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 发帖数: 141625 | 1 不知道兄弟俩有何遭遇。上周看龙朱这个短篇看了一半,虎雏还没看。他可真有意思,
用自己的小说提名命名孩子。
嗯,不知道在苏州或上海有没有逗留。如果没怎么逗留,那应该说是在去美国的路上写
的,那样更确切点。让我想起harper lee的那本新书,明明就是mockingbird的初稿,
出版商说成sequel有点误导。当然出版商是为了赚钱而故意歪曲一下;张充和的那封信
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回头看有没有机会搞清楚。 |
|
|
w*****n 发帖数: 937 | 3 现在只是戏码,过两天再贴具体售票和其他活动信息。
6/9/2013 下午2-4:30 张充和百岁祝寿公演
哥伦比亚大学 miller theatre
《长生殿-定情赐盒》 吴德璋 史洁华 蔡青霖
《牡丹亭-写真》 孔爱萍 黄箴莹
《水浒记-活捉》 杨玲 单靖
《百花记-赠剑》 程敏 孔爱萍 殷海宜
6/15/2013 2-4pm 法拉盛图书馆 传习班春季公演
《长生殿-小宴》 传习班学员
《玉簪记-偷诗》 程敏 孔爱萍
《浣纱记-寄子》 闻复林 黄箴莹 吴德璋
笛师:王建农
鼓师:沈杨 |
|
j****m 发帖数: 213 | 4 今天,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去世的消息充斥于网络。对这个闺秀,之前并不了解,通过新闻才了解了她的生平。不觉的想,什么样的女人才能称之为闺秀、才女?新闻里说她淡泊名利,为人谦和。不觉想起了林徽因、冰心以及萧红等等,这些应该也都属于闺秀和才女了吧。
但是,现在似乎很难出闺秀了。真正的才女就更别提了,凤毛麟角。充斥于新闻里的,戏子多,婊子多,二奶多,唯独真正的闺秀和才女太少太少。一个明星,会写篇作文,就自称才女了。一个婊子,人家接客100个,她接客50个,就认为自己干净了。救个受伤儿童,就瞬间变身人美人瘦人善良的“才女”了。真是可笑之极。
归根结底,这些伪才女的背后,还是中国现在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太少,人们为了金钱、为了名利追逐,学术、品格被丢到一边。唯利是图的社会,造就了这些假冒的才女,真正的流氓。
其实不光是娱乐圈,这种现象学术界也是比比皆是。没人踏踏实实搞学问,都是在蝇营狗苟的算计着出名、挣钱。最后的结果就是,苍蝇蚊子一堆,但是真正的文人、才女、闺秀,一个也没有!
这不得不说是当今社会的悲哀! |
|
c*x 发帖数: 555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mic 讨论区 】
【 原文由 Ivan 所发表 】
环球日报驻法特派记者 王彦芬(网友“孟婆汤”提供)
在国内,知道系列连环画《丁丁历险记》的人多,而知道张充仁是谁
的人少。但在欧洲,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据法国文化部估计,在世
界法语国家中,知道张充仁这个名字的大约有10亿人。正是他,帮助《丁
丁历险记》的作者,比利时人埃尔热真正了解了中国文化,从而诞生了《
丁丁历险记》中的专集《蓝莲花》。时间要追溯到1932年。当时比利时连
环画先驱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已出版23册,被译成50多种语言。于是,
埃尔热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丁丁”已去过了苏联,非洲,和南美洲,
但还没有去中国历险。这与埃尔热对中国一无所知有关。1934年,经指导
中国学生的戈赛神父推荐,埃尔热认识了27岁的张充仁。
张充仁1907年出生于上海。他是三代单传。他自幼喜欢绘画,中学时,
他的人像画被选挂在教堂里。这期间,他以教对方中文为条件,跟一位教
士学法语。1931年,他利用“庚子赔款”出国留学,考入了布鲁塞尔皇家
美院油画系。与埃尔热相遇,两人一见如故,遂成莫逆之交。埃尔热把张... 阅读全帖 |
|
l*********t 发帖数: 577 | 6 今天staples 300 送20的活动最后一天,开车出去跑了3个店,终于买了5张200的卡,
然后去walmart 充蓝鸟,本来想直接冲1000,刷5张卡,结果怎么都不行。后来改成一
次充一张,可以。折腾了很久,小儿脸色很难看,充了两张我就怂了。果断去了另一个
walmart,一次一张充了剩下3张。
到底是小儿没有操作好,还是蓝鸟一次就只能充一张? |
|
c*x 发帖数: 555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mic 讨论区 】
