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夏代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
l***y
发帖数: 1166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彝族是夏代的统治者?
[ 作者:钟 鸣 日期:2012-1-14 来源:彝族人网  点击:1294 评论:0 ]
能否倾听这样一种解释:彝族是夏代的统治者,古彝文是夏代的官方文字,殷革夏
后,彝族便迁往南夷高地,却留下辉煌的三星堆?这种假设出的衰败,能否解释三星堆
文化“历夏商周”这样的绵延性、完整性?
 ●夏朝历经十四代十七王,足见盛世,不可能没有文字。若有,是什么形态?又
在何种范围?
 ●三星堆文字自成一体,无论数量、书写方式的多样化,在甲骨文之前之后甚至
在夏后夏前,都独领风骚。
  ●能否倾听这样一种解释:彝族是夏代的统治者,古彝文是夏代的官方文字,殷
革夏后,彝族便迁往南夷高地,却留下辉煌的三星堆?这种假设出的衰败,能否解释三
星堆文化“历夏商周”这样的绵延性、完整性?
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当
去年,偶遇旅居法国的摄影师曾年,他正为美国《国家地理》拍摄介绍蜀地的三星
堆文化,我引他看陋室庋藏的三星堆古玉,闲谈时涉及“中国的……”,曾速匡正,历
史上“中国”的说法很晚。这点他是对的。
 《礼记·中庸》“洋溢乎中国”,《汉书》“统天下,理中国”……,都指的是
中原黄河流域...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
江西九江考古获重大发现 中国青铜器冶炼史或前推至夏代
字号:小中大2014-06-09 10:12:43
更多
298
关键字 >> 青铜器商代夏代中国青铜器商代青铜器江西考古重大发现商代考古江西九江
荞麦岭商代遗址
6月8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透露,江西九江荞麦岭商代遗址考古获重大进展,发掘
出与青铜冶炼有关的重要遗存,并在遗址下层还发现有中原二里头文化因素的生活用具
,年代应与夏代晚期相接近。专家认为,这对于中国早期青铜器的起源研究具有重要价
值,中国青铜器冶炼史或被前推至夏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
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
的代表。而中国青铜器普遍认为出现在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共470年)末
期,但一直没有实物证实,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共554年)青铜器发展成
熟,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标志。
江西九江荞麦岭遗址出土的商代汲水罐(资料图)
荞麦岭遗岭是近来商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发掘。经初步钻探,其分
布范围约5万平方...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青铜器冶炼史前推至夏代
中国青铜器冶炼史前推至夏代
6月8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透露,江西九江荞麦岭商代遗址考古获重大进展,发掘
出与青铜冶炼有关的重要遗存,并在遗址下层还发现有中原二里头文化因素的生活用具
,年代应与夏代晚期相接近。专家认为,这对于中国早期青铜器的起源研究具有重要价
值,中国青铜器冶炼史或被前推至夏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
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
的代表。而中国青铜器普遍认为出现在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共470年)末
期,但一直没有实物证实。西方史学家有人认为,中国青铜文明起源于西部草原,来自
西亚。商族是一个来自西部、北部大草原董民族。此次江西早商时期青铜冶炼遗址董发
现,颠覆了上述说法。
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共554年)青铜器发展成熟,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标
志。
江西九江荞麦岭遗址出土的商代汲水罐(资料图)
荞麦岭遗岭是近来商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发掘。经初步钻探,其分
布范围约5万平方米,此次发掘考古面积为2000平方米... 阅读全帖
y***y
发帖数: 198
4
☆─────────────────────────────────────☆
kzeng (寱语·无味赛百味) 于 (Wed Apr 1 20:07:42 2009) 提到:
新华网4月1日电(记者于任洁)记者3月31日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河南
省洛阳市首次发现夏代都城遗址,填补了夏代的考古空白,在我国夏商考古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已经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名单。
《国语·周语上》上说:“昔伊、洛竭而夏亡, 河竭而商亡。”三国时期韦昭的注释里
讲:“ 伊出熊耳,洛出冢岭 。 禹都阳城 , 伊洛所近。” 因此很久以来,伊洛两岸
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搜寻夏代都城遗址的重要地点,自50年代以来,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
单位在伊洛一代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发掘,但是一直未能有突破性的发现。
今年入春以来,华北普遍大旱,千年一遇的伊、洛断流再次出现,洛阳市郊区龙门镇农
民在干涸的河床挖沙时,意外发现一件大型青铜方鼎。他随即报告给了当地文物考古部
门,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社科院考古研究的高度重视。经过实地勘察和抢救
性发掘,专家们在伊洛河河底发现了一座夏代都
T*****y
发帖数: 18592
5
断网上不来,特憋人。继续唠叨埃及说
先不说埃及人迁徙本身多可笑
单纯从考古证据讲
中国文化,作为内部各文化相互近似的一个整体
远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埃及第一王朝之前就开始了
一直没有外来迥异文明中断和被征服的证据
只有各地文化本身的互相取代、此消彼长的情况
印度那种雅利安人入侵,或者希腊那种多利安人入侵的文化取代迹象,
不仅仅在全中国没有发生,而且在部分地区也没有发生
这种不受干扰的连续性,是外来说不好解释的
如果是埃及人或者什么人的外来征服,如何解释考古证据的缺失?
如何解释本地考古证据的文化连续性?
目前中国上古族群和文化,还有很多搞不清楚的地方
比如到底是几个族群,不同阶段的变迁关系,相互的影响等等
族群对应的考古文化发现到底是谁和谁?
以及这些和传说是如何对照的,是否有密切联系等等
还有三代族群具体是来自哪一个上古族群
周夏之间,除了周人自奉的传承关系之外,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儿
等等等等
但是俺觉得很难质疑的,是夏人对应所谓河洛族群,或者西夏族群,
或者仰韶或者陕西河南龙山一系列的文化,
相对于海岱东夷族群,或者山东龙山大汶口一系列的文化
而且这两个族群也不是绝然分裂对立的,很多中间...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4447
6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在4500多年前,中国已经进入青铜器时代。近代的西
方学者认为,中国的青铜器并非本土的,而是来自古巴比伦或者古埃及的。也就是西来
说。其实这个说法早就被推翻了,因为我国出土的青铜器文物有的古埃及的还要古老,
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在如今的考古挖掘中,中国出土的最古老的青铜器文物是姜寨遗
址出土的距今6700年左右的青铜器。
但是,不少人会疑问,古代的这些青铜器原料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古人和现代人一
样,都会从自然界中索取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青铜也一样,古人会在铜矿中取出铜器
,然后进行冶炼。如今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最大型的古矿遗址便是中国湖北铜绿山
古矿遗址。铜绿山古矿遗址的发现得从上个世纪70年代说起,1974年,考古部门在铜绿
山发现了一个面积两千平方公里的地下迷宫,不过所有的专家都在疑问,这地下迷宫到
底是谁建设的?是什么时候建设的?建设用来干嘛?
