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 发帖数: 11017 | 1 在新浪读书上看
那段时间真是TG出道以来最凶险的一段日子
如果没西安事变 几千残兵败将的TG就活活被饿死在陕北了 |
|
r*****y 发帖数: 53800 | 2 根据战沙最新爆料,日军就是一个中队加冈崎本部的样子。八路参战部队你应该比较熟
了。 |
|
r*****y 发帖数: 53800 | 3 你说一下在顶楼第几段总可以吧?或者干脆copy paste。 |
|
|
|
r*****y 发帖数: 53800 | 6 这是指平型关。他说了2个团才2000多人,那么一共四个团自然只有4000多人了。其他
可能是指挥机关等非战斗部队。 |
|
|
s**********e 发帖数: 33562 | 8 对不起,任何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读到“4000多人的115师”都会认为115师一共4000
多人。所谓非战斗部队是你说的,杨没有说。 |
|
s*****j 发帖数: 6435 | 9 就是那个什么关家脑.
杨的数据出自铁血社区里"装甲101师"(?)网友的考证文章. |
|
s*****j 发帖数: 6435 | 10 中东路的时候张学良就是个被忽悠了的楞头青. 不用考虑他是怎么思考的. |
|
s**********e 发帖数: 33562 | 11 "但据“铁血社会”
网友装甲师101 考证,认为冈崎大队当天在关家垴作战的兵力应为560 名,军官
16名,有2 挺重机枪、18挺轻机枪和18具掷弹筒,被歼400 余人,八路军则伤亡
2000余人。转见http://group?tiexue?net/soc/post_3522845?html?"
也不对啊。这101师考证出来的东西里面,日军明显是一个大队而八路绝对不只7个连。
不过杨做学问怎么能这么做呢。 |
|
s**********e 发帖数: 33562 | 12 看了一下这个101的考证,非常初级啊。八路军方面的伤亡数字连个出处都没有。杨奎
松就敢拿来用。
俺也可以去北大做教授了。呵呵。 |
|
s*****j 发帖数: 6435 | 13 哪天引用了你的文章, 你肯定见人就夸杨学问做的真好. |
|
|
|
|
|
r*****y 发帖数: 53800 | 18 杨是曾引用了铁血社区里"装甲101师的考证不假。但是以下这段话显然不是出自铁血社
区里"装甲101师的考证。
在百团大战中,彭德怀曾指挥七个连的兵力,向日军一个中队发动进攻,人员比是七比
一,而且武器很不错。没想到打了一天一夜,损失了七分之一,任务也没有完成。 |
|
|
r*****y 发帖数: 53800 | 20 都引用很正常。难道你写的论文里多引几个出处就说明你分裂了? |
|
s*****j 发帖数: 6435 | 21 不是呀? 我今晚回家再查查.
我现在觉得杨不太地道, 有货的东西都在讲演上说, 书里都不提. |
|
r*****y 发帖数: 53800 | 22 日语里汉字很多,简单的大意还是可以看懂。
搞笑的是之前有人声称这个叁岛啓介所作《晋南第八中队史-第37师団歩兵第226连队
》里面有一篇由才田昇写的《冈崎支队长の最後》记载了“日军原有500多人,最后仅
剩下203名(其中关家垴上剩61名,柳树垴上剩142名),冈崎中佐以下300多名日军战
死。”
结果对照真正的原文一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
|
r*****y 发帖数: 53800 | 23 不提只是你觉得他不地道,提了tg觉得他不地道。两相比较,杨还是宁愿你觉得他不地
道。 |
|
s**********e 发帖数: 33562 | 24 我的论文里如果引用多个出处,当然是要说明相关结论的差别以及分析,或者这多个出
处支持同一结论。
如果您发表两篇论文,一篇引用文献说A成立,一篇引用文献说A不成立,那就是分裂了。 |
|
|
|
|
v*****s 发帖数: 20290 | 28 这个目前来看是终极杀器,基本出手以后可以横扫。厚道点的还给个档案编号和哪个馆
藏的(其实也几乎没人会去核对),不厚道的连这个都不给了。要不杨奎松为啥可以在
国内横着走,就是丫的自费去莫斯科复印了一批档案。 |
|
k******k 发帖数: 6800 | 29 杨奎松老师的解释是,灭共党容易,得罪共党的黑后台就麻烦了。
当时谁都知道共党后台是苏联,而日本步步紧逼,在远东地区唯一有可能制衡日本的力
量就是苏联,所以绝对不能得罪苏联,还要想办法加以利用帮助抗日。当时中国各派人
物,不光蒋介石,都这么想。最明显的就是张学良,他跟老共勾结,显然不是看上那点
残兵败将,是看上了他的后台老板。所以西安事变后真理报一骂张学良,张马上傻了,
原来苏联不支持他捉蒋。如果当时蒋得罪了苏联,搞不好不仅不帮你抗日,反倒跟日本
联合瓜分中国,就好像日后的波兰那样,那就完蛋了。所以蒋觉得反正中共穷途末路了
,就把他摆在那里不要动它吧。
当然瓜分这个事是我猜的,不是杨老师原意。 |
|
|
k******k 发帖数: 6800 | 31 不用客气,要谢,就谢咱们伟大时代,哺育了我这样的四有青年。
呵呵呵
