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 发帖数: 682 | 1 筷子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饮食文明的一部分。著名物理
学家李政道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起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
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
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筷子”名称的来历
筷子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箸”。在今天我国某些地区的方言中,筷子仍然被叫做“
箸”、“箸子”、“筷箸”,装筷子的“筷筒”被称为“筷箸笼”、“箸笼子”。老舍
在《四世同堂》里写“他喝了半盅儿酒,吃了一箸子菜”,就是河北一些地方的说法,
意思是“夹了一筷子菜”。
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箸”的文字记载。《韩非子?喻老》里这样写道: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说的是商朝末年纣王极为奢侈,每顿饭都要使用象牙筷
子,太师箕子看到纣王的举动,对此十分担忧。由于纣王越来越奢侈、荒淫无度,最终
导致了商朝的灭亡。成语“见微知著”也来自于这个典故。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人将筷子写成“筯”,与“箸”通用。《世说新语》里写到:“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在《三国演义》第二
十一回写到曹操与刘备煮酒论...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669 | 2 zz
二凤改史这个事,咳咳,争论的双方,基本上不是在争论“史实资料”,而是在争论“
对史实资料的理解和诠释”。
宋以前的原始史料,因为总量不太大,要搜集占全了也不会很困难,所以争论双方
手里的东西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史料”,或者说双方都承认有效的“原始资料信息”
,往往只含有“某月日,甲在某地做了A事”这样最基本的要素。
于是双方就围绕着这些基本要素开始掐架——正方:甲做A事是因为B原因,从A事
可以推断出他还做了C事、D事——反方:甲做A事是因为E原因,从A事可以推断出他不
可能做F事、G事——这样。
所以,其实双方争论的不是“甲做A事”这个基本史实要素,而是从这些要素里推
断出来的B、C、D、E、F、G这一大串东东。
至于争论方往哪个方向推断,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很大程度上是由立场或曰
屁股决定的。二凤改史这事现在闹得杯具,也主要是因为很多写史人和读史人的立场经
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转化,简单的说——过去大部分人把他捧得太高了,于是他现在摔
得不惨不足以平民愤……- -b
俺先说说现在已知的史实资料,也就是争论不大的“甲做A事”部分。
按照贞观年间大臣和史官们的说法,“起居記錄,...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3 秦始皇又发了羊儿疯,在船上突然倒了。
那是他的五十岁的那年的七月,他带着丞相李斯,车府令赵高,少子胡亥巡游了云
梦会稽琅邪和芝罘之后要西回咸阳,正在渡着旧黄河的平原津的时候。因为时当盛暑,
在他所坐的大船上他的座位的两侧安置着有两个巨大的青铜冰鉴①,盛着有很多的冰块
。他正和着几位亲幸的宦者在唱他所喜欢的《仙真人》诗,突然倒了下去,后头打中在
一个冰鉴上,把冰鉴打翻了,四处都溅的是冰块。
①作者原注:古人用天然冰,盛冰的盆称为冰鉴,这样的古器在现今部还有遗存的。
这位不可一世的帝王,可怜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是残废者。他幼时是一位软骨症的
孩子,时常患着气管支炎,所以他长大了来别人说他胸部和鸷鸟一样,声音和豺狼一样
。②仅仅这样的一点残废,倒还没有什么,但他还有一种残疾在他的脑膜里面,自壮年
以来便时时有羊儿疯的发作,近来是发作得愈见厉害了。
②作者原注:《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尉缭说:“秦王为人蜂准,长(马?)目,
鸷鸟膺,豺声。”第三项今称鸡胸,是软骨症(Rachits)的特征。
因为小时便有残疾,他是被人娇养惯了的。而且有了这些残疾,虽然做着元首也没
可奈何,其结果是诱导出了两种反常的...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4 清朝满人有两大才子才女,纳兰容若,和“女中顾太清”。
其实金国也有才子。
和后金相比,前金的汉化更是神速。
以下拷贝,其中括号是我的感想:
-----------
金世宗(第三代)的太子完颜允恭:(1146―1185)本名胡士瓦,更名允迪。始封楚王
,初立为皇太子,崩,谥宣孝,追谥光孝皇帝,庙号显宗。
性好丹青,善画人马,学李公麟。獐鹿最工。墨竹自成一家,虽未臻神妙,亦不涉流俗
。卒年四十。《金史本纪》、《图绘宝鉴》。
大定二年,立为皇太子。二十四年,世守幸上京,尝受诏守国。二十五年卒。好文学,
工诗善画,尤工画人、马及墨竹。
元代诗人刘因有诗云:
“黑龙江头气郁葱,武元射龙江水中。江声怒号久不泻,破墨挥洒馀神功。”
他出生时金国建国才不过三十年,他已经不会说女真话。
更早的金熙宗完颜亶,也已经汉化很深了。能用汉文赋诗作字,喜雅歌儒服。即位以后
,尤勤于汉文典籍的学习,也是从他开始以后的每位皇帝都汉化了,而此时女真建国不
过二十年。
(纳兰和康熙之类,都是北京户口,“汉化”可以理解。而金三代完颜允恭一生大半时
间都住在黑龙江和辽阳,也不会说女真语了。)
----------------...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5 鬼 谷 子
《鬼谷子》序言
序言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 鬼谷,故自称鬼
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
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
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
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
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
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
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
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
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
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6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五 北齐高氏
提到北齐,最著名的可能是那位后主高纬以及他的冯淑妃: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
入晋阳。北齐高氏在史书里面留下的印象似乎是昏庸而暴虐,高欢的继承者们高澄,高
洋,高湛都有类似记录,他们中间有一位正常点儿的高演,这几位都是同胞兄弟,都是
娄昭君所生。据说高演比较善良仁厚,孝顺母亲,和睦弟弟,却不幸早死,传位给弟弟
高湛,只望弟弟保全自己儿子高百年性命,却终于还是侄儿被叔父所杀。高百年之死极
其凄惨,而他的妃子斛律氏手握分别时候的玉玦:
妃把玦哀号,不肯食,月余亦死,玦犹在手,拳不可开,时年十四,其父光自擘之,乃
开。
不过即使高演,在母亲主持的废立事件中,也终于杀掉已经被废的侄儿高殷。所有这些
记录,容易让人联系到所谓北齐的鲜卑化。北齐社会文化领域对汉人存在某种敌意或者
蔑视,高欢与儿子们都曾大肆杀戮著名汉人大臣。颜之推记下的北齐某士大夫所说:
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
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
也常用来论述北齐鲜卑文化的盛行。不过细细考究,又未必尽然。南朝算是汉人正统了
吧,南朝刘宋那些皇帝叔侄们的作为,也颇可与...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7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八点一 一点花絮
写到这里忍不住要加点八卦,虽然已经为人谈滥
独孤信作为历史上也赫赫有名的帅哥,侧帽风流留下一段佳话,更加以若干皇帝的岳父