经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论证认定,这一古铜矿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最久远、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活化石。当时这个消息一传出就震惊
了世界,日本、英国、德国等考古家纷纷来华考研。...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zeng (寱语·无味赛百味),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夏代考古重大发现:“夏墟”遗址初步挖掘结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1 20:07:42 2009), 转信
新华网4月1日电(记者于任洁)记者3月31日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河南
省洛阳市首次发现夏代都城遗址,填补了夏代的考古空白,在我国夏商考古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已经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名单。
《国语·周语上》上说:“昔伊、洛竭而夏亡, 河竭而商亡。”三国时期韦昭的注释里
讲:“ 伊出熊耳,洛出冢岭 。 禹都阳城 , 伊洛所近。” 因此很久以来,伊洛两岸
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搜寻夏代都城遗址的重要地点,自50年代以来,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
单位在伊洛一代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发掘,但是一直未能有突破性的发现。
今年入春以来,华北普遍大旱,千年一遇的伊、洛断流再次出现,洛阳市郊区龙门镇农
民在干涸的河床挖沙时,意外发现一件大型青铜方鼎。他随即报告给了当地文物考古部
门,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社科院考古研
s*****j
发帖数: 6435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代
前些日子借了些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书来看,还比较有意思。我古文不好,天文学
知识也有限,对写得比较专业的书看不太下去,有一本〈千古学案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
密记〉岳南著。比较通俗,很适合我,随便写写书里的东西,也许大家感兴趣。
基本定代就靠三种方法:考古的C14,ASM年代测定,天象计算和文献核对。
我印象里面工程结束时国际上反映有些强烈,大多是反对的。不过我借到的书里都没有
怎么提反对的声音。
夏代
在考古方面,一个是二里头文化的C14测定:年代基本限制在BC1880 - BC1521。 另
一个是王城岗遗址(龙山文化晚期)的骨头样品AMS测定:年代基本限制在BC2190 -
BC1965。 从考古上讲,由此确定的时间框架是BC2190 – BC1521。
在天象方面,主要是《尚书》中提到过在夏仲康年间发生过一次日食。但这个记载很
有问题,一个是提到它的《尚书-胤征》的真伪有问题,二是那是不是说的日食,也有
争论。最后,就算是真得说日食,算来算去,这日食的时间早到BC2165,晚到BC1876。
误差是在太大。
另一个天象记录是《太平御览》里提到的大禹时的五星聚合“...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1994
9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22日 11:0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22日电 据中国专家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天文台,
最早的天文台建于夏代,时间约为公元前2033年至公元前1562年间,居世界领先地位。而
且,元代(公元1271年至1368年)曾经在北京建立的司天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台。
据武汉电视台援引专家研究结论称,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天文台,相传
夏代叫“清台”,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时称“神台”,周代(约公元前11世
纪至
前770年)称“灵台”。周文王灵台筑在都城丰邑的西郊,现陕西西安市西南,台高2丈,
周围420步。春秋时诸侯造的天文台称“观台”。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以前
的天文台仅是一个较四周略高的高台,以圭表和原始的浑仪观测日影,月亮和盈亏和星星
的位置。
到了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在长安,洛阳都建有灵台。东汉时在河南偃师
建的一座灵台,高约20米,台基约50米见方,顶部为观测天象的场所。灵台上有浑仪,圭
表,测风仪,地动仪等观测仪器。
唐宋(公元
s*****t
发帖数: 1994
10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22日 11:0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22日电 据中国专家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天文台,
最早的天文台建于夏代,时间约为公元前2033年至公元前1562年间,居世界领先地位。而
且,元代(公元1271年至1368年)曾经在北京建立的司天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台。
据武汉电视台援引专家研究结论称,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天文台,相传
夏代叫“清台”,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时称“神台”,周代(约公元前11世
纪至
前770年)称“灵台”。周文王灵台筑在都城丰邑的西郊,现陕西西安市西南,台高2丈,
周围420步。春秋时诸侯造的天文台称“观台”。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以前
的天文台仅是一个较四周略高的高台,以圭表和原始的浑仪观测日影,月亮和盈亏和星星
的位置。
到了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在长安,洛阳都建有灵台。东汉时在河南偃师
建的一座灵台,高约20米,台基约50米见方,顶部为观测天象的场所。灵台上有浑仪,圭
表,测风仪,地动仪等观测仪器。
唐宋(公元
L*********2
发帖数: 10195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青铜器冶炼史前推至夏代
“下一步将对遗址下层进行重点发掘,如能继续发现二里头时期的冶炼遗迹,中国青铜
器冶炼史将被前推至夏代。”
靠,不还是没找到呢吗?
m**********2
发帖数: 6568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青铜器冶炼史前推至夏代
就算推到夏代,也不能排除是西亚传来到技术。毕竟还差2,3000年,足够跑几个来回的
y******i
发帖数: 2584
13
论以李学勤为首的“造假帮”(修改稿)
修改稿, 李学勤
三鹿使者先生等对“参与‘三祖文化’造假行托者还有李学勤、王大有等一干人马。”
一句不满意,现改为:“李学勤、王大有等有行托嫌疑。”,事实也是如此,李学勤没
有参与“三祖文化”造假,但,参与了行托。
什么是行托。
由于客观原因,媒体被李学勤等“学术权威”左右,宣传了伪科学,不是行托。行托者
的基本含义是:在一个领域里以“学术权威”自居,又握有造假项目,对假文物、伪学
术、伪科学实施吹捧,为造假行托。有的没有造假项目,但,不懂装懂,投靠“造假帮
”,逢假必托,沽名钓誉,大力宣扬伪科学,这种人属于行托。
这次发布,对个别词句进行了修正。笔者尽量做到从善如流。为了更有效地揭露以李学
勤为首的“造假帮”,望广大网友提出宝贵的批评建议。
谢谢并特此说明。
论以李学勤为首的“造假帮”
(修改稿)
考古造假,史前史研究造假是客观存在。长期造假,多学科造假形成利益共同体,造假
行托形成“造假帮”也是客观存在。李学勤不懂装懂,以伪理论“走出疑古时代”为旗
子,以在考古、史前史研究、古文献、古文字、文物领域大势造假行托为学术实践成为
“造假帮”的核心人...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14
一、禹的传说及启和三康的故事的考辨
说禹的本义为虫,并不始于顾先生,就我所知,是他的老师崔适首先提出来的。
《史记探源》卷二:《集解》:“《谥法》曰:‘受禅成功日禹。”’案:此言谬矣。
禹之本义为虫名,犹鲧之本义为鱼名,夔、龙、朱虎、熊罴之本义为毛虫、甲虫之名也
。受禅成功,乃禹之勋业,岂禹之字义乎?
