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 发帖数: 82482 | 1 根据方舟子,好像没有:
有人认为鲁迅后来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有一篇文章如此说:“随着阅历的增长、思
想的趋向成熟,鲁迅对中医的见解,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他曾作《经验》一文,其中
对《本草纲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部书‘含有丰富的宝藏’。他在另一篇文章中
,对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中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加以肯定。在杂文《我的种痘》中,
他称赞了我国中医学上的一个重大成就——古代的种痘法。一九三0年,鲁迅还翻译了
日本的《药用植物》一书。这部书吸收了当时生药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丰富、促进中医
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黄征辉《鲁迅·中医及其他》)鲁迅的儿子周海婴也在
回忆录《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批驳“曾有人著文,说鲁迅反对中药,更不信中医。
实际似乎并不如此”,证据是:“母亲当时因过度劳累,白带颇多,西医让用冲洗方法
,没有见效。她遂买‘乌鸡白凤丸’服了,见效很快”。“后来父母亲还介绍给萧红服
用,因她也是体弱劳累,生活不安定,以致患了妇女的月经不调症,结果也治愈了”。
实际上,鲁迅称赞《本草纲目》含有古人宝贵的经验,不等于是在称赞中医。我们
也不否认《本草纲目》中含有古人宝贵的经... 阅读全帖 |
|
x***n 发帖数: 10764 | 2 老头汪曾祺
一直不太喜欢看名人之后拿先考先妣作文章的书。第一很多作者和名人除了血缘没有太
深厚的关系,比如周海婴写的鲁迅,厚厚的一本书,还不如萧红的一篇小文生动亲切。
倒是他在书里“顺带”写到的许广平,看得出很多母子情深。第二很多人写这些的目的
不过是夸耀家世,借以自重。比如洪晃和她亲爱的大红门,说来说去,就是广大人民还
没见过猪跑路的时候他们家已经把猪肉吃腻了。作为几代贫农的后人,猪肉我从来就没
吃腻过,对于这样赤裸裸的显摆我一向是捂着眼睛装作看不见的。
可是好几年前看到网上有人录入的一段《老头汪曾祺》的节选,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在网上找了好几次没有找到完整的电子版,朋友带孩子过来过暑假,问我要带什么,我
赶紧屁颠屁颠地跑到网上把这本书给订了。带过来一看,好不惭愧 -- 居然这么厚一本
,朋友拖着孩子飞越重洋还要给我带砖头那么厚的书,我真是太任性了。
除了这点惭愧,这本书看下来真觉得物超所值。
看名人传记多少有点偷窥名人私生活,吃了鸡蛋还要看鸡跳舞的意思,可是《老头汪曾
祺》在这方面真没多少新鲜爆料。我看汪曾祺的书差不多有二十年了吧,因为喜欢投缘
,反反复复地看,再加上他一贯是生活... 阅读全帖 |
|
b**********a 发帖数: 930 | 3 方舟子博在文学领域建树巨大,开创了文字真伪考证学方法
方舟子博士在科学领域毫无建树,但是在文学领域建树巨大。他最近通过对韩寒发表的
文章开发出的文字真伪考证学方法,对中国来至世界文学界都有巨大贡献,也为今后中
国传统的文人相轻的传统发扬光大,以后文人都可以利用方舟子博士的文字真伪考证学
方法对自己不高兴的文人开展攻击和指控为代写或什么的而不需要任何直接和间接证据
,仅仅只要对作者的文字进行分析然后做出结论就可以了。
方舟子博士在生物化学领域的专利一钱不值(他以前声称他的生计部分来自他的专利。
最近凤凰卫视采访问他依靠什么为生,他终于再也不敢说他的专利有收入(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iyihanhan/content-3/detail_2012_02/02/12251572_1.shtml,凤凰网的采访)。本人以前说过他的专利一文不值,他也根本不敢说出他的专利相关信息,例如专利号什么的供人查看)。估计方舟子去申请文字真伪考证学方法后会有很多收入,因为需要使用的人很多。
下面就是利用方舟子的文字真伪考证学方法找到了鲁迅文字的问题。
... 阅读全帖 |
|
z*********i 发帖数: 1059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aoyuanwai (赵员外),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鲁迅的真面目 - 不学无术加日本性变态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 00:50:52 2012, 美东)
不学无术就不用说了,随便找篇鲁迅的文章读读就知道啥叫错字啥叫病句,啥叫日本话
了。
这里重点说说鲁迅的日本性变态。限于篇幅,仅举三个小例子。
变态之一:鲁迅在八道湾买了所大宅子,把母亲兄弟借来同住,没多久却被赶出去了。
愿因是偷看兄弟媳妇洗澡。而这个兄弟媳妇不是外人,是鲁迅在日本上学时同居半年多
的一个一个日本女人,玩腻了介绍给自己弟弟。然后又偷看她洗澡。真搞不懂他什么心
理,他啥没见过?还这么好奇。
变态之二:鲁迅跟许广平调情的信里互称“小刺猬”。代表彼此喜欢一种特殊性行为模
式。太黄了,这里不便说。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google
变态之三: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的回忆录里说他小时候在上海住,父母(鲁迅和许广平)
白天就在他面前裸体行走,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就熟悉成年男女的身体。不知道一个小男
