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发帖数: 39120 | 1 前段时间,蓬莱的王大爷不小心拉伤了胳膊。本来无关大碍,休养几天便可自愈,但老人到龙口冶基骨科诊所开了一味“祖传秘方”的药,外敷后竟然整条胳膊都烂了,烂到了骨头。
大爷使用“祖传秘方” 胳膊上的肉烂露骨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小溪办事》报道,“大夫把胳膊上的烂肉都割去,都露出骨头来了。大夫看了都发抖,不让我们看”,王大爷女儿告诉记者。
烟台毓璜顶医院大夫说,这是敷药感染后引发炎症,导致肉全部烂掉。王大爷的惨状就是所谓的“祖传秘方”惹的祸。外敷的药,是冶基骨科诊所自己制的。
食药局查封冶基骨科诊所 赔偿大爷15万
当地食药局在接到王大爷女儿举报后,已经查封了诊所的药。事情发生了一个多月后,记者来到治基骨科诊所,这里祖传秘方的药依然在销售而且卖的火热,大多数病人还是慕名而来。
而诊所主治大夫却一直强调:他们是祖传的药,祖传的药不需要有关部门认证,几辈子用下来,没出过事。对于王大爷的遭遇,经过双方协商,诊所拿出15万元的赔偿金。
王大爷外敷的秘方究竟什么成分?会不会有人再出现类似王大爷的遭遇?面对记者的疑问,龙口药监局负责人说:“像这种祖传秘方,需要先关部门许可的才行,他自己不能配。他这个...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2 据说,有群浙大学生上了一门中药课,自己也能看方抓药、制药,给人问诊治病了。不过,开课的老师倒是再三提醒,没有执业中医师资格,可不建议自己配方抓药。
这门课,就是由浙大药学院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教授王毅为本科生开设的《从神农本草到现代中药》通识教育课,专门为大学生讲授中医药知识。听起来挺正常,可是,当你知道在课堂上,老师居然教学生炼丹药,你就该吃惊了吧。
这门中药课学生都在泡脚、“炼丹”
93位学生分成19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和中药相关的选题进行为期7周的调研,期末用5分钟时间报告研究成果。
王毅收到的学生报告中,泡脚选题频频“撞车”,3个小组各自寻找泡脚药方,抓药并制作药包,每周记录泡脚体会。其中,药学专业大一学生赵燚明所在小组,从东汉张仲景著述的中医经典古籍《金匮要略》中发现一帖补气血的药方,制成药包后5位成员坚持泡脚四周,还发明了“对照”泡脚法:一只脚泡,另一只脚不泡。
不过,这个创新做法一看就不怎么靠谱,还是没学到家啊!
教授王毅就在在课堂上点评说,临床试验要求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学生就做了所谓的“对照”实验,“他们组说,随机做不到,对照倒是可以做。”虽然做法创新,但是对于“...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152 | 3 我先来:
政治:
秦始皇(奠定中国2000年郡县制之基);
毛泽东(重建今天有效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因为是今天评,如果是1506年,我
就选朱重八);
思想:
孔子;
老子;(中国人的精神本质上是外儒内老,在日常表现为尊重规则,尊重礼法
(儒);但本质上不承认时间由万古不变的规则(道)。
文化:
李白;(唐诗,古文的巅峰)
曹雪芹;(红楼,白话文的巅峰)
科技:
蔡伦;(纸的发明在四大发明中最早在中国普及,也是对中国社会自身最有价值的
发明,是导致中国文化领先世界的主要推手之一)
张仲景;(中医是中国唯一系统化的类科学体系,有效运作2000年,医圣自然要做
代表)
李斯; (造篆书,统一文字,中华文化维系大一统的纽带,得算一个)
艺术:吴道子;(中国画是于西洋画泾渭分明的另一种艺术体系,价值应当不再其下,画
圣当仁不让)
|
|
c**b 发帖数: 2999 | 4 其实在古代有很多著名中医的,比如扁鹊,华陀,张仲景.但是很多中医都是把医术传给自
己的子孙,最后搞成中医有很多祖传秘方,偏方,最后要象王洛宾收集民歌那样把一盘散
沙的方子收集起来.
