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文字改革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共5页)
h******y
发帖数: 2025
1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塔塔尔语(ZT)
http://www.xjyw.gov.cn/han/minzuyuwen/mzyw-tatar.htm
新疆的塔塔尔族分布在塔城、伊宁、乌鲁木齐等城市和奇台、吉木萨尔、阿尔泰等地,在
奇台县大泉乡有全国唯一的塔塔尔民族乡。新疆共有塔塔尔族4200余人。
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起源于古代突厥语,经历复杂的变化
过程形成现代的塔塔尔语,塔塔尔语有9个元音,24个辅音,其语言与独联体鞑靼语相似
。元音的腭音和谐较严整。某些词中的宽元音变窄而另一些词中的窄元音变宽。在词汇方
面,突厥语族同源词占很大比重,有阿拉伯语、波斯语、俄语、汉语借词。因塔塔尔族长
期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杂居,大多数塔塔尔人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拼写自己的语言,
还使用维吾尔、哈萨克语言文字。
塔塔尔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即塔塔尔文,1929~1939年进行文字改革,
拉丁字母代替了阿拉伯字母。现使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
m**i
发帖数: 113
2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看看你能够认识几个简体字?
看看附图里的简体字,你能够认识几个?
人民政府于1955年和1956年第一次公布简体字,是国务院于1956年颁行的《汉字简化方
案》,该表共收简体字515个,简化偏旁54个。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77年推出第二批简体字方案。此草案共收简体字853个,简化
偏旁61个,精简(减少)了汉字263个。此草案于1986年被废止。
c******7
发帖数: 2586
3
来自主题: Boston版 - 今天又是6.4了,纪念一下
六四部分死难者名单(主要据丁子霖教授收集的版本)
六四期间究竟死了多少人现在仍然没有定论。官方说有两百多人,伤8000多人。但绝大
多数亲历过六四的人都不相信。儿子蒋捷连被军队打死的北京大学退休教授丁子霖女士
通过个人的努力查找到一百多人,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但个人的努力是有限的,特别
是在当局严密封锁真相的时候。根据一些医务人员和关注六四的人们对北京11家医院所
做的调查,死亡人数在500左右,受伤人数有几千人。但是,最为流行的估计是死亡
2000多人,受伤几千人到上万人。对这份不完整的名单,我们欢迎读者补充和更正。
备注:
以下156位死难者名单中,有16位 尚不知姓名或有姓无名,这里有两种情况:一为亲属
暂时不愿公布死者姓名;二为暂时尚未找到死者亲属的下落,属于这一类者,至少要有
两位目击者证明。至于大量有所传闻而无可靠目击者证明之死者概不收集。
1
蒋捷连 男 17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高二四班学生
遇难情况:89.6.3.夜10:30左右离家,11点多戒严部队强行突进至木樨地,在复外大街
29楼前长花坛后遭枪杀,子弹从后背左侧穿胸而过, 伤及心脏,送市儿童医院抢救无效
身亡...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67
4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伶人皆往事 - 章诒和
伶人皆往事
章诒和
拙作《伶人往事》,最初是由香港明报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合同为五年。
这本书因大陆的查禁和我的声明,曾掀起一场风波。不想,转眼七年过去,合同早也到
期。我的文稿在香港多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九九归一。于今,便也想把“伶人”归
入牛津。
新版总要和老版有些不同。新版“伶人”,我把《马连良往事——一阵风,留下了
千古绝唱》、《总是凄凉调——〈程砚秋日记〉读后》两篇收了进来。这样,我写伶人
的长文,便尽在其内了。
好友林道群(现任牛津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又建议:“大姐,你写一篇梅兰芳吧。”
我说:“不行啊。”
“为什么不行?”
“时辰未到。”这四个字用得惨,像是一个候斩的死刑犯,非要等到“午时三刻”。
对方笑了,我也笑了。
谁不想写梅郎?既没有见过他本人、也没听过他唱戏的人,都写出了厚厚的《梅兰
芳传》。何况我见过,也听过。见过也听过,就一定能把梅兰芳写好?未必吧。
2008年,电影《梅兰芳》拍摄前与公演后,许多人认为这是我写梅兰芳的大好时机
。卢燕女士还专门从美国打来电话,要我一定好好说说梅兰芳。影片上市,导演陈凯歌
搬来梅葆玖,除了加强宣传攻势,显然也...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4893
5
来自主题: SanFrancisco版 - 六四155位死者名单及遇难详情
六四155死者名单(不完全统计)
備注:此155位死難者名單中,有16位尚不知姓名或有姓無名,這里有兩种情況:一為親屬暫時不願公布死者姓名;二為暫時尚未找到死者親屬的下落,屬於這一類者,至少要有兩位目擊者証明。
至於大量有所傳聞,而無可靠目擊者証明之死者,概不收集。
編號 姓名 性別 年齡 家庭所在地 生前單位職業 遇難情況
1 蔣捷連 男 17 北京市 中國人民大學附中高二四班學生
89.6.3.夜10:30左右離家,11點多戒嚴部隊強行突進至木樨地,在復外大街29樓前長花壇後遭槍殺,子彈從後背左側穿胸而過, 傷及心臟,送市兒童醫院搶救無效身亡。醫院開具証明“來院前已死亡”,為6.3夜木樨地地區第一批遇難者。6月7日於八寶山火化,骨灰一直放置在家中靈堂內。
2 王楠 男 19 北京市 北京市月壇中學高二學生 89.6.3.夜11時,攜像機離家, 6.4.凌晨在南長街南口頭部中彈倒地, 戒嚴部隊禁止救護隊搶救,兩、三小時後身亡, 當即與其他屍體被埋於天安門西側北京市28... 阅读全帖