孩熟悉自己父母的身体有啥用 |
|
M******8 发帖数: 10589 | 5 “令飞”是周海婴儿子的名字。
他拿他爹的笔名给儿子起名? |
|
|
发帖数: 1 | 7 01
男人对女人的激情还剩多少,看一看称呼的变化就知道。
经典电影《大话西游》里,蔡少芬对周星星说:“从前陪人家看星星看月亮的时候,叫
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就叫人家牛夫人。”
满座哄笑复哑然。
这番调侃,听在鲁迅夫人许广平耳里,不知会生出怎样的感慨。
婚前,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婚后,从衣来伸手到饭来张口。这样的领悟,相信多
半女子都深有体会。
只是,面对着一个人人敬仰的大先生,面对着一个为文化革命奉献终生的先驱,许广平
的无奈,也只能是有口难言的苦衷。
民国时代,三角恋、师生恋层出不穷。三角恋自不待言,一个陆小曼,一个林徽因已然
登峰造极;师生恋,最著名的一是沈从文与张兆和,再者就是鲁迅与许广平了。
不同于鲁迅在老家的太太朱安,也不同于鲁迅可能有过心动的马钰,许广平的性格直接
爽快,有点男孩子气,凡事很有主见,行动力强,不是随大流的主儿,某种意义上来讲
,她是一个女愤青。
年幼时,因媒妁之言许配给当地劣绅,个性强势的她,想尽一切办法解除了婚约;21岁
,参加“五四运动”,成为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的编辑,为妇女权益据理力争;24岁,
坚信男女可以平等的她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成...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9499 | 8 哈哈,我发现无论诗词,凡是被称“仙”的,多半是个官迷。譬如坡仙,一辈子陷在政
争中,起起落落,最后竟然还不甘心,非要说“但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诗仙李白也是个能钻营的,最后为了当官,不惜入慕永王府,终因叛乱失败被贬。老杜
那句“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也可反应李白的官场霉运啊。
像鲁迅这样经历了文人的惨痛心路的,专门立嘱“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
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貌似好一些,周海婴去了北大的无线电专业
,成了技术官僚。 |
|
|
|
C********g 发帖数: 9656 | 11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28
·佚 名·
有些事情,不能深入去想,一旦深入去想一想,就可能出现问题。例如鲁迅先生,在
1949年以后一直是第一文化伟人的形象,文章道德至高至上,在大陆基本看不到负面评
价,曾经与他文斗的人都被列入“狗屎堆”的行列。有时候我会想:大陆以外的中国人
是如何评价鲁迅先生?是不是也尊他为国学大师?有一次我很大不敬,对鲁迅先生的两
句诗产生疑问:“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先生这是在与谁称兄道弟
?又很轻佻地要泯什么恩仇?
我这个人很懒,想了一下,也就放过去了。最近看到一篇网文,题目是“鲁迅用什么报
答日本人?”,比较深入地研究了这个问题。作者搜集了鲁迅先生题写的很多诗句条幅
,特别是1927年~1936年鲁迅先生在世最后9年的作品,与鲁迅先生的日记对照。这9年
鲁迅先生居住上海,这些作品都是赠送给日本人的,“在这9年里,鲁迅的中国朋友没
有日本朋友多,鲁迅和中国人的来往没有跟日本人来往的多。”
作者逐条展示,有些诗句条幅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日本和日本人的温情...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670 | 12 刚刚接了一本书,才发现还有这个事情,真是很奇怪也很恐怖的事情。鲁迅的儿子
那是才七岁,有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听到耳边一个声音在说,你爸爸马上要死了。
他吓得半死,是白天,怎么有人在耳边说话而看不到人呢。
意思吓得半死,去和许妈妈说,许妈妈把他大骂一顿,说怎么这样说父亲。
这样不好,很不孝的。
然后还是有人接送上学放学,两天后,他醒了,发现没人催自己起床,后来才知道,父
亲鲁迅那个晚上死了。
然后还是很小的孩子的他,想起之前路上听到的声音,非常害怕。但是有担心是幻觉,
所以不敢多说。
只是把这个记录到自己的日记里。然后他活了很多年,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这种意外的神
秘的情况,怎么说呢,排除了是幻觉的可能性。
这个事情是很难说的,我相信周海婴是说的真实的,所以对这种情况我是相信,但是无
法解释,两年很多亲近的人,血缘滚喜欢很近亲的,都会有这种感觉。
可能有个词可以解释,叫心血来潮。记得好像有人说过儿子死前的那一瞬间,千里外的
母亲突然心痛的要死的情况。 |
|
i*****c 发帖数: 1322 | 13 <<掌心化雪>>-鲍尔吉原野。这本散文可以用“清水出芙蓉” 来评价。一个生长于东北的
蒙古族汉子用朴素的语言和一腔柔情写着童心,情,友谊的美好,写着普通人的欢乐和悲
哀,写着蒙古人对故乡的深情。这样的文字永远不会流行,也不会过时,它需要用沉静的
心绪慢慢体会。
<<齐人物论>>-庄周。庄周不是一个人,而这本书的风格却比较一致。这是一本不同于其
它的文学评论集,评论的是中国作家和作品,每篇都很短小,绝不会让人不耐烦,许多评
价风趣而准确,言之有物,有自己的见解,对一些文坛大人物的看法“于我心有戚戚焉”
。即使你对文学评论不感兴趣,读本书也不会觉得乏味。
