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 发帖数: 208 | 1 当地时间3月7日,美国《新闻周刊》印刷版恢复发行。复刊号封面文章“比特币的面
孔”引发了很大争议。文章声称找到了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这期复刊号以国际新闻
为主,涉及乌克兰局势,叙利亚局势等。
中新社纽约3月7日电 (记者 李洋)美国著名时政杂志《新闻周刊》(Newsweek)重新
恢复发行印刷版。这期复刊号当地时间7日开始对外发售。
《新闻周刊》的这期复刊号封面文章“比特币的面孔”引发了很大争议。这篇文章
声称找到了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并涉及不少有关此人的个人信息。
这位《新闻周刊》提到的中本聪是一位现年64岁的日裔美国人,如果他真是比特币
的创始人,那么他也可能拥有数亿美元计的比特币。此人现在正被媒体追逐,他否认自
己与比特币有任何关联。
外界很快对《新闻周刊》的报道产生两点争论,一是这位《新闻周刊》发现的中本
聪是否一定就是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二是在报道中确认比特币创始人身份是否算是
“侵犯隐私的行为”。
美国《纽约时报》7日针对《新闻周刊》的报道刊发长篇文章“比特币的神秘创造
者据称被发现”,文章对《新闻周刊》的报道也不乏疑问之声。
随着争议越来越多,《新闻周刊》7日晚些时... 阅读全帖 |
|
e***e 发帖数: 3872 | 2 http://library.sunxuming.com/dangdaixiandai/x/xieyong/sqdn/078.htm
谢泳 - 逝去的年代
从复刊后的《观察》看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心态
很久以来,在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理解和评价上,我一直处于一种困惑的地步。
这种困惑主要来自于1949年后许多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突然转变。对于自由主
义知识分子在1957年的变化和违心之论,我想多数人是能够设身处地予以理解的,对他
们的言论和行为,后人不必责之过苛。但对1949年后的突然转变,我觉得有必要进行深
入的分析。至少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一、这种转变是真诚的,还是被迫的?二
、1949年以前,他们为什么能够保持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三、对新执政者的屈服
来自于理性的分析,还是天然的保护本能?四、信仰执著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对国
共两党的评价中,感情和理性的选择为什么会产生偏差?等等。我想通过1949年11月1
日复刊后的《观察》及储安平个人的选择来思考这些问题。
一、《观察》的复刊
《观察》是1946年9月1日在上海创刊的。它的前身是1945年在重庆创办的《客观》 |
|
d*******i 发帖数: 1423 | 3 看了yelo同志的“红旗”复刊,感觉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要从军版开始
恢复我们汉唐的辉煌,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路线,必在我们有生之年
Red China, OK
同志们努力吧! |
|
d*******i 发帖数: 1423 | 4 看了yelo同志的“红旗”复刊,感觉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要从军版开始
恢复我们汉唐的辉煌,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路线,必在我们有生之年
Red China, OK
同志们努力吧! |
|
L*********d 发帖数: 7037 | 5 必须要有奔一个脚section,建议复刊号向海日征稿 |
|
k****n 发帖数: 2700 | 6 hohoho,果然。这货就是精似鬼。每次卖单行本之后,就会复刊一下,没准画几集
但是啊,我们来想想。就富奸这种德性,说休刊就休刊,而且没有正当理由,还敢拿线
稿来搪塞,然后jump还每次都马上给他发,他随便画点都啥都发,然后这东西的单行本
还卖得特别好。都这么多年不好好画了之后,他单行本还可以卖进前5。
所以人要是牛X了就是没办法 |
|
i*********t 发帖数: 5873 | 7 想了解储安平,看章诒和不行。
储安平与“党天下”。
戴晴
1.
【帽子】(mao•zi)①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作装饰的
用品:一顿~。②比喻罪名或坏名义:不必用~压人;批评应该切合实际、有内容
,不要光扣大~。
——《现代汉语词典》
帽子这字眼,如果不考虑它的第一个含义,在中国近现代(可能也只在中国近现代
)以来最风光的一次,要算是1978年了。那年,从春天到秋天,至少有两则关于帽子的
文字,扰动了中国(恐怕还不只中国)上百万人的心。它们是:
《关于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统战部上报,1978年4月5日,中共中央批
复。
《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1978年9月17日。
一年半之后,1980年5月8日,55万余顶右派帽子已全部摘去——它们是在1957年夏
天和以后的几个月里被陆续制作出并扣在别人头上的。如果不考虑其中一部分人已在
1959-1964年间陆续获摘,到了1980年,真正以皮肉俱全的头顶享受到大自然的空气与
阳光,并且还享受到那帽子压出的凹痕已不再被人视为种性表记的快乐的,只剩下10余
万了。
帽子已不复存在,对当初“戴帽”... 阅读全帖 |
|
s******8 发帖数: 7105 | 8
《我们的自我批评•工作任务•编辑方针》--1949年《观察》的复刊辞
储安平
1946年元月,我们一些朋友在渝创议发刊《观察》,以人民身份,论议国事,期对国家
,有所蒭献。经过八个月的筹备,于同年9月1日,在沪创刊。其后历经为公众知悉或不
知悉的艰辛颠困,于1948年12月24日出至第5卷第18期时,终遭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
的迫害:刊物被封,同人被捕,资财损失,社务解体。上海解放以后,在各方的鼓励指
导之下,本刊决定复刊,现自11月1日起,继续出版;并为顾到各种实际情形,暂时改
为半月出版一期。在本刊停刊的10个月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空前的伟大的具有历史性
的变化,为人民多年切恨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在强大的人民革命力量之下,终被
击垮,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以新民主主义即人
民民主主义为建国的政治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业已诞生。在这个伟大的历史革命中,
社会上的一切都跟着时代向前发展。复刊后的《观察》从解放前的《观察》中发展来,
成为一个新的《观察》。我们谨于复刊之初,一述我们在这个时代洪流中的新的转变,
以及今后的工作方针...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江派势危部分港媒接连倒闭 大纪元逆市上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8 19:59:51 2015, 美东)
七一大游行下午从香港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起步,游行到金钟政府总部。今年大纪元时
报员工也参与游行。(宋祥龙/大纪元)
财困之下,香港纸媒爆发倒闭潮。过去一个星期内,先后出现三家媒体停刊或面临裁员
,包括有56年历史的《新报》、有76年历史的《成报》以及香港苹果日报旗下的《壹周
刊》。当中《新报》和《成报》分别于12日和17日停刊,《壹周刊》A书16日宣布要在
短期内削减一半人手。不过,面对传统港媒全面萧条,《香港大纪元时报》却因不过滤
新闻,敢于说真话报导事实真相,逆市上扬,影响日盛。
率先停刊的《新报》因“惊人亏蚀”,于11日晚上透过声明停刊,成为香港15年来首份
收费报章结业。由于事出突然,有《新报》记者表示被蒙在鼓里,甚至下周约好的采访
对象亦要被迫取消。据《新报》高层透露,《新报》在内容上无法吸引读者,销量大...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632 | 10 胡耀邦与西单民主墙--(反思中共之十二, 转自沙龙版)
胡绩伟 2004年
今年四月十五日,是胡耀邦同志逝世十五周年。1999年耀邦逝世十周年时,我写了
