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牛顿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这头铲子也知道牛顿定律重要啊?
没错,在正常速度下,牛顿定律就是普世真理,
理工农医离开牛顿就玩不转,
你娘的剩余价值是什么鸟毛?
屎一样的东西,
供奉这种大粪的无一例外搞成了狗屎一般。
这种玩意的价值也只有你这种屎壳郎能欣赏。
x*****8
发帖数: 10683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牛顿咋这么牛逼?
牛顿也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在他之前开普勒已经有三大定律了。
不过我们今天的学生真的是远不如牛顿了。我在中国物理课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时,物
理老师图简便,竟然把椭圆半长轴简化为圆半径让我们推导。
我这几年辅导美国高中物理,才把圆锥曲线,它们的参数方程,和它们有关的微积分应
用捡起来了。
j****i
发帖数: 68152
3
三位物理学家完美的解决了“力是什么”这一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难题。
牛顿力学:力是克服惯性运动的推动作用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力是四维时空的曲率
弃婴力学:力是任意空间的曲率
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的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位物理学家的工作都是
基于前人的成果。
牛顿力学:基于伽利略、开普勒的研究成果。
爱因斯坦相对论:基于麦克斯韦、洛伦兹的成果。
弃婴力学:基于杨振宁-米尔斯的非阿贝尔规范理论。
杨振宁老师虽然明确了规范理论与数学上纤维丛的密切联系,以此建立了粒子物理学的
标准模型。但始终没搞清楚力与任意空间曲率之间的关系。直到21世纪初,弃婴老师才
完美的解决了“力是什么”这一人类认识史上的终极难题,堪称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
理学家。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弃婴一思考,上帝只有哭的份了。史书记载,弃婴老师提出
这一理论后,天雨粟、鬼夜哭,是人类历史上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一件大事。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牛顿其实不牛 牛的是体制
要是没有评估、发行、出版学术刊物这套机制 牛顿再牛也牛不起来。 要是有了这么整
套数理化学院教育体制和科研成果交流的机制。就算没有牛顿 也会有马顿蹦出来。
c*********e
发帖数: 16335
5
你们太坏了,人家不就是未婚吗?牛顿也一生未婚呢,那牛顿是gay?
b***y
发帖数: 14281
6
牛顿定律当然是无产阶级的。牛顿搞出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的是候是绝对的屌丝,连个
女人都找不到。至于后来加官晋爵那是日后的事。牛顿变成资产阶级之后就腐化了,啥
科研都搞不成,开始搞神学和给皇家铸金币去了。

★ 发自iPhone App: ChinaWeb 1.1.5
ik
发帖数: 167
7
爱斯坦提出 真空里光速不变的假说,在很多人看来简直 石破惊天, 不可思议。
其实爱的理论稍加思考并不费解。 牛顿说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爱因斯坦何尝也不是?
光速不变,是牛顿力学的自然延续,描述的是 牛顿力学的一种极限运动状态。
爱做为物理学家,年轻时肯定和很多索男一样心中问过自己千遍 作用力产生加速度,
那一个物体运动的最终状态如何 之类的问题。
当时物理学的进步导致更小的粒子一个接一个被发现,粒子越小,质量就越轻。
光子做为粒子的极端情况,零质量。 一个零质量的东西,持续加速,最终的运动状态
如何?
这恐怕就是 光速恒定假设 产生的背景。
有兴趣的将军可以试着在数学上证明一下。
-------------
b*******8
发帖数: 37364
8
牛顿是巨人,但是还是需要小板凳的。
没有小板凳,牛顿终生不能合法抓奶背操。
r**********n
发帖数: 158
9
来自主题: Boston版 - 牛顿一室一厅公寓转租
牛顿一室一厅公寓转租:$1750/month,现1680每月转 2018年2月17日即可入住,包水暖
,租期至2018年6月30日截止,可续租。和管理公司签正式转租手续。约740sqt。

^_^ 地理位置优越:距绿线地铁终点站Riverside走路1分钟,坐地铁20分钟直达哈佛医
学院Longwood站及Brookline和波士顿市区各地;距95和90高速及其近便,交通四通八
达;距Auburndale Commuter Rail火车站走路12分钟。

^_^ 学区好,非常安全:牛顿学区好,高中初中多年排名前列,William小学距
公寓小区走路5分钟,Lasell College就在公寓小区旁边。公寓外接两大高尔夫球场,
公寓小区内以专业人士及家庭居多,小区内外及牛顿都非常安全。

^_^ 公寓管理:公寓小区内有专业园艺规划和管理,专业除雪,专业打扫。专
业维护人员及时上门免费维修解决公寓住宿的问题。公寓小区内停车宽松,免费趴车。
楼内宽敞洗衣房,coin-op;在洗衣房内每户有免费使用的一大存储柜。  
^_^ 公寓的具体情况:全木...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1694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DA 讨论区 】
发信人: tonylan2012 (fad), 信区: PDA
标 题: 牛顿中国人在APPLE店被警察电击了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2 12:10:36 2012, 美东)
发信人: shkid (shanghai kid), 信区: Apple
标 题: 牛顿中国人在APPLE店被警察电击了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2 12:07:59 2012, 美东)
发信人: shkid (shanghai kid), 信区: Boston
标 题: 牛顿中国人在APPLE店被警察电击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2 12:07:19 2012, 美东)
估计是个“护士“,在NH 扫货太多了,被小二赶走还不听。警察来了也不走。太惨了。
http://newton.patch.com/articles/nashua-taser-incident-involvin
L******k
发帖数: 33825
11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ZT 牛顿三定律果然给力
牛顿第一定律:不给力就不停或者不动;
牛顿第二定律:给力就加速;
牛顿第三定律:我给你力的同时,你也得给我力。。。
n******6
发帖数: 1829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itbbs2715 (好吃不懒做),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印度裔16岁少年解决牛顿所提350多年未解难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27 02:20:54 2012, 美东)
德国一名16岁印度裔少年雷伊解决了由牛顿提出、历经350多年未获解答的两个基本粒
子力学问题。
雷伊提出的解答让科学家不仅能算出一个球投出后的飞行路径,也能预测这球如何击中
墙面与反弹,以前这些数据只能用计算机估算。
德国一名16岁印度裔少年雷伊解决了由牛顿提出、历经350多年未获解答的两个基本粒
子力学问题。
雷伊是在参加中学校外教学时得知这个难解问题。当时他参访德勒斯登工业大学,听到
教授都说这问题无解,现有方式无法算出精确结果后,就立志解决这个问题。他用“学
子的天真头脑”来看待问题,不相信谜团永远无解,自问:“为什么现在的方法没有用
?”