【 原文由 Ivan 所发表 】
环球日报驻法特派记者 王彦芬(网友“孟婆汤”提供)
在国内,知道系列连环画《丁丁历险记》的人多,而知道张充仁是谁
的人少。但在欧洲,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据法国文化部估计,在世
界法语国家中,知道张充仁这个名字的大约有10亿人。正是他,帮助《丁
丁历险记》的作者,比利时人埃尔热真正了解了中国文化,从而诞生了《
丁丁历险记》中的专集《蓝莲花》。时间要追溯到1932年。当时比利时连
环画先驱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已出版23册,被译成50多种语言。于是,
埃尔热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丁丁”已去过了苏联,非洲,和南美洲,
但还没有去中国历险。这与埃尔热对中国一无所知有关。1934年,经指导
中国学生的戈赛神父推荐,埃尔热认识了27岁的张充仁。
张充仁1907年出生于上海。他是三代单传。他自幼喜欢绘画,中学时,
他的人像画被选挂在教堂里。这期间,他以教对方中文为条件,跟一位教
士学法语。1931年,他利用“庚子赔款”出国留学,考入了布鲁塞尔皇家
美院油画系。与埃尔热相遇,两人一见如故,遂成莫逆之交。埃尔热把张 |
|
x*******i 发帖数: 623 | 8 昨天用香草卡给蓝鸟充钱,忘了已经充了两张,充第三张时蓝鸟显示error,才想起一
天上限是1000。
今天再充的时候发现香草卡被redeemed了。请问那个钱会去哪了? |
|
wh 发帖数: 141625 |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张充和去世 有点敬畏。我没那么淡……我觉得leawolf和她们更靠近一点……
给你看两段《合肥四姐妹》里说的允和的不顺:
1941年5月逃难到重庆郊区,周有光出差在外,女儿小禾突然肚子疼,发高烧。附近找
不到医生,三天后终于送到重庆医院,但已太迟,盲肠炎溃烂,感染扩散,小禾在病床
上挣扎两个月才死。看着孩子慢慢死去真是酷刑,这是允和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即使
到现在还是不愿提及此事。
在小禾生命的最后几天,允和的精神也濒临崩溃,没有勇气抱起女儿或安慰她。面对小
禾的哀哭与求救,她只能说:“你干嘛不死呢?”充和记得小禾去世那天的情形:“我
提议和姐姐出去找冷饮喝,散心,弟弟寰和看着小禾。回来时看到门边放了一具白木小
棺,就和姐姐说今晚到朋友家过夜吧。不确定姐姐可曾看到那具棺材。弟弟把棺材存在
防空洞里过夜。第二天回家葬了小禾,葬礼很简单,姐姐没哭。”
一年半后允和全家迁到成都,儿子被流弹击中,子弹穿过腰部,内脏被打出六个洞。周
有光又一次奔波在外(重庆),托充和帮他买到次日早晨去成都的汽车票。
两周后周有光给充和写信:“我在教会学校读书多年,但没有信教。小禾死了第三年,
我才受洗礼,但我没有做过祈祷。... 阅读全帖 |
|
H******e 发帖数: 4682 |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张充和去世 也只是实话实说:
看着这些富贵阶级的不幸, 我一点点同情心都没有。 其实, 看着草根阶级的不幸, 我
也是一点点同情心都没有。
有点敬畏。我没那么淡……我觉得leawolf和她们更靠近一点……
给你看两段《合肥四姐妹》里说的允和的不顺:
1941年5月逃难到重庆郊区,周有光出差在外,女儿小禾突然肚子疼,发高烧。附近找
不到医生,三天后终于送到重庆医院,但已太迟,盲肠炎溃烂,感染扩散,小禾在病床
上挣扎两个月才死。看着孩子慢慢死去真是酷刑,这是允和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即使
到现在还是不愿提及此事。
在小禾生命的最后几天,允和的精神也濒临崩溃,没有勇气抱起女儿或安慰她。面对小
禾的哀哭与求救,她只能说:“你干嘛不死呢?”充和记得小禾去世那天的情形:“我
提议和姐姐出去找冷饮喝,散心,弟弟寰和看着小禾。回来时看到门边放了一具白木小
棺,就和姐姐说今晚到朋友家过夜吧。不确定姐姐可曾看到那具棺材。弟弟把棺材存在
防空洞里过夜。第二天回家葬了小禾,葬礼很简单,姐姐没哭。”
一年半后允和全家迁到成都,儿子被流弹击中,子弹穿过腰部,内脏被打出六个洞。周
有光又一次奔波在外(重庆),托充和帮他买到次日... 阅读全帖 |
|
R*****5 发帖数: 4915 | 11 合肥四姐妹家的“小五哥”张寰和先生,享年96岁,上面的照片中的充姐,元姐就是他
写的 |
|
l*****f 发帖数: 13466 | 12 恩,北京认识,充和那时都30+了
一直好奇她为啥拖这么晚,眼光太高?
