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红一方面军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d******a
发帖数: 32122
1
郭化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郭化若
Guo Huaruo.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个人资料
别名 原名郭可彬,曾用名郭俊英、郭化玉、郭化羽
出生 1904年8月10日
大清福建省闽侯县
逝世 1995年11月26日(91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政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宗教信仰 无
学历显示▼
郭化若(1904年-1995年11月26日),原名郭可彬,曾用名郭俊英、郭化玉、郭化羽等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
目录
1 生平
1.1 早期经历
1.2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 著作
3 家庭
4 参考文献
生平
早期经历
郭化若1904年生于一个没落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教其念书,一度在家埋头攻读中国
古典文化达到7年之久。[2]1918年,14岁的郭化若在福州崇实小学读书。[3]1920年,
郭化若小学毕业并且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不过因为该校学费昂贵,只好放弃,改读
免费的农林学...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
邓小平与第二个妻子金维映
对于邓小平来说,撤职、劳动,并不可怕;真正让他精神上受折磨的,是妻子阿金在他危难之际与他分手、离婚。邓小平是条硬汉。为了使妻子不受牵连,在瑞金总政驻地一间阴暗潮湿的“拘留室”里,邓小平咬咬牙,挥手在阿金的离婚报告上签了名。
邓小平的妻子和他离婚与毛泽东有关?这事让他最受折磨。
1931 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标志着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开始在中央占统治地位。邓小平和毛泽覃、谢维俊、古柏4人拥护毛泽东的革命路线, “主张向敌人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不赞成向着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发展;主张“坚壁清野”、“诱敌深入”,不赞成把敌人挡在根据地大门外同敌人硬拼;主张群众武装、地方部队和中央红军都得到发展,不赞成用削弱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的办法来扩大红军;认为根据地的中心区和边缘区的工作应加以区别,不能采取一样的办法……”
同时,面对一系列的攻击毛泽东的言论,邓小平曾说:“有什么不同看法,是党内存在的正常现象,不能对同志搞人身攻击。你们说毛泽东是逃跑主义者,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是谁领导创建的?”“你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为什么不能在...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155
3
红军长征部队序列及领导人、著名将领长征时的年龄!
一、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下辖军委纵队及红一、三、五、八、九军团)
1、 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委员、临时中央负责人 博 古 27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 张闻天 34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 41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司令 朱 德 48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委 周恩来 36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 云 29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王稼祥 28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刘少奇 36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邓 发 28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凯 丰 28岁
红军总参谋长 刘伯乘 42岁
2、军委纵队(下辖4个梯队)
司令员 叶剑英 37岁
政 委 陈 云 29岁
第一梯队 司令员兼政委 彭雪枫 27岁
第二梯队 司令员兼政委 罗 彬(后为何长工)
第三梯队 司令员兼政委 武 亭(后为李维汉)
第四梯队 司令员 陈 庚 31岁
政 委 宋任穷 25岁
2、 红一军团(下辖第1、2、15师)
军团长 林 彪 28岁
政 委 聂荣臻 35岁
政治部主任 罗荣桓 32岁
参谋长 左 权 29岁
政治部宣传部
j***i
发帖数: 3096
4
那种“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大牛人。
岳飞,袁崇焕都不算,因为当时局势并不是特别危险,而他们也没达成最后目的。
白起,韩信,戚继光,霍去病也不算,虽然他们是牛人,但不属于这个讨论范畴。
文天祥,李庭芝,张士杰,何腾蛟更不能算,虽然赤胆忠心但能力太差。
谢安,周瑜,虞允文,朱元璋,刘秀等以少胜多的可以算半个,因为在两方正式PK前,
看起来弱势的一方并没有真正大的新败过。
老毛算一个,没有老毛,红一方面军估计走不完长征,估计共产党在抗日前就要挂。老
毛57年以后的所作所为不影响这个评价,毛黑毋以这个反驳。
于谦应该算一个,在明军主力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力主坚守北京。闭门之战,靠2流残
兵力败也先。否则明朝能不能坚持到崇祯很难说。
虽然我不喜欢曾国藩,但估计他也算一个。没有他,满清不知怎么干掉太平天国。
郭子仪算一个,不过功劳要给一部分给张巡。
J*******3
发帖数: 1651
5
老蒋至死不知真相 毛泽东带兵长征为何从不中埋伏
信源:文史长廊|
长征期间曾任红三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说过:“凭着红军指战员的英勇
和出色的侦察工作,才免于全军覆没而到达陕北。”在万里征途中,红军时时受敌重兵
围追堵截,却未中过一次埋伏,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都能准确地找到空隙钻出,
这主要是依靠电台侦察及时掌握了准确的情报。
提前开始培训电讯人员 掌握破敌密码独特方式
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中,有一批侦察兵,抓舌头、化装探路立下了大功,不过这类侦察
一般只具有战术价值,很难了解到敌军高层计划和整体部署。
在长征途中不间断地侦破国民党的密码,才是红军侦察工作最出色之处。如今,尘封的
档案已公之于世,那些隐蔽战线英雄的历史功绩也终于可以大白于天下。
1976 年深秋,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当时的中央调查部长罗青长谈起了情报工
作说: “《长征组歌》中不是有这么一句吗?‘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不错,毛主席
用兵确有过人之处,但他也是以情报做基础的。”“红军之所以敢于在云贵川湘几个老
军阀的防区内穿插往返,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我们在龙云、王家烈、刘湘、何键的内部
安插了我们的人,并
b*******k
发帖数: 1761
6
靠,红一方面军可是老朱一手亲创的,跟了国套,他的总司令就是光杆了
i****u
发帖数: 197
7
红一方面军是老朱一手亲创的?
