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杜润生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
f****o
发帖数: 8105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杜润生去世 曾因六四开枪流泪写下两句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9 16:47:36 2015, 美东)
10月9日,有“农村改革之父”的大陆经济学家杜润生去世。杜润生再成外界关注热点
人物。在中共体制内,杜润生以敢言著称, 曾因反对中共“六四”开枪镇压学运遭整
肃。1989年“六四”后,杜润生曾流泪写下两句唐诗明志。
10月9日早上6点20分,中共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
生在北京去世,终年102岁。
据香港《经济日报》10月9日报导,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为人熟悉的,除了他
是习近平与王岐山的老师外,还有他一生敢言。其中,杜润生1989年“六四”前夕曾反
对中共开枪镇压学运,被批“反党集团成员”。
报导称,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1989年学运期间失势后失去自由,胡启立、阎明复及鲍彤
等7名中共高级党政干部也被点名指为“反党集团成员”。杜润生与毛泽东前秘书李锐
等人也因反对以开枪方式处理学生...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杜润生去世 曾因六四开枪流泪写下两句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9 16:47:36 2015, 美东)
10月9日,有“农村改革之父”的大陆经济学家杜润生去世。杜润生再成外界关注热点
人物。在中共体制内,杜润生以敢言著称, 曾因反对中共“六四”开枪镇压学运遭整
肃。1989年“六四”后,杜润生曾流泪写下两句唐诗明志。
10月9日早上6点20分,中共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
生在北京去世,终年102岁。
据香港《经济日报》10月9日报导,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为人熟悉的,除了他
是习近平与王岐山的老师外,还有他一生敢言。其中,杜润生1989年“六四”前夕曾反
对中共开枪镇压学运,被批“反党集团成员”。
报导称,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1989年学运期间失势后失去自由,胡启立、阎明复及鲍彤
等7名中共高级党政干部也被点名指为“反党集团成员”。杜润生与毛泽东前秘书李锐
等人也因反对以开枪方式处理学生...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
王岐山(右二)陪同杜润生到农村调查
如果说有谁曾以思想深刻地影响过当今我国的众多领导人,并培养出能够更加深刻地改变中国的门生,那么,杜润生绝对算一个。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杜润生先后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被公认为中共党内最资深的"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专家,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决策者和亲历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主持起草了著名的关于农村改革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和完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百岁教父
杜润生的一个过人之处是没有山头却门生众多,他的思想、方法、人格魅力和工作指向,在当时吸引和聚合了许多有抱负的年轻人。
曾长期在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过的王岐山、陈锡文、杜鹰、林毅夫、周其仁、翁永曦、王小强、张木生、温铁军等自不必说,1982年,习近平去河北省正定当县委副书记、刘源到河南新乡当副县长、翁永曦到安徽凤阳挂职,都面临着农业、农村、农民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也都得到过杜老热情耐心的指点和帮助。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五中全会月底召开 王岐山恩师杜润生病逝(2015/10/12)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3 06:25:31 2015, 美东)
f****o
发帖数: 8105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今日点击》五中全会月底召开 王岐山恩师杜润生病逝(2015/10/12)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3 06:25:31 2015, 美东)
s*******w
发帖数: 2257
6
杜导正谈文革:毛泽东不得人心广东密谋兵变(图)
文章来源: 炎黄春秋 于 2015-01-21 09:44:19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历史求真”专题页面
南方报系旗下《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末采访前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时任《炎黄春秋
》杂志社长杜导正。在访谈中杜提到,在“文革”开始时,作为有名的“毛泽东的好学
生”之一的陶铸,被毛泽东提为中国的“第四把手”,从广东调到北京,但却又瞬间被
打倒。陶铸说过自己不能再跟毛了,再跟下去,在历史上就变成罪人了。由于陶决定不
干了,毛就把他搞下来了。此外,杜导正还罕见披露,文革后期,中共党内反对毛泽东
的声音越来越多,就连广东的军力也曾密谋兵变。以下为《对话杜导正》全文摘录。
粉碎“四人帮”后的宣传画
谈时局
记者:你把中国的政局形容为一口高压锅,这口锅里的人应该做些什么?
杜导正:高压锅有个气阀,如果越拧越紧,有一天要爆炸的。一爆炸大家都倒霉,谁也
占不了便宜。所以,我很希望走改良主义的道路。
中国当前的矛盾是16个字:官场腐败,贫富悬殊,道德滑坡,治安不好。中国人现在有
饭吃、有房子住,不打仗,觉得还过得去,但腐败太厉害了,贫富差距拉得越来... 阅读全帖
p******9
发帖数: 7130
7
杜老贼死晚矣
M******8
发帖数: 10589
8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827/122316576733.shtml
2013年08月27日 12:23 南方人物周刊
杜润生(图/姜晓明)
王岐山(右二)、王小强(右一)陪同杜润生到农村调查
翁永曦(图/梁辰)
1990年的一天,西黄城根南街九号的院子里,一个工作组走了进来。他们宣布,决
定撤销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一年来,清查组进进出出,另一块牌子“中共中央农
村政策研究室”不久前刚被摘下,九号院的人已接受事实,也就没什么可惊讶的。没人
说一句话,各自默默走出会议室。
23年后,我们来这里寻找往事,看见围墙高耸,门口警卫荷枪挺立。我们被告知,
这是某国家领导人的住处。门侧依然挂着“清代礼王府”的石牌。
熟悉院子历史的人说,李自成入京时在这里住过3天。三百多年后,当华国锋在院
落边上独自徘徊时,杜润生带着一群老中青正埋头苦干,决心给农民新的命运。这是
1982年,九号院立起了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的牌子,取代了两年前刚成立的国家农
委。往后7年,九号院就成了农研室的代称。
农研室是中央直属咨议机构,5个中央一号文件是它最为人知的...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王岐山和他的朋友们:神秘9号院走出的改革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7 22:17:58 2013, 美东)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827/122316576733.shtml
2013年08月27日 12:23 南方人物周刊
杜润生(图/姜晓明)
王岐山(右二)、王小强(右一)陪同杜润生到农村调查
翁永曦(图/梁辰)
1990年的一天,西黄城根南街九号的院子里,一个工作组走了进来。他们宣布,决
定撤销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一年来,清查组进进出出,另一块牌子“中共中央农