雷伊说,幼时住在印度加尔各答,小时候受到工程师父亲的启蒙,为数学“天生的美”
深深吸引,6岁时父亲就给他复杂的算术题,12岁随家人移居德国萨克森邦首府德勒斯
登。
雷伊...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755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pple 讨论区 】
发信人: Saob (Saob), 信区: Apple
标 题: 英国大学生评10大工程学人物 乔布斯排名超牛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9 22:35:00 2011, 美东)
http://tech.sina.com.cn/it/2011-05-09/22165499424.shtml
附全榜单及排名:
1、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Isambard Kingdom Brunel)
布鲁奈尔是19世纪领先的土木工程师,建造过桥梁、造船所和铁路。
2、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
戴森是一名工业设计师,开发了新一代真空吸尘器,积极支持英国工程项目。
3、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乔布斯是苹果联合创始人,苹果开发了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个人技术产品,如Mark
II电脑和iPod等。
4、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特斯拉是一名发明家兼工程师,他的工作为现代交流电发电系统奠定了基础。
5、比尔·盖茨(Bill Gates)
盖茨是微软联合创始人兼现任董事长,开发了个人电脑的行业标... 阅读全帖
B*****g
发帖数: 34098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DA 讨论区 】
发信人: tonylan2012 (fad), 信区: PDA
标 题: 牛顿中国人在APPLE店被警察电击了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2 12:10:36 2012, 美东)
发信人: shkid (shanghai kid), 信区: Apple
标 题: 牛顿中国人在APPLE店被警察电击了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2 12:07:59 2012, 美东)
发信人: shkid (shanghai kid), 信区: Boston
标 题: 牛顿中国人在APPLE店被警察电击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2 12:07:19 2012, 美东)
估计是个“护士“,在NH 扫货太多了,被小二赶走还不听。警察来了也不走。太惨了。
http://newton.patch.com/articles/nashua-taser-incident-involvin
w********6
发帖数: 12977
15
昨天用2nd skin包扎了超级大血泡,这个用水制造的胶状物还真灵验,今天早上起来,
已经感觉不到疼了。
既然没感觉了,我就决定继续跑今天的long run。 换上了新袜子,穿上了Newton
Distance。
牛顿鞋我前三次穿,跑了13迈,20迈,10迈,依然不适应,不仅仅木有理解这个前脚掌
的凸起,而且把脚跑伤了。
这次再次穿上,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很多人提到的小腿酸痛我在前几迈就突然体会到了
。然后我特别注意了提高步频,结果不知道是否心理作用还是真的有效果,感觉跑的快
了。
也许是前半段跑的太快,后面有些乏力了,不像是前几次long run,都是后半程发力的
。不过,通过这次long run,我确定了我非常喜欢牛顿鞋。
回到家里,立即下蛋买了一双牛顿重力鞋,作为平时训练的主力。
洗澡以后,把2nd skin包扎打开,发现血泡已经完全没有血色了,血泡的皮有些重叠,
结果是我跑完以后有点不舒服的原因,但是已经不是水泡或者血泡了。为安全起见,我
今晚再包扎一次2nd skin, 为明天的跑准备。 我强烈推荐大家买一个备用,特别是万
一比赛前出问题。
w********6
发帖数: 12977
16
我穿牛顿重力鞋做训练,是我感觉最好的鞋子。
可惜,牛顿距离作为比赛鞋/speed training鞋,让我受伤数次,虽然原因不一定是鞋
子。我现有的一双牛顿距离,才穿了两百多迈,问题是貌似太大了半个号码。
最后试验一次,如果成功在CIM用了,就继续,否则我考虑继续穿我的HS5比赛。
R*****t
发帖数: 2115
17
来自主题: Running版 - 牛顿鞋太可怜了。
问好半个老乡。
跑鞋不能随便跟,不象音乐爱好:-)))。认真地说,牛顿鞋不是适合每个人。正如
楼上跑友所说,对小腿力量要求比较高;另外,有人很不习惯牛顿鞋Forefoot Action/
Reaction Technology。我有跑步队友就不喜欢。所以,有慎重。
另外,正如另一位跑友所言,大降价的基本上是断码的牛顿鞋,不是特别大号码就是特
别小号码。
祝跑步平安愉快!
R*****s
发帖数: 41236
18
来自主题: Running版 - 牛顿 啊哈还不错
RW捡了双打折的, 据说是新版牛顿里前爪最浅的, 是个没穿过牛顿想尝试的不错的过度
鞋...
新版的牛顿都是5个爪子, 爪子更长更耐磨, 似乎不错! Newton Aha貌似挺轻挺跟脚,
这回比赛就穿它了...
T********r
发帖数: 6210
19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Nikon 869G玻璃片夹如何避免牛顿环
前几天扫XPAN拍的彩负快扫哭了(德叔语)。
因为底片卷得厉害,所以必须用玻璃片夹把底片压平。但是玻璃片夹的上面的玻璃总是
和翘起来的底片接触,结果扫出来照片每张上都是一堆堆的牛顿环。尤其是一时手贱,
把玻璃仔仔细细擦干净了以后,牛顿环愈发多了。问了一下focalpoint,他家倒是有
869G片夹用的ANR玻璃,但是我看了一下自己手头的片夹,玻璃是粘在片夹上的,不知
道怎么才能取下来换ANR玻璃,结果就没有买。
今天试验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底片上边的空白处贴上三层电工胶布,这一点点垫高的厚
度足以减少底片和上边的玻璃接触,结果连扫了几张都几乎没有牛顿环了。
p******o
发帖数: 9007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pokerpro (专业的),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李将军和须刀认为牛顿定律是主观的,立此存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5 12:11:04 2013, 美东)
发信人: shaver (不谈OU, 不去菌斑),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Re: 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是否惨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5 12:05:36 2013, 美东)
是的
--------------------------------------------------------------------------
发信人: ridgway (ridgway),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Re: 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是否惨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5 11:47:47 2013, 美东)
牛顿定律是不是人对世界的认识呢?既然认识是主观的,那么牛顿定律就既是主观的,
也是客观的。或者说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
y****e
发帖数: 2023
21
来自主题: Joke版 - 牛顿一向给力!
牛顿第一定律:不给力就不停或者不动;
牛顿第二定律:给力我就加速;
牛顿第三定律:我给你给力的同时,你也给我给力!
y*h
发帖数: 25423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utomobile 讨论区 】
发信人: yoh (海豚), 信区: Automobile
标 题: 人民网:网友呼吁重新修正牛顿第一定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 12:34:40 2013, 美东)
人民网:网友呼吁重新修正牛顿第一定律
2013年01月02日 07:52:48
来源: 人民网
新交规实行第一天以来,网友纷纷吐槽见黄灯亮起即停在停止线很难掌控。要么提
前在路口把车速降至极低,但这给本身拥堵不堪的交通继续添堵;要么随时准备灯前急
刹,但这已经造成更多追尾事故。违背牛顿第一定律而制定的这条规定实在不合理,郑
重呼吁修订!(人民网)
p******o
发帖数: 9007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pokerpro (专业的),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李将军和须刀认为牛顿定律是主观的,立此存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5 12:11:04 2013, 美东)
发信人: shaver (不谈OU, 不去菌斑),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Re: 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是否惨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5 12:05:36 2013, 美东)
是的
--------------------------------------------------------------------------
发信人: ridgway (ridgway),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Re: 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是否惨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5 11:47:47 2013, 美东)
牛顿定律是不是人对世界的认识呢?既然认识是主观的,那么牛顿定律就既是主观的,
也是客观的。或者说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
R******d
发帖数: 5739
24
那要看你说的是“牛顿定律”, 还是牛顿定律。 如果你说的是“牛顿定律”这个词
, 它的确是主观的, 如果是wy发现的, 它就叫wy定律, 可以随便改, 是让人认知
的。 但如果你说的是定律本身, 那是自然规律, 不会改变。 不会你看着的时候f
=ma, 你不看的时候f!=ma, 有人类的时候f=ma, 人类没出现的时候f!=ma
x****o
发帖数: 21566
25
来自主题: Joke版 - 牛顿力学三定律
习近平会见默克尔引用“牛顿定律”
@外交小灵通:【习近平会见默克尔引用“牛顿定律”谈中德关系】习近平6日在圣彼得
堡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他表示,总理女士是物理学博士,我由“牛顿力学三定律”联
想到如何更好推动中德关系发展。一是牢牢把握中德合作的“惯性”。二是通过深化务
实合作提升中德合作“加速度”。三是减少两国关系发展“反作用力”。
w********a
发帖数: 628
26
来自主题: Joke版 - 牛顿力学才出来四百年呀
牛顿力学除了搞科普没有任何价值。你现在所用的任何产品都不是根据牛顿力学分
析和制造的。地位相当于windows里面的画笔。
真正有用的是牛顿发明的微积分极其思想。
R***a
发帖数: 41892
27
来自主题: Joke版 - 牛顿力学才出来四百年呀
问题就是你自己的逻辑没搞好啊,
你要1234列出来牛顿力学里哪项阻碍了工业革命还差不多,
你来一句因为牛顿力学比工业革命早200年不是等着被打脸么?