崔氏虽然首先提出“禹之本义为虫名”,但没有进一步的阐述,因此在学术界没有什么
影响。顾先生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除引《说文》“禹,虫也”之外,还说
:我以为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九鼎是夏铸的,商灭了夏搬到商,周灭了商
,搬到周。……他们追溯禹出于夏鼎,就以为禹是最古的人,应做夏的始祖了。
这就是说他以为“禹为动物,出于九鼎”。此后,在《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的信中
,他又“因为九鼎不铸于夏代,禹说才起于西周的中叶”,而修正了这个假定,他说:
“我现在对于这个假定的前半还以为不误,对于后半便承认有修改的必要了。”这就是
说他坚持“禹为动物”之说,放弃“出于九鼎”之说。同时,他列举了九项理由,对禹
的来历再作了一个新的假定:“禹是南方民族神话中的人物。”
对于禹为动物之说,他... 阅读全帖
n*******u
发帖数: 343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就是甲骨文里的“人方”?
下面这边文章里提出的观点,作者好像是北师大的,觉得比什么埃及说靠谱多了。
有说法认为现在彝族就是夏朝遗民的一支,古彝文即夏篆的流传。水族文字据说也可能
有部分是夏朝文字。
——————————————————————————
夏朝遗民流布情况概说
王 宁
夏朝的故国本在今山东省,这是于史有明证的,一些历史学家多主此说,如王国维
言:“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夏自太康以后以迄后桀,其都邑及他地名之
见于经典者,率在东土,与商人错处河济间盖数百岁。”[1]顾颉刚也认为夏人的“势
力范围大部分在山东” [2],杨向奎云:“夏在中世以前之政治中心实在今山东、河北
、河南三省间,而以山东为重点”[3],又云:“中夏以前,启以后夏之政治中心在今
山东,其势力及于河北、河南” [4];劳里云:“山东应是夏族初期活动地域,后来又
西迁。大禹治水活动主要是在九州中的兖州,豫州、徐州只有一部分,后来禹治水遗迹
遍及全国各地,这是后人把实在的历史逐步附会扩大而成的”[5]。笔者也曾经写过一
篇《夏国疆域新证》,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夏朝故国的位置和疆域范围[6],夏朝的故国
的确是以山东为中心,当...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殷之遗民 - 水族
象形文字的最后领地——水书
贵州民族报 20041028 第 3 版
水书一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周:水书,到底是什么的书 ? 外界报道不少,界说不一,请你解说一下。

潘:水书,水族称为“泐睢”、“泐水”。泐的语义是文字、书籍;睢、水,是族称音
译的谐音。水书,就是水族古文字、书籍的通称。
周:既然水书被称为古老的文字,请讲讲其古老之处何在 ?

潘:从水族称水书为“泐睢”,就是很好的见证。泐、勒,在古汉语中相通,初指铭刻
,后转化为书写或文字。古代的墓碑往往刻有“泐石铭祖恩”等字,一些老学究在书信
末尾署名之下“手泐”,表示亲手所写。现代汉语中,“泐”的语义早已消失。水族发
祥于古代中原睢水流域,族称“睢”源于此;水书的称谓,以及水书中保留大量的中原
古音,就是母语遗存的重要见证。
周:不少学者称水书是古文字的活化石,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

潘:我看,这种比喻十分恰当。水书既然与夏代陶片文字、殷商甲骨文、金文有内在的
联系,应当享此殊誉。
...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张古代星图,请大家指教
最早纪录星象的是《夏小正》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象后来那样龟腚出那么多的星座。
网上搜到一篇文章,研究夏小正星象年代从而推断它编纂年代的: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胡铁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一 文献与研究回顾
《夏小正》的经文存在于西汉戴德所编《大戴礼记》的《夏小正传》中,共有四
百余字。它按12个月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等,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历。对这部历法,《礼记·礼运》中记有:“孔子曰‘我欲观夏
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也’”。郑玄注云:“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
者有小正”。 《史记·夏本记》亦有:“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后人
多据此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历法,也有人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这篇文章的目
的就是通过对《夏小正》星象的计算确定该历可能的使用年代。关于《夏小正》的版
本源流等等,因台湾庄雅洲先生已有详尽的研究,本文将不再涉及[1][2]。
《夏小正》经文中给出的星象共有17个: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张古代星图,请大家指教
最早纪录星象的是《夏小正》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象后来那样龟腚出那么多的星座。
网上搜到一篇文章,研究夏小正星象年代从而推断它编纂年代的: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胡铁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一 文献与研究回顾
《夏小正》的经文存在于西汉戴德所编《大戴礼记》的《夏小正传》中,共有四
百余字。它按12个月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等,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历。对这部历法,《礼记·礼运》中记有:“孔子曰‘我欲观夏
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也’”。郑玄注云:“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
者有小正”。 《史记·夏本记》亦有:“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后人
多据此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历法,也有人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这篇文章的目
的就是通过对《夏小正》星象的计算确定该历可能的使用年代。关于《夏小正》的版
本源流等等,因台湾庄雅洲先生已有详尽的研究,本文将不再涉及[1][2]。
《夏小正》经文中给出的星象共有17个: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19
何为夏与商?华夏与东夷的恩怨情仇
何为夏?夏与华不是一回事,但夏与华,文化上有继承关系。
何为华?凡是继承了扶桑文化的都可以是华。最早的扶桑文化出现在湖南澧水流域,就
是三皇时代,晚期传播至夏水流域。
何为夏水,说的应该是汉水下游,其实水经注里曾经清楚地记载了夏水的范围,它的源
头在湖北荆州,曾经几度成为长江主泓,经过湖北监利仙桃汇入汉水,到达武汉,是为
夏口。所以何为夏,它最初只是一个地名,说的是江汉平原的一系列城邦国家,对应的
是五帝时代,只因为继承了来自南方澧水流域的扶桑文化,因此这个文明,就成为华夏
文明。
距今5千年前,在汉水下游的江汉平原出现了“城”。有考古学家统计,虽然目前这个
地区发现的能被确认的城大概是20座左右,但实际上当时应该有40座,最多达到50座,
并在屈家岭和石家河时期已经出现了铜器。
如此规模密集的远古城市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甚至两河流域也只能
望其项背。一定要坚信,任何大城遗址,史书上一定会有记载,中国史书牛逼的地方就
在这里。连埃及巴勒斯坦的文明咱国史书都没有放过,自家的历史岂能不记录清楚。
现代考古上的成果,关于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有篇...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343
20
http://www.sinoss.net/2012/0220/39476.html
史前青铜之路
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距今五千年或更早,中国北方的红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
,已经迎来文明的曙光。不过,这两支局限一隅有神权至上特质的文明很快衰落。从公
元前2500年前后开始,多种文明因素向中原黄河流汇聚的趋势明显,出现方国林立的初
期文明形式。公元前2000年前,随着多元文明因素的汇聚与交融,文明因素的碰撞与整
合,中原早期文明的内涵有了质的升华,出现夏文明。夏文明的一个特质,体现在世俗
集权形成方面。晋南陶寺和豫西二里头是夏代早晚不同时期的两处代表性遗址,特别是
二里头遗址更是研究夏文明起源的典型材料。结合近来新的碳十四系列测年,二里头遗
址的年代可能比过去认识的要晚一二百年。将考古与文献材料结合起来分析,目前可以
说,至少到公元前1800年后,在中原地区,最终出现了夏王君临天下,以国家为标志的
成熟文明体。
为什么到了公元前的19世纪,会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一统天下,并延续下来的世袭王
权,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致力解
决的焦点问题。对此,学...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3033
21
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失败检验“走出疑古”
文章来源:大樗树下 文章作者:吴光泳
1996年5月,“夏商周断代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正式启动,国家史无前例地
