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朱自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8
发帖数: 3314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朱自清的 《背影》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sAnge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realman888 (realman), 信区: LosAngeles
标 题: 朱自清的 《背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7 22:18:13 2013, 美东)
中, 他父亲穿越铁道去买什么?
r********8
发帖数: 3314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朱自清的 《背影》 (转载)
朱自清是老将,还是小将?
b*****d
发帖数: 7166
3
这也成就了朱自清的美名。要是朱活下来,再被吴晗忽悠留在大陆,被整死还得身败名裂
c******a
发帖数: 4400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5%87%E5%8E%8B%E5%8F%8D%E9%9D%A9%E5%91%BD%
E8%BF%90%E5%8A%A8
许多国军投诚官兵和中共地下党员也被当作反革命分子“杀”、“管”、“关”[8],
如朱自清的儿子朱迈先,早年追随中共,投身地下党推翻国民党活动,八年抗战期间亦
因中共指派随宣传团集体參加了国军,第二次国共内战后期并策动桂北国民政府军政人
员起义成功,卻在镇反运动中被当成历史反革命判处死刑,执行了枪决,80年代获平反
。[9][10]1949年抗日名将池峰城策动军统北平站长徐宗尧起义,率所部参加北平和平
解放,4月因“历史遗留问题”被关押审查,1955年3月16日池峰城在北京狱中病逝,
1983年5月12日北京市公安局予以池峰城平反。武侠小说家金庸的父亲查枢卿、梁羽生
的父亲陈信玉也是在镇反期间被处死的(80年代平反)[11]。
x******i
发帖数: 3022
5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朱自清的 《背影》

朱自清他老爸是台湾人吗?大陆人一般吃不起泡面吧。
c********6
发帖数: 3483
6
来自主题: Basketball版 - 金州之春 (拳打朱自清)
朱自清的春哟
哥们改的不错
s*l
发帖数: 9421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春天来了】春 (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是江浙人士这个倒也可能,一般在北方桃开花的时候天还是很冷的。煤堆也已见
证了蜂蝶与桃花共舞的可能性。
r********8
发帖数: 3314
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朱自清的 《背影》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sAnge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realman888 (realman), 信区: LosAngeles
标 题: 朱自清的 《背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7 22:18:13 2013, 美东)
中, 他父亲穿越铁道去买什么?
R*******d
发帖数: 13640
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朱自清的 《背影》 (转载)
朱自清《背影》赏析 - 原文鉴赏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
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
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
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
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
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
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
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劝他不必去;
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
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
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7600
1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朱自清写“父亲的背影”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Floating (Floating Freel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朱自清写“父亲的背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8 17:48:21 2015, 美东)
时候他多大?
不过他就是一个小矮个子
从写的文章看还以为是高大威猛的人
s*****a
发帖数: 2735
11
来自主题: Joke版 - 【18+】填空,朱自清《春》
总觉得朱自清跟李清照有一腿
d********f
发帖数: 43471
12
其实是美帝当时有条件的提供面粉给国统区,从而老百姓可以用政府提供的特种‘粮票
’每月购买2袋限价面粉。朱自清签名的就是拒绝购买平价面粉的协议。这个事情有多
可笑,我觉得小学生都能想明白把
d********f
发帖数: 43471
13
我其实觉得朱自清本来就不qualify得到平价面粉阿
s****n
发帖数: 1750
14
居然开了个新帖=.=
这里是朱自清日记的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1640850.html
自己看朱的日记去,他签的是《拒绝美援和美援面粉的宣言》。1948年的美援,包括了
金钱和实物,朱签字,就是两者都不要了,而且朱自己说了,每月少了600w的收入。如
果真的只有两袋评价面粉,那一袋面粉差价300w? 那时候普通老百姓月薪也就这个数了
吧。6月19日,朱的日记写的,去领版税,1000w,照这算法,就是3袋面粉?我算理解国
民党为啥转进小岛了。
H******7
发帖数: 34403
15
其实很简单的事,他鸭领不领面粉无关重要,就一个问题:朱自清是饿死的吗?
如果不是,说什么"宁可饿死"就跟拒绝移民局和美国公司高薪挽留一样
I*******g
发帖数: 7600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Floating (Floating Freel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朱自清写“父亲的背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8 17:48:21 2015, 美东)
时候他多大?
