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张仲景神断预后
我国古代神医通过“察颜观色”就可以决生死,知未来。这并非仅仅是一种占卜术的神
机妙算,而是对人体科学的整体把握和多年临床经验的娴熟运用。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被人们称为中医的“医圣”。他预言王仲宣生死的故事,可谓神奇。
一次张仲景偶遇王仲宣,那时王仲宣只有二十岁出头,张仲景对他说:“你有病,到四
十岁时眉毛脱落,半年后就将死亡。你从现在起服用玉石汤,可以幸免一死。”王仲宣
听了这样不顺耳的话,当然心中不快,虽然接受了张仲景开的药方却没有真的服药。过
了三天,仲景又见到了王仲宣,就问他:“汤药吃了吗?”王仲宣回答:“已经服过了
。”仲景说“看你的神情面色好像并没有服药,你为何轻视自己的生命呢?”王仲宣本
不相信仲景所言,就避而不答。二十年后,王仲宣果然眉毛脱落,在眉落后一百八十七
天死去,果真证实了张仲景的预言。
中医认为人体的任何局部和整体都是互相联系的,一个微小的局部,不日耳朵、手掌、
面相等等都是整个身体的全息缩影。中医有句术语叫“其华在面”。面色如同生命的一
面镜子,可以时刻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张仲景可能就是通过对王仲宣的面色观察而
对察知他身体的整体状况的。 |
|
a*****e 发帖数: 305 | 2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 004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330&fromuid=358062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传说】深圳-高珊珊-汉传讲师<[email protected]/* */> 20:00:30
大家好,今天讲两个方子,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炙甘草汤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是太阳病中暍证的典型方证。
太阳病中暍证,是外感病的证型之一。
前几天在这里,有同学说“伤寒家眼中无湿温”,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得出这个结论,
是没有研究透彻《伤寒论》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清楚中医辨治学、外感病学的结果。
在中医外感病学发展史中,存在着两个旗帜鲜明的学派: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两派之
间的争论,经久不衰。
秦汉时期,“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统称。如《难经》记载:“伤寒有五,有中风,
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前面讲过,张仲景就是以《辨伤寒》、《评病要方》(一说《杂方》),内伤、外感分
立的不同辨治框架分别论述理法方药的,后世医家将张仲景内伤外感两部著作合...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 7月以来,“养生教母”马悦凌的“神医”之旅饱受质疑。7月23日央视《新闻调查》也关注了马悦凌,播出了题为“马悦凌神话”的报道。然而,一直以来,马悦凌没有正面接受过包括央视在内的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可就在5日16:37,记者突然接到了马悦凌的一条短信:“今天卫生部专家已经登出了质疑央视新闻调查的文章,也算是我对这次事件的一个回应。”
马悦凌博客主动刊文:“终于等到了卫生部专家的公开支持”
5日16点多,记者接到马悦凌发来的一条短消息。短信称:“您好,我是马悦凌,今天卫生部专家已经登出了质疑央视新闻调查的文章,全文登在我的博客里。你们对我很感兴趣,这次给你提供一篇权威专家的文章,也算是我对这次事件的一个回应。”
记者打开马悦凌博客,看到5日13:10,马悦凌更新的博客《卫生部专家质疑央视新闻调查》。文章开头用加粗红色字体写下一段话:“题组副组长,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监测CHQIS课题组副组长王锡宁先生发来的以下邮件,并在邮件开始写明:将以下图文并署名在马老师的博客上发表,表示支持。马悦凌及马悦凌的支持者们在这里谢谢这位专家了……今天,马悦凌终于等到了,等到了卫生部专家的公开支持。”
记者发现...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4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
2010年12月18日 07:46:10 来源: 齐鲁晚报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语云:“十月一,冬
至到,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
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
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
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
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
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
,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
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
端饺子碗,冻掉耳... 阅读全帖 |
|
v******a 发帖数: 45075 | 5 张仲景,字玑,东汉著名的医学家。约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 元150年),卒于献帝建
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南阳郡涅阳 (今河南省南阳县)人。
张仲县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韦,对医学有极大兴趣,并从史书中受到古代
名医扁鹊的影响和启发,又曾拜同乡著名中 医张伯祖为师。张仲景对于当时那种追逐权势
名利、不精究医药方术的士人极为愤慨,对于有病求助于巫祝迷信者,认为是"降志屈节,
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公元196年尚204年,南阳地方病疫流行同族病死者三分居二,其死于伤寒病
者又十居其七。面对这种情景,张仲景他毅 然辞官业医,对伤寒病的起因和治疗方法进行
了细心的研究。他 从前人留下的医学著作中,继承了辩证论治的规律知识,又收集 了民
间的药方和治疗方法,结合自己的医疗经验,加以总结提高,一方面为人治病,一方面从
事著述,写出了《伤寒杂病论》。此书 经后人整理校勘,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著。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除
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全书重点论述人体 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和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 |
|
C********w 发帖数: 1724 | 6 三国时期,中国人口曾经降到只有2,300万,到了人口灭绝的边缘,
很大原因是中原瘟疫的大流行。 据说是北方游牧民族长期袭扰,把病菌
带到了中原地带。这些病菌最初是在动物身上的。
做为医生的张仲景,摸索出了应对瘟疫的方剂,才最终控制住了疫情,
挽救了这个民族的生存。之后历朝历代,中国再也没有因为瘟疫的爆发,
造成人口的剧烈减少。
西方也只有在上个世纪才发明了抗生素。之前欧洲的人口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部分原因是瘟疫隔一段时间都突然出现,然后人口大量的死亡。 |
|
C********w 发帖数: 1724 | 7 三国时期,中国人口曾经降到只有2,300万,到了人口灭绝的边缘,
很大原因是中原瘟疫的大流行。 据说是北方游牧民族长期袭扰,把病菌
带到了中原地带。这些病菌最初是在动物身上的。
做为医生的张仲景,摸索出了应对瘟疫的方剂,才最终控制住了疫情,
挽救了这个民族的生存。之后历朝历代,中国再也没有因为瘟疫的爆发,
造成人口的剧烈减少。
西方也只有在上个世纪才发明了抗生素。之前欧洲的人口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部分原因是瘟疫隔一段时间都突然出现,然后人口大量的死亡。 |
|
q*d 发帖数: 22178 | 8 说张仲景能治疗瘟疫,
要方肘子打一下假的话,
基本上是没有可能吧.