嘿嘿。。。
同靠啊,
人就是这样,看惯了正史,
从来不会怀疑正史其实是不是野史呢?
w*********e
发帖数: 5286
8
大帅你老这“买买提最牛历史斑竹”的水平真不是盖的,
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和前委书记还叫没实力?
d****n
发帖数: 10034
9
百度看的,很搞笑。
第三次反围剿结束时,我军不但有迫击炮,还有三七平射炮,红1军团将两个炮兵连和一
个工兵连组成了炮工营,赵章成担任营长。在黄陂战役中,赵章成指挥炮1连参战,当时
雾大看不清目标,赵章成从敌人自动步枪声判断敌指挥机关在大龙坪,立即调正炮口,
朝大龙坪猛轰,打跨了敌指挥机关。第二天战斗未结束,红1军团部附近突然出现大群敌
人,当时红1军团部只有电台人员和炮2连,赵章成急忙带着20多名精干的战士迎击敌人
,没想到这些敌人误认为赵章成他们是自己人,500多人糊里糊涂当了俘虏。在长征途中
,赵章成的迫击炮显示了威力。乌江战斗,杨成武团第一次强渡和夜间偷渡都告失败,
第二次昼间强渡,赵章成指挥炮兵营进行火力支援。赵章成仅经过简单的目测和一发试
射,第二发就准确击中目标,摧毁了对部队威胁很大的敌火力点。接着,他又以准确的
炮击打在敌反击部队的冲锋队形中,敌方反冲锋随之溃散,红一方面军渡过了天险乌江
。赵章成名声大振是在强渡大渡河。当时刘伯承、聂荣臻指挥杨得志团,以17勇士强渡
大渡河,双方展开炮战,17勇士登岸后,没有可依托的阵地,完全暴露在敌人密集的火
力之中,杨得志急令炮兵火力
s*****j
发帖数: 6435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共军战胜国军
你这"花帅是在草地分兵以后,接任右路军总参谋长"的出处是哪?
我看的资料里, 只提到一,四分裂后, 叶任陕甘支参谋长( 1935.9.12 俄界会议). 到
了陕北以
后,叶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 (1935.11.3) 都不带"总"的.
没见到"右路军总参谋长"一职.
v*****s
发帖数: 20290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共军战胜国军
找到一本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查到一些东西。
接任刘伯承的是龚楚,确实是代总参谋长。刘伯承是黎平会议的时候官复原职的。你说
得对,右路军的叫红军前敌司令部,左路军的叫红军总司令部。叶剑英是红军前敌司令
部参谋长,刘伯承是红军总参谋长。右路军单独北上以后,改称陕甘支队,到达陕北以
后,成立西北革委,有称叶剑英是西北革委参谋长的,也有称叶剑英是下属红一方面军
参谋长的。刘伯承随左路军南下后,很快被免职,改任四方面军红大校长,二四方面军
会师后,任二方面军红大校长,到达陕北,三军会师以后,重新担任总参谋长。
c**i
发帖数: 6973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共红军“两万五千里”
A Series by reporter 张楠 of VOA Chinese. Long March lasted from October
1934 to October 1936, and reportedly traversed some 12,500 kilometers (8,000
miles). In the order of "latest first."
http://www1.voanews.com/chinese/news/special-reports/long_march/
* 两河口红军雕塑 有“叛徒”张国焘林彪. May 29, 2010.
http://www1.voanews.com/chinese/news/special-reports/long_march/Long_March_Day_14_20100529-95187569.html
Note:
(a)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小金县 因 小金川 得名 (the river produced gold
specks 砂金).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 (also known as
S*******r
发帖数: 11017
13
张国焘那个时候没法去新疆吧?西路军之所以只有两万人而不是四万人,就是因为渡船
不足,过了一半人以后路就被堵上了。
那两万多人里还有三分之一是原红一方面军的红五军,不觉得董振堂是老张的人。
倒是西路军的总指挥、留苏的陈昌浩有可能在新疆坐大。不过不觉得老陈有这个野心和
老毛分庭抗礼啊。
赞同约瑟夫同志的瞎指挥的说。不过诺门罕离新疆还挺远的,朱可夫同志不会千里迢迢
调共军去打关东军吧?苏军自己的远东集团军再加蒙古军就足够了。当时确实也没要极
度亲苏的盛世才派兵参战,所以即使有两万苏械的红军,也不会被征调吧?