身份为人瞩目。独孤一家历史,要从周书,隋书,北史看到新旧唐书。本传说他美容仪
,善骑射,其实这种描述在南北史里常见,魏晋风流遗韵。不过史书作者接下来记述的
那一段侧帽风流往事就不是所有人都有的了:
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
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帽应该是鲜卑人习戴的那种风帽,不过北周时已经是简化改良版,后来发展成华夏衣冠
习见的男子幞头,在北周北齐的墓俑壁画里亦常见。独孤信生平按北史本传,大致总结
一下,二十余岁从贺拔度起兵,到永熙三年32岁入关 ,随即出镇荆州,不敌东魏而奔
梁,在梁三年,至大统三年537年始还长安,其年35岁。四年守洛阳败走。六年先镇荆
州,再秦州,留下侧帽风流故事,其时年近四十。(此时依然重修饰而能领导服饰潮流
。而且不能不说名字真是重要,如果独孤同学一家当年南迁入洛,如果他没有跟随孝武
出关后来又被赐名信,那么他的名字就是:刘如愿。其实这个名字也还不错,不过刘这
...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8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五 北齐高氏
提到北齐,最著名的可能是那位后主高纬以及他的冯淑妃: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
入晋阳。北齐高氏在史书里面留下的印象似乎是昏庸而暴虐,高欢的继承者们高澄,高
洋,高湛都有类似记录,他们中间有一位正常点儿的高演,这几位都是同胞兄弟,都是
娄昭君所生。据说高演比较善良仁厚,孝顺母亲,和睦弟弟,却不幸早死,传位给弟弟
高湛,只望弟弟保全自己儿子高百年性命,却终于还是侄儿被叔父所杀。高百年之死极
其凄惨,而他的妃子斛律氏手握分别时候的玉玦:
妃把玦哀号,不肯食,月余亦死,玦犹在手,拳不可开,时年十四,其父光自擘之,乃
开。
不过即使高演,在母亲主持的废立事件中,也终于杀掉已经被废的侄儿高殷。所有这些
记录,容易让人联系到所谓北齐的鲜卑化。北齐社会文化领域对汉人存在某种敌意或者
蔑视,高欢与儿子们都曾大肆杀戮著名汉人大臣。颜之推记下的北齐某士大夫所说:
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
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
也常用来论述北齐鲜卑文化的盛行。不过细细考究,又未必尽然。南朝算是汉人正统了
吧,南朝刘宋那些皇帝叔侄们的作为,也颇可与...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9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八点一 一点花絮
写到这里忍不住要加点八卦,虽然已经为人谈滥
独孤信作为历史上也赫赫有名的帅哥,侧帽风流留下一段佳话,更加以若干皇帝的岳父
身份为人瞩目。独孤一家历史,要从周书,隋书,北史看到新旧唐书。本传说他美容仪
,善骑射,其实这种描述在南北史里常见,魏晋风流遗韵。不过史书作者接下来记述的
那一段侧帽风流往事就不是所有人都有的了:
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
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帽应该是鲜卑人习戴的那种风帽,不过北周时已经是简化改良版,后来发展成华夏衣冠
习见的男子幞头,在北周北齐的墓俑壁画里亦常见。独孤信生平按北史本传,大致总结
一下,二十余岁从贺拔度起兵,到永熙三年32岁入关 ,随即出镇荆州,不敌东魏而奔
梁,在梁三年,至大统三年537年始还长安,其年35岁。四年守洛阳败走。六年先镇荆
州,再秦州,留下侧帽风流故事,其时年近四十。(此时依然重修饰而能领导服饰潮流
。而且不能不说名字真是重要,如果独孤同学一家当年南迁入洛,如果他没有跟随孝武
出关后来又被赐名信,那么他的名字就是:刘如愿。其实这个名字也还不错,不过刘这
... 阅读全帖 |
|
f*l 发帖数: 742 | 10 明朝(1368年-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末年,政
治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
是明太祖。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
,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
,太祖其季也。母陈氏。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 应天孝陵”到明毅宗:“绍天绎道
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母贤妃刘氏。年号崇祯(1628
年-1644年)昭陵。”明朝共传十六位皇帝。
十三陵
大多史学家都认为明朝是16皇帝(从太祖到毅宗),也有的认为是17帝(加上安宗)。
有的人认为:“如果承认南宋最后两位皇帝,在福州即位的宋端宗赵昰(景炎帝)和在崖
山即位的宋末帝赵昺(祥兴帝),就应该承认明朝最后几位皇帝即19位(加上安宗,安宗
,昭宗三位)。”
明朝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腐化,关外女真叛乱,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
间阉党专政... 阅读全帖 |
|
G******s 发帖数: 51 | 11 再过几天就是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庆典了,这段时间,为了阅兵彩排,北京京开
始了较为严厉戒严措施,戒严时段内,地铁不通,公交绕行,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天安门
广场的畅通。而在古代时候,不仅是天安门,也不仅仅在某个重要节日,在紫禁城内有
不少的规矩,也是值得一提,例如,紫禁城内骑马乘轿的规定就颇有趣味~
紫禁城是帝王的家,到帝王家门口,无论富贵贫寒、高尊卑贱,乘轿者下轿,骑马
者下马,这是规矩,也是礼制,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旦旦上朝,以议时事”,但这种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传统,却在几千年里一直延承。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意既百官上朝到了
皇宫的外门,都停下车来,步行进宫。汉朝的时候,文武百官已经不能随便骑马乘轿出
入皇宫了。
但是也有例外。《晋书·石勒载记》记载:“勒宫殿及诸门始就,制法令甚严,讳
胡尤峻。有醉胡乘马突入止车门,勒大怒,谓宫门小执法冯翥曰:‘夫人君为令,尚望
威行天下,况宫阙之间乎!向驰马入门为是何人,而不弹白邪?’翥惶惧忘讳,对曰:‘
向有醉胡乘马弛入,甚呵御之,而不可与语。’勒笑曰:‘胡人正自难与言。’”历史
上,没经皇帝...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15629 | 12 【原创】太平天国杂史(五上)我爸是李刚——天国官二代 花71
一、坐断东南枉自雄,伤心岂独方仲永
开篇要说的当然是太平天国最大的官二代,幼天王洪天贵福。
小时候读到《伤仲永》,总觉得方仲永是一个天大的杯具,而后来读到洪天贵福,才发
现这样的杯具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其实幼天王绝非天生阿斗。洪仁玕被捕后还一个劲夸这位侄儿“聪明颖悟”,虽说可能
有溢美成分,但大概还不至于彻底颠倒黑白;\
另一个更可靠的证据是:后来幼天王被解往南昌的途中,押运官唐家桐一路闲极无聊,
便教小犯人念书,结果幼天王在不到两天,还要赶路的情况下背下了整篇《三字经》和
半部《千字文》。
除了“聪明颖悟”、背书功夫一流之外,洪天贵福的第六感,或者说直觉似乎也是超强
。按照他被捕后的自供:
“六月初六日五更时,我梦见官兵把城墙轰塌,拥进城内,醒来告知两弟。不料是日午
后,我在楼上望见官兵果然把那里城墙轰塌,拥进域内。”
还有
“到那日到杨家牌,我就说,官兵今夜会来打仗,干王们都说官兵追不到了。三更时候
四面围住,把我们都打散了。”
这敏锐直觉可是许多英雄或枭雄共有的潜质,像鱼这样的无论怎么努力都学不来的。
这位天才少年在位... 阅读全帖 |
|
i***i 发帖数: 5368 | 13 同作者,另一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fb3610101dl8u.html
————————————————————————————
清华文艺社团的“集中班”和朱令案侦办的巨大漏洞
(2013-04-20 16:36:56)
昨晚写了点东西谈到了对当年清华朱令案的一些个人想法,主要是对该案当年侦办路线
的质疑。文章登上博客当晚就引来激烈争议,但也引出了一些应该有一些意义的辩论与
思考。于是现在把一些未必为外界广泛知晓的东西贴在这里,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思考与
争议,这样或许,仅仅是或许,我们会距离当年的真相更近一些。
