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 发帖数: 42149 | 1 中亚国家塔吉克斯坦一名18岁新娘婚前通过政府规定的处女鉴定,证明自己仍是处子之身。但她的丈夫拒绝相信,坚持还要娶第二个妻子,不堪受辱之下,她在新婚40天后自杀身亡。
塔吉克斯坦社会风气保守,不易接受非处女的新娘,因此新娘婚前要被检查是否“完璧”的情形十分普遍。
据外媒报道,18岁的库雪德之前在家人安排下跟素未谋面的24岁的丈夫皮洛夫盲婚,还接受了3次婚前检查,证明她是如假包换的处女。
皮洛夫却不肯相信妻子,坚持要再娶,还将库雪德逐出家门。库雪德最后承受不住打击,喝下足以致命剂量的醋自杀,案发后皮洛夫辩称:“库雪德白纸黑字写明她容许我再娶,因为我们结婚时她已经不是处女。”
库雪德的父母指出,女儿死前曾向他们表示“再也承受不了”。库雪德的母亲坚称女儿从未交过男朋友,生前更宁愿放弃学业去帮忙照顾两位残障的兄弟,认为她是“造谣中伤”的受害者,他们家已向总统拉赫蒙诺夫鸣冤求助。
皮洛夫目前被控把库雪德逼死,一旦罪名成立,最高可判入狱8年。 |
|
r********1 发帖数: 7345 | 2 中亚国家塔吉克斯坦一名18岁新娘婚前通过政府规定的处女鉴定,证明自己仍是处
子之身。但她的丈夫拒绝相信,坚持还要娶第二个妻子,不堪受辱之下,她在新婚40天
后自杀身亡。
塔吉克斯坦社会风气保守,不易接受非处女的新娘,因此新娘婚前要被检查是否“
完璧”的情形十分普遍。
据外媒报道,18岁的库雪德之前在家人安排下跟素未谋面的24岁的丈夫皮洛夫盲婚
,还接受了3次婚前检查,证明她是如假包换的处女。
皮洛夫却不肯相信妻子,坚持要再娶,还将库雪德逐出家门。库雪德最后承受不住
打击,喝下足以致命剂量的醋自杀,案发后皮洛夫辩称:“库雪德白纸黑字写明她容许
我再娶,因为我们结婚时她已经不是处女。”
库雪德的父母指出,女儿死前曾向他们表示“再也承受不了”。库雪德的母亲坚称
女儿从未交过男朋友,生前更宁愿放弃学业去帮忙照顾两位残障的兄弟,认为她是“造
谣中伤”的受害者,他们家已向总统拉赫蒙诺夫鸣冤求助。
皮洛夫目前被控把库雪德逼死,一旦罪名成立,最高可判入狱8年。 |
|
发帖数: 1 | 3 (转自人民网文史频道 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198974/199957/12798933.html)
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1960)
沈志华
尽管和平利用原子能可以成为研制核武器的技术基础,但是要实现这一步跨越却绝
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具有各种特殊的设施、设备和仪器,更需要掌握从铀分离、提纯到
核爆炸的一系列专门技术和工艺。美国和苏联跨出这一步用了5-7年,以中国当时的工
业基础和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当时西方进行经济技术封锁的冷战环境,要在同等时间里
试制出原子弹,只能依靠苏联的帮助。事实也是如此,中国能够以震惊西方的速度成功
地爆炸原子弹,无论如何是离不开苏联援助的,虽然是不完全的援助。
有关核问题的历史--包括各大国核技术的发展、核政策和核战略的演变以及超级大
国之间的核军备控制和禁止核试验谈判等,无疑是冷战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要
讨论的是其中一个侧面: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1)所采取的方针。对这个
问题,可以从苏联的核政策、中国的核发展以及中苏关系三个角度来考察现有的研究成
果。在近年冷战国际...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 作者:沈志华
有关核问题的历史──包括各大国核技术的发展、核政策和核战略的演变以及超级大国
之间的核军备控制和禁止核试验谈判等,无疑是冷战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要讨
论的是其中一个侧面: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所采取的方针。本文使用的材料
,除了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外,还有一些俄国的档案文件和当事人口述史料,而这些是很
多中国研究者没有看到或引用过的重要资料。在研读这些史料的基础上,笔者拟考察
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的方针及其形成的基础、变化的原因,以求对这
一课题。
一、赫鲁晓夫开启了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
斯大林绝对没有想到,还在苏联第一次核试验之前,中共就知道莫斯科已经掌握了核技
术,甚至提出了参观核设施的要求。斯大林拒绝了刘少奇在1949年8月秘密访苏期间提
出的这一要求,作为补偿,苏联人请中共代表团观看了有关核试验的记录片。不仅如此
,斯大林甚至表示出苏联可以向中国提供核保护的意愿。苏联外交部起草的中苏同盟条
约(第二稿)信心十足地提到,当缔约国的一方被迫采取军事行动时,“另一方即尽其
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在苏联刚刚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这种说法无...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5 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领导层接连不断地发生激烈的权力斗争。赫鲁晓夫为了战胜其政
