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发帖数: 8925 | 1 现在只要打通白令海峡铁路大桥或者是跨海峡地道,基本上就能把亚细亚与亚美利加洲
串联起来了
届时北京到墨西哥城,时速240公里的列车,行驶60小时后到达墨西哥城 |
|
g**n 发帖数: 25142 | 2 转载此文给lz参阅:
世界地图
撒韬 于北京时间 2004-01-09 16:25:20
停止。
于无休止的酒后无休止的疼痛里,于日日衣冠着的禽兽生涯里,一生只剩下一小
半时间可以继续折腾,即使按照最鼠目寸光大言不惭的想法。
城如此锋利,乡村如此荒乏,一次次周转于中国的各个所谓偏僻地区,试图在最洪
荒的美中寻找一刹的定,但如同久经沙场的欢场女子,高潮越来越难以到来。这个国度
人如蝗灾,再远都能看到心里那些同样的残忍废墟,那些似曾相识的肮脏思想和打扮成
纯朴的愚顽,以及在每张脸上刻着的同样的贪婪与焦急。
是,还有些面容年纪匹配得差强人意的良家和非良家妇女,花枝招展地似乎可以
麻醉时间,但她们站在街头招摇或者藏在复杂的心眼下,无非是在以批发或者零售的方
式向着可耻的手与眼睛出卖。
慢慢也不再敢仰望上苍,那些华丽冷酷的星系令此生愈发卑贱,令所有雄心壮志
仿如尘埃,宇宙太黑太冷,没有灯在黄昏使生灵近家,哪怕只是飞蛾扑向火苗,而家也
只是些庸俗的餐厅和暧昧的卧房。
子夜,摊开世界地图,以幻觉的纤绳拉动已快霉烂的想象航船,...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3 第五章 失去的动物种群(2)
“沙漠实验室”的前身是“卡内基沙漠植物实验室”。它建于一个世纪以前,位于图马
莫克山的山顶。图马莫克山是亚利桑那州南部的一个山丘,山下曾是北美最繁茂的仙人
掌森林,森林的那头是图森市8。保罗·马丁是个高个子、宽肩膀、和蔼可亲的古生态
学家,他在这个实验室差不多呆了半个世纪。在这段时间里,图马莫克山那长满巨人柱
的斜坡下,沙漠在建造住宅区和商业区的一片喧嚣中消失了。不过,壮观的古石保留了
下来,成为开发商垂涎三尺的一流景观——他们一直计划着从亚利桑那大学手中把它夺
取过来。保罗·马丁倚着他的手杖,从实验室门口的帘子向外眺望时说,人类的影响并
不是始于上个世纪,而是13000年前——人们抵达此地的时候。
1956年,保罗·马丁来到这个实验室的前一年,他在魁北克的一个农舍中过冬,那时的
他是蒙特利尔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他以前是动物学的研究生,有次在墨西哥采集鸟类
标本的时候,他不幸染上了脊髓灰质炎,从此他改为进行实验室研究。躲在加拿大的那
段日子里,他蜷缩在显微镜旁边,研究新英格兰湖泊中采集来的上一个冰期末期的沉积
物样本。这些样本透露出随着气候的日趋温和,周围... 阅读全帖 |
|
g******e 发帖数: 210 | 4 北冰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被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有狭
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通过格陵兰海和许多海峡与大西洋相连,是世界大洋中最
小的一个,面积仅为1500万平方公里,不到太平洋的十分之一。它的深度为1097米,最
深为5499米。古希腊曾把它叫做“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荷兰探险家W.巴伦
支,把它划为独立大洋,叫大北洋。1845年,英国伦敦地理学会命名,经汉文翻译为北
冰洋。
北冰洋上空的极夜阳光
北冰洋是世界上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由于位于地球的最北部,每年都会有独特
的极昼与极夜现象出现。每年10月到来年3月,冬半年为"长夜";4月至9 月,夏半年为
"长昼"。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就是一年。每逢长夜来临,大自然只有美丽的
月光和五彩缤纷的极光,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安慰。在那无边的冰原上,阵阵五颜六色的
极光,像突然升起的节日烟火,一下照亮半边天;他时而如舞在半空的彩条,时而像挂
在天际的花幕,时而如探照灯一样直射苍穹。但极光的美,无法掩饰北冰洋恶劣的气候
。这儿千里冰封,终难堑脱购捅泵赖脱埂6窖蟾哐购痛笪餮蟾哐苟⑾某4妫徊粛
强度不同 |
|
|
c*****c 发帖数: 606 | 6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两百年前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假说越来越持反对态度,无论是