这个正好和中国人的文化吻合,一盘散沙,散兵尤勇.
其实,中医可以发展演变得更完善更系统,但是,事实是它被西医打败了. |
|
c**b 发帖数: 2999 | 5 前者治肾阴虚,后者治疗肾阳虚.其实后者就多了2味药而已.
类似的例子在张仲景的 伤寒论 里面有很多.很多药的比例一变,就能治疗不同的病.这
个在西医里面是不可理解的.
那个读过中医的说说怎么回事? |
|
C********g 发帖数: 9656 | 6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878246.html
据近代考古学方面的成果,远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已经懂得从自然界中的物质,例如蜂
蜜、鲜果等之中获取甜味食物了,但这些甜味食物还只能算自然物质而不能算人类的加
工制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糖业发展基本经历了早期制糖、手工业
制糖和机械化制糖等三个大致阶段,这是世界糖业发展总的趋势,而我国则是这个总趋
势的典型国家。早期的制糖工艺在我国的起源很早,据考证,早在殷商末年,我们的先
民们就知道用谷物来制造甜味食品了。在西周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之中,有“周原
膴膴,堇荼如饴” 的诗句,诗的意思是在西周远祖的古公亶父时代,周人西迁到了周
原(今陕西岐山),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即使野菜也象饴一样的甜蜜。据此我们可知
,至少在西周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知道饴这种东西了。所谓饴,就是一种以谷物为
原料制成的淀粉糖,现在一般叫麦芽糖,也称饴糖。史实证明,早在蔗糖问世之前,作
为甜类食品,饴糖的食用已经很普遍了。饴糖的制造是以谷物的淀粉掺和麦芽再经过醣
化熬煮而形成的粘稠状制品,民间流传十分广泛,从西... 阅读全帖 |
|
h*****5 发帖数: 67 | 7 我国历史上,从西汉到盛唐出现过“史圣”“草圣”“医圣”“书圣”“画圣”和“诗
圣”。被后人称为“六圣”。
史圣:汉武帝时代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自幼读史,20岁后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博览广
闻,历尽艰辛,终于著成不朽的历史名著《史记》。
草圣: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
医圣:建安时期的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伤寒杂病论》,为后世医学家
必读的经典,被称为“医圣”。
书圣:东晋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创造了独
特的书法风格,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画圣:盛唐时人吴道子擅长佛道画,所画人物“毛根出肉,人健有余”,他在寺观图画
壁300多间,画中人物奇形异状,无一相同,被时人称为“画圣”。
诗圣:和吴道子同时代的伟大诗人杜甫。其诗“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一
生写了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
|
m***n 发帖数: 12188 | 8 其实综合来看,巴蜀也不算惨。大家都有旺有衰。
巴蜀主要就两次惨,一次宋末被蒙古几乎杀光,一次就是明末。
原因也很明确,四川人大汉族主义思想太浓。大概因为旁边就是相对落后的藏人的缘故。
但是巴蜀也长期是世外桃源。比如东汉末年,一场大瘟疫从太原南扫荆州,全国人口死
了一半多。医圣张仲景自称自己家族几百人死得只剩他一个,因此立志研究医学,克服
瘟疫。
而唯独巴蜀没有被瘟疫袭击到。因此后来有能力三分天下。
唐末,军阀混战,巴蜀也是比较逍遥。 |
|
|
C********w 发帖数: 1724 | 10 还是仲景的贡献大。 那个年代需要开刀动手术的毕竟少数。
另外,华佗的著作没能流传下来 |
|
r**********g 发帖数: 22734 | 11 三国时代“人口只有2,300万”是胡说八道。那是政府能收到税的人口。那时候主要问
题是部曲,东汉不抑兼并,许多人最后自卖为奴,政府无法从这些人那里收到税。