历史上西路军、抗联是全部失败掉了,基本上对TG的抗日力量没有太大的正面增加作用
。这并没有影响TG在华北敌后的蓬勃发展。所以如果假设西路军在新疆风生水起,对华
北TG的发展应该没啥影响吧。
O*****l
发帖数: 97
14
1. 按党史和军史说法,叶在长征时救过朱毛的红一方面军,使其免招张国焘的
红四毒手。不过有点可疑的是,叶这个红一元老(曾任红一参谋长)明显是
毛派过去做眼线的,张要动手的电报何以落到他手上。
2. 长期做统战工作,政治上比较可靠,
3. 没有实际领导军队作战的经验,不牵涉到军中派系斗争。
叶政治嗅觉还是很灵敏的,关键时刻总能站对队伍,”吕端大事不糊涂“,
毛对他很信任,建国第一任京兆尹不给别人就给他也可看得出来。
l*w
发帖数: 375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井冈山会师的人数及红军军饷
龚楚的东西经不起深究,史料性极差,自吹自擂的不象话。29团是农军,枪支极少,我
说300支都多了,当时手头没资料,就只好往多了说了。看了星火燎原里欧毅的回忆,2
9团只有肖克的黄沙铺和欧毅自己梅田区游击队加起来有1,200支枪。肖克的回忆是只有
100支枪。29团战斗力成问题,回湘南,一枪没放就散掉了。所以信龚楚的话,那就没边
了。
枪支数,朱毛会师后2000支是没问题的。我的数字是毛年谱里的数字。红一方面军战史
里面,记载的改编为四团制后的装备情况是全军四团,6000人,步枪2100,手枪100,冲
锋枪6,重机枪10,迫击炮8。需要说的是这是在歼灭赣军27师79团以及师部直属队机枪
连,炮兵队,工兵队,卫生队等之后的数字。当时红军缴获不少,仅银元缴获20多担,
迫击炮7门。
老毛上井冈山前,枪比人多,所以才大手笔给了袁王100条枪。所以袁王后来200条枪是
有的。老毛上山后还是打了几仗的,比如打茶陵,新城战斗。武汉警卫团武汉时也有30
00人啊,当时逃兵多,逃兵走了,老毛还要求把逃兵扔掉的枪背着,所以才能一下就给
袁王100条枪。所以当时井冈山上,近1000条枪是有的。
f****r
发帖数: 5118
16
李文林等人与毛泽东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土地分配原则的分歧。当时在赣西南特委中,以特委书记刘士奇、苏维埃主席
曾山为首的一些人主张按人口平均分配,而以省委特派员江汉波、特委常委李文林为首
的大多数人则主张按劳动力分配。毛泽东支持刘士奇和曾山,并把李文林等人的主张上
纲上线地指斥为“富农路线”。
二、赣西南特委改组的分歧。毛泽东对赣西南特委书记刘士奇十分赞赏和支持,但
在1930年8月,李文林赴上海参加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带着当时中央总负责的
李立三的支持回来,马上召开赣西南特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对刘士奇进行批评并将其撤
职。李文林就任特委书记,后来并担任了江西省行动委员会书记。
三、红军战略方针的分歧。当时的中共中央指示江西红军实行进攻战略,攻打长沙
、南昌、九江等大城市。以毛泽东为首的总前委反对这一方针,提出了“诱敌深入”的
战略,而以李文林为首的赣西南特委乃至江西行委则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反对总前委的
战略。
反“AB团”运动
方针政策上的矛盾分歧,由于反“AB团”运动的失控而激化了。
其实李文林主持的赣西南特委及江西行委对反“AB团”也是很积极的。赣西南特委
在1930...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5731
17
再有应该就是这么些了,你要觉得漏了什么,自己补上好了
1931 年2 月20 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了一九三○年十二月上旬在赣西南发生的富田事
变。周
恩来提出:应立即去一训令,停止争论,一致向敌人作战。会议还讨论了苏区中央局、
湘鄂西中央
分局、鄂豫皖中央分局以及赣东北特委、鄂豫皖特委、闽西特委等的组织调整,决定项
英、任弼时、
毛泽东、王稼祥为苏区中央局常委,夏曦为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沈泽民为鄂豫皖中央
分局书记。
【1931 年2 月16 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由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组成一委员会,对富
田事变
进行讨论,提出处理意见交政治局。会议还讨论了中央给红军的训令,决定由周恩来加
以修改。二
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央给中国红军及各级党部训令人训令指出:冲破敌人的“围剿”
,这是目前
阶段中革命的中心任务。红军的主要任务是:不让敌人有整顿自己队伍的可能,要击破
敌人的弱点,
要扰乱敌人计划的实现,要用占优势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并且强调指出:“如无胜利
的把握时,
即不应采取决死的战斗。并且随时要注意到在必要时有退却的可能。如形势上必须退却
...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2071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938年花园口决堤的重新评价
呵呵,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的期间又不是老毛指挥的。关他屁事?