一篇《胡耀邦与人民日报》。今年,我的神魂中不断闪现出耀邦的身影,引起我的反复
深思。说心里话,在我接触过的党的高层领导人物中,像胡耀邦那样胸怀广阔、容异纳
谏、敢做敢当、真心为国为民的人是不多见的。可以说,他是中国共产党历届最高领袖
人物中最具有群众观点和民主精神的一位。
关于我所知道的他的事迹,已经写过很多。主要是从他开始领导平反冤假错案开始
,在这以前的事,比如他在西单民主墙时期的事迹,就没有提到。据我从他去世以后所
看到的有关他的情况,关于这段事迹的描述也不多见,因而这篇纪念文章,我专门回述
他在西单民主墙时期的情况和思想,以填補这段历史的空白。
总的说来,胡耀邦在这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对西单民主墙是密切关注、热情支持
和尽力引导的。
西单民主墙的由来
首先应当说明,西单民主墙的诞生以及当时所处的国内形势。
1979年2月15日,参加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的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范荣康和政策
研究室的主任余焕春,在会议上作了... 阅读全帖 |
|
n******g 发帖数: 17225 | 11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题:情到深处——习近平同志与新闻舆论工作
新华社记者李仁虎刘光牛张垒
从梁家河到正定,从宁德到福州,从浙江到上海,建沼气、揽人才、反贫困、促民生、
强浙沪、绘蓝图……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一路走来,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习近平总
书记同新闻工作者交友、交心、交情,关心、信任、支持新闻舆论工作,善待善用善管
新闻媒体宣传党的声音,凝心聚力、推动工作、富强一方。
沿着总书记当年走过的足迹,记者一路追寻,那一幕幕场景、一个个画面,铭记在一个
个同他交往的新闻工作者心中,印刻在他曾工作过的大地上。那是浓浓的新闻情,更是
沉甸甸的人民情。
一、心与心的交往
1984年的一个春天,年轻的新华社记者赵德润听时任石家庄市委书记贾然说正定打破了
“高产穷县”的魔咒,心里一亮。4月17日,他只身前往。县委宣传部同志把他领到时
任县委书记习近平办公室,两人第一次握手。31岁的习近平同志瘦高个儿,说话不紧不
慢。
“我建议你先下去看看。”“县里的吉普车,你坐上,下去采访方便。”习近平同志说
。赵德润得知县委只有这一部车,连忙摆手:“不行,那你怎么办?”习近平同志笑道
:“我有自行车呀。”
习...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632 | 12 胡耀邦与西单民主墙--(反思中共之十二)
胡绩伟 2004年
今年四月十五日,是胡耀邦同志逝世十五周年。1999年耀邦逝世十周年时,我写了
一篇《胡耀邦与人民日报》。今年,我的神魂中不断闪现出耀邦的身影,引起我的反复
深思。说心里话,在我接触过的党的高层领导人物中,像胡耀邦那样胸怀广阔、容异纳
谏、敢做敢当、真心为国为民的人是不多见的。可以说,他是中国共产党历届最高领袖
人物中最具有群众观点和民主精神的一位。
关于我所知道的他的事迹,已经写过很多。主要是从他开始领导平反冤假错案开始
,在这以前的事,比如他在西单民主墙时期的事迹,就没有提到。据我从他去世以后所
看到的有关他的情况,关于这段事迹的描述也不多见,因而这篇纪念文章,我专门回述
他在西单民主墙时期的情况和思想,以填補这段历史的空白。
总的说来,胡耀邦在这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对西单民主墙是密切关注、热情支持
和尽力引导的。
西单民主墙的由来
首先应当说明,西单民主墙的诞生以及当时所处的国内形势。
1979年2月15日,参加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的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范荣康和政策
研究室的主任余焕春,在会议上作了一个联合发言:...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3 北大向何处去?——附录
对学校机关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几点意见
任彦申书记、岳素兰副书记并其他校领导:
此次学校机关机构改革和以设岗聘任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特别是对学校机关各部处进行精简、分离,明确了学校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减少了干部
职数,实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去年年底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已经到位,学校大多数
教职工的个人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其幅度之大在北大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对广大教职
工是极大的鼓舞。可以说学校的机构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家对
北大的重点投入已经落到了实处,将有效地促进北大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北大的教师、
干部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和各种反映来看,我个人认为学校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上还存在着
一些问题,希望能够在这里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仅供学校领导同志参考,如有不妥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由于我对学校的全面情况了解有限,我想仅就学校机关和行政人员的
津贴发放办法谈一点个人的意见。总体而言,我认为学校机关和行政人员的津贴发放办
法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是这种办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机关和行政工作的一些特点
,以...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b1b782d0101hl4p.html
吴定远 http://blog.sina.com.cn/u/2870704173 2013-12-09 02:34:41
胡耀邦与西单民主墙
林桂平 发表于 2008-7-23 6:08:00
2004年四月十五日,是胡耀邦同志逝世十五周年。1999年耀邦逝世十周年时,我写了一
篇《胡耀邦与人民日报》。今年,我的神魂中不断闪现出耀邦的身影,引起我的反复深
思。说心里话,在我接触过的党的高层领导人物中,像胡耀邦那样胸怀广阔、容异纳谏
、敢做敢当、真心为国为民的人是不多见的。可以说,他是中国共产党历届最高领袖人
物中最具有群众观点和民主精神的一位。
关于我所知道的他的事迹,已经写过很多。主要是从他开始领导平反冤假错案开始
,在这以前的事,比如他在西单民主墙时期的事迹,就没有提到。据我从他去世以后所
看到的有关他的情况,关于这段事迹的描述也不多见,因而这篇纪念文章,我专门回述
他在西单民主墙时期的情况和思想,以填補这段历史的空白。
总的说来,胡耀邦在这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对西...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15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
作者:梁由之 提交日期:2005-10-08 11:10相关: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百年五牛图之二:关于蔡锷
百年五牛图之一:关于鲁迅
一.从何说起
现在的报纸很多。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委实没有多少看头。我已经很少看报了
。想起曾经象追星族一样追着读过多年的两份报纸,恍如隔世。
我指的是<<体坛周报>>和<<南方周末>>。
老读者应该都还记得<<体坛周报>>在上届世界杯前后卑劣下作进退失据的丑陋表现
。让人倒足了胃口。从那以后我就没再买过这份报纸。
至于<<南方周末>>,情形则更为复杂一些。自从空降一个新主编后,每况愈下,一
蹶不振,终至惨不忍睹。有心的读者仔细看看前期它煞费苦心为顾雏军预作的无罪辩护
和对长虹管理层曲线收购化公为私的回护,再看看该报科龙和长虹的广告,就知道南周
