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太史公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D********n
发帖数: 1161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太史公秦始皇-----性与信的游戏
一个个人,一个团体,一个阶级,或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去否定一个人,主要是指
否定这个人的思想。因为,否定一个人的其他方方面面,都没有否定一个人的思想来得
彻底。 比如,即使把耶稣的性命否定了,也没有能够否定耶稣的思想。
可是,有些人的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整个人类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即使这种
思想,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之处,要直接去否定这种思想,还是非常困难。因为,人类
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于是,有人就曲径通幽,从否定这个人的身体,否定这个人的事迹,否定这个人的品质
,甚至,从否定这个人的祖先到否定这个人的后代,等等方面,去否定这个人。
有人这样做,自有他们的道理。爱屋及乌。如果人们开始厌恶这个人的人品,那么,人
们就会厌恶这个人的思想。
不过,这个不是新发明。古已有之。
请看这个故事。
秦始皇灭了六国的王公贵族。这些贵族对秦始皇的仇恨就不用讲了。 太史公司马迁,
说来还算是比较公正的。因为那时的史官,是不惜以身家性命来记载历史的真相的。可
是,就是太史公自己,也要想办法出一口恶气。请看下面的引文(史记,吕不韦传)。
在秦始皇本纪里面,还算客观。 可是此处,太史...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5118
2
侯赢,这老头没有必要自杀
聂政,太变态,也许是日本武士道的鼻祖,切脸,挖眼,剖腹,都是干在自己身上
要离,也是自残型
这些中华义士似乎精神都不太正常,太史公还称赞他们,是不是俺的觉悟太低
s******g
发帖数: 3841
3
太史公明显是个项粉,加上他妙笔生花:刘邦被打败了,被写得那么惨,项羽被打败基
本上不谈。垓下突围那段写得项羽英雄盖世,搞得他亲自在一边经历似的。大汉的管制
又没有本朝严格,导致史记这种颂美大汉敌人,污蔑开国帝王和当今圣上的书籍没有被
毁禁。
今天霸王英雄形象永垂大家心中,刘邦无耻小人被人bs
如果本朝也出一位,那蒋公就跟霸王一样名垂千古了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k***g
发帖数: 7244
4
像常公这种一路转进的,就是太史公复生也写不成英雄啊 。。。
T*****y
发帖数: 18592
5
俺是拿炸酱拌面条吃
太史公是拿面条蘸炸酱吃
跟尼玛日本人吃拉面似的
m********y
发帖数: 21909
6
我发现你总是梦见名人,上次你梦见的是毛主席还是邓小平?
你跟太史公说啥了?说薄熙来这事儿怎么入史?
r**********g
发帖数: 22734
7
所以一直被禁止啊。
后来那些阴阳家一直鼓吹天道循环五行更替,极其普世。
那些皇帝自恨得可以,动不动就下罪己诏,恨不得早点禅让了。
太史公的玩意就成了伤痕文学,政治极其正确,开始流行了。
r**********g
发帖数: 22734
8
所以太史公也是三七开啊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
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还是不敢大骂的
M******k
发帖数: 27573
9
太史公在本朝怕是根本没有下笔的机会吧。
k*******c
发帖数: 438
10
高丽 开始和太史公叫板了 以下为日本网民回帖
(Banzhu, if this is an inapproperate topic, please delete!)
A***u
发帖数: 3714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jjstc (买买提就是一个垃圾处理站),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本纪 世家 列传这种分类是太史公自创的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8 19:03:17 2013, 美东)
《史记》以前的史书没有这么命名和分类的吧?为什么司马迁不遵循之前写史的格式而
要独创这么一套呢?

发帖数: 1
12
虚经腐史意何如:陈寅恪先生的文字游戏
陈寅恪先生五十年代初有《经史》诗云:
虚经腐史意何如,谿刻阴森惨不舒。竞作鲁论开卷语(一稿作:见说鲁论开卷语)
, 说瓜千古笑秦儒。
此诗收在《陈寅恪先生诗集》中。这里的“虚经腐史”一语无从解说,莫明其所由
来。周一良先生说:“陈先生晩年诗篇中出现的所感受的客观环境与自己主观心态,
1950年《经史》絶句中的七个字可以概括无遗:‘谿刻阴森惨不舒’。”蒋天枢先生曾
指出:“昔年先生尝语枢:在德时曾读德文版马克思《资本论》。此殆后来《经史》诗
之所由作欤?”这两位先生的解释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的。周先生寓意深远,而蒋先生
则故意美化此诗为歌颂《资本论》。金克木先生比较直接地说:“虚经腐史意何如?谿
刻阴森惨不舒,不好懂。‘虚经’不知有无出处。‘腐史’当然不会是通常用的指《史
记》的意思。看来‘虚’和‘腐’都是动词。说,把经架空,把史破坏,是什么意思?