不过他就是一个小矮个子
从写的文章看还以为是高大威猛的人
d*********y
发帖数: 748
17
灌水是灌不来想要娶你的男人的,时间飞逝,赶紧放低标准征婚是王道。
http://www.ccview.net/htm/xiandai/zzq/zzqsw004.htm
匆匆
作者: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
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
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
,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
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
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
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
我睁开眼和太...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1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论诗学门径
朱自清
本文所谓诗,专指中国旧体诗而言;所谓诗学,专指关于旧诗的理解与鉴赏而言。
据我数年来对于大学一年生的观察,推测高中学生学习国文的情形,觉得他们理解
与鉴赏旧诗比一般文言困难,但对于诗的兴味却比文大。这似乎是一个矛盾,其实不然
。他们的困难在意义,他们的兴味在声调;声调是诗的原始的也是主要的效用,所以他
们虽觉难懂,还是乐意。他们更乐意读近体诗;近体诗比古体诗大体上更难理解,可是
声调也更谐和,便于吟诵,他们的兴味显然在此。
这儿可以看出吟诵的重要来。这是诗的兴味的发端,也是诗学的第一步。但偶然的
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那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工夫,便是
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
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诗虽少,是你自己
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就还了别人。我不是说他们不应该读十部诗集,我是说他们
若不能仔仔细细读这些诗集,读了还不和没读一样!
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现在并不劝高中的学生作旧诗,但这句话却有道
t******t
发帖数: 1123
1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朱自清 南京 (转载)
去扬州得在大热的夏天吃红烧猪头, 可惜我也没吃过。 参见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关
于扬州的。

我们导师专门请我们几个到扬州老字号品扬州名吃,我实在没品出啥特别的好来~~~
:P
t******t
发帖数: 1123
2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朱自清 南京 (转载)
扬州的夏日
作者:朱自清
......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 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若是想呢,枣你说他想什么?女人;不错,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现在的女人吧?枣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虽然与女人仍然不无关系的。

北方和南方一个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诚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决了堤防,但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颐和园虽然有点儿水,但太平衍了,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有水的仍然是南方。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枣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曼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枣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枣有
l*r
发帖数: 79569
21
记者昨天从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之上海文艺出版社独家获悉,由著名作家、学者王蒙、王
元化担任总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1976-2000)30卷,近日完成编纂将上
市。

《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辑是上世纪30年代由著名出版家赵家璧先生倡议发起的,
鲁迅、茅盾、胡适、郁达夫、朱自清等十位名家参与编选,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后因时局动荡、战火频仍,出版中断。上海文艺出版社自上世纪80年代初继续了这一项
卷帙浩繁、工作量巨大的文学工程,先后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印了第一辑,编纂了第
二、三、四辑。本世纪初,上海文艺出版社又着手第五辑的出版筹划工作,邀请了王蒙
、王元化二位大家任总主编,聘请陈思和、雷达、孙颙、李敬泽、江曾培、吴泰昌、谢
冕、李辉、沙叶新、吴贻弓、秦文君、杨扬、郏宗培等专家任各分卷主编,用30卷、
2200多万字的篇幅来全面展示我国新文学在上世纪最后近25年的优秀成果。第五辑的内
容约由1500位作家的3000多篇(部)作品组成。

记者了解到,最引人关注的长篇小说卷分为5卷,其中3卷完整收录了7部长篇小说
,分别是古华的《芙蓉镇》、张炜的《古船》、
j******n
发帖数: 21641
22
要是朱自清的散文也算很臭,那俞平伯的算糟糕透顶了
有时读读这些博客也很有意思
还在新浪首页摆着

品就够卑劣的了。现在这玩意儿越发多了,前些日子再版上看一评钱钟书的,也是如此
。网络催生的多是这种人前连话都不敢说,躲角落里则高声狂吠的。
x*****u
发帖数: 3419
23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作者: 来源:情诗网 时间:2004-05-23 点击:175 收藏 推荐 【大 中 小】
胡适之氏是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起手是一九一六年七月。新诗第一次出现在
《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作者三人,胡氏之外,有沈尹默、刘半农二氏;诗九首,胡氏
作四首,第一首便是他的《鸽子》。这时是一九一八年一月。他的《尝试集》,我们第
一部新诗集,出版是在一九二○年三月。
清末夏曾佑、谭嗣同诸人已经有“诗界革命”的志愿,他们所作“新诗”,却不过
检些新名词以自表异。只有黄遵宪走得远些,他一面主张用俗话作诗——所谓“我手写
我口”——,一面试用新思想和新材料——所谓“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入诗
。这回“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于一九一八年的新诗运动,在观念上,不在方法上,
却给予很大的影响。
不过最大的影响是外国的影响。粱实秋氏说外国的影响是白话文运动的导火线:他
指出美国印象主义者六戒条里也是不用典,不用陈腐的套语;新式标点和诗的分段分行
,则是模仿外国;而外国文学的翻译,更是明证。胡氏自己说《关不住了》一首是他的
新诗成立的纪元,而这首诗却是译的,正是一个重
l*****k
发帖数: 5933
24
来自主题: Prose版 - 又读朱自清的《背影》
有时候,那些遥远的、漫长的生活上的琐事的体验和回味来的比瞬间爆发的强烈情
绪更有力量。只是力量的表现形式如滴水石穿之与快刀斩麻。然而很多年以后,人们往
往记住的却是很多瞬间的强烈的体验,譬如当时有多悲苦,多愁烦,或者多兴奋。却对
某一件具体的事,某一个具体的的人在记忆中的顺序和角色感到模棱两个甚至完全没有
了印象。如是循环,于是,回忆里面情绪的成分愈强,具象的成分就愈弱。很多琐细的
事情就这样遗漏甚至淡忘。及至某人提到某件事情的时候,自己只能附和却完全不知其
发生与否。
这和老年痴呆一样其实是一件让人很尴尬也很痛苦的事情。老年痴呆者尚且有情可
原,若自己记忆正常却每每总是遗忘很多事情却是让人遗憾的了。今观电脑者,以电子
电路仿人心智也。其佼佼者如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特点之一就是将具体之文件存入特定
之路径目录。如是者,我的文档,我的照片,我的视频,凡此种种,人则不必担心文件
丢失。这如同我们的记忆系统,我们先回忆自己的情绪,然后在沿着情绪试图回忆具体
的人和事。只是当人过多倚重于体验情绪就如同完全相信电脑能按图索骥一般。然而人
脑终究却比不过电脑。于是很多美好的回忆慢慢的... 阅读全帖
d***t
发帖数: 419