x*******a
发帖数: 11067
6
既然是纪念,不如列出来看看吧。这些就是“暴徒”。
六四死難者名單(共186名﹐經與丁子霖教授核對
2006年6月)
0001 蔣捷連 男 17 北京市 中國人民大學附中高二四班學生 6.3.夜10:30左右
從家中衛生間跳窗離家經木樨地去天安門廣場,11點多戒嚴部隊強行突進至木樨地,在
復外大街29樓前長花壇後遭槍殺。中彈後對同伴說﹕「你們快跑﹗我可能中彈了﹗」隨
即倒下。子彈從後背左側穿胸而過﹐傷及心臟,送市兒童醫院搶救無效身亡。醫院開具
證明「來院前已死亡」,為6.3夜木樨地地區第一批遇難者。6月7日於八寶山火化﹐骨
灰一直放置在家中靈堂內。
0002 王楠 男 19 北京市 北京市月壇中學高二學生 6.3.夜11時,攜像機離家﹐
6.4.凌晨在南長街南口頭部中彈倒地﹐戒嚴部隊禁止救護隊搶救﹐兩、三小時後身亡﹐
當即與其他屍體被埋於天安門西側北京市28中學校門前綠地內。6月7日﹐屍體發出異味
﹐經校方交涉﹐將屍體挖出﹐因穿著軍服被疑為戒嚴部隊士兵﹐送往護國寺醫院﹐其家
人6月14日才找到﹐於6月26日﹐經市公安局出具「外出死亡」證明於八寶山火化﹐骨灰
安放...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6673
7
我打牌时,喜欢聊天,多交些朋友嘛。
我的计算机没有装汉字输入,想打汉字就要用个在线的,窗口要转换一下。
有时打字多了,我又慢,牌就被系统托管了。
出错了牌,很多对家很大度,但有些就不行。
所以后来我就用拼音了,发现很多人也跟我一样。
妈呀,这不就是以前有人提倡的汉字拼音化改革吗?
他们只是提出,我们已经在用了。
买卖体,就是搞个游戏,也走在了时代前列。
给个指头。
l*r
发帖数: 79569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爱情
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拿出简化字表表示无压力
I*******k
发帖数: 2914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伶人皆往事 - 章诒和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sAnge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tylson (太绅), 信区: LosAngeles
标 题: 伶人皆往事 - 章诒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8 02:10:26 2012, 美东)
伶人皆往事
章诒和
拙作《伶人往事》,最初是由香港明报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合同为五年。
这本书因大陆的查禁和我的声明,曾掀起一场风波。不想,转眼七年过去,合同早也到
期。我的文稿在香港多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九九归一。于今,便也想把“伶人”归
入牛津。
新版总要和老版有些不同。新版“伶人”,我把《马连良往事——一阵风,留下了
千古绝唱》、《总是凄凉调——〈程砚秋日记〉读后》两篇收了进来。这样,我写伶人
的长文,便尽在其内了。
好友林道群(现任牛津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又建议:“大姐,你写一篇梅兰芳吧。”
我说:“不行啊。”
“为什么不行?”
“时辰未到。”这四个字用得惨,像是一个候斩的死刑犯,非要等到“午时三刻”。
对方笑了,我也笑了。
谁不想写梅郎?既没有见过他本人、也没听过他唱戏的人,都写出了厚厚的《梅兰
芳传》。何况我见...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周有光
香港苹果日报近期登载107岁的周有光采访报道。他是江苏人,早先学经济金融,在华
师大、复旦、财经等学院任职并兼职银行。55年以后不知道为什么改行语言文字研究,
创立了大陆的汉语拼音系统。妻子张允和是合肥四姐妹之老二,研究昆曲。苹果总是言
必谈民主,有点老生常谈。周有光说“經歷滿清、北洋政府、國民黨和當今中共四個朝
代,講老實話呢,最好的是國民黨時代”;不过又说“我在國民黨的時候不參加國民黨
,共產黨時代不參加共產黨,我是搞學問的。”
转载苹果采访周有光:中國必須告別專制
【人物背景】
認識愛因斯坦 拒認同屠城辭政協
周有光的人生充滿傳奇,經歷清朝、北洋政府、國民黨和當今中共四個朝代,年輕時結
識愛因斯坦未算,在中國多番政治風雲變幻中平安渡過,並能堅守良心,活到今日,他
說是上天眷顧。官方稱周是「卓越的語言文字學家」、「具有完美的人格品質」,但他
對中共毫不留情的批評卻總在報道中被隱去。
文革被下放牛棚
周出身於常州望族,曾祖父以家產供軍餉抵抗太平軍進攻,城破後投水自盡,家道中落
。周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進入銀行工作,娶民國才女張允和為妻,張家四姊妹分別
嫁予四名才子,周...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傅东华竟然只有中学毕业
无意中看到傅东华的生平:
金华曹宅镇大黄村人,
1912年上海南洋公学中学部毕业,
次年进中华书局当翻译员,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之后进入中学、大学教英语和搞翻译。
1932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35年任暨南大学国文教授。
抗战开始后翻译斯诺《西行漫记》、《飘》、《业障》等,编辑出版《孤岛闲书》丛书。
建国后任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辞海》编审等等。
正规教育止于中学的傅东华,日后却成为重点大学中文系教授、辞典编委、归化派翻译
宗师,真让人感慨这语言天分。虽然他翻译的《飘》因自由度太大而受诟病,但没有
他的富有中文文学性的润色,这本小说绝不会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想当初有几个女同
学的名字就叫思嘉(男生倒是没有叫瑞德或希礼的)。现在搞翻译越来越重视忠实原文,
忌讳自由发挥;可我居心叵测地怀疑这也是因为译者的文学功底弱,没有老一辈生花妙
笔的心力、笔力和时间。有几本文学译著能像《飘》一样让中国读者一见倾心?