与资本早已沆瀣一气,甚至已然不顾起码的体面。可叹的是,一些痴心的朋友还在盼望
它能起死回生呢。
我曾买过南周十余年,一期不拉。后来是积习难除,偶尔买买。现在已是意兴索然
,割袍断义。偶然在图书馆翻翻,常常也只是一声叹息。它完了。
唐人诗云:露重飞难... 阅读全帖 |
|
r**********k 发帖数: 54 | 16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10603-fanglizhi-part2-
123126798.html
从PRC国庆到US鬼节
1989年10月1日前夕,上海市府举办招待酒会,庆祝PRC 建国40周年。来宾中有美国驻
上海总领
事。原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在招待酒会上主动问美国总领事“我们要作甚麽事,
才能解决方励之
问题?”。大使立即将谢的举动转告我们。
我们判断:“这是邓小平发出的信号,中共想要解决问题了。” 大使也持同样看法。
谢希德的学术身份,是一位物理学教授,专长于点群空间群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谢的
政治身份,是
中共中央委员。谢是从美国回归者。八十年代,她每年至少去美国一次,代表中国物理
学会参加美国
物理学会年会。谢认识李和我。早在1950年代后期,谢一度从上海来北大物理系工作,
协助黄昆建立
半导体研究班子,直到这时,谢才入党。当时李淑娴也在黄昆的班子中,是一位援华的
苏联半导体副
教授的专业翻译。谢行事极为谨慎,作风更像虔诚基督徒。谢不会自作主张向美国总领
事询问“方励之
问题”,一定是高层授意的。
跟着,又有两个信...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7 一周前,网络上曝出一份人事任免通知,中国大陆以敢言著称的《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杜导正、副社长胡德华和总编辑徐庆全被撤换,由杂志社的上级主管单位、隶属于中国文化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派员接替,杂志社原本的社委会、执行主编制度也一同被弃用。
对此,杜导正怒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做法与文革期间造反派夺权的行径无异,并签发了《停刊声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同时,《炎黄春秋》杂志社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状告中国艺术研究院单方面撕毁与《炎黄春秋》在2014年签署的协议违法。事件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记者采访了《炎黄春秋》副总编王彦君,他表达了与《炎黄春秋》共进退的态度,并指出此次《炎黄春秋》的遭遇说明党内有人背离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改革开放路线。
记者:《炎黄春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考虑复刊?
王彦君:这还是得看法院作出裁决的情况。如果裁决有利于《炎黄春秋》,会立刻复刊,我们会加倍努力来补偿读者、订户在这方面的损失。
记者:如果官司败诉了,或者法院作出不利于《炎黄春秋》的判决,社委有什么打算?
王彦君:那只好维持停刊的决定,跟《炎黄春秋》共进退。在技术上、政治上,一旦法院作出对《炎黄春秋...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18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064
·方励之·
从PRC国庆到US鬼节
1989年10月1日前夕,上海市府举办招待酒会,庆祝PRC 建国40周年。来宾中有美
国驻上海总领事。原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在招待酒会上主动问美国总领事“我们
要作甚麽事,才能解决方励之问题?”。大使立即将谢的举动转告我们。
我们判断:“这是邓小平发出的信号,中共想要解决问题了。” 大使也持同样看法。
谢希德的学术身份,是一位物理学教授,专长于点群空间群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
谢的政治身份,是中共中央委员。谢是从美国回归者。八十年代,她每年至少到美国一
次,代表中国物理学会参加美国物理学会年会。谢认识李和我。早在1950年代后期,谢
一度从上海来北大物理系工作,协助黄昆建立半导体研究班子,直到这时,谢才入党。
当时李淑娴也在黄昆的班子中,是一位援华的苏联半导体副教授的专业翻译。谢行事极
为谨慎,作风更像虔诚基督徒。谢不会自作主张向美国总领事询问“方励之问题”,一
定是高层授意的。
跟着,又有两个信号。
中国科学院长周光召在...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9 储望华:沉重的回忆
发表于 2016 年 03 月 28 日 由 lixindai
[说明:储望华,是“大右派”储安平最小的儿子,生于1942年,钢琴家,现居澳大利
亚。他有两哥一姐。
储安平(1909年-1966年?)江苏宜兴人。在1957年“帮党整风”中,发表“党天下”
言论,被划为右派分子。而且是不予改正的中央级“五大右派”之一,其余四人为:章
伯钧、罗隆基、彭文应、陈仁炳。
储安平1932年在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在南京《中央日报》任副刊编辑。1936年赴
英国伦敦大学留学。1946年春赴上海任复旦大学教授,创办《观察》半月刊,因针砭时
政后遭国民政府查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专员、新华书店副总
经理、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1954年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并当选第
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1958年1月被划为“右派”,1966
年9月失踪。
几张面色模糊的黑白照片,是储安平留在这世界仅有的影像,也似乎印证了这位父亲留
在儿子储望华心中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
67岁的储望华与家人现在安静地生活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幢漂亮的白色别... 阅读全帖 |
|
r*****2 发帖数: 2682 | 20 1927年以后﹐《大公报》总体上对国民党持支持态度。
抗战胜利后﹐《大公报》上海版于1945年11月1日复刊﹐天津版12月1日复刊﹐香港版
1948年3月15日复刊﹐重庆版继续出版。《大公报》一度支持过国民党的内战政策﹐
1948年后因立场有所改变受到当局迫害﹐重庆版一度被强行接收。 |
|
x*******6 发帖数: 994 | 21 http://news.6park.com/newspark/index.php?app=news&act=view&nid=
方励之夫妇在六四事件后逃入美国驻北京大使馆避难后,中美两国就“方励之问题”展
开了长达一年的外交较量,最终在中美两国最高层的斡旋下,方励之于1990年6月25日
离开中国,前往英国,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任客座教授。方励之在《方励之文集》中
回忆了这整一年两国较量的全过程,并披露出大量双方所达成的鲜为人知的交易内幕。
中国官方发布的方励之李淑娴通缉令
开篇
2010年圣诞节前,收到李荫远先生的e-短信。云: “多年不通音信。钱先生辞世
不觉已十一年了,我手边只有他指导的科学史学生早年写的传略。我在网上读到过你的
两篇回忆散文,都是关于大学刚毕业时期的,也许你真该动笔写回忆录了,不是写你正
确与否,而是可以给二、三十年后治史学者之采择与评论。”
这里钱先生是指钱临照。李荫远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62-
1965年间,我一边在科技大学教书,一边在李先生门下作研究。李先生现年已92岁,已
洗手物理,也不参加院士活动,转而研究新诗,2006年有“当代新...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2 专访杜导正:不能重蹈《南方周末》的覆辙
《炎黄春秋》杂志被上级部门强行接管,原杂志社团队发布停刊声明。这背后有着怎样
的故事?这本历经25年坎坷的“敢言”杂志,将来又会有着怎样的命运?93岁的社长、
老共产党员杜导正有话要说。
Du Daozheng
杜导正(摄于2016年7月19日)
德国之声: 关于《炎黄春秋》杂志的停刊声明,您以及您的同事这两天都反复在说"宁
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什么要说"玉碎"?