25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背影 朱自清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
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
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
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
,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
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
,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
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
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
自己插嘴不可。但他
d***t
发帖数: 419
26
来自主题: BUAA版 - 背影 朱自清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
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
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
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
,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
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
,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
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
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
自己插嘴不可。但他
d****t
发帖数: 748
27
来自主题: BUAA版 - [合集] 背影 朱自清
☆─────────────────────────────────────☆
devtt (唯心) 于 (Tue Nov 30 12:45:14 2004) 提到: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
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
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
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
,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
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
,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
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r***n
发帖数: 298
28
来自主题: Jiangnan版 - ZZ朱自清《绿》
朱自清《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
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
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
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
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
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
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
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
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
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
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
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
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
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
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
t******t
发帖数: 1123
29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朱自清 南京
南京
朱自清
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
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
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
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
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
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的画。豁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
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寺后有一口灌园的井,可不是那陈后主和张丽
华躲在一堆儿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边,得破费点功夫寻觅。井栏也不在井
上;要看,得老远地上明故宫遗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从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像平台一样。踏在茸茸的草上,说不
出的静。夏天白昼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风里飞;这些黑蝴蝶上下旋转地飞,远看像一
根粗的圆柱子。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这时候若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
, 隋兵是从这
M******8
发帖数: 10589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一个死于胃病的吃货,就这样走上了神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31 01:09:16 2013,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0523780101oc9a.html
朱自清是不吃美国面粉饿死的吗?
冯学荣读史 http://blog.sina.com.cn/fengxuerong 2013-07-29 20:15:25
文章摘要:《朱自清日记》在其逝世前有如下白纸黑字的记录:“晚食过多”、“食欲
佳,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仍贪食,需当心”明确无误地说明了:朱自
清家中食物充足,朱自清并非死于饥饿,更不是死于不吃美国面粉。
关于朱自清的死,我们中小学的孩子们琅琅上口的说法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孩子们认为:朱自清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拒绝领受当时美国援助给中国人民的面粉,
并因此而活活饿死。
无数的历史读物因...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6201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一个死于胃病的吃货,就这样走上了神坛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31 01:15:26 2013, 美东)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一个死于胃病的吃货,就这样走上了神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31 01:09:16 2013,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0523780101oc9a.html
朱自清是不吃美国面粉饿死的吗?