不过傅东华也有一些我看不下去的译著……最讨厌的是《珍妮姑娘》,当初冲着书名和
封面上的长裙美女去的,结果不仅很难看,而且地名和人名下面都有下划线,不知是不
是旧书排版规矩,很是干...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297
12
六四部分死难者名单
美国之音
编者按: 六四期间究竟死了多少人现在仍然没有定论。官方说有两百多人,伤8000
多人。但绝大多
数亲历过六四的人都不相信。丁子霖女士通过个人的努力查找到155个,已经是相当了
不起的。但个
人的努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当局严密封锁真相的时候。根据一些医务人员和关注六四
的人们对北京
11家医院所做的调查,死亡人数在500左右,受伤人数有几千人。但是,最为流行的估
计是死亡2000
多人,受伤几千人到上完人。
备注: 以下155位死难者名单中,有16位 尚不知姓名或有姓无名,这里有两种情况
:一为亲属暂
时不愿公布死者姓名;二为暂时尚未找到 死者亲属的下落,属于这一类者,至少要有
两位目击者证
明。至于大量有所传闻而无可靠目击者证明之死者概不收集。
1 蒋捷连 男 17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高二四班学生
遇难情况:89.6.3.夜10:30左右离家,11点多戒严部队强行突进至木樨地,在复外大街
29楼前长花
坛后遭枪杀,子弹从后背左侧穿胸而过, 伤及心脏,送市儿童医院抢救无效身亡。医
院开具证明来
院前已死亡,为 6.3夜木樨地地区第一批遇...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4893
1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六四155位死者名单及遇难详情
六四155死者名单(不完全统计)
備注:此155位死難者名單中,有16位尚不知姓名或有姓無名,這里有兩种情況:一為親屬暫時不願公布死者姓名;二為暫時尚未找到死者親屬的下落,屬於這一類者,至少要有兩位目擊者証明。
至於大量有所傳聞,而無可靠目擊者証明之死者,概不收集。
編號 姓名 性別 年齡 家庭所在地 生前單位職業 遇難情況
1 蔣捷連 男 17 北京市 中國人民大學附中高二四班學生
89.6.3.夜10:30左右離家,11點多戒嚴部隊強行突進至木樨地,在復外大街29樓前長花壇後遭槍殺,子彈從後背左側穿胸而過, 傷及心臟,送市兒童醫院搶救無效身亡。醫院開具証明“來院前已死亡”,為6.3夜木樨地地區第一批遇難者。6月7日於八寶山火化,骨灰一直放置在家中靈堂內。
2 王楠 男 19 北京市 北京市月壇中學高二學生 89.6.3.夜11時,攜像機離家, 6.4.凌晨在南長街南口頭部中彈倒地, 戒嚴部隊禁止救護隊搶救,兩、三小時後身亡, 當即與其他屍體被埋於天安門西側北京市28...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18705
14
不好意思,这点我不苟同。几岁大的娃,老师教啥就学啥呗。这个字体当初是为了普及
文化扫盲而改编的,简的比繁的好学。我等内地来的用惯了。繁体要学也不是难事,多
看看繁体中文报纸也就会了。源出一宗。我不觉得老共文字改革有啥特错,从甲骨文到
繁体字,都有经历过简化改革。能互通交流就行了。
d*****u
发帖数: 17243
1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用繁体字很烦人
文字改革要看有无必要,因为任何改革都有代价
简化字在一定程度上切割了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而其标榜的易学、易认的优势并没有研究结果支持
易写大概是真的,可惜现在没多少人自己写长篇文字了
要写的都是需要美感的,反倒繁体比较好
z**c
发帖数: 7595
1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ZT)李承鹏北大演讲节录。
李承鹏北大演讲录——说话
今天受邀来到北大,站在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傅斯年、徐志摩,俞平伯这些熠
熠生辉的名字下,免不了要谈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可这个话题太大,我只能谈
一个小话题。在我看来,“兼容并包”,无非各种观点,“思想自由”最直接体现,正
是言论自由。所以今天我谈的话题是:说话。
中国人正在失却说话的能力。
说话,差不多是动物的本能。雨停了,鸟儿就开心地叫。花开了,蜜峰就嗡嗡地来
。春天来了,公狼闻到五华里外母狼的味道,仰脖兴奋地大声嗷嗷。人类作为高级动物
最简单的说话是:我饿了。婴儿饿了会哭,那是婴儿的语言。连婴儿饿了都会表达,可
是在五十年前也就是1960-1962那三年,这个星球有整整六亿人怎能说自己饿呀。本能
告诉你饿了,你却不能说自己饿了……因为那就是给社会主义国家丢脸。怎么产两万斤
,红太阳永远正确,我们得勒紧裤腰带把粮食支援给兄弟们,就不能说自己饿了。在大
饥荒,整个民族失语,不仅在政治斗争中欺骗亲戚朋友父母,连自己的胃也要欺骗。
当时的报纸为了表现大丰收,照片上茂密的庄稼上面还躺着几个大胖小子。后来才
知道,那是把十几亩地...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06
17
说简体字易于书写,易于交流,所以推广简体字,我想,难道说中国古人就那么笨,
5000年来就从来没有想到把汉字简化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凭什么说古人聪明,凭什么
说什么华夏文明领先世界5000年呢?
然后,我被一些要恢复繁体字的说法忽悠了,也认为推广简体字是割裂中国文化的阴谋
!于是也积极倡导恢复繁体字。
可是,后来我看到马王堆出土的汉墓竹简和帛书,分明里边很多都是简体字啊,我一看
都认识!接着我再一查,啊约,其实大陆简体字比台湾繁体字更古老!90%以上都是古
代就一直在用的!