三国演义最后一回:“东吴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官吏
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老幼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
官五千余人,皆归大晋。大事已定,出榜安民,尽封府库仓禀。” |
|
|
|
h*****9 发帖数: 4028 | 14 应对瘟疫的妙方?不会就是等死吧?中医就是到了今天对任何传染病都束手无策。
别说瘟疫了。 |
|
f****i 发帖数: 9419 | 15 说东汉只有2、300万的内容比三国演义还不靠谱。举例虽然不太权威,但是说的观点没
什么错误。最简单的例子太康元年才统计人口一千万,结果太康三年就2000多万。这个
不是户口政策的问题是不可能出现的。 |
|
f****i 发帖数: 9419 | 16 一千万出头都应该是少的,当时地广人稀,逃籍和卖身为奴的人都不在册。太康年间,
三年就人口增长千万,而且晋朝还是个短命的,估计很多人还没来得及相信新朝就开始
动乱频出。当时人口估计是不止在册人口那么少的。 |
|
C********w 发帖数: 1724 | 17 曹操的诗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可不是什么演义,都是写实。
东汉末年,饥荒+战乱+瘟疫, 人口降至几百万,没什么奇怪。 |
|
g*****w 发帖数: 1824 | 18 在发现细菌和抗生素之前,无论东西方,人类对瘟疫之类的疾病,除了通过淘汰易感人
群来自我进化之外,根本没有任何抵抗工具。中国和瘟疫的发源地中亚大草原的交流比
较频繁,中国历史上没有全国性的爆发,但各地局部爆发的记录一点不少,可能是中国
人的抵抗力胜过西欧的一个原因。同样,中东的疫情也不如西欧厉害。 |
|
|
C********w 发帖数: 1724 | 20 还是仲景的贡献大。 那个年代需要开刀动手术的毕竟少数。
另外,华佗的著作没能流传下来 |
|
r**********g 发帖数: 22734 | 21 三国时代“人口只有2,300万”是胡说八道。那是政府能收到税的人口。那时候主要问
题是部曲,东汉不抑兼并,许多人最后自卖为奴,政府无法从这些人那里收到税。
三国演义最后一回:“东吴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官吏
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老幼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
官五千余人,皆归大晋。大事已定,出榜安民,尽封府库仓禀。” |
|
|
|
h*****9 发帖数: 4028 | 24 应对瘟疫的妙方?不会就是等死吧?中医就是到了今天对任何传染病都束手无策。
别说瘟疫了。 |
|
f****i 发帖数: 9419 | 25 说东汉只有2、300万的内容比三国演义还不靠谱。举例虽然不太权威,但是说的观点没
什么错误。最简单的例子太康元年才统计人口一千万,结果太康三年就2000多万。这个
不是户口政策的问题是不可能出现的。 |
|
f****i 发帖数: 9419 | 26 一千万出头都应该是少的,当时地广人稀,逃籍和卖身为奴的人都不在册。太康年间,
三年就人口增长千万,而且晋朝还是个短命的,估计很多人还没来得及相信新朝就开始
动乱频出。当时人口估计是不止在册人口那么少的。 |
|
C********w 发帖数: 1724 | 27 曹操的诗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可不是什么演义,都是写实。
东汉末年,饥荒+战乱+瘟疫, 人口降至几百万,没什么奇怪。 |
|
g*****w 发帖数: 1824 | 28 在发现细菌和抗生素之前,无论东西方,人类对瘟疫之类的疾病,除了通过淘汰易感人
群来自我进化之外,根本没有任何抵抗工具。中国和瘟疫的发源地中亚大草原的交流比
较频繁,中国历史上没有全国性的爆发,但各地局部爆发的记录一点不少,可能是中国
人的抵抗力胜过西欧的一个原因。同样,中东的疫情也不如西欧厉害。 |
|
I******I 发帖数: 14241 | 29 西人吃生食,饮食习惯不卫生。
中国和中东都是吃熟食的。 |
|
q*d 发帖数: 22178 | 30 三分一统的时候,
在籍人口是大概800万.
把这个数字当当时总人口,
有不少人认为是少算了.
两三百万有些过于夸张了.
至于曹操的诗,他一边念着"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一边把徐州屠的泗水为之不留...
他诗里"百遗一"的比例也许某些地方是可能的,
全国不太可能.