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信这个事情,
胡万林大师最近又治死人了... |
|
n*******w 发帖数: 6708 | 9 其实张仲景发明的药剂叫 板蓝根冲剂,据说现在预防非典,禽流感,猪流感 还在用
当然体制强的,也可以用来治疗流行性感冒 |
|
发帖数: 1 | 10 或者李时珍大学
张仲景大学
管仲大学
墨子大学
庄子大学
为什么呢
是不是因为大学本身就是西方的舶来品呢
好像只有一个孙逸仙大学吧? |
|
|
d*2 发帖数: 2053 | 12 我觉得这是董路意识流的表现,上一句话是别人说他的,伤仲永,他意识流地接这个茬
儿,张仲景,都有一个仲字,还押韵。 |
|
X*******g 发帖数: 489 | 13 引子
早有心思写这个题目,除了缅怀,亦有感于中医界的现状。
然而几次提笔又放下,总觉得这题目太过沉重。较之于老师的盛名,较之这个社会功利
化的标准,较之一个个如今已经成为“博导”的他的学生们,我觉得我没有给老师争光
添彩,也无缘什么显赫的社会兼职、学术头衔。我所做的,只是按照传统的家传、师承
,加上为拿文凭而系统接受的学院派教育;按照传统的读书——临证——再读书——再
临证,这样的模式走了三十余年。
一
我是1980年春节正式拜刘渡舟老为师的。
记得大年初三那天,我拿着父亲的亲笔信和一篮盖着过年红纸的水果,来到中医学院宿
舍的筒子楼二楼(不久刘老一家便迁进学院新建的教授楼四室一厅的新居)。表明来意
后,刘老先考查了我的中医基本功(这之前我已随父亲学医二年),然后点点头说:嗯
,不愧是将门虎子。还说:放在过去,这一拜师,这辈子饭碗是不愁了。不过学医不能
使人富,如果以发家致富为目的,就不要学医。我点点头。
后来老师告诉我,我是他“私人带徒的第四位弟子”。就这样,从1980年2月到1983年
10月,整整三年零八个月,跟随老先生攻读中医经典...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14 黄煌经方言论 整理版 十分实用
1 舌苔不必过于在意。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
主诉重要。
2 本人研究经方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
3 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派,是一支重实证、重实效、重临床、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流
派。
4 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
,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
而治,就是误治。
5 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
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
6 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眼光,
学思路,学方法。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不到
真正的中医的。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
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7 古方助我此病安康度晚年 钱汝益 (孤立肾病案)
面容清癯,比较消瘦,脸色黄暗,皮肤也很干燥,腰腿痛,步履乏力,就判...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5462 | 15 楼主是厚道人家。无论中医西医,都有其长处。一味盲从,是不理智的。
我看中西两医,就是一治病工具,那个能真正治好病,就用那个吧。就荨麻疹来说,用
中药方剂通常1个星期内可以治愈,而且不会复发。西医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现代科
学很发达,很多检测手段,特别是抗生素的出现,使有些病毒性疾病药到病除,这是中
医做不到的。
学习中医,我个人前期看得比较杂,很多是看刘渡舟先生的资料和广座,后来听过了胡
希恕先生的录音,就茅塞顿开了。
我总结一下:中医是通过实验来的,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古时候是这样的,现在还
这样,它是客观存在的,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根据一般规律找出的方法,它就是治一
切疾病的方法,它不是专对某一个疾病。
我这里贴胡希恕先生教伤寒论开始的一段话,可能对楼主认识中医有帮助。下面开始:
就说是这个书(注释:说的是伤寒杂病论)啊!前圣后贤。这个书是圣贤留下的,
张仲景也算医圣了吧,这是一种看法,这就是所谓的古典经文哪。那么又有一种看法呢
,说这个书叫《伤寒论》,那么主要就是论述伤寒了,不能治杂病。你像李东垣说(伤
寒论)是不能治内伤。说张仲景长于治外感,认为就是不长于治内伤了。还有... 阅读全帖 |
|
q****i 发帖数: 6923 | 16 如果你是张仲景你会这样做吗?