你这段逻辑也是一样。
拉格朗日-汉密尔顿力学是牛顿力学的扩充,如果你的逻辑成立,
那么我的例子就变成, 你自己学学几何和代数吧,
要是没有算术的淫威,原子弹得在山顶洞人那会儿就发明了
R***a
发帖数: 41892
28
来自主题: Joke版 - 牛顿力学才出来四百年呀
不是我转进啊,我一直在说你的逻辑漏洞啊。
至于拉蜜力学和牛顿力学谁先进我是不在乎的。
但是你的辩论逻辑从因为牛顿力学早200年所以不可能是先决条件
转进到牛顿力学有漏洞所以不可能是先决条件,所以我指你的逻辑漏洞
当然也得跟着转进了
w********a
发帖数: 628
29
来自主题: Joke版 - 牛顿力学才出来四百年呀
早200年是指出的是牛顿力学的危害,荼毒了人类200年。 按牛顿的体系什么也造不出
来。所以科技停滞不前。 你自己没理解到位。
牛顿要是当初提出了数学就嘎然而止了, 人类社会至少比现在先进100多年。 这就是
学霸的副作用。 蒙蔽了很多无知小青年。 搞个人崇拜太厉害。
M********t
发帖数: 5032
30
来自主题: Joke版 - 引力波 带人类倾听星辰大海之声 新浪科技 ugmbbc 8小时9分钟前 在一波又一波传言后,终于!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23:40左右,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负责人、加州理工学院教授David Reitze宣布,人类首次发现了引力波。发布会上究竟揭开了哪些谜团?与之前的传言有何不同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黑洞来客团队(团队主要成员苟利军 研究员为国家天文台恒星级黑洞研究创新小组负责人,而这次被探测到的引力波正是来自双黑洞系统),全面解读这场激动人心的发布会。 正如发布会所言,在被预言将近百年、苦苦追寻几十年之后,首个位于地球之外13亿光年的引力波源GW150914被人类直接探测到,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伟大时刻,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正在拉开——地球人,欢迎你来到引力波时代! 激动人心的发布会结束了,其重点内容可以被简单归纳为三点: (1)引力波终于被探测到了。 (2)引力波产生于两个恒星量级黑洞的合并(merger)。 (3)引力波是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英文简称LIGO)发现的。 接下来,让我们逐个分析和解释一下以上三点,从而对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发现做一个稍微深入的了解: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212/41080c0cddd85b8.jpg 双黑洞系统想象图。(来源于LIGO网站)) 天外飘来引力波 对于“波”,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时常会听到无线电波、电磁波、声波、光波等等,引力波也是波的一种。 既然称之为引力波,它必然与引力有关。所以,在更深一步了解引力波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人类对于引力的认识过程。17世纪末的物理学家牛顿看到了下落的苹果,意识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力,称之为“引力”,并且将其数学化,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认识的精髓是物体质量的存在导致了引力,这在牛顿之后的两百多年里被认为是宇宙间的绝对真理。直到1905年狭义相对论发表,再到1915年广义相对论的发表,爱因斯坦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对于引力的看法,引力是因为质量对于时空造成了变形所导致,而非质量之间的吸引。这就意味着,我们时空可被当做一种可以变形的介质来认识。所以引力波,简单来说,就是时空自身的波动。相比较我们熟知的无线电波(或者电磁波),它仅仅是在时空之中传播的,时空是它的媒介。 人们常说“星辰大海”,如果将时空视作海洋,那么天体就如同海洋生物一般。可以想象,如果大海中的某个生物摇了摇尾巴、或是晃了晃头,海水由此所产生的波动就会向外传播。与此类似,宇宙中某个天体的剧烈活动,会对所在的时空产生扰动,时空自身的波动也会向远处传播,如果足够强,就能够为地球上的我们所感知。 在引力的世界中,我们的宇宙通常是平静的。可是在北京时间2015年9月14日17点50分45秒,地球上的LIGO探测器却探测到了来自于宇宙深处距离地球13亿光年之外的一场引力风暴,来自于一个双黑洞系统的合并,以它的探测日期命名为 GW150914。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212/12c0afa9d0fc4fb.jpg LIGO的两个观测站探测到了同一个引力波事件。上面为观测得到的曲线,下面是和理论相比较之后的拟合结果。(来源于LIGO所发文章) 两个黑洞的“火并” 此次发布会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双黑洞。这也是人们首次直接发现双黑洞,这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为26和39太阳质量,属于恒星级黑洞。或许你已经听腻了黑洞,生活中时不时的会听到某某黑洞爆发了,某某黑洞吞吃恒星了等等。但是这此发现却有些不同,两个天体都是黑洞,互相绕转,最后合并。这听起来像是一场黑吃黑的火拼,甚至有点儿像港片里熟悉的火爆场面。黑洞合并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时空振荡,所以我们遥远的地球才观测到了。 黑洞通常认为是大质量(超过25个太阳质量,请注意这是前身星的质量)的恒星在其演化的最终阶段,恒星中心会形成我们了解的恒星级黑洞。它们的质量通常预计在3个太阳质量到100个太阳质量之间。因为黑洞本身没有任何的辐射(不考虑量子效应下的霍金辐射,它的电磁辐射也是异常微弱),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看到黑洞。我们的银河系或者其他类似的星系当中当中,每个星系都预计存在着上千万个恒星级黑洞,但是绝大多数的黑洞都是孤独存在的天体,如同幽灵般,没有任何辐射或者辐射及其微弱,所以很难被看到。 所幸,有的黑洞处于双星系统当中,就像发布会中提及的系统,而且另外一个天体是正常的恒星(也称之为伴星)。在这种情形之下,黑洞会从正常恒星上吸积气体,在其周围产生一个吸积盘,以至于某些时候吸积气体的量过多,不能被黑洞直接吞掉,这时还会沿着黑洞的两个转轴将多余的气体抛射出去,从而产生非常壮观的喷流。