动物器官的演化、“微进化”与“广进化”的逻辑区别,现代生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和古生物学,都对进化论做出了否定,比如寒武纪生命不是慢慢进化而是一下子大爆发
、史前文物所展示出的人类不是进化而是周期性发展,灾难性事件和自然选择,以及高
度发达的史前文明等等现象,都证实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假说是不成立的。
史前文明展示人类周期性发展规律—与化石记录珠联璧合
传统的理论认为现代的人类大约在10万年前起源于南非,从那里迁移到欧洲和亚洲南部
,从亚洲继续迁移,于3万年前经白令海峡到达新大陆,于1.5万年前抵达南美。但是,
大量事实否定了这种脱胎于进化论的假说。
大量具有高超智慧的文明遗迹,却有着远远超出人类文明的历史,这些不同时期的遗迹
,完全打破了进化论的框框。一些史前文明遗迹展现的高度发达的科技,是今天的人类
望尘莫及的,从中我们看到了今天科学的巨大局限性和误入歧途之处。
188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太波山300英尺的地下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石器工具,经鉴定
这是5500万年前的遗迹;1968年,考古学家朱伊特(Y. D...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1141 | 7 天涯上一个关于日本核电站状况的帖子 情况严重啊
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47/1/1222615.shtml
『深圳』日本核电站的直播帖子,愿逝者安息,愿活者太平~~~~~~~~~~~~~~~~
楼主作者:施柏然 发表日期:2011-3-12 21:58:16
不要仇恨日本的百姓,因为各个国家的百姓都是好的善良的
刚看见消息,死亡人数突破2000,还有一个地方9800人下落不明
默哀!
这次地震相当于30个汶川地震
日本本地是地震活跃区,所以防范不错
目前的人数虽然还在增加,但是相对而言
已经是很不错了
还有最重要的是核电厂爆炸,相对于我国来说
影响最大的是辽宁山东
冬季季风是白令海峡那里往日本海吹的
19:29:28 美军的15吨液氦已经运到 开始第二步冷却试验了 如果这次没作用 只能封堆
了
19:30:37 使用混凝土封堆
19:33:56 目前自卫队进入第一污染区的人员已经出来了20人,有11人出现呕吐和指甲
变黑辐射病状态 3套电源全部没有用,最后的办法是使用人工降棒,人进入堆心,使用
工具截断控制棒...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227 | 8 发信人: overgame(jOy), 信区: ChinaNews
标题: 时速4000公里,那波音和空客岂不是要破产了!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Sep 1 11:43:47 2017,GMT)
客机的时速才1000公里左右,高铁却高达4000公里,不但比飞机快,还更安全,如
此谁还坐飞机?这样波音和空客岂不是要破产啦!
如果这个计划真能实现的话?那这个产业可大到天了,试想一下,如果轨道铺到欧
洲,再经过白令海峡铺到北美洲,再铺到南美洲,全部都用中国标准和材料,该催生出
多大的就业机会啊!还不算非洲呢!我的天啊!连想都不敢想,真要逆天了。
所以说啊!科技才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因素,所以在这里再次呼吁,为了引导国民投
身科技,尽快出台优待科学家的国策,提高他们的收入待遇,甚至赋予他们某些特权,
比如免征个税、公共服务优先享用、乘坐交通工具票价减半(含飞机火车、公交地铁等
等)、景区门票也减半、每年免费体检一次、看病不用排队等等!
总之要让当科学家成为能光宗耀祖的职业,这样精英们才会抢着去献身科学,只要
科技界能吸引最优秀的精英,国家的科学事业就能蒸蒸日上,科技领先了,国家就会长... 阅读全帖 |
|
|
发帖数: 1 | 9 前几天,普京宣布将参加2018年大选,他说:“俄罗斯将一直向前进,任何人、任何时
候都无法阻止这一前进的脚步。”
他执政俄罗斯18年,送走了克林顿,熬走了小布什,拜拜了奥巴马。
当71岁的特朗普兴冲冲地进入白宫时,他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当他挥挥手告别白宫时,
比他还年轻的普京,不出意外仍旧是俄罗斯的主人。
他先当总理再当总统,当完总统再当总理,最后又从总理接着当总统,普京让人眼花缭
乱的政坛帽子戏法,毫无疑问是俄罗斯现代政坛的绝唱,也是世界政坛的一个奇迹。
“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何尝不是普京的内心所想。
但真正考验普京的时候到了!