”然后,他又似乎看明白了其中奥妙,并且说:“我看只好说其中有多层意思,不便明
讲。”首两句就解释不下去。吴小如先生则强为直解释说:
首两句盖指全国解放之初,有些极左人士对文化遗产持虚无主义观点,谓之“虚”、...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3 21:12:43 2016, 美东)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2 16:33:11 2016, 美东)
班固写司马迁传,我想他一定怀着矛盾的崇敬之心。司马迁史记,上起轩辕黄帝,下至
汉武,在有汉一代史事与班固汉书重合之处颇多。自高祖本纪,到李广传卫霍列传,汉
书多有参考借鉴处。不过班固作为东汉人,离开那个时代远了一些。较之司马迁,他
更是传统儒家学者,汉书起于私修,而后得到皇帝的了解支持,成为半官修史。
司马迁传亦颇参考史记太史公自序,如关于司马氏起源,司马氏“世典周史”,自东周
,分散各国,在秦者有司马错,将兵伐蜀,开蜀中司马一脉。司马错之孙司马蘄,随白
起伐...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2 16:33:11 2016, 美东)
班固写司马迁传,我想他一定怀着矛盾的崇敬之心。司马迁史记,上起轩辕黄帝,下至
汉武,在有汉一代史事与班固汉书重合之处颇多。自高祖本纪,到李广传卫霍列传,汉
书多有参考借鉴处。不过班固作为东汉人,离开那个时代远了一些。较之司马迁,他
更是传统儒家学者,汉书起于私修,而后得到皇帝的了解支持,成为半官修史。
司马迁传亦颇参考史记太史公自序,如关于司马氏起源,司马氏“世典周史”,自东周
,分散各国,在秦者有司马错,将兵伐蜀,开蜀中司马一脉。司马错之孙司马蘄,随白
起伐赵,参与长平之战,归秦后又与白起一起被杀。司马蘄有孙司马昌,昌子毋怿,毋
怿子喜,喜子谈,谈子迁。
司马谈仕汉,为汉武帝太史。元封元年,汉武封禅泰山,司马谈没有跟随,“发愤而卒
”。此时司马迁刚奉天子使而归来;他生于龙门,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广为游历,到...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3 21:12:43 2016, 美东)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2 16:33:11 2016, 美东)
班固写司马迁传,我想他一定怀着矛盾的崇敬之心。司马迁史记,上起轩辕黄帝,下至
汉武,在有汉一代史事与班固汉书重合之处颇多。自高祖本纪,到李广传卫霍列传,汉
书多有参考借鉴处。不过班固作为东汉人,离开那个时代远了一些。较之司马迁,他
更是传统儒家学者,汉书起于私修,而后得到皇帝的了解支持,成为半官修史。
司马迁传亦颇参考史记太史公自序,如关于司马氏起源,司马氏“世典周史”,自东周
,分散各国,在秦者有司马错,将兵伐蜀,开蜀中司马一脉。司马错之孙司马蘄,随白
起伐...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16
班固写司马迁传,我想他一定怀着矛盾的崇敬之心。司马迁史记,上起轩辕黄帝,下至
汉武,在有汉一代史事与班固汉书重合之处颇多。自高祖本纪,到李广传卫霍列传,汉
书多有参考借鉴处。不过班固作为东汉人,离开那个时代远了一些。较之司马迁,他
更是传统儒家学者,汉书起于私修,而后得到皇帝的了解支持,成为半官修史。
司马迁传亦颇参考史记太史公自序,如关于司马氏起源,司马氏“世典周史”,自东周
,分散各国,在秦者有司马错,将兵伐蜀,开蜀中司马一脉。司马错之孙司马蘄,随白
起伐赵,参与长平之战,归秦后又与白起一起被杀。司马蘄有孙司马昌,昌子毋怿,毋
怿子喜,喜子谈,谈子迁。
司马谈仕汉,为汉武帝太史。元封元年,汉武封禅泰山,司马谈没有跟随,“发愤而卒
”。此时司马迁刚奉天子使而归来;他生于龙门,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广为游历,到处
探访,会稽,沅湘,齐鲁,都留下足迹。归来而出仕,又奉命西至巴蜀,远达昆明始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自20岁到30岁左右,就是这样度过。这个经历与很多后
来读书人类似,尤其让人想到杜甫的经历。
元封元年,汉武已为帝30年。由此推测,司马迁生年大致在汉武继位前后,与霍去病年
...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末文字獄嚴重麼?
哈,你还在较劲哪,不过终于学会用维基了,也不提什么皇家档案了,有一点点进步。
不过你好歹把维基内容看一遍好不?史迁其他作品一个是一封书信,一个是悲士不遇賦
,这个级别的作品,曹雪芹留下来的诗文也不是没有啊。陈寿么,除了三国志,还有什
么其他原创作品啊?嗯?既然及一二三四五,我也有样学样。
1. 你给了两个wiki的链接,完全是证实他们两个都是只有一部原创著作。谢谢你帮我
找证据,虽然其实不需要你忙活。
2. 好吧,鲁迅名下的作品其实都不是周树人写的。你满意了?这也能成为质疑曹雪芹
是作者的理由,你的逻辑是啥啊?
3. 史迁生前怎么有知名度啊?证据? 别跟我说他是朝廷官员所以就有知名度好不好。
曹雪芹在朋友圈里也有名气啊。好吧,就算他没名气,那Kafka生前有个屁的名气,孤
独寂寞中死去的时候还要求烧掉所有手稿。按你这个标准,Kafka名下的作品一定都不
是他写的,不知是抄谁的。是吧?