沈从文笔下常出现的四妹充和与九妹岳萌这两个后来命运真是差别太大让人感慨。 |
|
w*****n 发帖数: 937 | 13 多谢版主包子,都不好意思不写点,记点流水帐。
-- 昆曲是个好东西,好些演员和曲家都长寿。充和老师年纪近百,可一唱曲眼中顿时
神采飞扬。唱的第一支曲子是玉簪记琴挑的朝元歌前腔“你是个天生俊生”,这是充和
老师最喜爱的曲子,安娜老师博客上有视频链接。虽然气有些不够,不过唱法有些独到
之处,可能这就是曲家的传承。接着唱了牡丹亭惊梦的山坡羊“没乱里”和邯郸梦扫花
的两支赏花时,其中“恁休再剑斩黄龙”的高音也翻了过去,俺自己平时哼哼到这两句
都是扯着脖子像那杀啥似的。还唱了寻梦的江儿水,最后跟昆曲社学员合唱游园皂罗袍
情不自禁地上了身段。好吧,手上的身段(见照片)。
-- 当名人真不容易,多少相机对着,多少人要求合影签名,老太太镇定自若。
-- 昆曲社老师们的清唱也好听。看来我还真是喜欢阔口的净末,很喜欢闻复林老师的
刀会和寄子。寄子胜如花,尹继芳老师表演了身段,尹应该多年不演了,一上来那个娃
娃生的范儿,一丝也不差。
-- 史洁华和蔡青霖老师表演了活捉里的骂玉郎,最近特喜欢这段。找各个版本对照着
看,感觉最好的还是年初在DC看的史蔡的现场。可惜的是没有看过梁谷音和刘异龙的全
本清晰版,向版上...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149 | 14 很久之前读过沈从文写的《边城》,觉得湘西就是世外桃源的感觉。汪曾祺的小说也读
过些,内容都忘记了,似乎也是和湘西有关的,而且文风和张很像。
还记得以前读过有关沈如何追张的故事,一开始张看不上沈:一个是名门旺族,一个是
一介白衣;一个是教书匠,一个是学生(现在肯定是门不当户不对,而且违反师德)。
后来是民国一个大名人努力说合(大概是告诉张沈是实力派,潜力股)才促成后来的一
对佳话。 |
|
P*******a 发帖数: 982 | 15 只是不太了解他们关系的人才会那样说罢了,没有必要心寒吧 : )
我还是非常喜欢沈从文的文字,非常庆幸中国文化史上有他。但张兆和真是太辛苦了。
前一段《合肥四姐妹》不是很红么?有人总结她们四姐妹的婚恋史,其他三个都嫁了学
者型的人,都很和美幸福,只有张兆和,几十年的不幸福。而且她的不幸福,还真的只
是因为嫁了不对的人。
像张充和那样多好,自己有美满稳固的婚姻,再和沈从文诗酒唱和,做个文学青年的知
己而不是主妇。
心寒。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6 她家四姐妹,老二允和02年去世,老大元和和老三兆和03年去世。最小的充和一直住在
north haven,今年百岁。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7 她家四姐妹,老二允和02年去世,老大元和和老三兆和03年去世。最小的充和一直住在
north haven,今年百岁。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张充和去世 我觉得张家四姐妹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淡。充和又是最淡的一个,对自我看得非常非常淡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9 我也很喜欢杜丽娘的扮相和功架。她还写了一篇纪念文,过两天有空时打出来……
因为海报上只写了沈虎雏的名字,所以我猜想说话的是他。刚查了一下,这是龙朱:
这是虎雏:
虎雏如果不谢顶,看起来会比龙朱年轻噢。
你这一说,我再算了算66年前,果然是1949年,而不是抗战时期。我一听战乱就想当然
以为是抗战时期了,汗水……66年前、新婚蜜月、撤离北京这些没错,虎雏是用中文说
的,我不会搞错 :P 但应该不是去昆明重庆。他们在北平和美国之间还去过什么地方吗
?我有点想问问那几个参加的老师,尤其那个in suspended,说了好几次,我就是听不