正是因为吸积盘和喷流的存在,他们都能够产生我们非常熟知的电磁辐射(也就是有我们熟知的光子产生),从而我们利用传统的探测方式,比如地面或者太空的望远镜,就可以间接地探测黑洞的存在。 大约在50年前,人类就是利用此方法发现了第一个黑洞候选体,天鹅座X-1 (Cygnus X-1)。在1974年,地球上两颗聪明的大脑、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和好朋友基普·索恩就这个候选体是不是黑洞而打了个赌,他们以一年的成人杂志《阁楼》作为赌注。后来的观测是利用天鹅座X-1中的伴星运动测得了黑洞质量,大约为15个太阳质量,从而霍金认输并且在两人的赌书上签名按上了自己的手印。基普·索恩从那时起就赢了。 对于双黑洞系统,他们几乎不会产生能够为传统方式所观测到的光子。所以,即使它们存在,仅凭借传统的观测方式,我们也无法发现他们。况且,很多的人都怀疑它的存在。但是,在双黑洞绕转,尤其是合并之时,会产生很强的引力波。只要引力波探测器足够灵敏,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的踪影。面对大家的怀疑,LIGO的发现用事实证明了它的存在。而此次发现引力波的天文台的创建人之一就是基普·索恩——索恩教授又一次赢了! 引力波为黑洞做名片 在观测到了完整的引力波形之后,利用一种叫做匹配滤波(waveform matching)的方法,理论上就可以推断出系统的性质信息,包括合并之前和之后。比如,对于双黑洞系统,可以推断出合并之前的黑洞质量,自旋和轨道,以及合并之后的质量和自旋。此次新闻发布会中所提及的引力波事件,就得到黑洞的质量在合并之前是26个和39个太阳质量,合并之后是62个太阳质量(合并之前的两个黑洞自旋参数值限制的并不是很好),合并后黑洞是一个克尔黑洞,其自旋参数值为0.67。 你或许会有疑问,合并之后怎么少了3个太阳质量,它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引力波也是携带能量的,在黑洞合并之时,它的形状非常不对称,不是我们看到的单个黑洞的球形,所以在振荡恢复的过程当中,一部分质量就通过引力波的方式辐射出去,从而为我们所接收。合并的时间非常之短,仅仅在大约0.05秒的时间,就将3个太阳质量(大约6.0E30公斤)的能量就通过引力波的方式释放出去,也就是说在一秒钟可以释放出大约10^32公斤的能量。相比较之下,我们的整个宇宙包含了大约1.0E22个太阳,而每个太阳每秒钟向外辐射大约4.0E9公斤的物质能量,所以黑洞合并的最后释放出比整个宇宙每秒钟辐射出的电磁总能量还要高出3倍。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212/3aa5437d0cd140c.jpg 双黑洞系统在不同阶段所产生波形随时间演化图。双黑洞系统的演化包括三个阶段:旋近(inspiral), 合并(merger)和铃振(ring down)阶段。(来源于LIGO所发文章) 我们注意到,合并前黑洞的质量为26个和39个太阳质量——这两个质量都比目前已知的恒星级黑洞要重许多。我们现在已经确认了大约20多个恒星级黑洞,最重的恒星级黑洞位于M33 X-7系统中,为16个太阳质量。而其它所有确定的黑洞质量均比这个小,大多数是七八个太阳质量左右。尽管理论之前预言了更大质量的黑洞的存在,但是之前从来还没有发现过,所以此次发现更大质量黑洞,对于黑洞的形成渠道也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所看到的所有恒星,都是处于旋转当中。所以对于那些由恒星塌缩而形成的黑洞而言,它们也是处在旋转之中。对于黑洞的旋转,天文学家用一个叫做“自旋参数”的量来表示,它在0和1之间变化——0代表了没有转动的黑洞(也叫“史瓦西黑洞”),而1代表了理论上黑洞所具有的转动最大值(也叫“极端克尔黑洞”)。对于此次观测中合并以后的黑洞,它的自旋参数为0.67。如果我们以转速来描述,它在以每秒钟100转的速率转动。相较而言,我们刚才提到的人类第一个黑洞“天鹅座X-1”,它是一个极端克尔黑洞,差不多在以超过1000转每秒的速率转动。 如果你觉得转速依旧很难理解,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星际穿越》电影的一个情节,主人公在卡刚都亚黑洞的行星上只呆了3个小时,但是后来却发现飞船上已经过了23年,时间相差了6万倍。要有这样巨大的时间差,其中条件就行星极度靠近黑洞的同时,黑洞也以最大速度转动。按照相对论理论所言,这样行星上的时间就会被极大的拉长。天鹅座黑洞的转速就具有类似于电影中卡刚都亚黑洞那样的转速。对于此次引力波探测到黑洞而言,即使有某个行星在其周围最靠近的稳定存在,那么对于它的时间也会流逝的很慢,不过不会有6万倍那么大的差别,最多也就2倍左右。 对于黑洞而言,有着非常著名的无毛定理,也就是说黑洞只需要简单的几个量就可以描述。对于宇宙当中的黑洞,只需要我们上面所说的质量和自旋参数就可以完整的描述。当我们知道了黑洞的质量和自旋参数一些性质时,我就可以很容易的对黑洞本身的全貌做出一个描绘,就如同给出了一个人的完整自画像。而引力波的方法可以快速给出黑洞的完整信息,这相比较传统的观测方式,更为有效,尽管在观测方面有些困难。 氢原子的百亿分之一 从预言到探测,物理学家等待引力波的到来已有一百年之久,为什么引力波这么难得一见?主要原因是,相比较其他的几种力(强力,弱力,电磁力),引力是最弱的,相应的引力波效应也就很弱。想当初爱因斯坦在发表自己新的理论之后,就估算了引力波的强度。引力波的强度通常利用相对变形大小来表示,但是结果往往是小的可怜,几乎无法探测到。引力波是时空的自身变形,在一个方向上被拉伸,在其垂直的另外一个方向上就会被压缩。如果我们有一天,我们被同样的双黑洞系统在合并时所产生的引力波(变化强度为1.0E-21)所击中的话,理论上来说,我们同样会经历一个稍微变高变瘦,然后变胖变矮一些的过程。实际上,对我们身高不超过2米的人类来说,导致的变化大约为2E-21,为一个氢原子的五百亿分之一(一个氢原子的大小大约为1.0E -10米)。 引力波的效应是如此之小,所以一方面需要增加探测的长度,来增强变化的效应,另外一方面通过巧妙的方法来探测到微小的变化。这也是此次新闻发布会中提到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建造之初所考虑的。它有两个观测点,分别建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列文斯顿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汉福德。每个观测点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每条长达4公里的臂。长臂中间是高度真空的管子,而在长臂两端,悬挂着大约直径34厘米、重达40kg的反射镜。LIGO的探测器利用激光干涉技术,不间断地测量每对反射镜之间的距离。每当引力波通过探测器时,人们会探测到两对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呈现此消彼长的周期性变化。 