反而台湾繁体字竟然是完全按照1875年“大清钦定正体字”,是鞑系搞的!本来汉字每
个都有多种写法,而那个“大清钦定正体字”全部选择最笨最繁的写法。满清还多次改
字造字,重复改、重复造,就这么折腾,从满清康熙大麻子开始,每隔一段时间,颁布
一次“大清钦定正体字”,强制臣民必须遵从,否则就是错字。本来汉字是可以有很多
别字的,很多通假字,并没有过分的要求一笔一画都不能错,满清的这种“严谨”其实
是对文化自由的束缚。
总有人说繁体字云云,繁体字源于“大清钦定正体字”,1875年才公布,谁再说这玩意
藏着神马GP我们的血脉... 阅读全帖
E*******F
发帖数: 2165
18
不管怎么说,既然现在大家都承认电脑时代简体繁体效率差不多
那还不如都恢复繁体,毕竟是传统文字
如果谁能发明新文字特别适合汉语,又特别好学,我也可以支持文字改革
r*****8
发帖数: 2560
19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制定的。跟基督教能拉得上吗?
“在试制民族形式的汉语拼音方案前后,1950年到1955年,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侨共633
人寄来了655个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从中选择了264种,编印成《各
地人士寄来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汇编》两册,作为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重要参考资料。”
“1957年11月1日,第六十次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公布〈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
决议》。”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8%AF%AD%E6%8B%BC%E9%9F%
发明字母是埃及人跟基督教也拉不上边啊。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97%E6%AF%8D#.E6.AD.B7.E5.8F

呢?
s**a
发帖数: 8648
20
这东西,文字改革有一段,说不要分的地得了,全部都可以用的。
t**c
发帖数: 257
21
来自主题: Joke版 - 簡化字的歌謠
得承认有时候繁体字还是比简体更有用些:涉及历史的文献——不仅是历史文献,唐诗
宋词元曲,历史故事等等。
比较正式的文稿,记账的数字现在还都是繁体字。第一显得正式,第二更少歧义。
美术字,招牌,需要长期保存的文字。。。。繁体字挺好看的
而且历史上简体字运动不止这一次了,中期的文字改革也不止一次了,持续几十年的也
有,简体字到现在不过三四十年,能活多长时间实在难说,一朝反正,估计都不会有人
再记得什么了。
x*****r
发帖数: 320
22
来自主题: Joke版 - 桔和橘
桔 <名> jié
桔梗,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桔,桔梗药草也。从人,吉声。――《说文》
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累世不得一焉。――《战国策·秦策》
“橘”(jú)是现代汉语规范字,“桔”(jié)也是现代汉语规范字,当“桔”(jié)
读(jú 时,是“橘”jú的俗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手头字。
“桔”本只有一个读音,jié 。“桔”和“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桔”也不是
“橘”的简化字,所以将“橘”写成“桔”是错误的。(原因接上【释义】②)
“桔”跟“橘”不应混淆。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宜用“桔”来代替“橘”使用。
197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其中将“橘”简
化为“桔”,并说明“中药桔梗的桔仍读 jié”。
但是,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
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中指出:“1977年12月20日
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停止使用。”
这样,“桔”就不能作为“橘”的简化字了。
c*****g
发帖数: 1856
23
来自主题: Arts版 - 李斯小篆 (唐前) (转)
李斯小篆--秦峄山石
其书法是由中国秦代的丞相李斯用篆书书写而成。由于年代久
远,加之战乱,原石早已被北周武帝派人推倒,后又被野火焚毁。
此石是宋太宗赵光义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郑文宝根据原石拓本
翻刻立石,碑阴有郑文宝题记。《峄山刻石》摹刻都甚多,而首
推此石最佳
在秦的统一事业之中,一个重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文字。中国
的汉字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从最早出现在陶器上的符号,刻划在
兽骨龟甲上的甲骨文,和铸造在钟、鼎上的金文,以及到周宣王时
的太史籀文(大篆),只有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
李斯等人才用小篆统一了中国文字。李斯曾经说过:上古创造大篆
字体,广为流传,但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多不能认识。所以现在删
掉繁杂笔划,省略异体字形,改进成为小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文字改革,对发展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先后
五次远途巡视各地。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他出巡山东齐
鲁故地登陶县的峄山(今山东邹县东南)时,登高远望,激情满怀,
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李斯当即成
文篆字,派人刻碑石
r******e
发帖数: 534
2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转载]:烟锁池塘柳之一对
发信人: realtime (虚实间), 信区: Poem
标 题: Re: 征下联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Mon Jan 11 10:46:25 1999) , 站内信件

这个对联的故事我最清楚了,哈哈,等我慢慢说来.....
上联:烟锁池塘柳
确如lux所云,五个字的偏旁正好是五行:金木水火土,所以下联也必须五行齐全。
在古时候就有人对出五行齐全的下联了,
叫做:炮镇海城楼
于是好些对联书上歌颂曰:绝对啊绝对!
然而,几十年前有人认为,上联是何等幽静淡雅的境界,这下联却突兀而来,杀气
腾腾,虽五行齐全,却与上联意境全然相违,未可称绝也。
于是他自己拟了个下联。不过在我贴出下联之前,先有个说明。下联的第一个字是
“磷”字去“石”旁加“火”旁,在以前是有此字的,意为“磷火”,但是解放后
文字改革,把它给去掉了。现在电脑字库里没有,我只好用“磷”来代替,各位先
得清楚这一点。好,
下联:“磷”镀江城梅
这和上联的意境就一致了,而且也是五行齐全,于是我说:香对啊香对!
各位以为如何?
哈,为何我对这个故事这么清楚呢?嘿嘿,那个拟下联的人就是我的长辈呀!