巧“治”府台
东汉年间,南阳有个府台,他干了很多坏事,人们气恨他,巴不得找个出气的机会。
这年,府台的女儿有病了,一连几个月,遍求名医,也治不好病。这天,府台派家
人去请张仲景,来给女儿看病。那阵子,伤寒病正游行,张仲景每天早出晚归,到乡下
给老百姓医病,只有儿子在家。他们就把张仲景的儿子请了去。
张仲景的儿子常年随他学医,也是个知名的郎中。他来到府衙,询问了小组的病情
,府台夫人没张咀,泪就先落下来:“唉呀!她面黄肌瘦,茶饭不进,还不住歇地呕吐
呢!”说着说叫女儿诊脉。
那时候,年轻郎中给女子看病是不能见面的。所以只好从帘帏中牵出一根红线,一
头拴在小姐的中指上,一头让张仲景的儿子拉着,放在耳朵边静听。他仔细听了好久,
心里不觉好笑:哈哈!就这病竟没人看得出吗?
原来府台的女儿是怀孕啦!可他并不知道“病人”还是个没出阁的姑娘,就高声朝
着府台说:“恭喜大人!小姐没有啥病呀,他是喜脉!你快要当外爷了!”
府台一听气得浑身乱颤,嚎叫道:“混帐东西!纯是一派胡言,快把他赶出去!”
家人一拥而上,把他痛打一顿,赶出了府门。
晚上,张仲景回来听了,心里十分气愤,他 |
|
D*******l 发帖数: 5462 | 17 就说是这个书啊!前圣后贤。这个书是圣贤留下的,张仲景也算医圣了吧,这是一种看
法,这就是所谓的古典经文哪。那么又有一种看法呢,说这个书叫《伤寒论》,那么主
要就是论述伤寒了,不能治杂病。你像李东垣说(伤寒论)是不能治内伤。说张仲景长
于治外感,认为就是不长于治内伤了。还有的说《伤寒论》所载的方剂都是古方,古方
不能治今病,上次咱们还有人提这个问题。这些说法呀,统统是错的。我们解答这个问
题呢,就得对这个书怎么来的(进行了解)。那么我们才能有一个正确的看待的方法,
那么这就不能不谈中医的发展的问题了。
中医的发生、发展呢,比较久远。这个书在张仲景这个时候,距现在快到两千年
了,一千六七百年过去了。那么这个书有这么完整的体系,可见中医的发展那还早的多
。由于那么早,所以中医的这个辨证施治这套东西不是在某一个基础理论上研究出来的
,像西医那样,它绝不是。因为什么呢?当时的时代大家都可以想象出来,限于科学水
平它不可能,而且又没有什么好的器具,想要对病变的本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是不
可能的。只能在人身的反映上,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证候吧,在这个上面想办法治病,中
医的开始它是这么来的。...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5462 | 18 楼主是厚道人家。无论中医西医,都有其长处。一味盲从,是不理智的。
我看中西两医,就是一治病工具,那个能真正治好病,就用那个吧。就荨麻疹来说,用
中药方剂通常1个星期内可以治愈,而且不会复发。西医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现代科
学很发达,很多检测手段,特别是抗生素的出现,使有些病毒性疾病药到病除,这是中
医做不到的。
学习中医,我个人前期看得比较杂,很多是看刘渡舟先生的资料和广座,后来听过了胡
希恕先生的录音,就茅塞顿开了。
我总结一下:中医是通过实验来的,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古时候是这样的,现在还
这样,它是客观存在的,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根据一般规律找出的方法,它就是治一
切疾病的方法,它不是专对某一个疾病。
我这里贴胡希恕先生教伤寒论开始的一段话,可能对楼主认识中医有帮助。下面开始:
就说是这个书(注释:说的是伤寒杂病论)啊!前圣后贤。这个书是圣贤留下的,
张仲景也算医圣了吧,这是一种看法,这就是所谓的古典经文哪。那么又有一种看法呢
,说这个书叫《伤寒论》,那么主要就是论述伤寒了,不能治杂病。你像李东垣说(伤
寒论)是不能治内伤。说张仲景长于治外感,认为就是不长于治内伤了。还有...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298 | 19 一、 酒圣杜康
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 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杜康生卒于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骄傲。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淳尽致。
二、文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8486 | 20 我国古代民间也有类似说法。东汉时期在长沙任太守的医圣张仲景,在80高龄的时
候膝下仍没有儿子。一天,张仲景到长沙城外菜园散步,见到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便
问道:“天大旱了,别家园子里的菜都枯黄了,你这园子里的菜怎么这么好?”姑娘答
道:“地壮能保墒,菜叶咋会黄,人活80只要棒,照样也会有儿郎!”
姑娘的话,提醒了医圣张仲景,后来他便把那姑娘娶为小妾,成就了一对“老夫少
妻”。
第二年,那位姑娘就为张仲景生了个胖儿子。80岁的太守得了贵子,这个消息立刻
传遍了长沙城。好多人说:“张太守真是个神医,他的养身之道就是管用,80岁能添贵
子就是见证。”也有人不相信,怀疑“80相公年轻媳,不知这娃是姓谁?”
听到民间的各种议论,“少妻”哭天抹泪,“老夫”却成竹在胸。为了给“少妻”
和儿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张仲景决定辞官返乡,临走前他在太守府迎壁墙上写下一
首诗:80老翁得一娃,笑坏长沙众百家。如若是我亲生子,18年后坐长沙。
据说,18年后,张仲景80岁得的那个儿子,果真当上了长沙太守。 |
|
t******n 发帖数: 2939 | 21 ☆─────────────────────────────────────☆
dengdengdeng (dengdengdeng) 于 (Sun Oct 27 10:24:28 2013,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dengdengdeng (dengdengdeng), 信区: ChineseMed
标 题: 华佗扁鹊是不是骗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27 01:29:16 2013, 美东)
就是古代的胡万林,王林,李一,李洪志?