村政策研究室”不久前刚被摘下,九号院的人已接受事实,也就没什么可惊讶的。没人
说一句话,各自默默走出会议室。
23年后,我们来这里寻找往事,看见围墙高耸,门口警卫荷枪挺立。我们被告知,
这是某国家领导人的住处。门侧依然挂着“清代礼王府”的石牌。
熟悉院子历史的人说,李自成入京时在这里住过3天。三百多年后,当华国...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10
王岐山准备用五年时间坚决遏制腐败的势头,为党风的根本好转打下基础。过往一年,王为带头遵守中央规定而推掉了各种人情往来,为避免与老友生疏,王岐山夫妇宁愿邀请一些朋友到家里做客,开伙煮饭。
2012年11月15日,王岐山当选中纪委书记。他曾对友人称,因为年龄原因,或将只担任一届中纪委书记。本届任期五年,他将以“倒计时”的心态,逐步往前推进,力争为彻底扭转风气、遏制腐败打好基础。
因过往多次临危受命的经历,舆论普遍将王视作解决问题的高手。此次中共决定安排王岐山执掌中纪委,解决最棘手亦最迫切的腐败问题。履新中纪委后,王岐山在一次座谈会中强调,“党的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接下来,在他执掌中纪委的这一年之内,多位省部级高官落马。
纪检是王此前工作经历中没有涉及过的领域,与王岐山共事多年的好友黄江南分析,王岐山的思路不落窠臼,“他很多事情的做法想法,不按官场的思维来……中国的官僚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个岗位上应该说什么话,这个事情应该怎么说,都是有规矩的,每件事情应该怎么处理,官场其实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这套规矩是最安全的,也是最落俗套的,最不用费脑子的”。
黄江南非常确定:“王...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1
核心提示:《凤凰周刊》最新一期刊出文章《王岐山脸谱》,文中写到,“时日一长
,如何避免老友生疏,或是被认为官大了不好相处就成了难题。王岐山夫妇想出两全之
策:宁愿邀请朋友们到家里做客,开伙煮饭,而且王岐山夫妇几乎都不喝酒。这样一来
既遵守了中央的规定,挡住了一些应酬,又能和朋友们正常交往。”
原标题:王岐山脸谱
王岐山准备用五年时间坚决遏制腐败的势头,为党风的根本好转打下基础。过往一
年,王为带头遵守中央规定而推掉了各种人情往来,为避免与老友生疏,王岐山夫妇宁
愿邀请一些朋友到家里做客,开伙煮饭。
记者/吴如加林子敬
2012年11月15日,王岐山当选中纪委书记。他曾对友人称,因为年龄原因,或将只
担任一届中纪委书记。本届任期五年,他将以“倒计时”的心态,逐步往前推进,力争
为彻底扭转风气、遏制腐败打好基础。
因过往多次临危受命的经历,舆论普遍将王视作解决问题的高手。此次中共决定安
排王岐山执掌中纪委,解决最棘手亦最迫切的腐败问题。履新中纪委后,王岐山在一次
座谈会中强调,“党的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接下来,在他执掌中
纪委的这一年之内,多位省部级高官落马。
纪检是王此... 阅读全帖
C***J
发帖数: 7594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北京市委的一点陈年趣闻。
8月26日,薄案庭审闹剧收场,引爆时局升级,中共高层分崩大公开。当天,《南
方人物周刊》发表报导,中共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陪”倒薄推手温家宝露面。文章还披
露,王岐山任北京市长时曾自曝,有人对他有意见。文章罕见公开王岐山当年与北京市
委书记、江派刘淇之间的明争暗斗。

8月26日,《南方人物周刊》发表报导《九号院的年轻人》。文章说,当年中国农村发
展研究中心所在地、北京西黄城根南街九号的灵魂是杜润生,九号院的风格在王岐山和
他的朋友们身上留下印记。
文章披露,王岐山任北京市长时,曾在九号院的朋友蒋中一去办公室看他。王岐山
说,有些人不适应,对他有意见。“我不改,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给他们扯这些事。”
1913年出生的杜润生是中国经济学家,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1982年春,
中共国家农业委员会撤销,成立了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和中国农村发展研究
中心,杜润生任主任。1986年,“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所”成立,王岐山任所长,由杜润
生直接领导。1989年的政治风波发生后,中顾委委员李锐、杜润生、于光远、李昌因反
对以开枪方式处理学生运动,同时受到整肃。2000年起,杜润生担任《炎黄...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3
1982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邓亲自担任中顾委主任。这是一个过渡性组织,但因其是诸多重量级中共元老的大集合而富有威名。它存在到1992年,包括邓在内的开国一代中共领导人们,借此逐步退出第一线,完成了执政党中央机构的年轻化。
如今,中顾委已撤销了近二十年。虽然机构不存,但这些威名赫赫的党内老人们,却依然发挥着隐隐的力量。哪怕有的已不能言语,其偶尔出现在报刊或网络上的文章,仍引发着激烈争议,提醒各方他们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近20年来,这些老人们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不同的符号,他们的大多数人都关注历史真相,因为历史往往会影响现实。他们也仍旧勤于思考,仍旧坚持己见,甚至正面争吵,界限了然。而这些分歧,很多时候,恰恰代表了正在行进的中国的不同侧面。
据人民网统计,两届近300人的原中顾委委员,在世者已不足30人,仅存十分之一。我们在此时,回念和记录这些正在远去的老人——他们都已岁过耄耋,历经沉浮,从而洞察历史;其所思所述虽然交锋激烈,但都不容忽视——并期望这种对远去者的追忆,有助于当下的思考。
此为南方周末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报道的第一篇。
身为中顾委委员的任仲夷(左图)...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4
原中顾委委员们的晚年片段:保持对时局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7日19:04 南方周末
编者按:1982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邓亲自担任中顾
委主任。这是一个过渡性组织,但因其是诸多重量级中共元老的大集合而富有威名。它
存在到1992年,包括邓在内的开国一代中共领导人们,借此逐步退出第一线,完成了执
政党中央机构的年轻化。
如今,中顾委已撤销了近二十年。虽然机构不存,但这些威名赫赫的党内老人们,
却依然发挥着隐隐的力量。哪怕有的已不能言语,其偶尔出现在报刊或网络上的文章,
仍引发着激烈争议,提醒各方他们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近20年来,这些老人们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不同的符号,他们的大多数人都关注
历史真相,因为历史往往会影响现实。他们也仍旧勤于思考,仍旧坚持己见,甚至正面
争吵,界限了然。而这些分歧,很多时候,恰恰代表了正在行进的中国的不同侧面。
据人民网统计,两届近300人的原中顾委委员,在世者已不足30人,仅存十分之一
。我们在此时,回念和记录这些正在远去的老人——他们都已岁过耄耋,历经沉浮,从
而洞察历史;其...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518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aodian (有熊), 信区: History
标 题: zz 包产到户四十年,中国农村到底变成啥样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21 22:23:39 2018, 美东)
包产到户四十年,中国农村到底变成啥样了?
2018-10-19 17:01
218
原作者: 许准 来自: 人民食物主权
食物主权按:
10月13日,在美国霍华德大学经济系任教的许准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讲座,题为“包
产到户四十年,中国农村怎样了?”。本文是对许准老师讲座的文字整理。讲座中许准
老师通过批判性地分析传统官方话语对这段历史的叙述,尝试为我们还原包产到户政策
实行以来的历史真相:
★ 包产到户这个名词是怎么来的?
★ 包产到户有没有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做出贡献?
★ 包产到户是不是农民的自发运动?
★ 包产到户发生的国内国际背景是怎样的?
★ 为什么包产到户这场巨大的改革没有像国企改革一样遭遇大规模的反抗?