话说我一叫杨奎松老“老师”,沈志华“老师”,秦晖“老师”,那些小将们就愤愤不平
凭什么呢。难道观点不同就必须说人家教授是“澡堂搓澡”的? |
|
s***a 发帖数: 2141 | 32 黄老师属于新崛起的一代了,将来会取代杨奎松称为小将新的眼中钉的 |
|
|
k******k 发帖数: 6800 | 34 谁在西安事变后“坑”垮东北军:不是蒋介石
作者:杨奎松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后被扣。蒋介石决定全面控制陕西及贯穿陕
甘两省的主要交通线,中央军大举西进。蒋介石与东北军及十七路军关于两支队伍撤军
的谈判陷入僵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刚刚平息了的内战的烽火,转瞬间又重新在西北
燃烧起来。
红军积极主张联合抗日,不愿参加对蒋作战。东北军高级将领和杨虎城对战与和摇
摆不定。而东北军中下层军官强烈要求张学良回陕,否则,坚决与中央军作战。
红军不愿参加作战的态度,根本上阻止了杨虎城的摇摆。
中共代表关于红军不愿参加作战的表态,迅速在西安左派军官内部传开,一时间东
北军、十七路军的军官中间,都出现了关于“红军出卖朋友”的不满言论。1937年1月
30日中午时分,又有几批军官前往周恩来等中共代表驻地表示强烈抗议。这种情况不能
不引起周恩来等人的担心。周恩来估计东北军高层将领至今态度不够明朗,而无论东北
军,还是十七路军,部队很大程度上都控制在这些中下级军官的手中,三位一体(红军
、东北军、十七路军)的统一战线最巩固的部分原来也是建立在与这些中下级军官... 阅读全帖 |
|
a**i 发帖数: 5846 | 35 这个说法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蒙古事实上已经无法控制多年,苏联也已经经营多年,
常校长实力不足,政治上又是苏联的对头,要他收复蒙古甚至抗拒苏联不给签字,难度
确实很很大的。这个我老并非不讲道理一味唱高调的人,完全承认。
但是这就产生两个问题了。如果我们按这个逻辑理解常校长,那攻击土共卖蒙古,是不
是就更加无厘头了?甚至在攻击土共的同时反而说校长是守土英雄,这个实在不知道该
怎么办了。我老一直认为,专制政权下的革命党,都要卖国求支持。并无袒护土共行为
的意思。
第二,即使是实力不足不得已。我也全部无法理解校长刚卖完蒙古,马上在讲话里公开
宣布要支持西藏独立是吃错了什么药。要知道这可不是泛泛而谈的支持一下民族自决的
原则。西藏本来就是独立呼声很大,形势很复杂的地区。校长这种表态是有现实后果的
。事实上据杨奎松的文章,当时讲话稿一出来,国民党内部立刻就有很多反对。原因和
我说的一样,这么讲对西藏问题有严重后果。结果校长坚持要讲,还说全文精华在此。
这个就是我说的,卖也没有这么瞎卖的,足尺加三,不要代价! |
|
s*****j 发帖数: 6435 | 36 从红太阳来看, 水平还是很高的. 我觉得他写得东西有时候不是很清楚, 可能是他认
为明显的东西就很简略了, 普通读者容易看迷惑.
相比之下, 杨奎松的书就要清楚的多, 看着很有条理.
至于"随心所欲的裁减史料,只使用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所有人都一样了, 他至少是
给了出处的. |
|
g*******0 发帖数: 3240 | 37 国共关系,中国现代史,四大家
高华,杨奎松,沈志华,扬天石
对中共,特别是毛都不待见,挖出了很多不利于毛共的史料.
相反主体史学家,连个成名的都没有.
这说明铲政府要么在社科学术界完全不得人心,
要么铲体制完全抑制了优秀学术人才出头啊.
还有啥别的解释没有? |
|
a**i 发帖数: 5846 | 38 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这几个基本都是尊重事实,有水平的。主要大家去看过原著的比
较少,看网络上专门摘取的只言片语,自己给这几位画了个脸谱而已。这几位都没有特
别反毛。
我当年说要写抄书笔记--国共和谈,最基本的几本书就是杨奎松的。那个真抄下来这里
什么kirklook之流要跳脚。 |
|
k******k 发帖数: 6800 | 39 他们都算不上国共关系大家吧,只能说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史大家。
沈志华高华基本是中共党史,
杨天石其实是很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史家
只有杨奎松涉及国共关系很多
北大的王奇生老师最近几本新书影响很大,研究国民党的 |
|
s****y 发帖数: 704 | 40 好蛋啊,你是不是好久不读杨奎松,沈志华的书了。这两都可以称为毛粉了吧。杨对毛
都已经快五体投地了。你去看看他的中间地带的革命的前言吧。 |
|
k******k 发帖数: 6800 | 41 哈哈哈哈哈哈乌有之乡毛轮真是情人眼里出东施啊哈哈
这叫夸你们主席啊,这在我们眼里,这不就是拐弯磨脚暗骂他嘛
哈哈哈哈
你还不去回你们之乡看看,那里面怎么骂杨奎松的呢。 |
|
s*****j 发帖数: 6435 | 42 高华,杨奎松,沈志华的书我基本上都看过. 不觉得有多反毛呀?