4. 自序,你说的是史记吧?太史公自序我下面全文copy/paste, 恕我愚鲁,你给我指
出来那里说到太史公自己是谁,老爸是誰, 老婆是誰。三国志没自序,按你这个标准
,陈寿应该不是三国志的作者了?
5...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18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大阴人 嫪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gsoft (独孤求不败),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大阴人 嫪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1 13:56:26 2013, 美东)
天涯上看到的
http://bbs.tianya.cn/post-no05-260027-1.shtml
嫪毐篇
《史记》的《吕不韦列传》中记录了嫪毐惊为天人的一面。首先,他是个“大阴人
”,不是大大的阴险之人,这里的阴自然指的是那话儿,这东西到底有多大,太史公他
老人家也没说出个具体长宽高,那肯定得比寻常成年男人的大很多。这里闲话一句,假
使这段历史是太史公受宫刑之后写的,不知他写到别人的大阴时会不会低下头瞅瞅自己
那一块儿,想必那时的痛楚辛酸我等凡人是不能体会的,所以说太史公的伟大绝非虚言
,这等于自揭伤疤,问世间哪个能做到呢?想起一个大家都听过的小笑话,有人讲故事
说,从前有个太监,等了半天不说了,旁人便问,下面呢?答案自然是下面没有了。唉
,下面没有就没有了,难道还不兴太史公在笔下臆想一番,扯个大家伙出来回忆回忆!
说起大阴人,中国现代文坛里有个大... 阅读全帖
r*****t
发帖数: 7278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阴人 嫪毐
天涯上看到的
http://bbs.tianya.cn/post-no05-260027-1.shtml
嫪毐篇
《史记》的《吕不韦列传》中记录了嫪毐惊为天人的一面。首先,他是个“大阴人
”,不是大大的阴险之人,这里的阴自然指的是那话儿,这东西到底有多大,太史公他
老人家也没说出个具体长宽高,那肯定得比寻常成年男人的大很多。这里闲话一句,假
使这段历史是太史公受宫刑之后写的,不知他写到别人的大阴时会不会低下头瞅瞅自己
那一块儿,想必那时的痛楚辛酸我等凡人是不能体会的,所以说太史公的伟大绝非虚言
,这等于自揭伤疤,问世间哪个能做到呢?想起一个大家都听过的小笑话,有人讲故事
说,从前有个太监,等了半天不说了,旁人便问,下面呢?答案自然是下面没有了。唉
,下面没有就没有了,难道还不兴太史公在笔下臆想一番,扯个大家伙出来回忆回忆!
说起大阴人,中国现代文坛里有个大文豪据说也是,这文豪是谁?估计也有朋友知
道,便是写那“时代三部曲”的王小波先生,最早听到他时我还道是北宋的王小波李顺
起义那个王小波呢。王先生那话儿有多大,也是没有数据显示,不过你若知道他夫人是
性学专家李银河的话,那就能猜到一两分...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20
你说话才是无逻辑。谁规定是黄帝正经后人就有统治合法性?来源是什么?是你自己瞎
编的吧?你的无厘头瞎掰需要我反驳吗?
“太史公说这个表不靠谱”,你读懂原文了吗?太史公这段话是说孔子对春秋后的历史
考订了年月,以前的年月则空缺存疑,保持谨慎。
接下来太史公又说“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
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于是以五帝系谍、尚书集世纪黄帝以来讫
共和为世表。”太史公在其他资料中看到的年代,他也保持谨慎,没有引用。
所以这一段太史公是在讲年代的可靠性,他否认夏商周是黄帝子孙了吗?没有。你自己
瞎掰就瞎掰,不要打太史公的旗号。
l*****e
发帖数: 1633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翻看汉史时开的几个脑洞
景帝的本纪不是太史公写的,史记原本有十篇没有流传下来,是后人补上的,孝景本纪
是其中之一,太史公亲笔撰写的外戚世家可信度更高。根据孝景本纪里【孝文在代時,
前后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只能推断出三子更
死的发生时间是孝景得立太子之前,可没说是在文帝得立之前,而且这里的“三子”明
显跟外戚世家里记载的“四子”矛盾,这个记载是有问题的。
史记里太史公对文帝的评价【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後仁】,是评价文帝的施政治
国理念,不是人品,治国和为人是两回事,景帝同样施仁政,不妨碍他整死长子刘荣,
而且看史书记载,真没看出文帝对亲人仁在何处,杀亲舅舅薄昭显然不仁,淮南王刘长
是文帝唯一幸存的兄弟,他收拾刘长的手段很像郑伯处置共叔段一事,而且比郑伯更狠
,文帝不但把刘长整死了,为掩人耳目还把无辜的沿途县令全杀了,唯一能看出些许温
情的记载居然是对男宠邓通。。。
代王后四子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不过十来岁,没什么势力和反抗手段,要除掉并且掩盖
起来难度应该不大。汉和帝连续死了十几个儿子,史书上也就一笔带过,这里面到底发
生了什么也没流传下来。太史公能搜集到的有关此事的信息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中的思考》
最近,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读书热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潮。也许,2011年出版的拙著
《闲话陈寅恪》是这轮高潮的始作俑者吧。当时,第2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哈尔滨
拉开帷幕,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刘正、黄鸣合著《闲话陈寅恪》一书即被推出,并且
被称为“在读书界反响强烈,引发新一轮陈寅恪热”。时过两年,随着陆键东的新版《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出版,报刊新闻和出版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一热潮真
的已经形成了。
面对这一局面,我们这些陈学研究的局外人都感到十分欣喜,那么陈氏后人和“陈学专
家”应该更是喜不自禁了吧?然而,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拙著引来了两位年轻有成的
“陈学专家”胡文辉和张求会二君的诘难。先是胡君主张拙著《虚经腐史意何如:陈寅
恪先生的文字游戏》一篇,完全是抄袭他对《经史》诗的解说。而后张君出面在《南方
都市报》上发表了《无准备却赶时髦……这样写陈寅恪,真的可以吗》 一文,该文对
拙著大加指责和嘲讽,并给拙著贴上了“恶意檃栝、以臆测代替考证等等不良学风”的
标签。有鉴于此,迫使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科研和著述,开始思考陈寅恪研究出版热和
读书... 阅读全帖
d********f
发帖数: 43471
23
来自主题: Joke版 - 大阴人 嫪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gsoft (独孤求不败),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大阴人 嫪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1 13:56:26 2013, 美东)
天涯上看到的
http://bbs.tianya.cn/post-no05-260027-1.shtml
