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 发帖数: 30080 | 1 是。我用的是新韵:全根据现在的拼音。所以缺也是平声,不是入声:) |
|
b*****l 发帖数: 9499 | 2 挺好的,就是音韵有些费劲。。。 后三句十五个字,十三个平声。。。 |
|
f*******y 发帖数: 8358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irl 讨论区 】
发信人: fakestory (甄士隐), 信区: Girl
标 题: Re: 夜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 15:46:02 2009, 美东)
古音和今音稍有不同。我对古音也不太懂。
一般来说,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一,疑为平
以,意为仄
五言诗的结构是
x平x仄韵,x仄x平韵。
x仄x平x,x平x仄韵。
或者反过来
x仄x平韵,x平x仄韵。
x平x仄x,x仄x平韵。
如果是律诗就是两个相同的绝句加起来。中间两句用对仗。天对地,水对山。
七言的结构是
x平x仄x平韵,x仄x平x仄韵。
x仄x平x仄x,x平x仄x平韵。
一般情况下韵用平声,绝句的第一句结束用仄。
凭着记忆写的,希望没说错。 |
|
a*********7 发帖数: 30080 | 4 我觉得关键是“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吧?
难不成只有仄平仄仄平才是孤平? |
|
M******8 发帖数: 8425 | 5 哦,没关系没关系,古人用字没有出处的很多。
五言用仄声韵的话,不押韵的那句结尾用平声听上去更婉转些:) |
|
M******8 发帖数: 8425 | 6 “宫”是平声字,不可能;
“宅”倒有可能,不过比不上“窟”倜傥。。。 |
|
|
|
M******8 发帖数: 8425 | 9 呸,你们不看书的么??书上明明写着,"过"当“经过”解平声,当“过错”解仄声。
。。。 |
|
M******8 发帖数: 8425 | 10 俺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这第一句根本就没有问题:
精卫重过应不填。
平仄平平平仄平。
按平水韵,“过”作经过解,就是平声。。。。
仄。 |
|
M******8 发帖数: 8425 | 11 转载一段吧:
“在我国历史上,写诗、填词、作曲,在一定时期内大体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用韵标准,
这就是各种韵书。但在隋代以前,还没有这种韵书。从隋代陆法言开始,以四声分为二
百零六韵,编为《切韵》一书,便成为千古韵书之祖。在清代以前,都认为《切韵》是
二百零六韵。近几十年来,发现几本唐写本的韵书,从而考定《切韵》为一百九十三韵
:平声五十四韵,上声五十一韵,去声五十六韵,入声三十二韵。然而《切韵》久佚。
继《切韵》之后,唐代孙 ?编撰《唐韵》,宋代陈彭年等编撰《广韵》,宋代丁度等
编撰《集韵》。
韵分得太细,写诗很受拘束。唐初许敬宗等人奏议,把二百零六韵中邻近的韵合并起来
使用。南宋时,江北平水人刘渊编写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二百零六韵合并为一
百零七韵。因刘渊是平水人,后人则将其称为“平水韵”。但是,刘渊的平水韵也已佚
失。在平水韵佚失之前,金代王文郁编写了《平水新刊韵略》一书,又把平水韵的一百
零七韵改并为一百零六韵。这就是后来通行的“平水韵”。清代将平水韵改称为“佩文
诗韵”,也是一百零六韵。王力先生曾指出,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
,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是平水 |
|
l*****9 发帖数: 2009 | 12 呃,其实四支和八齐,我倒觉得不用特别严格,
平声和仄声分开可能稍微重要一点 |
|
l*******u 发帖数: 2496 | 13 二稿写出来了, 还是结在平声, 主要是不知道这个也有讲究. 今天忙, 回头再议. |
|
N***n 发帖数: 952 | 14 哈哈。 戏看得太多了吧。 所以写出来的诗句大概只比“不许放屁”好些吧。
第二句改成 “抛却空中由风追" 会不会好一些?
为什么不能用睡? 最后一个字一定要平声吗? |
|
M******8 发帖数: 8425 | 15 呵呵,慢慢来。。。。按照平水韵,睡是仄声不能通押。。。。
起码要找个平声来通押,即使不在同一个韵部。。。。 |
|
M******8 发帖数: 8425 | 16 90 标题 诗律(一)
Thu Oct 26 20:57:53 2000
整理的一些东东...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
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用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
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一般只用平
声韵。近体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
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
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四声平仄:近体诗和古体诗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平仄. 汉语声调有四声:平上去入.