杜导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杂志社内部,以及参与我们写作、编辑、支持我
们的老学者、老干部的共同一致声音。先前还曾有过不同的声音,有部分人认为,留得
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采取妥协让步的方法,保留住杂志,继续发表我们应该发表的东
西。过去多次都是这样的。这一次我作为一个老同志,觉得有点奇怪、有点突然。本来
我们运作的还很正常,和我们的领导部门艺术研究院的关系处理的还可以。差不多一年
半来,有分歧大家就慢慢讨论、彼此协商、彼此让步,就这样办得还不错。杂志内容、
风格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作者、读者以及艺术研究院也都比较满意。
我一个多月前老伴去世,心情很悲痛,血压两百多,所以6月1...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3 《炎黄春秋》杂志被上级部门强行接管,原杂志社团队发布停刊声明。这背后有着怎样
的故事?这本历经25年坎坷的“敢言”杂志,将来又会有着怎样的命运?93岁的社长、
老共产党员杜导正有话要说。
德国之声: 关于《炎黄春秋》杂志的停刊声明,您以及您的同事这两天都反复在说”宁
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什么要说”玉碎”?
杜导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杂志社内部,以及参与我们写作、编辑、支持
我们的老学者、老干部的共同一致声音。先前还曾有过不同的声音,有部分人认为,留
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采取妥协让步的方法,保留住杂志,继续发表我们应该发表的
东西。过去多次都是这样的。这一次我作为一个老同志,觉得有点奇怪、有点突然。本
来我们运作的还很正常,和我们的领导部门艺术研究院的关系处理的还可以。差不多一
年半来,有分歧大家就慢慢讨论、彼此协商、彼此让步,就这样办得还不错。杂志内容
、风格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作者、读者以及艺术研究院也都比较满意。
我一个多月前老伴去世,心情很悲痛,血压两百多,所以6月13日我就住院去了。但是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让我们措手不及。这种态度和做法,我觉得很不成体统。所以...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5 09:32:33 2011, 美东)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
作者:梁由之 提交日期:2005-10-08 11:10相关: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百年五牛图之二:关于蔡锷
百年五牛图之一:关于鲁迅
一.从何说起
现在的报纸很多。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委实没有多少看头。我已经很少看报了
。想起曾经象追星族一样追着读过多年的两份报纸,恍如隔世。
我指的是<<体坛周报>>和<<南方周末>>。
老读者应该都还记得<<体坛周报>>在上届世界杯前后卑劣下作进退失据的丑陋表现
。让人倒足了胃口。从那以后我就没再买过这份报纸。
至于<<南方周末>>,情形则更为复杂一些。自从空降一个新主编后,每况愈下,一
蹶不振,终至惨不忍睹。有心的读者仔细看看前期它煞费苦心为顾雏军预作的无罪辩护
和对长虹管理层曲线收购化公为私的回护,再看看该报科龙和长虹的广告,就... 阅读全帖 |
|
t***e 发帖数: 291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riting 讨论区 】
【 原文由 zeze 所发表 】
在中长篇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版不很景气,品种不多,印数极少,亏损严重的情况下,
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出版家的眼光和魄力勇敢地举起大旗,提出以优惠条件高质量地加快出
版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复刊大型儿童文学创作刊物《巨人》;设立中长篇儿童文学创作
大奖,一等奖一万元,奖额不限。这三条措施在儿童文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极大地激
发了儿童文学作家们的创作热情。
1991年10月,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我国目前唯一定期出版的大型儿童文学
创作刊物《巨人》复刊号出版了。《巨人》以“时代性、文学性、可读性”为办刊方针,
以繁荣创作、培养作者为己任,以扶持反映当代少年儿童生活的作品为重点,推出了一批
儿童文学佳作,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好评。从复刊到现在,《巨人》已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发行量也成倍地增长,刊物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出刊《巨人》的同时,编辑部从199
3年起还每年编辑出版一辑《巨人丛书》,现已推出三辑二十八种,成为我国中长篇儿童
文学创作的一个精品书系。去年,少年儿童出版社专门从《巨人丛书》中挑选了四部反映 |
|
c*********2 发帖数: 3402 | 26 西单民主墙主要指的是1970年代北京西长安街和西单北大街交会处,西单体育场的约2
米高、100米长(也有一说是200米左右)的宽阔围墙,上面张贴着许多不同政见的大字
报。民主墙被视为中国民主运动的开端。其发挥宣传政治自由与民主化的短暂自由时期
被称为“北京之春”。
目录 [隐藏]
■1 历史
■1.1 民主墙的形成
■1.2 结社、民间刊物、游行
■1.3 取缔
■1.4 被逮捕的各地民主墙骨干
■1.5 胡耀邦态度
■2 民主墙的主要活跃人物和组织
■3 评价
■4 参考文献
■5 参见
历史民主墙的形成
“民主墙”的形式源于文革时期的大字报,即民众在公众场所张贴文章,表述某种政治
主张或心声。1977年,周恩来逝世一周年时,在天安门广场的“毛泽东纪念堂”工地围
墙上出现一些悼念周恩来的大字报,和一些民间上访状的大字报。后来该围墙因工程竣
工被拆除,人们就把大字报转移到北京市西单东北角的墙上。
1978年9月11日,“文革”中被停刊多年的《中国青年》杂志复刊。但复刊后的第一期
便被当时主管宣传工作的党中央副主席汪东兴下令查禁。查禁的理由是:1.刊物中登载
了一些1976年四五天安门运...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3402 | 27 http://shishui159.blog.hexun.com/4258655_d.html
“西单墙在北京西单十字路口东侧路北的人行道旁,几路公共汽车站都设在这里。在这
些公共汽车站的后面,是一排约有200米长的矮墙。因为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常常
有人在这排矮墙上张贴寻人启事和小广告,引人注目。从1978年春开始,有些人在这里
贴大字报,看大字报的人很多,一传十,十传百,逐渐形成一个自发的聚拢人越来越多
的场所。
这种在北京街头自由张贴发表政见的大小字报的源头,要追溯到1976年清明节时的天安
门事件。那时,‘四人帮’的罪行早已是天怒人怨。趁清明节怀念周恩来总理的时机,
人们纷纷到天安门广场烈士纪念碑前送花圈送挽联,越来越多地贴出反对‘四人帮’的
政治诗文,形成了1976年的‘天安门民主运动’,这也是促使结束‘四人帮’专政的一
股强大的群众力量。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清明节,天安门纪念碑周围也贴了很多
怀念周总理和庆贺粉碎‘四人帮’的诗文。1978年清明时,纪念碑周围贴的政治诗更多
。1978年4月6日,一篇署名霍华和尹明的大字报发出建议,文章说:‘我们应当把这块
阵地作为...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24893 | 28 西单民主墙
西单民主墙主要指的是1970年代北京西长安街和西单北大街交会处,西单体育场的约2
米高、100米长(也有一说是200米左右)的宽阔围墙。民主墻被視為中國民主運動的開