投入了几千万元的资金 ,让一向经费少得可怜的社科界瞠目结舌。5月16日在该“工程”
启动会议上,宣读了《超越疑古,走出迷茫》的官方发言,政府将“工程”定性为“凝聚
力工程” ,从此,有人自称于1992年“大胆”提出的“走出疑古时代”由一个私人口号
上升为官方口号。外国学者观察到:“‘走出疑古时代’正演变为国家的口号” 。提倡
者抓紧机会,马不停蹄地接待媒体采访,强调“工程”“将大大有利于中国文明的寻根探
索,提高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这显然是在说:一贯鼓吹“
东周以上无史”的“疑古派”推翻战国以来三代同源、黄帝一元的古史框架,打消了中华
民族的自信心,瓦解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不利于统战 ,副作用更加明显。“工程”结
束后又投入400多万元进行“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走出疑古”的提倡者依然是领导
。这还是预备性研究,真要研究起来,还不知是何等规模。由于事态还在发展,“走出疑
古”的发展趋势还无法预...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22
☆─────────────────────────────────────☆
dangran (当当当) 于 (Wed Aug 8 04:17:40 2012, 美东) 提到:
2012年6月,芝加哥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夏含夷质疑“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报告简本发
表十年后仍无繁本,恐怕将来也不太可能发表。”
200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关键数据在美国“亚洲学协会”年会被质疑“站不住脚”
中国政府在上世纪末只花了上千万人民币、只搞了五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就于2000年
10月验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工作成果《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简本)》,并对其颁发“全国十大科学进步奖”。这个研究结果看似光鲜,但其中的数据
经不起质疑,戳破了之后“断代工程”的成员还死不认账。
2002年4月4日至7日,美国“亚洲学协会”的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专门邀请了“
工程”的学者来美讨论。在会议上,美方与会学者蒋祖棣以自己带去的计算机和OxCaI序
列程序当场对“工程”以同样程序处理的若干碳-14数据重新进行验算,结果明显与“工
程”的有差距。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工...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甘肃火烧沟古文化遗址
火烧沟文化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一样占有重要位置。火烧沟文化作为中国史前文
化考古中一种独特而稀有的文化类型,因其地处河西走廊西部,对河西地区的史前文明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日前,玉门火烧沟遗址被《中华遗产》评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
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火烧沟文化遗址是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正式出土于1976年。这是一处含有大
量彩陶的早期青铜文化遗址,距今约3700年,相当干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该遗址位于
玉门市清泉乡境内312国道边,范围约20平方公里,距玉门市区20公里。因火烧沟文化
的出土地周围是一片红土山沟,土色红似火烧,所以这一古文化遗址被考古界称为“火
烧沟文化”。火烧沟文化遗址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羌人生活的再现
火烧沟文化遗址发现具有偶然性。1972年春天,甘肃省酒泉地区玉门市的清泉公社
,打算在公社旁边修建一所中学,就在他们挖地基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古物。于
是学生报告给一名叫杨敏老师,他是从甘肃省的省会兰州来的知识青年,当时在清泉中
学任教,爱好历史。具有一些历史常识的杨老师意识到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是文物,于是
,他制止了乱扔乱玩的学生,把完整一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邀请作者认领本论文
四、中原地区的青铜革命与文明的起源
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距今五千年或更早,中国北方的红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已
经迎来文明的曙光。不过,这两支局限一隅的有神权至上特质的文明很快衰落。从公元
前3 千纪中叶开始,多种文明因素向中原黄河流域汇聚的趋势明显,出现方国林立的初
期文明形式,到公元前2 千纪初期前后,随着多元文明因素的汇聚与交融, 文明因素
的碰撞与整合,中原早期文明的内涵有了质的升华,出现夏文明輪輴訛。对于中原夏文
明出现的原动力或者说机制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历史考古学界关注与争议的焦点。
(一)中原文明起源过程的技术因素问题
中原文明起源的探讨,长期以来学术界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原等地的以早期城址为
轴心的聚落考古研究輪輵訛;二是以墓葬规模、随葬品、墓葬主人的社会地位变化,以
及社会秩序的确定輪輶訛。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 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
代的重要意义。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
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在文明形成过程中, 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
,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4883
25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闹了个笑话
夏代考古重大发现:“夏墟”遗址初步挖掘结束
http://kzeng.info/node/1689
新华网4月1日电(记者于任洁)记者3月31日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河
南省洛阳市首次发现夏代都城遗址,填补了夏代的考古空白,在我国夏商考古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已经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名单。
《国语·周语上》上说:“昔伊、洛竭而夏亡, 河竭而商亡。”三国时期韦昭的注释
里讲:“ 伊出熊耳,洛出冢岭 。 禹都阳城 , 伊洛所近。” 因此很久以来,伊洛两
岸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搜寻夏代都城遗址的重要地点,自50年代以来,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等单位在伊洛一代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发掘,但是一直未能有突破性的发现。
今年入春以来,华北普遍大旱,千年一遇的伊、洛断流再次出现,洛阳市郊区龙门镇农
民在干涸的河床挖沙时,意外发现一件大型青铜方鼎。他随即报告给了当地文物考古部
门,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社科院考古研究的高度重视。经过实地勘察和抢救
性发掘,专家们在伊洛河河底发现了一座夏代都城遗址。
据负责这次发掘的安普福教授介绍,遗址主体在河床正中,平面近长方形,四周有夯筑
y****e
发帖数: 1785
26
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摘要: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
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
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是针对“古史辨”派提出的
反对理念,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起到阻断史学革命、将传统史学过早衔接于新史学的作
用。此后史学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将“二重证据法”的负面作用扩大、滥用,造成不
良的影响,应当及早摒弃。
关键词:王国维 二重证据 古史辨 考古学
王国维是20世纪初期杰出的史学家,早在1917年,他就通过辨识甲骨文字、破解其
中历史信息而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重
要论著,取得了确证殷商君王世次的重要学术成就。1925年,他又高调提出所谓“二重
证据法”的命题,成为学术史上被多数人评价极高的史学方法。然而细检众论,随声者
多、考实者寡,对于“二重证据法”这个影响重大的问题,理应置于大的学术背景及史
学史的进程中重新审视。
一、“二重证据法”风靡于世的时代因缘
历史学在其持续发展... 阅读全帖
h******x
发帖数: 10156
27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钟鸣 最后更新:2009-06-11 12:14:20
标签三星堆甲骨文蝌蚪文打印小字体
大●夏朝历经十四代十七王,足见盛世,不可能没有文字。若有,是什么形态?又在何
种范围?