<<寓言的密码>>-张远山。本书是对先秦寓言的重新痊释,张远山指出了许多以往当作正
面教材的寓言里的荒谬,更看到了荒谬背后隐藏的中国政治文化的无耻:为强权辩护,为
奴才呕歌。
<<鲁迅与我七十年>>-周海婴。作为鲁迅的儿子,海婴一生都没能象个普通人那样生活,
尽管他遵从父亲的话,没有去作个空头文学家。他虽然没有继承父亲的文学才能,却传承
了父亲的正直人品。本书写得诚恳而坦率,并说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看完感觉这家人
活得真不容易。 |
|
y******n 发帖数: 421 | 14 【纪念李霁野诞辰110周年】文教同辉----李霁野编辑:管理员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时间:2014-04-03点击: 肖福堂
李霁野早年结识鲁迅,共同创办未名社,成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挚友,是我国著名
作家、翻译家和鲁迅研究专家。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也是著作等身的教育家。
李霁野1949年9月来天津,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并从1951年起任系主任至1982
年。在此其间,他曾兼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天津市作家联合会
副主席等职。1997年5月4日去世前,他仍以90多岁高龄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鲁迅研究会顾问、中国民主
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天津图书馆名誉馆长、天津译协名
誉会长、南开大学外文系名誉系主任等。
追逐新潮 抗争旧俗
李霁野1904年4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1913年入私塾附读,1914年入叶
集明强小学读书。他的小学同学有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张目寒等人。
1919年,著名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爆发。那年秋天,李霁野考入安徽省阜阳第
三师范学校。当时,小学同学...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5 噢不知道还退党了,我轻易地相信是因为结婚,呵呵。周海婴在文革没被整吧?旗手的
儿子。大概是被文革闹得伤心。他女儿嫁了个日本人,一家东西分散。 |
|
p***l 发帖数: 134 | 16 鲁迅有女儿吗?我只知道周海婴是男的。
反正我不确定也不可能确定鲁迅得的是什么病。您认为不是肺结核,那就权当不是
肺结核好了。可是无论鲁迅得的是什么病,怎么就能说鲁迅是死在西医生的手上了
呢? |
|
p********n 发帖数: 273 | 17 这个比楼主那个牛b。加藤嘉一说过,日本人都知道的中国人有 孔子 和 鲁迅,如果再
加一个便是 毛泽东。
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
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
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
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
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等专集。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
文系主... 阅读全帖 |
|
l******3 发帖数: 293 | 18 《钱江晚报》刚刚报出来,说是杭州蒋经国的故居要开麦当劳了,这倒也没有什么奇怪
,奇怪的是其中专家的一段话——
杭州老房子研究专家仲向平的意见是,蒋经国旧居另辟蹊径开麦当劳咖啡馆,符合时代
潮流,也未尝不可。
蒋经国旧居,是不是文保单位不大清楚,但它一定是文物。把变成麦当劳,终日煎炒烹
炸的,一定是一种破坏。这与我二十年前在《新民晚报》上发表《可否可否,鲁迅故居
飘酒旗》是一样的性质,据周海婴先生生前讲,如无那篇报道,北京的鲁迅故居就变成
“大文豪酒店”了。蒋经国的故居开了麦当劳,这算什么呢? |
|
X******2 发帖数: 5859 | 19 这周海婴真是虐獐啊,也不仔细看看
就把老爹的日记给抖了出去。 |
|
w****2 发帖数: 12072 | 20 追寻历史的真实——毛泽东与鲁迅
2012-11-01 09:53 作者:秋石
93
新浪微博 开心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QQ空间 邮件 复制网址 收藏夹 打印 更多
相关阅读
毛泽东说过“让鲁迅坐牢”吗?
诺奖评委会前主席:中国贿选纯属谣言
文人与猫 剪不断理还乱
我们的“新青年”长成了吗?
墓园·颠倒
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慈善
关键词:
鲁迅毛泽东毛罗对话历史辟谣
南铁:
你好!新春愉快!
2007年以来,你们给予了我很多理解与支持,甚为感谢。
在学术界,可能我是一个学历最低的人,1966年的化工中专毕业生,“文革”中两度因
文字遭受磨难。1979年后有幸与萧军、黄源两位鲁迅学生及30余位30年代文艺前辈相识
,走上了文学、学术之路,大部分是以不打不相识成诤友的,尤其是与萧军的交往。现
在,除延安文艺前辈陈明(丁玲老伴),基本上都逝世了。他们给予了我很大一笔财富
,得以使我在学术领域中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 阅读全帖 |
|