端。其發揮宣傳政治自由與民主化的短暫自由時期被稱為“北京之春”。
“民主墙”的形式源于文革时期的大字报,即民众(不排除有官方背景的人混在“民众
”队伍中)在公众场所张贴文章,表述某种政治主张或心声。但在内容上,民主墙上出
现的(尤其是运动中后期出现的文章)更像是民众(其中最有分量的似乎还是一些知识
分子)真正独立思考的声音,而非文革时期那种被官方煽动导向的无意义口号。
1978年9月,“文革”中被停刊多年的《中国青年》杂志复刊。但复刊后的第一期便被
当时主管宣传工作的党中央副主席汪东兴下令查禁。查禁的理由是:1.刊物中登载了一
些1976年四五天安门运动的诗抄,有为“反革命事件”叫屈的嫌疑;2.杂志里没有登载
毛泽东的诗词;3.杂志里没有登载华国锋的题词;4.有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要破除“现
代迷信”,即破除对毛泽东的迷信——这在当时是极具震撼力的观点,也是刊物被禁的
最主要原因。
11月15日左右,有人把已被查...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10963 | 29 六七十年代的性压迫与“作风问题”
2014年02月28日02:01
来源:大河网
"作风问题"这个词,这几年不怎么见有人再用了。在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直到八
十年代中期,它还曾经是常见的。如果仅从字面上看,这个词儿并没有一点肮脏的意思
。但谁也知道,它是一种指代。它是"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代称,特指那种男女之间的暧
昧关系甚至奸情。
这个词儿的出现和使用,令人不解。我们曾经使用过"三八作风",指的是政治色彩
极为鲜明的"三句话八个字"。解放军至今还要求"作风过硬",这里的作风显然不含贬义
。什么时候起,"作风问题"包含了"耍流氓"、"搞破鞋"这样不堪的含义呢?"作风问题"
的两种用法,大体上是从革命根据地沿用过来的。八路军干部进了城,根据地的语言成
为强势语言,"作风问题"的使用,很快也就从革命队伍内部普及到大众。尤其是公职人
员,一说起"作风问题",大家都约定俗成地知道它指的什么。
也就从这时起,"作风问题"成为一个恶谥。谁要是沾上它,谁就会惹上一身骚气,
声名狼藉,威望扫地。同理,作风正派也就成了组织和群众最有价值的褒奖。正人君子
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面对男女之...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0 禚明亮:日本共产党二十七大述评
点击:72 作者:禚明亮 来源:乌有之乡 发布时间:2017-12-12 10:01:02
1.jpg
2.jpg
2017年1月14—18日,拥有95年辉煌历史的日本共产党第二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
下简称:二十七大)在日本热海市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委员会报告和日本共产党
二十七大政治决议(以下简称:《政治决议》),选举产生了包括164名委员和50名候补
委员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志位和夫、小池晃分别当选党的委员长和书记局长(副委员
长)。本次大会共收到26个外国共产党和国际组织的贺信,有6万民众全程观看了大会第
一天的会议和志位和夫委员长所作的中央委员会报告的直播盛况。
日本共产党成立于1922年,历史悠久但经历坎坷,由于受第三国际及驻日美军的多
次干涉,该党虽于1924年、1928年、1935年等数次遭遇遣散和内部分裂的危机,但都克
服困难,发展至今。现在,日本共产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力量最为
强大的共产党组织。据最新资料[①]显示,日本共产党目前拥有约30.5万党员,分布在
全国2万多个党组织中,在日本众议院480个...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24893 | 31 西单民主墙
西单民主墙主要指的是1970年代北京西长安街和西单北大街交会处,西单体育场的约2
米高、100米长(也有一说是200米左右)的宽阔围墙。民主墻被視為中國民主運動的開
端。其發揮宣傳政治自由與民主化的短暫自由時期被稱為“北京之春”。
“民主墙”的形式源于文革时期的大字报,即民众(不排除有官方背景的人混在“民众
”队伍中)在公众场所张贴文章,表述某种政治主张或心声。但在内容上,民主墙上出
现的(尤其是运动中后期出现的文章)更像是民众(其中最有分量的似乎还是一些知识
分子)真正独立思考的声音,而非文革时期那种被官方煽动导向的无意义口号。
1978年9月,“文革”中被停刊多年的《中国青年》杂志复刊。但复刊后的第一期便被
当时主管宣传工作的党中央副主席汪东兴下令查禁。查禁的理由是:1.刊物中登载了一
些1976年四五天安门运动的诗抄,有为“反革命事件”叫屈的嫌疑;2.杂志里没有登载
毛泽东的诗词;3.杂志里没有登载华国锋的题词;4.有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要破除“现
代迷信”,即破除对毛泽东的迷信——这在当时是极具震撼力的观点,也是刊物被禁的
最主要原因。
11月15日左右,有人把已被查... 阅读全帖 |
|
h**********n 发帖数: 279 | 32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1946年的愚人节那天,《上海时报》与《辛报》“报道”的两则
“独家新闻”竟搞得国民党上海当局手忙脚乱。更有趣的是,这两则杜撰出来的新闻,
竟然随后都变成现实了,堪称新闻史上的黑色幽默。
1946年的4月1日,也就是愚人节当天,《上海时报》刊载了一则“独家新闻”,大
标题是《冯玉祥昨飞抵沪》,副标题是《准备出国赴美考察水利郭沫若史良亦同机来沪
》,“记者”以现场采访的口吻,写实感很强,此消息中还煞有介事地介绍了冯玉祥将
军一首偶成的新诗:
“东方巴黎十年别,
市民依旧在哭泣。
但愿美国回来后,
人人都有饱饭吃。”
诗中所谓“东方巴黎”是指上海而言。
这则假新闻由于编造得合情合理,所以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读者
信以为真,纷纷打电话给《上海时报》编辑部……冯玉祥将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站在爱
国立场,与共产党合作,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无情地揭露蒋介石一面抗战,一面反共
的政策,在武汉群众集会上,冯玉祥将军号召民众坚持抗战到底,誓死不做亡国奴。抗
日战争胜利后,冯玉祥将军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和卖国政策,并与李济深等发起组织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因而遭到国民党特...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24893 | 33 西单民主墙
西单民主墙主要指的是1970年代北京西长安街和西单北大街交会处,西单体育场的约2
米高、100米长(也有一说是200米左右)的宽阔围墙。民主墻被視為中國民主運動的開
端。其發揮宣傳政治自由與民主化的短暫自由時期被稱為“北京之春”。
“民主墙”的形式源于文革时期的大字报,即民众(不排除有官方背景的人混在“民众
”队伍中)在公众场所张贴文章,表述某种政治主张或心声。但在内容上,民主墙上出
现的(尤其是运动中后期出现的文章)更像是民众(其中最有分量的似乎还是一些知识
分子)真正独立思考的声音,而非文革时期那种被官方煽动导向的无意义口号。
1978年9月,“文革”中被停刊多年的《中国青年》杂志复刊。但复刊后的第一期便被
当时主管宣传工作的党中央副主席汪东兴下令查禁。查禁的理由是:1.刊物中登载了一
些1976年四五天安门运动的诗抄,有为“反革命事件”叫屈的嫌疑;2.杂志里没有登载
毛泽东的诗词;3.杂志里没有登载华国锋的题词;4.有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要破除“现
代迷信”,即破除对毛泽东的迷信——这在当时是极具震撼力的观点,也是刊物被禁的
最主要原因。
11月15日左右,有人把已被查... 阅读全帖 |
|
e*****n 发帖数: 3129 | 34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从PRC国庆到US鬼节