嫪毐篇
《史记》的《吕不韦列传》中记录了嫪毐惊为天人的一面。首先,他是个“大阴人
”,不是大大的阴险之人,这里的阴自然指的是那话儿,这东西到底有多大,太史公他
老人家也没说出个具体长宽高,那肯定得比寻常成年男人的大很多。这里闲话一句,假
使这段历史是太史公受宫刑之后写的,不知他写到别人的大阴时会不会低下头瞅瞅自己
那一块儿,想必那时的痛楚辛酸我等凡人是不能体会的,所以说太史公的伟大绝非虚言
,这等于自揭伤疤,问世间哪个能做到呢?想起一个大家都听过的小笑话,有人讲故事
说,从前有个太监,等了半天不说了,旁人便问,下面呢?答案自然是下面没有了。唉
,下面没有就没有了,难道还不兴太史公在笔下臆想一番,扯个大家伙出来回忆回忆!
说起大阴人,中国现代文坛里有个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Joke版 - 年末无事,闲扯历史~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於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
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
礉少恩。皆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伯阳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迹窜西垂。庄蒙栩栩,申害卑卑。刑名有术,说
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
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於易,为大於细。
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
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
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
其後於杞。武王伐纣,封其後於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後,使无
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後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
风慕义,原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
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阅读全帖
o****y
发帖数: 26355
25
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令人非常意外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国崛起运动,竟然以近乎开玩笑的方式
拉开了帷幕。

时间是距今两干多年前的公元前359年,地点是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都异
常边远的秦国首都栎阳。这天,秦国政府在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棍,并宣称,
如果有谁愿意把这根木棍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栎阳虽是秦国都城,但比起今
天的镇子,其实大不了多少,南门到北门,也就两三公里吧。这么近的路,这么轻
的工作,政府竟然愿意花费十金?围观的人都以为此乃咄咄怪事,七嘴八舌地议论
纷纷,却没人接招。一会儿工夫,政府又加价了:还是这根木棍,还是从南门扛到
北门,赏五十金。好半天,终于有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这根并不沉重的木棍
扛到了北门。--他果然“意外”地得到了高达五十金的奖赏。

这起小概率事件的幕后推手有两个,一个是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一个是在
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工作的商鞅。据说,商鞅之所以干出这种令时人和后人
都啧啧称奇的怪事,是他怕民众不信任政府,需要通过这种出高价干无聊事的方式
来立信,来表明政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说到做到。所以,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陈寅恪的最后20年》述评
甘于寂寞的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生前和死后却几度被学界高度重视。现在,他又
了显学!加之清华大学葛兆光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刘梦溪先生的大力论著,陈寅恪先
生的文化形象成了一尊神像,使人如坠深渊、如临歧路。呜呼哀哉!
陈寅恪先生的一生,经历了满清、民国、新中国三种社会变革时期,从康梁变法、庚子
之变到满清下台、辛亥革命,从留学日美、读书德法到丧祖失父、兄死母亡,从避乱西
南、客居香港到北上京都、南下两广,从留命任教、思想改造到反右浪潮、停职思过,
从文革风暴、人妖颠倒到挨批挨斗、目盲足跛,直至夫妻双亡……陈寅恪先生的一生是
一个中国传统知识人在三种社会变革时期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是近现代中国
思想和文化、社会和历史发展变换的真实的写照。换句话来说,陈寅恪先生作为个体,
其一生的遭遇和他的文化思想与价值取向是一个传统知识人在复杂的社会和历史转换中
所出现的不可避免的悲剧。
当传统的价值取向失落之后,陈寅恪先生以其个人之力,独守其旧,不为外界所左右,
以其独特的学术理性和文化心境构筑了现实中不复完卵的价值取向,以他天才而杰出的
研究成果和独步而独立的学术结论... 阅读全帖
o****y
发帖数: 26355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ldguy (老人),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4 09:55:51 2012, 美东)
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令人非常意外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国崛起运动,竟然以近乎开玩笑的方式
拉开了帷幕。

时间是距今两干多年前的公元前359年,地点是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都异
常边远的秦国首都栎阳。这天,秦国政府在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棍,并宣称,
如果有谁愿意把这根木棍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栎阳虽是秦国都城,但比起今
天的镇子,其实大不了多少,南门到北门,也就两三公里吧。这么近的路,这么轻
的工作,政府竟然愿意花费十金?围观的人都以为此乃咄咄怪事,七嘴八舌地议论
纷纷,却没人接招。一会儿工夫,政府又加价了:还是这根木棍,还是从南门扛到
北门,赏五十金。好半天,终于有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这根并不沉重的木棍
扛到了北门。--他果然“意外”地得到了高达五十金的奖赏。

这起小概率事件的幕...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战国时期的楚国到底有多强?