曹超把华佗骗子关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华佗居然靠肉眼就能诊断脑瘤,更夸张的还敢开
颅手术。且不说那个手术有多复杂,没有巴氏消毒,动大手术必然感染死掉。
扁鹊当然也是骗子, 远远看一眼就能确诊内脏的病。
☆─────────────────────────────────────☆
Morphin (莫非-白衣“追鱼”郎) 于 (Sun Oct 27 10:36:06 2013, 美东) 提到:
都是虚构的人物
☆─────────────────────────────────────☆
namdo...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26819 | 22 转载:
《针灸甲乙经。序》中记载了一个“张仲景见王粲”的故事:“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
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含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
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仲景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
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後二十年果眉落,後一百八十七日而
死,终如其言。”,很多中医学者都喜欢将此故事当作史料来引用,然而我认为这个故
事存在很多漏洞,其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张仲景和王粲可不可能见面?
张仲景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出生于南阳(今河南南阳
市),从《伤寒论》序中“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及其本人曾被举孝廉,估计其家
族当时在南阳是名门,因为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没点关系的话,被举孝廉的机会是很小
的。后官至任长沙太守(关于张仲景究竟有没有当过长沙太守,历来说法不一,鉴于
1981年在南阳发现的张仲景墓碑,笔者还是认同其曾任长沙太守的),死于建安最后几
年(约公元215~219年)。由于各种原因,《三国志》及《后汉书》对张仲景几乎只字
未提,而以后的记载又因为所距年代太远,可信 |
|
r****y 发帖数: 26819 | 23 另有人撰一篇:
【摘要】 张仲景于建安二年为王粲诊病,言“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
。章太炎及郭霭春认为其死于麻风。据有关史料考证,得出以下结论:1.张仲景与王粲
于建安二年(197年)相见。2.张仲景于王粲20岁时预断他20年后将死,此事亦见于《
太平御览》,其说可信。3.王粲死于大疫,非死于麻风。后人据《甲乙经序》所说“眉
落而死”推断死于麻风,与史实不合。
【关键词】 王粲 张仲景 史料 考证
张仲景于建安二年(197年)为王粲诊病。《甲乙经序》云:“仲景见侍中王仲宣
,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
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
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耶?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此二
事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
《甲乙经序》“时年二十余”,南宋程迥于淳熙三年(1176年)所撰《医经正本书
》引序无“余”字。孙鼎宜《张仲景传》谓“余”字乃语助词,非“多余”之 “余”
:“盖余字古多用以足句。如《日出东南隅》诗:一环五百万,两环千万余。其明证 |
|
l****z 发帖数: 29846 | 24 专家:猪肉全身都是宝(组图)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一些看似普通的植物、动物,经过合理搭配,食用后就
能够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对这些食物传统医学称之为药膳。
这些药膳食用后不但能发挥药物的特性,而且还避免了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有些
食物食用后不仅可以治病防病,而且还会起到美容的作用。
同样一种药膳,对于不同的人,作用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要用好药膳,应该很好
地了解自身的体质,合理使用药膳,就可以达到养生治病、美容的作用。
食用药膳是中医特有的美容方法之一,早在汉朝时期的张仲景就非常善于用一些动
物、植物方药进行美容治疗。他在《金匮要略》中就记载了许多既能治病又能美容的方
剂,如甘草小麦大枣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肤汤等。这些方剂体现了张仲景善于利用
药食同源的观点。
猪肤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剂,这个方剂在张仲景临床中,是
用来治疗下利、咽痛、心烦胸满的病症,他在治疗中用猪肤、白蜜、米粉共同煎煮,达
到退虚热、健脾胃、止利除烦、清热的目的,这个方子在《伤寒论》的112方子中是一
个重要的方剂。
猪的全身都是宝,用猪的器官和...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5 山东是中国水饺的发源地 (2015-10-04 08:54:26)
《 原创 》 山东是中国水饺的发源地
历史上何人发明了中国水饺?这恐怕无法考证,但中国水饺的发源地是哪里则可以
通过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记载来进行探究,当然,还有民间历史传说等,另外还有韩国
的历史追溯,这也代表了东亚历史文化的一个现象,那么中国水饺的发源地是哪里呢?
我们为什么需要探寻中国水饺的发源地呢?