孺子不胜追慕……
C***r
发帖数: 759
2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注音与拼音
发信人: Camer (铁划银钩), 信区: Taiwan
标 题: Re: 注音符号,请认识的同学注一下汉语拼音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un Feb 20 10:47:43 2000) WWW-POST

注音符号好象是语言学家赵元任等人搞出来的.
后来大陆也有争议, 最后还是决定采用拉丁字母.
而且给新疆的少数民族造字时, 很多文字用的是俄文字母, 现在又改回阿拉伯
字母了. 俄文是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 阿拉伯是闪含语系.
文字改革是比较麻烦, 偶个人以为还是繁体字比较好.
语言和文字不同. 有些网友提到词汇和语法问题, 那是语言的新发展,
和文字不一样. 一种文字可以写好几种语言.
注音的特点是比较准确, 输入重码少. 拼音重码多.
最近台湾决定采用拼音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因为语言学界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用国际音标注出读音或拟音,
比如舌音, 唇音, 喉音等等. 可以用来记录各种无文字的语言及死语言.
即是他们所说的"罗马化", 通常台湾采用的是W
M******8
发帖数: 10589
2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字的陷阱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5191
汪晶晶
那一天,我在书桌边闭目养神。想到疲劳的本是眼睛,耳朵其实并不疲劳,我决定找点
什么东西听听,便来到一个名叫自由亚洲电台的地方。
一位学者正主持着一个专题节目,他邀请另一位学者,介绍不久前刚刚去世的许良英。
被邀的学者正侃侃而谈许良英的生平与事迹。
我刚刚竖起耳朵,就听见被邀学者说,许良英毕业于浙江大学,本是学物理的,曾是著
名物理学家王金昌的学生。
因为有幸躬逢毛泽东时代和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这辈子从未上过任何一堂物
理课。我唯一知道的是,那位著名物理学家并不叫王金昌。而叫王淦昌。
转而一想,这其实又有什么区别呢?说到底,重要的是,被说的那个人真的是一位物理
学家,并且真的是许良英的老师。他究竟是叫“金”昌还是叫“淦”昌,几乎连一丁点
意义都没有。
但不幸,我的思绪还是被这个突兀而来,几乎毫无意义的汉字,完全彻底干净全部地破
坏了。后面这两位学者介绍和讨论的,关于许良英的实质性的,最重要的内容,我几乎
一句也没听进去。
我的心头,充满了对我的母...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字的陷阱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5191
汪晶晶
那一天,我在书桌边闭目养神。想到疲劳的本是眼睛,耳朵其实并不疲劳,我决定找点
什么东西听听,便来到一个名叫自由亚洲电台的地方。
一位学者正主持着一个专题节目,他邀请另一位学者,介绍不久前刚刚去世的许良英。
被邀的学者正侃侃而谈许良英的生平与事迹。
我刚刚竖起耳朵,就听见被邀学者说,许良英毕业于浙江大学,本是学物理的,曾是著
名物理学家王金昌的学生。
因为有幸躬逢毛泽东时代和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这辈子从未上过任何一堂物
理课。我唯一知道的是,那位著名物理学家并不叫王金昌。而叫王淦昌。
转而一想,这其实又有什么区别呢?说到底,重要的是,被说的那个人真的是一位物理
学家,并且真的是许良英的老师。他究竟是叫“金”昌还是叫“淦”昌,几乎连一丁点
意义都没有。
但不幸,我的思绪还是被这个突兀而来,几乎毫无意义的汉字,完全彻底干净全部地破
坏了。后面这两位学者介绍和讨论的,关于许良英的实质性的,最重要的内容,我几乎
一句也没听进去。
我的心头,充满了对我的母...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中国文字外论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5267
王克斌
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和使用的文字中,只有汉字特立独行,属于非拼音的文字。至于为什
么汉族会采用方块文字,卓尔不群,那是大家都会关心的问题。用外论做题意在于明确
此文出自外行之手。也可以按谐音理解为歪论。外也好,歪也好,毕竟是苦心思索的产
物,但愿此文的趣味性大于学术,不妨拿出来与大家交流探讨。
从美学的角度观察,用汉语写作的文章,像一座用同样大小的方砖砌成的楼房,拼音文
字则像是用尺寸不同、形状各异的石块堆成的建筑。前者方方正正、齐齐整整;而后者
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用英文写的诗只能论行,如莎士比亚的13行诗。而汉文却还可以
论字,有4言诗、5言诗、7言诗,按行数可以写出绝句和律诗,甚至字数参差的宋词以
及4-6相间工整对仗的骈俪文。再加上平仄韵律,读起来抑扬顿挫,如珠落玉盘,美不
胜收。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种集华丽与工整为一体的诗文,乃是任何一种拼
音文字所望尘莫及的。唐初四杰有名句,如“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落霞
与孤鹜齐飞,...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看看到底哪些国家退出了“汉语圈”
韩国国立国语院在约200种韩餐的中、英、日文译法中,将泡菜的中文名“辛奇”
废除,还是改回“泡菜”。
相信大多数读者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时候还有过“辛奇”这回事?
是的,2013年年底,韩国申请泡菜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了将韩国泡菜与中日泡菜区
别开来,将其中文名改为了“辛奇”。但是这个古怪的名字既不像把“佛罗伦萨”说成
“翡冷翠”那么文艺,又不像把草莓叫做“士多啤梨”那么高大上,所以,中国人民压
根就没理它。
韩国人这么折腾,说到底还是想消减汉字对韩国的影响,凸显韩国文化的独立性。
近代以来,抵抗汉字、“去汉字化”,是东亚很多国家的潮流。今天,壹读君就跟大家
说一说,汉字圈里的小伙伴们为什么要抛弃汉字?