1989年10月1日前夕,上海市府举办招待酒会,庆祝PRC 建国40周年。来宾中有美
国驻上海总领事。原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在招待酒会上主动问美国总领事“我们
要作甚麽事,才能解决方励之问题?”。大使立即将谢的举动转告我们。
我们判断:“这是邓小平发出的信号,中共想要解决问题了。” 大使也持同样看法。
谢希德的学术身份,是一位物理学教授,专长于点群空间群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
谢的政治身份,是中共中央委员。谢是从美国回归者。八十年代,她每年至少到美国一
次,代表中国物理学会参加美国物理学会年会。谢认识李和我。早在1950年代后期,谢
一度从上海来北大物理系工作,协助黄昆建立半导体研究班子,直到这时,谢才入党。
当时李淑娴也在黄昆的班子中,是一位援华的苏联半导体副教授的专业翻译。谢行事极
为谨慎,作风更像虔诚基督徒。谢不会自作主张向美国总领事询问“方励之问题”,一
定是高层授意的。
跟着,又有两个信号。
中国科学院长周光召在访问美国时,...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682 | 35 一个墓地上的浮雕像被窃,一张停刊30年的地方报纸复刊,今年春天在美国发生的
这两件原算不上大事儿的消息,因为同一个名字,成了重要新闻——浮雕像的主人名叫
马克·吐温,那张复刊的内华达州《企业报》,是马克·吐温年轻时当记者所在,就是
在这张报纸上,他给自己取了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并从这里开始走向美国走向世界。
今年是马克·吐温诞生180周年(10月30日),逝世105周年(4月21日)。他经历
了美国从南北战争到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将走南闯北的谋生经历,化成了鞭辟入里的
揭示和幽默讽刺的笔锋,成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代大家,被誉为“美国文学史
上的林肯”。威廉·福克纳称他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他也是美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海明威曾经说过“一切当代美国文学都起源于马克·
吐温一本叫《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
——编者
汉尼巴尔镇来了个熊孩子
1839年秋,密苏里州东北部一个名叫汉尼巴尔的小镇上新搬来了一户人家,在这个
姓克莱门斯的家里,第二个儿子萨缪尔,4岁,是个令人头疼的不折不扣的熊孩子。汉
尼巴尔镇当时人口仅450人,是密西西比河上的港埠,有新兴镇... 阅读全帖 |
|
q********g 发帖数: 10694 | 36 伍、李常受弟兄是否真是倪柝声弟兄的传承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是不存在的。笔者相信倪弟兄从没有想过把自己当作一个教主,等自己到主那里去时,必须找个接班人授与权柄来继续带领众圣徒来完成他的职志。在教会中是否需要继续兴起另外一个使徒,主权完全在于圣灵,并不需要人的操心。「传承」并不是圣经的思想。勉强讨论所谓的「传承」,应该是指若是倪弟兄还在,看到李弟兄后来(尤其是1975年以后)在真理上及教会的带领上,是否愿意为李弟兄背书吧。
李弟兄在一次长老同工聚会时,一方面述说往事,一方面也鼓励圣徒说:「倪弟兄曾对我说,『主恢复这条路是对的,即使我将来离开了这条路,你还是要继续走下去』现在我也告诉你们,将来即使我(李弟兄)离开了这条路,你们仍然要继续走下去」。笔者完全阿们这句话。
倪弟兄忠心至死是没有人怀疑的。但是有很多人,尤其是离开我们中间的人,说李弟兄离开了倪弟兄的职事。李弟兄自己则说,他是传承了倪弟兄的职事,又站在倪弟兄的肩头更往前了一步。这个说法现今仍为地方教会所公认。过去笔者也一直相信李弟兄是倪弟兄职事的传承。但是,随者对倪弟兄的认识加多,最后实在无法说服自己再相信倪、李两人的职事是有所关联,更遑... 阅读全帖 |
|
g****e 发帖数: 222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 原文由 beb 所发表 】
中国人读书生活20年的回顾与思考
王大路向阳李兴武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去已经20年了。
在我们温馨地回望、冷静地思考20年走过的路程的时候,我们选择读书生活
作为重新踏勘的流域,站在读者立场上对这片领地作匆匆掠影式的描述和简单的
追问。
时段:从前·那时·现在
20年是一段不算冗长也不算短促的时光,它可以占去一个人有效生命的三分
之一,占去我们共和国历史的五分之二,而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只是短暂的一瞬。所
以不好准确地说它需要划出几个时段,只好使用一些模糊的时态。1978年到80年
代初,可以称之为“从前”;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可以称之为“那时”;90年代中
后期,就是“现在”了。
相对于整个20年,“从前”是比较短促的,是20年读书之旅的启动期,是此前
十余年无书可读之后的恢复期,是冲破“文化大革命”桎梏的开禁时期。1979年4
月,《读书》杂志复刊了。复刊号上一篇《读书无禁区》引起了石破天惊似的反
响。这一话题是相当超前了,但它的原题只是《读书也应该冲破禁区》。作者的
本意恐怕也不是要横 |
|
t***o 发帖数: 19256 | 38 福祸皆因诤言生
1952年,经过三年休养生息的新中国将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央要调大批专业
知识干部“归口”,时任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的李锐见机会来了,以自己在大学学习机
械为由,要求到工业战线工作。1952年9月,黄克诚由湖南省委书记调任中央军委总参
谋长,李锐被黄老邀请同车上京。10月10日,李锐任燃料工业部水电工程局局长,从此
他成为我国水电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1958年1月18日,一架专机把李锐和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接到南宁,讨论三
峡工程建设问题。
毛泽东要在长江上大展宏图由来已久。1953年视察长江时他就对上三峡工程表示赞
许。1956年成立长江流域规划办,实际上三峡工程已在开始实施中。毛泽东做的都是惊
天动地的大事,“高峡出平湖”就是一件。当时林一山就催中央赶快上马,而李锐却有
不同意见。他写文章秉笔直书,认为三峡工程急于上马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和随
意性,不要说七八年修不好,十年内也办不成。这次二人决定在毛泽东面前辩论。林一
山学识丰富,口才出众,先讲了两个多小时,谈古论今,尽述建三峡工程好处多多,远
景美好。李锐简洁扼要,针锋相对,列举国力、技术、国...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5286 | 39 郭老学徒:北洋军阀时期言论自由的状况
“限制舆论的做法不适合共和国的国体,对舆论应先采取放任主义,以后视情况再说。
” --段祺瑞
这是北洋军阀政府的掌门人段祺瑞总理在研究开放报禁的国务会议上的拍板表态。
段祺瑞是一个共和意识比较强的军人政治家。这可能与他曾经留学欧洲有关。他在
辛亥革命中和之后的民国初期对中国共和制度的建立与维护做出了贡献。
辛亥革命时,他做为朝廷派到武汉前线镇压革命的军事指挥官,到任后一反前任冯
国璋对起义军猛冲猛打的做法,尽管当时北洋军在军事上处于绝对优势,但他却下令停
战,并领衔46位高级军官给朝廷发长篇电报,要求清廷顺应民意实行共和。特别是1912
年2月5日,段祺瑞与部下联署发电报给中央,威胁清廷,如再不实行共和,将“率全体
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等于下了最后通牒。这对推翻清朝统治起了极其重要的
作用,是强有力的最后一击。7天后,清皇室宣布退位。
主旋律的学者们不认为军阀会有什么共和意识,他们说段祺瑞逼宫是为其主子袁世
凯夺权效力。但是不要忘了,当袁世凯决定称帝的时候,段祺瑞也是极力反对的,尽管
他是袁世凯一手栽培提拔起来的,他的夫人还是袁世凯的义女...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4596 | 40 方励之教授为什么重要?