首先,用尽量简洁而易懂的方式,把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本人认为可以得出的判断阐述
清楚:孙维是朱令被投毒案件的嫌疑人,但不应是所谓的“唯一嫌疑人”,而应是一份
相当长的嫌疑人名单之一。由于此案当年侦办时公安的拙劣无能,在重大关节犯了严重
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使这起案件在沦为无法挽回的悲剧的同时,沦为世界司法执法史
的奇闻笑柄。前前后后,协和医院、公安保卫部门乃至清华校方都存在诸多应受指摘之
处,而朱令身边很多可以为追查凶犯提... 阅读全帖 |
|
s*******2 发帖数: 598 | 14 发信人: s19990602 (s19990602),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清华文艺社团的“集中班”和朱令案侦办的巨大漏洞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6 08:07:48 2013, 美东)
清华文艺社团的“集中班”和朱令案侦办的巨大漏洞 (ZT)
黄光锐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gr2008
昨晚写了点东西谈到了对当年清华朱令案的一些个人想法,主要是对该案当年侦办路线
的质疑。文章登上博客当晚就引来激烈争议,但也引出了一些应该有一些意义的辩论与
思考。于是现在把一些未必为外界广泛知晓的东西贴在这里,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思考与
争议,这样或许,仅仅是或许,我们会距离当年的真相更近一些。
首先,用尽量简洁而易懂的方式,把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本人认为可以得出的判断阐述
清楚:孙维是朱令被投毒案件的嫌疑人,但不应是所谓的“唯一嫌疑人”,而应是一份
相当长的嫌疑人名单之一。由于此案当年侦办时公安的拙劣无能,在重大关节犯了严重
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使这起案件在沦为无法挽回的悲剧的同时,沦为世界... 阅读全帖 |
|
z********f 发帖数: 452 | 15 这里索男大部分能出国,起码实现了一点理想,在美国生活还过得去。回国也都起码能
在一个二线高校搞个体制内工作。
中国人大部分人不是这样的。
http://view.news.qq.com/a/20081128/000028.htm
寻找失踪的外来工罗炼
罗炼是我最小的表弟,比我小整整11岁。
我们上一次见面,细算起来,应该是16年前的1992年。那一年的夏天我刚考上大学,兴
冲冲地去姨妈家报喜。那时罗炼才12岁,还在上小学,而在此前一年,他的另外一个表
哥,也刚刚考上上海的一所名校。
许是因为年龄相差太大的缘故,也因为平常相隔太远,这个比我小了近一轮的弟弟,平
常几乎不怎么和我们来往。印象中只记得他是个从小就十分内向的孩子,文弱到近似女
孩,腼腆到一说话就脸红。至今尚记得的是童年的他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喜欢和他一样
温顺可爱的小羊羔。一次我老家的老山羊刚刚产下两只小羊羔,他久久守候在旁边,一
副爱怜难舍的神态,最后直直捧回去一只。
这些沾染着田园风光的童年记忆没多久就迅速让位于现实的奔波劳碌。此后十余年间,
我在异乡求学,颠沛于京沪等地谋生,兄弟间更是极少见面。
断断续续传来的消息是,和大... 阅读全帖 |
|
d*******3 发帖数: 8598 | 16 从《李虎墓志》看李唐皇室及其氏族与先世事迹
2009-10-09 11:10:08| 分类: 李氏文化 转载:但愿一生平安
从《李虎墓志》看李唐皇室及其氏族与先世事迹
李唐皇室曾对其氏族和先世事迹进行过杜撰。对此,过去有些学者曾进行过
一些研究。本文拟从《李虎墓志》入手,再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地探讨。
一 《李虎墓志》与两《唐书》相关内容的差异
《大隋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慎政公上州刺史李府君》(虎)之墓志
铭》(以下简称)《李虎墓志》拓本出自甘肃省清水县之李虎墓。拓本长、宽均38厘米
,志文共23行,满行23字,除去空格共有字475个。兹据拓本录全文如下(标点为录者
所如):
公讳虎,字威猛,陇西成纪人也。昔高阳氏之苗、秦将军之后矣。厥生树下,
而因李姓焉。徙自陇西,遂称□(大)族。固知长河,带地津泽,于是流派高枝,拂汉
垂阴,以之布叶。公即魏陇西行台爵之孙、周陇东太守宝之世之也。公乃童年挺秀,风
警异伦。弱冠英声,绰有不群之誉。为生敬让,仁恕表于家邦;立行弘慈,令闻彰于朝
野。起家征授仪同三司,兼除秦州清水本郡太守。公实... 阅读全帖 |
|
d*******3 发帖数: 8598 | 17 上引多达千字以上的李虎传记,对李虎生平事迹的记载可谓细致完备,当抄录自李唐皇
室所撰谱牒。但仔细阅读全文,却会发现大有异趣。
首先,该段文字从记载李虎从贺拔兵讨平元颢入洛之役及击破万俟丑奴于关西
开始,经历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李虎赶赴荆州,劝岳兄胜入关不果,返回阌乡时为
高欢部将所获,又被魏孝武帝派往关右,又奉迎孝武帝于潼关,又讨平灵州刺史曹泥判
乱,又从宇文泰破高欢于沙苑,又平定何州梁企定叛乱,又收降南岐州叛兵杨盆生、马
僧、梁汉中等,收降莫折后炽,与宇文泰阅武北山,捉豹救人等等事迹,均失所系年月
时日,这无论与谱牒、国史、实录诸书体例都是绝对不相符合的。
其次,翻检《魏书》和《周书》有关纪传,与上述所载李虎事迹相互对照,不
难发现颇多歧异,甚至大多为子虚乌有。例如,查《魏书》卷十《孝庄纪》载,北海王
元详之子元颢率叛军“入洛”,北魏孝庄帝被迫北“幸河内”事,在孝庄帝永安二年(
529)五月丙子(二十五日),至本年七月戊辰(十八日),被都督尔朱兆和贺拔胜(
贺拔岳之兄)邀击,“元颢败走”。而《册府》却说:“元颢之入洛也,从岳击平之”
云云,显系杜撰。... 阅读全帖 |
|
T**********s 发帖数: 2135 | 18 014年4月,马晓晴作为《老友记》的首期嘉宾接受了网易娱乐的独家采访。(《老友记
》是网易娱乐出品的一档原创访谈栏目。我们试图通过与某个时代明星的对话,还原那
个年代的故事,那个年代的娱乐圈。)在采访过程中,马晓晴毫不讳言自己是一个任性
的人。童星出身的她曾经做过很多当时看来比较前卫的事情。比如从上海戏剧学院退学
,穿着三点式演话剧,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选择淡出公众视野,低调地生活在上海。而
更让人关注的是,她和当时某位"位高权重"人士扑朔迷离的爱情。谈及过往,她讳莫如
深。"等我老了,如果我把那些人都耗死了,我就出一个自传,完完整整地写出来。不
然,我会将故事带到坟墓里,将来谁有本事谁挖出来。"至于爱情,她不愿意多言,只
是坦诚自己也曾经为爱痴狂过,但始终认为"没有缘分的人不会在一起"。
<
>
和马晓晴的前期沟通简单直接愉快,由于不是很熟稔,我们尊称她为"马老师"。电话里
的她上海腔有点重,声音还是嗲嗲的,偶尔还带有一些撒娇的语气。一周后,我们在上
海,采访了这位在外界看来十分"神秘"的女演员。
我们将采访地点定在了马晓晴家附近的一个茶馆,按照约定的时间,我们去她指定的咖
啡厅门口等...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864 | 19 清华文艺社团的“集中班”和朱令案侦办的巨大漏洞 (2013-04-20 16:36:56)转载▼
标签: 清华 朱令 集中班 脸面 嫌疑人
昨晚写了点东西谈到了对当年清华朱令案的一些个人想法,主要是对该案当年侦办路线
的质疑。文章登上博客当晚就引来激烈争议,但也引出了一些应该有一些意义的辩论与
思考。于是现在把一些未必为外界广泛知晓的东西贴在这里,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思考与
争议,这样或许,仅仅是或许,我们会距离当年的真相更近一些。
首先,用尽量简洁而易懂的方式,把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本人认为可以得出的判断阐述
清楚:孙维是朱令被投毒案件的嫌疑人,但不应是所谓的“唯一嫌疑人”,而应是一份
相当长的嫌疑人名单之一。由于此案当年侦办时公安的拙劣无能,在重大关节犯了严重
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使这起案件在沦为无法挽回的悲剧的同时,沦为世界司法执法史
的奇闻笑柄。前前后后,协和医院、公安保卫部门乃至清华校方都存在诸多应受指摘之
处,而朱令身边很多可以为追查凶犯提供线索出力相助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而选择了“
震耳欲聋的沉默”。或许,这就是人性的脆弱,或许这就是二十世纪末中国社会的又一
个活写照......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864 | 20 清华文艺社团的“集中班”和朱令案侦办的巨大漏洞 (2013-04-20 16:36:56)转载▼
标签: 清华 朱令 集中班 脸面 嫌疑人
昨晚写了点东西谈到了对当年清华朱令案的一些个人想法,主要是对该案当年侦办路线
的质疑。文章登上博客当晚就引来激烈争议,但也引出了一些应该有一些意义的辩论与