L*1
发帖数: 11537
19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经过6次变化,最终确定在了陕北。“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根据
敌我双方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全国形势的发展做出的英明选择。”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刘煜说:“在中
央红军决定选择落脚陕北的决策过程中,一张报纸和一个人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中央原定长征的落脚点是湘西北,后来根据形势发展,曾先后选择了创建黔北根据地、川西或者川西
北根据地、川陕甘根据地。后来毛泽东等领导准备带领红一方面军主力第一、第三军团北上,在与苏
联接近的地方创造根据地,将来再向东发展。刘煜说,俄界根据地已是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选择上的
第5次变化。
1935年9月18日,中央红军北上到达甘肃哈达铺后,从当地一张报纸得知陕甘两省红军和赤色游击队
蓬勃发展的情况。刘煜解释说,有人说这张报纸是当时的《晋绥日报》,有人说是天津出版的《大公
报》,有人说是包油条的报纸,有人说是中央派人专门在当地邮局找到的。“是张什么报、怎么得到的
似乎没有定论,但毫无疑问,在红军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这张报纸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煜说,中央做这个决定时一个名叫贾拓夫的人也起了重要作用。曾在中共陕西省委工作的贾拓夫是
陕西神...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1
20

大渡河, 泸定桥就别吹了,不是说红一方面军不行,
主要是强弩之末,当时已没啥战力了。
红一军和红四军会师前,川军全部的六路战略单位(除杨森外)加中央军嫡系
胡宗南部,全是由红四方面军替中央红军顶着,一方面军大渡河,
泸定桥中面对的是川军中最弱的刘文辉(归杨森部)。刘文辉咋退到西康去的?
被当时川军中最强的刘湘打的呗。 四方面军在反刘湘的六路围
剿中,把刘湘打得差点投河自杀,可见四方面军的战力。不过就
是因为这个自信,后来才和刘湘在百丈死扣。
d***3
发帖数: 81
21

刘帅当时在川军中的的影响力是垮大了。
遵义会议后,刘帅和聂帅出的馊主意就是横跨长江打到四川的腹地中去,
这才导致川军在黔北的拼死抵抗,于是就有后来的红军的土城之败,
在贵州云南境内窜来窜去。 刘帅真有那影响力,让川军在宜宾上
游出开一缺口,让红军经俄边到夹金山,红一方面军得少走几千里路,
少损失1,2万人,和四方面军会师时兵力也没那么悬殊,也不会最后
弄得老毛草地狼狈出逃。
d***3
发帖数: 81
22

共产国际还是认老张的,老张在苏联时,就是让其认个错,老张也够倔的,耗了两年才
不得不低头。长
征时,张和毛都被选为共产国际的唯二中国执委,张和毛到了陕北才知道。
老张在苏两年最大的损失一是远离了中共领导核心,后来和红一方面军争权时政治局里
连个同伙都没 二
是得罪了张闻天凯丰等留苏派,这帮留苏派在倒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s*****j
发帖数: 6435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读长征 --- 综述类 II
我读长征 --- 综述类 II
---------------------------------------------------------------------
<<爷爷率红军走过—毛新宇话长征>> (<<爷爷>>) 毛新宇 华文出版社 2006.
本不想谈这本书, 但由于作者的关系, 还是谈一谈吧. 我借来这本书看时, 也没指望
这会是本好书. 看完之后真是感慨万千呀(下面说为什么).
全书以”八”为尊, 分为”长征中的八次激战”, “长征中的八次会议”等等 (一般来
说, 这样来写长征故事是水平不够的表现). 整本书没有什么新鲜观点, 属于常规作品
. 太祖孙写得还是很有感情的, 虽然丰富得有点过分. 比如写泸定桥, 战斗结束后,
刘伯承在桥上视察时曾经跺过几脚, 感慨”我们胜利了”. 这个杨成武和聂容臻的回忆
录里都有记述. 到了太祖孙这, 改成了”( 刘伯承)摸着粘着勇士们的皮肉的铁索栏杆
..” , 读得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当然太祖孙怀念爷爷的心情还是可以理解的.