自1978年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民按下手印时算起,包产到户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但它
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它依旧对中...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陆定一反思曝光:若党彻底腐败人民可推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9 13:18:42 2016, 美东)
近日,中共元老陆定一的长子整理出其父晚年对中共反思的内容再曝光。其中部分内容
还曾上书胡锦涛。文章提到,希望中国政治民主化,如果中共彻底腐败了,人民推翻它
是对的。近年来,中共体制内人士对中共的反思和质疑不断被披露出来。
大陆《炎黄春秋》杂志2007年第4期刊登《陆定一晚年的几个反思》一文。文章由陆定
一长子陆德在2006年11月17日——陆定一去世10周年前夕整理而成,并上呈胡锦涛等中
共领导人。
近日,陆定一反思中,就如何对待中共历史问题、党内腐败、学术问题、对自由和民主
的认识、最终遗言等内容再引起外界关注。
陆德的文章称,陆定一晚年对中共建政后的一些作为进行了反思,陆定一主张对待历史
教训的反思“宜细不宜粗”,从“反右”、“大跃进”到“文革”,中共有过很多深刻
的教训。
关于中共腐败,陆定一认为,光靠自律不能... 阅读全帖
F*V
发帖数: 3978
17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原中顾委委员们的晚年片段:保持对时局关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7 13:10:24 2011, 美东)
原中顾委委员们的晚年片段:保持对时局关注
http://www.sina.com.cn" target="_blank" class="a2">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7日19:04 南方周末
编者按:1982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邓亲自担任中顾
委主任。这是一个过渡性组织,但因其是诸多重量级中共元老的大集合而富有威名。它
存在到1992年,包括邓在内的开国一代中共领导人们,借此逐步退出第一线,完成了执
政党中央机构的年轻化。
如今,中顾委已撤销了近二十年。虽然机构不存,但这些威名赫赫的党内老人们,
却依然发挥着隐隐的力量。哪怕有的已不能言语,其偶尔出现在报刊或网络上的文章,
仍引发着激烈争议,提醒各方他们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近20年来,这些老人们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不同的符号,他们... 阅读全帖
x******e
发帖数: 193
18
来自主题: USTC版 - 管惟炎口述历史回忆录
李:在一月十一日以前都没有任何风声吗?
关:关于方励之当然风声不断,曾经都要他自动退党。另外还有一些迹象,李昌曾经当
过科技大学第一副校长,是科学院副院长兼任,他在这不久以前专门到科大跟我们党委
谈,意思是要我们注意,要有所警觉,上面可能有人要整我们了,他当然没有这样明讲
。我跟方励之碰面时,跟他讲过,对万里、李昌不理解,这些人方都跟他们辩论过,这
些人其实都是好人,他们虽然批评我们,但是他们是为了要帮助我们,并不是要整我们
。六四以后李昌跟其他三个中央委员靠边站,到现在为止好像都是这样。其中一个是杜
润生,杜原先是科学院秘书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首先就拿他开刀,张劲夫都还没垮
台,杜被陈伯达点的名,说赶紧把他处理掉,我亲自听到的传达。杜润生在科学院领导
中是最有文化修养的,他在解放以后不久,曾经在中南分局工作过,在湖南湖北那一带
,做李先念、习仲勋这些人的助手,这时就被毛泽东批成小脚女人走路,不是大刀阔斧
的搞生产大队,实际上他们是对的。在科学院知识分子中杜润生很受欢迎,因为他讲话
、作报告都比较有水平,跟一般老干部不一样。在延安时也被整过,他儿子跟我讲的,
那时是“整风”,怀疑他是...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19
66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3月5号那天回到“老家”——北京市人大代表团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王曾经担任北京市长,在听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谈及文化体制改革存在问题时突然插播。
“现在网上很时髦的一个韩剧,叫什么星星?”王岐山问。
代表们沉默。有年轻代表小声提及:“《来自星星的你》。”
“对,《来自星星的你》。你看,你们官员都不知道。”王岐山说。全场大笑。
王岐山说,他此前也看过韩剧。笑声之后的王岐山显得有点语重心长:“韩剧为什么占领了中国?甚至漂扬过海占领美国和欧洲。前几年他们就出了一个江南style。”
王岐山说:“我也有一段没一段看看韩剧。韩剧走在我们的前头,它们的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
《来自星星的你》的男主角都敏俊长相英俊,是一位400多岁的外星人,有一份大学教授职务,对女主角深情款款,还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超能力,多次挽救女主角于危难之中。
66岁的王岐山也有过研究室工作经历,精力充沛地忙着一份看上去可能是最忙碌的工作,对这个国家的反腐败事业深情款款,根据中央对腐败问题的共同看法,不反腐败,可能就亡党亡国。
王岐山和都教授一样,也是一位拯救者。
政治局...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0
http://news.sohu.com/20140318/n396817138.shtml
2014年03月18日19:02来源:综合 作者:博客天下
本刊记者 | 栾慧 实习生 | 赵良美
66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3月5号那天回到“老家”——北京市
人大代表团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王曾经担任北京市长,在听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谈
及文化体制改革存在问题时突然插播。
“现在网上很时髦的一个韩剧,叫什么星星?”王岐山问。
代表们沉默。有年轻代表小声提及:“《来自星星的你》。”
“对,《来自星星的你》。你看,你们官员都不知道。”王岐山说。全场大笑。
王岐山说,他此前也看过韩剧。笑声之后的王岐山显得有点语重心长:“韩剧为什
么占领了中国?甚至漂扬过海占领美国和欧洲。前几年他们就出了一个江南style。”
王岐山说:“我也有一段没一段看看韩剧。韩剧走在我们的前头,它们的内核和灵
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
《来自星星的你》的男主角都敏俊长相英俊,是一位400多岁的外星人,有一份大
学教授职务,对女主角深情款款,还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超能力,多次挽救女主角于危
难之中。
66岁的...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8729
21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中国农民还要“过三关”
