年左右时期的这些前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来
呢?他们之所以会对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产生不如理的作意,咎在自身未证法性,因为不
能自宗通达的缘故,因此对于不一不异,名相...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6 (四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
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我于此五受阴。五种如实知。色如实知。色集.色味.
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云
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
知。于色喜爱。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
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
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若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
如实知。云何受如实知。有六受身。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
如是受如实知。云何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云何受味如实知。缘
六受生喜乐。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受无常.苦.变易法。
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
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云何想如实知。谓六想身。云何为六。谓眼触生想。耳.鼻.
舌.身.意触生想。是名想。如是想如实知。云何想集如实知。谓触集... 阅读全帖 |
|
k*****c 发帖数: 1670 | 7 首发梦幻泡影吧吧
http://tieba.baidu.com/f?kw=%C3%CE%BB%C3%C5%DD%D3%B。%B。%C9&f「s=yqtb
感谢船兄
.
【第一章】 互谋
【第二章】 互算
【第三章】 谋算的背后
【第四章】开始分好处
【第五章】迁徙
第一章 互谋
一道山岭蜿蜒曲折绵延数十里,两侧还延伸出许多支脉,从上往下看,彷佛一条巨
大的蚰蜒停在群山中,这样的山形常常被称为「癞龙之势。」
在靠近龙头的地方有一座很大的苗寨,比赤月侗还大,同样依山而建,远远望去,
一排排竹楼鳞次栉比,竹楼和竹楼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整座山岭仕被开辟成梯田,层层叠叠,远远看去彷佛龙身上的鳞片,这里就是龙王
寨。
拥有这样的基业,难怪那位阿克塞大巫野心勃勃。
和赤月侗一样,这里最好的竹楼在寨子中央,那是一座三层竹楼,此刻最顶端的窗
户紧闭,四周还站著苗人,这些苗人一个个身材高大、体魄壮硕,两眼烔烔有神地盯著
四周。
竹楼内有两个人盘腿而坐,一个是花脸者苗阿克塞,在他的对面则是一个汉人。
那个汉人看起来约莫四十岁左右,面如冠玉,身穿青色道袍,腰挂剑囊,正是当初
和罗老交手时,被谢小玉暗中偷...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8 姚秦 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
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
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
、奴婢、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
和合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
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
,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
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
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
,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
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9 ☆─────────────────────────────────────☆
SeeU (See you) 于 (Wed Oct 17 01:54:14 2012, 美东) 提到: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 阅读全帖 |
|
k*****c 发帖数: 1670 | 10 第百卅一折翻羽难去·丹心作灰
第百卅二折停舟何羡·珠圆玉瑰
第百卅三折往而不害·远引临非
第百卅四折说时依旧·故土黄坏
第百卅五折焉薄骨肉·入道高危
第百卅一折翻羽难去·丹心作灰
老人俯视着榻上苍白憔悴的男子。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迟凤钧都该是他的传人。老人犹得当年秉烛伏案、在贡院成
摞的试卷里读到其策论时,那股子铣利烁人的诧艳——
抨击四镇开府的论据是稍嫌稚拙了些,那是欠缺边政实务所致,兼且不懂公门里诸
多稽核抚赏的猫腻;然而由朝廷财政着手,说明这年轻人脑筋清楚,非是被黄旧古书熏
坏了的腐儒。更难得的是不畏权贵、不苟全冬烘的勇气,一如试卷上瘦硬遒劲,偏又大
开大阖的酣畅墨迹。
可惜不自量力。西山韩阀、北关染公不消说,就连新到东海的慕容柔,谁都知道是
天子心腹,是你个应试举子惹得起的?还想「革其旌节,复归朝堂」!