冯学荣读史 http://blog.sina.com.cn/fengxuerong 2013-07-29 20:15:25
文章摘要:《朱自清日记》在其逝世前有如下白纸黑字的记录:“晚食过多”、“食欲
佳,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仍贪食,需当心”明确无误地说明了:朱自
清家中食物充足,朱自清并非死于饥饿,更不是死于不吃美国面粉。
关于朱自清的死,我们中小学的孩子们琅...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0523780101oc9a.html
朱自清是不吃美国面粉饿死的吗?
冯学荣读史 http://blog.sina.com.cn/fengxuerong 2013-07-29 20:15:25
文章摘要:《朱自清日记》在其逝世前有如下白纸黑字的记录:“晚食过多”、“食欲
佳,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仍贪食,需当心”明确无误地说明了:朱自
清家中食物充足,朱自清并非死于饥饿,更不是死于不吃美国面粉。
关于朱自清的死,我们中小学的孩子们琅琅上口的说法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孩子们认为:朱自清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拒绝领受当时美国援助给中国人民的面粉,
并因此而活活饿死。
无数的历史读物因朱自清这个壮举,将其描写成一个铁骨铮铮的伟大人物。
“朱自清拒吃美国面粉而饿死”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真实。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饿死说”的出处在哪里。
出处正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位“伟大人物”所撰写的著名的政论文《别了,司徒雷登》。
该文中是这样说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33
朱的学术水平可能还不如郭吧?不知郭怎么无师自通地搞起金石甲骨历史研究了。。我
刚买了一本朱的中国歌谣研究,还木看。他对现代语文教学好象做了一些奠基性的工作
,有几本书一直在反复出。他的新诗好象也没有郭的有名,就是散文肯定比郭强。
对于他最有名的“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公案,我找到一篇有点新说法的——
晚年朱自清有一件事为人称道,这就是"不领美国救济粮"。
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的始末,王彬彬先生有一文作过精细的考证,这里不赘。但
有意思的是,因为此事,又因为一篇名文对此事格外论列,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毛
泽东那篇名文《别了,司徒雷登》关于朱自清的一段是这么说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
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个人自由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
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
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这篇名文在革命史上、思想上的意义不必多论。但有一个直接后果实在出人意料,这就
是人们对朱自清之死的臆测。自朱自清1948年辞世至今,关于其死因,权威的说法是他
"贫病交加而死",而在不少仅仅...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15201
3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他不是被饿死的,原来
ZT from WXC:
史海: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而饿死乃后人杜撰(图) 书摘
[导读]翻开1948年的日记,我们没有看到他为食物短缺而苦的记载,相反,多的倒是下
面一些文字:"饮藕粉少许,立即呕吐";"饮牛乳,但甚痛苦";"晚食过多";"食欲佳
,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
..........
除了"扭秧歌",晚年朱自清还有一件事为人艳称,这就是"不领美国救济粮"。关于朱自
清不领美国救济粮的始末,王彬彬先生有一文作过精细的考证,这里不赘。但有意思的
是,因为此事,又因为一篇名文对此事格外论列,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篇名文关
于朱自清的一段是这么说的: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个人自由者的人们,在美国帝
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
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这篇名文在革命史、思想上的意义不必多论。但有一个直接后果实在出人意料,这就是
人们对朱自清之死的臆测。自朱自清1948年辞世至今,关于其死因,权威的说法是他"
贫病交加而死...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2048
35
来自主题: Seattle版 - 胡适儿子的悲剧
朱自清之子的冤死
朱迈先系现代文学家、爱国民主人士朱自清先生的长子。1951年11月,年仅33岁的
朱迈先以“匪特”罪被湖南新宁县法庭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1984年该法院经复查后承
认错判,为死者恢复名誉。朱迈先之妻傅丽卿奔走多年的申诉,总算有了结果。
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29年11月26日,朱自清先生的原配夫人武仲谦病逝于扬州,留下三子三女,最大
的儿子叫朱迈先,小名九儿、阿九。朱自清早年的散文《儿女》中曾提到这个让他年纪
轻轻就背上“蜗牛壳”的头生子,说“阿九是喜欢读书的孩子。他爱看《水浒》,《西
游记》,《三侠五义》,《小朋友》等,没有事便捧着书坐着或躺着看,只不喜欢《红
楼梦》,说是没味儿。是的,《红楼梦》的味儿,一个10岁的孩子,那里能领略呢?”