目前关于中国水饺发源地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 最早的考古发现:
1978年我国在山东滕州的一项考古发掘,在一青铜礼器簠里发现了水饺,1991年国
家大型学术刊物《考古学报》全文刊登了宫衍兴、解华英、胡立新三位考古工作者联合
撰写的《薛国故城勘查和墓葬发掘报告》一文,文中详细记述了水饺出土时的情景:“
出土的一件铜簠内排放着满满一盒三角形食物,出土时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食物,风一
吹即消失掉,露出三角形状似水饺的食物。食物虽已炭化,但当用竹签轻轻拨动时,发
现三角形食物内包有屑状馅。经观察分析,我们认为铜簠内三角形食物,即中国传统美
食水饺,三角形食物每个长边为5-6厘米,从一角到一边中点长3.5... 阅读全帖 |
|
I******g 发帖数: 35 | 26 我推荐百家讲坛_《千古中医故事、解读中医》mp3版本。
大家一起来学习中医文化。
VeryCD上面有下载的:http://www.verycd.com/topics/58681/
MP3内容:
《千古中医故事》
01_华 佗01:神医传奇-王立群
02_华 佗02:华佗之死-王立群
03_扁 鹊01:诊病圣手-孙立群
04_扁 鹊02:扁鹊之谜-孙立群
05_李时珍01:坎坷从医路-钱文忠
06_李时珍02:毕生一部书-钱文忠
07_李时珍03:草耀神州-钱文忠
08_李时珍04:圣名传千古-钱文忠
09_孙思邈01:药王崛起之谜-纪连海
10_孙思邈02:药王成名之谜-纪连海
11_孙思邈03:药王著书之谜-纪连海
12_张仲景01:医圣之路-郝万山
13_张仲景02:流芳百世-郝万山
14_张仲景03:天人相应-郝万山
15_张仲景04:阴阳本源-郝万山
16_张仲景05:五行生克-郝万山
《解读中医》
01_中医之源-王新陆
02_中医之难-王新陆
03_中医之功-王新陆
04_中西之路-王新陆
05_中西互补-王新陆 |
|
w*********g 发帖数: 30882 | 27 何新: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生物战争及其深远后果
本文发表于2003年,已收入何新著《雄·汉武大帝新传》(时事出版社)
《雄·汉武帝新传及年谱》(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
何新按:此文披露中国古代历史中一段鲜为人知的隐秘,在此之前从未见诸任何报道和
研究。发表此文的目的,是使人们知道大疫对人类历史曾产生难以预料的久远影响。因
此,对当前所发生的这场疫情(何新按:此文写于2003年,指那一年的非典疫情)确实
不可忽视。
个人认为,此次非典的爆发,应引起国家及人们的警觉和反思:
1.全民卫生及防病体系不容漠视和破坏。也不能走市场化道路,否则虽得小利于一时,
却遗大患于千秋。(毛泽东时代有“6·26指示”及谋建赤脚医生农村医疗体系,极具
远见。)
2.对作为当代不对称战争重要内容的生化战争,国家应提到战略高度给予重视和研究。
这次人们应特别感谢军医科院的军事专家们,是他们及早找到了此病的真正病原及检测
方法,并且开发了有效的干扰素。
(可资对照的是卫生部方面的个别专家,直到4月14日,当军事医学部门及国际医学界
均于12日前后已确认非典病源是冠状病毒后,仍在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节目中坚持病源是
所谓“衣...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8 据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有一个方子,就是“祛寒娇耳汤”。
可惜现在的《伤寒杂病论》都不是足本,中医的流传,实在是不怎么靠谱。
话说,张仲景当太守时,手下有一名大将,叫黄忠黄汉升。可惜张仲景张太守理政不怎
么在行,不久就辞官了,韩玄接任。黄忠那么大年纪和关羽尚能一战,后来还能力斩夏
侯渊,不知道是不是曾经追随过张仲景比较懂得保养之故。抑或黄老将军天天吃饺子。 |
|
c**y 发帖数: 391 | 29 冬至吃水饺源于我国汉代民俗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12/22/c_12907807.htm
民俗专家介绍说,据史料记载,冬至吃饺子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东汉时期的
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其本人被后人称为“医圣”。当年,张仲景在寒冬时节返
乡,发现许多乡亲耳朵被冻烂,心系百姓的他便在冬至那天做起了“祛寒娇耳汤”为百
姓医治冻疮。他用驱寒药材熬制“祛寒汤”,用面和肉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给百
姓吃。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很快就好了,于是
后人便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取名“饺子”,我们今天所吃的饺子就来源于
此。
民俗专家表示,冬至吃饺子,是后人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所
形成的习俗,小小的饺子,蕴含着一代神医心系百姓体恤民众的深情,彰显着中华民族
治病助人、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
|
s*****g 发帖数: 131 | 30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
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
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
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
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
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
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
,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
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
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
|
a****g 发帖数: 2620 | 31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
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
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
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
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
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冬至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
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
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看
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
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
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
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298 | 32 眼看又快要到农历节气的冬至了,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立冬节气是人生日历进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为冬季的开始。东在五脏应肾,立冬养生应该温补养阳,少...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298 | 33 眼看又快要到农历节气的冬至了,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立冬节气是人生日历进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为冬季的开始。东在五脏应肾,立冬养生应该温补养阳,少... 阅读全帖 |