「兀那狂生!」
主持科考的老台丞冷哼,嘴角抿着一抹笑意,反覆阅读至天明。为迟凤钧前程着想
,他本该将这份卷子夹在五甲之末,给他个「同进士出身」就好,保住这根生机勃勃的
青苗,以免羽翼未成先树大敌,惹上不该惹的麻烦。
此番大考取士,五甲合计百卅二名,皇帝能看完主考官的呈本,翻翻...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1 华严宗
百科名片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
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
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
简介
华严经起源
华严宗 法界缘起
华严宗 发展历程
华严宗的五教十宗
华严宗 现象圆融论 事事无碍论的界说
事事无碍论的内容
事事无碍论的哲学底蕴与逻辑性格
事事无碍论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特色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三祖也
三帝心法师帝心
四云华法师云华
五贤首法师贤首
六清凉法师清凉
七圭峰法师圭峰
华严宗观法 真空观
理事无碍观
周遍含容观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简介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
严宗。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
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实际创始人是
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2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13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般剌密帝译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
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
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
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
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嘱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
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
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
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
阿罗汉。应诸斋主。惟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
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
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
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 阅读全帖 |
|
K******g 发帖数: 1093 | 14 本书下载于触电七村电子书网,如需更多好书,请访问:www.cd7c.com
《李逵日记》
《李逵日记》 第1节
作者: 仓土
日期:2010-9-18 12:25:00
(1)
扈三娘生了,是个大胖小子,我心里十分纳闷,二月份才结婚,这才刚刚进八月、
、、这里面肯定有古怪、、、
聚义厅照例聚会,烦透了,本不想去,但强盗圈就这么大,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去
说不过去,去了就得随礼,哎!我区区一个堂级干部,一月俸禄才二十两银子,前几天
秦明结婚随了十两,他是厅级干部,给少了不好看,何况我以后可能要归他大舅子花荣
管。不过心里想想,秦明这厮忒不要脸,二婚还搞的这么隆重,咒你生儿子没屁眼。
扈三娘和王矮虎都是堂级干部,跟我平级,王矮虎武艺有限,人品也不咋地,估计
没多大前途,本来想给二两银子意思意思行了,不过扈三娘好像在宋大哥那边说得上话
,最近中层干部要调整,这是关键时刻,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给五两吧。
听说张顺的爹快死了,剩下的五两得给预备着。
幸亏这个月下山干了票大的,山寨规定按百分之十提成,估计有十两银子分红,明
天先预支一下,不然得喝西北风了。
王矮虎那厮脸笑的跟花似的,越看越恶心,扈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5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16 本经的主旨,实在是说“如来藏”(Tathagata garbha)的法义。关于“如来藏
”,密乘学者跟显乘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显乘学者的看法是,如来藏思想是于释迦圆寂之后,慢慢发展出来的。所
以他们便认为,虽然许多经典都提到如来藏(或它的同义词,如佛性、如来种
等),可是其含义却不一律,因此便有早期如来藏思想、中期如来藏思想,以
及晚期如来藏思想的区别。
密乘学者的看法则不然。藏密宁玛派认为在《维摩诘所说经》中,即有如
来藏思想。《维摩》是早期大乘经典,维摩诘(Vimalakirti)即是第一位密乘
人间导师,为在须弥山顶听金刚萨捶说密法的“五大持明”之一。经中所说的如
来藏思想,实与后出的经典,如《涅槃》、《胜蔓》、《楞伽》等无异,宗旨
一贯,因为都是修持“大圆满”的指导思想。表面看起来可以解释为不同,那只
是对名相的理解有所不同。至于为甚么要用不同的名相来表达同一思想呢?这
便是密乘的次第了。
关于密乘的次第,亦应该一说。显宗学者常常误会,密乘是由下向上的建
立,即先有杂密,然后才发展为事密,以后即在事密的基础上,陆续发展出行
密、瑜伽密、无上瑜伽密等四部密续。
然而显...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7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8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个问
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读不
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楚佛
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针对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此现实的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9 在“对佛陀以及佛教批判”中 提出了一些观点。
容当一一辨正。
观点既然提出来, 佛教正法从来无惧一些所谓的批判。
不过,末法时期佛教正法确实面对着错综复杂局面。
佛门内外都存在着对佛法的不正确的知见。
首先要辩证的是:“佛陀不承认时空外的非五蕴的