●三星堆文字自成一体,无论数量、书写方式的多样化,在甲骨文之前之后甚至在夏后
夏前,都独领风骚。
●能否倾听这样一种解释:彝族是夏代的统治者,古彝文是夏代的官方文字,殷革夏后
,彝族便迁往南夷高地,却留下辉煌的三星堆?这种假设出的衰败,能否解释三星堆文
化“历夏商周”这样的绵延性、完整性?
图1
民间收藏的玉石铭文拓片(文字未破译)
图2
蝌蚪文龙玺印拓(文字未破译)尺寸:12×9.5厘米
图3
蝌蚪文龙玺 尺寸:通高121厘米 现藏于民间
图4
彝文 直译:鹰眼守家 意译:鹰眼守护疆域 彝族学者阿余铁日2009年4月15日所破译的
印文
图5
神龟负洛书玉雕尺寸:通高50厘米 现藏于民间
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当
去年,偶遇旅居法国的摄影师曾年,他正为美国《国家地理》拍摄介绍蜀地的三星堆文
化,我引他看陋室庋藏的三星堆古玉,闲谈时涉及“中国的……”,曾速匡正,历史上
“中国”的说法很晚。这...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夏王朝,从疑古说起
http://www.cchere.com/thread/3355320
考虑坛中不少朋友对夏王朝的认定很关心。由于诸多条件限制,难于了解真相。为使各
位对目前夏朝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将在这篇夏王朝系列文中尽可能详细解说。至于文
笔枯躁,读之味同嚼蜡。。这个。。其实你不说,也心知肚明。然此类文章既不能瞎说
,又要幽默风趣。。弱弱的问句;仁兄要求似乎高了点吧?看在本公子辛苦查资料的份
上,将就着看吧.
我是楚歌的朋友,他目前在外地,走时请我帮忙把文章作者名找到.就是说这篇文章我们
不确定是谁,但考虑到这里的朋友对考古情况不了解,因此打算系统的介绍,这里申明一
点,文章不保证全部是原创造,有借用,有部分调用资料,有原创.但我们会注明,初发此文
由于没查出作者,只好暂时空置,目前已确认此文是;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
王勇老师作品.
我国这几十年来田野考古进展迅速,成果颇丰。较早出土的青铜器铭文遂公盈(西周中
期)和叔夷钟(春秋时期)都提到过大禹治水的有关内容。殷墟卜辞的研究,除非了证明
商朝的信史地位,实际上也证明了夏朝的信史地位。{1}
因为商朝的历史从成汤算起,则见于b辞的先公先...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夏王朝,从疑古说起
大禹的父亲治水没有成功,天帝命令祝融将其杀害于羽山;而几百年之后,到了成汤灭
夏时,祝融又一次助汤灭夏,降火于夏城。(《墨子-非攻下》)时间上虽然相跨几百
年,可是祝融这个火正官都要出来和夏王过不去.大禹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可还偏
要将治水的任务又交给他的儿子禹接着干,最后还要将王权一并交出去。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
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高唐,帝舜为有虞。帝
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这些记载前后有些矛盾。前面讲到禹都是同姓,后面为何
到了禹又变成姓姒氏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因为大家不怀疑司马迁,所以信之不疑。可是,夏的祖先、商的祖先、周人和祖先竟然
是差不多同一个时期的人,那么这三支不同的部族在地望上为什么总是挤在一处?商代
的远祖专家考证后认为是帝喾,灭夏的商王成汤自是帝喾的后代。而颛顼是大禹的祖父。
照理这是两个各自独立发展的不同部落或氏族,但奇怪的是这两个并行发展的部族,居
然全都与一个叫有莘氏的小国攀亲,且攀亲不止,难道这个位于河南濮阳一带的小国专
出产美女?
先是大禹的父亲鲧...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待先商,正确的科学态度
中华文明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利用国际学术界共同的努力弘扬中华文明没有多大害
处,咱宋健也不差个一两千万的。李学勤如果自己能搞定,刀切豆腐两面光当然好,结
果不行啊,几次辩论被人搞的灰头土脸,过去他拿右派棍子打人,现在他有人拿
NED棍子打人,有用吗?那么多不认同他的断代结论的都拿到NED狗粮了?
(本文在《社会科学报》发表时有所删节,以下为原文。)
“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前言
由政府资助上千万人民币、轰虫烈烈地搞了五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 (以
下简称为“工程” )在中国大陆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的媒体甚至把它
称为“中国文化史的最伟大的事件” ,超越了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四库
全书》的纂修。2000年10月,“工程”发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
段成果报告(简本)》。《简本》的结论也全部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并且荣
获“全国十大科学进步奖”。而就在《简本》发表的前後,抨击的声浪不断在海
外出现。有的评论认为,+ “工程”有政治背景,是政府在搞民族主义;有的则
从学术角度提出批评。斯坦福大学的大牌教授David Nivison在《纽约时报》
所下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待先商,正确的科学态度
中华文明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利用国际学术界共同的努力弘扬中华文明没有多大害
处,咱宋健也不差个一两千万的。李学勤如果自己能搞定,刀切豆腐两面光当然好,结
果不行啊,几次辩论被人搞的灰头土脸,过去他拿右派棍子打人,现在他有人拿
NED棍子打人,有用吗?那么多不认同他的断代结论的都拿到NED狗粮了?