承诺需要兑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到底在哪里?
他铁腕、冷血,同时不缺乏幽默风趣,他的愿望便是让俄罗斯重新恢复大国元气,让民
众过上好日子,仅此而已。
但无奈,以美国为首西方同样处处针对俄罗斯,处处封锁。
唯有中国,秉着友好相处的原则,我们向北方邻居伸出了宽厚的大手,说到:“兄弟!
我们帮你!”
都说21世纪是能源的世纪,中国在取得巨大发展的背后,就是对能源的极度渴望与需求!
俄罗斯虽然经济低迷,但国内油气资源却不输中东“流油”之地。
却由于西方... 阅读全帖 |
|
y*****6 发帖数: 9545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sc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MiscNews
标 题: [ZGXG]中国人可以乘火车赴美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5 01:38:16 2007), 转信
中国人可以乘火车赴美加? 俄官员:可行!
俄罗斯铁路公司第一副总裁莫罗佐夫今天在莫斯科表示,在白令海峡海底修建地铁线路是可行的,建成后,中国乘客可以乘坐火车经俄远东去美国和加拿大。
莫罗佐夫是今年下午在俄新社组织的莫斯科-北京视频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作上述表示的。不过,他同时指出,俄罗斯2030年之前不会实施该项目,因为其间俄罗斯铁路公司有更重要的铁路建设项目,比如修建直通萨哈林岛的铁路,以改善那里交通闭塞的状况;修建通往雅库茨克并向北延伸的铁路;为开发西伯利亚北部实施“北西伯利亚铁路”项目;提升贝阿铁路的运输能力,等等。 |
|
w*******s 发帖数: 559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ngjames (齐天大圣--牛大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刘跨越被拿下最主要原因是功高震主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2 13:28:43 2012, 美东)
连美国加州都要购买刘跨越的高铁系统了, 再加上正在建设中的泛亚铁路、欧亚铁路
全部采用刘跨越的高铁技术, , 以及联合国正在协议中的通过俄罗斯白令海峡隧道
, 跨过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广阔冰冻平原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亚美大铁道, 全部采
用中国的高铁技术, 到时候刘志军的高铁在一天之内, 连接五大洲,
全世界70亿人民, 将只知道中国有个红太阳刘跨越, 而不知道有一个面瘫和常常
仰望星空沉思的温拿, 如此, 情何以堪? 如此, 刘志军看来是死定了
中国将修泛亚高速铁路直通新加坡 需投资数千亿2010年12月16日 07:24时代周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04条
2009年5月,泛亚铁路西线中国境内的保山站正在加紧施工。
特约记者 崔烜 发自北京
酝酿许久的泛亚铁路终于迎来了密集的动工消息。
“相信连接中国-...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2 不言而喻,自近世迄今的国际力量结构大体保持不变是这些规律成立的前提。 不言而喻,自近世迄今的国际力量结构大体保持不变是这些规律成立的前提。所谓“大体不变”是指几个主体国家(如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版图不发生被大规模改观的情况。在比如美国未崛起前,俄罗斯的战略极限可伸至阿拉斯加,但当美国崛起后,它被迫只能收缩到白令海峡以西;当日本崛起后,俄罗斯又进一步向西面和北面收缩。版图是国家战略能力的物质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政治遵循合力原则。那么,俄罗斯国家兴衰都有哪些规律可循呢?本文从地缘政治与历史分析的视角试图能找出其中的些许规律。
一 .俄罗斯国家力量的三级底线及其分布规律
俄罗斯民族从蒙古人那里汲取了巨大的扩张能量并因此赢得了世界最大的国家版图,这个版图曾从波罗地海沿岸直抵阿拉斯加,横跨东经20度到西经145度之间。但也正是由于这过于巨大的国家版图使俄罗斯人在历史上不堪重负,以至从19世纪60年代后开始一次次后退收缩。收缩总是较多地发生在离其政治中心——莫斯科——较远的远东部分。俄罗斯比较自觉的因而也是和平的收缩发生在1867年3月30日,俄罗斯和美国以720万美元成交正式签订了 |
|
o***s 发帖数: 42149 | 13 我国科学家揭示――
我们的祖先如何从非洲来到东亚
人类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支持人类走出非洲的学说,即生活在地球上的现代人类均是约5万年至10万年前走出非洲的史前人类的后裔。那么我们的祖先是沿着怎样的路线,从非洲迁徙到东亚的呢?