《史记》对这次楚国灭亡越国的记载颇为详细,可是时间上可能相差上百年。《史记
越世家》:
王无彊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彊。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
人说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图越之所为不伐楚者,为不得晋也。韩、
魏固不攻楚。韩之攻楚,覆其军,杀其将,则叶、阳翟危;魏亦覆其军,杀其将,则陈
、上蔡不安。故二晋之事越也,不至於覆军杀将,马汗之力不效。所重於得晋者何也?
”越王曰:“所求於晋者,不至顿刃接兵,而况于攻城围邑乎?原魏以聚大梁之下,原
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则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间不东,商、於、析
、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则齐、秦、韩、
魏得志於楚也,是二晋不战分地,不耕而穫之。不此之为,而顿刃於河山之间以为齐秦
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计,柰何其以此王也!”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
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王
所待於晋者,非有马汗之力也,又非可与合军连和也,将待之以分楚众也。今楚众已分
,何待於晋?”越王曰:“柰何?”曰:“楚三大夫张九军,...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赵氏孤儿真相 - 实无其事
☆─────────────────────────────────────☆
kzeng (我要结婚啦:)) 于 (Tue Jun 29 21:48:45 2004) 提到:
Nod...
故事发展是酱紫的:《左传》零星的提到了几个片断(因为编年史的缘故),到了《史记
》那里就变成了“下宫之难”,但是对于“下宫之难”的解读太史公还是倾向于金庸式的
而不是莎士比亚式的,太史公受的窝囊气太多了,总是梦想大虾的横冲出世,这种解读在
刘向的〈新序〉得到继承,老刘也使把重点放在程婴,韩厥两位大虾身上,把这个故事归
在〈节士〉中,另一部〈说苑〉也作了同样的处理,但是这个故事传到著名的剧作家纪君
祥哪里,摇身一变,就成了中国的〈王子复仇记〉,可见周星星的“一样米养百样人”的
断言不虚,剧作家的天空里总是下着蒙蒙细雨的,和太史公那被屈辱扭曲的心灵是不可相
比的, 前者是浪漫,后者是yy。
故事基本是酱紫的:赵朔的老婆(晋国的公主)和赵婴私通结果被发现,于是赵婴就被驱
除到齐国,这位公主一怒之下就到晋景公那里进了谗言,本来景公就觉得赵家不爽,谁让
比不得跋扈将军,但是若干年前的废立和著名的“... 阅读全帖
y*d
发帖数: 2226
30

太史公在这一点上很有意思
一方面,其在考证上下的功夫,在那个时代的历史学家里(无论中外),无出其右者
另一方面,有很多故事写得又太生动太细致,实在让人无法相信
很难想象太史公对于史实的态度是怎样的
如果说,他不是很执着于历史的真实可靠,史记的准确性决不会今天像我们看到的这么
高。
从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史记的可靠性是令人惊叹的。要知道,在此前尚书、春秋、竹
书编年
普遍记载偏颇的情况下,能还原史实到这样的程度,是非常不易的。
但是,当他写这些栩栩如生的故事的时候,难道他真的相信这些过于细致的描述?
当然,在对项羽的记载上,看得出司马迁是有个人感情在里面的。
项羽并没有称帝,也没有坐稳江山。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也只能算是方伯的水平。
最多也就是后羿代夏。
但是后羿没有本纪,齐小白九合诸侯没有本纪。偏偏莫名其妙的给项羽写了本纪。
而且对项羽的描写堪称高大全,对本朝高祖的记载却是鄙夷、丑化
莫不是因为高祖的后人阉了太史公,让太史公耿耿于怀
所以故意抬高高祖的敌人?
-----------------------------
补一个刚才在wikipeidia上看的:
劉知幾曾說:“自戰國以下... 阅读全帖
K******e
发帖数: 367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铜了
还有现在这些专家们可信度太差了,相比之下我还是信太史公
太史公说有殷商,专家们坚持他写的是神话,直到殷墟给挖出来,甲骨文被解读,我们
才知道太史公还是很正确的。连殷世系谱都基本搞定!
所以对我来讲太史公说有夏就有夏,因为所有反对他的人基本都是那些连有殷都不知道
的史学家们的徒子徒孙。
另,中华书局出的那本史记实在太烂了,句逗错误比比皆是。也不知是那个专家断的。
不过从这一点看来也就不要太抱怨这些史学家了。这些人的师傅们都连最基本的古文都
读不通,你还能指望他们啥?