(本文在《社会科学报》发表时有所删节,以下为原文。)
“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前言
由政府资助上千万人民币、轰虫烈烈地搞了五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 (以
下简称为“工程” )在中国大陆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的媒体甚至把它
称为“中国文化史的最伟大的事件” ,超越了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四库
全书》的纂修。2000年10月,“工程”发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
段成果报告(简本)》。《简本》的结论也全部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并且荣
获“全国十大科学进步奖”。而就在《简本》发表的前後,抨击的声浪不断在海
外出现。有的评论认为,+ “工程”有政治背景,是政府在搞民族主义;有的则
从学术角度提出批评。斯坦福大学的大牌教授David Nivison在《纽约时报》
所下的“...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9007
32
deila说文字是文明存在的必要条件,那我说印加没有文字,所以就不能叫印加文明。
夏王朝的证明资料也绝不是什么司马迁自言自语。周代早期的古籍比如商诰就提到商灭
夏,和周灭商并提;魏晋出土的竹书纪年有夏代的世系,和史记一致。现在挖掘的二里
头文化在考古学界一致看法中一二期是夏代文化,三四期之间有较大变化,被认为是朝
代更替的表征。夏代的出土文物上也有较甲骨文简单的符号,很有可能是夏代的文字。
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比较成熟,考古学家一致认为之前还应该有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现在
甲骨文被解读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所以没有看到夏朝也没有什么稀奇的。而且夏朝本身
是周人起的名字,就好比周人给商朝起名叫殷一样,商朝对夏朝的称呼不见得就是夏,
一时找不到对不上也很自然。
中国古代史的考古就是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在探索中也有乐趣所在。就因为还
没有定论就断言夏不存在,说好听点就是拘谨保守,不好听的我就不提了。多少人还怀
疑太史公的商代世系是编造的,但是甲骨文一一证明。这一点我就信服司马迁。有人说
司马迁就是一具古尸,凯撒也是一具古尸,还被烧了。你能怀疑夏朝不存在,我也能怀
疑凯撒不存在。
v******a
发帖数: 45075
33
来自主题: Henan版 - 中国最早的城邑
据《世本.作篇》载: “鲧作城郭”,《世本》张澍补注转引《吴越春秋》指出:“ 鲧筑
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淮南子.原道训》也说“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
相传 鲧是夏部族进入阶级社会前的部落酋长,夏代第一个国君禹的父亲。夏代立国之
前,部落的活动中心,就在今日河南嵩山周围的伊、颖、汝等河谷、平地以及晋南的汾河
谷地一带。因此,河南城邑的形成,应早于夏代立国的时间。另据考古发掘,1977年在登
封县告城镇西,颖水和五渡河蓟汇之处的王城岗上,发掘出来东西并列的两个小城堡遗址
,碳14测年代距今约4000年,其位置正在史书记载的“禹都阳城”之处。
1979年,对传说中“太昊之墟”的淮阳县东南4公里处平粮台遗址的发掘,其周围城
墙是用小板筑堆法修建的城堡,城内面积约为43000平方米,连同城墙及外侧附加部分,面
积达50000平方米。发现有门卫房和地下排水管道设施,据碳14测定,距今4300年左右。上
述两座古城的年代,均相当或稍早于夏代开国的年代,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两座古城
遗址。
y****e
发帖数: 1785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论二里头时代-许宏
出自二里头发掘主持者许宏的博客,上面有很多专业角度的科普文章,其科学严谨的治
学思想也是我作为一个理科生比较认同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29cae10100c4py.html
略论二里头时代

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后,在对中国上古史所作分期描述中,一直存在着历史文献学和
考古学两大话语系统。前者以神话传说表述远古时期,在进入历史时期后,一般采用朝
代名;后者习惯以考古学文化来命名史前时期,已被证明为信史者则与文献史学合流,
亦冠之以朝代名或主要诸侯国名。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两大话语系统才归于一系。
其实,鉴于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界的学术传统及对学科终极目的的定位,无论文献史学界
还是考古学界,都是把两大话语系统最大限度的趋同作为努力的方向的。也即将“信史
时代”的上限尽可能前提,扩大两大话语系统的“共同语言”部分。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长足进展,文献史学界开始更为广泛地采用考古学的分期语汇。最为
典型的例子是近年出版的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邀约考古学者来撰写“远古时
代”部分。史前考古“本身就可以大体复原远古时代的漫长历史,传说资料反而只起...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论二里头时代-许宏

顾名思义,“二里头时代”的概念,源自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的绝对年代,一般认
为“不早于公元前1900年,不晚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延续300多年或将近400年”[i]
。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成果报告所给出的碳十四测年数据,也在公元前1880年~公元
前1520年之间[ii]。总体上看,二里头文化上接属于中原龙山文化系统的王湾三期文化
,下接二里冈期商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即龙山时代[iii],一般认为相当于公元前3000
年~公元前2000年左右[iv]。在王湾三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之间,还存在着“新砦期遗
存”,约持续100年左右的时间[v]。目前,尽管在对这类遗存的命名上尚有歧见,但其
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较之中原龙山文化更为密切这一事实,已得到了学界的基本认可,
为数不少的学者更认为其本身就属于二里头文化的早期发展阶段[vi]。鉴此,“二里头
时代”的时间跨度,应约当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
这一时段的绝大部分,与文献记载中夏王朝的存在时间相吻合。然而,尽管从考古学文
化的时空分布上看,“新砦期遗存”和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最重要的对象,或者
说最有资格担当“夏文化...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夏王朝,从疑古说起
首先向关心先秦史的朋友道歉,这段时间不能上网及时回复大家的问题,不好意思。并
向各位表示感谢,谢谢大家如此关心先秦历史。诚如提出问题的那位朋友所言,我没说
实话,这篇文章的确是考虑的太多,并没准确的告诉大家有关夏目前研究的真实情况。
因为以前有过经验,讲了实话被人骂,所以我不大敢说,毕竟;“只要够精彩,大家都
愿意相信谎言”。哪怕我给出证据也没用。但我仍然想赌一次,如实说出真话,只是希
望大家正确理解,我的话虽然是有据可查,能向大家保证所有论点全部站在材料上说话
,却不能保证一定正确。因为夏的情况目前国内学界谁都不能给个结论。一切尚在研究
中,我只能说把了解的情况向大家作个汇报,和大家交流。谢谢。
三代之糊涂账没有几个人能算得清。所花之精力往往费力不讨好。于是乎,几千年来,
人们都凭借着前人所遗的那些资料和记载,你说他说我说,大体上差不多地夏商周朝便
一路讲下来,三代便成中华文明史之发端,信史之源头。
司马迁在《史记》中讲三皇五帝,第一个朝代就是夏,笔墨不多却是讲得明明白白。夏
由禹始,以桀终,历多少代,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因司马迁本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治
学向来严谨,其成果是中国史学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意义及其前景
一般人大多认为:在众多人文学科中,只有考古学才是一门与世无争的学科。在文艺作
品中甚至出现了以当考古学家的妻子就可以取得婚姻安全和稳定(自己的妻子越老就越
可爱)的话题,因为据说考古学家是一群只钟情于“年老”物品的怪物。当然,这些都
是对考古学和考古学家的误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外的考古学界对中国考古学的成
果乃至于对中国考古学家是持有很深的偏见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第一批西方考古学家
来到我国时,当时我们的考古工作者曾经有过石头和化石分不清的幼稚时期,一部分原
因又是和当时对出土的层位记载和区域划分的混乱有关。
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盘据在西方考古学家脑海中的“欧洲中心论”在作怪。他们提
出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国人种是埃及人种的移民说”、“埃及象形文字是中国
象形文字的始祖说”……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因此,考古学和一个民族的政治和文化
是密切相关的。
一、艰难的起步
当我们的考古学家根据西安半坡遗址的骨骼化石复员出半坡人的头像时,日本著名的历
史学家和汉学家贝塚茂树教授在他的名著三卷本《中国史》中却得出了“那个头像更象
是现代日本人的祖先”的结论。...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武汉将来真正的城市中心是武昌
考古與古史重構||郭靜雲《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評介(專題一)
07-10
傳承古史辨派科學求真精神,促成傳統文化現代轉型
編者簡評
郭靜雲教授《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全書貫穿這樣一條主線,中國上古文明是首先
發源於江淮流域,然後由南向北傳播,還是首先發源於黃河流域,然後由北向南傳播?