要问
官吏
,后 |
|
|
|
r**********g 发帖数: 22734 | 33 几百万,问题是几百万?23百万和78八万可是300%的误差 |
|
C********w 发帖数: 1724 | 34 具体人口数目,谁也说不清楚;但人口大量减少,是不争的事实。
几种自然灾害,加上人祸,活下来的都是幸存者。 |
|
C********w 发帖数: 1724 | 35 在当时那么低下的医疗条件下,能把瘟疫的传染控制住,已经是人类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后来阿拉伯人把张的著作带到了欧洲,也救了不少人的命,否则欧洲人恐怕都死绝了。
知道为什么叫 “瘟”疫 么,中医的理念主要从症状出发加以调治。
虽然现代社会有了抗生素,但是随着抗生素的滥用产生了很多耐药性的超级细菌,这个
一旦传染开来,就是新的瘟疫。 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这个任何时候都不会错。 |
|
C********w 发帖数: 1724 | 36 历史上的东西,知道个大概其就足够了,既不可能准确估算,也没这个必要 |
|
C********w 发帖数: 1724 | 37 两晋后人口缓慢恢复,和朝廷的政策也有很大关系。
西晋时男子12,3岁就要强制婚配,就是为了应对人口急剧减少带来的危机。
这和党国提倡晚婚晚育,一个道理,两种表现形式。 |
|
C********w 发帖数: 1724 | 38 两晋人口缓慢恢复和婚育早有直接关系。
至于,1000万还是2000万,谁知道你从哪刨出来的数字
、6 |
|
|
f****i 发帖数: 9419 | 40 编辑内容的时候把帖子删了......重新回复一下
三分归晋的时候人口统计是1000多万。蜀国被灭的时候大致才是在籍人口800万左右。 |
|
f****i 发帖数: 9419 | 41 (编辑原帖结果删除了.....)语言算是不严谨吧,接近1000万。确切说应该是7、800
万。两晋人口哪儿来的缓慢恢复?除了太康年间之后人口从来没有超过太康年间的时候
。你这个说法就互相矛盾,晋朝除了西晋太康三年算是人口高峰,之后人口记载一直都
是波动降低的。所以说“两晋人口缓慢恢复”根本就是一个没发生过的事情。你如何拿
着”婚育早“来证明一个根本没发生过的事情?
至于数字这都是史上记载的,晋书和通典都说了太康元年得了吴国260万左右的人口之
后,天下有1600万左右。(西晋从灭蜀开始到灭吴这么多年说从600万左右增长到1400
万左右,我信你说的婚育早有关系,虽然不是唯一直接关系)但是太康元年”大凡户二
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平均每户接近7人,
《晋太康三年地记》则写着”晋户三百七十七万“如果按照同样比例计算,自然是太康
三年人口差不多2470多万,难道不是差了接近1000万?
东晋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南北各地有户口记载的朝代相加也才不到1500万。(数字不太准
确,但是一个量级)你哪儿来的两晋人口缓慢恢复的概念?实际上只有西晋灭吴初期全
国人口在增加... 阅读全帖 |
|
n****o 发帖数: 2339 | 42 严重怀疑中,当时的人口流动和密度,更本无法形成瘟疫快速流行的条件。而且个人也
无法知道整个国家的宏观情况。所以各人描述,可能只是附近几个城的情况。
那时的所谓瘟疫,都不太具备全国流通的能力。欧洲流感死人的时候,都是人口密度和
交通到了较高的时候,那得约一千年以后
了。 |
|
D********i 发帖数: 514 | 43 “把瘟疫的传染控制住”和“到了人口灭绝的边缘”竟然同为真,楼主似乎需要控制下
病情。 |
|
S******n 发帖数: 5022 | 44 《伤寒杂病论》是他写的吧,这个确实是贡献很大。 |
|
q*d 发帖数: 22178 | 45 说实话,这个和黄帝内经一样,
究竟真正医学的意义有大,相当的可疑. |
|
|
q*d 发帖数: 22178 | 47 都work的明显不一样的体系,
绝大部分都会被证明等价的.
描述统一现象的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体系,
只能有一个是对的. |
|
|
c******n 发帖数: 16666 | 49 饮食上 还有饮水上 不知道烧开水泡茶 影响大不大
现在世界还有不少地方卫生条件很差 一大原因就是饮用水问题 |
|
A*********l 发帖数: 2005 | 50 中医是描述人体整体状态的,西医目前的趋势是从什么分子,细胞,基因水平来描述的。
不能完全算是描述同一个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