本体的存在”。这也不是什么新观点。
这里上提一篇已发帖文来论证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个问
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读不
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楚佛
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针对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20 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截古香
片刻之后,黑色的流光就已经飞到了魏索等人头顶上方的不远处。
这条黑色遁光却是一件黑色独木舟外形的法卝器,上面站着一共四名修士。
魏索的目力要远高于一般修士,在这四名修士还没有看清楚他的时候,他已经仔细
打量起了这四名修士起来。
只见这四名修士是三男一女,一名老者、一名中年男子和以及一对相貌年轻的男女。
老者脸孔狭长,留着一缕山羊胡子,身上一件青色皮袍上嵌着二十余颗明黄卝色的
椭圆形宝石,看上去十分奇特。中年男子的五官十分端正,但是两眼充满煞气,显得十
分凶卝恶,其身上是披着一件赤红色的法袍,左右胸口都是两个三脚蟾蜍的图纹。一对
相貌年轻的男女之中,男的是身穿一件紫色道袍,头戴一个白玉冠,肤色白净,而女的
则是身穿一件翠绿色的法衣,手持一根银色长箫,眉心之中贴着一朵梅花状的花黄,头
上插着金步摇,脸蛋偏圆,容貌倒是也十分艳卝丽。
此刻这四名修士脸上的神色都是有些惊疑不定。
等再飞掠近了数百丈,这四名修士却是也看到了魏索和李写意等人。
“你们是什么人?”这四名修士做事却是也十分谨慎,看到白发苍苍的陆姓修士一
群人全部聚卝集在魏索和李写意的身后,再看清魏索和李写意好...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1 应成派中观虽然不许唐僧(释摩诃衍)之意识无思无观、无分别,实际上却仍然妄想
著: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即可成就般若经中世尊所说之无分别智。因此攀缘于
大乘经及弥勒菩萨所说大乘奢摩他、毘钵舍那之修法,曲解论中所说证奢摩他之无分别
定即是证得一切法无自性性,即是证得无分别智之智体。因此莲花戒于《修次中篇》中
说:“若不修习以慧观察诸法自性,唯一修习弃舍作意,终不能灭所有分别,终不能证
无自性性,无慧光故。”莲花戒虽不许唐僧之唯一修习弃舍作意,彼等亦不能否定经中
所说菩提性之无觉无知、无分别相等法义;为使他人认定彼等所修所证属于大乘佛法,
便以般若之无分别作为假想标的,因此于名相上说要灭除意识之所有分别,以为就能符
合经中所说之无分别菩提性。然而,应成派中观之中心思想是:若不于绳上计蛇,即无
蛇及蛇之自性可分别,只要了知无此蛇之执著境,就是无蛇之念及无蛇之作意,当时若
能这样观察,所得之智慧就是无分别智,故意识不可不思惟、分别与观察;而其所说之
“灭所有分别”,乃是指灭除对于绳上妄计假立之蛇与蛇自性之所有分别与作意。其中
所说之“绳”即是五阴,“蛇”乃是我之执著;而我见之所缘,应...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2 前文论及释印顺与释证严接受而僭用“导师、上人”的称谓,已透露了一种看似
无知实为僭越的增上慢心态,或许未必“始而惭焉”,却不免于“久而安焉”;在信众
不绝于耳的崇敬声中,师徒二人僭此名号已习以为常,深心中的增上慢滋长坚固,乃至
后来更发展为“看见佛陀在人间”及礼敬、灌浴(膜拜、浴佛)“宇宙大觉者”。如此
之举,明显是将释印顺与释证严推为五浊末世新产生的两尊“佛”;只是,此二“佛”
不仅所“化度”的世界局限于当代的台湾,且只有印顺学派与慈济集团的信众相信。但
是,身为出家僧且具有社会影响力,若滥用佛的名号(角色扮演、自封自赏)而误导众
生,那就不只是小集团的家内事,凡是正信的佛弟子都有责任依佛陀之法教而如理公开
辨正之,以还我佛法之正义。
释印顺及其徒众之所以敢如此僭称,主要而根本的原因是释印顺主张大乘非佛说,
未曾真实信受佛语,对佛、法、僧三宝依自意而妄解,于是自行另创人本世俗化的“人
间佛陀”观;当释印顺否定了诸佛“无上正等正觉”的不思议圣性,而将“佛格”贬抑
为“人格”之后,则任何一位敦伦尽分、人格圆满的世间善人,只须有世俗“慈悲利他
的德行”,而剃发出家、广造书论,乃至... 阅读全帖 |
|
k*****c 发帖数: 1670 | 23 首发梦幻泡影吧吧
感谢船兄
【第一章】——逃出
【第二章】—剑典
【第三章】——丹
【第四章】—炼丹
【第五章】——真相
【第一章】——逃出
狂风席卷,乌云滚动。
一声长鸣划破天际,并不刺耳也不洪亮,却充满穿透力,任何声音都无法将
其掩盖,反而被它压下去。
片刻,其他声音全都消失,只剩下这声长鸣。
与此同时,一道巨大的爪影骤然出现。
这是一只枯瘦的鸟爪,前面三趾,后面一趾,爪尖细长而尖锐,四趾纤细,
绝对不是鹰隼的爪子,而是燕雀一类飞禽的爪子。
四周重重大阵并不能阻挡这道巨大的爪影,它强行闯入进来,更可怕的是,
这一爪破空而至事先没有丝毫征兆。
换成以前的谢小玉绝对躲不过这一击,幸好他炼化一颗妖丹,得到一种了不
起的天赋神通。此刻他眼前的一切一闪一闪的,那只巨大的爪子一停一顿,落下
的速度变得异常缓慢。
谢小玉可以清楚第看到巨爪上的细节,甚至能够看清楚爪尖上的流光和爪趾
上重迭的鳞片。
谢小玉拚命想从爪下逃生,他的眼睛能捕捉到动作,脑子也来得及反应,可是
身体却成为累赘,就彷佛铁铸般,而且关节部位全都生锈,动起来慢得要死,让
他心急如焚。
好在谢小玉并不需要做太大的动作,想逃开只需要转...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24 心经略说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
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
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
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
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25 ☆─────────────────────────────────────☆
runsun (runsun) 于 (Thu Dec 2 01:19:37 2010, 美东) 提到:
无我法门是佛教中重要的教义,被列为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在佛教中,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来衡量。若是与三法印相违,即使是佛
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之法;反之,若能契合三法印,即使不是佛陀所说,也可认为是
纯正的佛法。因此,对于学佛者来说,正确地把握三法印的含义,对整个修行来说是极
为关键的。本文将通过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的考察,来探讨佛教无我法门
的内涵。
一、佛陀提出无我法门的思想背景
在佛陀出现的时代,印度的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种宗教团体和哲学学派林立,在佛
典中有九十六种外道的记载。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宗教团体各自提出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