此書的觀點認為是前者,這與傳統的觀點大相徑庭。」出版以來,如張惟捷教授所指出
的:「全書的體系、觀點和結論卻極具爆炸性和震撼性,我不能具體預測此書出版後,
其主要觀點會有多少學者反對或支持,但它將引起學術界的巨大反響和震蕩是無疑的。」
對於引起的巨大反響和爭議,爭論的焦點似乎主要在盤龍城的規模和一些古文字的釋讀
,這些我不持特定觀點。這裡我們將各方意見以及各方後繼的回應,分成二到三個專輯
陸續推出,讓讀者從中了解其梗概,並隨著討論的深入而推動研究的進展,引發更多的
思考和理論的重建。
對我們新古史辨而言,對考古學與上古史的態度明確的,儘管兩重證據法近代以降對考
古學和古史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如喬治忠先生指出的:「『二重證據法』是
針對『古史辨』派提出的反對理念,在中國現代史學史上起到阻斷史學革...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8811
39
补充一下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文字
目前没有找到夏代的文字
这是夏代质疑者的主要质疑点之一
但是殷代的文字(甲骨文)又是非常成熟的
让人很难相信,是突然一下子创造并成熟起来的
半坡有些器物上面有铭文,或者说符号,但是至今无无法解读
甚至不能确定,是抽象一点的绘画,还是象形文字
按照现在的一种观点,半坡是炎帝部族的文化
而炎黄还要远远早于夏代(大禹的儿子夏启建立)
h*******a
发帖数: 1753
40
来自主题: Pingpong版 - 奥运回放:何志文翻盘王增羿
羿原来还在百家姓上
羿
羿姓始祖后羿
公益新聞通訊社姓氏源流專題報導
返回姓源
羿姓始祖后羿 公益社記者詹招琳報導
羿姓源流記載如下:
羿姓注音:羿「简:羿」(ㄧˋ)漢語拼音:YI。百家姓排名第210位、台灣排名第0位
、大陸排名第(待查)位。
羿姓始祖:系出姬姓?黃帝第?代;系出夏代有窮氏后羿之裔。
羿姓分類:
羿姓起源:羿姓源出夏代有窮氏后羿
出自有窮氏,以人名為氏:相傳,夏朝著名的弓箭手后羿是夏代東夷族有窮氏部落的首
領;當部落首領後,不斷積蓄力量,當時夏王「啟」的兒子「太康」耽於遊樂田獵,不
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後,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王,實權操縱於后羿之手;
后羿只喜狩獵,不理民事,四出打獵,後來被親信「寒浞」所殺;後代子孫以羿為姓相
傳。
後羿:相傳為唐堯時人,善射。時時日並出,草木枯焦,羿射落九日;後得西王母長生
不老之藥,其妻嫦娥竊吞之,奔月為月神;傳說羿姓乃后羿之後。
N*******3
发帖数: 625
4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圣经与中国有关系吗?
看看这篇文章,也许会受到些启发。
古中国人的来历——从《圣经》中追溯(2009-01-03 16:14:51)转载▼标签: 古中国人
的来历祖先圣经上帝 分类: 剪贴分享
作者:执著的意义
中国人谈起日本人,总带着复杂的情感。不单因为中日之间在上两个世纪有争战,
更因为今天的日本繁荣强盛,令人不得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从最新的科技到最老的传统
、最摩登的城市到最彻底的环保,日本没有一样落在人后。想当年他们不是来唐朝留学
吗?曾几何时竟爬到老大哥的头上、远远超前?这一切怎能不叫人侧目呢?但惟讲到日
本人的起源,大家就如释重负地说:他们是从中国跑过去的。我们尤其喜欢把秦始皇派
去蓬莱仙岛采药的小孩,和他们联到一块儿;没看见日本人的个子特小吗?
您如果和日本人谈起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他们并不喜欢这个说法。而且不但日本人
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连朝鲜人也不这么肯定。他们这样“忘本”有根据吗?有
!您可知道日本人对蒙古语、朝鲜人对藏语正有着极浓厚的兴趣?因为这几种语言彼此
之间有共同的元音,若从语言学上分类,他们同属于阿尔泰语系,并不与汉语... 阅读全帖
N*******3
发帖数: 625
4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圣经与中国有关系吗?
看看这篇文章,也许会受到些启发。
古中国人的来历——从《圣经》中追溯(2009-01-03 16:14:51)转载▼标签: 古中国人
的来历祖先圣经上帝 分类: 剪贴分享
作者:执著的意义
中国人谈起日本人,总带着复杂的情感。不单因为中日之间在上两个世纪有争战,
更因为今天的日本繁荣强盛,令人不得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从最新的科技到最老的传统
、最摩登的城市到最彻底的环保,日本没有一样落在人后。想当年他们不是来唐朝留学
吗?曾几何时竟爬到老大哥的头上、远远超前?这一切怎能不叫人侧目呢?但惟讲到日
本人的起源,大家就如释重负地说:他们是从中国跑过去的。我们尤其喜欢把秦始皇派
去蓬莱仙岛采药的小孩,和他们联到一块儿;没看见日本人的个子特小吗?
您如果和日本人谈起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他们并不喜欢这个说法。而且不但日本人
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连朝鲜人也不这么肯定。他们这样“忘本”有根据吗?有
!您可知道日本人对蒙古语、朝鲜人对藏语正有着极浓厚的兴趣?因为这几种语言彼此
之间有共同的元音,若从语言学上分类,他们同属于阿尔泰语系,并不与汉语...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卫灵公第十五
论语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孔子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
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
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
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原文】
15·1 卫灵公问陈(1)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2)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
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释】
(1)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2)俎豆:俎,音zǔ。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
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评析】
卫灵公向孔子寻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对此很不感兴趣。从总体上讲,孔子反对
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例外。孔子主张以礼治国
,礼让为国...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4
辽博展出“考古中华”60年成果展
龙虎网讯 如果不是4000年前某个晚上突发地震,也许世人也没有机会见到这碗面条,也无法证明最先发明面条的是咱中国人!
昨日,“考古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年成果展”在辽宁省博物馆隆重展出,241件/套珍贵文物集中亮相。此次展览截至8月28日。
一碗面条因地震保存4000年
2002年,在青海喇家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一个直径20厘米左右,高10余厘米的倒扣陶碗。随着考古人员将陶碗掀开,4000年前的面条重见天日。
这碗面条属于细面,长约50厘米,直径约0.3厘米,看起来细细黄黄的,很像中国西北部小麦粉做成的拉面。由于陶碗倒扣而且被洪水物质覆盖,这碗4000年前的面条才得以保存下来。
据了解,当陶碗出土时,面条因为氧化而迅速化为齑(jī 意:细、碎)粉。经科学分析,这碗面条是由小米做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信息中心主任朱乃诚表示,小米是没什么黏性的,怎么可能做成面条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什么样的手工艺能做出如此细长的面条,目前他们尚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考究。
■追溯历史:
是谁将这碗面条扔在了4000多年前的青海?喇家遗址为...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论二里头时代-许宏
逻辑上的欠严密,一直是夏文化探讨过程中最受诟病之处。如仅以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
简单的时空对证即可框定夏文化的思维定式的存在。在这一思维模式中,参与讨论的学
者基本上不用“可能”、“很可能”一类相对稳妥、留有余地的字眼,而更偏爱“当然
只能”、“肯定”、“无疑”一类自信感较强的、排他性的措辞。从逻辑上看,我们并
不能仅由时间与空间的大致吻合,就必然地推导出二里头文化肯定就是夏王朝时期、分
布于夏王朝中心区域的、以夏族为主体的人们共同体的文化遗存。
又如对《史记·夏本纪》所载应为信史的推论,似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20世纪初,王
国维对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进行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表
的基本可靠[i]。这一重大学术收获给了中国学术界以极大的鼓舞,王国维先生本人即
颇为乐观地推论到:“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
也。”由《史记·殷本纪》被证明为信史,推断《史记·夏本纪》及先秦文献中关于夏
王朝的记载也应属史实,进而相信夏王朝的存在,这一推论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基本共
识,也是夏文化探索的前提之所在。然而诚如前引文中字面上已言明的那样,这一思维
... 阅读全帖
a*******t
发帖数: 10093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人看过这本书么?