治对手,积极调整对华政策,并一再讨好毛泽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再次考虑研制核
武器的问题。1954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时,主动问中方还有什么要求,毛泽东趁此机会
提出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并希望苏联在这方面给予帮助。赫鲁晓夫对这个突如其
来的问题没有准备,稍做迟疑后他劝说毛泽东应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不要搞这个耗费
巨资的东西,并表示只要有苏联的核保护伞就行了。赫鲁晓夫最后建议,由苏联帮助中
国建立一个小型实验性核反应堆,以进行原子物理的科学研究和培训技术力量。
赫鲁晓夫强调核试验耗资巨大,中国国力难以承受,确属实情。不过,莫斯科的主要忧
虑并不在此。同斯大林一样,赫鲁晓夫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也心存疑虑。此外,赫鲁晓
夫还有一个不便明言的理由,即当时美苏正在谈判防止核扩散问题。实际上,早在苏联
成功进行核试验之前很久,美国就试图禁止核试验,从而垄断核武器。1946年6月14日
,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代表团团长巴鲁克(BernardBaruch)提出一项由国际组
织控制核试验的方案,史称“巴鲁克计划”,而苏联...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6 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帮助与制约
有关核问题的历史──包括各大国核技术的发展、核政策
和核战略的演变以及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军备控制和禁止核试验谈判等,无疑是冷战史研
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要讨论的是其中一个侧面: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所
采取的方针。本文使用的材料,除了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外,还有一些俄国的档案文件和
当事人口述史料,而这些是很多中国研究者没有看到或引用过的重要资料。在研读这些
史料的基础上,笔者拟考察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的方针及其形成的基
础、变化的原因,以求对这一课题。
一、赫鲁晓夫开启了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
斯大林绝对没有想到,还在苏联第一次核试验之前,中共就知道莫斯科已经掌握了核技
术,甚至提出了参观核设施的要求。斯大林拒绝了刘少奇在1949年8月秘密访苏期间提
出的这一要求,作为补偿,苏联人请中共代表团观看了有关核试验的记录片。不仅如此
,斯大林甚至表示出苏联可以向中国提供核保护的意愿。苏联外交部起草的中苏同盟条
约(第二稿)信心十足地提到,当缔约国的一方被迫采取军事行动时,“另一方即尽其
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在苏联刚刚拥有核武器...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33562 | 7 丁丁同学可能没有看过沈志华的书。我免费教育一下。当然如果认为沈志华是中共官方
喉舌,大可跳过下面这篇沈的长文。
提要: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的关系处于一种二律背反的困境,波兰与
匈牙利相继爆发了危机,赫鲁晓夫不得不求助于中共。尽管在危机处理的初期,中共来
不及参与,但在决定从布达佩斯撤军和再次武装占领匈牙利的问题上,中国的意见起了
主导作用。在危机处理的后期,苏联听从了中国的建议和主张,其结果是毛泽东既批判
了苏联的大国主义,又保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波匈事件标志着中共在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中的地位和声望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中苏关系
1956年10月爆发的震动世界的波兰危机和匈牙利危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的变化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对1956-1957年中国社会发展道
路的突然转轨,在很大程度上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波匈事件标志着中国正
在走出亚洲,参与欧洲事务的处理,从而大大加强了其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影响
,同时也开始了挑战莫斯科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领袖地位的历程。因此,对于波匈事
件及其与中国关...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8 斯大林最后惨状:亲密战友联手谋杀
2016-12-11 高会民读史
2002年10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老照片》第二十五辑,刊登了述弢撰写的