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但是古今音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写诗时需要注意.
(阿大补注:此篇为网友ljyh整理) |
|
M******8 发帖数: 8425 | 17 91 标题 诗律(二)
Thu Oct 26 20:58:56 2000
句法: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
为排律,也叫长律。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
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
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
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对于五言来说,
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也可以这样: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
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
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
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
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
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 |
|
p******e 发帖数: 5174 | 18 90 标题 诗律(一)
Thu Oct 26 20:57:53 2000
整理的一些东东...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
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用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
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一般只用平
声韵。近体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
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
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四声平仄:近体诗和古体诗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平仄. 汉语声调有四声:平上去入.
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但是古今音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写诗时需要注意.
(阿大补注:此篇为网友ljyh整理)
91 标题 诗律(二)
Thu Oct 26 20:58:56 2000
句法: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
为排律,也叫长律。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
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 |
|
|
|
|
o*********6 发帖数: 1856 | 2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征文江城子 门外谢桥喑,
伤心故人音。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韵表示韵脚位置)
(本是单三十五字,宋人改为双调。)
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
a*********7 发帖数: 30080 | 23 怎么说呢,我也造成不要因词害意。我自己格律也不成,一般用新韵--这个在行家眼
里近乎不入流。即使是新韵还用不好,谁让我是广东人呢。也经常有人指出我的平仄问
题。我有时间有心情就琢磨修改,不想改呢,我也承认是我搞错了。因为我既然打出了
这个词牌名,我就愿意遵守游戏规则;如果不合格律,那就是我了错误。你好象想法跟
一般填词爱好者不大一样,想把格律完全扔开。你说得对,诗词之道,意境最重要,我
同意;可是,每一个词牌是有它的定义的,平仄就是这个定义的重要部分;你既然不愿
意用这个格律,何必执着于这个词牌名呢?好词就是好词,挂不挂《一剪梅》这个牌子
,都改变不了。硬挂这个牌子,反而让别的认真的人看着别扭。
你说你这首平仄没问题,我生怕自己普通话太烂搞错了,查了查诗韵,你看看我说的对
不对。如果我错了,我道歉。
细雨绵绵夜入春,(春字不韵,你也说过了)
⊙仄平平⊙仄平(韵)