出是什么,in suspended感觉不对。合肥四姐妹里说充和强调“悬”,也是suspended
。说来我很喜欢那句she had a strong life, without sentimentality. |
|
t******e 发帖数: 2504 | 20 淮军第2号人物,李鸿章手下,虽然曾国藩也很欣赏张,严格意义上,连李都曾经是曾
的手下。
张树声是考3次未中举人的秀才,称之廪生, 要不是李合肥,估计就是一个地方团练。
捉住太平天囯英王陈玉成的苗沛霖, 也是同样经历,秀才-地方团练-清军, 后来苗就
不一样了,叛清-再叛回-再反叛,反复无常。 |
|
C***3 发帖数: 2226 | 21 俺把字儿打错啦,想说的是张允和,张充和长啥样儿木见过。。 |
|
H******e 发帖数: 4682 |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张充和去世 "贵族气场的养成太需要时间了。1906年,张兆和四姐妹的妈妈陆英嫁给她们的爸爸张
武龄时,嫁妆里的一个小木桶都是陆家花十年时间精挑细选、慢慢准备的。
那是一场真正的世纪婚礼,光是抬嫁妆的队伍便从合肥市的四牌楼一直延伸到龙门巷,
足足排了十条街。男方家不但轻松装下了排满十条街的嫁妆,还原封不动地将这些值钱
的嫁妆保存了十几年,直到陆英去世后将它们退给陆家。这种淡定的姿态,那些急吼吼
想把所有钱都拿去生钱的暴发户和他的小伙伴们恐怕要惊呆了。"
--为什么, 我看到的, 是贵族家族世代对于民脂民膏的搜刮? |
|
|
c*x 发帖数: 555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mic 讨论区 】
【 原文由 xukongkong 所发表 】
丁丁“奥斯卡” 作者:张一谋
(如果您有自己的选择,也可以提出来)
最佳长故事:
《七个水晶球》+《太阳神的囚徒》
风格玄疑、神密,情节曲折生动。前一部充满悬念,希区科克味儿
十足;而后一部尤其精彩。真实展现了南美洲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通过丁丁一行人与印加人从相互敌视、畏惧到相互了解、信任,到建立
深厚的友谊……感人至深。拉近了读者与神秘的印加民族间的距离。
丁丁对弱小民族的这种尊重与同情,是丁丁系列中最有意义和最有
感召力的因素。从《兰莲花》、《破耳朵》到《红海鲨鱼》、《雪人》、
《绿宝石》……都体现了这一精神。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与这些民族的
交往过程中,丁丁没有流露出丝毫的种族优越感,,不是以一个白种救
世主的形象出现,相反,对一些民族的巨大潜力(如中华民族、印加文
化)流露出敬仰之意。无论是王仁杰老先生、阿尔卡扎将军、奥托卡王、
印加王、本卡利斯酋长、老黑人、... 阅读全帖 |
|
|
|
发帖数: 1 | 27 对,成名很多年了
最早在台湾,因为昆曲
后来被白谦慎介绍到国内,主要是介绍其书法
其实张先生在美国中国文人圈以及东方艺术史里面的名气一直很大
她的丈夫名气更大,泰斗级别的。比如,宇文所安,史景迁都是他的学生 |
|
x****6 发帖数: 4339 | 28 很遗憾在美国呆了这么久,竟然没有机会见到张先生的本尊。不过还好油管上有她的视
频得以一睹她的风采。
您对她这么了解,见过她本人吗? |
|
|
c**********g 发帖数: 102 | 30 哪个张允和阿,那个著名的民国美女么,她不是2002年仙逝了吗。 |
|
c**********g 发帖数: 102 | 31 哪个张允和阿,那个著名的民国美女么,她不是2002年仙逝了吗。 |
|
|
w***s 发帖数: 15642 | 33 张充和在四姐妹中受的教育是不太一样的,她自小在合肥受到的教育非常传统,完全是
私塾那一套。
气质就不评说了。 |
|
e*******c 发帖数: 2133 | 34 张充和 周有光还健在呢...