思考。于是现在把一些未必为外界广泛知晓的东西贴在这里,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思考与
争议,这样或许,仅仅是或许,我们会距离当年的真相更近一些。
首先,用尽量简洁而易懂的方式,把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本人认为可以得出的判断阐述
清楚:孙维是朱令被投毒案件的嫌疑人,但不应是所谓的“唯一嫌疑人”,而应是一份
相当长的嫌疑人名单之一。由于此案当年侦办时公安的拙劣无能,在重大关节犯了严重
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使这起案件在沦为无法挽回的悲剧的同时,沦为世界司法执法史
的奇闻笑柄。前前后后,协和医院、公安保卫部门乃至清华校方都存在诸多应受指摘之
处,而朱令身边很多可以为追查凶犯提供线索出力相助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而选择了“
震耳欲聋的沉默”。或许,这就是人性的脆弱,或许这就是二十世纪末中国社会的又一
个活写照......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864 | 21 清华文艺社团的“集中班”和朱令案侦办的巨大漏洞 (2013-04-20 16:36:56)转载▼
标签: 清华 朱令 集中班 脸面 嫌疑人
昨晚写了点东西谈到了对当年清华朱令案的一些个人想法,主要是对该案当年侦办路线
的质疑。文章登上博客当晚就引来激烈争议,但也引出了一些应该有一些意义的辩论与
思考。于是现在把一些未必为外界广泛知晓的东西贴在这里,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思考与
争议,这样或许,仅仅是或许,我们会距离当年的真相更近一些。
首先,用尽量简洁而易懂的方式,把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本人认为可以得出的判断阐述
清楚:孙维是朱令被投毒案件的嫌疑人,但不应是所谓的“唯一嫌疑人”,而应是一份
相当长的嫌疑人名单之一。由于此案当年侦办时公安的拙劣无能,在重大关节犯了严重
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使这起案件在沦为无法挽回的悲剧的同时,沦为世界司法执法史
的奇闻笑柄。前前后后,协和医院、公安保卫部门乃至清华校方都存在诸多应受指摘之
处,而朱令身边很多可以为追查凶犯提供线索出力相助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而选择了“
震耳欲聋的沉默”。或许,这就是人性的脆弱,或许这就是二十世纪末中国社会的又一
个活写照...... 阅读全帖 |
|
s*******2 发帖数: 598 | 22 清华文艺社团的“集中班”和朱令案侦办的巨大漏洞 (ZT)
黄光锐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gr2008
昨晚写了点东西谈到了对当年清华朱令案的一些个人想法,主要是对该案当年侦办路线
的质疑。文章登上博客当晚就引来激烈争议,但也引出了一些应该有一些意义的辩论与
思考。于是现在把一些未必为外界广泛知晓的东西贴在这里,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思考与
争议,这样或许,仅仅是或许,我们会距离当年的真相更近一些。
首先,用尽量简洁而易懂的方式,把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本人认为可以得出的判断阐述
清楚:孙维是朱令被投毒案件的嫌疑人,但不应是所谓的“唯一嫌疑人”,而应是一份
相当长的嫌疑人名单之一。由于此案当年侦办时公安的拙劣无能,在重大关节犯了严重
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使这起案件在沦为无法挽回的悲剧的同时,沦为世界司法执法史
的奇闻笑柄。前前后后,协和医院、公安保卫部门乃至清华校方都存在诸多应受指摘之
处,而朱令身边很多可以为追查凶犯提供线索出力相助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而选择了“
震耳欲聋的沉默”。或许,这就是人性的脆弱,或许这就是二十世纪末中国社会的又一
个活写... 阅读全帖 |
|
z********f 发帖数: 452 | 23 罗炼是我最小的表弟,比我小整整11岁。
我们上一次见面,细算起来,应该是16年前的1992年。那一年的夏天我刚考上大学,兴
冲冲地去姨妈家报喜。那时罗炼才12岁,还在上小学,而在此前一年,他的另外一个表
哥,也刚刚考上上海的一所名校。
许是因为年龄相差太大的缘故,也因为平常相隔太远,这个比我小了近一轮的弟弟,平
常几乎不怎么和我们来往。印象中只记得他是个从小就十分内向的孩子,文弱到近似女
孩,腼腆到一说话就脸红。至今尚记得的是童年的他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喜欢和他一样
温顺可爱的小羊羔。一次我老家的老山羊刚刚产下两只小羊羔,他久久守候在旁边,一
副爱怜难舍的神态,最后直直捧回去一只。
这些沾染着田园风光的童年记忆没多久就迅速让位于现实的奔波劳碌。此后十余年间,
我在异乡求学,颠沛于京沪等地谋生,兄弟间更是极少见面。
断断续续传来的消息是,和大多数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农村孩子一样,罗炼,我这个文弱
内向的小表弟,最终也跟随他的三个姐姐——我那些初高中就辍学的表妹们——一起,
相继南下到珠三角打工。罗炼的父亲,我的小姨父也在故乡附近的城市寻找打短工的机
会。他的母亲,我的小姨妈,像每一个丈夫和子女...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682 | 24 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
,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
今仍有参考价值。
周人取名崇尚质朴
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
,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周朝建立后,史籍渐多,名人
辈出,有足够的资料供我们了解各种姓氏的来源和变化多端的取名方式。
就取名而言,通过阅读《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书,便会发现
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取名方式既崇尚质朴,不拘一格,又追求吉祥,时有禁忌。取名崇尚
质朴是三皇五帝以来的传统,从周人的祖先后稷的名字就可见一斑。后稷的名字叫“弃
”,这个名字是他的母亲姜原(又作“姜嫄”)给他取的。传说姜原有一次在野外踩了巨
人的足迹,随后怀孕,足月后生下一个儿子,她认为不吉利,便把男孩丢弃在一条窄巷
,却发现路过的牛马都避开不踩他,于是她想把男孩放在人烟稀少的山林,结果发现山
林里也有很多人。无奈之下,她只好把他丢在结了冰的沟渠上,但还没离开,就有大鸟
飞过来,用翅膀把孩子保护起来。姜原此时觉得这孩子很...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5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3870
一
三四年前,在推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简称澄衷版)修复收藏版的同时,我曾撰
文批评了《新华字典》存在的问题,那篇“《新华字典》解不了我的乡愁”引发激烈争
论。有人不悦,指责我是刻意诋毁这部官方钦定的认字百科。上周,当我介绍清代禁毁
教科书《环地福分类字课图说》(简称环地福版)时,嘲讽的声音再次浮现:老古董已
经过气,无法取代《新华字典》。我今天想就环地福版与《新华字典》作一比较。
讨论《新华字典》的价值与问题,不能不考察新中国的文化取向。
中共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之后,效法其导师苏联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一套完全意识形
态化的文化管制体制。这套体制的核心目标是,切断与旧文化的一切联系,关闭通向西
方世界的大门,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封闭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他们以实现拼音化为幌子,强悍推广旨在废黜汉字的简化字运动。为此目的,文化教育
管家叶圣陶带队出击,他们试图编撰一部一举统一汉语字义的字典,以之替代原来的旧
字典,完成对新中国国民的思想塑造与强力掌控。
他们信服并执行革命的意识形态指令,要为每一个字赋予簇...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26 王弘诲猜得不错,这次确实是锦衣卫干的。本来朱统钟刺李时珍案是一起小事件,但从
朱统钟的宗室身份被翻出来以后,情况就变得有些不可控了。有人从朱统钟的宗室身份
开始往上查,一排排亲缘算回去,七转八转,居然和兴献王扯上关系——兴献王是谁?