落英纷纷 (英字为平声,出律)
⊙仄平平(句)
风卷残秀。(秀字仄声,出律)
⊙仄平平(韵)
晓来花重独临窗,(重字可平可仄,不过在这里似乎应该念二声,出律;独字按新韵出
律,按旧韵是入声倒还好)
⊙平⊙仄仄平平(句)
清露... 阅读全帖 |
|
C***Y 发帖数: 1323 | 24 落英纷纷-- (英字为平声,出律)
我觉得英字没有出律,虽然白香词谱那个位置规定为仄,但是比如“斜插疏枝”
摘自钦定词谱:
一剪梅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周邦彦
一剪梅花万样娇韵斜插疏枝句略点梅梢韵轻盈微笑舞低回句何事尊前句拍手相招韵
夜渐寒
◎●○○◎●○ ⊙◎⊙⊙ ◎●○○ ⊙○⊙●●○○ ⊙●○○ ◎●○○
深酒渐消韵袖里时闻句玉钏轻敲韵城头谁恁促残更句银漏何如句且慢明朝韵
◎●⊙○◎●○ ◎◎○⊙ ◎●○○ ⊙○⊙●●○○ ⊙●○○ ◎●○○ |
|
j******n 发帖数: 21641 | 25 ·曾师傅· (来自华夏文摘, 随便看看吧, wh)
春天生机勃勃,故事很多。春暖花开,招来了喋喋不休的蜜蜂。春色撩人,惹来了窃窃
私语的蝴蝶。春情荡漾,荡起了交头接耳的鸳鸯。春意盎然,引出了滔滔不绝的小鸟。
春风习习,吹皱了述说不尽的心思。春雨绵绵,勾起了欲说还休的乡愁。春雷滚滚,唤
醒了梦语喃喃的大地。
春天的故事充满了活力。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十六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应考,带了一首叫《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五言律诗求见诗人兼画家顾况。顾况一看见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
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然而,当他读到颔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
,不禁赞不绝口:“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尽管此联不合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上联
“不”字仄声拗,下联“吹”字平声救),但瑕不掩瑜,丝毫不影响它成为千古绝唱。
它生动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野火如何无情地燃烧,只要春风一吹,野草就会
长出来。它深刻揭示了一个重要哲理:生命力旺盛的事物,是任何力量都扼杀不了的。
春天的故事甜蜜、神奇、美丽。1986年,香港女歌手张德兰应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
会上演唱了一首叫《春光美》的歌曲。这首歌曲委婉动听, 唱尽了春... 阅读全帖 |
|
G*******d 发帖数: 605 | 26 ZT
长相思,词牌名。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等。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
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历史上著名的《长相思》词令作者有白居易
、陈东甫、林逋、晏几道、万俟咏、纳兰性德、李煜、王灼、欧阳修等。
词牌格律
⊙⊙△,⊙⊙△。(叠句)⊙●○○⊙●△,⊙○⊙●△。
⊙⊙△,⊙⊙△。(叠句)⊙●○○⊙●△,⊙○⊙●△。
(符号:○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典范作品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
|
R*****g 发帖数: 682 | 27 在中国崇尚权威的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
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中,也有一些
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旨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
1、以德报怨
原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当理解原句的意思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粉丝给玩了一把!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了我,我反而要对他好
,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报怨,那“何以
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
就应该“以直报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