再往下读, 到了遵义会议那段, 读出问题来了. 怎么觉得文笔好...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74
24
我承认刘帅资历比徐帅老,而且军事能力很强,129师的都佩服刘帅。但让他来当129师
师长,我还是觉得有打压红四之嫌。
林帅可以当115师师长,徐帅为什么不能当129师师长。两人的资历是相当的,甚至徐还
略高一点。两人同为黄埔学生,徐高林三期。红军时林为红一方面军中一个军团的军团
长,而徐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结果林成为了115师师长,而129师却被空降了师长和政
委,徐只做了副师长。 如果刘帅要做师长,115师师长岂不是更合适,毕竟他在红一的
时间更长。
w*****g
发帖数: 1503
25
够格不够格得看受不受重用, 当初红四方面军如果后来象红一方面军的人那样用, 授衔
结果大不一样
F********l
发帖数: 208
26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以后,恢复红一方面军建制,辖一军团(原一、三军团),十五军团
(二十五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
q*d
发帖数: 22178
27
"密电"问题产生的过程
1937年3月,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
出了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
左路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
。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
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66页
)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密电"之说的源头。
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有这样
的叙述:"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害
中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根据1952年8月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改横排本第
501页)这里的"企图危害中央"、"脱离危险区域",就较"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大
大地跨前了一步。
"文革"前后,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的吕黎平说得更为具体:"密电"是他亲自参与
译出的;"密电"内容性质...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TG最倒霉的部队
TG如果要选一个最倒霉的部队,我投票红五军团。有志穿越的兄弟千万要记得要避开之。
中央红军一三五三大主力军团中,遭遇最不幸
肃反的时候因为是因为是起义过来的,不被左倾路线信任,肃反时可能是被杀比例最多
的。长征一直当后卫,打得最艰苦,过湘江一个主力师全军覆没;好东西包括粮食被先
头的部队抢光,吃饭都成问题。
长征走的路最多。红四方面军虽然是三过草地,但是走的路比一方面军少。只有红五军
团是既走得路多,还过了三次草地。
之后也没修成正果;又跟着西路军混,全军覆没,连火种都没了
另外,红军长征最悲壮的时候有两个,一个是湘江,一个是草地
草地的困难是第一是路难走,人走多了路变软,后来的人就陷进去死了。所以先走的最
划算。红四第三次过草地之前的老路甚至都不能走了,选了一条15天的新路
第二是给养问题;大量老红军老骨干能凭经验躲过枪林弹雨,但躲不了身体虚弱这一关
.红一方面军过草地的减员大概为30%以上(2万多剩一万三)
老毛的七律长征,据说反映了革命乐观主义;但是唯独对长征最困难的湘江和草地是避
而不提。
t**c
发帖数: 7480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邱会作
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
m*****u
发帖数: 19562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邱会作
ft
才发现是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出身的
f****r
发帖数: 5118
31
太祖在位的时候,井冈山红一方面军得势
太宗在位的时候,都是2野的人得势
江泽民在位的时候,都是新四军后代的人得势
河蟹在位的时候,共青团的人得势
习太子得天下后,会什么人得势呢?刘少奇白区党的后代们?
c****x
发帖数: 6601
32
红一方面军 下辖 红一军团 下辖 红3,4,12,20,22军
红四方面军 下辖 红4,9,30,31,33军
两个红4军。
不过呼应红十二军看来,应该是老毛的部队。
F********l
发帖数: 208
33
红七军团是红一方面军下面的部队,绝对是嫡系。
m******r
发帖数: 4351
34
不过,张国焘对红一方面军的拉拢是有的。
聂荣臻说张国焘请他吃饭,提出要拨两三个团给他。
就是不知道张对红五军团有没有拉拢过。反正李卓然算是跟张国焘跟得比较远的
w********l
发帖数: 11447
35
林彪打优势战不错,但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绝对林不如粟,粟不如彭。
此外,彭天生霸气,一种楚霸王的气势。 要不是老毛这种不世出的千古一帝, 彭总岂
能居于人下。 想当初红三方面军就是留给彭的。彭生生地愿意入老毛的红一方面军。
v*****s
发帖数: 20290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刘志丹之死
我说的吧,屁都不懂就敢开牙,看到个警备司令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爽了再说。
1936年4月14日,在红一方面军东征战役中,作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二十八
军军长的刘志丹,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g****t
发帖数: 31659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刘志丹之死
原来你懂个屁阿.
你刚才不是还说前敌总指挥是假的么.LoL
按你们的行话,是不是算自己抽自己.