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马润林研究员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宿兵研究员等科学家合作,开展对东亚地区现代人类遗传物质的抽样研究,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
“南”来还是“北”上:迁徙路线的两个假说
马润林介绍说,关于现代人类的祖先从非洲到东亚的迁徙之路,有“南线”和“北线”两种假说。“南线”假说认为,定居于东亚地区的现代人类,其祖先在离开东非洲后进入阿拉伯半岛,沿印度洋海岸线进入东南亚地区(包括我国云南),后来逐渐向北部内陆地区扩张,即东亚人群迁徙是由南到北的。人类遗传学家的后续研究结果不断支持南线学说。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细化,“差不多以长江为界,北方人Y染色体单倍群所揭示的遗传信息和南方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科学家们在东亚北部地区人群中检测到丰富的属于中亚和欧洲地区的遗传信号。因此,科学家们又开始重新审视“北线”假说,即史前人类大约在五六万...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636 | 14 北极的冰面今夏缩小到有纪录以来的最小面积,德国科学家警告,由北极融化带来的世
界气候变化已近在眼前。
《镜报》19日报道了多位德国地质气候学家的研究结果。科学家借助卫星在16日测
量到,目前北极最大的浮冰面积为34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是从1973年有卫星纪录以
来的最小值。
从上世纪70年代到新千年之间,北极的夏季浮冰还是目前的一倍。数据显示,过去
40年中北极冰层的融化一直在加速。今年8月初的一场风暴摧毁了大片北极冰层,致使
北极开始了有纪录以来速度最快的融化进程。
目前北极地区正逐渐变冷,虽然冰面从冬季到明年春季之间将会扩大,但整个面积
以及冰层厚度均比从前减少很多。30年前的冰层大约平均厚度为3.5米,现今仅2米左右
。这一现象完全改变了从前的气候规律。
布来梅大学以及马普研究院的自然物理学家指出,北极冰层的融化将加速空气变暖
,导致格陵兰岛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从前北极冰层能够反射阳光,现在冰层融
化后,海洋吸收太阳热量使空气温度上升。
在5000到8000年前的“全新世气候最佳状态”时,北极的冰层比现在少,气温比现
在平均高出大约3摄氏度。就在上世纪30年代,北极的气温... 阅读全帖 |
|
|
i***s 发帖数: 39120 | 16 据外媒报道,历来行驶西北航道的最大型邮轮“水晶尚宁号”,正搭载着约900名旅客穿越北极,趁当地生态系统绝迹之前,一览风光,被学者批为“灭绝之旅”。
报道称,该豪华邮轮8月中旬驶离阿拉斯加,沿着白令海峡向北行驶,沿途让旅客观赏野生麝牛群。
据悉,邮轮抵达北极海后再东进前往格陵兰,预计本月16日停靠纽约。
不过,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政治学系教授拜尔兹认为,此举会加剧环境问题,因为该邮轮产生的碳足迹相当大。
据此前报道,人类早在100多年前发现西北航道,但由于海水结冰,航行非常困难,直至近些年海冰减少,船只才得以通过。南极2007年曾有观光船沉没,泄漏的燃油严重污染附近的企鹅聚居地,造成生态危机。不少人担心随着北极观光船只增多,类似惨剧可能再次发生。
此外,北极一带人类活动增多,也可能令当地环境退化,例如邮轮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会加剧气候变暖,游轮弃置的垃圾也会污染土地。
有环保组织2014年的报告指出,游轮每年在全球海域排放10亿加仑污水,水晶邮轮更被点名为其中一家“不及格”的营运商。除了西北航道逾千种生物的栖息环境受到威胁,爱斯基摩人的食物也可能因此减少。 |
|
C*********g 发帖数: 3728 | 17 粮食是一个主因。比如说继续举俄罗斯的例子。阿拉斯加作为俄罗斯帝国的美洲桥头堡
,战略位置何等重要,700万美金就卖了。俄罗斯人也不是傻子。阿拉斯加当时的粮食
是从本土海运过白令海峡。美国的门罗主义明摆着是要独霸美洲。一旦在阿拉斯加开战
,那俄罗斯当掉裤子啦,还不如卖掉。
另外东北殖民不了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汉人打不过寒带民族。寒区作战,山地作战,在