|
Q****g 发帖数: 957 | 34 我最近把郝万山教授的伤寒论教学片70集都看了一遍,想试着评一下他的水平,也为想
回北京寻找中医看病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当然仅仅个人看法。
总的感觉,郝教授对于张仲景的经方内容非常熟悉,对于辨症开经方也有一定的经验,
如果遇到与经方中描述的病机符合的病人,他开的药吃了效果应该很好。
但从教学片郝教授所讲述的病案和他自己对伤寒论的解释中也可以看出,他这个人从内
心深处是觉得西医代表了现代医学,是进步的方向,所以他对于中医仍然底气不足,遇
到伤寒论中的论述,能够和西医沾上边的,他都要用西医的观点去重新解释。他总是觉
得张仲景是两千年前的古人,认识上总是不可能比现代西医对人体的认识更清楚。
比如他解释张仲景提到服用桂枝汤后有时要喝热粥来助药力的论述,就说从现代医学来说如果喝热粥
可以助胃部血管进一步扩张,来帮助药物吸收。这个解释上好像说的通,可是
请问,既然只是扩张血管,那为何不说喝热水?或者喝热豆浆可否?或者喝热的姜丝可口可
乐可否?我看恐怕不行,实际上,张仲景的方子往往会有改动一味药,就没有效果,放
回这一味药,效果立现的情况。在没有弄清仲景理论的外延内涵的情况下,想套用西医
解剖学理论,...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3966 | 35 http://zaru.pixnet.net/blog/post/31011460-%E3%80%90%E5%82%B7%E5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十八)少阴咽痛.4苦酒汤
JT叔叔
苦酒汤【桂11-33/宋312】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痛引喉旁,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右二味,纳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嚥之
。不差,更作三剂。
我们再来看苦酒汤。苦酒就是醋,醋本身蛮能够抑制细菌的蔓延,平常在家裡生的鱼啊
肉的,你如果用一点醋醃起来的话,就可以在冷藏室放很久,不结冰也不会坏掉。
它的主证特别好抓,用看的:叫他张开嘴巴让你看一下。「咽中伤,生疮,痛引喉旁,
不能语言,声不出者」,整个喉咙都烂开了嘛,讲话也难,吃饭也难,当然会痛得很厉
害啦,尤其是吞嚥的时候,是特别地痛。
我想,在讲苦酒汤之前呢,有个地方我们要先顺过一下:
如果这个人他喉咙发炎到已经两边肿到喉咙塞住了,快要不能呼吸、不能吞嚥,那要先
设法让他喉咙开了再用药,不然的话就憋死了。当然我们今...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305 | 36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61&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从现存的史料上看,从隋代开始,便出现了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来解读《伤寒论》的
迹象。我们从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中看到,巢元方将《素问·热论篇》中的那个六经
热病内容,列在了“伤寒”的首篇,然后,将仲景的《伤寒》条文与六经热病的诸多治
疗内容混杂一处,分列各篇,形成了用《素问》六经经络理念解仲景《伤寒》的初步理
念。
到了唐代,孙思邈得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比较原始的《伤寒论》传本,收录到《千金翼
方》一书之中,并未见到文中有《素问》六经热病的内容。
宋代,朱肱在研究《伤寒论》的时候,以经络解《伤寒论》,认为不识经络,则犹触途
冥行,不知邪气所在,提出了“六经”一词,全书胡言乱语过半,从此流毒千载。后世
凡读《伤寒》者,皆云仲景是六经辨证,这个错误,源出于朱肱的《类证活人书》。
宋金时期,成无己氏出,专以《内经》的臓腑经络理论解读《伤寒论》,虽然多处出现
理论矛盾,但是竟然得到多数伤寒家的认可,也为现代占主... 阅读全帖 |
|
Q****g 发帖数: 957 | 37 转一下黄煌老师的文章,写的真不错,中医疗效的可重复性,正是各大名医的切身体会
,就这么简单:
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一句话,经方好!好在哪里?好处真不少。经方严谨,经方方
小,经方价廉,经方有潜在的巨大市场开发价值,等等,可以列出的经方好处很多,但
在我们临床医生看来,从学术价值的角度评价,经方有方证,才是经方的最妙之处。
谈方,不能离开证。方是矢,证是的,有的才能放矢,对证才是好方。所以,经方
好,是好在经方的方证上。什么是方证?方证,就是方的主治。这个证,是安全有效地
使用本方的临床证据。与后世方不同,经方的方证不是病机概念,而是非常实在的临床
证据,是安全有效使用经方的依据和凭证。下面,我给大家说说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的四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经方方证真实,按经典方证用方,疗效可靠。
《伤寒论》说芍药甘草汤主治“脚挛急”,我治疗各种腿痛,效果确实不错。上周
一,一个老病人电话我,是她的坐骨神经痛发了,右腿痛得不能着地,必须弓腰方能缓
和些,针灸也没有效果。我说你记一下,两味药:白芍60克、生甘草30克。上周五她电
话我,说此方真... 阅读全帖 |
|
n***5 发帖数: 405 | 38 扁 鹊
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
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
的绰号。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
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
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
,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
,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
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张仲景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一诗赞颂张仲景及其《伤寒杂
病论》:
此中所说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南阳郡涅阳(今
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
一九年),活了七十岁左右。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
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 |
|
R****a 发帖数: 6858 | 39 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生物战争及其深远后果
2010-09-24
草根简介
在今日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最具争议及传奇性的人物非何新莫属。自从80年代以来,何
新先生的文化研究,经济和国际问题研究,他所首先倡导的一些基本观念,已汇为思潮
,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受到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广泛注意。人们可
以不赞同他,但是不可能不重视他。何新的学术在80—90年代中国政治与文化这一巨大
转变时代留下了深深的思想印迹。由于何新的特殊影响,他一度成为海内外各主要新闻
机构追逐采访的对象。采访过他的包括美联社、纽约时报、共同社、ABC、NHK、美国之
音、路透社、独立报、费加罗报等世界著名传媒。1994年后,何新主动拒绝与一切内外
传媒作直接接触。也不再出席公开会议,讲课讲演。从公众视线中遁失。
最新评论 更多>>
“在社会分配上,我强烈主张由国家.. "若论安全系数,高铁肯定高于飞机... 学习!