那是当今圣上的父亲、僭入宗庙的睿宗皇帝!网上的百姓群情汹汹,少不得有把嘴往这
上面歪的人,骂骂咧咧,说兴献王家风不正才有此低劣族人云云。
锦衣卫立刻如临大敌,别的事情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但若惹得嘉靖皇帝不高兴,他们都
是要吃板子掉脑袋的。天子名讳,从来都是锦衣卫监控的头等大事。结果南镇抚使司爆
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几乎在一瞬间就把士林网络肃清,关闭服务器几百台。京城缇
骑四出,锁拿涉及严重反皇言论乱民几十名。有意思的是,有些乱民穿的衣服是左衽,
有些却是右衽。
海瑞默默放下矮俳,吩咐王弘诲照顾好李时珍,然后朝医馆外头走去。王弘诲急忙问他
去干嘛,海瑞低声道:“我去找朱指挥使。”
“我去找朱指挥使!”
“哪个朱指挥使?”
“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的指挥使,朱希忠。”海瑞冷冷道。
王弘诲吓了一跳,那可是锦衣卫的首脑,大明士林网络的克星。他想出口相劝,但海瑞
已经拽...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7 清华南都8个月前摘自renren.com
众所周知,港台翻译起外文名字跟大陆不大同。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叫米
高佐敦,贝克汉姆(Beckham)叫碧咸,乔布斯(Jobs)叫贾布斯,观其用字,颇为桀
牙骜口。但香港人一向认为港译名读音最准,非大陆译名可比。
旧的港文,有些还会保留旧译。比如,Moçambique,现在新华社管做莫桑比克
,旧译却是莫三鼻给。我一个朋友说:不知者乍看莫三鼻给这四字,还真以为一人姓莫
,排行第三,被行了割鼻子的劓刑呢——好好一个国名,都给译出故事来了。
因为各国语言不同,读音就难定。比如巴黎Paris,按法语读音,说是“巴黑”也无妨
;按英语读音,就是“帕里斯”;又比如伦敦London,按英语读音叫朗登也行,按法语
写法Londres,那就是老实不客气:“聋的呵!”何况许多词写法还不同,法国人写希
腊词爱把末尾的“斯”字去掉,比如阿喀琉斯在法语里正经就读“阿泻”,这可怎么好?
如是,就两种语言读音译名,都能打起架来了。把西班牙语希伯来语希腊语葡萄牙语之
类搀进来,就没法子争了。单说这中文译名定字,早年间,中国人定译名,疑似... 阅读全帖 |
|
s*******2 发帖数: 598 | 28 发信人: s19990602 (s19990602),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清华文艺社团的“集中班”和朱令案侦办的巨大漏洞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6 08:07:48 2013, 美东)
清华文艺社团的“集中班”和朱令案侦办的巨大漏洞 (ZT)
黄光锐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gr2008
昨晚写了点东西谈到了对当年清华朱令案的一些个人想法,主要是对该案当年侦办路线
的质疑。文章登上博客当晚就引来激烈争议,但也引出了一些应该有一些意义的辩论与
思考。于是现在把一些未必为外界广泛知晓的东西贴在这里,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思考与
争议,这样或许,仅仅是或许,我们会距离当年的真相更近一些。
首先,用尽量简洁而易懂的方式,把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本人认为可以得出的判断阐述
清楚:孙维是朱令被投毒案件的嫌疑人,但不应是所谓的“唯一嫌疑人”,而应是一份
相当长的嫌疑人名单之一。由于此案当年侦办时公安的拙劣无能,在重大关节犯了严重
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使这起案件在沦为无法挽回的悲剧的同时,沦为... 阅读全帖 |
|
b*******k 发帖数: 1761 | 29 就宋朝变态,读书人吃了饭没事就研究这玩意
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宋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讳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讳祯
口号叫得再想也掩饰不了无能。 |
|
C********g 发帖数: 9656 | 30 新史记 2011-06-18 19:59:21
今天的中共,一切开支全部由国库开支,作爲一个政党,财力之雄厚,不仅冠于全球,
而且前无古人。但创建初期白手起家,别无选择,不拿卢布作啓动资金就活不下来。新
史记》特约记者请北京的政治学者陈小雅分析中共经费来源的变迁,以及经济因素如何
制约中共的政策走向等话题
“中共一直宣称‘独立自主’,不容外来干涉,所以,中共对早期拿苏联卢布讳莫
如深。但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建立的政权为什么叫‘苏维埃’?苏区的
货币,上面为什么印着个外国人的光头,爲什麽‘防伪标识’是邓子恢和毛泽民的俄文
签名?”