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秦伯》又是孔老先生的话,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
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 阅读全帖 |
|
a****t 发帖数: 8616 | 28 狼兄谬赞,实不敢受。愧领。。。狼兄慧眼,见教的紧。。
梦在古音律中是平声, 旧字出律了。。是真的。。惭愧。。
谢指教。。。 |
|
a****t 发帖数: 8616 | 29 云梦兄请了,
才看到兄之回帖。恕罪。。。
另,未做请示,即将兄之雅作摘出奉为圭璧,模拟和之,见谅。
作为商榷,“缘绝也”的“绝”依古韵为仄。似有出律之嫌。依今韵,为平声。。
鸡蛋里面挑骨头了。呵呵。。。。 |
|
N****f 发帖数: 25759 | 30 绝妙好辞!洋洋洒洒,道尽椰仙子(or her MITBBS alter ego, anyway)
万种风情,美不胜收。换言之,如路兄通常所言:你爱上她了。:-)
吹毛再三之后,发现瑕疵一点:“娆”字在此为平声,出韵了。 |
|
n*n 发帖数: 456 | 31 【四声】
音韵学名词。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汉语字音分别声调,古已有
之,但“四声”之名始于齐、梁。沈约、周顒等人以平、上、去、入四字作
为各类声调名,总称为“四声”,并沿用至今。古四声的调值已不可考,现
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是从古代四声演变而来的。各
地方言,四声相同,调值却未必相同。古代韵文都注意字音的平仄调节使之
谐协动听,高低错落有致,称为调平仄。平仄,即韵书所谓四声。平声声尚
含蓄谓之平;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返,入声则逼侧而调不得自转,故
均谓之仄。制曲者须知,北音无入声字,《中原》将入声字转派在平、上、
去三声,各有所属,不得假借; 南曲则不然,入声自有正音,又施于平、
上、去三声,无所不可。 作曲宜平不得用仄,宜仄不得用平,宜上不得用
去,宜去不得用上,宜上去不得用去上,宜去上不得用上去,上上去去不得
叠用,单句不得连用四平、四上、四去、四入。但因字格规定的特例除外。
压韵有宜平亦可用仄者,有宜仄亦可用平者,宜平不得已而以上声代之者,
然不宜多用入声代平、上、去字。曲之四声有不可易者,亦有可变化而用之
者,但曲之句末最为重要,宜遵谱式, |
|
n*n 发帖数: 456 | 32 【慎用上声】
平、上、去、入四声,惟上声一音最别。用之词曲,较他音独低,用之宾
白,又较他音独高。李渔曰:“填词者每用此声,最宜斟酌。”(《闲情
偶寄》卷二)上声利于幽静之词,不利于发扬之曲,即幽静之词,亦宜偶
用、间用,切忌连二、三、四字,盖曲到上声,字不求低而自低,如十数
字高,而忽有一字之低,亦觉抑扬有致,若十数字皆低,不特无音,且无
曲矣。平、上、去、入,平居其一,仄居其三,,然上声实可介于平仄之
间,其音较之于平略高,较之于去、入又略低, 如声音之过文,又有妙
用。如两句三句皆平或皆仄,求一可代之字而不可得,即可用一上声字;
皆平之句间一上声字,其声是仄不必言矣;皆去、入之句间一上声字,则
其字明为仄却似平,令人听之不知其为连用数仄者。
【慎用入声】
曲之有入声字,如药之有甘草,一遇缺乏,或平、上、去三声字面不妥,
得一入声便可代之。然南北曲自有区别,制曲填词者须慎用之。北曲以入
隶三声,派有定法,某入声字作平声,某入作上,某入作去,一定不移,
《中原音韵》甚详。入派三声音变腔不变,如元杂剧《东堂老》[醉春风]
“倘来之物”,“物”字《中原音韵》读作务,是变音;谱应去声, |
|
w*****n 发帖数: 937 | 33 信
俞校长没有失信于一个小学生,他不仅亲自教我唱曲子,教我身段,还教我做人。从他
给我的第一封信开始,以后若干年中他极有耐心地经常和我通信。在那年代,他的演艺
活动、社会活动都很频繁,经常要去外地,一去就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为此他就常在
信中给我上课,在信中给我说腔、说咬字、说戏、说掌故,和我谈思想、谈人生。并鼓
励我给他写信:“不要怕写不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什么不明白就写信来问。”我
每次去信,他总是有问必答,有信必复。
记得有一年,我们排演《红楼梦》,我演贾宝玉,但在念白中尽都是“林妹妹”、
“宝姐姐”、“二嫂嫂”、“老祖宗”等这些以前韵白中从没念到过的字,很难念准,
念不好一会儿像越剧,一会儿像普通话了。我便写信请教俞老师。很快收到了他的回信
。厚厚的一叠,好几张纸,原来俞老师将我提出的六七十个字和词,重新列了一张表,
如“林妹妹”的“林”是阴平,“妹妹”是两个去声,“宝姐姐”是三个上声,将每个
字都用红笔标了声音高低的各种符号,标清每个字的四声阴阳,同时还把韵白中凡是遇
到两个平声、两个去声怎么念的规律,又写了一张表:“两平作一去;两上作一去;两
去作一平。”列举了 |
|
i******n 发帖数: 538 | 34 发声吐字方法(1):以气振声
传统的戏曲是前辈艺术家们精心创造和千锤百炼的综合
性艺术。象河北梆子、评剧以及其它一些地方戏曲和京剧,在声腔上虽不属同系,尖团