我说的吧,屁都不懂就敢开牙,看到个警备司令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爽了再说。
1936年4月14日,在红一方面军东征战役中,作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二十八
军军长的刘志丹,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m****5
发帖数: 1131
38
红7军军长龚楚回忆:红军连地主家婴儿都杀
据龚楚回忆:“农村中处决地主的手段,是万分残酷的。他们在未杀以前,用各种严刑
拷打,以勒索金钱;等到敲榨净尽,才加 以屠杀。在‘斩草除根’的口号下,被指为
豪绅地主的家人连襁褓的婴孩也不免于死 ……”。
在中共军队的历史上,变节将领最多的时期是红军时期,仅大军区和军一级干部“叛变
”者就不下七、八位,师、团级更多。在1933年以前,变节的将领人数比较少,而且叛
变原因主要是由于党内肃反和被俘。但到一九三四年广昌战役前后,由于反围剿的失败
,由于前途渺茫,投降的将领开始多了起来(比如孔荷宠等就在这一时期内叛变)。到
长征以后,留在南方进行游击的红军部队,在围剿军的兜剿和希望破灭的双重打击下,
更是叛变成风。据我这里不完全统计,三年游击战中叛变的团级以上军官(均有名有姓
)至少就有四十多个。有的部队甚至全部主要军官都叛变了,如湘赣军区独立第四团的
团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四大巨头,全部叛变;湘鄂赣军区红十六师的师长、
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代主任也都先后投降了。这一时期,大军区、军一级的投降将领
也是最多的,有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闽赣军区司令员...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9
发表时间: 2011-05-19 03:40
据龚楚回忆:“农村中处决地主的手段,是万分残酷的。他们在未杀以前,用各种严刑
拷打,以勒索金钱;等到敲榨净尽,才加以屠杀。在‘斩草除根’的口号下,被指为豪
绅地主的家人连襁褓的婴孩也不免于死……”。
在中共军队的历史上,变节将领最多的时期是红军时期,仅大军区和军一级干部“叛变
”者就不下七、八位,师、团级更多。在1933年以前,变节的将领人数比较少,而且叛
变原因主要是由于党内肃反和被俘。但到一九三四年广昌战役前后,由于反围剿的失败
,由于前途渺茫,投降的将领开始多了起来(比如孔荷宠等就在这一时期内叛变)。到
“长征”以后,留在南方进行游击的红军部队,在围剿军的兜剿和希望破灭的双重打击
下,更是叛变成风。据我这里不完全统计,三年游击战中叛变的团级以上军官(均有名
有姓)至少就有四十多个。有的部队甚至全部主要军官都叛变了,如湘赣军区独立第四
团的团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四大巨头,全部叛变;湘鄂赣军区红十六师的师
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代主任也都先后投降了。这一时期,大军区、军一级的投降
将领也是最多的,有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闽赣军区司...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6673
40
老毛一介书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如果不能夺取军权,就是有满腹的妙计,也只
能做个军师之类的。
那他就会空有凌云志,却无实施之地。
从师范毕业后,去北大做图书管理员,然后就去做社会调查。当过的官,不管是共
产党的,还是国民党的,都是文职。
当然获得军权有两种途径。一个是自己行伍出身,打出一片天来,另一个途径是能
收服一批将领。
老毛走的应该是通过第二个途径。
秋收起义应该是老毛的第一次书生带兵的军事尝试,而三湾改编则是他按照自己的
理念打造军队的起点。当然了,秋收起义失败后,老毛带队跑到了偏远的井岗山,实在
是一个明智之举。有自己改造过的军队,还收降了当地的土匪。但以后根据地稳固了,
来投靠的军事大佬就多了,朱德,彭德怀,陈毅,后来还有刘伯承等。这些人后来都是
元帅和大将之类的人,都是行伍出身,当时肯定对老毛一个书生却想抓住指挥权不满,
老毛经过了与他们的几次拉锯战。
老毛第一次失去军权是在1929年红四军召开的第七次党代会上,当时朱德和老毛对
垒,陈毅则是两边都批判,结果陈当上了前委书记,老毛被选下去,老毛愤而离开了红
四军。后来红四军去...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5601
41
原载《党史博览》杂志2010年第5期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曾大量接济中共及其领导的红军军需物资和枪支弹药等,此
问题的有关细节散见于一些著述、回忆文章中,目前尚无完整、集中的考述。本文试就
此进行初步梳理,还原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需要说明的是,“接济”是20世纪30年代
末的用语,意指筹借或给予。接济的内容,包括经费、军需物资(枪支、弹药、被服布
匹、药品器械、无线电台配件、地图等)和生活必需品等。
文章目录:
1.长征结束红军到达陕北,面临给养保障大难题
陕甘苏区人口40万余人,红二、四方面军未到时,中共中央及红一方面军约3万人,供
需比例为13∶1。而红二、四方面军长征结束到达陕甘后,这一比例几近 5∶1!严重失
调的比例关系,不能不引起给养困难。供需矛盾下,苏区所能挖掘的供给潜力非常有限
,往往筹款数月一无所获,甚至连采办被服器材用品都缺纸票,而纸票则因无纸,赶印
不及。
2.红军向东北军提出“经济通商”,张学良转赠中共中央1万元
1月20日晚,张学良赶到洛川与李克农会晤。李克农提出“休战”、“经济通商”事项
,张学良均示赞同,议定“各就原防以作疆界,在可能范围内恢复经济通商”。...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42
是,建议你看一篇中央党校专家文:
中央党校专家解答周恩来之谜
中央党校/吴洪森
对周恩来的评价,综观各种见解,可归为三类:一是以中国官方为代表,努力塑造
周恩来光辉形像;其次是民间犹爱周恩来的某些人,认为周恩来有人情味。三是把周骂
得一钱不值,指他卑鄙无耻、毫无人性,在毛泽东面前摇尾乞怜,为虎作伥。曾任毛私
人医生多年的李志绥就说周在毛面前低声下气,是个人格低下的人。这三种评价都可以
用到周恩来头上,各自都可以找到一些事例来印证,但都不能对矛盾现象自圆其说。
笔者经过近二十年的怀疑思考和材料收集,觉得可以对周恩来的矛盾现象,作出综
合解释了。为着行文方便,将基本上依照历史本身的行程,进行分析。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之谜
一九二四年,周恩来从法国途经莫斯科回国抵达广州。他一到广州,就被任命为刚
成立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代理主任(不久便是正主任)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军衔为中将。周时年二十六岁,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他到底何德何能,出国所谓
留学数年,归来便获如此重任?