古代的科技条件下必须要有这些地区长大的士兵才能胜任,两者兼得几乎不可能。 |
|
b*******k 发帖数: 1761 | 18 确实有很多很明显的相似性,特别是那些个雕像,不知道在公元前1000左右,中国人和
南美人是如何交流的。白令海峡应该不通了吧,就凭古人不可能可以跨越太平洋啊。难
道真是有ALIEN的帮助? |
|
o**n 发帖数: 1249 | 19 白令海峡到底过去多少东西?经常听说这个过去的,那个过去的之类的 |
|
|
B*****t 发帖数: 3012 | 21 马确实是走白令海峡。。。过来的。。。马起源于北美。 |
|
v**e 发帖数: 8422 | 22 看似有争议:
1980年10月17日
秘鲁考古证明马起源于南美洲
秘鲁一些科学家根据最近的考古发现,提出了马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新见解。在此
之前,科学界一般认为,马起源于北美洲,以后进入欧亚大陆。
不久前,在秘鲁北部发现了古印第安人制作的一个高约20厘米的骑马人黑陶塑像。
这个塑像属于早在欧洲人进入南美以前很久就存在的古印第安人的奇姆文化。几年前,
考古学家卡尔迪奇在秘鲁还发现了马的化石残片。发现地点是10万多年前栖居在现代秘
鲁的史前人的村落。
某些秘鲁科学家根据这些发现提出,马原产于南美,以后经过巴拿马地峡进入北美
。后来,为躲避寒冷,马群经过当年还是陆地的白令海峡进入亚洲。而阿拉伯马正是由
这些马繁育的。摩尔人征服西班牙时,于公元711年把阿拉伯马带入比利牛斯半岛。8个
世纪以后,又由西班牙殖民者重新带回南美。至于在西班牙人到达南美以前一个很长时
期内,马为什么在印第安人中消失,这并没有得到解释。 |
|
l*b 发帖数: 4369 | 23 “蒙元横扫三大陆”?
蒙古人进非洲了?我只记得旭烈兀在两河流域打了几把,还怎么和十字军发生了点儿关
系。跟马木卢克大战好像是在叙利亚吧。
如果不是非洲,难道蒙古人东渡白令海峡征伐阿拉斯加?抑或南下挥师澳洲???呵呵
,玩笑两句。 |
|
R***a 发帖数: 41892 | 24 那是因为已经有了更适合环境的竞争者。
从白令海峡陆桥过去的大型哺乳动物,阿拉斯加那地方
比澳大利亚北部更加的鸟不拉屎吧。
大家一样冲过去占领了整个美洲啊 |
|
f****r 发帖数: 5118 | 25 美洲大陆为什么没有马? 那块大陆很适合马的生存啊
白令海峡连起来的时候,马是可以跑过去的吧,狮子,豹子都有,为什么就是没有马?
澳洲有马吗? |
|
j****c 发帖数: 19908 | 26 人口迁徙都是往繁华的地方流动,南方中原那么大一块温柔富贵乡,谁想往北方苦寒之
地去阿? |
|
g********n 发帖数: 4809 | 27 南方有广阔富饶,但是军事相对柔弱无力的中原政权可以打劫,为什么要和大自然较劲
呢? |
|
f****r 发帖数: 5118 | 28 新大陆其实距离亚洲人,比距离欧洲人更近,
为什么黄人没有发现新大陆,是该深思了,根本原因就是秦始皇大一统,领土已经太大
了,都管不过来,没有葡西那种开发新航线的动力 |
|
|
S****e 发帖数: 10596 | 30 肯定有往南跑的,有往北跑的
也许爱斯基摩人有一个被通古斯不断压迫奴役的历史
只不过他们不在乎,我们也不知道 |
|
w**t 发帖数: 3247 | 31 太笼统。中国也不是没有商业文化,欧洲也不是没有农耕文化。 |
|
h******g 发帖数: 1521 | 32 不是有人说印第安人是从亚洲来的吗?有人说从北方阿拉斯加那块来,有人说独木舟横
跨太平洋而来。中国人郑和到过非洲和美洲吧,中国人我觉得还是比较热爱生活热爱和
平的,一般不会做极端的事,比如大规模买卖奴隶,中国社会貌似那时已经进化过了这
一层,中国那些后期汉人朝代,基本上都没有军事扩张的野心,自卫还勉强,最多就是
教化精神输出什么的,主要还是那时人们安居乐业,农耕社会保守稳定。 |
|
|
g********n 发帖数: 4809 | 34 还是有商业在推动,中国咋没给阿拉伯人憋得去发现新大陆? |
|
|
f****r 发帖数: 5118 | 36 我会去北方探险一下,画个地图,然后带到南边申请funding,这才是正着,蜗居在南
方怎么行? |
|
g********n 发帖数: 4809 | 37 恩,有的选,楼主估计也想往加州跑,而不是往阿拉斯加跑。 |
|
h****g 发帖数: 312 | 38 日美一战是必然的。从美西战争开始起,以西属萨摩亚,菲律宾,关岛,白令海峡的太
平洋岛链已经确立了美国在泛太平洋的霸权。日本的崛起势必对其发起挑战。除非日本
自费武功。而且,战略上实力上,战争的结局在开始之前就已经注定了。唯一可笑的地
方是,日本当时的爱国愤青们叫喊着打到美国,如同今天中国愤青。 |