等的讲求不同,但大多是以唱、念、做、打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的演出形式。唱、做、念
、打,内行人把这四个字称为“四功”,其中把唱排在“四功”的首位,足见其对戏曲
的重要性。因此前辈艺术家们对发声经过反复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训练经验,由于剧种
有别或行当的不同,而在表现手段上有所差异,在嗓音的运用上也存有区别。但在发声
、吐字、行腔、气息的运用上,以及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方面的要求
都是大同小异的。
戏曲的唱念都是属于声乐学,要求尽善尽美,悦耳动听。通过前辈的传授,个人体
会其目的,主要是为感动人。要表现出剧中人的思想感情,不但要音色美,而且要字音
准确,让听众字字入耳才能引入入胜。所谓“悦耳容易动人难”的道理就在于此。要想
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寻求对嗓音的训练方法,就今天的探索而言,就气、声、字、音、
情五个字予以阐述。连起来讲是:... 阅读全帖 |
|
i******n 发帖数: 538 | 35 关肃霜,出身满族家庭,乃“唱做双绝”的京剧名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49年昆明解放后,作为翻了身的艺人,她力求进步,四次要求减工资(1951年,
关的工资是700元,超过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仅有梅兰芳高于她),当时驻昆
明的陈赓、宋任穷等将军都很看重她。李广平是李鸿章之曾孙,幼年时既承庭训家中又
延师教读,对中国古典文学、哲学、佛学均有很深造诣,并擅长诗词书画,对京剧情有
独钟,人称“末世王孙”、“淮南王子”。正因为李广平与京剧有不解之缘,才有了在
昆明与关肃霜从相识到相知的一场令人长叹的悲情恋。
相见恨晚书香才艺博得芳心
关肃霜与李广平相恋、定情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昆明。
李广平本在北平,1949年前,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云南公署主任卢汉
慕其名请他到昆明,任自己的秘书。对政治李广平并无兴趣,任秘书也只是清客。
1949年12月,卢汉起义、云南政权变易时,李广平为安全暂住云南民政厅厅长朱丽
东家中。没料到军管会派人逮捕朱丽东时,也连带逮捕了李广平。安全的地方变成了不
安全,这样的结果使李广平始料不及。好在狱中生活为... 阅读全帖 |
|
y*****o 发帖数: 44 | 36 我不是上海昆曲社的
建议winston兄多听听曲家的唱
曲家的唱比较讲究,讲究四声阴阳的腔格。---虽然现在所有人都这样说:“以字声行
腔”,实际上演员里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没有。魏良辅曲律里讲:“其或上声扭做平声
,去声混作入声,交付不明,皆做腔卖弄之故,知者辩之。”在现在昆曲界里的唱里面
比比皆是。
第二是讲究字头字腹字尾。这个不是一朝之功。魏良辅曲律里讲:“曲有五难:开口难
,出字难,过腔难,低难,转收入鼻音难。”能够做到这一点,听者才能听清楚所唱之
字。实际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是在是很少。有人评价俞家唱,说“出口重,行腔婉”
,也是这个意思。
第三是注意曲情。按理说演员在场上演出更能传达曲情,然而实际上大部分人更着重于
“美听”,追求嗓音的明亮,唱腔的婉转。跟卖弄文笔的人“”以辞害意”一样,往往
有“以腔害情”之嫌。
我懂得也不多,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 |
|
y*****o 发帖数: 44 | 37 留得声腔在,美梦做不完 ——为业余曲友们解嘲
一、 业余曲友们的心血和作用
目前,各地有许多业余曲友以热爱昆曲而会友,这种性质的群体实际上早已先于昆
剧而产生。从明代魏良辅、梁伯龙等人研制的昆曲到昆曲剧本搬上舞台,其间经过多年
的呕心沥血,(有人说魏十年不下楼)和联络同好如过云适等,集思广益取得了成果,
他们就是一些自讨苦吃,乐在其中的先驱型的业余曲友。即使以后专业昆班演出成功,
他们也不同于后来的李渔,靠此养家活口,而是终生保持着业余昆曲爱好者的身份。
后来随着昆班演出之流行,加深了文人们兴趣,大批传奇作品问世,又丰富了演出
内容,相互推动,很快地风靡全社会。从达官贵戚、巨室富商及中上层之家,多养有戏
班,下至士庶乐籍、贩夫走卒,亦趋之若骛,乐而不倦。这里,除了专业演员之直接投
入外,还有许多剧作家、戏曲理论家、音韵学家、谱曲家们的通力协作,而他们的劳动
,绝大多数也是无偿奉献。总之,从明代万历到清代乾嘉,这个时期的昆剧所以兴盛,
其发展和一切运转,都充满着业余曲友们所起的作用。他们有的是文化艺术造诣较深,
或经济条件优越者,往往处于主导位置,而专业演员常屈于从属,这是封建时代所决定...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177 | 38 作者:尾鱼
06
宗杭原本以为,除了认识井袖,这一天会照旧无波无澜平淡无奇。
没想到晚上十点多,迎来意外惊喜:门被拍得砰砰响,刚一打开,阿帕就扬着手机
冲进来。
嘴里吼着:“小少爷,我找到了!”