即使对于LIGO天文台4公里的长臂,引力波所造成的变化也是极其微小的。对于此次新闻报道中的双黑洞合并,其可能产生的尺度相对变化最高可为1.0E-21,意味着4公里的长度也仅仅只变化了一个氢原子直径的2.5千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精度,LIGO的科学家做了许多精密的设计,保证探测系统的稳定,保证LIGO反射镜的位置随机涨落小于一个氢原子大小的百亿分之一,从而保证可以相对比较容易的探测到可能的引力波源。 LIGO在1999年建成并且开始运行。但是在进行升级之前(也就是2010年),没有探测到任何确定的引力波事件。从2010年开始,LIGO对探测器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升级,2015年6月进行测试运行,2015年9月开始正式运行,第一阶段的科学运行一直持续到2016年1月,升级后的版本被称为Advanced LIGO (简称aLIGO)。而此次新闻发布会的结果其实就是在刚刚升级完之后,由还在进行测试中的的aLIGO所探测到的。相比较之前,aLIGO的探测灵敏度提高了10倍。而且此次的双黑洞所产生的引力波强度就在仅仅比最初LIGO的灵敏度低一些,所以当LIGO的升级刚刚完成,在试运行的阶段就发现了所报道的双黑洞系统。探测到引力波似乎就在本来的预料当中。就像发布会中所言,这或许是大自然给我们苦盼许久的一份礼物。2012年,LIGO天文台创建人基普·索恩在《科学》杂志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说,预计在2017年,第一例黑洞合并的事例将会被发现。当时预计LIGO的升级会在2016年底完成,结果是升级进度超前,让我们提前听到了宇宙时空的声音。 http://static.cnbetacdn.com/thumb/article/2016/0212/a4e034c670c7a62.jpg_600x600.jpg LIGO和aLIGO灵敏度比较(左);LIGO和aLIGO探测范围比较(右)。(图片来源于LIGO网站) 谁将撼动时空 那么在我们的星辰大海中,什么样的天体才能够撼动我们的这个宇宙时空,让位于遥远地球上的LIGO探测到呢?现在通常认为有如下四种: (1)旋进(In-spiral)或者合并的致密星双星系统。比如中子星或者黑洞的双星系统。非常类似于发布会当中的系统。 (2)快速旋转的致密天体。这类天体会通过周期性的引力波辐射损失掉角动量,它的信号的强度会随着非对称的程度增加而增加。可能的候选体包括非对称的中子星之类的。在《星际穿越》电影当中,教授说它发现了引力波,而它的其中一个产生机制很可能就是由一个快速转动的中子星,其表面大约2厘米的凸起所产生的(具体分析可以参阅由基普·索恩撰写的星际穿越一书)。 (3)随机的引力波背景。非常类似于我们通常熟知的宇宙背景辐射,这一类背景引力波,也通常叫做原初引力波,它是早期宇宙暴涨的遗迹。2014年由加州理工、哈佛大学等几个大学的研究人员所组成的BICEP2团队曾宣称利用南极望远镜找到了原初引力波,但是后来证实为银河系尘埃影响的结果。原初引力波的探测将是对暴胀宇宙模型的直接验证,对于它的探测依旧在努力寻找之中。 (4)超新星或者伽马射线暴爆发。恒星爆发时非对称性动力学性质也会产生引力波。而直接探测到来自于这些天体的引力波,将是提供对这些天体最直接而且最内部的信息。 除过LIGO之外,还有意大利的VIRGO引力波探测器,日本的KAGRA探测器以及英国德国的联合GEO-HF探测器。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引力波的探测事例会如同春笋般爆发,越来越多。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6/0212/8dad832e823b89e.jpg 全球引力波天文台分布(来源于LIGO网站) 为一窥宇宙初生 毫无疑问引力波是对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最直接的验证。另外它在弱场中已经得到验证,但是对已强引力之下的验证,之前却从来没有验证过。所以此次的观测,是对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非常好的检验。 引力波以光速传播,它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常非常的弱,所以引力波可以给我们提供我们宇宙几乎无阻挡的图景,而这个几乎是无法利用我们熟知的电磁波来达到的。比如,利用引力波,我们可以看到宇宙的最早期,宇宙大爆炸之后的1.0E-36秒开始的宇宙形成过程,而对于电磁波而言,它最早只能看到大爆炸后的大约300,000之后的宇宙历史,在此之前,电磁波是不能给我们提供的。所以引力波是我们了解我们宇宙形成的最好工具。 如果还记得,在《星际穿越》电影中的结尾之时,主人公库珀身处一个5维时空的超体方体中,为了将从黑洞中心所提取出来的信息传递给身处4维时空的女儿墨菲,人为的制造引力波效应,成功将信息传递,从而人类得以解救。引力波从目前物理学家的认识来看,是唯一一种可以在不同维度传播的波。不同宇宙之间的碰撞,会产生引力波。说不定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可以依靠引力波来判断多重宇宙的存在与否。 就如同一个天生的聋哑人,一直在听别人说声音的存在,突然有一天听力恢复了。我想我们此刻的心情也是差不多如此。引力波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引力波是一种方式,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历史的发现轨迹告诉我们,每一扇新的窗口被打开,都会有令人称奇的发现。虽然LIGO的探测能力还是有限,一旦这个引力波的世界被撬开了一道小的裂缝,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种子,相信硕果累累的引力波丰收季节也不会太远。
引力波
带人类倾听星辰大海之声
新浪科技
ugmbbc
8小时9分钟前
在一波又一波传言后,终于!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23:40左右,激光干涉引力波天
文台(LIGO)负责人、加州理工学院教授David Reitze宣布,人类首次发现了引力波。
发布会上究竟揭开了哪些谜团?与之前的传言有何不同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黑洞
来客团队(团队主要成员苟利军 研究员为国家天文台恒星级黑洞研究创新小组负责人
,而这次被探测到的引力波正是来自双黑洞系统),全面解读这场激动人心的发布会。
正如发布会所言,在被预言将近百年、苦苦追寻几十年之后,首个位于地球之外13亿光
年的引力波源GW150914被人类直接探测到,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伟大时刻,一个新时代
的序幕正在拉开——地球人,欢迎你来到引力波时代!