其实一切的关键在于周恩来归国途中,怀里揣着一封推荐信。写信人是第三国际执
委书记、斯大林密友、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 阅读全帖
H****r
发帖数: 16240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起去看南湖船by宝树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vespers (西瓜很好吃), 信区: paladin
标 题: 一起去看南湖船by宝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27 11:01:15 2011, 美东)
一起去看南湖船

白雾如轻纱,笼罩在湖面上,青碧的湖水如同纯净的琉璃,闪着点点波光。几艘采
菱的小舟划过,在湖上泛起温柔的涟漪。远处,湖边的江南民居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这
个逝去一个多世纪的世界,如同宁谧地沉睡在历史深处一样恬静。
但这是一种错觉。这不是一个可以安枕无忧的时代。这个时代,古老的王朝已经在
现代性的侵袭下彻底崩溃,列强的铁蹄反复践踏着这个东方古国。政府瘫痪,军阀割据
,复辟的闹剧不时上演,整个国家也四分五裂,民众在战乱、饥荒和贫瘠中辗转呻吟。
同时,各种新的思潮和运动从西方纷至沓来,给这个历经沧桑的古国带来新的希望。
而这片湖水,就是希望的诞生之地。
我坐在湖心岛上的烟雨楼顶上,心潮澎湃地想着,任夏日的微风吹拂在我的脸上。
鸟儿在不远处的树木上栖息着,发出婉转幽鸣。
“烟雨楼在嘉兴南湖,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哪里有张国焘回忆录买啊?
“密电”问题产生的过程
1937年3月,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出了
一段举座为之震惊的话来:“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左路
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因
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66页
)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密电”之说的源头。
1951年8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对“巴西会议”的注释中,有这样的
叙述:“这时,张国焘率领一部分红军和中央分裂,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企图危害中
央。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脱离危险区域,并率领服从命令的红军向陕北前进。”(《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根据1952年8月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改横排本第501
页)这里的“企图危害中央”、“脱离危险区域”,就较“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大大地跨前了一步。
“文革”前后,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的吕黎平说得更为具体:“密电”是他亲自参与
译出的;“密电”内容性质...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哪里有张国焘回忆录买啊?
司马璐:我与张国焘的交往
在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中,我与张国焘先生交往较多。中共官方党史中,丑化张国焘,每
多违反事实真相。本文所写的多是张国焘对我谈的第一手资料。
张国焘是中共主要创党人之一
张国焘是中共正式成立前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五四运动时的学生领袖之一。中共组
党前南陈(独秀)北李(大钊)的联系者,中共一大的主席和一大选出的组织负责人,
中共工运史上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的领导者,中共早期驻共产国际的代表,也是中共
领导人中极少数见过列宁的人。
张国焘曾经是中共最大的实力派,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的领袖。193
4年,红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在江西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饥寒交迫,士气低
落,逃命到四川时,红四方面军给中央红军补充弹药、粮食、兵源。等到中央红军元气
渐复,来了个“金蝉脱壳”。为了摆脱红四方面军,叶剑英谎称张国焘致电徐向前、陈
昌浩,要他加害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徐向前生前曾表示,他根本未见到这份电
报。张国焘本人则说,“根本没有这件事,我怎么可能做这样愚蠢的事,给别人制造口
实,打击自己”)。后来,中央红军奔逃中到达陕北,找到了落脚地,又制造了陕北冤
...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蒋公百里之祥瑞【转载】
富农出身但对农业一窍不通,以致日后弄出了亩产万斤的国际笑话。
加入新军半年后就被赶走。
1919年7月创刊《湘江评论》,8月《湘江评论》即被查封。
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时不安心本职工作,只知道泡妞。以致邻居抱怨半夜动静太大。
1921年组织新民学会,同年底,新民学会自动解散。
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连遭败绩。
1926年11月,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农讲所之前举办了6期。毛主办第六期后随
即遭关闭,在也没有举办第七期。
领导秋收起义,遭惨败。只好去投奔土匪。
1930年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但不久就被排斥。
遵义会议复出,连吃败仗,四处流窜。队伍从3万人锐减到几千人。
西安事变原本打算杀蒋被毛子爸爸打脸。
抗日时一直躲在窑洞泡女人加整风加强党内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和思想禁锢。
抗战胜利后认为能建立联合政府,自己准备常驻两淮方便去南京开会,结果被老蒋打脸。
准备独占东北,被林彪怒斥“望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千里跃进大别山,把28万之众的刘邓大军弄得马瘦毛长,重武器全部丢光,刘邓出大别
山时只剩6万。
再次准备跃进,要粟裕带3个纵队下江南,再次被粟裕打脸。
195... 阅读全帖
s*****j
发帖数: 6435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一个历史真相"
"红军到达遵义时,王道金已经成了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十一团警卫连连长。遵义会议
时,王道金所在的部队担任着会议警戒任务,游走在乌江以北、遵义以南,肩负100多
公里的防务。“那可是生死存亡的关头,红军几乎所有的领导人都到了遵义,我们的任
务甚至比任何一场与对手面对面的战斗都重要。”王道金告诉记者,他的警卫连驻扎在
遵义的南白镇,这里是当时遵义最大的镇,连续三天,每天王道金都率警卫连往返90公
里,打退了敌人的数次偷袭。"
这个"遵义会议警卫连连长"有问题呀.