作者:程映虹
得知方励之先生去世,不胜悲悼。
一般人知道方励之,正面来说,是他在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和89年民主运动中的作用;
反面来说,是中共官方宣传中他的那个在美国使馆避难的镜头,至今还是很多犬儒主义
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方先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起到了同一时代
中国自由民主思想运动中其他人没有可能起到的作用:从科学出发,以科学为依托,用
科学语言和科学方法为武器,在中国思想界最黑暗的年代挑战极权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根
本信念。
这种挑战后来从科学发展到政治,在80年代和以后使方先生成为中国政治中的“异议人
士”。但是追根溯源,我们应该看到,方先生不是一个政治家,本来也无意卷入政治,
是他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迫使他无法和专制教条妥协,是这种思想上的不妥协推动他走上
了政治斗争的道路。
方先生早年不但也是一个革命青年,而且是中共体制下受惠的精英,以草民身份进入中
共科学最高学府和研究机构。但一旦当他接触到和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专断教条完全不
相容的真正的科学时,我想,是人性中对真理的追求推动他走上了和专制主义做斗争的
不归路。
在这个...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41 陈小雅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总结30年来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反思中国未来的发
展道路,成为近期思想界和民众热议的话题之一。中国大陆独立学者陈小雅早有研究中
国“解冻史”“改革史”的计划,为此搜集了大量资料并访问了许多当事人。她的父亲
方克也是她的采访对象之一。方克“文革”后复出,从1978年4月到中共中央机关刊物
《红旗》杂志,以主管哲、史、科教的副总编辑的身份,亲身经历那段岁月,对高层领
导人在真理标准讨论中的复杂互动过程有直接的观察。陈小雅用回答我提问的方式,介
绍了父亲亲身经历的这一段风波和相关历史背景。
—————————————
高伐林(以下简称“高”):最近,中共第四代领导重提“思想解放”的口号,把它与
政治民主、国家富强、和谐共处一道,作为新时期的奋斗纲领。2008年恰好是《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30周年,由它而引发的一场声势空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你一直关注这方面的研究,
能不能与读者交流一下心得?
陈小雅(以下简称“陈”):肇始于1978年的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的第一回合
,实际上是由“... 阅读全帖 |
|
h******n 发帖数: 3599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hutuxian (南刀北猫东奇西虎), 信区: Joke
标 题: 物质不能无限可分的一个理由是一物体上所含信息是有限的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15 11:23:20 2015, 美东)
发信人: hutuxian (南刀北猫东奇西虎),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物质不能无限可分的一个理由是一物体上所含信息是有限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15 11:21:26 2015, 美东)
无限可分的话, 将导致所含信息无限, 这是不可能的, 可惜毛主席不懂这个道理
, 很可惜
-- 不谢不谢 奥赛金牌真三木
===================================
回忆毛泽东谈“物质无限可分”
徐 涛 钱三强 龚育之 于光远
【字号 大 中 小】【论坛】【打印】【关闭】
一、徐涛的回忆
毛泽东同志对自然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1953年,我那时20多岁,被分到毛主席身边做保健医生。当时主席已经60岁了,他
将我当作一个年轻的朋...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3 党报靠卖头条,征订才能生存,其生存之道是任何一种经济学理论都无法解释的“中国特色”
7月12日,站在河南镇平法院被告席上的葛宏,看起来精神状态不错。检察机关指控他涉嫌三项罪名,第一个就是“受贿”。这个“受贿”行为与众不同――南阳市13个县区中有11个宣传口负责人,向其“行贿买头条”。
卷宗显示,向葛宏“行贿”的这11个区县宣传口人数,多达31个。与谋私利不同,这些人拿着公款,送钱给葛宏,希望在《南阳日报》发个头版头条。10年间,这样的事情共发生84次,涉案金额12.1万元。
庭审中,这三十多位因公而买头条者,无一人出庭对葛宏进行指证。葛宏本人,也矢口否认曾经收到过这三十多位宣传口负责人送的钱,他在供述中称,“不记得有人为头条送过钱。”
其来自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的辩护律师李肖霖称,证人提供的证言中,他们所送的钱,并没有葛宏的收条。而且,所列证据,也是包括酱牛肉、咸蛋等礼品的发票,无法证明钱都是送给了葛宏本人。
“作为地市一级党报,党的喉舌,《南阳日报》,如果在长达近十多年的岁月当中,头版头条花钱就能够上,行贿就要刊登,其涵盖面竟占全市县(市)、区的85%,可以想象吗……这恐怕在河南、在全...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44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文物保护
中国是世界文明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为文物保护工作呕心沥血,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和要求。在旧中国烂摊子的基础上,他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使大批珍贵文物得以保存至今。他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发挥文物的作用,对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指示成立文物收购小组,秘密收购海外中国珍稀文物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到文物大省陕西视察时,就对文博系统的同志说:“我到哪个地方,都爱看这些东西,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可以了解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早在全国解放前夕,周恩来就指示前线部队要注意保护全国各地的重要古建筑。1949年5月7日,周恩来发出指示,要求前线部队对浙江南浔镇刘氏嘉业堂藏书楼和山西太原城内藏有南宋雕刻碛砂版《大藏经》的普善寺“特予保护,以重文化”。由于周恩来的过问,刘氏嘉业堂重要的藏书得以保存。后来刘家将这批藏书捐给了人民政府。宁波天一阁原为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的私人藏书楼,始建于1561年,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古籍浩瀚,素有“南国书城”之盛誉。天一阁原有藏书7万余卷,几经流失,不断...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939 | 45 图片:
“汕头市红教工革命造反兵团成立一周年纪念资料专辑”
(红教工总部政宣组编印,1968年1月1 4日)
(中国文革研究网录入 wengewang.org)
最高指示
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要斗私,批修。
十六条指出:当前开展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是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一个更深入、更广阔的新阶段。
编前的话
革命的洪流滚滚向前!