激动人心的发布会结束了,其重点内容可以被简单归纳为三点:
(1)引力波终于被探测到了。
(2)引力波产生于两个恒星量级黑洞的合并(merger)。
(3)引力波是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英文简称LIGO)发现的。
接下来,让我们逐个分析和解释一下以上三点,从而对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发现
...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5032
31
来自主题: Joke版 - 从引力波谈爱因斯坦的幸运   作者: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2016年2月12日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五。因为所谓“抢财神”的习俗,在零点前后,我当时所在的城市鞭炮声大作。这成了我浏览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引力波被探测到的新闻发布和原始论文的喜庆伴奏。当时, 我想到爱因斯坦的幸运,便开始写这篇文章。   爱因斯坦曾经感叹牛顿的幸运,而他自己又何尝不幸运至极。他在广义相对论方面的工作就有很多幸运之处。   在创立狭义相对论并为量子论奠基十年以后,居住在柏林的爱因斯坦在个人婚姻纠葛的时期,于1915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1,2,3],并在次年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4,2]。1918年他得到能量变化率与质量4极矩3阶变化率的关系[5]。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观测到引力波这件事正好成为对广义相对论100周年的纪念。   广义相对论的精髓是物质运动与时空几何的统一和相互影响,在引力场方程上表现为能量和动量与代表时空弯曲程度的量之间的相等。引力使得时空弯曲,需要用非欧几里德几何描述。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物理学家对此还不熟悉,但数学上对于非欧几何已经有深入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后的广义相对论和杨-米尔斯场论大发展之前,几何独立于理论物理,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可以用杨振宁的诗句“欧高黎嘉陈”概述(指欧拉、高斯、黎曼、嘉当、陈省身)。而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幸运地得到了他的数学家朋友格罗斯曼(M. Grossmann)的帮助,导致他能够最终成功地将物理思想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   创立广义相对论的高潮在于爱因斯坦1915年的一段非常紧张的工作[2,3]。6月他在哥廷根向希尔伯特等人做了一个星期学术报告,介绍他在广义相对论上的工作。10月,爱因斯坦发现自己工作有错误,还听说希尔伯特也发现了他的数学错误并正在取得进展。11月4日开始,按照既定安排,爱因斯坦在普鲁士科学院每周一次介绍广义相对论。经过非常紧张的工作,爱因斯坦终于在11月16日收到希尔伯特的引力场方程之前取得成功,并算出与天文观测相符的水星近日点进动。在11月25日的最后一次报告中,他终于能够写下他的引力场方程。幸运的爱因斯坦!   1861年,麦克斯韦写下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磁场方程组,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他提出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司空见惯的光就是一种电磁波。而完备的专著发表于1864年。赫兹在1887年(即麦克斯韦去世8年后)人工产生并探测了无线电波这种电磁波。与之类似,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文,预言了引力波[2]。爱因斯坦去世60年后的现在,引力波终于被探测到。在4中基本相互作用中,只有电磁作用和万有引力是长程的,所以引力波显然是了解宇宙的一个新窗口。   波是振动的传播。而引力波所传播的是时空度规的振动。度规是一种几何性质。比如平面或者球面上两点之间的间隔都可以用面上的坐标算出,但是公式不一样,这就是因为度规不一样。而在相对论中,有一个与参照系无关的固有时间间隔,它可由时间间隔和空间坐标间隔算出,具体的公式也取决于度规。当物质质量分布发生巨大的变化时,比如高密度天体(如中子星或者黑洞)之间碰撞或者恒星爆炸或坍塌时,会产生引力波。胡斯(R. A. Huse)和泰勒(J. H. Taylor Jr.)于1974年发现的脉冲双星(两个互相旋转的脉冲星)的轨道不断减小,这可以用引力波来解释。他们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理论上认为,宇宙极早期的暴涨会产生原初引力波,从而导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某个尺度上有某种偏振现象。该现象被位于南极的宇宙学河外偏振背景成像(BICEP2)望远镜于2014年观察到,但是后来发现是宇宙尘埃造成的。   LIGO观测到的引力波产生于两个黑洞的并合[6]。大约13亿年前两个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于2015年9月14日经过LIGO的两个探测器。幸运的是升级后的LIGO在两天前刚开始运行[7]。这两个探测器实际上是两个巨大的迈克尔孙干涉仪。垂直于干涉仪通过的引力波使得每个干涉仪的4公里长的两臂的长度各有微小的振荡,导致振荡的相位差,从而给出振荡的干涉信号。110年前,狭义相对论解释了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量以太漂移的零结果。现在,迈克尔孙干涉仪又测量到了引力波,检验了广义相对论。确实,现代光学和精密测量技术对引力波探测立下汗马功劳,使得LIGO能够测出小于原子核大小的两臂长度差。历史上引力波探测曾催生量子非破坏性测量的概念,也有原来从事引力波探测的研究人员成为量子测量的专家。   回到爱因斯坦。1933年爱因斯坦移居到美国普林斯顿,引力、统一场论和对量子力学的质疑是他当时关心的问题。爱因斯坦和他的助手罗森(N. Rosen)寻找引力波方程的平面波解,发现这使得度规中不可避免会有奇点(变得无穷大)。现在我们知道这只是表明单一坐标系不足以描述平面引力波,就好比南极和北极的经度无法确定,不是物理上真正的奇点。但是他们当时却以此认为引力波不存在。1936年,他们写了一篇文章投到美国期刊《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8]。这时,爱因斯坦的幸运表现在文章被编辑泰特(John Tate)退回,要求考虑审稿人的意见。审稿意见长达10页,出于专家之手。其实,虽然指出爱因斯坦和罗森的错误,审稿人仍然认为这篇文章有值得赞誉之处,建议经过修改后发表。显然,气愤的爱因斯坦没有研究审稿意见,把文章原封不动地改投到《富兰克林学会会刊(Journal of Franklin Institute)》,文章很快被接受。再次幸运的是,从加州理工学院等地访问回来的同事罗伯森(H. P. Robertson,量子力学教科书上不确定关系的证明源于他)通过爱因斯坦的新助手英菲尔德告诉他们爱因斯坦-罗森工作的错误,并帮助解决了问题。这导致最后发表出来的文章结论完全改变了,成为圆柱状引力波[9]。爱因斯坦幸运地没有否定自己20年前对引力波的预言。近年来Kennefick发现,爱因斯坦本来可以通过阅读《物理评论》的审稿人意见知道自己的错误,因为罗伯森正是泰特为爱因斯坦-罗森文章所找的审稿人。这段历史的详细分析和记述来源于2005年Kennefick发表于《Physics Today》的文章[8]以及刘寄星发表于《物理》的文章[10](根据美国物理学会期刊主编M. Blume参考Kennefick一篇预印本文章所作的报告,包含Kennefick文中所没有的泰特致爱因斯坦两封信件的复印件)。 几天前出现LIGO探测到引力波的传言时,我便想到爱因斯坦的这件事。   1936年的爱因斯坦幸运地被同行评议制度避免了发表一篇错误的论文,而1905年的爱因斯坦恰恰曾幸运地因为德国《物理学年鉴(Annalen der Physik)》的宽松而得以在该杂志发表5篇改变物理学的论文,特别是看上去离经叛道的狭义相对论和光量子论文。而在爱因斯坦移居普林斯顿后完成的爱因斯坦、罗森和玻多尔斯基(B. Podolsky)质疑量子力学完备性的论文(EPR论文)以及爱因斯坦和罗森关于爱因斯坦-罗森桥(即虫洞)的论文都未经审稿在物理评论发表[8]。后来的历史表明这两篇文章也极为重要,当然是应该发表的。EPR成了爱因斯坦被引用最多的论文。Kennefick认为引力波当时是广义相对论众所周知的预言,所以泰特经过犹豫后将爱因斯坦-罗森证明它不存在的这篇论文送审。而关于爱因斯坦-罗森桥的论文是当时与别人进行的一个争论,所以未经审稿直接发表。那么,质疑当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量子力学的EPR论文为何不经审稿直接发表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EPR承认量子力学技术上的正确性,质疑的只是量子力学的完备性,即是否完全描述客观实在,讨论具有哲学性质。顺便说一下,最近这两篇论文在关于黑洞量子性质的理论讨论中被联系起来。   1917年,爱因斯坦将广义相对论用于宇宙学[11]。如果只有引力而没有斥力,宇宙整体上不能保持静止,所以他在引力场方程中又加了一个代表斥力的宇宙学常数项,虽然他也觉得这个做法很不自然(现在我们知道这也不能真正使宇宙静止)。但是很快人们开始讨论宇宙膨胀,从弗里德曼(A. Friedmann) 、勒梅特(G. Lamaite)和德希特(W. de Sitter)等人的模型研究到哈勃(E. Hubble)的1929年的观测发现。 大爆炸宇宙学的创始人伽莫夫(G. Gamow)在他的自传《我的世界线(My Worldline)》(笔者本科生时代读到这本书后,一直记忆犹新,所以将世界线用于本人的博客名称中)中告诉我们,爱因斯坦曾说过宇宙学常数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12]。所以1936年爱因斯坦-罗森关于引力波的文章所用的引力场方程中,已经没有宇宙学常数。但是在当代,作为联系宇宙学与微观的量子场论的一个桥梁,宇宙学常数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宇宙加速膨胀和暗能量的发现更使得宇宙学常数的概念得到复活。这又是爱因斯坦的幸运,虽然他失去了预言宇宙膨胀的机会。   最后,用笔者与杨振宁先生以前的一段讨论结束本文。   施:您认为爱因斯坦(而非麦克斯韦)是仅次于牛顿的伟大物理学家。我也这样认为。您能不能简单说说您的理由?   杨:麦克斯韦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对人类的贡献无法可以被夸大。但是从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贡献的角度来说,他不能与爱因斯坦相比。爱因斯坦(1)改变了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从而给理论物理带来对称性的概念和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的思想,(2)创造了引力的几何概念,(3)帮助创立了量子力学。   感谢杨振宁先生的交流和阅读本文。   