|
|
i*****g 发帖数: 11893 | 43 http://baike.baidu.com/view/157268.htm
高华(1954.05~2011.12.26),江苏南京人,历史学家,中国当代著名的中共党史、
毛泽东研究专家,其代表作《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被赞
“震撼无以言说”。2011年12月26日,高华教授在南京病逝,享年57岁。
中文名: 高华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 南京
出生日期: 1954年5月
逝世日期: 2011年12月26日
职业: 教师
毕业院校: 南京大学
代表作品: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
目录
人物简介
个人履历
研究方向
讲授课程
个人作品专著
论文
社会评价人物简介
个人履历
研究方向
讲授课程
个人作品 专著
论文
社会评价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高华(1954.05~2011.12.26), 男,江苏南京人,博士,南京大学历史系 南京
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华
[1]原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原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
学国际关系学院原兼职教授。 2011年12日26日22时15分,高华同志在南京病逝,... 阅读全帖 |
|
c****x 发帖数: 6601 | 44 军事失败关键论,最先是从杨奎松那里听来的。
国民党在抗战中和胜利后,都有私心,这点肯定没错。
地方军阀阎锡山,原来也是积极抗日。后来也是因为损失过大,自己出钱发展的新军
被中共挖了墙脚。不愿再这么干了,反而和日本绥靖,并防止中共渗透自己的地盘。
毛共的私心就更重,自己发展不说,抗战之中还挖阎锡山的新军以及国民党资助的朝
鲜义勇队的墙角。
杨在蒋丢掉外蒙的问题上给蒋说了很多好话,找了很多客观原因。也举毛泽东建政后
向斯大林讨要外蒙,而被无情的呛了回来,用来说明中共也是有民族主义和想让中国的
主权更完整。
不过,杨在这里搅了一次浑水,混淆了一次概念。当一个政权的利益和国家民族的利
益一致的时候,比如苏联愿意让外蒙回来,中共的管辖的领土就更大;这个时候比较容
易表现出民族主义。
但是还应该有另外一个标准:当国家民族利益和一个政权的利益是相冲突的时候,
哪个政权能够更大程度的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哪个就应该是更可敬
的?
虽然,抗战的时候各个利益集团都想要尽可能的保存实力,各方都怀有私心。不过
,五十步和百步始终还是有差别的。
蒋是内战...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1387 | 45 高华水平是不错,但我个人觉的国内搞民国史和党史的里面还是杨奎松的水平更高,文
章逻辑严密,史料详实全面,让很多反对者无话可讲 |
|
|
z***c 发帖数: 2959 | 47 因为我多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参加民国史研究较多,和南京大学历
史系研究民国史的人比较熟悉,知道他们内部人事关系较复杂。高华在南大取得博士学
位后,也算是民国史研究队伍中人,却始终融不进南大民国史研究的圈子,正高职称的
问题解决得也不顺利。尤其是他的《红太阳》一书在香港出版后,各种意见纷纷攘攘,
一时争议不断,在重视民国史研究的南大历史系,他的处境就更显尴尬。
鉴于我初来华东师大时,现当代史研究力量薄弱,高华的能力、学问和声望,肯定极有
助于华东师大现当代史研究地位的提升,因此我便主动联系高华,尝试动员他转来华师
。对于高华当时面临的种种困难,我则一一设法向校方探询可能的解决办法。在当时任
党委书记的张济顺教授的全力支持下,这件事很快就顺利运行起来。记得当时为他孩子
的问题、太太工作的问题,包括他来上海临时住所的问题,我每件事都直接请示张书记
和学校的有关部门领导,然后挨个部门去跑。光是他的临时住房,从最初房管处提供的
一室,换成他所希望的两室,我就跑过好几次。就是房子确定后内部设置、水电煤气的
具体情况,我也专门去房子里一一检查过。
还记得一切谈妥后高华夫妇一起到华东师... 阅读全帖 |
|
g*******0 发帖数: 3240 | 48 高华没能去华东师大是因为上海市委教育工委和南京大学的双重阻挠。 |
|
n*******1 发帖数: 4152 | 49 我的一位跟高华家常走动的老师告诉我的并非如此。重点是“高华是敏感人物”,也不
是因为南京大学的阻挠,那时候所有人都以为他去了华师大。 |
|
g*******0 发帖数: 3240 | 50 我看到网上的来源都指出这两个原因
特别是上海市委,敏感人物不就是斧头帮的惯用语么,
南京大学党委是受到的间接压力。
你要是知道详细一点的信息,能不能介绍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