就我个人经验来看,见过些事后发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总相似’,同样的事
情发生在不同代人的身上而已。勾搭富二代 官二代历代都有,婚外恋 小三什么时候也
没绝过,男人争权夺利的戏码更是时时上演,比如薄熙来的事,周有光说过‘那有什么
好看的,斗来斗去,个个朝代看得多了!’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5 强顶!就听说她闭门谢客,不知身体如何。据说仍是天天写书法。上个周末刚听了她一
个学生叫张婉婷的唱牡丹亭游园。祝健康长乐!赞桃李天下! |
|
b********y 发帖数: 891 | 36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张老太太的人生过的真是有韵味。 |
|
|
l*****f 发帖数: 13466 | 3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张充和去世 不知道也,她儿女现在也上年纪了吧,可能力不从心。找到一张应该是前些年的全家福
。不过儿孙们看不出多少华裔血统了 |
|
l******a 发帖数: 2273 |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张充和去世 你这一说我想起来了,这个形容还是比较准确的。合肥四姐妹确实很淡,这可能和张家
的教育有关,张家四姐妹都是好女儿,张兆和也是非常淡,人淡如菊,淡得沈从文满腔
热情无所适从,淡得沈从文一辈子摸不着头脑。 |
|
e*****g 发帖数: 2560 | 40 丁丁和中国 (转载)
张充仁(小张)
在丁丁的历险故事里,张并不是一个主要角色,甚至称不上主要配角,张只是在《蓝莲
花》和《丁丁在西藏》中出场,而后者称其为友情客串更为贴切。但这并不妨碍张成为
丁丁最好的朋友,坚强的丁丁很少流泪,为了张他曾经哭过两次,一次是在《蓝莲花》
结尾他们分离的时候,一次是《丁丁在西藏》中得知张遭遇空难之后。(丁丁为王仁杰
也哭过一次,似乎仅此三次)
埃尔热塑造的很多人物形象,都参考了他身边的人或当时的著名人物,张也不例外,有
所不同的是,张在漫画里就扮演了他真实的身份:张充仁,一位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
雕塑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和埃尔热同样时年27岁,相同的年龄使两个人成为朋友,埃尔
热把这种情感加入到他的创作中,使得张这个人物愈加与众不同。
《蓝莲花》的故事里,张沉静而勇敢,重情重义。在湖口,张机警地作弄了汤姆森兄弟
,将丁丁救走;又在丁丁受伤后勇敢地冲上去与杀手搏斗,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埃尔
热愿意的话,张会成为丁丁最得力的助手,帮助他完成更多的历险故事。
张在《丁丁在西藏》中,只在最后一刻出现,此时他已经虚弱得皮包骨头,这一集张是
整个故事发生的根源,故事创...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1 【周有光著《晚年所思2》部分赏析】
晚年所思第一辑:闲谈过往
百岁忆
我们这一代青年
我们这一代青年有几个特点:当时并不参加国民党,也不参加共产党。但思想倾向
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因为共产党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都是宣传民主的。抗战时
期,周恩来在重庆,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任之一。