朱迈先生于1918年的9月,那时朱自清还在北京大学读书,实足年龄不满20岁。初
为人父的朱自清在毕业后的头几年里,曾相继受聘于江浙一带的好几所中学,带着年轻
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四处奔波,生活十分辛苦。1925年8月,经好友俞平伯推荐,朱自
清只身前去北京清华学校新增设的大学部任教,将妻儿留在南方。后来,仲谦夫人又带
着两个最小的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将小将们勿暴饮暴食
老将小将们勿暴饮暴食,勿贪睡不吃早饭,否则徒增对方笑谈。
需要澄清的是,人们之所以普遍认为朱自清死于饥饿,是因为毛泽东的文章《别了,司
徒雷登》中的一段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
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这就是朱自清被“饿死”的出处。但这并非实情。朱自清死于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导
致的十二指肠穿孔,而并非死于饥饿。虽然当时朱自清的确是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
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并拒领政府低价配额的美国面粉,这也确实对朱自清
的家庭经济也有比较大的影响(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是这
并没有到影响朱自清一家的正常开销。在他晚年的日记上,并没有苦于食物短缺的记载
,即使是在被公认生活最困难的西南联大时期,他还是经常会有饭局。不仅如此,日记
中朱自清还写下了诸如“饮牛乳,但甚痛苦”、“晚食过多”、“食欲佳,终因病患而
克制”、“吃得太饱”、“食藕粉,即呕吐”等话。而且,就在他离世前14天的1948年
7月29日,也就是他在拒领美国“救济粮”宣言上签名后的第11天,他还在日记里提...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5286
37
真搞笑,朱自清都出来了,你还是多研究研究朱自清的历史再来扯淡吧,
刘晓波是个从文章到为人都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人,而朱自清批判
国民党激烈程度根本不是刘晓波可比,但是国民党不仅
没有把朱自清关11年,而且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给
朱自清等教授特供粮食。
朱自清死于胃病,不是饿死,更和所谓“美国面粉”没有任何关系,
后来吴晗为了政治需要写了篇《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
好像朱自清是被美国面粉活活逼死似的, 而断然不提自己然当年
逼人当烈士的行为。刘晓波和朱自清这两个根本不是回事。
j******n
发帖数: 21641
3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汪曾祺的昆明zt
孙郁
1
1939年,汪曾祺到了昆明西南联大读书,直到1946年才离开这座春城。关于那一段
的生活,他晚年写了很多短文,都传神得很,乃至成了人们研究联大重要的感性资料。
也由于他的神来之笔,昆明时代许多泯灭的故事悠然地走来,仿佛一幅幅写意的画面,
贫瘠时代的一切竟有了趣味流溢。
我读他写下的那些文章,觉得年轻时代的他不是一个好的学生,起码是个不合格的
学生。也因了战乱与动荡,学校显得松散,得以自由地读书。他入的是中文系,那里好
的老师多多,对大家要求也并不严格,随随便便。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中文系的系主任是罗常培,教师有朱自清、刘文典、闻一多、王力、浦江清、沈从
文、许维通、余冠英、陈梦家等。他们多是清华来的老师,治学颇为严谨。学生们大概
可以选修别的课程,像哲学系的金岳霖的课,汪曾祺就喜欢。外语系的名家很多,钱锺
书、吴宓都在,他旁听过吴宓的课,没有太大兴趣,就远离而去了。沈从文那时在中文
系讲写作,这是汪曾祺最喜欢上的一门课。闻一多的也不错,给他很深的印象。但对他
最好的是沈从文。沈从文开设的课程是个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汪曾祺选
他的这三门课,一是老师好;二是自在,...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U 讨论区 】
发信人: htd (孩儿她爹), 信区: THU
标 题: 王彬彬:谁是“反动教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1 11:27:18 2011, 美东)
王彬彬:谁是“反动教授”
在旧书店购得一册《清华大学校史稿》,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编著,中华书局1981年2
月第一版。随便翻阅中,觉得隐约其辞、语焉不详之处颇多。例如,对“西安事变”爆
发后的校内情况,《清华大学校史稿》有这样的叙述:“北平学生举行‘一二一二’示
威游行的同一天,发生了‘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将蒋介石扣留,要求停