|
a****t 发帖数: 7049 | 39 美洲和东亚一直有联系的吧,白令海峡两边的爱斯基摩人是同种的。DNA测试也说明美
洲殖民分好几波过去的。北美最大印第安语系之一好像都和西伯利亚的一个语系归到一
起了。 |
|
a****t 发帖数: 7049 | 40 大批人过去的最后一波比这早,不过文化传播不需要大批人。白令海峡也不宽,划船可
以过去吧。 |
|
b****r 发帖数: 17995 | 41 我觉得很简单,文明的进化是要靠人多,还要靠时间的积累
当年能走过白令海峡不死的人肯定是很少的,这么少的人掌握了前人文化的人肯定很少
,特别在那个没有文字记录的年代,还有有知识的老人可能根本不能承受那样的跋涉。
所以很多东西在东亚已经发明了的,到了北美就又丢失了,又要被重新发明。离文明起
源越远的地方,文明的丢失就越厉害。一个更好的例子是澳大利亚的毛利人
另外我不知道你为啥说北美没有高度古文明,好像南美就能好到哪里去?我看玛雅人不
比印加人差到哪去 |
|
t*******a 发帖数: 755 | 42 吃人肉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更何况是战争时期。
你想想, 你平时吃的肉其实是动物的尸体, 吃的蔬菜时植物的尸体, 和吃人的尸体
有本质的区别吗?
战争时期,战友牺牲了, 打死了敌人,都是正常的事情,把他们的尸体当粮食,环保
又卫生, 而且还解决了自己给养的问题。 关键就是人的寿命比较长,所以肉都比较老
, 不太好吃。 所以推荐用川菜的做法, 口味重, 也不容易坏。
如果中国借道俄罗斯,避开美国的海军优势向美国发动陆地进攻。保守的估计, 中国
能在适龄男子中动员4到5亿作战部队,如果我们在春天从北京出发,通过白令海峡发动
陆上进攻, 争取在冬天来临之前结束战斗,给养很重要。 假定我们牺牲2亿, 同时消
灭5千万美国人。 把这么多尸体都做成粮食,再在当地抢一些沃尔玛什么的。 后勤就
不会有大的问题。
成吉思汗曾经证明过, 不需要后勤的军队是无敌的军队, 这可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啊。 |
|
a****i 发帖数: 4783 | 43 人肉成本太高了,一个人120斤,还不如一头猪,除掉骨头,皮,毛发,可吃的肉可能
也就40斤,就算把内脏也吃掉,可能也就50斤。只够一个人两个月的口粮。当然美国的
大胖子可能肥肉多一些,这些肥肉怎么吃还需要研究。
不可能动员5亿人的,一般最大极限也就能动员1/10的人口,一亿人顶天了。没有海军
优势,美国人只要在白令海峡守着,来一个杀一个,成了真的shooting turkey game了
,到时被吃的肯定是你,不是美国人。 |
|
d******a 发帖数: 32122 | 44 至少新几内亚和东南亚非常临近,应该可以到达
而且不会像美洲的印第安人那样与世隔绝造成全面落后
应该能和欧亚大陆进行交流
比到达白令海峡的冰消失后的美洲容易多了
我看新几内亚面积很大
科技全面落后的棕种人能到达的,黄种人却做不到,不得不说非常遗憾
也许是棕种人面临黄种人的追杀,人品大爆发了 |
|
C********g 发帖数: 9656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铀矿劳改营展揭露苏联原子弹秘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9 14:03:37 2011, 美东)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10408-Moscow-has-Opened-
记者: 白桦 | 莫斯科 2011年 4月 08日
通向铀矿劳改营的道路
莫斯科最近开幕了一个揭露斯大林时代古拉格劳改营的图片展览。展览中的劳改营临近
北极地区,生活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劳改营开采的铀矿曾为苏联第一个原子弹提供了
铀原料。展览反映了苏共政权引以自豪的许多经济和科技成就其实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
上。
*累累白骨构筑苏联经济科技成就*
俄罗斯正在大规模纪念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载人宇航飞行50周年。但最近在莫斯科
开幕的一个图片展览却反映了苏共政权引以自豪的许多经济和科技成就其实是建立在古
拉格劳改营制度遇难者的白骨之上。
*北极地区的铀矿劳改营*