一代英豪自有不凡处。 .. 温州特大动车事故后,何先生还认为.. 已经有比较确切的
消息证明温州动车.. 支持何新老师,我是您的学生兼粉丝 好文,转载,发扬光大。
罗斯柴尔德: http://ww...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gina (猫宝宝),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三战并不可怕——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生化战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26 10:34:10 2011, 美东)
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生物战争及其深远后果
2010-09-24
草根简介
在今日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最具争议及传奇性的人物非何新莫属。自从80年代以来,何
新先生的文化研究,经济和国际问题研究,他所首先倡导的一些基本观念,已汇为思潮
,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受到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广泛注意。人们可
以不赞同他,但是不可能不重视他。何新的学术在80—90年代中国政治与文化这一巨大
转变时代留下了深深的思想印迹。由于何新的特殊影响,他一度成为海内外各主要新闻
机构追逐采访的对象。采访过他的包括美联社、纽约时报、共同社、ABC、NHK、美国之
音、路透社、独立报、费加罗报等世界著名传媒。1994年后,何新主动拒绝与一切内外
传媒作直接接触。也不再出席公开会议,讲课讲演。从公众视线中遁失。
最新评论 更多>>
“在社会分配上,... 阅读全帖 |
|
p*******r 发帖数: 2204 | 4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b23560102dydw.html
国内国际局势分析20120108
一、美国:
本周美国的动作还是比较多的,在伊朗那边的霍尔木兹海峡的动作,对于伊朗形成
了压制,美国已经有点不耐烦伊朗的举动,因为这个影响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所以美国
亮出了他的底牌(那就是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就是他的底线),伊朗也看明白了,所以大
家看到后半周各方的声音稍微小点了,所以美国奥巴马5号说美国的军事重心将放到亚
洲(这个已经是最近几个月第N次说这个事情了),可见2012年局势的变化的情况。
近期美国海外资产的清查进入了白热化,有人说美国清查海外资产不是会让一些中国贪
官们逃掉吗?其实世界上最有钱的群体还是美国的有钱人,这个才是美国的主要目标,
这个群体是逃不出美国的。所以美国是胡萝卜加大棒,规定一个时间,这个时间之前你
资产回来就减免税收既往不咎,这个时间后还没有回来,就要判刑坐牢。然后最大的阻
力其实就在瑞士的银行,瑞士的银行最大的卖点其实就是为客户信息保密,所以三名瑞
士银行家被美国检控涉12亿美元税务欺诈,所以瑞士央行行长夫人被曝...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2 国内国际局势分析20120108
一、美国:
本周美国的动作还是比较多的,在伊朗那边的霍尔木兹海峡的动作,对于伊朗形成
了压制,美国已经有点不耐烦伊朗的举动,因为这个影响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所以美国
亮出了他的底牌(那就是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就是他的底线),伊朗也看明白了,所以大
家看到后半周各方的声音稍微小点了,所以美国奥巴马5号说美国的军事重心将放到亚
洲(这个已经是最近几个月第N次说这个事情了),可见2012年局势的变化的情况。
近期美国海外资产的清查进入了白热化,有人说美国清查海外资产不是会让一些中国贪
官们逃掉吗?其实世界上最有钱的群体还是美国的有钱人,这个才是美国的主要目标,
这个群体是逃不出美国的。所以美国是胡萝卜加大棒,规定一个时间,这个时间之前你
资产回来就减免税收既往不咎,这个时间后还没有回来,就要判刑坐牢。然后最大的阻
力其实就在瑞士的银行,瑞士的银行最大的卖点其实就是为客户信息保密,所以三名瑞
士银行家被美国检控涉12亿美元税务欺诈,所以瑞士央行行长夫人被曝炒汇获利,就是
这个道理。在21世纪,经济只是政治的延伸。
关于最近美国又开始炒作QE3的问题,其实... 阅读全帖 |
|
V********n 发帖数: 3061 | 43 我这么说怎么是否定中医呢?
张仲景其实已经fit出来一个很“优”的解了,他总结出来的方子,到现在一直被使用
,中医里面有一个派别,叫做经方派,他们就是完全按照张仲景的方子开,只做很小的
改动。所以张仲景是医圣,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既然是在data mining或者curve fitting,那么模型基本收敛后,总有人要偏离最优解
去试探一下外面的世界,所以我们看到中医药里面会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药引,同时还
会有一些吃绿豆/吞黄鳝的骗子出现,这些药和疗法本来也没有被中医的主流所接受和
推崇,很多反中医的人一直说中医给病人吃砒霜、人粪,抓住这些非常罕见,几乎不被
主流医生所采用的东西大做文章,就跟攻击广东人吃老鼠、果子狸一样可笑——其实广
东人三餐也是米饭青菜猪肉和鱼,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没吃过果子狸和老鼠,他们的生
活并不是像那些偏执狂想象的那样:每天从水沟里捞出几只老鼠或者到小树林里去抓只
果子狸来煮了吃。
中医并没有出现你说的“原来的数据不停地丢失”的过程,那些有真正疗效的都被记录
下来并得到后世医生的努力继承和发扬,比如《伤寒论》《千金要方》《汤头歌诀》..