作为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农村改革重大决策参与者和亲历者,杜润生被誉
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97岁高龄的杜润生前不久在接受《财经》杂志访谈时称,我
现在脑子里面有两个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放心不下:第一个是怎样减少农村人口,组织
好农村人口的转移,如何能够在本世纪的中期,转移出去2亿左右的农民,使农民取得完
全的国民待遇。现在有近亿人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摆动,城市要把这些人安排好。
第二个是农民缺乏自己的代言人。全世界的经验,最好建立农民协会。杜润生回忆
,80年代中期他曾向邓小平提出,可否恢复农民协会,作为农民代言人?邓小平说,你
的这个意见很重要,我要考虑。先看三年,如果三年后,大家都同意,你再提出来,我
一定批。但是到了三年的时候,“八九风波”来了,顾不上这件事了。
杜润生认为,中国改革要过两大关,一是市场关,一是民主关。市场关很明确,过
民主这一关比过市场关还麻烦,弄不好就带来政治波动,可能会动乱。但反过来说,不
搞民主,就不会乱?可能出现权贵资本主义,可能有更大的动乱。民主在有利于稳定的
前提下,在法制的约束下进行,才是最好的选择。他认为,对中国农民来说要“过三关
”,除了...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22
“漫长的革命”——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韩毓海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再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感觉那好像是一出长
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
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
,谁说工人阶级不要改造?――工人阶级要在阶级斗争中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
社会,同时改造自己。工人阶级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永远也
不能停止。――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爱无疑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但是,对于一个博学善思的民族而言,爱一个人不
是指爱他给我们留下和提供的结论,而在于爱他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包括他对我们的批
评。毛泽东提出的那些问题依然困扰着现代人类,他的批评今天依然有力量。自这个伟
人逝世后中国与世界所发生的变化已经表明: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当代就不可
能不是一个毛主义者,无论'葛兰西派'(Gramscian...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千古罪人赵紫阳
千古罪人赵紫阳
标签: 汉奸 卖国 顶[2] 分享到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最近赵某人的忌日大批无耻之徒为之平反翻案,惹的本人昨日晚饭都没吃好罪大恶极。
今在此扒扒赵家祖坟。
赵的发迹之路
滑县起事
赵紫阳最开始的革命年月是参加了中共的地下工作,在河南一带,一度曾经是滑 县县
委书记,县委也曾经设在一个地主的家里,这个地主家里的孩子后来多数参加了共产党
的革命工作,最著名的一个是文革期间的聂元梓本来毛泽东认为一个在组织上入党和思
想上入党,不是一回事。但是毛泽东之后 的权威中共党史,基本上是否认这一区别的
实际存在的,认为只要是个人参加了 共产党,就是思想上入党了,甚至一度还把“马
克思主义者”作为荣誉称号,授予给每一个故世的共产党领导人。1989年学潮的时候,
据说还是精英或者准精英 认为没有给胡耀邦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忿忿不平。
赵紫阳当年在滑县县委书记任上的下属,是一个区委书记,在文革前担任过湖北省委的
秘书长。他今天的看法是共产党的治国和建设方法都搞错了,应该向西方学习。笔者反
问他当年参加革命时期的想法,他不愿意作出明确答复,语焉不详。赵紫阳虽然当过共
产党的总书记... 阅读全帖
x******e
发帖数: 193
24
来自主题: USTC版 - 管惟炎口述历史回忆录
李:所以那时你只要接到邀请,你就可以出去?
方:对,接到邀请我就设法出去。我演讲最开始是七〇年末期,每次有学术会议,因为
我常出国,学生很少有机会出国,就邀请我去演讲。
管:下台以后,我出国就受到阻挠。后来我倒是得利于他,因为我先看到他到意大利,
我才跟科学院讲,为什么我比他还严重,他都可以去意大利。他们没有理由,只好说,
因为他是去欧洲,美国、日本有问题,欧洲没问题,正好我借这个理由就先到德国去了。
李:你(方)的出国可能好像还是赵紫阳批的是吗?
方:有可能,特别是开除后第一次出国。
管:后来说赵紫阳有问题,这也算是问题之一。
方:那次出国,很多人都说方励之不会回来。
李:您第一次跟学生讲非物理的课题,大概是什么时候?
方:七八、七九年。那时我连续出国。回来就介绍国外的情况,除了物理研究,当然也
包括其他看到自由民主的种种情况。从那时就慢慢学生知道我会讲这些事情,所以每到
一个新地方,学生就请我讲这些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就越讲越多。
Page 455
李:我再问一个问题,我听管教授说,在五〇年代您当学生的时候,您的夫人李淑娴女
士,比您还积极,后来她的想法如何?
方:她在五七年就是真正...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5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中国水利六十年
中国水利六十年
钱正英 马国川
《新华文摘》2010年第1期
原载《读书》2009年第l0、11期
父亲带来的美国梦
马国川(以下简称“马”):我在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写的《院士自述》里看到
,您的父亲也是学水利的。
钱正英(以下简称“钱”):对,他是上海南洋大学(现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留学
美国时学习水利工程,一九二二年得了硕士学位后回国,第二年得了我这个女儿。很自
然地,他把从美国带回来的一套理想传给了我。从我很小的时候,他就告诉我,美国已
经有了女工程师,但是中国还没有,他要我将来当中国的第一批女工程师。
马:这是您父亲给您规划的人生道路?
钱:他给我规划的道路就是中学毕业以后,考清华,公费留学美国,然后回国当工
程师。因此我上大学也是学习土木工程,但他要我以后搞建筑不要搞水利(土木工程包
括:道路、建筑、水利等许多专业)。
马:为什么?
钱:因为我父亲自己的道路并不理想。回国后先在铁路,后来在国民党政府的建设
委员会搞房屋建筑,一九三六年才回到他的本行,到武汉任江汉工程局第二工程事务所
主任。他的前任由于一九三五年汉江大水、堤防溃口...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529
26
(II)科学院和国家、部门领导的关系
现在我们国家的科学家,好像都是问国家要钱花的人。不仅国家领导不和他们平等
交谈 ,就是各部委的大官小官也多半瞧不起科学家,都当科学家是讨钱的。是现在科学
家自己不 行了?还是现在当官的架子约来越大了?