刚刚在<<莫斯科古拉格博物馆>>开幕的这个图片展...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44466 | 46 第七舰队的作战区域东起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印度洋,西至非洲东岸红海(
不包括波斯湾),南达印度洋及南极,北至白令海峡。整个作战区域1.3468億平方公里
,比美国本土大14倍。这一区域内居住着全世界大约一半的人口,而这其中的80%又都
居住在离海岸线800公里以内的陆地上。
[编辑] |
|
b****r 发帖数: 2555 | 47 ☆─────────────────────────────────────☆
ridgway (ridgway) 于 (Tue Aug 23 15:59:25 2011, 美东) 提到:
1) 白江口海战—初唐时期 (公元663年前后)
唐帝国一统中华后,其东北边境的朝鲜半岛却仍然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于是爆发了以
唐新罗联盟为一方,而高勾丽百济与日本联盟为另一方,为争夺东北亚的主导地位而进
行的战争。
中日历史上的第一次战争是663年8月进行的白江口之战。唐新罗联军以170艘战船大破
日本增援盟国百济的400余艘战船,取得决定性胜利。百济国灭亡。 之后唐灭高勾丽,
朝鲜半岛落入对唐表示友好的新罗之手。
白江口之战的惨败,使日本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尚不足以与中国抗衡,于是此后的几百年
间,他们一直与中国修好,并派遣十几批“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文 化和政
治、经济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中日的和平一直延续九百余年,其间虽有蒙元入侵,
但和平基本上被维持,直到丰臣秀吉一统日 本。而这一切,都是由于白江口中日一战
,创建了全新的朝鲜半岛新秩序,以及日本方面经战争失败后而对唐朝尊敬...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272 | 48
平原
史前人类的迁徙路线图是由基因研究推出来的。证据非常确凿。人类分散起源说最近十
年已经溃不成军。具体到中国的情况,现代中国人跟北京猿人没关系。当然,因为种种
原因,这个成果反映到中国的教科书中还需要时日。
中国北京猿人化石发现者贾兰坡在临去世之前,终于看到了他的成名研究被完全推翻。
另外,北美印第安人是四万年以前东亚人从白令海峡迁徙过去的。这个听起来也有一点悬,但这就是基本
公认的结论。 |
|
s*******e 发帖数: 272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stardance (狗牌撸子),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看起来北美印第安文明真的是起源于中国殷商文明
关键字: 殷人东渡 奥尔梅克文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0 08:36:24 2011, 美东)
访谈﹕殷人东渡中美洲?
发表于 2011 年 07 月 06 日 由 戴开元
--许辉教授访谈录
(原载2001年1月7日《世界周刊》)
1996年以来,中国大陆旅美学者、德州基督教大学助理教授许辉博士提出了一个新颖观
点,震动了中美学术界。许教授认为:大约三千多年前,中国的殷商王朝被周武王打败
以後,殷商的一些遗民曾东渡太平洋,抵达中美洲,对当地的奥尔梅克(Olmec)文明的
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许辉的论点引起中外媒体的轰动。美国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US News& World
Report)、《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发现》杂志(Discovery)、《全国地
理》杂志网路(National Geographic.com)、美国广播公司新...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50 轮子怎么可能遗失?
接触过轮子,知道要造轮子
顶多是制造轮子的当时某种先进技术遗失了
但是仍然可以从头来,用落后技术制造轮子
最可信的说法就是,那帮人渡过白令海峡的时候,还不知道有轮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