止内战,团结抗日。消息传来,人心大快。校内一部分反动教授和右派学生则垂头丧气
,如丧考妣,有的破口大骂,以至变态似地发狂,四处寻衅。”①(下引此书只注明页
码)这种表现的“右派学生”,当然已难一一确认姓甚名谁。但这种表现的“反动教授
”,要弄清楚却并不困难。不过,我们不忙着揭开谜底。还是先从“一二九”学生运动
后,清华大学的师生关系说起。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清华的学生运动是特别有声有色的。清华不但成为北平学生
运动的中心,甚至也... 阅读全帖
h*d
发帖数: 19309
40
王彬彬:谁是“反动教授”
在旧书店购得一册《清华大学校史稿》,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编著,中华书局1981年2
月第一版。随便翻阅中,觉得隐约其辞、语焉不详之处颇多。例如,对“西安事变”爆
发后的校内情况,《清华大学校史稿》有这样的叙述:“北平学生举行‘一二一二’示
威游行的同一天,发生了‘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将蒋介石扣留,要求停
止内战,团结抗日。消息传来,人心大快。校内一部分反动教授和右派学生则垂头丧气
,如丧考妣,有的破口大骂,以至变态似地发狂,四处寻衅。”①(下引此书只注明页
码)这种表现的“右派学生”,当然已难一一确认姓甚名谁。但这种表现的“反动教授
”,要弄清楚却并不困难。不过,我们不忙着揭开谜底。还是先从“一二九”学生运动
后,清华大学的师生关系说起。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清华的学生运动是特别有声有色的。清华不但成为北平学生
运动的中心,甚至也成为全国学生运动的发源地。这当然与中共地下党在清华的苦心经
营分不开。《清华大学校史稿》说:“1934年朱理治担任河北省委书记时,北平地下党
员不过十来人,清华就有党员四五位。” (第252页)后来的几年问,当然大大发展...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01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江主席小时候喜欢唱的歌
与江总书记交谊颇深
朱闰生在扬州读中学时,与日后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是同班同学。   朱
闰生在扬州只读到高中二年级,就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了,他的辍学并不是父亲的
心愿。那时已懂事的他,知道自己即使考进了大学,父亲也没有力量来供给他上大学,
于是就想到自己应该早点出学校,找份工作,以便减轻父亲的负担。   离开学校后
,朱闰生到镇江一所小学教书,后到南京一家报馆里工作。在南京,朱闰生接触到一些
思想进步的人士,这些人对他影响较大。另外,在南京,他目睹了国民党镇压学生民主
运动、镇压群众的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活动,知道国民党已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党,因此,
他失去了对国民党仅有的一点希望。   不久,父亲病逝后,朱闰生又在南京读到了
许多关于纪念父亲的文章,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本质,也使他看到中国的未
来,希望在共产党。那时,在报馆里工作,还是一份难得的工作,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朱闰生毅然辞职离开了报馆。   南京解放后,朱闰生来到北京,进入华北大学学
习,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省财政厅工作。后曾任山西省政协委员,直到离休。从在扬州
读中学开始,朱闰生与江泽民同志彼此就有着很深的交... 阅读全帖
v*****H
发帖数: 919
42
史上最搞笑语文教材 2010-09-29
新语文教材内部实质意义惹争议
竞报月16早上出版的报纸导继《天龙八部》部分章节当选入人教版整日制普通高级
中学语文读本然后,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也出现在了这段课改后的首都语文泛读
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名手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如
鲁迅的《一件小事》、《祝愿》、《药》以及朱自清的《荷塘月光》、《违影》等文章
,在各类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慢慢淡出这种变经典搞笑图片化不仅又一次引发了关于“金
庸能否入教材”的争议,同时也让一些人发出了“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担忧。
反对者:课改是一种出错
“金庸是没有办法以及鲁迅相提并论的,鲁迅是一根针,专刺人最痛的地方,他让
许多人在出错地在世的时候还不至于希望断绝;金庸更多的是像在一些腐败的僵硬的尸
体体上套上一身华丽的官服,在满足本身幻想的同时也让很多人自我麻醉、自我满足”
网友“007”如许写道。
只管金庸作品进入语文课本已不是熬头次了,此次《雪山飞狐》入选的也仅仅是泛