他常常说:我们共产党是主张民主的。我们青年一代就是讨厌国民党的专制。我们这一
代都是这样的思想。
蔡元培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蔡元培在北洋政府时期就提出来:“教授治校,学术自由”。蔡元培是我丈人的朋
友。在苏州的时候,我见到蔡先生面。
晚清下来是军阀时代。后来是国民党、共产党。最自由的是军阀时代。军阀时代做
了很多好事情。军阀怎么会做好事情呢?那时候是民主制度,国会育,请蔡元培做教育
部长,做了很多好事情。注音字母就是军阀时代提出来的。
军阀不垄断整个政府。文化部门、教育部门让进步的人来做。所以做出好事情。因此,
最坏的时代做了很多好事情。
胡适建议把国民党一分为二
胡适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国民党时期,他批评蒋介石。他劝蒋介石把国民党一分为二,两个党就可以互相监督。
我的老伴张允和是胡适的学生。胡适是上海... 阅读全帖 |
|
a***s 发帖数: 12296 | 42 一个手机号码长时间无人使用,自然会欠费停机。然而却有一个人,一次又一次为一个欠费停机的号码充值,一充就是三年。
他叫刘毅,是北碚蔡家名流印象小区保安,为一名女网友充了三年话费。自从三年前见过一面之后,刘毅就再也没见过这名女网友,为了和对方保持联系,他每月都为对方停机数次的手机充值,然后向其发送上百条短信倾诉思念,但这些短信都如石沉大海,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充值。
初次见面就带女网友回老家
1米63的个子,黑T恤加牛仔裤,右手拿着一个少见的按键手机,左手拿着一张模糊的小照片。这个男人叫做刘毅,35岁,他指着照片对记者说:“这是我未婚妻,她叫张姗姗,1988年生,家住在巴南区。”
说起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刘毅至今记得十分清晰。那是2013年2月,他在QQ上搜索到一个女网友,名叫“恋爱是两个人的事”,这个网名对刘毅隐隐有一股吸引力,他抱着期待的心情点击添加好友,10分钟后,对方同意了。
点开QQ空间,照片中的女孩20余岁,头发是时尚的浅褐色,扎了个利落的马尾,一双大眼睛让刘毅格外心动。尽管相差7岁,但两人意外地谈得来。女网友自称叫张珊珊,从事广告行业,未婚。两人聊了两个月后,刘毅询问张珊珊是否... 阅读全帖 |
|
r*****2 发帖数: 2682 | 43 一部《夏济安日记》的问世,重现了当年的种种。卞之琳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同事夏
济安不惜笔墨,日记里多次提到卞之琳对张充和的痴情,至今读来令人感动。
卞之琳拿出珍藏的张充和自唱自灌的昆曲唱片,放给朋友们听,夏济安赞叹张充和
的昆曲唱得美妙至极。1946年2月1日,正是除夕之夜,卞之琳、夏济安等人在一起喝酒
聊天,卞之琳借自己正在补牙之事,对补牙与恋爱关系发表感慨:“少年掉牙自己会长
,中年脱牙没法长全;少年失恋容易补缺,中年失恋才真悲伤。”面对没有希望的恋情
,其苦其乐,个中滋味,只有用情至深的卞之琳自知。夏济安夸他是个“有天分有教养
的人”,只会借着酒劲偶尔流露一下痛苦。其时夏济安正暗恋着一个女学生,深受着欲
爱不得之苦,非常同情卞之琳,说他“已守到37岁,实是难能可贵”。是啊,从20出头
的青春少年,经过10多年的苦苦追求,情感之舟依然没有泊航,痴情依旧。
十几年后,在沈从文家里,北京大学西语系的德裔美籍学者傅汉思认识了沈从文,
但沈从文很快发现这个常来家里的年轻人对张充和更感兴趣,爱情的火种已在两个异国