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周总理那是经常约科学家谈话,李四光、竺可桢、钱学森
、钱 三强、周培源等等都是他们的座上客,五十年代有名的科学家回国,毛主席周总
理要设宴款 待。不仅毛主席款待钱学森全国都知道、还有周总理设宴招待钱学森的副
所长(科学院力学 所)郭永怀回国。如果青年同志们以为毛主席、周总理只关心制造
武器的科学家,那也不对 。上海那时有个生物学家张香桐刚从美国回来,郭沫若设宴
不算,周总理还让陈毅副总理见 他。毛主席周总理对科学家看才能、不拘国内外。留
洋的受重视的多一点,是水平高的人多 一点。国内的比如植物学家蔡希陶拉,周总理
也很关心。毛主席、周总理这样对待科学家, 其他高级干部、元帅将军对当时顶尖科
学家不象现在当官的那样居高临下。聂荣臻元帅和科 学家走的很近,罗瑞卿、陈赓等
大将常向科学家讨教。毛周不仅征求科技项目时要见科学家 ,毛主席...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27
)从 格致 作者:格致
作者:张剑
东方早报2011.7.31
1961年8月,莫斯科机场,一个人手持护照,怀揣笔记,惶恐不安地盯着警察,怕
他怀中记载与苏联政府有不同看法的秘密被发现。几次心惊肉跳之后,载他飞往加拿大
蒙特利尔的飞机终于翱翔天空。这个人就是斯大林奖金、功勋奖章和劳动红旗奖章获得
者、出生在乌克兰的苏联化学家米哈伊尔·阿·克罗契科。几天之后,他向加拿大政府
申请政治避难获准。两年后,他撰写的《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出版,追忆了他1958
年、1960年两度作为援华科学家在中国的经历。
关于当年苏联专家在中国,据说有一个真实的故事。1957年“大鸣大放”期间,北
京的一位工程师说苏联专家并非个个都是好人。当时中苏正处于蜜月期,工程师自然因
言获罪,被打成“右派”,发配东北。1965年,中苏关系全面恶化,工程师又说苏联专
家中也有好人,再次因言获罪,“文革”中被打成 “反革命”,发配青海劳改(沈志
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第3-4页)。
苏联专家是苏联应中国政府要求派华援助建设的高级专业人才,他们到中国来,不是为
了游山玩...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8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584
张剑
1961年8月,莫斯科机场,一个人手持护照,怀揣笔记,惶恐不安地盯着警察,怕
他怀中记载与苏联政府有不同看法的秘密被发现。几次心惊肉跳之后,载他飞往加拿大
蒙特利尔的飞机终于翱翔天空。这个人就是斯大林奖金、功勋奖章和劳动红旗奖章获得
者、出生在乌克兰的苏联化学家米哈伊尔•阿•克罗契科。几天之后,他向
加拿大政府申请政治避难获准。两年后,他撰写的《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出版,追
忆了他1958年、1960年两度作为援华科学家在中国的经历。
关于当年苏联专家在中国,据说有一个真实的故事。1957年“大鸣大放”期间,北
京的一位工程师说苏联专家并非个个都是好人。当时中苏正处于蜜月期,工程师自然因
言获罪,被打成“右派”,发配东北。1965年,中苏关系全面恶化,工程师又说苏联专
家中也有好人,再次因言获罪,“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发配青海劳改(沈志华
《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第3-4页... 阅读全帖
b*******k
发帖数: 16989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boycott (haha),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旁观者的犀利:苏联科学家笔下的荒唐岁月(转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8 21:41:46 2011, 美东)
)从 格致 作者:格致
作者:张剑
东方早报2011.7.31
1961年8月,莫斯科机场,一个人手持护照,怀揣笔记,惶恐不安地盯着警察,怕
他怀中记载与苏联政府有不同看法的秘密被发现。几次心惊肉跳之后,载他飞往加拿大
蒙特利尔的飞机终于翱翔天空。这个人就是斯大林奖金、功勋奖章和劳动红旗奖章获得
者、出生在乌克兰的苏联化学家米哈伊尔·阿·克罗契科。几天之后,他向加拿大政府
申请政治避难获准。两年后,他撰写的《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出版,追忆了他1958
年、1960年两度作为援华科学家在中国的经历。
关于当年苏联专家在中国,据说有一个真实的故事。1957年“大鸣大放”期间,北
京的一位工程师说苏联专家并非个个都是好人。当时中苏正处于蜜月期,工程师自然因
言获罪,被打成“右派”,发配东北。1965年,中苏关系全面恶化,工...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16403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旁观者的犀利:苏联科学家笔下的荒唐岁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4 14:50:17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584
张剑
1961年8月,莫斯科机场,一个人手持护照,怀揣笔记,惶恐不安地盯着警察,怕
他怀中记载与苏联政府有不同看法的秘密被发现。几次心惊肉跳之后,载他飞往加拿大
蒙特利尔的飞机终于翱翔天空。这个人就是斯大林奖金、功勋奖章和劳动红旗奖章获得
者、出生在乌克兰的苏联化学家米哈伊尔•阿•克罗契科。几天之后,他向
加拿大政府申请政治避难获准。两年后,他撰写的《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出版,追
忆了他1958年、1960年两度作为援华科学家在中国的经历。
关于当年苏联专家在中国,据说有一个真实的故事。1957年“大鸣大放”期间,北
京的一位工程师说苏联专家并非个个都是好人。当时中苏正处于蜜月...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1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5309784.html
张剑
除了政治会议和社会活动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运动乃至劳动锻炼等等。科学家们被迫参
加消灭麻雀的运动,虽然麻雀因吃害虫很快被“平反昭雪”,但平反并不能使它们复生
,“而那些害虫仍然大吃大嚼中国的谷物”。
1961年8月,莫斯科机场,一个人手持护照,怀揣笔记,惶恐不安地盯着警察,怕
他怀中记载与苏联政府有不同看法的秘密被发现。几次心惊肉跳之后,载他飞往加拿大
蒙特利尔的飞机终于翱翔天空。这个人就是斯大林奖金、功勋奖章和劳动红旗奖章获得
者、出生在乌克兰的苏联化学家米哈伊尔·阿·克罗契科。几天之后,他向加拿大政府
申请政治避难获准。两年后,他撰写的《一位苏联科学家在中国》出版,追忆了他1958
年、1960年两度作为援华科学家在中国的经历。
关于当年苏联专家在中国,据说有一个真实的故事。1957年“大鸣大放”期间,北
京的一位工程师说苏联专家并非个个都是好人。当时中苏正处于蜜月期,工程师自然因
言获罪,被打成“右派”,发配东北。1965年,中苏关系全面恶化,工程师又说苏联专
家中也有好...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32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驳辛子陵编造的一则新谎言
掀起你的盖头来
——评谢韬等香港行
丑牛
工农之声:2007-10-30
谢韬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在《炎黄春秋》今年二月号发表后,立即
引发全国上下一片声讨。
谢文不仅立论错误,且文风拙劣。轻举妄断、牵强附会。不少海外学者,也斥之为“荒
诞”,“不屑一顾”,“不值得认真对待”。
谢韬对这些批判,无耳不闻,我行我素,又在今年《炎黄春秋》六月号上发表《试解马
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与中国改革》。他不顾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重建个
人所有制”的解释:“社会所有制涉及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涉及产品,也
就是涉及消费品”。硬把马克思说的“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
篡改成“重建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并把这一荒唐论据,强加在中央领导人的身上。
倒是《炎黄春秋》掌门人杜润生老先生比较老道,他在这期《炎黄春秋》的卷首文章中
,为谢韬的谬论留条退路。文章的题目是《理论思维活跃是民族振兴的喜庆气象》,说
了两点谢文站不住脚的地方。但肯定谢文的出世,是“理论的活跃”“民族的喜庆”。
杜润生老先生文章的责任编辑是杜导正,《炎黄春秋》的社长,两位掌门人共发这样一
l********n
发帖数: 1804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TNND谁是死硬保守派?
TNND谁是死硬保守派,吴棒国还是李长蠢?看看50年后怎么评价这些站在历史反面的左
棍们...