《斯大林之死》,作者采用了俄罗斯许多新解密的档案,指出从种种迹象表明,斯大林
的"亲密战友"贝利亚一手"谋杀"了斯大林。
斯大林遗体
人生在世,谁能不死?但平民百姓之死与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之死,毕竟不可同日而语
。而已故的历届苏联领导人中,又以斯大林之死最耐人寻味。
毫无疑问,斯大林生前手中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一句话可以决定人们的生死荣辱
,甚至他的某个眼神也会使身边的"战友"不寒而栗。迟暮之年,斯大林的多疑已发展到
了离奇的地步,临终前不久,更出现了躁狂性恐惧症。用餐时,某一道菜只要没有人当
面亲自品尝,他是决不去动的。那些多年来侍奉左右、忠心耿耿的人,他一个也信不过
。身边那两个人们熟知的最恭顺的人物———波斯克列贝舍夫和弗拉西克均被解职并送
进监狱。
斯大林不信任医生。他多年不让专家看病。仅在前往海滨休假时偶尔准许派一名他了解
的牙医去。在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克里姆林宫医生案件"之后,斯大林觉得每个医生
都是暗藏的敌人和恐怖... 阅读全帖 |
|
r******t 发帖数: 8967 | 9 战后,莫洛托夫历任苏共中央委员和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兼外交部长、监察部长等职。[2]1957年在赫鲁晓夫缺席的情况下,苏共中央主席团召
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以8:4票的表决结果,将赫鲁晓夫罢免。赫鲁晓夫得到消息时抗议
说,只有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表决将他罢免,才算合法。在格奥尔基-K-朱可夫元
帅(国防部长,手中掌握着庞大的空军部队)的帮助下,赫鲁晓夫将中央委员会集合了
起来,中央委员会全体委员会的监时会议从6月22日开始至7月3日结束。中央委员会决
定解除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在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的职务。这些人都
是斯大林主义者。中央委员会同时决定惩戒他们的同党:德米特里-P-谢皮洛夫。基本
上这些人都被指控为妄图复辟斯大林主义。赫鲁晓夫在1956年一次讲话中就已谴责了斯
大林主义理论。莫洛托夫被降为驻蒙古大使,1964年被开除党籍,勒令退休。但他始终
为斯大林奔走。80年代中期,他与苏联著名诗人丘耶夫结为好友,在丘耶夫与他进行的
139次谈话中对斯大林给予了高度评价。1984年被恢复党籍,1986年去世。他是列宁的
战友中少数几个活到20世纪8...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二战完毕后,日本和苏联还没有康复邦交联系,两国对此开端积极的尽力,但北方四岛
问题一向日苏两国的心结。日本对日苏康复邦交的条件之一,即是苏联无条件偿还齿舞
群岛、色丹岛和千岛群岛南部诸岛屿。
苏联于1956年1月27日是,与日本大使在英国伦敦进行双方商洽。苏联方面表达了好心
,抛弃对日本的战役赔款索求,但苏联并没有完全赞同日本对于苏联有必要悉数退归所
占边境的请求。
苏联的情绪是,日本称为的北方四岛的归属问题,不能一揽子谈完,可以先谈一些小岛
,比方色丹岛和齿舞群岛。不过,即便苏联人情愿偿还这些岛,也是有条件的,而这个
条件则是美国不能承受的。
由于,苏联人提出:偿还这些岛屿的条件,是外国军队有必要从日本本土撤出。这显着
即是说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听的。
美国人肯定不能容许这个条件,日本同样不会承受。日本希望一次性从苏联收回北方四
岛,一个都不能少。而如今只谈色丹和齿舞,则有也许意味另外两个大岛——国后岛和
择捉岛将成为苏联边境,日本人当然不会因小失大。所以,日本的情绪十分坚决,要谈
,一次谈完,苏联马上偿还所有边境。
日本也做出了一些让步,可在这苏联人看来,这种“让步”完全是坐而论道... 阅读全帖 |
|
f*****a 发帖数: 1015 | 11 鸡瘟
送客 阿珂 还挺假
1块 发 皮洛夫 香赖飞
状8 拖雷 萨哈 |
|
l****z 发帖数: 29846 | 12 离2012美国总统大选还有两个月,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相继召开,候选人
辩论的焦点,是经济和就业。美国失业率过去4年一直在8%的水平徘徊,虽然与欧元区
两位数的失业率和希腊、西班牙超过20 %的失业率相比,美国数字不是那么糟,但这一
数字持续时间之长,是二战后仅见,它也是期望竞选连任的奥巴马总统挥之不去的梦魇。
罗姆尼和奥巴马的经济政策,以及他们在未来两月的表现,将直接影响那些犹疑不决、
举棋不定的选民,会怎样投票。用经济方略来说服10%左右的摇摆选民,对奥巴马和罗
姆尼都至关重要。
奥巴马的经济政策
奥巴马的经济高参,是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委员
会用获得的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给总统提供国内和国际经济政策的建议。委员会
只有三个人,主席是克鲁格,另外两位是亚伯拉翰和夏皮洛。委员会的目的,是分析经
济动向,为提高和促进美国的就业、生产和民众购买力建言。
阿兰-克鲁格(Alan Krueger)是哈佛经济博士,原为普林斯顿的经济和公共事务学教
授,是位劳动经济学家,对失业、教育经济、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及环境经济都有深... 阅读全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