s******8
发帖数: 7105
48
黄永胜和叶群的真实关系
2006-11-01 21:25
现在网上给林彪翻案的人不但把林彪给描述得一尘不染,而且把这种范围也扩大到了林
彪原来手下得四大金刚身上,比如说到黄永胜时,有些人就认为黄永胜和叶群的荒唐事
属于子虚乌有,根据就是因为黄永胜已经变成了阶下囚,而叶群也暴尸荒野。那么,我
们不禁要问一问,是不是说某人成了阶下囚或者政治上的失败者,他的某些罪名就一定
是强加给他的呢?是不是某人死掉了,他生前的某些事实就可以一风吹了呢?我们就不
妨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看一看历史上的黄永胜和叶群的实际关系吧。
关于黄永胜和叶群的事情涉及到一个当事人的问题,到底谁看见他们乱搞了呢?但是,
没有当事人的前提下,法律还承认相关的旁证。目前最为有力的旁证是叶群的亲生儿子
林立果对叶黄之间的通话进行了录音。
有人或许问这个录音会不会以后为了批判林彪、黄永胜而费尽心机制造的伪证呢?从目
前披露录音带也就是听过录音带和参观过林立果住处的当事人的回忆看,录音带不是刻
意的录音叶黄之间的另类通话的,而是包括其他人和叶群之间的通话,换言之就是说林
立果偷录叶群的电话已经是由来已久,至于林立果为什么这样做,恐怕只有...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9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sjj/article_2011121350299.
发布时间: 2011-12-13 14:58
作者: 阎长贵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评述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决议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文革的定义又是《决议》文革部分的核心观念。《决议》
关于文革的定义是这样说的:
“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这个定义虽然仅有42个字,但它的职责和使命重大,因为出自中共中央的正式决议
,它又是回答对文革评价的根本性质问题,内涵深刻、内容丰富,是具有政治权威的结
论,需要和值得我们认真对待。我就试着来对它进行一番分析和评论。

所谓文化大革命“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这是叙述历史事实。这个说法由1966年5
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5月16日通过的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通知
》(1967年5月公开发表时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
日》,人称《五一六通知》)首次提出:“毛泽东同志亲...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2141
50
继续:
黄克诚率115师部队南下陇海路南,也是很有趣的。
老右黄克诚是个标准的“彭轮”,在红一方面军内部是个标准的杂牌。可到了陕北面对
15军团,它就变得更像嫡系了。15军团改编344旅,他是首任副旅长,后改任政委。原
15军团长,344旅长徐海东,据说因“病重”去职,可中央并未让副旅长田守尧继任,
而是派来一军团嫡系杨得志来,田守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被朱德大骂。这样344
旅军政首长就被红一人马掌握。
后杨得志率344旅一部留在冀鲁豫地区发展,黄课程带344旅687团,689团和688团3营,
以及正牌嫡系115师教导1旅(原685团,今天匪54集团军127师)南下陇海路南,与早就
在豫皖苏游击的原3军团彭雪枫会师,后又东跨大运河,进入苏北,南下与北上的新四
军会师。彻底大通八路军新四军的联系。皖南事变后,匪重组伪新四军,原八路军彭雪
枫部改编为伪新四军4师淮北军区,黄克诚部改编为3师苏北军区。这样,115师系统与
新四军系统以淮河为界,河北为嫡系,河南为杂牌(新四军)。当然这个嫡系不是正牌
嫡系,在同心圆中是稍外围一点的嫡系,3军团的黄,彭来执掌的。
毛主席这人很有意思,让毛轮...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