参考文献:   [1] A. Einstein,Sitzungsber. K. Preuss. Akad. Wiss. (1915) 844.   [2] A. Pais, Subtle is the L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82).   [3] W. Isaacson, Einstein:His Life and Universe. Simon & Schuster, New York (2007).   [4] A. Einstein,Sitzungsber. K. Preuss. Akad. Wiss. (1916) 688.   [5] A. Einstein,Sitzungsber. K. Preuss. Akad. Wiss. (1918) 154.   [6] B. P. Abbott et al. (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nd the Virgo   Collaboration), Phys.Rev. Lett. 116 (2016) 061102.   [7] E. Berti, Physics9 (2016) 17.   [8] D. Kennefick,Physics Today, September 2005, p. 43. 这篇文章后来吸收进该作者的书《Traveling at the speed of thought》.   [9] A. Einsteinand N. Rosen, J. Franklin Institute 223(1937) 43.   [10] 刘寄星,物理,34, 2005, p.487.   [11] A. Einstein, Sitzungsber.K. Preuss. Akad. Wiss. (1917) 142.   [12] G. Gamow, 《My Worldline》, Viking, New York, 1977. (XYS20160218)
从引力波谈爱因斯坦的幸运
作者: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2016年2月12日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五。因为所谓“抢财神”的习俗,在零点前后,
我当时所在的城市鞭炮声大作。这成了我浏览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引力波被探测到的新
闻发布和原始论文的喜庆伴奏。当时, 我想到爱因斯坦的幸运,便开始写这篇文章。
爱因斯坦曾经感叹牛顿的幸运,而他自己又何尝不幸运至极。他在广义相对论方面
的工作就有很多幸运之处。
在创立狭义相对论并为量子论奠基十年以后,居住在柏林的爱因斯坦在个人婚姻纠
葛的时期,于1915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1,2,3],并在次年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4,2]。
1918年他得到能量变化率与质量4极矩3阶变化率的关系[5]。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
台(LIGO)观测到引力波这件事正好成为对广义相对论100周年的纪念。
广义相对论的精髓是物质运动与时空几何的统一和相互影响,在引力场方程上表现
为能量和动量与代表时空弯曲程度的量之间的相等。引力使得时空弯曲,需要用非欧几
里德几何描述。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物理学家对此还不熟悉,但数学上对于非
欧几何已经有深入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后的...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9567
3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牛顿的神学观 - 独一神
既然大家提起了牛顿,俺就做了一点点research。
牛顿为了研究圣经学习了希伯来语和希腊语。他认为三一神论是人为的,并修改圣经来
加以支持。下面列出的是牛顿的宗教信仰12点。
http://www.newtonproject.sussex.ac.uk/view/texts/normalized/THEM00008
Twelve articles on religion
by Isaac Newton
Artic. 1. There is one God the Father everliving, omnipresent, omniscient,
almighty, the maker of heaven & earth, & one Mediator between God & Man the
Man Christ Iesus.
Artic 2. The father is the invisible God whom no eye hath seen or can see,
all other beings are sometimes visible.
Artic. 3. Th
k*d
发帖数: 615
3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牛顿的神学观 - 独一神
牛顿是异端中的异端。
我很敬仰牛顿发现,当时所谓的正统实际上偏离了早期的基督徒信仰,
而作为异端中的异端, 他实际上回归了真正早期的基督徒信仰。
难得的是他是基于客观的圣经研究得到这个结论的,而不是想当然。
我希望基督徒要正直,既然要向非基说牛顿是基督徒, 公平的说, 应该说清楚
他是现行基督徒思想中的异端。
http://www.mitbbs.com/article0/TrustInJesus/43155_0.html
k*d
发帖数: 615
3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哪位懂圣经的,讨论下牛顿的论据
你说的不完全准确:在牛顿的时代圣经里约翰一书5:7有``父, 道, 圣灵三者为一”
的说法,他发现原本没有这句话。可以参见NIV 圣经的注释。
``父, 道, 圣灵三者为一”。 因着牛顿的发现,现在我们常用的圣经里已经将
这句添加的话去掉了。(见版本比较:)
http://www.blueletterbible.org/Bible.cfm?t=KJV&x=0&y=0&b=1Jo&c=5&v=1#vrsn/7
牛顿的文章可见
http://www.newtonproject.sussex.ac.uk/view/texts/diplomatic/THEM00261
不过,我同意你, 这种添加,如果不是无意的,实在是一种很为三一派丢脸的事。
i*****t
发帖数: 24265
35
1 你跟牛顿观点相近,而不是牛顿跟你像
2 牛顿是人?还是神?跟他相近就代表好的么?
s******l
发帖数: 6898
36
参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_Historical_Account_of_Two_Notab
就是这两处:
(1)1 John 5:7
有些较古老的译本在约翰一书5:7的结尾部分和5:8的开头部分加上了以下一句话:“
在天上……有父、道和圣神:这三位是合一的。在地上作见证的有三样。”(《圣经英
王詹姆斯译本》)可是,这节经文从没有在任何早期的希腊文手抄本里出现过。因此这
节经文显然是有些人为了支持三位一体的教义而杜撰的。大部分现代译本,无论是天主
教抑或是基督新教出版的,均没有把这句话包括在圣经的正文中。(这段引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4%84%E7%BF%B0%E4%B8%80%E6%9B%B8
不过现在华人使用很多的和合本里面还用英文的英皇钦定本里面都有这句杜撰的经文。
很多人还用他来说明三位一体的教义。荒谬之极。难道不怕下地狱。
(2)1 Timothy 3:16
其中中文和合本“神在肉身显现”英皇钦定本“God was manifest in the flesh”,
牛顿考证原文应该为“他...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227
37
生物学中的牛顿?不好意思,还没人配的上这个称号。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的体系,注
意,是一个体系,并且这个体系对于改变人类的影响之大生物学中还没有人可以相提并
论。大胆放个炮,100年内生物学估计也出不了牛顿一样的人物。
s********5
发帖数: 244
38
不好意思,俺就是生物phd,只是现在跳出去不做lab的工作了。我正是跳出来之后才敢
这样客观的评价生物。
牛顿的伟大上面有哥们儿说了,建立了经典力学的体系。注意是一个体系。生物学方面
能够有这样卓越贡献的只有达尔文--而且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不是真的还需要更长时间的
检验。
DNA双螺旋本来就是呼之欲出的东西,W和C发现了。
生物研究到目前为止更像是case by case的研究,在大鼠小鼠人中的工作各不相同,只
能说是相似,且无法推广到到低等的脊椎动物、脊索动物。中心法则从发现到今天被不
断的修改,比如prion的发现就纠正了中心法则关于蛋白复制的部分。
另外,牛顿做出他人生最伟大的贡献的时候才20多岁。这是W和C不能比的。生物学和医
学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需要牛顿这样天才的开拓。目前纠结于细胞、DNA甚至某个
promoter的科研方法对于生物整体的认识到底贡献是什么还有待定论。
在 Oncogene (何时问天) 的大作中提到: 】
t****a
发帖数: 1212
39
版主你何须如此冲动呢?在生物这个领域,我们在等待牛顿一样的人物出现,用简单的
原理和公式来归纳一切复杂的观察...这本是生物领域研究者的机会。
贴出牛顿的墓志铭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at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于是一片光明。
w********h
发帖数: 12367
40
来自主题: Macromolecules版 - Very Funny: 牛顿和叉烧包的故事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cience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Feynmann (DG), 信区: Science
标 题: Re: 牛顿和叉烧包的故事 :))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Jul 12 12:22:23 2003) WWW-POST
敬爱的梁丽萍老师,
我以前没听过“ 牛顿和叉烧包的故事 ”,倒是有一个学弟的故事:道南学校里没有叉烧
包,条件不好,只有菜包;学第也没有什么怀表,他倒是有个电子表 -- 5块人命毙的那种

不过,他这回倒是没烧他的电子表,他把万用电表给扔到烧杯溶液里了。虽然没煮,电表
还是烧了-- 溶液还是带腐蚀性的,很壮观!不知道他是否已成为国家的另一个牛顿,我
只知道那次学校给他记过处份了。因此他曾一度颓丧,烂追女友 -- 是不是很多天才人物
都有这样的经历? 哎呀,你看,我总是把事情看积极的方面。不过,他读了你的来信,
很受感动,他又回到实验室去了,总是在食堂只买叉烧包,然后带去实验室,另外,他还
买了一只玩具怀表-- 本打算送给现在正在追的女友,看了你的信,他就留下给自己了。
总之,你的信让我们大家很受鼓舞,
n*******8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请教牛顿法求根,多谢!