辛苦多日,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立了功的阿帕扬眉吐气,叽里呱啦说个没完。
——发型是有点像小玛蒂达,那个脚踝上的“去死”,他也设法看到了,百分百没
错;
——难怪这么多日子找不到她,原来她不住暹粒,听说住洞里萨大湖区,隔一两个
月才来城里待几天;
——突突车酒吧确实是她的,但她不管,包租给别人,按月收租金。听人说,她不
但包租突突车,还包租了条小游船;
……
宗杭低着头,一张张滑看阿帕拍的照片。
原来她长这样。
挺年轻的,应该跟他差不多大,穿了件宽松的白色字母衫,领口太大,有一边滑到
肩下,露出内衬的黑色吊带,吊带的肩带是不规则款,一边细细的,另一边却宽,被罩
衫衬着,被皮肤衬着,被老市场的灯光笼着,黑白分明。
发型也不完全玛蒂达,她没刘海,随手一抓的那种乱分,但因为脸的轮廓好,眉骨
鼻梁下颌的形搭得...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1 | 39 白衣胜雪,桃红映靥,袖出纤纤玉手。行如弱柳伴风来,
最忆是、喁喁小口。
雁声杳杳,锦匣羞涩,堪顾山盟错漏?人生处处叹无常,
只剩了、黄花空瘦。
(按:喁,此念YU,平声,此谓话语细柔)
(1998年10月14日) |
|
j*********n 发帖数: 126 | 40 我来续貂几句。赞同肥狐兄的说法,若讲明了要写近体诗,
一般的游戏规则还是应该遵循的。不过时过境迁,今古发
音已相差很大,没有必要死抓着平水韵部不放,今人作近
体诗,可以通融的余地应更大。毕竟合仄压韵是为了音律
美,而不是文字游戏。
平仄上说,以普通话为基准来讨论,大部份第一第二声属
古音的上平或下平,大部份第三声属上声,很多第四声属
去声,入声的情况最复杂,什么声都有。上去入同属仄声,
一般归第一第二声进平部,第三第四进仄部是可以的,不
过我觉得入声某些字还是可以额外注意一下。比如平水中
入声的“一屋”韵的“屋”,“竹”,“哭”等字,不仅
南方口音读来短促,符合入声特点,就是普通话中读来也
气促,应此不宜作平声来用。我的经验,这种情况还在以“
a,ia,e,ie,ue”结尾的字中较多见,因此遇上了要小心一
些。这是今人要注意古音的地方。而今人可以通融的地方
我觉得也很多。如“匣”在平水中属入声,而在普通话中
发音一样的“霞”却属下平“六麻”韵,因此“匣”的平
仄就可随君所欲,愿把它当什么它就是什么:麻将中所谓
“百搭”,英语中所谓“wild card ”是也。
以上是我觉得古音与今音要 |
|
c*****g 发帖数: 1856 | 41
本来我是不打算辩解的, 诗吗, 写给自己看看, 遣烦闷而已。 至于之中的所用
所谓“香”和“吴州”二词, 实在是有点原由, 但是不想在此解释, 反正说了, 你
也不是当事人。 这首小诗自己写罢也觉得不和。 但是并没有想把它归到律师的范畴,
不过是刚好八句而已。 先告罪一声。
至于于律方面,倒是想讨教一下。
首先“律”作何解?“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
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
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
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不知阁下的律做何解?
次者, 于“韵”字:
不知用在句中的“绿”字应为何韵? 有无必要压?
不懂。 大概我所读甚少, 还未有见到有曰句中字要压韵的说法,
可否指点一个去处。
其他的也就不想多解释。 反正人也走了, 事也变了, 他年或有可能再见, 又是另种
昨是今非的心情。 本就不想让所有人都明白其中等琐碎。 |
|
b**L 发帖数: 646 | 42 (原载《书屋》二000年第一期)
说说毛泽东诗词
周泽雄
毛泽东本色是诗人。诗人而兼一国之尊,于国于民是否有利,当然可以探
讨。西哲柏拉图当年将诗人请出“理想国”,想必有他的道理。中国帝王史上真
正堪称大诗人的,只有两位,魏武帝曹操和南唐后主李煜,其余种种,不过雅喜
涂鸦而已。曹操雄才大略,鲁迅先生对他都敬佩有加。李煜则昏聩懦弱,以泪洗
面,别说摆帝王的谱,质之以普通男人的标准,也难说够格。他如乾隆之辈涂鸦
族,涉艺与做秀无异,书摹二王而格不肖,诗耽唐宋而气不逮,徒见雅音靡靡,
情思昏昏,遂把父祖辈打下的铜铁江山,逐渐摩玩成一张柔丽宣纸。可见,诗人
而兼国君,慨乎言之或可,概乎言之则非。比如开国之君与守成之主,生命气象
就天差地别。后者不过赖先祖荫庇,皇袍加身匹似现代社会高中六合彩,除了有
数几位中兴之主外,多不足挂齿。而前者,无论“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
称帝,几人称王”的曹孟德,“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的赵匡
胤,还是“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毛泽东,都属人中奇杰,都能赖一己
之力令江山变色。如果他们戎马倥偬之余还能不废吟咏,如曹操“登高必赋”,