中国共产党的90週年生日,成爲朝野许多人反思中共歷史经验、研讨中国发展方略
的又一个契机。寓居北京的政治学者陈小雅,在其《中国牛仔─毛泽东的公案、行为及
心理分析》、《中国“废片”——毛泽东的命案》两本书中,分析过毛泽东在中共党内
和中国政坛上崛起的“第一桶金”,她也曾谈到过中共党史上许多重大事件或政策调整
后面的经济塬因。顺着这一思路,《新史记》特约记者请她进一步分析中共经费来源的
变迁,以及经济因素如何制约中共的政策走向等话题。
陈小雅,出生于... 阅读全帖 |
|
b*********f 发帖数: 1585 | 31 阁下说“北魏,北齐,北燕,北周,都和高句丽打”,不知有何史料记载。
我查了《北史 高句丽传》它的记载如下:
永嘉之乱,鲜卑慕容廆据昌黎大棘城,元帝授平州刺史。位宫玄孙乙弗利频寇辽东
,廆不能制。
弗利死,子钊代立。魏建国四年,慕容廆子晃伐之,入自南陕,战于木底,大破钊
军。追至丸都。钊单马奔窜,晃掘钊父墓,掠其母妻、珍宝、男女五万余口,焚其室,
毁丸都城而还。钊后为百济所杀。
及晋孝武太元十年,句丽攻辽东、玄菟郡。后燕慕容垂遣其弟农伐句丽,复二郡。
垂子宝以句丽王安为平州牧,封辽东、带方二国王,始置长史、司马、参军官。后略有
辽东郡。
太武时,钊曾孙琏始遣使者诣安东,奉表贡方物,并请国讳。太武嘉其诚款,诏下
帝系名讳于其国。使员外散骑侍郎李敖拜琏为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东夷中郎
将、辽东郡公、高句丽王。敖至其所,居平壤城,访其方事,云:去辽东南一千余里,
东至栅城,南至小海,北至旧夫余,人户参倍于前魏时。后贡使相寻。岁致黄金二百斤
、白银四百斤。时冯弘率众奔之,太武遣散骑常侍封拨诏琏,令送弘。琏上书称当与弘
俱奉王化,竟不遣。太武怒,将往讨之。乐平王丕等议等后举,太武乃止...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1920 | 32 去年本版有个帖子讨论的那个安徽农民版的红楼后28回
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004635.html
刚发现这个已经出论文了都:
http://bbs.tianya.cn/post-no05-328870-1.shtml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确为红楼梦真本
楼主:吴氏红楼 时间:2014-05-23 15:47:00 点击:4638 回复:21
注:文已刊登在 《红楼研究》 2014年第一期
自《癸酉本石头记》2008年8月在网上流传以来,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
该书史无前例地披露了后28回的内容,一时间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响。有的说,这是
曹雪芹真稿;有的说,这是后人假托,双方观点相去甚远。而红学界的权威却沉默不发
声,至今未给出明确的结论。笔者结合甲戌本、庚辰本、蒙府本、戚本、靖本前80回中
的批注,与《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的情节内容与结构脉络进行比对、论证,得出了《
癸酉本》为《红楼梦》真本的结论。
读《红楼梦》,须结合批注方能深悟其意,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概因批
书者曾通览全书,故能在前80回中的批语中适度剧... 阅读全帖 |
|
J**********y 发帖数: 95 | 33 公元53年前后,东汉王朝也曾有过类似“金屋藏娇”的韵事,汉明帝刘庄当时还是太
子,特喜欢一位姓马的少女,长期让她住在最里间的屋子里,视如珍宝。“遂见宠异,
常居后堂”(《后汉书》)。
那么,这位马姓少女是谁?她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说起来此女有些来历,她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按理这种家庭出身的女子,应该有
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她的姐姐叫马姜,就颇有些春秋遗蕴。马氏的闺名,史料里没交代
,只说“讳某”,即犯了某位尊者的讳,比较遗憾!由于马援死后官爵被褫夺,她从“
红二代”一下子变成“黑五类”,跟所有族人一样,常常受到权贵的欺负,生母蔺夫人
因此精神恍惚,不能理事,于是乎,马氏十岁当家,挥斥进退,一如成人,赢得了不错
的名声。在其堂兄马严的极力推荐下,公元52年,入选太子宫,时年十三岁。
如今的女孩常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不加强自我修养,待
人处事没个章法,遇到刘庄这种十岁通《春秋》、十五岁通《尚书》的主儿,草包美女
怕是不大靠得住。人家马氏的做法显然不赖,嫁得好也要学得好,跟着宫廷里的傅母(
负责教育的女官),用功了好几年,小有所成,“能诵《易》,好读《春秋》、《楚... 阅读全帖 |
|
b******y 发帖数: 2729 |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ifepristone (弃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吴英拦舆献策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8 23:04:23 2015, 美东)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51624/
清代文字狱档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月五日早晨,广西布政使朱椿出门想去桂林城外一游。官轿
刚刚出胡同,路边抢出一位老者,颤巍巍跪在路边,手中高举一册文书。朱椿心中腻烦
,看来又遇到一位告状的,真是官身不自由!
及至随从把文书递到他手里,才发现并非如此。文书封面上题着两个字“策书”,原来
是一份政策建言书。打开一看,端楷正书,字迹娟秀,内容有五条:一、请朝廷进一步
减免钱粮,减轻底层人民负担;二、建议各地添设社义仓,以救济贫民;三、革除盐商
盗案连坐;四、禁止种烟,以利人民健康;五、裁减寺僧,减轻社会负担。
文章层次清楚,文字明晰,是一份有数据、有分析、有办法的政策建议书。与一般的书
生建言不同,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定量分析。比如在论述广西的种烟之害时...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988 | 35 看见这个标题,可能很多人就认为我哗众取宠,“与时俱进”不是共党的口头禅么,老
将什么时候要“与时俱进”了?可事实就是如此的残酷,以64一代为代表的老将在国内
越来越不吃香,甚至大部分人都对他们抱有敌对情绪,这种情况绝对不符合老一代老将
开展工作。与此同时,以袁腾飞为代表的新一代老将在国内的人气却越来越高,势头彻
底压倒了老一代,所以对于与国内脱节的北美老将来说,如何“与时俱进”就是一个非
常现实的问题。在这里,我要提一个ID名--“歌剧院幽灵”(真人名闫京生),在国内老
将界一片凋零,老将一在论坛出现就人人喊打的时候,此人创造了老将界的一个奇迹,
不但在国内若干五毛为主的论坛赢得一大片粉丝,甚至还出了书,上了电视,实在堪为
老将界新一代楷模。废话不多说,
我总结了一下如何成为新一代与时俱进的老将的要点:
1.只骂共党,怎么骂狠就怎么骂,而且要“讲道理”“摆事实”,各种真的假的数据混
在一起上(真假的比例是秘诀)。中共没有干就骂苏共,反正带“共”字就骂。以歌幽
为例,看过他骂苏共的帖子你会认为苏共代替沙皇,共产主义代替封建农奴制是历史倒
退,沙皇农奴制才是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苏共枪毙沙皇...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21039 | 36 买办是亡国之祸:蒋介石和日本的秘密投降接触.
近年来不少买办和右派为蒋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开脱, 不顾历史事实, 妄图给把中国
带到亡国灭种边缘的蒋买办政府翻案.最搞笑的就是引用蒋的什么日记, 白天卖了国,
晚上在日记里面慷慨激昂.
好啊, 咱也来披露些日记内容.
[1] 1938年的"宇垣一成、孔祥熙秘密谈判"。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主动要求同日本进行的"和平交涉"。
1938 年夏,宇垣一成大将出任改组后的近卫内阁外相。蒋介石获悉,深感兴趣。因为
蒋在"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宇垣一成曾对他给以照拂而结下友谊。蒋执政后,曾
多次派张群去东京、汉城(朝鲜京城)同宇垣一成就中日关系交换意见。鉴于沪宁、徐
州失守,日军猛扑武汉,形势严峻,蒋介石命行政院副院长、国防最高会议秘书长张群
于1938年5月电贺宇垣一成就职,张群说:阁下就任外相"实为极其重要的大事"。"过去
多次就东亚问题交换意见。余确信此次阁下定能将一向抱负付诸实施。"宇垣回电说:"
余昔日谈及想法意见,今后定当尽最大努力予以实现。"张群再次致电,说:"能让我们
进行和平交涉吗?如有此意,可由汪兆铭或者我本人出面接洽。"(注:〔...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21039 | 37 买办是亡国之祸:蒋介石和日本的秘密投降接触.