“最近一段日子,左的保守势力不时进攻。杜导正说,一零年九月,有一个会议,温家
宝关於政治改革的主张与保守势力多次交锋,本来很多人是支持温的,但到了紧要关头
,左的力量猛攻下,原本支持温的人未敢直言支持,有的左顾右盼,有的不再坚守,温
家宝一下子处於被动孤立的处境。 ”
~~~~~~~~~~~~~~~~~~~~~~~~~~~~~~~~~~~~~~~
中共老人杜导正佩服温家宝 赞胡锦涛宽容 亚洲周刊
【杜导正说,温家宝呼吁政改,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后退,胡锦涛对温家宝態度不变,
至少宽容,是开明的表示。胡锦涛「对保守势力,让你说话;对改革势力,也让你说话
。这本身就是进步」。】
专访对象:中共老人、《炎黄春秋》社长杜导正
杜导正八十八岁,党龄却有七十四年。这位《炎黄春秋》杂誌社社长在中共建党九十週
年前夕於北京接受亚洲週刊访问。杜导正先说关於李普的故事。李普是他挚友,长期一
起共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李普时任中共中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杜导正时任中南局机
关报总编辑,两人都在广州,经常来往。李普於二零...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34

人物周刊:到“文革”后期,党内反对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多。
杜导正:粉碎“四人帮”前,邓小平把赵紫阳从广东调到四川去,把韦国清从广西
调到广东。遇到大事,韦国清便和我们几个人商量。
周恩来病重之后,邓小平实际上主持国务院的工作,“四人帮”把邓小平看成主要
的阻力。1976年初,邓小平被开除党籍。中央给广东的韦国清发来电报,让他次日拂晓
前回电表态。韦国清大半夜把我、萧洪达、吴南生几个人找来,商量怎么回电。商量了
整整一夜啊,很为难。说同意开除邓小平党籍吧,不行。说不同意吧,上面第二天就干
你了。韦国清当时急了,把巴掌往桌子上一拍:老子跟他们拼了。你看看,“四人帮”
把党内的矛盾已经激化到这个程度了,下面与毛的矛盾实际上也处在一个爆发点上了。
我们已经策划了几个方案。出于对整个形势的估计,和蔡锷起义一样,我们只要登
高一呼,全国都会响应,“四人帮”的力量,马上稀里哗啦就垮了。我们也估计了手里
能掌握的几个军,比如许世友是广州军区司令,他是能够响应的。当时缺个指挥,朱德
很有号召力,但是他很快在6月份去世了。当时还想到一个人:叶剑英。“四人帮”手
里也有点力量,主要...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2109
35
党史国史研究中“李杜范式”的困境――兼评张素华新著《变局――七千人大会
始末》
作者:老田
李锐和杜润生开创的党史国史叙述路数,由于符合官方部分人的需要,受到格外
的追捧,最后竟然抬升为党史和国史研究领域的“潜规则”和“公开标准”,他
们独特的研究视野和叙述路数受到有意识的鼓励和跟随,几乎垄断了国内的党史
国史研究领域,因此可以称为“李杜范式”。
毛泽东推动并确立的新中国经济建设战略,是以后来被概括为“三面红旗”为核
心的系列制度安排。李杜范式则是集中消解“三面红旗”的制度运作效果,并主
要是通过发掘“三面红旗”的理论错误和实践灾难为着眼点的。其中杜润生先生
关于农业的著述最终认定除非个体农业将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李锐先生的著
述集中于党内生活的非民主化责任问题,认定公有制或者集体化必然导致生产下
降和找寻党内错误的责任人,是李杜范式的两大要点。张素华先生新著《变局―
―七千人大会始末》一书(本文中间凡引文仅标明页码的,都出自此书,中国青
年出版社2006年6月北京第一版),算是在李杜范式笼罩之下的一个标准文本。
一、 对李杜范式的界定
李杜范式在研究党史国史时,叙述的目标首先在于找
T**********e
发帖数: 29576
36
网易:邓力群我们都知道他是共产党的老左派,他为什么支持年青人来组建农发组,干
一些搞活经济的事?第二个问题就是说你刚才讲八十年代的年青人有这么多途径跟中央
领导上传下达,给他们提供了这么多途径,给我们造成了一个感觉,就是怎么这么容易
就能被中央领导采纳意见?看起来知识分子很有话语权。就会觉得今天的这些经济学家
是不是有些势微了,和八十年代相比。
柳红:说到邓力群,所谓左,我们所谓的左,其实中国过去的这些人都左,没有一个不
左的。邓力群在改革的早期,还是领了一些时代风气之先的。比如说我写到有一个故事
《访日归来》,那个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他们的一个访问日本的代表团,当然
对邓力群来说是开了眼了,他说他第一次看到资本主义,觉得这个地方怎么这样,东西
都放外头,都不会被偷走。不是说资本主义跟所有的道德败坏都联系着吗?资本主义还
有这么好的?人们怎么有礼貌,穿的衣服也怎么干净,花衣服什么的。他看了很新鲜。
其实我觉得邓力群还是有一些文人的味道,所以他们回来的这些人,其他的比如说我们
社科院里面有马洪,有孙尚清,有吴家骏,还有其他,纪委主任、北京市长、天津的等
等这些一些人,他们回来,...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37
中南海智库
每逢国家级会议召开前后,国家级智库及其专家的建议,是如何递交中央层面并成
为国家意志的,都会成为关注焦点。这些国家级智库历经合并和重组,它们的职责和任
务也在悄然变化,为中南海决策层的服务方式也各有差异。
记者_宋涛
“探索实行官邸制”,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的一条新举措。为了这7个字,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忙碌了6个月。
“中国特色官邸制研究”是他们年初设立的研究课题。到今年6月份,形成了三个
研究报告:《国外官邸制研究》、《中国古代官邸制研究》、《当前我国领导干部住房
现状分析与改革趋势》。7月份,由课题负责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
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撰写建议方案,并上报中央。
回顾此次三中全会前被热炒的383改革方案,其涉及的财税体制改革、大学去行政
化等也被写进了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
《决定》)里。这个方案产生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称国研中心),由国研中心主任
李伟和发改委副主任、中财办主任刘鹤担纲领衔,是众多递交给中央的报告之一。
“在将近7个月的时间里,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进行调查研究……”习...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300
38
北京学者单少杰是研究毛的知名作家。2006年单少杰撰写长文《毛泽东:整人与怕
史――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祭》,文章以大量史料提出毛是否惧怕历史的问题,并分析
指出在中共建政之后,尤其文革期间,毛泽东整肃党内高层反对者的两大重要手段:一
是要迫使所有手下人都必须参与整人;二是要迫使所有挨整者都必须写出检查。这两个
手法都不仅有着现实方面的功用,而且有着历史方面的效能:前一个手法能够让那些参
与者都担上与毛泽东同案的责任,从而有利于掩饰毛泽东的历史形象,――让他们都因
有着同案者身份而不愿向历史作证,不愿全盘说出毛泽东整人的详情。后一个手法能够
让那些挨整者都立下对毛泽东有利的字据,从而有利于粉饰毛泽东的历史形象,――让
他们都言之凿凿地向历史作证,誓言自己是完全错误的而毛泽东是完全正确的。
1962年7月一天,中南海游泳池畔,毛泽东质问刘少奇:为什么不顶住邓子恢、陈
云等人的右倾举动?刘一向顺从毛,但此次竟“有些动感情”地顶了毛:“饿死这么多
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
刘少奇做错事时害怕历史,受冤屈时也寄希望于历史。他晚年爱说这样一句话:“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读者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改革开放百人表彰名单公示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根
据评选表彰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组织考察、集体研究提出推荐人选的
基础上,经归口评审、统筹考虑,产生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为充分