看法。《阿含经》中佛陀曾把当时思想界关于“我”的认识总结归纳为三大类:
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者,名曰断见;彼第
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6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以上所述,系一般念佛人体究念佛(理持)之过程。然亦有根器猛利者,于明心之同时
一念相应,得见佛性;不待善知识诱导,自得见佛法身;此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
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若是来生修到这个理一心的
境界,便是「当来」必定见佛。这个见佛是见自性佛,见诸佛法身,见一切众生之法身
,而不是感应所见之化身佛。此时便恍然道:「原来诸佛法身竟是如此,一切众生之本
来面目亦复如此。」若此念佛人亦曾参禅,此时便道:「原来此是土城和尚立地处,好
与三十拄杖。」
此一实相念佛之修持,从起疑到见性之全部体究过程,便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何以不假方便?实因忆佛念佛无相之故,与实相无相极为相应。无需学禅,自然会禅;
无需学参话头,自然会参话头;无需揣摩挤破脑袋,自然能进入疑团;无需善知识,亦
能自得心开。心开之过程有短至一天,有长达十余年,乃至当来之世不等,故曰:「现
前当来,必定见佛。」是谓「悟有迟疾,必定心开」也。
因为心开而见佛性之故,此后不论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无相念佛,皆是实相念佛。何
以故?实相离一切相而即一切相故,实相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27 如何契入念佛法门(下)
萧平实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以上所述,系一般念佛人体究念佛(理持)之过程。然亦有根器猛利者,于明
心之同时一念相应,得见佛性;不待善知识诱导,自得见佛法身;此即大势至菩萨念佛
圆通章所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若是来生修到这个
理一心的境界,便是「当来」必定见佛。这个见佛是见自性佛,见诸佛法身,见一切众
生之法身,而不是感应所见之化身佛。此时便恍然道:「原来诸佛法身竟是如此,一切
众生之本来面目亦复如此。」若此念佛人亦曾参禅,此时便道:「原来此是土城和尚立
地处,好与三十拄杖。」
此一实相念佛之修持,从起疑到见性之全部体究过程,便是「不假方便,自得
心开」。何以不假方便?实因忆佛念佛无相之故,与实相无相极为相应。无需学禅,自
然会禅;无需学参话头,自然会参话头;无需揣摩挤破脑袋,自然能进入疑团;无需善
知识,亦能自得心开。心开之过程有短至一天,有长达十余年,乃至当来之世不等,故
曰:「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是谓「悟有迟疾,必定心开」也。
因为心开而见佛性之故,此后不论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无相...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28 归命十方佛 法身及报化
愿共诸众生 速成法界性
轮回三恶道 法界理凝然
本来常清净 诸相不能迁
寂静如虚空 处处悉周遍
体皆离彼此 非深复非浅
乳未转变时 酥醍醐不见
烦恼未伏除 法界无由显
如酥处乳中 酥本妙光莹
法界烦恼覆 圆满体清净
如灯被障碍 非能照余物
无明恒覆心 法界非明了
如灯离障碍 处处物能照
烦恼破坏时 真如恒显现
初中及最后 二障不能扰
如净琉璃珠 恒时光照曜
光明物所障 被障明非见
法界烦恼覆 真如理难显
圆寂体光洁 轮回不能染
勤求趣法界 轮回非能掩
如米糠缠裹 谷体米非无
烦恼覆真如 真如烦恼有
如谷去其糠 米体自然见
若离烦恼糠 法界理方显
妄执有世间 芭蕉终无实
法界非世间 亦非虚妄见
如人饮甘露 热恼悉皆除
若证法界性 烦恼热皆弃
灭除烦恼焰 法界甘露现
一切有情中 高下皆平等
体实果不生 执种果非有
智慧出生时 有为非法界
法界本无处 究竟方可证
清净恒光洁 日月皆莹净
法界无垢染 如龙夜雨尘
况似罗睺面 光明恒灿然
譬如火浣布 处火能离染
垢去布犹存 光明转莹净
贪爱令心染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佩玛·丘卓的《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2:28:24 2014, 美东)
佩玛·丘卓是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第子之一,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同时也是甘波修
道院院长,该修道院是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
佩玛·丘卓的书有许多有用的建议,她告诉我们佛法如何帮助读者面对现代生活的
严峻现实——包括恐惧、绝望、愤怒,还有控制不了的自己的生活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能打开你的慧眼,让生活更踏实、喜乐。它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佩玛t丘卓对弟子
的开示记录,全书共22篇,看起来是一篇篇独立的开示,实际上是一盏盏精神生活的明
灯,能照亮你心中的晦暗,打开无名的心结,是最具启发性的现代实修经典。
佩玛·丘卓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弘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直下透视的立断智慧,融
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在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和、慈悲而又充满
着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而...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30
:下引经文,也是将「明」与断苦、心解脱等同。
:杂阿含5经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
: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
: 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
: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
这段经文就在讲,对于色,要先知,先明,才可以离欲,才可以断苦,次第再次摆在面前
“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
:相应部22相应第24经/证知经
: 「比丘们!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色,则不能有苦的灭尽。
: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受,则不能有苦的灭尽。不证知想……不证知、
: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行,则不能有苦的灭尽。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识