有一个比较经典的牛顿法求根的程序rtsafe,混合使用牛顿法和二分法。可是我怎么都不
理解为什么其中因为牛顿法收敛太慢而使用二分法的一个条件
abs(2f)>abs(dxold*df)
如果哪位知道可否指教一下。下面是numerical recipe中的程序链接(很短的,关键的只
有十几行),如果有兴趣可以参照。
http://www.ma.utexas.edu/documentation/nr/bookfpdf/f9-4.pdf
非常感谢!
j********3
发帖数: 560
42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请教一个牛顿迭代的问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mputa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johnlee123 (no), 信区: Computation
标 题: 请教一个牛顿迭代的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2 21:22:16 2007)
用牛顿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收敛非常慢,尽管最后能够收敛到预计的结果,但是
需要几百甚至上千步迭代。请问大虾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多谢了!
按以往的经验,牛顿迭代收敛是很快的,只要初值合适,系数矩阵条件数不大,通常10
步以内就能收敛到合适的结果。如果系数矩阵条件数太大,那无论迭代多少步都无法收
敛,而不会像现在的情况这样迭代几百步之后收敛。
f*********n
发帖数: 148
43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关于最优化里面的牛顿法一问
我对基于二阶导数的最优化算法牛顿法和基于一阶导数的算法例如共轭梯度法很熟悉。
一般认为,使用牛顿法会比基于一阶导数的算法例如共轭梯度法在很多情况下都好一些
,例如更快、更准确、更稳定。(https://cn.mathworks.com/help/optim/ug/fmincon
-interior-point-algorithm-with-analytic-hessian.html?requestedDomain=www.
mathworks.com, "When you supply a Hessian, you may obtain a faster, more
accurate solution to a 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problem.").
我的问题是,在具体什么情况下,牛顿法比基于一阶导数的算法更好?什么情况下,它
们差不多?
我看了很多书也没明白。
请您回答的时候,顺便提供参考文献。谢谢!
n***s
发帖数: 32
44
现在看来,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的确害人不浅,否则,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解释了多少
遍人们思想也转不过弯来。因此,本人再解释一遍: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错误,其实是牛顿第二定律早就明确指出了的:在地面上任何物体
在撤去外力f之后,由于自身重量的原因(也由于能量的守恒与转化),都只能作加速
度a由0到最大值然后再由最大值到0 的运动过程,这是必然的,至少在地球上的环境中
这是任何人也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可是在解释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惯性时, 人们却错
误的把这同一运动a理解为物体具有保持其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所至,而不是外力f推动
的结果,自然,对此人们无论如何都是永远无法证明的。
从宏观方面来说,在今天的地球上,由于吸引已经大大的胜过了排斥而变得完全被动,
因此,在这里一切主动的运动都必需归功于排斥、归功于外来推动;而不能归功于吸引
、归功于物体的“自我保持”。这是考察今天地球上所发生的一切力学过程(包括所有
惯性现象)的唯一正确的出发点。
基于上述分析可见:物体在撤去外力f之后的a运动的原因,不能归功于物体的“自我保
持” ,而仍然只能归功于外力f曾经所给以的推动 。没有f就没有a,f大a运动就远
m*****n
发帖数: 3575
45
我觉得lz批评的很对。
所谓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无法证伪。这个拿波普论也说不通
lz的结论是广义动能理论,这个是个好理论。
实际上加上动量守恒就全了。
而动能动量的概念似乎在牛顿以前就有了。
牛顿的理论不过简化了解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组。
大部分时候,这两种途径算出来的数是相同的。
这也是为什么牛顿力学一直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所以你使劲证明它是错的也大概没人喝彩。
因为换成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组不改变结果,但是过程更麻烦。
不过lz如果要指望这个出名,那可以找科学哲学类的试试,你就说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
恒是更科学更真实的理论,但是估计即使发表了在乎的也不多。还是那个理,因为面上
没太大改变。
p******o
发帖数: 9007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pokerpro (专业的),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李将军和须刀认为牛顿定律是主观的,立此存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5 12:11:04 2013, 美东)
发信人: shaver (不谈OU, 不去菌斑),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Re: 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是否惨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5 12:05:36 2013, 美东)
是的
--------------------------------------------------------------------------
发信人: ridgway (ridgway),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Re: 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是否惨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5 11:47:47 2013, 美东)
牛顿定律是不是人对世界的认识呢?既然认识是主观的,那么牛顿定律就既是主观的,
也是客观的。或者说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
d*****r
发帖数: 2583
47
hell, 牛顿 won't give a shit about Quant...
往小了说,微积分的鼻祖都是牛顿,难道微积分还不如Quant重要?
往大了说,其实数学和物理的鼻祖是牛顿。。

发帖数: 1
48

那时候,知识的传承和研究都是由教廷承担的,即所谓的经院。
这帮人非常葱白古希腊的文明。所谓的言必称希腊。
这太正常了,任何牛人必然会被那些知识吸引。
后来有个教皇不满意了。我们不是葱白耶稣的嘛?你们麻痹的搞歪门邪道。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批判,就是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经院最牛逼的地方是一群人成天辩论着玩,非常锻炼大脑。
辩论没有预先的框框和结论,你可以当 devil's advocate.
这比美国目前的左逼学术界先进了几千光年。
没有罗马教廷,就根本没有今天的科学。估计还得几千年才能偶发。
牛顿是古往今来所有人类中最牛逼的人,
而且这个层次只有他一个人,基本上是神的地位。
下一个层次,爱因斯坦之类的土人,怎么也得并列排上一百多号。
牛顿这地位,以前是公认的。左逼把握了教育界,渐渐就把他给淡化了。
但是明白人心里都明白。意识不到这点的,我们都特别鄙视你的境界。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