M******8
发帖数: 10589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质疑司马迁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5774
廖康
安徽和县乌江项王祠有一副对联:
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
杜师雄是豪士,临祠大哭,至今墓木为余悲。
杜师雄是宋朝诗人,名虽未入传,但因与苏轼和欧阳修有交往,至少有两首诗传世。让
我们知道他诗歌豪放,不拘平仄,却也留下了更加广为人知的贬义词——杜撰。王楙这
样评论他,原本只是谈格律(见《野客丛书》卷二十),但后来“杜撰”的意思发展为
胡编乱造了。
文学就是杜撰,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合情合理,本无可非议。但历史来不得半点虚假,
要像董狐那样秉笔直书。当然,这只是理想。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中国第一大
历史学家,人称太史公的司马迁,也未必做到了实事求是。这幅对联就对他关于项羽的
记述表示怀疑。我无意为项羽翻案,也不因他英勇善战而敬佩这个滥杀无辜和毁灭文化
的罪魁,更不会像杜师雄那样为项羽功败垂成,英年早逝而大哭。我只对司马迁的《项
羽本纪》提出两点质疑。首先,司马迁说章邯降楚后,秦军欲反。“项羽乃召黥布、蒲
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16
33
内容简介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
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
、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
更多]
内容简介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
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
、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
,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
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作者介绍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
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
================================...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1433
3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李广难封
李广是个悲剧人物。太史公是个大文学家,在他笔下,李广英雄盖世,爱兵如子,极具
人格魅力,却命运多舛,不得皇帝赏识,最后自刎身亡。于是李广成为千古名将,是文
学的永恒主题,名气甚至大过战功卓著的卫青霍去病。
不能说太史公对李广的描写纯属文学创作,但他明显是有倾向性的。这些倾向阻碍了他
全面地看问题。李广的优点很突出,善骑射,格猛兽,勇敢机智,与士兵同甘共苦,非
常受部下尊重。绝对是个英雄。可是在他的英雄事迹底下,也不难看出他致命的弱点。
李广的第一个弱点是有勇无谋。太史公对李广事迹描述最详尽的是李广带领一百来人遭
遇匈奴数千人的一次遭遇战。这次战斗中,李广充分展示了他的勇敢机智和超强的个人
武功,全身而退。可这场遭遇战的起因正是李广头脑发热,不考虑后果就带少数人离开
大军几十里追击三个射雕胡人。正是这一有勇无谋的特点,使他以后两次率大军击匈奴
都轻敌冒进,大败仅以身免,部队损失惨重。所以李广至多是个连长的料,没有一个将
军所必需的统筹帷幄的能力。对于一个从军几十年的老将军,一生最大的亮点竟然是一
次连级遭遇战,这不正说明他能力的问题嘛。
李广的另一个弱点是缺乏管理才能。太史公写他爱兵,对
c*c
发帖数: 2397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克增,问你个问题
Nod...
故事发展是酱紫的:《左传》零星的提到了几个片断(因为编年史的缘故),到了《史记
》那里就变成了“下宫之难”,但是对于“下宫之难”的解读太史公还是倾向于金庸式的
而不是莎士比亚式的,太史公受的窝囊气太多了,总是梦想大虾的横冲出世,这种解读在
刘向的〈新序〉得到继承,老刘也使把重点放在程婴,韩厥两位大虾身上,把这个故事归
在〈节士〉中,另一部〈说苑〉也作了同样的处理,但是这个故事传到著名的剧作家纪君
祥哪里,摇身一变,就成了中国的〈王子复仇记〉,可见周星星的“一样米养百样人”的
断言不虚,剧作家的天空里总是下着蒙蒙细雨的,和太史公那被屈辱扭曲的心灵是不可相
比的, 前者是浪漫,后者是yy。
故事基本是酱紫的:赵朔的老婆(晋国的公主)和赵婴私通结果被发现,于是赵婴就被驱
除到齐国,这位公主一怒之下就到晋景公那里进了谗言,本来景公就觉得赵家不爽,谁让
比不得跋扈将军,但是若干年前的废立和著名的“赵盾弑君”还是让景公心头阴影难散,
于是就把赵家给搞了,但是赵朔的老婆晋国的公主已经有了身孕(个人怀疑是赵婴的后代
而不是赵朔的,或者公主也说不清楚),于是就回到宫里把小孩养大,赵家的地本
c*l
发帖数: 1433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广难封 (转载)
跟风,这坑俺早挖过。李广就一连长的料,指挥的人一多就一塌糊涂。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l (厚积不发),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李广难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2 14:03:32 2009, 美东)
李广是个悲剧人物。太史公是个大文学家,在他笔下,李广英雄盖世,爱兵如子,极具
人格魅力,却命运多舛,不得皇帝赏识,最后自刎身亡。于是李广成为千古名将,是文
学的永恒主题,名气甚至大过战功卓著的卫青霍去病。
不能说太史公对李广的描写纯属文学创作,但他明显是有倾向性的。这些倾向阻碍了他
全面地看问题。李广的优点很突出,善骑射,格猛兽,勇敢机智,与士兵同甘共苦,非
常受部下尊重。绝对是个英雄。可是在他的英雄事迹底下,也不难看出他致命的弱点。
李广的第一个弱点是有勇无谋。太史公对李广事迹描述最详尽的是李广带领一百来人遭
遇匈奴数千人的一次遭遇战。这次战斗中,李广充分展示了他的勇敢机智和超强的个人
武功,全身而退。可这场遭遇战的起因正是李广头脑发热,不考虑后果就带少数人离开
大军几十里
c*c
发帖数: 2397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末文字獄嚴重麼?