汉字曾经统治东亚在历史上,汉字曾经是东亚很多国家的官方文字,越南、日本、
朝鲜、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是咱们圈内的。
在圈里,朝鲜、日本、越南在历史上都曾将汉字作为正式或唯一的书写系统。
朝鲜民族大致在公元元年前后引进汉字,在跟中国接轨上遥遥领先。公元 4世纪,
朝鲜设太学,汉字成为朝鲜官方规定的通用文字。直到15世纪中叶,李氏王朝第四代君
主世宗才制造了朝鲜半岛最早的表音文字“训民...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网文:70年前的一场考试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网文:70年前的一场考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7 22:52:22 2016, 美东)
公元八世纪初,中国唐朝时期,日本出了一个女天皇,叫做元明天皇。元明天皇在位仅
8年,却做了一件影响后世极为深远的事情:改了全国地名汉字。
原来,在那之前,汉字尽管已经传入日本,但用法并不统一。官方用来写公文书、史书
,民间用来做发音符号。 甚么叫做「发音符号」?就是如同我们把Malaysia翻译成「
马来西亚」一样,是用来表音,没别的意思,不能照字面解释成「一匹马来到了西亚」。
所以,看官们来到日本玩,看到诸如「我孙子」这类的地名,先别忙着笑人家。「我孙
子」固然看着滑稽,但「马来西亚」又与马何干? 这都是拿汉字表音的结果。
当时日本国内用汉字取地名,取得一片纷乱。 有的取成了三个字,有的又取成一个字
。 日本现在有不少地方,名称为「武藏」(MUSASHI),当年的名字可滑稽了,有的叫
「无邪志」,有的叫「牟射志」,有的还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说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吞并中国,这不是事实。中国不是民族,不是国家,其根本标志,
是中文。
中国至少两次,在元清时代灭国。有血性的中国人被杀戮殆尽,剩下的就是剃半边头的
亡国奴了。这些异族是使用满蒙文字的。这些文字,要说和中文的亲和度,远比不上日
本。
中国上个世纪初在被灭了200多年后能复国的唯一原因是文字没有被废-这些统治者没有
搞文字改革。文字一废,语言就会跟着乱掉,中国就彻底灭了,满清气数尽了,没有中
文存在,下一个朝代就不能再算中国。
有人陶醉元清的疆域和强大,但那实在是外族的疆域和强大。中国在亡国中!
A**A
发帖数: 3392
3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伶人皆往事 - 章诒和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sAnge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tylson (太绅), 信区: LosAngeles
标 题: 伶人皆往事 - 章诒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8 02:10:26 2012, 美东)
伶人皆往事
章诒和
拙作《伶人往事》,最初是由香港明报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合同为五年。
这本书因大陆的查禁和我的声明,曾掀起一场风波。不想,转眼七年过去,合同早也到
期。我的文稿在香港多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九九归一。于今,便也想把“伶人”归
入牛津。
新版总要和老版有些不同。新版“伶人”,我把《马连良往事——一阵风,留下了
千古绝唱》、《总是凄凉调——〈程砚秋日记〉读后》两篇收了进来。这样,我写伶人
的长文,便尽在其内了。
好友林道群(现任牛津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又建议:“大姐,你写一篇梅兰芳吧。”
我说:“不行啊。”
“为什么不行?”
“时辰未到。”这四个字用得惨,像是一个候斩的死刑犯,非要等到“午时三刻”。
对方笑了,我也笑了。
谁不想写梅郎?既没有见过他本人、也没听过他唱戏的人,都写出了厚厚的《梅兰
芳传》。何况我见...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新文化运动ZZ
新文化运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Wiki letter w.svg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扩充,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2008年7月11日)
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或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扩充条目后将此模板移除。
《青年杂志》第一期,作为陈独秀在文坛活跃的象征同时,也昭示著中国自1840年以来
即将再次降临的思想风暴。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
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
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
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目录
[隐藏]
* 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3 前期经过
* 4 主要内容
* 5 后期变化
...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332
34
温儒敏:北大中文系100年来的100位知名校友
温儒敏教授主编的《北大中文系百年图史》一书,近日将由北大出版社出版。其最后一
节列数
北大中文系100年来的100位知名校友。书中这样说明:100年来,北大中文系培养了
8000多名
本科生,2300多名研究生,600多名博士生,还有留学生、作家班、师范班、专科班、
进修教
师、访问学者、旁听生,等等,总计近2万人。中文系的校友大都成为栋梁之才,在各
个历史
阶段和各行各业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文化建设贡献才智,建功立业。这里列举100
位著名
的校友,代表100年来北大中文系教育的辉煌成就。100名只是很小的部分,挂一漏万,
许多优
秀的校友都未能列举。可以理解的是,这不是严格的评比选拔,更多是一种纪念与回顾
。名录
的拟定曾征求过多方面意见,主要考虑业绩、成就、名望和社会影响等,尽可能照顾各
个领域
的平衡。广义上说,凡是曾在中文系就读或任职者,都是校友,但限于篇幅、资料等原
因,这
里只收录在本系的本科与研究生毕业,或者曾在本系就读过的。在北大中文系任教的很
多知名
学者,也都是本系的毕业生,由于前面已另有专门章节述及,此处也就不再...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5
来自主题: PKU版 - 最后的燕京大学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最后的燕京大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5 10:13:14 2015,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89b7b0102veaj.html
楚锴 http://blog.sina.com.cn/u/1401461627 2015-02-12 14:08:31
佳瑶,笔途文摘