.etc,丢失的是那些怪... 阅读全帖 |
|
xt 发帖数: 17532 | 44 《黄帝内经》就一定对?红豆补血不补血我不清楚,但是没有听说
拿来入药方补血用,至少没有人拿来入方剂作为主药使用补血。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指导,有很重要的价值,而在方剂学
上,《黄帝内经》基本上没有多少地位。在《伤寒论》之前,中国
古代医学著作医经和方剂是脱节的,中间没有多少联系,《伤寒论》
的伟大之处,不是因为上面收集了那么多药方,更不是张仲景创造
了多少药方,这些药方绝大多数都是前人传下来的,因此张仲景
才命名了一个新加汤,就是说这个药方很可能是他自己创造加进去
的。
《伤寒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张仲景把前人的理论和方剂结合到了
一起,形成了理,法,方,药,这么一个理论和实践体系。这就是
中医和其他民间医学的不同之处,当然这个体系现在在藏医蒙医当中
也有体现。 |
|
j******g 发帖数: 2689 | 45 丁丁:您在对中医学的思考中,特别重视一个“道”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您是从
“道”入手,从很深的层面上对中医学的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请您给大家谈
谈您的看法。
刘力红(以下简称刘):好的。我们知道,现代科学研究的范围主要限于物质世界,对
精神世界的东西涉及并不多,所以,唯物主义肯定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那么
,这个物质世界又是属于一个什么范畴的东西呢?这一点我们可以暂时放下,而先来看
一看古人对这个世界的划分。在古代有这么一个“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形而上
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世界就分一个形而上,一个形而下,一个道,一
个器。什么是器呢?器就是有形质的东西,有结构的东西,所以,叫做形而下。很显然
,现代科学所探讨的物质世界,就是这个形而下的器世界。所以,现代科学所探讨的范
畴就是这个“形而下”的范畴。那么,什么是形而上呢?有形之上的东西,那当然就是
无形的东西了。这个无形的“形而上”的东西,就称之为道。道世界的东西是否就是精
神世界呢?这个问题还有待三思。但,至少在范畴上有相近的地方。
上述的这个区别,关键在于“形”。《素问》里面对这个“形”有...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048 | 46 前几天跟一二逼上海人在贴吧辩论,这货说饺子是北方胡人食物,汉人都不吃,我说饺
子东汉时就有了,张仲景发明的,那时叫娇耳,他说宋代以前对饺子的记载很少。是胡
人食物
结果我这两天上网上和图书馆查询,还真tm查不到张仲景发明饺子治冻伤的古书古文献
,流传的全是现代白话文
饺子到底是不是张仲景发明的?哪个古文有记载?
不会真的是胡人食物吧? |
|
w********u 发帖数: 3048 | 47 [在 wsn2017 (萎缩男2017) 的大作中提到:]
:三国时期,魏 张揖《广雅》里面有提到饺子,所谓月牙混沌。
:张仲景也是三国时期人,是不是张仲景发明的,不清楚。
:但是这东西三国时期已经有了。
娇耳,牢丸,古文里有吗?张仲景发明饺子是不是现代人伪造的?
你有没有古文原文? |
|
c*********e 发帖数: 16335 | 48 就跟中国古代 的 张仲景 写的伤寒论一样,没有意识到伤寒杆菌的存在,又要向上头
交差,怎么办?明天就要向首长报告了,我这乌纱帽还是要的,首长的脸面也是要顾及
的,要会做人!咋办?咱就论天地,论阴阳,论平衡,论五行,八卦。。。。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
、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对伤寒六经病各
立主证治法,如“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阳明经证用白虎汤;
阳明腑证用承气汤;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归纳总结了不同的病程阶段和症候类型的证
治经验,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
要领。
《伤寒论》另一突出成就是对中医方剂学的重大贡献。本书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
了完整的组方原则,介绍了伤寒用汗、吐、下等治法,并将八法具体运用到方剂之中,
介绍了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
芩黄连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等代表名方。书中
记载的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一千多年来经历... 阅读全帖 |
|
a****r 发帖数: 12375 | 49 张仲景太牛了,两千多年前就控制住超级大流感了。
据《伤寒杂病论》的序文记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张仲景家族中人
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去世,其中死于伤寒 病的,占百分之七十。他“感往昔之论丧
,伤横夭之莫救”,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上以疗君亲之
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后世有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
,其著作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
是
比西医牛逼太多了
西医分析半天细菌病毒没有球用
伤寒论是把人受压制的免疫完全调理出来,
这个差距太大了。。 |
|
d******a 发帖数: 32122 | 50 只不过是西北考古发现了而已
那个地方干旱,容易保存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
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
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明朝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
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
,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 [2]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饺子多以冷水和面粉为剂,将面和水和在一
起,揉成大的粗面团,盖上拯干的湿纱布或毛巾,放置(饧)一小时左右,刀切或手摘成
若干个小面团,先后揉搓成直径约3公分左右的圆长条,刀切或手摘成一个个小面剂子
,将这些小面剂子用小擀面杖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饺子皮,包裹馅心,捏成月牙形
或角形,先将冷水烧开,包成后下锅并用漏勺或者汤勺(反过来凸面朝上)顺着锅沿逆时
针或顺时针划圆弧状以防饺子粘连,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如为肉馅可在沸腾时添少
许冷水再烧,反复两三次)。饺皮也可用烫面、油酥面或米粉制作;馅心可荤可素...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