我激动啥啊?天天看你这个小白这里为自己设立了证伪曹雪芹写红楼梦这个宏大目标而
洗地不已还越说错越多,多欢乐啊。尤其是看到你神经错乱到一会说曹雪芹是改别人写
好的红楼梦,一会说曹雪芹根本就没这个人,太欢乐了。喔,你这下到提醒我了,调戏
小白不能太过猛烈,你要是就此跑了,每天只好去学术版看笑话了。我没哈哈哈,也主
要是避免大家以为这个哈哈哈是传染病呢。没想到叫你误会了,my bad.
我前面写的合着你没看啊,史迁原创著作只有一部。报人桉树和悲士不遇賦怎么能按部
论呢,怎么能算著作呢?你是不是对案牍诗文体例一点常识也没有啊?一个是书信,一
个是賦。要是不成集的话,没法算著作的。曹雪芹又不是不写信,除了整部著作以外,
他也有其他的诗文留下来啊。那个太史公自序你看了没有,有没有什么体会需要写出来
的?自序里面有没有说太史公本人,他老爸,和他老婆的名字都是啥呢?另外,太史公
是自称,也可以做尊称,不是官职。司马迁的正式官职,切之前是太史令,切之后是中
书令。你好歹有点文化,别显得对汉制毫无概念的样子。
李陵有多方面的记载?史记,汉书以外,有本事你给我找出第三个独立的记载。就拿李
陵来类比也行啊,曹...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455
40
从古至今,汉语外来词主要来自梵文和波斯文还有日文,有十分之一的外来语都源自日本,其中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词语占了70%
当中国人初次接触日语时,会发现日语中有很多的汉语词,并因此油然产生一种自
豪感;但是,如果告诉你汉语中有许多的日语词时,你会作何感想呢。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
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 近代。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
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
写。日语的“假 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
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 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
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
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 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
)相区别。因为这二者毕竟有些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41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Wed Jun 29 22:11:21 2011, 美东) 提到:
呵呵,看了无知的人转东西,俺正好有兴趣就顺便说说这个争议中的曹操徐州屠城吧。
俺先把讨论的史料都转过来,然后再分析。
三国志武帝本纪:
1、(初平)四年春,军鄄城。荆州牧刘表断术粮道,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馀
贼及於夫罗等佐之。术使将刘详屯匡亭。太祖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术退保封
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走宁陵,又追之,走九江。夏
,太祖还军定陶。
(谦与)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
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馀城,谦守城不敢出。
2、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
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裴松之注: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
太守应劭送家诣兗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
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3422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奇怪有人居然饭项羽
你先读读太史公原话的评价,项羽起自布衣不假,但哪里有你说的“个人以为项羽以豪
迈的意志、骄傲的尊严和无畏的勇气让他成为超越了时代的精神皇帝”?相反,太史公
最后一段的评注可以说是正在点上:“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
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
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
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
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Z*********i
发帖数: 3422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奇怪有人居然饭项羽
你先读读太史公原话的评价,项羽起自布衣不假,但哪里有你说的“个人以为项羽以豪
迈的意志、骄傲的尊严和无畏的勇气让他成为超越了时代的精神皇帝”?相反,太史公
最后一段的评注可以说是正在点上:“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
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
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
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
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l*****e
发帖数: 1633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翻看汉史时开的几个脑洞
杀四子这种事情属于最高宫廷机密,当事人很少,又同为利益相关人,定然守口如瓶,
对外放出话来说是病死,太史公即便怀疑也没有证据,而且事情又很敏感,只能记下个
大概,太史公虽有节操,但也不是万能的,实际发生了什么后世只能猜测。
说实话,太史公能把此事记下,已经算有节操的了,就算不记也没有任何问题,后人都