近年来不少买办和右派为蒋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开脱, 不顾历史事实, 妄图给把中国
带到亡国灭种边缘的蒋买办政府翻案.最搞笑的就是引用蒋的什么日记, 白天卖了国,
晚上在日记里面慷慨激昂.
好啊, 咱也来披露些日记内容.
[1] 1938年的"宇垣一成、孔祥熙秘密谈判"。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主动要求同日本进行的"和平交涉"。
1938 年夏,宇垣一成大将出任改组后的近卫内阁外相。蒋介石获悉,深感兴趣。因为
蒋在"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宇垣一成曾对他给以照拂而结下友谊。蒋执政后,曾
多次派张群去东京、汉城(朝鲜京城)同宇垣一成就中日关系交换意见。鉴于沪宁、徐
州失守,日军猛扑武汉,形势严峻,蒋介石命行政院副院长、国防最高会议秘书长张群
于1938年5月电贺宇垣一成就职,张群说:阁下就任外相"实为极其重要的大事"。"过去
多次就东亚问题交换意见。余确信此次阁下定能将一向抱负付诸实施。"宇垣回电说:"
余昔日谈及想法意见,今后定当尽最大努力予以实现。"张群再次致电,说:"能让我们
进行和平交涉吗?如有此意,可由汪兆铭或者我本人出面接洽。"(注:〔...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21039 | 38 买办是亡国之祸:蒋介石和日本的秘密投降接触.
近年来不少买办和右派为蒋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开脱, 不顾历史事实, 妄图给把中国
带到亡国灭种边缘的蒋买办政府翻案.最搞笑的就是引用蒋的什么日记, 白天卖了国,
晚上在日记里面慷慨激昂.
好啊, 咱也来披露些日记内容.
[1] 1938年的"宇垣一成、孔祥熙秘密谈判"。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主动要求同日本进行的"和平交涉"。
1938 年夏,宇垣一成大将出任改组后的近卫内阁外相。蒋介石获悉,深感兴趣。因为
蒋在"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宇垣一成曾对他给以照拂而结下友谊。蒋执政后,曾
多次派张群去东京、汉城(朝鲜京城)同宇垣一成就中日关系交换意见。鉴于沪宁、徐
州失守,日军猛扑武汉,形势严峻,蒋介石命行政院副院长、国防最高会议秘书长张群
于1938年5月电贺宇垣一成就职,张群说:阁下就任外相"实为极其重要的大事"。"过去
多次就东亚问题交换意见。余确信此次阁下定能将一向抱负付诸实施。"宇垣回电说:"
余昔日谈及想法意见,今后定当尽最大努力予以实现。"张群再次致电,说:"能让我们
进行和平交涉吗?如有此意,可由汪兆铭或者我本人出面接洽。"...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21010 | 39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fb3610101dl8u.html
昨晚写了点东西谈到了对当年清华朱令案的一些个人想法,主要是对该案当年侦办路线
的质疑。文章登上博客当晚就引来激烈争议,但也引出了一些应该有一些意义的辩论与
思考。于是现在把一些未必为外界广泛知晓的东西贴在这里,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思考与
争议,这样或许,仅仅是或许,我们会距离当年的真相更近一些。
首先,用尽量简洁而易懂的方式,把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本人认为可以得出的判断阐述
清楚:孙维是朱令被投毒案件的嫌疑人,但不应是所谓的“唯一嫌疑人”,而应是一份
相当长的嫌疑人名单之一。由于此案当年侦办时公安的拙劣无能,在重大关节犯了严重
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使这起案件在沦为无法挽回的悲剧的同时,沦为世界司法执法史
的奇闻笑柄。前前后后,协和医院、公安保卫部门乃至清华校方都存在诸多应受指摘之
处,而朱令身边很多可以为追查凶犯提供线索出力相助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而选择了“
震耳欲聋的沉默”。或许,这就是人性的脆弱,或许这就是二十世纪末中国社会的又一
个活写照.....
接下来,此文的读者将要看到的... 阅读全帖 |
|
d*******3 发帖数: 8598 | 40 史料中记载:
李信: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
为贤勇。於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
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
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李仲翔:广曾祖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 临阵殒命,
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史记李将军传》所云其先自槐里徙居成
纪,实始此也。
李广:李广,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世世受射
。孝文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为郎,骑
常侍。数从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
”……广所居郡闻有虎,常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射杀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李敢:行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从
数十骑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报广曰:“胡虏易与耳。...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1166 | 41 属西汉纪
辛未〈汉元封元年〉,我越既属于汉,汉以石戴为九郡太守。汉制:以州领郡,除珠崖
耳,皆在海中。馀七郡属交州。戴爲州太守,西汉守任治所在龙渊,即龙编;东汉在麋
冷,即安朗。及戴卒,汉昭帝以周章代之。至王莽末,交州牧邓让及诸郡闭境自守。汉
将岑彭素厚让,与让书,陈汉威德。于是率交趾太守锡光及诸郡太守杜穆等,遣使贡献
于汉,汉悉封为列侯。当时汉光武建武五年己丑也。锡光汉中人,在交止教民以礼义。
複以任延爲九真太守。延宛人。九真俗以渔猎为业,不事耕种。延乃教民垦辟,岁岁耕
种,百姓充给。贫民无聘礼者,延令长吏以下省俸禄,以赈助之。同时娶者二千人。视
事四年召还,九真爲之立祠,其生子置名皆曰任焉。岭南文风始二守焉。
己亥〈汉光武刘秀建武十五年〉,交趾太守苏定爲政贪暴,徵女王起兵攻之。
右属于汉,自辛未,至己亥,凢一百四十九年。
徵王
在位三年。
王甚雄勇,逐苏定,建国称王。然以女主,不能成再造之功。
讳侧姓徵,本姓雒。峯州麋冷县雒将之女,朱鸢县诗索之妻也〈诗索亦雒将子。两家子
相为婚姻,纲目集览,以雒为姓误矣〉。都麋冷〈麋音縻〉。
庚子元年〈汉建武十六年〉春二月,王苦太守苏定绳以法。及讐...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12525 | 42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51624/
清代文字狱档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月五日早晨,广西布政使朱椿出门想去桂林城外一游。官轿
刚刚出胡同,路边抢出一位老者,颤巍巍跪在路边,手中高举一册文书。朱椿心中腻烦
,看来又遇到一位告状的,真是官身不自由!
及至随从把文书递到他手里,才发现并非如此。文书封面上题着两个字“策书”,原来
是一份政策建言书。打开一看,端楷正书,字迹娟秀,内容有五条:一、请朝廷进一步
减免钱粮,减轻底层人民负担;二、建议各地添设社义仓,以救济贫民;三、革除盐商
盗案连坐;四、禁止种烟,以利人民健康;五、裁减寺僧,减轻社会负担。
文章层次清楚,文字明晰,是一份有数据、有分析、有办法的政策建议书。与一般的书
生建言不同,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定量分析。比如在论述广西的种烟之害时,书中写道:
“今种烟之家十居其半,大家种植一二万株,小家亦不减二三千。每万株费工人十或七
八、灰粪二三百担,麸料、粪水在外……总种植烟苗始末之工费以图耕稼,种植杂粮,
实可以活天下大半之人。”
一个老知识分子关心家国的拳拳之意跃然纸上。
看完了策书,朱椿脸红... 阅读全帖 |
|
p**********u 发帖数: 15479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ifepristone (弃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吴英拦舆献策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8 23:04:23 2015, 美东)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51624/
清代文字狱档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月五日早晨,广西布政使朱椿出门想去桂林城外一游。官轿
刚刚出胡同,路边抢出一位老者,颤巍巍跪在路边,手中高举一册文书。朱椿心中腻烦
,看来又遇到一位告状的,真是官身不自由!