终止疑古 正本清源
时间:2011年04月25日 09时23分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树英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潮流,中国的史学界兴起了以
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疑古思潮。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即用从地下发掘得到的
殷墟甲骨文的记载与地上典籍记载的一致性,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是信史。疑古派
只好退一步说“殷前无古史”,但仍以“在甲骨文中始终未见有关夏代的记载”为理由
,继续坚持其学说,至今影响深远。因此,殷前古史的证实遂成为终止疑古思潮的关键
,也是正中华民族之本、清中华文明之源的基础。
老友李元星同志,以九十高龄,积五十年研究成果,写就了《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
》一书,正是终止疑古、正本清源的一部力作。
我和作者是大连同乡,大连解放后,我由太岳抗日根据地被派回家乡工作,奉命创
办大连高中并任校长,作者任历史教师,为同事。当时的印象他是一位通经史、博学多
闻的谦谦君子。不久我调任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文教局长,1950年我被选调北京考入
马列学院(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间从1...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经夏商周三代的诸侯国
鄫国
少康的小儿子曲烈,被分封到一个叫鄫(zeng,曾)的地方,建立鄫国。
夏被商灭掉之后,其同姓亲族,或被俘虏作了商的臣仆,或被迫向四方迁徙。惟独
曾人却留居中原。
周武王灭商后,封鄫为子爵,移封鄫于山东临沂苍山县西北部城。由于鄫国是春秋
时的一个小国,常常被莒、邾和鲁国欺凌。为了改善同邻近侯国的关系,鄫便与较为强
大的鲁国建立了姻缘关系。襄公四年 (前569年),鲁国向春秋霸主晋国要求,愿把鄫国
作为自己的附庸国,并代鲁国负责向盟主国提供一部分贡赋。
疆域:驻苍山县向城西南,包括苍山大部分,枣庄部分,以及郯城沂河以西部分。
此前,鲁僖公之女嫁给鄫君时泰,生公子巫。不久,时泰又娶莒女,生子后欲立为嗣,
危及巫的地位。鄫国靠近晋鲁的行为,自然受到莒国的反对。同年十月,莒国联合邾国
攻伐鄫国,鲁国派大夫臧纥出兵救鄫,结果吃了败仗。次年,鄫人又在戚 (今河南濮阳
)参加晋、宋、陈、卫、郑、曹、莒、邾、滕、薛、齐、吴等国的盟会,联合抗楚,鄫
国才得到喘息的机会。公元前567年,鄫国因自恃有鲁国作后盾,而怠慢了莒国,莒国
抓住鲁国疏于扶助鄫国的时机,一举灭掉了鄫...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3498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甲骨文中没有”夏“字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潮流,中国的史学界兴起了以顾颉
刚为首的《古史辨》疑古思潮。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即用从地下发掘得到的殷墟
甲骨文的记载与地上典籍记载的一致性,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是信史。疑古派只好
退一步说“殷前无古史”,但仍以“在甲骨文中始终未见有关夏代的记载”为理由,继
续坚持其学说,至今影响深远。因此,殷前古史的证实遂成为终止疑古思潮的关键,也
是正中华民族之本、清中华文明之源的基础。
老友李元星同志,以九十高龄,积五十年研究成果,写就了《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
》一书,正是终止疑古、正本清源的一部力作。
我和作者是大连同乡,大连解放后,我由太岳抗日根据地被派回家乡工作,奉命创
办大连高中并任校长,作者任历史教师,为同事。当时的印象他是一位通经史、博学多
闻的谦谦君子。不久我调任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文教局长,1950年我被选调北京考入
马列学院(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间从1983年任中央党校
副校长5年。大连高中升格为关东文法专门学校,作者则继续在此校任教,后于1953年
调至旅顺博物馆做研究员,后来历遭磨难:1955年肃...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铜了
就是青铜晚一点,搞不懂,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独立发现。中国现在是山寨大国,不代
表老祖宗也穿开裆裤。
http://shoucang.dahe.cn/sczx/wbzl/t20101126_1834637.html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对于这些古史传说中的记载,以往的研究者常常将其视为单纯的神
话传说,在探讨青铜器的起源上,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与长期以来未发现原始社会
的铜器是紧密相关的。近年来,随着中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兴旺发展,在黄河流域上游的
甘肃、青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的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多次发现原始社会晚期
的铜制品或与冶铜有关的一些遗物和遗迹。这些发现为人瞩目,开拓了人们的思路和视
野,所发现的铜器内含红铜制品和青铜制品,从它们表现出的原始特点可以看出它们与
夏代青铜器在某些方面有着一定的连续性。
举例分析各地出土的原始社会铜器的主要特征如下:
仰韶文化铜制品:1956年在陕西西安半坡和1973年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
址内,各发现一个薄铜片。半坡的为长条状,姜寨的为圆形。有关方面对这两件铜片进
行了成分测定,前者为含镍20%的白铜,后...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4091
50
神木石峁遗址为国内已知最大史前城址 距今4000年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2-10-30 05:02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陕西神木石峁文化遗址 (资料图片)
华商网-华商报讯(记者 周艳涛)经过两年多的发掘考证,考古专家近日确认陕西
神木石峁遗址是目前国内已知最大的史前城址,距今约有4000年。
出土了大量玉器玉人头像价值最高
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县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峁遗址于
1976年被发现,之后几年,考古专家在此发现了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椁墓、瓮棺
葬。在当地,考古人员发现或征集了大量的玉器,磨制十分精细,颇具特色,其原料主
要为墨玉和玉髓,发现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其中
,在出土的大量玉器中,玉人头像价值最高。
2011年,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神木县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石峁遗址进
行了系统、全面的考古调查,了解到石峁遗址的分布范围和保存现状,发现了保存相当
完整、基本可以闭合的石砌城墙及城门、角楼和疑似“马面”等附属设施。
调查表明,石峁石城分为外城、内城,内城墙体残长2千米,...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