不会知道曾经有一个代王后,这五条人命就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吕后整死三个赵
王的事,如果不是后来吕家被诛,刘氏翻盘了,可能后人还会以为三赵都是病死的呢,
东汉和帝连续死了十来个儿子,最后不得不把皇子抱到宫外养,这里面的来龙去脉史官
讳莫如深
l*****e
发帖数: 1633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翻看汉史时开的几个脑洞
前面说过了,代王后所生四子的血统就是原罪,文帝的皇位建立在吕氏一族的血上,对
吕氏彻底斩草除根这一点上文帝和权臣同在一条船上,谈不上谁逼谁。
史官写史时难免会避讳 留白以及春秋笔法,太史公也做不到万事直言,更何况此事也
没有证据,而太史公在代王后四子之死前加上状语“及代王立为帝”,强调这是文帝即
位后数月内发生的事,我认为太史公这里有委婉暗示的意味。史书无法完全还原真实的
历史,后世的读者只能根据史书的片言只语推测考证尽量去贴近历史的真实,有留白就
有推测的空间,我没说历史一定100%如我所猜,但是常理推测,代王后母子五人之死一
定有蹊跷,我认为因吕氏血统被斩草除根是可能性最大的一种
l*****e
发帖数: 1633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翻看汉史时开的几个脑洞
大臣在废立对自己有利时,就说废立是皇帝的家事,乐见其成,对自己不利时,家事就
变成国事了,动摇社稷扰乱民心balabala各种反对,反正嘴长在自己身上,怎么说都有
道理。
至于谥号,谥法里经纬天地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文可不一定形容人品,曹丕也是文,
杨坚李二也是文。关于仁的评价,史记里原文是【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後仁】,
意思是经过长时间的治理,仁政才能成功,是用来形容文帝对百姓的施政理念和成果,
而不是形容文帝的人品。对百姓施行仁政,跟捍卫权利时下狠手这两者并不矛盾,文帝
后来杀舅舅薄昭,逼死淮南王刘长然后为掩人耳目把沿途的县令全杀了,使的也是雷霆
手段。刘秀有名地以柔治天下,可因为郭废后的二儿子养的宾客犯了人命案,认为二儿
子可能有贰心,当即捕杀诸王宾客千余人,还把二儿子关进昭狱,皇帝在认为核心权力
受到侵犯或者有被侵犯的可能时,只要头脑还清醒,都不会手软,在其位谋其职,这跟
人品好坏无关。
太史公在史记里习惯称呼诸侯王嫡妻为王后,不是指王后姓王,史记里有很多例子,比
如【淮南王王后荼,王爱幸之。王后生太子迁】,【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
诸吕,擅权,微伺赵王,赵王不得自...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摘一段我百度来的宝贵资料
他也没见过,都是引的。这事估计是刘三自己扯的蛋。还有鸿门宴,估计是樊哙自己吹
的牛。太史公反正有啥说啥。
史记基本是集体创作的故事,有真有假,太史公自己一个人没法考据那么细。后面的史
书都是一个班子在写,自然细节能周到些。你要说太史公自己当小说写,那我倒是没看
出来
x**s
发帖数: 534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揭秘史记里中国第一份富豪榜
富豪榜具有娱乐价值。老百姓日子平淡,油米柴盐算计着过,却也关心帝王将相,宫闱秘事,还有官员贪腐,包养情人之类惊心动魄的事;再有就是富豪榜,关心那么多钱得怎么个数法。人嘛,没有理想,也得有点胡思乱想。
“太史公富豪榜”上最早出现的两位,是了不得的名人。一是范蠡,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灭吴之后,因为还有许多智谋未能用尽,于是乘扁舟浮游江湖,改名换姓,经商聚财,至千金辄散去,世号陶朱公。后人又编故事把大美女西施配给他做伴,那可是风流倜傥,人生到此无憾矣!
再有一位是子贡,孔夫子的高足。子贡先生有一特点,谓“亿(臆)则屡中”,就是推测商品的行情变化非常准确,难怪是要发大财的。推想他炒起股票来,该是一把好手吧。
范蠡、子贡都是春秋时代人,以经商致富。但成功不仅因为他们有智谋、善于捕捉商机,这两位都曾经从事政治活动,在社会高层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也是重要的背景。子贡周游列国,诸侯皆与之分庭抗礼,岂但是对财富表达敬意,子贡为他们买进卖出,双方其实还有一层生意合伙人的关系。由此可见,官场和商场从来不相隔,由官场“下海”则如鱼得水,也是由来已久的事情。
从战国到汉代的富豪,单纯从事商品贸易的还有,如魏国的白... 阅读全帖
R*****I
发帖数: 262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禹出西羌看来是真的了
还是不要把山海经当信史好。当年太史公就是因为山海经实在跟实际对不上才没有引用。
“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太史公大量引用了尚书。禹贡是因为他亲自去了很多书中的地方并验实了书中所记。
“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闚洛汭、大邳,迎
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
注意太史公并没有质疑大禹是否能到这些地方,而禹贡中也给出了大禹的交通工具: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
安阳殷墟中有大量商朝车马的陪葬,看来大禹乘车应该问题不大,只是不知当年车道是
不是容易。
f********t
发帖数: 6999
50
李开元
乌江之畔
公元前202年,项羽自刎乌江,年仅三十二岁。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太史公笔下项羽之死的最后身姿言语:
乌江河岸,血战中的项羽,已经身负十余处创伤,突然间转身不动,
顾望眼前一位汉军骑将喊道:“来人可是旧友吕马童?”
突然被项羽直呼其名的吕马童不敢正视项羽的目光,侧身面对身边的
战友王翳,手指着项羽说:“这就是项王!”
项羽继续喊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要我的头。我成
全你!”说完挥剑自刎,享年三十二岁。
汉军将士,蜂拥而上抢夺项羽的遗体,数十人相互蹂躏残杀而死。最
后,郎中骑王翳夺得项羽的头,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骑将杨武、骑士吕胜
各夺得项羽遗体的一部分,带回刘邦军大营,经过验证,确切无误。
按照刘邦颁布的军令,五位斩杀项羽的骑士分享千金万户的封赏,都
受封最高爵位为列侯,从此载入史册。
……
真是不可思议的记事。项羽之死的最后身姿,有谁看见了,项羽之死
的最后言语,有谁听见了,又是如何辗转流传,由司马迁记载下来?这位被项羽称为旧
友的吕马童是什么人,他与项羽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进而,与吕马童并肩追杀项羽到
乌江,共同夺得了项羽遗体一部的王翳、杨武、...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