就有可能使诗...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26 | 43
这里平仄的问题,根于首联下句的“折”字上,此字是该平而仄了。
而“难消旧折痕”是句眼所在,不能更动,因此,此联上句的第六字没有
用常用的仄声“匣”字,而用了平声的“函”字,算是拗救。当然,细校起来,
可能中间有一句的第五字有拗无救,不过,这是小拗,不救也说得过去,就
不讲究了。
是这样,一二三首写着正好都在第七句上用了叠字,本来是不经意的,但既
已如此,放在一组作品里,也好。隔了一段时间写第四首,却在第七句上凑不出
来,
这四首拖的时间已很长,最后就没强求。“更断”不是偶的创造,但在哪儿看
到过想不出来了。感觉上“断”与“绝”区别也不大,“残”字因为平仄就
不便考虑了。
hahahaha |
|
j*********n 发帖数: 126 | 44
这里平仄的问题,根于首联下句的“折”字上,此字是该平而仄了。
而“难消旧折痕”是句眼所在,不能更动,因此,此联上句的第六字没有
用常用的仄声“匣”字,而用了平声的“函”字,算是拗救。当然,细校起来,
可能中间有一句的第五字有拗无救,不过,这是小拗,不救也说得过去,就
不讲究了。
是这样,一二三首写着正好都在第七句上用了叠字,本来是不经意的,但既
已如此,放在一组作品里,也好。隔了一段时间写第四首,却在第七句上凑不出
来,
这四首拖的时间已很长,最后就没强求。“更断”不是偶的创造,但在哪儿看
到过想不出来了。感觉上“断”与“绝”区别也不大,“残”字因为平仄就
不便考虑了。
hahahaha |
|
c*****g 发帖数: 1856 | 45 “孤平”小议 (重贴)
本帖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其他网站转载或转贴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原作者署名。
传统媒体转载请事先与原作者及清韵书院(恩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系。
作者 二公子
时间 1:33:10 23-3-2001
主题 “孤平”小议 (重贴)
“孤平”小议
关于孤平的定义,在网上已经有过好几次争议了。为什么会有争
议呢?归根结底,是因为一个不为人所相信的事实,孤平自古至今没
有统一的定义。唐宋时没有,直至到清代乾隆以前也还没有,而现在
一般所奉的是现代诗律学者王力的定义。
那么王力的定义是不是就统一了呢?不是的。事实上,在对孤平
的定义上,自古至今都分为两大派。下面就这两大派作一点叙述。
一派即如王力所述(简称甲派),孤平的定义是,韵句中除韵之
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个定义有一点儿不明确,使有人误认为,仄仄
仄平平也是孤平。事实上,两平相邻就不是孤了。甲派所定义的孤平
只适合于五言,而且只对韵句而言,所以归述为只有一种实例:仄平
仄仄平。引伸到七言则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另一派是从字面定义的(简称乙派),顾名思义,孤平即是两仄
夹一平。为什么可以从字面定义呢?因为古人 |
|
t******y 发帖数: 239 | 46
所以说写旧体诗麻烦。如果讲平仄的话有时为了一个字要把全诗翻盘重写(我有强迫症,
如果近体诗不合平仄是不会读地)。原诗要找替换“与”的还真不好找(好像“与”是可以
当平声用的,例子懒得找了),索性重写,绝对平仄正确:
千山月满水襟凉
一夜吹箫求凤凰
曲罢无端春欲尽
落花飘过小庭香
上面那手,本来落花是夹在线性代数书里,为了平仄也改成微分函数了,呵呵。 |
|
y****e 发帖数: 419 | 47
~~~~这下阕第二字须是平声,而且最好押暗韵。陆游的“交亲、散落如云,又岂料如今
余此身”啥的。可惜一下子想不起来,Google也一下子Goo不到。 |
|
|
s******s 发帖数: 85 | 49 难道不该是平声?
(次苏老"笑渐不闻声渐悄"的韵)
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唐教坊曲,《樂章集》、《張子野詞》並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趙令畤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真記》事。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韻)+|--,+|--|。(韻)+|+--||。(韻)+-+|--|。(韻)&+|+--||。(韻)+|--,+|--|。(韻)+|+--||。(韻)+-+|--|。(韻)
haha苏's fault |
|
p*******1 发帖数: 13 | 50 今夜读书,偶然看见苏轼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想到下联:
秋风秋雨秋心愁,春水春山春梦碎。
或者春梦残也行,上联用平声结尾,下联尾字不知道依常例是用平还是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