及至随从把文书递到他手里,才发现并非如此。文书封面上题着两个字“策书”,原来
是一份政策建言书。打开一看,端楷正书,字迹娟秀,内容有五条:一、请朝廷进一步
减免钱粮,减轻底层人民负担;二、建议各地添设社义仓,以救济贫民;三、革除盐商
盗案连坐;四、禁止种烟,以利人民健康;五、裁减寺僧,减轻社会负担。
文章层次清楚,文字明晰,是一份有数据、有分析、有办法的政策建议书。与一般的书
生建言不同,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定量分析。比如在论述广西的种烟之害时...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44 封建皇帝再牛也最好别去得罪那些写史的,否则这些人凭着个人的好恶,心眼一动鼻子
一歪,说不定给你戴上多少帽子帮你留下多少骂名。雍正就是一个例子,亘古未有那样
勤勉的一个皇上,愣是说成弑父逐母、改诏篡位、杀兄屠弟、诛忠任佞的一个阴险毒辣
之人,围绕他的死也弄得迷雾重重、扑朔迷离,让看家摸不着头脑,寻不到庐山真面目
。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他夹在中间老黄牛一样耕耘了十三年,史学家居然可以做到
无视他的存在,从康熙直接飞渡到乾隆,愣是没他什么事,说起来,令人诧异。
这历史绝对不是这回事。康熙晚年国库中仅有家底700万两银子,堂堂大清帝国,竟是一
副空架子。经过雍正励精图治,骤增到5000万两,这正是雍正"振数百年之颓风",整饬
吏治的成果。而奠定"康乾盛世"真正经济基础,承上启下、最核心的人物自然是雍正。
我们从凝聚着雍正大量心血的谕批中可见全貌。
奏折是清代的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一种机密文书,皇帝亲自朱笔批示后发回呈奏
者执行。这是一套严密的行政指令传达制度,始于康熙二十年前后,当时总共才有137名
亲信官员有此资格,所奏内容十分局限,因而没有形成严格的奏折制度。雍正朝,扩大
范围,有...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21010 | 45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fb3610101dl8u.html
昨晚写了点东西谈到了对当年清华朱令案的一些个人想法,主要是对该案当年侦办路线
的质疑。文章登上博客当晚就引来激烈争议,但也引出了一些应该有一些意义的辩论与
思考。于是现在把一些未必为外界广泛知晓的东西贴在这里,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思考与
争议,这样或许,仅仅是或许,我们会距离当年的真相更近一些。
首先,用尽量简洁而易懂的方式,把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本人认为可以得出的判断阐述
清楚:孙维是朱令被投毒案件的嫌疑人,但不应是所谓的“唯一嫌疑人”,而应是一份
相当长的嫌疑人名单之一。由于此案当年侦办时公安的拙劣无能,在重大关节犯了严重
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使这起案件在沦为无法挽回的悲剧的同时,沦为世界司法执法史
的奇闻笑柄。前前后后,协和医院、公安保卫部门乃至清华校方都存在诸多应受指摘之
处,而朱令身边很多可以为追查凶犯提供线索出力相助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而选择了“
震耳欲聋的沉默”。或许,这就是人性的脆弱,或许这就是二十世纪末中国社会的又一
个活写照.....
接下来,此文的读者将要看到的...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2072 | 46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西施究竟是谁的影子呢?或许正是自己的滑稽模样也未必。
言归正传,重读旧诗忽然有点新想法;于是我疑心这回我恐怕是在镜中窥又见
自己的什么煞笔[1][2]模样了,特此显摆,作文为念。
PS:警世:此文是读后兼胡扯。
李贺诗云“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叫天下白”[3],余幼时读此句即欣然雀跃。
小朋友何以鹊跃?除了朗朗上口似懂非懂之外,用个雅点的词说:得时蚁行,失
时鹊起。这说明一点:即使不大懂文理,李诗中也传达给我君子失时的惶急蹙迫
感。
下面先着重解释“我有迷魂招不得”,后“雄鸡一声天下白”,恩,那个,一家之言
,纯属虚构。
首先“迷魂招不得”,小朋友不了解,如今长大读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后感觉
别有深意。
《招隐士》十分奇怪,几乎通篇都在描慕环境之恶劣,用楚辞的悱恻深固渲染
出惶惶不安的末世景象,以至于读完全篇,倒会去重读“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
兮萋萋”令人毛骨悚然:擦,写恐怖小说呀!
全文没有波澜,只是不断挑战读者对恐怖的承受力而已。
最后,作者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遂成名句。
和大部分cult片一样,招隐士中,主角“王孙”戏分不多,而且最终生死不明。
在... 阅读全帖 |
|
m****z 发帖数: 230 | 47 中国人为什么说谎?有人总结了让人不得不撒谎的很多理由:教育逼人撒谎:小学生接受《新闻联播》访问,就懂得配合说很黄很暴力;科学逼人撒谎:QQ发明了“隐身”,山寨手机发明了“彩话”(例如你可选择通话背景音是马路嘈杂声还是菜市嘈杂声),说谎科技层出不穷;官场逼人撒谎:有担任政府局机关秘书的人在发帖介绍写作技巧:“明明是单位没有什么进步,我却写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明明是对下岗充满困惑和恐慌,我却写成了大家认清了形势、从容地面对下岗……爱情也逼人撒谎:其实男人和女人之间,最大的谎言就是“我爱你”,但谁又敢说自己全部看得穿。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说真话成了中国社会最稀缺的社会资源,说谎倒成了中国成功学的重要部分,八面玲珑的韦小宝是职场偶像,《潜伏》里的余则成也是。有职场生存术认为《潜伏》是白领阶层人际危机的反映,号召向余则成学习,平日说话九真一假——因为只有平时不说谎的人,才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刻骗到所有人。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上演一幕幕《宫心计》,是谁在逼中国人说谎?
在中国敢于说真话的历史人物中,一个人是司马迁。他因为在朝堂上因为为李陵说了句真话,结果惹得武帝大怒,竟被处以宫刑,生理和心理同时遭受伤害...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oughts 讨论区 】
发信人: mmdzgz (待字闺中), 信区: Thoughts
标 题: 中国人为什么不愿说真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9 03:06:23 2015, 美东)
中国人为什么说谎?有人总结了让人不得不撒谎的很多理由:教育逼人撒谎:小学生接受《新闻联播》访问,就懂得配合说很黄很暴力;科学逼人撒谎:QQ发明了“隐身”,山寨手机发明了“彩话”(例如你可选择通话背景音是马路嘈杂声还是菜市嘈杂声),说谎科技层出不穷;官场逼人撒谎:有担任政府局机关秘书的人在发帖介绍写作技巧:“明明是单位没有什么进步,我却写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明明是对下岗充满困惑和恐慌,我却写成了大家认清了形势、从容地面对下岗……爱情也逼人撒谎:其实男人和女人之间,最大的谎言就是“我爱你”,但谁又敢说自己全部看得穿。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说真话成了中国社会最稀缺的社会资源,说谎倒成了中国成功学的重要部分,八面玲珑的韦小宝是职场偶像,《潜伏》里的余则成也是。有职场生存术认为《潜伏》是白领阶层人际危机的反映,号召向余则成学习,平日说话九真一假——因为只有...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