读备选篇目,但仍引起了激烈争议诚然,我们喜欢金庸的小说,上课的时候我也偷偷看
了他的很多书可是教诲终究不是娱乐,拼...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977
43
2017要过去了,回头检点一下读书笔记,竟然《中学图书馆文库》占了一大半。中学毕
业都二十多年了,品位能力还是中学生水平,而记性和汲取知识的能力比中学生远远下
降,哈哈。
1.《文言读本》,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编,“中学图书馆文库”之一,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7月北京1版3印本。从初中开始学习文言文,现在还能背诵第
一篇文言文《为学》。只是从来没有想想,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是谁选出了这些古文
当范文?读了这三位近代语文教育大家合编的《文言读本》,我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这部《文言读本》,是非常独立的一部文言教材。在假设读者(学生)没有文言知识背
景的前提下,本书在尽可能小的篇幅里面,完成了文言文的教育。可以说,现代中学语
文课本的文言文教育部分,是以本书为蓝本,或者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本书编成的。这三
位大家在现代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筚路蓝缕之功,不可磨灭。可以说,任何有小学以上语
文程度的读者,如果能够在适当辅导下,认真研习完此书,包括背诵关键篇章,就可以
独立阅读大量的文言文了。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能够通习此书(白日梦!),我想我
的中文教育也就可以完美交卷了。
2.《兔...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44
随“六.四”临近,新华社一篇博文《江泽民与朱家绵延三代世交情》的文章内容将江
泽民的生父是汉奸江世俊一事再次曝光与公众。在中南海高层习、江两派激烈搏击的敏
感时期,江泽民极力掩盖和恐惧的“二奸二假”身份又一次被外界所关注。
3月26日,一篇最初在2013年1月28日“新华网时政栏”发表、以《江泽民缘何两次为纪
念朱自清题诗》为题的文章内容再次出现在“新华网博客广场”。文章来源:中共《党
的文献》,作者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王德蓉等人。
该文讲述,江泽民和朱自清同为扬州人,其父江世俊与朱自清是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同窗
,两人同于1916年毕业。朱自清随即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江世俊高中毕业后到南通通明
电气公司工作。
江泽民最忌讳自己生父是谁
2009年12月5日,民间战略研究者、中国二战史研究会会员吕加平在给中共中央相关部
门公开信中说,江泽民的生父江世俊,排行老大,日寇侵华初期投靠日本,为汪伪中央
政府的宣传部副部长。此后关于江世俊的事就成为江泽民最忌讳的话题。
据密级史料披露,江泽民生父江世俊1938年参加日伪汉奸组织“和平救国会”,南京沦
陷后又供职于“南京临时维持会”,为侵华日... 阅读全帖
y***a
发帖数: 840
45
丁氏贱人,你家考妣已殇,你爹让你回家奔丧,注意要遵守交通规则啊

中以《背影》中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为由,指出《背影》宣扬违法
行为和病态的审美,并表示朱自清文风孱弱病态,近乎无病呻吟。该建议,引起各界关
注。 事件回顾
问题》一文。文章介绍了这样一个背景情况:2003年年底,武汉一家晚报披露,朱自清
的《背影》在中学生民意测验中得分很低,主要理由是,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
形象又很不潇洒”。因此
时,该博文浏览量已达263986次。2384条留言中,大多数网友表示删除理由牵强。更有
网友认为,丁启阵是借贬低经典作品自我炒作,哗众取宠。
道:“我的文章基本上是学术探讨的态度,也没有什么恶毒的话语,不过是对朱自清先
生散文所体现的观念、所表现的文风有所不满。具体地说,我认为朱自清的散文中,某
些观念是不够健康的,他的
文维护者是否神经太衰弱?》为题,称:“我批评了一下朱自清的名篇,不少人便如丧
考妣、如被掘祖坟,咒骂、恐吓便铺天盖地而来。大概,不少人以为,名篇就是杰作,
就是圣经宝典,就是他爹妈
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成为感人事迹,是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的表现。丁启阵认为,
m*d
发帖数: 7658
46
什么脑残教授,没有人性的东西

中以《背影》中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为由,指出《背影》宣扬违法
行为和病态的审美,并表示朱自清文风孱弱病态,近乎无病呻吟。该建议,引起各界关
注。 事件回顾
问题》一文。文章介绍了这样一个背景情况:2003年年底,武汉一家晚报披露,朱自清