在中国21所教会大学中,燕京大学显然是一面旗帜。然而,当新中国决定割断与
西方世界的联系,清除西方文化的影响时,燕京大学也无可避免地处在了风暴眼
的中心。那些曾经的教会大学,那一代学人和他们追求的博雅教育传统,早已随
风而逝。
1951年,留学美国的巫宁坤,顾不上完成手中的博士论文,便急匆匆地回国到燕
京大学执教。在他心中,能得到燕京大学的教职是莫大的荣誉。那时,燕大是与
北大、清华并称的国内一流大学。
当他远渡重洋,第一次站到燕京大学门口时,被这个美丽的校园迷住了。“燕园
门口有两头石狮子守卫,两扇朱红色...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6
来自主题: PKU版 - 最后的燕京大学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最后的燕京大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5 10:13:14 2015,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89b7b0102veaj.html
楚锴 http://blog.sina.com.cn/u/1401461627 2015-02-12 14:08:31
佳瑶,笔途文摘
在中国21所教会大学中,燕京大学显然是一面旗帜。然而,当新中国决定割断与
西方世界的联系,清除西方文化的影响时,燕京大学也无可避免地处在了风暴眼
的中心。那些曾经的教会大学,那一代学人和他们追求的博雅教育传统,早已随
风而逝。
1951年,留学美国的巫宁坤,顾不上完成手中的博士论文,便急匆匆地回国到燕
京大学执教。在他心中,能得到燕京大学的教职是莫大的荣誉。那时,燕大是与
北大、清华并称的国内一流大学。
当他远渡重洋,第一次站到燕京大学门口时,被这个美丽的校园迷住了。“燕园
门口有两头石狮子守卫,两扇朱红色...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8624
37
在毛泽东的老师中,有一位年长他3岁的湖南湘潭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
他在长达70年的学术生涯中,对中国现代语言文字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新中国的文教
事业也做出了贡献。他曾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并
担任过“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常务理事会副主席、汉字整理委员会主任等职,享有很高
的声誉。早在1912年,黎锦熙就与毛泽东相识,并建立了深厚情谊,他们都从偏僻的湘
潭乡间走出,来到了省城长沙,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又都来到了北京,黎锦熙选
择了学术,毛泽东则全力置身于激荡的革命洪流;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以不同的方式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这一共同伟业呕心沥血,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佳话。

1913年1月,因不满当时政府的腐败,23岁的黎锦熙毅然辞去湖南省督秘书的优职
,到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当了一名普通历史教员。机缘巧合的是,毛泽东也于同年春
考入了“四师”。于是,在黎锦熙的课堂上,就多了个高个子的沉静的青年。
这位青年衣着简朴,双目炯炯有神,听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从不浮躁,举止慢条
斯理。课间休息时,他也从不和同学打闹,而是一个人站在一旁观察或是坐在大树下静
wh
发帖数: 141625
38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周有光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周有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6 10:49:16 2013, 美东)
香港苹果日报近期登载107岁的周有光采访报道。他是江苏人,早先学经济金融,在华
师大、复旦、财经等学院任职并兼职银行。55年以后不知道为什么改行语言文字研究,
创立了大陆的汉语拼音系统。妻子张允和是合肥四姐妹之老二,研究昆曲。苹果总是言
必谈民主,有点老生常谈。周有光说“經歷滿清、北洋政府、國民黨和當今中共四個朝
代,講老實話呢,最好的是國民黨時代”;不过又说“我在國民黨的時候不參加國民黨
,共產黨時代不參加共產黨,我是搞學問的。”
转载苹果采访周有光:中國必須告別專制
【人物背景】
認識愛因斯坦 拒認同屠城辭政協
周有光的人生充滿傳奇,經歷清朝、北洋政府、國民黨和當今中共四個朝代,年輕時結
識愛因斯坦未算,在中國多番政治風雲變幻中平安渡過,並能堅守良心,活到今日,他
說是上天眷顧。官方稱周是「卓越的語言文字學家」、「具有完美的人格品質」,但他
對...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33
39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ZT) 也谈生僻字的信息处理
http://info.motherol.com/Info/job/lunwen/it/2006052795652_2.shtml
汉字的信息处理经过多年的摸索,冲破了以前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的迷信,取得了
可喜的成绩,但离能完全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我们先回顾一下计算机中的字库,然后讨论生僻字的信息处理方法。
一、汉字库发展简介
汉字库通俗地说就是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汉字仓库,依据不同的标准,字库中汉字
的数量是不同的,以前的主要标准有:
1、GB 2312 汉字编码字符集
从1975年开始,我国为了研究汉字的使用频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字频统计工作,内
容包括工业、农业、军事、科技、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医药卫生、
天文地理、自然、化学、文字改革、考古等多方面的出版物,在数以亿计的浩瀚文献资
料中,统计出实际使用的不同的汉字数为6335个,而其中有 3000多个汉字的累计使用
频度达到了99.9%,而另外的3000多个累计频度不到0.1%,说明了常用汉字与次常用汉
字的数量不足7000个,这就为国家制定汉字库标准提供了依据。1980年颁布了《信息交
换用汉字编

发帖数: 1
40
陈梦家《殷墟卜辭綜述》述评
一、生平简介
陈梦家先生生于1911年4月 16日,笔名陈慢哉,祖籍是浙江上虞县。是现代学术史上著
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文物收藏和鉴定专家、诗人。他的父亲陈金镛本是浙江上
虞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陈梦家1927年考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法律系。此时闻一多先生任教于此,他开始师从闻
先生,学习诗歌创作。1929年开始,他在《新月》上发表诗歌,成为新月派诗人之一。
1931年出版《梦家诗集》。俞大纲曾以王勃视之。1932年3月,应闻一多先生之邀,到
青岛大学文学院任助教。并在闻一多先生的指导下,开始研究甲骨文。1934年1月,陈