青年心中悄然播下。1948年11月,张充和不敌傅汉思的“强烈攻势...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10018 | 44 云南大学西北角有一所花园,园内栽种了很多枇杷树,“晚翠”是从千字文“枇杷晚翠”摘下来的。月亮门的门额上刻了“晚翠园”三个大字,是胡小石写的,很苍劲。 胡小石当时在重庆中央大学教书。云大校长熊庆来和他是至交,把他请到昆明来,在云大住了一些时。胡小石在云大、昆明写了不少字。当时正值昆明开展捕鼠运动,胡小石请有关当局给他拔了很多老鼠胡子,做了一束鼠须笔,准备带到重庆去,自用、送人。鼠须笔我从书上看到过,不想有人真用鼠须为笔。这三个字不知是不是鼠须笔所书。晚翠园除枇杷外,其他花木少,很幽静。
云大中文系有几个同学搞了一个曲社,活动(拍曲子、开曲会)多半在这里借用一个小教室,摆两张乒乓球桌,二三十张椅子,曲友毕集,就拍起曲子来。
曲社的策划人实为陶光(字重华),有两个云大中文系同学为其助手,管石印曲谱,借教室,打开水等杂务。陶光是西南联大中文系教员,教“大一国文”的作文。“大一国文”各系大一学生必修。联大的大一国文课有一些和别的大学不同的特点。一是课文的选择。诗经选了“关关雎鸠”,好像是照顾面子。楚辞选《九歌》,不选《离骚》,大概因为《离骚》太长了。《论语》选“冉有公西华侍坐”。...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10018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indking (Mr Doctor),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汪曾祺:晚翠园曲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29 00:53:37 2012, 美东)
云南大学西北角有一所花园,园内栽种了很多枇杷树,“晚翠”是从千字文“枇杷晚翠”摘下来的。月亮门的门额上刻了“晚翠园”三个大字,是胡小石写的,很苍劲。 胡小石当时在重庆中央大学教书。云大校长熊庆来和他是至交,把他请到昆明来,在云大住了一些时。胡小石在云大、昆明写了不少字。当时正值昆明开展捕鼠运动,胡小石请有关当局给他拔了很多老鼠胡子,做了一束鼠须笔,准备带到重庆去,自用、送人。鼠须笔我从书上看到过,不想有人真用鼠须为笔。这三个字不知是不是鼠须笔所书。晚翠园除枇杷外,其他花木少,很幽静。
云大中文系有几个同学搞了一个曲社,活动(拍曲子、开曲会)多半在这里借用一个小教室,摆两张乒乓球桌,二三十张椅子,曲友毕集,就拍起曲子来。
曲社的策划人实为陶光(字重华),有两个云大中文系同学为其助手,管石印曲谱,借教室,打开水等...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1803 | 46 江州。
金明寨、定川寨都是宋国军方标准的制式营寨,最前方是一道垒墙时掘出的濠沟,
接著是一片十步宽的缓冲区,里面密布鹿角、蒺藜,然后是坚实的寨墙。
寨内中央建有望楼,四面各立角楼,寨内营帐井然。一入夜,寨中除了敲击刁斗巡
逻的兵卒以外,严禁任何人走动喧哗。
相比之下,位於后方一里外的金明后寨就显得一片散乱。这里收拢宋军数次战斗败
退的几千溃兵,还有数目相近的伤患。
与贼寇三次交锋导致宋军伤患剧增,一部分伤患被送往后方的州县,遗留下来的除
了可以痊愈的轻伤患,还有一部分没有救治价值的重伤患。
显然宋军没有想到军中会出现如此多的伤兵,不得不临时扩大规模,寨内营帐大多
是军中淘汰的旧货,也没有濠沟和寨墙。
偌大的营地内,伤患的痛呼和呻吟声此起彼伏,哀声遍野,半夜听来令人毛骨悚然。
然而位於边缘的一处营帐内,气氛却热火朝天。十余名卸了盔甲的宋军聚集在狭小
的帐篷内,他们围成一圈,紧张地盯著中间的一张桌子。
张亢的衣服解开半边,袖子捋到肘上,头发、胡须乱篷篷的,看起来像一个不修边
幅的兵痞。他的手中扣著一只陶碗,在桌上摇得哗哗作响;众人都瞪大眼睛,屏住呼吸。
片刻后,张充大喝一声:“开!”