的《背影》在中学生民意测验中得分很低,主要理由是,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
形象又很不潇洒”。因此
时,该博文浏览量已达263986次。2384条留言中,大多数网友表示删除理由牵强。更有
网友认为,丁启阵是借贬低经典作品自我炒作,哗众取宠。
道:“我的文章基本上是学术探讨的态度,也没有什么恶毒的话语,不过是对朱自清先
生散文所体现的观念、所表现的文风有所不满。具体地说,我认为朱自清的散文中,某
些观念是不够健康的,他的
文维护者是否神经太衰弱?》为题,称:“我批评了一下朱自清的名篇,不少人便如丧
考妣、如被掘祖坟,咒骂、恐吓便铺天盖地而来。大概,不少人以为,名篇就是杰作,
就是圣经宝典,就是他爹妈
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成为感人事迹,是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的表现。丁启阵认为,“这
种表现比任何色情、暴力情节,
d**********0
发帖数: 13081
47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0132204&boardid=3
这就奇了怪了,美国人帮助打败了日本人,又来送粮食给你吃,怎么就成了“侮辱”中
国人?莫非像日本人那样烧杀抢掠,搞三光政策才算是高抬中国人吗?堂堂大学教授居
然逻辑不通,更怪的是响应者众多,几乎是一呼百应。饱汉不知饿汉饥,你自己不愿领
就算了,还煽动别人也别去领,谁领了都可能会被骂做汉奸。这一点,现在的北大教授
孔三妈是继承了衣钵的。
朱自清其实死于严重的胃溃疡。这种病的起因与生活的颠沛流离有关,日寇侵华时
朱自清所在的北京大学曾几经搬迁;战时教授们的生活水准大大降低,这也是容易引发
胃病的重要因素。查阅朱自清的日记,可以看到,即使是在被公认生活最困难的西南联
大时期,他还是经常会有饭局,而且隔三差五就会和朋友们在一起打打桥牌。可以认为
,虽然当时的知识分子处境不佳,但和大多数底层百姓相比,他们的基本生活还是有保
障的。
朱教授到底是饿死的,还是撑死的?我们在朱教授自己的日记里找到了答案,他是
在自己有胃溃疡病的情况下,仍不注意,依然贪食,吃的过撑,消化不了,引...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金庸父亲被枪决内幕
作者:
网文精选
喜欢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金庸并不姓金,而是姓查,本名查良镛。“金庸”是他
的笔名,由“镛”字一分为二而得。
1924年2月,金庸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海宁查家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世家望
族。在查家祠堂内的几十个牌匾上,记录着族中功名人士,其中官至翰林的并不鲜见,
而查家最有名的先祖当算是查慎行、查嗣庭兄弟了。查慎行是清代的着名诗人。当时称
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据说金庸之父查枢卿不是那种土地主,他受过西洋教育,属于那种过渡时代的中西
混杂的人物。金庸生母名叫徐禄,19岁与金庸的父亲查枢卿结为夫妇。查枢卿与徐禄感
情甚笃,先后生下五子和二女,金庸是老二。
1937年,日寇侵入江南,他的家乡袁花惨遭轰炸,查枢卿夫妇带着全家逃难,徐禄
得急症病亡。当时,13岁的金庸尚在嘉兴读书。金庸的继母名叫顾秀英。11岁时, 顾
秀英押给查家当丫环,起先伺候金庸的祖母。徐禄病亡满3年后,查枢卿续弦再娶,小
他17岁的顾秀英便做了他的新妻子,先后生下四子二女。
关于这一点,在所有介绍金庸的书籍和文章中都绝少提到。这是因为,在20世纪50
年代初,金...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9
王彬彬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中外震惊。共产国际闻讯
立即指示中共,要“坚决主张用和平方法解决这一冲突”。西安事变能和平解决,蒋介
石能安全地回到南京、主持全国抗日大局,与中共中央的努力是不无关系的。撇开其时
国际国内的政治局势不谈,仅从其时国内的民意来看,中共中央最终确立了积极促成事
变和平解决的方针,也无疑是绝对正确的。换句话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其时国
内的人心所向。事变一爆发,许多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人们无论如何不能理解张
学良们的行为,因而纷纷对张学良们发出非议、谴责、声讨。在事变次日的日记中,朱
自清写道:“得知张学良在西安扣蒋消息,惟详细情形仍不知,此真一大不幸。”(姜
建、吴为公编:《朱自清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版,第167页。)
在陈福田、萧叔玉、陈达、潘光旦、萧公权等八位教授的倡议下,12月15日,在清
华大学工字厅召开了清华教授会临时会议,讨论西安事变问题。会议决定发布《清华大
学教授会为张学良叛变事宣言》,并成立由朱自清、冯友兰、闻一多、张奚若、吴有训
、陈岱孙、萧公权七人组成的电报宣言起草委员会,朱自清...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