:,则不能有苦的灭尽。
这段经文也是在讲,先知,然后才能离贪。都是要先有明,才可以离滩断爱, 最后才
可以断苦
完全符合转法轮经的次第,先知四圣谛,才修四圣谛,最后证苦的灭,也就是完成四圣
谛的第三转 |
|
z**n 发帖数: 22303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佩玛·丘卓的《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2:28:24 2014, 美东)
佩玛·丘卓是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第子之一,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同时也是甘波修
道院院长,该修道院是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
佩玛·丘卓的书有许多有用的建议,她告诉我们佛法如何帮助读者面对现代生活的
严峻现实——包括恐惧、绝望、愤怒,还有控制不了的自己的生活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能打开你的慧眼,让生活更踏实、喜乐。它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佩玛t丘卓对弟子
的开示记录,全书共22篇,看起来是一篇篇独立的开示,实际上是一盏盏精神生活的明
灯,能照亮你心中的晦暗,打开无名的心结,是最具启发性的现代实修经典。
佩玛·丘卓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弘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直下透视的立断智慧,融
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在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和、慈悲而又充满
着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而...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1690 | 32 人民日报:僧人自焚事件践踏佛教根本戒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30日03:0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佛教根本戒律看僧人自焚事件
李德成
最近,在四川藏区发生了几起僧人自焚事件,原本以慈悲济世、普度众生为己任的
修行传教者,未能践行“法门无量誓愿学”、“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宏大誓愿,而以无
明、残忍和极端的方式引火烧身,自绝于释门信众,令人震惊,令人发指。这种无视生
命的自杀行为,不仅严重违背了佛教的核心要义,更是对佛教根本戒律的肆意践踏。
按照佛教的教理教义,佛门四众弟子要以戒定慧三无漏学来实践佛陀的教诲,净化
自他身心,圆满无上菩提。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发慈悲心、行菩提道、守根本戒的优
良传统。三无漏学中以戒为先,戒是佛法住世的根本。遵规守戒是佛教徒的基本行为准
则。
无论何种戒律均以“五戒”为基础,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律。所谓五戒,即不杀生
、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五戒是一切佛教信徒的戒条,也是他们用以指导
自己行为的道德规范。
不杀生既是佛教之根本戒,也是佛教之性重戒,是必须持守而绝对不能违反的。佛
祖制戒:“若佛子,若自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出离痛苦的实修方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5 14:55:07 2013, 美东)
葛印卡老师
下文选自「内观的钟声已响起」一书,由内观研究所出版。
问题 :就修行而言,最关键的了悟似乎是体证四圣谛,而这比起佛教对宇宙的一切诠
释都来得重要。
葛印卡老师 :是的,因为这四圣谛是普遍真理。 没有人能否认第一圣谛,苦的实相。
与不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怨憎会),以及不能与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
(爱别离)皆带来痛苦。 因此,第一圣谛,苦谛,苦的真理,是普遍适用的。 第二圣
谛,集谛,痛苦的因由,这从内心去体会和从外在看来有所不同。 我感到痛苦,似乎
是因为外在世界发生了一些我不想要发生的事,或发生了一些不符合我期望的事。 然
而,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能体会:「我所感受到的痛苦源自于我所起的贪爱或瞋恨反
应。我喜欢某些东西,并生起贪爱。我不喜欢某些东西,并生起瞋恨。」此第二圣谛对
所...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4 无我法门是佛教中重要的教义,被列为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在佛教中,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来衡量。若是与三法印相违,即使是佛
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之法;反之,若能契合三法印,即使不是佛陀所说,也可认为是
纯正的佛法。因此,对于学佛者来说,正确地把握三法印的含义,对整个修行来说是极
为关键的。本文将通过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的考察,来探讨佛教无我法门
的内涵。
一、佛陀提出无我法门的思想背景
在佛陀出现的时代,印度的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种宗教团体和哲学学派林立,在佛
典中有九十六种外道的记载。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宗教团体各自提出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
看法。《阿含经》中佛陀曾把当时思想界关于“我”的认识总结归纳为三大类:
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者,名曰断见;彼第
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
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磐。(杂阿
含105经)
佛陀在这里所说的第一师相当于现在的唯物论者,他们认为现在活着的就是“我”
,死后一切消散,“我”也不...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35 是“认取”,分别,执着。识不存在说明色受想行不会被执着?我也不知道:)
看经文:
(三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种种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实种子。此五种子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地界而无水界。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中风。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亦不生长增广。若彼种子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有地.水界。彼种子生长增广。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何等为四。于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于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比丘。识于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比丘。若离色.受.想.行。识有若来.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色界离贪。离贪已。于色封滞。意生缚断。于色封滞。意生缚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识无住处。不复生长增广。受.想.行界离贪。离贪已。于行封滞。意生触断。于行封滞。意生触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彼识无所住。不复生长增广。不生长故。不作行...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出离痛苦的实修方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5 14:55:07 2013, 美东)
葛印卡老师
下文选自「内观的钟声已响起」一书,由内观研究所出版。
问题 :就修行而言,最关键的了悟似乎是体证四圣谛,而这比起佛教对宇宙的一切诠
释都来得重要。
葛印卡老师 :是的,因为这四圣谛是普遍真理。 没有人能否认第一圣谛,苦的实相。
与不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怨憎会),以及不能与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
(爱别离)皆带来痛苦。 因此,第一圣谛,苦谛,苦的真理,是普遍适用的。 第二圣
谛,集谛,痛苦的因由,这从内心去体会和从外在看来有所不同。 我感到痛苦,似乎
是因为外在世界发生了一些我不想要发生的事,或发生了一些不符合我期望的事。 然
而,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能体会:「我所感受到的痛苦源自于我所起的贪爱或瞋恨反
应。我喜欢某些东西,并生起贪爱。我不喜欢某些东西,并生起瞋恨。」此第二圣谛对
所...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7 杂阿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种种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
落种子、实种子。此五种子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地界而无水界,
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中风,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
亦不生长增广。若彼种子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有地、水界,彼种子
生长增广。
“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
攀缘识住。何等为四?于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于受、想、行中识
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比丘!识于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
若生长增广。
“比丘!若离色、受、想、行,识有若来、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数,问
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色界离贪,离贪已,于色封滞意生缚断;于色封滞意
生缚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识无住处,不复生长增广。受、想、行界离贪,离贪已
,于行封滞意生触断;于行封滞意生触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彼识无所住,不复生
长增广。不生长故,不作行;不作行已住,住已知足,知足已解脱;解脱已,于诸世...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14561 | 38 ☆─────────────────────────────────────☆
KittyKat (兮若妞儿她娘) 于 (Thu Jun 2 22:48:21 2011, 美东) 提到:
昨晚器材版一场闹剧引来烽火连天硝烟弥漫,我就在想,这风口浪尖是断然不能去的,
定要做一个平和知足的女子,谁料到今日就被推上这风口浪尖,真是感慨万千。
我的确就是当年的小豆妈。我从未掩饰什么,无论是IP还是照片,掩埋ID不过是想走出
丧女之痛重新开始。而我也本打算在小豆离世半年之际,于此攥文哀悼。没想到未曾等
及那天,我提笔忆及小豆竟是为在满城风雨之中求个清白。
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就从小豆进门说起吧。难以忘怀她那双温柔而清澈的眼睛,
和这卑劣而肮脏的网络实在是对比鲜明。小豆是LD于去年生日前夕送给我的。她不是一
件礼物。我很早以前就希望养猫,但是LD仍在异地我也与人合住实在诸多不便,无奈之
下只能经常去朋友家摸摸猫以解心中残念。后来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异地苦尽甘来,LD也
顺利在周边城市找到工作我们搬进新居。养猫之事也终于能够提上日程。可是LD似乎心
不在焉都没有把这茬儿放在心上,我确实是... 阅读全帖 |
|
b******a 发帖数: 12216 | 39 ☆─────────────────────────────────────☆
yidingjizhu (热狗辣妈) 于 (Fri Jun 3 01:26:27 2011, 美东) 提到:
☆─────────────────────────────────────☆
KittyKat (兮若妞儿她娘) 于 (Thu Jun 2 22:48:21 2011, 美东) 提到:
昨晚器材版一场闹剧引来烽火连天硝烟弥漫,我就在想,这风口浪尖是断然不能去的,
定要做一个平和知足的女子,谁料到今日就被推上这风口浪尖,真是感慨万千。
我的确就是当年的小豆妈。我从未掩饰什么,无论是IP还是照片,掩埋ID不过是想走出
丧女之痛重新开始。而我也本打算在小豆离世半年之际,于此攥文哀悼。没想到未曾等
及那天,我提笔忆及小豆竟是为在满城风雨之中求个清白。
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就从小豆进门说起吧。难以忘怀她那双温柔而清澈的眼睛,
和这卑劣而肮脏的网络实在是对比鲜明。小豆是LD于去年生日前夕送给我的。她不是一