震撼世界的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现在进入第三个年头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无
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世界人民的革命斗志,支持
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争,加速了世界革命形势的发展。伟大的中国、像巨人一般更加坚
强地屹立在地球的东方!
一年前的今天(1月1 4日),一群教育战线上的战士,热烈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
战斗号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建立起汕头市《红教
工》革命造反兵团,冲破汕头地区党内一小撮走资派的种种迫害,突破资产阶级反动路
线的重重阻扰“杀”出来了!立即就投入到“1.24”的反假交权,“2.7”封闭保皇的
《汕头日报》、控诉批判资产阶...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20533 | 46 你觉得这些学习马列主义之类是他的真心话么?须知他是个自由主义分子。
复刊辞还有某些通稿型的场面上东西不是我所关注的。要说他写的文章发的言,还有《
向人民投降》呢。但那是真心话么?
我要看的是整体上他的那个刊物到底在说些什么。尤其一些看似边边角角的,涉及社会
日常运作的文章。
这就好比说,央视那帮人是个什么立场,从新闻联播之类节目你是看不出来的,只能从
一些看似政治性弱一点的社会新闻的报道,从他们自己的微薄发言去看。
49之前,他的文章透露的主要就是不相信共产党,但从权力制衡角度说又想利用共产党
。比如《中国之政局》中
‘共产党是要获取政权的。一个政党当然要努力获取政权;争政权是一个政党的常情,
政党不想争取政权才是天下大荒唐。共产党的坚主组织联合政府,只是他们的一个步骤
,并非永远满足于这个联合的方式。能用政治谈判方式,插入政权阶层,徐图后举,自
然最好;否则只好硬硬头皮用武力来夺取。我们在原则上是反对一个政党蓄养军队,以
武力来夺取政权的;为中国的元气设想,我们也不希望共产党采取武力革命的方式。但
这是就理论而言。就事论事,共产党的不肯放下枪杆,也未尝不能使人同情,因为在国
民党这种... 阅读全帖 |
|
c****x 发帖数: 6601 | 47 wiki: 《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大陆具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总部位于北京东城区东直
门海运仓2号。《中國青年報》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属综合性
报纸,发行对象为青年人,主要为高中和大中专院校学生等青年知识分子。
baidu: 《中国青年报》是以全国各族青年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和干部 中国青
年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综合性报纸。它以教育青年和代表青年相结合为总的办报方针,
一方面,引导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
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激励青年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发进取;另一方面,代表和
维护青年的利益,反映青年的呼声,同侵犯青年合法权益、阻碍青年健康成长的行为作
斗争。同时,注重介绍共青团的工作经验,指导共青团的工作。它在50年代宣传了为抗
美援朝、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黄继光、邱少云,创造先进操作法的青岛纺织女工郝建秀
和“走在时间前面”的鞍钢工人王崇伦等青年英雄和劳动模范的事迹;60年代宣传了中
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王杰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
1978年复刊后,报道了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3343 | 48 “瑶族记载的历史至少有15代人,老挝有文字是最近的事情。”
8分52秒 “奉道正一....”
应该是正一派的道教经典。
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道教经典考述
【英文标题】An Exploration of Taoist Scriptures of Yao Nationality Kept in
Oxford University
【作者简介】郭武,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瑶族的宗教信仰有多种形式,各地瑶族的信仰不尽一致,既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
先崇拜等较为原始的宗教形式,也有从汉族地区传入的道教等。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国内已有学者对瑶族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出版了相关调查报告
①。1949年以后,各地学者纷纷对瑶族的社会历史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于20世纪八
十年代陆续出版了相关调查成果;此后,更多国内学者发表了他们关于瑶族文化及其宗
教信仰的论著,数量颇为可观②。国外有关瑶族的研究以日本学者较早,如白鸟芳郎曾
于1969年开始对泰国北部的瑶族进行调查,并于七十年代出版了《瑶人文书》和《东南
亚山地民族志》等书③,后来竹村卓二又相继出版了《瑶族的历史与文化》...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9 【改开记忆:《大众电影》封底“接吻剧照”风波】
1979年5月,复刊不久的《大众电影》在第5期封底刊登了法国影片《水晶鞋与玫瑰花》
中王子与灰姑娘的接吻剧照。一个署名问英杰的新疆读者,给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表达
了自己愤怒,一场全国性的大争论由此掀起。
在《大众电影》全文刊登这封信之后,从8月28日至10月15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
收到来信来稿11200余封,在这场大讨论中,《大众电影》的编辑将“接吻”上升到“
思想解放”的高度。
问英杰来信节选:
《大众电影》编辑部总编、编辑同志:
我看了你们编辑出版的一九七九第五期的封底影照,非常愤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万没想到在毛主席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还会出现这样的事
情。你们竟堕落到这种和资产阶级杂志没什么区别的程度,实在遗憾!我不禁要问:你
们在干什么?
英国音乐童话故事片《水晶鞋和玫瑰花》,我还没有看过,无法评价它是香花还是毒草
。但我想,这部影片既然能受到你们的如此鼓吹,一定有什么“进步”意义。由此可以
推断,这部影片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对九亿人民有教育意义的、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好
处的镜头。然而,你们没有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一九七二年的春天
1972 年的春天卷着紫云英和油菜花香悄悄来临了。中国南方的春天像突然上演的话剧,
充满着勃勃生机。无穷的能量通过潮湿扑鼻的绿叶香味使人心醉神怡。我根本记不起
1970 年春天的美丽了。我只记得那个春天到处响着“杀,杀,杀,杀出一个红彤彤的
世界”的口号,到处都是判处死刑的布告,天在我心目中总是惨黄而阴暗,泥泞的地似
乎到处躲藏着死亡,尽管我知道1970 年的春天不会比1972 年的春天更多雨。
1971 年的春天虽使人感觉社会已恢复了秩序,但是到处是“阶级斗争”,“专政”的
口号,我感觉不到那个春天扑鼻绿叶香味的沁人心脾,却记得那个春天的湿冷。
1972 年的春天给我的印象却十分美好。林彪于去年九月份死于蒙古,中国政治正在发
生微妙的变化。很多老干部复职了,以前被视为走资派的陈毅(前外交部长)也在报上
恢复了名誉。劳改队犯人的零用钱恢复到文化革命前的每月两元,三大队的图书室也恢
复了。图书室有一个报刊杂志目录,从这个目录可以看到,有几十份期刊、杂志将复刊
,犯人被允许用自己的钱订这些杂志。
我订了三份杂志,《国外科技动态》、《中国科学》和《学习与批判》。当然用我父亲...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