看著... 阅读全帖 |
|
e*****g 发帖数: 2560 | 47 张充仁(转载)
张充仁(1907年9月18日-1998年10月8日),1907年农历八月十八出生于上海七宝(现
为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
张充仁长于绘画和雕塑,20世纪20年代初,赴比利时留学,结识了比利时画家埃尔热,
两人成为挚友。学成后张充仁游历欧洲从事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参加救亡运动。
1949年后,张充仁陆续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交通大学等学校任教,同时进行创作。80
年代,其为中国改革开放设计师邓小平创作的雕塑引人注目。
张充仁与埃尔热的友谊让他成为法语国家最为知名的中国人之一,他不仅帮助埃尔热完
成了《丁丁历险记》中关于中国的一部作品——《蓝莲花》,更是成为了其中的主角—
—张。两人因战争失散后,埃尔热为表达他的思念,又创作了以“张”为主角的《丁丁
在西藏》。1981年,两人在布鲁塞尔重逢[1]。
1985年应法国艺术收藏馆之请,张充仁特为自己雕塑了一只右手,与毕加索、罗丹的手
,一同为该馆永久收藏,全球艺术家获此殊荣者仅此三人而已。然而,张充仁在其祖国
所获的声誉,长期以来与其艺术成就并不匹配,现今在中国许多历史系和艺术系的很多
大学生,都不知道他的经历。这是耐人寻味的... 阅读全帖 |
|
n*******0 发帖数: 24 | 48 这几个很有趣
17 工资
苏州某研究员曾撰文主张“昆曲不是苏州的”并驳“中州韵苏州音”。越二年,又撰文
赞同“中州韵苏州音”之说。他人怪之,其人诉苦曰:因前之观点,被扣发工资,难以
生活也。
23 借壳
八零年代之后,昆剧研究会甚为活跃,曾主持昆剧界诸多活动,并办《兰》刊,积二十
年亦有厚厚一大册。但申遗后,昆曲界风生水起,惟不见研究会之身影。或告曰:被某
古琴借壳上市矣。原来某古琴屡次申请“中国字头”之研究会,未能获批。于是心生一
策,以皆为非遗为名,与昆剧研究会合并。既成,却只管古琴,不治昆剧矣。原昆剧研
究会牌匾、锦旗、礼物、会刊,均杂乱堆于小屋,无人问津。国中之事多类此。
26 思凡
某佛教艺术团想兼演昆曲,但先学哪一出呢?酒桌上众议纷纷,但总归不至于是《思凡
》罢。
29谶语
坊间流传谶语之事甚盛。如洪雪飞去新疆克拉玛依走穴,不幸飞来横祸,乃应魂飞雪域
之谶。蔡瑶铣身前出版二书,一曰《走进牡丹亭》,一曰《瑶台仙音》,亦是谶语。据
云《走进牡丹亭》原拟名《我的皂罗袍》,后改此名,并请相声名伶马季题签,未几马
季因心脏病亦去。谈者言之凿凿,因此录之。
30风水
某团体常传风水不利... 阅读全帖 |
|
r*****2 发帖数: 2682 | 49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
梦”是诗人卞之琳的名句,相传这首诗的主角就是素有“民国闺秀”及“最后才女”之
称的张充和。“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叶圣陶曾这么
说,这女子便是长在苏州九如巷三号的张家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及张充和
。6月17日下午1时,张充和在美国仙逝,享年102岁,昨天,扬子晚报记者来到苏州九
如巷,探访养育了张家四姐妹的老宅。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姚一鹤
“九如巷”老宅一切如旧,这里是先生留恋的家
张充和的曾祖父曾任江苏巡抚,父亲张冀牖是一位开明的教育家,祖籍安徽合肥,
于1918年迁居苏州,住在五卅路的九如巷三号。五四运动后,张冀牖接受了新思潮,认
知女子教育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于1921年变卖家产在苏州憩桥巷创办私立乐益女中。
站在隐匿于苏州古城区的张家老宅,虽然时光变迁,但记者眼前的一切却看似如故
。多少年月,张家姊妹兄弟十人,九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而五弟张寰和则一直住在
这座老宅,几十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张家人聚首的地方。张充和每次回苏州也都会
住在此处。去年,张寰和去世... 阅读全帖 |
|
b*********k 发帖数: 35031 | 50 ☆─────────────────────────────────────☆
wh (wh) 于 (Sun Oct 9 18:01:57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Iliad (飞鸿), 信区: Taiwan
标 题: 关于这个中州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23 10:20:46 2011, 美东)
我这是写给wh的。刚才去她的版上翻了翻旧贴,看到她们在说什么昆曲的北京中州韵、
苏州中州韵,所以说两句。不写在她的版上吧,免得让人家以为是去踢馆的。反正wh也
来这里的,看到就好了。
昆曲遵循的是中州韵,这个没错的。所谓中州,是个历史名词。北宋灭亡以后,长江以
北被金人给占了,而后金人又迅速的汉化,于是生活在金人统治下的汉人和广大汉化了
的金人(都是指读书人而已)就觉得自己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啊,于是把自己住的地
方称为中州。所以中洲韵就是指那个时候的北方音韵,其典籍是元朝周德清写的《中原
音韵》。
现在的昆曲是明朝嘉靖时候固定下来的。在那之前的所谓昆腔多半以苏州一带的吴方言
为准,但嘉靖时候魏良辅改革了昆曲,从此昆曲就成了水磨调,后来...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