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现将拟表彰对象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从2018
年11月26日8时起,至11月30日17时止。如对拟表彰对象有异议,请于公示期间通过电
话、邮件、信函等方式向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信函
以到达日邮戳为准)。
电 话:(010)84233403/84233445
传 真:(010)84233489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3号
邮政编码:100013
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11月26日
【100人名单】
于 敏
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出生,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
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
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曾被罗列30条罪状!中共秘审赵紫阳内幕(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11 16:22:24 2016, 美东)
六四事件之前到天安门广场看望学生时的赵紫阳。(网络图片)
六四事件之后,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李鹏在会上
代表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
,指赵紫阳“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犯了支持动乱和分裂党的错误,对动
乱的形成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全会据此撤销了他的所有职务,“对他的问题
继续进行审查”。
赵曾促改变“4·26社论”定性
李鹏的报告及对赵紫阳审查的结果一直未对外公布,在录音回忆录中,赵紫阳质问:审
查3年,既然要结束,为什么不公布审查的事实?实际上就是害怕。他又指出,1990年6
月21日,处理其专案的审查组长、中共元老王任重把审查他的30条问题文件交给他。赵
紫阳说,“这30条且不说其中有许多与事实有出入,...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5644
41
北京学者单少杰是研究毛的知名作家。2006年单少杰撰写长文《毛泽东:整人与怕史―
―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祭》,文章以大量史料提出毛是否惧怕历史的问题,并分析指出
在中共建政之后,尤其文革期间,毛泽东整肃党内高层反对者的两大重要手段:一是要
迫使所有手下人都必须参与整人;二是要迫使所有挨整者都必须写出检查。这两个手法
都不仅有着现实方面的功用,而且有着历史方面的效能:前一个手法能够让那些参与者
都担上与毛泽东同案的责任,从而有利于掩饰毛泽东的历史形象,――让他们都因有着
同案者身份而不愿向历史作证,不愿全盘说出毛泽东整人的详情。后一个手法能够让那
些挨整者都立下对毛泽东有利的字据,从而有利于粉饰毛泽东的历史形象,――让他们
都言之凿凿地向历史作证,誓言自己是完全错误的而毛泽东是完全正确的。
1962年7月一天,中南海游泳池畔,毛泽东质问刘少奇:为什么不顶住邓子恢、陈云等
人的右倾举动?刘一向顺从毛,但此次竟“有些动感情”地顶了毛:“饿死这么多人,
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
刘少奇做错事时害怕历史,受冤屈时也寄希望于历史。他晚年爱说这样一句话:“好在
历史是人民写的。”
读者可...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42
VOA记者: 海涛

北京的炎黄春秋杂志是由一批中共老干部办的刊物,由前新闻出版署长杜导正担
任法人代表。但是,该杂志在春节前后接到指示,要求杜导正退下来,不再担任法人代
表。观察人士说,炎黄春秋因其观点为当局所不容而遭到处理。 (博讯 boxun.com)

炎黄春秋是一份刊登政论和研究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文章的月刊,是中共已故老将
军肖克在91年底创办的。多年来,这个杂志一直刊登支持改革和赵紫阳的文章。去年10
月肖克逝世,刊物开始遭到整肃。一段时期以来,一直有报道说,80多岁的社长杜导正
将退出刊物领导班子。

*终于顶不住中宣部压力*

去年11月,炎黄春秋编辑部领导对海外记者说,压力很大,但他们将顶住压力,杜
导正将继续待在领导岗位上。现在看来,炎黄春秋终于顶不住压力而杜导正也将退出领
导班子。炎黄春秋是挂靠在文化部的一个刊物,实际上是民间所办,并没有拿到国家拨
款,也没占国家的编制名额。

北京宪政学者张祖桦说,炎黄春秋不是一个纯民间的组织:“它应不是纯民间组织
,应该是体制内的。他的上级单位是炎黄文化研...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43
“有一次,毛主席问科学家钱学森,一亩地到底能打多少粮食?钱学森从纯科学道理上讲,如果把植物所接受的太阳能都转化成粮食,一亩地产4万斤是可能的。毛相信了各地亩产上千、过万斤的‘卫星’,遂提出粮食多了怎么办?”虽然后来钱学森又做了些补充说明,上海的植物生理学家更是巧妙地提出,只有栽培技术学家才有专业权威性,然而钱的说法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却已经难以挽回。
1956年毛泽东与钱学森谈笑风生 资料图
本文节选自《阅读杜润生》 作者:朱玲 原载于人民网
七届六中全会以后,杜老被“贬”到中国科学院任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到1979年初调任国家农委副主任,其间有20多年不在“农口”(第67,96页)。正是这番经历给了他静心博览群书、学习马列经典著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体察民情的机会(第111-113页),所以不仅塑造了他此后参与和领导农村政策研究的风格,而且也赋予这本回忆录独特的魅力,那就是在对历史事件的述说中,不乏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实践认识的理论升华,处处闪耀着引人入胜的思想火花。
在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评述中,他反思自己最初赞同的理由和做过的讲话,并未因为后来经调查研究便不再“跟风”而文过饰非。同时... 阅读全帖
h*******2
发帖数: 3118
44
看到了一群熟悉的名字啊,墓碑杨继绳位列其中,真是一个砸碎大集合。
顾 问 | GUWEN
杜润生  李 昌  于光远  李 锐
编 委 | BIANWEI
王俊义  方 实  冯 征  冯 健  冯其庸  曲润海  朱厚泽  李 普
李一鑫  李冰封  李维民  杨继绳  杨天石  吴 象  宋木文  苏双碧
张岂之  张文彬  张荣华  何 方  杜导正(召集人)  范敬宜  金冲及
钟沛璋  徐 孔(副召集人) 袁 鹰  凌 云  萧蔚彬  曾彦修  彭 迪
韩 钢  雷 颐  魏久明
编辑部 | BIANJIBU
社 长(法定代表人)
副社长常务副社长
总编辑
主 编
社长助理编辑室主任
社长助理办公室主任
理事长
副理事长
理 事
秘书长
副秘书长
主管、主办单位
本刊常年法律顾问
杜导正
徐 孔 杨继绳
吴 思
李 晨 徐庆全
赵友慈
胡竞成
杜导正
庄其環 李 琼
白建纲
徐 孔
杜明明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张思之(吴栾赵阎律师事务所 010-68083211)
步凌云(北京华一律师事务所 010-85869163)
w**********g
发帖数: 1985
45
为什么要警惕南方系之三:南方系背后的权力体系
作者: 乌有之乡zt(荆.州.洁.花) [177923:71384], 15:48:15 12/09/2011:


导语
前面说到,南方系之所以能够屡屡过线而不被清算,只因其背后有一个强势的权
力体系来给他撑腰,而南方系替这个体系宣传造势、展开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这个隐
蔽的权力体系是如何构成的,又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只能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寻找线
索,逐步剖析。

一、“患难见真情”——从两个典型事件看起