件礼物。我很早以前就希望养猫,但是LD仍在异地我也与人合住实在诸多不便,无奈... 阅读全帖 |
|
b******a 发帖数: 12216 | 40 ☆─────────────────────────────────────☆
KittyKat (兮若妞儿她娘) 于 (Fri Jun 3 11:50:10 2011, 美东) 提到:
KittyKat (兮若妞儿她娘) 于 (Thu Jun 2 22:48:21 2011, 美东) 提到:
昨晚器材版一场闹剧引来烽火连天硝烟弥漫,我就在想,这风口浪尖是断然不能去的,
定要做一个平和知足的女子,谁料到今日就被推上这风口浪尖,真是感慨万千。
我的确就是当年的小豆妈。我从未掩饰什么,无论是IP还是照片,掩埋ID不过是想走出
丧女之痛重新开始。而我也本打算在小豆离世半年之际,于此攥文哀悼。没想到未曾等
及那天,我提笔忆及小豆竟是为在满城风雨之中求个清白。
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就从小豆进门说起吧。难以忘怀她那双温柔而清澈的眼睛,
和这卑劣而肮脏的网络实在是对比鲜明。小豆是LD于去年生日前夕送给我的。她不是一
件礼物。我很早以前就希望养猫,但是LD仍在异地我也与人合住实在诸多不便,无奈之
下只能经常去朋友家摸摸猫以解心中残念。后来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异地苦尽甘来,LD也
顺利... 阅读全帖 |
|
|
a*********3 发帖数: 660 | 42 甄嬛不愿意嫁入宫中,只希望能找到自己心爱的人
1、“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出处:《白头吟》--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初次殿选名字由来
2、“嬛嬛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
出处: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蔡伸)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温实初带家传之宝玉壶向甄嬛求婚
3、“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甄嬛大年夜在倚梅园祈福时念的诗
4、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出处:《梅花》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甄嬛初遇皇帝时吹曲子,让皇帝心动
5、《杏花天影》。
皇上:“那日在御花园初次见你,你独自...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43 2、受五戒,于佛、法、僧决定离疑惑,于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如实知见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于五恐怖怨对休息,三事决定,不生疑惑,如实知
见贤圣正道,彼圣弟子能自记说:‘地狱、畜生、饿鬼恶趣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
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何等为五恐怖怨对休息?若杀生因缘罪怨对恐怖生;若离杀生者,彼杀生罪怨对
因缘生恐怖休息。若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罪怨对因缘生恐怖;彼若离偷盗、邪淫、
妄语、饮酒罪怨对者,因缘恐怖休息。是名罪怨对因缘生五恐怖休息。
“何等为三事决定,不生疑惑?谓于佛决定离于疑惑,于法、僧决定离疑惑,是名
三法决定离疑惑。
“何等名为圣道如实知见?谓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
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圣道如实知见。若于此五恐怖罪怨对休息、于三法决定离疑惑、
于圣道如实知见,是圣弟子能自记说:‘我地狱尽,畜生、饿鬼恶趣尽,得须陀洹,不
堕恶趣法,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 |
|
S**U 发帖数: 7025 | 44 「罪」与「不善」是不同的概念,不应混淆。
依南传的阿毗达摩,不善果报心是(未必是过去世,也可能这一生)不善业的结果,我
们能做的是在不善果报心生起时,生起善(的速行)心,而不生起不善心。
举例说明,佛陀遭提婆答多暗算时,没有生气或恐惧等不善心,也没有后悔、担心过去
世的不善业,而是智慧的处理。提婆答多害佛,是提婆答多的不善业,不是佛陀有罪该
被害。只能说∶佛陀的业,不足以使提婆答多不加害。试想∶如果佛陀生于色界天,提
婆答多还能害他吗?不能吧。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问题。
如杂阿含46经说∶「多闻圣弟子...不顾过去色,不乐著未来色。」过去所造的业,无
法改变,又何必放在心上?当下正念正知,增长善念善行,才是正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46.htm
又如杂阿含470经所说,执著于受,不得解脱。若于受解脱,还有「不可意受是否不善
业果报」的问题吗?
世尊告诸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受]、乐受,
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
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痛,乃至夺命...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5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本经之首第二品名「德遵普贤」,与会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今于经末,
乃云「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前云「德遵普贤」,今云「行超普贤」者
何耶?且此一句乃《唐译》原文。译者乃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译文自当不违经旨。且
《唐译》于经首亦云会众「咸共遵修普贤之道」。可见前之「德遵普贤」与后之「行超
普贤」,俱是梵经原旨。而非译笔有误也。且此不但无误,而实是释尊慈悲至极,剖出
心肝,与众相见。盖普贤乃大行菩萨,表差别智,称为华严长子。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愿而称王,以普贤之愿,广大无际,穷劫无尽,导归极乐,利济无尽,故称大愿之王
。是故本经来会圣众,咸遵普贤之德也。但此经中,世尊于方便中独垂方便,于圆顿中
更显圆顿,直以信愿持名一法,广摄六度万行。圆摄十大愿王,直入一句佛号。摄尽普
贤无边行门。会归文殊一行三昧。文殊表根本智。一行三昧者,「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也。故知持名一法,直是醍醐,广含众妙。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今则
广摄愿王,唯倡信愿持名。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故云「行超普贤」也。盖持名之