梦家先生考取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生,专攻古文字学。导师为容庚先生。当时容先生是
燕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唐兰先生
当时代替顾颉刚在燕京大学讲授《尚书》和金文,因此,也属于陈梦家先生的老师之一
。1936年9月,陈梦家先生获得硕士学位后,留在燕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从此开始了
他研究古文字学、古史学的历程。同年出版《梦家诗存》。1937年,经闻一多介绍,任
教于南迁长沙的清华大学中文系。1938年...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1
http://www.xjass.com/ls/content/2013-06/25/content_286992.htm
http://www.xjass.com 2013年06月25日03:45:25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
【作者简介】徐金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内容提要】1967年初,所谓的“文化大革命”进入“夺权阶段”,使各级党组织和政
府失去了应有的权威,难以正常工作。为了扭转几近失控的混乱局面,中共中央决定对
一些重要单位和部门实施军事管制(简称军管)。本文试图对“文化大革命”中军管的基
本情况、军管的必要性及其积极作用进行述论,以使人们加深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
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文革”军管的正确结论的理解。
【关键词】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文化大革命/军管
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中的军管,这是人民解放军军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研
究的深入,一些网络和出版物出现了对军管的种种错误观点,否定“文化大革命”军管
的必要性及对稳定局势的积极作用。关于对“文化大革命”“三支两军”包括军管的评
价,早在1981年3月,邓小平就曾说过,这“一定要讲...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2
2015年11月10日17:19
1979年,一位在伦敦工作的美国摄影师终于拿到了中国的签证,可以在中国拍摄六个月
。这一天,她等了10年。这一年,她67岁。这位老奶奶不仅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还去了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边远地区。她的名字如今已经载入史册,她就是伊芙·阿
诺德。(编辑:马俊岩)
1979年于中国是一个特殊年份,这一年中美建交了。中共中央在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祸国殃民长达十年的文革也在三年前落下了帷幕。但
文革的余韵还在。图为重庆的学生在毛主席画像下表演节目。摄影:Eve Arnold
2015年11月10日18:33这一年,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大返城,可是很多人找不到
工作。于是他们走上街头,希望政府能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这是阿诺德在上海街头见
到的情景。摄影:Eve Arnold评论631731
这一年,党和国家主席是一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华国锋。华国锋上台后,坚持“
两个凡是”。这是武汉的一座公园里,一个军官和他的妻儿在散步,他们身后的纪念碑
上写着“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奋勇前进。”摄影:Eve Arnold
伊芙·阿诺德从...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4893
43
六四155死者名单(不完全统计)
備注:此155位死難者名單中,有16位尚不知姓名或有姓無名,這里有兩种情況:一為親屬暫時不願公布死者姓名;二為暫時尚未找到死者親屬的下落,屬於這一類者,至少要有兩位目擊者証明。
至於大量有所傳聞,而無可靠目擊者証明之死者,概不收集。
編號 姓名 性別 年齡 家庭所在地 生前單位職業 遇難情況
1 蔣捷連 男 17 北京市 中國人民大學附中高二四班學生
89.6.3.夜10:30左右離家,11點多戒嚴部隊強行突進至木樨地,在復外大街29樓前長花壇後遭槍殺,子彈從後背左側穿胸而過, 傷及心臟,送市兒童醫院搶救無效身亡。醫院開具証明“來院前已死亡”,為6.3夜木樨地地區第一批遇難者。6月7日於八寶山火化,骨灰一直放置在家中靈堂內。
2 王楠 男 19 北京市 北京市月壇中學高二學生 89.6.3.夜11時,攜像機離家, 6.4.凌晨在南長街南口頭部中彈倒地, 戒嚴部隊禁止救護隊搶救,兩、三小時後身亡, 當即與其他屍體被埋於天安門西側北京市28... 阅读全帖
e***e
发帖数: 3872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erman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studentin (wildblume--野花,就是野花,和和。 。 。 [email protected]), 信区: German
标 题: 德文改革和汉字改革随想(摘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un Apr 29 05:26:37 2001) WWW-POST
◇ 方便技术处理的限度:不伤害民族文化
文字改革是为了什么?德文的改革想更加规则化,实际上也就是
更加方便技术
处理,例外越少,技术上越方便。可是即使是这样,改革者还是没有
取消德文的两
个重要特点,一个就是一切名词都要大写,另一个就是四个变音,a
,o,u头上
加两点,以及ss与一个类似B的特别字母作对应。一切名词要大写
,其他国家都
没有,在输入电脑或机器打字时要多用大写键,就会部份地影响输入
速度,出错机
会也大为增加。四个变音在技术上给德文的电脑键盘带来很多问题。
德文跟英文的
电脑键盘不能通用,通用时就写不出加两点的字母和ss的对应字母
,用德文键盘
写出的内容含有这些变音,就不能直接进入电子信件E-mail,
否则会造
s*****n
发帖数: 430
45
来自主题: _ZST版 - [转载] 与妻书 - 林觉民
刚才试着把这东西读了一读。
呵呵,你们也试试?
不知道当初中学课本里面是否要求背诵的。
读下来才知道文字改革真是要得。
好象以前大学,中庸,都可以朗朗上口的,这一封绝笔就读不下来。
如此凄切的文字读得我忍不住要笑,尤其“吾”,“汝”连环以下,
赶紧翻出关老爷子的“铜豌豆”来顺气:
我是个蒸不熟、煮不烂、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 ...
你便是落了我的牙,歪了我的嘴,瘸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
天赐我这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哈哈,果真珠翠满口,绕梁三周。
sigh,文字不该只能看,便是肉麻到及至的情书,也该读下来行云流水
跌宕起伏有语感有口感,有快感。
呵呵,一家言,反正你们不信就读读这《与妻书》吧,大声点,身后没人。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