李锐与《21世纪环球报道》
2003年,南方系旗下报纸《21世纪环球报道》公然与体制内右翼代表前中组部副
部长李锐合流——对李锐进行独家专访,大谈政治体制改革,鼓吹三权分立。之后,《
21世纪环球报道》被封。据采访李锐的南方系记者王永治回忆,在得知21世纪环球报道
停刊消息后,李锐本人亦“十分震惊”,他曾专为此事两次上书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和
其他政治局常委,呼吁复刊。这两封信都由王永治代为起草,李锐本人亲自修改,通过
组织内部系统的密件传...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5763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南方系背后的权力体系zz
南方
原帖链接: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112/280686.html
导语
前面说到,南方系之所以能够屡屡过线而不被清算,只因其背后有一个强势的权力体系
来给他撑腰,而南方系替这个体系宣传造势、展开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这个隐蔽的权
力体系是如何构成的,又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只能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寻找线索,逐
步剖析。
一、“患难见真情”——从两个典型事件看起李锐与《21世纪环球报道》
2003年,南方系旗下报纸《21世纪环球报道》公然与体制内右翼代表前中组部副部长李
锐合流——对李锐进行独家专访,大谈政治体制改革,鼓吹三权分立。之后,《21世纪
环球报道》被封。据采访李锐的南方系记者王永治回忆,在得知21世纪环球报道停刊消
息后,李锐本人亦“十分震惊”,他曾专为此事两次上书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和其他政
治局常委,呼吁复刊。这两封信都由王永治代为起草,李锐本人亲自修改,通过组织内
部系统的密件传送渠道上达高层。王永治回忆,他去设在钓鱼台大酒店的21世纪环球报
道北京记者站办公室,给李锐打印上书信函时,都很小心地回避同事。(石扉客:《... 阅读全帖
h***z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Economics版 - 周其仁:赵紫阳
·周其仁·
一年前,赵紫阳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出的当天,担心杜老受到过大的刺激,我就到他家看望
。当时杜老夫妇已经打了电话,要去富强胡同6号吊唁。老人家行前像是自言自语、又像
是对我嘱咐说,写一点文字纪念紫阳吧。我默默无语,不敢接半句话。赵紫阳先生长期担
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是一位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有历史性贡献的伟大人物,怎么就轮
到我这样一介书生来写纪念文字呢?
回想起来,实在是机缘巧合。我是1978年从黑龙江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的。
因为下乡已经10年,对农村实际生活有了观察和体验,脑子里也存下许多挥之不去的问
题,所以凡脱离实际、教条化的理论,一概不能吸引自己的兴趣。当时的大学里,类似我
这种情况的老三届学生应该不少。其中气味相投的,就常常聚到一起,读喜欢读的书,讨
论喜欢讨论的问题。在一个跨专业的读书小组里,我们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没有料到,小组的一位成员、经济系资料室的白若冰早就认识当时的国家农委领导人杜润
生,并把我们读书会上争来吵去的一些话题,转述给杜老听。更没有料到,杜润生居然把
尉痪攘耍唤迕寂
“闪个身就过去了,怎么这么狠。”
人命在有权势力量者的手中
o*****a
发帖数: 2335
48
来自主题: WorldNews版 - 这篇文章怎么回事? (转载)
是说作序这事
读张木生
刘 源
每读木生书文,总要细嚼慢咽、反复品味;放下《改造我们的文化历史观——我读李零
》,依然思绪万千、感慨不尽!
他再三敦请作序,本是善意高抬,却像蓄意拿我打镲。坚决推辞吧?不恭、不敢、心又
不甘;遂其所愿呢?关公门前耍大刀,死定了不说,纯属自残,还活该!为此,我五内
焦虑。
2007年,遵木生嘱,为《超越左右说实话》写了篇千字前言。现将全文挂出凑数,足见
我人懒笔拙、才思枯竭。好在,省些笔墨,也方便读者:
起初,还是杜润生杜老讲的:内地人到西藏工作,最好要与军队建立可靠的联系,不仅
为了物质文化和社会安全的需要,更由于在那里,军队有较高的保障效率。我从河南调
入的武警水电部队,正巧在西藏承建几座水电站。因此,杜老电令我,护送张木生。
对张木生,我并不陌生。1965年,在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前三年,他就为理想而到
农村插队,是最早用亲身苦行的方式去理论联系实际的人,算最初以独立苦思的方法来
探寻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之一。文化革命初期,张木生遐迩闻名,一篇《中国农民问
题——关于社会主义体制的研究》长文,以多种手抄本的形式四处流传。当时,农村“
一大二公”,... 阅读全帖
c**v
发帖数: 1936
4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T) 李零:也说“民国范儿”
民国时期是个天下大乱的时期,根本不像现在人吹的,简直是黄金时代。天下大乱,最
倒霉是谁?是老百姓,不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再不舒服,也跟老百姓没法比。你不能
把全部历史都写成知识分子的受苦受难史。即使"文革"也不能这么讲。当时谁都知道,
首当其冲是老干部,知识分子顶多是陪绑。更何况,整知识分子的,很多也是知识分子。
这是一段战争与革命的历史,血流成河、泪流成河,中国人受了很多苦。但这也是
一个英雄辈出、大师辈出的时代。它既催生了武夫、政治强人和革命家,也催生了现在
让人羡慕不已的"学术大腕"。国家多难,英雄和大师都是幸存者。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
当中,知识分子并非神游物外,而是身在其中。他们或者被政治抛弃,想搞政治而不得
,或者寄生于政治的夹缝之中,有如裤裆里的虱子(阮籍的经典比喻),躲避政治还来不
及。很多人的学问都是逃避政治逃出来的。
中国传统,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热衷政治。天下有道,可以搞政治。但天下无
道怎么办?孔子说,得保全自己,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但起不来怎么办?于是而有隐
逸。隐是隐士,逸是逸民。"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注脚是逃避政治。
比如王国维,他对政治本来很上心...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2186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韩纯德口述:华北党的封建性
韩纯德口述:华北党的封建性X
(遵照口述者嘱托,在其去世后公开)
口述者:韩纯德(1913-2009)
访问记录者:任复兴,山西定襄人,高级记者
口述、记录时间:2003年3月9日、3月12日
地点:韩纯德北京木樨地寓所
访问纪录者前言:
韩纯德(1913.5.12—2009.5.10),生于山西定襄县南关村一个地主家庭,1927年入太
原成成中学,1931年入天津北洋工学院。1933年完成学业后到包头、北京从事革命活动
,1935年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抗日战争中,从1937年11月起,历任
中共定襄县委书记、定襄盂县平定寿阳中心县委书记、晋察冀二地委河北分委(辖崞县
、代县、山阴等县)书记等职。1945年任热河省委常委兼秘书长,1947年任热西地委书
记兼军分区政委。1949年太原解放,任军管会敌伪人员处理委员会主任,同年7月任太
原市委书记兼市长,9月任山西省委委员(1952年任常委)。1953年任华北行政委员会
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同年7月任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次年任三机部(后为电机部)
副部长。1958年受错误处理被下放到河北藁城县任书记处书记。庐山会议后被当作... 阅读全帖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