妙行,以果觉为因心。因果同时...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18592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tyHistory 俱乐部 】
发信人: fuyun (浮云), 信区: PartyHistory
标 题: zz 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21 22:24:01 2009, 美东)
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
作者:邓野 文章来源:《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
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国共在中国的政治地位开始换位。那些在这个过程
中成为“贰臣”的人
们,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政治群体。所谓特殊,指这个群体在政治与情感上,自觉或不自
觉地游离于两党之
间,对于国共两方或多或少都有些若即若离。这是一种仅仅发生于过渡时期的现象。可
以肯定的是,在两个
生死相搏的敌对政权之间游离,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都是不能被接受的,因此不管当时
还是后来,这都是一
个被极力遮掩的问题。迄今,人们所看到的这个群体,大都是经过包装之后的面貌。
在这个成因各异的群体当中,傅作义与他人相较具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其反
正过程并非一步到位,而
是分为北平和绥远两个部分,两次完成。北平的和平移交,傅作义靠向... 阅读全帖 |
|
n*****s 发帖数: 10232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ets 讨论区 】
发信人: KittyKat (兮若妞儿她娘), 信区: pets
标 题: 关于小豆和兮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2 22:48:21 2011, 美东)
昨晚器材版一场闹剧引来烽火连天硝烟弥漫,我就在想,这风口浪尖是断然不能去的,
定要做一个平和知足的女子,谁料到今日就被推上这风口浪尖,真是感慨万千。
我的确就是当年的小豆妈。我从未掩饰什么,无论是IP还是照片,掩埋ID不过是想走出
丧女之痛重新开始。而我也本打算在小豆离世半年之际,于此攥文哀悼。没想到未曾等
及那天,我提笔忆及小豆竟是为在满城风雨之中求个清白。
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就从小豆进门说起吧。难以忘怀她那双温柔而清澈的眼睛,
和这卑劣而肮脏的网络实在是对比鲜明。小豆是LD于去年生日前夕送给我的。她不是一
件礼物。我很早以前就希望养猫,但是LD仍在异地我也与人合住实在诸多不便,无奈之
下只能经常去朋友家摸摸猫以解心中残念。后来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异地苦尽甘来,LD也
顺利在周边城市找到工作我们搬进新居。养猫之事也终于能够提上日程。可是LD似乎心
不在焉都没... 阅读全帖 |
|
K******t 发帖数: 17377 | 48 昨晚器材版一场闹剧引来烽火连天硝烟弥漫,我就在想,这风口浪尖是断然不能去的,
定要做一个平和知足的女子,谁料到今日就被推上这风口浪尖,真是感慨万千。
我的确就是当年的小豆妈。我从未掩饰什么,无论是IP还是照片,掩埋ID不过是想走出
丧女之痛重新开始。而我也本打算在小豆离世半年之际,于此攥文哀悼。没想到未曾等
及那天,我提笔忆及小豆竟是为在满城风雨之中求个清白。
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就从小豆进门说起吧。难以忘怀她那双温柔而清澈的眼睛,
和这卑劣而肮脏的网络实在是对比鲜明。小豆是LD于去年生日前夕送给我的。她不是一
件礼物。我很早以前就希望养猫,但是LD仍在异地我也与人合住实在诸多不便,无奈之
下只能经常去朋友家摸摸猫以解心中残念。后来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异地苦尽甘来,LD也
顺利在周边城市找到工作我们搬进新居。养猫之事也终于能够提上日程。可是LD似乎心
不在焉都没有把这茬儿放在心上,我确实是生气莫名,经常因为小事和他口角不断争执
不休。可是后来证明我错了,原来LD一直在悉心的为我挑选猫猫。时近冬季,shelter
早已过了奶猫潮,我们在shelter和petsmart都没有找到心仪的小猫...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1111 | 49 参禅的先决条件
虚云老和尚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
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
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
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
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迎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
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
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
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
,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
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
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
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
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21 | 50 麟凤龟龙 第十七回
果然,耳边已听那雷霆巨树道:“你们可别胡思乱想。只有那些仙草才勉强可
吃,可惜那小子心地狠绝,竟然摘了个精光,半星也没留给别人。后来,又颇有些家伙
曾企图再植仙草,只可惜原发草灵已逝,又哪里能成功?现在这剩下的只有息壤,完全
是祸胎,只要草灵不归,不原发新的仙草,就万万碰不得。否则,只能逞一时之快,横
行不了几天,就得骨相坍塌、狂性大发而死。传说中的夸父巨人,据说就是因此而亡,
你们可要引以为戒。你们要保护妹妹成龙,方法多的是,而且需要你们越普通、越顺其
自然才越好,不要引人注目,否则会给她带来额外的天劫。阿毛,你现在是兄弟们里面
最大最厉害的,你要多担待些。”众人忙点头称是。
这时,外面雷电渐弱,暴雨也已近尾声。雷霆巨树道:“天色不早了,你们先
回去吧。我经此火劫,不知又要几许岁月,才能恢复一点元气。不过我也早已想通了,
生死是命,求之无用,顺其自然,也就是了。若是日后有缘,我们再会吧。”
众人钻出洞来,首先寻了一番老乌鸦,却见他已人去窝空,不知所踪。众人只
得先行采些药草回去,心头均想:“怪不得以前大...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